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通用10篇)
记者从12月13日召开的丽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了解到,丽水市在2011年再次获得了全省新农村建设考核优秀,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2011年,丽水市的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以农业“两区”建设为引擎,完成农业招商引资2.25亿元,26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区、精品农业园区建设顺利推进。农民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直接营业收入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
同时,农民增收明显。前三季度,丽水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881元,同比增长14.1%,增幅继续列全省第一。
农村的人居环境也继续优化。到11月底,全市已经累计完成545个“三沿”村庄的提升整治工作,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的行政村覆盖面达到93%。九个县(市、区)的低保标准更是达到了每人每月210元以上。
在2012年的新农村建设中,还新增加了农田渠道改造、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省级农家乐特色点创建等20个新项目。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保障有力等将共同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标。
1 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不断完善城乡社区体制机制建设。莲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社区建设, 区政府常务会议、区委常委会先后多次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根据上级要求, 及时调整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 修订《莲都区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进一步明确了党委、政府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 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的以农民为主体、全社会参与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 并将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人, 确定专职联络员, 建立了切实有效的工作责任制。在借鉴和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莲都区根据实际情况,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聚居人口适度、服务半径合理、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等原则, 经反复征求意见, 不断修改完善之后编制完成《莲都区农村社区布局规划》, 提出了到2012年建成12个乡镇社区服务中心、185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任务。同时, 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莲都区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等相关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 明确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并根据不同类型要求设置了具体细化的考核评估体系, 指导工作有序推进。
(2) 分步实施, 完善功能, 稳步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社区服务既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又是社区建设的根本所在, 其生命力在于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1]。为推进加快基本公共服务进农村社区的步伐, 实现城乡一体化, 莲都区根据“以点带面、分布实施”的原则, 将农村社区分为示范类、标准类、普通类3个类型, 并制定年度实施计划, 确定了丽新乡畎岸社区、大港头镇北埠社区、黄村乡李村社区等10个社区为首批示范型农村社区。目前, 10个示范点硬件建设全部到位, 均统一配备了电脑、电子显示屏, 统一制度上墙, 统一制作背景墙, 整个服务大厅焕然一新。软件建设上, 把城市社区管理中形成的适合农村实际的做法延伸到农村新社区, 从方便村民办事出发, 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行政审批、社会事务、社会保障、卫生计生、农业信息等服务事项统一纳入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 实行“一站式”集中办理和“全程代理”, 对于有些由社区服务中心或社区组织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服务工作, 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 委托社区服务中心或社区组织承担。使村民不出村 (社区) 就能享受到代办、咨询等各种方便快捷的服务, 初步形成了有农村新社区特点的管理模式, 体现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
(3) 加强队伍建设, 强化人才支撑, 切实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为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承揽政府公共服务的工作队伍, 莲都区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一是从享有政府补贴的专业人员 (如村双委主要干部、大学生村官、计生联络员、农业信息员、基层社保员、报账员及护林员等) 挑选合适的人员作为农村社区服务基本力量, 通过“一站式”便民服务窗口和“三个一”制度 (即一日一值班、一周一沟通, 一月一集中) 、全程代办等制度, 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便民服务。二是积极发展农村社区志愿者队伍, 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农村老年群体、青少年群体之间形成邻里守望、互帮互助的氛围。三是结合争先创优活动, 开展以提高专业服务能力、社会协调能力、处理复杂问题为重点的专业培训。2011年9月, 莲都区采取实地观摩和专家授课相结合的方式, 对各乡镇干部、农村社区干部进行业务培训, 区民政局、人劳社保局、农业局、计生局、卫生局、建设分局、国土分局8个部门的8大类59项服务内容的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程序以及工作要求等进行了详细地讲解[2]。
