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乡镇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业乡镇(精选8篇)

农业乡镇 篇1

一、苜蓿产业发展迅速我镇积极响应县委的号召,发展苜蓿产业,带领农民调结构,苜蓿这一产业在XX已形成规模,文秘写作网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产业。现有100亩以上的苜蓿大方9个,分别是XX村1500亩,种植时间为1999年和2001年两次种植,XX村1000亩,为2002年、2003年种植;XX村500亩,99年种植;XX村150亩,为2000年种植;XX村100亩,99年种植;XX村100亩,2000年种植;XX村130亩,2001年种植;XX村180亩,99年种植;XX村500亩,2002年种植。所有种植的苜蓿品种均为美国金皇后。在发展苜蓿种植的同时,我镇加强了苜蓿收购企业的建设,现有苜蓿收购企业3家,茂源草业公司、盛源草业公司和XX苜蓿收购加工厂。2002年三家收购企业合计收购苜蓿约5000吨,其中茂源收购3000吨,所有收购苜蓿均能及时加工出去,以自然凉晒,干后铡成寸段,再挤压成捆销售为主。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光明乳业公司,其次也销往武汉、北京等地。销售价格平均在980元/吨,产品供不应求。

二、养殖业发展有了新进展XX镇现有养殖专业村10个,其中重点专业村有XX村蛋鸡养殖专业村,XX肉牛养殖专业村,XX肉牛养殖专业村;现有各类养殖专业户300余户,其中典型大户有肉牛养殖专业户XXX,蛋鸡养殖大户XXX,奶牛养殖大户XXX等。下面我把几个重点养殖专业村及养殖大户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一)养殖专业村。

1、XXX蛋鸡养殖专业村,现已发展养殖户41家,蛋鸡存栏7.5万只,日产蛋2.5吨,去年纯效益达45万元,所产鸡蛋主要销往北京、天津两市。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去年成立了XXX村蛋鸡养殖协会,会员已发展54家。目前该村存在问题是技术力量薄弱,发展较缓慢,存栏达不到规模。今后计划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加快发展速度,力争今年全村蛋鸡存栏达15万元。成立技术服务站,加强服务力度,做到科学养殖。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群众认识蛋鸡养殖业,提高服务质量,吸收更多的养殖户入会。

2、XXX肉牛养殖专业村。XXX村是我镇典型的农业村,村中80%以上的户都养牛,一般平均为2头,大户达到20余头,现全村存栏1200多头,去年出栏达2000余头,纯效益达40余万元,主要销售途径是通过本村牛贸交易市场进行销售,主要销往山西、山东、泊头、天津等地。现存在问题是零散养殖多,没有大户,规模小,交易市场不太规范,还缺少相应的服务设施。今后计划进一步扩大本村牛贸市场,完善各项服务设施,提高知名度,扩大经济人队伍,重点培育发展几个养殖大户,带动全村以及全镇养牛业的发展。

3、XX肉牛养殖专业村。XX村现有养牛户26户,肉牛存栏605头,去年出栏100头,纯效益达25万元,主要销售途径是通过周边集贸市场,以及本村经济人XXX来销售,下一步发展规划是成立肉牛养殖销售协会,以XXX为主,并发展部分经济人,保证肉牛外销畅通,促进和提高群众养牛积极性。

(二)养殖专业户。

1、肉牛养殖大户XXX,XX村村民,一直从事肉牛养殖及销售,现肉牛存栏53头,年出栏400多头,年纯效益10余万元,主要销往北京及周边县市肉联厂。存在问题是急需解决养殖场占地和部分资金,扩大养殖规模,计划今年投资100万元建一存栏100余头的肉牛养殖场。

农业乡镇 篇2

总的来看,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较为充足, 占到世界总量的6%。但受到我国人口基数过大的制约, 人居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处于世界落后位置。在我国的总用水量中, 农业灌溉用水占到其中的三分之二, 农业发展受到水资源情况的影响极大。

但是, 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状况日益严重, 这非常不利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 在农业灌溉用水中还不乏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为了缓解农业灌溉用水的紧张情况, 要加大农业灌溉用水的管理, 进行合理定价, 进行灌溉设备的升级, 以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 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农业灌溉的具体实践

2.1 广西百色市田阳县的地理概况

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地处广西西部, 右江河谷中部。其地形较为复杂, 包括山区、河谷及平原, 其中南部、北部分别为石质和土质的山地, 中央地区为右江河谷平原, 总面积为2394平方公里。

截至目前, 田阳县下辖10个乡镇, 人口达到35万。就农业发展情况来看, 田阳县的耕地总面积为七十余万亩。由于田阳县地处右江河谷中部, 使该地的气候温暖湿润, 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特别是田阳县的右江河谷地区, 素来是广西著名的高温地区之一, 全年均温达到了22℃, 年降雨量达到1100毫米。就该地区的气候情况来看。热量完全满足了一年三熟的要求, 降水量充足, 且水利设施完善, 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多年以来, 田阳县的农业为该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使得田阳成为广西地区著名的瓜果蔬菜生产基地。

2.2 河谷平原乡镇的农业灌溉

河谷平原乡镇处于田阳县的中部, 由于地形相对平缓, 加之河谷地区土壤较为肥沃, 使得该区域成为整个田阳县的主要农田集中地区。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 右江大型灌区的灌溉面积达到九万余亩, 其灌区受益的范围涵盖头塘、田州、百育等三个乡镇, 受益的人口达到八万余人。

在党和政府的大力领导和支持下, 右江大型灌区的水利设施建设投资不断增加, 截至目前, 建设的主干水渠已长达五十多公里, 经过改造后的水利设施在水资源利用率和灌溉效率上效果显著, 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证, 极大的促及了当地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河谷平原乡镇的主要农作物为蔬菜, 多年以来, 由于产量充足, 该地已经成为“南菜北运”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该地凭借着良好的气候条件, 开展多种模式的种植方式, 其中最为代表性的为“稻-菜-菜”种植方式, 即一年中种植一季稻谷、一季蔬菜和一季蔬菜。这种种植模式确保了该地蔬菜产量的持续平稳。

