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论坛交流(推荐11篇)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在现在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好英语这门语言,教育教学中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去深思,去探索。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小学英语教学不应该只满足于对单词、句型的概念化解释和程序化分析,那样只会使教学内容平淡、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使他们原有的兴趣和信心很快丧失殆尽。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小学英语的教学工作呢? 从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一、靠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为学生使用语言准备更多资源。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二、英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
“不学习语言规则、不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英语应用能力
就是空中楼阁”。(包天仁语)我们应该在经过小学低年级的英语听、说、唱的基础上,尽快加强小学生们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如果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就会导致学生对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小学生学英语的瓶颈。我们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上,应及时授以他们积累词汇的方法,避免英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状出现。
三、小学英语教师应有发展意识
一向以来,人们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知识能力要求不高,认为小学英语简单,不需要太好的语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就可以了。其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Changing English in the changing world”。现代英语在不断变化,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不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不了解现代英语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那么,我们所教出来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多么bookish(书呆子气)。而教师自己则可能甚至连小学生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些常用语也可能会出现理解性的错误。
四、小学英语教师应有情感意识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等对英语学习的效果乃至成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何将素质教育理论引入外语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战线的一大课题。英语学习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英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习者。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尤其是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英语教师要培养对学生的亲近感。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十分尊重学生,注意激励学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在当前“减负”工作中,英语教师尤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亲近学生,使学生喜爱英语教师和英语课,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要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使用英语,并具备一定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这一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其中,听、说训练尤为重要,训
练的途径也是多样化的。儿童学习外语的方式、内容与成年人应该有所不同。他们喜欢玩,喜欢唱歌、画画,喜欢表演和游戏;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探究和想象。所以,英语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和性格特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进步和完善。
通讯地址:遵化市苏家洼镇罗秀庄小学高佳如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听完几位专家、教师等代表的发言后, 满怀深情地说, 做教师需要发自内心的乐乎斯道;要甘为人梯, 甘于奉献;更要勤于做, 勤于探索和创新。教师要饱含着对民族和国家的爱, 对生活和未来的爱, 对来之不易的生命的爱, 真正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教育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充分肯定了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教育发展付出的巨大努力和作出的重要贡献。周济指出, 教师大计, 师德为魂。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在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 也应清醒地看到, 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时代, 人民群众深切呼唤着良好的道德风尚, 也进一步期待着良好的师德风尚。这是师德建设的新机遇, 也是新挑战。我们必须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 以爱与责任为核心, 不断探索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新内容、新方式、新手段, 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月8日,首届沪台民间交流论坛在上海开幕。为期3天的论坛围绕“沪台文化交流”、“沪台科教交流”及“沪台综合交流”3个议题进行了6场研讨,与会代表为拓展和加深沪台交流献言献策。来自台湾学术界、文化艺术界、科技教育界等40余人及各界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论坛。
此次论坛正值两岸开展民间交流交往20周年。20年来,沪台两地民间交流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层次越来越多样。
南音巧变“申遗”主题
经过对南音生存状况的调研,专家们日前建议南音应以“文化空间”作为“申遗”主题;而此前,专家们普遍认为,南音“申遗”只能以音乐类项目进行申报。据悉,由彭兆荣执笔的以“文化空间”为申报主题的南音“申遗”文本简稿已送交文化部。
南音以“文化空间”作为申报主题,专家们用的是巧劲儿。
东森欲打造网络音乐剧
东森国际传媒集团欲联手内地实力媒体,于2007年共同打造第一部大型网络音乐剧《寻找遗失的爱》(暂定),东森方面有关负责人透露:“此部音乐剧将打造成为网络版《雪狼湖》,再创本土音乐剧奇迹。”据了解,此部音乐剧由网络上各大小论坛疯狂转载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改编,男女主人公感人至深的爱情已被男主人公个人创作成为一首歌——《日思夜想》,期望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能够成为经典流传下去。
东森国际传媒集团选中此题材与歌曲,直指脆弱人心,欲结合网络原创的大潮流唤起大众对爱情的真实态度。
重庆禹王庙会呈现原生态民歌
2月16日至3月4日,重庆第二届禹王庙庙会特别准备了极具巴渝特色的民歌,包括木洞山歌、酉阳民歌、秀山民歌等表演,其中酉阳民歌、秀山民歌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庙会当天,原生态歌手将为大家带来《黄杨扁担》《一把菜籽》等脍炙人口的民歌。
白庙河中学 赵卫兴
过去几年来,教育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学校建设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教师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像许多校长一起经常谈到的“以人为本,学生抖狠,和谐社会,校长下跪”一样,教师的社会形象却在不断下滑,教师师德建设整体出现滑坡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关系紧张化,师生冲突不断。
2.教师与家长关系利益化,破坏了教育形象。挟学生以令家长,以教谋私。
3.个人利益膨胀化,学校缺乏制约力,政令不通。
4.育人观念淡漠化,只管教书,不管育人,课本一扔,天下太平,吃喝嫖赌,泯如众人。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复杂和多元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由于市场经济的利润效益原则,竞争原则的综合作用,钱的作用被凸现出来了。拜金主义的影响,使教师中亦出现了“自我价值”意识要求等价交换,奉献和牺牲精神下滑和职业倦怠现象。他们开始以新的社会坐标观察自己的职业,并以新的价值参照系统衡量与自己有关的利益分配,从而改变了过去的那种以追求精神价值为主的价值取向,对社会长期以来赋予教师的角色代称,如“灵魂的工程师”、“春风”等产生了疑惑。
