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校本培训教案

2024-10-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术教师校本培训教案(精选8篇)

美术教师校本培训教案 篇1

美术教师校本培训教案

管清军

九月份第1周:学习《美术课程标准》,通研教材

初中(7~9年级)教学内容说明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活动建议

○学习基本的视觉元素和形式法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选择写实、变形和抽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

○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和方法,进行练习。

○进一步学习透视知识,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了解明暗造型的多种方法,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

○创造漫画和卡通形象,表达思想和情感。

○采用易于处理的板材,通过画、刻、印等方法,制作版画作品。

○在美术活动中,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提高色彩表现能力。

○采用泥或硬泡塑(聚苯乙烯)等材料,制作人物、动物的浮雕或圆雕小品。

○运用计算机、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进行造型活动。

评价建议

○是否对学习美术有兴趣。

○能否结合所学透视知识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

○是否知道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描绘。

○能否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

○能否运用多种材料、工具进行造型表现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能否运用雕塑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制作浮雕和圆雕作品。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教学活动建议

○学习设计基础知识,作色彩的对比、调和及联想等练习。

○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等设计封面。

○为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设计招贴画。

○为商品做包装装潢设计。

○了解钟表、电话机、汽车等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知识,并练习绘制简单的效果图。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的制作练习,为家长会设计制作请柬,并对会场进行装饰美化设计。

○用各种手段绘制童装、学生装或校服的设计效果图。

○学习立体构成知识,用各种线材、面材、块材进行立体构成制作练习。

○对竹木、废导线、废金属箔(如易拉罐)等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制作小装饰品和实用工艺品,装饰自己的学习、生活空间或馈赠他人。

○集体讨论校园或附近社区的环境美化方案,并进行设计练习。

○练习制作陶艺小品。

评价建议

○能否运用所学的设计方法和技能,动手制作与完成作品。

○能否运用所学的美术设计知识,设计方案,改进生活和学习用品,体现创意。

○能否以口头和文字的方式描述自己作品创意和制作过程,说明选用工具、材料的理由。

○能否关注校园及社区环境,并从实用功能与设计的关系角度,评价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教学活动建议

○从多元文化的视角进行绘画艺术的主题赏析,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内涵。

○欣赏不同类别的现代设计作品,感受其不同手法与形式感。

○欣赏现代广告艺术作品,感受和分析作品的创意和方法。

○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比较其不同的造型和装饰趣味。

○欣赏我国书法、篆刻的代表作品。

○欣赏现实生活中的优秀雕塑作品,了解雕塑语言的特征。

○欣赏建筑经典作品的形式美,体会建筑与人的关系,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选择自己喜欢的园林、文化广场或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评价,并与同学交流。

○了解美术作品作为商品的价值,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邀请当地美术家和民间艺人来学校进行展览和交流活动。

○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访问艺术工作室或艺术作坊,了解美术展览的方式及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

○以联系、比较和归纳等方式,通过欣赏经典作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概况。

○介绍中外美术史中的重要画派及其代表人物。

评价建议

○能否主动地学习欣赏的方法,并具有初步的鉴别、评述能力。

○能否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集体讨论、观摩和评述等方式,领悟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探究美术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是否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概况。

○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教学活动建议

○配合班队活动以及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策划、设计、制作会标、海报或进行CI设计,并通过评选运用于该活动中。

○根据学校或社会的时事新闻,创作有关漫画、宣传画,布置专题展览或开展讨论。

○选择语文、英语、历史课本内容编写剧本,设计、制作面具、服饰,布置场景,并表演故事剧。

○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中的知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出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活动模型,装饰自己的家庭,美化校园环境。

○调查、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按社区或村庄的功能,考虑环保、居住、休闲、健身和景观等需要,设计未来发展规划图或制作模型。

○收集本班级的各种资料,设计出班级主页和学生个人的网页,组成班级网,参与网络的交流。

○针对一个社会性主题,从跨学科角度加以理解和表现。

○针对一个共通的原理和法则,从跨学科角度加以理解和表现。

评价建议

○是否积极地参与探究性的活动。

○能否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调查与思考的结果。

○能否积极地动脑筋,结合其他课程以及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能否积极地动脑、动手,用美术等形式传达自己的思想或意见。

○能否通过讨论或采用书面的形式,发表自己对探究过程的感受和体会。

○能否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你、我、他》

教学目标:学生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初步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学生能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大胆地表现同学的特征。学生能在交互活动中关爱他人,培养尊重他人的品质。

课堂教学:

(一)导入新课

(二)分析同学、老师照片的头部特征

(三)分析绘画作品中人物的头部特征——《小女孩》,同学们来分析人物的特征。(本环节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分组确定组长,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总结讨论结果。)

(四)巩固练习:教师展示一些画家的素描头像作品供学生参考。作业:临摹一张画家的头像作品,仔细体会画家的用笔技巧。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我喜欢的书》

教学目标:

1、能够在调查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2、能够初步掌握书籍封面版式设计的要求与方法。

3、能够把文字图形作为独立的设计元素,设计自己喜爱的书籍的封面。

教学过程:

1、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或者喜爱的书籍封面设计。

2、教学归纳引入新课。

3、展示两组以文字图形设计的优秀海报并加以借鉴。

4.分析作品中文字图形设计的大小、位置、形状、色彩变化及设计特点。5.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进行封面布局的版式设计。(尝试把文字都看成几何方块,注意大小、位置、形状、色彩的变化与设计。)

6. 学生动手练习尝试。九月份第2周:学习《美术课程标准》 通研教材

一、教学建议

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为了更好地实施本《标准》,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 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 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 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二、评价建议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 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

与本《标准》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对评价的方式,本标准提出如下建议: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问卷形式,也可以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

学生在学习档案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或图像资料等)、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

学生通过建立美术学习档案提高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美术活动表现评价要求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评价结果以简单的形式加以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4.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美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议美术教师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 后,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各校应配齐美术教学设备与器材,配置美术专用教室,并提供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以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可供美术课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校的图书馆应配备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教师参考书、学生参考书、美术杂志、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供教师备课及上课,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以及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

3.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社区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4.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

5.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你我他》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2、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征。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4、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人物的脸型和表情。教学难点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交流导入。

1、展示学生搜集的资料。

2、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搜集过程和感受。

3、欣赏罗中立《父亲》。

三、授新。

1、看“图”写“话”。

2、看“话”画“图”。

3、表现方法 :结合图例,简单介绍一下油画、版画、国画、素描等表现方法及其优势。

4、漫画在人物特征表现中的特殊作用。

5、特征的把握。通过对人物形象整体特征的把握,并恰当地强化细部特征,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情绪、年龄和职业等。

四、创作表现——尝试为同学画一幅肖像画 :仔细观察人物特征,选择任何一种表现方法创作肖像画。鼓励适当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对象特征。在所画的肖像画旁写上所画对象的姓名和你表现他的哪些特征。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我喜爱的书》第2课时

教学过程:1.分析一组以文字元素为主设计的中外书籍封面。(引导学生运用上课时学习的文字设计知识进行分析。)2.回顾总结上课时学生练习的情况。(教师针对版式设计问题提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建议。)3.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尝试把文字看为主要设计元素,根据自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对原有书籍封面进行再设计。(提倡选择水彩笔、蜡笔等简便、易行的绘制工具,探索剪、贴、镂空、拓印等省时、实用的表现技巧。英文及其他文字符号也都属于文字图形设计元素。提倡先设计几个创意草图,比较后再选择确定其中一个加工完善,完成正稿设计与制作。)4.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辅导。(教师的引导侧重强化学习活动的要求,激发学生探索封面设计。)5.作业展示与评价。(学生介绍分组对比原有书籍的设计,介绍本组最佳设计作品的特点,教师积极引导同学之间探讨各组设计作品的特点与不足所在。)九月份第3周:通研美术教材;指导使用《美术参考书》

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我的故事》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了解卡通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初步认识其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法。

2、学生能叙说故事并大胆尝试运用卡通手法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学生能在协作的学习中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媒体准备:卡通画挂图、卡通碟片、教材、绘制工具、展板等。

三、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

1、欣赏卡通图例,让学生根据图中反映的情节编故事。

2、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3、启发学生思考,讲一讲生活中有趣的事。

4、学生讲故事。

(二)看卡通谈卡通。

1、思考:除用语言叙述故事,还可以用什么手段表现故事情节。

2、结论:文字、影视、绘画等手段,其中影视、绘画中经常运用卡通的表现方法。

3、卡通的概念:卡通一词是英语“”的音译。在英语中,“”意为“活动的连环漫画”,动态画面为卡通片,静态画面为卡通画。

4、学生谈自己最喜欢的卡通片和卡通画,以及最喜欢的卡通形象,说出理由。

5、多媒体播放卡通片《大闹天宫》和《米老鼠和唐老鸭》片段。观看卡通片《大闹天宫》和《米老鼠和唐老鸭》片段。

6、思考:片中题材、表现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有何异同。

7、分析:两部作品都运用了夸张、拟人的手法,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大闹天宫》以中国古典名著改编,正面、反面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惩恶扬善,弘扬真善美,绘制方法上借用国画工笔人物表现手法,线条流畅,疏密有致;《米老鼠和唐老鸭》以生活中的小事位题材,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生动活泼,侧重幽默风趣的表现。

8、总结卡通可以通过有趣的形象语言反映生活,抒发和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卡通与时代、民族、科技、经济、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

(三)画卡通。分析卡通的表现特点。(1)特殊符号。①欣赏图片,分析卡通画中表现事物各种状态所用的符号。声音:放射状短线。奇怪:短横线。发怒:冒火。②分组交流资料并讨论卡通常用的符号。③学生上台演示,表现思索、哭泣、爆炸等。④总结:运用简洁的符号能使表现更生动。(2)人物表情。①学生上台表演生活中的一些表情(伤心而哭、开怀大笑、恼羞成怒、惊讶万分)。②挂图展示各种表情的卡通形象。学生进行对比。③总结:卡通画一般运用夸张的手法。(3)人物服装。①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的服装特点。②交流卡通画资料,讨论服装的类别、以及服装与人物身份的关系。③总结:服装是卡通画中人物身份的标志。

1、教师示范。①教师示范一个卡通形象,学生直观感受绘制步骤。②学生从符号、表情、服装等方面分析卡通形象的特点。

2、学生尝试画卡通。设计“我的故事”中主要人物形象,用卡通手法表现,画出草图,并且“我的故事”用简短的文字概括写出来,为下节课做准备。

八年级上册第二课《苍松翠柏》第1课时

1.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潘天寿的《松石图》。(约5分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特定造型特点及画面情境,教学中对比加入另一幅风格差异明显的松石图,宜简洁。)教师设问:对比一下,两幅作品的画面在意境上给你什么明显不同的感受?

分析一下,为什么两幅作品会给你这种感受上较大的差异呢?

