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调查问卷(精选16篇)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了解大家对高中教材中古诗词作品的认知程度,为了更好地得出学习和教授古诗词作品的方法,为了真实了解你们学习现状的,指导教学,请如实填写以下问卷调查,感谢你们的配合!
1.你喜欢古诗词吗?
A、喜欢B、应付考试
C、一般D、无所谓
2.你喜欢古诗词的原因?
A、喜欢它的语言B、喜欢它的思想
C、喜欢老师的讲解和方法指导 D、它能在考试时对成绩提高有很大帮助
3.在课外你会主动去读古诗词或者相关知识么?
A、会B、偶尔C、不会
4.你了解诗词格律知识吗?
A、了解B、知道一点C、不了解
5.你喜欢背诵古诗词吗
A、喜欢B、无所谓
C、被老师和家长逼得才背D、比喜欢背,也从没完整背过 6.在老师讲解古诗词时,你喜欢那一部分?
A、介绍背景,知人论世B、老师读或听录音
C、分析文章内容D、讲题,实用
7.在老师讲解古诗词时,你讨厌那一部分?
A、记生字B、随堂背诵抽查
C、翻译D、讨厌老师的教学方式
8.你学习古诗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A、代表了民族文化B、考试提高分数
C、喜欢学习古诗词的氛围D、提高自身修养
9.你希望老师改进教学方法,使古诗词变得生动活泼吗?
A、希望B、无所谓
C、不希望D、希望多做练习题
10.以下古诗词,你喜欢哪一篇?
A、《劝学》B、《关雎》
C、《念奴娇·赤壁怀古》D、《琵琶行》
11.假如你读不懂古诗词,你认为是不懂那里?
A、句子B、语法
C、难以理解文意D、都有
12.日常写作中,你是否引用一些古诗词中的名言警句以增强表达效果?
A、经常B、从没
C、不自觉引用D、刻意追求引用效果
13.你觉得诗词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
A、很好B、一般
C、很差D、可以适当使用
14.你们的诗词鉴赏课或者分析试卷中诗词鉴赏题时老师是否会模式化?
A、是B、没有
15.在你们参加过的语文考试诗词鉴赏题中最容易的得分点是那些?
A、手法技巧B、形象分析
C、语言特色分析D、思想情感主旨类E、意境描述类
16.在考试中你们的失分点是那些?
A、手法技巧B、形象分析
C、语言特色分析D、思想情感主旨类E、意境描述类
17.在解答过程中你遇到怎样的困难?
A、审题B、信息提取
C、概括分析D、语言表达
18.平时答题时你是否有自己的解题套路和解题策略?
A、有B、没有C、有一些但不系统
19.请写出你们现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一般讲授内容(基本都讲授些什么)与模式,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一、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把握和了解不足
《语文课程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 是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南, 也是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语文教师对其了如指掌才能运用自如。但是从实际调查的情况来看, 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掌握和了解不尽如人意。
在“您认为自己对《语文课程标准》的了解程度如何?”的调查中, 回答的情况是:
在“你是否了解课文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之间的关系?”的调查中, 回答的情况是:
对“你是否做过把《语文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分解到每册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工作中?”的调查, 回答“否”的教师比例占到了35%;在“你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是什么?”的问题中, 考虑到《语文课程标准》的为56%;在“你备课时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是什么?”这一具体实施性问题中, 考虑到《语文课程标准》的仅为22%。由此可见, 作为指导教师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 大家对其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这说明《语文课程标准》的培训与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 应提高《语文课程标准》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对于《语文课程标准》的把握, 教师应该做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对照其进行细致的分析、认识, 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施建议, 从总目标到阶段目标, 找出与自己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实施有矛盾的地方, 认真思考, 着眼于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促进;再从《语文课程标准》到教材, 从目标到选文, 进行联系考察, 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细化到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中去, 从而提高自身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以及反思的能力。
二、对《教师教学用书》过分倚重
《教师教学用书》原本是教材编写部门为了方便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而编写的一种教学参考资料,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 几乎被教师奉为圭臬, 成了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由于对《教师教学用书》的过分倚重, 有些教师放弃了自我思考, 甚至忽略了学生的学情。
在“你备课时是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问题中, 选择依据《教师教学用书》的人数占到了41%, 考虑到学生学情的只占到了39%, 而考虑到《语文课程标准》的人数则仅占22%;在回答“你备课时做的第一项工作是什么?”时, 有21%的人选择了“看《教师教学用书》”;在回答“你处理课后练习的依据是什么?”时, 把《教师教学用书》作为依据的教师也达到了40%。
针对教师过分倚重《教师教学用书》的这种情况, 需要有关教研培训机构围绕“如何预设教学内容”, 指导教师进行充分的学习和实践演练, 明确文本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规范教学内容预设的步骤, 引导教师以一般读者、教师、学生、教材编写者等多重身份, 与文本展开多角度、多需求、多层面的对话交流, 把握正确解读文本的方法, 如还原文本的语境、准确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认真揣摩文本的语言、深入理解文本主题等, 提高教师自身直面文本的意识和解读文本的能力。
三、解读教材内容较为充分
语文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单元说明、课后练习等部分。对解读教材内容的情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调查:
对“您备课时做的第一项工作是什么?”的调查中, 回答的情况是:
对“您在备课时, 会认真阅读单元说明吗?”的调查中, 回答的情况是:
(注:一人此题未答)
对“您在备课时, 会认真阅读同单元课文吗?”的调查中, 回答的情况是:
(注:一人此题未答)
对“你在上课时, 经常怎样处理课后练习?”的调查中, 回答的情况是:
(注:此题可同时选择“简化处理后借用”和“会增加或者删减”)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有60%的人在备课时, 做的第一项工作是“读课文”, 这说明大多数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在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先读课文;能够认真阅读单元说明和同单元课文的教师, 也占到了80%左右, 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认识到了单元说明的提示和规范作用, 对于同单元课文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也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但是, 教师对教材内容比较盲从, 有21%的教师“从不怀疑, 被动接受”, “偶尔持怀疑态度”的占到了77%, “经常持怀疑态度”的仅为2%。这个问题随着教师直面文本的意识和解读文本能力的提高会迎刃而解。
四、对学生学情重视不够
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应该是学生的学情。但是从调查中我们看到教师对学生学情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在“您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您处理课后练习的依据?”“您备课时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问题调查中, 选择学生学情的分别占到了27%、42%、40%。对于教学内容的确定, 考虑学生的学情应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大多数教师忽视了, 而且了解学生学情的方法也比较单一, 主要集中在“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详情如下:
(注:此题为多选题)
可以看出,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大多数教师是依靠“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来完成的, 而这些了解基本上属于后置性了解, 通过“课前预习检测”和“课前访谈”来了解学生学情的加起来仅为20%, 这样就很难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能够针对学生的学情展开, 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关键词]高中英语调查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33
一、问题提出
许多老师和有过英语学习经历的学习者都会感受到: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花费和牺牲了大量的时间却成绩平平,收效甚微,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词汇难学,单词记不住。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追问和探索。
