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陶渊明教学设计(共12篇)
1、品味诗的意境美,感悟陶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2、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感悟陶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体会“陶诗”的思想意义及创作风格。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陶渊明的生平、故事、饮酒诗和田园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古代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有着高尚的品格,往往与社会的浊流产生矛盾,与官场上的黑暗相对立,于是他们大多数会选择一条路——辞官归隐。东晋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他弃官归田后,做了许多悠然自得的诗,来表明他的心志,我们就以“走近陶渊明”为题,学习《饮酒》诗,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来欣赏一下这首诗的意境,体会他的内心世界。也认识一下作者的风格。
二、学生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1、讲述陶渊明生平、故事。
2、陶渊明的田园诗。
3、陶渊明的饮酒诗。
三、朗读、体会这首诗
诗人悠闲生活中的佳作,他的诗风格自然淡雅,在朗读的时候可以感受到。诗中有人有景有情,请大家熟读后用一段话来表述诗的内容,描绘诗的画面。另外。我们来体会一下,诗中作者的生活态度是什么样的?学生范读、小组讨论交流
1、教师出示美景图片,并进行示范朗诵。
2、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3、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把握诗意。
4、师生共同概述诗意,品诗,朗诵。
四、欣赏品味。
1、名句品味。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成为写景名句。王士禛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2)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去体会、咀嚼。
2、诗文详解:前四句作者把房屋建造在人们聚居的地方,过去了隐居的生活。在《归园田居》中有(开荒……八九间),但是,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只是为什么呢?常言道:“心境自然凉”,作者能做到这点正是因为“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呢?作者的心已经远离了世俗名利、内心非常平静,所以觉得自己的住处很僻静了。接下来的四句前两句写人,生动的描绘出作者俯身看菊花的赏花的样子,又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南山,这里,(问)“悠然”两个字用的很好,可以突出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态。下两句写景,傍晚的时候,落日遮山,晚霞映衬,景色非常美丽,飞鸟呀结伴飞回了树林。这四句,人和自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恬静优游的情景。最后两句,作者悟到此中的真意是什么呢?为什么作者说没有什么可辨呢?因为作者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要远离名利纷争、自得其乐,洁身自好,这些是需要有心的人去感悟的,不需要用语言去辨。问:在这里作者达到了一种、什么心态很境界呢?达到了物我两忘、悠然自得的境界。
五、小结(板书)
这首诗,诗人是随心而写的,是触景而生的情,人在景中,景在人的活动中,人与景融为一体,悠闲的生活与优美的自然相得益彰,观景有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但要欣赏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还要学习作者那种远离名利纷争,怡然自乐的生活态度。
六、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略
点睛与精练
1.解释下列词语。
结庐 () 尔 () 日夕 () 相与 ()
2.按要求填空。
诗中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句子是___, ___。
3.你怎样理解“心远地自偏”这句诗?
___
探讨与思考
4.诗中说“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你怎样解释“真意”二字?诗人为何难以言表?
___
饮酒二十首⊙⊙并序
陶渊明⊙⊙
余闲居寡欢, 兼比夜已长, 偶有名酒, 无夕不饮。顾影独尽, 忽焉复醉。既醉之后, 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 以为欢笑尔。
饮酒 (其一)
衰荣无定在, 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 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 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 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 日夕欢相持。
5.解释下列字词, 并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比 () 顾 () 诠4 () 次 () 尔 () 邵生 () 东陵时 ()
代谢 () 每 () 达人 () 其会 () 逝 () 忽 () 与 ()
6.按要求填空。
这首诗先写万物枯荣不定, 后抒发出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表现诗人对待这一切态度的句子是___, ___, ___, ___。
7.请用白话文把序翻译过来。
________
语文掌故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为彭泽县令时, “郡督邮至县, 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 赋《归去来》”。
(《宋书·陶潜传》)
誓不出仕
晚年, 陶渊明生活窘迫, 江州刺史檀道济前来劝他出仕。“道济谓曰:‘贤者处世, 天下无道则隐, 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 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 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 麾而去之。”
(萧统《陶渊明传》)
比较分析
读《山海经》 (其十)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 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 良辰讵可待!