你觉得作品中的特定造型与画面的特定意境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教师及时总结归纳学生看法,引出中国传统绘画以独特的笔墨技巧表现对象,传达不同精神寓意的特点。)

2. 学生尝试自主欣赏松树作品。(约5分钟)

(展现两幅松树为主的画面,注意作品技法风格与画面意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3. 师生一起分析一幅松树范画的特点、临摹步骤与技法要领。(约5分钟)

(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学生分析的具体方向与角度。)4. 学生自己尝试练习,临摹范画的局部。(约5分钟)

(强调锻炼学生自己体会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5. 教师及时总结学生在试画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针对性提出改进的具体方法及要点。(约5分钟)

6. 学生正式对一幅自己较为喜爱的松树范画进行临摹练习。(约15分钟)教师出示三张不同风格与不同技巧难度的松树临摹作品,都不宜偏难。

纸张建议选用毛边纸,四开大小。

(建议部分学生画完一张后,教师在积极肯定与提出改进意见的同时,再发一张毛边纸,鼓励学生的绘画积极性。教师及时根据班级练习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辅导中的动态提示与补充。)

7.部分学生优秀作业展示与教学小结。九月份第4周:通研美术教材。素描知识

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我的故事》第2课时

一、媒体准备:

卡通画挂图、卡通书、教材等。

二、组织教学

安排学生分组坐好,并把每组标志旗放在指定位置,每组名称都写在标志旗上便于识别。引导学生对上节课内容作简要回顾。

三、画卡通:

(一)继续分析卡通画的表现特点

1、人物动作

1)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动作的特点。2)总结:采用夸张的手法

2、画面背景

1)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背景的特点。2)总结:背景能衬托主体物,烘托气氛。

3、语言表现

1)欣赏卡通画,分析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2)总结:语言简洁,并结合符号表现。

4、总结卡通画的表现特点

学生讨论分析卡通画的表现特点,并引导对构图的分析。

(二)、学生分组创作

1、学生用卡通形式表现表现生活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1)学生分组讨论草图、文字稿,择优选出要表现的题材,提出修改意见,再对人物形象作一定修改,对要表现的几个场景进行设计,最后分工合作完成作业。

(2)学生上台介绍作业,大家评价。

四、教学总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对卡通画有了进一步了解,并且尝试运用这种表现形式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情感。学画卡通能帮助我们增添幽默和智慧,同学 们可以在班上成立卡通创作小组,把学习生活中有趣的故事收集编写,用卡通形式表现出来,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这里会产生卡通画大师。

八年级上册第二课《苍松翠柏》第2课时

1. 布置学生先用毛笔工具在八开毛边纸上试画出三棵松树的组合变化。(约5分钟)

在复习上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同时,引入新课的教学内容,及时与真实掌握学生对组合变化的已有认识水平与运用程度。

2. 教师出示两张示范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作品中树木组合的特点与规律。(约5分钟)

注意结合示意图来强化学生对树木组合基本特点的把握,同时提示学生养成良好的构图步骤习惯。

3. 教师出示几张树木组合变化的示意图,结合前面学生的试画作业,让学生尝试分析作业中组合变化的优劣。(约5分钟)

4. 观察山石示范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画山石的基本用笔、用墨与结构要点,了解山石组合大小、聚散等变化特点。(约5分钟)

5. 学生尝试以松、石为主体,创作水墨画。(约20分钟)

纸张选用毛边纸,四开大小。

教师出示几张适于初学者直接借鉴的松石小品范画。

(建议部分学生画完一张后,教师在积极肯定与提出改进意见的同时,再发一张毛边纸,鼓励学生的绘画积极性。教师及时根据班级练习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辅导中的动态提示与补充。)

6. 部分学生优秀作业展示与教学小结。教学评议可采用师评、自评、互评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适时举行小画展的办法,展示学生作业,激励学习热情。

素描知识

素描:素描是造型艺术领域中的一门基础科学。素描使用单一的色彩来描绘对象的一种绘画形式。素描具有其独立的艺术价值。她是通过对物象的形体结构、比例关系、明暗变化等造型因素的综合手段来表现对象的。

世界万物的形体变化,实际上都是基本形体的复化、变形和组合。一简单的石膏几何形体写生为石膏半面像写生的基础,比较容易观察和理解其造型的基本规律——结构规律、透视规律、明暗规律及其表现规律。

素描的表现方法大体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根据形体的结构,一线为主,准确的表现出物体的内部结构和透视变化,这种方法叫做结构素描。另一类是根据物体在光源照射下出现的明暗变化,以块面为主,注重表现形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这种方法叫做明暗素描。

“排线”是在钱币素描练习中,处理与表现被画物象形体结构和明暗关系的一种绘画方法。

素描步骤:

一、定位置、量比例、画出辅助线

【注】●量姿要正确,测量要准确

二、概括画出所画对象的体面关系

【注】●要熟练的掌握用浅线、长线、直线和复线起形的方法

●学会用深线不同和宽窄不同的复线表现所画对象的素描关系

●起形和检查形体关系的几种方法:

1、长宽比例法

2、单位长度比较法

3、垂直(水平)测量法

4、斜线平移法

5、几何形定位法

6、长度反证法

7、二分之一点起形法

三、涂大面,区分明暗两大部分

【注】●用概括的方法去涂大面

四、加强明暗交界线

【注】●应把明暗交界线的深线、宽窄和虚实变化充分表现出来

●画出与结构关系密切的灰面

五、在保持明暗大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刻画

【注】●深入刻画的一般顺序:

1、丰富暗面

2、区分出暗部反光的侧面和底面

3、画出灰面

4、画好所画对象的投影与背景

●从整体出发进行调整统一

素描练习中的几个要点:

1、宁长勿短

2、宁多勿少

3、宁方勿园

4、宁慢勿快

5、宁赃勿净

6、宁欠勿过

7、宁稳勿躁

8、宁拙勿巧 十月份第1周:通研美术教材。素描知识

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向日葵》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不同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2、让学生能够尝试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进行大胆表现。

3、让学生发挥个性的表现,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媒体运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活动

(一)欣赏向日葵图片和学生创作导入新课

1、让学生欣赏多幅不同形态和颜色的向日葵实物图片。

提问:哪位同学见过一大片一大片的向日葵,能谈谈置身于向日葵当中的感受吗?(学生谈感受,老师也可以谈自己的感受。)

2、提问:如果现在让你来画向日葵,你打算怎样表现呢?

(学生回答,老师要肯定学生好的想法。)

3、老师:我们来看看画家是怎样表现向日葵的。

(二)欣赏凡·高的《向日葵》,初步理解色彩的对比和谐。

4、动画展示凡·高的四幅《向日葵》

师:凡·高的一生画过许多幅《向日葵》,用来装饰房间,还把整个房子都涂成了跟向日葵一样的金黄色,可见他对向日葵的痴迷程度了。

5、提问:你从凡·高的《向日葵》当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

6、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进行笔触和色彩的分析。)

4、引入十二色环进行色彩对比的色彩分析。在作品《向日葵》上取出背景色和向日葵的颜色,在十二色环上找到这两种色彩的位置,分析什么是对比色。

5、师:如果改变向日葵的颜色,感觉会怎样?把向日葵变成绿色调。(学生谈感受)比较近似色与对比色搭配给人的不同感受。

总结:不同的色彩搭配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三)欣赏不同色调的室内设计作品,分析色彩的象征意义,感受到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情感反应。

1、提问:谈一谈你喜欢哪种色调,为什么?

2、师:如果都是红色调,但深浅不同,给人的感觉是不是一样呢?

(四)学生改画练习

1、用凡高《向日葵》的构图、造型为素材,尝试重新命名,用符合主题的色调改画《向日葵》。

2、提示不同材料的表现效果。

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缤纷家用电器》第1课时

1.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市场电器的调查活动。

主要调查内容: a.产品造型、色彩、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b.不同设计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价格、销售等方面的情况有何差异。2.教师与大家一起分析调查总结的信息,初步归纳产品设计与市场之间的内在联系。(调动每个调查小组参与到调查信息整理的竞赛活动中。)

3.引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对本小组调查产品再设计。(教师先自己对一组学生调查的产品,参照调查得出的信息,建设性地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并先对优化原有产品设计进行教学举例。)

4.展示一组马克笔绘制的产品设计效果草图,引导学生注意产品创意稿绘制的技巧。5.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根据调查的结果,对本学习小组调查的产品进行再设计,并画出创意稿。注意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协作、交流。

产品的改进必须明确改进的理由,体现优化设计的价值。切忌脱离实际的盲目设计。创意稿力求表达明确,力图展现产品的设计特点。提倡使用马克笔或水彩笔等结合黑色水性笔进行绘制。

提倡用简短的文字标注配合产品造型,提示设计的特点,提倡写出设计说明。6.学生动手练习及教师辅导。

静物素描知识

1、注意观察景物的光线变化,静物的每个角度都有不同的光线视觉效果和变化的。在物体的阴暗处要注意阴影的表达,例如光线直射在物体表面的那一片面积是比较白的,但物体表面与阴影的交接处时,要把物体边缘的线画得更黑一些,这样一来,看起来物体与阴影部分才不会混为一体,又可以增加物体的立体感。还有就是,在被光线直射的面积,要用浅而细的线条表现,相反,阴影部分就用粗而黑的线条表现。

2、仔细揣摩静物的外体特征,要更注意凹凸不平的地方。

3、最难的就是光线表达的黑与白,只要仔细观察,再加上自己对素描技术中线条的用法和表达,就会画出即立体、又相象的静物素描。

绘画透视知识

1、正圆透视形是呈椭圆形状,在视平线以下时,上半圆小,下半圆大,不能上、下画的一样大小。用弧线画透视圆时要均匀自然,两端不能画的太尖也不能方。

2、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一个立方体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透视线消失于心点的作图方法,称为平行透视。

3、成角透视(二点透视):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均不与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形成一定角度),但是它垂直于画面底平线。它的透视变线消失在视平线两边的余点上,称为成角透视,也称二点透视。十月份第2周:通研美术教材。色彩知识。

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向日葵》第2课时

一、感受不同的形状。

1、显示八幅色彩相同但形状和笔触不同的图片和一些词语。

2、点击按钮,可以改变图片线条的粗细、曲直。

3、点击出现配上色彩的图片。

4、师:如果我们给这八种笔触配上合适的颜色,就变成了八幅表达情感的抽象画。

二、赏析抽象画是怎样运用色彩和笔触表达情感的。

1、展示《即兴二十六号》。提问:这件作品艺术家运用色彩的组合和富有动感的线条来反映一段乐曲,你觉得这是一段什么样的乐曲呢?为什么?

2、展示学生作品《欢乐》。提问:你认为这张创作是否表达了欢乐的心情呢?

三、练习。

1、练一练。尝试直接用色彩和笔触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并给作品命名。

2、猜一猜。请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全班同学猜此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四、拓展迁移。

1、展示服装设计、招贴画、民间美术作品、大自然图片若干幅。

2、总结:用色彩装扮我们自己,装扮美好的生活,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姿。

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缤纷家用电器》第2课时

1.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等方面有机结合的特点。

2.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分析作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及创意特点。3. 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及人性化设计的特点。

4.出示一组马克笔绘制的产品设计效果草图,引导学生总结绘制效果图的简易技巧。a.选择更能体现产品主要特点的角度绘制产品。b.用黑色水性笔勾画产品造型结构线。c.使用浅灰色的马克笔在体块转折处入手,强化立体感与质感。d.使用黑色马克笔勾画产品的外轮廓及装饰投影。

5.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生练习中值得进一步注意的设计构思问题及绘制技巧的差距。

6.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尝试设计一种家用电器,画出创意稿。自己独立设计或者与学习小组的同学协作进行。设计的电器产品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创意稿力求表达明确,能够充分展现产品的设计特点。注意选择更能体现产品设计特点的角度绘制创意稿。尝试运用简易技巧绘制创意稿。

提倡用简短的文字标注配合产品造型,提示设计的特点,提倡写出设计说明。

7.学生动手练习及教师辅导。8.学生作业展示及单元教学小结。

色彩知识

色彩:这里以水粉为例,水粉画既是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也是青少年学以色彩知识、进行色彩训练的必要途径。水粉画颜料是一种色泽鲜明艳丽、遮盖力较强的粉质绘画材料。所以水粉画既可以吸取水彩画技法,又可以结合油画技法来作画:湿画朦胧、干画苍劲、薄施明亮、厚涂凝重,点、勾、摆、擦、甩无不显示出水粉画颜料的特性与美感。

色彩的分类

原色称为第一次色,即红、黄、蓝三色。原色使眼色中不可能有其它颜色调和出来的,也不能再分解为其它颜色的基本色,因此它们具有鲜明、纯净、强烈的特点。

间色称为第二次颜色,即橙、绿、紫三色。间色是有两个原色混合而成,他们具有鲜明、纯净、强烈的特点。

复色称为第三色,是由两个间色或三个原色混合而成。复色呈灰,色彩不鲜明,但具有和谐、优雅之美感。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色彩大多呈现的是复色。十月份第3周:通研美术教材。色彩知识。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梅竹精神》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了解用线的表现方法,体会笔墨韵味。

2、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3、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话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教学重点:介绍中国画笔墨的技法处理方法。学习梅花传统画法 教学方法:启发、演示、指导 课堂教学:

(一)设问导入。

1、组织教学,教师朗诵诗句“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2、设问: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什么?

3、学生回答,引出本单元课题——《傲雪梅花》

(二)赏析梅花

1、梅花简介:

2、启发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展开关于梅花的讨论。(1)梅花生长习性。(2)梅花的形态。(3)梅花的品格

(三)吟颂梅花。

1、文人墨客对梅花的赞美之言。

2、学生畅谈吟梅诗词。

3、学生朗诵毛泽东的《咏梅》。

(四)赏析作品。

1、画梅名家的作品。

2、关山月的《报春图》。

3、吴昌硕的《墨梅图》。

4、学生自主欣赏,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五)尝试笔墨。

1、教师演示用笔用墨方法。

2、欣赏一些抽象的国画作品。

3、学生体会笔墨韵味。

4、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5、小结,布置下节课任务

八年级上册第四课《触摸美丽》第1课时

一、复习

你所见过的装饰画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

二、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有它自身的美感,如玻璃的透明之美、麻质品的粗犷之美,木材的质朴之美„„在你运用这些材料,精心制作一幅装饰画悬挂在家里时,你将会是何等满足,何等惬意!

