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共9篇)
余庆县松烟中学韩天明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切实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贵州省是全国贫穷落后的省份之一,贵州的农村山脊,人贫,教育滞后。1986年国务院公布实施的义务教育法,并提出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2003年起,国家相继召开了“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等重大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了“两基”攻坚、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国培计划”、“特岗计划”、“营养改善计划”等一系列重大措施。二十多年的逐步推进、实施,农村学校的基础建设、办学资源得到了改善;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2008年我县接受了国家“普九”验收,已达合格标准,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
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1、教育硬件设施完善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指出:“均衡配置学校办学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相关精神。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加大经费配套投入、相关部门关心教育,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依据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要求,农村各中小学配齐了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校舍面积增大,教学楼得到改建或重建;按要求修齐教室、专用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实验仪器室、实验室、团队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食堂生活设施得到改善;网络资源到到共享、班班通工程得到解决。美丽的教室,红色的塑胶跑道,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硬件设施按照要求得到了改善,基本达到国家提出的标准,缩小了农村区域之间的明显差距。平衡了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
2、教师素质提高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师是琢磨基石的工匠,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教师。贫穷落后的农村中小学师资基本数量的缺
少、学科结构不合理、优秀教师短缺、师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这是之前存在的真实问题。但是,二十年来,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给予相关的优惠政府,引进优秀教师;加大对“豆芽科”教师的培养。1994年起,遵义师范院校开设音、体、美、幼专职教师专业,近20年,为遵义市农村中小学培养了大批合格专业教师;鼓励教师自学考试、函授学习、学历提升(农村各中小学教师学历,在2000年前后基本达到国家提出的要求),积极组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新教师培训、骨干教育培训、学科培训;学校整合等一系列措施。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准、文化水平、业务能力等得到了提高,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突出矛盾象得到缓解。
3、教育质量提高
学校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素质的优劣,决定国家未来的发展。为此学校坚持育人为本,树立质量意识,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人成才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德育为先,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并重,打牢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省、市、县都拟有“素质教育评估指标”,各级分别对农村中小学进行评估验收。各中小学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如每年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篮球运动会、田径运动会;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采茶、为城镇打扫街道等);组织开展文娱汇演、一二·九爱国演讲、读书征文竞赛等丰富的活动。全面推进了农村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综合发展。
(2)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过重的课业负担会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脱出来,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各地农村中小学享用先进资源,学习掌握先进教学理念,如在教学中采用“洋思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和堂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愿参加学校开设的音乐、美术、书法、文学等艺术教育兴趣小组。学生没有了学习压力,生活得更愉快了,成长得更健康了。
(3)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是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根据国家“阳光体育工程计划”,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使学生心理健康、体魄强健。学校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锻炼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提高学生营养和健康水平,农村中小学基本解决了学生每天的“营养餐”生活问题。
(4)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学生接受公平教育,学校就必须坚持按教育规律办学,学校和老师要把全部精力用到促进孩子的成长进步上来,农村中小学基本实行了划区域招生,就近入学原则;学校不办实验班、重点班、实习班;教师不搞偿家教等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以“师德六条”、“五严禁五不准’”、“教学十不准”等规范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学校美了,教室亮了,设备齐全了,跑道红了,教师勤了,教育质量提高了,学生巩固了,家长满意了,但是,要让城市与农村中小学教育差距缩得更小,就必须切实抓好农村中小学校的内部管理。
