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读后感心得(共12篇)
《我不是药神》中徐导演绎了一个名为程勇的药贩,他从一个贫困潦倒的油店老板,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一下子成为了一个名声赫赫的“药神”,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实现了人生的逆转。程勇之所以成为大名鼎鼎的“药神”,正是因为他一跃成为了一种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而这种药不但价格昂贵,更是有价无求,十分难得。可是,令人欣慰的是,叫人钦佩的是,程勇并没有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丢失自己的本心,自己的善良,自己的良知,自己的人性。当他设身处地的进入白血病这一个群体之后,他真正成为了一个“药神”,他开始为病人着想,为病人争取机会,即便自己深陷牢狱之灾,也在所不惜,在所不辞。
当然,程勇的蜕变叫人拍手叫绝,但是除了程勇之外,无论是正义的警察曹斌,还是重病患者刘思慧,都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现实的残酷,人生的不易,生活的辛酸,也让我们从一个客观的角度了解了什么是现实,什么是现状。试问,这样大胆反映社会的影片,这样直接触碰人性灵魂的佳作,怎不叫人产生共鸣呢?
徐导的作品就是这样,让我们在欢乐中感受辛酸,在不幸中体会痛苦,在绝望中感受希望,在跌宕中领会人生,在坎坷中得到升华,在心酸中得到启迪。
但是,我知道,徐导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时的感慨,一阵的讨论,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长久的反思,永远的思考。为何印度的仿制药这样昂贵?为何走私的药贩这样肆无忌惮?为何穷苦的人们这样可悲可泣?为何悲哀的患者这样可怜无措?再者,为了解决白血病人用药的现状,国家该制定什么样的法律?政府该执行什么样的方针?医院和药贩该保持什么样的仁心?病患和家属该秉持什么样的态度?
总之,《我不是药神》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欢乐,更多的是关于人性的思考和反思,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从这部影片中得到关于自己感悟。
我不是药神观后心得模板8
“我病了三年,4万块钱一瓶的正版药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这是影片中一位老太太说的话,这样一个连配角都算不上的角色却戳中了我的泪点。那时,连同这位老太太几十号人因持有假药被抓捕,警察头领曹斌要求他们供出假药贩,谁也没有说话,当这位老太太说完这些话,曹斌终究受不过良心的谴责,放了他们。当警察局局长问起来,曹斌只说了一句话:“您另找人办吧,这案子,我办不了。”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因卖药而展开的小人物的成长故事,慢粒白血病人吕受益买不起正版药结实了卖保健品的程勇,求他从印度带回仿制药,程勇考虑到关门的商店和需要做手术的父亲,终究答应了他。卖药过程中结识了思慧和彭浩,终于,纸包不住火,程勇被抓,判刑三年。路上,却有好多人为他送行。程勇只嘱托了曹斌一句话:“告诉我孩子,他爸爸不是坏人。”
都说上帝是公平的,看完影片的我却不这么想。在慢粒白血病人眼里,活命只有靠吃药,自然药商就是他们的上帝。可是上帝不为他们而存在。药4万块钱一瓶。有的人房子吃没了,有的人孩子吃没了,这卖的是药吗,是命啊!程勇带回来的仿制药,从5000元卖到500元,药效却一样病人当然要维护程勇。这3500中差着什么?而所谓的正版药商为什么卖这么贵?是钱么?是利益么?我无从得知。
小黄毛彭浩,和程勇取药时在上厕所时看到有警察在追捕假药贩子,知恩图报的他不顾一切的开着车冲了出去,本以为躲过了追不得他上帝却再一次和他开了玩笑,一辆货车撞过去,人,没了。当程勇赶到医院时拽着曹斌的衣领吼着“他才20岁,他只是想活命,他有什么罪!”对啊,他有什么罪,他只是一个想吃药的病人,却被货车撞击致死,而那些丧失良心的正版药商却活得好好的,凭什么?因为上帝不为底层而存在。
关键词:斑秃,中药,梅花针,叩刺
斑秃俗称“鬼剃头”, 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脱发分为斑秃、全秃、早秃、普秃、先天性毛发缺乏症、症状脱发性脱发和瘢痕性脱发等, 是一种突发的局限性斑状脱发, 无自觉症状, 其特点是:头部突然出现圆形、椭圆形突发斑, 数目不等, 大小不一, 局部皮肤无炎症现象, 平滑光亮, 多见于青壮年。以脑力劳动者、长期夜间工作者多见。中医认为, 本病发病原因是情志所伤, 肝肾亏损, 气血不足, 血热或血瘀所致;西医认为, 脱发与遗传, 内分泌失调, 精神创伤, 神经营养障碍, 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致病因素尚未完全清楚, 亦没有确切的有效治疗。笔者以中医辨证为基础, 结合脏腑经络运用针灸、梅花针局部叩刺并配合口服中药的方法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08年12月, 临床收治斑秃20例, 男15例, 女5例, 年龄15~36岁, 平均25岁, 病程1周~2年, 其中血热生风3例、瘀阻毛窍12例、气血两虚2例、肝肾阴亏5例, 皮损为1个或多个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脱发区, 直径1~4 cm。临床表现多伴有头皮刺痛、失眠多梦、精神抑郁等症, 辅助检查均无阳性体征。