三、讲授新课

1、观看教材14页图片,对三种以上不同材料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并分析其适合表现什么内容或现象。

A、可以自己动手通过触摸、撕扯、敲击、搓揉等手段。

B、讨论不同材料各有什么特性,如软与硬、轻与重、粗与细、韧与坚、粗糙与光滑等等。

C、这些材料各适合表现什么内容或形象。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适当归纳,并展示自己制作的装饰画,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作品是怎样利用材质之美表现主题与情感的。

3、教师演示不同材料的制作方法。

四、课堂小结。

不同的材料可以表现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五、布置作业

将一幅绘画作品改为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色彩知识

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特征。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纯度是指色彩捍联的饱和程度。

色彩的冷暖称为色性,即色彩的感觉属性

影响色彩关系的三因素: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色彩关系的四个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

十月份第4周:通研美术教材。版画知识。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梅竹精神》第2课时

一、媒体准备:课件、投影仪、国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一)讨论交流

(二)赏析作品。

1、引导学生欣赏关山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 布局:

用笔:

用墨:

2、学生自主欣赏。

(三)学画梅花。

1、关山月画梅步骤介绍。

2、欣赏教师画梅花的过程的录象,进一步感受画梅花的步骤与技法。大大方方写枝干,疏疏密密点梅花。教师直接示范。展示画梅图例。

3、梅花花朵的结构与画法;

梅枝的结构与画法; 梅干的结构与画法。

(四)创作体会。

1、学生参照优秀国画作品,依据收集的诗歌散文,尝试画梅花。

2、投影仪展示学生作业,赏析学生作品,学生从构思、构图、用笔、用墨等方面自评互评。

三、教学拓展。拓展到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荷花、兰花、竹子、菊花等题材。

八年级上册第四课《触摸美丽》第2课时

教学过程

1、感知美丽

开始语:老师做个调查:“喜欢上美术课的同学有哪些?”(„„)能告诉我们你喜欢上美术课的原因吗?(„„)你用学到的美术知识怎样为你的生活服务呢?(„„)老师就经常在工作之余动手做一些装饰品来美化我的生活。今天,我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我们一起来看看。

欣赏教师范作《春意盎然》,(教师用彩纸、色卡纸、稻草、狗尾巴草等做一副装饰画)初步感知美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美丽材料

过度语:美丽作品美丽材料做,生活中像这样美丽的装饰作品有很多,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美丽材料。

①感知美丽的材料:范作《春意盎然》的制作材料认识(边角余料、废旧材料、自然材料)。

②感受生活中平凡但可美丽的材料:学生交流准备材料情况。(让学生认识到他们准备的材料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边角余料或自然材料。)

③认识、探究材料特点:

感知、认识材料的物理特性(肌理、质感、色彩、外形):分别从点状材料、线状材料、面块状材料去认识。

探究、发现材料的形式美特点(适美特点):依形构思、依色构思、依质构思。教师以材料“棉花”、“扣子”展开教学,启发学生感受、感悟材质的形式美感:

依色造型:如棉花做白云、雾、雪、眼泪、白花„„ 依形造型:如扣子做动物的眼睛、花蕊、鱼鳞„„ 依质造型:如棉花做白鹅、绵羊、白兔、蓬松的雪„„

教师以“棉花”的塑造为例探讨材料的塑造方法:撕、拉伸、卷、缠、粘、染、搓等。(老师示范、讲解、启发学生)

3、演绎美丽

过度语:认识了美丽材料,懂得了面对材料我们可以依材料的色、形、质进行塑造,并知道了怎样对材料进行再塑造,那怎样去制作一件美丽的装饰作品呢,在制作过程中我们还需注意什么呢?

①创意选材(或依材构思):引导启发美的作品要能表达一定内容、思想、情感,切忌材料的堆砌。(教师可适当示范引导创意表现)

②工具准备:(略)

③把握美丽:以一副装饰画作品为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美的规则(对比、和谐)。对比:质感对比(软硬、粗糙与光滑)色彩对比(冷色与暖色)和谐:材质的和谐 色彩的和谐 构图的和谐

④美丽方法:撕、粘、拼、压、捏、绕、拉伸、卷、缠、染、搓等。

4、美丽体验。学生尝试合作制作简单的装饰作品。(鼓励学生小组间材料、工具上的合作)

1、可尝试以某种材料为主,最多使用五种材料完成一幅装饰作品。

2、可将一 幅绘画作品或已有装饰画改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3、可仿做一幅现有的装饰画。(放音乐,教师指导)

5、见证美丽

评价作品要点:创意介绍、作品优点和改进建议。(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状态和过程进行评价。

6、拓展美丽

结束语:让我们在平凡中发现美、创造美,让生活因我们的创造而变得精彩。

版画知识

版画的意义

版画是以「版」当媒介物所制作的绘画,详细地说,就是艺术家利用木板、金属板、石板和绢网等材质,亲自参与制「版」,或在其监督之下透过制版印刷技师的协助,将自己的意象构思转印于画面上。版画艺术便是一种结合艺术与印刷技法的产物。

版画的起源

(一)中国版画:

中国版画之起源可追溯到殷商时期鏤刻於龟甲、兽骨、铜器、陶器等的文字、模样,这些表现当时生活状况、思想与记录事跡的甲骨文字,可说是中国最早的雕刻文书。

自古以来中国即有以印章作为凭证之习惯。印章始自秦汉两代,继承甲骨、玉版的鐫刻传统。秦始皇时代以折断竹玉,分执以为凭据的旧习,逐渐演变成印和封泥的形态,於是皇帝之御璽,便由此而生;到了汉代,无论私人或宫廷都已普遍使用印章,特别有一种「肖形印」,所刻画像有禽鸟、龙虎、芝草类等,极为丰富。当时的印章雕刻,技术相当发达且雕工精美,於是逐渐进展到雕版印刷的技术。至隋唐五代之际,雕版印刷因为印章技术的演变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技术,而有进一步地发展,再加上唐朝经济繁荣、疆域辽阔、与西域来往频繁,大量的佛书、佛像便透过雕版印刷技术而广泛流传,如现今存世如现存世间最古的木刻版画、金刚般若经等。

(二)欧洲版画:

大约在十四、五世纪初期时,开始出现将图片印製在木版上的情形。这种现象的產生与中国造纸术西传并进而普及欧洲有密切的关係。

初期的木版画可分为三类: 一为扑克牌,常以木版印製单纯之线条所构成的纹路样式於卡片上,其风格多为朴素古拙;

二为宗教圣像,这些作为宗教信仰宣传之用的圣母、圣人像,则常见强而有力的直截线刻;

三为书籍插图,在那些宗教圣像的四周也常同时刻有简单的记述文字,这种画像与文字并排於一张的木版作品,可说是版木本的前身。到了一四四八年德国古腾堡发明活字印刷术,圣经与一般书籍(科学、医学、算书、博物、寓言、历书等)之插图开始大量生產,传布於欧洲民间各地。十一月份第1周:通研美术教材。版画知识。

七年级上册第五课《花圃》第1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对前两个教学单元《向日葵》、《梅花》的回顾,引入课题。

2、引导学生以花为主题展开讨论:说出最喜欢的花以及喜欢的理由;花的象征意义;关于花的赞美诗句、散文等。

二、图案花

1、欣赏一朵花的俯视角度照片,引导学生分析其瓣形特点。

2、欣赏图案花,与自然花形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强调骨式。

3、图案:是实用工艺美术的基础,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图案纹样的设计是将自然形象按照一定的形式法则和使用要求,经过提炼、添加、夸张、几何化等艺术处理,创作出符合装饰目的又符合生产要求的图案形象。

4、生活中图案花设计的应用。

5、了解简化夸张是图案设计常用的手法。

6、学生练习,提出作业要求:欣赏各种花卉造型,学生概括地画出花的骨式和瓣形,要求骨式绘制规范,运用拷贝的方法使每一个瓣形一致。

三、图形置换手法介绍

1、操作置换花瓣的特点,让学生感受设计的过程。

2、介绍置换手法。

替代图形给原图形增添了新的意义。

四、创意思路。

1、相似形的置换。

2、不相似形的置换。

3、图形欣赏,形式谈感受。《鱼儿和水》:鱼形组成了圆形适合纹样,说明了鱼与水的依托关系。

《手机》:手机构成的花瓣是现代社会语言交流之花,象征着现代通讯工具开拓了人们语言交流的空间。

学生自主欣赏。

总结:置换花的基本瓣形,使之产生花的骨式的新图形,它不是花,但使人联想到花,它赋予了花的图形新的意义。

4、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生活中有什么喜欢的、有意义的或有情趣的形象能置换花瓣。

五、学生练习

1、根据自己绘制的花卉图案,进行置换图形设计,并画出草图。

2、及时讲评学生的设计草图

八年级上册第五课《与米罗游戏》第1课时

(一)教学情境建立

(二)把握抽象艺术特点

A.米罗先生正在用他特殊的方式教学生如何绘画——音乐教学联想法。B.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抽象: a.是从各种事物中抽出共同的本质成为概念。

b.笼统、概括:与生动具体相对,不具体,不具象的。

美术与音乐在节奏、韵律、意境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所以很多美术家可从音乐中得到启发,音乐可用绘画作品为题材,绘画也可采用音乐性标题。

(三)认识平面——浮雕(半立体)

A.接下来,请同学们先看灯片,首先把音乐中的音符与绘画中的点、线、面进行一种对比。

B.第二步:老师弹奏一下音符,同学们试图想一想,用纸画下来。同学们以三种方法来画抽象的作品。方法一:几何体的组合。

方法二:强调物体的骨架、主体。方法三:点、线、面的结合。

把以上三种方法组合起来,你就可以画出一幅很有装饰性的抽象作品来。C.第三步:老师弹奏第二遍,请学生上台用颜料直接挤、绘在画纸上。D.第四步:下面老师弹两首曲子,同学们第一遍可用笔画,第二遍请几位同学上台用手中的材料做一张浅浮雕作品。

版画知识

版画的特性

(一)间接艺术: 版画是利用「版」为媒介物,并藉由复製印刷的技术所製作的绘画,因此,是种「间接艺术」,而有别於直接以笔描绘或雕刻塑形等的「直接艺术」。

(二)复数性: 因为版画属於一种印刷產品,故同一「原版」可以生產两张以上之相同作品。版画「复数性」的这项特点,使得同一张画能同时在不同地方供不同的观眾欣赏。

(三)轻便性: 由於版画通常都印製在纸上,因此,较其他造型艺术如油画、雕刻等,更容 易运送、携带以及展示。

(四)大眾性: 版画「复数性」的特色,使广大的社会群眾得以用较低的价钱分享艺术的美 感与精神文化,将原本只有某些特殊阶级才能够享受的绘画艺术,带入了普罗大 眾之中。

(五)平面性: 经过製「版」再翻印的手法,画面必然具有平面化的倾向,因此,擅於表达 简洁、明快与爽朗的造型和色彩。

版种技法(一)版种之分类:

1.依其印製过程的形态:有凸版、凹版、平板、孔版四种。

2.依其材质来分:有木板(凸版)、铜版(凹版)、石版(平板)、绢印(孔版),此外,还有照相板与拼用版等。

(二)版种所具之性格:

1.木版:其古拙的线条,黑白对比的强烈调子,以及饶富趣味的木材肌理,最 擅长表达激烈的情意。

2.铜版:尖锐自在的线条以及浓淡阶调的特殊魅力,能够细腻地刻画出人性的微妙与错综复杂的情感。

3.石版:能够直接了当地表现作者之笔触、意象,以及呈现水墨渲染的韵味。

4.绢印:具有均匀整齐的色面与艷丽的色彩、富装饰性的造型及简洁明快的形象。

5.照相版:呈现精密描绘的事物虚相,激发对现实环境更亲密细心的观察。6.拼用版:将以上之两种或多种技法组合形成的拼用版,往往能够融合各种技法之优点,表现得更为自由不受拘束。

十一月份第2周:通研美术教材。折纸技巧。

七年级上册第五课《花圃》第2课时

一、导入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花卉的照片。

1、问:诗人写诗赞美花,音乐家写歌歌颂花,画家用什么形式表达心中对花的热爱?生:用画来表达。

现在大家再来欣赏一部分图片,欣赏的过程当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图片。

2、这些花都是画家把平时看到的,经过艺术的加工画成的。思考:这类作品在艺术范畴中称之为什么?叫图案。那什么叫图案呢?图案是实用工艺美术的基础,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图案纹样的设计是将自然形象按照一定的法则和使用要求,变化加工成为符合设计要求的理想化的装饰形象。

3、花卉图案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4、比较自然花与图案花的区别(写实与概括、具象与抽象)

5、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差别很大,如果老师给你一幅花卉的照片,你如何实现由真实的照片到花卉图案的转变呢? 图案变化的几种规律

1、简化归纳

2、添加组合

3、夸张变形

4、分解构成

出示各种进行了不同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该图片属于何种变化,为什么?

