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重点知识点

2024-1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一语文重点知识点(精选9篇)

初一语文重点知识点 篇1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②《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③《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品:《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

这首诗通过抓住环境和季节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描绘了钱塘湖的早春风光,抒发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④《西江月》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自号“稼轩居士”。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代表作有《稼轩长短句》。

这首词通过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了作者的闲适心情。词的上片写景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

初一语文重点知识点 篇2

刚从小学升到初中, 多数学生可能会不适应, 学习可能会感到吃力, 那么初一语文知识该如何积累, 如何提升语文水平呢?

一语言的积累需进行

语言积累, 不仅指对古诗文和现代诗文的积累背诵, 也包括词语的积累, 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的积累。近几年积累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占一定的比例, 包括单独的古诗文背诵, 也有成语运用考查, 同时也有句子的仿写。

因此, 教师应在日常学习和复习中加以重视。进行语言积累, 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经验, 通过考试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改善语文教学极好的方式。

让学生通过“读”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成有声的口头语言, 通过“读”把不熟悉的语言变成了熟悉的语言, 逐步感受语言的内蕴和文章的气势, 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 从而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文章应该怎么做, 我说不出来, 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 此外别无新得和方法。”

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方法之一。背诵优美的诗文, 是学生积累人类优秀营养、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首先要背会《语文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诗文名篇和段落, 做到默写时不增、不删、不错字词、不用错标点符号。

当然在日常的阅读中, 对课外一些常见的诗文名句也要注意积累和摘抄。需要指出的是, 对名句的积累学习, 要能够理解其意思, 并准确得体地符合语境的运用。摘抄、做读书笔记是积累语言知识的方法。在初一阶段开学之初, 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积累成语、名言、警句、歇后语等。

二阅读的积累需加强

在课内阅读中要注重情感渲染, 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 体会字里行间中蕴含着的作者情感, 使学生对其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在阅读中产生了兴趣, 才会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林语堂在《论读书》一文中说:“读书读出味来, 语言自然有味, 做出的文章亦有味。”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 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而且能激发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从而促进各科学习, 广泛的课外阅读尤其对写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 鼓励他们多读好书, 有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让他们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 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此外, 还要鼓励学生写阅读笔记。

三文言文的积累需重视

对于在小学阶段很少涉及文言文阅读的初一学生来说, 文言文积累较为欠缺, 因此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的积累是一项很重要的文学积累工作。课内文言文一般是一些经典文章, 因此要注重文本的解读, 包括其中的虚词、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翻译;同时在讲解课内文言文的同时, 老师应该让学生学会迁移。课外应读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言文, 如一些勤学苦读篇中的《程门立雪》《颜回好学》, 盛德遗范篇中的《唐太宗罢朝》《不计人过》等, 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四生活的积累需增加

叶圣陶先生曾说:“必须根源于现实生活, 文章才真能写通, 写来才真有意义。”为了使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教师要努力拓宽学生的生活面, 增加学生生活的色调, 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学会写生活札记, 记下平时观察到的一些有意义的生活片段, 持之以恒, 养成积极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如在讲解莫怀戚的《散步》时, 我会让学生知道作家们的写作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 感受亲情, 体味浓重的情意, 然后让学生以日记或周记的形式写下亲情中温暖感动的瞬间。又如在《绿色蝈蝈》的教学中, 让学生知道从习性、外貌、食性等方面来描写叙述这类文章中, 同时让学生课下认真观察身边的小动物, 并试着以这种方式进行叙述。重视生活的积累, 不仅是学习语文本身的需要, 更是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 因为这些积累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

总之,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让学生多体验、多积累, 学生的积累丰厚了便会文思泉涌, 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荀子.劝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80

[3]林语堂.林语堂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8

初一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篇3

2.福建欣欣电子有限公司向工商银行申请了甲、乙两种贷款,共计68万元,每年需付出利息8.42万元.甲种贷款每年的利率是12%,乙种贷款每年的利率是13%,求这两种贷款的数额各是多少?

