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镇2015年儿童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总结(精选9篇)
作总结
为了加强我镇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在学校、托幼机构暴发、流行,确保学校的正常秩序。在各学校、托幼机构的协调和支持下,在县疾控中心的指导下,通过各学校的配合,较好地完成了2015年入托入学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现将查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预防接种证查验培训与宣传发动工作
我院与镇中心学校协商,于2015年8月对各小学校、托幼机构进行一次预防接种证查验相关技术的培训,参加人员计20人,为我们搞好查漏补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为更好的搞好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让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计划免疫工作,提高疫苗查漏补种接种率。我们利用多种形式,发放《预防接种证—是儿童身体健康的保证》等宣传单100余份。
二、查验接种证及补种疫苗情况
据统计,全镇有中学、小学、托幼机构19间。2015年各学校、托幼机构入学新生共1730人,为了保证查验接种工作的质量,我们让各学校将入学新生的接种证按班级统一收集起来,我们防疫人员与学校分管人员一起查验,并做好查验登记,对漏种和无证的学生登记在《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补种情况一览表》上,并对这些学生下发预约接种通知单或补证通知单,对未及时到门诊接种补证的学生,由学校在此督促,确保预防接种证查验质量,据统计补种各种疫苗:脊灰疫苗应补种:240人,实补种:240人,补种率:100%;麻疹类疫苗应补种:3人,实补种:3人,补种率:100%;白破疫苗补种:254人,实补种:254人,补种率:100%;百白破疫苗应补种:8人,实补种:8人,补种率:100%;乙脑疫苗应补种:39人,实补种:39人,补种率:100%;乙肝疫苗应补种:4人,实补种:4人,补种率:100%;流脑疫苗应补种:251人,实补种:251人,补种率为100%;甲肝应补种:17人,实补种17人,补种率100%;总补种针次:816针剂次。
三、存在问题
根据督导检查情况,我镇各级各类学校查验及补证补种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1、个别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查验不及时,主要是学校领导对此行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此项工作支持不够,导致此项工作一拖再拖。
2、已开展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单位,补证补种工作不彻底,学校没有及时督促学生及时到辖区接种门诊补证和补种疫苗。
3、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宣传力度不够,我们的技术指导不到位。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学校、学生及儿童家长充分认识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重要性,各级各类学校和预防接种单位要相互协作,认真落实生及有关文件指示精神,作好查验接种证的技术指导工作,及时与校方联系协商,切实做好儿童预防接种证的补办和漏种疫苗的补种工作防止疫苗相关疾病在学校的流行,以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卫生院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高淳区2009—2015年新入托、入(转)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补种资料,高淳区2009—2015年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年报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性传染病疫情资料。
1.2 查验方法
1.2.1 开展培训指导。
区疾控中心每年查验证工作开始前对辖区内幼托机构、学校和预防接种单位查验证及补种工作负责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各单位查验证及补种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1.2.2 入学前查验。
各幼托机构、学校在每年6月份新生预报名时,发放查验证告知书,要求家长到儿童预防接种建卡单位先行查验,与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接种记录进行核对,根据“有证依证、无证依卡,无证无卡视未种”原则,对未建卡者登记建卡、漏种及针次不全者按国家免疫程序予以补种。
1.2.3 入学时查验。
新生正式入学或转学报名时,由幼托机构和学校收取预防接种证后交预防接种专业人员进行查验。对查验后已完成相应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加盖“证已验,免疫已完成”印章,对无证和未能按程序完成相应针次的儿童进行登记,各预防接种单位补发接种证,同时预约接种时间、填写疫苗补种通知单,由幼托机构和学校发放给家长,并通过校讯通短信方式督促儿童进行补种。
1.3 查验疫苗种类
《江苏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疫苗补种工作实施方案》中规定的7种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麻风/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A/A+C群流脑疫苗。
1.4 疫苗补种程序与方法
国家免疫规划程序相应疫苗剂次接种全部完成的判定为免疫完成。对达到免疫程序年(月)龄而未完成相应剂次疫苗接种者,按国家免疫规划程序进行补种,其中未完成基础免疫的按国家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中≤14岁儿童疫苗补种原则[2]进行,对入托、入学儿童原则上不予补种卡介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整理,用SPA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预防接种证持有情况