2 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 莲都区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局良好, 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农村社区建设整体工作还刚刚起步, 特别是与城市社区工作相比, 当地基础还比较薄弱, 发展还不平衡, 推进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乡镇、村级组织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存在“上头热、下头冷”的现象, “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二是村庄规模小, 村集体经济薄弱, 财政保障不足, 直接影响到农村社区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三是人力缺乏, 需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的工作队伍;四是部门间仍需进一步形成合力, 将政府的各项公共服务资源进行更好的整合和有效配置。
3 建议
(1) 加强组织领导, 形成共建合力。农村社区建设涵盖面非常广, 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 政治性、政策性很强, 工作任务重。人劳社保、组织、卫生、计生、农业、建设、国土、供销等各有关部门应立足自身职能, 各司其责, 对照实施方案, 落实配套措施, 努力形成工作的整体合力, 防止出现各自为战的局面。民政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牵头的责任, 强化业务指导, 搞好统筹协调。各乡镇街道应承担起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责任, 坚持一把手亲自抓, 加大推进力度, 切实解决问题;分管领导要对照年度目标任务, 集中精力, 打造特色, 培植亮点。新闻宣传部门要在当地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广泛宣传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方针政策和先进典型, 全力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健康顺利的开展[3]。
(2) 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农村社区建设仅依靠政府补助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农民自筹、政府扶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才能把农村社区建设好。要建立“财政安排一点、部门支持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向上争取一点”等“五个一点”的多元投入机制, 解决农村社区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同时, 应调动社区本身的积极性, 积极探索“村企结对”等方式, 变“输血”为“造血”, 真正使社区建设工作造福于大众, 扎根于农村。
(3) 专兼结合, 加强培训, 切实提高社区干部队伍为民服务的本领。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工作的主体, 是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开展的执行者。要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的选举制度和方式, 大力选拔政治素质好、能创业致富、有奉献精神、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的农村优秀人才进入村级组织班子, 使其成为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者、管理者、服务者。建议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农村社区挂职锻炼、蹲点服务。各涉农部门及部门基层站所应组织相关的业务培训, 有针对性地加强代办事项的业务指导。同时, 建议参照城市社区的模式,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 向社会统一招聘一批农村社区专职工作者, 制订具体的分配方案和福利待遇[4]。
(4) 整合资源, 突出为民服务, 完善农村社区服务功能。社区的基本功能是服务, 生命力在于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在建设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过程中, 应发挥好社区为民服务的基本职能, 主要做好以下3个方面工作:一是搞好社区公共服务。特别是对于“多村一社区”的社区, 建议乡镇职能部门及部门基层站所探索“集中审批服务日”的模式, 固定每月某日为“农民建房审批服务日”、“计生卫生服务日”、“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日”等, 让所辖村的村民都可以享受到相关部门所提供的集中办公、联合服务。二是搞好社区市场服务。积极发展农资供应、农产品购销、日用品超市以及金融、保险代办、邮政代理等服务网点,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为社区群众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生产生活服务。三是搞好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服务, 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管理水平。
摘要:介绍丽水市莲都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议, 以促进当地农村社区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农村社区,建设,成效,建议,浙江丽水,莲都区
参考文献
[1]孙文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建设——基于清原县的调研报告[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1, 25 (5) :44-48.
[2]王伟.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J].科技信息, 2011 (32) :78.
[3]贾宗岩, 李显嵩, 李星.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28 (6) :28-29.
在省农委、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的通知下发后,榆树市农机、安监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得到有关领导对“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的重视和支持。市委常委、副市长谭景坤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了工作部署,市农业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的通知》,明确3年的创建目标任务,并对每年目标进行了分解细划,提出了全市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责任分工,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副市长谭景坤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机监理站。同时召开了全市创建活动动员大会,乡(镇)政府、村委会也成立了创建工作小组。这样,就建立了市、乡(镇)、村创建工作组织网络,为创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2008年,榆树市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