接下来同学们将搜集的资料作为素材。亲手画一幅漂亮的图案花,画好后把大家的作业贴在一块儿组成一个花圃?

首先想好自己画什么花。仔细观察花瓣,寻找基本规律,概括地画出它的形状。出示范灯片:比较这些花朵在形状上的差别

骨式是图案最基本的构成形式 骨式线的画法

一:找出中心点,确定第一条骨式线

二、用量角器确定第二条骨式线,用同样的方法完成骨式线的绘制。骨式瓣形的画法

一、画外框

二、定骨线

三、画出单个花瓣

四、复制花瓣 接下来请使用正确的作图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花的骨式瓣形。

三、学生作画,老师指导。

要求:

1、瓣形一致

2、构图饱满

3、色彩鲜明

4、制作精细

四、课堂小结:

当学生的小图片画完、贴完之后,将完成的花圃摆到讲台前请学生上台进行评价你 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喜欢?它运用了老师今天讲过的哪一种方法?

八年级上册第五课《与米罗游戏》第2课时

(一)欣赏作品,同时,造型从平面过渡到立体

A. 米罗先生带着几位得意门生,通过时空隧道来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阿木林部落内,现在是中国阿木林部落。(情景剧表演)

B. 介绍米罗的抽象作品。

a幅:这幅作品叫“光辉翅膀的微笑” b幅:这幅立体作品的名字叫“人物”

(二)引导学生做立体抽象作品

A. 老师配打击乐,两个学生跳舞,其他学生边看边思考。B. 学生动手制作。

(三)学生即兴表演

A. 学生上台解说自己的作品内涵。B. 小组协商合作进行即兴表演。

(四)小结、下课

创作应该点到为止,这样才能保持抽象艺术的魅力。今天我到阿木林部落玩得很高兴,看到了中国未来的抽象艺术家,那就是你们。希望以后你们用身边任何材料都能做出美好的作品来。

折纸技巧

折纸技巧与运用

折纸基本技巧的运用除了传统的“伞形折法”以外,“蛇腹‧段折法”也被普遍运用。利用经纬排列的正方形格眼(格数多为2和3的倍数)及45度的转折,使许多折纸模型(造型)的实现可能性大幅度提高。

折纸的学习与研究涵盖数学的不同范畴。譬如,平面可折性的问题(一件起绉的形态能否折成二维模型)是重要的数学研究主题。

值得注意的是,纸张面上的所有点展现零高斯曲率,而仅仅沿零曲率的线条自然地折叠。但是,沿曲率不起折痕的纸张面,可透过湿纸张或手指实现,并不展现这限制。折纸技巧。

硬式折纸的问题(“若用薄金属板取代纸张,而折线中有节点,我们能否仍旧折出模型?”)有重大的实用价值。举例,三浦公亮提出的硬式折叠── 三浦折叠(ミウラ折り)已应用于为太空人造卫星部署大型太阳电池板的阵列。

十一月份第3周:通研美术教材。雕塑知识。

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和平鸽》第1课时

1.图片导入:伊拉克战争场景中的和平鸽等,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

活动一:讨论: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热爱和平的情感。(学生课前收集材料并展示,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用正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2.教师介绍和平鸽的由来。欣赏:毕加索的《和平鸽》、《和平之人》;介绍画家毕加索。和平鸽是世界和平的标志性形象,人们用它表达自己对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望。思考:除绘画外还有什么美术形式可以表现和平题材 ?

3.展示介绍招贴画。《和平》、《和平运动》、讨论:生活中有那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可以用招贴画表现?展示《拯救动物》,构图与主题的表现、形式美感有着密切联系,具体到图形的大小、位置、色彩处理。

活动二:尝试改变招贴画《宽容与尊重他人》的图形大小位置,创造新的画面。学生将剪好的图形展示,体会不同构图的视觉感受。

4.优秀公益广告欣赏。讨论几幅招贴画的主题与选材的关系。画面有些什么形象,它们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5.作业布置。收集色纸、牛皮纸、报纸等,用剪贴形式设计制作一张公益招贴画,也可尝试用电脑制作。

6.优秀学生作业欣赏

八年级上册第六课《光影的交响》第1课时

一、引入课题

用同一景物的彩色和黑白摄影作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二、视觉的情感体验

1.欣赏生活中的三张摄影作品,理解其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通过音乐的通感加强体会。

①画面中哪种色彩元素占的比例大? ②它给你带来什么视觉感受? 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视觉效果?

小结:画面中黑偏多,多有厚重、跳跃之感;灰偏多,多有朦胧、含蓄之感;白偏多,多有明快、活泼之感。产生不同的影调的主要原因有:光的方向、光的强弱等。光线强,影调清晰;光线弱,影调朦胧;顺光,白偏多,影调明亮;逆光,黑偏多,影调厚„„

2.感受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是如何运用光影的黑白灰变化赋予画面生命力的。

作品赏析:厚重而寂静的山间夜色,迷蒙的雨中街景,炽烈的高原景色。

三、画面简洁与概括的描绘

1.引入教材上的彩照《沙漠》,谈谈它带给大家的视觉感受。体会并谈谈照片带给自己的感受。

2.转换成黑白效果,分析构图韵律主线形成的主要原因。3.用简洁的黑、白、灰三色概括画面。4.简洁地描绘照片中的影调关系。5.活动一:将自己课外收集的风景照片或风景画用单色工具进行概括与描绘。

6.展示并简要评析两幅优秀的学生练习,老师对线条、黑白灰的处理进行简洁的示范性修改。

优化描绘的基本步骤。用概括的线条与块面将黑白灰三调子进行整体的描绘。

四、空气透视规律

1.欣赏丽江风景照片,体会其中黑、白、灰组合的形式韵律。

2.透视规律分析,重点分析空气透视规律。总结:近大远小,近实远虚。3.展示空气透视规律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

4.活动二:对画面进行进一步的修改,较好地体现空气透视规律。5.展示两幅优秀学生练习,让学生自己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尝试让学生上台进行修改。)

五、韵律的表现

1.再一次对照片和画面的韵律加以体会。

2.活动三:对画面进行更进一步的描绘和修改,更好地表达画面或照片的视觉情感体验。

3.展示学生练习中黑白灰处理更有韵律层次感的作业,作者谈谈对画面艺术处理的感受。

六、课堂小结

雕塑知识

雕塑,造型艺术之一。是雕刻和塑造的总称。以可塑的(如粘土、油泥等)或可雕刻的(如金属、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由于它占有三度(长、宽、高)空间,因此亦名“空间艺术”。也有称之为“视觉艺术”或“触觉艺术”的。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等。又可分为室外雕塑和室 内雕塑。因材料能长期保存,并能起到装饰和美化建筑、器皿等作用,故常带有永久性和纪念性。我国在新石器时代时期,就并存着写实与装饰风格的雕塑,至今犹大量存在。商周时出现憩静稚拙与写实俏色的玉雕和严峻而神秘的青铜器浮雕,构成以几何纹样为主的装饰风格。春秋、战国的雕塑、风格多样,并统一在强烈动感和装饰变形之中。秦代雕塑以静中有动、威仪棣棣的写实风格,代替战乱年代博斗感和装饰风。汉代雕塑以深刻的内容和鲜明的动感,表现出社会现实的深度。到南北朝,石窑和寺庙的雕塑,风格和类别趋于繁多。唐代雕塑,造型丰满优美,气势宏阔,流传久远。宋代雕塑精于表现现实生活,雕塑技法创新。清代雕塑则浮丽而繁琐。雕塑艺术多半通俗易懂,能突破语言、文字、国家及民族的限制,形象地记录科学、文化、经济、政治、军事、风俗等社会生活,具有相当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研究人类历史的珍贵资料。

默塑:雕塑术语。雕塑习作的一种。一般指在对人(或物)作雕塑写生的基本练习结束后(或练习中),进行只凭记忆、不看对象的塑造。是基本训练的课程之一。它能巩固形象记忆,加强对人物自然规律的理解。

速塑:雕塑术语。雕塑习作的一种。一般指在短时间内、用简要的方法、将塑泥或可塑性材料塑造出对象动作形相和神韵的小品雕塑。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也是收集立体形象素材的快速方法。可以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形象的记忆力及迅速描绘对象的能力。

石雕:亦称“石刻”。雕刻艺术之一。为我国五大雕塑传统(陶、木、石、铜、泥)的组成部分,是按材料分类之雕塑品种。古代大型石窟、摩崖、陵墓雕刻与建筑雕刻,绝大多数用石雕成,现仍保存大量的石窟。秦代的石鲸鱼是巨大的石质雕刻,玉石雕刻则多为小型。学中用材料为大理石(汉白玉是其中之一)、青石、花岗石、砂石等。由于石的原材料得诸自然,且能长期保存,故石雕成为大型纪念性与装饰性雕刻的主要艺术品种。传统石雕,是以斧、锤、凿等作为工具,近代有采用甘油、火药及简单机械替代的。因石雕品种繁多,色泽纹理绚丽多彩,与天空地貌融为一体,材料质感和景物协调一致,如乐山大佛等,给人以崇高和美的享受。

木雕:雕刻艺术之一。为我国五大雕塑传统(陶、木、石、铜、泥)的组成部分,是按材料分类之雕塑品种。常用的有楠木、樟木、柏木、黄杨、龙眼木、红木、梨木、杨木、桑树根及其他果木;一般构图都以圆木周边宽度为眼,以雕刻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楼台亭阁、动物水禽等室内小型题材作品为主。讲究刀法和风格,以及利用木料本身自然的特点去寻找材料内在的表现力,在表面的色泽、纹理、结构等微妙的变化中相形度势,因材施艺、量形取材,加以斧凿,在艺术上有独特的趣味。我国有长期的木雕传统,如楚墓木雕及鲁班做木雕的传说等,而木构古建筑的各部位装饰,大量使用木雕配合,则是建筑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室内的木雕也有大型的,主要用作宗教的偶像,雍和宫的巨型独木大佛及承德的粘拼木块制成的巨型观音像都是木雕名作。

骨雕:亦称“骨刻”,雕刻艺术。按材料分类之雕刻品种之一。指在动物骨头或骨制品上雕刻的花纹或物像。因为骨质细密坚实,适于精雕细琢那些较为精美的形象。人类祖先用粗犷的骨雕制品开创了中国的雕塑艺术。距60~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周口店山顶洞遗址出土的骨针,是我国最古老的雕刻品之一。始于原始社会,是介于绘画与雕刻的一种艺术。到了新石器时代是形式多样的小型雕刻品,其骨雕有了长足的发展,有阴纹线刻、薄浮雕纹、圆雕等多种形式的装饰物品。

骨雕筒:新石器时代骨雕工艺品。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这些骨雕器皿利用动物肢骨空腔,就材成形,或圆形或三角形,高6——8厘米。器壁有多种形式的装饰加工,或刮磨或雕刻(如剔地凸起的弦带纹、阴刻沟条等),有的穿孔镶嵌绿松石。

贝雕:用有色贝壳雕刻或镶嵌成的工艺品。早在宋元前后,我国民间就流行有螺细镶嵌和贝帖等工艺等。品种有:各种人物、动物、花卉、挂屏等陈设品;各种文具、烟具、台灯等生活用品。色彩富丽,形状奇异,自然美观。主要产区有辽宁大连、山东青岛、广西北海、广东陆丰等地。

砖雕:一种民间雕刻工艺品。指用凿和木锤在砖上钻打出各种人物、花卉等简单图像,作为建筑上某一部位的装饰品。种类有浮雕、多层雕、堆砖等。以北京、安徽、浙江、山西、江苏等地所产较出名,风格上南方绞纤细,北方较浑厚。

泥塑:亦称“彩塑”。一种传统雕塑工艺品。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先上粉底,再施彩绘。最著名的彩塑如敦煌莫高窟的菩萨和太原晋祠的宫女,无锡的“惠山泥人”及天津的“泥人张”,各具风格。

彩陶设计:我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工艺第一次揭示的工艺美术创作设计。其主要内容是:彩陶设计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不可分割性,彩陶设计的适应性与审美性的辩证统一,彩陶装饰的从属性和相对独立性等。

十一月份第4周:通研美术教材。书法知识。

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和平鸽》第2课时

1.导入:交流自己记录的招贴画,谈作品创意与构图的关系。

2.多点切入表现主题。鼓励从不同角度思考,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意义。例:“关注老人”主题,都以“拐杖”为素材,却呈现了多角度的创意。