2009—2015年,全区56所幼托机构和小学全部开展查验证工作,共查验新入托入(转)学儿童41 140名,查验率为100%,持证40 976名,持证率为99.60%,各年份间的儿童持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3,P<0.05)。其中查验幼托儿童18 779名,持证18 703名,持证率为99.60%;查验小学儿童22 361名,持证22 273名,持证率为99.61%,幼托机构与小学儿童持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城区幼托机构和小学儿童共计查验17 316名,持证17 260名,持证率为99.68%,农村查验23 824名,持证23 716名,持证率为99.55%,城区儿童持证率略高于农村儿童(χ2=4.26,P<0.05),见表1~表3。
2.2 免疫接种完成情况
注:年份间持证率相比较,χ2=62.83,P<0.05。
注:机构间持证率相比较,χ2=0.03,P>0.05;免疫接种完成率相比较,χ2=56.82,P<0.05。
注:学校间持证率相比较,χ2=4.26,P<0.05;免疫接种完成率相比较,χ2=30.74,P<0.05。
注:年份间免疫接种完成率相比较,χ2=13.86,P<0.05。
41 140名儿童中有39 796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程序疫苗接种,免疫完成率为96.73%,免疫完成率呈逐年增高趋势(χ2=13.86,P<0.05)。其中幼托机构儿童免疫完成率为96.00%(18 028/18 779),小学儿童免疫完成率为97.35%(21 768/22 361),小学儿童免疫完成率高于幼托机构儿童(χ2=56.82,P<0.05);城区儿童免疫完成率为97.30%(16 849/17 316),农村儿童免疫完成率为96.32%(22 947/23 824),城区儿童免疫完成率高于农村儿童(χ2=30.74,P<0.05)。在查验的7种疫苗中,除卡介苗外,其余6种疫苗均有剂次漏种现象,幼托机构与小学、城区与农村儿童的疫苗漏种情况基本相同,主要为大月龄接种和接种间隔时间较长的疫苗剂次。漏种剂次由高到低分别为乙脑疫苗第2剂(2周岁)、A群流脑疫苗第2剂(间隔首剂3个月)和A+C群流脑疫苗(3周岁、6周岁)、麻腮风疫苗(18~24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4剂(4周岁)、百白破疫苗第4剂(18~24月龄),见表2~表4。
2.3 查验证后干预情况
2.3.1 补证情况。
2009—2015年间共对164名幼托机构和小学无预防接种证儿童进行了补证,补证率为100%,其中幼托儿童补证76人,小学儿童补证88人;城区儿童补证56人,农村儿童补证108人。
2.3.2 补种情况。
查验证后,除疫苗禁忌症外,对未完成相应剂次疫苗接种的儿童按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和补种原则全部进行了补种,共补种1 420剂次,补种率为98.00%,其中幼托机构补种率为98.25%(1 009/1 027),小学补种率为97.39%(411/422);城区儿童补种率为97.97%(530/541),农村儿童补种率为98.02%(890/908)。
2.4 幼托机构与学校针对传染病发病情况
全区2009—2015年幼托机构与学校共发生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12例,发病率为0.40/10万,病例全部为15岁以上的初、高中学生,其中麻疹1例(2009年),乙肝11例(2009年7例,2010年3例,2012年1例)。
3 讨论
3.1 查验证与干预效果
2009—2015年间高淳区幼托机构与小学新入(转)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覆盖率、验证率和补证率均达到100%,漏种疫苗补种率为98.00%,同时期全区幼托机构与学校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为0.40/10万,表明该区查验证工作质量较高且效果明显,查验预防接种证已经成为保证入学新生全程免疫和控制相关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重要手段和措施[3]。
3.2 疫苗漏种情况分析
高淳区2009—2015年预防接种证查验结果显示,该区入托、入(转)学儿童持证率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完成率处于较高水平,表明该区在日常预防接种管理工作中,要求各预防接种单位每季度开展1次辖区范围内0~6周岁儿童全面清查、定期调查和登记流动儿童,并对其及时进行补证和查漏补种的管理措施收到了明显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持证率和免疫完成率。全区幼托机构与小学儿童持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免疫完成率幼托机构低于小学儿童,与东莞市厚街镇[3]和海安县[4]报道结果不同,分析原因可能为小学儿童分别在入托、小学新生入学前预报名时已经过了两次以上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疫苗补种,接种率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与连续多年开展的查验证工作使家长对预防接种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有关。农村儿童持证率、免疫完成率均低于城区是由于目前该区农村幼托机构数量仍然偏少,儿童入托率不高,未能接受到入托时的查验证和疫苗补种所致。查验证后发现,疫苗漏种多为大月龄接种和接种间隔时间较长的疫苗剂次,其原因主要是大龄儿童需接种的疫苗种类较少、免疫间隔时间长,容易被家长忘记,提示家长对低龄儿童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高于大龄儿童。
3.3 体会与建议
3.3.1 做好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是基础。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及时补种[5]。预防接种证查验只是为保证儿童能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提高全程免疫率和免疫水平而采取的一种补救手段,因此,仍然要坚持做好儿童常规免疫门诊的基础接种工作,并定时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努力提高疫苗的接种率与及时率,消除免疫空白,减少查验证时的疫苗补种现象。
3.3.2 新生预报名查验补种切实可行。
在查验证工作中,采取在幼托机构和学校新生入托、入学预报名时发放告知书,要求家长到儿童建卡接种单位核验预防接种情况并进行疫苗补种的方式,不仅增加了一次儿童查验补证和查漏补种机会,而且使接种单位在正式入托、入学前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安排疫苗补种,有利于新生在入学前补齐所漏种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剂次。
3.3.3 教育卫生部门密切协作是保证。