3.某服装厂要生产一批某种型号的学生服装,已知3米长的布料可做上衣2件或裤子3条,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计划用600米长的这种布料生产,应分别用多少布料生产上衣和裤子才能恰好配套?共能生产多少套?

4.某商场按定价销售某种电器时,每台可获利48元,按定价的九折销售该电器6台与将定价降低30元销售该电器9台所获得的利润相等.求该电器每台的进价、定价各是多少元?

5.一张方桌由1个桌面,4条桌腿组成,如果1m3木料可以做方桌的桌面50个或做桌腿300条,现有10m3木料,那么用多少立方米的木料做桌面,多少立方米的木料做桌腿,做出的桌面与桌腿,恰好能配成方桌?能配成多少张方桌.

6.甲、乙二人在上午8时,自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上午10时相距36km,二人继续前行,到12时又相距36km,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2km,求A,B两地的距离.

7.某中学组织学生春游,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但有15人没有座位;若租用同样数量的60座客车,则多出一辆车,且其余客车恰好坐满,已知45座客车每日每辆租金为220元,60座客车每日每辆租金为300元.试问:

(1)春游学生共多少人?原计划租45座客车多少辆?

(2)若租用同一种车,要使每位同学都有座位,怎样租车更合算?

8.光明中学9年级甲、乙两班为希望工程捐款活动中,两班捐款的总数相同,均多于300元且少于400元,已知甲班有一人捐6元,其余每人捐9元;乙班有一人捐13元,其余每人捐8元,求甲、乙两班学生总人数共是多少人?

9.晓跃汽车销售公司到某汽车制造厂选购A、B两种型号的轿车,用300万元可购进A型轿车10辆,B型轿车15辆,用300万元也可以购进A型轿车8辆,B型轿车18辆.

(1)求A、B两种型号的轿车每辆分别为多少万元?

(2)若该汽车销售公司销售1辆A型轿车可获取8000元,销售1辆B型轿车可获利5000元,该汽车销售公司准备用不超过400万元购进A、B两种型号轿车共30辆,且这两种轿车全部售出后总获利不低于20.4万元,问有几种购车方案?在这几种购车方案中,该汽车销售公司将这些轿车全部售出后,分别获利多少万元?

10.双蓉服装店老板到厂家选购A、B两种型号的服装,若购进A种型号服装9件,B种型号服装10件,需要1810元;若购进A种型号服装12件,B种型号服装8件,需要1880元.

(1)求A、B两种型号的服装每件分别为多少元?

(2)若销售1件A型号服装可获利18元,销售1件B型号服装可获利30元,根据市场需求,服装店老板决定,购进A型服装的数量要比购进B型服装数量的2倍还多4件,且A型服装最多可购进28件,这样服装全部售出后,可使总的获利不少于699元,问有几种进货方案?如何进货?

11.武汉市江汉一桥维修工程中拟由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完成某项目,从两个工程队的资料可以知道:若两个工程队合做24天恰好完成;若两队工程队合做18天后,甲工程队再单独做10天,也恰好完成,请问:

(1)甲、乙两个工程队单独完成该项目各需多少天?

(2)已知甲工程队每天的施工费为0.6万元,乙工程队每天的施工费为0.35万元,要使该项目总的施工费不超过22万元,则乙工程队最少施工多少天?