二、切实抓好学校内部管理
教育要均衡,学校管理要跟上。
人性化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作为学校,教师是首要的管理对象,要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除了对教职工的学习、教育、关心、尊重、信任等之外,更重要的是拟有一套完整完善的管理制度。
1、学校教师的评优评先、竞聘等必须公平、公正、公开,具有鼓励性。
2、学校教师工作考核要完善,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学科教师,理、化、生实验教师,信息课教师,后勤等工作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的肯定与评价、考核与奖励等措施。
3、完善实验仪器、乐器、电脑、班班通教学设备的开出使用及保管,图书借还阅览及保管等情况、达到的效果情况的评价等制度。不能完全以纸质资料印证工作完成情况。
4、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一个平台,结合实际扎实抓好,必须学有所得,得有所用。绝不能为了检查让教师花时间、费精力、做应付式的学习培训。
三、存在问题
“大班额”现象现在农村各中小学还很凸出。
社区教育是政府社区管理中实施的一种全民化教育, 是与社区内的经济发展、政治教育、文化繁荣、科技发展以及提高日常生活幸福感相联系的多类型教育。社区教育的实质就是要逐步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教育化。城市社区教育已经进入了快车道, 取得了较大成绩, 而农村社区教育则发展迟缓, 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我国9亿多人在农村, 农村不但离不开社区教育, 而且需要花大力气搞好社区教育。
1 农村社区教育产生的背景
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依赖于农村社区的发展。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 是指在农村地域中以行政村或中心村等一定的地域为范围, 以农民为主体组成, 以多种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相联系, 以多种社会群体结成的富有人情味、开放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本质上是农村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全新的社会管理模式。农村社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
2 农村社区教育产生的动力
我们知道, 社区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到较高阶段后两者相结合的产物, 可以说, 发展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必要基础与必由之路。随着经济水平的, 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思想意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他们不但需要丰厚的物质生活, 而且要求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不但需要舒适的居住条件, 而且要求有优美的生态环境;不但要求拥有生产经营上更加完整的自主权, 而且要求拥有政治上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向教育要生产力, 永不过时, 因之形成了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3 农村社区教育的重要意义
3.1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社区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 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条件, 是现代社会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同样发挥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生产质量, 进行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 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能力的作用。农村社区教育受一定社会经济生产规模、速度和水平的制约, 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
3.2 提高人们的政治思想水平
农村社区教育的政治功能是由社区教育具有的社会生活属性所决定的。社区教育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 并在为巩固和改革发展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培养造就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譬如, 在农村社区教育中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以及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等, 就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的政治作用。
3.3 传播优秀的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产物, 社区文化则是社区、社区生产和生活的历史积淀, 社区文化传递的基本手段是通过教育活动。而农村社区教育恰恰具有把社区中人类社会创造的文化, 进行选择、整理、研究、传递并能吸收、改造、创新和发展的功能。
3.4 形成村民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道德风貌
社区教育以人文教育为导向, 以互助、合作为特色, 强调先唤醒, 后启蒙;先生活, 后知识, 并实行人文教育、知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 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交互作用。
3.5 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
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在生产力诸要素中, 掌握了科学技术的劳动力是第一位的。劳动力的素质越高, 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我国人口众多, 但劳动力素质不高, 国民整体素质较低, 这是不争的事实。要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只有依靠教育, 依靠终身教育。农村社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作为实施终身教育的一种最佳的教育组织形式, 在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 农村社区教育的内容及目的
4.1 内容