1.2 治疗方法
针刺治疗主穴选双侧三阴交、太冲、内关、安眠等穴, 配穴:血热生风加风池、太阳;气血两虚加百会、四神聪;肝肾亏虚者加关元、太溪;瘀阻毛窍者加三阴交;失眠严重者加印堂穴。取28号1~2寸毫针直刺, 平补平泻, 留针20 min, 隔日1次, 10次为1个疗程。同时用梅花针局部叩刺脱发处, 点刺出血为止, 隔日1次。再根据中医辨证施治予以中药汤剂口服或研磨冲服。
1.3 疗效标准
痊愈:头发全部长出, 头皮厚度恢复正常 (5~7 mm) , 头皮温度亦恢复正常 (30~34℃) ;显效:脱发区80%长出新发, 脱发停止, 头皮厚度及温度恢复正常;有效:50%脱发区长出新发, 脱发减轻或停止, 头皮厚度及温度基本正常;无效:针刺前后改善不明显。
2 结果
痊愈12例, 显效5例, 有效2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达到95%。
3 典型病例
患者, 男, 18岁, 某高二学生, 脱发反复发作2年, 曾多方求治未见效果, 于2002年8月4日来诊。该患2年来未脱帽, 自卑心理强, 伴见多梦、抑郁、饮食差、二便可、舌质暗红、苔白、脉弦涩。辨证为气郁血虚, 瘀阻毛窍, 取穴太冲疏肝理气, 用捻转泻法, 三阴交、内关、百会补气补血, 活血化瘀, 安眠穴养血安神, 同时局部梅花针叩刺, 点刺出血以活血化瘀。再配以中药处方通窍活血汤加减研磨冲服, 处方如下:何首乌、栀子、柴胡、郁金各60 g, 当归、白芍、防风各40 g, 鹿角霜、阿胶、黄连、白芷、炒枣仁、百合各30 g, 茯苓、白术、地龙各15 g。每次10 g, 每日3次口服。半年而愈, 随访未见复发。
4 体会
临床上, 依病情的发展状况, 斑秃可分为三期。进行期:毛发、皮临肤损害范围日渐扩大, 在斑秃区周边外观正常的皮肤上, 毛发疏松易抓落。静止期:一般经3~4个月, 斑秃可停止发展, 并可长期保持原状, 秃发区周缘毛发附着相当坚牢。恢复期:脱发区开始生长毛发。
斑秃的治疗首先要找出病因:多数患者性格内向;或者受过某种精神刺激, 或者生活不规律, 长期熬夜;或者长时间的网络游戏等诸多因素。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疏导,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给予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其次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辨证施治。临床分为四型: (1) 肝肾阴亏型。主证:病程日久, 平素头发枯黄或灰白, 发病时头发呈大片均匀脱落, 甚或全身毛发尽脱, 或有脱发家族史。常伴膝软、头昏、耳鸣、目眩、遗精滑泄、失眠多梦、畏寒肢冷、舌淡苔薄或苔剥、脉细或沉细。治法:滋补肝肾、填精生发。方用宝美髯丹加减。 (2) 瘀阻毛窍型。脱发前先有头痛、头皮刺痛或胸胁疼痛等自觉症状, 继而出现斑片状脱发, 久之则头发全秃。常伴有夜多恶梦, 烦躁易怒, 或胸闷不畅, 胸痛胁胀, 喜叹息, 失眠。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苔少, 脉弦或沉涩。治法:疏肝解郁, 活血化瘀。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3) 血热生风型。主证:突然脱发成片, 偶有头皮瘙痒或蚁走感, 或伴有头部烘热、心烦易怒、急躁不安。舌质红、苔少, 脉细数。个别患者还会相继发生眉毛、胡须脱落的现象。治宜凉血清热平肝熄风, 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4) 气血两虚型。主证:病后、产后或久病脱发, 脱发往往是渐进性加重, 范围由小而大, 数目少而多, 头皮光亮松软, 在脱发区还能见到散在性参差不齐的残存头发, 但轻轻触摸就会脱落, 伴唇白、心悸、神疲乏力、气促懒言、头昏眼花、嗜睡或失眠。舌质淡红, 苔薄白, 脉细弱。方用十全大补汤加减。
针刺对本病有很好的疗效, 与中药配合可谓是表里同治, 标本兼顾。取穴方法可有三种: (1) 辨证取穴。血热证:风池、血海、足三里;血瘀证:太冲、内关透外关、三阴交、膈俞;肝肾阴亏证:肝俞、肾俞、太溪;气血两虚证:足三里、三阴交; (2) 循经取穴:主穴:足三里、三阴交;配穴:头维、足临泣、侠溪、昆仑、太冲、太溪。 (3) 邻近取穴:百会、四神聪。局部配以梅花针叩刺以活血化瘀,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局部毛发营养, 增强毛囊活性, 促使毛发新生。针药配合治疗斑秃临床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于英丽.针药并用治疗脱发80例[J].针灸临床杂杂, 1998, 14 (5) :21-22.