初一历史重点知识归纳练习题 篇4

一:《三国志》评价曹操,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你是如何认为的?请你对曹操作一个评价。

答:一:曹操唯才是举,选贤任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权。二:注重发展社会生产,从公元196年开始,在各地推行军屯和民屯。三:公元200年,巧用计谋,以少胜多,与袁绍大战于官渡,基本上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四:公元208年,率军南下与孙刘联军大战于赤壁,兵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五:总结:通过上述事实说明,《三国志》较为客观公正地评价了他一生的历史功绩,他不愧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二:诸葛亮是中国人心中的智慧的化身,请将一生的功绩归纳出来。

答:

一、隆中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二、公元208年,促使孙刘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三、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大力推行屯田;

四、修浚和完善都江堰等水利工程;

五、改革和完善木牛流马等交通运输工具;

六、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七、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盐铁官营,使蜀国有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

八、降服孟获,使南中八郡归附蜀国,促进了民族融合及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九、六出祁山北上伐魏,达到了削强以自保的目的,巩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十:不足:管理蜀国不分事情大小,食少事烦,年仅54岁就病逝,从而使蜀国成为三国中最早灭亡的国家。

十一、总结:作为一代贤相名臣,他顺应历史潮流地发展,使蜀国不断发展壮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三:六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一、经过六朝开发,南方形成了巴蜀,江汉,江浙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岭南农业也得到了初步开发。

二、南方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主要有水利工程的大量兴修,犁耕得到推行和改进,改水耨火耕为粪肥精进,引进北方小麦,实行稻麦两熟制。

三、农业产品走向商品化,多种经营,农副结合成为南方农村风尚。

四、南方手工业很有特色,造船、冶铸、造纸、制漆、制瓷及丝织业发达,丝织业的重心开始转移到南方。

五、商业城市出现,商业繁荣。建康、京口、吴郡、余杭成为著名的商业城市;广州,鄮县成为新兴的海外贸易港口城市。

六、六朝海外贸易活跃,先后与高句丽、日本及南洋诸国建立了贸易联系,同时还开通了联系南亚和西亚的“海上丝绸之路”。

五、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答:

1、目的:加速胡汉融合,增强国力,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2、人物:孝文帝拓跋宏及冯太后。

3、内容:

一、公元471年,开始仿汉制进行改革,政治上集权中央,基层设置乡官,实行三长制,完善对地方的行政管理;

二、官员一律实行俸禄制,打击贪污受贿;

三、经济上,实行耕地占有制,限制占田过度,将国控荒地分给农民,实行均田制;

四、用减免租赋的方法鼓励务农的鲜卑人内迁。

五、490年,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确保以中原的有效统治。

六、改革官制、实行中原地区较为先进的官制。

七、禁胡服,鼓励胡人汉服,汉人胡食。

八、学习汉语,胡汉人相互通婚。

九、改姓氏,学习汉人的取名方法,拓跋改为元。

4、意义:

一、总结了历史经验,加速了胡汉融合;

二、使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巩固了在中原的统治地位。

六: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各自的学术及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

答:

一、孔子和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分别是《论语》和《孟子》

1、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仁礼”;教育上推行平民教育,注意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归纳,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的《六经》进行整理和传播。孟子主张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重视人的作用,主张做人要有骨气。

二、老子李耳和庄子庄周,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分别是《道德经》和《庄子》。老子的政治主张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庄子主张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作品文字优美,极富幻想力。

三、韩非子,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是《韩非子》。韩非主张国家的法令制度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强调法制治国;提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理论。

四、墨子,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非战”,提倡“兼爱”,主张“举贤”,提倡“节俭”。

五、孙武,兵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是《孙子兵法》,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许多战略战术思想。

七、列举出古代到六朝时期,我国的文化艺术的优秀成果有哪些?

1、屈原运用楚国方言,创造了富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楚辞》;

2、西汉司马迁以“不虚美,不隐恶”的精神,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将书法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4、东晋画家顾恺之开创了我国绘画题材、表现手法的新境界,代表作是《洛神赋图》;

5、我国的原始雕塑,以陕西洛南出土的红陶人头壶为代表,强调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

6、秦汉时期,雕塑艺术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以秦始皇兵马俑、霍去病墓前石雕、汉代陶俑为代表。

八、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有哪些优秀成果?

