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道德文明工程建设

2024-1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网络道德文明工程建设

论网络道德文明工程建设 篇1

论网络道德文明工程建设

资料显示,我国正在成为世界上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许多国外媒体已经并正在将其触角通过互联网渗入我国.因此,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提出并实施网络道德文明工程便尤显迫切与重要.实施这一工程,其目的是通过正面引导,提倡网上文明,造就健康的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网络环境.为达到此目的,必须采取一系列相应的宏观和微观措施.

作 者:李天姿 作者单位:焦作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河南,焦作,454000刊 名: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OZU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3(1)分类号:B82-05关键词:三个代表 互联网 网络道德文明工程建设

论网络道德文明工程建设 篇2

1目前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

1.1自制力不够

青年学生都是经过寒窗十几载, 才走进了大学, 暂时没有了确切的目标, 也没有了中学时代老师在身后时时的监督, 觉得可以松一口气了, 所以有了惰性心理。同时, 青年学生上大学之前对大学充满了幻想, 当真正到了大学, 他们才发现所上的大学不是心目中的象牙塔,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学生产生了迷茫感, 加上大学生活的宽松, 是大学生有了较为充裕的时间, 给大学生提供了上网的便利条件。同时, 网络的五彩缤纷让很多大学生迷失, 有一些自制力不够强的不能自拔也就顺理成章。

1.2失信现象普遍

在2001年的高考作文中, 给了这样一段材料: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 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 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誊”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 说不清过了多久, 风起浪涌, 小船上下颠簸, 险象环生。船公说:“船小负载重, 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 艄公又说:“有弃有取, 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 把“诚信”抛进了水里。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 它引发我们诸多思考。2002年高考中国家又加入了一点, 就是所有考生在考试之前要签“诚信协议书”, 但是考试中不诚信的事件依然是层出不穷, 诚信问题已经成为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有许多是借助网络犯罪。经济全球化为我们带来了方便、快捷的网络。高度发达的网络技术为我们构建起一个虚拟的社会, 我们以虚拟的符号形式生存于网络空间之中, 于是欺骗、谎话就似乎变得名正言顺。

1.3网络犯罪日趋严重

大量的案例表明部分大学生参与了网络犯罪。比如盗取QQ号、Q币等。网络犯罪具有隐蔽性、匿名性等特征。可怕不是错误本身, 常言道:“知错能改, 善莫大焉”, 可怕的很多大学生网民根本分不清什么是对的什么事错的。比如2006年10月份, 当广泛传播于网络的“熊猫烧香”病毒的制造者李俊被抓到时, 当人们得知李俊只是一个只有中专学历的社会青年, 能够造出破坏性如此大的病毒, 大部分公民都谴责李俊用这种不道德的社会来报复社会, 但在大学生中很多人不是讨厌和唾弃李俊的网络不道德行为而是崇拜和羡慕李俊如此有才。有些大学生自己就非常渴望或正在实施制造和传播病毒, 充当“黑客”, 对社会造成损失, 随着网络的逐步成熟, 现在利用网络犯罪的人也越来越多, 网络犯罪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1.4人格的异化和变形

大学是一个相对能够落实素质教育的地方, 这里有充裕的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 自律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过充实的生活, 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了老师“填鸭式”教学方式, 一下子到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中, 就迷失了自我, 变得的空虚、寂寞、无聊、迷茫、人格异化。交互的形式为大学生排遣孤独、忘却现实压力、发泄心中郁闷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环境, 但长时间对着冰冷的机器, 使大学生脱离现实, 久而久之, 遗忘了与“人”交往的方式, 变得冷漠和自私, 也就没有了和谐的人际交往。有些大学生变得在网络中任意遨游, 游刃有余;现实生活中自我封闭, 沉默寡言, 判若两人, 越来越不能融入现实生活, 被周围的老师和同学遗忘, 给校园环境造成不和谐因素甚至安全隐患。同时大学生青春萌动, 正处于谈情说爱的年龄。在大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对大学生来说, 谈恋爱是必修课, 失恋是选修课”。有不少人是借助网络这一新媒体谈情说爱, 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有一些大学生谈恋爱只是为了好玩, 消磨时光, 寻找刺激、寻找新鲜感, 这样的群体常说一句话:“不在乎天长地久, 只在乎曾经拥有”。大学生人格异化和变形又成为老师和家长担心的新的问题。

2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原因

2.1网络本身的不成熟

网络在中国起步较晚, 1994年中国才有了互联网。新生事物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是难免的。加之网络的特殊性, 在这样的一个空间中, 交往者的真实身份被掩盖, 身份虚拟化成为网络交往的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在大学生眼中, 互联网作为一个自发的信息网络, 是一个自由的世界, 在这里没有等级、没有贵贱, 所以他们可以在BBS上随便留言, 甚至辱骂别人, 觉得不用负任何责任, 这就导致了道德虚无主义在网络社会的泛滥。在网络社会中, 为所欲为、无法无天, 这就加剧了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出现。网络中的有害信息的泛滥, 极大地一诱惑着对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大学生, 对他们的道德成长环境构成极大的威胁, 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2.2学校、家庭、管理机构存在的不足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 但是时代在发展, 随着教育制度和教育环境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家长反映已经无法辅导孩子了。为了不让孩子落后与他人, 就为孩子配置了电脑, 以便更好帮助孩子学习, 但是实际情况与这种愿望存在很大差距。家长网络知识贫乏, 更有甚者家长根本不懂网络知识, 利用网络来辅导孩子就更无从谈起了。家长在看到了网络能够帮助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 增长知识, 拓宽视野, 同时也看到了网络消极的一面, 比如他们担心孩子迷恋网络游戏, 查看黄色网站等, 但他们却毫无办法。另外, 学校鼓励学生上网。目前, 全国许多高校都已经建立了校园网, 为大学生的上网提供了便利, 学校认为大学生必须学会使用网络, 有些学校把学生作业题目上传到学校网站上, 让学生从网上下载, 用这样一种方式要求学生学习使用网络, 所以大学生必须接触网络。目前高校开设的与网络有关的课程多是简单讲解如何使用因特网, 而很少强调如何高效利用网络, 更不会涉及到网络道德。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 家庭与学校却显得过于无力。

2.3大学生自身不成熟的身心特点

大学阶段是学生逐渐转向成人的特殊时期, 其各方面的需求与现实条件往往会产生矛盾。在网络社会中, 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中基本正确的网络道德认识与模糊的价值观念并存、丰富的道德情感与相对放纵的网络道德情感并存、较高的网络道德意志期望与相对较差的自制力并存的现状, 使大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导致产生种种心理障碍, 这时候又没有人能够帮助他们疏导, 找不到心理宣泄的途径, 所以很容易犯错误。

2.4网络监管不够

俗话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也有人说, 了解一个人不用去了解这个人, 只用去了解他的朋友就可以了, 这都说明周围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既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近些年, 网络中出现的种种事件都告诉我们网络的监管力度不大, 比如, 2008年的“艳照门”事件及“人肉搜索第一案”都反应出了网络对人的隐私权的侵犯。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规定, 但是违法犯罪事件还是屡禁不止。

3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

要想为大学生构建良好的上网环境, 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加强网络管理和打击力度

