组织部长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组织部长(共8篇)

组织部长 篇1

同志们:找文章到范文搜网更多原创-(http://)

这次全市组织部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市委四届二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6年全市组织工作,研究部署2007年全市组织工作任务。市委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1月17日,市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了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研究了会议贯彻意见,听取了市委组织部2006年组织工作汇报和2007年工作打算。***书记就开好这次会议、抓好组织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刚才,**副书记又亲自到会,代表市委作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组织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就组织部门如何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精神,扎实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党对组织工作的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把握重点、统筹兼顾,2006年组织工作取得新进展

2006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全市各级组织部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组织工作全局,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认真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党委换届工作为重点,围绕市委“落实、聚焦、突破”的总体要求,按照“重点工作出成果、难点工作求突破、常规工作有创新”的工作思路,求真务实,奋发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坚持保质保量、善始善终,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继续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党建工作的头等大事和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圆满完成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市委提出的“保证决不走过场”和“努力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要求,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

扎实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市农村有1529个参学单位、1591个党组织、41335名党员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进行了为期半年的集中学习教育。工作中,注重加强工作指导。下发了《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驻村指导员工作职责》,建立了驻村指导员考勤考评、巡回检查和督导工作周报制度,派出驻村指导员1628名,切实加强督促检查;注重把握关键环节。扎实开展“三查三评”和整改承诺活动,增强学习培训效果,提高分析评议质量,促进整改工作落实;注重总结推广经验。先后在全省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三次电视电话会以及中央第五巡回检查组召开的粤、闽、琼、皖四省“党的先进性建设”座谈会、沪、苏、浙、鲁四省“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座谈会上交流发言。同时,还扎实抓好部分党政机关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较好地发挥了示范表率作用。

不断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坚持把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落实到三批参学单位的经常性工作中去,继续抓好教育活动期间没有解决好以及新出现突出问题的解决;开展了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征文和研讨活动,形成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理论成果;认真总结、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好的做法和经验,大力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各参学单位修订完善和新建制度17000余条。

(二)坚持精心组织、规范操作,区县及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自年初开始,陆续组织开展了地方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县(区)及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全部结束,县(区)乡人大、政府和县(区)政协换届工作进展顺利。此外,还积极配合省委组织部完成了市委换届任务。作为江南片唯一代表,我市参加了中纪委、中组部在芜湖召开的换届工作调研座谈会并作了交流发言。省委巡视组来我市巡视换届工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组织部长 篇2

一直以来, 优秀的组织管理在组织运作和市场营销中的优势已经体现出来, 一个优秀的组织会利用一些组织管理的创新去提高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然后, 不管是使用何种的组织管理模式及创新手法, 都需要组织文化的支持。组织文化的发展一直是组织管理的前沿, 因此, 组织文化对于组织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效的组织管理需要有组织文化的支持。组织的发展离不开组织文化和组织管理的共同作用。

二、组织文化的内容

随着对组织文化研究的日益成熟, 对于组织的管理学科对组织文化的建设已经逐渐被人们认可, 已经被认为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我们并没有看到组织文化对组织管理作用的具体措施, 但不可否认组织文化的建设对组织管理效果的提升是实在的。

学者对组织文化的研究一直都未成停歇, 在众多的研究理论中, 最为被大众所接收认可的是沙因的理论, 理论中认为组织文化是组织在处理和解决其内部矛盾同外部困难的过程中, 长期以来, 发现和发展的, 已经被证明为有效的、正确的、解决其问题的一些假定。该理论将组织文化的内涵同外在相结合, 体现出很好的共性。

三、组织文化对组织管理的影响

从上述理论的基础上, 我们将组织文化的现象固化, 将组织文化分为理念层面、制度层面、共性与个性层面和背景层面四个层次。每单个层面的文化内涵和层面与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对组织的管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1、组织文化的理念层面是组织发展的动力

组织文化的理念层面的文化要求就是组织的价值观要求, 也是组织对管理的一个判断标准, 组织的形式风格。理念层面的文化最直接的表现者便是组织中的最高层管理团队。他们是组织管理的实施者, 制定和解释了组织存在的理由以及组织未来的发展, 同时又肩负着激励组织员工, 促进组织不断前进。同时还要求组织的管理者在制定组织文化的时候需要将员工的未来发展同组织的未来发展融合, 并且持久保持, 源源不断地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动力。

2、组织文化的制度层面是组织发展的保障

组织文化的制度层面讲的是关于做事行为规范的文化, 达成组织的目标, 建立统一和规范的组织管理制度, 达成组织管理的目标要求。在建立组织管理制度的过程中, 务必要对制度建立的意义有所解释, 从而使员工更容易达成共识, 进而能得到更好的执行。这就要求了管理层在制定制度的时候不仅要体现出理论层面同制度层面的文化一致性, 也要让制度的执行者对制度的执行原因有着更深的理解。

对于组织的管理而言, 管理中层是尤为关键的一部分, 他连接着管理高层同基层员工。是信息传达和加工的通道, 中层管理对制度的执行力度, 对组织文化理念的理解力和执行力是制度制定合理性的重点。而对于两层面文化的一致性, 需要员工统一的认识和行动, 遵守和执行组织的管理制度。

