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设论文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建设论文(精选8篇)

学校建设论文 篇1

在即将过去的2012中,我校工作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以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县教育科技局2012年教育工作要点为统领,以“谋划发展思路,加强内涵建设,彰显特色文化”为工作方针,以“校园文化、团队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建设为主抓手,坚持以德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原则,不断更新教育思想理念、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校科学管理、狠抓常规管理、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突出重点、创优争先,在县教育科技局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预定的目标。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因校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学校建设与管理工作。

我校根据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努力做好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做到学校建设及管理工作有机构,有制度,职责明确,逐渐形成学校各项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我校坚持走群众路线,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岗位责任制,使每个领导班子成员都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和权限,做到了层层负责,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班子成员决不搞特殊化,凡事都要做教师表率。各级组织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件件能落实”的管理模式,并积极倡导教师创造性地完成工作。这样充分调动了各成员的积极性,又为他们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展示平台。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加强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比较顺利,和谐的校园工作氛围也随之形成了。在今年11月,我校被自治州文明委命名为“州级精神文明单位”。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各项业务能力直接影响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优劣。为此,学校始终把建设一个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体系作为学校工作重点,认真落实我校教师培训规划。

一是组织好每周的教研活动,开展专题发言,组织讨论。二是组织开展好“高级教师示范课,一级教师优质课,青年教师赛教课,新任教师汇报课等活动,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相互学习的良好风尚。三是学校领导采取推门听课的办法,经常深入班级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四是实施“青蓝工程”;同时,还组织了双语教师和汉族老师的“结对”活动。五是利用学校资源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信息技术实际操作技能及软笔书法培训)。六是重视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成立了学校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做到学校继教工作落实有力。在近几年,我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积极委派教师赴巴州师范继续教育,并选派了部分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及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同时,在县委对双语教育的重视下,增多了“双语”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今年年初,我校又选派了部分骨干教师赴州梨乡中学交流学习“生本教育”,对教师转

学校建设论文 篇2

一、课程开发要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

校本课程开发, 其本身代表着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 是一所名校应具备的教育行为, 很多学校为此花费了大量精力, 开发着自己的课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自编教材。如英语学科自编口语教材,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按学段编排, 编好执行时发现内容与教育部门的检测要求不一致, 只好中断执行, 前面的大量工作付诸东流。二是项目引进。如体育学科引进射箭、跆拳道等体育项目, 聘请专业教练, 对外加大宣传, 其实只有极少数学生参加, 学校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 聘请教练及设施所用资金得不到长久的保障。三是项目合作。如与科研机构或高校合作, 编写社会实践读本, 开设社会实践课程, 实际上只是由合作方出几个人在闭门编写, 学校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四是为考评编写教材。学校为应对各级各类的评审而编写校本教材, 如绿色学校——《环保读本》、健康学校——《健康读本》、文明学校——《文明读本》等等, 评审过后这些读本被摆在书架上。显然, 这样的课程开发不能对学校的内在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只会影响学校建设的推进。

面对课程开发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一是端正思想。名校的形成在于真真切切做人、实实在在做事的态度, 这是根本, 也是育人的根本。学校不能把课程开发当做宣传的工具。学校失去了务实的作风和科学的追求, 用功利性的眼光做事就会影响到校风, 直至影响师生的品格形成。二是树立正确的课程开发观念。课程开发表达的是“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是为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需求而设置, 重视学生的学习需要, 尤其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学习需要。因此,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 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从学校自身条件出发, 从国家课程标准出发, 让校本课程的实施得以延续和发展。三是课程开发要民主开放。名校的形成离不开受众的认同, 民主开放能够激发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广泛参与, 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学校积极听取各方面的建议, 建立自下而上的课程管理体制, 形成和谐的教育管理氛围, 这样就会让学校的课程传向社会, 达成认同, 从而有助于形成学校的课程品牌。

二、教育教学要重视学生思考力的培养

思考力水平是衡量一个人思维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学校建设过程中, 这项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它的地位被学校丰富的活动、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影响力等占领着, 很少能看到哪一所学校把思考力的培养当做重要的工作来抓。同时, 由于网络、媒体的的普及, 信息采集的方便快捷, 很多学生被充斥的信息替代思考, 思维呈碎片化, 思考力弱化倾向日益严重, 已成为目前的教育危机。名校与一般学校学生的思考力处在同一水平上, 也就无法体现名校的优势, 更不用说让名校发挥标杆作用了。