让大学生这样一个心理还太成熟的群体有一个绿色上网环境。我们已经有了网络警察, 上网环境的监管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毕竟网络覆盖面太大, 有很多死角等到着进一步规范, 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网络法规的建设, 实现对不道德行为的惩治。建立一整套网络法律体系是网络法制化的基本前提, 是网络道德建设的法律保证。

3.2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只依靠道德的力量或只靠法律的强制力就能维持社会正常的秩序。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在我们今天的“地球村”中似乎已经行不通了。虽然法律在规范社会秩序方面有很大的约束作用, 但是也有很多地方是法律都无法触及到得, 这些地方还需要道德来约束。道德的力量来源于人们的内心信念, 网络需要人们自觉地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加强网络技术的研究, 防止网络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引导大学生个体的道德自律, 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3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认识水平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 教育者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育与引导, 带领大学生进行一些网络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 使大学生的网络知识、网络技术能有所用, 满足其心理成就感, 避免网络技术强的大学生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 另一方面能使大学生更真切地认识网络中的丑恶、好坏, 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和对网络的抗干扰力, 从而不会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3.4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网络引导

作为家长, 要与孩子一同学习进步, 同时应该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 防患于未然。和孩子交朋友, 不妨学着上网、玩游戏, 争取和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使对孩子的正确引导“润物细无声”。家长与孩子有了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就能把外界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减到最低, 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 引导他们正确合理利用网络、科学安排作息时间。

总之,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净化网络环境, 重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是目前我们面临的又一道德问题, 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于洋.构建和谐的网络人际关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6) .

[2]成海鹰.网络伦理与独处道德[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1) .

[3]李庆广.虚拟社会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J].河南社会科, 2005, (11) .

论网络道德文明工程建设 篇3

[关键词]网络行为网络道德精神利益相互促进

当代社会被称为“信息社会”、“网络时代”,其主要标志是互联网的出现极其日益广泛的应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它正在日益广泛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互联网的出现也是当代社会文明生活方式的象征。象其他的科技成果一样,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烦恼和问题。纵观人们的网络行为,有物质利益追求,但更多的是在寻求精神需要的满足,即追求精神利益。因此,精神利益对网络道德建设的作用值得探讨。

一、 网络活动的现状和问题

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我国互联网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230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9.4%。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5小时,达到新的历史水平。目前大约有1500万人经常使用网络教育, 同时,网民花在娱乐、新闻、聊天等方面的时间也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上半年我国网站总数达到788400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0900个,增长率为16.4%。上半年我国共有域名总数2950500个,包括中国国家级域名CN和COM、NET、ORG等通用顶级域名。目前我国CN域名在全球排名第六。我国网络博客的发展速度也相当惊人,在一年当中博客增长170%。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很多人工作生活的好帮手。人们的网络活动大致有这几种目的:

1.获取与发布信息。网络的超大容量使它能够容纳海量的信息,再加上便利的搜索引擎,人们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同时,网络的超时空性使我们可以迅速而广泛地发布各种信息,进行网上交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正蓬勃兴起。我们一方面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种种便利,另一方面信息的窃取与盗用、信息的欺诈、信息的破坏与攻击和信息污染等网络犯罪活动也频繁发生。

2.寻求精神抚慰,满足情感需求。人们都是在某种利益需求支配下上网的。网络的匿名性、隐蔽性使它天然地成为铺陈情感和爱欲的空间。现代人为追求效率而忙碌,由于生活压力而奔波,人际关系的疏远使人越来越渴望亲密情感。网络为现代人提供了寻求亲密交流的平台,网上情爱成为一种时髦。但是,网络人际关系相对松散,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和匿名性,大多数当事人都把网恋当作一种游戏,这就注定网上情爱不过是一场骗局。于是,一些痴迷者被骗钱、骗色、被拐买、被杀害的事情就发生了。

3.显示个人价值。在现实的社会交往中,人们受到占有资源、社会地位、种族、性别、以及相貌、体态、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制约,无法自如地表达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而人们在网上交往则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因为网络活动具有自由、民主、平等的特点。那些相貌平平、语言木纳者在网上也可以找到发挥个人智力的理想场所,得以挥洒自如,充分显示出个人的价值。黑客的行为也可以被看作是这种个人能力的显示。与此相伴随,网上恶搞、黑客攻击给人带来了许多麻烦。

4.精神文化娱乐。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就会玩一会网络游戏或是浏览网页作为一种消遣娱乐,或者听音乐、看电影,以缓解大脑的紧张。在这类行为中则出现了浏览黄色网页、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特别是青少年受此类毒害较深,沉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身心受到摧残,荒废学业,甚至走向犯罪,这种情况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5.求知。现代人非常注重学习和在业余时间充电,网络是一种便捷的学习手段。现在,网上教育日益普及。但是,网络自身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安全性,经常会发生侵犯知识产权、发布虚假信息等情况。

6.发泄情绪。有些人在现实社会中由于种种原因积累了一些不良情绪,于是就在网上寻求发泄。在个人博客、网上聊天时经常会用肮脏的语言大骂。这在“韩白之争”、“铜须门事件”中都有体现,网上辱骂并非是为了弘扬正气,有时是为了发泄个人情绪。

7.网络交往。由于很多人在现实社会交往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并且很难找到共鸣者。而在网上这种自卑心理很容易克服,我们也可以寻找感興趣的网站呼朋引伴,寻求共鸣,建立一个亚文化群体。诸如生态主义者、和平主义者、“闪客”、“抱抱团”,甚至邪教等持反文化立场者。

以上网络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众多关注。网络社会中对加强道德建设的呼声越来越强,发出了“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呼唤,并且产生了专门的网络道德建设板快。这表明了网络道德建设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当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并没有解决,网络道德建设仍然是一个非常紧迫而繁重的任务。这主要是由人的网络活动的特点所造成的,如超时空性、人员的流动性、人际关系的松散性、个人身份的匿名性以及活动环境的虚拟性等。这些特点导致自我人格分化、负道德成本低下、道德惩罚手段丧失、道德行为评价难以对个人产生压力,现实社会中的道德作用机制在网络世界中无法运作。一些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已经对人的现实生活造成了实际的伤害。

二、网络行为的精神利益诉求

从以上对常见的网络行为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大多数网络行为都是在寻求精神需要的满足,都是追求精神利益。比如,寻求精神抚慰,满足情感需求;显示个人价值;精神文化娱乐;求知;发泄情绪和网络交往等都是这种情况。网络社会作为现实社会的延伸,它是一种物质手段,却是作为一个精神领域出现的,主要是一个满足精神需要的工具。追求精神利益体现了人的精神属性。

人们所追求的现实利益由两部分构成,就是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由于人的活动涉及两大基本领域——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现实的社会人也有两种基本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所以人们客观上存在两种利益要求,即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精神利益是以精神需要对象为实际内容的利益类别。它包括情感、尊重、名誉、求知、社会交往、对各种精神文化成果的享有、实现自身价值及理想、信念的获得与坚持等内容。“现实的各种社会性的精神生活条件、各种精神价值等,都会对人的精神、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些构成精神利益的对象”。人的价值观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它制约着主体的精神利益正当性、侧重点及所能达到的境界。

精神利益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精神利益的对象如人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成果具有历史继承性、积累性、和重复消费性等特点。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等都是无止境的过程。这些特点表明人的精神利益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人的物质利益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更加注重于精神利益的发展。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的精神需要得到充分满足的社会,人人都应具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人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有崇高的精神追求。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既包括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也包括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其实,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仍然在于人,人的精神本质要求和人的身心协调发展,都要求我们高度重视人的精神利益。网络的出现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便利手段,同时也对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道德建设提出了挑战。