3、组织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层面的平衡

组织文化的个性层面是指组织单个成员或者部分成员组成的私人团体的个别追求。个性层面文化的最直接代表者就是基层员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 组织里员工在遵守组织制度文化一致的同时也需要保存自己的个性。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之中, 人们在对个性的追求更加突出的情况下, 对于组织的管理而言, 如何了解认识组织中的个性需求, 注重他们的个性化层面追求, 使得成员的个性化能与组织的共性达到平衡发展, 进而推动组织的发展和创新。同时, 组织管理还应当时刻关注组织的共性层面文化, 明确区分个性层面的文化。确保共性层面能稳定和持续的发展。

4、组织文化的背景层面是组织管理的传统

组织文化的背景层面是组织发展的社会传统要求。是组织所处地域、国家的文化。传统的文化是经过国家和地区长期的发展而沉淀下来的, 它融入了每个国家成员之中。对于组织管理者而言, 认真了解组织所处的文化背景, 将组织文化同背景文化的融合, 才能更好的理解好掌握组织成员的个性文化, 进而能得到更好的执行力。一旦组织文化离开了背景文化的层面, 组织必然会脱离组织成员的个性发展, 切实无法平衡组织的共性和个性层面, 使得组织面临巨大的风险。

四、总结

对于组织的管理者而言, 组织文化和组织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是巨大的。组织文化建立的四个层次要均衡把握, 首先、要保持其理念文化的稳定, 其次, 要注意制度层面文化的建立与理念层面相符合;再次、要时刻关注组织共性与个人个性的平衡, 保证个性同共性的共同发展;最后, 要充分了解组织的背景文化, 制定符合组织的政策。在此基础上建设符合组织和个人、充满生命力的、能促进组织前进发展的组织文化。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组织文化对组织管理的几个层面的影响:一、保持稳定组织里的理念层面;二、力求制度层面发展与理念层面相适应;三、时刻关注组织文化共性与特性的交锋, 保护共性同特性的共同作用;四、深入研究组织文化的背景层面, 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及执行力。

关键词:组织文化,文化层次,组织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炎.不同组织文化中组织学习方式对管理创新成效的影响[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3)

[2]李彩虹.搞笑组织文化及其对管理实践的意义[J].当代教育科学.2012 (1)

[3]樊耘, 阎亮, 季峰.基于权力动机的组织文化对员工情感承诺影响的实证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 (3)

[4]韩娟.组织文化四层次模型对于组织管理的意义[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1 (3)

去组织,自组织,云组织 篇3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新技术、社会化媒体、大规模业余化,使得群体的连接成本大幅下降。交易成本巨幅下降,使得去组织化成为可能。

在今天这个时代,大公司为什么必然会衰败?基业常青为什么将不复存在?因为《基业常青》这本书讲的是工业时代,而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颠覆式生存的时代,工业时代的思维方式、商业逻辑已然失效。

我坚定地认为,如果你从产品着手,然后附以社群,用自组织的方式往下去运转,你一定可以在未来大有作为,这就是我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

基业常青不可想象

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叫熵增定律。牛顿把宇宙当做一台封闭的机器,它跟外界系统是没有办法交换能量的,但是这个机器的零件和零件之间会摩擦,会把一些功消耗掉,那些本来在这个机器里边的热量,变成不能做功的东西,就叫熵。

宇宙是一个封闭系统,宇宙的熵和混乱度将逐渐增大,终将达到最大值。宇宙将会走向热寂,所有的生命都将走向消亡。

把这个道理用到企业的组织上去,我们大多数公司是基于牛顿世界观而设置的科层式组织结构。公司就是机器,人就是零件,今天的公司就是个封闭系统,是有边界的。一个封闭的、有边界的系统就符合熵增定律。

如果组织是个封闭系统,组织当然就有熵,并且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封闭的组织一定有自己的生命和界限。熵增定律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大公司为什么必然会死亡。

比如,AT&T在美国早期的时候是个垄断型的公司,它垄断的历史长达60多年。后来AT&T的领导地位被IBM所取代,但IBM的领导地位仅持续了25年就被微软所取代,微软不过辉煌了15年就被谷歌所取代。我们坚定地相信谷歌会在更短的时间内被另外一个移动互联网公司所取代。

王东岳讲过一句话,“任何一个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变得涣散化、官僚化、失效化,并最终走向消亡。”

再来看手机行业。早些年在模拟手机时代,摩托罗拉是手机行业的霸主,但在1996、1997年的时候被诺基亚取代,诺基亚成了新的机王。

而14年以后,诺基亚又被苹果所取代,在智能手机时代输了。苹果在坚守一个iOS系统,其实三星从收入、销售量上来讲已然超过苹果,而三星的地位又被中国手机在大面积地侵蚀着。

可能你会说,苹果手机现在做得不错,但我认为苹果正在走向消亡,为什么?就是回到根本的道理上去,这件事情是人力所不可逆转的。

我曾问腾讯一个高管:腾讯怎么能够保证没有大组织病?他沉吟了良久跟我说,“我觉得这个问题无解。”所以今天这个时代你想做基业常青,想把公司做100年,那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情。

在失控中开放

但是,在悲观之余,科学家发现了希望的火苗。在大的宇宙里边,生命居然有自进化的现象。生命为什么会从低级一点点进化成高级,而不是往死亡里走呢?