1.甲亢:普奈洛尔可以纠正甲亢病人的负氮平衡,适当减少甲状腺素分泌。它可作为治疗甲亢的辅助性药物,不宜服用抗甲状腺药的患者也可选用。治疗量按0.6~1.0毫克/公斤,通常剂量每天30~120毫克,分3次口服。
2.偏头痛:普奈洛尔能防止动脉扩张,抑制肾上腺素释放。它预防偏头痛的疗效与麦角制剂相似,但不良反应和禁忌证较少,尤其适用于禁用麦角胺类的偏头痛病人。服用量:每次10毫克,1日3次,可逐步增至每天80~120毫克。如与阿司匹林合用,疗效更佳。注意:糖尿病、支气管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病人忌用。
3.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临床证明,普奈洛尔对以心慌、肌肉震颤、腹泻等躯体症状为主的患者有一定效果,特别对一些学生在考试前出现的焦虑症状效果较好。可按常规量服用。
4.精神分裂症:普奈洛尔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有较好效果。由于普奈洛尔不会像神经阻滞剂那样阻滞突触前的多巴胺受体,所以长期应用也不会发生多巴胺受体超敏而导致迟发性运动障碍。对照研究证实:普奈洛尔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与常用的氯丙嗪没有显著差异。
5.红斑性肢痛:该病是以双侧肢端(特别是双足)阵发性、非感染性血管扩张,伴有局部肿、热、痛为特征的自主神经系统疾病,病因不明。据报道,普奈洛尔治疗原发性红斑肢痛症有较好效果。如与利舍平、氯丙嗪合用,则疗效更佳。
6.门脉高血压:普奈洛尔可致肝动脉收缩,阻力增加,不但使肝血流量减少,还能降低门脉压力。普奈洛尔5毫克加50%葡萄糖稀释后缓慢静注,10分钟后,门脉压力即可明显降低。其治疗有效剂量为每次40~180毫克,每天1次,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7.多动腿综合征:是一种与神经精神因素有关的特殊神经症,患者常具有焦虑、紧张和抑郁性格。治法:每日30~60毫克,1日3次,4~5天症状无明显改善可酌情加量。据报道,病人症状缓解后,用30~60毫克维持量治疗1~3月,无复发,除心率稍降慢外,未出现其它副作用。
《呐喊》是鲁迅先生一本著名的小说集,其取名的喻意在于唤醒当时社会上精神麻木的人们使其奋起抗争,又为那些在革命中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者而呐喊助威。暑假里有幸读了其中的《药》,当中正有这样一个勇士——夏瑜。
以1907年民主革命英雄为原型所创作的夏瑜,以及麻木愚昧的民众代表华老栓一家,特殊的采用双线结构,描述了两家人的悲剧,其背后则揭示了一个时代的悲剧。革命者为了民众的解放而奋斗,甚至为此献出了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而无知的民众却受到封建迷信的影响,将革命者的献血当作治病的良药,一个多么可悲又值得正视的故事。
从对背景的理解,当我再次从头品读这个故事,又对其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
鲁迅先生在《药》的开头即采用了对“夜”的环境描写,“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弥漫青白的光”,单调且又阴暗的环境恰巧与当时华老栓即将买到给儿子治病的良药的愉悦爽快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而鲁迅写生正是通过这一简单的对比,点出了华老栓希望破灭的必然与华小栓终会死去的结局。而此时此景此情此感也正能为下文中,夏瑜的牺牲制造出沉寂的氛围。
梦想总是美好的,而残酷的现实正是美好梦想破灭的唯一元凶。华老栓与华大妈将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用心藏起,只为有一天能将自己儿子的痨病治好。“掏了半天”“抖抖的”“按了两下”均能看出华大妈与华老栓拿钱时的小心与谨慎。而两个人指望救命的钱最终被吞噬于封建迷信的肚中,也正反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者与社会底层的民众之间依旧存在着严重的隔膜,也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导致了群众的愚昧。