2.3 山区乡镇的农业灌溉

田阳县的山区乡镇由于地形的限制, 其农业灌溉方式与中央河谷平原地区有所差别, 大体来看有三种灌溉方法, 下面分别概述: (1) 水柜灌溉:水柜指的是在那些雨后容易积水的地区经过开挖、修葺、铺垫制成的储水设施。水柜一般会依傍地头建设, 其根据具体需要大小不等, 容积从10立方米至3000多立方米。雨后, 水柜会积蓄大量的雨水, 这些蓄水就会用于山地上的作物灌溉。 (2) 抽山沟水、或山塘水灌溉:该方法一般使用抽水机、机井等设备对山沟、山塘中的水进行抽取, 用以灌溉。 (3) 引山泉水灌溉:由于山地地形土地较为贫瘠, 并且如果进行耕地开垦时, 也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所以山区农业一般为水果种植。使用山泉灌溉果树不仅省去了灌溉设备的修建, 降低了建设成本, 并且有利于水果的生长。

3 农业灌溉中的问题

3.1 农业灌溉用水浪费严重

由于我国农业灌溉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导致农业灌溉用水浪费情况较为严重。水资源浪费一方面给农户生产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支出, 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国水资源缺乏的情况进一步加剧。总之, 农业灌溉用水浪费对农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制约, 相关部门需要提起重视, 提升农业灌溉技术, 加强管理。

3.2 农业灌溉设备过于老旧

我国农业灌溉技术水平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农业灌溉设备过于老旧, 许多灌溉设备仍然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 这些老旧的设备不仅工作效率低, 并且浪费严重, 非常不利于农业灌溉。此外, 由于乡镇地区缺乏资金, 许多灌溉设备缺乏必要的保养和管理, 导致一些设备直接损坏瘫痪。

3.3 农业灌溉用水价格不合理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 导致农业灌溉用水的价格仍然沿用过于的政府定价。由于灌溉用水的价格相对低廉, 甚至有些地区灌溉用水基本免费, 导致许多农民根本没有灌溉用水的商品意识, 造成过度用水情况的出现。

然而, 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仍然较低, 产量相对不高, 一旦灌溉用水价格骤然增加, 很可能对农民的收入造成较大的冲击, 不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升, 最终导致我国农业产量的降低。

4 相关建议

4.1 推行农业生产的集约化

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仍然以个体生产、分散式生产为主, 这种情况难以适应现代工业集成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为了使农业发展步入集约化生产的步伐, 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进行土地的改革。同时, 要大力推进农业灌溉高效化、规范化的发展, 使农业灌溉也纳入工业化生产方式之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各级政府的通力合作, 更需要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

4.2 运用多种手段划分水资源的归属权

要实现水资源归属权的合理划分, 首先要明确水资源使用的责任人和受益人, 从而划分清楚水资源的产权。这不仅需要国家中央水行政部门对水资源的管理配置, 更需要引入市场机制, 把水资源商品化, 在市场中划分水资源的所属关系, 允许水资源个人之间的交易, 通过市场实现水资源的配置, 最终实现农业灌溉用水使用效率的提升。

4.3 允许农民参与农业灌溉用水的管理

农业生产的最重要主体仍然是农户, 为了改善我国的农业灌溉用水状况, 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放宽政策, 允许农民参与到农业灌溉用水管理之中, 提升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政府和农户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还可以凭借农民丰富的生产经验, 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优化管理。

5 结束语

总之, 农业作为我国传统的基础产业, 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可以说, 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关乎民生最为重要的事。通过对广西田阳县灌溉具体情况的考察, 我们对我国当前农业灌溉的情况有了大体的了解, 并对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我们相信, 随着我国农田水利不断建设, 农业必定会稳步前进, 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玉祥, 韩文霆, 周龙, 等.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 2012 (18) .

[2]卓东, 刘黎明, 邝琴霞, 等.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以湖南省桃江县为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4) .

[3]刘超.农村水费收取中存在的困境及其出路:来自全国部分省市农村的调查报告[J].环境资源法论丛, 2006.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问题及对策 篇3

摘 要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的农业发展历史非常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农耕文明,但从产业角度来看,农业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可以将现代化科技注入传统的农业生产中,是提升我国农业产能的重要途径。当前,积极推广农业技术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结合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归纳,提出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8--02

1 農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作用和意义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对象是农民,通过适当的教育手段,将农业技术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成果进行普及,提高农民种地的科技含量,已达到提高产量、优化质量的目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农业方面。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中,主要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地种植,农业生产与产品加工、市场流通等行为缺乏关联性,加上落后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式,土地产量不高,客观上造成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我国的粮油蔬菜等农产品供应也存在困难[1]。

当前,我国的农业人口逐渐减少,具有农业生产能力的人员也在减少,未来以家庭农场、集体农场形式的农业生产将会成为主要方式。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不仅生产效率低下,也会造成成本增加[2]。

提高农业产能和质量既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作用,也是重要的目的。农业技术包括农机技术、栽培技术、灌溉技术、管理技术等。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技术大多是“经验”,不具备科学体系性[3]。例如,对种子的优选优化,种植管理的科学规划等;引入新的农业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提高产量,提高收入,有利于打造我国农业服务体系的完整性。

积极推广农业技术,可以促使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提升了农产品的商品附加值,农产品从产出、加工、物流到销售,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以国内为基础,以国外为市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速我国农业产能向市场利润的转化[4]。

2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结合我国乡镇级别的农业推广技术工作进行分析,在具体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管理体制不健全、业务工作落实难

我国乡镇级别的农业生产大多保留了传统农业生产的特色,涉及范围广、人员多,给农技推广单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农技推广单位自身的体制存在缺陷,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阻力。

我国的乡镇农技推广单位运作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属于一种公益性事业单位,一般情况下,在从属关系上归农业局管理[5]。在这种体制下,一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编制容易被挤占,同时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并不稳定,通常会按照农时进行,政府方面认为不必要设置常驻人员,大多采用抽调的方式,造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顺利、不连续。