一、开拓进取,扎实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通过3年“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经过不懈的努力,榆树市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创建了8个“平安农机”示范乡(镇),64个“平安农机”示范村,356个“平安农机”示范户,强化了农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提高了拖拉机驾驶员和农民的安全意识,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强化宣传是开展“平安农机”活动的重要前提。要在全市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以“创建平安农机”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创建活动期间,榆树市农机监理站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以《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部关于拖拉机及驾驶员管理的“两个规定”为内容,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横幅、墙上标语、宣传图板、黑板报、宣传栏等大众传播媒体优势,通过给每个农机手送一份“平安农机”倡议信,给每一个示范户送一本农机安全生产知识读本,给每个示范村送一套“平安农机”宣传挂图,给广大农机手和群众放映一部“平安农机”教育警片,在每个村及小学校上一次“平安农机”知识课等形式,向广大农机作业生产活动的参与者宣传有关法规,使人们了解农机法规的内容,大力宣传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营造了浓烈的“平安农机”创建氛围。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农机手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农机安全法规,自觉维护农机安全生产秩序,增强“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观念,使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习惯,共同创建和谐的社会氛围,达到减少农机事故,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
由于创建工作的开展,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和驾驶操作人员管理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农机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拖拉机的上牌率、检验率、保险率和驾驶人的持证率有了明显提高,农机安全隐患明显减少,农机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预防了农机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农机户规避风险的能力,促进了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6年落籍车辆971台,考证926人,持证率95%;2007年落籍车辆1230台,考证723人,有证的391人,持证率91%;2008年落籍车辆1492台,考证486人,由公安部门转入驾驶证1000人,持证率99%,每年的车辆年检率都达到95%以上,持证率、农业机械注册登记率逐
年提高,连续5年无农机事故。
二、寻找差距,进一步增强创建“平安农机”的使命感、责任感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农机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平安农机”创建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推进。目前,全市的农业机械状况是这样的:上道路行驶注册登记的拖拉机是6452台,根据“道交法”的规定,链轨式拖拉机824台,不注册登记,进入报废期的大中型拖拉机634台,小型拖拉机11944台,纯农田
作业的手扶拖拉机2152台,现在的注册登记率95%以上,都是当年购置的拖拉机当年必须注册登记。
三、加强领导,齐心协力,切实加大创建“平安农机”的推进力度
“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将这项工作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维护广大农民特别是广大农机手利益的民心工程抓细抓实。
通过3年的创建工作,监理队伍的精神面貌有所改观,农机监理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增强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便民意识,切实转变了执法观念、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农机监理机关的公信力和依法行政能力。
我校重视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使少先队成为学习的乐园,教育的阵地。
我校为每个少先队中队配齐了少先队辅导员,并对每个辅导员进行少先队综合知识、少先队规范化建设、少儿教育、心理学等知识培训,使全校每个辅导员全部获得了资格证书;投资数万元为少先队购置了鼓号、队服和音响器材;在每个中队建起了队角,办起了中队墙体文化,使队员有了自己学习、创作的小天地;对少先队员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开展学雷锋、创“三好”等各种活动,在丰富少先队活动的同时提高了少先队员的生活、劳动和学习技能。
今年以来,旺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社区建设,采取措施,强力推进,成效明显。目前,旺苍县东河镇已通过省级安全社区验收,鼓城乡已接受省专家现场评定,嘉川镇等已接受市级验收,白水镇等安全社区正加快建设,全县“群众共享安全健康和谐”格局正在形成。
一是全员参与到位。制发《旺苍县公民安全手册》、明白纸等宣传资料5万余份;制作宣传栏1000余个、温馨提示牌5000余个,利用LED显示屏、展板、县有线电视台等形式,引导创建单位8万余人口参与,切实提高安全社区创建知晓率和群众参与率,最终实现创建乡镇全员参与目标;不定期聘请消防安全、生活安全、交通安全和生产安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为居民授课80余堂、办讲座100多次,提升社区居民全员参与意识。
二是资源整合到位。整合公安、交通、安监、工商、民政、教育、卫生、药监等多个部门,紧密协调,强化部门资源整合,切实解决创建中的问题达20多个;以“跨界合作、资源整合”为工作理念,组织、协调各部门积极行动,主动参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项目完成达50多个,真正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安办牵头,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安全社区创建格局;充分利用与创建有关的各单位资源,有效进行资源整合达80多个,解决了创建中的部分难题。