三、精神利益在网络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就利益本身的要求来讲,利益的公正才是惟一的道德标准。”利益是道德的基础,道德是为了调整人们的利益关系而产生的行为规范体系。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客观上存在着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人们是在群体的相关性中获得并分配利益的。道德在其中起着维护群体存在、协调利益关系的作用。人的利益具有不断扩张的倾向,而道德则意味着人们在某种程度上对个人利益的限制或牺牲,道德和利益之间一直存在这种矛盾。

当我们把利益区分为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两类时,具体情况就各不相同了。物质利益的对象是各种物质劳动成果和物质资源,它们具有稀缺性和有限性的特点。人们在满足物质利益要求时就产生了排他性,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物质领域,道德与利益的矛盾就产生了。而在精神领域,由于精神利益的对象即各种精神价值,具有历史继承性、积累性和重复消费性的特点,同时精神利益本身也具有可引导性、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的特点。因此,精神利益的满足从总体上说不具有排他性。再说,精神利益是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它与道德追求的“善”是一致的,因此,精神利益与道德有更多的兼容性,不存在尖锐的矛盾。 当人们做出道德行为时,他也就获得了尊重、荣誉、情感和良好的社會交往条件,满足了自己的精神利益要求,而这种满足又会反过来激励道德行为主体做出更多的道德行为。 由此可以看出,精神利益和道德是可以相互促进的。而网络道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精神利益会在网络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精神利益在网络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规范人的网络行为,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不能把目光局限在网络本身,要把目光放在更大的宏观社会。如果整个社会道德滑坡,网络道德建设也不能独善其身。如果现实社会人的精神利益得到重视和满足,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包括不道德网络行为就会减少,以至避免。所以,网络道德应更重视人的精神境界和精神素质的提高,注重人的精神利益的引导和满足。这取决于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状况、社会的和谐状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精神文明素质。社会应在社会设置、社会文化建设、社会关系、社会互动等方面更多地关注人的精神利益的引导和满足,更加重视提高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从而为网络道德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社会环境。

2.优化微观社会基础。道德的存在既来自于人类维护共同生存的需要,也来自道德自身的利己性。这是道德行为主体的内部动力,这种利己性就是它给行为主体带来的精神利益。第一,人做出道德行为印证了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能力,给行为主体带来一种成就感。第二,道德行为主体获得的感激和尊重,满足了行为主体获得尊重的需要。第三,道德行为主体也由于自己的行为而赢得了周围人的赞许,给他带来了荣誉感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并由此获得良好的生活环境。另外,道德的外在强制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道德主体的精神利益要求,因为道德反映着人对公平、正义、仁爱、秩序的追求。人的精神利益要求客观上激励着人们的道德行为。所以,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要重视人的精神利益。

3.协调道德的作用机制。精神利益有正当和不正当之分。正当的精神利益是既有利于身心协调发展,又兼顾当前和长远利益,并且不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利益要求。精神利益也有高低层次之分。享受精神文化成果、个人荣誉、尊重、个人情感和社会交往等属于人的低层次的精神利益追求。实现个人价值、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社会情感等属于人的高层次的精神利益追求。当人们在追求正当的、高层次的精神利益时,也即是在鼓励人们追求真、善、美等精神价值目标,这同时也是在鼓励人们做出更多的道德行为。满足了人的正当的、高层次的精神利益要求,也同时提高了人的道德境界,强化了人的道德修养。这样,在利益和道德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减轻了道德发挥作用的现实阻力,有利于道德各因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

4.提供更多的手段选择。精神利益是人类客观存在的利益要求。我们在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运用法制、一般教育、加强网络监管等手段以外,可以考虑用荣誉、尊重、崇高的理想、信念等精神鼓励的方法。精神激励会给人带来持久的内在动力,其效果比单纯的外在强制要好得多。满足物质利益要求只能给人带来暂时的享受,而精神利益的满足给人带来的愉快则是持久的。人如果能在活动中获得巨大的精神享受,那么他就会对活动本身投入极大的热情,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人们对精神利益的追求为人的生存实践活动提供了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

5.强化网络道德的维护机制。道德是靠赏善罚恶来维持的。“赏罚意味着对道德行为的鼓励和对不道德行为的直接追究,是网络主体道德培育的催化剂。”当人们比以往更加重视精神利益追求时,精神因素就会对人的行为产生更大的影响。精神利益的赏罚对网络道德会起到一定的维护作用。在我们的网络行为中,如果网络满足了求知、精神抚慰、情感需求、显示个人价值、精神文化娱乐、网络交往等精神需要,我们就会获得愉快的精神体验,精神利益得到了很好的满足,强化了人做出道德行为的心理体验。当我们受到虚假信息的愚弄、网上交往时上当受骗,使精神利益受到了损害,我们就会对之深恶痛绝,这样也强化了对不道德行为的负面情感体验。通过这种相互作用,网络道德会得到自觉的维护。

参考文献:

[1]靳国军:构建和谐社会须重视人的精神利益.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4期

[2]唐代兴:著利益伦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283页

[3]张军:网络道德含义释析.前沿,2004年11期

论网络道德文明工程建设 篇4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互联网为我们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创造了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但是我们也很不情愿的看到,互联网在提供便利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网络诈骗、暴力、色情等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为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我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倡议:

一、不要沉迷于网络。把握好上网的时间,注意身心健康。不要沉溺于游戏、聊天等,以致荒废学业,损害身体。

二、维护网络安全。上网时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轻信网上言论,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回复不明提问,更不能随意约见网友。

三、健康文明上网。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不登陆不健康网站,不浏览、不传播黄色、暴力、反动等不良信息。在网上交流的过程中,要诚实友好,不攻击、不侮辱或欺诈他人。

凭借网络平台,善恶常常在转瞬之间就能以指数增长。希望大家上网能够止息抱怨、指责和谩骂,传播真善美慧,慈悲喜舍。唯有“止恶扬善”,才能以善济善,以善化恶。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文明办 篇5

“一个道德沦丧、缺失的国度,不可能有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也不可能有社会的正常发展、基本社会秩序的存在。”由此可见,道德建设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能够进一步促进经济更好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形成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2013年以来,区文明办通过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文明交通宣讲、道德讲堂巡讲等一系列活动,从根本上提升全区的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从而提升公共环境卫生秩序水平。

(一)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完成情况

一、营造氛围,讲文明树新风宣传遍布全区

1、墙体宣传。经实地摸排,择取共10处围墙进行“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墙体宣传,墙体宣传内容包含文明出行、传统文化保护、关爱未成年人、爱绿护绿、志愿服务等多个主题,总面积约为5000平米。

2、灯箱路名牌宣传。在全区的路名牌灯箱内设置文明创建公益广告共62块。

3、街头广场公益宣传。在辖区内各公园、广场共制作公益广告宣传牌28块。

4、大型户外广告及电子显示屏宣传。目前已在各建筑工地、大型超市广场刊登大型公益广告7块,各单位电子显示屏不定期刊播。

5、文明创建宣传海报宣传。共制作文明创建宣传画1600份(60cm*90cm),内容包含中国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明餐桌三大类16种款式,在各公共场所、小区、餐馆等广泛宣传,营造了良好的文明创建氛围。

