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试题作文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高考试题作文(推荐9篇)

语文高考试题作文 篇1

此术颇合快速阅卷,往往能得高分,现出示几例,以飨读者。

例一,用排比取悦阅卷者。如:没有风吹雨打,小草怎会品尝快乐的滋味;没有霜雪冰寒,梅花定难体会傲视冰雪的愉悦;没有悬崖断路,江水哪能激荡一泻千里的豪歌。没有痛苦的快乐是浅薄的,生命原本需要鞭子的抽打,厄运的叮咬。

例二,以引用博取高分。如:你是谁?可是嫁与东风不用媒的潇湘妃子,或是仰望青云的蘅芜君?可是一叶扁舟寄余生的东坡,或是瘦比黄花的易安?是云一样投影在波心的志摩?是夏末黄昏里摊开莲的掌心的余光中?抑或你谁都不是,谁都不必学,天地间夏日冬雪里独一无二的你。

语文高考试题作文 篇2

作文是思想的载体, 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考试, 高考作文题的优劣直接反映出这个国家国民思维品质的导向。一个好的问题, 会让人产生应答的欲望, 会引发人无限的思考趣味;一个愚蠢的问题, 只会令人感觉无聊、乏味, 回答这样的问题无疑是一种痛苦。

“洋高考”当中最让国人感慨的题目来自法国———这个孕育过卢梭、伏尔泰、左拉、雨果和巴尔扎克的国家。看到他们的高中生要做的文章, 我们痛苦地感到差距:“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什么?”“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解释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等等。试想, 若是中国哪个大学的哲学系能招到这样一批已经对这些问题有分析有观点的学生, 教授们会有多么兴奋!

“我们是否有寻求真理的义务?”“没有国家, 我们是否会更自由?”“工作, 是否仅仅为了有用?”面对这样尖锐的问题, 我们讶然, 这是高中生做的题目吗?在中国又有几个成年人有能力或者说有勇气去探讨这样的问题?

再看看其他国家的高考试题。日本东京大学入学考试要学生读中国古典典籍《左传》的“晏子对齐侯”一节, 从“和”与“同”的辩证角度讨论“国家治理应有的状态和理想境界是什么?”新加坡的试题是“哲学只是提问而并不回答, 那我们为何还要学习哲学?”考生如果能够对这样的社会、人生、哲学问题有独立严肃的思考, 才是真正成人的标志。我们的基础教育工作者看到这里, 是否感到惭愧?

我们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难道我们的孩子还不够努力?难道我们的老师教得还不够多?不是, 这样悬殊的差距背后, 是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法国教育部颁发的大纲上说, 他们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并建立理性分析坐标以领悟时代的意义”。何谓批判性思维?许多国人还感到陌生。是的, 因为我们的基础教育不教这个。简单地说,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必然是在一个明确的、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上体现出来的。

好的命题都要解决一个具体的、明确的问题, 如新加坡某年的高考试题。“科学鼓励质疑, 而宗教排斥质疑, 你怎样看?”这样的题目在审题上几乎没有难度, 人人都看得明白, 根本不可能出现离题偏题的问题。考生必须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不能“王顾左右而言他”, 不能忽悠, 不能“发散”, 写不出就是写不出, 能说多少就是多少, 来不得半点虚假。这个题目的难度是在于问题本身,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值得反复思考辩论的问题。题目本身没有倾向性, 考生完全没有必要迁就任何人的观点, 直抒己见即可。阅卷官在考生阐述的过程中, 可以看出这个同学的真实水平:思维、积累、视野、表达、感情乃至境界。好的命题, 就是这样朴素, 功夫不在表面。

花里胡哨的题目不知要考学生什么

而我们的不少作文题提出的问题本身并不需要思考, 却在审题上给考生设置障碍。一些题目争奇斗异, 花里胡哨, 不知要考学生什么。

今年高考中受人诟病的是新课标卷和安徽卷的两个作文题。

新课标卷作文题“船主与油漆工”, 讲了一个胡编乱造的故事。大意是船主请油漆工给船刷漆, 油漆工顺手补了船底的洞。后来船主给油漆工送一大笔钱, 感激地说:“当孩子们坐船出海后, 我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 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出题者究竟想说明什么?这个故事逻辑之混乱, 叙述之吊诡, 引来一片声讨。故事中的两个角色都莫名其妙。船主明知船底有洞也不采取措施, 视亲子的性命如儿戏, 如果不是糊涂透顶的浑人, 就是有什么阴谋。但若是如此又何必掏钱谢油漆工?而油漆工在工作时发现如此重大的安全隐患, 应该立即通报主人, 请专业人士来修理, 或者通知将要使用这条船的人, 这才是责任感, 怎么会不声不响地去“随手补上”?“补船”不是他的专长, 若仅仅凭感觉去“补”, 很可能会造成不规范的操作。

一个有最基本思考能力的人, 第一反应必然是质疑故事的漏洞百出, 但“质疑”在应试中是无用的。考生明智的做法是对如此赤裸裸的愚蠢视而不见, 而是按照出题者的心意, “提炼”出“举手之劳”和“懂得感恩”这两个平庸的立意, 再选择一个好写的角度, 敷衍成文即可。

另一个让人无谮的题目是安徽卷的“梯子不用时请收起”, 好像禅宗和尚在打机锋, 一眼看去一头雾水, 不知从何下笔。

●一个好的题目, 会让人产生应答的欲望, 会引发人无限的思考趣味;一个愚蠢的问题, 只会令人感觉无聊、乏味, 回答这样的问题无疑是一种痛苦。

●好的命题其实是很朴素的, 就是要解决一个具体的、明确的问题。它在审题上应该没有难度, 要让考生人人都看得明白, 在观点上应该没有倾向性, 考生直抒己见即可。

●作文题目指向不清, 使得学生根本不用好好读书;观点上的专制主义, 使得学生不用思考, 也不能思考。既不学, 又不思的教育, 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好的题目能够考出思想, 考出读书的量, 也能考知识的储备和独特的个性。学生备考的过程, 应该就是读书的过程, 就是充实自己的过程, 而不是学套题、背范文。