在开展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后,对无证儿童及时补证,对未种儿童及时补种才能达到真正目的。学校教师和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要承担督促儿童补种工作的义务[6,7]。预防接种证查验需要卫生、教育部门密切协作,共同建立托幼机构及学校和预防接种单位之间职责明确、流程合理、相互协调配合的查验证工作模式与长效管理机制,可采取以专业公共卫生医师为主,学校配合为辅的方式进行查验[8]。卫生部门要加强对查验证人员的培训,做好技术指导,规范查验证工作程序,保证查验证工作按要求实施,同时合理安排接种时间,提高补种工作的及时性。托幼机构和学校要将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作为常规,纳入新生报名程序,严格准入制度,确保查验的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切实到位[9]。
3.3.4 提高儿童家长重视程度是关键。
加强预防接种宣传,重点开展预防接种知识、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要求及保管好预防接种证的重要性等内容宣传,不断提高家长的预防接种意识与重视程度,做到自觉配合、及时参与,同时加强学校、接种单位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使儿童能及时补证和接受疫苗补种,有效预防和控制托幼机构、学校疫苗相关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刘宇珠,林灿松,张颖兰,等.2010年云南省大理州儿童入托和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的现况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8):629-632.
[2]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S].2005-09-20.
[3]罗文勇,黄兴民,李丽欢,等.东莞市厚街镇2011-2013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疫苗补种情况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5):53-56.
[4]唐建林,冯刘栋,杨祝全.2009-2011年海安县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结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0):72-73.
[5]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S].2005-03-24.
[6]张冬娟.福建省入学入托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24(1):63-65.
[7]魏小庆.我国儿童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6):711-712.
[8]何佳琳.诸暨市某社区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方法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1):54-55.
入托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总结
根据县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和中心校领导的精心安排,具体安排如下:
在中心校领导的精心安排下,和乡村医生的配合下,我乡于2011年10月1日下午在南韩村小学召开了全体乡村医生及全体教师会议。我乡成立了查验接种证领导小组,有中心校一把手任组长,卫生部门、小学校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由中心校组织小学校长进行摸底,摸清辖区内所有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一年级的全程接种儿童、未全程儿童、未种儿童、接种全部疫苗但无接种证儿童的人数,摸清底后报乡卫生院防疫科。由各村防疫医生配合小学教师进行摸底工作。由班主任负责填写补种通知单,由家长带领儿童及补种通知单到卫生院接种门诊进行补种疫苗。
我乡共18个村,小学12所,幼儿园2所共计学生2271名,应补证253人,实补证253人,疫苗应补种976人,实补种976人。卡介苗应补种9人,实补种9人。脊髓灰质炎疫苗应补种173人,实补种173人。乙肝疫苗应补种104人,实补种104人等。补种针次达976多针次。
在中心校的精心安排下和各村小学教师及各村防疫医生的积极配合下,我乡的这次查验接种证工作非常顺利,每到一个学校,由校长挂帅、班主任主持、乡村医生配合进行查验接种证,教师和学生配合的非常好、非常认真。
这次查验接种证工作的圆满完成,得到了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心校的精心安排及全体师生的支持,全体乡村医生的配合,这次查验接种证工作完成的非常顺利、漂亮、成功。
查验工作计划
根据《关于做好入学入托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新生入托入学时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我卫生室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目的1、及时发现无接种证、未免疫和未完成全程免疫的儿童,通过补证、补种,提高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2、加强与教育部门的配合和合作,知道并促进学校和入托机构免疫预防相关工作。
3、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儿童家长对规划免疫工作的认识和依法、自觉接受预防接种的意识。
二、查验范围、对象及内容
1、查验范围
小学。
2、查验对象
(1)、所有新报名入托、入学儿童。
(2)、各学年期间接受的转托(学)儿童和暂时借托、借读儿童。
3、查验内容
(1)、儿童有无预防接种证。
(2)、是否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规定的免疫程序,完成了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
三、培训 宣传
及时参加上级卫生院的培训。培训内容为: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及其免疫程序、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报表填写、查验结果报告(报告机构、时限、内容等)、漏种儿童补种等具体内容和要求。托幼机构和学校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向学生及家长宣传预防接种的意义和有关知识;应当将查验预防接种证纳入儿童入托入学报名程序,在报名须知中明确告知查验预防接种证的要求。