为深入了解高中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方面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制定出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方法策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特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二、调查对象及操作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学生问卷调查任务确立以后,为了确保此次调查最大程度上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笔者于2015年2月6日在我校普通班学生中随机抽取了两个班12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从调查对象的英语学习观念、学习策略入手,分别围绕英语学习的兴趣、习惯、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精选15题,采取“单选”的方式,要求学生以无记名的方式上交调查表。问卷共发放121份,回收121份,有效卷121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中,第一题设计的是关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结果显示95%的学生都对英语感兴趣,61%的学生对英语有强烈的喜好。这一点说明教师平时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趣味性是比较吸引学生学习的。一小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大,目的性不强的学习劲头很容易波动,教师需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度,以免高年级学习时他们因为不喜欢或者学习难度加大而放弃英语的学习。
关于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问题有2个,从综合比例来看,81%的学生能够做到读记单词;老师讲解教授英语词汇时,81%的学生有记笔记的习惯。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时了解记忆的规律,知道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并经常鞭策自己有计划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巩固。
关于学生英语学习态度的问题有3个,从调查结果来看,50%的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学习来提高词汇量,28%的学生靠他人督促,也有的顺其自然,缺乏主动性。在英语词汇课上,79%的学生能够专心听讲,知道教师引领的意义。94%的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词汇教学的重视,说明师生深切懂得词汇学习在语言学习上重要作用。
关于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问题有8个。首先, 78%的学生认为应该掌握并应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记忆单词。 比如,英语课外阅读中遇到生词,22%的学生会根据上下文猜词义,有一定的阅读技能;39 %的学生会先标记,读完后,再查词义,知道解决重点,各个击破;23%的学生会使用字典或用网络工具查词义,懂得学习时借助工具的重要性。其次, 46 %的学生会通过读英语杂志、看英语电视或听英语广播等来增加词汇量;一半以上的学生还没有意识到扩大信息源对学习词汇的作用。此外,63%的学生会总结自己容易拼错、读错的单词以强化记忆。74%的学生会携带词汇笔记本或书来复习巩固词汇。57%的学生记单词时会联想记忆。67%的学生会用构词规则来学习记忆词汇。57%的学生会根据语境使用例句记单词。
调查问卷的第16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它询问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方面的建议和想法。
英语词汇学习既要营造学习的氛围,又需要创造学习的心境。既需要强烈的热情,也需要科学的方法。一方面,他们建议兴趣英语,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经常举行一些有竞争性的比赛激励斗志,希望能够有巧妙记忆单词的教材;另一方面,感悟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英语词汇学习方法,比如,用联想法把单词联想成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加以记忆,把某个短语有关的词汇一连串地记住,用词根法、词缀法记忆,音标强化读音与拼写,归类记忆,灵活利用零碎时间记忆单词,把容易记忆混淆已学词汇记在特定的笔记本上,每天复习记忆。
四、小结与反思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学生总体上对英语学习持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学习习惯良好;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待继续,学习习惯需要有序培养,学习策略有待加强。为此,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将帮助学生全面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英语学习自信心;采取强化训练手段和规范要求使学生掌握一系列学习策略,应用到学习习惯中,使之内化,学生形成自觉性、坚定性、自制力、有恒心等学习品质;让学生自主、合作互动型学习,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形成积极态度,继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素质。
本问卷调查不记姓名,答案与你们的学习成绩等完全无关,请你对以下问题发表你的见解(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请在每小题前的括号里填写答案),谢谢你的支持!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1、()地理成绩: A.90以上
B.80—90
C.60—80
D.60以下
2、()你对地理课感兴趣吗? A.不感兴趣 B.感兴趣 C.兴趣一般
3、()你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 A.地图不熟悉 B.学习方法没有掌握
C.知识储备不够 D.地理学习的学科思维缺乏 E.地理课枯燥、形式单一
4、()关注地理的原因是什么?
A、觉得生活中处处与地理有联系 B、老师的要求 C、其他
5、()你喜欢的地理课课堂形式?(多选)
A、观看视频 B、阅读文字资料 C、参与一些课堂小游戏 D、聆听老师根据课本讲授知识 E、绘图、模拟实验等
6、()你认为目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现状主要表现为 A.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B.被动式接受学习C.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D.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你认为目前的地理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是? A、创设情境、B、活动探究、C、引导表达、D、总结迁移 E、理解其规律,体验其过程
8、()地理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资源是? A.课本资源 B.媒体资源 C.自制教具资源 D.现成资源
9、()地理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多选)A!地理规律和概念 B!科学精神 C!研究问题的方法 D!科学思想 G!无 E!小组合作的快乐 F!地理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10、()你认为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实施情况如何? A、实施很好,方法很多 B、一般 C、没有实施
11、()你认为高中地理教师的体验式教学理念如何? A、理念先进 B、一般 C、落后
12、()通过体验式教学你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从小学一年级至今,你学习语文已经有七年的时间了,这期间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和认识,感悟和体会。这里,我们想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与你在语文学习方面做一次全面的沟通和交流,以期我们今后更好地改进教学工作,帮助同学们提高语文成绩和语文能力。这次调查结果与你个人的学习成绩或表现不产生任何关系,请你不要有顾虑。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可靠性、有效性,请你务必根据个人情况如实认真具体填写,书写工整清楚。若写不下可另加附页。若对问题没有答案或不懂者,可直接填写“无”或“不知道”“不懂”,但不要空白。
谢谢合作!基本情况
个人和家庭:(在符合你的选项前打“√”)1、你的性别:()男()女
2、你的年龄:()11——12岁()13——14岁()15——16岁()16岁以上
3、你现在的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4、谁对你的学习最关心:()父()母()其他人()老师
一、选择题(可多选,在答题相应字母上打“√”)
1、对目前自己的语文成绩,感觉是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很满意
D、很不满意
2、喜欢语文课吗?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D、没想过
23456
12、你喜欢课内的语文作业还是课外语文作业呢?
13、你的语文学习有计划吗?你认为通过什么途径可以学好语文?
14、你最怕学语文中的什么内容呢?
15、你理想中的语文课是什么样的?
16、你觉得语文课上老师最不该讲的话是哪些?你觉得可以讲哪些?
17、你觉得现在的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适合你吗?如果不适合,你有什么建议?
亲爱的英语教师们:
您们好,为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成效,我校教研组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英语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完善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希望您能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认真填写该表,感谢您的支持和参与。
1.您有多少年的英语教学经验?
A.15年以上
B.10-15年 C.5-10年
D.5年以下 2.您认为所教学生的英语基础怎么样?
A.普遍较好
B.多数较好 C.多数较差
D.普遍较差
3.您是否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解读教材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A. 经常会
B.有时会
C.不会
4.您上课最常用的教学工具是什么?