学生交流:谈几幅相关作品的不同主题与形象、构图的变化关系。

体会招贴画的设计要领:简洁明了、构思独特巧妙。

3.设计过程:

画草图(捕捉“灵感”,记录瞬间思绪,选择最佳创意)。

选取合适的表现方法(结合招贴画简洁明了的特点,突出剪贴的表现方法)。

设计制作完 成。

4.讨论、探究、发现生活中值得关注的各种问题。

5.学生活动:用色纸、牛皮纸、报纸等,以剪贴的形式设计制作一幅公益招贴画。

6.评价:布置班级招贴画展览,学生充当宣传解说员。

相互评议最佳创意、最佳宣传解说员。

通过学习,鼓励学生将对社会的关注转化到自己的行为当中去。

课堂评价:

1.积极参与讨论,关注生活,寻找招贴画的表现主题。

2.根据主题多点切入构思创意,利用简洁的图形制作招贴画。

3.评价表:

立意健康 构思独特 主题突出 构图协调 图形简洁 色彩鲜明 4.评价形式以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对于好的创意和构想要及时指出和表扬,鼓励大胆表观。

教学建议: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关爱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 .选择范图以简洁平涂为主,借助游戏的形式,感受图形大小位置、构图与主题的关系,认知形式美法则。3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突出多点切入主题,鼓励求异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表现。4 .联系实际,课内外结合,可尝试使用平面设计软件设计制作。

八年级上册第六课《光影的交响》第2课时

一、情感导入

欣赏凡·高的作品《夜间露天咖啡座》,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光影构成方式,对应讨论画面带给人的情感体验。

二、画面构图

1.《夜间露天咖啡座》的咖啡座处于画面中间偏左位置,避免了画面死板;街道延伸较长,使咖啡座处于视觉中心,使画面空间有了深远的感觉。

2.作品《威尼斯》欣赏。分析合理安排主体景物的位置,对体现画面创作意图的辅助作用。

将背光和受光的两面墙置于画面的左右方,而强光下建筑物的投影既给画面增添了情趣,又使画面达到了构图和视觉上的平衡。

3.活动四:选择自己喜爱的风景照片,根据自己对画面的情感体验,注意画面韵律表现及主体物的位置的处理。

4.展示部分构图较好的学生作品,谈谈自己的创作意图,师生共同为之提出修改意见。

三、画面的空间立体感

1.《夜间露天咖啡座》创作草图中,不同远近的住宅的光影与形状有何变化? 光影随着街道的延伸,越远越暗,即我们上节课所分析的近实远虚的空气透视规律。形状上的变化则是遵循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2.学生自主欣赏《拉纳地区的山路》:中景的树刻画细致,对比强烈;越远树越小,且对比越弱,越模糊。使画面有视觉延伸之感,即空间的立体感。

3.活动五:将构好图的画面,在把握好基本明暗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更具体细致的明暗处理,使画面呈现出一定的空间立体感。

4.展示、评价学生作业,进行适当的示范和修改,提高学生处理画面空间立体感的技巧。

四、课堂小结。

书法知识

楷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平正而不呆,齐整而不拘。古人说,“楷法欲如快马入阵”,“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要的是严整飘扬、犀利飞动。

②笔划有规律的发展,形成了“永字八法”。它既是字法,也是笔法。一切楷书的笔划,都概括于八法之中。每一点划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其他笔划互相呼应的。永字的八个笔划按其所处位置各有名称,不再赘述。

③起止三折笔,运笔在中锋,是楷书的典型笔法。古人说“真多用折,……折欲少驻,驻则有力。”运笔中锋则多遒润。

十二月份第1周:通研美术教材。书法知识。

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灯与光》第1课时

第一课时

一、感受讨论

1、教室关灯,关门,拉上窗帘,使光线变暗让学生感受气氛。

2、开灯,开门,打开窗帘,让学生感受管线的变化,通过对比,加强对灯光作用的认识,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说出灯光的作用、种类,逐步过渡到对灯饰的关注。

3、教师: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它带给我们光明,美化我们的生活。同学们谈谈生活中看到的最喜欢的灯饰。

4、学生谈谈生活中喜欢的灯饰的造型、色彩、材质以及灯光效果。

二、欣赏体验

1、欣赏灯饰图片,思考颜色、形状、材质对灯光效果的影响。

2、教师演示:

1)把不同颜色的纸筒罩在台灯上,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外界颜色可以改变灯光色彩。2)把不同厚度的纸以及塑料、铁皮围成筒状罩在台灯上,让学生感受不同材质对灯光明暗效果的影响。

3)在纸筒上切挖不同的形状,分别罩在台灯上,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灯光效果。

3、学生把准备好的纸材进行切挖处理,然后放到讲台上展示,比赛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三、装饰手法处理

1、纸质圆筒造型的灯饰展示,在欣赏的同时讲解纸材的优势。

2、学生讨论装饰手法的种类,教师演示装饰手法处理。

1)绘画

2)粘贴

3)切挖折叠

4)镂空衬底

5)综合运用

四、学生制作

1、学生设计圆筒造型灯饰,可在纸上画出草图。

2、利用纸材制作,装饰效果不限。

五、总结

1、展示部分学生作业,鼓励学生相互评价。

2、布置下节课任务,分组准备工具材料,并要求学生查找有关灯光的散文诗句。

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多彩的风景》第1课时

一 .引入课题:

欣赏风光片:

①提出问题:雪为何会呈现出黄色和蓝色 ?

②演示、观察环境色、光源色对白色石膏体色彩的影响。

③分析风景画中,白色物体的色彩变化。

二、讨论:

如果物体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红色、蓝色或其他的颜色,那它的色彩会呈现怎样的变化 ?

①得出结论: .受光面:固有色 + 光源色.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背光面:固有色加暗 + 环境色的反光.投影:固有色加暗 + 环境色

②总结:大自然是我们色彩的宝库,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是由于不同的固有色在不同的环境、在不同光源的影响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一幅幅多彩的风景画,三、练习从景物中提取色、彩,并讲述它的色彩变化。

四、教师指导:(主要针对调色问题进行演示)

书法知识

楷书的文字特点

又称“真书”、“正书”,兴于汉末,兼采隶书、草书之长而形成的字体。楷书一方面吸收隶书结构匀称、笔画清晰的长处,吸取草书的简易精神;另一方面纠正草书缺乏规律性的缠绕结构,将隶书的波折笔形改为平直,方扁字形改为方正。所以,楷书对草书来说,是化草为正;对隶书来说,是化繁为简。楷书的出现,标志着汉字作为方块字的最终定型。它在表意体制允许的条件下,最大的限度实现了“简”、“明”、“美”的统一。简化了篆书、隶书的笔形和笔画,字形明晰,便于区别,笔画匀称,格调和谐。楷书是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常见的印刷体楷书有宋体(老宋体)、仿宋体、长仿宋、正楷体、黑体,并有各种不同的字号。

楷书是汉字书法艺术的主要书体之一,又称“今隶”、“真书”、“正书”、“正楷”等。因其形体方正,可作楷模而故名。它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更是楷书的黄金时代。楷书是由隶书经过长期发展演变慢慢退化而成的。早在东汉时代的简、帛及器物上以能看到一些楷书得体势,《熹平石经》的正方字,《张迁碑》的方劲用笔,实际开启了楷书的先河。

楷书的特点,从总体上看,楷书呈长方形,结体也比隶书紧密,用笔也很丰富细腻。写起为也要比隶书灵活捷便,从楷书创立之后,它就代替了隶书正统地位,经过长期的

试用证明了它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较好的一种书体。千年来一直是官方所采用的正式字体,也成为书法史上的一大宗。我们常说的“真、草、隶、篆”四体,楷书居四体之首。楷书的开创和确立之功,应首推钟繇。

十二月份第2周:通研美术教材。构图知识。

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灯与光》第2课时

一、交流讨论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诗文资料,进一步深化对灯与光的审美体验。

2、思考不同的时间、地点、季节、节目对灯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3、学生交流讨论,注意灯光的不同效果给人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设计要根据要求考虑色彩、造型、材质的定位。

二、尝试体验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不同地点进行灯饰设计,谈出创意,教师提出指导性意见。(客厅灯光、卧室灯光、餐厅灯光等)

不同氛围中的灯饰图片欣赏,让学生为其选择适宜的环境,感受灯饰对渲染气氛的作用。

三、造型处理

1、欣赏实物灯饰

1)根据圆筒造型进行的变化处理。

2)从其他领域获得启示而进行的造型处理。

2、欣赏不同造型的灯饰图片,学生分析造型特点。

四、材质处理

教师在纸质灯饰上进行其他材料的装饰处理(羽毛、小贝壳、树叶等),并展示运用其他材料制作的灯饰,鼓励学生运用合适材料设计制作。

五、设计制作

1、教师: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请大家结合新年的喜庆气氛设计一个灯饰,以纸质材料为主结合其它材料装饰,注意造型的变化处理。

2、学生谈设计意图,教师予以指导。

3、学生分组设计制作小样。

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多彩的风景》第2课时

一、引入。同学们都知道,音乐作品能以它特有的方式来感染人们的情绪,其实美术作品尤其是色彩画,也能让人触景生情,现在让我们

(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体会一下两者是否有某种联系。)

二、欣赏民乐合奏,并体会能受到何种感染。

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

①节奏(欢快);

②旋律的起伏(起伏大);

③是否有多种乐器合奏(多种不同音色交织在一起)。

三、欣赏风景画《夏日》,分析色彩,体会情感。

1.回答问题:①跳跃的笔触;②响亮、纯净的色彩对比;③色彩的明暗对比。

2.欣赏同类型的风景作品。

3.欣赏不同类型的风景作品《三片云》,分析色彩,体会情感,回答问题。

①笔触柔和、细腻;

②纯度低的色彩对比变化细微,对比不强。

4.为《三片云》配上合适的音乐,来烘托画面的意境。

5.欣赏同类型的作品。

四、小结:美术作品中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色调、不同的表现手法,都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感受。

五、作画步骤:1 .取景、构图。2 .大色块的铺垫。3 .调整完成。

构图知识

构图,从广义上讲,是指形象或符号对空间占有的状况。因此理应包括一切立体和平面的造型,但立体的造型由于视角的可变,使其空间占有状况如果用固定的方法阐述,就显得不够全面,所以通常在解释构图各个方面的问题时,总以平面为主。

狭义上讲: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一定的思想、意境、情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用审美的原则安排和处理形象、符号的位置关系,使其组成有说服力的艺术整体。

中国画论里称之为“经营位置”“章法”“布局”等等,都是指构图。其中“布局”这个提法比较妥当。因为“构图”略含平面的意思,而“布局”的“局”则是泛指一定范围内的一个整体,“布”就是对这个整体的安排、布置。因此,构图必须要从整个局面出发,最终也是企求达到整个局面符合表达意图的协调统一。

构图法则:

如果要进行高度的概括,就是变化统一。即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其他规律,大抵都是从属于这个规律。

为了取得变化统一的良好效果,以下分三方面阐述法则。

1对比(此部分与平面构成相关内容相似,故简述之)在这里是指一种造型因素就其某一特征在其程度上的比较。如:明暗色调这一造型因素,它的特点是深和浅。线条有长短的对比;形体有方圆对比等等。A.点、线、面的对比

点的对比:点连续延伸的轨迹成为线,密集成片而成为面。由于疏密变化而转化为明暗色调。点彩化画派的作品就是例子。

《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称得上是修拉的色彩科学实验中的经典作品。点彩绘画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画法,道理并不深奥,就和小朋友经常玩的拼图游戏有一点像.一块块的颜色被分解了之后就像一小块一小块的拼块.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小色点被仔细地排放在一起.慢慢的整张画的颜色就丰富了起来,轮廓、形状„„要拼的图象也一点一点

清晰明朗了。看修拉的画感觉很朦胧,好象人、静物、景物都置身于一个虚幻的世界中。远看整体感强,走进看,又发现了更多色彩。丰丰富富,整个画面生动,有变化。

线的对比:即可以作为物象的边缘,又可独立的表达一定的形象。例如线的直与曲;长与短

面的对比:在立体艺术中指的是形体,在平面艺术中指两度空间的占有。

关于方与圆的对比,在多数以圆作为环境的形象中,方形易突出。反之则圆形突出。

十二月份第3周:通研美术教材。剪纸知识。

七年级上册第八课《门》第1课时

一、游戏导入

1、猜词游戏:根据“家门”、“澳门”、“门槛”、“城门”、“天安门”、“开门”等词语词意做动作。

2、教师:谁能说出更多的有关门的成语和词语?