四、工作实施
1、接种点要指导小学,在儿童入托、入学报名时,要求其家长按照要求,提交预防接种证。
2、预防接种证查验过程中发现的所有未接种和未全程接种的儿童,确定每名儿童要补证、补种的疫苗以及需补种疫苗的种类和针次,对需补证、补种的儿童填写《入托、入学儿童补证补种通知单》,并通知家长到托幼机构(学校)所在的辖区的接种点进行补证、补种;疫苗补种信息要及时上卡上证。
儿童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工作,是确保全体儿童完成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保护儿童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2005]408号)等文件精神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园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目标
全园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普及率达100%。
二、工作实施
1、招生时,幼儿园在《入学通知书》上告知新生报名须携带预防接种证以备查验。
2、新生入园时必须持《预防接种证》方可注册。
3、新生注册时幼儿园专人做好登记。
2、保健医生负责具体指导班主任通过给学生家长发放通知等方式督促无证和漏种儿童及时补证、补种;按要求及时汇总情况和数据资料并按时上报;负责分发市区疾控中心提供的查验预防接种证有关报表和宣传资料;接受区疾控中心对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和补种、补证工作进行的技术指导;接受查验预防接种证相关培训。
关键词: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査验,疫苗补种
为进一步了解我县上冈镇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开展情况, 为今后更好开展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现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新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疫苗补种情况进行调査,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秋季我县上冈镇15所托幼机构新入托儿童、及小学一年级入学新生、中途转学学生 (包含幼儿园全部的转学生和小学二年级以下的转学生) 4288例, 其中托幼机构儿童1749名, 小学新生2539名;2012年1434例, 2013年1463例, 2014年1391例。
1.2 方法
由县二院对辖区内托幼机构或小学参加预防接种证查验人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 在儿童入托、入学报名前将《在托在校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免疫状况登记表》下发给各幼儿园和小学, 收集所有新入托、入学 (转学) 儿童预防接种证并交由县二院预防接种门诊查验, 并根据查验情况下发《入托、入学补种补证通知单》, 进行相关疫苗的补种。
1.3 查验标准及补种原则
查验标准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以及省卫生厅、教育厅《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要求;补种原则按苏卫办疾控[2007]8号文件要求对达到免疫程序规定的年龄 (月龄) 而未完成相应剂次疫苗接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预防接种证持有情况
所有新入托、入学儿童均全部参与本次统计, 参与率均为100%。新入学儿童持证率明显高于新入托儿童, 差异显著 (χ2=18.57, P<0.01) 。见表1。
2.2 无证儿童情况
441例无证儿童中, 外来流动儿童221例, 留守儿童125例, 乡镇合并后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儿童52例, 未能按学校要求及时提供预防接种证43例。所有无证儿童已按要求补证, 总计398例, 补证率100%。
2.3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完成情况
新入托儿童基础免疫完成率与新入学儿童比较无显著差异 (χ2=0.23, P>0.05) ;新入园儿童加强免疫完成率显著高于入学儿童, 差异显著 (χ2=221.74, P<0.01) 。见表2。
2.4 补种情况
两组儿童基础免疫补种率、加强免疫补种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中新入托、新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持有率分别为87.3%和91.4%, 说明通过免疫规划平时的宣传教育, 儿童预防接种证保管工作得到有效改善, 体现了儿童家长的责任感。同时也说明本辖区内预防接种证的建证工作有扎实基础。其中两者差异与新入托流动儿童及留守儿童不能提供预防接种证有关。
本次调查中, 41名无证儿童, 221名为外地来本地的流动儿童, 125名为留守儿童, 52名为乡镇合并后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儿童, 还有43名查验时未能按学校要求及时提供预防接种证。这说明流动儿童家长及留守儿童家长缺乏疫苗接种的相关常识、对预防接种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等因素的作用, 使得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预防接种存在建证率低、接种率低等高危因素, 有可能导致免疫规划针对性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此在平时工作中要加强免疫规划儿童家长课堂的宣讲, 强化基层卫生组织网络与队伍的建设, 有针对性对流动儿童开展专门管理等举措, 适龄儿童预接种率才能得到大力提高[1]。由于流动儿童家长文化层次较低, 对预防接种工作认识不足, 对流出地预防接种单位陌生, 预防接种工作远不如常驻人群。留守儿童接种通知单送达后, 无人接送儿童进行预防接种, 造成基础免疫率低, 已成为免疫规划工作新的难点与重点[2]。
