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语辨析(精选8篇)
品味:侧重“味”字,意为“味道、味觉”,即“感受某物的味道”,动词 简捷:侧重“捷”字,意为“快捷、便捷”,用来形容方式、方法 简洁:侧重“洁”字,意为“干净、简洁”,用来形容文章、语言 相提并论:不同的人或性质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看待。同日而语:同等看待,相提并论。并不相悖: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异曲同工:比喻话的活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可以抗衡。
尝试:带有积极倾向性,表达了一种接受新生事物及挑战的意愿。冒险:带有消极倾向性,表达了一种尚未准备好就莽撞做事的状态。相似:中性表达
雷同: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极意味 调解:可用于日常口语,表达一种对于日常生活矛盾的疏导。斡旋:外交辞令,通常用于重大的国际争端。汗牛充栋:指书多。
蔚为大观:范围广泛,规模很大。
呼唤:意为“叫喊,叫唤”,不如“召唤表意亲切。深情:指深长悠厚的情感。邀请:通常用于正式场合。
盈利:侧重于“盈”字,与“亏”相对,意为满了,指已经获取利润,为已然性结果。营利:侧重“营”字,意为“经营”,只为了谋求利润而去经营的过程,并非结束。勉力:侧重“力”字,指尽力而为,形容词,用来修饰动词。勉励:侧重“励”字,指劝人努力,鼓励别人,为动词。
以至:是“直到”的意思,表示后面的结果是前面因素影响的加深。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延伸和发展,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小到多,从浅到深。
以致:有“致使、因此造成”之意,说明前面的原因造成后面的结果,并且多指不良结果或不希望出现的结局。留恋:侧重“恋”字,指不忍舍弃或离开,属动词。
留念:侧重“念”字,指留作纪念(多用于临别馈赠),一般用作名词 传诵:侧重“诵”字,意为辗转传布,诵读陈道。
传颂:侧重“颂”字,意为传扬歌颂,与“传诵”相比赞扬色彩更浓,语义更重。
希望:适用范围宽泛,而“期望”一词使用范围比较狭窄,仅指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的期许和愿望。
“伺候、侍候”两词都有服侍之意,其中“伺候”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用于牲畜。而“侍候”专指对尊敬的人加以服侍,多用于长辈或地位高的人。
变革:改变事物的本质,多指社会制度。改变:指事物变得和原来不一样。
改革: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之更加合理完善。
变动:指变动、更改。改变和变动均不能指明变化的方向是好还是坏。贻误: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凸显:清楚地显露出来。审视:仔细地查看。注视:集中目光看。
杜撰:对象多为一事;改编的对象多为剧本等;臆造指无根据地凭主观想象和编造。
打破:侧重于用在记录等比赛项目中。1.使物体破坏、损伤;2.谓击溃敌军;3.指突破原有的例规、习惯、状况等。突破:主要侧重用在一些长期以来没有新进展的事物中,如突破重围、思路等。突破比打破更有力度。1.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 2.冲破,超过。
揶揄:耍笑、嘲弄、戏弄、侮辱之意,是对人的一种戏弄、嘲笑时用于。奢望:意为过高的希望。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
印证:通过对照比较,证明与事实相符。1.通过其他事物进一步证明;2.作为进一步证明的事物 鲜明:分明而确定,一点也不含糊,如主题鲜明,对比鲜明,鲜明的特色,鲜明的立场等。
浓郁:指色彩、情感、气氛等。如浓郁的生活气息、春意浓郁、色调浓郁、感情浓郁等;有时也指兴趣大,如兴致浓郁等。甄选:审查鉴别真假优劣之后进行选择,强调选择性和自主性。
沉淀:从溶液中析出固体物质的过程,或指在该过程中析出的固体物质,主要指物质的分离。积淀:在长期积累中形成文化、知识、经验等,多用于抽象事物。积累:事物逐渐聚集,或指积聚起来的事物,如资本、素材、经验等。发展:事物由小到大,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
未免:对事物做法不以为然,副词,表示否定或有否定意向,修饰动词和谓语。不免:不能免去,免不了。难免:难以避免。
嬗变:更替,变迁,意为彻底改变(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置换:一个替换另一个。更新:有去旧换新之意。更迭:交换更替。
蜕变:意为人物或事情发生质变。庞大:比喻事物的气势宏伟,巨大。恢宏:指宽阔、博大。
庞大:表示形体、组织、数量或程序大大超过惯常的范围或标准。宏伟:意为规模、计划等宏大雄伟。
撤销:当执行删除、修改、复制和替换等操作时出现错误,恢复原来步骤。注销:取消登记在册或记录在案的事项。吊销:一般与执照、证件等搭配。核销:一般是用于经济范围。分辨:侧重寻找二者之间的差别。分辩:侧重用言语的方式加以辩解。消除:除去,使不存在。
避免:指设法不是某种情形发生。
始作俑者:第一次制作用来殉葬的木偶、土偶的人,现在用来比喻恶劣风气的开始者,带贬义色彩。无出其右:指在某些方面居领先地位,没有能超越它的。无可非议:指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强调在合适的时机显现才能。崭露头角:初显优异的才能,强调才能刚开始显露。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物自然成功。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到了眼前,情势十分紧迫。备受瞩目:形容受到很大程度的关注。
日新月异:形容发展变化快,每天每月都有新变化,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金玉良言:比喻非常宝贵的劝告或教诲。
字字珠玑:比喻说话、文章的词语十分优美,有时也延伸指说话或写文章言简意深,凝练有力。老少皆宜:指老年和儿童均很适用,形容对象广泛。
闻名中外:指中国和外国都知道,主语应该是中国人或事物。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的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主语是人。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不胜枚举:指不能一个一个地列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一目十行:只看书时一眼就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非常快。丰富多彩:指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走马观花:原形容事物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观察下。博大精深:多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风格迥异:指思想特点或艺术特点完全不同。
名列前茅:比喻名词或成绩排在前面,形容人十分优秀。大放异彩:形容大放光彩。
无人不晓:形容名气很大,每个人都知道。
独具匠心:只具有独到、灵巧的心思,形容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自然而然:指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无师自通:指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名不虚传:侧重强调传说中的好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名副其实:侧重强调名实相符。