第二,教师职业声望的降低。
职业声望是人们对一种职业的总体评价。它不仅以一般职业所固有的特征有关,更主要的是与人们对这种职业所具有特征的认识有关。一种职业社会声望的高低与人们对这种职业的社会重要性的认识有关,越是容易被人们认为对社会维系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职业,获得高声望的机会越大。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来,教师的职业声望相对不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其一从我国的文化传统来看,中国人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但这种道德观念只局限于亲授师生之间。也就是说,学生只是比较尊敬亲自教授过自己的老师,对其他老师并不尊敬。这种“尊师重教”的观念带着浓厚的感恩报德的色彩,而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那种普遍的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精神面貌。这必然形成我国教师在学生面前地位较高,但在整个社会中地位很低的局面。其二改革开放后,教师等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翻了身,国家对他们十分重视,注意发挥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但他们在最初几年辉煌之后,又开始走入新的困境,传统的教师等广大知识分子以理性方式影响社会的情景,正由商业性的明星、歌星、体育明星和政治活动家取代。这种由历史的渐进发展与断裂造成的广大知识分子的失落并影响到教师对自己职业的信心,使许多人处在苦闷彷徨之中。其三我国教师的工资待遇太低,这也大大影响了教师职业的声望。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工作环境的改善和余暇时间的增加,人们评价一种职业优劣的标准已经发生了某种变化,其中经济收入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正变为愈来愈有分量的尺度。总之,较低的职业声望挫伤了教师的职业情感,从而也在无形中使教师降低了对自身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孜孜追求。
第三,教育主管部门的认识当与前的教育形势产生冲突,造成教师无所适从。
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教师们越来越感觉到竞争势头的强劲,几乎所有人都在感叹“这年月,教书实在不容易”。教师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还得从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近于苛刻的要求说起。“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决定了教师必须彻底放下“师道尊严”,不折不扣地为学生搞好服务,学生可以大胆地向教师说“不”,教师也就只能接受学生的监督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生是解放了,而教师所面临的压力也就可想而知。“以学生为本,视学生为上帝”的教育思想使多数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教师们在教学之时处处小心,稍有不慎,就有体罚学生之嫌,遭人非议似乎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而学校在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业绩之时更看重的是教师们的教学成绩,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你没有过硬的教学成绩即使学生对你的满意率达到100%,也会被视为师德师风不过硬的教师。在此思想指导下教师们只能以野蛮的教学方式来换取教学成绩的片面提高,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学生的面前你必须是一个严厉的父亲,过于温柔慈爱只能使你的威信扫地,学生对你没有丝毫的畏惧心理教学成绩就难以真正提高,师德形象的树立也就难以如愿,从者方面来看,教育主管部门不能建立一个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导致当前的教育形势与教师的认识产生冲突也就成为师德受损的必然因素。
第四,社会舆论与学校评价不能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在现行的农村教学评价机制下,教学质量被视为学校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升学率又被当作学校质量评价的拳头项目,教学成绩的大辐度攀升也还是靠广大一线教师的辛勤耕耘。教师们谁都知道: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成绩往往是摆在第一位的,从这一点出发教师们要想使自己能出成绩也就必须在文化课底子较好的学生身上去下功夫,于是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便被视为教师的宠儿,而成绩差的学生自然就会被冷落了。这种现象谁都清楚,可是又没有人来勇敢地去面对,因为学校要的就是升学质量,教师如果没有看准目标却在差生身上狠下功夫,没准儿不但差生考不起学,而且预期的升学目标也会大打折扣,由于教师的精力毕竟有限,“培优辅差”事实上常常是二者不可兼得,在此种情况之下教师的光辉形象便也变得暗淡无光了。与此同时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期望过高也导致了教师形象的贬低,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自己的孩子不能升学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老师没有教好,既然我交了钱把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就有责任保证孩子成才,孩子不能成才教师和学校还有何用。”“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教师的师德受损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五,不良的休闲娱乐方式成为制约师德师风向健康方向发展的瓶颈。
在教育改革日益发展的今天,教师们谁都自觉地意识到了教学质量是安身立命之本,教学负担过重,竞争的势头强劲使教师们实在是不堪重负。教师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都渴望身心能够有一个放松的机会,但是苦于农村学校没有规范健全的娱乐设施,加之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他们也开始了低级庸俗的所谓的娱乐,个别教师由开始的“看一看”到“玩一玩”进而发展到成为赌博场上的“瘾君子”,“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不知何时赌风盛行到大有席卷校园之势,“谈麻”“说麻”几乎成了茶余饭后的常事。试问难道这种做法真的是一种缓解紧张压力的最有效的方式吗?教师的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传入社会,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家长他们又会怎么来看待我们呢?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恐怕也会因此而不复存在了,这样以来教师还有理由去奢谈师德高尚吗?
第六,城乡差异和不合理人才流转机制影响使得建设。由于我县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差距过大,而在城乡教师流转过程中又没有真正有效和合理的机制,“好哭的孩子有奶吃”、“背靠大树好乘凉”的现象也导致教师功利观念增加和心理不平衡。第七,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德建设。
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生活节奏加快让人感到困惑和迷茫。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升,人们在利益追求和价值取向中反常规的忙碌着。很难静下心来关爱思想和灵魂。人际关系的复杂,大家不易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观察物质和体验精神。大家身心疲惫都在高负荷中坚持着,为完成本职工作而努力奋斗的同时,仍深感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教师如果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就没有节假日;企业为追求利润造成的环境污染;动植物生态平衡的破坏;人们的饮食直接受到了威胁,亚健康的数量和英年早逝的现象增多就是现实。教师工作与千家万户相关,有没有自己独立的教育权与创新机制,职业倦怠感,都导致教师道德的滑坡。
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加快教师的发展,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使师德师风建设迈入新的轨道:
第一,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优化教育的外部坏境。要通过验收、评比等活动展示和宣传教育,要借助政府力量转变尊师重教的观念,把原来知恩图报式的重视教育,转化为对科学,对知识的尊重。把关注就业这种急功近利的关注教育转变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注。
第二,加快教育改革进程。建设健全的教师和学生、学校评价机制,使教师在教育中有更多的话语权,获得个多的职业荣誉感。
