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2024-10-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7章课后习题及答案(通用4篇)

第7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篇1

1、试述事务的概念及事务的四个特性。

事务(Transaction)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是一个完整的工作单元,一个事务内的所有语句被作为一个整体,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事务是数据库环境的中的逻辑单元,相当于操作系统中的进程。

为了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一个事务具有四个特性: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续性(Durability)。这四个特性简称ACID特性。

2、试述事务的状态及转换。

3、在数据库中为什么要并发控制?并发控制能保证事务的哪些特性?

数据库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多个用户共享数据库资源,尤其是多用户可以同时存取相同的数据。在这样的系统中,在同一时刻并发运行的事务数可达数百个。若对事务的并发操作不加以控制,就会造成数据存、取的错误,破坏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并发控制可以防止数据不一致性出现。

4、并发操作可能会产生哪几类数据不一致?用什么方法可以避免不一致性的情况?

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分为四种情况:丢失数修改、读“脏”数据、不可重复读和产生“幽灵”数据。

在数据库环境下,进行并发控制的主要技术有封锁(Locking)、时间戳(Timestamp)和乐观控制法。商用的DBMS一般都采用封锁方法。

5、什么是封锁?基本的封锁类型有哪些?试述它们的含义。

封锁机制,即加锁(Locking),是一种并发控制机制,是用来调整对共享目标的并行存取的技术。事务通过向封锁管理程序的系统组成部分发出请求而对事务加锁。

基本封锁类型有两种:共享锁(Share Locks,简记为S锁或读锁)和排它锁(Exclusive Locks,简记为X锁或写锁)。

6、如何用封锁机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在运用X锁和S锁对数据对象加锁时,还需要约定一些规则,这些规则为封锁协议或加锁协议(Locking Protocol)。对封锁方式加不同的规则,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级别的封锁协议。不同级别的封锁协议所能达到的一致性级别是不同的。

7、什么样的并发调度是正确的调度?

可串行性(Serializability)是并发事务正确调度的准则。按照这个准则规定,一个给定的并发调度,当且仅当它是可串行化的,才认为是正确调度。

8、理解并解释下列术语的含义:

封锁、活锁、死锁、排他锁、共享锁、可串行化的调度、两段锁协议。

1)加锁就是事务T在对某个数据对象(例如表、记录等)操作之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封锁其要使用的数据。加锁后事务T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事务T释放它的锁之前,其它的事务不能更新此数据对象。

2)活锁:如果事务T1封锁了数据R,事务T2又请求封锁R,于是T2等待。T3也请求封锁R,当T1释放了R上的封锁之后系统首先批准了T3的请求,T2仍然等待。然后T4又请求封锁R,当T3释放了R上的封锁之后系统又批准了T4的请求……,T2有可能永远等待,这就是活锁。

3)死锁:如果事务T1封锁了数据R1,T2封锁了数据R2,然后T1又请求封锁R2,因T2已封锁了R2,于是T1等待T2释放R2上的锁,接着T2又申请封锁R1,因T1已封锁了R1,T2也只能等待T1释放R1上的锁。这样T1在等待T2,而T2又在等待T1,T1和T2两个事务永远不能结束,形成死锁。4)共享锁:

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S锁,则事务T可以读A,但不能修改A。其它事务只能再对A加S锁,而不能加X锁,直到T释放A上的S锁。这就保证其他事务可以读A,但在T释放A上的S锁之前不能对A做任何修改。5)排他锁:

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X锁,则只允许T读取和修改A,但不允许其它事务再对A加任何类型的锁和进行任何操作,直到T释放A上的锁。这就保证其他事务在T释放A上的锁之前不能再读取和修改A。6)多个事务的并发执行是正确的,当且仅当其结果与按某一次序串行地执行这些事务时的结果相同,称这种调度策略为可串行化(Serializable)调度。

7)所谓两段锁协议是指所有事务必须分两个阶段对数据项加锁和解锁。具体内容如下: ①在对任何数据进行读、写操作之前,事务首先要获得对该数据的封锁;

②在释放一个封锁之后,事务不再申请和获得任何其他封锁。

9、数据库中为什么要有恢复子系统?它的功能是什么?

系统故障会丢失这些事务对数据的修改,使数据库处于不一致状态。

恢复子系统在系统重启时,撤销所有未完成的事务,并重做已经提交的事务,以保证将数据库真正恢复到一致状态。

10、数据库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故障有几类?哪些故障影响事务的正常执行?哪些

故障破坏数据库数据? 1)事务内部的故障

事务内部的故障有的是可以通过事务程序本身发现的,有的是非预期的,不能由事务程序处理的。

事务故障意味着事务没有达到预期的终点,因此,数据库可能处于不正确的状态。恢复程序要在不影响其他事务运行的情况下,强行回滚该事务,即撤销该事务已经作出的任何对数据库的修改,使得该事务好像根本没有启动一样。这类恢复操作称为事务撤销(UNDO)。

2)系统故障

系统故障又称为软故障,是指造成系统停止运转,要使得系统重新启动的故障。例如,硬件错误(如CPU故障)、操作系统故障、DBMS代码错误、系统断电等都是系统故障。这样的故障会影响正在运行的所有事务,但不破坏数据库。

3)其他故障

介质故障或由计算机病毒引起的故障或破坏可归为其他故障。

介质故障常称为硬故障,指外存故障,如磁盘损坏、磁头碰撞等。这类故障会对数据库造成破坏,并影响正在操作数据库的所有事务。这类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小得多,但破坏性最大。

各种故障对数据库的影响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数据库本身被破坏;二是数据库没有被破坏,但数据可能不正确,这是由于事务的运行被非正常终止造成的。

11、数据库恢复技术有哪些?

1)利用备份技术 2)利用事务日志 3)利用镜像技术

12、什么是数据库的备份?

数据备份是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数据库数据进行复制,可以将数据复制到本地机器上,也可以复制到其他机器上,也称为数据转储。

13、什么是日志文件?为什么要设日志文件?

日志文件(log)是用来记录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的文件。具体的作用是:

a)事务故障恢复和系统故障恢复必须用日志文件。b)在动态备份方式中必须建立日志文件,后备副本和日志文件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恢复数据库。

14、登记日志文件时为什么必须先写日志文件,后写数据库?

如果先写了数据库修改,而在日志文件中没有登记下这个修改,则以后就无法恢复这个修改了。如果先写日志,但没有修改数据库,按日志文件恢复时只不过是多执行一次不必要的UNDO操作,并不会影响数据库的正确性。所以为了安全,一定要先写日志文件,即首先把日志记录写到日志文件中,然后写数据库的修改,这就是“先写日志文件”的原则。

15、什么是数据库镜像?它有什么用途?

所谓镜像就是在不同的设备上同时存有两份数据库,把一个设备称为主设备,另一个称为镜像设备。主设备和镜像设备互为镜像关系,每当主数据库更新时,DBMS自动把整个数据库或其中的关键数据复制到另一个镜像设备上。保证镜像数据与主数据库的一致。

这样,一旦出现介质故障,可由镜像磁盘继续提供使用,同时DBMS自动利用镜像磁盘数据进行数据库的恢复,不需要关闭系统和重装数据库副本。

第7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篇2

一、概念题 1.商品

2.使用价值 3.交换价值 4.价值

5.具体劳动 6.抽象劳动 7.活劳动 8.物化劳动

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0.价值量

11.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1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13.劳动生产率

1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5.价值形式 16.一般等价物 17.货币

18.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 19.价格 20.流通手段 21.铸币 22.纸币

23.贮藏手段 24.支付手段 25.商品流通 26.货币流通

27.货币流通规律 28.通货膨胀 29.通货紧缩 30.价值规律 31.商品经济

32.简单商品经济 33.市场经济 34.市场机制 35.价格机制 36.竞争机制 37.供求机 38.买方市场 39.卖方市场 40.均衡市场

41.信贷利率机制 42.工资机制 43.市场调节

二、思考题

1.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它们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2.怎样理解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3.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

4.简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6.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7.什么是货币流通量规律?

