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间制度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共卫生间制度(通用10篇)

公共卫生间制度 篇1

1、学校公共卫生间必须切实加强管理,落实专人负责清洁卫生和设施维护工作。

2、公共卫生间应每天打扫一次,保持地面、便槽、洗水池内无垃圾杂物。逢卫生大扫除,安排班级学生打扫,重点清除墙面、镜子、门窗灰尘、污垢,保证卫生间整体洁净明亮。

3、公共卫生间应确保正常供水,师生使用完后要及时冲马桶和小便池,做到马桶使用后无污秽。

4、每周两次以上对公共卫生间进行消毒除臭处理。苍蝇、蚊虫孳生季节积极采取灭杀措施。

5、经常检查公共卫生间供水和水冲设施,发现损坏及时维修。,保证畅通无堵塞。

6、师生要文明如厕,爱护公共卫生间设施,讲究清洁卫生,节约用水。大小便要入池,不随地吐痰,不乱抛杂物,不乱涂墙壁。

公共卫生间制度 篇2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为了调节地方财政收入与其支出责任不平衡而采取的手段, 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纵向转移支付, 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转移支付。形式主要分为有条件的拨款、无条件的拨款两种。转移支付最主要的目标是实现是公共服务均等化, 即人们共同享用政府提供的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不因性别、年龄、地位、民族等而有所差别, 根据中国行政区域划分, 主要是指各省、地方政府之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上,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途径如下:一是通过人口流动, 自动从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的地区流向较高的地区;二是通过中央政府干预, 实施政府间转移支付, 包括横向转移支付和纵向转移支付。

2 现状与问题

(1) 地区之间人均财力横向、纵向不平衡显著, 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大。

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 全国各地方政府财力不断增强, 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但是东北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人均财力差距并没有缩小。从城市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 各个地区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都很大, 尤其是西部地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1309元, 农村居民为3028元, 相差了3.73倍, 城镇和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明显, 体现了地方居民生活水平、公共服务纵向的不平衡。

(2) 区域间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缺口大, 财权与事权的统一客观要求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从绝对数值来看, 2007年不同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都有缺口, 其中西部地区差额最为显著。从收入来说, 西部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生产力水平较其他地区较落后, 税源贫瘠, 在同样的税收努力下, 财政收入落后于其他地区的可能性较大。从财政支出来说, 客观的基础薄弱更要求地方政府提供公共品, 在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前提下, 达到吸收外界投资, 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

(3) 从转移支付构成来看, 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仍然较小, 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不明确。

财力性转移支付, 分为三种:第一, 为了均衡不同地区间的财力差距,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移支付, 即一般性转移支付;第二, 为了保障所出台的特定政策所要求的经常性支出的需要, 对该项政策导致下级政府减收或增支而形成的财政缺口, 作出必要补助的转移支付, 如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第三, 为鼓励下级政府推进某些工作而设置的不指定用途的“以奖带补”形式的转移支付, 如县乡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这一部分转移支付是可以由地方政府自由支配的, 体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从构成上看, 根据2008年决算数, 专项转移支付为8696.49亿元, 财力性转移支付为9966.93亿元, 二者占比相当, 没有体现转移支付的主要目标是公共服务均等化。此外, 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为3342.26亿元, 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这一部分是旧体制沿袭下来的地方收入, 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是对地方既得利益的维护, 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 得到的返还越多, 体现的是“逆向均等化”。因此, 转移支付制度并未发挥应有的横向均等化作用, 既与中央财政收入中用于均等化效果显著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比重太小有关。也与维护既得利益的税收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仍然占有较大比重有关。

3 政策建议

(1) 明确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设计, 保证转移支付结构的稳定性、目标明确性。

目前,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均等化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以前者为主, 后者为辅。但我国转移支付真正具有均等化作用的是财力性转移支付, 专项转移支付多有特定用途, 且要求地方政府给以配套资金, 无形中给地方政府增加了财政支出负担。因此, 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 逐步减少、取消税收增量返还, 增加贫困落后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数额, 是实现目标的前提;在资金拨付到位的基础上, 才能让地方政府充分有效的贯彻落实执行事权, 避免地方财政资金的挤占挪用现象, 实现真正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2) 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 以此为基础, 用“因素法”编制地方政府预算, 增强转移支付数额的确定性。

传统的地方政府预算编报主要采用了基数法, 以上年的结算数为基础, 得到的转移支付反映的是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 有着较大的随意性。而因素法通过计算各地的理论收入能力和标准支出需求, 从而确定转移支付数额。确定支出要以合理划分地方的事权为前提, 做到以事权确定财权, 避免随意性。在因素的选择上, 应全面、客观, 用税制因素、人口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实力因素、社会发展因素和特殊因素等确定各地的需求水平, 此外, 还应选取一些不易受到人为控制的、能反映各地收入能力和支出需要的因素, 如人口数量、城市化程度、人口密度等, 以此确定各地的转移支付额。

(3) 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颁布《财政转移支付法》, 提高转移支付运行过程中的法制性、规范性。

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 都对政府支出责任、收入划分、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结算办法等以法的形式加以规定。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刚刚建立, 应该广泛借鉴他国经验, 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内容、具体用途、监督形式、处罚规则等, 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下来。这既有利于财政目标的明确实现, 也有利于保证我国转移支付在执行过程中有法可依。

《财政转移支付法》的制定, 要以财政收入支出体制的立法、政府预算编制改革二者为前提。因此,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立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的国家, 应该加快《预算法》等相关法律的立法进程,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财政运行过程中的透明度, 也是真正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保障与前提。

摘要:通过对我国现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构成、运行现状进行实证的分析后, 提出相关建议:中国应明确转移支付的目标, 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 以此为基础, 用“因素法”编制地方政府预算。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颁布《财政转移支付法》, 真正让转移支付的制度设计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关键词:转移支付,公共服务均等化,因素法

参考文献

[1]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07年中国财政发展报告———中国财政分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展望[C].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2]陈颂东.中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与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J].经济经纬, 2008, (1) .