A.Microsoft office(PPT, Word etc.)
B.黑板
C.没必要用电脑和投影仪,也没必要写板书
5.您在解读一些英语篇章的时候,会拓展一些背景文化吗? A.经常
B.偶尔
C.很少
6.您在解读英语教材时,除了教授知识,还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吗?
A.非常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B.有时会兼顾
C.只管单词,句型和语法知识的记忆 7.您会对英语教材进行整合和创新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完全遵照教材安排
8.您认为学生把所学英语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对其学习英语有促进作用吗?
A.有
B.作用不大
C.没有 9.您认为研究学生学习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找出学生的问题,对症下药
B.增进与学生的关系C.提高学生的成绩 10.您认为您未能更有效的进行英语教学的因素是什么?
A.备课和科研时间太少
B.缺少继续提高专业素养的机会 C.对教学没有热情,得过且过 11.您对您作为英语教师的整体感觉怎么样?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不太喜欢
12.您在英语教学上好的建议或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常感谢您的配合!
阜南二中英语教研组
一、进行鉴赏方法指导
在充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能对诗歌作出一定的鉴赏, 考纲就要求学生会鉴赏诗歌的文学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有鉴于前述考量, 教师在进行课堂诗歌教学讲授过程中, 应注重对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知识点化。具体而言, 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对诗歌“外在美感”品鉴能力, 如诗歌的精神意蕴、暗涵的意象以及特定的艺术情境;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升对诗歌词句的品鉴能力, 感受诗歌或隽永娟秀, 或豪情狂放, 或悲古怀思等;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对诗歌的格律之美的品鉴能力, 如借喻、白描等文学艺术手法的精妙运用。借助前述方法, 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性教学, 从而提升学生对诗歌的欣赏格调。
以李白的诗词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 教师应从下述方面提升学生对其诗词的领悟能力, 诗词的意境、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从而使学生把握李白诗词的浪漫豪放特质, 从而深刻地体会到李白的诗词创作本意。
二、注重模块教学
从教学体例安排来看, 《唐诗宋词选读》及其配套读本的内容设置较为合理。其中任意一个教学模块均有对作者及其诗词风格的介绍, 从而使学生通过对该教学模块的知识学习, 形成对作者整体艺术风格的完整认知。以“豪放飘逸”的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作品为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对整个教学模块知识的习得, 进而实现对“豪放飘逸”的知识认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应注重对学时的合理安排, 以教师精讲与学生自学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 从而达到讲练结合的教学目的, 使学生对唐代诗词作品形成较好的知识领悟, 如此也将有助于学生在课外进行诗词知识的自学, 加深学生对诗歌作品的领悟。
三、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在进行主观鉴赏题作答时, 学生应秉承下述原则:
第一, 作答时应先仔细阅读题目, 一些鉴赏题带有一定的提示性:像象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第二, 作答时应注意作者。通常在主观鉴赏题的题目设置时, 均会选取带有作者典型创作风格的诗歌作品, 例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 柳永、秦观的婉约词, 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 王维的“诗中有画”等等。注意到这一点, 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最后, 作答时要注意对注释的应用。尽管注释内容相对简短, 然而注释内容实质上对答题者进行了一定的作答提示, 如注释介绍作品创作背景, 则提示作答者诗歌的思想内涵;注释对诗句内容进行介绍, 则向作答者提示诗歌的艺术情境或典故出处;注释介绍诗歌作者, 则向作答者提示作品的创作风格。因此, 唯有注重对注释的应用, 方能提升学生的诗歌品鉴能力。
四、强化书面表达
通过系统化的诗歌品鉴训练, 学生能够实现对诗歌内容的独特体悟。然而, 在要求学生将此种体悟进行语言描述时, 学生的表述难以将其想法真实再现, 由此导致其笔下的鉴赏文字体系混乱、言不达意。结合以往的阅卷情况来看, 教师通常对内容严密、行文流畅的试卷更为欣赏。鉴于此种情形, 只有注重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使其笔下的鉴赏文字能够做到内容严密、行文流畅。此外, 教师应培养学生形成“意在笔先”的作答习惯, 如此便可避免作答时卷面不够整洁, 造成卷面无谓失分。
五、结语
我们的国家是诗歌的国度, 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 是所有文学作品中思想感情最充沛, 艺术想象最丰富、艺术语言最凝练的文学样式。千百年来, 诗歌教学一直受到国人的高度重视, 《尚书》中说:“诗言志, 歌永言, 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 无相夺论, 神人以和。”强调了诗歌教学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从培养学生语感入手, 既强调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又注重加强学生的言语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实验) 在“课程目标”的“感受·鉴赏”部分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 品味语言, 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 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 努力提高对古诗词语言的感受力。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掌握解读古诗词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力、陶冶他们美好的情操, 让他们担负起继承和传播中国古典文化丰厚遗产的重任是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终极目的, 是每个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希望通过本文对于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研究, 能够使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方面获得一定的参考。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其文质兼美, 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但是由于年代久远, 学生在古诗词的鉴赏方面存在着一些困难, 需要教师不断加以指导。为此, 本文从进行鉴赏方法指导、注重模块教学、灵活运用答题技巧、强化书面表达四个方面就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展开论述, 以供师生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模块教学,答题技巧
参考文献
[1]王禄凤, 翟启明.“言”“意”转换:传统诗歌教学方法的解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6) .
[2]李素华.“意象”与“意境”辨析[J].中学语文园地 (高中版) , 2007 (Z2) .