3、学生:门户之见、门可罗雀、门庭若市等;门板、门鼻、门环、门洞、门槛、门框、门帘、门牌、门楣、门神、门风、门户、门道、门徒、门卫、国门、门面、门票等。

二、门的功能

1、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要进出很多的门,有谁能说出门的功能吗?

2、学生:门式建筑的出入口,一开一关连通或隔断房子内外的两个空间。

3、教师:门像一本打开的书,书里写的是人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学习有关们的知识。

三、欣赏不同时代的门

1、古代皇宫大门欣赏

1)门饰

门钉:九九八十一个

铺首:具有使用价值的门环,往往配以装饰性底座,有驱邪的意义。2)造型:庄重

3)总结:门的装饰、色彩、造型在特定时期有很强的等级性。

2、几款现代建筑大门欣赏

1)装饰:几何造型装饰,不锈钢、玻璃、木板材质的运用 2)造型:简洁、具有现代设计理念。

3)总结:门的装饰、色彩、造型呈现多样化。

3、通过图片展现门的历史,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对门的感受。1)古代与现代民居的门对比欣赏

2)总结:门的造型、装饰随时代变迁、人们的审美倾向而改变。

四、欣赏不同门组的门

五、欣赏不同造型的门

1、方形:简洁,或庄重,应用十分广泛。

2、拱门:气派,或弧线具有亲和力。

3、洞门:中国园林常用,不仅可以出入,还可框景。

4、总结:们的造型要依据其功能、环境设计。

六、尝试体验

1、教师:下面这些门分别适合安放在什么场所?(幼儿园、公园、商场、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

2、学生讨论回答,说出理由。

3、学生选择一种类型的门,进行设计构想,相互交流。

八年级上册第八课《绚丽的阳光》第1课时

一、活动导入

展示在明媚的阳光照射下的校园景色,请学生感觉照片上的色彩,分析其中各有哪些色彩成分和色彩成分比例。

小结:大家的感觉和分析是否完整和准确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作品,看看画家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色彩瞬间的印象的。

二、作品《日出·印象》欣赏

1.画面的瞬间景象的感受和印象:旭日朦胧的光色,船、物、大气、水、阳光交融成一片。

2.如何表现画面的光的感受?

①光源:橙红色,天空受光照射变成橙色,水面有的直接变成光源色,受影响有的偏黄,有的偏紫。

②物体的色彩:强调瞬间的色彩氛围,没有仔细描绘物象的具体轮廓。银灰色的海面,在光与物的影响下,色彩丰富多彩。

③笔触:短小而清晰的笔触,把不同的色彩一点点地排列上去,看上去有一种光影在颤动的效果。

欣赏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

三、色彩分析

活动:请再一次感觉校园的照片,分析其中各有哪些色彩成分及色彩成分各占多少。

小结:欣赏了作品《日出·印象》后,我们再一次感受照片的色彩成分,同学们对照片的色彩有了更全面、更丰富的分析,同时还发现,绘画色彩绝不是简单的物体固有色的明暗变化。《日出·印象》是19世纪后期,在法国画坛上出现的一个标新立异的画派——印象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莫奈的作品。为什么说是标新立异的画派呢?让我们一起来比较几幅作品。

四、印象派艺术的基本特点

1. 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彻底打破了传统固有色和棕色调的造型观念。

印象派前的作品《石桥》《父亲的肖像》《卖水的人》以棕色调为主,重点欣赏《卖水的人》,分析画家对写生色彩的认识,即固有色的明暗变化。印象派的作品《草垛》《农家少女》《阿戎堆的桥》,色调有的温暖,有的偏冷,色彩丰富,光与色交融,画面具有生命力。

2.用明确的笔触画出交织融会的色点和色束,强调客观再现个人的瞬间视觉印象。

印象派前的作品《父亲的肖像》和印象派的作品《打阳伞的女人》进行比较。前者像是在永恒不变的光源下描绘的;而后者则让人不得不叹服阳光这个无形的东西,被画家莫奈描绘得具体而具有生命力。

3.关注色彩、线条给视觉造成的印象和刺激,而不在乎其内容或画什么,重复地对同一题材和同一对象进行描绘。

画家莫奈的作品《卢昂教堂》与德加的作品《舞台上的舞女》和《芭蕾舞预演》欣赏。欣赏《石桥》《父亲的肖像》《卖水的人》。欣赏《草垛》《农家少女》《阿戎堆的桥》。《父亲的肖像》 《打阳伞的女人》 欣赏莫奈的作品《卢昂教堂》四幅与德加的作品《舞台上的舞女》和《芭蕾舞预演》。

五、课堂小结,布置课后学习活动

印象画派的产生,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模式和色彩观念,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观和绘画表现手法。画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莫奈、马奈、德加、雷诺阿等。每位画家都有自己关注的题材,有自己的绘画风格。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老师提供的有关书目和网站搜集资料,对印象画派的代表画家进行了解、总结和归纳。下节课,我们将由每一小组组织一个话题,进行演讲,通过对印象画派中某一位画家的作品的评析,加深对印象画派的特征的理解,体会画家的艺术风格。

剪纸知识

剪纸是由手工制做成的,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装饰艺术的一种。从题材上分,有人物、动物、景物及花卉、组字等,既有展示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也有反映现实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的,涉及方方面面。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彩色、套色、衬色、拼色等若干种。从形式上分,有剪纸、刻纸、撕纸、烫纸和几种形式相结合等,多姿多彩。

一、剪纸的起源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作为陪葬品或燃烧。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也可为礼品赠送他人。每个剪纸图案都有不同的内涵,如:“五福捧寿”蝙蝠代表福,“松龄鹤寿”,“喜上眉梢”等,剪纸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

二、剪纸的制作方法

1、剪纸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剪刀剪、刀刻和手撕。2、剪纸的常用工具:剪刀、刻刀、蜡板、3、剪纸图样的制作:以前剪纸图案是熏样儿,熏样儿就是把白纸的一面在水里蘸湿,把剪纸图案贴在白纸上,然后在燃着油灯或蜡烛上熏。然后把剪纸图案揭下,就复制了一幅剪纸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用复印、晒图等方法。

十二月份第4周:通研美术教材。剪纸知识。

七年级上册第八课《门》第2课时

一、游戏导入

1、串词游戏

(民族、门、快乐;龙、天安门、水;橘子、门环、文化。)

2、学生交流收集的与门有关的文章。

二、门的装饰

1、民间装饰手法

门神,“福”字、对联、剪纸。

2、图案

抽象图案:抽象的点、线、面图案,简洁,自由,明快,富有现代感。具象图案:典雅、精美、富贵,反映精湛的工艺。

3、各种材料装饰。

三、国外不同造型的门

欣赏国外具有代宁代表性的门,感受不同的设计风格,特别是造型处理给学生以设计灵感。

四、设计制作

1、设计一个有趣的门,画出效果图。

2、学生在上节课设计构想的基础上完善创意。

3、学生绘制。

五、作业展示

学生作业展示及评述。

八年级上册第八课《绚丽的阳光》第2课时

一、活动链接(已完成)

课余,同学们已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有关印象画派的资料,今天,就让我们各抒己

见,共同走近艺术家的作品。

为学生收集大量印象画派的代表作品,为欣赏、评析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即兴演讲

1. 各小组进行即兴演讲,评论印象画派各画家的绘画作品。

在引导的同时,对有不同意见者,多予以鼓励,引导其发表自己的见解。

2. 客观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作品,剖析印象画派的基本特点,领会画家和作品的特色。

②鼓励学生灵活地对生活中大自然的色彩进行感受和表达。

③生动的语言,合理的逻辑。

④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辩驳。

修拉、凡高、塞尚、高更等的作品欣赏。

三、总结

印象主义绘画是世界绘画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与解放,它对绘画形式的探索和对绘画性的追求,使绘画变得更丰富、更自由,更具绘画特点,并由此引发了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的绘画形成。

剪纸知识

剪纸的表现类型

1、从剪纸的色彩来分,主要分为单色、彩色、套色三种,(1)单色剪纸就是用一种颜色的纸做的剪纸,如:红色、黑色、白色等。

(2)彩色剪纸是用白色宣纸剪好后再染色,即一张剪纸有多种颜色,一般根据实物颜色染色。

(3)套色剪纸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纸剪好后叠加粘在一起。

2、从制作方法来分,分为阳刻和阴刻剪纸

(1)阳刻剪纸,通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它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

美术教师校本培训教案 篇2

关键词:美术新课程的研发,美术资源开发,教学反思

一、校本课程的涵义和特点

校本课程源于西方20世纪80年代, 最早出现在英美等国家。其概念可以基本界定为: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 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 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研发的资源, 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学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的所以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研发活动, 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 也不以读书、听讲为只要学习方式, 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其研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而是由实施课程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建够、共同参与的活动, 这样的课程模式是开放式的, 随着教育活动双主体的互动交往过程而不断展开调整, 不断发现探索新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的课程, 这样课程是不断“生成”的, 而不是固定不变的。课程目标是师生一起建立的, 课程目标应该随着教育活动的具体情况而改变, 因而课程目标具有动态特征。

二、校本美术新课程的研发的前提条件

随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贯彻, 我国校本新课程研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时机, 美术学科一方面是学生喜爱的学科, 另一方面又因为不属于考试科目, 受学校、学生的重视的程度又不高, 美术教师的地位很低, 处境十分尴尬。但这同时也为我们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时机, 因为不是考试科目, 所以手考试制度的影响最小, 老师在教学上具有比其它学科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因为我们所面临的尴尬困境, 所以我们更要抓住时机、主动发展, 不断提升自己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拓展我们的生存空间。

三、以反思教学为抓手, 改进教师教学行为,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运用学生的“学后记”反思美术教学。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激活学生求知欲望,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 教师除了吃透教材, 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吃透学生, 了解学生们头脑中的想法, 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 对学生的学习信息进行总结反思;而学生的“学后记”是教师真正了解学生学习体验和学生内在需要的有效载体。所谓“学后记”, 是指学生对课堂内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内容的个性化记录。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们的一双双眼睛, 一只只耳朵, 一个个脑袋就像设置在课堂内的“活探头”“活的黑匣子”, 以理性和非理性的方式记录着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许多秘密, 注视着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 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声调;同时又揭示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过程, 学习的动机、情感、态度, 反映的是教师和学生动态的教与学的双重过程。因此, “学后记”这一活的“黑匣子”是教师进行反思教学, 调整教学策略,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依据。

2.“学后记”是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双向评价方式。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最直接的参与者、合作者、探究者、实录者和评价者。学生的“学后记”是以理性和非理性的方式记录着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同时, 又袒露了学生自己的学习心理活动过程, 学习的动机、情感、态度、价值观, 因此, “学后记”是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双向评价方式。作为一位美术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善于捕捉分析学生的动态过程, 体察学生的课内外的表情、行为举止。譬如学生课后的几句不经意的悄悄话, 善于聆听, 做学生的忠实听众。因为, 课后学生们的谈论是自由宽松的, 情感是真挚的, 意见是中肯的, 想象是丰富的, 因此, 他们谈论的话语有时会激发教师的创造灵感, 成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依据。所以, 教师只有充分信任学生, 亲密接触学生, 敞开学生的心房, 拓宽获得学生学习体验的信息渠道, 立体的、多维度的了解学生, 才能使我们教师从学生眼睛中进一步认识自己和了解学生。

3. 举办反思性美术教学评比, 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美术教学评比旨在“以评促思, 以评促教”, 以评比为抓手, 引领课改新理念, 促进美术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为了更好地培养每位参赛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自我诊断能力, 在每次评选之前, 笔者与评委认真设计不同的反思性答辩问题。反思性美术教学评比注重教师“自我诊断——剖析病源——提出对策——再次实践——再次反思”的反思教学流程, 以培养教师反思力为切入口, 落实“以评促思, 以评促教”的美术课堂教学评比目标任务, 从而有效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美术教师校本培训教案 篇3

关键词: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动机;效果

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并逐渐开始实践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改革目标,学者们展开了对教师教育一体化多视角、多层次、多方面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读研期间,在参与导师课题“文化视野下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机制创新研究”资料搜集时,笔者意识到,出于培训成本、管理等方面的考虑,校本培训越来越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得到了践行。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县内的中小学教师,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编制出《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及其效果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指导语,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界定校本培训的概念。第二部分为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教龄、所教学科等基本情况。第三部分为问卷的问题,包含对调查者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及其效果反馈等内容。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和目的性抽样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250 份,回收问卷225 份,回收率为90%。其中有效问卷217 份,有效率为80.8%。