2.2 推广体系缺失、组织结构混乱

由于经济、技术等各方面原因,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推广体系基本处于停滞发展状态。作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乡镇一级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普遍缺乏网站,以及其他的有效推广平台。在推广方式上,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如某一农作物的推广种植,结合乡镇、村委会等机构,在农户群体中进行宣传。但由于缺乏有效地组织,农业技术在农户中的认同率很低。

2.3 农民素质偏低、技术普及困难

相对而言,农民群体对新的技术掌握能力较差,综合素质较低,这是现实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农耕历史非常悠久,即便在建国后出现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趋势,但所形成的农耕思想在很大范围中还发挥着作用,农业生产对新技术的抵触较大,但对农业机械设备的认同感较强。由此可见,传统的农民更注重生产作用力的提升;而对于一些复杂的管理技术、需要通过脑力劳动实现的部分,没有过多的兴趣。这就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的困难。

2.4 服务内容贫乏、推广效果不佳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技术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广大农村市场中却很少进行推广。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国内的农业生产模式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新型的农业技术往往需要产业化的生产形势,因此更倾向于试验田、示范田等形势,而在大部分农村中,土地资料规模较小,不适合现代户农业技术的开展。因此,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所涉及的内容都较为陈旧和狭窄,推广效果不理想。

3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策略

针对我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研究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落实到实处,实现农业增效、增收的目的。具体来说,有以下的针对性策略。

3.1 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力度。从节约耕地入手,到减免农业是,为农民发放种粮补贴等等方式,落实“新农村”建设的种种规定。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要实现农村环境生产的快速发展,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同时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做到“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将农村环境彻底改变。

而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经济物质条件是基础。农民群体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水平的方式,主要是依靠农业种植,以及林业、畜牧业、渔业等方面,要提高生产力,就需要新的农业技术作为推动力。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地方政府应该从思想角度加以转变,认识到它的重要程度。

3.2 加大宣传、传播科学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应该加强宣传力度,让农民明白科学农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但应该注意的是,要结合农民自身的利益进行宣传,而不是一些空话、套话,和不符合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层次。要让农民了解,科学种田对自身的经济收入是有帮助的。同时,将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生产经营结合起来,通过高效高质的农业生产证明优势。

同时,在宣传方面要规避行政方式的使用,命令式的农业技术推广形势,会让农民产生反感,甚至认为这是某些人处于自身考虑进行的“交易”。要通过示范性行为,结合社会舆论宣传的作用,正确引导农民主动接受。

3.3 改變模式、积极发展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之所以出现各种障碍,主要是由于没有一个风险公担的机制。推广人员只是简单地将一些理论、功能传达出去,并不能引发农民的共鸣。

通过培养农村农业技术带头人的方式,发挥其示范作用,形成一定规模,再取得成果之后,可以更好地激发农民主动接受新型农业技术的积极性;改变零散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发动区域农民群体构建专业的农业技术应用协会组织,定期展开培训工作,或者按照农时指导农业技术;改变以往走形式、走过场的培训模式,走上田间地头,亲身实践,可以促使农民主动接受。

3.4 科技普及、提升素质

结合我国乡镇农村经济现状以及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水平,推广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农民进行针对性教育,通过“先进带动后进”的方式,提高基层农民在农业技术方面的素质;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农业技术活动,重点突出现实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对于一些文化素质偏低、对新知识掌握能力差的农民群体,可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宗红.浅析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2):214-215.

[2]董素琼.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22+32.

[3]徐志军.谈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J].科技风,2011(9):189.

[4]董金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状与改革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5]郭延飞,白亚军,武忠远,等.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1):8-10.

乡镇农业工作汇报 篇4

从年开始,我镇将培育农村经济协会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措施来抓,先后挂牌成立了草莓协会、富硒苹果协会和圆葱协会,通过协会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参与市场竞争。刚刚加入农村经济协会的农户,仍然处于远离信息的边缘,对种植什么品种、如何进行标准化生产、怎样使农产品卖上好价钱等实际问题,还不是很清楚。而我们的农技推广站也有组织农民培训难、好技术找不到婆家的问题;信息服务站的信息服务缺乏主线、信息上行和下达速度慢的问题比较突出。为切实解决这一现实情况,我们于2014年12月专门选择了政府门前集市上的临街房屋5间,将农业信息服务站、农技推广站和产业协会三家一起合署办公,率先创建了“三位一体”的乡镇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农技推广和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使我们的农业技术员都具备了信息服务的技能,同时也就是专职的农业信息员,他们在与草莓协会、圆葱协会、富硒苹果协会合署办公的同时,把协会领导带成了熟知信息的行业带头人,把协会的会员发展成为兼职的农业信息员。农业信息和农业科技、龙头产业贴近了距离,充分畅通了信息的上行和下行渠道,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信息在生产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是通过信息选好品种:种植什么样的优质品种,是能否增收的关键。面对众多的种植品种,信息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网上查阅农业新品种,将诸多的优良品种的特性展示给协会,反复比较遴选,协助协会先后引进了“西嘎纳”草莓、富硒苹果、红叶3号圆葱和“欧皮黄”圆葱、大樱桃等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新品种,通过试验示范种植,在全体协会会员中推广,并逐步扩展到全镇相关行业中,迅速提高了全镇的产业水平。4年来,使平里店镇“两高一优”新品种普及率达到了98%以上,成为**市农业产业结构最优的乡镇之一。

二是利用信息指导生产。从大量的信息中看到,国外客商不断抬高农产品质量门槛,国际市场农产品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想把农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必须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为此,由产业协会牵头组织农民,技术服务站协助聘请专家,多次聘请到省、烟台市和我市的专家以及龙头企业的专家来镇上举办培训班,直接对农户进

行技术指导。我们还通过农业网站的专家咨询系统,解决种植过程中的难题,及时将新种植技术信息送到田间地头,在主导产业都积极推行了无公害或绿色食品生产规程,使我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具备了竞争力。

三是发布信息拓宽销路。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我们加大了网上的宣传推介力度,在农业部“一站通”信息联播系统、省级和市级农业信息平台发布我