6、文明创建宣传牌。为有效的利用各单位护栏进行创建宣传,共制作张贴文明创建宣传牌200块,将宣传范围扩大到辖区各支路、背街小巷。

二、多管齐下,志愿服务宣讲贯穿全年

1、文明交通宣讲。区文明办联合交警大队,开展文明交通安全“五进”(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志愿服务宣讲活动,组织交警根据不同的受众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讲活动。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区文明办早准备、早谋划,提前安排宣讲经费、选拔宣讲人员、制作文明交通宣传页,制定出全年宣讲课表,将“文明交通宣讲”作为常态化活动开展下去。2013年,我区共深入辖区内130多家单位进行了174次宣讲,受众超过13200人次。

2、文明礼仪宣讲。区文明办联合区社事局,汇聚优秀资源,在全区范围内选拔出了文明礼仪、经典诵读、学雷锋、公共道德等一系列优秀课件及优秀教师,深入辖区开展系列宣讲活动49次。

3、道德讲堂宣讲。为进一步加强我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充分利用道德讲堂平台,区文明办依托职教城基地,选拔10余名高校老师深入全区各级文明单位开展“道德讲堂”系列宣讲。截止目前,共深入各级单位开展道德讲堂宣讲50余次。

4、心理辅导宣讲。区文明办选取各学校等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老师20余名,组建全区心理健康咨询队伍,在全区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讲座16次。

三、创建迎检,专项活动因地制宜

1、问卷调查。经摸底调查,区文明办发动各街道、各社区,在145个小区中每个小区随机抽选30户,自7月30 日起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入户问卷调查活动,计划发放小礼品1500份(环保袋、肥皂、牙膏等小物品),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文明创建宣传,提高市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从而巩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2、文明交通劝导。根据市文明办的统一部署,区文明办从各社区选拔出一批有责任心、有热情的志愿者作为劝导员,统一配发志愿者t恤、帽子、袖章、劝导旗,并邀请交警大队进行统一培训,在各路口进行文明交通劝导。

(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

中国人的公共秩序意识在不断减弱。国庆、五一长假期间高速公路所暴露出的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均与个人的道德素养有关。而新站区因区划调整前大部分属农村地区,环境的差异与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也使我区的思想道德建设存在一些棘手问题:

1、“中国式过马路”屡禁不止。“中国式过马路”并不是一个独立现象,所折射出的是不断缺失的公共秩序意识。尽管区文明办大力多措开展文明交通宣讲、劝导、整治,但非机动车辆与行人闯红灯仍旧使我们“法不责众”。而交通规则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普遍规定,一种尊重和保护生命的道德价值原则,其遵守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与社会道德风尚。我们会继续从遵守交通规则的宣传教育和严格管理入手,同时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与引导模式。

2、创建迎检仍是突击整治为主,未形成常态化管理。突击整治的背后,是公民思想道德素养缺失的体现。事实上,每一位公民不但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更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文明是一种氛围,而这种氛围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细节、由每一个市民的文明行为和素质构成的。我们也需要不断反思,是不是我们开展的宣传、教育内容不够贴近百姓、贴近实际。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论网络道德文明工程建设 篇6

42、珍惜自己,关爱他人,革除陋习,从我做起。

43、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44、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的美德。

45、讲文明语,做文明事,当文明人。

46、跨进商务礼仪,演绎非凡素质。

47、新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

48、商务文明,礼仪先行。

49、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明是学校的招牌。

50、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美化庆元人居环境。

51、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

52、唯宽可以宽人,唯厚可以载物。君子以厚德载物。

53、行礼仪之风,踏文明之路。

54、文明礼仪在我心,和谐繁荣一家亲。

55、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

56、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

57、提高市民素质,贵在自身行动。

58、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

59、让我们一起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浅谈艺术、道德与精神文明建设 篇7

关键词:文艺,弘扬真善美是精神文明道德的出发点和目的

一、真理和美德是文艺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朋友

文艺作品中文艺和道德之内在关系决定了其在建设社会道德与精神中所具有积极而巨大作用。道德便是人类之社会的意识支柱与精神导向。人类社会得以前进之精神动力、走向发达之意识标志就是精神文明。以艺术形式反映和表现人类社会之文明进程表现社会生活中之真、善、美与人类自身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实现道德铸冶和精神升华就是文艺天职和文艺使命。文明本质其实是一种不懈地之追求真、善、美的过程, 文艺之灵魂即道德。文艺作品对良善、道德、文明与美之渴求与呼唤有时往往是通过对现实丑恶东西进行批判、鞭挞得以体现。

艺术家一定要有这样一种自觉意识即文艺作品是历史决定的、时代赋予的、人民期待的, 用这样的激情与信念、使命感与责任心创作作品。我们采用的创作方法必须广撷博采, 吸收一切对我们有益的文化成果, 我们也不应当一概排斥之, 当要积极择取, 即使对于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的文艺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与艺术手法。不过, 应该将强化作品文明意识, 增加作品的道德分量, 加强作品激励功能与形式与手法, 题材与主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文艺与道德的关系与各自发展的影响

是道德的传播与弘扬都是文艺其自身需要, 尤其是文艺以高度之自觉性应对道德涵载和弘扬直接反映了文艺和道德的血乳交融的关系。任何成为经典的文艺作品往往是广泛地被社会认同与接受, 有一个广大之读者群与观众, 并能在历史之艺术长廊中闪烁光芒。那么, 这是如何实现的呢 ? 重点就在于其作品是否在艺术化的过程中展现了时代之精神、道德之准则、是否具有充分的道德含量和道德风貌。所著文艺作品从本质上而言亦就是其文艺作品的道德性是不是有机地和时代性、思想性与社会性相互统一。文艺作品中事实上是否能通过鉴优秀、判赢输、权得失、、辨真伪、判赢输、甄善恶, 分别是非来展示道德评价和道德精神。观众通过熏陶、激励、愉悦、教育、启悟、与鼓舞感受作品的形象的力量与情韵, 从而潜移默化的提高观众的认识, 完成了对真善美的表达和追求, 并点燃观众之精神之火和理想之光, 激发观众之理想主义的情怀和崇高的道德追求。此应当正是文艺作品成功和失败之关键和界碑。

每一个时代乃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都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其艺术创作之中, 往往都不是机械的模仿照搬而是能动的反映了社会、生活从而实现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的艺术之审美效果。真正之艺术往往当有一种惊人之力量——鼓舞人们积极之改造生活, 推动社会向前之发展、洋溢且迸发着强烈之情感, 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在给人以美之感受之同时, 培养着人们之思想、道德与情操。艺术语言是能被所有的观者都便于了解和解释的, 不管其国家、种族、学历、文化之背景如何, 其能够对所有之人产生共鸣之作用便是艺术区别其他形式精神活动的独特之优势。艺术活动通过艺术展示、表达、欣赏把思想传达给观众, 从而在激起人们不同的审美情趣, 并实现一种感觉和理解、感情和认识相统一的认知活动达到寓教于乐之目的, 并且迸发了艺术的能量 --- 源于艺术本身之感染力, 是艺术活动所特有的和广泛的魅力。从而推动社会之向前与进步。我国古人讲 :“金石丝竹, 所以道德也”讲的乃是这个道理。在当代之社会, 具有一定之社会担当和责任, 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与真善美同行, 对人们之审美能力的提高, 激发人们对真追求理与理想、净化人的灵魂与情感等方面具有其他精神活动和形式所无法替代之作用。作为人的一种思想活动和道德活动, 艺术的力量巨大的和不可扼制的。由于它其往往在不易被人们所擦觉以潜移默化之方式影响人们之审美要求、心理情趣与精神面貌, 我国之苟子言 :“乐者, 治人盛也, ”方使人“耳目之聪明, 血气之和平, 移风之易倍, 天下之皆宁。”讲的都是一个道理, 只有通过文艺向普通大众传达开心、快乐、真实、美好的事物, 才是有益社会, 促进社会进步的。对于国家的治理, 文化的建设, 文明的传承都起着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由此可见, 在当今我们所从事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 艺术占有非常重要之地位, 艺术自是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三、弘扬精神, 创造美好之未来