[3]钱梦龙, 陈钟梁, 钱涛, 黄玉峰, 郑桂华.语文教学呼唤“诗教”回归——“诗歌与诗歌教学”网谈录[J].语文学习, 2002 (3) .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 时代背景 意象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古诗词的意蕴丰富,饱含了诗人无尽的思绪。古诗词鉴赏作为高中的教学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目标之一,就是因为在加强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联想等思维创造。但是古诗词由于特殊的体式、短小的语句、专门的手法等,在内容上学生很难理解。其实古诗词的鉴赏有很多规律可循,只要抓住其中的规律,鉴赏古诗词就不是一件难事。接下来笔者就从几方面来研究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一、从时代背景探究
时代背景也可以算在作家的生平里,是他们人生中所经历的,但是在一些大的背景下,作家在创作的诗词中往往都会带有这个背景下的感情,在鉴赏古诗词时,如果学生了解到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那么抓住这首诗词的主旋律就很容易了。下面我们就探究一下时代背景下的诗歌风貌。
只要提到杜甫,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安史之乱,为什么会联想到那使社会民不聊生的战争呢?这是因为杜甫在创作诗歌时所处的背景就是安史之乱。在中学所选杜甫诗歌的作品中,大部分都是他在安史之乱时期所做的。我们看到杜甫的诗,首先就应该想到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面貌,诗人的心情。杜甫的那首《春望》就生动地写出了已经沦陷的长安城,表达了杜甫那忠君恋国的情怀。安史之乱带来了无数的灾难,也给诗歌创作带来了变化,战乱生活体裁很自然的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但在盛唐时期诗人还是不习惯引战争苦难入诗,他们还没有把眼光转向底层,在这场灾难面前,他们发抒感慨:“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但是只要在安史之乱这个大背景下,诗人心中总会有忧思之情。只要学生掌握住时代的大背景,在赏析这些诗人的作品时,就会围绕背景的感情基调鉴赏。
学生想要多了解大的时代背景,就需要平时多读一些历史大事件的书籍,而且要知道在这一时期都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在进行创作。大时代背景给学生更多的是参考,在鉴赏一首毫无头绪的诗歌时,想要真正的读明白一首诗,需要非常丰厚的文学功底,还需要各种鉴赏方法的综合运用。
二、从诗歌意象探究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特殊的含义,而且在不同的诗中同一意象所蕴含的意思基本相似。我们看下面这些代表性的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各种植物(如花、叶、树)的意象运用则更是频繁。以一种静态的生命形式来呈现动态的思想情感,可以更好地将激烈或细腻的内心隐藏在含蓄的外衣下,达到丰富诗歌层次的效果。你可以记住一些特定意象所要表达的感情,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月亮,经常表达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还有很多意象就不一一举出,这些意象需要在平时多多积累,有很多是由典故而来的,有的则是从字面的意思而来,有的是从引申的含义体会。
诗歌的意象在诗歌中具有固定性,就是上述所说的专门的意象表示专门的意思,但是这也不是确定的,意象还是具体有跳跃性的,所以更需要具体的分析,不能局限在条条框框内,诗歌鉴赏还是需要自己总结出最好的方法。
三、从诗歌的内容探究
诗歌言简意赅没有白话文那么清楚易懂,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需要把古诗词翻译成现代文,这样更容易把握诗歌的思想倾向,对学生鉴赏诗歌是非常有益的。
“诗言志,文传情”[2],学生要抓住的诗歌内容就是“志”和“情”。怎样能准确地把握它们呢,最简便的方法就是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中就是实景实情的真实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的躬耕感受,但这首诗不仅仅写的是感受这么简单,通看全文,再用之前所举的鉴赏方法能够得知,其实作者陶渊明是在隐逸地表现出农耕与为官两种生活的对比,而他更喜欢的是接近自然纯洁无暇的生活状态,宁愿在身体上多份劳累,也不要在仕途上你争我夺。
诗歌内容的探究方法在实际的鉴赏诗歌的活动中不是很容易的,因为有些诗歌晦涩难懂是没办法靠了解诗歌内容来抓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所以探究诗歌内容的方法是作为前面叙述的方法的辅助方法,不具有代表性。
诗歌鉴赏在高中语文考试中作为一道分值比重较大的题出现,是很多学生比较棘手的一道大题,因为平时阅读古诗词的文献量不够以及对诗歌鉴赏没有一个系统的分析体系,导致这道大题频频失分。其实诗歌鉴赏是有规律可循的,上面笔者就介绍了在鉴赏古诗词时常用的鉴赏方法,还有很多方法需要学生自己在不断地大量做题时摸索,当然诗歌鉴赏前提是必须掌握一些名品大家,这需要平时的多多积累。掌握了好的方法,才会使古诗词鉴赏更上一层楼。
注释:
[1]袁行霈,罗宗强:《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9页-70页。
[2]莫砺锋,黄天骥:《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三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16页-122页。
参考文献:
[1]周金声.论诗歌鉴赏过程[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5,(03).
[2]葛宇虹.意象与诗歌鉴赏[J].课程教材教法,2001,(09).
[3]曹鲜彩.让我们走进诗歌的心灵—谈诗歌的鉴赏的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S1).
[4]常青.引导学生感知诗歌意境的有效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
[5]袁行霈.感受 联想 修养——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鉴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03).
一、问卷调查目的
关注概念课的课堂现状,关注学生对两课的学习兴趣,关注教师对两课的教学态度,分析目前状况下两课对学生的短时影响和长远影响,分析两课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二、问卷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子长中学火箭班,实验班,普通班的高中数学教师,便于区别不同层次教师之间的教学理念差异,使所得结果更加客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教师对概念课比较重视
问卷结果显示教师对于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还是十分重视的。问卷第2题69.81%的教师选择很重视,26.42%的教师选择比较重视,2.77%的教师选择一般,没有教师认为无所谓。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数学概念则是客观事物中数与形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因此,数学概念有效教学是“四基”教学的核心。
2、培养动手能力,在亲自体验实践中形成数学概念
问卷第3题69.81%的教师选择经常创设不同的课堂情境为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第4题47.17%的教师选择在课堂上,经常尽量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概念形成过程。新课程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亲身感受概念的形成过程,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增强对数学课兴趣,感受过程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对概念由来充分了解,帮助记忆。
3、概念课的教学注重设计探究性问题 问卷第5题75.47%的教师选择在学生概念形成过程中,设计探究性问题非常重要。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重视考试、练习而轻视概念教学的现象,教师对概念的呈现、形成、运用等环节缺乏精心设计,特别是在学生对一些核心概念缺乏深入理解的情况下就投入高强度的训练。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4、重视概念引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问卷第8题90.57%的教师选择在概念引入教学过程中,经常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问卷第9题67.92%的教师认为概念教学是一个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概念运用的变式教学,进一步使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各种概念,辨别概念各要素间的联系,并能运用概念进行解题,也能训练学生简缩解题过程,提高学生思维的概括性,从而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5、教师对学生在应用概念时遇到的困扰有所了解
问卷第12题45.28%的教师选择学生在考试时应用概念。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考题中已经也加大了对概念的考查力度,提高了数学概念的数量和质量,增强了对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应用性问题的考查力度。高考这个风向标,已经波动了教师的神经,引起了数学教师对应用题教学的进一步重视。由于部分学生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或数学应用方面的非正常表现,也已让教师意识到数学概念不仅重要,而且棘手,一些优秀的、走在前列的高中数学教师已经开始进行了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相关研究,并有所收获。
6、教师教学的针对性更倾向于学生的解题