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接种证持证率提高是关键。如何长效有建设性做好此项工作, 特作如下建议: (1) 建立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 卫生部门协作的工作模式, 切忌相互推诿, 本末倒置的工作作风, 要把加强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是作为各学校秋学期开学的重要工作, 加强领导, 强化宣传, 基层卫生部门要积极主动与各学校进行对接, 积极配合, 各司其职, 把预防接种查验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3]。 (2) 儿童入学后, 预防接种次数相对较少, 很多学生家长忽略了接种;而且不少儿童家长错误地认为预防接种证无长期保存的必要, 导致预防接种证保存不善, 丢失较多, 这样就不能准确供既往接种信息。因此加强《传染病防治法》, 《疫苗流通与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成为当务之急。同时教育部门要把预防接种证收集工作作为学校开学的必备手续长抓不懈[4]。 (3) 由于人口流动大, 不少外省、远郊农村儿童流入城区学校就读, 而这些儿童在原住地免疫接种情况较差, 疫苗漏种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加大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与考核, 多开展流动儿童搜索与管理, 临时增设接种服务点等工作方式值得探讨与改进。 (4) 积极探索免疫规划工作逐步向具备提醒和预约功能的信息 (如利用短信平台) 网络管理系统发展的趋势和必要性, 逐步实现能互联互通的全国统一的免疫规划信息平台, 加强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登记的规范性与操作的严谨性。使免疫规划和疾病控制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钱颖, 余琴.小学、幼儿园预防接种卡、证收取率和相关疫苗加强接种情况调查[J].中国校医, 2003, 17 (1) :54.
[2]胡云峰.儿童人学前预防接种证的查验[J].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 (16) :2237.
[3]施云涛, 王洪, 孙清海.永宁县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现状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 2007, 23 (3) :221-222.
2013年预防接种查验工作,在乡教办室的协调和支持下,在县疾控中心的指导下,通过各学校的配合,较好地完成了2013年入托入学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现将查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预防接种证查验培训与宣传发动工作
根据县卫生局、教育局联合下发的2013年《共和县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实施办法》的精神,我们与乡教办室协商,于2013年10月对小学校、各村托幼机构进行一次预防接种证查验相关技术的培训,参加人员计17人。通过培训及发放预防接种免疫程序表,对照接种证,各学校分管人员基本清楚什么疫苗缺针次、什么疫苗已完成接种,能正确填写各种登记表。为我们搞好查漏补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为更好的搞好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让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计划免疫工作,提高疫苗查漏补种接种率。我们利用多种形式,采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广泛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意义和防病知识。
二、查验接种证及补种疫苗情况
据统计,全乡共有小学一处,托幼机构六处。2013年入托、入学新生共173人,为了保证查验接种工作的质量,我们让各学校将入学新生的接种证按班级统一收集起来,我们防疫人员与学校分管人员一起查验,并做好查验登记,对这些漏种无证学生下发接种通知单或补证通知单,安排学生利用周六周日时间到接种门诊补种或补证,对未及时到门诊接种补证的学生,由学校在此督促,确保预防接种证查验质量,据统计补种各种疫苗:补接种证2人、卡介苗应补种2人,实补种2人(无卡痕),余未发现需补种疫苗学生。
三、存在问题
根据督导检查情况,我乡各级各类学校查验及补证补种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1、预防接种证的单位补证补种工作不彻底,学校没有及时督促学生及时到辖区接种门诊补证和补种疫苗。
2、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宣传力度不够,我们的技术指导不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学校、学生及儿童家长充分认识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重要性,各级各类学校和预防接种单位要相互协作,认真落实及有关文件指示精神,作好查验接种证的技术指导工作,及时与校方联系协商,切实做好儿童预防接种证的补办和漏种疫苗的补种工作防止疫苗相关疾病在学校的流行,以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为了搞好我镇2013年新生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防止疫苗相应传染病在各中小学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发生流行,于2013年6月30日对我镇各中小学托幼机构分管教师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技术培训会议。
二、培训结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样本量确定
以学校托幼机构接种证查验工作覆盖率为关键指标,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含量估计公式
同时在考虑10%的拒访率和多阶段复杂抽样的设计效应(估计为2.5)的情况下综合估计得出每层样本的最低应调查数。
根据近年来(2010年以来)河南省及各市的相关调查结果[2,3,4,5],学校托幼机构接种证查验工作覆盖率基本在98%以上,此处估计为97%,容许误差为10%(绝对误差为9%),在95%的置信水平下,每层样本至少应调查的学校数为:
本次调查对象同时按机构类型(托幼机构、小学)和城乡划分为城市托幼机构、城市小学、农村托幼机构、农村小学4层,因此全省供应至少调查152所学校和托幼机构。
1.2 对象
以河南省郑州市、南阳市、濮阳市、周口市4个城区和荥阳市、长葛市、民权县、遂平县4个县区抽取的192所小学和托幼机构为研究对象。其中托幼机构包括招收0~6岁儿童的各级各类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包括完全小学、非完全小学。
1.3 方法
1.3.1 机构的抽样