8.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表现形式是怎样的?

9.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有哪些作用? 10.商品经济是怎样产生的?

1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怎样的相互关系? 12.怎样认识市场经济对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 13.如何理解市场机制及其作用?

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商品

答: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物之为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它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物品,如原始森林,不是商品。(2)它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不用于交换的产品,如农民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粮食,不是商品。现代经济学对商品的定义更宽泛一些,认为凡是用于交换的物品和服务都是商品。依据这一定义,商品可以是自然界现有的资源,如原始森林、土地、矿藏,也可以是劳动产品,即作为生产过程结果的产品。从形态上看,商品可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即物品和服务。从满足人类需要的属性上看,商品可分为物质商品和精神商品。

2.使用价值

答: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物品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自然属性决定的。一种物品往往具有多种多样的自然属性,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这种多方面的使用价值,往往是随着人们的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被发现和加以利用的。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了满足别人需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定量的价值存在于一定量的使用价值之中。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而不是社会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着眼点不在使用价值本身,而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交换价值

答:交换价值是指一种商品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时的数量比例。一定量的某种商品可以按各种不相同的比例与许多其他商品相交换。因此,交换价值不只一种,而是多种。不同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交换,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可以使它们相等的共同东西。这个共同东西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千差万别,无法进行比较。撇开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还有另外一个属性,即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其中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它构成商品的价值。所以,价值是决定商品交换比例即交换价值的基础。也就是说,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含有相同的价值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价值 答: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价值是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是商品交换的内在基础。价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但劳动本身并不就是价值。不是人类劳动的任何生产性支出都会形成价值,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凝结在商品上的人类劳动才会形成价值。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关系赋予人类劳动的一种特殊社会形式。所以,价值是商品区别于其他劳动产品的决定性因素,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范畴。商品价值是在物的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点。

5.具体劳动

答: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的具体劳动,性质上是不同的,因而形成使用价值的多样性。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以社会形式为转移的永恒范畴。具体劳动虽然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6.抽象劳动

答: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的耗费。抽象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性质上没有差别,只有量的不同。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历史范畴。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物质的原子。

7.活劳动

答:活劳动是物化劳动的对称,是指劳动者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消耗,即新加入到劳动对象中的抽象劳动。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只有加进了人的活劳动,才能使生产资料改变成为适合人们需要的新的使用价值,离开了活劳动,所有的生产资料本身只是一堆死物。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属于物化劳动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只能借助于活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一切生产资料的价值,只能转移,自身不可能发生增殖。而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凝结在新产品中的活劳动则创造出新的价值。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在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与研究中,必须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特别要坚持活劳动是商品价值唯一源泉的理论。

8.物化劳动

答:物化劳动是活劳动的对称,是指已经凝结在劳动对象中、体现为劳动产品的人类劳动。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劳动者借助劳动资料进行劳动,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生产出新的产品,这个新产品是劳动与物相结合的结果。作为劳动过程的结果,物化劳动是凝结在产品中的人类劳动;另一方面,劳动物化后的新产品,有的作为生活资料用于消费,有的作为生产资料进入新的生产过程,成为劳动得以进行的物质条件。作为劳动过程的物质条件,物化劳动是物化在生产资料上的劳动。

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包含了下面几点内容:(1)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一定时期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者普遍使用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工具。(2)正常的生产条件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而是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3)在社会标准生产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者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是不同的。而决定价值的只能是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则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要降低。10.价值量

答:价值量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以价值的大小就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的多少来决定。又由于衡量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如天、小时、分等),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就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愈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愈多,平均到单位商品内的劳动时间就愈少,因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愈小。可见,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同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量成正比,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1.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答:劳动熟练程度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具备的经验和技术的多少。经验不多、技术生疏的劳动,是非熟练劳动;经验较多、技术纯熟的劳动,是熟练劳动。

劳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消耗。劳动强度大,意味着操作紧张,单位时间内体力和脑力消耗多;劳动强度小,意味着操作松弛,单位时间内体力和脑力消耗少。

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同一种商品,由于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不同,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也是不同的。在同样的时间内,熟练劳动和强度大的劳动,可以比非熟练劳动和强度小的劳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按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计算的。

1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答: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每一个普通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胜任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

复杂劳动是指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能够胜任的劳动。两者关系: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是不相同的,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这是因为,复杂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价值也就高些。既然这种劳动力的价值较高,它也就表现为较高级的劳动,在同样长的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这样,为了交换,各种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还必须化作同一的简单劳动,作为共同的计量单位,来确定商品的价值量。因此,形成商品价值实体的,是无差别的一般简单劳动。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的简单劳动时间。从质与量的统一来理解价值,它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的简单的抽象劳动。在商品经济中,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的比例,不是人们主观直接计算的结果,而是在千万次的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分,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发展时代是不相同的。

13.劳动生产率

答: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一般用每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量(产品数量或价值量)来计算,或用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计算。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企业或部门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等。劳动生产率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它是综合反映企业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效率和劳动投入的效益的重要指标。

1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答:私人劳动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与之相对应的是社会劳动。

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质。两者关系: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指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私人性质和社会性质。具体说来,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地、分散地进行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是他们个人的私事,由他们自己决定;生产出来的产品归自己所有;商品能否卖出去,是赔还是赚,也由他们个人承担风险。这就使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15.价值形式 答: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从单个商品本身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只有在它和别的商品相互交换时才能表现出来,商品价值形式指的就是这种表现形式。价值形式分为四个阶段: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考察,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指出货币的出现和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一经产生,商品内部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与商品、商品与货币的矛盾。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16.一般等价物

答:一般等价物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历史上,一般等价物曾由一些特殊的商品承担,随着社会的进步,黄金和白银成了最适合执行一般等价物职能的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7.货币

答:货币是指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须结果。货币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普通商品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而货币还具有由它作为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所产生的特殊的使用价值。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货币表现出来,而货币自身则作为直接的价值体现物而存在,是价值的一般代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的职能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是由货币的本质所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中,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18.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

答: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价值尺度是人类劳动的社会化身,用以衡量商品的价值,使之表现为价格。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也具有价值,因而能以自身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他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

价格标准是指统一规定的用以衡量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价格标准是规定贵金属重量的技术标准,是用来衡量和计算货币金属本身的数量的。有了价格标准,货币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尺度的作用。

两者的区别:(1)价值尺度是货币的一个独立职能。价格标准不是货币的一个独立职能,而是由价值尺度职能派生出来的技术性规定。(2)作为价值尺度,它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商品的数量。(3)作为价值尺度,它本身的价值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作为价格标准则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无关。(4)作为价值尺度,是在商品经济中适应变换的需要自发地产生的;而作为价格标准,通常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但二者又有密切联系,规定价格标准是为了使货币能够更准确地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19.价格

答:价格是指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价格的本质是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是价格形成的基础。但是,由于商品的价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也是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因而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动;同样,商品价值的变动也并不一定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因此,商品的价格虽然是表现价值的,但是,仍然存在着商品价格和商品价值不相一致的情况。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直接围绕它的价值上下波动;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利润的平均化,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价格的基本职能主要有:标度职能、调节职能、信息职能。

20.流通手段 答: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一定时期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流通中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流通速度。当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就通过货币这个中介来进行,商品交换过程分为卖和买两个阶段,即商品所有者先把商品换成货币,再用货币去购买商品。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打破了直接物物交换中存在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商品交换中出现的时间和空间的买卖脱节加深了商品的内在矛盾,隐含了商品流通中断、发生危机的可能性。