立于世纪初, 肩扛历史之责任的艺术家, 当始终坚守建设有中国特色之社会主义之方向, 轰轰烈烈, 以积极进取的态度, 投身到广大群众沸腾的建设浪潮和时代洪流中去, 潜下心去努力创作, 奋力耕耘, 从而实现国家所倡导的“以优秀之作品鼓舞人”, 努力实现艺术作品的真善美, 响应时代的召唤, 为中国梦去努力, 去开创, 去实现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半山草堂画余《美术界》2007年08期

[2]艺术设计创造性人才之多维培养体系《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

论网络道德文明工程建设 篇8

一、中学生道德文明在网络下的迷失

1. 言行随意,道德尽失。网络虚拟世界里言行随心所欲,有无须承担责任和免遭惩罚的特点,使他们在网络中言行随意放纵,没有任何约束和限制,如聊天时说脏话,或使用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盗取别人的账号;私自偷看或使用别人的电子邮件;经常接触与色情、暴力有关的内容;利用网络欺骗、诈骗;将病毒、或其他恶意程序代码植入计算机等等。中学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极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再加上网上暴力、色情、欺诈等的影响,使得迷恋网络的中学生道德素质日渐下降,道德观念逐步淡化。这些正是中学生道德文明在网络环境中迷失的重要表现。

2. 网上“交友”,泛滥成灾。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情感沟通手段——网上聊天、交友以及新的娱乐方式,给中学生的道德文明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现代的中学生都比较早熟,学校里不允许早恋,但在网络世界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很多中学生都希望在虚幻的空间里寻到浪漫情感。也有些学生是因为对网络世界的好奇,带着尝试的想法去试探着朦胧的情感,故而跟着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无论何种动机,既违反了学校纪律,更影响了中学生的思想健康及正常的学习。

3. 人生取向,严重迷失。由于中学时代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生认知受外界的影响很大,网络中信息的泛滥和无限制的使用以及中学生盲目的接受,打破了正常的认知进程,使他们在浩瀚的网络海洋中迷失自我,无法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因而,有些学生选择在网络中寻找另类的快感,希望通过网络放松自己,故无法约束自己,沉迷于网络,严重影响着他们身心的正常发展及学业成绩。

4. 依赖网络,扭曲人格。有些中学生过分沉溺于网络世界中,逃避现实,与外界的交往面狭窄,对周围的人和世界不关心也不信任,过分依赖于网络,与亲人、朋友、同学感情联系日渐淡薄,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道德心理的弱化、道德人格的扭曲,使道德文明失去了任何形式的约束力。

二、对中学生道德文明网络迷失的教育对策

面对中学生道德和文明在网络环境下迷失的问题,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1. 以“净”为先,营造绿色。首先要净化网络环境,弘扬社会生活中真、善、美的一面,使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成为网络信息永不枯竭的信息资源。爱护网络世界,维护网络环境不受污染,是大家共同的责任。网络文化覆盖社会方方面面,单靠哪一个部门都难以管理,必须依靠社会各界齐抓共管才能奏效。政府主管部门要切实承担中学生网络文化管理的责任,同时还要建立社会、家庭、学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学校尤其要结合自己的办学理念创设有特色的网络校园文化,真正构建一个真、善、美的“绿色”网络氛围。

2. 以“导”为主,正确认识。中学生沉迷于网络,让家长和老师紧张、担忧,但是简单地禁止学生接触网络并非正确做法,因为好奇心会因禁止而越来越强烈,正如洪水一样,只能疏导,不能堵塞。只有深入分析中学生迷恋网络的真正原因,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科学的疏导,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正确的网上行为,要在日常生活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加强孩子的网络道德教育。其次,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从而增强网络道德文明观念。

3. 以“学”为佳,更新观念。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要为人师表,因此要想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文明的教育,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一是要学习网络知识;二是提高网络道德素养。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地驾驭了网络工具,才能与学生共同使用同一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网上指导。同时,家长也要提高自身的素养,不断的学习。首先,要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和技术;其次,要对孩子的上网行为进行适当地监督,避免孩子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再次,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减少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上与陌生人交往,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以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耐挫力、自信心和创新精神,在活动中弘扬正气,促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文明观念,约束其网络道德行为。

总之,网络世界给中学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我们不能无视中学生身上日渐失去的网络道德文明,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各司其责,共同努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中学生网络道德文明教育,培养中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养成道德自律习惯,从而促进他们个体的成长和身心的发展。

论网络道德文明工程建设 篇9

2012年,是我们…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年,在提升整体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素养方面,作为学校,有着非常关键的桥梁纽带作用。学校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有关精神进行了传达,并就开展情况进行了部署,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的领导班子,然后根据各处室的工作性质进行了详细分工。具体工作分配到部门,并落实到人。对文明城市创建中考察学校的项目进行了细致分工,其中测评项目分为:校园环境整洁、台账资料健全、校风教风文明、校园德育工作扎实、实施健康素质计划、加强校园管理工作、做好校园、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宣传发动等。每项内容都制订了分项目及标准要求、完成时限、分管部门和负责人、分管领导。这样,工作分工明确,落实到位。

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调度和动员会情况

学期初,学校首先进行了创城工作部署调度会。参加会议人员为校委会成员。首先,学校领导就本次创城的意义进行了详细说明,明确工作意义,增添了责任感,感到创建文明城市等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是值得自豪的,树立了主人翁意识。然后,领导就工作分工情况进行了明确和部署,同时强调这些工作平时就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和中心,这就要求我们抓好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注意搜集和完善日

常过程性材料,展现出学校有序良好的发展态势。最后,提出了要求,各部门间加强团结合作,政教处负责牵头,协调各方面的工作等,为创建文明城市做好保障。

之后,召开了全校师生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校长就创城工作强调四点:一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增强紧迫感、责任感,要有主人翁意识。二要抓好重点工作目标落实,配合协调其他责任目标落实。三要注意收集、采集信息资料,建立健全各项资料。四是加强督查,促进创建工作圆满完成。

三、开展的有关工作

1、在校园内营造创建文明城市的良好氛围

张贴了宣传标语“一言一行讲文明,携手共创文明城”,在教学楼多处张贴宣传语,如“培育文明新风,构建和谐校园”、“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用文明语、做文明人”等。

2、用主题活动和德育常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1)结合世界水日(3、22)开展“探水溯源”节约资源“四个一”活动。低年级围绕“节约一点水”,中年级围绕“节约一粒米”,高年级围绕“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通过板报、手抄报、校园广播以及研究性学习报告等多种形式,引导少年儿童积极参与节约型社会建设。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