每个城区随机抽取6所小学和6所托幼机构;每个县的县城随机抽取6所小学和6所托幼机构,该县县城以外的乡镇和农村地区随机抽取12所小学和12所托幼机构。其中乡村的样本需至少从2个不同的乡镇抽取,来自乡镇中心和农村的样本数量需大致均等。
1.3.2 抽样方法
首先由调查点(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的小学和托幼机构进行摸底,上报辖区内小学和托幼机构抽样框架信息表。城市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摸底范围为1~2个区,其中一贯制学校的小学分部作为1所学校独立参加抽样,非完全小学或规模较小的机构可就近合并为1所机构参加抽样,然后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抽样框架信息表中随机抽取调查点小学或托幼机构。
1.4 质量控制
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前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强调保密的原则。调查员根据调查对象的回答,仔细阅读被调查机构的相关工作档案、记录后再填写问卷。预防接种相关信息如在学校无法获取,则向当地预防接种机构询问;如仍未获得,则如实记录原因。质控员全程跟踪现场调查过程,并对问卷填写内容进行审核。
1.5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0软件对数据进行双人双机录入,利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100所小学和92所托幼机构,其中城区机构48所,县城机构46所,乡镇机构47所,农村机构51所;公立学校占62.0%,民办学校占38.0%。192所教育机构中,62(32.3%)所机构能够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规定配备专/兼职校医或卫生保健人员,其中19(9.9%)所机构按规定配备专/兼职校医,50(26.0%)所机构按规定配备卫生保健人员。小学按规定配备校医或卫生保健人员的比例(42.0%)高于托幼机构(21.7%)(P<0.05);城市学校按规定配备校医或卫生保健人员的比例(19.1%)低于农村学校(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公立学校按规定配备校医或卫生保健人员的比例(34.5%)与民办学校(28.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2.2 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192所教育机构中,104所已建立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占54.2%。地域类别方面,城区机构接种证查验制度建立率低于县城、乡镇、农村机构建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县城、乡镇、农村机构之间建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办学性质方面,公立学校接种证查验制度建立率高于民办学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192所机构中,有146(67.0%)所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入托入学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99(48.4%)所教育机构能够按照接种针次对照表判断学生是否漏种。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2.3 查验工作政策执行情况
2.3.1 正常入学与中途转入儿童接种证查验
192所小学及托幼机构中,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的有149(77.6%)所,儿童中途转入时查验预防接种证的有90(46.9%)所,且正常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高于中途转入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72,P<0.05)。
2.3.2 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入托入学条件
192所教育机构中,113所教育机构将具有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入托入学的条件,占58.9%。城区、县城、乡镇、农村教育机构将具有预防接种证作为入托入学条件的检出率分别为81.3%(39/48),58.7%(27/46),44.7%(21/47),51.0%(2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47,P<0.05)。
2.3.3 收到上级部门下发的正式查验文件情况
执行接种证查验工作时,收到上级部门下发的正式查验文件的机构共有57所,占29.7%。不同机构类别之间和地域类别之间小学及托幼机构收到上级部门下发的正式查验文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在办学性质方面,公立学校收到上级部门下发的正式查验文件的比例(39.5%)高于民办学校(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2.3.4 培训情况督导情况
192所小学及托幼机构中,有88(45.8%)所机构派专人参加接种证查验工作的培训;88所参加培训的机构中,培训部门分别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2(47.7%)所,乡镇卫生院33(37.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1(12.5%)所,其余机构由教育局、卫生局、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进行培训。64.1%的学校有相关部门进行督导,督导部门分别为乡镇卫生院68(35.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16.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4.2%)所,其他部门16(8.3%)所。
2.4 入托入学和中途转入儿童接种证查验组织情况
2.4.1 收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具体机构
对于入托入学儿童,192所小学及托幼机构中,有156所机构收集预防接种证,其中150(96.1%)所机构由本单位负责收集,其余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保健机构负责收集;对于中途转入儿童,192所小学及托幼机构中,有118所机构收集预防接种证,其中112(94.9%)所机构由本单位负责收集,其余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保健机构等负责收集。