[注释]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有鸟焉……是炎帝之少女, 名女娃。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 故曰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刑天: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争神, 帝断其首, 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 以脐为口, 操干戚以舞。干, 即盾。戚, 即大斧。同物:对异物 (死亡的人) 而言, 指女娃生前。化去:化为异物, 即变成鸟。徒设:空有。在昔心:即昔日的雄心。讵:岂。
8.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中说:“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 也还有‘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 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试将此诗与《饮酒》 (其五) 相比较, 看看有何不同。
《解读陶渊明两首诗》参考答案:
关键词:陶渊明;饮酒诗;性情
作者简介:黄金女(1970-),女,江西瑞昌人,江西省瑞昌市第五中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01
在古代高贤雅士的眼里,隐逸是一种极为自然高尚的人生方式。在后人看来,陶渊明堪称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大隐了,但他的隐居是为了服从自己的本心,无论入世与出世,都不违一个“真”字。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尽管他的仕途一直很寥落。陶渊明没有将仕途视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将饮酒置于第一位,可谓与其他隐士很不相同。据《晋书·陶潜传》记载,陶渊明为彭泽令时,“在县公田悉令种黍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1](2461)陶渊明在妻子一再抗议下,才分出五十亩种粇稻。由此可以看出,在陶渊明眼里,酒就是他的粮食。清高孤傲的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却独独为酒而折服!
一、借酒修德
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生活中也处处可见,当然饮酒也要讲究适量、健康,即喝酒要讲究酒德。“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陶渊明喜酒,并不是一般的粗野匹夫的撒酒疯,也不是高阳酒徒般的嗜酒如命,而是其人生修炼过程中的一道风景。渊明生活于晋末乱世,充满智慧的他不能随意展示自身特有的才华。《论语·公冶长篇》载孔子评价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2](49)陶渊明借酒避世,但他不愿意如同俗人般张皇失措,而是借酒来增添自身的道德修为。梁萧统《陶渊明集序》:“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故何也?含德之至,莫逾于道;亲己之切,无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处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驹,寄遇谓之逆旅。宜乎与大块而盈虚,随中和而任放,岂能戚戚劳于忧畏,汲汲役于人间!”[3](9)
无酒不成诗,诗词里的酒最香浓。屋内的诗人,披着粗布衣衫,隐几兀坐,酒杯已空,诗情也快要积满了,残灯下陶渊明翻动从前生涯一幕幕,诗句也一句句跃然纸上。写好的诗越积越厚,就这样成就了这广为流传的《饮酒诗二十首》。这组诗并不单单是酒后遣兴之作,每首诗背后都有着诗酒话人生的真意。普通人的饮酒,只是饮一份生活,而先生饮酒则是饮一份自然、饮一种人生。萧统每读渊明诗文,感叹不已:“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3](9)萧统此论,诚非虚言!
二、借酒抒情
陶渊明的一生,注定与酒有着不解之缘。诗酒人生,然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些饮酒诗意在托酒言志,以示人生醒醉。《饮酒》诗二十首中,属第五首流传最广,在这里就详细赏析下这首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的怡然自得,那样的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可以理解为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欣赏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值得慢慢品尝。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自然之情,或叙田园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诗篇虽然自然平淡,但有着醇香的意味。陶先生的饮酒诗,诗意健康明朗,质朴自然,散发着泥土的气息,又像醇香的陈年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萧统云:“有疑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3](10)萧统确属渊明的真正知音。
三、借酒消愁
生活有甜亦有苦,有乐亦有愁。《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4](127)后有曹操把酒言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更有阮籍借酒装疯,明哲保身。而陶渊明借酒又有另外一番情趣。他常常以酒会友,把酒言欢,将他与友人的美好情谊寄放在酒中完成一种精神上的相交。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总是带有功利性和目的性,酒桌上谈生意那是再自然不过。然而陶渊明的酒已然超越了功利性和目的性,只是纯粹的友谊,还有纯粹的酒。不仅如此,陶渊明的朋友们知道他特别爱喝酒,每次来拜访的时候都要带上美酒佳酿和他一同通宵欢饮,把酒达旦,并乐在其中。陶渊明也常常在酿新酒后邀请自己的朋友来家中品尝。在酒中,陶渊明似乎暂时忘却了内心的惆怅,陶醉于酒的情话中,与好友一起诗酒人生!陶先生是一个可爱的人,一个敢于坚持自己信念的人,他是真隐士。他的酒品、诗品、人品,一直为后世所敬仰。酒中诗,诗中酒,不管是酒成就了诗,还是诗影响了酒,这个爱喝酒的隐士,在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笔重彩的一抹写意。可以这样说:“先生不负酒,酒也不负先生!”