思考力是学校品牌的重要标志。因为思考力是重要的学习能力, 汇聚着各种思维能力基本单元的总和, 是后天学习引发的一种素质。提升思考力首要的是疑问意识的培养。疑问是思考的起点, 也是思考成果的检验者, 其最大的作用在于能避免独断论, 能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答案。为什么当年的苏格拉底能被后人奉为圣贤, 因为他的疑问是理性文明的开端和标尺, 所有的思想都是由于他的疑问诞生的。其次, 要教学生学会思考。思考基于知识, 但是思考的目的不应停留于知识而在于使问题得以解决, 并得到有所创见的发现。任何学科都可以着眼于教与学两个方面, 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 有根据地思考, 批判地思考, 彻底地思考, 内省地思考, 思考的形式与深度呈螺旋上升状态。第三, 要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 建立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思考空间, 在“问题—思考—研究—实践”的反复生疑中提高思维品质, 锻炼思考力。

三、“一校一品”的设计要整体考虑面向全体学生

越来越多的学校提出了“一校一品”的品牌建设思路, 找到一个切入点做优做强, 带动学校整体发展, 这本是可行之举, 但是出现了很多把“品牌”简单认识、简单执行的现象。一是学校品牌被理解成特色项目。一些学校把社团活动或课程标榜为学校品牌, 大力宣传, 将学校品牌与特色项目混为一谈。如举全校之力开展足球或舞蹈等单一项目的课程, 试图以此获得公众的认可, 成为品牌。这样的做法大大降低了学校品牌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无法显示出品牌学校应有的优质性特点。二是学校品牌被当做少数优生的代名词。一些学校为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以优生参加各类竞赛和活动为突破口, 用好成绩和好形象换来社会评价。这时, 学校选出最优秀的教师、最优秀的学生全身心地扑在训练准备上, 造成教师和学生身心疲惫, 顶着压力, 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一些学校就靠这样少数的优生竟也获得了“品牌”的称谓。三是追求奇异。从传播学的角度说, 越是新奇的越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一些学校借助这种心理刻意追求不常见的、不被熟识的教育活动作为自己品牌建设的内容, 以博得众人关注。如奇异的入学式, 学生穿清朝服装顶礼入学;奇异的诵读经典, 学生要统一穿汉服;奇异的分层评价, 绿领巾、红校服、三色作业本。这些内容与形式是在“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精”的口号下变异出来的, 只求利益的最大化, 违背了教育原理, 甚至违背了教育道德。

“一校一品”可以带动学校品牌的形成。一是整体设计。学校品牌是学校办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是学校整体改革的产物, 它有一个孕育、诞生、成长、成熟的过程, 这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来整体制定发展规划, 明确品牌的目标, 确定发展思路, 做好科研与后勤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如果以“一校一品”为突破可以按照“项目特色—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步骤扎扎实实地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总结、提炼、概括, 升华出理性认识, 为下阶段的发展提前做出规划, 让学校品牌建设得以持续发展。二是面向全体。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要求, 是学校品牌建设的根本原则。学校不能为品牌、为影响而脱离学生的实际“走异端”“讨巧”“走捷径”, 要以“学生为本”开设课程。三是通过人培养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人相互间的影响, 因此在学校建设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 就必须面向全体, 包括全体学生、全体教师、全体家长, 让不同的人在“全体”的文化氛围中凭借“个体差异”相互熏陶, 逐渐养成, 实现学校品牌的最大效应。这正如诗人泰戈尔说的:不是锤的打击, 而是水的载歌载舞, 才使鹅卵石臻至完美。

四、要从中国的国情和学校实际出发“与国际教育接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 第一次提出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明确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这也是时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品牌学校理应走在前列, 积极地与国际教育接轨, 进行国际文化与教育的交流。当前, 一些学校受资金、地域以及家长和上级有关部门思想观念的限制, 在国际化进程中主要处在校际交流、相互了解的层面, 没有进行到深层次的合作。因此, 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 没有条件进行实地考察和交流, 只能在本土通过各种信息的交流来摸索国际化教育。那么到底向国际学什么?本土的教育和文化与外来的教育和文化怎样融合?这已成为学校品牌建设中的困惑。

其实, 可学的内容很多, 如教育理念、教育管理、课程内容、思维方式、民族文化等等方面。但是, 在选择学习内容时我们一定要有“比较”的意识, 基于民族的文化和教育去寻找与国际教育接轨的短板之处, 中外教育的中间地带, 这样才能实现民族与国际的相通相融。例如, 中国与西方的教育方式存在明显差异, 这缘于各自的本土文化不同, 以及社会发展阶段和评价标准都存在很大差异。与西方相比中国教学主要存在几种不足:一是以讲授为主的上课方式, 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 失去了主动性和实践的机会;二是以笔试为主的考试评价, 主要考查知识掌握情况, 考试频繁和高度竞争造成学生和教师沉重的负担;三是班级规模过大, 一般超过40人, 影响了学习效果。看到这些不足是不是说我们的教育方式和课程内容都要改成西方的, 推倒重来, 或者单纯靠“国际教育合作”来实现教育的转变, 这显然是走极端道路。中西方教育各有利弊, 西方也认识到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地方。在中西方教育之间, 存在一个中间地带, 相当于“最近发展区”, 我们要结合中国基础教育的短板来发现西方教育的可借签之处, 取长补短。例如, 在现有的课程基础上, 可以在各学科增加实践体验的课程内容,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可以设置选修课程, 满足学生多元求知的需求;可以改变评价方式, 增加多元和过程性的评价, 激励学生多元发展。国际化走中间地带, 是品牌学校基于客观, 尊重主体、尊重文化等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也是民族化与国际化共通共融的有效途径。