鲁迅先生向来对某个人或者是某一类人的刻画很精彩,他笔下的人物更是性格鲜明。而在《药》中,则着重刻画了三类人物。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夏瑜。他是鲁迅先生笔下革命者的典型,虽然家境贫寒却拥有着一颗为底层民众的自由而奋斗的心,他渴望“家天下“而非”一家之天下“即使最后枉死狱中。鲁迅先生在赞扬他所具有的献身精神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夏瑜一人孤身奋斗的必然悲剧结局。
帮闲,可以说是《呐喊》这本小说里的常客,无论是《药》里的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以及被无形的手向上提着的似鸭一般的刑场看客,还是《明天》里的蓝皮阿五与红鼻子老拱。这样的一个群体,多起不多,少其不少,正是因为这类人的存在,使得封建阶级的压迫者从来不缺少随从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受苦难的民众。《药》里则是以华老栓一家为代表,命运气凄苦,逆来顺受,他们恰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从未想过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因此构成了一个又一个悲剧。
《药》的结局可以说是发人深省,夏瑜坟顶上的“一圈红白的花”“不很精神,倒也争气”,作者正想通过此来表明,还有人记得革命者,还有人在纪念革命烈士,革命的火种并没有被扑灭,在黑暗中依然会存在着对光明的希望。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在火星上寻找生命的痕迹,首先寻找的就是水,有水才有生命。这是F ・ 巴特曼博士在《水是最好的药》一书中的一句话。在书中,F ・巴特曼博士详细介绍了通过喝水治好很多病人的事例。水对我们来说,只知道渴了就喝水,不知道水在人体中的奥秘。
我们对身体外面的水了解得很多很多,但对身体内的水却知之甚少,如果我们了解了水在身体内的具体运行情况,我们就会恍然大悟,我们关于医疗保健的观念就会随之发生彻底的改变,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许许多多疾病的病因仅仅是:身体缺水。身体缺水造成了水代谢功能紊乱,生理紊乱最终又导致了诸多疾病的产生,而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简单得令你难以置信,那就是:喝足够的水。
由于对水有这样一种根本性的认识,人们普遍认为“口干”是身体缺水的表现,进而推断,只要“口不干”就说明人体内水分充足,运行良好。从医学上讲,这是十分荒谬的。人们为治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找不到一劳永逸的防治方法。
渴是身体对水的呼唤,这呼唤短促而有力、焦急而难耐。此时,倘若饮一杯清水,身体的呼唤就会停息,因为水满足了身体的需要,消除了人的焦躁不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渴意的消失,人们对水的作用的认识似乎到此为止。
・巴特曼博士对3000 多名消化道溃疡患者作了临床观察,只用水治病。他在书中详细介绍了疾病疼痛如何通过水来缓解这些症状。F ・巴特曼博士在书中还列举了一些病人通过水疗法的实例和体验写给他的信。例:尊敬的F ・巴特曼博士:有件事非常重要,我能证明自来水对降低血压非常有效。从1994 年4 月初起,我就遵照您的建议,每天用8 盎司的水杯至少饮用8 杯水,有时还要多些,大约过了三个月,我就不再服用利尿剂和钙阻断剂了。以前我的血压一直靠药物维持,现在逐渐降了下来,以前的收缩压平均在150 ―160 之间,舒张压在95 ―98 之间,现在不靠药物,收缩压为130―135 ,舒张压为75―80 ,真让人惊奇。除了维生素和矿物质,不吃药只喝自来水,外加一点盐的疗法,使我的身体大获解脱。我深信不疑,您确实掌握了革命性的、神奇的用药理念。您即将出版一本书,需要一些水疗法的实例,我愿写下我的体验,以此作为对您的报答。这是美国陆军退伍中校瓦特・F ・伯麦期特写给F ・巴特曼博士的信。