1、商代的十进位计算方法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春秋时期的算筹和四则运算广泛得到运用。

2、汉代的《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刘微创立了“割圆术”,计算出圆周率为3.1416。

3、宋齐年间的祖冲之编定了《大明历》,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居世界领先地位,他的数学专著〈〈缀术〉〉被定为官定教材。

4、魏人石申的〈〈石氏星经〉〉是世界是早的天文学著作,商代已经有日食和月食的记载。

5、我国的历法从战国到秦汉之际不断完善,西汉武帝时,邓平,落下闳,司马迁等人编定了〈〈太初历〉〉,确定了夏历和农历制度。

6、〈〈吕氏春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汉代的《汜胜之书》提出了“区种法”。

7、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

8、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我国最杰出的地理学专著。

9、从公元2世纪的西汉早期,我国就懂得并制造出了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麻纸。

10、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同时制造出了浑天仪。

1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冶铁技术的国家,早在商代早期,人们已经使用陨铁武器。

12、扁鹊发明了“四诊法”,秦汉时期出现了中医名著《皇帝内经》,“医圣”张仲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华佗发明了麻醉药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上的一大创举。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原始人类中,已经住上“楼房”的是[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2、相传发明养蚕缫丝的是[ ] A、黄帝;B、嫘祖;C、仓颉;D、伶伦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4、把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 A、汤;B、纣;C、盘庚;D、周平王

5、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A、西汉初年;B、西汉末年;C、东汉初年;D、东汉末年

6、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的产生于[ ] A、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

7、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是[ ]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8、下列地区在秦朝时没有被纳入领土范围的是[ ] A、北京;B、上海;C、深圳;D、拉萨

9、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 A、老子;B、墨子;C、庄子;D、孔子

10、战国七雄中,最东边的国家是[ ] A、秦国;B、燕国;C、齐国;D、楚国

11、夏商两朝灭亡给后世统治者的启示是[ ] A、重视教育和科技;B、任用贤臣,勤政爱民;C、加强军事力量;D、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12、三国鼎立的局面是[ ] A、208年;B、220年;C、221年;D、222年

13、三国鼎立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 ] A、黑龙江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

14、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B、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C、最高统治者的支持;D、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

15、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 A、西汉早期;B、西汉末年;C、东汉早期;D、东汉末年;

16、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 ] A、北京人;B、元谋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

17、下列哪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内容[ ] A、使用打制石器;B、用火烧烤食物;C、会使用骨针;D、过着群居生活。

18、《韩非子》中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虫蛇”。这主要说明了[ ] A、可供捕食的猎物很多;B、自然环境好,生态平衡;C、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D、狩猎捕鱼。

19、我国神话传说中神农的故事主要反映的人类生活阶段是[ ] A、原始人群的生活;B、原始的农耕生活;C、奴隶社会的生活;D、封建社会的生活。

20、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大汶口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山顶洞人

2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 A、夏;B、商;C、西周;D、东周

22、目前已经确知我国的青铜器最早出现在[ ] A、原始社会末期;B、夏;C、商;D、西周

23、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 A、中国;B、日本;C、埃及;D、印度

24、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

25、我国农业发展史的第一次革命是[ ] A、铁制农具的使用;B、牛耕的使用;C、青铜农具的使用;D、都江堰的修筑

26、战国时期各国争相变法的目的是[ ] A、兼并别的诸侯国;B、为了消灭新兴的地主阶级;C、把土地变成私有财产;D、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7、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是[ ] A、老子的学说;B、孔子的学说;C、孟子的学说;D、墨子的学说

28、战国时期主张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家是[ ] A、孟子;B、墨子;C、庄子;D、韩非

29、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当时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 ] 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 30、夏、商、周的社会是[ ] A、以农业为主;B、以畜牧业为主;C、以商业为主;D、以青铜器制造业为主

31、春秋时期最主要的特点是[ ] A、周王室衰弱;B、奴隶制确立;C、诸侯争霸;D、封建制形成。

32、春秋战国时期我为农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青铜器制造技术;B、广泛使用奴隶;C、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D、各国之间的战争;