第三,师德师风建设要与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于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社会转型期,人们包括广大教师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处于传统崩溃之际,必须有新的、健康的理论来支撑。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要突出“八荣八耻”教育,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自身修养,不仅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者和倡导者,还要成为引领者和践行者,成为直接面对学生的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和模范。同时,学校要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考核教师考评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指标,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真正落到实处。第四,师德师风建设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师德师风是形成优良教风、学风和校风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师风建设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要载体,我校开展过师德师风大讨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利用校园网络、广播台、宣传橱窗、报刊等广泛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都曾取得良好的师德建设效果。
第五,师德师风建设要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制度建设。要有明确的制度导向,鼓励什么、反对什么、奖罚什么都要制度化、规范化,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教育培训、考核评价、激励与监督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完善师德各项规范和具体要求,提高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我校长期坚持师德考核公平、公开、公正,对教师的师德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第五、师德师风建设要与教师个人发展相结合。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关心、关注和关爱教师,特别要重视教师的发展问题,要创造条件、提供平台,让教师有施展才能、发展自身的机会和广阔舞台,如建立学校网站,建设教师博客,开展教师讲课比武、书画比赛等陶冶情操健康娱乐、。要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培养和使用,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办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重视教师待遇的提高,切实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教师加深对学校和教育事业的热爱,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总而言之,在师德的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切实抓住以人为本这个关键,把教师放在中心地位,围绕教师发挥制度创新的特点,不断改进师德建设方法,重塑教师形象,用一流的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师德现状分析及对策》交通与测绘学院分工会
本次活动以“教书育人,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内容包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做专业发展型教师,树立远大理想,共筑中国梦等方面。
二、征稿对象
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三、组织机构
为做好本次活动的组织工作,特设立组委会,人员组成如下:
组委会主任: 刘教民 河北省教育厅厅长
组委会副主任:
智 学 河北省教育厅师教处处长
马振行 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主任、总编辑
李连云 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总书记
石 岩 河北省教育厅师教处副处长
刘红健 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副主任、副总编辑
李书卿 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副主任、副总编辑
宗树兴 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副主任、副总编辑
组委会下设秘书处,秘书处设在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
秘书处主任:李连云(兼)
秘书处成员:张入波 姚玉芳 崔海鹏 董志伟于新蓬
四、参赛要求:
1.征文内容须围绕活动主题,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抒真情、发实感,言之有物,严禁网络下载等侵权、抄袭行为。
2.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语言鲜活,文风清丽,一般不超过2000字。
3.征文后附作者简介和学校通讯地址。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年龄、职称、简单工作经历,通讯地址内容包括市、县(区)、乡镇(村)学校及邮编。
来稿请寄:石家庄市中山西路449号,《河北教育》(德育版)编辑部收(信封标明“师德征文”),邮编:0***1;电话:0311-6***7。来稿截止日期:20**年10月15日。
五、奖项设置
设优秀组织奖10个,一等奖30名、二等奖60名、三等奖120名、优秀奖200名。获奖者均颁发获奖证书。
评审结果将于20**年12月31日前,在河北教师教育网、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网站公布;2015年7月,《河北教育》(德育版)7-8期合刊上汇编“河北省第五届中小学教师师德论坛”获奖征文专辑。
六、组织要求
本次活动是20**年我省师德建设和教师节系列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市、县教育局要高度重视,广泛宣传,精心组织,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各学校要以此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
要认真组织学习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切实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我叫董亚生,高三年级部副主任,分管年级部的教务、教学工作,同时担任高三4班班主任和3、4班两个班的化学课。从教二十四个年头,担任班主任,杏坛春秋,书写了我教书育人的喜怒哀乐;讲台岁月,浸透着我不懈追求的挚爱深情,我深深地爱着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现将我的点滴做法跟大家汇报如下。
一、班级管理方面
(1)严慈相济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热爱学生,要有诲人不倦的崇高品质。我想,我没有理由让学生露出失望的眼神,不能责备学生的浅陋与无知,不能埋怨学生的基础薄弱,更不能让爱传递的步伐停歇?我们要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要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在15届毕业生中,班内有一位学生心理异常,经常拿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当我知道这个事情后主动找她谈心,开始她对我有敌对情绪,不愿配合说出实情,经过多次接触后,她可能被我的诚心所感动,向我说出了实情,我也答应她替她保密,当她放下心里包袱以后,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当年考入一所本二大学。
(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良好的师德形象,体现在教育教学的点滴之中,体现在课堂内外的一言一行之间。为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我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给同学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人们常说“打铁还得自身硬”,作为老师,要想教育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必须要求自己首先要做到严谨认真、勤奋主动。刚接到新的班级,同学们的行为没有一定的约束,班级常常出现脏、乱、差的现象,有个别值日生擦黑板不认真,讲台整理不干净,地上的个别小垃圾视而不见,为扭转这一局面,我一方面正面告诉他们一些事情该如何去做,另一方面还要躬身示范,使同学们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务工作 亲力亲为
作为年级部的一名管理者,我能做到相互团结、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工作认真负责,办事公平公正,敢于承担责任,把学校的利益放在首位。教务工作是一项经常性、持久性的繁杂工作,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开学前学生分班、课程的安排、老师请假或公事外出的代课调课等问题,为了落实到人,做到调、代课、会议通知不耽误,有时要打上无数次电话,跑上奔下,走东窜西,把各种活动相关事项等都准确、及时地传达到相关人员手中。每学期进行4次以上的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如教学计划、教案、作业批改、成绩分析等,大大促进了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的质量。根据学校安排完成各学期周考、月考、期末考试,并进行成绩分析。完成每学期的学生学分认定和教师量化。每学期开学前征集老师们意见把下学期所用教辅书汇总上报学校,开学时各类教材教辅按部、按班进行分发,每学期初根据校历安排各学科制定好教学教研计划,每科每周开展一至二次教研,同时认真做好资料收集、整理。每周召开一次的备课组长例会和班主任例会。安排部分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外出培训活动,以期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期末各类班级书费、学费核算,尤其是中间退学,转学学生费用清算,不能出任何差错。虽然劳累一点,但只要能提高教学成绩我就心满意足了。