文中那些描写熬药的句子,我不知呆呆地读了多少遍:“且看文火不疾不徐在药锅底下缭绕--缭绕成花的瓣,那末锅中的药就是瓣中蕊了,熬着熬着,蕊心舒开,尘封已久的沧桑便一丝一缕的倾吐出来”这一字一句,便似一笔一划般在我的脑海中绘出的永不磨灭的画面。
你看,这锅中所乘的,是一味味饱经风雨的药,炎炎夏日,渺渺烟火,在锅与盖的间隙中,渐渐弥散出暖暖的雾。只是你别忘了,在那些饱经风雨的药旁,是否还有一个饱经风雨的人呢?他静静地坐在烟火旁边,任由炙热的空气包绕着他的身躯,汗水早已经打湿了他的衣衫,毫无疑问,这样的事确实是辛苦的,但我清楚地知道,此时此刻,他的心中,正簇拥这一份宁静的喜悦。
“认识他,是我来到这个学校中,最大的幸运。”在心中,我曾无数次地这样说过。
我从未怀疑过,他必是一个为中医而生的人,每一件与中医有关的事物,都能引起他极大地兴趣。何况,中医也需要他,需要他这种纯净善良,心怀天下,虚心好学,坚毅执着的年轻人。我永不会忘记那张相片——那张不曾改变的美丽风景。在满眼绿意的环绕下,他紧拉着药王孙思邈铜像的手,紧跟在孙思邈的身后,目光中充满了虔诚。那一刻,我多希望时光能够扭转,幻想这那尊铜像逸散出人的体温,幻想着孙思邈依然还活着,能够牵着他的手,轻声向他讲述各种草药的性能,将他收为关门弟子,将这一身四海绝伦的医术传授给他,而他,一定不负师望,在若干年后,成为一代名满神州的大国医,造福天下的黎民百姓……
幻想总是美好的,可现实却永远是残酷的,读后感《药香如蝶》读后感550字》。在学校冰冷与虚伪的游戏规则面前,那些诚恳,善良和正直,只不过能换来当权者的几句笑谈。提起那场转专业之战,当真是荒谬之极。身负真知却不允许进入考场,亦如刻苦训练的运动员在参赛前莫名地取消了参赛资格,有多痛,无言可达,唯有亲身经历一次始可得知。况且,我之败,多多少少是我咎由自取,而他的遭遇,则更加令人痛心,那些愚蠢的当权者,那些无知的规则制定人,你们是否知道,你们的一个轻率地决定,将对中医人才造成多大的损失?凭什么拦他?凭什么拦他?
当然,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讲出理由的,有时候,我们所寻求的,也许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莫非,遭遇的种种挫折,都是上天注定的吗?越是大的挫折,就会有越多的人倒下,就会历练出更加坚毅执着的英雄。而他的身影,自然出现在那些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人群当中。他一面学好自己的专业课,一面从图书馆,旧书市场选来用于学习中医的书,积极去听中医老师的课,不顾来回三四个小时的路程奔波而到市中心的中医观摩见习,积极亲身实践观舌、把脉、识药、采药、熬药,这些事情,即使是到了暑假都绝不停滞。试问,纵使是同年级正规中医系的学生,又有哪个可以及得上他?
我知道,明天,初生的太阳又会照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脸上,而他,又会熟练地洗药,泡药,熬药,不太忙的时候,他还会手捧着中医方面的书籍,伴着他的药,伴着那些蒸腾而出的雾气,度过夏日漫漫的时光。这是他的爱好,让旁人看了都有些心疼的爱好。
原文快到结尾处,作者这样写道:“小孩子理解不了药的苦心,所以小孩子总拒绝好心好意的药。我甚至拒绝走进父亲的药房……”
一个人,当他理解到了药的苦心,是否就意味这他已经长大?而这,到底是一种喜悦,还是一种无奈?一个人,面对着饱经沧桑的药,再也不会说它的苦,而会沉浸在涩涩的药香中,这个人的心,是否也如同锅中的药一般,已经经历了许多的沧桑?
若要成药,总要经历风霜雪雨的煎熬;若要飞翔,总要经历破茧成蝶的磨难;若要成人,总要经历坎坎坷坷的征程。
有大痛者必有大志,若非如此,痛从何来?