33、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频繁的争霸战争;B、学术繁荣;C、社会大变革;D、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34、秦始皇没有焚烧的书籍有[ ] A、诸子百家;B、史书;C医药书;D、诗歌

35、下列符合历史发展顺序的是[ ] A、私有制---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国家;B、私有制---生产力的发展---国家---阶级;C、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国家---阶级;D、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

36、导致商朝灭亡的重要战役是[ ] A、牧野之战;B、巨鹿之战;C、长平之战;D、马陵之战;

37、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 ] A、实行王位世袭制;B、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C、实行分封制;D、压迫奴隶和平民;

38、春秋时期最早起来称霸的是[ ] A、宋襄公;B、齐桓公;C、晋文公;D、秦穆公;

39、战国时期,使封建制度得到确立的关键因素是[ ] A、战争;B、变法;C、迁都;D、分封

40、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41、秦朝中央政府中掌握监察百官的是[ ] A、皇帝;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

42、我国最早的全国统一文字是[ ]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

43、推翻秦朝统治的决定性战役是[ ] A、长平之战;B、城濮之战;C、巨鹿之战;D、楚汉战争

44、汉朝出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大一统局面是在[ ] A、汉文帝时期;B、汉高祖时期;C、汉武帝时期;D、光武帝时期

45、汉朝被人们称为“东西二京”的城市是[ ] A、洛阳;开封;B、北京;南京;C、洛阳;长安;D、开封;长安

46、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的纸是[ ] A、秦朝时期用麻做的纸;B、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C、东汉时期用麻做的纸;D、三国时期用麻做的纸。

47、《九章算术》总结了哪一时期的数学成就[ ] A、商朝;B、西周;C、春秋战国;D、东汉

48、是世界艺术宝库的明珠,最能反映秦汉时期雕塑艺术水平的是[ ] A、阿房宫;B、秦始皇兵马俑;C、长城;D、霍去病墓;

49、最早制成“麻沸散”的医学家是[ ] 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孙思邈 50、东汉改进造纸术的人物是[ ] A、蔡伦;B、张衡;C、班超;D、张仲景;

51、三国时期,现在的台湾当时叫[ ] A、大秦;B、夷洲;C、南中;D、许

52、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

5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最能促进民族融合的是[ ] A、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B、迁都洛阳;C、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D、说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

54、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道德经》;B、《春秋》;C、《齐民要术》;D、《石氏星经》

55、南朝写的,被传到朝鲜、日本用作教材的著作是[ ] A、《缀术》;B、《齐民要术》;C、《水经注》;D、《神灭论》

56、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都开凿于[ ] A、西汉;B、东汉;C、西晋;D、北朝

57、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B、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58、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人口流动最多的高峰是从[ ]开始的。

A、西汉末年;B、东汉末年;C、两晋时期;D、南北朝时期

59、向汉武帝提出“独尊儒术”的是[ ] A、董仲舒;B、韩非子;C、孔子;D、孟子 60、开通河西走廊的西汉统治者是[ ]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二: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一):“农,天下之本也。”——汉文帝。“农,天下之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农为上。——汉景帝。A:上述言论反映了汉文帝和汉景帝什么思想?(2分)

B:根据这一思想,两位皇帝实行了什么政策?具体内容有哪些?结果如何?(6分)

(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A: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什么时候的人?他被哪一位国君委以重任?这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4分)

B:此人在这个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来进行改革?目的是什么?有何意义?(6分)

C:他的这种思想与现在的什么精神最为相似?(2分)

(三):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今大道已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A: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时候的情况?(2分)

B:“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说明?(4分)C:“天下为家”是从何人开始的?天下为家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后退?(5分)

D:“公天下”被破坏之后,取而代之的是什么制度?(2分)

(四):“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A:材料中的李太守是谁?他是什么时候哪个国家的人?(4分)B:李太守主持修建了一个水利工程,名称是什么?这个水利工程有什么样的功能?(4分)

C:“伯禹”是谁?为什么把他和李太守相提并论?(4分)