三是项目促进到位。通过实地走访、考察,结合对20000多份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将所收集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各乡镇确定安全促进项目150多个,结合本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和不同上级部门要求,确定安全干预项目70多个;各创建单位根据确定的各种项目,聘请专家进行项目规划设计,成立项目组,制定明白人担任项目负责人;在促进项目建设中,通过适当投入,加快安全社区建设。如旺苍县东河镇,投入200余万元由住建局实施县城区10条小巷硬化项目;投入1100万元实施红绿灯和隔离带等促进项目,投入800万元实施城市旅游观光车项目,销毁了530辆非法营运三轮、投入了30辆电动公交车;投入360万元实施县城区建设路、坏城路、商业街人行路道8公里改造项目等。嘉川镇、鼓城乡等也实施了类似促进项目。对项目推进中遇到有困难的,通过县政府办公会、安委会、部门联席会落实促进项目资金30余万元,确保了社区安全促进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各创建单位建立了人、财、物全方位保障机制,健全创建机制。
四是交流督促到位。县政府先后2次组织14个部门60多人外出考察学习,先后接待眉山市洪雅县、阿坝州汶川县、巴中市等外地单位及市周边县区单位7次前来交流,成功举办全市安全社区建设现场会;县委、县政府把安全社区创建纳入民生工程、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按月通报各创建单位的工作动态,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成效显著
抓好“道德讲堂”建设是今年《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中明确的重点工作之一。连云区板桥街道为把此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多次召开班子会、专题研究会、走访基层干部群众,另辟蹊径,精心筹划,落实场所建设、推荐评议好人好事、听故事谈感想、共同作道德承诺四项举措,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是加强“道德讲堂”场所建设。鉴于街道所辖5个村居办公用房都不太宽裕的现实情况,街道领导积极与驻辖区单位沟通协商,达成资源共享协议,使得辖内各村居的“道德讲堂”活动场地得到了保障。各讲堂都设有“道德讲堂”标识、背景、迎宾壁挂等,营造了良好的德、善、礼、信、廉的视觉氛围。此外街道加大经费投入,为讲堂添置了讲台、桌椅、电脑、投影仪等设备。
二是开展推荐评议身边好人好事。为把每堂活动搞丰富、做精彩,街道积极发动村居干部、企业职工和广大群众推荐评议身边好人好事,凡是爱老孝亲、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以及敬业奉献、敢做善成方面的好人好事都可以向所在的村居和单位提名推荐,经核实情况后作为“道德模范”分批次请到讲堂为参与群众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感
人事故。一时间从街道到村居、从干部到群众,全面掀起了评好人、讲好事的活动热潮,平时埋头苦干、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为社区集体捡拾垃圾的张大妈、二十多年无微不至照顾婆婆的李大姐、长期帮助邻居打扫店铺卫生的王大爷、志愿献身基层的志愿者们等等,一个个平时司空见惯的“无名英雄”在群众的评议中纷纷“浮出水面”,“学好人、讲好话、走好路、做好事”也在街道上下蔚然成风。
三是引导听众朋友听故事谈感想。街道对所辖村居的“道德讲堂”主持人也进行了精心培训,使每名主持人善于抓好每个道德故事的关键环节和“感人至深”的情节,努力挖掘故事的“精髓”,发动群众听故事、谈感想,然后旁征博引,让每个道德故事源于生活、超越于生活,升华精神,使每名听众都能受到教益。经常有一些居民朋友听完故事后或泪流满面、或沉思不语。
四是号召基层群众共同作道德承诺。每个听众朋友经过唱道德歌曲、看道德短片听道德故事、颂道德经典等环节后,心灵都会有所触动和反映,主持人便把“谈体会感言”、“作道德承诺”作为每堂课的关键,引导大家把感想和承诺当众说出来并写到纸上,由于自己的言行举止日后将接受群众的评判和监督,于是大家都自觉把“做一个勤劳善良的连云人,做一个文明有礼的连云人”和“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的道德理念铭刻于心,从而达到慎言、慎行、慎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理想效果。
自合隆镇被吉林省政府批准确立为省级开发区、全国重点镇以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合隆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理清发展思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面推进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合隆镇的增收产业得到进一步壮大,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并坚持工业立镇的原则,促进生产的迅速发展。正是因为有资金做保障,镇政府才能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对全镇的通村公路实施了水泥路面硬化,实现了“村村通”目标。投资800万元修建“‘村村通延伸工程”水泥路20公里,自筹资金200多万元修建桥梁5座。还投资300多万元对镇内三条街路进行整修,绿化了街道两旁林带,加快镇村道路建设步伐,建成村内道路网,使镇容镇貌得到很大的改观。
同时,义务教育、计生、农村医疗改革、民生问题得到有效保障。九年义务教育方面: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入学率达100%,完成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9%,完成率达90%。镇里每年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仅2008年投入500万元新建的中心小学综合办公大楼工程现已交付使用。改建农村学校7所,现已全部完成改造建设任务。计划生育方面:进一步落实“三为主”方针、走“三结合”的路子,实施“三大工程”,促进生育文明、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积极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全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农民患病就医率达98%,就医支出占整个收入的2.8%。
总之,以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合隆镇政府发展了农村卫生事业,构建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成都乡村旅游发文/于民
成都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较早、较快的地区之一,受到全国的关注,通过对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成功模式的总结,对我国其他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大有裨益。
模式一:村落式乡村旅游集群发展模式
以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五朵金花”为典型。成都市在深入调研、细致分析当地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在旅游产品设计方面,将原有农居采用成都特色的“画房子”方式进行美化改造,以农户为单元,发动农民积极创造性,规划湿地、新建绿地,通过景观打造生态化,形成一户一景、户户不同的集群式发展模式,开发出了以农业观光、农家餐饮、休闲娱乐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体系。
模式二:园林式特色农业产业依托模式
以郫县友爱镇农科村乡村旅游发展为典型。农科村的农户利用自家川派盆景、苗圃的优势,吸引游客前来吃农家饭、观农家景、住农家屋、享农家乐、购农家物,通过营造园林化的环境,吸引游客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农业旅游的先河,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