特色学校建设路径 篇3

特色文化,是指具有个性特征的文化。广州市全市创建特色学校的文件,里面有三大核心要素,一个是办学理念,一个是校园文化建设,再一个是课程实施。这三个要素里面,校园文化建设是核心,它是办学理念的具体呈现,而课程实施保障着校园文化的培育。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源于历史、基于现实、引领未来的气质禀赋和核心力量,是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作为学校成长的精神烙印,校园文化对整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一所学校的“神经中枢”所在,时刻影响、指导着师生的思想和行为。

学校文化的构建一要基于学校的历史文化积淀,二是基于区域特色文化,三是基于是否能与学校的教育相结合。只有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学校的文化才有特色、有生命力,才能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如番禺南村镇中心小学基于南村镇有着良好的武术氛围,因而以武术为特色,挖掘和构建校园文化为“武德文化”,崇尚崇文、尚武、立德、修身的武德精神;番禺沙滘中学基于本区域龙舟文化活动活跃,因而以龙舟为特色,挖掘和构建学校文化为“龙舟文化”,崇尚“团结拼搏,奋进争先”的龙舟精神。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它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学校文化自觉与否,标志在于是否树立了明确的文化主体意识。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就会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符号和标志,这种符号和标志使师生的精神自主内化,内化为师生的自主追求和自觉行为,这就形成了师生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自觉”。当学校构建了特色文化时,学校也就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自觉。

二、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学校的文化自信,是指学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对既有文化优良传统的肯定与坚持。文化自信是学校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源泉,学校正是有了对学校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自身的特色。自信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学校特色文化的理性审视,对其他文化的包容借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是耐心,需要的是探寻,需要的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当特色文化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自觉后,经过培育,师生就会逐渐产生一种特有的文化自信,这一种自信自然会促进到学校各方面的发展。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工作更有信心,更有积极性。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习更主动,更自觉。这种自信会促使师生在任何情况下,都敢于面对困难,敢于面对竞争,敢于争取胜利,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如番禺南村镇中心小学武术特色,表面看似是一种特色文化。然而,这种特色的背后是当每位同学都懂武术,这就与众不同,他们觉得在武术这一方面比别人优胜一点,内心无形就会产生一种特有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力是积极的,它会引导师生积极向上,敢于拼搏,这无论是对学校的发展,还是对学一生生的影响都是正面的。

又如番禺沙滘中学以龙舟文化为学校特色,龙舟精神引领着师生的发展,显示出来的一种精神特质就是团结拼搏奋进争先。他们会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学习中都具有一种同舟共济击水中流的精神特质。有了这种自信就能做到不畏艰苦、迎难而上,促使他们比别人做得更好、更强。

三、从文化自信走向特色学校

特色学校是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过程中和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学校的教育工作的整体或全局上形成的、具有比较稳定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格或独特风貌,体现鲜明的学校文化特征,并培养具有特色人才的学校。特色学校的创建,首先着眼于学校文化的构建。一种有特色的文化,能使师生产生一种特有的文化自觉,有了文化自觉之后,就会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就是特色学校的重要体现。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人人都自觉为共同愿景付出心力作出贡献,就会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启,信息共通,愿景共求,成果共有。

其次,从学生角度来看,对于学习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学生的自觉性就会增强,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努力追求,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拼搏。

如执信中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成绩、良好的氛围,薪火可以相传,以执信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学生,每一名执信人都特有一种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这一种文化自信和认同使学生成长产生强劲的动力,而持续地创出办学的佳绩。

学校建设论文 篇4

摘要: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其次要加强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最后要创新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关键词:示范学校师资队伍双师型实践能力考核评价

【正文】

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建设,它将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的内涵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对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模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搞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专业技能培训和实训指导能力;开展课程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等。随着示范学校的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将迎来了新的契机。

一、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职业学校师资的来源问题。主要来自各种师范学院、大学,以及各种工科类学院和大学。进入的方式主要通过统一招聘:笔试、答辩和技能测试等。这一类教师中一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技能,在学校期间有的考取了技能等级证书,但含金量不高,更没有企业实践经历;大部分教师没有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技能水平很差,不了解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实践能力弱,无法承担技能人才培养的任务。