我们应试作文的教学中有一块很重要的训练是“审题”, 说到底就是要学生千方百计去揣摩出题者的“圣意”, 但其实这个“圣意”, 出题者自己也不明白, 至少是不清晰的。题目既不明确, 还思考些什么?对考生来说, “思考”越多, “偏题”可能性越大。

霸道专制的题目让考生只能乖乖附和

我们高考作文命题的问题, 除了题目本身指向不明确, 在观点上也极其霸道专制。

今年浙江卷作文题“站在路边鼓掌的人”, 也许讲的是平凡与伟大的关系。对于材料中的观点是否认可, 本应该是可以各抒已见的, 然而题目的倾向性非常明确, 考生必须以甘于做一个凡人, 为别人鼓掌等作为立论。万一哪个考生是叔本华、尼采的信徒, 认为“我不愿做站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偏要做一个被别人鼓掌的人”, 那就是审题错误。要是屈原大夫复生参加高考, 写上一段“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 恐怕要被判为不及格。颇有讽刺意味的是, 去年江苏省的作文题恰恰是“拒绝平庸”。写这个题目, 若有人反弹琵琶, 说自己愿意做一个“站在路边鼓掌的人”, 也是要不得的。

其实不管是“拒绝平庸”, 还是“安于平凡”, 都不过是出题者的个人意见罢了, 真是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 反正永远是出题目的人对, 考生只有乖乖“附和”。这样的题目, 根本不是在比人文素养, 更不是在比思想深度。大家都是附和, 只不过在比谁附和得最好看、最新巧、最华丽、最肉麻罢了。这是明显要求考生睁眼说瞎话, 闭眼编套话。

“高分作文”可能是精致的“万金油”

题目的指向不清, 使得学生根本不用好好读书;观点上的专制主义, 使得学生不用思考, 也不能思考。既不学, 又不思的教育, 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呢?这样的考试, 炮制出来的所谓“高分作文”, 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反正题目也不知道要你讲什么, 于是只要表面上“扣题”即可, 然后想办法选一个最安全的角度, 说一通自己都不相信的话, 来糊弄自己, 糊弄阅卷官。

请看下面的文字:

我等有幸处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大中华, 有着深厚的底蕴, 听孔老之教诲, 感孙文先生之遗忘, 理应“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要如王观堂先生所说“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 持一等之志, 追寻曾国藩先生所向往达到之“太上立德, 其次立功, 而后立言”的人生境界。

这段文字摘自据说是某地一篇高分作文, 这篇被阅卷组赞许为“文质兼美”的文章, 是将来考生奉为楷模、揣摩模仿的对象。但是, 读者能否看出, 这段话究竟想要表达些什么?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这样的文字是禁不起细看的, 像这样由一堆名人和名言堆砌起来的空话, 既可以套“梯子”, 可以套“感恩”, 也可以套“微光”、“理想”、“责任”甚至“希望”、“收获”云云, 其实无非还是表决心, 喊口号, 只是用一种更精致的“万金油”罢了。

历年高考“高分作文”中充斥着大量这类华而不实的文章。即使被称为所谓奇文的, 如当年轰动一时的《赤兔之死》, 如“七富长诗”《站在黄花岗烈士陵园的门口》之类, 也不过是在玩弄更奇巧的文字, 去表达一个迎合上意的东西罢了。

这些文章共同的特点是用一些华美空洞的修辞, 来包装一个平庸空洞、似是而非的思想, 恰似一锅劣质的心灵鸡汤。这不能怪学生, 他们也不愿意这样。虽说考试作文是带着镣铐跳舞, 可我们打造的这副镣铐未免也太沉重了。

语文高考试题作文 篇3

又是一年高考到来,全社会似乎又要为此“紧张”一阵。这是很不正常的。这几天有些记者来采访我,题目是预测或者评说今年高考作文,我没有接受采访。我不太赞成传媒过多关注高考,这会加重“社会紧张”。但想到高考在即,很多考生命运都“决定”于此,公平是最重要的,所以又想给相关部门提点改进的建议。一年多前(2010年12月),我在北大召集过一个关于高考作文的专题研讨会,会后给相关部门写过一些建议,作为“内参”上送。建议的部分内容也曾在《南方周末》等报刊发表。据说2011年有些省市高考语文阅卷是参考过这些意见的,但更多省市高考语文阅卷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不如就把问题亮开,可能更有利于解决。这里发表的就是前年写的“建议”的一部分,希望这几天相关部门能看到,并使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阅卷有所改进。如下是部分建议:

高考阅卷中作文分数“趋中率”太高,相当程度上已失去选拔的功能。高考语文总分150分,作文占60分。作文评分一般分4个等级,其中二等40分上下(或者35~45分)。据北京、福建等多个省市调查,近四五年来,二等作文卷占75%~80%,一等占8%~10%,满分作文凤毛麟角,35分以下的三四等也不到20%。其他省市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二等分占比重如此大,即“趋中率”畸高,考得再好也很难企及高分,稍有准备就可以拿40分上下,再差也不至于落入三四等。评分等级的这种非正态分布,不能反映考试水平,对考生是很不公平的。这种畸形的考分等级分布,在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很少见。