三、教育教学工作脚踏实地,开拓创新
俗话说“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作为一名教师,也需要这种既脚踏实地,又开拓创新的精神。二十几年来,我始终保持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我始终保持着谦虚认真、不骄不躁、不推拖、不抱怨的工作态度,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教好我的化学课,带好我的班级。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绿叶的事业,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二十几年来,我先后荣获省、市级“德育先进工作者”、省级化学系统“先进工作者”、市级“教学标兵”、市级“教书育人楷模”、县“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荣获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嘉奖七次,有时还主动让出指标,多次荣获“教学能手”荣誉称号、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等。自调入一中以来送了9届毕业班,在和两届毕业班每班均为36人,本二上线分别达31和32人,高考成绩前五名我班占三人,和今年的毕业班我还担任化学竞赛班的辅导老师,化学实验能力竞赛2人获省一等奖,14年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获省级二等奖有12人,省级三等奖11人,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获省级二等奖4人,省级三等奖10人。在每学期的月考和期末考试中,任教班级化学成绩在同科同系列中均名列前茅。
6月20日上午, 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海峡厅, 参加海峡论坛大会的两岸各界嘉宾欢聚一堂, 围绕“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主题, 用共同语言道出相同的诚意。
突出民间交流
与首届相比, 第二届海峡论坛规模更宏大, 内容更丰富, 形式更多样。而且, 更加突出民间性、大众性、广泛性, 仅来自台湾的民众总数就达万人以上, 交流界别30个, 其中来自岛内最基层乡镇、村里的普通民众占了八成, 中南部乡亲约占六成, 许多人从未来过大陆。
由于来参加论坛的人员众多, 这几天台湾到金门的空运航班、金门到厦门的海运航班, 班班爆满, 航运业者甚至必须临时增加班次。这显示海峡论坛这个两岸民间交流的大平台已得到台湾主流民意的普遍认同与支持, 两岸基层交流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正成为推动两岸关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国民党副主席黄敏惠也认为:“海峡论坛最特别之处, 是增加了中南部最基层的民众, 很多社团乡亲也参与其中。从第一届到第二届, 越来越成熟, 兼具广度和深度。”
台东县池上乡乡长林文堂这次带着乡内相关团队前来, 他说, 参加盛会意义重大, 除奉献心得之外, 更有机会观摩此地的行业发展、农事经验, 也有机会学习所见之产业特色优点。期盼能持续这样的交流, 从而促进两岸交流, 民生互利, 活络两岸经济。
第一次来大陆的台东县达仁乡乡长包世晶在听大会嘉宾发言后, 深有感触地说:“贾庆林主席讲到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说起了我们的心声。尤其是在我们台湾少数民族地区, 我们更期盼大家一起沟通, 进行文化、农业方面的交流。比如我们的舞蹈与大陆的一些民间舞蹈的动作很相似, 不用多说大家就明白。”
突出基层互动
突出民众参与主体, 突出平等参与和双向互动, 让两岸百姓当主角, 这是海峡论坛的又一大特色。
去年以来, 越来越多的大陆赴台交流团组主动走进台湾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工厂学校、医院社区, 和台湾的基层民众面对面接触交流, 两岸交流正日益向基层、向民间拓展。
今年的论坛, 无论是30家台湾机构和32家大陆机构共同主办, 还是分布在全省各市的20多场活动的安排、大会发言乃至晚会主持人和参演人员的搭配, 处处体现了两岸互动、多方参与的特点。
其中, 海峡两岸一脉相承的文化元素是两岸互动的重要桥梁。妈祖文化活动周、开漳圣王及部属后裔回漳谒祖进香、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台湾百家关帝庙信众福建谒祖会乡等众多活动, 引人关注。漳州的开漳圣王及部属后裔回漳谒祖进香活动上, 4对漳台开漳圣王庙宇对接“兄弟庙”、“义结金兰”, 漳州与台湾“十姓百村”成功联谊对接;在三明举行了海峡两岸乡镇对口交流活动;武夷山朱子文化节, 也以两岸故里、乡镇、学校对接联谊为管道, 举办南平市与台湾县市、乡镇、学校对口交流互动。
台东县达仁乡的包世晶乡长此行来参加海峡论坛, 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将对厦门海沧区的一街道社区展开访问, 并与他们探讨项目对接, 推销台东优质的大米等农产品。他说:“我们也将真诚地邀请他们到台东, 加深相互的了解, 这样才能更好地互动、更好地合作。”
突出海西先行
第二届海峡论坛, 海西依然是主角之一。
两岸航空运输发展圆桌会议、两岸金融合作与发展研讨会、平潭旅游开放开发等多场政策研讨活动, 都切中了海西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议题。
为了海西, 国台办主任王毅在大会致辞中向台湾同胞发出邀请。他说:“衷心希望并热诚欢迎台湾各界人士踊跃参与到海西的建设和发展中来, 参与到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的建设和发展中来, 共同为促进两岸关系发展, 实现共同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对于海西先行先试, 来自台湾的嘉宾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和热情。
中华两岸客家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饶颖奇说:“台湾与福建只有一水之隔, 两地青山相望, 而且血脉相承, 具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和民情。所以, 福建要积极发挥对台的‘五缘’优势, 而台湾也要厚植对福建经济合作的基础, 尤其是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 台湾和福建都要充分体现其在两岸经贸与和平发展所处的主体地位和带动作用, 相互配合和支持, 共同开发、加速实现目标。”
中国国民党中常委廖万隆则表示, 现在是海西发展的最好契机, 海西最重要的作用是两岸之间交流的平台, 他期待这个平台不断扩大, 逐步实现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FIC
与会者都充分肯定了政府主导型展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在讲话中指出.在我国会展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很多品牌展会都是由政府主办承办并主导的,比如广交会、厦门投洽会、深圳高交会等政府主导型展会,已经成为我国会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也是我国会展经济的特色之一。这一特有现象,是由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体制改革的进程所决定的。
但是,政府主导型展会过多,以及政府主导色彩过浓,对展览业的发展已经产生了副作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在报告中指出,展会自身发展的需要,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以及推动中国展览业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迫使政府主导型展会必须改革创新。
为此,各级政府也都在积极寻求展会转型,商务部也于最近针对其主办或参与主办的展会制定了规范性的管理办法。黄海助理在讲话中进一步表示,为推进我国会展业改革创新和健康发展,商务部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将加强几个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会展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会展业的宏观管理水平;打造特色会展品牌,充分发挥各类会展类的优势,引导树立品牌意识,强化特色品牌形象;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赴境外开展会展.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赴境外单独或联合办展,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各种有影响的展览会;加强部门协调与合作,与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协调制定政策,规范行业秩序,共同促进会展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向前发展。
——坎尔孜中心学校交流材料
好的教育能改变一个国家,好的教育能复兴一个民族,好的教育能改变人的一生。在新教育背景下,怎样做好学校课程特色化建设,塑造适合本校学生的好的教育,成为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学校工作的主旋律。学校文化、办学特色、课程改革是主旋律下的三大课题,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每一位校长都必须思考:“三大课题”的根基在哪里?完成“三大课题”的主渠道在哪里?切入点在哪里?