2.4.2 负责儿童接种证逐一查验的具体人员
对于入托入学儿童,在156所收集儿童接种证的小学及托幼机构中,由班主任具体负责每名儿童逐一查验的学校及托幼机构占多数(47.4%),另外有乡镇卫生院(10.9%)、保健教师(8.3%)、校医(3.8%),其余由后勤教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其他人员查验;对于中途转入儿童,在118所收集儿童接种证的小学及托幼机构中,由班主任具体负责每名儿童逐一查验的学校及托幼机构占多数(61.7%),其次是保健教师(10.6%)、社区卫生服务站(7.3%)、乡镇卫生院(6.5%)、校医(5.6%),其余由后勤教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其他人员查验。
2.4.3 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的细致程度
对于入托入学儿童,150所由本单位收集接种证的小学及托幼机构中,认为有证即可的机构有29(19.3%)所,认为有证且有接种记录的机构有52(34.7%)所,认为有证且核对针次数的机构有35(23.3%)所,其余由非本单位人员进行查验;对于中途转入儿童,112所由本单位收集接种证的小学及托幼机构中,认为有证即可的机构有25(22.3%)所,认为有证且有接种记录的机构有42(37.5%)所,认为有证且核对针次数的机构有40(35.7%)所,其余由非本单位人员进行查验。
2.5 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后续工作
156所收集接种证的小学及托幼机构中,每年从收证到完成查验所花时间为1周到2个月不等,在1周内完成的机构有49所,在2~4周完成的有64所,在1~2个月完成的有3所。本单位掌握每名儿童原始查验结果的机构有89所,占46.4%。对于接种证丢失、破损的儿童的处理,77(49.3%)所选择补证并查验后方可入托入学,64(41.0%)所选择先入托入学,补证后再查验,另有15(9.6%)所选择不再进行查验。发现漏种或无证学生,由本单位发放补种、补证通知的机构占多数(45.5%),其余由乡镇卫生院(17.3%)、社区卫生服务站(14.1%)或其他单位进行发放。每年对统计查验人数和补证人数、补种针次数进行汇总的机构有62所,占32.3%,且公办学校汇总率(37.8%)高于民办学校汇总率(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7,P<0.05)。
2.6 接种证查验的数量统计
2.6.1 查验接种证情况
192所小学及托幼机构中,在校/园儿童总数126 875人,2013年新入托入学35 143人,中途转入儿童总数791人。实际查验25307人,持证人数18 485人,持证率为73.0%;实际补证人数608人,补证率为8.9%。经统计学分析,托幼机构查验学生预防接种证的比例(74.1%)高于小学(70.1%)(P<0.05);城市机构查验学生预防接种证的比例(71.4%)低于农村机构(72.4%)(P<0.05);而公立学校(72.4%)与民办学校(71.6%)之间查验学生预防接种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注:()内数字为查验率/%。
2.6.2 疫苗补接种情况
8种疫苗应补种5 962剂次,已补种5 065剂次,补种率为85.0%。由于有些疫苗涉及多剂次补种,所以需进一步做好后续补种工作。补种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脊灰、白破、甲肝、流脑、百白破、麻疹类、乙肝和乙脑。见表5。
3 讨论
对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可为儿童再次提供预防接种服务,是预防计划免疫相关传染病的一道防线。但由于多种原因,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一直是学校传染病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6]。有研究显示,自儿童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开展以来,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质量总体偏低,不同地区、不同性质单位查验情况参差不齐,存在外来儿童和农村边远地区工作薄弱等现象[7]。
本研究显示,河南省仅有32.3%的教育机构配备专/兼职校医或卫生保健人员,47.4%的学校及托幼机构由班主任具体负责每名儿童的逐一查验。提示该省配备校医及卫生保健人员的小学及托幼机构数量较少,尤其是专职校医及卫生保健教师。有研究显示,许多学校未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且校医(保健教师)缺乏应有的计划免疫基本专业知识,而直接交由班主任负责查验和登记,是影响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7]。本研究还显示,小学配备校医或卫生保健人员的比例高于托幼机构。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学校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应继续提高校医的比例,保证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更有效地实施。城市教育机构配备校医或卫生保健人员的比例低于农村,提示农村教育机构的某些功能与职责已逐步迈入正轨甚至超过城市,城市教育机构需进一步完善并健全。
在本次调查结果中,城区教育机构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建立率低于县级教育机构,但城区教育机构将具有预防接种证作为入托入学条件的比例高于县级。可见许多城市的教育机构中,接种证查验制度的建立并不完善,且在实际查验工作中,城市学校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率低于农村。提示许多农村教育机构接种证查验制度的建立及查验工作已逐步步入正常运行状态。另一方面,许多城市教育机构未建立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农村教育机构未将预防接种证查验纳入儿童入托入学报名程序,致使查验及补种工作滞后,为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埋下隐患。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外来流动儿童相对集中,频换更换接种地点,管理水平亟待提高[8]。本调查中发现,正常入托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的比例(77.6%)远远高于中途转入儿童(46.9%),提示许多教育机构往往只注重招生数量,忽视了查验工作的连续性,是导致传染病流行的很容易遗漏的关键环节。