造成高考作文评卷“趋中率”畸高的,有多方面原因。一是阅卷等级划分标准虚化,比例失调。二是作文评分有不确定因素,普遍规定同一份作文需2~3人评阅,彼此给分的差异若超过5分,就需重新评阅。这规定本是为了保证质量,但却容易造成阅卷者为求“保险”而彼此求同“趋中”,使作为高考语文最主要部分的作文,因区别度模糊而极大地弱化了选拔功能。更严重的是,这对中学语文教学已经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广大师生认为学不学都可以考个“趋中”的分数,就不愿意在作文甚至在语文课方面下工夫了。为何这么多年关于语文课的争议最多而语文教学又难于提高质量?高考作文评卷的“趋中率”的“指挥”作用就是主要障碍之一。

与此相关的,语文卷的阅卷工作存在一些特殊的问题和困难。不少省市语文阅卷老师的更换比例过大。参加高考语文阅卷的老师由大学教师、高中教师各50%组成,但由于阅卷补贴过低,平均每人每天少于200元(低于做清洁的小时工的报酬),而大学老师的科研、教学任务又重,难于抽调人员参加,只好越来越多地派博士生甚至硕士生去阅卷。这些年轻人缺乏教学经验,往往就单纯地按照大学课程中对作品的评价或者个人喜好去阅卷,评分的标准波动较大;高中语文教师对参加阅卷倒是有积极性,但其主要目的往往在掌握高考命题动向和阅卷思路,以便备考,有的学区、学校甚至把轮流派老师参加阅卷作为备考的攻略。

高考语文阅卷老师补贴偏低的原因在于,语文卷必须将基础知识和作文分开阅卷,所需要的阅卷教师人数、阅卷时间都远多于其他学科,但补贴标准则不考虑这些情况。而是简单地按学科或人头发放,加上语文阅卷的“劳动强度”大,补贴待遇相对就显得低了。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一些必要的改进措施。不妨改变一点思路:都说高考是很无奈的“指挥棒”,那么我们可以试试改造这“指挥棒”,让它从正面去“指挥”,让教学和社会风气朝积极的方面改进和发展。

就高考作文而言,建议调整高考作文评分等级标准,实施评分正态分布。比如,如果分四等,二等(也就是35分~45分)以占50%~60%为宜。所谓满分或者高分作文并非完美作文,只是相对优秀,应当提高一等的比重,可以达到15%左右。这些可以作为规定性指标下达。区分度大了,才有选拔功能,也才能打破现在那种普遍认为语文和作文教学“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因而放松语文教学,使之沦为应试技巧训练的偏向。

稳定高考语文命题、阅卷队伍,充实有水平、有经验的大学、中学教师,进行规范的命题与阅卷业务培训;提高阅卷津贴。

高考作文问题不只是一个考试问题,也是影响很大的带有政策性社会性的问题,历来很多争议,每年高考之后都“首当其冲”,但一直缺少科学的负责任的研究。大家年年抱怨的一些问题,其实解决起来也并不难,但就是年年拖,始终解决不了。高考关系稳定,但不能只是“维稳”了事,其他不怎么管;还有公平问题,弄不好也影响社会心态。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采取一些措施切实解决问题,并以此推进高考的改革。

高考语文 语文作文写作素材 篇4

享用大餐

点—尝一尝

1.济南“禁鸣令”

2017年8月20日,《济南市公安局关于禁止机动车在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鸣喇叭的通告》正式实施。该《通告》规定,禁止机动车(含摩托车)在济南市绕城高速公路(不含)以内区域鸣喇叭,并明确规定对长时间鸣喇叭、连续多次鸣喇叭等5种违法鸣喇叭的情形“零容忍”,最高可处罚款200元。警车、消防车、救护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可断续使用警报器,22时至次日6时一般不得使用。此外,在急弯或坡道顶端等影响安全视距的路段,或遇有紧急情况等情形下应鸣喇叭示意的,则不受禁止鸣喇叭的限制。“禁鸣令”发布后,部分司机利用“惨叫鸡”、哨子、扩音器等进行了恶搞。有网友表示,如此恶搞,表达的是对“禁鸣令”的抵触。

角度:规则的必要性

禁鸣让城市更安静、和谐:在一些人看来,鸣喇叭既没对他人生命造成威胁,也没带来任何财产损失,因此觉得无所谓。于是有些驾驶人员养成了不分情形、不分场合随意使用喇叭的习惯。实际上,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每个人都可以好好思考一下,如果你在道路上突然被一阵急促的喇叭声惊扰,心中必然会产生烦躁的情绪。推出禁鸣措施,不仅可以减少噪声污染的产生,让城市交通在安静、有序中运行,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车辆驾驶人养成良好驾驶的习惯,体现市民的良好涵养和宽容之心,展示城市人文情怀,提升城市品质,让城市无声胜有声。

角度:规则的好处

对汽车禁鸣的换位思考:鸣笛本质上是一种汽车语言,尤其是在急拐弯或者坡道顶端等影响安全视距的路段,其作用不可忽视。可随着路怒情绪的膨胀,对于很多司机而言,现在摁喇叭不是提示危险情况,更多的是在发泄不满情绪。从善意的“注意安全”到暴躁的“你丫快点儿”,鸣笛这一汽车语言在公众认知中已经从交流异变为斗气骂脏话。在这种语境下,鸣笛尤其是长按喇叭简直等同于吵架。既然如此,给汽车“禁言”也不失为疏解路怒情绪、提升市民交通文明素质、创建文明城市的一条重要途径。

角度:城市管理

“惨叫鸡”对抗“禁鸣令”本可避免:“禁鸣令”刚推出,相关媒体多以“全城禁鸣”“最高罚款200元”作为标题关键词。可任何一项民生措施出台,新闻媒体应准确报道,不能耸人听闻。相关部门也应及时进行解释。因为宣传语言存在一定误导性,而很多人又习惯看新闻只看标题,一些济南市民和网友还没来得及仔细读完通知就跳了起来,以至于有人祭出了“惨叫鸡”。此外,交管部门在推出“禁鸣令”前后应与市民多沟通,循序渐进。否则,沟通不畅、管理简单粗暴很容易产生误会,甚至反弹。