药香,如蝶;而他,亦如蝶……
★ 《烈药》读后感
★ 草房子之药寮读后感
★ 药企求职信范文大全
★ 读《药》有感
★ 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馒头是吃的东西,那蘸了革命烈士鲜血的馒头就成了药了吗?现在看来恐怕是十分荒.唐的,不可理解的。可是在那个时候,辛亥革命时,虽然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可人民的思想还是没有解放。
有很多人说华老栓夫妇麻木但是爱子,我认为恐怕不是的,他在茶馆中忙碌了大半辈子,勤勤恳恳地劳动,为儿子治病而省吃俭用。为儿子治病掏出积攒多年的洋钱,就只换取了几个人血馒头,愚昧落后的表现!试想一下如果华家有好几个儿子,小栓生了病,那么华老栓还会如此尽力吗?恐怕不然,他费尽心思为儿子治病,恐怕是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道德吧!为了华氏的香火,他们不惜一功代价,甚至用别人儿子的命来“移植”,与其说华老栓夫妇所作所为是对儿子的爱,不如说是对华氏祖宗的“孝”,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身上还未散去的封建之气。
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他代表的是广大群众的利益,而大众却不支持他。他讲革命道理,人们“感到气愤”;他挨牢头打,人们幸灾乐祸;他说阿义“可怜”,人们说他“疯了”,他被杀害,人们“潮加”一般地去看热闹。“华夏”本是一家人那!夏瑜应该依靠老栓却没有,老栓应该支持夏瑜却没有;流血的不知道为谁流血,吃血的不知道吃了谁的血。以互不关心为始,以同归为尽为终。鲁迅先生通过夏瑜这一角色,表达出同情、赞美,也表达出当时民众的落后愚昧,统治者的凶狠残忍。同时也一语双关地道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没有获得群众的大力支持,但文中在清明节坟头出现的花环,说明革命者仍然在怀念他,革命火种还没有———也不会被扑灭。它在黑暗中给人以希望。
夏四奶奶是夏瑜的母亲,她“踌躇”,“羞愧”,但又“硬着头皮”去给儿子上坟,她感到羞愧,因为她认为儿子的光荣就义,英勇牺牲是有损祖颜的事。母亲对儿子不以为荣,反以为耻。不理解,不支持儿子,是一个做母亲的悲哀!她认为花环是儿子显灵,希望乌鸦飞到坟头,是一个封建迷信者的悲哀!
《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的是为谁,却还要因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增加群众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
死一般的寂静中,乌鸦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般地站着,然而终于,乌鸦张开两翅向着远处天空箭似的飞去了。革命烈士夏瑜的坟上,一簇野花热烈的开放着。
这是鲁迅的小说《药》所描述的最后一幕,凄惨但又饱含一丝希望的结束。
在鲁迅的所有文章中,我印象最深震动最大的一篇便是《药》。第一次读它是因为这是初中时语文老师在鲁迅的文章中最喜欢的一篇。当时读时虽觉得前面的情节有些混乱,还是受到了很大的触动,那个沾满鲜血的馒头也就由此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
鲁迅在这篇小说中塑造了很多个落后无知的封建小人物,同时未用一句正面描写就衬托出了一个英勇赴死的革命烈士的光辉形象。夏瑜希望用自己的鲜血唤醒愚昧的人民,但无知的人民却企图用他的鲜血去治痨病。老栓和华大妈用毕生积蓄去买一个沾了烈士鲜血的馒头,刽子手对烈士的残暴无情,旁观者的冷嘲热讽,都与夏瑜为社会进步而献身的行为形成强烈的对比。“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只这一句便将革命烈士对中国社会进步人民觉醒的沉重呼唤表现了出来。落后无知的人们嘲弄革命烈士因为造反而受尽苦楚,夏瑜等人却在可怜人们身上沉重的封建镣铐与眼前愚昧的黑幕,民众的凶狠、残暴、冷漠、嘲讽,使得烈士的牺牲具有了极强的悲剧性,如果鲜血换来的不是醒悟而是冷笑,如果生命换来的不是光明而是冷血,那他们的牺牲究竟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也可以看出鲁迅一直以来对革命持有的一种冷静而怀疑的态度,太多的血淋淋的现实让鲁迅认识到革命烈士这种壮烈而义无反顾的牺牲鲜有得到人们的认同,鲁迅在用笔向这个世界发问,这种牺牲真的值得么?这是阻止中国沦落的正确方式么?