(五):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故改姓为元”。A:材料中的“魏主”是谁?(2分)

B:材料中主要提出了哪一方面的改革?类似的改革还有哪些?(4分)C:魏主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4分)

(六):“人或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A:这句话是谁说的?它的意思是什么?(2分)

B:说这句话的作者的代表作品是什么?这本书的体例是什么?(4分)C:这本书记载了多少年的历史?(2分)

D:这本书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鲁迅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4分)

(七):“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A:这句话是谁说的?它的意思是什么?(4分)

B: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个朝代哪个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对话?(2分)C: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样的政策?具体内容有哪些?(5分)

初一语文重点知识点 篇5

一、考查燃烧相关知识

常考知识点:1.乙醇燃烧时的现象及耗氧量的计算.2.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及有关技巧运算.3.作为燃料电池时电极正负的确定及电极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例1 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 得到CO2、CO和 H2O的总质量为27.6 g, 其中H2O的质量为10.8 g, 则CO的质量是 ( )

(A) 1.4 g (B) 2.2 g

(C) 4.4 g (D) 在2.2 g和4.4 g之间

解析:本题是乙醇燃烧反应中有关技巧运算, 本题可采用元素守恒、质量守恒进行运算, 由undefinedmol, 依H守恒推知n (C2H5OH) =0.2 mol;依C守恒知:

n (CO2) +n (CO) =0.4 mol (1)

依质量守恒知:

44n (CO2) +28n (CO) =27.6-10.8 (2)

联立 (1) (2) 知:n (CO) =0.05mol, n (CO2) =0.35 mol, 所以m (CO) =1.4 g, 本题应选 (A) .

二、考查有关氢键知识

常考知识点:1.可用来解释乙醇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相比为什么熔沸点高, 主要是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2.解释乙醇、甲醇、丙醇等为什么在水中溶解度大, 主要原因是乙醇、甲醇、丙醇等与水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

三、考查与金属的反应

常考知识点:1.乙醇与金属Na、K、Ca、Mg等反应机理 (即断键位置) :

①在此类反应中, 乙醇主要断①键 (即O—H键) .2.乙醇与金属Na反应及Na与H2O反应两者现象的比较, 后者反应非常迅速, 前者反应相对缓慢, 这也说明乙醇羟基上的氢很难电离, 乙醇属于非电解质.3.用来解释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不能用金属Na检验而用无水硫酸铜检验的原因.4.由关系式:2CH3CH2OH~2Na~H2 , 可延伸推广多元醇与钠的反应, 设多元醇通式为:CnH2n+2Om, 则多元醇与钠、氢气的关系式为:

2CnH2n+2Om ~2mNa~mH2.

例2 A、B、C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 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6∶2, 则A、B、C三种醇分子里羟基数之比是 ( )

(A) 3∶2∶1 (B) 2∶6∶3

(C) 3∶1∶2 (D) 2∶1∶3

解析:因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 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 推知三种醇各自提供的羟基数目相同, 设各自提供的羟基数目为x, 又因为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6∶2, 所以三种醇分子里羟基数之比为undefined, 所以应选 (D) .

四、考查两种脱水情况

常考知识点:1.分子内脱水原理:同时断②④键, 以此来制取不饱和烃, 如:undefinedCH2↑+ H2O , 同时也引出了消去反应概念, 这种消去反应也是有机合成中引进官能团的常用方法之一, 同时常考查醇的消去反应规律, 醇的消去反应规律为: (1) 醇

CnH2n+1OH中, n≥2. (2) 连羟基的相邻碳原子上必须有氢, 如2, 2-二甲基-1-丙醇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3) 醇的消去反应中的难易程度情况大致为:连羟基的相邻碳原子上含氢量少的碳原子上的氢较易消去, 其产物为主产物;相反, 连羟基的相邻碳原子上含氢量多的碳原子上的氢, 较难消去, 其产物为副产物, 例如:CH3CH (OH) CH2CH3, 分子内脱水产物可能为:CH2CH—CH2CH3 (次) , CH3—CHCH—CH3 (主) .