金秋良等[9]研究发现,公立小学及托幼机构的接种证查验率分别为71.15%和96.2%,而民办小学及托幼机构的查验率则分别只有15.38%和18.18%。本次调查中公立学校接种证查验制度建立率(60.5%)也远远高于民办学校(43.8%)。同时,在上级正式查验文件的收到率及每年查验人数和补证人数、补种针次数汇总率方面,公立学校都高于民办学校。可能是由于公立小学一般具有较完善的入学验证工作制度,责任落实到人,校医的素质和责任心也较强;而私立学校中外来儿童较多,且对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不重视、不贯彻落实[10]。因此,应重点加强对民办学校验证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加大校医及校领导对验证工作的重视,保障外来儿童享受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的权利。
验证入学工作并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任务,还需教育部门、行政部门明确责任、大力支持才能更好地落实,因此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至关重要[11]。本次研究中,仅64.1%的学校有相关部门进行督导,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占4.2%,乡镇卫生院占35.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16.1%,而教育局、卫生局进行督导的比例很低,可能也是该省查验工作质量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通过卫生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形成多层面、多结构相互协调、配合的管理模式[12]。
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2013年城乡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开展情况,为完善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和监督体系及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河南省4个城区各抽取小学及托幼机构12所,4个县区各抽取县城、乡镇和农村的小学及托幼机构12所,对2013年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进行调查。结果全省192所小学及托幼机构中,2013年应查验人数35 934人,实际查验25 307人,查验率为70.4%,持证率为73.0%,实际补证人数608人,补证率为8.9%。脊灰(OPV)、白破(DT)、甲肝(HAV)和流脑(EMV)的补种率高于85%,其余疫苗的补种率较低。农村教育机构接种证查验率高于城市教育机构(χ2=5.167,P<0.05),托幼机构接种证查验率高于小学(χ2=67.755,P<0.05),农村学校及公立学校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建立率高于城区及民办学校(χ2值分别为43.392,5.064,P值均<0.05),正常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率高于中途转入儿童(χ2=38.572,P<0.05)。结论 河南省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较低,部分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还不够完善,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民办教育机构的指导和管理。
关键词:接种,组织和管理,儿童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N/OL].[2005-10-11].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bgt/pw10511/200804-27458.htm.
[2]王燕,王长双,肖占沛,等.2013年河南省入学入托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情况分析[J].中国校医,2015,29(2):112-114.
[3]郑惠平,耿少良.某市2011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691-692.
[4]刘超,杨奇春,王馨,等.2012年南阳市卧龙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185-187.
[5]王宪斌.某市2010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282.
[6]杨艰萍,王频,莫伟文,等.上海市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40-142.
[7]魏小庆.我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11,32(6):711-712.
[8]瞿建俊,邱德山.2008年潍坊市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0,16(6):517-519.
[9]金秋良,葛玉蕾,魏庆军.昆山市2005年入托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19(1):8.
[10]曹丽,林宝妮,周志峰,等.深圳市福田区小学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7):792-794.
[11]朱玲,李燕茹.广州市白云区景泰街2009年新生入学预防接种情况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0,8(1):22-23.
【我镇2015年儿童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2020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总结06-03
2022年上半年我镇计划生育工作在镇党委10-26
关于我镇艾滋病防治工作半年总结06-15
我镇开展新农保工作的实施方案11-03
我镇抓党建促经济12-13
关于我镇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活动09-06
我镇农村基层妇代会组织建设调查报告06-12
残疾儿童入学核查报告07-26
适龄儿童入学通知书12-24
关于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演讲稿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