小栓得“痨病”而病入膏肓,中国社会又何尝不是病入膏肓呢?将鲜血“趁热”吃下,并没有挽救小栓的生命;革命烈士的热血,同样也没能挽救中国一步步沦陷于黑暗的命运。老栓与华大妈从鲜血中得到了传说的药,夏三爷从鲜血中得到了白花花的银子,众多愚昧的人民从鲜血中得到了谈资。唯独夏四奶奶在鲜血中流尽了自己毕生的气力。她丧失了自己的精神支柱。而从始至终,没有一个人从这尚有余温的鲜血中得到震动与觉醒。他们认为夏瑜罪有应得,夏四奶奶也因为儿子的“造反”感到羞愧而不敢抬起自己的头。这一事件只是让他们更加坚定地认为夏瑜所说的国家属于每一个人根本不是人话,夏瑜在死前所做的最后一次努力换来的只是两个恶狠狠的嘴巴!夏瑜的呐喊,或许就是鲁迅隐喻的自己的呐喊,就如他在《呐喊》的序中所说的那样,“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夏瑜用生命发出的最后一声呐喊,实在是悲哀的,并在旁观的人眼中是十分可笑的,现实击碎了他最后的希望,哪怕唤醒一个人的希望。短短一篇小说将社会的黑暗面暴露无疑,但同时又展现了那一丝光明的可贵。
这篇文章写于1919年4月,当时的中国社会乌烟瘴气,军阀混战,革命失败混乱的社会局面,灰败的革命现实让鲁迅内心十分沉重,但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鲁迅对中国社会的前途还是抱有希望的,他仍然坚信只要不放弃呐喊中国终会有觉悟的那天,这也正是我十分敬佩鲁迅先生的一个原因,尽管对中国社会的现状感到沉重失望,却不曾失去过对那一丝光明的向往。
初二(11)班
沈欣宇
一开始还以为这书讲的是些政治上的道理,没想到刚翻了几页,就一下被它吸引了,它讲了作者自己的亲生经历。自己为了解被骗入传销团伙救弟弟,而进入了那个传销的团伙里,当了一个卧底23天,最后报警捣毁了这个团伙,共解救出157名传销人员。这本书就介绍了这23天以来的一些事情。
作者刚乘火车到传销团伙所在地江西上饶,就有两个女人过来接他。这个团伙的住处在一个隐蔽的房子里,一个房子里有三间小房间,共住了八个人。房子非常的简陋,里面气味复杂,有霉味、馊味、汗脚味,还有一股胶皮烧焦的味道。这一段是作者描写自己刚见到房子里的厕所的样子:“门上没有插销,用一根筷子代替;也没有马桶,只有一个变黑发黄的便池。便池之上有一个淋浴喷头,却没接热水器,也没有进水管,因为传销团伙崇尚节俭,而洗澡既费水又费电,属于奢侈浪费,被组织上严厉禁止。”可以说这个团伙的人非常的节俭“厕纸全裁成扑克大小的纸片,又小又薄,全都散乱地装在一个破旧的红塑料袋内。”甚至宁愿自己坐上个几小时做一个烟灰缸,都不愿去外买一个,每顿都吃不饱,早晨就吃口很稀的粥,手里有钱也不舍得拿来买块肉吃,因为这是“纪律”。他们其实一点都不愿意这样,可他们又真的愿意,因为他们相信,只要想这样骗下去,以后一定可以腰缠万贯的。
这个传销团伙可大着呢,他们称他们这个小团伙叫“河南体系”,以河南人为主,在上饶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有将近二百人,这数字还在不断增加。除此之外,还有山东体系、河北体系、四川体系据说全国二百二十个城市都有他们的战友,总人数高达七百万人。他们大都是亲戚关系,一个骗一个,就这样全都在这儿了。
传销团伙里每天都派人给新人——作者上所谓的”通往财富“的课,也就是教作者如何去传销,里面的“讲师”,也就是传销团伙里的人,他们讲得头头是道,但只要仔细分析他们所讲的话,就发现他们简直就是在胡说八道。
我觉得这里面的人其实挺可怜,每天都吃不饱睡不好,他们大多是些没有文化的人,农民一个,或者是在外打工的,因为她们是非不分,以为只要靠传销就真能赚到大钱,以后就可以和家人一起去享福去了,其实到头来也只能自己乖乖回去种田,弄的一场空。
有很多人说华老栓夫妇爱子,我认为恐怕不是的,他在茶馆中忙碌了大半辈子,勤勤恳恳地劳动,为儿子治病而省吃俭用。为儿子治病掏出积攒多年的洋钱,就只换取了几个人血馒头,愚昧落后的表现!试想一下如果华家有好几个儿子,小栓生了病,那么华老栓还会如此尽力吗?恐怕不会这样,他们应该只是为了传宗接代才不惜一切代价救儿子的命。
夏四奶奶是夏瑜的母亲,她硬着头皮去给儿子上坟,她感到羞愧,因为她认为儿子的光荣就义,英勇牺牲是有损祖颜的事。母亲对儿子不以为荣,反以为耻。不理解,不支持儿子,是一个做母亲的悲哀!她认为花环是儿子显灵,希望乌鸦飞到坟头,是一个封建迷信者的悲哀!