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是焕发办学活力,凸显学校独特的文化和课程特色的必经之路。
作为学校管理者也好,作为一线教师也好,只要善于思索,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状态中,将最普通的常规工作做好,就一定能从常规中干出特色来。特色必要创新,而创新的灵感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善思勤学。由此,我想到了我们正在开展的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工作与促进学生素质综合发展的办学思想之间的密切联系。
一、开展特色校本课程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要把学校办出特色,就要有新思想、新思路。要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发挥优势和特长。这种特长可以表现在各个方面:可以是在教育(德育)工作上,也可以是在教学工作上;可以是在课外活动上,也可以是在课堂教学上;可以是在办学模式上,也可以是在教育方法上。教育是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特色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特色课程是指学校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本校学生开发的区别于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及为了实施这个教学内容而制定的教学计划。它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鲜明的能力特征。特色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充分体现。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国家赋予的校本课程开发权。这是体现学校课程特色的合法可利用空间,也是展示学校办学特色的合法平台。但特色课程开设的基础应是在落实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以“人本教育”为出发点,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我校是一个农村双语小学,在校学生95%是少数民族,基本都来自农牧民家庭,生活条件差,信息不畅通,学生家长的观念也比较落后。学生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贫穷和落后的环境中成长,缺少学习汉语的环境,平时都是用本民族的母语进行交流。但是在我们现在实施的模式二双语教学中,所有科目基本全部是汉语授课,由此说,学生学好汉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所以结合我校实际,在2011年3月开始针对1—3年级双语班开发了“我会说汉语”校本课程,至今已有两年,效果明显。并且学校要求教师在“双语”教学中,多采用图片、实物等道具教学,课堂上可以采用模仿、案例等结合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特色教学。
二、开展特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必修课,好的实践活动是巩固知识,深化记忆,形成能力,激发创新的有效手段。富有智慧的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根据时令假日的特点,开展一些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必将成为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茁壮成长的重要环节。如:
“欢度节日”实践活动——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传统佳节源远流长,耐人寻味。针对传统佳节,设计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感受到民风民俗的文化魅力,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中秋来临,可以开展“中秋话团圆”实践活动。中秋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给人以一种温情与遐想。秋高气爽,月朗星稀。当人们仰望天际的一轮明月之时,心情也会随之放飞。中秋节,既富有团圆之意,又饱含着一种浪漫与遐想的情怀。中秋节是一个
“小长假”,你是打算怎样度过这个节日呢?其具体活动包括:(1)问一问。了解中秋节的由来。问一问或查一查,中秋节是怎么由来的?(2)读一读,叙写中秋明月的诗。读一读,叙写中秋明月的诗词、对联或者其他佳作。(3)赏一赏。中秋之夜一家人坐在一起,一边品尝香甜的月饼,一边仰望美丽的夜空,观赏美丽的圆月。(4)聊一聊。亲人团圆,其乐融融。大家一起可以聊月饼、明月、金秋时节,也可以聊亲情、话团圆。(5)演一演。演唱歌曲,表演舞蹈、小品、相声,朗诵诗歌,讲述故事,表达对佳节的赞美、团圆的渴望。(6)写一写。用优美的语言,喜欢的文体,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赞美迷人的中秋,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环保卫士”实践活动——为了让地球远离污染,让青山绿水绕我家园,不妨结合植树节、地球日、环境日、爱鸟周等节日,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班队主题活动”等形式,营造“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片社区”的绿化宣传教育模式,积极开展争做“我是绿色环保小卫士”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地球环境,共建美好家园。其具体活动包括:(1)保护自然,万物共存。种花植树,爱护身边的每一株花草、每一棵树木、每一片绿地;保护野生动物,不猎杀、不食用珍稀动物和受保护的动物。
(2)重复使用,一物多用。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减少白色污染;不使用
一次性筷子;自备购物口袋或提篮。(3)绿色消费,首选环保。使用无镉铅电池、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与空气的污染。购买低砩家用制冷器具、无砩发用摩丝,减少对臭氧层的污染。(4)分类回收,循环再用。不乱丢废电池、废塑料等废物;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使资源循环再生,造福人类。(5)书画作文,展现成果。借助书法、绘画、作文等形式来展现环保现状,讴歌环保先进人物和事迹,呼吁人们积极投身环保,共建美好家园。
“关心互助”实践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是人间美德。“请让我来关心你”的实践活动,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旋律,又是“五自学习”实践活动和“手拉手”互助活动的深化和发展,它将激发学生的关爱之情、互助之意、奉献之心。其具体活动包括:关心父母,争做父母的小帮手;关心伙伴,争做伙伴的好朋友;关心他人,争做友谊的小使者;关心集体,争做集体的小主人;关心社会,争做社会的小公民;关心动物,争做动物的好伙伴;关心环境,争做环境的小卫士。比如春天来了,开展以“让鸟儿更自由地飞翔,让青蛙更快乐地游泳”主题的爱鸟护蛙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从自己做起,不掏鸟窝,不捡鸟蛋,不逮蝌蚪,不捉青蛙。又如手拉手互助活动,力争做到“六个一”: A.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B.写一封“手拉手”交友信(信中主要介绍自己的生活、学习及家庭情况,并表达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表达
真情实感。);C.给小伙伴送一本好书(将优秀图书送给小伙伴,使少年儿童通过读书、读报更新观念,获取真知,茁壮成长);D.给小伙伴赠送一件当地的土特产品;E.向小伙伴学一种新知识(或新本领);F.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
实践新天地,活动育英才。只要经常紧扣时令节日,精心设计并开展一些富有鲜明特色的实践活动,必将引领学生尽早迈向主动学语文,用语文,增见识,活思维,长才干,育心灵的美好境界。
九年级,是初中最关键的一年,为了让学生明年能够考上理想的高中,结合我们班级的具体情况及毕业年级的特殊性,对这学期的班级工作在开学初我就做了一些打算。
目前,我们九(3)班还有45个学生。他们在学习态度和自我约束力等方面都不是太好。但是,作为班主任,我得面对现实。为了让学生有信心、有毅力、有干劲,在日常工作中,我加大班级管理力度,力求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开学第一天,我就让每个学生都制定出明确的目标计划。我首先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明确自身的长处及不足,针对自身的特点制定最合适的目标计划;还利用班会课向学生介绍各高中以往的录取分数线及基本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中考目标,指明学生努力奋斗的方向。要求学生每次考试前都给自己“定分数”和“找对手”,让学生找一个追赶的目标,尽力超过对手,营造竞争气氛,我经常对学生讲:大家是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上的对手,对谁都不要服输。
一、凝聚共识:一流大学本科建设意义重大
在论坛开幕式上,林蕙青作了主旨演讲。她指出,建设一流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迫切需要,是适应新形势、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解决高校自身发展突出问题、实现更高质量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林蕙青的讲话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认同。在一天半的论坛报告和讨论中,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发表了各自的见解,达到了凝聚共识的目的。
(一)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建设具有实现“双一流”大学的价值
毫无疑问,对于高等教育发展而言,一流大学本科教学的意义是重大且永恒的。无论在任何时期、任何阶段,本科教育与本科教学都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当前,我国正大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此增添了一抹浓重的色彩。首先,一流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之间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为根本。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基础地位,是大学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本科教育水平直接决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林蕙青指出,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本科;没有一流本科,称不上一流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表示,遍览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实践,其在人才培养中都普遍重视本科人才培养。这不仅是因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和赢得长期认同的基础,而且是因为本科教育是大学展示办学力量、服务社会和履行使命的最重要平台。第二,一流大学本科教学是“双一流”大学的基本。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潘懋元指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也是基本。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最早的高等教育就是本科教育,后来才逐步发展出纵向的研究生教育与横向的专科教育。因此,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第三,一流大学本科教学是“双一流”大学区别于其他组织机构的根本特征。组织机构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于社会之中,就在于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职能。一旦这种不可替代性消失,该组织机构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于大学而言,在其三大职能中,唯一不可被其他社会组织机构所替代的就是本科人才培养。张大良指出,要充分认识本科教育在大学的基础地位和独特性。没有本科教育,大学也不复存在。第四,一流大学本科教学是一流大学成熟的重要标志。纵观世界各国一流大学,其共同点不仅在于拥有较高的科研水平、悠久的办学历史、顶尖的生源质量、丰富的办学资源,而且在于拥有最好的本科教育,并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指出,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灵魂,具备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成熟的重要标志。第五,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学在办学质量、办学资源以及办学经验上都属于高水平大学,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优质高等教育的水平。不言而喻,这些大学在一流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担当着关键角色,具有骨干引领和模范带头的榜样作用,是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建设的领跑者。林蕙青指出,目前,我国“985工程”高校年招生18万,约占全国高校招生人数的2.5%;“211工程”高校年招生53万人,约占全国高校招生人数的7%。可以说,这些高校拥有最好的生源,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引领和支撑未来发展的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的重要使命。瞿振元认为,对其他高校来说,高层次大学本科教学具有领头作用,这些大学应该重视本科教学、研究本科教育,从而引领所有高校共同提高教育质量。张大良表示,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未来十年,我国一定会涌现出若干所社会公认、影响力大的一流本科教育的高校,并且这些高校会引领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本科大学走向成熟。