2.绝命传销

2017年8月4日,媒体报道了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文星通过网络招聘平台BOSS直聘求职后,在天津误入传销组织后死亡的消息。然而,刚过4天,媒体再度报道大学刚毕业一年的张超在天津陷入传销组织后身亡的消息,3名传销人员因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刑事拘留。接连两名年轻人命丧传销,令人惋惜。8月6日凌晨,天津市静海区组织开展打击传销的“凌晨行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地毯式、拉网式排查,以乡镇为单位,集中所在地派出所和相关力量,做到村不落户、户不落人,全面清查传销人员。截至6日上午11时,共出动执法人员2000余人,排查村街社区418个,发现传销窝点301处,清理传销人员63名。

角度:问题根治

建立长效机制:运动式执法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既定目标,但其弊端也很明显:一旦风头过去,传销活动又将死灰复燃。事实上,天津对传销活动也非放任不管。有消息称,自2008年至2014年6月,光是天津静海有关部门累计打击传销行动就多达400次,取缔传销窝点1300个,教育遣返参与传销人员3.5万人次。但现实却表明,传销在当地从未被根除。相比于一次行动的成效,如何把专项活动的成果巩固下来,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更有价值。对此,当地有关部门不仅要有打“歼灭战”的思维,更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角度:坚定态度

保持打击传销常态化:命殒“招聘骗局”,是落入传销后不幸中的极致,可传销害命其实是必然中的偶然。受害者张超之死,如果不是“搭车”李文星悲剧的舆情热度和关注强度,可能未必会激起太大波澜。所以,对传销的打击,固然应该因为李文星殒命的节点,而吹响雷霆打击的“集结号”“动员令”,但不能只是因为“死了人”引起舆论关注才骤然绷紧弦,没死人弦就松弛,正确“姿势”应该是保持铁腕打击的持续性与常态化,而不是“事不关己,监管懈怠”,像不抽不转的陀螺那样,非得用生命的代价才能“鞭策”重拳治理。

角度:悲剧的警示

别再把传销当成普通“经济案”:在悲剧发生之前,按照相关司法解释,传销是按“非法经营罪”来处理的。已经被认定为犯罪了,为什么还是不能管住传销?原因或许在于,长期以来,在司法实践中,大多是将传销作为“经济违法犯罪”来处理的,没真正触及传销限制人身自由,进行精神恐吓、人体摧残的犯罪本质,导致整体上打击力度不够。简言之,传销不仅是普通的经济犯罪,更涉嫌暴力犯罪,甚至是“人命案”。李文星走了,走得非常冤枉,只希望他能和徐玉玉、魏则西一样,改变全社会的认识积习。

3.华中科大出“新规”

2017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公布了《华中科技大学普通本科生转专科管理办法(试行)》。据了解,该管理办法是对原学业警示制度的一种补充,其第四条写道:“未达到培养计划总学分规定的3/4(二年级为2/3)者,给予黄牌;未达到2/3(二年级为1/2)者,给予红牌。一次红牌或两次黄牌就得转入专科,且不能再转回本科。”“新规”将于2017年9月首次在2017级本科生中施行,2016、2015、2014和2013级(五年制)本科生参照执行。“新规”甫一公布就激起不小的舆论涟漪。“还有这种操作”“学渣晕倒在厕所”是很多网友的第一反应。

角度:制度改革

本科转专科是倒逼“挂科”退位:“没有挂科的大学,便不是完整的大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高校教学管理的严谨。然而,“挂科”学生太多的大学,也不是完整的大学,至少表明学校在管理制度和教学方式上出了问题,挫伤了学生完成学业的积极性。“挂科”制度一直为高校学子所诟病。因此,本科转专科是倒逼“挂科”退位。换言之,取消“挂科”制度,实行学分制改革方为上策。取消“挂科”制度,对学生本科阶段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和课程总要求没有变化,学校对学生学业的督导,由原来学校行政权力干预,变成了教育和引导。

角度:学生管理

人性化处罚:本科阶段学习不努力,高中学霸沦为大学学渣,毕业时拿专科毕业证。华中科技大学这一招“够狠”。按照高校的规章制度,大学生在校期间只有学分达到学校要求,符合学校的毕业标准,才能顺利毕业。反之,挂科过多,不符合毕业标准,就无法顺利毕业,要被予以退学处理,或者给予留级等处理。华中科技大学出台的本科生不达标转专科的新校规,其实是让不达标的本科生在转专科和退学之间二选一,这给不达标的本科生多了一种选择。高校对于不达标的本科生给予可以申请转入专科学习的处理措施是一种人性化处罚。

角度:人才培养

“能上能下”更利于人才培养:华中科技大学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眼里是块“金字招牌”。而招牌需要维护,对于如何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华中科大也是煞费苦心。对于大学生而言,如果缺乏“能上能下”的制度措施保障,只会让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对于华中科大的大学生而言,认真学习,可以按时拿到文凭,选择工作、出国留学或继续读研;达不到本科毕业的要求,那只能按规定降为专科了,毕业证含金量缩水也只能怪自己。这样的“能上能下”新路子更利于人才培养。

教育以人为本:本科成专科是退学外的另一种选择,是给学分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一个人性化选择,有利于他们在社会上立足。由此想开去,往更深远的地方想,教育的以人为本,就该是按照每个孩子的天赋与热爱,去量身定做千姿百态的成才路,让木匠成为木匠,让工程师成为工程师。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从吾所好”应该是择业的一种本质心态。这是一种很务实的态度。当然,“从吾所好”的前提是“有所好”,而不是无所事事,是让你在“通才”或“专才”里选择,而不是在“优才”与“废柴”里选择。