农村社区教育应该有别于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等其他教育, 是其他类别教育难以覆盖而又是社区居民所需要和喜好的, 对家庭稳定、社会繁荣等有益的多类别教育。从大的方面讲, 包括倡导社会优良风气, 宣传公共道德及法律知识, 表彰模范家庭及好人好事;举办社区文化活动, 设立书报阅览室, 介绍乡土文化, 传授民俗技艺;协助低收入子女就学, 举办成人补习教育;辅导民众就学、就业, 开展家政指导;居室内外环境美化, 家庭装潢, 家庭膳食营养, 及其他社会教育活动等。从小的方面讲, 针对社区内老人、小孩、下岗人员等不同知识需求, 通过不同形式, 多层次地开展现代家居、生活情趣、老年保健、心理健康咨询、安全防灾、养性怡情、家政技巧等知识的学习;针对年轻父母教育方面, 可以开展: (1) 亲子教育。以怎样做个好父母为目的, 教育父母对待子女应有的态度, 建立与子女的良好关系, 以及帮助子女课业, 解决子女行为问题等。 (2) 卫生保健。是帮助父母了解家庭医药与护理常识, 保持居住环境卫生;并介绍有关食品营养、健美、急救等知识。 (3) 休闲康乐。以扩大父母们的生活视野为目的, 使她们在繁重的家务之余参加歌唱、舞蹈, 及参观旅行等活动, 以调节身心, 增添生活情趣。 (4) 生产习艺。以提供父母们从事家庭副业的机会为目的, 举办插花艺术指导, 介绍家庭手工艺, 并联络厂商, 为妈妈们介绍实际工作的经验。 (5) 家政指导。以家政指导为目的, 协助妈妈们从事家庭室内布置、服装设计、家庭点心制作, 以及料理家务的科学方法。 (6) 社区服务。以推动父母们参与社区服务为目的, 利用余暇, 组织父母服务队到医院、育幼院及老人院等从事服务工作, 等等。
4.2 目的
通过农村社区教育, 使农村居民获得以下多种能力: (1)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与义务; (2) 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3) 培养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基础教学和应用机械的技能; (5) 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辨别价值标准的能力; (6) 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 认识并发扬; (7) 客观了解自己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 使自己适应并不断改进自己; (8) 保持个人身心健康以及自己家庭成员的健康; (9) 发展与人相处的适应能力; (10) 正确安排具有幸福感的家庭生活的能力; (11) 形成欣赏别人的眼光, 能适当赞赏别人, 为形成和睦的邻里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5 农村社区教育开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5.1 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全面实现提高居民素质
具体讲, 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个居民的个性, 致力于每个居民的独特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的培养。先把每个居民培养成有知识、有德性、有个性的个体, 然后才能把社区建设成有特色、有亲和力、有凝聚力的社区。只有以人为本的教育, 才能激发居民参与的欲望, 只有居民的社区意识、公众意识被激活了, 社区教育才能形成千军万马之势, 形成社区向心力, 产生社区归属感和社区团结互助精神, 形成健康向上、文明活泼的社区生活方式, 实现社区教育和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
5.2 摒弃学历教育为主的观念
农村社区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 它鼓励非学历教育的大力开展。从正规学校毕业后参加的各种继续教育, 是面向成人的继续教育, 如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自学考试等形式的学习, 更适合城市人群的学习, 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仍会得到大范围、大规模的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则不同, 面向全体农村居民, 由于受就业机会、生活环境、企事业单位数量、物资生产途径等多方限制, 对居民的毕业文凭要求不是非常明显, 所以要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 以知识补充、技能培训、情趣培养等为主要内容。
5.3 注重加强对农村居民社区归属和认同的教育
研究表明, 社区里那些智商和职业地位比较高, 受过高等教育的职业人, 往往注重自己的职业归属, 社区意识淡薄, 对社区的事情关心较少, 容易忽视社区归属感的自我教育;而那些智商和职业地位比较低的人, 则表现出相反的态度, 他们往往表现出比较高的社区认同意识, 对社区保持着强烈的兴趣。农村社区建设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居民社区意识的提升, 也同时取决于居民对社区的依赖态度。所以, 加强对农村居民社区归属和认同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解决的方法, 一是社区教育的课程要丰富多彩, 既要开设具有审美性乃至休闲性的课程, 对社区所有成员进行终身教育, 如音乐、美术、娱乐、保健等等, 又要不断适应企业需求, 开办各种实用型的职业教育培训, 包括职前、职后教育等等。二是多开办具有联谊性、交往性的课程, 为建立社区精神、营造社区文化创造条件, 为居民交往活动提供一个健康文明的场所, 如各种文化沙龙、兴趣专题讲座等等。三是通过加大社区公德课程教育力度, 树立社区在居民心中的位置, 调动社区居民共同创建互帮互爱、和谐温馨的社区生活, 把不同阶层、信仰、行业的人联接到社区这个平台上。
5.4 注意提高对现有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它可以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重组、改造与再分配, 社区教育无需过多的额外投入, 就能实现社区教育低成本扩张与发展, 不必占用过多的教育资源。就我国而言, 一是农村社区要主动接纳并大胆利用社区外资源。如与政府协作, 利用本区县的职教中心、职业学校、电大工作站、函授学校、党校、成人学校等的课程资源和师资, 充实农村社区的教育力量;从当前开展的实际情况看, 农村社区教育缺乏利用社区外资源的主动性, 要切实加强。二是要动员社区附近的“正规”学校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我国有不少普通中小学, 因为中小学入学高峰已过, 学生数量下降, 一些教师代课任务减少, 教室大量闲置, 这些盈余的教育资源可以转向社区教育, 学校资源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居民开放, 为农村社区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城市经济的大发展促进了城市社区教育, 也对农村社区教育产生一定推动作用。农村社区教育具有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们政治思想水平、传播优秀文化、形成村民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等重要作用, 论述了农村社区教育包括公共道德、技能培训、亲子教育等多个方面内容, 提出了农村社区教育开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社区教育,重要作用,注意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守经.农村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62.
[2]胡晓松.当代社区教育的比较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1.