具体活动步骤:利用主题中队会的时间,低年级围绕“节约一点水”.中年级围绕“节约一粒米”,高年级围绕“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召开主题中队会.每班上交1份中队纪实材料。

(2)组织了“童眼看陋习”和“慧眼识文明”等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用相机随时记录身边同学的不文明或文明的言谈举止,通过相片张贴(做过技术处理)进行曝光或表扬,深得学生的赞同。

(3)组织了情景剧表演。优秀的情景剧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展示。通过实景展现,来向学生大力宣扬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等的重要性。

(4)举行了春季运动会。在活跃学生校园生活,锻炼其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评选出了道德风尚和文明班级奖。

(5)在班级举行了“全校齐努力,共创文明城”的主题班队会,由少先队员代表宣读了《市民公共文明守则》,还向全体家长下发了《文明城市,我们共同的荣耀》为主题的致全区人民的倡议书。要求学生利用休息日和假期等自觉践行文明守则。

(6)5月11日,举行“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主题升旗仪式,并进行签字承诺仪式。

3、“手拉手创文明、红领巾在行动”。

围绕我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要存在的差距,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以学校、家庭和生活社区为主要活动区域,通过主题队会、书画、歌谣、征文、演讲等各种形式,搜查未成年人成长和文明城市创建的最不满意、最关心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寻找和征集解决的有效办法,大力宣传身边的文明人和文明事,使广大少先队员成长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努力学习者、积极宣传者、勤奋实践者。

四:工作打算(继续做好如下工作)

1、“文明礼貌,从我做起”

班主任向同学们讲解了文明礼仪的渊源、文明礼仪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文明礼仪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等内容,使同学们对文明礼仪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

2、“文明从我做起,创城人人有责”

举办“文明从我做起,创城人人有责”主题班会,老师带领全体学生认真学习,积极讨论,学生们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了反思,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谈吐,知礼仪,懂礼仪,懂得感恩父母,学会友好交往,快乐地与人相处,将文明习惯落到实处,使班级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做出自己的贡献。

3、“创文明城,做文明人”

就“如何做一名文明小公民”这一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用自己的小手拉起一双双大手,用自己的努力唤醒全社会的人讲文明,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引领文明风尚,争做文明学生!为临沂“创城”成功作出自己的努力和奉献。

4、“文明上网,绿色上网”宣传活动

进一步加强学校、社区、家庭对未成年人网络教育和监管力度,培养未成年人文明上网意识,正确、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激发未成年人对文明、美好网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促进未成年人绿色上网,健康成长,利用信息技术课堂倡导和鼓励同学们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认清网络善恶美丑的界限,唤起同学们对于网络道德的关注,唤醒沉迷在网络游戏中的学子,使学生文明上网的自觉性增加。倡导网络文明新风,使用网络文明语言,不沉溺于虚拟时空,自觉抵制各种虚假、消极内容,营造校园网络文明、健康的环境,创建网络文明新气象,争做文明学生,为“创城”做出贡献。

5、给力“创城”,卫生先行

组织全体师生开展打扫卫生活动,对学校周边的道路以及道路两边的绿化带进行彻底大扫除,使学生认识到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的同时,自学注意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使家长也受到感染,能自觉地遵守公共秩序,自觉保持公共卫生,让家长和社区的人都知道“创城”,大家都应该为营造整洁、优美、有序的环境出一份力。

6、我为“创城”出谋献策活动

通过校会、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师生发出号召,要求大家人人“争做文明人,共创幸福城。”并召开“我为‘创城’出谋献策”研讨会,进行讨论、互动活动,宣传创城主题,让全校师生明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人人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自身的素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和集体形象。

为推动活动的纵深开展,我们还将通过举办座谈会、文明行动大讨论、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加强对广大少先队员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真正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员和践引者,努力在全市营造“创

论网络道德文明工程建设 篇10

“加快场所建设”和“规范办学行为”两手抓抓好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进一步加快学校青少年宫建设,不断充实青少年宫基础设施,尽快完善青少年宫管理制度和运行计划。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节假日、双休日面向未成年人开放,提高青少年宫使用率。市教育局将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进一步调动各学校建设青少年宫的积极性,鼓励所有学校建设青少年宫,全面提升我市学校青少年宫的建设质量和普及水平;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建设心理咨询室,真正发挥心理咨询室的教育与疏导功能,解除学生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要积极筹备校外青少年劳动科技实践基地建设,新建一所高标准的濮阳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下一步我们将注重青少年活动中心场所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周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学校校外活动场所,让更多的青少年从中获得健康、获得快乐、茁壮成长;做好„乡村少年宫‟改扩建工作,进一步丰富农村未成年人文化生活。”华龙区教体局局长王进增说。

切实规范办学行为。继续重点治理节假日或双休日补课、乱收费、乱招生等违规办学行为,市教育局将加大暗访次数和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坚决防止学生课业负担反弹,坚决杜绝不规范办学行为。

“宣传+养成+常规”教育齐头并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知晓率和满意率。各学校必须根据新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标准,建立完善档案资料,并对广大学生和家长再进行一次宣传、教育和培训,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市教育局将对各校校长和老师进行测评问卷考试,各级各类学校也要紧扣测评内容标准和问卷调查操作手册,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做好问卷测评工作,并对这项工作建立台账,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完成时限,一项一项对照,一项一项落实,一项一项巩固,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重视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文明素养。要在强化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上下工夫,教育学生要遵纪守法,遵守公德,文明做人,健康成长。在学校做文明学生,尊敬老师,关爱同学;在社会做文明少年,上下公交车要自觉排队,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横穿马路,不破坏公物,不随地吐痰,全面提升未成年人文明礼仪素养。

“加强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具有不良习惯的青少年制定帮扶计划,实行„一帮一‟活动,严防违法犯罪。”高新区教育局局长赵良春表示。

开展师德师风一日常规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采取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引领教师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清正廉洁。继续开展家长评校、学生评教活动,本学期末,市教育局将组织开展家长网上评议学校、学生评选“我最喜爱的老师”活动,并严格奖惩。同时,作为学校还要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等各类媒体从不同方面、用不同形式广泛宣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形成有利于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舆论氛围。

要广泛开展校园优秀文化陶冶行动,营造浓郁的校园环境。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让未成年人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快乐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与公安、文化等部门密切合作,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实行领导包靠工作责任制,在取得实效上下工夫,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方法,坚持典型引路,奖优罚劣。

论网络道德文明工程建设 篇11

关键词:校园道德;教育力度;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路径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满足社会需求,高校在进行文化教学的同时开始建设大学生道德精神文明。大学生文化知识储备是其进入社会的硬件,而道德精神文明则为软件,只有在硬件设施完善、软件配套的情况下,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要求,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作出贡献。

一、高校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

1.道德精神文明是极具价值的文化形态。道德精神文明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交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社会价值观载体。道德精神文明是人在自然、社会中形成和不断变化的产物,不同时期对道德文明的要求不同。在广义的文化范畴中,道德精神文明具有相对的文化独立性,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着指导性作用。它可以很好地解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对人类的发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价值观进行评价,甚至它可以从价值标准上对不同的人类群体形成软约束力。综上所述,道德精神文明是一种人际化、指导性的文化载体,是极具价值的文化形态。