(二)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价值
首先,一流大学本科教育建设具有国家战略意义。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教育历史悠久,许多教育机构属于世界首创,许多教育制度成为各国学习借鉴的典范,许多教育思想是世界教育理念中的宝贵财富。但到了近现代,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步履维艰。可以说,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就是从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开始的,是“横向移植”而非“纵向继承”,这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基础薄弱,成熟较慢,落后于其他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等教育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支撑,理所当然地被赋予了重要地位。其次,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建设是社会舆论的呼唤。无论是一直难以回答的“钱学森之问”,还是强烈甚至带有自卑的诺贝尔情怀,都反映出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满,湖北大学副校长杨鲜兰指出,当前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脱节,难以满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的要求。社会公众对于培养本土大师级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的渴望,要求我国大学本科教学必须朝着一流的目标迈进,必须培养出一流人才。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转型,我国需要从工业大国转变成工业强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转变为高等教育强国,而这急需大学的原始性创新来提供不竭的原动力。林蕙青指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一系列的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举措,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动力转换、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产业升级,任务紧迫,这些都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发挥支撑作用。可见,我国一流本科大学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三)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建设具有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种要素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处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一些重要关系难以进行准确的把握与处理,尤其是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等等。“重科研、轻教学”“重研究生教育,轻本科生教育”等现象成为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常态,本科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冲击。林蕙青表示,2015年底,中央第八巡视组在给教育部的反馈意见中明确指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重科研,轻教学。主要表现为:一些学校领导重视不到位,党委常委会很少研究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工作;一些教师不热爱教学,不安心教学、不研究教学,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评价导向有偏差,在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教学水平和贡献比重偏低;优质教学资源得不到保障,优质师资力量比较紧缺,等等。潘懋元指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然而,对于这个“基本”,却存在世界性的迷失问题。从美国高校近年来不断出台的报告和举措中可以看到,美国正在积极探索本科教学改革,努力寻回本科教育在大学之“本”。同样,我国也存在迷失现象,以研究型大学为甚。我国研究型大学往往比较重视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摆在第一位,研究生培养摆在第二位,余下的力量才马马虎虎地应对本科教育。尽管教育部出台了很多办法以扭转这一局面,但改革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参会学者也都普遍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如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在解释中国政法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时,着重说明了由于当前很多高校都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因此,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创新型而非研究型。他认为,创新型比研究型更能体现出学校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牢固树立本科教学工作的基础地位,积极探索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交流理念:一流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理念
一流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需要有一流的理念进行引领。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理念的大学是没有灵魂的大学,而没有理念的大学教学改革,就犹如闭眼摸象。纵观国内外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必有先进的理念作为支撑与引领。一流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实践,需要理念先行。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们普遍认识到一流大学本科教学理念的重要性,深入探究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改革理念,并在论坛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分享。通过总结梳理,可以发现,与会学者在论坛上所进行的理念交流涉及人才培养理念、高校办学理念以及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办学到育人的完整的理念体系。
(一)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理念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理念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立德树人理念主要是针对教育中“成人”与“成才”两对关系的处理而提出的。当前教育更注重“成才”的培养,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成人”教育。青岛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范跃进认为,从教育规律来讲,不管我们秉承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大学本科教育都应该是“成人”与“成才”的统一。现在高校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在本科教育教学的设计上,更加注重“成才”教育。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主要是围绕如何使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来设计,而对合格公民教育、意志品质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等重视不够、设计不细。东北大学校长赵继认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课程的存在非常必要。纵观世界,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价值观,如果未来的带头人、学术骨干、领导干部、企业家不熟悉中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则难以承担大任。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各高校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探索。北京大学在新一轮的本科改革中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培养引领未来的人的目标。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吴林志介绍,哈尔滨工程大学秉承军工传统,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构建全员育人格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形式和教育资源,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岛大学重新组建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与历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正奇学院和国学院,五个学院面向全部本科生设置开放课程,与各专业学院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立体式培养。东北农业大学改革思想政治类课程,加大社会实践比重,并试验示范课堂讲授与网络视频同步的“双课堂”课程。中央民族大学实施“抓六观”教育,引领学风建设,在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同时,特别注重祖国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教育。坚持“六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公寓、进网络、进头脑,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与认识,树立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思想,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此外,中国人民大学还将公益服务纳入毕业学分要求,以此提升学生的社会公益服务意识。