[3]赖立.发展社区教育, 创建学习型社区[N].中国教育报, 2003-01-28.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育
中国分类号:G512.3
一、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现状
总体看来,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教学点教师,教师队伍现状令人堪忧。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这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整体素质不高。除了统发的财政工资外,基本上无其它收入。
二、现状成因
1、工作环境因素
教育基础设施设备薄弱,在农村学校来,办公条件很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制约了教师的发展。而有的教师面对着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不再象以往那样的耐心,对自己的工作和教学效果没有更高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越来越对周而复始的劳动感到厌烦,缺失了工作热情。
2、职业及教师专业素质因素
教师被认为是社会上最崇高的职业,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教师又是一种多角色职业,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又是学生的朋友、知已和心理治疗工作者。而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农村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一是近年来师范院校办学越来越市场化,师范教育质量普遍下降,学生质量下滑,新教师的源头导致教师素质整体质量在下降。二是教师参加工作后的学历进修走过场,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教师的继续教育机会不多、手段单一、资源缺乏、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够,不能跟上基础教育改革步伐。四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终身学习精神,能真正把教书当一门学问来做的教师不多。靠经验站在讲台上,吃老本,思想封闭,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把以前的一整套方法全都抛掉,确实不适应,农村教师特别是部分中老年教师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还不太适应,有条件的学校已经配备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室,但由于学校没有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教师又不重视专研,所以对新的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情况并不好,没有充分发挥出这些先进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
3、思想道德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作风的影响和渗透,个别教师沉迷赌博、不务正业,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向学生及学生家长索要钱物,甚至有道德败坏的案例发生。而当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中,教师聘任制已实施多年,但是学校没有用人自主权,教师违纪了,学校没有权利给予处分甚至开除,即使有校长大着胆子处分一两个教师,但这种处分的震慑力并不大,这部分教师认为校长拿他不敢怎么样,任然我行我素,丝毫没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4、专业结构失衡
在农村学校,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极为普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普遍较低。农村学校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现象非常突出,大部分学校专业教师极少,只能由一些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语文教师教英语、教数学,一个专业毕业的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并不少见。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已在一定程度上比较严重的制约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5、农村学校学生、家长的因素
农村的孩子由于诸多原因,综合素质往往不随人意,学生越来越难教。目前留守学生占了农村学校学生的绝大部分,这些学生普遍存在行为习惯差、自私、冷漠、不遵守纪律、厌学情绪较重。免费义务教育实施以来,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部分家长不够重视孩子的学习,老师不厌其烦的工作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家长普遍素质较低。一些家长法纪观念淡薄,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孩子无法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难以形成教育合力,无形中增加了学校教育的难度。
6、农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教师的收入分配还不够合理
国家虽然多次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但总的幅度不大,人均收入较公务员等其它行业以及城市学校仍然偏低,吸引不了优秀人才落户农村。
目前,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由于学校中、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的,特别是高级。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办好学校,要靠90%以上教师。职称取酬的收入差距,有着太多的人为色彩,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为强烈,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政策影响安定、破坏公平、损害干群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威胁。
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切实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多举措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紧迫的任务。农村学校的教育发展,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学校要利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一是要加强教师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第二,作为校长,学校的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情感沟通使教师乐于工作。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取得老师信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缓解教师工作、生活上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三是强化制度建设。要让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聘任制真正落到实处,在职称聘任和工资待遇上实行能上能下,在用人上能进能出。
(二)扭转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局面,多种举措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教师调配上要充分尊重学校意见,加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尽量让教师从事本专业教学。要通过定期检查学习情况、每年为教师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办好教师阅览室、定期举办教师专业知识考试等形式,营造学习氛围。实行城乡学校的结对帮扶。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城市学校定期到结对学校培训教师,结对学校适时组织教师到结对的城市学校学习、听课,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加大农村学校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尽快改革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
政府要加大农村学校经费投入,为农村学校建设及教师培训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是关键。