电影和小说不同,增加了许多情节,更具体化了,更丰富,情节完整、易懂,虽然是老片子,画质不好,但却更能体现出时代感、当时的社会氛围、人物形象,把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的淋漓尽致,更让人加深了印象。
影片开头就是夏瑜被压着去刑场的场景,有很多人站在路的两旁,他们来这里是看热闹的,对夏瑜指指点点,小声议论,这其中也包括那几个茶馆里的常客,老栓站在角落里,看到他们走过来,连忙往后退后几步,低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而常客们见夏瑜从面前走过,都禁了声,走过之后,小声说了句“他没有辫子”。而夏瑜高昂着头,全然没有要赴刑场的感觉,反而是要去做件很正义的事。“他不怕死么”“亡命之徒”身后议论声不断,从他们的议论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的麻木、封建思想,他们认为夏瑜的死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在知道有人要被杀头时,早早地候在这里,讨论着“枪毙好看还是杀头好看,”虽然有人说“想看枪毙,”但花白胡子说“还是杀头好看,今晚是杀头”,他们在那里高兴着有杀头可以看,真是可怕极了,视人命为草芥,是因这种事情不常见,还是因为已经见得多,从最初的恐惧都如今的麻木兴奋。
接着就转到了茶馆。小栓的病让华夫妇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小栓每天都要吃药,却仍不见好,急死华大妈和老栓了。这时花白胡子——茶馆里的常客,对老栓提及起血馒头,忽悠老栓说这是祖传的偏方,还说这偏方可灵验了,可这时另一个人来说血馒头他也知道,花白胡子愣了愣,不露声色的把老栓的钱收进了袖中。老栓连忙让他们帮忙打听。看到这里,真不知说什么好,看他们脸上显现出的贪婪,华老栓的愚昧无知,可他也是病急乱投医了,只要有一点点办法都愿意尝试,哪里还管得了真假呢,他可只有小栓这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可是要为他华家传宗接代的呀。想到这里,试想若他不知这一个儿子,恐怕就不会这样了吧,毕竟当时的那种封建社会,即使是现在,都还存在这这种现象,2000多年的封建思想,重男轻女,更何况处在当时仍是封建社会的华家呢。所以即使后来小栓吃了血馒头,病情加重后,被那几个想捞好处的茶客游说几下后,他仍想把希望寄托于血馒头,等到小栓永远的闭上了眼睛后,他喃喃道“这人血馒头不是好药么?不是能治好病么?”
我和妈妈要去看电影,今天上映的是《我不是药神》。
电影开始了,灯光慢慢的暗下。这部电影开场就告诉我们,电影的内容是根据真实的故事而改编的。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白血病人,是一种很难医治的病,只有一种药叫“格列宁”的,才能医治白血病,可是一瓶药就要四万块钱,很多人都买不起这种天价药,所以很多人没钱治病,到了急变期,吃药也没用了,只能等死。神油店老板程勇是一位交不起房租的小老板,在得知印度有一种“格列宁”的仿制药,价格只要两千块一瓶,药效和真正的“格列宁”是一样的。程勇一跃成为了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代理,很多病人前来买药,好多病人都吃好了。警察发现了程勇代理的这种药是印度仿制药,以为是假药,于是抓了程勇,不准他再代理这种药。并且判了五年的刑。
看完电影,我不禁赞叹,程勇是那个时代多么可爱的人,救人于水火中,让更多的病人得到了医治。因为程勇的案件,也让国家重视白血病人,现在生病都有了医保,农保,让更多的老百姓都不要因为生病而没钱治病。
【《药》读后感心得】推荐阅读:
呐喊药读后感09-20
《扫除道》读后感心得05-30
《呐喊》读后感心得感悟09-09
时间简史读后感心得11-05
《我不是药神》初中观后感11-10
理想国读后感心得09-26
稻草人读后感心得10-05
哈姆雷特读后感心得10-16
读童年的心得读后感10-21
《丝绸之路》读后感心得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