参考文献:
[1]房玄龄.晋书[M].中华书局,1974.
[2]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2009.
[3]逯钦立.陶渊明集[M].中华书局,1979.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huán)。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译文
我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建造屋子,但却没有听到世俗交往的纷扰。
问我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思想远离尘世,心所在的地方也就变得安静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抬头无意之中看见了南山。
傍晚山气朦胧,夕阳西落,鸟儿相伴飞回山林。
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想要辨识却不知怎么表达。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习得语感;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4、理解诗句寓意,思考现代人生。
【教学重点】
1、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寓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三、诵读
1、全体朗诵。
2、根据注释理解本诗的意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习朗诵。
3、听音频范读。
四、解题
《饮酒》是陶渊明在归隐之后,陆续写成的20首诗,本文是其中的.第五首。这些诗都是他在饮酒之后写成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五、品读诗句
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① “人境” :人聚居的地方。
②“车马喧” :代表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无车马喧”即没有这种应酬和交往。
③ “心远”。即心志高远。可知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超脱尘世。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①篱笆、菊花、南山、夕阳、飞鸟、人。——优美、宁静、惬意
②“采菊”: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了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
③“悠然”:可知作者的心境是悠闲自得的。
④问:“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
明确:不能。“见” 表现出诗人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而不是故意停下手中的活去“看”、“望”南山,这正好与诗人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而“看”或“望”字则将人与物拉开了一段距离,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少了田园生活的闲适趣味。
⑤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鸟飞倦了,也知还家,那么人也应该返归这宁静的大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惬意,不要再为名利奔波劳累。
⑥“相与”:成群结伴,说明作者不光在勉励自己归隐,还在规劝他人丢弃对名利的追逐,回归自然。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我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
六、主旨
作者通过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生活的悠闲自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七、结束
1、看视频朗诵
一.陶渊明与李白饮酒诗歌中艺术手法的相同点
陶渊明虽然在南北朝影响不是很大, 但从唐朝开始逐渐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诗人。李白就是较早深受其影响的大诗人, 因此两人诗风确有不少共同特点。
1.即景抒情, 即事见情
对读两人的饮酒诗, 不难发现他们善于都通过对于日常人事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从日常的交往对象入笔, 显得真挚又浓郁。陶诗多用饮酒, 游赏等方式作为其饮酒诗中的一大艺术特征。例如陶渊明诗歌中出现的“老农”形象不少, 《饮酒二十首》 (其九) 中的“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饮酒二十首》 (其十四) 中的“父老杂乱言, 觞酌知行次”, 其中的田父、父老应该都是陶渊明乡亲, 村中农民, 诗人通过与家乡父老的交往情景, 可以见出他们亲近的关系, 共酌的欢愉。从诗中读出的不但是他与乡间父老的友好, 更是以对日常的人物的描写中表达了自己的幽居隐逸之乐。而李白也是善于从他与众多的人事交往的描述中来借酒抒发他的情感, 常用的是饮酒, 欢聚, 遨游, 留别等形式, 显得大气磅礴。例如《金陵酒肆留别》中的“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以“吴姬压酒”使自在之意跃然纸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以送别族叔李云而“举杯销愁”, 实则是诗人在自然怀抱中得到解脱。