[3]河北大学预算管理研究所.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C].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

公共卫生间制度 篇3

[关键词]公共卫生设施;可移动公共卫生间;模块化;造型设计

[Abstract] How to design form of public health facilities effectively is the key to enhance the city’s image and create urban civilization. But now there are many deficiencies in form design of public health facilities in our country.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method of public health facilities is discussed with the design case of new city mobile public toilet. Confirm the design idea which is based on the modular theory and taken into account many factors can solve the form problem of city mobile public toilet.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ublic health facilities design.

[Key words] Public health facility; Mobile public toilets; Modular; Styling design项目基金资助:广西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于产品系统5R原则的广西北部湾海岸带环保公共卫生设施设计研究(SK13LX452);钦州学院高级别培育项目:基于风能与太阳能利用的沿海可持续公共卫生间系统设计(2014PY-SJ09);钦州学院校级科研课题:北部湾沿海城市社区公园公共服务设施设计研究(2013XJKY-15B)。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形象建设也在中国各地积极地进行,在此过程中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却成为大多数城市的“死角”,使城市形象大打折扣,因此作为公共卫生设施典型代表的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对于城市形象的提升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是指具有独立性、占地面积小、机动性强、可重复使用等特点的,适合时段性服务需求场所的,并且不受地形条件限制的公厕。一方面其需具有卫生间的功能性特征,另一方面还要与其所处地理环境、建筑风格等相契合,二者相互统一。通过实地调查,笔者发现现阶段我国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仅满足了其作为卫生间的功能性要求,在造型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

一、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造型设计现状

(一)造型呆板,缺乏主题

造型是移动卫生间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吻合。移动公共卫生间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一部分,其设计要从整体环境出发,协调各层次、各元素间关系。而我国很多地区的户外可移动公共卫生间不是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就是过度装饰造成的俗气、雷同,与城市环境的整体性不相协调,致使城市移动公共卫生间作为城市公共设施不能融入到城市的氛围中去。目前,我国城市(除个别旅游城市外)户外可移动公共卫生间设计基本相似,均呈“盒状”,颜色也多以灰白色为主。例如,笔者对某城市5个公园进行调查,发现这5个公园中共设有12个户外可移动公共卫生间,且有8个被放置在树丛或草丛中,成为公园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然而,这8个公共卫生间并未因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而改变其自身造型和颜色,依然是灰白色“盒子”,与公园环境格格不入。

外观的主题性也是可移动卫生间设计的另一要素,一些旅游城市已经注意到可移动公共卫生间的外观需与环境相吻合的必要性,但是他们又走向了另一极端,即卫生间的外观颜色与环境相适应,使用者寻找困难,因为它们太过追求与环境的一致性而忽略了卫生间外观的指示性。

(二)拆装问题

为满足维修或废弃后拆卸再利用的需要,必须要考虑设计对象的易拆性和易装性。易拆性主要表现在维修和回收利用上,易装性主要表现在制造组装与维修装配上。[1]良好的拆卸和组装性能,可以大大地提高维修效率,现阶段我国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大多是集成式产品,缺少易拆性和易装性方面的考虑。

(三)人性化设计薄弱

人性化是工业设计自始至终秉承的宗旨,然而目前我国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在人性化设计方面相对薄弱。

1.缺少无障碍设计。一般情况下,公共卫生间设计是以正常人为基准来制定设计原则,而无障碍设计则是主要针对老人、儿童和身体有障碍的残疾人,其中包含许多特殊的设计要求,以满足多元化使用者的需要。[2]例如现阶段大部分可移动公共卫生间设计很少考虑视残者对卫生间的特殊需求,如触摸式符号、语音设备等。

2.缺少性别设计。现阶段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多数采用的是无性别式设计,但由于生理上的差异,女性如厕的平均时间几乎是男性的3倍,占用的面积也较男性大,同时公共卫生间也起着女性化妆间的功能,所以分性别的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设计具有必要性。

(四)人文理念匮乏

任何社会产品的发展都应符合人文精神的需求,我国目前的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很多还只是停留在以实现功能为目的的层面,富有人文精神的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设计相对匮乏,缺乏与当地经济、文化密不可分的接地气的造型设计。

二、新型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造型设计分析

(一)理论依据

如何实现公共卫生间的实用价值和景观价值,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采用负载式模块结构和拼接式模块结构理论作为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造型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具有可行性。负载式模块结构是以产品主体部分(母体)提供的标准接口,连接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模块的任意组合方式,从而完成各自不同的功能。如图1所示,一个母体,对应多个子功能模块,实现各个子功能模块相应的功能。[3]在本设计中,负载式模块结构理论在本设计中主要体现在卫生间单体设计上:在母体上设置多个接口,分别与排泄物处理模块接口连接实现无害化处理功能,与人机界面模块接口连接实现使用的人性化与多功能化功能,与水循环模块接口连接实现再用水回收功能,与造型模块接口的连接实现外观设计合理化。(如图2)

拼接式模块结构通过边界或接触的部分互相连接,所有的模块都通过同一个界面表现出来,各个模块的子功能并不干扰。产品是整个模块的合集,各个部件有多个界面。[4]在本设计中,拼接式模块结构理论在本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整体设计上,即卫生间单体通过预留的接触部分与其他单体相互连接,并通过同一个界面表现,各个单体功能独立,从而实现可移动公共卫生间造型多样化目标(图3)。

(二)设计理念

实用功能是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造型设计要追寻的首要目标,形式美学功能是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造型设计的内涵要求。下文将从这两方面进行设计理念表述(图4)。

实用功能首先是公共卫生间的造型设计要确保其作为卫生间的基本功能的实现,其次是卫生间的结构设计要考虑易用、易拆装、易维护、牢固安全等因素,从而保证最大程度地实现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的实用功能。

卫生间形式美学功能是通过其形态、色彩和材质与其构成法则如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等审美规律组成[5]。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造型的形式美学功能可以展现卫生间形态、色彩、材质各要素整合后的整体形象意义,从而在心理上给人以精神享受和情感愉悦,在与使用者沟通方面发挥设计美的实用价值。

(三)设计定位

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是在城市户外公共场合使用的、适合大众的,具有良好宜人性的、可持续的、可多样性变化的产品系统。以造型新颖、环保、无障碍、操作简便等方面为设计着手点,既要实现公共卫生间功能多样化,又要增加外观多变性。