因为生命是一个开放系统。生命也会有熵,但生命可以跟外界系统进行交换,把自己不能做功的熵跟外界系统进行交换,然后从外界系统里获取自我生长所必需的一切,这是本质的原因。

不要管外界是多么封闭,你只要自己开放出去,你的生命就会比系统里的其他生命要长一点。整个生命世界最基本的方式是自组织的,不需要经典物理里边的他组织,就可以自己组织起来。万事万物生来就拥有的一个属性就是自组织。

那公司是否可以是自组织形态呢?有的公司正在做这方面的尝试,比如腾讯。腾讯也曾走过弯路。它在搜索上学百度,投资了10亿元做腾讯搜索,但始终没有超过百度搜索。它又去学习阿里巴巴的电商,也没有超过阿里巴巴。

但是今天你会发现,腾讯从2013年开始做了几件很有趣的事:它投资搜狗,把自己的搜索送给了搜狗,然后在搜狗里边持有股份;它把它的电子商务送给了京东,换京东的股份。这不就是把自己的熵去跟别人交换,换取一个新生力量的能源吗?

腾讯的搜索对腾讯没什么意义,但对于搜狗有意义。腾讯的电商对腾讯没什么意义,但对京东有意义。如果腾讯跟京东没有做这个交易,今天的京东能估值400亿美元吗?砍一半吧。

Facebook为什么会花190亿美元去买只有55个人的WhatsApp?因为Facebook非常明白一个道理,自己是基于PC互联网成立起来的一个社交网站,它有自己的熵增,并且无论如何不能在自己的体系里边发展出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即时通讯软件,所以它用自己的钱或者自己的有效做功的能量去换一个新生力量。

你认为它换的只是WhatsApp吗?不,它换的是自己面对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如果从这个角度考虑的话,这190亿美元还贵吗?不贵了吧。

我们通常坚信,为了保证生存,必须建立与外界隔绝的界限。传统公司的组织,为了安全和控制,外部有界限;公司有科层和分工,内部有界限;甚至权力也有界限,不同级别的领导,拥有不一样多的信息与资源。

归纳起来,往根子里挖一下,过去的组织里边不就是界限这两个字吗?所以它是封闭的,是有边界的。但是,界限不仅仅是用来区分彼此的,也是沟通与交换的场所。从封闭到开放,首先是打开外部边界。

王煜全的“积木式开放创新”也是打破企业外部界限的方式,将长板做到极致,将短板开放出去跟别人连接。比如小米,它最长的积木是它的社群,它花10亿美元做电视内容,投资优酷几千万美元,投资爱奇艺3亿美元;金山花10亿美元做all in云服务,投资世纪互联2.96亿美元。

罗振宇有个U盘理论,“自带信息,不带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U盘理论不就是开放式创新吗?把自己插到别人身上去,你做强了之后别人插你,无论是你插别人还是别人插你,不都是开放的吗?想什么都自己做的时代过去了。

马化腾说,“构建生物型组织,让企业组织自身在失控过程当中拥有自进化、自组织能力。”

nlc202309011403

他提出生物型组织的灰度法则,一共有七个度:需求度、速度、灵活度、冗余度、开发协作度、创新度和进化度。生物型组织的这七个度,正是我们今天所强调的自组织方式。

今天,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具备自组织的能力,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

从产品着手,附以社群,用自组织运转

机械论的简化思维是指整体由部分组成。在这个思维的指导之下,传统组织是怎么构成的?有销售部、市场部、生产部、人事部、财务部等,然后各部分组合起来成为公司。

我们再看一个咨询公司,通常咨询公司背后的世界观是不是这个思维?麦肯锡到你的公司去咨询,会分成几个课题组,然后有人研究生产,有人研究销售,有人研究市场,有人研究组织文化。它认为整体可以分解为部分,这是机械时代的一个简化的思维。

而自组织的简化意味着,复杂的背后是极简的原则。但自组织的简化与机械论的简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简化方向,比如,人是从胚胎形成生命的,但我们不能把胚胎分成不同的细胞再组合起来。自组织的极简,是指在复杂事物现象背后有一个简单的基本原则。

这跟我们讲的精益创业背后的逻辑完全是一样的。精益创业就是从一个极简的东西开始着手,然后获得认知,然后反馈进去,再获得认知,再反馈进去,再获得认知……正如张小龙讲:产品是演化出来的,不是规划出来的。

精益创业特别重要的原则是:第一,开始要极简。先找到一个最重要的东西,从那个地方着手就行了。第二,一定要有反馈,然后根据反馈去获得认知,再走下一步。所以精益创业就是自组织。

用极简的方式来推导一下我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如果复杂的商业现象是多维的,把它从多维降到一维空间,剩下唯一的维度就是产品。给产品插上一副什么样的翅膀,可以使之升华为一种高维文明?也就是说,如果再加一个维度是什么呢?是社群。你看,就这么简单。

把产品和社群合起来,就是产品型社群,它的运作方式是自组织,产品的自组织方式是精益创业,社群的自组织方式是失控。

比如小米,没有KPI。但雷军说,“不,我们不是没有KPI,我们有两个KPI,第一个是用户是否为我们的产品尖叫,第二个是用户是否会推荐给他的朋友。”

有一篇文章写张小龙说:张小龙用一种没有管理方法的方法塑造了一个团队,他们是当今中国互联网最骄傲的一群人。这个团队拥有相同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就是张小龙的价值观。

张小龙拥有的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呢?第一,要简单;第二,只在产品细节上争论,不关心竞争对手。换句话说,在这个中国最牛的产品团队里边,他们唯一的指导原则也是两个字——产品。

傅盛说过这样一段话:“这个时代,简单是一个让人看不到甚至看不起的地方,却能迸发出巨大能量,这种能量很多时候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你看,这里是不是都有自组织的影子?