另外,为了加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学校从企业引进一批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或者是大赛获奖选手留校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对于这样的群体来讲技能水平较高,但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知识匮乏,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来讲,整体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中职教师资培训以提高学历水平和技能培养为目标,简单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到头来只能是事倍功半。根据示范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要求,首先应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转变观念;其次,加强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培养,特别是企业实践锻炼;最后,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以及激励机制。

二、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无论是对于学生的成长、学校的进步,还是教育的整体发展,教师的“关键人”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师德”建设更是关键中的关键,成为“师魂”所在。“师德”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学生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必

须首先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影响和感染学生。近年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师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教育感化帮助年轻教师

对于年轻教师来讲基本上是80后,从学校到学校。他们有着积极向上的一面,但也存在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要结合专业,聘请那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踏踏实实,长期工作在一线的老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师傅,实行“传、帮、带”。用老教师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来教育感化年轻教师。

2.让教师深入企业,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学习企业工人师傅的爱岗敬业精神

根据专业不同我们把教师送到对口合作企业进行锻炼。在锻炼中,除了学习岗位操作技能之外,师傅们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将深深地影响着教师的思想品德。

3.组织学生开展“我最喜欢的老师” 评选活动

教师直接服务于学生,影响着学生,通过开展“我最喜欢的老师”评选活动,促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强调实践能力培养。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项目以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总体目标,以提高教师实践教学和课程开发能力为培训重点,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培训模式,着力造就一大批专业理论扎实、职业技能娴熟、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掌握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1.校企合作是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关键

(1)校企合作办学,是促使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的最佳途径,是培养

“双师型”教师的突破口

通过合作办学,能使专业课教师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必然要了解和掌握技术生产过程,掌握企业劳动组织过程,这样将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能力。

(2)把教师送到对口生产单位进行短、中期锻炼。学校一般都与对应企业有关生产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的教师定期送到对应的生产部门,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以胜任岗位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企业主要业务岗位,了解岗位职责、业务流程,进行一定时间的岗位工作记录、业务操作实践,达到可操作水平,并在多岗之间轮岗实践。了解企业培

训的步骤和流程,参与了解岗位分析、业务流程分析、人员级别分析、关键能力定义等。通过学习教师们不但掌握一线生产工艺和流程,提高了操作能力,而且深入地了解了企业岗位要求,掌握了课程改革最前沿的一手资料。

(3)开展科技服务与开发

科技服务与开发可产生多方位辐射效应,使教师实践由单一转向多极,是教师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开展科技服务与开发活动,既加强了与生产科研部门的联系和合作,也为教师提供了创新生产实践过程和继续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了解市场需求,从而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改革。

2.通过大赛培养教师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

大赛是对本专业的综合理论和综合技能的考核,使专业技能训练更加具有完整性和针对性;大赛内容对接岗位标准,引导学校革新课程内容;技能大赛的考核方式将彻底摧垮传统的学科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引导教师深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将使适应大赛要求的任务驱动、一体教学模式成为主体,多学科综合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成为方向。作为一个专业教师要想使自己辅导的学生在大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专业能力。

3.开展实践性生产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和下厂锻炼对于教师初级阶段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好的效果,但随着教师能力的提高,这种被动的培训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空间不大。因此,必须让教师主动参入生产实践活动,从图纸分析,价格谈判、工艺制定、操作加工、产品质量检验和最终交货等全部过程全由教师们自己来处理。经过了这一生产性环节的训练的教师才能说“成熟”了。

四、创新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加强考核,另一方面必须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

1.创新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从根本上保证教师培训质量

在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如何加强对教师的考核是影响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一些培训中往往成了走过程,教师们把培训费交完之后,剩下的工作就是等着拿证,有的教师甚至假借外出培训之名忙于自己的事情。因此,教师培训一方面必须建立培训考核跟踪体系,在培训过程中给每一个人建立一个档案,其内容包括入学考试、中期考试和结业考试成绩,以及日常项目完成的考核情况和每天的出勤情况等。培训结束后培训部门或企业要把其档案上交有关部门后转到教师所在学校。另一方面,要加大考核力度,引入行业考核或第三方考核。

(1)引进行业进行考核

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是青岛市、山东省、全国工科类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每年为中职学校培训了大量的技能人才。为了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使教师在培训中能够自觉地学习,真正地提高技能水平,我们引进了国际行业协会培训和考核。开展了DVS国际焊接指导教师证培训,整个培训从计划的制定、项目的实施到最后考核全部由德国焊接协会组织教师实施。这种方式从根本上保证了培训的质量。