21.铸币

答:铸币是指经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最早的金属货币是自然形态的金属条块,使用不便,因而逐渐产生金属铸币。早期的铸币是由有名望的商人所铸造,在金属块上铸上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表明其重量和成色。随着商品生产与流通的发展,铸币逐步由国家统一铸造。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铸币主要用做各国的辅币。

22.纸币

答:纸币是指由国家依法发行的、作为法定流通手段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它本身没有价值,而是代替金属货币来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纸币数量,相当于所需要的金属货币数量。如纸币发行过量,将会使其贬值,引致物价上涨。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

23.贮藏手段

答: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既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也不能是价值符号,而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货币贮藏能够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贮藏起来;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贮藏的货币就会自动地加入到流通过程。

24.支付手段

答: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时,首先要完成两种职能:第一,对所卖商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第二,执行观念的流通手段的职能。可见,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要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出现后,一方面解决了现金交易中买者暂时不能支付货币的矛盾,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随着支付手段的发展,商品生产者和交换者之间会形成错综复杂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只要有一个债务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就会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形成货币危机的可能性。

25.商品流通

答: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与直接的物物交换不同,商品所有者须先把商品出卖换成货币,然后用货币购买其他商品。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商品的出卖(商品—货币)和商品的购买(货币—商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为两种独立行为。买卖行为的分离,使整个社会的商品流通形成一个相互交错的复杂的网络。流通的任何一环受到阻碍,整个流通链条就有中断的可能。商品流通是商品经济运转的重要环节。

26. 货币流通 答:货币流通是指货币在流通领域中作为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在买者卖者间不断转手的运动。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正是因为商品要买卖、要流通,所以才出现媒介商品买卖的工具——货币。可见,没有商品流通,也就没有货币流通。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流通所需的货币量在金币流通、银行券自由兑现的条件下,能自发地同需要相适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金本位制崩溃,实行纸币制度。国家如利用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就会导致流通过程中纸币数量超过需要,引起通货膨胀。

27.货币流通规律

答: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取决于需要流通的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它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而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

公式中的商品价格总额,是由待流通的商品数量与商品的价格水平的乘积决定的;公式中的同名货币流通速度,指单位金属货币(例如1元)在一定时期内充当流通手段的平均次数。

上面的公式是在没有考虑货币支付手段条件下的数量关系。进一步考虑支付手段的职能,上述公式需要作相应的修正。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情况下,一方面,货币的使用不仅有商品买卖,而且还有清偿债务、支付工资以及交纳税款等;另一方面,在商品买卖过程中,不必都通过动用货币,由于随着商业信用的发展,在不少情况下,商品买卖采取赊购和各当事人债权、债务相抵消的办法。这样,货币流通量公式应修正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互相抵销总额

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公式表示,流通中货币需要量同到期需要支付总额成同方向变化,即成正比;同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和互相抵消支付总额成反方向变化,即成反比。

28.通货膨胀

答: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的上涨和货币贬值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中使用非实物性的信用货币作为交易媒介所发生的现象。通货膨胀降低了一国货币的购买力,引起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的发生,归根结底,必然有货币供应量的超常增加。一般说来,严重的通货膨胀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和引起价格的扭曲,进而影响经济效率。通货膨胀可有以下多种分类:按其程度可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急剧的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按其是否可以预期分为:预期的通货膨胀、非预期的通货膨胀、完全可预期的通货膨胀、非完全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按其成因可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隐蔽型通货膨胀和公开型通货膨胀。

29.通货紧缩

答:通货紧缩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升值的经济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必然是总需求小于总给的结果。但是,如果货币和信贷供应量并非不足,消费和投资支出下降的原因则是由于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行为发生了变化,那么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就是促使消费和投资行为发生变化的原因。再者,如果货币和信贷供应量并非不足,消费和投资行为也没有发生变代而是融资体制、投资体制或者消费体制发生了紧缩性变化,总需求水平也同样会下降。这时,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就是总需求体制方面的原因。另外,对于一个对外依存度比较高的经济而言,净出口的下降也可能传导到全社会,引起全面的通货紧缩。这时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就是国外部门的需求相对下降。

30.价值规律

答: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价格是以价值为中心,围绕价值而上下波动的。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实际发生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具有三方面的作用:(1)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2)刺激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3)造成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31.商品经济

答:商品经济是指生产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为基础的,而商品经济也反过来不断推动社会分工和社会专业化的发展,因而也推动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之间存在着广泛而密切的经济联系,商品生产者同其他商品生产者的经济联系是其生存和谋求发展的前提条件;商品交换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发生经济联系的基本途径,商品生产者正是通过,也只有通过在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换而经常地、广泛地、密切地发生经济联系。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但它反过来又不断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2.简单商品经济 答:简单商品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出卖商品以满足自己需要的商品经济早期阶段。简单商品经济的特点是:(1)以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2)生产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交换其他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用公式表示为:W(商品)-G(货币)-W(商品);(3)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依赖、彼此为对方或他人生产商品,彼此之间不存在剥削关系;(4)商品生产完全受价值规律自发作用的支配。简单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简单商品经济的分化性和不稳定性,使得这种经济形式在各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始终没有能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简单商品经济中的不断分化,到了封建社会末期,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即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便应运而生。

33.市场经济 答:市场经济是指完全或基本由市场机制来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体制。它依靠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国民经济活动。市场经济以自由竞争为特征,通过市场价格支配着人、财、物等资源在产业之间与企业之间的移动。价格的高低调整着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源投入,从而实现资源在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分配,使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趋向均衡。市场经济的基本机制还起着激励创新、鼓励技术进步、择优汰劣的作用。一切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都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进行创新,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经营的组织和管理。但是竞争会造成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会在经济中形成垄断势力、垄断倾向和垄断行为,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防止在市场机制自发作用下竞争走向反面,就需要通过反垄断立法和必要的政府干预,使市场机制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发挥其积极作用。

34.市场机制

答:市场机制是指以市场为基本联结方式,即在商品等价交换关系的基础上,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内在的相互作用,或各种经济行为发生与形成的内在过程。市场机制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功能,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机制被称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的特点是:利益制约性、内在性和相互制约性。市场机制的优点在于:(1)充分发挥利益杠杆对经济活动的巨大推动作用,促使企业不断创新,努力改进技术,降低劳动消耗,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实现优胜劣汰;(2)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功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经济活动各方面的协调和平衡;(3)发挥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势,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协调和均衡。但是,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具有一定的自发性、事后性和盲目性。为了克服市场机制的失效和失灵,政府必须实行必要的宏观调控,防止和克服各种失衡现象,保证经济正常运行和持续协调发展。

35.价格机制

答:价格机制是指市场经济中价格的运动、作用以及商品价格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机制。这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价格的运动机制。价格的运动机制主要是指商品价格水平的决定和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机理;第二,价格的作用机制。价格的作用机制是指商品价格对商品供求关系或者市场的调节机理;第三,价格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机制。这主要是指不同种类的商品之间或者不同市场的商品价格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机制。价格机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调节社会资源配置;(2)促进企业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3)引导并调节消费的方向与结构;(4)调节社会物质利益合理分配。

36.竞争机制

答:竞争机制是指市场经济所内生的经济单位之间(生产者之间、消费者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为了实现和增加自己的经济利益而相互竞胜的机制。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生产条件好、技术先进、管理有序的企业产品质量好、成本低,因而产品销路好、获利多;而落后企业产品质量差、成本高,销路就差、获利就少。最终优者胜,劣者被淘汰。由此便推动整个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的不断提高。

37.供求机制

答:供求机制是指市场上商品供给、商品需求的运动机制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供求机制反映了价格与供求关系的内在联系。首先,供求影响价格。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超过了当时的社会需求,这些商品必然要以低于它们市场价值的价格出售;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结果就相反。其次,价格也能反过来影响供求。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按照和该商品价格相反的方向变动,价格下降需求就增加;价格提高需求就减少。商品供给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相反,它按照和价格相同的方向变动,价格提高则供给增加;价格下降则供给减少。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市场价格的涨落,而市场价格的涨落,又刺激供给和需求的增减。