为防止分配不公已日益从经济问题造成民生问题演变为严重社会问题。改革和发展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任务繁重,肯定会阻碍重重,但是,教育的振新,国家的发展,唯有在改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作为负责任的政府,必须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勇敢前行。
近年来,我市通过调整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统一城乡学校布局、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开展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推广名校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教师流动等举措,实现了城乡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基本一致,生均占有教育资源基本一致,教师专业水平大致相当,学校管理水平同步提高,同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基本接近的目标,全市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早在20xx年,我市所有县(市、区)就已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是全省最早实现“满堂红”的地级市,标志着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度居全省前列。
二、推动举措
1.城乡学校老师轮岗交流
近年来,我市又大力推动城乡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已经实现了轮岗交流的市域和学校全覆盖,教师流动试点得到刘延东副总理两次批示,并在全国得到推广。
2.全力推进学校新一轮标准化建设
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达标比率直接影响各县(市、区)教育现代化的创建,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所以xxx市人民政府、xxx市教育局和各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创建工作,近两年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撤并民工子弟学校、撤并非法托幼机构、新建公办学校和公办幼儿园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比率,经过全方位的努力,我市20xx年又有14所学校通过了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认定,使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比率升至93%,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启动义务教育阶段零返校工程
我市坚持以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划区招生”原则,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以构建面向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的教育服务体系、维护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为原则,依法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每年颁布文件,规范招生工作,例如20xx年下发了《关于做好xxx市本级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x教基〔20xx〕59号),主要工作原则是:坚持阳光招生和零择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坚持户籍与居住地一致优先;坚持控制起始年级班额。并坚持信息公开制度,所有学校必须将预录取名单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报各县(市、区)教育局备案再予以录取。
4.加强督导检查工作
为了督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所辖区域内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教育局多次组织专家组就有关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督查。例如:
20xx年上半年,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41号)和《xxx市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x政办发〔20xx〕120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我市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了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开展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视程度、政策措施、规划实施、经费投入、无证幼儿园整治、内涵提升和队伍建设等七个方面的情况,xxx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专家组进行了专项督查,专家组人员在市政府王伟荣副秘书长和教育局周建新局长的带领下,听取了各县(市、区)政府领导的工作情况汇报,查阅了台账资料,就有关数据进行了核实与了解并实地查看了两到三个乡镇的一些幼儿园,在汇总各方面材料的基础上,专家组撰写了督查反馈报告,报告中肯定了取得的成绩,也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
20xx年上半年,为全面了解《xxx市初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x教基〔20xx〕111号)贯彻落实情况,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我市各级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挖掘和推广各地成功经验,切实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和育人功能。xxx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了四个督查组,于四月中旬开始对各县(市、区)初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展了专项督查。督查组听取了各县(市、区)教育(文体)局工作汇报,查阅了相关台账,随机抽查了21所初中学校,并通过学生座谈、家长电话征询,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和教师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建议。并形成了详细的书面督导报告。
三、其他说明
——吉安县万福镇大安小学
大安小学座落在同江河畔,创建于1945年,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早在七十年代初期,在原井头大队党支部书记罗慧祥的牵头下,曾经创办过附设初中班,办学几年来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稳居在全县前茅,在附设初中毕业的学生有的获得博士学位,有的被聘评为教授,有的享受正县级待遇,真是人才济济,后生可畏。但由于各种原因,之后被撤并万福中学,但因当时校舍陈旧,在一幢古祠里严重威胁着师生的安全,井头村父老乡亲一致要求建一所新校,在原江西省商业厅厅长罗旭东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向省老建办争取资金,拨出专款十万余元,于1986年启动工程,着手施工,并于1987年8月竣工,校址座落在井头村,校名也更改为井头小学。
我校目前现有学生120人,(学前班除外)教职员工8人,其中1人获得专科学历,1人获得本科学历,5人获得中师学历,7位教师中有6人被聘评为小学一级教师职称。教龄满30年的有5人,其中男教师5人,女教师2人,平均年龄50岁。校园占地面积337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91平方米。校园内虽然面积不大,但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各种布置颇有一番风趣,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教学楼内设有图书阅览室,目前藏书1217册,每周星期三下午定为学生借阅图书开放日,让学生博览群书,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同时还设立了音乐美术教室,体育用品储藏室,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室,可以说各功能室齐全,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为了传承农村古代文化,我校充分利用课间活动,组建了一支滚铁环队,曾经在前几年村小评估中受到县教育局通报表扬。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县电教馆直接拨付了三台液晶电视给我校。科任教师充分挖掘这一资源,大大减轻了教师上课的负担,受到学生党欢迎。
农村要发展教育要优先
12月6日我高票当选为前苏村村委主任.当时,家里人死活不同意我任职:“咱家有2个企业,生活比较富裕.而如今学校教室稀巴烂,透天露雨,下雨天学校院子的积水能淹住膝盖,村民吃水难,雨天出不了村,如果你不能改变这面貌,咋向大家交待?”朋友们劝说:“村集体是个空架子,你可别干出力不讨好的事.”