事实上,在今天动态的外部环境下,组织为了更有效地运营,就必须保持灵活性和非结构化。自组织系统采用过程型结构,它能够组织成任何一种形态。

过去,个体对个体的直接交易成本太大,所以有了组织。但是,机构必须耗费资源以管理机构。企业的管理成本一旦超过它所能降低的交易成本,公司的扩大越过那个点,将会导致自身崩溃。过去的组织像一个钟,像机器,今天的组织像云。云有什么特征呢?十片小云只要简单组合在一块儿就是大云,而大云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都可以成为另外的云;云并不结构化,它的外形可以随时发生变化;云的任何一部分对云本身来讲既重要又不重要,而且云的每一块都是平等的,你把云倒过来它还是一片云。

组织不是我们的目的,生存才是,随形变化,就是云的逻辑。

组织部长 篇4

学习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心得体会:学习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助力脱贫攻坚

这次会议在基层引起了强烈反响,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也是感触多多,受益多多。这次会议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的规划,承上启下,谈前论后,未雨绸缪,实在而又实用,重大而又重要,激励斗志,指导工作。

组织工作抓住关键,找准各项工作之间的联系。我省组织工作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全省发展主基调战略,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在践行宗旨中彰显作为,在抓好关键中整体推进,在攻坚克难中改革创新,在作风培训上持续发力。这体现了抓住了事物的关键点和事物之间个普遍联系。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二字”,即抓住了关键。在抓住关键的同时,紧盯精准扶贫责任落实、惠民政策、帮扶措施等等,即体现了事物之间即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性。

不断创新,科学承继。在对以前组织工作的基础并对今后组织工作作出了新要求,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的新起点上我省组织部门认清“时”和“势”,深刻领会总书记管党治党思想对组织工作作出的新指引新要求,科学分析新的形势任务对组织工作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准确把握贵州又好又快发展对组织工作提供的新机遇新舞台,以昂扬精神奋力推进年度各项任务落实见效,特别是在。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组织部长竞选稿 篇5

下午好!

我是来自xxxxxx的团支书xxx,我十分荣幸参加这次竞选。今天,我要竞选组织部部长一职。虽然我只是班级的团支书,但我相信我有充足的自信来迎接这次挑战。

自从在班里担任团支书后,我觉得我在各项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中。在工作中,我遇到过很多困难,因为刚刚接任这个工作时,我很难树立威信,带领大家接受团的考验,但是当我在工作中付出得越多,获得的回报也越多。在各位同学的帮助下,我慢慢适应了这个工作环境,不断取得大家的信任,在这我也要谢谢大家的鼓励,在今后我也会做得更好。在班级里,我经常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宣传团的思想。并且鼓励大家参加活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学雷锋活动中,我组织大家参加了班会、义务劳动等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我相信我一定能组织好各位团员,做好组织部的工作。

组织部是在年集团总支领导下,对组织工作全面负责的部门。负责各班团支部收缴团费、团员证的注册及团员档案管理工作,同时也负责入团积极分子培养工作以及负责对各班团干部的培养、考核工作。我知道知道这份工作要做好很难,但是我相信,只要用心做,我都可以做好。如果我竞选成功,我一定会履行团总支交给我的任务,认真负责地进行团总支所开展的工作,与团总支交办的其他事务。作为一名组织部长,我要掌握团支部的组织状况,督促支部过好组织生活,对各班团支部组织生活、团队活动进行指导和评估,检查各团支部《工作手册》的填写情况。认真检查团员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的义务、遵守团的纪律的情况,并提出团员奖惩的建议。我也一定会负责团总支所开会议的考勤和记录工作。

在过去一年团支部的日常工作里,让我学到了很多,对自己的为人处事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的我是相当自信的。是的,对待工作我充满激情,最重要的是,我会努力,努力做到更好,自信的我相信可以胜任这个职务。当然,一个人的能力也很重要,对我来说,竞争是我前进的最好动力。我也深知自己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希望借组织部长这个职务来尽我最大努力为团总支做点事情,为广大同学服务,并进一步锻炼自己,完善自己,为今后自身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我的设想中,团总支能够引领团员认识团,了解团的思想和义务。若是我能加入团组织,我决定先负责好团总支布置下来的任务,然后,让组织部紧跟随团总支的脚步往前走。接下来,我将带领成员们共同负责各项任务,争取创立有特色的组织部。加入团总支是我的荣幸,更是一种责任,如果我有幸当选,我将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参加各项工作。若是我落选,我也不会灰心丧气,我将在今后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并希望团总支能在各位的带领下越来越好。此时此刻,我没有太多华丽的承诺,华丽只是表面,组织部需要的是踏实,而站在讲台上的我需要的却是你们的支持,需要你们的信赖,请各位同学投我一票,我会在实际工作中告诉你们,你们这一票没有投错。

组织部长调研讲话 篇6

很高兴来参加***区今天的承诺大会。***区在全市7个县(区)中率先行动,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层层明确目标,逐级传递压力,这种抓落实的工作方法,值得肯定。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江苏沿海开发的关键时刻,广泛开展“目标、责任、争先”承诺活动,既是检验换届后领导班子工作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责任,提振信心,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必将在全区上下形成人心思进、共促发展的生动局面,有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

8月16日,我和市委组织部的同志,来***区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工作,满眼看到***区热气腾腾的建设场景,深切感受***区大干快上的浓厚氛围。这几年,***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拼搏进取,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业绩,为***港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和山海相拥知名旅游城市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区的奋斗目标明确,发展思路清晰;***区的规划起点高,工程建设亮点多;