38.买方市场 答:买方市场是指商品供给大于需求,卖主相互竞争,商品价格趋于下降,从而使买主掌握市场主动权的市场状况。在买方市场上,卖主彼此之间竞争激烈,都力图尽早卖出自己的商品,从而导致商品的销售价格呈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买主在商品选择、讨价还价等方面就拥有比较大的优势和主动权。因此,买方市场对卖主不利,但它同时会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开发新产品,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

39.卖方市场

答:卖方市场是指商品需求大于供给,买主相互竞争,商品价格趋于上升,从而使卖主掌握市场主动权的市场状况。在卖方市场上,由于商品供不应求,买主争相购买商品,必然导致商品的销售价格趋于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卖主在市场上处于十分有利和主动的地位。卖方市场有利于促进生产和市场供给在量上的增长,但由于市场上商品短缺,甚至一些劣质商品也能高价售出,因而它不利于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此外,卖方市场还会对消费的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40.均衡市场

答:均衡市场是指商品供求大体平衡,各方面竞争展开充分,竞争机制作用充分发挥的市场状况。在均衡市场上,市场上的需求力量与供给力量处于平衡的状态,也就是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正好与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相等。在这种状态下,市场上既没有超额需求,也没有超额供给,也就是既不存在商品短缺现象,也不存在商品过剩现象,市场供求处于出清状态。

41.信贷利率机制 答:信贷利率机制是指在竞争过程中借贷利息率的变动同信贷资金供求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支配和调控金融市场的机制,其作用表现为:当借贷利息率高时,一方面由于存款利息率高使储蓄增加从而引起资金市场上货币资金供给的增加;另一方面又由于贷款利息率高使贷款者减少贷款导致对货币资金需求的下降。当借贷利息率低时,则出现相反情况,即货币资金供给的减少和对货币资金需求的上升。信贷资金需求随着利息率的变动而变动,从而使信贷资金在社会各经济部门和地区流动,对社会生产起到调节作用。

42.工资机制

答:工资机制是指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工资变动同劳动力供求之间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它是劳动力市场的调节机制。其作用表现为: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某部门工资水平的提高,引起该部门劳动力供给的增加,而工资水平下降,则引起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当某部门劳动力供给过多,又会导致工资水平的下降,工资水平的下降又使得劳动力供给减少,而劳动力供给过少,又导致工资水平的提高。正是劳动力供求变化与工资水平变动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导致劳动力在社会各经济部门和地区的流动,从而对社会生产起调节作用。

43.市场调节 答:市场调节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的综合作用来实现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市场调节建立在经济主体能够自主经营、追求自身利益和价值规律作用的基础上。当商品的生产超过需要时,市场上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减少,当价格跌到价值以下时,利润率低于平均水平,商品生产者就会缩减生产,使市场上供给减少,求大于供,价格又会回升。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使社会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得到调节,使生产和需要趋向平衡。市场调节能灵活地反映和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引导生产和消费,促使企业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经营;可以促使企业开展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可以激励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经济具有生机和活力。但它也具有一定的自发性,需要加强宏观管理。

二、思考题

1.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它们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答:(1)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的二因素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参见本章概念题2、4。(2)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参见本章概念题5、6。(3)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①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这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优势抽象劳动才生产出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商品。另一方面,商品二因素也反映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了有差别的人类的具体劳动,而商品的价值则反映了人类无差别的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统一的,即不管劳动的具体形式如何,都同时是抽象劳动的支出,都同时生产出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②两者又是对立的

两者的对立具体表现在:生产者从事具体劳动,只是为了能在交换中还原为抽象劳动,使抽象劳动的支出通过商品价值的实现得到实现和补偿,因而具体劳动只是作为能补偿抽象劳动的一个前提;交换一旦实现,买方得到各种具体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卖方得到抽象劳动形成的价值,具体劳动就和抽象劳动相分离;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同一单位时间里具体劳动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但抽象劳动形成的价值总量不变,单位使用价值的价值量下降,形成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运动;最后,生产者的具体劳动不符合社会要求,或耗费的抽象劳动超过一般社会水平,致使商品卖不出或低价卖出,具体劳动不能实现或实现为较少的抽象劳动。

2.怎样理解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答: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应把握以下几点:

(1)活劳动是指劳动者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消耗,即新加入到劳动对象中的抽象劳动。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只有加进了人的活劳动,才能使生产资料改变成为适合人们需要的新的使用价值,离开了活劳动,所有的生产资料本身只是一堆死物。一切生产资料的价值,只能转移,自身不可能发生增殖。而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凝结在新产品中的活劳动则创造出新的价值。非劳动生产要素虽然影响商品的价值量和使用价值,但非劳动生产要素不是商品的价值源泉,能否认识这一点,关系到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正确理解。(2)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创造价值的劳动不能仅仅理解为体力劳动。商品的生产和价值的创造,固然离不开体力劳动,但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劳动协作关系的不断扩大,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以及生产劳动者的范围相应不断扩大。在创造价值的“总体工人”的劳动中,既包括直接进行生产操作者的劳动,也包括从事生产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劳动;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既包括简单劳动,也包括复杂劳动。而且,一般来说,经营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劳动比一般生产操作者的劳动,是更加复杂的劳动,从而在同一时间内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3)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数字化、信息化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物质资料的生产既离不开体力劳动,又使脑力劳动变得日益重要。特别是与物质生产相关联的科技劳动、管理劳动、服务劳动在生产和经济生活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新科技的出现和发展,使得过去被认为与物质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劳动,变得同物质生产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从而导致创造价值的劳动扩大到那些与物质资料生产直接有关的劳动,这些劳动作为现代社会“总体工人”劳动中必要构成部分,都属于生产劳动,从而都创造价值。3.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

答:(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取决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奈件,即取决于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和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这个规定性对于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如果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就可以获得较多盈利,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则处于不利地位,甚至可能亏本或破产。

(2)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有密切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因此在计算商品的价值量时,要把复杂劳动化为倍加的简单劳动。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量的比例关系,不是由商品生产者自觉计算出来的,而是在反复的交换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3)商品的价值量还会受到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此处的劳动生产率指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会改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4.简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1)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指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矛盾在于:商品生产者把产品当作商品来生产,因此他的私人劳动必须表现出它的社会性质,私人劳动必须转化为社会劳动;但在生产过程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私人劳动,即劳动的私人性质,而不是劳动的社会性质,私人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的成功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这就产生了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 ①商品经济中的其他矛盾,都是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基础上产生的,并且都是由它所决定的。私人劳动的社会性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能表现出来,而进行商品交换,就必须要求对生产商品的劳动量进行比较和计算。为此,必须把不同的具体劳动还原为无差别的抽象劳动。这样,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生产出来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这样,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又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因此,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矛盾都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

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能否卖出去,意味着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被社会承认,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决定了小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少数人发财致富,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变成为资本家,大部分人贫困破产,沦为无产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上产生的。

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随着简单商品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5.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答:货币的含义参见本章概念题17。货币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用公式表示:2把斧子=1只绵羊。

这种价值形式包含了一切价值形式的本质规定。等号左边的商品绵羊主动地要表现价值,并通过商品斧子相对地表现出来,处在相对价值形式的位置,起主动的作用。等号右边的商品斧子作为价值的表现材料,证明商品绵羊具有同自身相等的价值,处于等价形式的位置,起被动的作用。通过这种价值关系,商品斧子的自然形式成了商品绵羊的价值形式,也就是成为商品绵羊价值的镜子。