巧夺天工:之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妙高超。舞文弄墨:形容玩弄文字技巧,多含贬义。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歌曲,后泛指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屡试不爽:指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别出心裁:指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想尽办法与众不同。尽善尽美: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任劳任怨:比喻工作不辞劳苦,用来形容态度。平步青云:指人一下子轻易登上了很高的官位。
一帆风顺:指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没有任何阻碍,事情很顺利。唾手可得:比喻极容易得到。
显赫一时:指在一个短时期内名声权势极大。蜚声中外:指知名度很高,享誉中外。白璧无瑕: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炉火纯青:比喻学习、技术、技巧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文不加点:指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名声大噪:指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如日中天:指好像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点石成金: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匠心独具:用来形容艺术构思运用得很独特。赞叹不已:指不停地称赞,为褒义词语。
大书特书:多指事情重要、有意义,值得特别着力去写。
望洋兴叹: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比喻做事时因为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顶礼膜拜:形容对人极端崇敬。神乎其神:指神秘奇妙到了极点。
不可思议:指不可想象,难以理解,含有神秘奥妙之意。
稍纵即逝:指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很容易过去。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步人后尘:比喻追随、模仿别人。
与生俱来:指不依靠后天培养和教育,从一出生就拥有的特色或行为。毋庸置疑: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没有怀疑的余地。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孜孜不倦:形容勤奋,指工作或学习不知疲倦。坚忍不拔:强调在困境中保持意志坚定。一丝不苟:做事认真细致。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不肯下功夫深入研究。唯唯诺诺:形容自己没有注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追谁别人,带一定贬义。一成不变:指一经形成,不再改变。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闭门造车:比喻脱离实际,指凭主观办事。
养虎遗患: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留下后患,不适用于“自身”。偃旗息鼓:指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比喻停止斗争。当务之急:指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元凶巨恶:指元凶魁首。罪魁祸首:指作恶犯罪的头目。无孔不入:比喻有空子可钻。五花八门:指花样繁多,变化多端。
蠢蠢欲动:形容像虫子一样缓慢行动,比喻敌人或坏分子准备行动。颇有微词:指对某人或某件事情有意见。
杯弓蛇影:指将应在酒杯里的弓影误以为是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抱头鼠窜:指抱着头,像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抓大放小:抓住重点,主次分明。
高瞻远瞩:指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长远。见微知著:指从细小的事物中发现问题。鞭辟入里: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天马行空:比喻思想奔放,任意驰骋。
削足适履:指鞋小较大,把脚削去一些以适应小脚,比喻过分迁就现有条件,或生搬硬套。矫枉过正:把弯曲的东西扭直,结果过了头,又歪向另一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应有的限度。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轻重倒置。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反而使灾祸扩大。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徒劳无功。
剜肉补疮: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救急。朴实纯真:形容人质朴天真。
光彩夺目:指光彩极为鲜明,令人眼花缭乱。望尘莫及: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现在多用于形容在某些事物上明显比不过别人。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对。
不知所措: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处境为难或心神慌张。
束手无策:指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来,就像手指被捆住一样,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一筹莫展:指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来,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举棋不定:指拿着棋子不能决定怎样走,比喻拿不定主意。优柔寡断:指犹豫,不果断。
独断专行:指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顾此失彼:指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不能全面照顾。
似信非信:指看上去好像是信了,其实并没有真的信,带一种怀疑的态度或消极的感情色彩。漠然无知:指态度冷漠,不明事理。懵懵懂懂:指不明事理,形容不能全面照顾。默不作声:指不说话不出声,表示沉默的样子。悄无声息:指没有声音,不被人察觉。
扼腕叹息:指握住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
谈虎色变:愿意是说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知虎的厉害,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就情绪紧张起来,连脸色都变了。不寒而栗: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一倡百和:形容附和的人极多。
浮想联翩:指许许多多漂浮不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事物的想法很多。聚讼不已:形容许多人在一起争论不休,没有一致看法。未置可否:指没有表示同意也没有表示反对。