(2)引进第三方进行考核

我校教师近年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如何鉴别这些证书的含金量,我们采取了引进第三方考核的方法即由一所专业相同、水平较高的职业院校对教师进行技能测试,从出题、监考到成绩评定全由第三方完成。

2.以人为本,建立教师激励机制

首先,作为一个中职教师,应当具有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要合理设计与规划自己未来专业发展方向以及要到达的能力和水平。只有具有专业发展自主意识和能力的教师才能自觉地、不断地促进自我专业的成长。

其次,在学校管理层面上,根据不同成熟度、不同成功类型、不同成长期对教师制定不同的专业激励措施。一方面通过制定硬性措施建立外在的督促机制,使专业教师达到规定的要求;另一方面以政治待遇激励、心理情感激励和经济待遇激励等建立内化的能动机制,提高专业教师参与培训进修的自觉性。把教师培训考核成绩与待遇挂起钩来,对参加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在经过学校引进的第三方考核中合格之后给予一定的补贴。

最后,从地方政府管理层面上,应从中职教师的专业标准、专业制度、专业培训和专业待遇等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宏观管理,以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在各类评选中,在政策上给予中职学校教师一定的倾斜,规定专业课教师应占一定的比例,其中,“双师型”教师和专业技能突出的或取得技师证的专业课教师可优先推荐。这些政策将极大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总之,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兴衰,我们只有不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绿色学校建设总结 篇5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我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绿色学校创建,加大学校育人环境建设力度,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卓有成效地开展一系列创建活动,并取得了较好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xx中学地处xxx区,位于xxx,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国办初级中学。学校始建于xx年,占地面积x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xx多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师xxx名,教学班xx个,学生xxx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学校环境幽雅、林木葱翠、花团锦簇、四季常青,是一所花园式绿色学校。先后荣获“

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先进单位”、“

省中小学最美乡村校园书屋”、“

诗词之校”、“

十佳风采学校”、“

市文明单位”等多种荣誉称号。

一、提高环保认识,加强领导落实

学校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为载体,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校环境教育体制。成立了由校长梁国生任组长,各处室负责人和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创建“绿色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坚持以绿色发展观念教育学生,把创建“绿色学校”、实施“绿色教育”作为落实整体素质教育、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切入点,把开展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二、广泛发动宣传,利用重要节点开展环境教育实践

为提高师生“绿色”意识,学校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校园橱窗等形式,积极营造绿色环保氛围。同时还通过关键时间节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3月12”植树节号召学生参加“植树:爱绿、护绿”活动;“3月22日”世界水日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从小事做起”主题活动;“4月7日”世界卫生日,组织学生卫生大扫除,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对学生进行保护地球母亲,美化校园环境的教育,向学生宣传保护益鸟;“5月31日”世界无烟日,进行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利用国旗下讲话向学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性。让学生围绕这些重大节日开展各种各样的环保主题班队会,通过各种形式环保征文比赛,环保板报评比,美术环保作品赛,实行卫生包干责任制等,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学生的环保意识及自觉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

三、立足学科渗透,深化环境教育

为了提高环境教育的效果,学校规定,各学科制定教学计划都要根据教育部下发的《环境教育大纲》要求,增加适合本学科教学要求的环境教育内容。课堂教学要渗透环境教育。教师的环境教育工作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工作总结中,而且也是学校考核教师的一项依据。由于教师在课堂中注重渗透环境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然地得到了环境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我校在课堂主渠道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同时,开展了环境实践教育活动,使环境教育活动成为课堂教育的有力补充。学校成立了两个环境兴趣小组和环保志愿者队伍。环境兴趣小组和环保志愿者队伍既是兴趣小组活动和环境实践活动的生力军,也是学校环境教育活动的引领者,并在学校环境教育工作中起到示范作用。环境兴趣小组在班级开展的养绿养殖活动、举办环保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环保监督等活动,在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四、加强校园建设,做好校园“三化”工作。

1、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为减少环境污染,学校实施“煤改电工程”,淘汰饮水、取暖锅炉两台,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2、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程。我校校园环境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楼道文化丰富多彩,整洁有序;开展

“一日两扫”活动,在全校开展一日两清扫活动,美化校园。通过活动开展,让学生逐惭树立起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

3、开展‘三节三爱’活动。将“三爱三节”活动贯穿于师生的生活实践中。使他们认识到“不学无以成才”,认识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认识到祖国是创造幸福生活和实现个人理想的依靠。树立勤俭节约意识,自觉肩负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责任。

特色学校建设计划 篇6

近年来,我校以英语教育为办学特色,加强英语教学研究,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推进英语特色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希望通过创建英语特色学校,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教学水平。

二、英语特色学校的定义及英语生活化内涵

英语特色学校是指“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前提下,有较高或很高的英语教育质量,在同类学校中具有独特的英语办学风格的学校”。