(四)设计特点分析

造型作为传递产品语言的第一要素,它能使产品内在的品质、结构、内涵等本质因素上升为外在因素。新型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造型设计有以下6方面特点:1.要有利于卫生间功能的实现;2.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使卫生间本身不成为城市视觉污染来源;3.以平面、大半径弧面为主的简洁造型为主,采用易于拆装的方式;4.运用合理的组合方式,把环境适应问题解决在设计之中;5.造型包括生产、使用及回收整个系统的设计,它涉及到产品材料、工艺、运输、使用和回收等环节;6.造型设计要以人为本,提高利用率。针对上述特点,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造型设计步骤将按前期设计分析、单体造型设计、整体造型(组合)设计、模型建立四个阶段进行(图5)。

三、新型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造型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设计分析,笔者将以某城市一社区活动场地的可移动公共卫生间的造型设计为例,阐述新型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造型设计实施情况。

(一)设计背景分析

该社区人口数量多,公共场地数量少,社区居民收入水平较高,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通过对该社区的实地调查,发现该区域户外公共卫生间数量较少且分布上存在问题,并且没有无障碍公共卫生间。尤其是该社区地处商业繁华地段,经常会举办一些大型的户外展销或宣传活动,这导致了卫生间数量在活动期间严重不足的问题,可见在这一区域可移动公共卫生间设计存在必要性。

(二) “组合”概念提出

根据该社区公共活动场地较小的现状,最终确定了造型的关键概念——“组合”。因为公共场所空间小,而组合恰好具有有效利用现有土地资源的优势,这里的组合包含两个过程的内容:一是零部件组合成卫生间单体的过程,二是卫生间单体组合成多样性整体的过程(图6)。这种组合式的造型设计不仅与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的功能性特征吻合,而且与其使用的不同环境特征和使用者认知特征相合。

(三)形态设计

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形态语言由传统的直线型转向曲线复合型,凸显了传统形式美法则在公共卫生间造型设计中的延伸,同时公共卫生间造型也具有其自身的设计风格,例如节奏韵律、比例尺度等形式美学法则的运用,当然这些法则不仅适用于卫生间单体的形态特征,而且也适用于组合后的整体与单体间的相互关系中,所以卫生间单体造型与整体造型都应用了大量的曲线[6]。在该社区的移动公共卫生间的形态设计中,顶部采用大半径椭圆形态设计,卫生间主体采用曲线和直线结合的设计(图7)。

(四)人性化设计方面

经过走访,发现该社区日常主要参与户外活动的人员普遍为50-70岁,他们对公共卫生间的无障碍化设计提出较多要求。本设计综合考虑了产品的人性化因素与产品功能间的相互关系,设计中采用两类单体模型:一类是椭圆型单体,其内部空间较大,设置有无障碍设施,适合供老年及残疾人群使用;另一类是楔型单体,此单体是专为男性小便之用所设计,两种单体可以互补组合(图8)。

(五)色彩设计方面

主要考虑的是使用者对不同使用环境下的可移动公共卫生间的心理感受,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的设计不能过度强调其审美方面的特征,而要关注具体环境和使用者认知特点。本设计采用可更换的颜色模块方式,在不同使用场合根据人们的认知特点,选用不同的颜色组合方式进行设计(图9)。具体表现在主体灰白色的基础上,根据使用环境选择不同的色彩进行替换或添加,色彩装饰以模块的形式进行,可以与同类型的接口连接,从而满足其适用于不同场合的需要,既增加了公共卫生间的多变性,又在不影响卫生间功能的前提下更好地满足了使用者认知心理需求。在此社区的设计案例中,由于活活动场所的主色为绿色(草坪和树木)和蓝色(人工湖),故团队选用绿色和蓝色作为主色调。

(六)结构设计方面

针对该社区户外场所卫生间利用率高、不能花费太长时间维修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此移动公共卫生间结构方面要采用易拆卸、易安装、便于维护的模块化设计方法。该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主体部件可以拆卸和替换,既方便安装维护又方便运输。其主体采用轻钢龙骨结构;墙体和地面采用具有耐腐蚀特点的模压优质玻璃钢材质,踏步平面设有圆形防滑浮点;地板与墙体交界处安装防水胶条。并且通过销钉、螺钉的联接,使型钢管、接块、芯杆、板材成为整体外形(图10)。

(七)成本设计方面

由于社区管理经费有限,在有限的经费下追求更大的效用,是该社区可移动卫生间设计不可忽视的问题。可移动公共卫生间成本涵盖了产品期望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费用,包括制造成本、运输成本、产品维修、废物处理等费用。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原则上是不收取使用者费用的,所以设计者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要考虑合理降低成本的问题。为有效降低成本,多采用标准零部件,同时在原材料的选择、加工工艺、回收方式中也要融入成本概念。

结语

以产品系统模块化理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造型设计,考虑了多适应性、可拆装性、人性化和成本等问题,设计具有造型美、样式多、无障碍、可拆装、能组合、成本低的特点,它不仅能更好地融入到城市整体环境中,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形象。探索一套合理的城市可移动公共卫生间造型设计方法能够推动公共卫生设施改良,对于改善城市公共卫生间形象具有巨大促进作用,进而能够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 李通.设计程序:工业设计流程与方法[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2] 王伯城.城市公共厕所建筑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3] 杨向东.产品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孙明阳.汽车造型模块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熟食间卫生管理制度 篇4

一、工作人员须经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领取健康证后持证上岗。

二、入口处应设有预进间,要有洗手消毒设施。工作前应换清洁的工作衣、帽、剪指甲和洗手消毒。

三、要有完善的防蝇、防尘、防鼠、防蟑螂的卫生设施及双层玻璃食品输送窗口。

四、工作前将砧板、刀、秤等有具清洗消毒。

五、工作中严禁吸烟进食;严禁戴手饰及涂指甲油。

六、不准使用腐烂变质的原料及,《食品卫生法》禁止使用的一切材料,不卖腐烂变质的食品,不准用废旧书报纸、污物包装食品。

七、熟食间内不准存放个人生活用品,不准存放杂物、药品、未煮熟食物及其它一切制作熟食无关的物品。

八、下班前要将台面、地面清洗干净 板三面均要清洁干净,不准有积污。

洗碗间管理制度及卫生要求 篇5

洗碗间管理制度及卫生要求

1.保持仪表整洁,注意个人卫生。所以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方可上岗。

2.洗碗间必须区分垃圾与搬运清洁餐具通道不得混用。

3.严格执行五过关,(1刮2洗3冲4消毒5保洁)保证餐具清洁无污,达到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