***开发区吸引了一批重特大项目落户;***区的社会管理措施创新,基层干部充满激情。前一段时间,在全市县区委书记“目标、责任、争先”承诺仪式上,方韬书记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市委递交了承诺书,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期内在全省55个市辖区中排名达到前30强,每年进位5个名次,并把镇江市润州区作为学赶目标。可以说,目标远大,鼓舞人心。刚才,又听了同志们的承诺发言,再次感受到了***区干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感受到了同志们争当“江苏沿海开发第一区”的信心和决心。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区的广大干群一定能够以这次承诺活动为契机,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团结实干,奋力争先,不断开创***区工作新局面。借此机会,我谈几点想法,与同志们共勉。

希望率先发展成为***区干部的目标志向。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强调,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区是全市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的主战场、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的主阵地、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的主力军,是全市深入推进江苏沿海开发、建设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龙头和引擎,要素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开发潜力巨大。***区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准确研判形势,充分认清自身承担的历史使命,确立率先发展之志,落实率先发展之策,谋求率先发展之效,努力争当“江苏沿海开发第一区”。

思想要率先解放。谋求率先发展,解放思想是先导。要把***区的发展,放到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发展中去定位,培养更加开放的现代理念、更加高远的世界眼光、更加宽广的包容胸怀,积极争当新时期沿海人,使***区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真正与国际性海滨城市建设的要求相适应,与开放前沿的地位相匹配。措施要务实有力。谋求率先发展,落实举措是关键。***区承诺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很高。全面小康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一整套的考核指标体系,涉及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共18项25个小项。目前,苏北只有铜山、大丰、启东3家达标。***区要在全市率先达标,就要对照指标,逐项分析梳理,已经达标的要巩固,没有达标的要落实具体的工作措施,确保按期达标。***区要建成“江苏沿海开发第一区”,就要把江苏沿海的市辖区逐一分析,找差距、明不足,研究出台学习赶超的有效举措,真正做到项目比别人多、速度比别人快、质量比别人好,各项主要指标都居于前列。机制要充满活力。谋求率先发展,机制是保障。***区要成为全市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必须有一套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特别注重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区蓬勃发展的事业中来。

希望开拓创新成为***区干部的显著特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锦涛要求:“必须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当前,***区要实现率先发展的承诺,各级干部必须将大胆创新、持续创新、全面创新贯穿工作全过程。要以新的理念引领发展。理念一新天地宽,理念不变原地转。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深刻历史教训的。***区争当“江苏沿海开发第一区”,是前所未有的事业。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以学习力换发展力,创造性地解决人才从哪里来、资金从哪里筹、矛盾如何化解等现实问题,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要以新的思路突破重点。坚持扬优展长、差别取胜的策略,打特色牌,干特色事,谋求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重点要加快“二产强区、三产富区”步伐,推进幸福生态***建设,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将沿海开发的工作任务担当好、完成好,确保干一件成一件。要以新的办法化解难题。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区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创新办法解难题上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真正让创新成为***区发展的最强音。

希望真抓实干成为***区干部的鲜明风格。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一次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真抓实干,体现的是一种责任和境界,反映的是一种能力与作风。各级党员干部要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精神,潜心抓大事、抓重点、抓落实。要扑下身子抓落实。坚决避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要把主要精力放到城市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和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中,真正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锻炼,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体现。要动真碰硬抓落实。正视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不惧怕困难、不回避矛盾,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对于部署的工作、提出的要求、作出的决策,要盯住不放,一抓到底,不见成效不罢休。要雷厉风行抓落实。形势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当前***区的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广大党员干部要珍惜机遇,把握时机,切实抓好承诺事项的落实,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切不可贻误战机、错失良机。

希望创先争优成为***区干部的不懈追求。***区汇聚了全市各种优质资源要素,广大党员干部没有理由不勇争上游。***区所作的各项承诺,工作目标定得都不低,可以看出来信心饱满、底气很足。承诺只是一个形式,关键在于把目标变为现实,把履行承诺的过程变为创先争优的生动实践。要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创先争优。制定发展目标、作出争先承诺,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既要重数量,更要看质量。紧密结合***区实际,在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在造福人民群众上创先争优。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区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开展“五进四解三转”主题实践活动,带头落实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责任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责任,建设和谐社会,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要在推动承诺兑现上创先争优。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要坚持“重德才、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探索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办法,在履行承诺的一线考核干部,用兑现承诺的实效评价干部,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更好地抓落实、干实事、谋发展。

同志们,今天大家在这里作出了庄严的承诺。山海为证,一诺千金。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瞄准目标,同心协力,奋勇拼搏,履行承诺,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港城”作出更大贡献!

组织变革对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 篇7

国内外很多企业因规模的扩大、管理层级的增加, 在面临市场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冲击时被淘汰出局。那些具有持续性发展能力的企业有着一个共同点, 即不断地对自身进行变革。但变革却又是高风险、高失败率的组织行为。麦肯锡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变革因为基本没有达到变革目标而宣布失败, 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变革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因此, 如何在组织变革过程中综合组织目标与员工组织承诺的双重目的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是目前企业所面临的双重挑战。但是国内外有关组织变革的研究大多都是偏重某一方面或者某种因素的研究, 缺乏系统性的关于变革对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 尤其是现在新的环境和员工类型变化条件下,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更是缺少。