由于商品交换是偶然的,等价物是个别的,这种简单价值形式既不完全,也不充分。随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增加了,商品交换的种类和范围都得到了发展,简单价值形式便发展为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上,一种商品的价值已不是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而是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取得了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作为等价形式的已经不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系列的特殊等价物。这时,特殊等价物价值就能够比较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虽然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的商品价值的表现比简单价值形式更加充分,但仍存在许多缺陷。从相对价值形式方面看,商品的价值表现是一个无穷的系列,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现;从等价形式方面看,没有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统一等价物,商品交换仍然是物物交换,这些缺陷使交换经常发生困难。因此,扩大的价值形式必然逐渐发展为一般价值形式。

(3)一般价值形式

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逐渐从许多商品中分离出公认的一般等价物,人们可以用它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交换中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这一商品来表现,从而使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为一般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是价值形式的重要发展。这个变化不是简单的等式位移,而是反映价值形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商品的交换方式已由物物直接交换变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商品生产者只要把自己的产品换成一般等价物,他的劳动就获得了社会承认,就可以用它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商品。实际上,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已经开始起着货币的作用。

不过,一般价值形式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它因时因地而异。在历史上,贝壳、盐、兽皮等都曾充当过一般等价物。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等价物终于固定在最具优势的贵金属—金银身上,由金银来固定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这就是货币价值形式,于是货币便产生了。

(4)货币形式

当某种商品(主要是金和银)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货币形式替代一般的价值形式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惟一的区别只是一般等价物固定于金银商品上。金银之所以能够取得货币商品的特权地位,是由于它的自然属性,使它最适宜充当货币的材料。金银质地均匀,便于分割计算;质地坚固,不易损坏,宜于长期保存;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形式是最发达的价值形式,是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6.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答:货币的含义参见本章概念题17。(1)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相互关系。货币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自发产生的,是商品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2)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表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参见本章概念题18。

②流通手段。参见本章概念题20。③贮藏手段。参见本章概念题23。

④支付手段。参见本章概念题24。

⑤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它是在前几个职能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当商品流通越出国界产生国际贸易关系后,货币便在世界经济关系中发挥作用。货币执行这一职能时,必须脱去铸币、辅币和价值符号等地域性外衣,以足值的金和银充当。

7.什么是货币流通量规律? 答:(1)货币流通量规律 货币流通量规律参见本章概念题27。(2)纸币代替金属货币后的货币流通

纸币代替金属货币后,纸币的流通要以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纸币不同于金属货币,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价值的符号,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因此,纸币发行量的界限就是它象征性地代表的金属货币的实际流通的数量。这就是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金属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能够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同实际需要量相适应,一般不会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而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纸币只是价值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因此,它的过量发行,必然造成通货膨胀现象。

8.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表现形式是怎样的?

答:(1)价值规律的内容参见本章概念题30。

(2)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现实中,商品价格与价值相一致只是一种偶然情况,不一致则是经常现象。这是因为,商品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的是市场商品的供求关系。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由于商品的购买者的竞争,使商品价格可能上涨到价值以上。相反,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由于商品的出卖者的竞争,使商品价格会降到价值以下。商品供求矛盾的客观存在,使得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这是因为:首先,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始终以它的价值为轴心,价格升降的幅度不会与商品价值相差很远。其次,从个别交换过程来看,虽然有些商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有些商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但从较长时期来看或从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的升降是可以互相抵消的。因此,从总体上说,商品的总价格和商品的总价值是相等的。

9.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有哪些作用?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凡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价值规律就必然起作用。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社会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商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利益。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它的价格高于价值从而有利可图时,就会有一些商品生产者把自己拥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到这一部门中来。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是依靠价值规律来自发调节的。

(2)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来交换的。商品生产者如果改进了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他的个别劳动耗费就会低于社会必要劳动耗费,但他在市场上仍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商品,这样他就可以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收入。这会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改善劳动组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求降低个别劳动消耗,谋取较高的盈利。

(3)价值规律促使小商品生产者向两极分化,并在一定条件下引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由于各个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不同等等,导致有的商品生产者经营的商品盈利大,有的商品生产者经营的商品盈利小、不盈利甚至亏本,这样,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小商品生产者会发生贫富悬殊,导致两极分化。

10.商品经济是怎样产生的?

答: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一。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如下:

(1)简单商品经济

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工具的发展,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代替,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成为可能,个人劳动所生产的产品除了养活自己外还有所剩余,这种生产力状况导致了私有制的逐渐产生,而商品交换的发展又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这样,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私有制商品经济即简单商品经济便产生了。

(2)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简单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由于这种经济形式的分化性和不稳定性,使得这种经济形式在各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始终没有能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简单商品经济中的不断分化,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出现了少数人积累起大量的财富,大批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失去土地或破产而沦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在这种条件下,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即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便应运而生。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产生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没有剥削的和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服务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因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但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而且恰恰相反,它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从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可以看到,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存在才产生分工者为满足需要而相互交换自己生产的产品,即交换产品成为必要。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而生产资料和产品归不同的生产者所有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因为这一条件使得社会分工者之间要取得对方的产品不能是无偿的,只能按照对等的原则,把各自的产品作为商品进行等价交换。

1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怎样的相互关系?

答:(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②商品经济侧重的是一种经济形态,反映的是人们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产品交换方式,与它相对应的是自然经济;市场经济侧重的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经济资源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与它相对应的是计划经济。

③出现的时间不同。原始商品经济和简单商品经济,虽然也是一种商品经济形态,然而却不是市场经济。只有建立了统一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商品经济才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只有在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才形成市场经济。

(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

①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阶段的商品经济客观要求的资源配置方式。

12.怎样认识市场经济对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

答:市场经济对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既有有效性,又有难以克服的缺陷。

(1)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对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具有有效性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对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具有有效性,可以促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由于市场商品供求与价格的内在联系,商品生产者在利益驱动下,将生产要素从供过于求的部门流出,投入供不应求的部门,正是生产要素的这种由价格波动引起的流动,促使社会资源配置到社会所需要的部门,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而市场竞争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又驱使商品生产者不断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获取更多盈利,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2)市场经济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又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

①盲目性。影响商品市场价格的因素不仅仅是商品的供求关系,还有其他非供求关系的因素,所以,以商品的价格变动来导向资源配置就可能出现盲目性。至于商品生产经营者主观对市场预期收益的确定,更是难免出现失误,从而导致投资的盲目性。

②滞后性。商品的市场价格的变化,是在商品已经生产出来,并拿到市场上销售以后,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才能在价格上反映出来。生产者接受到价格信号后才开始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这种调节方式必然具有滞后性,是事后的调节。

③浪费性。在市场商品价格的导向下,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对生产者有利可图,于是大家都转而生产这种商品,谁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转产,也不知道社会的转产量有多大,结果必然造成这种商品的过量生产,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13.如何理解市场机制及其作用?

答:(1)市场机制的含义参见本章概念题34。

(2)市场机制的构成及作用

市场机制是多样的,其中最能体现市场重要调节作用的市场机制及各自的作用如下:(1)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是指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市场上某种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动与市场上该商品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运动。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的作用主要有四方面:

①商品生产者运用它来调整生产方向和生产规模。商品生产者一般都会投资于生产那些价格高从而盈利大的商品,而正在生产这种商品的生产者则会扩大生产规模;反之,对那些供过于求而使市场价格下降、盈利小的商品,商品生产者便要转产或缩小生产规模,这些情况都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②它是商品生产者的竞争手段。对生产同种商品的生产者来说,在同样质量的前提下,谁的价格低,谁的商品市场需求量就大。这就要求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和设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它可以使消费者改变需求方向、规模和结构。价格的涨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进而影响消费者的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

④它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家从各种商品的市场价格的变动信息中,了解市场商品的供求状况,进而从宏观上干预市场活动,以避免由市场自发调节所引发的巨大经济波动,使市场供求趋于平衡。

(2)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竞争同供求关系、价格变动和各生产要素流动等市场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与作用。竞争机制的作用表现为:

①竞争机制可以促使市场经济主体对市场价格信号做出灵敏的反应,从而努力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②竞争机制可以导致社会资源在社会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合理流动,从而有利于解决市场供需矛盾。

③竞争机制是整个市场机制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3)供求机制

供求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的商品供求关系同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变化之间的有机联系。供求机制的作用表现为:

①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商品市场价格的涨落;而市场价格的涨落,又会使供求关系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导致供求之间不断趋于平衡。

②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市场竞争关系的改变,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出卖者之间的竞争加剧,购买者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这时形成买方市场;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购买者之间的竞争加剧,出卖者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这时形成卖方市场;当商品供求大体平衡时,各方面之间的竞争展开得最充分,竞争机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这时形成均衡市场。

(4)信贷利率机制

信贷利率机制是指在竞争过程中借贷利息率的变动同信贷资金供求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信贷利率机制的作用表现为:当借贷利息率高时,一方面由于存款利息率高使储蓄增加从而引起资金市场上货币资金供给的增加;另一方面又由于贷款利息率高使贷款者减少贷款导致对货币资金需求的下降。当借贷利息率低时,则出现相反情况,即货币资金供给的减少和对货币资金需求的上升。信贷资金需求随着利息率的变动而变动,从而使信贷资金在社会各经济部门和地区流动,对社会生产起到调节作用。

(5)工资机制

第7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篇3

11*2设n>1是奇数,证明n整除(1+++)(n-1)!2n-1证明:

11++)(n-1)!=[(11)(11)(11)](n1)!2n-11n12n2

nnn)(n1)!n1n1n12(n2)

111](n1)!n1n1n1n2(1+=(=n[

4求方程963x+657y=(963,657)的所有整数解。

解:

(1)

由辗转相除法可得到方程的一个解:x0 =-15,y0=22

设(x,y)也是一个解,则963x+657y=(963,657)

于是963(x-x0)+657(y-y0)=0,从而107(x-x0)=-73(y-y0),所以10773(y-y0)。又因为(107,73)=1,所以107(y-y0)

设(y-y0)=107k,则(x-x0)=-73k,从而x=x0-73k,y=y0+107k

容易验证,对于任意整数k,(x0+73k,y0+107k)满足原方程。

所以,原方程有无穷多个解:x=-15-73k

y=22+107k

其中k=…,-2,-1,0,1,2,…

(2)

963x+657y=(963,657) 963x-9=-657y

x,yZ,963x-9=-657y  xZ,963x≡9(mod 657)

5.设a、b、c、d是正整数,满足ab=cd。证明:a4+b4+c4+d4不是素数。证明:设11)(n-1)!∴n整除(1+++2n-1adp,其中p和q是互素的正整数 cbq

aq=cp  paq  pa(∵p和q互素)

于是,uN,使a=pu  c=qu

同理vN,使d=pv  b=qv

从而,a4+b4+c4+d4=(p4+q4)(u4+v4) a4+b4+c4+d4不是素数

7团体操表演过程中,要求队伍在变换成10行、15行、18行、24行时均能成长方形,问需要多少人?

解:

由题意,所求之数为10,15,18,24的倍数,[10,15,18,24]=360,故需360k(k>0)人。

10证明:如果p,p+2,p+4都是素数,则p=3。

证明:用反证法,假设p≠3。

p,p+1,p+2是3个连续的整数,其中有且仅有一个为3的倍数。

p,p+2是素数,且p≠3  p+1是3的倍数

不妨设p+1=3k(kN)。

于是,p+4=3(k+1)必为合数,与条件矛盾。

所以,p=3

11计算2400 mod 319。

解:

φ(n)=319*(1-1/11)(1-1/29)=280

2400 mod 319=2280·2120mod 319=2120mod 319=(210)12mod 319)=(3*319+67)12 mod 319=(672)6 mod 319=((23)2)3 mod 319=(210)3 mod 319=111

14(2)解同余方程:56x≡88(mod 96)。

解:

(1)(a,m)=(56,96)=8,8|96,方程有解

(2)a=56/8=7,b=88/8=11,m=96/8=12

(3)由辗转相除法可求得p和q满足pa+qm=1,p=-5,q=3

特解x0=pb=-511

(4)解为x-511+t12(mod 96),t=0,1,,7 即x≡5,17,29,41,53,65,77,89(mod 96)

16(1)解同余方程组:x3(mod5)x7(mod9)

解:

m1=5,m2=9,M=45,M1=9,M2=5

9x≡1(mod 5),5x≡1(mod 9),的特解:c1=-1,c2=2原方程组的解:x≡-1×3×9+2×7×5≡43(mod 45)

5x7(mod 12)16(2)解同余方程组7x1(mod 10)

解:

5x≡7(mod 12) 12(5x-7) 4(5x-7)且3(5x-7) 5x≡7(mod 4)且5x≡7(mod 3)∴同余方程5x≡7(mod 12)与同余方程组5x7(mod 4)同解

5x7(mod 3)

x3(mod 4)后者可规约为 x2(mod 3)

类似地,同余方程7x≡1(mod 10)可规约为同余方程组

x1(mod 2)x3(mod 5)

x2(mod 3)x2(mod 3)x3(mod 4)x3(mod 4)∴原同余方程组可规约为,它与同余方程组同解 x3(mod 5)x1(mod 2)

x3(mod 5)

x2(mod 3)x3(mod 4)求解同余方程组: x3(mod 5)

m1=3,m2=4,m3=5,M=60,M1=20,M2=15,M3=12

20x≡1(mod 3),15x≡1(mod 4),12x≡1(mod 5)的特解:c1=2,c2=3,c3=3

原同余方程组的解:x≡2×2×20+3×3×15+3×3×12≡80+135+108≡23(mod 60)

*17解同余方程组:

x≡3(mod 8),x≡11(mod 20),x≡1(mod 15)。

解:

x3(mod 8)x3(mod8)x11(mod 4)x1(mod 3)原同余方程组与同余方程组x11(mod 5)同解,后者可规约为x1(mod 5)x1(mod 5)x1(mod 3)

x3(mod8)x1(mod 3): 求解同余方程组x1(mod 5)

m1=8,m2=3,m3=5,M=120,M1=15,M2=40,M3=24

15x≡1(mod 8),40x≡1(mod 3),24x≡1(mod 5)的特解:

c1=7,c2=1,c3=4

原同余方程组的解:x≡7×3×15+1×1×40+4×1×24≡351+40+96≡91(mod 120)

19.*设m1和m2是正整数,b1和b2是整数。证明一次同余方程组

x≡b1(mod m1),x≡b2(mod m2)

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m1,m2)|(b1-b2);并且,当此条件成立时,该同余方程组的解可表示为x≡c(mod [m1,m2]),其中0

证明:用反证法,假设p≠3。

(1)

有解  可设x为一个解  m1x-b1,m2x-b2  k1,k2Z,使x-b1=k1m1, x-b2=k2m2  b2-b1=k1m1-k2m2

(m1,m2)|m1,(m1,m2)|m 2 (m1,m2)| k1m1-k2m2=(b1-b2)

(2)

(m1,m2)|(b1-b2) k,s,tN,使(b1-b2)=k(m1,m2)=k(sm1+tm2)

容易验证,x=b1-ksm1是同余方程组的解  有解

(3)容易验证,解x,kZ,x+k[m1,m2]也是解  结论

补充:编写一程序实现Miller-Rabin素性测试算法。已知RSA密码体制的公钥(e,n)=(5,35),(1)请按本小节例题所示的方式将明文信息“rsa”加密;

(2)请破解出私钥。

解:

(1)

明文信息由26个小写字母构成,数字化编码为字母的序号:a01,r18,s19,明文“rsa”181901

取段长为2,明文” 181901”分为3段:m1=18,m2=19,m3=01

用公钥(5,35)加密得到3个密文:

c1=m1e mod n =185 mod 35=23

c2=m2e mod n =195 mod 35=24

c3=m3e mod n =015 mod 35=01

组合得到密文串:232401

(2)