4.对每餐未使用的餐具,必须收回洗碗间用清水冲洗,进行消毒后,方可再用。

5.严格按规定及程序对餐具进行消毒。

6.玻璃器皿,瓷器,烟灰缸分开清洗,当班时要彻底,干净将餐具洗好,消毒,不得留给第二天,必须一事一清。严格执行消毒程序,防止交叉感染。

7.要及时挑出,并报部门负责人处理。洗涮、消毒过程中注意保护好餐具,做到轻拿轻放减少消耗,洗涮、消毒后的餐具要分类摆放整齐。8.消毒的食具不能与未消毒的食具混淆,严格执行消毒程序,防止交叉感染,不能将未消毒的食具给客人使用。9.严格杜绝破损的餐具上台面。

10.按时擦洗消毒柜和各种清洁用具,及时清理洗涮槽内的残渣污物,消毒柜内外光洁、无尘、柜内无积水、无杂物、无油迹。

11.拿取保洁柜里的餐具必须洗手消毒,或戴洁净手套。盛放餐具的容毒液进行擦拭。12.保持洗碗间干净明亮。

13.餐具清洗后必须按类别整齐摆放于餐具架上,餐具不可堆放太高,以防倒塌损坏。

14.对备用餐具需要做好妥善保管,保持卫生清洁。

15.消毒后的餐具应及时放入保洁柜内,分类码放,待使用时拿出,柜门必须密封。

16.拿取保洁柜里的餐具必须洗手消毒,或戴洁净手套。盛放餐具的容器必须经过消毒。

17.爱护餐厅财物,清洗,放置餐具时做到轻拿轻放减少损耗,节约用水、用电,养成随手关灯关水的习惯。

18.不锈钢柜、架洁净,柜架上摆放的物品整齐有序,19.地面干净,无死角;下水道无杂物、无异味。垃圾,泔水应及时处理干净不能在洗碗间过夜

20.下班前清洗洗涮池、墙裙、地面卫生并及时处理好当天的垃圾,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21.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22.每日清点餐具做好交接班工作。

关于考勤1.上班迟到或早退,一分钟扣1元、2分钟2元以此类推、、超过30分钟按旷工半天处理,无故,不打招呼不来上班者按旷工处理,特殊除外

旷工1天扣3天工资,半天扣1.5天工资,连续旷工3天,按自动离职处理,工资没有,请假,事假1天扣3天,病假1天扣1天,因岗位特殊

超出7天劝退,病假需有医生开取证明方可,否则无效按事假处理,请假或调班必须有主管同意才行,否则视为旷工,并扣发当月全勤和奖金

凡有迟到或早退、旷工的,取消当月全勤奖和奖金、、12,上班期间,工作衣,及仪容仪表干净整洁,不穿工作衣的处罚10元每次

13.在酒店打架斗殴者,开除并扣发一个月工资 14.不服从主管安排、调动的一次50元,严重者开除

15、卫生检查到餐具清洗不干净的一次10元【处罚当班的,无当班的处罚所有人员并取消当班者当月奖金】

16.洗碗间卫生脏乱,餐具摆放不整洁的一次10元【处罚当班的,无当班的处罚所有人员并取消当班者当月奖金】

17.洗碗间水龙头不关长流的一次10元,【处罚当班的,无当班的处罚所有人员并取消当班者当月奖金】

18.上班时间吵架者一次处罚50元并取消当班者当月奖金】 19.操作过程严格按照正确操作程序进行,经过主管提醒纠正再次违反者一次处罚50元,严重的开除

20.各员工在工作期间应按照先服从后上诉原则,禁止拒绝工作,凡

有在酒店造谣生事,鼓动人心,搞罢工者,立即无薪开除

餐具管理制度为加强餐具管理与控制,使餐具破损控制在千分之六的范围内,特作以下管理制度:

一、洗碗组:

1、在清洗过程中,餐具必须分类装放,按秩序清洗;

2、使用框装餐具时,不能超过容量的三分之二;

3、清洗好的餐具必须大小分装,整齐叠放;

4、洗碗组领班监督洗碗工按规定清洗,发现破损,立即开出破损单;

5、餐具清洗后,由领班负责用电梯打下,由传菜部领取送到各楼层,小件餐具不能堆放太高,以防倒塌损坏;

二、传菜部:

1、营业时间传菜部必须协助服务员时用过的餐具传回洗碗间;

2、传菜部在传餐具,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防止滑倒,损坏餐具,做到轻拿轻放,具体由传菜领班监督;

三、后勤部各部门的餐具,由本部门派人传到洗碗间,清洗以后派人到传菜电梯口领取,并分类摆放整齐;

四、各楼层服务员:服务员在服务和收拾餐具时.认真做到轻拿轻放,杜绝鲁莽作业,并严格做到大.小餐具分类摆放,由各楼层领班负责监督,发现损坏,追究责任,并开出破损单;

五、每月月底进行餐具盘点,汇总一个月破损的餐具向公司所有员工进行展示;

六、在餐具的使用过程中,各部门员工要加强责任心,如发现有不合格的餐要及时更换,避免将破损餐具上台而影响公司整体形象;

七、各部门发现的破损餐具,在每天收市后由专人统一交四楼洗碗间,由洗碗组作记录,便于财务收集数据;

八、客损的餐具按成本价的两倍赔偿,员工损坏的按成本价进行赔偿,若员恶意损坏的按客损进行赔偿;