作 者:任旭刚 作者单位:山西省屯留县前苏村党支部 刊 名:山西农业(村委主任) 英文刊名:SHANXI AGRICULTURE 年,卷(期): “”(3) 分类号: 关键词:在教育方面, 我们同样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
在我国现阶段,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 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1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积极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一、社会公正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 惠及子孙后代, 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其一, 和谐社会应该是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普遍提高的社会, 而教育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的最直接的手段。
其二, 和谐社会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而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其三, 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 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教育是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 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也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温家宝总理在主持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时指出, 我国经济持续28年高速增长, 已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我们的国家能否持续繁荣下去,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在哪里?关键在人才, 根本在教育。教育振兴是中国振兴的重要标志。有一流的教育, 才能有一流的实力, 才能真正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国家。把教育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确立教育兴国、教育强国, 这是国家意志, 是国家发展战略。
二、科学发展观下,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在社会公正方面存在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 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 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 继续提高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 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
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在社会公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投入不公
2、教育质量不均
3、家庭经济负担不均
4、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以上诸多状况如不及时改变, 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更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 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因此, 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与筹划, 实在是当务之急。
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在实现社会公正方面的举措
1、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法制建设
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教育不公是最大的群体歧视和影响最深远的社会不公, 最终会影响到社会的整体稳定和持续发展。因此, 改善教育不公平的现状, 应放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地位。政府应站在教育资源配置的高度, 从教育投资、规划、政策、管理体制等诸方面入手改革, 逐步建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建立规范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分担保障机制, 只有这样, 教育公平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核心。
2、制定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协调利益关系的工具, 公共政策就是以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和满足特定的利益要求为己任的。在一个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 社会的和谐有赖于保证社会利益协调的制度安排, 政府的公共政策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以公共政策为手段, 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以此来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以保持社会利益结构的合理性。
3、着力加强薄弱学校改造
办学条件均衡是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 我国城乡还存在着不少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 不能满足教育教学最基本的需求, 加快改善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是提升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当务之急。城乡薄弱学校改造要与中小学布局调整、危房改造结合起来, 适当调整和撤并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的学校, 对保留下的学校要按照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进行再装备, 避免重复和浪费。要切实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推广应用, 不断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4、切实加强中小学师资和管理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 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要按照有关规定保质保量为农村中小学配齐合格教师, 合理调整教师编制, 对空出的教师编制要及时补充, 对偏远农村和山区学校要给予倾斜, 新增教师要严格标准, 公开招聘, 择优录用, 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需求。要大力实施农村教师素质工程, 加强师资培训, 加强城乡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交流。要完善相关政策, 拓宽支教渠道, 鼓励更多的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 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办学水平高的学校进修, 进而促进学校的均衡和谐发展。2
5、不断完善义务教育扶贫助学机制
要认真落实国家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政策, 进一步完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的扶贫助学体系, 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要继续坚持“两为主”的原则, 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 切实做好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确保收费和管理与当地城市学生一视同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和根本性制度建设, 也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3
6、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社会化
要做好农村义务教育, 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 使义务教育“社会化”。抓好舆论宣传, 拓宽宣传阵地, 大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一是通过传统宣传手段营造农村义务教育的氛围。二是在使用传统宣传工具和宣传方式的同时, 充分发挥网络资源, 使农村义务教育宣传工作到达社会的角角落落、深入人心。不断整合社会资源, 借助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搭建公益平台, 为顺利开展教育公益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发挥市场的力量, 使教育消费、教育成本分担、教育投资、教育服务之类的观念深人人心, 使个人的教育权利受到更多重视, 产生教育地方化、分权化、扩大学校自主性的动力。