问卷第13题56.6%的教师选择学生在求解高中数学概念时最大的障碍是无法理解题意,最典型特征是我们发现在高三模拟题中涉及到的新定义题型,概念题型学生得分率特别低,很多学生觉得读不懂,不知道怎么下手,根本就没有相应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因为教师有倾向性的针对,导致了在概念教学时,教师只顾教学生如何解题,而忽视了教学方法科学有效;因为看重了学生的解题,就会淡化学生的应用意识,也会疏于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传授。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教师不讲,学生不会;教师一讲,学生就会;考试一变,依旧不会”的现象。
7、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很少在感知、体验教学中认识概念
问卷第6题60.38%的教师选择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很少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最难,也是最重要的是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数学概念课较为抽象,使人费解,教师经常包办到家,口若悬河,津津乐道,常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对数学课提不起兴趣,致使不少学生概念模糊,从而影响对数学内容的后续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单调枯燥的学习数学概念方法,而是要研究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运用运动变化,联想等辨证观点来加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教学。
(2)套用陈题过多,例题缺乏新意
学生问卷调查表
年龄:性别:班级:
同学们:通过一段时间的生物学习,你一定有了不少的体会,请你认真按实际情况填写问卷调查,以便老师了解大家学习生物的状况,促进今后生物学习。注:(可单选或多选)
1、你是否喜欢上课生物?()
A、喜欢B、较喜欢C、不喜欢D、讨厌
2、如果你喜欢生物课,喜欢的原因是:()
A、课本编得好,便于学习B、教师讲得生动
C、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D、生物课上的实验很吸引我3、你在生物课堂上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是()
A、以听讲和摘笔记为主
B、以积极思考为主
C、以讨论活动为主(如小组讨论讨论,同桌交流)
D、以个人活动为主(如不听讲,自我安排)
4、你喜欢亲自动手做实验吗?()
A、喜欢B、较喜欢C、不喜欢D、讨厌
5、你对生物课探究性实验感兴趣吗?()
A.特别感兴趣B.比较感兴趣C.不太感兴趣D.一点也不感兴趣
6、如果你喜欢亲自做探究性实验,喜欢的原因是:()
A、便于自己探究B、实验过程很有趣
C、实验现象很明显D、实验材料丰富
7、你喜欢目前的生物课上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吗?()
A.特别喜欢B.比较喜欢C.不太喜欢D.一点也不喜欢
8、目前你学习生物的状态是()
A.主动学习(我要学)B.被动学习(要我学)
9、你对你的生物学习状况满意么?()
A.很满意B.满意C.不太满意D.很不满意
10、你生物成绩好的原因是()
A.对该课程感兴趣B.喜欢生物老师C.认真学了,且学会
11、每天你在课外观察小动物的时间有多少()
A.有很多B.半小时一1小时C.半小时D.没有
12、在生物课上遇到难题时,你会()
A、认真对待,动手动脑,尽自己所能去突破、克服或解决
B、经过看书或思考仍不能解决,就去问老师和同学。
C、想想就算了,反正老师会讲。
D、经过认真分析,无论解决与否,总喜欢去和同学讨论交流。
E、能做则做,不能做就放在一边,很少想办法去克服,包括问老师、问同学和看书。
13、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您平常有兴趣深入探究吗?()
A很有兴趣B有兴趣C 一般D没有
14、你打算以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学习生物?()
A.课前预习B.课堂认真听讲C.课后认真复习D.自学并深入探究
15、在生物学习中,你认为以什么方式学习最有效?()
A.问老师B.查资料C.假说-演绎法D.做实验E.其他方式
16、你认为在生物学习中,你应该改进的是什么?()
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
17、你最喜欢生物老师用哪种方式上课?()
A、讲授法B、探究活动法C、讨论法
D、播放影像资料E、多媒体课件F、多种方法结合18、你课前预习的情况是()
A、经常预习B、偶尔C、从不预习
19、你学习生物,主要是为了()
一、知人论世,知其大略
知人论世是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指的是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过程中,须向学生传达文学史的概念,即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那个时代的文学风格和诗歌风格的大致走向。文学是对现实的反映,了解时代更有利于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杜甫,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他那浓厚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在“安史之乱”期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那深沉的家国情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都体现在诗歌中。“三吏”“三别”为读者重现了安史之乱的社会现实;《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位传统的有儒家济世精神的学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格调之高已经超越寻常人太多,在乱世能有如此情怀当真可贵;“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不顾个人安危,仍然记挂国家帝王,他的诗歌在今天读来,依然让人感动。他心系天下,心怀家人,心念好友,当得知李白被流放,心中悲伤,魂牵梦萦,写下《梦李白》,当听说李白在流放途中被释放,心中也放下一块石头,写下《不见》来表达对李白的理解和思念。
除了了解时代背景和作品背景之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了解名家的性格、语言风格和他所尊崇的对象。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崇尚精神上的自由,他的诗歌风格受到了庄子逍遥游精神的影响。他情真意切,不雕饰,不矫作,如“清水出芙蓉”般那么自然。他推崇谢朓,认为古人中谢朓就是他的知音,他的诗中也常常出现“小谢”“谢玄晖”。如果学生不了解李白推崇的诗人,在做题的时候只能凭感觉,想当然。例如《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令人长忆谢玄晖”,让学生分析这句表达的作者情感。有些学生不注重积累,谢朓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所以他们想当然的认为谢玄晖是李白同时代的友人,认为本诗表达的是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但凡对诗人有所了解,知道谢朓于李白来说是偶像的话,不难看出此诗抒发的是知音难遇的感慨。
二、走进诗歌,确定基调
基调是作品中主要的音调,即风格、主要情感等。诗歌中的感情基调有悲喜两个大类,诗歌通读下来,得明确大方向是悲的还是喜的。确定主要旋律之后再进一步细读,诗歌的情感基调有忧愁、寂寞、伤感、思念、悲愤、闲适、恬淡、欢快等等,常见的主题不外乎怀古伤今、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离愁别恨、淡泊名利、归隐田园、寄情山水、怀友忆旧、思乡念亲等等。
确定诗歌情感基调需要用心品读,抓住诗歌中情感的关键词,如独、孤、喜、忧、愁、怜、思、莫、吟、泪、哭、阴、憾、恨等等。以汪元量的《潼关》为例,颈联“事去空垂悲囯泪,愁来莫上望乡台”,眼泪是为国家而流,忧愁因思乡而生,故国不再,因此对故国思念的泪水只能空流;家乡不再,有家难回,纵然诗人再思乡,也不能改变什么,不如不要上望乡台,以免更加伤感。“愁”这份情感太重太重,其中蕴含着深沉的家国情感,毫无疑问,“愁”就是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
三、把握意象,体味情感
意象本身是情感与物象的结合体,我们既可以通过诗歌意象来理解作者的情感,也可以通过作者情感来理解诗歌意象。以冯延巳的《蝶恋花·几度凤楼同饮宴》为例,“阳关一曲肠千断”中“阳关”出自王维名篇《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一首送别诗,阳关曲即是送别曲。掌握这个意象,就能明白抒情主人公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是离别的不舍。再如雁,在古诗中意味着孤独、思亲、思乡。魏野的《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中“日暮北来惟有雁”,作者看到自北飞来的大雁,更加牵动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作者身处异乡,愁绪万千,心中孤独可以想见,此时的大雁为原本已经忧愁的内心再添几许烦忧,让读者不知是看到大雁才有的情还是本已有情,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四、立足题干,审清题意
古代诗歌鉴赏这一板块在新课标卷中呈现如下特点:第一,从选材内容上来说,以情景交融型的写景抒情类诗歌为主,羁旅行役型的怀归思亲类居多。第二,从诗歌的时代和体裁来看,以唐宋诗词为主,宋代作品尤多。第三,从考题题型来看,主要涉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四种题型,具备一定的综合性。
对于四种常见题型,各自有不同的应对策略。一般来说,诗歌鉴赏分为三步走,对于涉及分析形象的题按照总评、内容分析和作用说明来答,作用说明要具体落实到诗句当中。语言分析的题按照解释字义、句义,内容分析和作用说明三部曲来作答。表达技巧的题按照准确指明所诗句运用的手法,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效果或作者情感这个步骤来答题。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题可以做如下处理,指明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最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如何做好语文古诗词教学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部重点讨论的问题之一。古诗词通常是作者表达内心感受和情怀的一种表达方式, 如果教师没有合理运用教学方式, 就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感受到古诗词的真正意义。因此, 教师需要研究我国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一、语文古诗词教育现状