2.分子间脱水原理:一个乙醇分子断①键, 同时另一个乙醇分子断②键, 分子间脱去一分子水, 由醇形成醚, 如undefined, 正由于有这样的反应, 所以以此常用来解释实验室制取乙烯时为什么温度应迅速上升到170 ℃的原因.

例3 已知分子式为C5H12O的醇A共有8种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 其中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的醇有 ( )

(A) 5种 (B) 6种

(C) 7种 (D) 8种

解析:若要发生消去反应, 连羟基的相邻碳原子上必须有氢, 8种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中, 其中 (CH3) 3CCH2OH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这样只剩7种, 所以应选 (C) .

例4 用浓H2SO4跟分子式分别为C2H6O和C3H8O的醇混合液加热反应, 可得到醚的种类共有 ( )

(A) 1种 (B) 3种

(C) 5种 (D) 6种

解析:C2H6O的醇为CH3CH2OH只有一种结构, 而3个碳原子的C3H8O的醇结构可能有两种, 即CH3CH2CH2OH 和CH3CH (OH) CH3 , 同种分子间通过脱水可形成3种醚, 不同种分子间通过脱水也可形成3种醚, 所以, 本题可选 (D) .

五、考查多种氧化反应

常考知识点:1.乙醇的燃烧.2.催化氧化的原理:醇氧化实质为去氢氧化, 在催化剂 (Ag、Cu) 作用下, 同时断①②键, 便形成CO键, 形成醛或酮.3.催化氧化的条件及产物的确定.

重点剖析:1.醇的催化氧化的条件及产物的确定方法:

(1) 当连羟基的碳原子上有两个氢时 (即—OH在主碳链端点上连接) , 催化氧化生成醛.通式可表示为:

(2) 当连羟基的碳原子上有一个氢时 (即—OH未在主碳链端点上连接) , 即R—CH—R′OH的醇催化氧化生成酮, 其通式可表示为:

(3) 当连羟基的碳原子上没有氢时, 即:凡是含有R—C—OHR′R′结构的醇 (与—OH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 , 通常情况下, 难被氧化, 只有遇较强的氧化剂 (KMnO4或燃烧条件下) 才能发生氧化反应.常用氧化剂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铬酸 (H2CrO4可由 K2Cr2O7加H2SO4, 制取) .

2.醇被氧化成醛或酮时的比例关系:反应中被氧化的醇羟基和消耗的O2及生成CO双键、H2O物质的量之比为2∶1∶2∶2;若将氧化剂O2变为CuO, 上述量关系为1∶1∶1∶1.

例5 下列物质, 能发生催化氧化的是 ( )

解析:与—OH相连的碳原子 (即α位碳原子) 上必须有H原子. (A) 中α位碳原子上连有2个氢原子, 则被氧化成醛; (C) 中α位碳原子上连有1个氢原子, (C) 被氧化成酮. (B) 、 (D) 中α位碳原子上未连有H原子, 因此不能催化氧化.所以, 本题答案应为 (A) 、 (C) .

例6 分子式为C5H12O的醇中, 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结构简式为;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结构简式为.

解析:当与羟基 (—OH) 相连着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时, 该醇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所以该醇的结构简式为

当与羟基 (—OH) 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上没有氢原子时, 该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所以该醇的结构简式为

六、考查与氢卤酸的反应

常考知识点:乙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机理:断②键, 醇分子中的羟基与氢卤酸分子中的卤基发生取代反应, 如

CH3CH2OH + HBr→CH3CH2Br + H2O

其通式可表示为:

HX+ROH→RX+H2O.