两位以诗酒著称的大诗人, 饮酒诗数量惊人, 而其饮酒常常是与同类挥觞共酌, 在日常生活的情景中渗透其热爱生活, 珍惜真诚友谊的情怀。
2.借古抒情, 以古鉴今
魏晋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重要时期, 各种体例和体裁基本齐全, 咏史诗也是在此期间成熟的。魏晋诗人开始通过咏叹历史来抒发胸怀抱负, 而李白也继承了这一传统。陶、李两人的饮酒诗中也充满了思古之幽情, 咏史之深情。陶渊明的咏史诗不仅数量庞大, 而且写法与体式多样, 许多作品达到了史己一体的境界。例如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 (其十八) 中的“子云性嗜酒, 家贫无由得”, 通过西汉扬雄嗜酒的小小故事, 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 自己的家贫欲饮无酒似乎与这个古贤一致, 心情也就释然了。《饮酒二十首》 (二十) 中的“羲农去我久, 举世少复真”, 在饮酒后发出感叹, 将远古史实与当今现实结合在一起, 从中得到生存与发展的智慧, 颇有靖节先生的独特的方式, 从中可以看到陶渊明思虑的深刻与悠远。李白通过咏叹历史的作品也很多, 例如《将进酒》中的“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杯莫停”以“岑勋, 元丹邱”等历史人物入手, 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李白的率真之情。再如 《对雪醉后赠王历阳》中“白头仙人隐玉壶, 子猷闻风动窗竹。”将壶公, 王子猷等历史人穿插其中, 成为诗歌内容的组成部分。
陶渊明与李白虽然都是诗人, 但是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历史, 他们在饮酒时候品味的不仅是酒味, 也是醇厚的历史意味, 在历史中找到现实生活智慧, 或者现实中找不到的真正知音, 穿越时空, 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建筑在遥远的古代人物活跃圈中。
3.沉浸自然, 天人合一
在陶渊明与李白的饮酒诗中都存有对于自然景观的描写, 既能够反映美好风光又能够达到抒情的目的。正如梁启超先生曾经评价陶渊明的:“自然界是他最好的伴侣, 常常对着他笑”。陶渊明曾在《游斜川》中说到:“气和天惟澄, 班坐依远流。弱湍驰文鲂, 闲谷矫鸣鸥。”不但表现了游赏时的美景与愉快心情, 同时也与之后的饮酒场面衔接得恰到好处。又如《和郭主簿》 (其二) 中前篇是写景, 后半部分饮酒抒情。“露凝无游氛, 天高风景澈”。把秋天家园的明丽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 后篇则以“衔觞念幽人, 千载抚尔诀”则表现出了陶渊明内心的隐逸高洁之风。陶诗善于描写田园风光, 而李白虽不是田园山水诗人, 对于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独具慧眼的, 具有另一番味道。例如在《江夏别宋之悌》中的“楚水清若空, 遥将碧海通”, 李白写景抒情交错成文, 正有“借他人之酒杯, 浇胸中之块垒”之意。《将进酒》 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还”与《秋浦清溪雪夜对酒》中的“清风动窗竹, 越鸟起相呼”分别将景安插在诗歌的开头或结尾, 使之成为抒情的有机组成部分。李白与陶渊明的自然, 是他们思想与智慧删选和重构过的境界, 是诗情的, 也是哲理的;是现实的, 也是超越现实的。
二.陶渊明与李白饮酒诗中艺术手法的不同点
作为两个历史上极为著名的大师, 自然他们的作品更多的是不同和独创性。
1.选景营造的风格的不同
陶渊明以山水田园诗著名, 李白则以浪漫主义诗风名世, 两人虽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抒发情感, 但选景营造出来的风格却是不一样的。陶诗显得平淡宁静而李诗则显得壮阔辽远。陶渊明善于借助“田园”———他饮酒精神的寄居场所之一来描绘一幅幅美好恬然的乡村小图, 诗人自酿, 自斟, 自饮, 如《归园田居五首》之一中“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选取了飞鸟, 池鱼等意象营造出的是安然恬适的氛围, 给人以一种极其亲切之感, 也是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致。而李白善于选取较为壮阔的场景, 他的诗歌中有许多吞吐山河, 包孕日月的意象, 如“沧海”, “雪山”等都显得极具声势。正如余光中先生说得那样“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袖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李白饮酒诗中的场景是《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还”的奔腾壮阔, 是《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的“怀余对酒夜霜白, 玉床金井冰峥嵘”的气势壮阔, 陶李二人, 虽都取材于自然之景, 但是各有特色, 太白以壮阔之景为多, 而陶潜则给人以安宁之感。
2.饮酒诗中语言风格的不同