高中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也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然而, 不少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以下几个原因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其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古诗词情境过于简单。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词过程中为了配合高考, 大多以古诗词的背诵为主要教学内容, 在描述过程中忽视了古诗词的情境。这不是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目标, 使得学生在乏味枯燥的教学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造成学习效率低。其二, 忽视情境设置。对于教学过程中枯燥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该加强对古诗词意境的创设, 使学生身临其境, 充分感受古诗词带来的美感。其三, 重点不突出。造成高中古诗词教学一直停滞不前的另一原因来自于学生自身, 大部分学生因为不能把握重点, 进而丧失了学习兴趣。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
如果语文教师希望学生在高中古诗词方面取得好成绩, 就必须采取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 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提高:
(一) 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古诗词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精华, 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主要方式, 很多诗人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 崇高的理想和爱国的情怀。所以, 教师要创设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 由内而外地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才能更确切地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才能更好地抓住诗词的重点并掌握, 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 诗仙李白的《蜀道难》一诗, 篇幅虽然不长, 但是通过对危险地形和秀美山川的描述来说明“蜀道难”, 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 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情怀和浪漫的诗人气质。在学习中, 学生可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感受到诗人的深刻情怀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二)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每一首古诗都有自己的情境设定, 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想要表达的情境, 也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写作目的。例如《再别康桥》一文, 由于诗词内涵深远、意境抽象的特点使教学方法不好掌握, 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因此,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 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形式, 使诗歌的美、人性的美融为一体, 向学生直观地展示出文中想要表达的意境, 让学生通过这些短片并结合自己的想象, 营造出特殊的课堂氛围, 强烈地渲染出诗歌的主体形象, 让学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感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
任何的词汇都是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的, 特别是高中古诗词, 更需要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 才能更加强烈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 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语言技巧, 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出古诗词的情境, 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精神境界。教师可通过各种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提高理解力, 提高自己对审美的辨别能力, 为学好古诗词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一文时, 教师通过对该文进行细致的讲解,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出对这首词的感受。某学生是这样进行描述的:“这首词是以月亮起兴, 作者运用形象的描写手法勾画出明月当空、亲人身处异乡的画面, 反衬出自己的孤独情怀, 并围绕中秋时节月圆之时展开想象和联想, 反映出作者矛盾又复杂的心情。”学生通过组织和丰富自己的语言, 将这首词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达到了学好古诗词的目的。
(四) 美化古诗词情境
在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 情境是古诗词的精髓所在。所以, 语文教师应该尽量优化古诗词的情境, 全面而细致地把握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古诗词的优美情境。如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锦瑟》一诗, 貌似在咏物, 事实上是在借琴瑟来隐题的无题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李商隐妻子去世后, 所以李商隐在创作时有了此诗的第一句“锦瑟无端五十弦”, 因为根据史诗记载古代的琴弦只有二十五根, 琴弦断了才会出现五十根, 所以这首诗中的“五十弦”很有可能有琴弦断裂的含义, 表达出李商隐对过往美好生活的怀念。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 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朦胧美。所以, 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只有尽量将诗句优美化, 才能使学生转化为视觉享受, 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并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古诗词的意义不可忽视。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 教师更应该加强对教学理念的更新, 切合实际地做好高中古诗词的教学工作。高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技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领悟古诗词的意境, 使课堂不再沉闷、枯燥, 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孙丽娜.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学周刊, 2014 (14) .
[2]才华.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科技视界, 2014 (14) .
[3]余忠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29) .
[4]龚德华.初中作文教学刍议[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 2010 (10) .
[5]徐宏宇.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拥有成就感[J].考试周刊, 2007 (6) .
[6]刘铁军.让学生有成就感——作文教学之我见[J].科技资讯, 2006 (8) .
[7]刘海峰.中学生作文成就感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 2008 (2) .
请同学们认真审题,真实作答
本问卷不记名,请在符合你的选项中勾画√
诵读兴趣调查:
(1).你喜欢欣赏、阅读古诗吗?
A.喜欢B.不喜欢C.一般D.很讨厌
(2).你是否主动背诵古诗文?
A.主动背诵B.老师要求了背诵C.不太认真背诵D.不愿意背诵
(3).你对诵读课本以外的古诗文的态度是?
A.很有兴趣B.兴趣一般C.偶尔感兴趣D.不想去读 46(25.84%)46(25.84%)66(37.08%)20(11.24%)
(4)你会阅读课本以外的古诗词鉴赏书籍吗?(例如,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
A.很有兴趣B.兴趣一般C.偶尔感兴趣D.不想去读
(5)你喜欢上古诗鉴赏课吗?
A.喜欢B.不喜欢C.一般D.很讨厌
诵读原因调查
(5).你诵读古诗文的原因是什么?
A.吸收传统文化精华 B.为了提高学习素养 C.感受美的熏陶 D.为了应付考试
(6).你认为学习古诗对你的学业是否有益处?
A.大有益处B.一点点C.没有益处D.有害
(7).在写作或者生活中,你认为古诗_______
A.很有用B.偶尔有用C.没有用D.不太清楚
(11).诵读时是否有时感到高兴、兴奋,有时感到伤心、痛苦?
A.经常有B.偶尔有C.从来没有
诵读时间调查
(8).你一般在什么时间诵读古诗?
A.早读课上B.自习课上C.晚上在家D.闲暇时间
诵读范围调查
(12).你能背诵多少篇古诗?
A.0~20篇B.21~40篇C.40~60篇D.60篇以上 79(44.38%)44(24.72%)33(18.54%)22(12.36%)
(13).平时你有没有诵读一些课本之外的古诗文?
A.很多B.一般C.一点儿D.根本没有
(14)你更喜欢古体诗还是近体诗?
你更喜欢现代诗还是古诗?