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教育不公是最大的群体歧视和影响最深远的社会不公, 最终会影响到社会的整体稳定和持续发展。因此, 改善教育不公平的现状, 应放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地位。我国政府与社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政策, 不仅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中通过发展教育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而且表明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追求教育公平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政策取向。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教育公正与正义理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2001年第2期第1-5页
[2]马邦早, 高齐君:《农村义务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四川教育2006, (12) 第11-12页
[3]王菊梅:《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河南教育2007, (3) 第4-5页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作为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县,在“校长能力建设”领域,全县27个乡(镇)的355名校长及女性骨干教师代表接受了“学校发展计划”培训;394所中小学校长及女教师代表1408人次接受了“校长领导力建设”“教育公平”“女性领导力建设”和“学校督导”培训;9个“学校发展计划(简称SDP)”项目乡的98所村级完小以上学校制定并实施了“学校发展计划”;用新的督导体系和方法对36所中小学进行了全方位督导评估。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的实施及后续技术支持,宛如强劲的春风吹拂,给坐落在乌蒙山腹地的赫章县各校园带来了姹紫嫣红的迷人景象。
现将赫章县基于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实施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管理模式的典型经验综述如下。一、推动校园内部办学软实力的更新升级
1.增强了制订与实施“学校发展计划”的社区意识
一方面,通过开展“学校发展计划”县级培训,参训学员掌握了制定与实施“学校发展计划”所应有的头脑风暴、访谈、社区地图和问题树、排序、召开社区大会等一系列征求社区意见的基本技能和工具,认识到“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是鼓励学校与社区建立紧密的联系,通过自下而上的参与方式寻找并解决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促进学校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学校发展计划”文本制定、答辩暨交流等活动了解到:大部分农村学校对以往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出现了“校长走出去,群众走进来”的这样一种社区成员、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局面,结束了以往农村学校与社区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式管理格局。
2.提高了学校行政班子的领导能力特别是管理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校长领导力建设”县级培训,使参训学员认识到:学校领导力建设具体体现在战略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课程教学的指导能力、学校现状自我评价与诊断能力、争取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学校发展的能力等方面。学校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抓好教学领导力建设、课程领导力建设和学校自主发展性评估能力建设;学校要提升办学效益与教学质量,必须设计好学校发展愿景,如此才能提高自我设计、自主发展的能力。
3.提升了学校教师团队、学生团队的新课程执行力
通过开展“校长领导力建设”县级培训,使参训学员认识到:学校要持续发展,必须确立正确的学校价值观,构建学校各类学习型组织成长的环境平台,注重日常性的教职工激励、学生鼓励和学校变革,如此才能带出一支用心工作的教师团队和用心成长的学生群体;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注重教学领导,抓好有效教学,推动教师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逐步改进,从而推动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目前,以“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模式为中心的新课程教研教改活动在全县农村学校开展得轰轰烈烈,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学业成绩的进步。
4.提高了县、乡两级教育督导员的思想认识,促进了督导模式的转变
通过参加“学校发展计划”背景下的“学校督导”培训,广大参训人员进一步提高了教育督导工作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现教育公平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对教育督导工作“伙伴型”“参谋型”“服务型”“发展型”特征的理解,转变了传统的教育督导理念。在督导中,引导教师的课堂设计符合“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渗透。开展课堂观察活动时,做到覆盖每一位教师,覆盖每一个学科,注重引导教师关爱弱势,注重创设性别的、多元文化的、学校管理的、社区和家庭支持下的教育公平,以学生权利和需求为中心,关爱弱势儿童,打造“爱生学校”,创建“快乐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都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通过开展“学校督导”活动,帮助学校改进工作,优化教育过程,更好地满足全体少年儿童特别是弱势少年儿童受教育的需要,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促进校园外部办学环境的改善
1.广泛征求社区群众意见
在制定“学校发展计划”过程中,各校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广泛征求社区群众意见,初步使学校计划由过去自上而下、由少数人制定的模式,改变为自下而上、上下结合、集体参与的模式,使社区成员的意见得到有效的采纳。
2.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共创学校发展
在教育软件方面,许多学校积极另辟蹊径,动员社区成员参与利用本地教学资源编写校本课程,甚至聘请有专长的社区成员担任临聘教师,为农村学校有效开发和合理使用本地教学资源来丰富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探索了较好的方法,使课堂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课堂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有效,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显著,这为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3.挖掘社区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在教育硬件方面,很多社区成员竭力四处联系有识之士向学校捐赠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许多乡镇的村民虽不富裕,却慷慨解囊,为学校的发展出钱出力,增添了围墙、校门、课桌凳、办公桌、图书架、篮球架、篮球板、水池、乒乓球台、旗杆、旗台、双杠、沙坑、黑板墙报园地等硬件设施。许多村委会领导纷纷出面协调,无偿为学校征用操场用地以及学校道路用地;许多乡镇学校积极向乡镇人民政府反映争取资金,群众投工投劳修建了许多学生便行桥,消除了学生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隐患。总之,农村学校在实施“学校发展计划”中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吸纳社区资源,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县偏远农村的弱势学校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计划”,建立了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以及有效实施“学校督导”的方法、系统和机制,唤醒了校长的社区参与意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学校提供了管理的科学依据,推动了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变,使学校更好地照顾到社区各个群体特别是弱势学生群体的利益,有力促进了县域农村弱势学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摘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又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基础和重要保障。我国新农村建设最大难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实质是农民问题。要解决农民问题有两个途径:一是减少农民数量,二是提高农民素质。无论是通过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减少农民,还是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教育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农村教育;流失;经费;
一、当前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紧缺。
经费不足成为制约我市农村学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最令农村学校校长头疼的事情。我市不少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没有得到完善,只有少数中小学校能够提供给学生使用语音教室和电脑机房等设施,所以许多学校校长大部分精力都用来筹集经费。2农村教师队伍堪忧