2.道德精神文明是高校生活的规范。道德文化反映的是一个时期内大多数人们对不同事物共同的价值认同。道德文化的形成和改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道德精神文明一旦形成,就会对集体、个人起到较强的规范作用,对人们的行为举止进行约束,使得他们严格遵守既定的价值认同感。在大学生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除了学校成文的规章制度以外,每个人必须遵守道德规范的制约。道德精神文明和文化知识同样重要,是高校进行教学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校园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高校在经过一段快速发展时期后,各项水平已经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大学生的知行不一,而知行不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校道德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到位。当前高校道德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大学生道德素质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道德精神文明的建设。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主要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在进入大学以后,一些较为偏激的道德观念不仅会对其他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也会使得大学生在进行思想模式、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认识上产生矛盾心理。其次,高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缺乏明确的道德文化观念。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道德精神文明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大学生在高校是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如果缺乏明确的道德文化观念,则会使大学生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判断能力,从而失去道德观念的归属感。最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缺乏实践的路径。有效的实践路径是高校进行校园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方法。多数高校从一定程度上重视知识的培养而放松对精神文明的建设,机械地依据科学知识教学的培养手段进行道德文明建设,严重制约了校园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三、高校实行校园道德精神文明的实践改革方法

1.以校内媒体作为平台,提升价值认同感。高校道德文明建设需要大学生极强的价值认同感作为基础。通过校内传媒手段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提高对价值的认同感。在进行媒体传播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首先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的高尚品质,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大学生遵循道德规范的意愿。其次,做好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监督、指导,培养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独立做出道德判断,对其道德评价及时监督,并给予指导性建议。

2.丰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建立道德标准。丰富的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观念的必要环节,是道德思想转换为个人道德标准的重要途径。高校在道德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为大学生对道德思想体系的认识提供了基础。实践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掌握的思想体系,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实现学以致用。因此,高校在道德精神文明建设中应重视实践活动的作用和功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举行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道德意识,建立道德标准。

高校进行道德精神文明建设刻不容缓,但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充分认识到当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并配以实践进行道德培养,才能真正促使高校建立大学生知性统一的教学系统,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建新.试论当代高校校园道德文化的建构[J].教学与研究,2008(4):91-94.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篇12

在中国近代百年的政治风云中大学生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互联网己经成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必须重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1、增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规范性, 网络作为一个诞生很晚并且发展很快的事物, 大学生们还没有真正看清时, 就已经让网络所包围, 网络道德危机开始向社会人蔓延, 然而在传统教育必须适应网络的发展, 所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有利于增强大学网络行为的道德规范性, 让他们知道网络道德教育也和传统教育一样重要。

2、提高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律性, 大学生在社会现实中提高自律性的同时也要在网络中提高自律性,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提高, 最主要的是提高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律性。

3、深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认知性, 在短短的几十年间, 网络的发展如猛虎一样迅猛, 它的变化又是深不可测, 所以大学生在这样的虚拟世界中, 必须认识到网络的复杂性, 提高对网络的认知性, 从而提高网络道德教育的认知性。

4、促进大学生网络社会健康的发展, 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是社会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可以提高大学生网络社会健康的发展。

二、网络存在的道德问题

价值观取向紊乱, 道德人格缺失。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很多问题, 其中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紊乱, 道德人格缺失最为严重。大学生作为网络主体, 因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 容易受到网上信息内容中隐含的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从而使自身经常性地处于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道德选择中, 道德观念容易被弱化, 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在网络的冲击下更趋于个性化、多样化, 在这种状况下, 政府、学校甚至社会一直灌输的传统道德观念, 仅仅成为人们众多道德选择中的一种, 社会道德的主要规范所起的支配性作用则不断弱化, 导致道德评价失范。由于大学生的社会了解程度太少, 对于经过伪装的事物鉴别能力较差, 加之特有的好奇心, 他们会比较容易被诱导, 进而产生错误的价值倾向。不知不觉, 还会把错误的道德观念带到现实生活中。更有甚者, 还容易对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标准产生排斥与抵触心理, 甚至导致个人是非善恶感念不明, 道德人格缺失。

心理不稳定性。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发展最为关键之一, 是大学生的心理走向成熟, 人格趋于完善和稳定, 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塑造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的心理具有速度快、复杂、多变、不稳定等不易把握的特点。大学生对各种需求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而且不断产生新的含义, 当内在的心理支持和这种需求, 以及理想与现实出现很大的距离, 出现不平衡时, 这种心理落差的产生就会引发心理问题, 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主要表现为困惑、迷茫、冷漠、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困惑、苦闷、寂寞和心理冲突、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等。目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已日渐严重, 其中网络也是引起大学生心理变化之一, 从而引起大学生网络道德取向的偏差。

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策略

1、确定育德终身理念

在知识的社会, 知识的变换是无偿的, 它的含义也越来越深, 单一的学校传统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一次性教育已经过时,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校德育也应树立终身德育理念。21世纪, 高校德育的主题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品德、心理教育, 这些育德的目标不是瞬间的, 需要从小学到大学德育相连接, 直至终身。所以, 高校在德育上要确立大学生终身德育的理念,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要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应该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网络的复杂性, 高校工作者要做到了解、知情、监控校园的网络的信息, 实时关注大学生网络行为。要依靠现有的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的控制和对各种不良信息的屏蔽, 保护民族传统的文化。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一系列关于文化素质的选修课程, 培养大学生文、史、哲、体、美等方面的修养。让大学生了解更多的人文知识, 在课下可以开展专题报告、讲座等;在校园广播播放一些教育的故事或者是播放道德教育的影视片段。引导大学生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各种征文、书画、摄影、艺术展览及各种社团活动。

3、提高大学生的法制意识

法国现代著名物理学家约居里说:“科学是不会有罪过的, 有罪过的只是那些滥用科学的人们”。作为网络道德教育对象的大学生是接触网络最广泛的群体, 是高科技网络技术的拥有者, 如果违背道德准则, 其危害性往往是更大的。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 必须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 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 只要触犯法律, 最终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4、引导大学生学会选择

对于网络, 大学生的选择是自主性和开放性。面对网络带来的一些不良信息, 德育工作者必须引导大学生学会选择,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 网络道德教育必须跟上社会的发展, 这需要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来完成网络道德建设, 以教育、宣传等促成大学生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的提高, 使大学生具有高度道德自律和自我约束意识。

四、结语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 每一个德育工作者应该敬职敬业的完成健康网络的使命, 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通过以上方法让大学生意识到网络道德观念, 在坚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原则的前提下, 结合以上途径, 促进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的发展。无论是社会人士还是学校工作者, 为了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绿色的网络, 是大家共同的努力。

摘要:互联网正以光的速度穿过世界的大街小巷, 网络发展的快节奏使我们的生活、工作、娱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此同时网络也带来了各种负面的影响, 尤其是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 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复杂的网络世界里, 它不仅给现在的大学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影响, 本文分析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现状, 明确网络道德基本原则,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途径、方法及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http://www.cnnic.cn/research/bgxz/tjbg/201201/t20120116_23668.html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E B/O L].人民网, 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6/20011024/589496.html 2001-10-24.