“英语生活化”就是把英语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陶行知先生讲过“生活即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得过恋爱生活也受恋爱的教育。照此类推,照加上去,是那样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教育。”在长期的语言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语言学习要尽量与生活打成一片才会更有效。语言学习,尤其是儿童的语言学习,要依循“听→想→说”,“再听→再想→再说”的过程,即不断“学习→理解→运用”的过程。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都要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否则就很难学到活的语言。英语教育就应该是英语国家文化生活的教育,英语的教学应该生活化,这是英语教育的本质所在。

三、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理念为发展目标,走

内涵性发展与外延性发展相结合之路,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四、创建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把近期一些好的做法、好的现象继续发扬下去。

2、采取得力措施提高全体教师的英语素养。

3、下大力气营造英语文化氛围,对师生的英语会话能力,不仅仅满足于用英语打招呼,要使说英语成为一种习惯。

4、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日常口语,能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

5、落实考核制度,使学生与教师的英语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6、继续加大课题的实验与研究的力度。鼓励教师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得失进行反思总结,撰写论文。

7、组织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活动,如空中广播课堂、手抄报、英语课本剧比赛、艺术节等。

五、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组建口语交际教学实施队伍、确定实施学科。

2、实施组成员学习、查询相关资料。

3、确定我校口语交际教学实施方案。

4、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

(二)第二阶段----初级实施阶段

1、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教师常规培训。

2、口语交际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第一阶段任务完成。

3、进行口语趣味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

4、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系列学生活动(演讲、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

(三)第三阶段——实施调整阶段

1、进一步加强英语教师口语培训。

2、英语口语交际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第二阶段任务完成。

3、口语趣味校本课程教材初步形成,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开发。

4、继续开展好口语交际教学系列学生活动

(四)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1、总结各项实施成果,成果汇编成册,出书,召开汇报会、展览会、现场会。

2、制定进一步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我们将校内练功,打好基础,多方学习,完善自身。对照英语特色学校的目标,根据自身情况,我们会不断完善英语教学工作,同时会创造条件,创设机会,积极向有关兄弟学校学习,完善自身,提升我校的办学步伐,争创英语特色学校。

特色学校建设计划

英语特色学校是指“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前提下,有较高或很高的英语教育质量,在同类学校中具有独特的英语办学风格的学校”。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主要原则之一规定:“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多种形式办学,培养多种规格人才,走出符合我国和各地区实际的发展教育的路子”,并提出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创建英语特色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产物,将有力推动和丰富、完善素质教育。

创建英语特色学校的措施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明确领导人员及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英语特色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我们还将吸纳教师中对有英语兴趣,有英语方面特长的教师,确定全员参与的组织形式,为特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2、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国家提出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这一批示,我校创建了适合我校的英语特色学校的目标定位:创建英语特色,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英语素质,提高全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学生的英语素质包括正确的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扎实的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正确的学习方法,核心是学习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3、创新教育,优化课堂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拟从创新英

语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创新评价手段等方面入手,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我们将继续开展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反思教学,进行教学实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新型课堂。

四、优化师资,奠定基础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因素,特色学校的实施成败,教师是关键。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强化

1.建立健全用人机制,选择好学科带头人及主课教师。

2.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

3.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培养具有较高知名度或突出实绩的骨干教师。

4.根据教学需要,充实英语教师队伍。

五、充实课程,拓宽渠道

我们还将继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需要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突显我校的优势、风格及特色。我们拟继续挖掘教学资源,系统整理;同时为中年级学生编辑一本口语交际课程,提高他们的口语会话能力,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六、营造氛围,创设环境

学校建设论文 篇7

关键词:学校文化,学校,发展

学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综合了人、财、物等诸多因素的集聚,需要实现优化组合才能真正产生效应。其中,学校文化具有引领导向作用,将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一、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学校文化是发展之源

和谐的学校文化能够让内外环境的诸多因素实现优化,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为学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教师成长搭建广阔平台,为学校未来引来活水。看北大的文化建设,上百年来仍散发迷人的魅力;看清华的校园文化, 激励了众多学子奋斗不止;纵观世界名校哈佛、牛津、斯坦福大学等,更以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引领当今教育走向,为世界学子共同向往。没有文化,就没有名校;没有名校,就没有未来。走进名校的世界,我们应反思自己的学校文化,让我们更有底气迎接挑战。

2. 学校文化是奋飞之翼

学校文化为学校插上了高翔的翅膀,能带领学校走向美好明天。一所学校,哪怕它拥有最先进的设备与设施, 没有和谐优秀的学校文化,就没有魅力吸引优秀师生,也没有持续发展的能量。一所学校,哪怕它无优质的硬件,但拥有和谐向上、充满生机的文化,就一定会引来优秀的师生,去创造教育的奇迹。看陶行知先生的办学经历,说明了学校文化对学校、对师生的重要性。