九、凡是损坏的餐具都有必须做好记录,由领班开单到财务,再由财务开单到库房由领班领取补充;、严格杜绝破损的餐具上台面,方法是:出品不用破损的餐具→传菜员不传有破损的餐具→服务员不用破损的餐具→洗碗组不洗有破损的餐具,并需上报主管追查原因后,再清洗入柜,不向出品部提供有破损的餐具。

十一、月底盘点产生的差额由公司所有员公司分摊,行政

公共卫生间除臭 篇6

吃、喝、拉、撒、睡是人的五大本能,而拉、撒两大本能又是在厕所中进行。大多数人每天要去6~9次厕所,少则十几分钟、多则几十分钟,人的一生有1~2年的时间是在厕所中度过的。厕所是人们不可缺少的排泄场所,而对简陋又有臭味的厕所则束手无策。有臭味对人体就有害,臭味小或无臭味对人体危害就小或者无害,因此在建公共卫生间的工作中,在强调结构坚固、外形美观新颖、色彩协调的基础上,必须适应现代人们健康需要,采取措施,保证无臭味、无公害,达到真正的卫生要求。

公共卫生间是人们的排泄场所,是产生臭味的集中地,臭味主要是以大便、尿液中的挥发物为主。人们吃的食品排泄后都产生臭味,如果吃了磺胺类药品、韭菜、葱头等,排出的便尿臭味就更大,而且是恶臭。其次是男人的汗液、妇女例假期在卫生间内也会产生臭味。再就是从地漏口返上来的地下管道中的臭味。

公共卫生间有无臭味或臭味的大与小,是衡量公共卫生间设计、建设、管理好坏的标准。人们在长期实践中认识到,卫生间臭味大、公共卫生间除臭 小与设计、建设、管理关系很大,而设计建设占70%,管理占30%。在设计、建设、管理上如何减少异味,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卫生间的空间、采光和通风

公共卫生间的设计与建设,首先要考虑卫生间内的空间应宽阔、高大,采光和通风。

卫生间的高度应在4米以上,最低也不得少于3.7米。一类卫生间一个蹲位应在4-5平方米,二类4平方米,三类3平方米。鉴于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三类卫生间应取消。

采光和通风的光是指太阳光,风是指卫生间的自然风(门、窗打开后的对流风)和房顶机械排风。光给予卫生间干燥,减少潮湿所形成的腥臭味。光线来源于窗户和天窗,在建卫生间时,每8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中窗户的面积不少于1平方米,最好要在1.8米以上设窗户。天窗也叫排气楼,它可垂直排放卫生间的臭味,夏天打开,冬天视气温开放。还可采取顶上设透明窗,解决亮度问题。亮度和通风关系非常密切,通风要做到亮、透、畅,不论是南北走向还是东西走向的通风都不要拐弯,门窗经常打开,形成对流风,加速空气流动把臭味带走。卫生间的门要大,大不仅残疾人进出方便,同时也便于排风。设计时尽量减少和不设地漏,防止往上返味,在必须设的情况下,要选用防臭味地漏。

二、选用优良的卫生洁具

在改建、新建卫生间时,要选用现代化的优良的卫生洁具,因为卫生间的臭味主要是大便中挥发出的硫化氢、尿液中挥发出的氨气所形成的。硫化氢比空气重,它停留在1米以下的空间范围内,不易被空气排出,氨气比空气轻。为了解决这两种臭味气体问题,不能光用排风的办法,还应该选用性能优良的卫生洁具,因为好的卫生洁具粪便和尿液在便器中流程短,能很快被水冲到管道中,停留的时间短,挥发出的硫化氢和氨气就少,臭味就小。沟槽式便器粪便在便器内流程长,停留时间长,臭味就大。要选用前冲式大便器和半挂式小便器,大小便器都要带返水湾,臭味和化粪池里的沼气上不来,符合环保要求。如使用北京中联环洁通节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威尔牌节水型全自动控制坐便器、蹲便器和节水型自感控制小便器,卫生间的臭味就很小。该有限责任公司的系列产品获得相关的国家专利十五项(其中两项为国际专利),通过国家建设部组织的技术鉴定认为:该项目有创新性,其节水效果十分明显,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它的主要特点是:

(一)从用卫生间人使用角度出发,采用全自动智能控制或手动控制。

(二)使用卫生间过程中,排风系统始终工作,加之粪便在便器中流程短,停留时间短,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异味的产生。

(三)采用上喷嘴清洗、下喷嘴排污相结合的控制程序,保证了良好的冲洗效果。

三、公共卫生间的管理

我国加入WTO以后,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日新月异,公共卫生间的建设将走在全世界的前列,鉴于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为了给世人一个新北京、新奥运,为了充分体现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理念,在达到公共卫生间建设现代化的同时,管理要科学化、服务质量要标准化。因此,在管理方面:

(一)主管部门要经常进行检查考核,对主体建筑结构和内部的设备、设施做到随坏随修,保持美好的观瞻和使用效果。保洁员要勤打扫,做到随脏随保洁。

(二)改革保洁的操作方法,改变以前多数保洁员用大量水冲洗卫生间的做法,取消用硫酸烧尿碱的行为,因为水冲造成的潮湿产生腥臭味,硫酸对人体有害,要提倡用半湿半干的墩布清扫保洁,要用勤擦、勤扫、少量用水洗的方法清除尿碱。

(三)科学使用除臭剂,公共卫生间的管理人员要根据人流量使用除臭剂,确保卫生间内无臭味。在选用除臭剂时,坚决反对使用以香压臭的除臭剂,以香压臭的除臭剂并没有真正的除掉了臭味,只是使人们感觉不到臭味,它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混入粪便内进入农田对农作物也有害。我们要提倡选用无味除臭剂,用后产生新鲜空气。如用日本株式会社威力洁国际有限公司生产的除臭剂,它能破坏硫化氢和氨气产生的臭气,它的主要优点是:

(1)具有除臭防臭的双重效果,持续时间48小时以上。(2)无爆性危险。

(3)无恶臭、有害气体发生。(4)混入除臭剂的水无公害。(5)不损伤金属和高分子材料。(6)无泡沫和沉淀物。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卫生间最好使用此种除臭剂,安装除臭装制,臭味大时除臭装制自动喷洒除臭剂(液),臭味消失自动关机。