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畏葸xǐ不前:指畏惧退缩,不敢前进。今非昔比:形容今天不是过去能够比得上的。
融会贯通:指融合多方面的知识道理,得到全面、透彻的领悟。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
败走麦城:形容事事能成功的他有失败的时候。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
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各得其宜:指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和光同尘:指不露锋芒,用与世无争的和平处世方法,也有比喻随波逐流,同流合污。顺理成章: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司空见惯:指对某些事情表现出很常见的样子,不觉得很奇怪。并行不悖:意为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可以抗衡。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讨论,指民间的舆论。耳熟能译:指听得烂熟,可以详尽复述出来。
妇孺皆知:即妇女和儿童都知道,指知名度高,形容大家都知道或一看就明白的简单事物。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
子虚乌有:指想象的,假设的,不存在或不真实的事情,含贬义。五彩斑斓:形容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盘根错节:比喻事情艰难复杂。
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变幻莫测:比喻变化得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无法预料。星罗棋布: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鳞次栉zhì比:指像鱼鳞的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紧密整齐。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的非常充分、透彻。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在一起。琳琅满目:形容好的商品很多。
背水一战:指没有退路,比喻和敌人决一死战。
改弦更张:指琴声不和谐,换下琴弦,重新装上,比喻改变方针、计划和方法,以纠正偏差或错误。不拘一格: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种格局,比喻打破常规。独树一帜:指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风格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推陈出新:现多指对旧文化进行分析批判,剔除其糟粕(指受迫害),吸取其精华,创造新文化。安然无虞:安然:平静,稳定:安定。安心。安宁。安稳。安闲。无虞:没有忧患,太平无事。报料:指把别人的隐私公布出来以获得利益。独辟蹊径: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
离经叛道:离:背离,不遵守。原指违反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现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推陈出新:现多指对旧文化进行分析批判,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新文化。展现:指清楚地摆出来,明显表现出来。
体现:指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表现:指表现出来,显现出来,多为内在的东西显露出来。
呈现一般表示外在态势,我们用肉眼或者稍加推测就能知道;体现则是这种态势所能表达的东西,是一种深层的状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需要一个思维过程方可。如当今国际关系呈现出各种样式,体现了各种利益的复杂性。
质疑:指提出问题,请人解答。
狐疑:原指狐性多疑,后多指遇事犹豫不决。疑心:指猜疑之心,也可用作动词,指猜测、推测。怀疑:指疑惑,不相信。
粉饰:指涂饰外表,掩饰污点或缺点。表明:指比较确切地指出。说明:指解释清楚,讲明。
安详:指从容不迫,稳重,多用来指人。祥和:指吉祥平和。
装饰:侧重“修饰”之意,而装扮侧重“打扮”之意。约束:侧重指管束使其不超越范围。预留:有主动预先预存、保留之意。遏制:指制止,控制。
遏止:指阻止,使…控制住,不再…
危言耸听:指故意说吓人的话是听的人吃惊。虚张声势:指假装出强大的声势。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豪言壮语:用来指气魄很大的话。
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
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华丽,气势盛大,也形容诗文辞藻华丽。林林总总:形容杂乱众多。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因循守旧:形容死守老套,缺乏创新精神。沧海一栗:指大海中的一粒谷子,形容非常渺小。功亏一篑: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儿人力或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的意义。一蹶不振:形容意志消沉。
无功而返:形容没有任何成效而回来。充实丰盈:通常用来修饰“人生”“生命”。
琳琅满目:形容美好、完美的事物很多,多指书籍,工艺品。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婀娜多姿:形容姿态柔和而美好,多用来形容女性。
釜底抽薪: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投石问路: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正本清源:正,使之正,引申为整顿;本,树根,引申为根本;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源,水源,源头;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闲言细语:指的是随便说的闲话和语句,带有些许消极意味。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一鳞半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清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唏嘘一片:指哭泣后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也指一片叹息。前途未卜:指前面的路程不可预知,带有一定消极的感情色彩。捉襟见肘:指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不容置喙huì:容:容许,允许。置:安放。喙:嘴。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泥潭:仅指深泥处或泥坑。
泥淖nào: 泥泞的低洼地,也指烂泥、泥坑。常用来比喻艰难而不易摆脱的困境。困惑:指由于对行动、选择等正确与否难以确定而产生的疑问,不知道该怎么办。
秉承:也作禀承:指接受、承接之意,常用于抽象事物,如秉承宗旨,秉承遗愿,秉承旨意等。出谋划策:指制定计谋策略,为人出主意。
