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联络员培训教案

2025-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联络员培训教案(精选4篇)

心理健康联络员培训教案 篇1

心理健康联络员团体培训教案

时间:2013-9-12 地点:心理咨询活动室

与会人员: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和全校心理健康联络员 活动教练:陆 玲 朱永玲 编写:陆 玲

团队协作互助活动——紧握我的手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助人与被助的快乐。

2.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帮助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精神。活动说明:

1.重点:活动中帮助者与受助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是培养合作精神、领会合作技巧的关

键,也是该活动的重点。

2.难点:使学生通过活动中的配合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助人与被助的快乐。活动过程: 1.导入。(1)教师讲述。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每天都要与家人、朋友、同学、老师、邻居甚至不相识的陌生人相处,我们也经常会碰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需要别人帮助,或者看到别人需要帮助,那么你们在这种时候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先来谈谈好吗?”

(2)学生们发言,交流自己的经历和体会。(3)教师作小结:

“刚才大家都谈得很好,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老师很高兴看到许多同学都帮助过别人,并且以此为荣,以此为乐。但是我也听说有些同学不太愿意帮助别人,他们抱着“自扫门前雪”的态度,认为我不去麻烦别人,别人也不要来麻烦我。他们把帮助当成一种物质上的交换,斤斤计较于付出与回报。其实,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帮助一样是一

种满足,是一种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紧握我的手‟,大家在做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受助和帮助人的感受。” 宿迁学院附属学校心理咨询室

2.活动展开。(1)教师介绍规则。

“现在我们先来分组。请大家按照小队集合,一个小队为一组,两个同桌为一对,其中一位同学先扮演帮助别人的人,另一位同学就扮演需要帮助的人。现在请需要帮助的人用手帕把眼睛蒙住,要蒙得严严实实,看不到眼前的景象。然后每一对都站到起跑线后。好,下面就让没有蒙住眼睛的同学牵着你同伴的手,引导他越过重重障碍,向终点进发,看哪一对最先到达。注意!帮助别人的同学绝对不可以开口说话,你只能用其他无声的方式来引导他。”

(2)各小组进行游戏活动。

(3)游戏结束后,原先蒙住眼睛的同学摘下手帕,和同伴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游戏。

(4)这次游戏结束后,教师让每个小组集中起来,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各自在游戏中的感受,谈谈自己是怎样当引导者的,怎样才能当好引导者。

(5)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的活动经过和讨论内容(6)教师小结:

“听了大家的发言,我发现大家普遍有一个感觉,因为在活动中不能说话,所以助人者和被助者有时会觉得很别扭,助人者„无所畏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是被助者被蒙住了双眼,总是小心翼翼,他什么也看不见,又听不到任何提示,自然处处提心吊胆,举步谨慎,这样,引导他的人就会觉得他是那么不听话,双方配合起来就不那么默契。那么怎样做才能配合得更好,更默契呢?请同学们再回到自己的小组里讨论一下。

(7)在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游戏活动。但这次活动允许引导者开口说话,提示、引导被助者越过各种障碍,到达终点。

3.讨论。

活动结束后,教师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两次活动,哪次更顺利?为什么? 4.教师总结。

“同学们,游戏是做完了,但是我们从这个游戏中所获得的体验,我想大家是不会忘记的。在这个游戏中,每个人都分别担任了受到帮助和帮助别人的角色。交换角色的目的是为了让 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体验受助和帮助人的感受:只有当你体验了需要帮助时的焦虑和得到帮助时的欣慰,你才能深切理解帮助的重要意义。所以,我想今天同学们从这个游戏中学到的第一个人经验是要乐于帮助别宿迁学院附属学校心理咨询室

人。大家在游戏中都经历过从互相陌生到配合默契的过程,这个游戏成功的关键就是配合的技巧,而成功的前提则是互相信任。所以,同学们从这个游戏中学到的第二个人生经验就是在帮助的过程中,帮助者和被助者要互相信任。第三个人生经验就是帮助,其实是一种合作,合作者不但要有合作精神,还要有合作技巧。游戏毕竟是游戏,你们在生活中会不断遭遇这样的经历,体验这样的人生经验,生活会教会你们怎样帮助别人,与别人合作。

5。老师提议学唱手语歌《相亲相爱一家人》 注意事项:

心理健康联络员培训教案 篇2

司法所张宗波所长为参会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初步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针对当前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经常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讲解了新农村建设中的法律问题与解决,婚姻家庭、赡养抚养、劳动争议案件的防范与处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案例解析,现场答疑活动,为法律援助联络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课。

司法所马超所长也同时在培训会上就法律援助主体、范围、如何申请、法律援助的实施等事项和内容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对做好法律援助工作提出了要求。希望基层法律援助联络员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坚持不懈的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在服务举措上进一步创新、管理方法上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应用上进一步加强,积极推动民生工作落实,使法律援助服务真正惠及于民。

心理联络员学期总结 篇3

本学期通过各种途径对同学们进行了,心理健康和的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同学们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发展。

(一)师资培训,同步发展

本学期开设了女生心理活动讲座,让女同学深刻了解相关知识,加强其自我保护的能力,并还及时反映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给老师们,尽可能使心理活动辅导能从一开始就走上正规,辅导工作者必须掌握必要的辅导技巧,这是更好的地完成心理辅导与咨询任务的必要的条件。

(二)精心策划,咨询室开放

现在本校心理咨询室已完全开放,基本格调清新优雅,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心理咨询室里最主要的是沙盘,架子上有许多东西,例如玩具、人物模型、球类模型……沙盘分为湿盘和干盘,同时心理咨询室也有许多有关心理方面的书籍,还可以预约和赵书记沟通,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三)认识自我,接受自我

一个人是否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观念,并对自己的各方面情况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是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提倡自我转移注意力,换位思考,多看有关心理和哲学方面的书籍,自我调节,释放自我,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树立正确的心理价值观。

班级:13271041

姓名:王雅茹

心理健康联络员培训教案 篇4

班级心理联络员工作之我见

班级心理联络员是个很特殊的班委,首先我要对我上学期的工作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在我印象中联络员就是不停的交反馈表和培训, 反馈表刚开始还好,同学们都很配合,但是一个月2次是否过于频繁呢?渐渐地,一到调查期间同学都说没问题,也许是厌烦了,也许真的没问题,更许真正有问题的不是调查出来,而是通过日常观察,但事实上是没那么多时间的相处观察,因而宿舍心理联络员的任务就关键了。再说培训,不可否认效果是有的,但成效不大,给我的感觉就是每次培训的老师,师姐都不一样,地点也不一样,当然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心理学怎么可能通过几次培训就能担当这职位呢?

我认为宣传心理知识势在必行,很多同学不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或者障碍,学校学院应该都搞活动,如心理百科知识竞赛等,最好能让大部分同学参加,而不是每个班派出心理联络员参赛,让得益的是同学,同时如果能搞上这样的活动的话,希望主办方不要为了搞而搞,想想搞的真正目的。至于培训,还是要继续,没有充足的知识,何以担当此职,但是形式能否改变一下呢,现在的培训情况是老师在上面讲,同学们一言不发,当然这个现象的产生的很多原因的,如果培训时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是否会好一点呢?起码我认为是的,在这里我有一个小小的提议,课室可以选择小一点,老师应该多走动。在培训内容方面,我希望能够学习一些沟通技巧,因为一般有心里问题的同学就是平时很少说话,害羞的同学,所以他们不一定会主动透露心声。培训时候,能否发一些纸质性的资料呢,光是PPT和做笔记感觉是不足的。反馈表可以变成一个月交一次,这样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又不会让同学产生抗拒之情。虽然说是宁可杀错一千。据我担任了一个学期的心理联络员和其他年级同学反映,普遍情况是这职位很闲,没有什么实质的工作,很多人在班里班干的存在感缺乏,导致有时候班里同学不理解和不配合我们的工作,既然存在感是相互的,我想需要学校和学院的支持,我们才能真正走上班委这条道路,而不是现在可有可无的生存状况.我们大学城校区本来就没有有关心理学专业的同学,所以是否应该创办一个心理学协会呢?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至少我没听说过,如果有希望学校学院能给予实际性的帮助,让这个协会迅速壮大,帮助同学们解决心理问题。多举办一些关于心理学赛事,讲座,游戏让同学们参与其中,让大家都懂得助人自助这个道理。真真正正地发挥好班级心理联络员的作用,谢谢。

上一篇:作文班的乐趣下一篇:大检修质量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