一、组织变革对组织承诺影响文献综述

Schweige的研究表明组织变革活动进行前后, 员工角色变得模糊, 自我情感变得不确定, 员工工作积极性、组织承诺会明显下降, 组织变革对员工的组织承诺的影响显著。组织变革过程中员工组织承诺下降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就是员工产生的对组织变革的抗拒心理, Daft (2001) 认为克服员工抗拒组织变革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允许员工参与和涉入变革方案的制定以及变革的整个过程;Mike Schroeder (2003) 通过对组织变革过程中员工抵制变革的因素研究, 辨别出员工的认知、确定性以及沟通对变革的重要影响;Daft&Steers (1986) 认为组织和员工之间缺乏信任和了解是员工抗拒变革原因之一。从已有的文献可以看出, 组织变革对组织承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变革利益的影响、对变革的理解、对组织的信任。

(一) 变革利益的影响

员工对组织变革的态度取决于变革对员工现有的利益以及预期未来利益的影响。Bergami&Bagozzi (2000) 经过研究发现当员工认为现有的变革会影响到其利益时, 就可能表现出较低的承诺感, 并抗拒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活动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员工对变革产生畏惧心理, 对现有利益影响的不确定性, 促使员工倾向于维护现有利益而抵触变革, 从而降低员工生产率, 提高离职倾向。 (Iacovini, 1993;Ebyetal, 2000) 因此在实施组织变革时, 组织变革推行者应当努力做到员工对变革的理解, 意识到变革带来的利益, 做到支持变革, 从而增加其组织承诺。

(二) 对变革的理解

对组织变革的不理解与不适应, 使员工很难在变革的组织当中做好工作, 对变革产生抗拒, 而对变革的理解在于员工与变革推行者之间充分的沟通。及时的沟通有助于员工实时了解变革动态, 减少对变革带来的未知恐惧。

Davis (1972) 指出有效的沟通能很好地提供讯息、增进员工彼此之间的了解, 鼓舞员工的工作情绪, 促进团队工作, 提高员工满意度。Mike Schraeder (2003) 通过对一家进行重大变革企业的研究发现, 沟通与情感性和规范性承诺在变革条件下呈高度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2和0.61, 而与持续性承诺没有显著性相关。

(三) 对组织的信任

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员工对信任的感知是组织承诺的一个潜在变量。 (Cascio, 1993;Schweiger&DeNisi, 1991) 国内的于海波、方俐洛、凌文辁 (2007) 在经过实证调查后得出结论:组织信任显著的正向预测个体的工作满意度、情感承诺。Barling, Wade&Fullager (1990) 及Meyer&Allen (1990) 在他们的研究中都发现类似的现象:员工的对变革参与程度与情感承诺成正相关, 而与持续性承诺和规范性承诺弱相关。Ozag (2002) 的研究证明了企业变革中, 员工对变革的信任与情感承诺呈显著的相关性。员工对组织的信任以及对组织变革能否达成预期目标的信任将影响到员工对组织本身的忠诚度和组织承诺度。

二、变革对组织承诺影响的研究述评

关于组织承诺影响因素, 西方学者一般都将研究重心集中在组织承诺的因果变量上, 并将组织承诺的因变量分为三类:其一是包括组织支持、组织可依赖性、公平性等的组织因素。其二是包括工作挑战性、职位明确度、目标明确度等的工作因素。其三是包括年龄、工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工作经历等的员工个人因素。尤其是在变革背景这一特定情景范围内关于组织承诺的研究相对缺乏, 没有完整的研究组织承诺影响因素, 不同研究者都只给出了某一特定因素的影响, 具体影响过程也没有明确说明。从已有前因后果变量模型当中也能发现, 无论是国外的学者还是国内的学者都没有考虑组织自身变革特征对组织承诺的影响, 所有的前因变量当中, 几乎都没有考虑变革这一因素, 更没有一个关于变革对组织承诺影响的模型构建。从目前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来看, 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或者比较统一的关于组织变革对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 而且也还没有学术上被完全认可的关于变革对组织承诺影响机制模型的构建, 也正因为如此, 已有的组织承诺模型并不能很好地专门针对组织变革过程中员工组织承诺变化, 但是组织变革却又是所有组织适应内外部环境而必须采取的组织活动, 最为重要的是, 目前的研究已经表明组织变革与组织承诺存在相关性 (Iverson, 1996) 。但是学术界却几乎没有系统的研究组织变革对组织承诺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企业因为企业外围环境导致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变革活动也越为频繁, 为管理者提供理论帮助的关于变革背景下组织承诺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就更为重要了。

关于组织承诺的测度, 学术界存在的分歧较大, 目前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观点。组织承诺维度从Becker的一维观点到凌文辁等人的五维观点, 显示该领域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化, 对组织承诺的维度的看法也在不断地改变, 虽然不同的研究者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 研究重点的差异, 不同的维度之间可能存在重叠和交叉, 没有一个完全准确的模型。但正因为组织本身在不断地变化着, 只要所得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某时期某类组织员工的组织承诺, 那这模型就是一个好的模型。

从当今组织复杂性来看, 多维组织承诺的结构相较于单位结构能更好地测量组织成员组织承诺度, 单维组织承诺量表基本上都是多维量表中的某一个维度。研究者一般都更为认可Meyer&Allen与1997年提出的三维结构与及相应的三维量表。本研究认为Meyer&Allen的三维组织承诺结构更为符合变革背景下制造企业基层员工的组织承诺结构。他们编制的组织承诺三维承诺量表即使国内研究者, 也基本都是以此为基础编制相关量表, 并且被证明他们的三维量表具备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从组织承诺研究的因后果变量模型当中发现, 无论是国外的学者还是国内的学者都没有考虑组织自身变革特征对组织承诺的影响, 所有的前因变量当中, 几乎都没有考虑变革这一因素, 更没有一个关于变革对组织承诺影响的模型构建。处于组织变革时期的员工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 组织本身发生变革的同时, 组织成员也在发生相应的变革, 组织承诺也会发生变化, 尤其目前企业员工类型复杂化, 出现更多的80后、90后的知识型员工。在变革的特殊时期, 员工承诺类型和特点, 以及影响员工组织承诺形成的因素和结果。预测因素与传统前因结果变量有什么不同, 这都是企事业单位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 但这一领域的研究目前非常欠缺, 有待进行深入的探讨。