镇农产品供应信息。几年来,每当草莓、圆葱、大樱桃及富硒苹果收获季节,都有国内众多的加工企业慕名前来收购,草莓价格每公斤比临近县市多卖将近多卖1元。我们还根据市场分析,及时调整农产品的种植结构,2014年后,我们根据网上的市场调查信息,告诉草莓协会草莓近期面积大,行情可能不好,协会将这信息告诉会员,全镇压缩草莓面积5000亩,扩大出口蔬菜6000亩,避免了很大的损失,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去年以来,随着国内草莓种植面积的压缩,出口形势看好和价格反弹的趋势,我们及时指导农户适当扩展规模,使草莓面积上升到11000亩,取得了较好的利润,每亩利润都在5000元以上。

四是传递信息争取定单。平里店镇通过在网上积极发布信息,宣传优势产业和规模,吸引了国内众多农业加工企业前来洽谈、签订订单。先后有东方丰竹农产有限公司、三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龙德果蔬有限公司从东北落户我镇建立了加工企业,本地的京平冷藏有限公司也扩展规模。我们镇的旭斌大姜研究所,从出口信息中获取订单,目前已成为全省生姜出口最多的企业之一,带动我镇生姜的生产规模由2014年左右的1000亩左右,上升到目前的10,000亩。在大妻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下,我镇其它产业也在适度规模中健康发展壮大起来。

三、健全信息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能

在前几年的实践中,由于我们信息服务站人员一兼多职,包村工作繁重,导致服务效能不够高。为此,我们在原有的2614111热线服务电话的基础上,率先并行开通了92688农业热线电话,作为夜晚或无人工值班时的信息支持。2014年,我们在信息服务站内又设立了触摸屏农业专家系统服务平台,以直观的形式,把农业的技术、市场等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户。农民在触摸屏前流连忘返,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认真钻研,深感现代科技的神奇和便捷,从中获益匪浅,都说“这机器,真神!”在设立语音电话、触摸屏的基础上,我们投入1万多元购买了农业科技书籍、订阅农业科技杂志和报纸,在镇农业信息服务站设立了农业科技阅览室,让农民免费查看、学习农业技术和信息。

一系列信息服务手段的完善,大大强化了信息服务站的服务功能,吸引了大量农户来服务站学习、了解技术和市场信息。每逢集市,信息服务站内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学科技、用信息成为平里店农户赶大集的另一道风景。

四、多渠畅通,让农业信息进村入户

为解决信息传递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们积极探索信息入户的多种途径。一是继续做好电视节目的制作播放。平里店镇有线电视普及率为100%,电视是农民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在圆葱、大姜、草莓生长的关键季节,我们针对我镇面上的问题,聘请市里专家到田间讲座,做成电视节目,在电视台《四季田园》栏目播出,使全体农户收益。二是建好科普宣传栏。从2014年开始,我们积极争取市科协支持,投入8万多元,在我镇60个村建立了科普宣传栏,把农民最需要的关键技术张贴到宣传栏。在宣传内容上,农业技术和农业信息相结合,在时间上,根据宣传内容,短则2-3天,长则1-2个月进行一次更新;在农业技术方面,根据农事需要,10天—2个月更新一次,在农业信息方面,2—30天更新一次。2年来,共张贴各种技术资料、信息简报等1万多张。三是结合党员远程教育,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点。党员远程教育工程,为我们镇95%的村庄提供了计算机我们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充分扩展这些计算机的功能,使原来仅能访问远程教育网的机器,都能访问互联网。我们又给村级信息员提供了农业部“一站通”信息服务站的编码,让他们也学会在互联网上查信息、发信息。四是让信息搭上科技入户的快车。平里店镇是全国玉米科技入户镇,随着科技指导员直接的入户服务,信息也直接送到了农户的家中。多种信息渠道的畅通,使我镇的农业信息能畅流到各村,畅流到了1万多农户的炕头、心头。

在农业信息化的推动下,平里店镇农业生产在适当的规模、布局中协调发展,现已形成草莓、大樱桃、大姜、圆葱、黄金梨、葡萄、三鲜蜜桃、花卉苗木等八大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达4.3万亩,其中草莓11000亩、优质苹果8000亩、圆葱7000亩、大姜7000亩、桃3300亩、葡萄3000亩、大樱桃3000亩、黄金梨1000亩,年产水果、蔬菜10万吨以上,约占全市总产量的15%。我镇农业生产效益越来越好,仅草莓、圆葱、生姜几项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5000多万元,2014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800元,初步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乡镇农业农村工作思路 篇5

一、突出一个中心,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开放搞活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放手促进非农产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减负固基,富民强县。

今年,我县要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采取综合措施,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农民增收工作,又要分类指导,下大力解决重点乡村、重点农户的增收问题;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力争使**年农业产值达到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

二、明确三个途径,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⒈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农民增收快渠道

坚持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服务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资源和现实的基础条件,着力打造区域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引进、选育、推广一批优良品种,突出区域特色,重点抓好特用玉米、蔬菜、畜禽、林果等产业的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生产。

一是做大玉米产业。重点突出特用玉米产业。今年要做大做强鲜食玉米产业,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加工能力,努力向标准化生产、群体化加工方向发展,年内全县新增鲜食玉米种植万亩,总数达到万亩,新上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家,总数达到家,加工量达到万穗。加大对三利秸杆与盛隆草业公司的扶持和引导,推动玉米轴为原料的糠醛加工等玉米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使我县的玉米产业开发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

二是做大畜禽产业。要围绕我县的粮食资源、秸杆资源优势,加快畜禽、畜种结构的调整,突出抓好商品型、生态型畜禽品种,加强养殖小区建设同时要加大对畜禽产品的防疫检测,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奶牛业重点抓好李青庄、郭磊庄、万全城、苏家桥等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小区奶牛养殖新增头,力争全县奶牛养殖量达到头;肉羊产业重点抓好优质肉羊繁育推广和屠宰加工,并全部实现舍饲圈养;猪鸡产业以永春肉联厂为龙头,重点抓好王玉庄、邹家庄等地的产业化基地建设,使全县暖棚猪养殖量达到万户以上。鼓励引导以村为单位的养殖小区建设,推动全县养殖业快速发展。

三是做大瓜菜产业。要充分发挥我县近临张家口、京、津地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错季、精细、无公害、订单型瓜菜,并依托瓜菜加工企业,重点抓好郭磊庄蔬菜产业化基地建设,整合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今年新增瓜菜种植面积万亩,总面积达到万亩。