建言献策:一般用于在大场合和大事情上献谋献策,更为正式,庄重。惟妙惟肖xiào: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精妙绝伦:指精致巧妙,无与伦比。异类:指不同种类,有时也作接触的才能。异端:是正统者对异己的思想、理论的称呼。作茧自缚: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咎由自取:指遭受责备、惩处或祸害是自己造成的。任劳任怨:比喻工作不辞劳苦。克勤克俭:指既能勤劳,又能节俭。未雨绸缪:比喻事先的好准备。
居安思危:指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为渊驱鱼:指把原本可以利用收益的一些力量赶到敌方去了。
铢锱zī必较: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谦受益,满招损:侧重指的是谦虚或自满的态度。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指只有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才能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指的是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有可能误入歧途而危险了。
不耻:指不以…..为羞耻,多用于“不耻下问”中,表示积极的感情色彩。不齿:指难以启齿,不愿意提到,表示消极的感情色彩。
沉湎:多形容陷入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自拔,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沉醉:多比喻被强烈的情感或氛围左右,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沟通:指使彼此通连、相同,如“沟通思想”“文化沟通”等,表示中性的感情色彩。
勾通:指相互串通、勾结,多是为了进行某种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勾结或暗中想办法使言语串通一致,带有强烈的消极色彩,如“勾通土匪”等。
刮目:彻底改变目光,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侧目: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愤恨,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尖锐:认识事物灵敏、深刻,属于一种客观陈述。尖刻:尖酸刻薄的态度,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滥觞:原指江河发源之地的水非常浅,可以浮起酒杯(觞),后来比喻事物的源起、开始,是中性感情色彩。泛滥:本来的意思是江河之中的水过多溢出,后来用于比喻错误思想的流散,带有消极色彩。聆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带有尊敬的色彩,因而一般表示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报告等。倾听:指细心地听取,表示中性的感情色彩。
谋取:指想办法获取,是一个中性词。所以法律条文中常用“谋取”,因为其语言不能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牟取:多指非法的获取,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徘徊huai:指因为有心事来回走动,犹豫不决之意,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徜徉cháng yáng:指悠游自在地来回行走,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培养:本意是“使繁殖”,多用于微生物或者植物,后引申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和驾御,使之成长壮大”的意思,多用于人或者政党,其引申义多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培植:本意是栽种并细心地照料植物,后引申指人或者势力的扶持,其引申义常带有消极的感情色彩。
热中:也作“热衷”,该词有两个意思,一是急切的盼望得到(个人或单位的利益),“热中”在这个意义上带有明显的消极感情色彩;二是十分爱好(某一活动等),在这个意义上的“热中”属于中性词。
热心:指对待人或事物情绪饱满,热烈,表达明显的积极色彩。
以至:指由上半句所说动作、情况的成都很深而形成的结果,或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其后引导中性的结果。以致:指由上半句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其后多引导消极的、不好的结果。迎接:指迎来客人或者美好的事物,表达积极的感情色彩。
迎合: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违心逢迎、讨好的意思,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惩罚:指严厉地处罚,语意较轻。
制裁:指用强力管束兵处罚有不法行为的人,语义较重。等待:指不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或事出现。语义较轻。期待:指期盼、等待,语义较重。点染:指点缀、修饰,语义较轻。
渲染:指用色彩、语言等烘托描写,加强艺术效果,语义较重。发源地:本指河流的起源处,比喻事情的发端。
发祥地:从前指帝王生长和兴起的地方,后来也指事业、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在比较重大事物的起源时,多用“发祥地”。妨害:指“有害于”,侧重损害的结果,对象常接“健康”,语义较重。
妨碍:着重指造成了障碍,是不能顺利地进行,对象一般接交通、活动等,语义较轻。放任:指不加以管理,让其任意所为。语义较轻。
放纵:指纵容,没有约束,形容没有礼貌,不守规矩,语义较重。故意:指有意识的、存心的,语义较轻。
蓄意:指存心的、早就藏有这种意图,多表示蓄谋已久的意图,语言较重。检举:指使违法的行为暴露,语言较重,多指向国家机关告发违法、犯罪的行为。揭发:指使违法的行为暴露,语义较轻,多指向老师、家长等告发坏行为。禁止:指不允许,主要搭配具体行为。语义较轻。
禁锢:指对行为和精神的强力限制,主要搭配精神、理论,语义较重。批评:指出缺点和错误,加以改正,适用于人民内部,语义较轻。
批判:指针对一种错误或敌对的思想行为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和否定,语义较重。骚动:指混乱不安,还可以比喻心思、情绪等不安,语义较轻。骚乱:指秩序紊乱,侧重“乱”,语义较重,适用于混乱的大事件。
首先:指第一的意思,多指在顺序上优先,一般不能作定语,常常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或在句子前作独立成分。语义较轻。
首要:除了指优先以外,还侧重“更重要”的意思,因此多用于比较事物的重要性,常常作定语而不作状语,不仅强调了先后顺序,更强调了重要性,语义较重。
调解:指劝说,使双方消除纠纷、达成和解,语义较轻。
斡旋:指解决双方的争端,把弄僵了的局面扭转过来,常用语比较重大的事情,语义较重。违反:指不遵守、不符合(法规、规章制度等),语义较轻。违犯:指违反、触犯(国家法律等),是一种犯罪行为,语义较重。污蔑:指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语义较轻。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语义较重。误解:指错误的理解,表达一种客观事实,语义较轻。
曲解:指歪曲和错误的解释、理解,带有一定主观意味的色彩,语义较重。蓄意:指存心作坏事,如“蓄意闹事儿”等,语义较轻。