模式三:庭院式休闲度假景区依托模式
以青城后山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为典型。青城后山的农家乐通过开展庭院式休闲度假景区模式获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不仅农民经济增收,而且社会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社会文明也得以提高。青城后山的农家乐是依托青城山景区发展以及景区吸引来的客流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山区的农民不再开荒种粮,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农村劳动力得到了就地转移,政府和当地农民在原有农家庭院的基础上进行建筑单体改造和基础设施完善,一个个农家小院依山傍水而建,餐饮住宿、休闲度假、娱乐度假等功能齐全,逐步走向投资小、回报快、价格低、具有中国农家特色的乡村酒店发展之路,加之青城山峰峦竞秀、岩壑幽深、飞泉密布、溶洞神奇的自然风光,成为成都人消暑度假自驾车的好去处。
模式四:古街式民俗观光旅游小城镇型
发布时间:2011-04-01 15:36:46 【我要纠错】
【字号 大 默认 小】【打印】【关闭】
璧山县法律援助中心围绕“服务、规范、创新”的工作新思路,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工作体系,抓好法律援助规范化建设,全心全意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称赞和好评。
为了推进工商所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锦州市工商局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基层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工商所履职能力。具体做法是:
一是建立领导机制,科学谋划部署。全市各级工商部门非常重视基层规范化建设,按照省局“六个进一步”的要求,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科学规划、明确分工、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人事(办公室)部门牵头抓,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配合共同抓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硬件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各单位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大对基层建设的投入。黑山县局几年来共投入近91.5万元为基层工商所购买办公设备,修缮、改造办公场所,配备执法车辆,并成功用大虎山工商所旧办公楼置换了新楼。凌海市局投入44.3万元,为基层所取暖、燃油、午餐、办案经费和基层所房屋维修、购买办公设备提供全力支持。义县工商局投入65万元,为工商所办公楼重新做防水,修补地面,新建食,改造会议室,安装取暖设备,同时又购买了扫描仪、照相机等相关办公用品。太和分局先后为工商所投入30余万元,购置、调换办公设备和执法车辆,并对汤河子工商所办公楼门脸
进行了改造,为葛王碑工商所做了楼体保温工程。北镇市局也投入资金改造办公场所,为工商所添置液晶显示器。通过对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硬件上资金的支持和保障,带动基层基础建设整体提升,为争创规范化工商所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加强软件建设,夯实基础保障。⒈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在工商所普遍建立党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制度,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党支部的议事日程,开展经常性的专题教育和谈心谈话活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凝聚人心,做到了组织健全、活动经常,努力把工商所党部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并且把政治思想工作纳入工作考核目标,局长分片包干深入基层与同志共同学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改善。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工作效能。以能力素质为核心,坚持“四个统一”、把握“四个只有”、实现“四高目标”,不断改进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抓好计划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全方位、多渠道、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格局,促进了工商所工作效能的提高。太和分局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组织基层工作人员培训12次,培训人员达320人次,工作人员基本做到了登记受理“三清”、消费者投诉“三百”、执法办案“三法”;黑山县局为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结合职能特点,共组织公文写作、法制培训、注册登记等培训11场次,提高了基层干部的履职能力;凌海市局结合岗位,有层次的地集中授课、网络教学的方式开展培训,特别聘请凌海
一是以平台促建设,创新就业载体。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开展专项就业服务活动与推动当前工作结合起来,围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把就业服务工作成果转化到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上来,以树立就业服务先锋典型来带动创优争先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水平。
二是以就业促民生,创新工作方式。以工作人员创新工作方式为先导,创新工作思路,积极破解就业工作中的难题,推动就业工作创新发展。2011年就业援助月活动期间,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696户,登记认定的未就业困难人员653人;组织专场招聘会8场次,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85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505人,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35人。
【丽水市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推荐阅读:
丽水市发展11-14
丽水市教育局教研室11-07
丽水市召开旅游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06-09
我的家乡丽水初中作文07-19
天水市市情简介07-14
天水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06-20
衡水市度继续教育考试10-24
赤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11-13
对六盘水市物业管理的调查和思考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