摘要:文章分析了组织变革对员工组织承诺影响研究的现状, 评述了相关的文献研究, 并总结出组织变革对组织承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变革对员工利益的影响、员工对变革的理解、员工对组织的信任。然后从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测度以及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当今关于变革对组织承诺影响的研究的缺乏, 最后提出后续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关键词:组织变革,组织承诺,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王重鸣.管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81-381.

[2]樊耘.基于权力动机的组织文化对员工组织情感承诺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4.

[3]凌文辁, 张治灿, 方俐洛.影响组织承诺的因素探讨[J].心理学报, 2001, 33 (3) :259-263.

[4]陈霞, 段兴民.组织承诺研究综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 7:23, 26.

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篇8

你可以从这个与众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公司和项目。

一个无组织的群体和一个像微软这样的公司,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管理。微软的员工为了获取薪酬而牺牲自由,微软则要承担人力资源的成本。除了支付工资,微软还要支付高管和员工之间的沟通成本,以及后勤等部门的各种支出。

为什么微软和其他任何一家机构都会容许这些成本?

因为它们不得不这样,否则就会面临机构的解体。为了在一定规模上生存,一个组织必须承担所有的这些管理成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所有的机构都面临这样的矛盾:它们为了利用群体的努力,但它们的某些资源又为了引导这些努力而流失。一个机构耗费资源以管理资源,机构越庞大,产生的成本也越大。

我们可以将此称为“机构困境”。问题随之而来:这个看似无法打破的困境会长期存在下去吗?

从一场“人肉搜索”说起

2006年5月下旬的一个下午,纽约的伊凡娜把手机丢在了一辆出租车的后座上。这部手机对于她来说特别重要,里面存有她即将举行的婚礼的全部信息,而且别无备份。

伊凡娜连忙请求从事软件工作的好友埃文,向她的手机发出一封电子邮件,声称归还手机必有重谢,但几天后手机仍然石沉大海。无奈之下,伊凡娜求助于电话公司。通过查看电话公司服务器上的备份信息,她发现自己的手机目前在皇后区一个名叫莎莎的女孩手上。这个女孩用这部手机给自己和朋友拍照,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这些照片,因此伊凡娜和埃文掌握了这个女孩的长相和电子邮件地址。

埃文立刻给莎莎写了封电子邮件,请求归还手机。但莎莎却回信说她没有那么愚蠢,还使用了辱骂性的字眼:“我才不在乎呢,我在花冠大道108号20栋37室,你有种就过来,我和男朋友会把手机还给你,但不过是用它来敲你脑袋。”

埃文拒绝前往,他决定将此事公诸于众。他制作了一个简单的网页,上面有莎莎的照片,并记录了迄今为止有关整个事情的经过。原始网页6月6日上线,在上线后几小时,埃文的朋友及朋友的朋友开始到处转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此后埃文不断更新网页,发布事情的最新进展。

这个故事显然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埃文每分钟收到10封电子邮件,人们询问手机的下落,给他打气,表示愿意相助。每一位曾经丢过东西的人,都会对那些捡到别人物品而昧着良心留下的人怨气冲天,而这次靶子聚焦到了个人身上。

事情越闹越大,地方和全国性媒体都开始热切关注此事。有网友发现了莎莎和她男朋友在MySpace上的踪迹,更有甚者还查到了莎莎的全名和住址,并把开车经过她房子的视频传到了网上。

起初,纽约警察局认定手机是丢失而不是被盗窃,这意味着他们不会采取任何行动。但这一行为很快引发了众怒。迫于舆论压力,警察局修正了自己的立场。6月15日,他们逮捕了莎莎,将手机归还给了伊凡娜。在女儿被捕的当天,莎莎的母亲对记者说了一句令人难忘的话:“我从未想过一部手机会给我带来这么多头疼的事。”

其实,引起头疼事的并不是手机,而是那群集结起来、阅读埃文的网页、发现了莎莎的住址、共同向警察局施压的网民,他们共同实现了原定的目标——公开谴责莎莎和收回手机。

这个故事的非常之处是,凸显了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在过去,既没有伊凡娜和埃文可以依托的社会结构,也不存在他们今天使用的工具。如今,诸如手机、电子邮件和网页,这样能够灵活配合我们社交能力的工具,被赋予了许多名字:“社会性软件”、“社会性媒体”、“社会性计算”等。而它们的核心理念都是一样的:我们的能力正在大幅提高,这种能力包括分享的能力、与他人互相合作的能力、采取集体行动的能力,而所有这些能力都不是来自于传统机构和组织。

分享机构困境的解药

没有一个组织能够把自身的所有能量投入到对其使命的追求中,它必须耗费客观的努力来维持纪律和结构,这样做只是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然而,这一金科玉律正在被新的社会工具打破。