农村教师的素质偏低。农村学校特别是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的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仅凭经验施教,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农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 1
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新课程改革,他们往往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师资数量不足。农村学校的专业教师普遍严重缺编,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劳技等学科专职教师更是严重短缺。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工资待遇和福利与城市教师相差甚远。这大大影响了农村教师从事农村教育的积极性和使命感,造成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极不稳定。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生活艰苦,县域内教师千方百计挤进城区或城郊,导致教师队伍分布存在四大怪圈现象,即“城区堡垒圈”,“城郊挤压圈”,“中心地带富余圈”,“边远山区奇缺圈”。
3学生流失。
导致农村学校学生流失的因素包括:其一,因家庭经济困难或其他一些原因而辍学;其二,一些农村的优秀学生为城市优质学校所吸收;其三,一些自感升学无望的学生中途退学。对低年级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都知道,一个学生如果上好了一年级,就等于上好了学。可是,乡村的孩子,八亿农民的孩子,为什么就会偏偏得不到那决定自己命运的那“成功的一半”呢?在这里,我们不必说乡村孩子的社会教育没有城里的孩子好,也不必说乡村孩子的家庭教育没有城里的孩子好,更不必说乡村孩子连一年的学前教育都上不上,而城里孩子却能上上三年的幼儿园教育,单就一年级的教育来说,乡村的教育也是问题多多,令人担忧。
由于师资、教室有限,一年级班里的学生过多,难以实现小班教学,往往只好让六七十个学生挤在一个班里上课。虽然早已告别了三四个人挤一张桌子的时代,但一个小教室要容纳那么多学生上课,光桌椅的拥挤,就让人感到难受,还谈什么在课堂上搞活动呢?这对于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上学无疑是一种受罪;对教师来说,他们往往会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叹息声中不知不觉地没有给我们的下一代献上优质教育。再加上乡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生活习惯、文化水平上的悬殊过大,没有城里上过幼儿园的学生那样整齐划一。在一个班里,往往有八九岁乃至十几岁的一年级学生不说,就班里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水平上的差异,也会给教育教学工作增加不少难度。由于乡村的家庭文化差异过大,有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不让去上的,有孩子刚到学龄就教会数千字的,有到了学龄连前后左右南北上下都分不清的。对于这样鱼龙混杂的一班一年级学生,如领导不重视,教师也把它没有办法。久而久之,在乡村的学校里便形成了“放羊式”的教一年级的习惯,出现了实际在校上一年级的学生多,而考核评估表上的学生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以往对一所学校的考核评估过分注重升学班级的成绩,根本就不理会低年级的学习情况。因此,对农村低年级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已成为农村教育的突出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5思想道德滑坡,以自我为中心
农村学生中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眼中只有自己,经常与父母吵闹,父母根本无法管束,整天在外溜达;有些学生轻视知识、胸
无大志、粗言秽语;有的学生娇气十足、懒惰成性;一些学生只讲吃穿,缺乏必要的传统美德。厌学、辍学、离家出走、早恋等现象时常发生。
6素质下滑,责任意识淡漠
在班上,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对待学习马马虎虎。老师改作业时,感到学生错别字特别多,语病也是随处可见。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差,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抄袭严重,考试班上学生及格人数少,英语基础普遍偏低,能认真听课的学生不是很多,能听懂课的更是很少。初中毕业有1/3的初中学生没有达到毕业的水平。
农村学生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在农村学校尽管有垃圾分类,但是学生还是总是随地乱扔垃圾,加之学生每天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都是倒入河水之中,造成了农村严重的环境污染。学生的节约意识、爱护公物意识差,浪费水和粮食严重,搞破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二、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确立“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的政策理念。
农村教育的振兴,首先需要的是观念上的更新,确立“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的政策理念。因为,政策理念是制定政策的向导。有“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的理念,才会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就目前情况看,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农村教育却覆盖了大部分人口。因此,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重点应该放在农村。做好农村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工作,在农村地区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基本要求,是政府的重要
职责。
(二)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
以多种途径增加农村教育经费的供给。解决农村教育债务、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等,都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除改革教育预算体制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多种途径来增加农村教育经费的供给:(1)国、省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中教育部分必须全额用于农村教育;(2)统筹优质公办学校的部分借读费和择校费,将其“反哺”农村教育;(3)盘活公办学校的闲置资产,将收益投入农村教育;(4)在财政状况比较好的乡镇,把乡镇财政节余的财力和村集体经济的收益用于农村教育;(5)鼓励和引导社会教育资金投向农村地区,教育基建项目、新建学校等也主要放在农村地区。
(三)依法治教,加强政府责任
政府要依法行政,按照《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依法保证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要依法保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对各种违反国家规定,侵犯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的行为,随意改变教学计划、削减思想品德课、体育课的行为,非法印制复习资料、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传播、贩卖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印刷品和音像制品的行为等等,进行重点监督和查处。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工作,教师是根本,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做人、做事能力的培养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因此加强包括校长在内的教师队伍建设是
十分必要的。在现有的经济、物质条件暂时得不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通过学校内部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改善学校目前现状的惟一途径。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对教师的严格要求、教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充实、提高自己,把新的教学思想、知识点、教学方法通过创造性地劳动变成现实,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教育部门、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通过学习、培训等途径多种形式提高教师业务索质,建立一支政治可靠、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推荐阅读:
对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再思考05-28
农村义务教育问答09-23
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11-02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12-02
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尴尬09-13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10-21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自查报告09-21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与义务教育论文11-19
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