前人常用平淡来概括陶诗的语言风格, 这虽是不错的, 但是陶诗的语言其实达到了两个统一:平淡与醇美的统一, 情趣与理趣的统一。陶诗的语言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例如陶渊明有一首五言诗《答庞参军》, 不太为人注意, 却是难得的佳作。如“三复来贶, 欲罢不能。自尔邻曲, 冬春再交。款然良对, 忽成旧游。”话语平平常常, 毫无渲染, 读起来却觉得醇厚而隽美, 至性深情。诗人的感情也就渗透在了诗句之中。而李白则更多地通过奇特的想象, 华丽的语言, 富有浪漫气息的意象等来结构全诗, 语言风格更显飘逸, 如《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典故, 用华丽的语言表达其壮志未酬之心。与陶潜平淡真挚的语言形成对比, 读来令人回味。
通过比较陶潜与李白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发现李白与陶渊明从立意, 情感, 构思, 章法乃至意象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都无不惊人的一致, 这种一致, 像于特定情境下相同的感受, 对于仰慕渊明贞风凌俗的太白来说, 既然能写出“梦见五柳枝, 已堪挂马鞭。何日到彭泽, 长歌陶令前”之句, 作出上述提到的诗歌, 便不值得惊奇了。但细读两人的饮酒诗, 还是能够发现两人语言艺术, 选景角度方便的差异, 李白更显放达, 而陶潜显得平挚。
摘要:陶渊明与李白都是饮酒诗的高手, 他们在艺术手法上具有明显的相同之处, 而在选景、语言等方面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李白,陶渊明,饮酒诗,不同点
参考文献
[1]袁行霈著《陶渊明集笺注》, 中华书局出版, 2011年版
yǐn jǐu qí wǔ
饮酒其五
táo yuān míng
陶渊明
jié lú zài rén jìng,ér wú chē mǎ xuān。
结 庐 在 人 境 ,而 无 车 马 喧。
wèn jūn hé néng ěr?xīn yuǎn dì zì piān。
问 君 何 能 尔? 心 远 地 自 偏。
cǎi jú dōng lí xià,yōu rǎn jiàn nán shān。
采 菊 东 篱 下, 悠 然 见 南 山。
shān qì rì xī jiā,fēi niǎo xiāng yǔ huán。
山 气 日 夕 佳, 飞 鸟 相 与 还。
cǐ zhōng yǒu zhēn yì,yù biàn yǐ wàng yán。
此 中 有 真 意, 欲 辨 已 忘 言。
饮酒其五陶渊明翻译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饮酒其五陶渊明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诗的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
陶渊明《饮酒》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字词注释
结庐 :构筑房屋。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尔:这样。
日夕:傍晚。
相与﹕相伴。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陶渊明《饮酒》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非常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饮酒》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佳句。因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作品赏析
饮酒二十首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後,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注释〕
(1)兼:加之,并且。比:近来。夜已长:秋冬之季,逐渐昼短夜长,到冬至达最大限度。
(2)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独尽:独自干杯。
(3)忽焉:很快地。
(4)辄:就,总是。
(5)诠(quán 全)次:选择和编次。
(6)聊:姑且。故人:老朋友。书:抄写。
(7)尔:“而已”的合音,罢了。
(8)这首诗从自然变化的盛衰更替,从而联想到人生的福祸无常,正因为领悟了这个道理,所以要隐遁以远害,饮酒以自乐。
(9)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定。更:更替,交替。共之:都是如此。
(10)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前后处境截然不同。(见《史记?萧相国世家》)这两句是说。邵平在瓜田中种瓜时,哪里还像做东陵侯时那般荣耀。
(11)代谢:更替变化。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每:每每,即常常。兹:此。
(12)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会:指理之所在。《周易?系辞》:“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朱熹《本义》:“会谓理之所聚。”逝:离去,指隐居独处。
(13)忽:尽快。筋:指酒杯。持:拿着。
[译文]
我闲居之时很少欢乐,加上近来夜已渐长,偶尔得到名酒,无夜不饮。对着自己的身影独自干杯,很快就醉了。醉了之后,总要写几句诗自乐。诗稿于是渐多,但未经选择和编次。姑且请友人抄写出来,以供自我取乐罢了。
衰败繁荣无定数,
交相更替变不休。
邵平晚岁穷种瓜,
哪似当年东陵侯!