蓄谋:指对所要做的坏事早有预谋,计划准备的时间长且周密,多指较大的阴谋,语义较重。特别:是形容词兼副词,表示更进一步的意思,语义较轻。尤其:是副词,表示更进一步地说明一个突出的事物,语义较重。预告:指预先告知,语义较轻。
警告:指对犯错误对象提出告诫或施行一种处分,语义较重。质询:指质疑、询问,语义较轻,带有积极的感情色彩。质问:指根据事实提出疑问,语义较重。叫:作介词表示被动意义,多用于口语。
被:作介词表示被动意义,多用于正式、庄重的场合,书面语色彩较强。看来:指由某种现象等推知某种结果,多用于口语。可见:指从某种现象得出一个结论,书面语色彩较强。
启发:阐明势力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语体风格较为通俗,一般场合、小的方面、较浅的知识理论多用“启发”。启迪:指通过指示有所领悟。书面语色彩较强,多用于正式场合、大的方面、较深的知识理论。缺陷:指欠缺之处,不完美,与完美相对。通常用来指人生理上先天的不足。书面语色彩较强。毛病:指坏习惯,口语里也指一般疾病。
商榷:指为了解决较大、复杂的问题而交换意见,多用于学术方面的书面表达。商量:指为办好某一事情而交换意见,是一般性的表达方式,多用于口语。阻止:使不能前进;使停止活动。(强调被阻止的结果)阻挠:利用一切手段,来阻止事物的发展(强调阻挠的过程)阻碍: 阻挡住,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强调阻碍的事物)阻挡:拦挡使事物不能发展或前进。(强调阻挡的动作)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就会发现,“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解释是“创制拟定”。撇开它们相同的语素‘制“不谈,就看不同的语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可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比如我们编撰或整理前人的著作,在一定时间内已经整理完毕,最后确定,准备发表的本子就叫它“定本”。而“订”则有“拟”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一般不能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辩白:申辩,说明事实真相,以事实道理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
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醍醐灌顶:醍醐灌顶,出于《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受之无愧: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当之无愧:担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无愧:毫无愧色。当:胜任。
一.关注并列词
并列词在句子中往往有顿号或连词隔开, 并列词语出现在句子里通常会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语意不明、结构不当和归属不当五种情况。
1. 语序不当
例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 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卷)
并列词语会有语意轻重、范围大小的变化, 这些变化就需要安排合理的顺序。例1中的“发展和重视”应该按照“思想——行动”的顺序调整为“重视和发展”。
2.搭配不当
例2:早上出门的时候, 他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辽宁卷)
并列词语共用谓语或宾语的时候要注意前后是否搭配。例2中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共用一个谓语“挖土”, 而“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是不能“挖土”的。
3.表意不明
例3: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投资和基金产品的风险, 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 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 (天津卷)
并列词语会因为停顿位置不同而造成歧义。例3中的“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究竟是指“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呢, 还是指“股票和基金产品”和“储蓄、债券”的差异呢?
4.结构不当
例4:那跳跃着鸣禽的绿林, 树上缠绕着藤蔓的绿叶, 以及时隐时现的山岚雾霭, 把我整个心灵都吸引了过去。 (重庆卷)
不论是词语还是短语要并列在一起就需要一个相同的结构, 这是语句连贯的要求。例4中的“那跳跃着鸣禽的绿林, 树上缠绕着藤蔓的绿叶, 以及时隐时现的山岚雾霭”属于并列的名词短语, 而“树上缠绕着藤蔓的绿叶”和其他两个是不一样的, 需要调整为“缠绕着藤蔓的树上绿叶”;另外“山岚雾霭”语义也重复了。
5.归属不当
例5: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 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 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 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 (湖北卷)
并列词语列举的事物如果要划分种类、进行归属时, 要注意它们是否是一类, 或者是否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例10中的“肉类、鱼、虾、甲鱼、牛蛙”都包含在“水产品”中。
二.关注关联词
关联词在连接句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句子里有关联词容易有位置不当、使用错误和搭配不当三种情况。
1.位置不当
例6: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因为不仅诚信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安徽卷)
关联词出现在句子中, 它的位置按照语言习惯应该是:当前后分句的主语一致时, 关联词往往在主语后面, 例6的前后分句的主语都是“诚信”, 所以“不仅”应该调整到“体现了”的前面。
例7: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 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 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天津卷)
当前后分句的主语不一致时, 关联词往往在主语前面。例7中的后两个分句前者的主语是“城市”, 后者的主语是“每一个人”, 所以“不仅”应该调整到“那时”的后面。
2.搭配不当
例8:人们认为, 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 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湖南卷)
关联词成对出现时, 习惯上有固定的搭配。例8中的“不只是”要和“而且是”搭配, “而是”要和“不是”搭配, 所以不论把“不只是”修改为“不是”还是把“而是”修改为“而且是”都可以。
三.关注否定词
出现在句子中的否定词不只是“不”“没有”“非”“莫”等, 还应该包括“禁止”“防止”“拒绝”“避免”等含有否定意味的词语以及表示的否定意义反问句式。句子里的多重否定在表达语意时要注意是否会语意颠倒, 即句意和想要表达的意思相反。