(二)以本科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以本科为本的办学理念就是在办学过程中树立本科教育的中心地位,一切办学活动以促进本科教育工作为目标,以是否有利于本科教育积极发展为评判标准;一切教育资源优先倾向本科教育,保证本科教育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如在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中,大学应该把一流的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把一流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从而达到通过科研促进教学的目的。黄进校长指出,中国政法大学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牢固树立以本为本的基本理念。坚持学校所有工作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而人才培养工作以本为本。也就是说,全校所有工作要以本科教学工作为核心,通力配合,大力支持。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指出,南开大学于2011年提出了“完善‘教学优先’教学保障机制”的概念,强调要确保教学工作,特别是本科教学工作处于优先“被保障”的地位,并于2014年将“学校坚持教学优先”的提法写入《南开大学章程》。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建红介绍,浙江大学于2015年开展了学校第三次教育教学大讨论,通过对人才培养理念、荣誉学院教育改革等11个专题进行研讨,提高了全校对本科教育的重视程度,并深刻认识到了学校当前本科教学的不足及改进路径。西北大学在本科教学工作中,提出“课比天大”的理念,并通过教学优先、课程设计优先、课堂组织优先、主讲教师优先等多层次、多方面的机制保证本科为本理念的实现。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了专门的本科生院,突出本科教育的核心地位。
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和细化。时下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以学生为本,另一个是以教师为本。对此,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指出,厦门大学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大学应该只有一个“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师本身就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校来说,理所当然地以学生为中心。大学中的所有人,特别是教师,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即学生的成长,来开展工作。这并不意味着厦大不重视教师,学校里面有多支队伍,师资队伍的建设毫无疑问是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只要提到学校的办学理念,那就只存在一个“本”,即以学生为本。基于此,厦门大学在2016年将本科生学费100%直接返回给本科教学,并表明,教师薪资不占用其中的一分钱。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指出,一味地“求院系重视教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立保障教学质量的内生机制,形成自下而上重视本科教学的动力,改变以往单纯依赖自上而下行政驱动的局面才是改革的关键。所以,学校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中,明确提出:“把选择权归还学生”。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辛忠指出,学校通过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简称ABET)的认证后,更为深刻地领会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即必须要在每一个环节都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和“承担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理念,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而不是个别典型学生的优秀。合肥学院院长张文兵指出,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实现以学生为本的关键。
(三)全面发展基础上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当前,在世界形势与我国改革发展局势大变革的情况下,高等教育也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这种变化需要首先对教育的本质进行重新思考,对人才培养的定位进行谨慎审视,即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更多地关注于对人才专业性的培养,尽管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但应该看到,只有建立在宽基础之上的专业性才是有意义的。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即为一种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体现。基于此,全面发展教育理念被大家所广泛认同。中国政法大学确立了全人教育理念,黄进校长指出,人才培养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完完全全的人、正正常常的人、健健康康的人。然而,仅有全面发展还是不够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不断增加,普及化高等教育时代指日可待。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正在走向普及化阶段的时期,传统的单一标准、一致要求已不再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理念,学生需要更为个性化的教育和发展,社会也需要更为个性化的人才。在此背景下,部分高校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学术旨趣,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修课程、自主选定研究课题和创新创业的项目,实现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如上海交通大学提出通过个性化培养领袖型人才,从而挖掘学生引领未来的潜力。兰州大学提出,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课程实现高年级的分流和个性化培养。湖南师范大学在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精简了课内学时,从以往每17学时1学分调减为16学时1学分,留出更多时间给学生自行规划。暨南大学为探索本科学生个性化培养体系,构建了以弹性标准学分制为核心,以导师制、淘汰制为辅助的“三制一体”的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
(四)交往互动的教学理念
我国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亟需引起重视。第一,重教师、轻学生。对教师怎么教、教什么关注过多,而对学生怎么学、学什么关注过少。第二,重讲授、轻互动。重视教师单方面的传授,忽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方互动。第三,重结果、轻过程。重视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的记忆,忽视学生认知的主动建构。第四,重数量、轻质量。重视教学时数、课程数量,轻视教学质量,学生体验。第五,重课上、轻课外。教学呈现出断点式形态,学生对相关学科的认识与理解仅仅只发生在课堂上,较少地关注到学生在课外的学习与应用。基于此,与会代表提出,要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构建基于交往对话的互动式师生关系,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指出,我国高校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需要转变,应该重视双向互动、开放性教学,向思维训练、方法训练过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刘华东表示,良好的教学方式应该具有“三性”,即教师教学的学习性、学生学习的研究性以及师生交流的开放性。湖南大学副校长陈收介绍,湖南大学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探索,树立互动式教学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人的选择,课程、专业面向学生开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培养。张文兵认为,国内高校可以借鉴欧洲“workload”学习评价制度,将传统的教师授课学时改为学生“学习负荷”,规定整个教学环节不仅包含理论教学,也包含实践教学,不仅包含教师的上课的课时,也包括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将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环节的指导情况纳入业绩考核,要求教师明确自主学习环节的学习任务、考核方式及能力培养要求等,并按规定进行指导与考核。西安欧亚学院校长胡建波认为,应该在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中引入设计思维,通过“同理心、实践、讲故事”了解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并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三、分享实践:一流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特色
基于上述这些理念,与会代表介绍了所在院校的实际经验。总体来看,这些经验是符合不同类型、不同科类、不同层次高校实际的,是符合文、理、工、农、医、财经、政法等各学科特点的。尽管各高校的做法各异,但是,通识教育、跨界培养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对话启发式教学等几大改革是大家普遍关注的。
(一)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
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是目前国内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传统的观点认为,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的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教育形式,大学教育要么是专业的,要么就是通识的。而我国当前的这项实践改革可以看作是对传统观点的颠覆与革新,其致力于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以此培养专通兼备的人才。北京大学教务部部长董志勇指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不是完全割裂和对立的,实际上,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的批判性思考、清晰表达、沟通合作以及价值判断等能力的提升以及品德的养成也十分重要,因此,需要融通识教育理念于培养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品格等方面的全面成长,让学生懂社会、懂自己、懂中国、懂世界。基于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各高校进行了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实施通识教育、建立书院制等多个方面的探索,这几项措施在一些高校中往往被同时应用,但不同学校在具体实施中也有一定的创新。
例如,复旦大学以园区生活为载体,以导师参与为重点,以学生发展需求为依归,建设了兼具中华文化底蕴和复旦大学特色的书院教育体系。重庆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采用与专业教育体系协调同步发展、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楔形模式”。哈尔滨工程大学按大类培养,并允许学生二次选择专业,现已有1360名学生重新调整了专业。上海大学要求毕业生必须在广泛的领域里受过教育以及在一个特定的学术领域上受过训练。建设五大模块通识课程,包括:人文经典与文化传承、政治文明与社会建设、艺术修养与审美体验、经济发展与全球视野、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西南交通大学依托书院构建“小而全”的学习生活社区。在书院建设阅览室、专业研讨室、科创室、微型讲堂、教授工作室、学生沙龙等,并在书院中开展唐臣学堂、读书写作坊、公益课堂、创新课堂、文学课堂、艺术课堂、领导力课堂、卓越课堂、健康课堂、特色课堂等,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资源和平台。开拓海外和云学习教育资源,把外国文化课程和外语学习氛围带进书院,同时探索与留学生共住书院,加强沟通交流,创建国际化学习环境。