暑往寒来有代谢,
人生与此正相符。
通达之士悟其理。
隐遁山林逍遥游。
快快来他一杯酒。
咏荆轲陶渊明拼音版,诗人一生“猛志”不衰,疾恶除暴、舍身济世之心常在,诗中的荆轲也正是这种精神和理想的艺术折光。说得简单一点,便是借历史之旧事,抒自己之爱憎,这样看是比较接近诗人心迹的吧。一起学习一下咏荆轲陶渊明拼音版吧!
咏荆轲陶渊明拼音版
yǒng jīng kē
咏荆轲
táo yuān míng
陶渊明
yàn dān shàn yǎng shì , zhì zài bào qiáng yíng 。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zhāo jí bǎi fū liáng , suì mù dé jīng qīng 。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jūn zǐ sǐ zhī jǐ , tí jiàn chū yàn jīng 。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sù jì míng guǎng mò , kāng kǎi sòng wǒ xíng 。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xióng fà zhǐ wēi guān , měng qì chōng cháng yīng 。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yǐn jiàn yì shuǐ shàng , sì zuò liè qún yīng 。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jiàn lí jī bēi zhù , sòng yì chàng gāo shēng 。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xiāo xiāo āi fēng shì , dàn dàn hán bō shēng 。
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
shāng yīn gēng liú tì , yǔ zòu zhuàng shì jīng 。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xīn zhī qù bù guī , qiě yǒu hòu shì míng 。
心知去不归,且有後世名。
dēng chē hé shí gù , fēi gài rù qín tíng 。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líng lì yuè wàn lǐ , wēi yǐ guò qiān chéng 。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tú qióng shì zì zhì , háo zhǔ zhèng zhēng yíng 。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xī zāi jiàn shù shū , qí gōng suì bù chéng !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qí rén suī yǐ mò , qiān zài yǒu yú qíng 。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
咏荆轲陶渊明翻译
燕国太子喜欢收养门客,目的是对秦国报仇雪恨。
他到处招集超群的勇士,这一年底招募到了荆卿。
君子重义气为知己而死,荆轲仗剑就要辞别燕京。
白色骏马在大路上嘶鸣,众人意气激昂为他送行行。
个个同仇敌忾怒发冲冠,勇猛之气似要冲断帽缨。
易水边摆下盛大饯别宴,就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
渐离击筑筑声慷慨悲壮,宋意唱歌歌声响遏行云。
座席中吹过萧萧的哀风,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纹。
唱到商音听者无不流泪,奏到羽音荆轲格外惊心。
他明知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将万古长存。
登车而去何曾有所眷顾,飞车直驰那秦国的官廷。
勇往直前行程超过万里,曲折行进所经何止千城。
翻完地图忽地现出匕首,秦王一见不由胆颤心惊。
只可惜他剑术尚欠精湛,盖世奇功竟然没能建成。
荆轲其人虽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咏荆轲陶渊明赏析
饮酒注释的作者是陶渊明。那么小伙伴们有尝试过扩写饮酒吗?下面来看看饮酒陶渊明扩写!