七、考查与酸的酯化反应

常考知识点:1.乙醇与乙酸酯化反应的实验操作顺序及生成乙酸乙酯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操作及现象描述.2.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机理及机理的探究.即羧酸和醇的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是:“酸脱羟基醇脱氢”, 乙醇分子断①键, 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跟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成水, 其余部分结合成酯.这种反应的机理可通过同位素原子示踪法进行测定.3.通过对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机理及机理的探究, 进一步延伸考查酯的水解反应机理, 原因是酯化和水解互为可逆反应.

例7 向下列的平衡体系中加入H218O, 经过一段时间后18O ( )

(A) 只存在于乙酸分子中

(B) 只存在于乙醇分子中

(C) 乙酸和乙酸乙酯分子中

(D) 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分子中

大学语文期末重点知识点 篇6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列举事实材料和运用逻辑推理,表明对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各行各业的人们为了接受和表达思想,都需要经常阅读与写作这种文体。教材选录了15篇议论文,其中现代文10篇,文言文5篇。对于这些议论文,考生应能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应能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应能认知文章所用论据的类别;应能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论证方法或驳论方法;应能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反语、层递等修辞手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说明文是一种常用文体。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说明文已成为人们传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交流介绍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生活经验、方法的重要文章体裁。教材选录了8篇说明文,通过阅读这些说明文,我们能对说明文这种文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于这8篇说明文,考生应能归纳文章所说明的中心和要点;应能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应能认知文章的总体结构方式和说明顺序;应能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应能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修辞手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的文体。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以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教材选录了13篇记叙文,其中现代文8篇,文言文5篇。对于这些记叙文,考生应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应能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应能认知文章的记叙方式;应能识别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应能认知文中环境描写的类别,并能简要说明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应能认知文中所运用的对比、铺垫、侧面烘托、整体比拟、夹叙夹议、语意双关、象征、暗示、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作用。

我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从先秦至清,历代留存至今的诗歌(包括词曲)数以万计,且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教材选录了20首诗词(以古代诗词为主),就是为了让考生了解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切实理会诗歌的情感内容、抒情方式及艺术特点。对于诗词部分,考生应能熟读或背诵;应能概括并记忆20首诗词的情感内容;应能认知20首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初三语文备考重点知识点 篇7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基本文体知识汇总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 。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词语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

17.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五年级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 篇8

1、轩然大波、庞然大物、恍然大悟、勃然大怒、浑然一体、荡然无存、井然有序、泰然处之

2、文章先写恩科西的去世,再从他的出生写起,回顾他短暂的一生。这种叙述方法叫做“倒叙”。

3、“红丝带”表示的是关心,要关心艾滋病人。

五年级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三)

黄果树瀑布

1、形容声音大的词语:訇然作响、人喧马嘶、震耳欲聋、如雷贯耳。

2、形容庐山瀑布的古诗: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徐霞客,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著作《徐霞客游记》

天火之谜

1、富兰克林经过长期观察,后来通过“风筝实验”证实了雷暴就是普通的放电现象, 揭开了雷电的秘密。他还发明了避雷针。

2、造句:不足为奇……在科学技术非常发达的今天,普通人用手机已不足为奇。欣喜若狂……我们班获得了运动会第一的好成绩,同学们欣喜若狂。

3、解释带点的字:不足为奇:足,值得。怒发冲冠:发,帽子。欣喜若狂:若,好像。无稽之谈:稽,根据。 安然无恙:恙,病。 雷电交加:交,一起。 混为一谈:混,掺杂。

莫高窟

1、为莫高窟设计一条广告语:甘肃敦煌莫高窟,祖国西北一明珠!

2、“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是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 篇9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犄jī角 怦pēng 寒颤zhàn 攥zuàn

2.解释下列词语。

(1) 反悔:对以前答应的事翻悔或不承认。 (2)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3) 自作主张:不与人商量,自己决定。 (4) 仗义: 讲义气。

(5) 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第4课.金色花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匿nì笑 嗅xiù 膝xi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2)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2.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金色花》第4段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印度(国名)文学家,1920xx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上一篇:初中物理中考模拟试卷下一篇:建材公司的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