例9: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难道谁能否认这是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崇高使命吗? (江西卷)
例9例中的“难道”表示的反问是一重否定, “否认”是一重否定, 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所以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正确的。
四.关注数量词
考查数量词的句子主要涉及倍数、约数、修饰两可、数量词不和中心词搭配等几种情况。
1.倍数
例10: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 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 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广东卷)
倍数不能和“降低”“减少”等负向词语连用, 例10中的“下降了九倍”是错误的。
2. 约数
例11: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 平均身高1.68米, 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江西卷)
约数词语常见的有“上下”“左右”“大约”“以上”等等, 在句子中要避免重复, 约数不能和确数连用。例11中的“平均”表示的是确数, 不能和后边的“以上”连用。
3. 修饰两可
例12:今年4月23日, 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 参观展览, 聆听讲座, 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安徽卷)
修饰两可是指数量词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不明因而产生了歧义, 例12中的“几十个”既可以修饰“报社”又可以修饰“编辑记者”。
4. 和中心词不搭配
例13: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征服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 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辽宁卷)
例13中的“无数”不能修饰“人民”, 因为“人民”本身就是一个表示复数的集合名词。
五.关注判断词
判断词主要是指“是”和“为”, 出现在病句中主要是犯了主语和宾语不搭配的毛病。
例14: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 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 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湖南卷)
例14中的“生物入侵”不是“物种”, 而“入侵的生物”才是“物种”。
六.关注两面词
例15: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 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 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浙江卷)
两面词是指表示正反两个方面的词语, 如“是否”“能否”“成败”“高低”等等, 出现在病句中容易犯前后不照应的错误。例15中的“能否”和“欠缺”不照应。
七.关注代词
例16: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 批评的人很多。 (全国卷1)
病句中代词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代词的指代对象上, 容易出现的语病是指代不明。代词不只是“你”“这”“其中”等, 还包含像例16中的“批评的人”这些隐性的有指代意义的词语。例16中的“批评的人”, 是批评别人还是别人批评“他”指代不明。
八.关注介词
病句对介词的考查主要表现在淹没主语和介词残缺两个方面。
1.淹没主语
例17:《全宋文》的出版, 对于完善宋代的学术文献、填补宋代文化研究的空白、推动传统文化研究的意义特别重大。 (湖北卷)
介词“对于”“通过”“由于”等出现在句首容易导致主语缺失。例17中的“对于”淹没了“重大”的主语“意义”, 而“《全宋文》的出版”做主语和“重大”又不能搭配, 要保留“对于”就需要把“意义特别重大”改为“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2.介词残缺
例18: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证明, 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 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 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 以及祖先的缅怀和感恩。 (湖南卷)
例18中的“祖先的缅怀和感恩”同样是不通的, 应该是 (我们应当永远保持) “对祖先的缅怀和感恩”。
3、残缺宾语
例19: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 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 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关注介词 (由于、通过、经过、由于、为了、在等) , 查主语残缺或宾语残缺。例19:“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缺宾语, 应该是“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的情况。”
some day (可合写为 someday)意为“总有一天”、“有朝一日”。例如:
I hope to see Niagara Falls some day. 我希望有一天去观看尼亚加拉瀑布。
one day 意为“某一天”,它既可指将来的某一天,也可指过去的某一天。例如:
One day, he happened to meet his cousin and then talked a lot. 一天, 他在街上偶然遇到了他的表兄,他们在一起谈了很多事情。
I wish I could fly like a bird one day. 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像鸟一样飞翔。
the other day 意为“几天前”、“前几天”,主要用于过去时态。例如:
We visited Haiwaii the other day. 几天前我们参观了夏威夷。
2. become, get, grow, turn
become 多指身份、职位等的变化,它强调变化的过程已经完成,后面可接名词或形容词。例如:
He becomes a teacher. 他成了一名教师。
get 多用于口语,表示一种变化过程,强调的是“渐渐变得”,后面常接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例如:
In summer the days get longer and longer. 夏季,白天变得越来越长。
turn 指颜色和性质方面变得与以前的完全不同,强调变化的结果。例如:
In autumn leaves turn yellow. 秋季树叶变黄。
grow 表示逐渐变成新的状态,强调变化的过程。例如:
He has grown rich. 他变得富有了。
3. believe sb, believe in sb
believe sb 意为“相信某人(所说的话是真的)”。 believe in sb 意为“信任某人”。例如:
I believe him, but I don’t believe in him. 我相信他的话是真的,但我不相信他的为人.