饮酒其五陶渊明扩写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作者介绍】
1、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就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六十三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
2、作品
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辞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内容是铺写对爱情的梦幻,没有什么意义。《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又称《孟嘉别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3、《桃花源记》的背景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这时作者归隐田园已经了。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他仓促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隐居田园,躬耕僻野。
各位领导、评委您们好:
今天我讲的是七年级下册第25课的第2 课时--陶渊明的《饮酒》,关于这篇课文,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说教材:
《饮酒》课文诗五首中的一首,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 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一首是写诗人如何从 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在第二课时我着重要让学生了解诗中人、情、景、理融为一体的写法,并且体会本诗的意境。
二、说学法:
处于七年级下册的学生在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素养的提高,浅层次的理解诗歌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应在这一时期引导学生会鉴赏古诗词,指导他们鉴赏的方法,了解人、情、景、理融为一体,并立足课本,拓宽视野,在读懂本诗中陶渊明心情后,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把握陶渊明诗歌的风格进而理解陶渊明的 性格特征。
1、知识与能力:
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学习诗人的高雅志趣,高尚节操。感受诗歌语言的美、节奏的美,感受诗歌的意 境美,感受诗人的人格美
2、重难点:
(1)、重点 :了解人、情、景、理融为一体,以及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 :体会本诗的意境,对诗人的整体评价。
3、过程与方法:
以读—议—赏—研—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加深学生对诗歌意境、语言的感悟。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古代诗人对时代和生活的认识,领会诗人的情感和理想,能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程,导入新课:
1、赏析每句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从字面去感悟内涵。一二句深情而 自得其乐; 三四句恬静而闲适; 五六句满足而得意;
七八句陶醉而悠然;
九十句深长而感慨。
2、问题探究
(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远”,那么为什么“心远”?远离什么?诗人身居人世,但无俗事纷扰,不为名利所惑,不为荣禄所 累,拥有平和的生活。远离官场,远离尘俗。“心远”包含: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境界,达观的生活态度(酌贪泉以觉爽,处涸泽而犹欢)这 就是陶渊明不朽的精神堡垒。
诗歌前两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身处在“结庐的人境”,怎么可能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呢?这样的描写是否产生矛盾?
诗歌三四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用的是什么句式?与前两句有什么联系?
(2)、理解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句刻画了一个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又刻画一个采菊的形象,人与自然诗情画意,脍炙人口,千古流传。(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什么?有何深意?
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景物描写。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 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乐不思返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怀抱。诗人《归园田居》中写到“久 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二句虽写景,实则抒怀悟理,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反 璞归真”。
(4)、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两句诗中哪个字或词写得好?为什么?“见”字能换成“望”“看”字或者其他别的词吗?为什么?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当中,怎么来理解诗人所指的“真意”?
本诗的主旨句,抒怀。“忘言”是指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形容出来,只可意会,妙不可言。万物运转,各得其所,人 生真义,反璞归真,辞官归隐及人生的真谛。
本诗的主旨:诗歌的前四句主要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后六句体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形式和内容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的傍晚美景,还是抒发归隐后的悠然自得之情,或者道人生之真意,都做到了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或许今天我们已经不可能再像陶渊明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但是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远离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那么即使我们身处繁华的都市,我们的心情也能变得宁静。我们也能克服那些日益浮躁的情绪,回归自然本真。
四、板书设计:
心远地偏----远离尘世
采菊见山----热爱自然
【饮酒陶渊明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陶渊明饮酒的主旨09-21
陶渊明饮酒其四朗诵12-29
饮酒优秀教学设计07-09
语文《饮酒(其五)》教学设计09-24
音乐饮酒歌教学设计12-18
饮酒中考真题05-31
饮酒教案范文01-03
科学饮酒有益健康12-07
职场新人饮酒礼仪知识07-16
公务活动饮酒自查报告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