校本培训就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的规划指导下,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组织的一种教师的在职培训形式。学校教研组的活动、听课评课、专家讲座、师徒制、集体备课等这些都属于校本培训。接下来主要对被调查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形式、参与动机以及所取得的效果的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找出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与校本培训效果之间的关系。

一、影响教师校本培训效果的因素分析

从上述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教师认为培训内容和参与动机是影响自身校本培训效果的量大重要因素,此外培训目标、师资水平、培训方式对校本培训效果的影响较大,考核方式、培训管理、培训环境等因素也会对校本培训的效果产生影响。

二、被调查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分析

学者们在分析影响教师校本培训效果的因素时,一般将其分为教师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心理学相关理论指出内部持久的积极动机,可以维持一个人积极的行为。此处分析时,也将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被调查教师在参与校本培训时,出于提高自身素养的内部动机的比例明显高于外部学校、社会等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们在参与校本培训时,越来越注重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但也有社会和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参加培训的动机成分。

此部分通过对教师自身参与校本培训所取得的效果反馈的分析,看教师们在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方面与通过校本培训所取得的效果的自我评价上是否存在一致性,进而推断出那些动机影响教师的校本培训的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教师们认为通过校本培训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内容主要是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技能技巧、学科前沿知识、师德几方面,而且多数教师认为理论知识的培训效果要好于实践经验的培训,这和我国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现实是分不开的。被调查的教师们一致认为通过校本培训自己取得收获比较大的方面主要是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掌握了一些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师德和政治素质等方面。这和之前教师们出于提高自身能力、素质而参加校本培训的内部动机是一致的。

从上表我们可以教师们普遍认为校本培训的内容只有一部分能应用于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内容还不到60%,也就是教师们认为校本培训的一些内容对于自己日常的工作作用不大。但是迫于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和外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压力,还是得落实校本培训。

三、思考和建议

从上述的分析中,笔者发现,被调查教师在参与校本培训时,出于提高自身素养的内部动机的比例明显高于外部学校、社会等对教师的要求。在其反馈的校本培训的收获当中,被调查的教师们一致认为通过校本培训自己取得收获比较大的方面主要是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掌握了一些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师德和政治素质等方面。也就是,教师和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与其所取得的效果具有一致性,当教师们是出于内部自身发展需要去参与校本培训时,往往获得的是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而当他们出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压力去参加校本培训时,往往获得的是一些外部考核的达标。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内部的持久的、积极的校本培训参与动机,更有利于教师在校本培训中取得自身提高与发展的效果,而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外部动机也不可忽视,因为教师也是社会和学校中的一员,理应受到学校和社会规范的影响。

此外,教师在参加校本培训之前也要对自己参与校本培训的动机进行分析,自我制定一个完整的校本培训计划,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和结束时,理性地分析自身的收获与不足,积极归因,为接下来的一次次的校本培训做好扎实的基础。**县教师的校本培训是民族地区教师校本培训的一个缩影表明,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教师在职培训的新形式,还处在不断地摸索和完善当中,我们应该理性认识校本培训,鼓励教师们积极地参与校本培训。

参考文献:

[1]关楠楠.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效果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美术个人校本培训总结 篇4

本学期我们进行了《新的课程标准关于评价标准》的学习,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管理的培养。我们美术课堂也应该确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为学生打造趣味课堂、效率课堂。我们选择并确定下一步适合我校的美术教学思路:参考全国九年制美术课程标准,研讨、开发并制定合理公正的评价量规和检查表,结合我校各年级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科学的教学、辅导方法,力求优化我校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最终实现由理论研讨、试验实践、经验总结,改革创新到实际应用的研修目的,结合如何评价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和鉴赏力、全面提高美术课堂教育教学展开校本研修。

二、工作落实情况

在教学方面,在上课前,我认真备课,弄清每篇课文的教学要求,明确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各环节,做到了有的放矢。学校电教室如有接收相关远程教育资源,我是合理利用,精心引导学生跟踪学习。名师的指引点拨,课件的生动形象,极大地震撼着学生,吸引着他们以百分百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所以每一堂课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辅导学生方面,我制定了详细的辅导计划,设有美术兴趣小组。定期培训学生制作了许多课件挂图,做到“一帮一”的学习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既让学生满足对美术的追求,也让他们对美术有了浓厚的兴趣.本学期里,上交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得到了学校的好评。

另外,我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我还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教学时,我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对于学生偶而犯的错,我是耐心教育,不打骂、责罚他们。我利用晨会和班队活动时间,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从小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除做好上述三方面的工作外,我还阅读了大量教学理论书籍,并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撰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摸索最佳教学方法。为了提升教学水平,我主动听优秀教师授课,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本学期里,我听课超到了三十节次。我积极上好公开课和参与集体备课活动,上交了教学资料,如教学案例、说课稿等。每一次教学常规检查,我的教学资料准备齐全。

八年级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篇5

夏镇一中西校:周黎

第一课:简要介绍中国画发展史、中国画工具材料 教学年级:八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四课时(1—3班第一节,4—6班第二节,7—9班第三节,10—12第四节)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中国画概况和认识中国画工具材料,使学生能系统的了解中国画的发展 历程和基本概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休养和欣赏水平。并了解中国工笔花鸟画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了解中国画工具材料。教学内容:

一、中国画概述

学习中国画,首先要从总体上对中国画有一个概括的认识,诸如中国画的风格特点、艺术规律、美学思想等,树立一些基本的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逐步的掌握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技巧。

中国传统绘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数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等完整的艺术体系。比如:顾凯之的“以形写神”;谢赫的“六法论”;齐百石的“似与不似之间”等等,都包含着中国画的立意、意境、经营、笔墨、程式、风格等一系列艺术创造的经验和理论。这些经验和理论,既符合一般的艺术规律,又独具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质魄、中国人的聪明。与世界各国的艺术相比较,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而且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欣赏和赞扬。

中国画门类很多,形式风格多样,不但有人物、山水、花鸟之分,而且有工笔、写意、重彩之别,还包括书法、篆刻、壁画、和民间绘画。为了讲解简要,我们只能结合花鸟画对中国画的整体特点和艺术规律做一些概括性的叙述。

二、中国画工具与材料

校本培训教案 篇6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教学目标:

1、剪贴画、艺术字的插入和编辑操作。

2、掌握自选图形的绘制。

3、幻灯片背景的设置及配色方案。

4、修饰幻灯片的播放效果。

教学重点:剪贴画、艺术字的插入和编辑操作,掌握自选图形的绘制。教学难点:幻灯片背景的设置及配色方案,修饰幻灯片的播放效果。教学过程:

一、剪贴画、艺术字的插入和编辑。

1、剪贴画的插入和编辑

(1)插入剪贴画:目的是美化幻灯片a.选定幻灯片:在“幻灯片”视图中选择b.插入剪贴画:插入图片剪贴画c.调整剪贴画的位置(2)剪贴画的编辑

更改剪贴画剪贴画插入到幻灯片中之后,在幻灯片视图中双击它可以返回到选择插入时的状态,更改插入的剪贴画。设置图片格式选中插入的剪贴画,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设置图片格式”选项,可对剪贴画进行如下设置:线条和颜色,尺寸,位置,图片。

2、艺术字的插入和编辑

(1)艺术子的插入:插入图片艺术字,在弹出的“艺术字库”窗口中选择艺术字样式,然后“确定”,在“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中输入你要编辑的文字,修改字体,大小等属性后“确定”,调整艺术字的位置。(2)艺术字的编辑:

如果需要修改艺术字的格式,先选中艺术字,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设置艺术字格式”,可对艺术字进行如下设置:线条和颜色,尺寸,位置。

如果需要修改艺术字的属性,先选中艺术字,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显示„艺术字‟工具栏”,在弹出的“艺术字”工具栏中可以对艺术字进行以下设置:再次插入艺术字,编辑艺术字文字,艺术字库,艺术字格式,艺术字形状,自由旋转等。

二、自选图形的绘制。

1、选图形的绘制:“插入”“图片”“自选图形”

(1)自选图形子菜单:包括“线条”、“连接符”、“基本形状”、“箭头总汇”、“流程图”等。在选择好自己需要的图形后将鼠标指针移到编辑区拖动形成图象即可。

(2)绘图子菜单a.组合:选定几个独立的图形对象,然后执行这个命令,可以将它们组合成一个大的图形对象。b.取消组合:取消组合是组合的逆过程c.叠放次序:图片的叠放顺序有置于顶层、置于底层、上移一层、下移一层。d.改变自选图形e.设置自选图形默认效果

2、自选图形的编辑:如果需要修改自选图形的格式,先选中自选图形,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可对自选图形进行如下设置:线条和颜色,尺寸,位置。

三、幻灯片背景的设置及配色方案

1、背景设置背景类型:a颜色、阴影、图案或纹理;b图片(二者只能选一种类型)

(1)更改幻灯片背景颜色步骤:①在幻灯片视图中,单击“格式”上的“背景”②在“背景填充”下单击下箭头③选择颜色④单击“应用”,将更改应用到当前的幻灯片,单击“全部应用”,将更改应用到所有的幻灯片和幻灯片母版。

(2)添加或更改幻灯片的过渡背景

步骤:①在幻灯片视图中,单击“格式”上的“背景”②在“背景填充”下单击下箭头,然后单击“填充效果”,再单击“过渡”选项卡。③单击所需的选项,再单击“确定”④“应用”或者“全部应用”。

(3)添加或更改幻灯片的背景图案

步骤:①在幻灯片视图中,单击“格式”上的“背景”②在“背景填充”下单击下箭头,然后单击“填充效果”,再单击“图案”选项卡③单击所需的选项,再“确定”

(4)添加或更改幻灯片的背景纹理(步骤与上面类似)

(5)添加或更改幻灯片的背景图片 步骤:①在幻灯片视图中,“格式”“背景”②在“背景填充”下单击下箭头,然后单击“填充效果”,再单击“图片”选项卡③单击“选择图片”,寻找包含所需图片的文件夹,然后双击该文件名。④单击“应用”或“全部应用”

2、配色方案及选择

(1)组成配色方案由八咱颜色组成,用于演示文稿的主要颜色,例如文本、背景、填充、强调文字所用的颜色。方案中的每种颜色都会自动用于幻灯片上的不同组件。可以挑选一种配色方案用于个别幻灯片或整份演示文稿中。

(2)修改配色方案步骤:①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幻灯片配色”,然后再单击“自定义”选项卡。②在“配色方案”下面单击需要更改的颜色,南、再单击“更改颜色”③单击“标准”选项卡直接从调色板中选择,或单击“自定义”选项卡,调配自己的颜色。④在“标准”调色板中,单击所需的颜色,然后单击“确定”。在“自定义”调色板中,拖动十字形光标选择颜色,并拖动滚动条调整亮度,然后单击“确定”。⑤如果要将配色方案连同演示文稿一直存盘,请单击“添加为标准配色方案”,今后使用这套修改过的方案时候,就可以在“标准方案选择中直接选取了⑥改变配色方案之后,可以单击“预览”观察实际应用的效果。如果要将新的颜色应用到当前幻灯片,请“应用”,否则请单击“全部应用”。

四、修饰幻灯片的播放效果。

1、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定

(1)系统默认:切换效果是“无切换,单击鼠标换页,无声音”。(2)设定方法: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幻灯片切换”命令,出现“幻灯片切换”对话框。a.效果:单击下拉按钮,打开选择效果的下拉列表,选择符合要求的切换方式,从“慢速”、“中速”、“快速”单项中选择切换速度。单击列表框上的方的图片,可以预览。b.换页方式:换页方式有两种,可以复选。单击鼠标换页是默认的方式;选择每隔“×”秒方式,程序等待到文本框中指定的时间后自动切换。c.声音:伴随幻灯片切换的动作,播放声音效果。d.几个选择按钮。全部应用:应用于所有幻灯片中;应

用:应用于当前的单张幻灯片中;取消:放弃设置

2、对象自定义动画:

(1)功能:对象自定义动画可以设置单页幻灯片中不同对象出现的动画效果和顺序。

(2)系统默认:程序默认的对象的出现谋划同幻灯片同时出现。(3)设定方法: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自定义动画”命令。(4)“自定义动画”对话框:(介绍常用的三个选项卡)

a时间:这里提供了没有设置动画效果的对象的列表,我们可以选择进行设置。启动动画的选项意义同幻灯片切换中的换页方式相同。b.效果:效果指设定动画效果的种类以及伴随播放的音效;动画播放完毕后,对象的处理。如果对象中包含文字,则我们可以设定文字出现的方式。

c.图表效果:设置图表对象中不同组成元素的出现方式和效果。在动画顺序列表框中,我们可以选择动画对象,并单击上或下方向的箭头,将之上移或下移到符合要求的位置。设置完了各个对象的动画效果和放映顺序后,单击“预览”,可以看到设置的动画播放的效果,认可设置,只要单击“确定”就可以了。