诵读方式调查
(14).你背诵古诗文的方式是什么?
A.熟读背诵B.先抄后背C.理解背诵D.死记硬背
(15).你是否经常摘抄,并主动积累古诗文名句?
A.经常主动积累 B.在老师提醒下积累C.偶尔积累一些 D.从来不积累
(16).阅读欣赏古诗文你有没有圈点勾画的符号系统?
A.经常有B.偶尔有C.从来没有
(17).你阅读古诗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怎么办?
A.查阅工具书或请教别人B.猜读或凭感觉理解C.跳过去不读 你能使用一些专业术语来鉴赏古诗吗?
你会写一些古诗的读后感吗?
诵读效果调查
(18).平时测试中默写是否达标?
A.全部达标B.多数达标C.少数达标D.从不达标
(19).你对学过的的记忆怎么样?
A.记忆很牢B.比较牢C.记不牢D.根本记不住平常的古诗鉴赏题一般拿多少分?
诵读环境调查
(20).家长对你诵读古诗文持什么态度?
摘 要:古诗词鉴赏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立足学生,分析原因,因势利导。鉴于此,本文围绕以下几点展开:探明学生课堂兴趣不高的原因,针对学生展开课堂教学,激活学生,教授方法,引导他们灵活迁移运用,学活古诗词。
关键词:原因探寻;课堂实践;激活学生;传授方法;灵活迁移;学活古诗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199-01
一、案例背景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思想,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思想,这种思想曾孕育了一代代名家大师,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国家、为真理、为理想而不懈奋斗。学好古诗词对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感受到的不是享受,而是痛苦。看到学生迷惘、无奈的表情,这不禁让我深思,是诗词离我们学生的时代久远了,让学生难以产生共鸣,还是其他原因?
二、案例原因探寻
经调查,这种现象在学生中很普遍,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语言演变因素。古诗词流传至今,具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文言字词的不断演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去甚远,给学生一种古怪深奥、难以理解的视觉压力,导致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难度增大,兴趣不高。
2.课堂教学因素。从教的方面看,许多教师知识积累有限,课外也缺乏深入钻研,教学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当然难有新颖的设计、拓展,吸引学生,难以有效地驾驭课堂。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传统的释字译句,背诵检查,填鸭式的灌输方式导致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据调查有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古诗词的教学方式不满意,也因此有许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厌恶感。从学的角度看,有的学生对学习古诗词不感兴趣,主要是学习不得法,没有深入到文章深处,体味不出其中的乐趣,从而滋长了古诗词不易学的畏难情绪。长此以往,便导致了古诗词教学的费时低效的局面。
那么,如何来改变这种状况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特也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在学生智力因素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能充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水平,想方设法去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质量。
三、案例描述
针对学生的现状,我采取了如下教学实践。
(一)导入新课
尽量用与现实生活相关的语言导入作品内容,拉进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或借用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歌曲、格言激情导入,让学生觉得诗歌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并非离我们所处的时代久远,勾起他(她)们阅读的兴趣。如教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让学生听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通过“听”的形式,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学生不是拒绝古典诗词,而是沉浸于情境之中,就此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教学;如在教授《梦游天姥吟留别》时,由结合现实理解主旨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引出作者,由人而入文,顺理成章地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
(二)抓好教学目标,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后,要明确教学目标,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消耗在语文教材教法和花样百般的教学形式上。很多老师上新课文时,往往很少考虑“教什么”,而愿意在“怎么教”上大做文章。殊不知,一旦“教什么”偏离了语文的轨道,再丰富的过程准备,再精深的教学技术,也只能是天马行空,南辕北辙。学生在一节热闹的课堂中走出来后,可能留下的东西很少,再次面对相似的诗词依然陌生,依然无从感悟,自然无从激起学习的兴趣。但如果依据正确、有效的“教学目标”或“课时任务”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能迁移运用,自然能激起学习热情。
(三)教授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学会知识的灵活迁移运用
首先,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意象,找出诗歌的意象,按照一定的逻辑连缀意象,发挥想象还原画面,感受画面的特点,从而置身诗境明了作者的情感。但在教授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还是会遇到一些困惑,无法走进诗境,这时老师就要发挥引导、启发的作用,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结合生活的经验把学生引进作品的情境,消除对诗歌的畏难情绪。
例如我在教授屈原的《湘夫人》时,学生一看到这篇文章就从心底产生抵触情绪,于是我就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下面的句释明了大意,在此前提下,学生还是难以明了第三节构建房屋的内容,这时我就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想,如果生活中有一个你很在意、很重视的人,你在给他(她)礼物时,会准备怎么做?同学们立即会感受到,会很重视,会用心准备。自然明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结合作者和背景,自然明了作者的意图。内容解决了,背诵又成了学生的拦路虎,我又引导学生,让他们画构建房屋的结构图,先有构建、再有室内的装饰,再有周边环境的营造。结合内容,文章背诵也不再颠三倒四了。一篇艰深难懂的文章,在一步步由易到难的化解中得以解决,自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鉴赏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外乎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自己领悟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鉴赏能力。现代课堂教学也要求:“以学生为起点,又以学生为归宿,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去领悟知识,学会方法。”所以,我尝试着注意各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通过自己独立的学习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来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创设使学生能够深入探究、自主讨论、愉快合作的课堂教学情境。在和谐、合作、探究中提高鉴赏能力,自然也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激情。
在尝试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激情慢慢在回升,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四、案例思考
一、强化朗读, 注重学生心灵感悟
1. 发挥自主性, 在自由朗读中提升早读效率
早读说到底就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体会来阅读, 并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认知。因此, 早读效率的提高只能依靠学生自己, 只能是将时间的支配权交给学生。不同学生性情不同、喜好不同, 不同时间心情也有所不同, 这就使得他们对同一诗词产生不同的理解, 甚至会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诗词的理解也出现差异。我们只有让学生在早读之时率性而为,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阅读内容, 按照自己的体会来朗读诗词, 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 为了防止早读过于自由散漫, 我们还应该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朗读计划, 以使学生更好地利用早读时间。
2. 加强技巧指导, 在多元解读中提升教学的效率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也是体现教师指导最集中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朗读诗词, 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识记并背诵诗词, 更重要的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和风格。在课堂教学中, 不少教师往往习惯于让学生齐声朗读, 笔者以为这样做固然有其优势, 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们应该在引导学生齐声朗读的同时, 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体会, 形成自己的朗读风格, 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信心会更强, 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更高。
3. 搭建平台, 在自我展示中实现巩固提高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 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其能在学习之后学以致用。围绕这一目的, 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帮扶学生, 而应该选择恰当的时机, 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发挥, 让学生在活动中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也就是说学生要在活动当中多加练习。当然, 只靠课堂活动达到这一目的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课外活动和展示平台也必不可少, 我们可以定期开展小组研讨、诗词朗诵比赛、新时代小诗人等系列活动, 让学生在交流、诵读、创作过程当中深化对古诗词韵律的理解与感知。
二、重视拓展, 丰富学生思维空间
1. 拓展延伸写作背景, 培养学生的真性情
知人论世、就诗言人是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方法。因为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和风格流派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诗词的内涵与外延。但是,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在不同的教学时机来讲述这些内容效果并不相同。一般而言, 我们惯于将其放置于教学一开始, 认为这样做会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词。但是, 一次次地重复地、程序式的教学使得学生在思维和意识上过于疲劳和麻木。而如果我们能在学生理解出现困难之时, 再引入这诗词写作背景, 则会给学生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产生思维的震撼。比如, 要引导学生理解苏轼的“真性情”, 教师就可以适时引入《西江月》《初到黄州》《定风波》等进行拓展, 让学生了解苏轼在黄州的真实生活情形, 从而真切地体会苏轼在黄州时的真性情。
2. 比较阅读多元解读, 突破传统思维模式