公共卫生间制度 篇7

1、公共卫生间的特点

公共卫生间具有与其它卫生间不同之处, 理清它的特点, 对于今后卫生间的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性的意义。特点之一, 人员集中。作为公共场所, 社会各种人员数量众多。使用频率也很高。特点之二, 难以管理。使用频率高就会造成卫生间的环境难于清理, 基础设施的陈旧与损毁速度加快。这对于清洁人员与公共卫生间相关领导的工作都是一个考验。由于传统观念, 许多地方把公共卫生间视为见不得人的地方, 因而将其建在比较隐蔽的地方。社会中普遍存在这种问题, 据了解社会中公共厕所都有不同程度的遮挡, 若隐若现, 很难被人发现。而且很多厕所因为标识物较小, 影响了人们对公厕的可识别性, 从而大大影响了这一公共设施应有的作用, 造成了公共厕所一部分使用吃紧, 一部分资源浪费的现象。

2、公共卫生间使用现状

(1) 大部分社会人员群体素质都较高, 对于现有设备能够自觉保持完好。但是因为个别人员的疏忽, 导致卫生间环境的脏乱差现象存在难以改变, 卫生间设施的损毁现象也时有发生。公共厕所“脏、乱、差”的问题, 已经成为了制约城市市容发展的久治不愈的“顽症”, 也是居民投诉最多、涉及地区最广的问题。

(2) 通过采集来的数据得知, 有百分之六十七的使用公共卫生间的人员, 对于卫生间的通风情况不满意, 认为卫生间空气质量不好。而在我进行采访的十名相关群众中, 有八人认为卫生间用水浪费情况比较严重。我认为, 浪费的原因, 当然有一部分是由于使用不当, 但是主要还是因为卫生洁具的选用不合于洁水的理念造成的。

二、公共卫生间设计过程中对于通风问题的处理

1、卫生间的排风方式, 有三种。自然排风、机械排风、自然排风与机械排风相结合。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 自然排风方式指的是在卫生间设置土建排风竖井, 在排风井上开设排风口, 这种排风方式投资少, 节能, 设计与使用简单。并且它在一天内大部分时间都能起作用, 尤其在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效果更为明显, 但是这种排风方式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一是排风能力小;二是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比如当大气压力、内外温湿度、风速、风向等因素不符合排风条件的时候, 会发生排风量不稳定、卫生间之间串气, 室内外倒灌的现象。另外, 在设计中没有防止回流的举措, 对于消防安全的保护工作也存在着一定隐患。如果用自然排风的方式, 在设计中可以考虑用采用子母风道的做法克服串气及防止回流。如果把经济条件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 这是一种主要的排风方式。

(2) 机械排风方式的做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各个卫生间都装设防火阀和排气风扇, 屋顶装设引风机。这种排风方式使用起来较为灵活, 效果非常好, 但是他在前期投资的时候费用较高, 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与维修费用高, 工作量也大。

(3) 第三种方法就是综合了自然排风与机械排风两种方式而采取的新的排风方式。一是各个卫生间都装上带有止回阀的排气扇, 这种方式不会产生倒灌和串气, 对于防火的作用也较明显。二是在各个卫生间装上普通的排气风扇, 这种方式比自然排风的压力高, 但是受气候的影响也不小, 因此不适用于较高层的建筑。

2、节水洁具的选用。

针对高校卫生间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我们第一个就是要从源头做起, 尽量选用洁水型的洁具。目前市场上很多卫生洁具都号称节水效果好, 但是实际上, 其实际使用效果不尽如人意。我们在选择节水洁具的时候, 就需要注意:

(1) 要实际考察节水的实际效果, 不能以厂家给出的说明标准来作为实际依据。

(2) 选择洁具要考虑到节水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个别洁具有节水效果, 但是它只是针对家庭住宅比较管用, 对于高校卫生间的形式不太实用, 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3) 洁具是否节水不能看表面。比如:有些水箱的容积比较小, 有些人可能就认为, 小的水箱节水效果比较好,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水箱小, 可能一次冲水不能达到清洁效果, 需要二次或者三次冲水, 这样, 反而浪费了水资源。

三、公共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卫生间环境的改善与保障作用

在社会与生活中, 创立一个良好的公共资源管理制度对于公共的环境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对于卫生间这一角落的环境卫生更是如此。接下来, 简单谈一下卫生间管理制度的建立和环境的改善。

1、公共卫生间的实用功能设计, 实用性是管理的基础

如何在使用过程中, 让卫生间的效果更完善, 让卫生间的使用变得更加方便, 这是从管理上改变卫生间的脏乱差现状的有效解决办法。具体措施可以有: (1) 考虑不同人群的使用习惯, 同时设置蹲位和坐位。 (2) 免费提供卫生间用品, 或者也可采取售卖的形式方便教职工与学生使用。 (3) 增加自动感应装置。 (4) 单独的卫生间隔断内, 增加挂钩, 方便使用。

2、公共卫生间管理制度的建立

(1) 公示制度。在公共卫生间公示监督、举报、投诉电话和该公共卫生间的作息时间, 公布后对管理员、保洁员起到了警示作用和约束作用, 收效良好。通过尝试不但缩短了我们与老百姓的距离, 又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工作效率, 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

(2) 走访制度。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居民小区, 街道进行走访, 逐一发放社会监督卡。并召开座谈会。征求对公共卫生间现状、管理、保洁的意见和建议, 以及工作改进后的反馈意见。发放《公厕保洁员问卷》调查表, 广泛征集群众意见, 作为对公共卫生间管理人员的考评依据。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及时分析, 调整工作策略, 并在职工中进行“举一反三”的宣传。难度大的问题, 作为调研课题, 组织干部专题研讨, 拟订解决方案。百姓热情地支持我们的工作, 经常给我们反馈公共卫生间方面的信息, 如:卫生间内灯泡被人打碎、门被踢坏、一些人偷盗公共卫生间用水、设施等问题, 作好详尽记录。

(3) 坚持便民服务的家旨。环境卫生工作的好坏始终以“群众满意”为标准, 良好的社会监督机制, 使我们贴近了群众, 通过与群众交流沟通, 使我们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对群众反映的情况, 我们坚决按照“立即核实, 及时处理, 事后反馈以及定期复查”的要求, 给予妥善解决。