四是做大林果产业。以西山片万亩杂果林基地为依托,结合全县退耕还林工程,抓好退耕还林区的嫁接改造。依托果品加工企业,重点抓好高庙堡万亩杂果林产业化基地建设,建成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林果产业基地。加快对柠条、沙棘的开发利用,提高其转化率、利用率合商品率。

⒉提升劳务经济水平,铺就农民增收新渠道

要通过发展小城镇、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等多种措施,为农民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使农民实现由“村里人”向“厂里人”、“城里人”的身份转化。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在县、乡两级建立和完善劳动就业服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兴办劳务中介服务组织,有组织、有规模、有计划的输出劳务。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保证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益。相关部门要落实好政策,保障农民外出务工增收渠道的畅通。全年实现劳务输出万人

抓好非农产业,促成农民增收多渠道

发展非农产业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把发展非农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用工业“大车”拉动相对弱势的农业“小车”,通过对接农业资源增强工业活力,提高农业活力,提高农业效益。积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以资金、设备、技术信息等多种形式参与农业开发,鼓励非农业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和运销业,兴办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社会服务组织,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由一产向二产、三产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要积极扶持农村非农产业争创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三、抓住六个重点,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要把农村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等工程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抓手,加大力度,提高质量,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户、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加强以“水”为中心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蓄、打、节、引多种措施,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措施。完成新打机井眼,新挖潜流处,发展节水灌溉面积万亩。要积极探索做大做强产业基地的路子,争取—年内时间将我县的余万亩基本农田全部实现基地化。同时要抓好饮水安全,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

继续实施农业生态工程,巩固和提升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继续实施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坝上生态农业、二十一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生态项目工程;树立精品意识,建设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精品工程;积极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加快农业工程与“四荒”资源权属改革进程,保护治理成果,全县森林覆盖率要达到。

⒉突出发展龙头企业,着力提高经营水平

要认真落实“谁有能力谁当龙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政策,抓住“壮大实力,增强竞争力,提高带动力”三个关键环节,全面落实《万全县关于对农业产业化龙头服务扶持办法》。要坚持开放引进一批,大力发展一批,嫁接改造一批,不断壮大龙头企业的整体规模和实力,实现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形成良性互动。对新办的中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要加强创业扶持和服务。重点抓好郭磊庄亚雄脱水蔬菜厂、(河北)中绿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口绿野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天勤农贸、祥康生态科技、万华天宝鲜食玉米加工、盛隆秸杆等龙头企业的建设。要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年内力争创出—个全省知名品牌。

⒊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继续把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和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要围绕市场和龙头企业的生产需要,以种养殖大户、营销大户和土专家为带头人,组建各种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和壮大农村经济人队伍,充分发挥他们信息灵通、视野广阔的优势,引导农民进行种、养殖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围绕鲜食玉米加工、燕麦加工、脱毒薯种植、瓜菜加工、大棚猪养殖、柴鸡养殖、机械制造加工等产业,逐步建立起比较规范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高素质的农村经济人队伍达到人以上。

⒋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活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把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积极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场、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科技推广中的示范作用。大力实施“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搞好大宗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

加大教育培训农民的工作力度,要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整合资源,把撤并的学校建成职业技术学校、乡村成人业校,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满足农民对实用新技术的需求,全年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人数比上年增长;围绕优势特殊产业发展,全年农村劳动力专业技术培训人数比上年增加;争取每户都有—个科技明白人,使每个新增的农村劳动力都能掌握—门实用致富技术。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认真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全年培训农民工比上年增加。

⒌强化农业对外开放工作,拉动优势产业的发展

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推动贸易农业发展,充分发挥我县农业优势,以开放促项目,以项目带开放,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把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合接触同优化内部环境结合起来,广泛吸引外部资金、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在万全聚焦,坚持用开放的思维谋划农业农村工作的新思路,用开发的举措拉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要有开放的观念,要解放思想,强化开放就是发展的观念,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二是要有开放的信息,提高开放效率;三是有开放的渠道,要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利用各种关系合人才,抓住一切机遇,拓宽开放渠道;四是要有开放的环境,要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地域环境,吸引投资。

⒍继续抓好“千村经济振兴”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在重点项目上求突破

“千村经济振兴”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是农村经济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工作抓手,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在巩固成果、提高水平、稳定增收上把“千村经济振兴”和“文明生态村”活动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千村经济振兴”活动已经出列的贫困村要继续巩固扶贫开发成果,未出列和新列入的个贫困村,要坚持走开发式扶贫路子,重点抓好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周转棚、周转畜、劳务输出等工程。专项资金要捆绑使用,投向贫困村,使扶贫工作整体推进。要坚持以经济强村为龙头,以“两转移一置换”(即农业向工业转移、农村向城镇转移、农民置换成职工)为载体,确保经济强村人均纯收入增长以上,贫困村人均纯收入增加元以上,带动整个农村经济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

要把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在巩固提高第一批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主体意识,紧密结合“村村通”“村村绿”等工程,推进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主街亮化工程和“一建(建沼气池)三改(改水改厕改圈)”。

四、深化四个制度,促进农业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⒈完善一制三化工作机制

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加强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和村民自治的示范带动作用,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力度。认真组织实施“素质工程”,全面提高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的素质。要把解决“三农”问题的成效作为检验领导干部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要做好农村支部换届工作,确保稳妥顺利进行,不断提高农村党组织的活力。

⒉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制度

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是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规范农村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和管理程序,不断提高村民自治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认真落实民主选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村级民主决策机制;认真落实村级民主管理制度;抓好村务公开工作,规范和完善民主议政日和民主评议村干部等民主监督制度体系,完善人民群众建议征集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健全对村务和村干部的监督机制。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注重实效,坚持同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和改善农民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防止搞形式、走过场。

⒊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贯彻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监管机制,切实抓好农村财务审计,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加大对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力度,提高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加强对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的监管,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认真贯彻土地承包法,稳定完善土地承包政策,进一步规范地土流转程序。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妥善化解乡村两级债务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定期督察调度,推动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⒋完善对农业重点工作的责任制度