教学中, 对诗词的解读出现多元倾向时, 或者学生的思维难以展开时,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类拓展, 目的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大胆发散, 大胆创新。比如, 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在整体感知阶段,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惊涛拍岸”和“惊涛裂岸”的不同, 或比较“樯橹”和“强虏”的差异;在突破难点“为什么要选择周瑜的形象入词”时, 则可以借助问题“如果时空转换, 面对茫茫大江, 苏子与周瑜会说什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各抒己见, 陈述自己的观点, 而不必拘泥于教材的限制。这样教学, 教师备课时也不用费心思把学生往既定的教学框架内引, 而是要想办法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教学, 不仅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 还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当然, 这样教学绝不意味着可以对学生进行无原则地全盘肯定。
3. 借鉴他人解读, 让学生在规范中得到提升
当学生已经对诗词有一定的认识, 但还不够全面、深刻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鉴他人的解读, 从中寻找共鸣, 发现自己的不足, 从而加深对诗词的理解。比如, 教学《声声慢》, 一般情况下学生都可以说出《声声慢》中的叠词一是表现了词人的悲戚, 二是读来朗朗上口。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适时提醒学生关注十四字叠词之间的关系, 并引入名家解读《声声慢》中的十四字叠词的精彩文字, 就能很好地使学生的解读更加规范, 并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得到提升。
三、关注细节, 挖掘诗词内涵韵味
1. 抓住重要意象, 让学生的思维走得更高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基本的构成元素。课堂上, 教师可以结合这一意象展开研读, 引导学生感悟“酹江月”的情结———永恒的自然之中小小的“我”也许最终只是黄土一抷、墓碑一座, 但面对茫茫大江, 苏轼坦然地接受了一切, 这样就把苏轼个人的感情上升为了全人类都有的感叹。显然, 这样引导学生从细微之处入手解读诗词, 能使学生的思维走向更高处。
2. 抓住重要词语, 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
从字词的细节处出发鉴赏诗词, 不仅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 获得语言智慧的滋养, 还可以让学生在揣摩、品味语言的同时, 使情感受到熏陶, 能力得到发展。比如, 抓住“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一句中的“笑”, 要求学生通过加词诠释这一“笑”的内涵, 就可以在细节之中引发探究的契机, 使学生的思维走向广阔。
3. 抓住重要标点, 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
研究诗词中的标点, 目的不是找到那个最适合的标点, 而是要挖掘潜藏在标点背后的作者的原意或诗词文化的内涵。比如,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和“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中不同的标点, 就可以引发学生对李清照的“愁”的多种解读, 促使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2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076
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而古诗词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很大的难点,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的质量是广大语文教师必须重点研究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不断创新教学策略,突破教学瓶颈,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本文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由于高考的压力非常大,教师为了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通常让学生通过背诵的形式来记住古诗词,只是大概地给学生分析一下词意,并没有深入讲解,从而导致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体会不到古诗词的意境。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使学生在单一的教学形式中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以至于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二)缺少对古诗词个性化的讲解
在进行高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和学习时,学生一定要有独特的想象力,在阅读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古诗词进行独特的认知和鉴赏。但是在目前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往往缺少对古诗词个性化的讲解,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再加上学生自己人生经历不够丰富,以至于最终影响了对古诗词的理解。
(三)没有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在被动的情况下进行古诗词学习的,古诗词教学也只有教师讲解、布置作业等单一的形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的状态非常消极。高中阶段,古诗词的教学主线就是翻译、背诵,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感受到古诗词带来的情感,从而打消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古诗词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古诗词学习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教师若从词汇开始讲解,会给学生一种非常乏味的感受,因此一定要创新教学策略,创设相应的古诗词教学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从而带着丰富的情感进行古诗词的学习。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中《咏怀古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边塞的歌曲,将其当作教学背景,给学生讲解昭君出塞的故事,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从而让他们学好古诗词。又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中《望海潮》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朗诵的视频,伴以充满感情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二)设计朗读环节,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情感
古诗词是作者情感的一种体现,其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字都表达了作者的不同感情,比如愤恨、舒缓、愉快、凄凉等。教师要认真引导,让学生将古诗词有感情地朗诵出来,从而在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古诗词。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涉江采芙蓉》的教学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理解最基础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和学生一起探讨:应该怎样划分朗读的停顿,朗读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哪些词汇上,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古诗词的朗读,然后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找到问题之后进行改正,再次朗读,直到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最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或小组阅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感受古诗词的中心思想。总而言之,朗读是一种外在的教学方式,通过朗读能够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表达出来,这不仅是一个深化学习内容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检查的过程。
(三)多角度进行古诗词的教学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宝藏,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要学会从多角度进行古诗词的教学,从不同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的方式一定会带来非常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方面的价值,更要让学生注重作者在创作中应用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形式。这些内容都会在古诗词当中体现出来,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古诗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中《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完词的表面含义后,应该引导学生对该首词的创作背景和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写作手法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而古诗词的价值层面有很多,教师可以应用比较的形式让学生发现古诗词中的奥妙,让学生对古诗词艺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另外,古诗词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非常好,如果将古诗词的字音转变成音律,让学生进行朗诵,他们就能在朗诵中体会到古诗词的内在情感,从而在心灵上产生共鸣。除上述之外,还有很多角度的入手点,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不断探索,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
三、结语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将古诗词的内容、情感、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意境等结合起来,通过创设情境、朗诵以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内容,理解其中的情感,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知识。
参考文献:
[1] 刘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 课外语文,2015(6).
[2] 陈志猛.高中语文古诗词欣赏教学创新策略分析[J]. 雪莲,2015(8).
[3] 吴淑情.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 科普童话,2015(26).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调查问卷】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一诗词10-03
人教版高中语文诗词11-02
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06-20
巧设情境,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中的有效应用01-08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名句06-11
高中语文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06-29
八年级语文优化教育教学调查问卷11-15
高中数学问卷调查06-28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12-16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