3、公共卫生间环境的改善

(1) 装饰必不可少。卫生间墙壁的装饰。在卫生间的墙壁上装饰一些图案, 能使人心情畅快, 对于改善如厕人员维护卫生间环境卫生的自觉性, 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还可使用一些鲜花、缎带、香水来点缀。另外, 必要的宣传标语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节约用水、防滑等。

(2) 涂鸦问题的解决。这虽是个小问题, 但每个卫生间都有这样那样的涂鸦, 有些内容粗俗, 极大地影响了卫生间的环境美观。针对这一问题, 仅仅监督与查处是不行的。可以考虑在卫生间内设置易擦洗的书写笔, 让有涂鸦习惯的同学自由发挥, 如果弄得好, 很有可能成为一种独特的卫生间文化景观。当然, 这个方法目前没人做, 效果如何, 还有待实验。

摘要:本文试从卫生间设计过程中的通风处理, 公共厕所管理制度的创立对于卫生间清洁环境的保障两个方面来述及公共卫生间的管理问题。文中兼及卫生间节水洁具的选用问题。

关键词:公共卫生环境,通风办法,卫生间

参考文献

[1]李岩.浅谈可持续发展建筑[J].山西建筑, 2007, 33 (4) :51, 52.

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完善对策 篇8

关键词:民间借贷;法律制度;完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46-01

如今,社会上一些有权势的人借职权的便利,非法挪用公共存款,虽然他们已经被惩处,但这些事件也在提醒着人们,对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完善已经刻不容缓,保护好人们的财产安全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本。本文就对民间借贷的介绍、我国民间借贷法律的制度缺陷和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完善,做了深入的研究。

一、民间借贷

(一)民间借贷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民间借贷在社会上有许多种说法,它没有确切的定义,各界对于民间借贷的说法各有不同,但各种说法万变不离其中,将各种说法综合在一起,就大致得出了民间借贷的定义。民间借贷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银行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等两个个体之间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一方向另一方借东西,双方所形成的借贷关系。法律特征则是,具有法律性质的借贷行为,它是一方向正规的经融机构,例如银行,通过正式的渠道所产生的借贷行为,它借贷的一般是货币或者证券等有一定价值又可以流通的东西,一般会产生合同等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

(二)民间借贷的历史。

民间借贷在我国有着很古老的历史,它从人类出现时就出现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民间借贷也就初具模型,许多的社会上的高阶层人员愿意把东西借给他人,以此来得到更高的收益。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民国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民间借贷一度进入低迷时期,但到了新中国时期,由于社会主义的提出,民间借贷终于也到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三)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各种企业应运而生,民间借贷也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民间借贷相继出现,企业发展需要资金,由于民间借贷的出现,使得大量的资金不断周转,无形之中为社会创造了许多资金,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的资金流通量与日俱增。随着借贷带来的资金高速的流转,关于民间借贷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一并出现了,造成法院的压力越来越重,法院受理的关于借贷问题的案件越来越多,使得法院不堪重负。同时也说明了我国民间借贷依然存在着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它需要政府对此做出有效的应对,采取正确的措施,才能有效地解决民间借贷的问题。

二、我国民间借贷法律的问题

(一)没有正确的认识民间借贷。

1.民间借贷地位不明确。

由于我国还没有正确认识民间借贷,所以,我国至今任然没有一部明确的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使得民间借贷的位置在我国法律上比较尴尬,让许多人钻了法律的空子,法院也无法对他做出判决,加大了法院解决民间借贷纠纷的难度,也容易使得金融环境遭到破坏,不利于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转。

2.民间借贷利率限制不合理。

借贷利率是市场通过调节市场平衡自动调节的,它的正确限制有利于市场上借贷行为的正常进行。但由于政府的不正确干预,使得借贷利率与市场的正常利率不相符,使得民间借贷利率高于正常市场利率,导致人民或中小企业借贷时要承受更高的利率,增加了融资的困难程度和风险。减少了中小企业创业的积极性,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民间借贷法律概念界限模糊。

由于我国对于民间借贷的具体情况普及不广泛,使得许多人对民间借贷和其他犯法行为没有明确的区分开,容易对明间借贷产生误解。例如,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的区别就是,非法集资是有关单位没有经过上级许可便私自进行的集资活动,这种行为是违反法律的,它不仅侵害了企业的权益也骗取了公民的财产。

(三)已有的法律制度管控过严。

由于我国对民间借贷的不正确认识,一些官员为了维持国家表面上对于金融市场的掌控,对平民百姓采取打压和压制的方法,使得许多百姓对于民间借贷产生了畏惧,不愿意去银行借贷,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三、我国借贷法律制度的完善

由于我国对民间借贷没有采取良好的管制措施,使得民间借贷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多,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对于改善我国民间借贷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外国的优秀经验。

外国的许多国家发展中都遇见过民间借贷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他们许多都找到了解决的方法,且各自的方法都各有特色,对于发展中的我国来说,学习外国如何处理民间借贷的优秀方法更有利于我国更好的解决我国的民间借贷的问题。其中美国、日本等的方法为我国解决民间借贷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制定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

一部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对于解决民间借贷等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比美国、日本等国,不难发现,他们都是在拥有一部完善的民间借贷的法律的前提下,成功解决了民间借贷的问题。我国在制定法律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明确民间借贷法律的地位,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合理的确定明间借贷的利率以及规范合同的形式。

如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处理好金融机构中的问题,有利于我国经济快速积极发展。民间借贷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为民间借贷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对于更好的管理民间借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不打压、不排挤民间借贷,是使民间借贷更快更好发展的基本,民间借贷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相当积极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程林.论我国民间借贷法律监管制度的完善[J].卷宗,2014,(10):414-414.

[2]李勇.论我国民间借贷法律监管制度的完善[J].中国电子商务,2014,(22):167.

[3]胡镐.民间借贷及其法制环境探索——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为视角[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16-17.

公共卫生间温馨提示标语 篇9

2、来时匆匆,去时冲冲!