餐——品一品

一、(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美文细品】

墨守规则,亦为大道

2014年新课标1

孔子所言,七十则随心所欲不逾矩。此乃阅尽世事千般,才达到的境界。在规则框架内,亦是自由随心。事实上,墨守规则,亦为人所遵循的大道。(由孔子的名言引入,底蕴深厚,强调自由需在规则的框架内,为中心论点的出现奠基)

独木桥上的打破常规,看似合作共赢,实则后患无穷。倘所有选手都做如是选择,皆成功渡过,要如何评定最终胜负结果,这样的比赛,又何以称之为竞技?(分析材料逻辑思维严密,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规则,不可或缺。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所提出的“社会契约论”,正是格外强调了这种规则意识。人民依照所立契约,将权利赋予政府。一旦政府违背契约,人民便有权利乃至暴力推翻它。规则,是世界运行的准则。(初步论证,看出作者读书的广博,站位高)

文有定法,律有常规。规则构成世界,在自然界,草木本无意,荣枯自由时,遵循四时更替的规则;大江东去星汉西流,亦遵循物理的规则;在人类社会,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亦遵循社会发展规则。生活中有形法律与无形道德亦是支撑社会运行的规则。规则让万物并行不悖,井然有序,格外安然。(进一步论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强调规则的重要性)

而规则一旦被违背,世界必将混乱不堪。康德言,世上有两种东西越想越觉得令人敬畏: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人们心中的道德准则。将道德准则与光辉灿烂的星子并列,足见规则的永恒价值。(从反面假设论证,增加论证的深度)

当今社会,不遵规则之事正在啃噬和挑战着良好的公共秩序。刘青山、张子善、文强、王宝军等诸多贪官污吏,哪个将法律置于心间?瘦肉精、毒胶囊、地沟油,又有哪个商家将道德悬于头顶?诚如泰戈尔所言,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他们的阴影投射在自己面前。贪官污吏、黑心商家选择背对规则竞争,那么,铺在其前行之路上的,必然有自己造就的阴影,前途一片黯淡。如果这样的人多了起来,那么整个社会都将笼于暗夜之中。(联系社会现实,让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且语言功底很强)

不得不说,如今的国人缺乏一定的规则意识。“中国式”过马路,前些日子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也侧面折射出规则的“尴尬”境地。这是人情社会的遗存。(对于原因挖掘很深,思维有深度)在倡导建立法制社会的大背景下,必然是不合时宜的。唯有国人皆遵循规则,社会才能安定,良好的公共秩序或竞争秩序才能健全。虽然规则不能压抑个性,然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领域,“公共”二字确应始终盘桓心间。因为正是规则保护了公共利益,也能使个人从中受益。

大道至简。墨守规则,亦为大道、善道。(呼应题目与开头,让文章收放自如)

阅卷组点评:

该文主要得分点在于:一、准确的认知。文章开篇点题,作者站在更为理性的视角来审视规则的可贵性,理性分析,层层延展,鞭辟入里。二、切中时弊,与现实对接。本文着眼于现在,从诸多不遵规则之事切入,娓娓道来,引申至当下。三、文章语言简洁,绝无拖泥带水,纵横捭阖,畅谈古今。难得佳作,是为满分。

一品一得:

二、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60分)

继2011年6月1日石家庄设置国内首个“婴儿安全岛”之后,接着,西安、南京等城市相继建立“弃婴岛”。此举引发舆论两派声音:赞成者认为此举将大大提高弃婴存活率,反对派则担心这会助长丢弃婴儿现象。

要求:针对上述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内容深刻的作文,不得抄袭。

字数800字左右。

【美文细品】

弃婴岛,一座失火的天堂

纪伯伦说:“婴儿的世界是凡尘不多的净土之一,因为他们来自天堂。”婴儿的存在本是上天的馈赠,但近年来弃婴频现却让那明媚的笑靥成为社会负担,因此弃婴岛的建立引发了人们关注。(用名言引出话题,既贴切,又有深度)

诚然,相比较起袁厉害女士收养弃婴却无法提供良好物质环境而酿成火灾伤及婴儿性命的悲剧,弃婴岛无疑是社会爱心、保障救助的安全便利渠道,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阳光背后的阴影——弃婴岛对社会心态的负面引领。(让步之后明确自己的观点,可以看出作者思维的“宽”与“独”,思维严谨)

当看到孩子有生理缺陷而将其弃置路边,当困于经济拮据而无力抚养、扔下不顾……弃婴之初,父母会面临多重考度。有人迫于生活压力只得无奈放弃,也有人坚守着父母对子女的爱护而毅然顶住重重压力,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父母在犹豫摇摆。(对于社会现象思考有深度)常言道“儿是娘的心头肉”,舍不舍得丢,该不该丢,父母在焦灼中徘徊抉择。但是现在,弃婴岛的建立,显然为此类父母提供了一个怀抱侥幸,安慰良心,放弃抚养的借口。那么,看似安逸温馨的弃婴岛,不正是为父母逃避责任找到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由头,进而导致弃婴丢弃更加猖狂吗?(挖掘深入,逻辑推理严密,见解独到)

如果这样,那纪伯伦的话恐怕要改写成“婴儿的世界是污世的浊浪,他们的未来将走向地狱”。毕竟,孩子的成长需要的不仅仅是社会的暖流构筑一个由三合板搭建,衣食无忧的住所,更重要的是来自父母的关爱、哺育。弃婴岛,像是一片汪洋之上的孤零洲岛,社会是广博的海洋,并未将他们抛弃,但他们渴求的不是一朵朵陌生的浪花的安抚,而是和海那边的大陆——父母的紧紧依偎。(语言功底深厚)所以,如今的弃婴岛更像是一座失火的天堂,这里有代表着社会关怀的大理石宫殿,却在心底里难言亲情缺失的伤痕——一颗失火后不再痊愈的心。(落点站位高)