乡镇农业工作总结 篇6

我县夏粮喜获丰收,实现“十二”连增。单产360公斤/亩,较上年增加了20公斤/亩,增幅为5.8%,总产4.7万吨,同比增产0.3万吨,增幅6.8%。现将半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所承担的县委全会工作报告任务及县政府的工作报告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大农业项目资金的跑办力度。截止11月,争取良种补贴资金904.922万、农机购置补贴中央资金860万、农民培训补助经费中央资金40万、高产创建补助中央资金48万、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资金80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中央补助资金115万、测土配方施肥中央补助资金66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省级补助资金277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项目省级补助资金31.45万、深松项目462.5万、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项目300万、农区蝗虫防治中央补助资金5万、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中央补助资金50万、农民合作发展中央补助资金36万、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站建设项目资金200万、蝗虫监测防治省级补助资金4万、小麦“一喷三防”补助资金10万、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省级补助资金1000万元。共争取上级资金4489.872万元。

(二)全面加速环境污染治理。为强化农村散烧煤治理,推进农村减煤换煤,争取农村能源清洁开发利用工程项目,在全县推广清洁燃烧炉具3000户,市级每台补助700元,县级每台补助300元,农户自筹500元。涉及到20个乡镇管区,70个村街。截止目前已全部发布到户。

二、所承担的十八类重点工程、十八类惠民实事中的2项工作进展情况。

(一)节能采暖炉具推广。在全县推广清洁燃烧炉具3000户。前期对我县农村改造用户进行了摸底调查,截止目前改造任务全部落实到户,涉及到20个乡镇管区,70个村街。

保障措施:充分发挥电视、网络、村委会大喇叭广播等作用,开展专题报道等形式,提高广大农户对清洁、高效、环保能源技术和产品的认识,引导全民参与大气污染治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发挥乡镇和村级组织的宣传推广作用,倡导农户使用清洁能源。

(二)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站建设。中央资金200已拨付县财政。待省级配套33万、县级配套资金67万资金到位后,用于房屋修缮和项目公开采购设备同步进行。

三、部门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土地确权工作。全县已全面开展土地确权工作,所有招投标工作已经完成,共有六家测绘单位中标,全县25个乡镇、管区、园区、农场已展开确权工作。完成培训32场,1350人次。全县工作底图航拍工作已于5月份完成,现已通过县级验收,为调查测量工作的开展打好了基础。刘么和黄甫两个试点乡镇现已进入外业测量阶段,部分村街开始公示,截止到目前,已完成外业调查面积2.83万亩。

(二)惠农政策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00人次。运作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云平台。遴选20xx年农技推广补助项目152名技术员和1915户示范户。遴选30名农技人员参加普通班培训。《20xx年河北省县国家级粮棉油糖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上报省厅,实施高产创建面积3万亩,选址在龙街管区、辛庄管区、黄甫管区。已完成13万亩小麦的“一喷三防”补助任务。我县备案的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已有10家。今年小麦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万亩,玉米苗后除草统防统治3万亩。同时加强灯下害虫的测报。20xx年农机补贴资金已经录入860万元补贴资金。

(三)加强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管理。严格按照《河北省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河北省村集体审计规定》开展农村审计工作。共审计了3个乡镇及1个园区的15个村街,对审计村街分别进行业务及政策指导,基层干部对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了认识,工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在兴隆宫、镇、辛庄、龙街、董村、滩里和左各庄等乡镇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15个,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在玉米上安排“3414”田间试验3个、校正试验3个、中微量元素试验6个、肥料对比试验14个。通过试验数据,不断优化配方。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4万亩,推广配方肥1000余吨。在全县遴选了32个新型主体,主要包括种植大户、种植公司、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共免费发放有机肥1333.4吨。在16000亩耕地上施用以畜禽粪便为原料制造的商品有机肥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玉米有机肥监测点5个,主要分布在李庄、黄甫、小叩皂、泗各庄和小务农场。

(五)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争取项目资金115万元。结合我县产业实际,确定小麦、玉米、大豆和生猪四个主导产业,主导品种11个,主推技术13项;聘请省、市级专家3人,县、乡级专家4人;遴选技术指导员149人,科技示范户1915户。确定科技示范基地3个,分别是:黄甫小麦试验示范基地、滩里玉米试验示范基地和天源畜牧养殖基地。

(六)落实20xx年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工作。由于20xx年棉花市场价格低迷,棉花种植户损失惨重,按照实施方案要求20xx年度棉花补贴工作,共审核20个乡镇管区农场,289户棉农的申请,核实申请补贴面积14401.51亩,涉及补贴资金2361847.64元。

(七)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今年申请落实中央第一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规模为860万元,截至目前,共补贴机具562台套,受益农户297户,种植施肥机械163台,收获机械87台,收获后处理机械2台,排灌机械3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1台。

(八)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年出动执法人员400人次,发放材料4000余份,检查农资经营门店100余家,检查肥料产品15个,种子品种26个,农药产品60个。立案调查3起,罚没金额19500元。完成向省市部门送蔬菜样品175个批次,共90个品种,在生产基地和市场自抽蔬菜样品62个批次,共42个品种,经检验有2个品种农药残留超标,及时通知下架并监督销毁。对我县域内种植红薯的重点乡镇进行拉网式检查,会同乡镇一起监督3个地块进行了销毁。有效地净化了全县农资市场,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

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一)明确责任目标。一是党组对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进行了部署,结合主体责任工作,制定了责任目标。二是党组书记与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签订了责任书,按照责任分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局主体办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跟进督导。三是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有关决策一律召开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签字背书,公开决策事项。

(二)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对党风廉政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一是定期召开党组会议,听取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汇报,解决责任落实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责令相关人员限期改正,对涉及制度不落实、损害群众利益、工作失职等相关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

(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局党组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党组书记亲自抓,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主抓主体责任落实工作。局党组书记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股站长分别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和遵守八项规定承诺书。进一步加强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先进典型教育等,通过教育,纠正了干部在思想、工作、生活和学习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了干部职工反腐倡廉的素质。