浅谈校本培训与教师发展 篇7

一、校本培训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 国家更注重人才培养、科技强国;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并不断赋予了教师新的内涵。教师必须根据时代、社会中具体的教学特点变化, 生长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新品质, 中小学为这种新品质提供了需要的优质“种子”和肥沃“土壤”。教育发展对学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性的要求, 学校只有适应这一变化, 举其力, 倾其智, 极大地促进教师思想理念、专业水平不断发展提高, 才能有效实现自身发展。

学校对教师发展的关注和促进是学校达成优异教育的保证, 而实现这一保证的途径就是对教师持续有效的校本培训。人们都知道木桶盛水的原理。每位教师就如同构成木桶的每块木板, 要想盛更多的水, 应该每块木板都一样高。学校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使学校得以长足发展, 就应科学性、规划性地培训教师, 使每位教师的素质都不断提高, 拥有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才能实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不竭源泉

教师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参与者、领导者, 是自身的发展者。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场所, 更是培养、促进教师发展的场所。学校具有促进教师持续有效发展的功能。

教师自己最明白自身需要什么样的专业发展活动, 他们所思考设计、实施的专业发展活动是其他人难以替代也是不能替代的。学校所组织的各种专业发展的活动能充分考虑学校实际, 挖掘学校存在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潜力, 让学校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让学校释放出蓬勃的生命活力来。

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平台, 持续高效的校本培训可提高教师素质, 促使教师快速发展, 是教师成长发展的“推进剂”。因而, 学校应该对教师实施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多位一体、注重实效的校本培训。

以前我们常说,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得先有一桶水, 如今这样已远远不够, 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 还要不断更新知识、不断补充新知识。现在是信息化社会, 学生获得的知识多元化, 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多样化, 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要跟上, 使学生接受, 教师就要做手电筒, 必须不断充电, 保持充足的光亮, 才能培育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优质人才。

三、校本培训的内容

教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两个方面。1.思想素质即师德培训。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强化教师自身修养, 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赢得家长、学生及社会的尊重, 使教师内心充满职业信心和职业光荣感, 乐于教书育人, 甘愿献身教育。2.专业水平培训。专业培训包括新课程培训、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科研能力培训、信息技术水平培训和专业发展规划培训。

通过新课程培训, 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严格有实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可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 使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培训是校本培训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提高教学能力, 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水平, 用教科研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有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扎实认真的信息技术培训, 使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的技能, 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直观易懂,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还可实现校内校外教学资源共享;专业发展培训包括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存在的不足、采取的措施等内容。

四、校本培训的形式

校本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常用到的有:1.跟踪培训。同一教师, 同一节内容连续在不同学期、不同学年“听、评、说”。2.名师讲座。本校、外校名师专题讲座。3.网络培训。观看全国特级教师、名师的示范课、观摩课, 或网上远程培训。4.评优活动。提供机会, 鼓励、指导教师参加各层级的优质课评选活动。5.外派学习。由学校派到外地名校代课学习。6.参加省、市、县的校与校之间的联校互动研讨。7.按制订的计划个人自学等。

五、校本培训的措施

1. 领导重视。

校领导对校本培训工作要十分重视, 要把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工作重点, 要有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走科研兴校之路的办学理念。加强校本培训工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培训领导小组, 吸纳骨干教师为成员, 制定总体目标,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公布实施。成立督导检查小组定期督导检查。通过培训达到教师整体素质与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同步提高的目的, 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业务精湛、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结构合理, 充满活力, 能适应现在素质教育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 职责明确。

培训领导小组要了解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实际现状;明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目标;制定培训整体方案;落实培训具体活动;评估教师参加培训的实际效果。组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负责人, 副组长负责宏观调控和指导方案的落实情况, 定期组织领导小组成员汇总情况, 研究改进措施。成员是培训的具体负责者, 负责方案的制定和修改工作, 组织和协调培训方案的落实, 组织考核工作并做好培训记录, 登记学分, 整理存收档案资料等。督导检查小组定期严格检查, 及时反馈, 使培训有实效。

3. 制度严格。

建立切实可行, 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每学期为一期, 有总体目标和内容, 每周2小时有具体内容, 有指定的地点、时间, 有专人负责, 不受干扰坚持进行, 保障培训工作正常有序、顺利地开展。

4. 规划科学。

立足校本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 篇8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水平,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关键在教师。近几年,国家加大力度,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长期从教。但城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差距依然较大,优秀教师“稳”和“留”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学校。作为农村学校,高素质教师缺乏,不能靠等,必须立足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校长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要求,按照“立足岗位,按需施训”的原则,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和个性发展特点,自主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各项培训,让教师在培训中练就专业发展的内力,让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在培训中激发,让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力在培训中激活,让教师教育教学的实力在培训中增强,让教师教育教学的效力在行动研究中提高,使校本培训成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成为促进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为青年教师提供成长的舞台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一个学校如果忽视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就会失去学校发展的后劲。但是,尽管青年教师有其优势,他们思想活跃、知识新颖,精力充沛、引领时尚,对新事物有较强的敏感度和接受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教学经验不足,无论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与老教师相比都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得不到行之有效的学习和指导,那么在实践中就会处于一种盲目或者说实效性不高的自我探索、彷徨状态,长时间没有走出骨干(特色)发展之路,就会把自己的职业作为一种普普通通的谋生方式来对待,缺乏进取精神和动力,产生职业厌倦。

1.全员读书,提高素养

实施高效课堂,教师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广博的知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知识面过窄、文化素养不高,与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多数教师工作量较大,空闲时间少,很难抽出时间系统学习,对教育教学方面的新理论、新教法也知之甚少,更不用说那些看起来似乎与教学关系不是很大的新的科学文化动态及丰富多彩的人文知识;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们不管是八小时之内还是八小时以外,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盯在了所任学科的书本、教案、习题上。教师们不断学习新知识,用丰富、广博的知识充实自我的意识淡薄,致使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所任教学科方面可称其为师,所任教学科之外,学生反而成了教师的老师,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下降,影响了教育效果,对此,校长一是要加强图书室和阅览室的建设,保证教师精读书目及泛读书目配足、配齐,每学期统一购买一批教师专业成长书籍,拿出专项资金给教师报销一定数额的购书款,鼓励教师多读专业书籍。二是开展经常性的群众读书竞赛活动,分阶段、有计划地开展主题读书活动,依据主题确定读书范围,列出读书篇目,通过演讲、写读后感、检查读书笔记等手段检验读书效果。开展读书活动务求扎实,要做到有主题、有要求、有检查,要让教师尝到读书的甜头,感受到读书的乐趣,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始终保持对新知识的敏感和渴求。三是与每次的读书活动主题相配合,定期举行读书笔记展评,一方面可以检验教师读书的效果,另一方面让教师共享知识资源,使大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汲取知识精华。四是学校要为教师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上网,在互联网上获取新知识,使教师在教育理论、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及知识层次上与时代同步。

2.观摩学习,广采博取

提高教师素质,仅凭本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善于利用名“家”、名校、名师资源,具体可采取以下方法:一听名“家”讲“理”,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们理解的程度可能达不到应有的层次,甚至会存在偏差,学习起来只能是照本宣科。但名“家”往往能结合实例,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地将理论讲得透彻明白,让教师易于掌握,并能有效地运用于实践之中。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每周开展一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教研活动,观看远程教育名师的教学录像,观摩课例、开阔视野,分析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二是由于农村教师知的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方法相对落后,科学、综合实践、信息技术、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紧缺,是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校长要尽可能多地派教师参加层次较高又有实质内容的培训,让他们有机会开阔视野、更新教育理念。

3.以“赛”代训,全员提高

“赛”就是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讲课比赛、教案比赛、论文比赛等。绝大多数教师都是追求进步并渴望得到他人承认的,因此,“赛”对他们来说是压力,更是动力,通过“赛”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主动钻研业务,在“赛”中提高素质。同时,通过“赛”,还可以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引导教师把精力用在教学上、用在业务水平的提高上。通过以“赛”代训,既扎实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又锤炼了骨干教师的教学策略,更使一些年轻教师在各级比赛中频频获奖。

二、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骨干教师是先锋,是模范,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是引领示范,只有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使教育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明确任务,给骨干教师压担子,是促进骨干教师成长的得力措施。

1.岗位锻炼,增负加压

学校对青年骨干教师采取压担子的方法,强化岗位职责。让青年骨干教师承担重要的教育教学任务,示范课、观摩课、推门课、验收课、导师带教、说课指导等,使他们有压力,从而产生动力。让骨干教师担当科研课题负责人,承担省市级课题,帮助骨干教师选择研究题目,落实研究方向,提供研究条件。

2.骨干引领共同发展

为使骨干教师迅速成长,根据“信任、重用、加压”原则,大胆起用青年教师挑大梁。要求骨干教师每学期举办一次专题讲座,及时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引入学校、引入课堂,营造一种“东风夜放花千树”的氛围;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要求每学期每位市、区级骨干教师上两节示范课、镇级骨干教师上一节示范课。为加强教师间的协调合作,共同提高,我们进行了帮扶结对,以优带新。要求每位骨干教师帮扶一名教师,从“分析教材—指导备课—组织教学—课后反思”入手,全程指导,周听一节课,交流一次心得。endprint

3.立足实际,拓展思路

把校本培训和课堂教学改革结合起来。教师在开学初均根据各科组工作计划安排个人的教学教改计划,而个人的教学教研除自己的独立研修外,还要和学校的教研、集体备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个人、教研组、学校”不同层次的课题研究。通过不同层次的课题研究,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科研,确定自己在科研中的适当位置。每一位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围绕本册教材特点结合本班学生学习实际,自设子课题作为教研活动主题,教研活动针对各组实际情况,以听课、评课、说课以及理论学习为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广大教师学习业务、探究教学、传递信息、提高能力的重要阵地。学校领导、教师要经常开展教学沙龙活动,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会诊”,展开研讨,达成共识,指导教学实践,解决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要做到六落实:方案制订、活动开展、过程检查、阶段总结、资料积累、成果总结落实。

三、调动中老年教师的工作热情

当前,在很多学校,中老年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职业倦怠,这不仅直接影响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更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如何激发起教师的工作热情,让每位教师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应是学校校长应长期探究思考的重要课题。

1.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一所学校要有一位无私奉献、德才兼备的好校长,才能带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作为校长,一定要深入教学第一线,要走进课堂,适当兼课,经常听课,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掌握第一手资料,获得领导教学工作的主动权,才能及时合理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提高自己的领导威信,促进教师钻研业务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平时除了外出开会,在学校的日子里,校长就应该一心埋在教育教学中,引导教师们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还要经常亲自带领学校教师外出听课,以获取最新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动向。“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

2.理解关爱,激活内驱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有着丰富需要的个体,有着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不断发展的潜在动力。这些动力、需求,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或潜在动力,是影响校本培训成效的根本。但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心理需求是不同的,俗话说:“老牛已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中老年教师对待工作虽说有些是消极的,但大多都勤恳踏实,尽心尽力,他们需要同事特别是领导的尊重和肯定,更需要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关爱。常听一些中老年教师自嘲“老脸皮厚的,不在乎……”其实不然,他们内心最脆弱,来自领导的一句重话,孩子的一句戏言都可能使他们丧失信心和勇气,使他们没有幸福感(因为他们尽力了)。校长要善于把握中老年教师心理需求的差异,激活其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对学校工作的开展很有帮助。

3.感人心者,莫过于情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人的本能需要,对于普通教师来讲,领导真诚的关心爱护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他们个人的成长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无疑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教师的工作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轻松,而是一种十分繁重的劳动,对教师的体力和精力的消耗很大,因为教师的工作时间长,早上班、迟下班,而且工作时间没有上班下班的严格界限。事情杂,文娱、体育、卫生、纪律无不需要教师操心,备课、上课、家访、组织集体活动等都需要教师具体去落实。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需要教师的工作方式和思想情绪经常处于变化之中。教学活动是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性集合体,师生双方都要充分发挥和动员自己的精神力量,才能成功地完成教学过程,这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精力。中老年教师由于在教坛上辛勤劳动几十年,身体上难免会有一些小毛病,他们的孩子因为就读或就业不在他们身边,校长在工作中要多体谅老教师的多方面忧虑,关心他们的身体与家庭。现代管理理念认为,团队管理三分靠制度,七分靠感情,在落实制度管理的同时,校长要做到关心人、尊重人,在管理上严格要求,在细节处体现关心,为教职工营造宽松和谐、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

上一篇:ct检查前准备下一篇:华阳学校教学设计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