3. 学校文化是活力之泉

一所学校,必须建设学校文化,倾力打造持续推进, 才会储备能量之源,让学校一步步走向辉煌。看身边, 有多少弱校走向名校,就是因为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从而吸引了优秀的师生,艰难地一步步走来,实现了一个个超越。比如,杜郎口中学的例子,不就向我们呈现了这样的实例吗?它从毫不起眼到今天的闻名遐迩,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学校文化建设的力量。反观一些名校不再辉煌的例子,也促使我们不得不反思。

二、倾力建设学校文化, 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并认真去打造它,才能真正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 认识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让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让文化浸润师生的生命,这是文化建设的中心。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人并没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要么按照常规按部就班地做,让师生没有奋斗的热情,学校如同一潭死水缺乏活力;要么人云亦云没有主见,跟风逐雨般无自己的追求,让师生只在一旁看热闹。把文化融入学校的系统中,融进班级的管理中,融进学校的细胞中,让每个人认同自己的文化, 让每个人在文化中得到营养,激励师生为共同愿景而奋斗,这样的文化必将带来学校的发展,必将为师生的人生添加更多的色彩。

2. 寻求学校文化建设的特点

每个学校的文化建设都应该有个性,这是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正视的问题。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状况,一个名校文化建设颇具名气后,就会引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于是它的东西就被移植或嫁接到其他学校,之后就出现这样的怪圈——模仿者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因子没有得到挖掘和提炼,移植或嫁接过来的则患上了严重的水土不服的重病。如今,不少学校请文化公司来打造自己的文化,这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方式。但看看这些被打造出来的文化,却发现个个似曾相识,因为它们没有个性,几乎大同小异。因此,学校在文化建设中一定要找到自身特点,认真去挖掘自己的本色,用独到的眼光和视野去建立自己的文化,才能让师生觉得亲切,进而关注学校的发展。

3. 体现国家要求和教育规律

学校文化建设必须立足历史、面对现实、着眼长远,才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验证。打造学校文化,必须体现国家对教育的要求,要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因为,学校文化建设不是独立的一个体系,它必须体现教育的核心价值, 必须为国家的人才培养服务。在打造学校文化过程中,必须更全面、更深刻地研究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和教育自身的规律,再结合学校的特点,找出独具特色、体现自身的学校文化,并以良好的面貌呈现在师生面前。这样的文化建设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让学生有美丽的起点, 让教师有幸福的生活,让学校有长远的发展。

4. 建设学校文化是长期过程

建设学校文化不是一时的事,更不是请几个能人提几个口号就可实现的事。建设学校文化是一种长期行为,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一个比较长久的时期去倾力打造。在现实中常有这情形,不少学校一段时期就换一套做法, 换一个领导就换一种方式,这怎么是学校的文化呢?怎么能促进学校发展呢? 在文化建设中,一定要避免三天两头不停变的做法,这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大忌。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重视氛围的营造和细节的落实,只有把学校的文化建设落到每一个细节中,才能真正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有生命力的文化,让师生得到更多的滋润。

校长与品牌学校建设 篇8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学校之魂”作为校长形象最本质、最集中、最高度的概括,它决定了校长必须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铸造灵魂。校长高尚的道德、纯正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渊博的学识、出众的才干,是育人铸魂、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永不枯竭的动力资源。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在办好学校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认为:校风是校长的镜子,见校风即见校长;教师是校长的影子,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教师;质量和效益是校长的尺子,衡量一个校长工作的好坏就看质量和效益能否上得去。我们可以说:校长的灵魂作用就集中体现在学校的校风、师风、质量和效益上。

学校品牌与品牌教育

对于企业来说,品牌意味着产品质量、企业实力、市场影响力甚至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同样,品牌与教育也有着密切关系。

现在教育界在追求品牌,家长、学生也在选择学校品牌。“学校品牌”到底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学校特色、学校文化、学校传统以及学校品位的集中体现,是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人文精神、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积淀。

作为学校的灵魂人物,校长在创建名校和品牌教育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校长的教育思想会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让教师、学生都融入其中,形成学校的教育理念,通过不断创新,最终形成学校的特色,也就是品牌。

在常规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特色、在特色中求品牌

一个学校能否成为品牌,我觉得既要追求品牌又不能刻意追求品牌,我的理念是:在常规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特色,在特色中求品牌。如何把学校放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来考虑办好学校呢?