五、主要做法及措施

(一)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制定了《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方案》,县政府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编制村承包土地地籍图,建立覆盖乡镇的县级农村土地承包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并进行登记造册,核发证书。

(二)培育高效农业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以农技推广示XX县项目为依托,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探索成功东部设施甜瓜、西部冷棚西瓜二大高效特色种植模式,并成功举办“县小无籽西瓜节”,有效加快我县西甜瓜特色产业发展,成为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产业基地。

(三)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在落实好良种补贴、农机补贴、一喷三防等国家支持资金的基础上,大力争取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检测体系、植保预警站、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项目。

(四)开展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从农贸市场、超市及蔬菜生产基地抽取蔬菜样品每月开展检测,同时,每月20日定期抽取蔬菜样品报送市局检测机构检测。1月份至今,自检蔬菜样品累计42个品种,经检测合格率98%。报送XX市农业局蔬菜样品累计90个,经市局检测结果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乡镇农业区域化发展模式及对策 篇7

1 乡镇农业区域化发展模式

1.1 建立高标准示范基地模式

乡镇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重点发展企业自属基地, 严格按区域化生产要求进行操作, 建立农业特区, 成立企业自属基地。同时抓好老基地上档升级, 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品牌认证, 着力培植精品菜, 主攻出口蔬菜和大城市高端市场, 逐步竖起自有品牌;另一方面把搞好基础设施配套作为提高区域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措施, 加大投资力度, 建设基地管理房, 整修基地道路, 栽植各类树木, 新建节水灌溉设施, 建设输变电设备, 架设线路。通过基础设施配套, 提升基地形象, 为扩大基地规模打下良好基础。

1.2 成立品牌农业办公室模式

设立品牌农业办公室, 明确职责任务。重点解决企业部分农产品“有名无牌”的问题, 积极帮助企业培育注册市场前景较为广阔、美誉度较高的当地品牌。同时, 积极地整合农业资源, 在离城区较近的农村, 发展休闲农业, 探索以合作社的模式进行经营, 先发展起示范园, 建立“休闲农庄”, 吸引城区人自己种菜吃, 变成城里人的周末休闲菜园。

1.3 依托企业做大基地模式

根据农民群众的种植传统, 发挥原有基地优势, 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有效运行机制, 扩大区域化基地面积, 统筹规划农产品种植基地。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逐步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化建设基地模式, 以基地引领群众种植结构的调整, 扩大基地种植面积, 并严格按区域化生产要求进行操作, 重点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和发展自属示范基地, 申报国家检验检疫部门认证。

1.4 结成共同体谋求双赢模式

在区域化建设过程中, 引导企业在不断扩大基地种植面积的同时, 严格按国际标准规范使用农药、化肥, 实行配方施肥, 增施有机肥, 进行标准化生产, 努力降低药残和肥残,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靠质量赢信誉, 向质量要效益。改变原来企业与农民之间你种我收的供求关系, 引导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 转变经营模式, 对化学药品的投入从用量、品种和时间上进行严格控制, 并对农产品的生长周期进行统一调控, 以达到同种同收同获利的目的。

1.5 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在抓好企业自备基地和订单基地的同时, 重点发展土地合作社、种养协会等合作组织, 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营业大厅, 出台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发展土地合作社、种养协会, 扩大区域化基地。围绕推进区域化建设,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新路子[3,4]。特别是以企业为依托, 以建立土地合作社为新型载体, 以规模经营为发展方向, 完善土地流转模式和运行机制, 推动农业区域化向深层次发展。由土地合作社牵头将农户的土地流转到企业, 企业为本社成员及时提供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及技术指导, 并对整个生产过程实行统一供应化肥、农药、种子、技术指导、收购加工等“五统一”监控管理, 统一调控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产品收获后, 由企业按保护价收购, 同时扣除企业先前投入的资金。这样, 社员除获取土地租金外, 产品价格比市场价格高, 增加农民收入。

2 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基地建设规模受限, 土地流转困难

在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基地, 推进区域化建设过程中, 一家一户分散种植, 生产管理难以统一, 土地产出效益低等实际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园区建设中首先面临的是土地问题。由于受土地因素的制约, 加之群众认识不够, 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导致园区规模发展受到限制。园区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健全, 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有限, 导致园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档次不高, 不能形成强大的带动力与辐射力, 难以满足园区的发展需要。部分群众对合理有效的土地流转认识不足, 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2 农业品牌意识不强, 资金和人才缺乏

农业品牌创建较少, 国家级出口品牌仍是空白, 且农民的品牌创建意识不强, 部分企业缺乏品牌营销战略意识。园区建设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人才, 发展科技含量不高。合作社受资金有限、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制约, 存在着规模不一、经济实力不强、章程的内容与执行不规范的问题。

3 发展对策

3.1 搭建合作桥梁, 提升集约经营效益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新途径, 发挥基地优势, 与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姻”, 走集约经营的路子。完善土地流转模式和运行机制, 以规模经营为发展方向, 以建立土地合作社为新型载体, 与企业搞好对接, 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 扩大辐射带动面。一是发展股份合作型组织。以企业为依托, 由企业与出地村联合成立土地合作社, 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入社, 将土地向企业集中流转, 企业负责为本社成员及时提供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 并对生产实行全程监控管理。收获后按合同实行保护价统一收购。农民可实现地租、市场差价和工资3种收入。二是发展企业带动型组织。由龙头企业牵头创办合作组织, 与基地、农户签订产销合同, 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农产品。三是发展政府引导型组织。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通过村里的能人和种养大户成立专业协会, 由协会自我管理, 规范运作, 发挥作用, 与企业同向发展。