Flickr是一个著名的分享照片的网站。2005年,它最早发布了有关伦敦市政交通爆炸案的一批照片,其中有些还是伦敦地铁隧道中被疏散的人员用手机拍摄的。Flickr之所以能够先于许多传统新闻媒体提供这些照片,是因为几乎没有摄影记者刚好处于交通网络受影响的部分(三列地铁和一辆公交车),而业余摄影者当场持有相机的拍摄效果,远胜于事发后派专业的摄影人员奔赴现场。

Flickr将“人们拍照——上传照片——网友看到照片”这一过程,链接为一个简单的事件链条。然而,事情简单得让人很容易忽视其背后所包含的巨大努力。

Flickr是一个网络平台,更是一个“大家齐分享”的沙龙。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实现“大家齐分享”,它并没有做如下事情:它并没有预见伦敦市政交通爆炸案会发生,也没有协调在场的拍摄者或鉴定有关该事件的照片。试想一下,如果Flickr要组织上百个业余摄影者来拍摄该事件,那么它需要满足多少几乎不可能的条件。在诸如此类的事件中,协调潜在摄影者可能产生的巨大成本,足以挫败任何一家机构快速组织拍摄、实现全球率先发布照片的设想。

然而,Flickr却避开了这些问题,它的成功在于:它改变了群体行为的旧法则,从“先集中再分享”转变为“先分享再集中”。 Flickr这样一个收集并发布摄影爱好者作品的网站,不是增加管理层对于摄影者的监管,而是首先完全放弃监管的企图,改为提供工具,让那些潜在的、无组织的群体自我协调。这样的协调行为完全来自用户并且投射在网站上。

这的确是怪事一桩。我们通常认为机构比无组织的群体能做更多的事情,正是因为他们能够指挥自己的雇员。但这里的情况是,松散的无组织群体能够比机构更有效地完成一些事情。由于新的社会工具大幅降低了大规模协调的成本,严肃、复杂的工作可以不受机构指导而实施,松散协调的各类群体可以取得任何组织机构都不可企及的成果。

当个性化动机遇上协同生产

合作比共享要难,因为它牵涉到改变个人行为与他人同步。而协同生产更是一种深入的合作形式,因为它增加了个体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的张力——没有人能将创造出来的成果归功于自己,并且如果没有许多人的参与,该项目也不可能发生或存在。

信息共享和协同生产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协同生产至少涉及一些集体性决策。维基百科的成果背后就是翻来覆去的讨论和修改,最后落实为关于每个特定主题的网页。

维基百科的运营可不是招呼邻里的牌桌,其庞大的规模堪比拉斯维加斯的大型赌场。维基百科的创造者沃德•坎宁安起初有一个非常激进的假设:如果互相协作的人比较容易彼此信任,那么一小群人就可以共同从事一个写作项目而无需正式的管理或流程。

为什么没有管理分工,维基百科也不会被胡言乱语充斥?

在维基百科的每一页上,总有一个“编辑一下”的按钮,用户点击则可以添加、修改或删除这一页上的内容,用户既是读者,也还可能是作者。只要用户对某个页面做了修改,维基百科会记录修改结果并同时保存原先版本。因此,每个维基页面都是累积下来的修改的总和,而先前的全部修改都作为历史文件单独储存。

维基百科的自我纠错机制非常强大,其动力就是持续发生的公众审阅。早期的用户主要受到现有的百科全书的写作模式引导,并据此同步协调他们的工作:大家对维基百科的写作要求具有一种共识。这使得维基百科的进化成为可能。

一篇文章的读者中,有一群人自我决定成为内容贡献者。有的人添加新的文字,有的人编辑现有的文章,还有的人更正错别字和语法错误。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修改都是改进,增加的内容可能把一个句子弄乱;更正的内容无意中又带入了新的错误,如此等等。不过每次修改自身也是临时性的——任何修改或删除都可以被下一个读者进一步地修改或撤销。

当足够多的人关心一篇文章,并既有意愿又有手段迅速捍卫它的时候,绝大多数恶意破坏者都会因此泄气。当一个被恶意破坏的网页在分秒间重新出现,并仿佛从未发生变动时,恶意破坏者们只有徒唤奈何。

由于涉及流程、期限和薪资等问题,传统百科全书制作人必须做到有效地发现和改正错误。而维基百科却避免了机构困境,它的内容贡献者不是雇员,它不需要确保内容贡献者们都能胜任,或者都能稳定地创造内容。因为维基百科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产品,它以过程所支持的可能性取代了组织机构所提供的保证:如果有足够多的人足够关注一篇文章而读到它,就会有足够多的人足够关心它而来改进它,随着时间推移就能累积大量足够好的内容,从而使维基百科每天服务于全球网民。

……

当然,我们可以发现,这一切都发生在互联网平台上。互联网改变了世界。

如今,类似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通过使自发群体变得更容易形成,使个体在不经正式管理的情况下更容易为群体行动作出贡献,新的社会工具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机构在规模、复杂水平等方面所受到的限制,正是这样的限制导致了机构困境的产生。基于这些新的社会工具,具备新能力的群体正在形成,他们的工作无须遵循组织机构的管理规则,他们对这个世界所产生的影响正在到处扩散。

在我们的生活与生意中,还有多少项目和服务,具备这样的可能?

编 辑 曹一方

E-mail:cyf@caistv.com

链接:本文作者被业界誉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新文化最敏锐的观察者”,从事有关互联网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的写作、教学与咨询。目前在纽约大学任教,其咨询客户包括微软、诺基亚、宝洁、BBC、乐高和美国海军等。

上一篇:元旦佳节对联下一篇:默默奉献的人的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