因此,我们更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为弃婴提供物质上的安居所,而且更要注意对父母的责任引领。受重男轻女等封建残余思想束缚,因经济条件等客观条件限制,面对责任,父母选择逃避,选择冷漠。周濂说:“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他自己醒来。”请这些把孩子抛弃的父母听一听林徽因写给儿子的“你是爱,是暖,是梁间的燕子呢喃,你是人间四月天”;请这些把弃婴岛作为自己责任的避难所的父母看一看周国平为四岁却患癌症的女儿写下的《妞妞》,感受一种为人父母所应具备的道德良知和责任坚守。唯有告别不负责任的“装睡”,弃婴岛才真正能成为一座社会救助的理想天堂。(联系社会现实,呼唤人性回归)

我真诚的期待,每一个婴儿都有明媚的笑靥,让天堂不再失火。(呼应题目,开头)

语文高考试题作文 篇5

2013年高考大幕拉开,今天上午是语文考试,2013年高考语文作文必然又将成为热门话题之一,小编为您整理2013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以及最新高考作文素材集锦供您参考。

高考马上就要开始了,2013年高考语文作文必然又将成为热门话题之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关于2013高考作文预测的七大命题猜测,以及最新高考作文素材集锦供您参考。

【作文猜想一】飞翔·中国梦

一、作文素材一天,所有有飞翔本事的动物开会。麻雀说:“我的翅膀太小了,飞不到鹰的高度,别人都嘲笑我。”鸵鸟说:“我的翅膀拉不起沉重的身体,已经快要成为摆设了。”蝙蝠说:“正因为这翅膀,人们都说我是禽兽。”动物们在不停地吵嚷。忽然看见有一个人在角落里,便问他:“人啊,你没有翅膀,为什么也来这里呢?”人说:“我确实没有翅膀,但我拥有思想,我可以凭借着思想的翅膀飞到任何我想要到达的地方,这才是世间最美的飞翔。”

二、构思点拨这是一个材料作文题,材料的核心话题是“飞翔”。它给予我们的写作空间是很广阔的。众所周知,飞翔原指鸟儿扇动翅膀盘旋而飞,本是鸟类世界的正常活动;有些昆虫也会飞,如蜻蜓之类。但作文提示中明确提出了“人类的飞翔”的说法,它启发我们要由实到虚、由表及里,积极展开思考。“天高任鸟飞”,飞翔常让我们联想到摆脱束缚,自由自在:此外,飞翔还可以与超越、奋进、开拓等概念相联系。如果变换角度思考,我们会发现飞翔必须有矫健的双翅,而且不能离开空气;风筝飞翔必须有拉着的丝线,还要有风的帮助。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是他,伟大的***,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领航。看到中国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梦想与希望,是他,让“中国梦”飞翔。2012年,总书记将“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到每一个中国人,则希望未来能真正拥有民主、自由、平等、以及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和权利。时至今日,已经鲜有人再谈起“大国崛起”,我们更期待的是与自身生活休戚相关的民生建设。

因此,当下所谈的“中国梦”,其核心价值不应当局限于国家经济、军事等总体层面飞速地发展,更应当体现在每一个国人具体而微的生活细节上。换言之,没有人希望仰视一个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中国梦”,我们更想看到的是一个可以触碰的、接地气的飞翔中国梦。我们期望一个贴近大地的“中国梦”,期望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期望政治清明、海晏河清,期望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宪政中国。从过去到现在,我们的梦想不会改变,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成就国家的富强与繁荣,来体现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会让这个梦想飞翔。

【责任编辑:王利红 】

12345下一页尾页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更多

端午节

霍启山

郑州航空港

上海失踪男婴

最大野人

语文高考试题作文 篇6

十二、(2014届天津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你要活得随意些,你就只能活得平凡些;你要活得辉煌些,你就只能活得痛苦些;你要活得长久些,你就只能活得简单些。——汪国真

对以上的材料的观点,你持怎样的态度呢?请结合自己的心得与体会,以“活得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 ①补全题目;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因此,我不必指望自己获得更多的东西;更不怕失去更多的东西,因为人生之路,本来

十三、(2014届江苏南昌大学附中高三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位作家曾把两份名单拿给10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 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

结果在十个人中,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七人,而对第二份名单,则大多数人都知道。实际上,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曾经比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显赫得多。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而第二份里的全是落第秀才。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十四、(广东珠海2014届高三开学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华盛顿邮报》曾做了一次有趣的实验,请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著名小提琴家约夏·贝尔在华盛顿朗方广场地铁站里,用一把制造于1713年、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先后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其间1097人经过,只有6个人停了一会儿,约20人给了钱,但多数是边走边扔给他,总共收到了32美元,待演出结束时,无人鼓掌、无人理会。可就在两天前,他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所有门票售罄,而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那些乐曲,平均得花200美元。

最后,实验者得出的结论是:当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用世界上最昂贵的乐器来演奏世上最优秀的音乐作品时,如果我们连停留一会儿倾听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在我们匆匆而过的人生中,我们又错过了多少珍贵的东西呢?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十五、(2014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一调)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段小磊曾是腾讯北京分公司20楼前台一名保安,其从保安成为外聘员工的故事被知情人放到微博后迅速传播开来,段小磊也被誉为“2012最励志保安”。段小磊成功的秘诀在于每天都通过便笺激发自己,即便现在转职成了腾讯公司的外聘员工,成了团队里的风云人物,他仍然保留这个习惯,他的工位上贴着各种写着工作任务和励志内容的便笺条:“多和同事交流,多向前辈请教”“每天浏览行业信息不少于30分钟;每个月发一篇有深度的博文”“努力,成为中国的乔布斯”等等。

读了上面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要抄袭,不得套作。

十六、(2013届浙江省舟山中学高三5月模拟)作文(60分)