3.2 完善服务体系, 提供强力服务支撑

一方面, 抓培训提高。按照全市的统一要求,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110”服务为核心, 搭建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平台积极宣传上级的法规政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知识, 切实提高企业和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种植水平;另一方面, 抓化学投入品管理, 成立联合执法队伍, 定期开展化学投入品管理专项行动, 建立完善的生产、销售追溯体系, 确保化学投入品的使用规范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从而保证企业有安全稳定的高端产品货源, 实现企业与农民之间的互利共赢。一是搞好技术培训。农民对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掌握以及对标准化生产行政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必须长期不懈地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指导。可充分利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及培训资料、举办各类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对农民群众进行宣传培训, 为区域化管理提供大量人才和技术支撑。二是发挥政府职能。成立区域化管理办公室, 下设农产品质量安全110服务中心, 负责全镇区域化建设工作规划协调、科技服务等工作, 完善其功能配套。在基地建立社区服务中心, 主要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资料、技术咨询等服务。同时, 在基地办公区分别建立合作社办公室, 配齐档案橱、办公桌椅等设施, 使农民在田间地头就能得到优质的服务。三是加强组织协调。制定农业化学投入品专营专供管理办法, 成立联合执法队伍, 开展化学投入品管理专项整治活动, 净化农业化学投入品市场,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 积极引导企业实行两条腿走路, 在扩大出口占领国际市场的基础上, 积极开拓国内大中城市的高端市场。

3.3 增加投入, 激活机制

建设农业园区, 采用“政府搭台, 社会联手, 企业唱戏, 开发主体多元化”的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同时, 加大科技投入,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 制定鼓励政策, 使农民变消极为积极, 支持和参与农业园区建设。探索土地折价入股, 激发农民建设园区的热情。

摘要:总结了乡镇农业区域化发展的模式, 分析了目前区域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并从提升集约经营效益、完善服务体系、激活体制等方面提出了其发展对策。

关键词:乡镇,农业区域化,发展模式,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沈根华, 杨文华, 韩源.农业区域化可持续发展研究[J].上海农村经济, 2004 (7) :16-19, 1.

[2]张新明.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2004.

[3]杨丽娜.浅谈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与农民意愿问题——基于典型创新土地流转模式的实证考察[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 :96-101.

农业乡镇 篇8

双阳区位于吉林省中部、长春市区东南部,境内四面环山,风景秀丽,全区总面积1677.42平方公里,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1个乡,总人口37.7万人。双阳1995年7月撤县设区,是长春市覆盖面积最广、人口密度最小、生态环境最佳、自然资源最丰富、旅游自然环境最好的新城区。双阳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梅花鹿之乡”,有300多年的养鹿历史,梅花鹿存栏11万只,占全国的22.9%,吉林省的39%,形成了完备的鹿文化旅游线,是全国的鹿产品集散地。双阳区天蓝水碧、山川秀美、环境幽雅,是国家级生态区。区内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达24.79%,境内共有中小河流17条。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东北海拔最高、落差最大、面积最广的岩溶景观群。有长春境内最老古木“长山古榆”。双阳农业资源丰富,物产众多,鹿产品和无公害山野菜是双阳特产。双阳城区距长春市中心区46公里,交通非常便利,有长清、双蒋公路连接长春主城区,长双烟铁路纵贯双阳南北,连接沈吉铁路和京哈线路的主要干线。构筑由北鹿乡、奢岭、中部中心城区,到南部吊水壶区域快速发展的旅游格局,形成长春东南部重要的旅游业发展区域。基于以上因素,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2000年果断决策,做出了优先发展旅游,培育主导产业的决策和建设吉林最美乡村的科学定位,打造农业休闲花园。依据双阳自然条件,提高农村绿化、美化、净化水平,在区域內有序发展乡间别墅,会议、会展中心、度假村及星级宾馆,把双阳建设成长春市及周边城市居住、旅游、疗养、会议的首选地,成为乡村有城市功能,城市有田园风光,城中有景,景中有城的长春市南花园。1.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几年来,双阳区先后开发建设了双阳湖风景旅游区、吊水壶风景旅游区、北山公园风景旅游区、金马溶洞风景旅游区、梅花鹿之乡风景旅游区、奢岭休闲渡假旅游区等景区景点,形成了北线“鹿文化、农业示范园游”、中线“中心城区人文景观游”、南线“自然山水奇观游”的旅游格局。全区有大小宾馆150家,农村“农家乐”馆店近128 家,旅行社15家,导游人员和讲解员80人。全区旅游及相关产业人员近20 万人,旅游及相关税收150万元。开发鹿产品、酒、山野菜等旅游商品,建成了各种特色的生态式示范区、农家乐园89个,日接待能力为5400人次,年接待游人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亿元。休闲、旅游农业收入占全区农业收入28%,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双阳区向多元化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2.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富民兴农效果显著,加快了建设新农村的进程 农村资源升值。景区所在的乡村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土地、山林、房屋、果园、池塘等资源,因开发旅游增加了价值,为农村经济的转型注入了新活力;农业产品增值。围绕旅游产业,先后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个、药材基地25个 、苗木花卉17 个、种植面积 100公顷、瓜果基地2500个、种植面积 2500公顷、鹿生产基地 89个;农民得到实惠。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景点周边农民由过去的单一种植粮食转为多种经营,积极投入旅游商品生产、加工、经营,创办“农家旅馆店”,投身各种经济作物基地建设。农民收入由2005年的4500 元增加到2008年5147元;解决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民,乡村休闲、旅游逐步发展壮大,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保安、司机、导游、厨师、服务员等10余类3000个就业岗位;为农村培育大批管理型人才。农民文化素质、市场营销意识、思想观念和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得到了更新。 3.发展乡村旅游、生态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促进了农村公路网建设,实现村村通客车,改善村屯硬化路 8条共2100公里;把农村休闲、旅游和环境资源合理利用结合起来。双阳区在加快新农村建设时把绿化、美化农村放在首位,区、乡 共投放3000万元对村屯街道进行改造。在开发旅游的同时,开展了封山育林绿化工程,以优化生物多样性为重点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以水土治理为重点的环境美化工程,切实有效地增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农村旅游提供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环境;政府重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保障。双阳区委、区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思路里指出:“积极构建以洁净工业、环保型建材业、鹿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和都市农业为主导的省会城市水源保护区经济体系;突出经济开发区、城市组团建设,旅游核心景区开发和鹿业产业化四个重点。”把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制定全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每年区委、区政府都认真对全年旅游工作认真制定《实施意见》,把旅游业与乡村发展有效地结合到一起,创造良好的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氛围。(双阳区经济局 供稿)

上一篇:表语从句练习(高三英语)下一篇:化工毕业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