开发好四个源泉

其一是信息源:创造一切条件,快速获取科学的教育信息,以此来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思想,校长的工作就是要把各种信息的渠道打通,让先进的办学信息源源不断地注入学校,让所有的领导和教师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引起思想的活跃,激发教书育人的热情,使先进的办学信息起到教育的作用。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开辟了三大信息源。

教学信息源:一是开辟了校园局域网,二是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三是每个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管理信息源:一是学校分期分批把中层以上的领导选送到全国著名中学参观考察(如河北的衡水中学、上海的建平中学、北京四中、人大附中、江苏的东庐后六中学);二是请全国的著名校长来校讲学,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回学校,打破常规,开展新的工作局面。

国外教育信息源:一是我校分别与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高中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二是我校从美国、英国、加拿大、南非等国家聘请了20余名教师来校任教;三是我校选送了2名教师去英国、加拿大的高中学校跟班教课。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超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和科技创新方面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其二是财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营学校,开辟合理合法财源,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可以挖掘校内财源:勤工俭学、开源节流、有偿服务项目都是开辟校内财源的途径。也可以争取校外财源:这里我自己有切身体会。1997年我从一所普通高中调至省重点高中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当时学校只有18个班,经费相当困难,根本就没有资金来发放课时津贴,1998年师大附中创办了民办初中,当即找到主管教育的副省长希望也能够以“名校”办“民校”走出困境,创办民校后学校的收入猛增至每年上千万,学校的基础设施大有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提高,大家欢欣鼓舞。

其三是师源。“赢得了教师,就赢得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只有拥有最好的教师,才能办出最好的学校。

校长要有识才之眼。人才的鉴识是人才培养和任用的基础,只有“知人”,才能“善任”而至“兴业”。

校长要有招才之术。学校不仅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而且要待遇留人。教师只有解除后顾之忧才可能潜心研究教学。所以校长要真正做到:管校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

校长要有育才之心。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就必须首先承担对青年教师进行再培养的任务。开展多渠道、立体化的帮学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新老教师的优势互补。一方面青年教师成长的起点高了,速度快了;另一方面老教师经有所传,业有所承,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挖掘精华。

引进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以及各种检查、评比、竞赛活动中取得的成绩进行及时奖励,打破论资排辈和平均主义思想,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让能者上、庸者下,鼓励青年教师多出成果。

校长要有用才之道。不失时机、大胆任用是校长用人智慧的最好体现。用人实际上用其所长。校长要善于在教师特长的增长期和峰值期予以重用,还要善于在使用中开发教师的特长,促进其特长的发展。对各类人才要“严格要求,但不苛求”。在教师工作上遇到挫折、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校长要满腔热情地帮助解决,创造条件让教师实现自身的价值,真正形成“教师依靠学校成长,学校依靠教师成名”的良性循环。

其四是生源。生源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校办学起点的高低和学校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有多大。

吸引优秀生源首先要办好学校,能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前程,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是:“我们要让学生接受最好的教育,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善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我校从2002年开始,就实行“一门进,多门出”的办学模式,使所有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三年后或参加全国高考,使98%的学生都能进入不同的高校。把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变成兴高采烈的走向立交桥。

办学的三大目标

其一出优秀毕业生。作为一所学校,它的社会功能是什么?作为一个校长,一名教师,他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做贡献,应当集中体现在什么地方?那就是,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

优秀毕业生要做到两个适应:一要适应高校继续学习的需要,二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两者一個是眼前利益,一个是长远利益,二者如何统一?抓基础。我始终认为,中学阶段属于基础教育,属于打基础阶段,“学生未来发展的高度,将取决于中学时代所打基础的深度”。基础打扎实了,才能一生中长期发挥作用,体现出教育的后劲。

其二出优秀教师。在培养优秀生的过程中,造就能培养优秀生的优秀教师。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应当是高尚的、完善的,应当是美的象征。但一个教师自身的实际水平与教师职业所要求的水平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差距,克服差距的办法:一个是在学生面前当“演员”,一个是自己不断努力缩小差距。当一个教师的修养达到了教师职业要求的高度,不再需要当“演员”时,那他离优秀教师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优秀教师应当是德才兼备,令学生佩服的人。德主要指觉悟高,道德高尚。而这些都应当集中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极端热忱和对学生的极端热爱上,应当表现在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指教师的教学本领要扎实过硬。

其三出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理论。一所学校应当通过教改和科研,不断的把干部和教师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理论,贡献给社会,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兴旺。

“誓师天竺夺雄关,莫道奇峰不可攀。此曲何须天上有,但留创造在人间”。当校长应该作为事业而不仅是职业,应该体现自己生命价值,把要办好学校,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国家的栋梁之材作为一生奋斗的目标,干一阵子就一阵子辉煌,干一辈子就创一辈子辉煌。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

上一篇:高中社区实践报告范文下一篇:年度成绩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