由公钥:KU=(e,n)=(5,35)得到n=35的两个素因数p=5,q=7,(n)=(p-1)(q-1)=24,e=5(5,24)=1,解同余方程5d≡1(mod 24),得到唯一解d=5

私钥: KR=(d,n)=(5,35)

请编写一个高效的指数取模运算算法

/*

exp_mod.c

handle the Modexp calculation((a^p)%m)using Montgomery algorithm(O(logn))*/

#include

int expmod(int a, int p, int m){

int r;

int k;

if(p==0)return 1;

r=a%m;

k=1;

while(p>1){

if((p&1)!=0)

k=(k*r)%m;

r=(r*r)%m;

p>>=1;

}

return(r*k)%m;

}

void main()

{

int a,b,c,r;

scanf(“%d%d%d”,&a,&b,&c);

r=expmod(a,b,c);

printf(“(%d^%d)%%%d=%dn”,a,b,c,r);

//getch();

}

编写一程序实现Miller-Rabin素性测试算法

#include

#include

int powmod(int i,int d,int n)//模n的大数幂乘快速算法

{

int c = 1;//c为余数,保存每次模后的数

while(d == 0)

{

if(d % 2 == 0){d = d / 2;i =(i * i)% n;}//d是偶数,就先求i平方的模

else {d--;c =(c * i)% n;}//d是奇数,就与上一次的模相乘后在求模

}

return c;//d为0,只能通过d--,所以返回的必是c

}

void main()

{

int i = 2,d,n;

d = n1){printf(“是素数”);break;} //如果模为n-1也结束,因为只有当模为1时才能不断地把d折半

}

else {printf(“ 不是素数”);printf(“%d”,powmod(i,d,n));break;}//如果在d折半的过程中出现的powmod不是1或n-1的话就结束

}

if(d == 1)printf(“是素数”);//如果d一直都能折半到1,也为素数

//getch();

第7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篇4

第二篇 市场如何运作

第四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复习题

1.什么是竞争市场?简单描述除了完全竞争市场之外的市场类型。

答:竞争市场是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除了完全竞争市场之外,还有垄断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他决定价格。这个卖者被称为垄断者。还有寡头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有几个并不总是主动竞争的卖者,他们提供相似或相同的产品。通常情况下,寡头们会尽力联合起来,避免激烈的竞争,收取较高的市场价格。还有垄断竞争市场,这是一个有许多提供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由于各自提供的产品不同,每个企业对产品的价格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2.什么是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它们如何相关联?为什么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答:需求表是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需求曲线是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需求曲线将需求表用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需求表是需求曲线上若干个点的坐标的数字表格排列。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价格上

升,需求量会减少。

3.消费者嗜好的变化引起了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还是需求曲线的移动,价格的变化引起了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还是需求曲线的移动? 答:消费者嗜好的变化引起了需求曲线的移动,价格的变化引起了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4.Popeye的收入减少了,结果他买了更多的菠菜。菠菜是低档物品,还是正常物品? Popeye菠菜的需求曲线是什么样的? 答:菠菜对波匹来说是低档物品。因为Popeye的收入减少了,他对菠菜的需求量反而增大。波匹菠菜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5.什么是供给表和供给曲线,它们如何关联?为什么供给曲线向石上方倾斜? 答:供给表是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供给曲线是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供给曲线是供给表的图形表示,供给表是供给曲线上点的坐标的数字排列。

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时,价格上升,供给量上升,所以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6.生产者技术的变动引起了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还是供给曲线的移动?价格的变化引起了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还是供给曲线的移动? 答:生产者技术的变动引起了供给曲线的移动,价格变化引起了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7.给市场均衡下定义,描述使市场向均衡变动的力量。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4章 课后习题答案P92-P94 答:当供给与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即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于一点时,这一点叫做市场的均衡。使市场达到均衡的力量是价格。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市场上求大于供,供给者发现提高价格也不会减少销售量,于是价格就会上升,直到均衡价格为止。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供大于求,供给者发现自己的物品发生积压,为了扩大销售量他们会降价,价格下降到均衡价格时为止。

8.啤酒与比萨饼是互补品,因为人们常常边吃比萨饼,边喝啤酒。当啤酒价格上升时,比萨饼市场的供给、需求、供给量、需求量以及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因为啤酒和比萨饼是互补品,所以当啤酒价格上升而其他条件不变时,啤酒的需求会下降,比萨饼的需求也下降。而比萨饼的供给并没有什么原因使它变动,这样,比萨饼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动,而供给曲线不变。达到市场均衡时的供给量、需求量、均衡价格都会下降。

9.描述市场经济中价格的作用。

答:市场经济中价格是推动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与供给量达到均衡状态的力量,是指导资源配置的信号。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它指引着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问题与应用

1.用供求图分别解释以下表述: A.“当寒流袭击佛罗里达时,全国超市中橘子汁的价格上升。”

答:

图4—1 全国超市中橘子汁的供求图 B.“当每年夏天新英格兰地区天气变暖时,加勒比地区旅馆房间的价格直线下跌。”

答:

图4—2 加勒比地区旅馆房间的供求图 C.“当中东爆发战争时,汽油价格上升,而二手凯迪拉克车的价格下降。”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4章 课后习题答案P92-P94

图4—3 中东战争对凯迪拉车二手车的影响 2.“练习本需求增加提高了练习本的需求量,但没有增加练习本的供给量。”这句话对还是错?解释原因。

答:这句话错,应该是“练习本需求增加提高了练习本的需求量,但没有增加练习本的供给。”因为只是某种因素影响了练习本的需求,使需求曲线移动或均衡点沿着需求曲线变动。没有什么因素改变练习本的供给,即练习本的供给曲线不会发生移动。但是一般说来,在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量的增大会引起供给量的增大。

3.考虑家用旅行车市场。根据下面所列的每一个事件,分别指出哪一种需求或供给的决定因素将受到影响。同时还要指出,需求或供给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然后画图说明该事件对家用旅行车价格和数量的影响。A.人们决定多生孩子。

答:决定需求和供给的预期因素都受到影响。人们预期孩子多了,家庭开支会增大,家用旅行车的需求会减少。从供给角度来看,由于人口会增加,对家用旅行车的消费量也会增加,于是生产商会增加供给。

图4-4 人们决定多生孩子与运动型多功能车车价格上升的影响 B.钢铁工人罢工,致使钢材价格上涨。

答:决定需求的收入因素受到影响,罢工提高钢材价格,钢铁工人的工资也会提高,家用旅行车的需求增加。而同时,钢材价格的提高使家用旅行车的投入价格上升,供给减少。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4章 课后习题答案P92-P94

图4-5 钢铁工人罢工的影响

C.工程师开发出用于家用旅行车生产的新的自动化机器。

答:决定供给的技术因素受影响,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家用旅行车的供给增加。

图4-6 工程师发明自动化机器的影响 D.运动型多功能车价格上升。

答:决定需求的相关物品价格因素受到影响,由于运动型多功能车是家用旅行车的替代品,所以家用旅行车的需求会增加。如图4-4 所示。E.股市崩溃减少了人们的财产。

答:股市崩溃减少了人们的财产,收入的减少会使得对家用旅行车的需求下降(家用旅行车是正常物品),供给不受影响。如图4-7 所示,家用旅行车的价格和数量均下降。

图4-7 股市崩溃的影响

4.考虑DVD、电视和电影院门票市场。

A.对每一对物品,确定它们是互补品还是替代品 ·DVD和电视 ·DVD和电影票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4章 课后习题答案P92-P94 ·电视和电影票

答:DVD 和电视机是互补品,因为不可能在没有电视的情况下看DVD。DVD 和电影票是替代品,因为一部电影即可以在电影院看,也可以在家看。电视和电影票是替代品,原因与上面的类似。