在中国历代的忧患悲苦之中,中国人之所以没有失去本质,实在是来自这个简单的意念:“人活着,要像个人!”人的贫穷不是来自生活的困顿,而是来自在贫穷生活中失去人的尊严;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累积,而是来自在富裕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有情。人的富有实则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

以上是林清玄在《家家有明月清风》中写的一段话,认真阅读这段话,它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明确立意,写一篇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十七、(2013届重庆一中高三下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瓦缸摔成碎片。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联想和感受?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十八、(2013届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5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语文高考试题作文 篇7

关键词:高考背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以高考为背景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下,高考作文直观地体现了高中作文教学水平,同时,高考作文的要求与限制也直接影响到高中作文教学的方向和重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学生的文笔写作能力,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适应力都可以在高考作文中得到体现。可以说在高考作文是对高中学生思想情操,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的综合要求。作为高中语文教学老师,如何以高考作文要求为教学原则,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是其共同研究的问题。

一、写作动机

作文的写作第一要求就是写作动机。高中作文中,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首先,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应从自身做起,能与学生一起写作,能动笔能同步写作。并能把自己的作文分析给学生看,作为范例让学生了解高考作文的写法。老师都能以身作则,亲自写作,那么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越强烈,写作动机也就激发了出来。就高考作文来说,其命题已经给了写作一个大致的框架,老师应不再局限于过去点评学生作文,而要与学生同步作文。通过自己的写作来了解学生写作时的心态,更好地理解学生,更好地开展作文教学。而学生对老师作文的了解和点评,也能让老师更为清楚地明白学生写作时的思路和写作时的不足。这样一来,老师也就可以制订更具针对性的作文教学方式,提高高中作文教学效率。其次,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老师还可以推荐发表学生习作中的优秀作品,如推荐到校报,市报等。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写作变成了铅字,对于写作的热情会更为高涨。周围学生也会受到激励,从而更快地营造出班级写作的良好氛围,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第三,老师在进行以高考为背景的写作教学时,给学生布置的作文题,一方面要贴近高考作文要求,另一方面,则要贴近高三学生生活。越是新颖有创意的作文题,越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二、写作目标

以高考为背景的高中作文教学,其短期目标自然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高考时作文的分数。但从长期来看,作文教学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分数,而在于通过作文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情况,进而培养具有正确健康人生观的学生。当然,现在很多的高中老师对于作文写的较好的学生都抱着培养其当作家,当诗人的想法。而实际上,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有着成为作家诗人的潜质,所以高中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时应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声,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不能用一个标准抹杀所有学生的个性。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的目标在于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说出自己的态度。然后老师再根据高考作文的要求引导学生适应写作规则,让学生的作文更为顺应高考作文的要求。这样一来,既不会抹杀学生的个性,也不会让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然后在作文教学中掌握各类写作文体的要求,写作中如鱼得水,根据高考作文要求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三、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中,如何通过创新作文教学方式来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历来是高中语文老师研究的重点。一方面,作为高中语文老师,不要从各类作文汇编和作文写作要求中寻找教学方法。而要把精力放在如何观察生活,如何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做起。写作的本质在于对生活的体验,写作的一切都来自生活。所以越是好的文章,其生活性越强,包含的体验和感触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基于此,写作教学上,只有实现作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才有写作教学的基础。同时,老师还要意识到,高考作文是一件非常严肃而认真的事,不了解高考作文要求,随心所欲地写作是不可能拿到高分的。所以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应把握好观察生活与掌握高考作文要求两者间的平衡。高考作文的立意和要求都是来源于生活,都是把生活中的人、事、情感和态度表达出来。笔者在高考作文教学时,会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分为几大类,如友情,亲情,回忆,议论,社会热点,心灵感触等。细分的原则是学生的兴趣和知识水平。细分项目后,再根据高考作文的历年优秀文章进行教学安排。让学生先根据项目内容来尝试写一篇作文,再把高考作文中的范文让学生品读。让学生找出两者间的差异和差距,调整自己的写作方式,顺应高考要求的同时,保留学生自己的态度和意见。当然,写作教学中还有一项很重要的要求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这方面,笔者从作文审题,立意,谋篇和布局方面进行教学,要求学生写日记,写周记,培养学生随手记的写作习惯。日积月累,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以提高学生的文笔。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考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的态度。只有学生敢写多写乐于写作,才有作文提升的可能。配合高考作文的要求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高考作文,适应高考作文,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高考作文适应力,提高学生的高考作文分数。

参考文献

[1]徐东.营造高中作文教学的绿色生态的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3,(12).

[2]张君.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实题虚写”手法刍议[J].高考(综合版),2013,(11).

语文高考试题作文 篇8

【关键词】第一轮复习 作文训练 支点构架

高考语文复习,传统做法是依据《考试大纲》中的考点安排及要求逐一进行。这种复习方式可以夯实基础,可以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点。正因如此,一轮复习资料书也多沿用此体例。可事实上,两轮复习下来,师生们颇有感慨——一是作文没时间训练拉了后腿,二是现代文阅读没踩实丢分严重,三是基础知识耗费了那么多时间结果又不理想……类似问题引发高三老师反思,高三备考一轮复习方法应另辟蹊径。

一、处理好高考作文训练与其他知识点复习的先后关系

在高考试卷中,作文题与其他知识点的分值比达到了2∶3,这一比值意味着高考60分的作文题可以决定着高考语文成绩的高低。过去制定计划安排复习内容一般是按“高中语文课本梳理”、“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作文”这几个模块进行。这种安排淡化了写作训练,高考作文也就成为弱势。据调查,近年来各省市高考满分作文虽有出现,但其数量不多,如2009年上海卷满分作文只有一篇《他们》,而江西卷加了“议论文”文体限制后绝大多数考生的作文分只有37分左右。分析其中原因,高三老师复习前面板块所花的时间过多,作文板块因时间吃紧且不易操作因而草草收场。为扎实提高复习效率,高三老师安排一轮复习时可以采取“倒金字塔”的做法,先将分值最大、综合能力最强的作文训练放在首位,将作文与其他知识点衔接、渗透并优化组合成几个知识模块进行训练,高考复习抓住了根本,也赢得了战机。