3、友情提示:冲刷有利健康。

4、相信你是“冲”锋小卫。

5、高高兴兴方便,轻简单松冲刷。

6、不好随意将手机等异物投入便池。

7、精神文明和环境文明一手抓。

8、谁按谁精神,您瞅准了,就按那里。

9、校园美丽,从厕所冲水开始。

10、贴近文明,靠近方便。

11、不需要“涌泉”相报,只需止水之恩。

12、人人“方便”,方便人人。

13、随手冲一冲,干净又轻松。

14、谁按谁精神,您瞅准了,就按这里。

15、按下这里,你会有一个惊喜。

16、如厕后请冲水,不要乱丢杂物。

17、举手之劳,何乐不“冲”?

18、按一下这里,你会有一个惊喜。

19、祝你方便愉快。

20、如厕射心美妙如新,涓滴不留馨芳如青。

公共卫生间制度 篇10

科技的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更多的体现在管理与制度的创新方面。技术与管理制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二者密不可分。从理论上讲,虽然技术并不嫩个决定整个相关管理制度,但是技术的革新对于制度的变迁具有助推作用,相反,相关管理制度的变迁也会推动相关技术的不断革新。本文是在此基础之上,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剖析,研究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协调关系,这对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一、相关理论概述

文化产业制度。制度经济学,是目前经济学范围之的的主要研究对象,它被界定为,制度同劳动力与资本的作用一样,是人类经济活动当中不和缺少的重要因素。就“制度”而言,其定义为“制度可以是一种宏观性概念,它内含着一种主流精神或一种相应的生活模式”[1]。

文化产业制度就是在制度经济学领域内相关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它是通过研究,被制定出来,目的是实现文化产业在形式上与内容上不断发展的一整套规章制度。文化产业制度包括正式、非正式以及实施系统三个构成模块。

制度管理变迁。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在产生之初就具有明显的特征,其中包括稳定性与变动性、不确定性等,制度在形成到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然会随着时代以及制度所附加在的实体物的条件发生变化。制度变迁史制度变化的理论解释,它是制度的产生、转换以及替代与交易的动态过程。当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潜在与外部利益远大于耗费成本情况,固定制度就会为了自身事物的发展与延续,进行变迁即改变。制度变迁的实质内容就是效益更好的制度替代传统陈旧的制度。

制度变迁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出不同的类别。依据变迁类型,可以分为正式与非正式,正式是国家相关法律与政策的更替;非正式则是意识形态、道德观念等内容的转变。依据供求关系,则可以分为强制性与诱导性,强制性就是指在政府相关政令指导下,自上而下进行的变迁;诱导性变迁就是基于基层情况,以及实践规模所引发的自下而上的变迁。

二、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管理制度的内在逻辑

相互促进波动现象。制度的制定,在宏观层面上,实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着取决于政治、法律等多个方面,并且受到当下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如果将文化产业制度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划分,则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层次,经济、文化、科技。经济层次是根据文化产业其核心内涵是经济活动,它的产生、发展等过程都遵循着一定的经济发展规律与管理制度;文化层次则是将文化作为产业的主要内容,遵循符合文化潜在规律的管理制度;科技层次是指科技的进步对整个文化产业制度所产生的作用力,科技因素在整个影响因素当中居于比较靠后的地位[2]。

但是,随着几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与科技的紧密程度也在不断的增加,科技的创新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尤其是在现代文化产业之中,新型的文化形态已经突破了旧有模式,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而是以科技为载体表现出来。因此,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革新,文化产业对科技的依赖程度有增无减,并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

在对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上,“匹配程度”一詞是对二者关系最为恰当的解释。纵观文化产业发展历程,科技的创新与文化产业制度之间的匹配程度相当高[3]。

首先,科技在新技术的不断开发推动之下,在管理形式与模式上都得到了巨大的突破,相应的,这对文化产业的管理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管理制度也必然会在发展过程当中不断更新,适应新科技发展的基本要求。

其次,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新的生产模式与管理方式,新的模式与文化产业化生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影响到了生产过程当中的管理、运行、制造等核心环节。新技术的研发与使用,在硬件与技术层面上,为新型管理制度创造了可能性。正如新型网络监控技术,为网络系统的相关行为规范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此,科技的创新与文化产业管理制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促进作用,两者之间的匹配程度随着科技力量与现实条件还在不断的增加,虽然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之间的关系依然存在着波动现象。这种波动主要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文化企业随着内部结构扩大与产业链的扩展,为了适应新的形式,组织形态也发生了剧烈的变革;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它由原来侧重于单元式的分业管理,转变为了综合性管理。这是因为在现代科技力量的推动,各种单独的文化产品不可能独自生存下去,它必须与其他文化单元形成联系,并在这种联系当中不断发展,包括传统通信、网络、图书出版等等,只有在相互融合当中共同发展才能使文化不至于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中消亡,如实体书店转向互联网出售。

文化产业管理制度围绕科技发展波动前进。正如上文所述,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管理制度之间,虽然存在着较高程度的匹配模式,但是,并不是意味着二者之间存是一种完全匹配或完全同步的状态。实质上,二者存在很大的时间性差异,一种是文化产业管理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经历一定时期的高速发展,其制度远高于科技发展进度,另一种则是文化产业制度并没有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第二种现象在现代文化产业管理制度变迁路径上出现情况较多[4]。

科技革新与文化产业管理制度之间存在时间上的差异是必然的,它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正是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才促使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制度管理之间出现了发展差异状况,诱发了文化产业管理制度在发展模式上,都以科技发展为核心,并不断的波动前进。科技的发展与新科技的产生并不是一种偶发现象,更不是一种暂时性情况,它是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之下,引发的社会进步必然结果。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力不同,以及时代背景限制,科技发展速度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导致科技发展的速度时快时慢,以此造成文化产业管理制度的波动性变化。

文化产业是新型国家发展的核心要素与支撑动力,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力量的革新,其中,文化产业不断进步的核心要素是管理制度变迁,科技力量对管理制度变迁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对二者之间内在逻辑进行详实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与实力。

上一篇:北京故宫作文下一篇:文明在我身边叙事作文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