[3]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

论网络道德文明工程建设 篇13

一、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严格按照“十字”行风的要求,结合分行实际,不断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如利用井冈山独特资源,要求全行树立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做到艰苦奋斗,勤俭建行。又如根据行艰苦的经营环境,要求全行千方百计出主意、想办法,全行拧成一股绳,做好业务经营这篇大文章,努力实现行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积极开展企业文化的培训工作,引导转变员工观念、态度和行为。

二、进一步深化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继续开展“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为核心的主题教育,进一步激发全行员工“团结一心、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精神。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法建设实施纲要》,不断深化道德宣传教育,强化职工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宣传普及。

三、积极培育服务理念。认真抓好窗口行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教育,全面推选规范化文明优质服务,以服务窗口和vip服务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客户满意,通过切实可行的检查考评措施,确保创建任务落实到位,收到实效。突出服务理念的升华和服务意识的养成,把“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客户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这一无形要求,化作每个员工的具体行动,体现在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参观学习、交流讨论、评比表彰等各种形式,在全行持久形成一种“抓服务就是抓业务,抓服务就是抓效益”的主导意识和浓厚的舆论环境,把“软”手段真正变成“硬”道理。

四、切实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经常性的开展与群众谈心活动,用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员工爱岗敬业精神,教育员工认清工行发展形势,明确今后任务,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坚定改革发展信心,为工行发展提效作出应有的贡献。开展为工行经营发展献计献策活动,提高员工顾全大局,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思想觉悟。

论网络道德文明工程建设 篇14

养成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央文明办提出的“全民文明礼仪教育养成行动”,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升我校全体师生的文明素质和校园文明程度,进一步深化“做文明有礼雄关人”主题教育,巩固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工作成效,结合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切实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突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小学生文明礼仪素质,提升我校师生的文明形象,建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着力营造“讲文明,树新风”良好社会风尚,着力打造“文明有礼雄关人”文化品牌,着力提升全校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积极打造“文明、有礼、友好、和谐”雄关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活动目标

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教育。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养成行动,就是要全校师生具备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具有高雅、得体、大方、文明的涵养。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

三、活动内容

(一)加强教职工文明礼仪教育

利用电子屏、公告栏、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和阵地,大力宣传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礼让友爱的思想;对广大教职式进行文明礼仪常识、社会公德规范和爱护公共设施、讲究公共卫生、遵守交通秩序、维护社会治安等宣传教育,使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教职式自觉自发的追求。组织学习师德六条,教师法和其他行业规章,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监督的能力,提升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负责部门:工会

(二)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1.从“坐、立、行、说”起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活动,离不开“坐、立、行、说”这些最基本的行为动作。虽然每个学生的行为动作都不一样,但是“坐、立、行、说”的姿势总有个规范。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说如潮,要通过长期的训练,逐步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2.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入手,培养学生文明的孝敬礼仪。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也是家庭和睦的基石。小学生的文明习惯可以体现在文明的交往中。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又是一个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礼仪要求,应当从很具体的见到老师、父母主动打招呼,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小事、小节做起,逐渐养成讲礼仪、懂礼貌的习惯,这是社会文明交往的重要根基。

3.从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怀。小学生对爱国主义这个概念还很难理解。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应坚持低起点、重实际的做法。首先,引导学生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在学校,要主动地关心和帮助同学,尊重和理解老师,做到:理解老师,勤奋学习;理解自己,塑造人生;在家里,要尊老爱幼,关心邻里。还要引导学生懂得关心班级、学校这个集体。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嘉峪关的历史、人文、风俗和发展面貌,激发学生对嘉峪关的热爱与关心,并在学生们的心中埋下一颗将来要为建设故乡流汗、出力的理想的种子。这些都是爱国的具体表现,也是小学生所能接受和体会的。我们应当从这些“小处”着眼,萌发起同学们高尚的爱国情怀,并使之逐渐成为一种理想和信念。

4.从勤学好问、热爱劳动抓起,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品性。勤学好问,热爱劳动,这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前提。小学生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应该让他们深深地懂得,人的进步与发展靠的是勤学好问、热爱劳动。这些习惯,也是做人的基本品性。

负责部门:教导处、少先队

(三)加强各部门和各教师办公室文明礼仪教育

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以“服务师生、服务家长、奉献社会”为目标,不断完善办公室礼仪。大力提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积极推广仪表礼仪、语言礼仪、职业礼仪、服务礼仪,加强对教职工个人礼仪、公务礼仪、交往礼仪、习俗礼仪、仁义礼仪、文书礼仪、电话礼仪等方面的教育,促使全校教职工规范言行举止,文明办公,为广大师生家长提供优质规范服务,彰显教育工作者的文明形象。

负责部门:办公室

三、活动安排

文明礼仪教育养成行动是一项长期渐进的行动,各部门要将集中行动与日常行动相结合,加大对全体师生的教育力度,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本次集中教育养成行动时间从2016-6开始至10月底结束。各部门开展活动不得少于2次,并注意及时整理收集活动资料。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

召开教师养成行动教师动员会,学生动员会。利用多种媒体营造浓厚氛围。

第二阶段:开展特色活动

1.全校各班举行“文明承诺一句话”活动,全校师生针对文明行为的某个方面,做出自己的承诺,写下来在全班公布,同时把这些承诺以班级为单位发布在校园网上,方便家长、师生、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监督。

2.开展“六抵制六倡导”活动。

抵制脏话粗话,倡导文明礼仪;抵制乱扔垃圾,倡导爱护环境。抵制乱采乱折,倡导植树护绿;抵制乱闯乱停,倡导文明出行。抵制乱涂乱画,倡导文明旅游;抵制追求享乐,倡导节俭养德。3.举行“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会,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教育,从文明的意识上对学生进行根本性的渗透。

4.各班组织开展“学礼仪、讲美德,做文明学生”主题队会。5.进行一次“文明礼仪手抄报”大汇展。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礼仪内涵,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6.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实践活动。

①从最简单的坐立行、语言、体态语言等方面入手开展“文明举止伴我行”活动;

②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伙伴入手开展“尊长互敬伴我行”活动;

③从学文明用语、说文明话入手开展“文明用语伴我行”活动; ④从日常生活中各种习惯的养成入手开展“文明习惯伴我行”活动。引导学生从学校、家庭践行礼仪开始,然后扩大到社交礼仪,在此过程中做到躬行、内省,全面提高文明礼仪素养。

第三阶段:收获礼仪习惯

1.开展“礼仪之星”评选活动。我校将评选出学期和学年度的“礼仪之星”,并在学校宣传栏展示“礼仪之星”的先进事迹,以榜样力量来感化、激励学生。

2.开展“先进办公室”评选活动。3.活动总结

四、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文明礼仪教育养成行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组 长:刘新学 副组长:何小军

成 员: 马维强 成海林 曹冲 吴志荣 耿文霞 姚建萍 杨召田 姜浩基 付强 各年级组长及全体班主任。

2.充分发挥校文明督导岗的监督作用,坚持文明礼仪日查日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各班要根据学校实施方案,结合班情,拟定出自己班级实施的具体方案,因需而搞,形式多样,凸现特色。要作好记录,每阶段有一份主题活动设计及活动后的感想。

4.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学会“四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5.加大宣传力度,创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倡议书、广播站、宣传栏、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将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6.文明礼仪教育要长抓不懈,寓礼仪教育于各项主题教育之中,寓礼仪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抓好养成。各年级、各班一定要强化学生礼仪训练,让文明礼仪成为学生的习惯。

上一篇:老科协下一篇:支持部主任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