(二)跨界培养人才
跨界培养人才是受到我国高校重视的一项改革举措。随着社会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变革加速进行,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多组织之间的合作交流日益频繁。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跨界培养人才涉及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跨学校、跨国度、跨文化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多领域、多机构、多国别、多文化之间的协同作用,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并最终引领社会的复合型、国际型的现代人才。福州大学副校长黄志刚认为,当前,科技创新模式正由传统的线性组织模式逐渐演变成为跨国别、跨区域、跨领域、跨组织的开放式非线性合作模式,在大学“走进社会中心”的今天,高校人才培养活动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提出,我国传统的单科性“专才”培养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日益综合化的科学发展需求和日益复杂的社会发展,跨学科教育是我国创建一流本科教学的必由之路。
不同高校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实践,包括深化校企、校所、校地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改革,深化实习、实训、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实践育人改革,深化对接学术前沿、行业、产业、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例如,同济大学建设创新移动课堂———“设计驱动创新”的工作坊,以国际交流和企业课题作为必要的培养环节。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实践,进行“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打破学科边界,用设计思维整合多学科知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农业生产区建设了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站内建设试验区、试验田,配备学生宿舍、实验室等,依托自身师资力量与设备条件,构建了“试验站—课堂—试验站”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西南财经大学牵头成立“川渝通识教育联盟”,加入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突破课程资源的校级隔阂,实现高校间教学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对于菁英班和卓越工程师班实行校内和校外的双导师制,联合制定指导方案,要求学生在合作单位的累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中国传媒大学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如奥运会、亚运会等进行服务,并将腾讯、阿里等国内新媒体作为学校实践基地,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华中师范大学构建“五位一体”的协同机制,与地方政府、教育企业、科研机构、中小学校一起协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评价培养质量。广西大学实施全程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企业共定人才培养方案、共促课堂建设、共建学院和实践基地、共育拔尖人才、共导毕业设计,并依托企业参与、行业优势、校友资源共助学生就业。
(三)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当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而提出的,旨在提高高校所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由于过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记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成长,致使学生创新意识,尤其是原始创新意识不足。与会代表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绝不应该简单地视为现有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的补充,绝不是面向少数拔尖人才的稀有资源,而应该作为一种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山东大学副校长胡金焱表示,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创新创业本身,而是创新创业“教育”,不是针对少数想创业或者准备去创业的学生,而是一个普惠性的体系,其目的是让所有学生植入创新创业“基因”,有了适宜的土壤和温度,就会生根发芽,就会走向成功。东北大学校长赵继提出,现在大家一谈到创新创业,就以为是搞几个竞赛,开几个小店,或是设置几个创新创业实验班。这些举措的确是值得探索,但还远不够。大学应该破除对创新创业教育本质的功利性认识,避免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曲解与异化。应该树立面向未来发展的前瞻性人才培养观和课程观。北京邮电大学校务办郭军指出,目前在我国推动创新教育似乎并没有受到多少质疑,但却有不少人对创业教育持否定或保留态度,认为这是国家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这种认识常常狭隘地将创业教育等同于教学生如何办公司,而没有看到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天然联系,也没有看到创业教育对提升人才质量的重要作用。实际上,推动创新教育必然要推动创业教育,因为创业是创新最好的检验和“落地”,而没有受到检验的“创新”是没有意义的。
多所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如北京邮电大学启动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制定工作,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等各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保障。太原理工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做到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中国药科大学立足医药行业,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行业认知教育、企业创业实习、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进入企业创业的四个阶段,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四川大学为学生创新创业建立有效制度保障,探索多元学籍管理办法,允许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回归到学校学习环境中。同时大力开发校外资源,通过寻找政府资源,与企业合办资源以及开发校友资源,为学生创新创业增加接近15个亿的投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新疆克拉玛依的新校区专门建设了29栋大学生实训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创业基地。东北大学创建“东北大学创客”新型载体,构建“创新型导师+专业孵化+创业投资”教育服务模式,建设近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基地,打造以交叉培养、协同育人为特色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前孵化器”和学校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学生创新梦工厂为一体的“后孵化器”,支持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入园孵化。
(四)对话启发式教学改革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尊重学生自主意愿的选择性、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生师关系的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是当前高校着力进行的改革建设。
内蒙古大学深入探索“中班教学”和“小班讨论”的有机结合,提出两手抓两手硬,实现两翼齐飞、互为补充。湖南大学在推进互动式教学方法改革中,要求教师由“唱独角戏”转变为师生互动讨论,包括: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不看讲义,讲出观念思想;善于提问,启发讨论;编用案例,分组讨论。北京中医药大学在中医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师承教育,将跟师学习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倡导“名师共同带徒,弟子集体跟师”的理念。四川大学大力建设小班化教学,现有小班化课堂比率高达70%以上,并鼓励学生按照自身兴趣组织学术性社团,依据社团的学科属性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使学生与教师在课下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增多。同时,四川大学转变让教授“走出去”为本科生上课的传统做法和思路,使用“引进来”策略,将学生引入教师科研团队与实验室,大力提高师生互动质量与学生研究兴趣。华中农业大学于2014年启动实施了“深化师生交流年”,充分利用课堂、课外、实践、网络四渠道,全面深化师生交流年,其中,卓有特色的是通过课外互动深化师生交流。学校构建了专家学者下寝室、品牌空间活动、学术论坛三维一体课外互动体系。打造了17个师生交流品牌活动,建设了245个实践教学基地。在基地里实现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实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配合翻转课堂的小组讨论,对教室进行了改造,使座位呈阶梯型、平等型、圆形、U型、马蹄形等多种形式,并可以进行移动、组装、拼接,从而促进师生更好地进行互动交流。
总体来看,这次高峰论坛非常成功,凝聚了共识,促进了交流,分享了经验,是一次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建设动员、提速大会。正如瞿振元会长所指出的,本次论坛对提高高水平大学重视本科教学建设,有效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摘要: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建设的意义重大,其不仅关系到我国“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更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基于这一共识,在厦门大学召开的“一流大学本科教学高峰论坛”围绕一流大学本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分享。建设一流的本科大学教学,应该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理念、以本科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全面发展基础上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及交往互动的教学理念,并积极探索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跨界培养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对话启发式等教学改革实践。
【师德论坛交流】推荐阅读:
师德论坛论文05-28
国际交流论坛致辞07-15
师德标兵先进事迹交流材料07-19
市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经验交流材料09-29
青年论坛简介05-31
教师论坛稿06-10
德育论坛06-13
论坛会议方案06-25
校长论坛安全07-07
三江论坛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