4. care about, care for, take care, take care of
care about 为及物短语动词,意为“介意”、“计较”、“在乎”,其中 about 为介词,其后接名词或代词,一般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例如:
The girl never cares about others. 那个姑娘从不在乎别人。
care for 意为“照顾”、“喜欢”。例如:
Who’ll care for the chldren when Mary’s in hospital?芽 在玛丽住院期间谁来照顾孩子?
I really don’t care for tea. 我其实不大喜欢喝茶。
take care 意为“小心”、“当心”,相当于 be careful,其后可接含有否定意义的动词不定式短语或 that 从句。例如:
Take care on the icy roads. 路上有冰很滑,请小心。
Take care not to drop it. 当心别掉了。
Take care that you don’t get involved. 小心你别卷进去。
take care of 意为“照顾”、“爱护”,相当于 look after。例如:
Children are taken good care of. 孩子们受到很好的照顾。
5. journey, travel, trip, tour
journey 表示“旅行”的意思,通常指在陆地上的旅行,是较正式的用词。例如:
They decided to take a train journey. 他们决定乘火车旅行。
travel 泛指旅行,通常指距离远、时间长的旅行,其复数形式 travels 可以表示“游记”的意思。例如:
They had eight days’ travel by car. 他们乘汽车旅游了8天。
At present group travel is encouraged. 现在提倡团体旅游。
She enjoys reading travels. 她爱读游记一类的书籍。
trip 表示时间短、距离近的旅行、远足。例如:
I enjoyed our trip to the seaside. 我很喜欢那次到海边的旅行。
tour 表示观光、考察等意思的环游旅行。例如:
关于相似词语辨析
fifty dollars in notes,a fifty-dollar note
Fifty dollars in notes的意思是钞票数张,共计五十元。dollars是可数名词,故在词尾加-s.a fifty-dollar note 是一张五十元的钞票,这里的dollar作定语用,故其后不加-s.
通过下列句子的比较,可以进一步看出它们的差别:
I gave him a twenty-dollar note.
我给他一张二十元的钞票。
I gave him twenty dollars in notes.
我给他钞票若干张,共计二十元。
There are ten fifty-dollar notes on the desk.
桌上有十张五十元的钞票。
There are five hundred dollars in notes on the desk.
桌上有共值五百元的`钞票若干张。
请注意,He has changed his note.的意思是他已改变语调,不是他已换了钞票,如要表达此意,应该说:
He has changed the banknotes.
正例:写文章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要长篇大论,空话连篇。
误例:一部《水浒传》,长篇大论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
公安人员根据现象的一些蛛丝马迹分析追踪,终于查明了造成失火的肇事者。(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小词典》39)
142. 东山再(又一次)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隐居,以后又出来做大官。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
正例:他和韩发财都在这个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里,暂时隐蔽起来,准备将来东山再起。(袁静《伏虎记》)(中华书局《成语词典》146)
误例: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放松,假货又会东山再起。(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3)
143. 面目全非:改变得失去了原来的面貌。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多含贬义)
正例:它的厄运,是在好书被有权者用相似的本子来换掉,年深月久,弄得面目全非,但我不想在这里多说了。(鲁迅《谈所谓“大内档案” 》)
误例: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搂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3)
分析:贬词褒用。修改:改为面目一新。
144. 天壤(地)之别:比喻差别极大。
正例:院子里总是静悄悄地,同城内的比起来,真有天壤之别,我觉得十分舒适。(中华书局《成语词典》569)
误例:就民族矛盾和冲突而言,科索沃问题与北爱尔兰问题在性质上是相同的,而美国与北约对二者的态度何止天壤之别。(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113)
145. 亦步(走)亦趋(小步快走):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正例:那个有建树的画家会不敢坚持自己独创的画法而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的?(中华书局《成语词典》729)
误例:正视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亦步亦趋,博采众长,为的是发展自己。(任志鸿《高考优化设计语文》65)
修改:举步维坚。
146. 可望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正例:一般的轿车价格对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即的。(《参考消息》02418)
147. 不偏不倚:不偏袒任何一方,保持公正或中立。也形容不偏不歪,正中目标。
正例:作为世界上唯一能够控制住以色列的国家,美国必须改变其中东政策,采取不偏不倚的立场。(《参考消息》02418)
148. 死灰复燃:比喻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
正例:法国极右势力缘何死灰复燃。(《参考消息》02418)
149. 根深蒂固: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正例:主流政党未能解决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造就了勒庞之流。(《参考消息》02418)
150. 无所事事:闲着什么事也不干。
正例:在一些最糟糕的日落产业,失业率达到百分之八十。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在一些大城市的郊区虚度光阴。(《参考消息》02418)
151. 茶余饭后:指茶饭后的一段空闲休息余时间。
正例:今天席卷法国大地的犯罪浪潮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首要问题。
(《参考消息》02418)
152.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正例:上届冠军法国对别出心裁,为自己的球迷准备了一个巨大的蓝色队服。(《参考消息》02418)
153. 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正例:由于中国队史无前例地迈进了世界杯的大门,因此球迷的热情在不断高涨。(《参考消息》02418)
154. 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
正例:在法国,蓝色几乎成了国家队的专有名词。这样的表述在报纸标题中更是屡见不鲜。(《参考消息》02418)
155. 如雷贯(穿透)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力。形容人的名声大。
正例: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三生有幸。(中华书局《成语词典》484)
误例:他得知老厂长身患绝症的消息后,真是如雷贯耳,半晌说不出话来。(《中国考试》72页 2002-4、5合期)