二、处理好高考作文训练与其他知识点的衔接、渗透关系

高考作文是综合性能力考查,训练作文绝不仅仅是讲讲技巧、搞点素材积累就了事的,而且,高考复习绝不能抛弃其他的知识点来为它搞单干。这就要求复习内容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即以作文训练为支点,充分利用支点的作用去衔接、渗透其他知识点,从而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一是有意识地训练语言,衔接渗透语言运用题,完成“语言运用简明、连贯、得体”考点的复习。语言是思想的媒介,也是表达的外衣。文章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精确的立意无不以语言为载体。一篇文章拥有了美丽而恰切的“外衣”、漂亮的“肌肤”,定会鲜活感人,光彩照人,神奇动人。《考试大纲》对作文文采亦做要求,即“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同时对语言表达也做了要求,即“简明、连贯、得体”。作文训练语言,当以语言运用为桥梁,衔接考点,服务作文,达到双赢的目的。因此,在作文训练语言专题章节中,将二者衔接渗透并巧妙引导,作文能力上去了,语言运用题又有何愁?

二是有意识地训练语言,衔接渗透基础知识,完成字形、成语、标点、病句等考点的复习。由于作文是综合能力训练,教师草拟一轮计划时不仅要落实作文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要求外,还要注重基础等级要求的精细化和明确化,同时在相应考点复习时也要衔接作文并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运用于作文之中。训练作文语言,讲究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准确记住字形、能够辨别并修改错别字,准确记住词义、区别近义词的异同点并能正确运用熟语,准确记住标点的用法并能根据语句的结构条理正确使用标点,准确记住病句的常见类型并能辨析修改语病。在作文指导与讲评中,经常选取语段进行鉴赏训练,以作文为支点的知识体系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越滚越大。

三、处理好高考作文训练与其他知识点的板块训练关系

高考语文复习,高三老师的角色首先是个编导,是个指挥官,他考虑的是整场戏的编排,整个战役的部署,不顾大局不动脑子的按部就班最终是要失败的。高三复习時间短,任务重,师生肩上的压力大,合理地安排时间,科学地构建模块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第一是作文训练与语言运用题相结合。这一模块训练的重点是语言的文采、意蕴和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训练方式可以从仿写、扩写、补写打开突破口,训练文章的开头、总起句、关键句、过渡句和总结句等,使之表达上言简意赅。第二是作文训练与字形、标点、成语、病句结合起来。此模块训练注重在准确性和多样化上下功夫,借助作文讲评形式来提高语言能力。第三是作文训练与现代文阅读相结合。现代文阅读,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其结构思路、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艺术表现形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都与考生的写作涵养密切相关。阅读是认识的提升,写作是理论的实践。2009年江苏卷《上善如水》11题“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此题就考查了作文的结构,在写作上如果不经常思考布局谋篇的技法,该题确实难以答全。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讲的是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安排。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假如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对于语文一轮复习而言,这个支点就是分值占据五分之二的作文题,这根长杆就是科学的规划与合理的安排。

2017高考语文作文 篇9

——我看高考

北京师范大学广安实验学校 蒋新强

1977年,作为时代拐点标志的高考,为中国梦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劈开了一条康庄大道。40年来,高考在变革和完善中迤逦前行,虽有风雨,但也常伴虹霓。于国于人,高考肩负的意义都不言而喻。此刻,接受考验的900多万学子正可谓沧海横渡竞风流。我想,不管能否抵达彼岸,都要有“何惧怒涛霜雪”的气魄。

高考是为国选才的重要通道,但绝不是唯一通道。毕竟,“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时代已往矣,“条条大道通罗马”的今朝正当时。技工学校里也能走出巨匠,保安队伍中也能产生才俊,创业天地的弄潮儿,绿色军营的报国心,只要向上,处处都是垫脚石。君不见,北大学子卖猪肉,海归高才隐山林,伟大的时代,总是带给人无限的可能。

高考是十年寒窗的馈赠,但分数绝不是唯一的收获。学习,是知识的激增,更是品性的历练。“书橱”式的呆子并不会因为撞进了象牙塔就成就了金刚身。那些一言不合就拎刀的大学生,不就是分数障目的可怜虫吗?当初心被分数的子弹击得千疮百孔,那就把高考的意义狭隘化了。哪怕待到放榜日,未遂凌云志,只要问心无愧,又有何憾?“上国每年春草芳”,沧波还在,何需惆怅!

高考是圆梦时刻,但绝不是梦碎就万劫不复的泥淖。莘莘学子,背负师长重托,胸怀少年意气,跌倒了都要抹着泪奔跑,面对没有硝烟的战场,有人笑傲群雄就有人折戟沉沙。既然如此,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蒲松龄屡试不第,还不是画狐状妖自成一家。李修平几次落榜,最终也春风得意入主央视。高考未捷,不该万念俱灰,不该羞愧难当,江东父老还要见,妈妈的饭还要吃。

高考,是一次有趣的人生体验;高考,是一场公平的两军对垒。为目标,闻鸡早起,笑迎晨曦,磨枪砺剑,不惧兵临城下;为理想,踏月晚归,梦别星辰,卧薪尝胆,胸怀凌云壮志。享受过程,清淡结果。比尔盖茨说:“难道坐头等舱的会比坐经济舱的率先达到目的地吗?”漫漫人生路,暂时的荣耀终会冷却,暂时的失意也终将消散。风景长宜放眼量,当自身的境界大了,身外的负累也便小了。高考,是群贤毕至的盛筵,也是青春激荡的成人礼。高考,你好!

上一篇: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党课学习心得下一篇: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