B.假设技术进步降低了制造电视机的成本。画一个图说明电视机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技术进步降低了制造电视机的成本,使电视机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电视机的需求曲线不变。结果是电视机的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上升,如图4—8所示。

图4—8 电视机的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价格上升

C.再画两个图说明电视机市场的变动如何影响DDVVDD市场和电影票市场。

答:由于电视机和DVD 是互补品,电视机价格的下降使DVD 的需求增加。需求增加引起DVD 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如图4—9所示。

图4—9 需求增加引起DVD 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由于电视机和电影票是替代品,电视机价格的下降使电影票需求减少。需求的减少使电影票的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如图4—6所示。

图4—10 需求的减少使电影票的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答:决定需求的收入因素受到影响,股市的崩溃使人们的股利、分红收人减少,家用旅行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4章 课后习题答案P92-P94 车的需求会减少。5.过去30年间,技术进步降低了电脑芯片的成本。你认为这会对电脑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对电脑软件呢?对打字机呢?? 答:技术突破降低芯片成本,使电脑投入价格降低,电脑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电脑的需求曲线并未改变。

于是电脑市场的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图4—11 电脑市场供求图

电脑与电脑软件是互补品。电脑市场均衡数量上升,软件的需求也会上升,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而供给曲线没有改变。于是,软件市场的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图4—12 电脑软件市场供求图

由于打字机也可以用来打字,它和电脑是替代品。电脑芯片成本降低使电脑价格降低,销售量上升,人们对打字机的需求会下降。打字机的价格下降,销售量下降。

图4—13 打字机市场供求图

6.运用供求图,说明下列事件对运动衫市场的影响。a.南卡罗莱纳的飓风损害了棉花作物

答:南卡罗莱纳的飓风减少了棉花的产量,使运动衫的投入价格上升,运动衫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运动衫的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4章 课后习题答案P92-P94

图4—14 飓风损害了棉花作物对运动衫市场的影响 b.皮夹克价格下降。

答:皮夹克价格下降导致更多的人买皮夹克,使运动衫需求减少,结果是运动衫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运动衫的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图4—15 皮夹克价格下降对运动衫市场的影响 c.所有大学都要求穿合适的服装做早操。

答:早晨的自由体操要穿运动衫,使运动衫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运动衫的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d.发明了新织布机。

答:新织布机的发明使运动衫生产的技术水平提高,使运动衫的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运动衫的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4章 课后习题答案P92-P94

图4—17 新织布机的发明对运动衫市场影响

7.调查表明,年轻人吸食的毒品增加了。在随后的争论中,人们提出了两种假设: ·警力的削减增加了在大街上得到毒品的可能性。·教育投入的削减降低了人们对吸毒危险性的认识。

A.用供求图分别说明这两种假设会如何引起毒品消费量的增加。

答:警力的减少将导致毒品的供给增加。如图1 所示,这会导致毒品的均衡价格下跌,均衡数量上升。另一方面,教育投入的削减将导致对毒品的需求上升。这将推动均衡价格和数量上升,如图2 所示。

B.毒品价格变动的信息可以如何帮助我们辨别以上解释的对错?

答:如果均衡价格下跌,我们会相信第一种假设。而均衡价格上升,则会认为第二种假设正确。8.假定2015年是一个婴儿出生的短暂高峰。这种婴儿高峰对2020年和2030年的保姆服务价格有什么影响?(提示:55岁的孩子需要保姆,而1155岁的人可以当保姆。)答:2015年的生育高峰使2020 年有更多的5 岁孩子需要保姆看护,于是保姆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由于保姆的供给曲线不发生变化,所以保姆的服务价格上升。到2030 年,2015 年出生的孩子都到了可以当保姆的年龄,于是保姆的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同时保姆的需求曲线没有变化,所以保姆的服务价格下降。

9.番茄酱是热狗的互补品(以及调味品)。如果热狗价格上升,番茄酱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动?番茄市场呢?番茄汁市场呢?橘子汁市场呢?

答:如果热狗价格上升,热狗的销售量会下降。因为番茄酱是热狗的互补品,番茄酱的需求会下降,它的供给并不改变,因此,番茄酱的价格和销售量都会下降。与此相连,番茄是制作番茄酱的主要原料,对它的需求也会下降,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番茄的销售量和价格都会下降。而番茄是番茄汁的主要原料,番茄价格下降使番茄汁的生产成本下降,供给增加,番茄汁的销售量上升,价格下降。而橘子汁和番茄汁是替代品,番茄汁价格下降会使橘子汁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4章 课后习题答案P92-P94 的需求下降,从而使橘子汁的价格和数量都下降。10.比萨饼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表如下:

A.画出需求与供给曲线。该市场上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多少?

答:这个市场的均衡价格是6 元,均衡数量是81 个。

图4—18 比萨饼的供求图

B.如果该市场上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什么会使市场趋向于均衡?

答:当市场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存在超额供给,供应商们发现比萨饼总是积压,于是供应商会降低价格,增加销量,市场趋于均衡。

C.如果该市场上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什么会使市场趋向于均衡?

答:当市场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存在超额需求,供应商们发现提高价格也不会使比萨饼的销量减少,于是就会提高价格,市场趋于均衡。

11.考虑以下事件:科学家发现,多吃橘子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同时农民用了新的肥料,提高了橘子的产量。说明并解释这些变化对橘子的均衡价格和均衡量有什么影响。

答:前者将会增加人们对橘子的需求,使均衡价格和数量都提高。后者将增加了橘子的供应,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若两者发生在同一时间,橘子均衡数量势必上升,但对橘子均衡价格的影响将是不确定的。

12.因为百吉圈与奶酪通常一起食用,所以,它们是互补品。

A.我们观察到奶酪的均衡价格与百吉圈的均衡数量同时上升。什么因素引起这种变动型式——是面粉价格下降,还是牛奶价格下降?说明并解释你的答案。

答:应该是面粉价格下降引起的。面粉价格下降,使百吉圈的投入价格下降,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而需求曲线不改变。于是,百吉圈的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上升。奶酪与百吉圈是互补品,百吉圈的均衡数量上升,使奶酪的需求增大,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而供给曲线不变化,于是奶酪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上升。牛奶价格下降会引起奶酪的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上升,百吉圈的均衡数量上升和均衡价格上升。因为牛奶价格下降首先作用于奶酪的供求。

B.再假设奶酪的均衡价格上升了,但百吉圈的均衡数量减少了。什么因素引起这种变动型式——是面粉价格上升,还是牛奶价格上升?说明并解释你的答案。

答:是牛奶价格上升引起的。牛奶价格上升使奶酪的投人价格上升,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而需求曲线不变。于是,奶酪的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下降。百吉圈和奶酪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4章 课后习题答案P92-P94 是互补品。奶酪的均衡数量下降使百吉圈的需求下降,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而供给曲线不变。于是,百吉圈的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都下降。面粉价格上升首先作用于百吉圈的供给,使百吉圈的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下降。从而,奶酪的均衡价格和数量都下降。13.假设你们大学里篮球票的价格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现在,需求与供给表如下:

A.画出需求和供给曲线。这条供给曲线有什么不寻常之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答:图中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因为大学体育馆里的座位数是固定的,不论每个座位的价格是多少,组委会最多可以提供的球票数量不改变。也就是说,球票价格的变化不影响球票的供应量。

图4—19 大学篮球票的供求图

B.篮球票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多少?? 答:篮球票的均衡价格是8 元,均衡数量是8 000 张。

C.明年你们大学计划共增加5000名学生。新增的学生的需求表如下:

现在把原来的需求表与新生的需求表加在一起计算整个大学的新需求表。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多少? 答:因为球票的供给量固定不变,为8 000 张。所以新的均衡价格是12 元,均衡数量为8 000 张。

上一篇:高一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学设计)下一篇:挥洒翰墨才是青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