156. 漠(冷淡)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正例:领导干部对于群众的疾苦不能漠不关心。
误例:这则笑话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广为流传。(《中国考试》67页 2002-4、5合期)
分析:名词性成语。
157. 忍俊(含笑)不禁:忍不住要发笑。
正例:看着这些五、六岁的孩子装上胡子跳起新疆舞《亚克西》,人们都忍俊不禁。(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小词典》231)
误例:新年晚会的节目十分精彩,看到赵本山表演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语文之友》2002-9、10期,29页)
分析:重复。
158. 举棋不定: 比喻做事犹豫不决。
误例:青年人在困难面前不应该举棋不定,而应该勇往直前。(《语文之友》2002-9、10期,29页)
分析:是对困难的害怕,而不是办事犹豫不决。改正:畏首畏尾。
159.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误例:这位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语文之友》2002-9、10期,29页)
分析:没有比较。改正:鞭长莫及。
160.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追逐不正当的事情。(贬义)
误例: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97高考题)
误例:为了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各地都办起了英语进修班,很多人趋之若鹜。(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248)
分析:感情色彩不当。贬词褒用。
161.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都从家里出来。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误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97高考题)
162. 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极点。(疾首:头痛。)
正例:《论语》讲“礼”甚多,鲜明表示孔子对当时“礼”的破坏毁弃痛心疾首,要求人们从各方面恢复或遵循“周礼”。(李哲厚《孔子再评价》)
误例: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语文之友》2002-9、10期,29页)
修改:悲痛欲绝。
163. 受宠若惊:受到过分的宠爱待遇而感到意外的惊喜。
误例:由于一到长沙就受到人们的追捧,大熊猫“公主”受宠若惊,居然一晚上都躲在树上,怎么都不肯下来。(《语文之友》2002-9、10期,31页)
修改:受到惊吓。
164.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正例:然而我还是漫不经心,随随便便。(《鲁迅全集》)
误例:你是干部,怎么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而对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呢?(《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38)
修改:漠不关心。
165. 始作俑者: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开创者。
误例:作为邀请外国俱乐部来访的始作俑者,该公司担心客队不能尽遣主力上阵。(《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14)
166. 分崩离析: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
正例:战争使全国分崩离析的局面变成了比较团结的局面。(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误例:电视连续剧《隋唐演义》将再现中国历史上一段分崩离析、群雄并起的动荡岁月。(《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50)
167.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的人或可贵的事物。
误例:电影开映后10分钟内,观众对电影不满意,可以全额退款。结果,票房率大增,半途退票的则凤毛麟角。(《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62)
修改:寥寥无几。
168. 出奇制胜: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
误例:下到中盘,他忽然变了套路,出奇制胜了那位八段旗手。(《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 语文》62)
169. 光明磊落:形容没有私心,胸怀坦白。
误例:你始终没能提出一个光明磊落的理由,难以令人信服。(《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 语文》62)
170.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正例:这支曲子演奏得出神入化,听众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误例: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在小舟里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能听得出神入化。(《金版专辑》68)
171. 同舟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度过困难。
误例:大官小吏,应时刻告戒自己,贪官污吏的贼船是上不得的,一旦上去了,就只能与其同舟共济了。(《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72)
172. 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
误例:出了这么大的事故,如果碰上一位不通情达理的领导,责以渎职也是责无旁贷的。(《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84)
误例:迅速反映现实生活,高奏时代主旋律,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这是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热点重点难点28》)
173.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误例:他同意与干警一起在房中守株待兔,诱擒逃犯。(《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 语文72》)
174. 虚席以待: 留着位置等候。
误例:公司原来的总会计师还有一个月才退休,所以在这一月中,新聘来的总会计师只能虚席以待。(《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96)
175. 涣然冰释: 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误例:诚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烦恼,只需哈哈一笑,便能涣然冰释,笑只不过是改变情绪的一种方式。(《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108)
176. 大方之家:指专家学者或内行人。
误例:采访结束,我与他握手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108)
177. 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
误例:那些曾经叱咤商海、呼风唤雨的企业巨子们大部分只是昙花一现,各领风骚三五年后便烟消云散了。(《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120)
178. 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卷土,卷起尘土,形容人马奔跑。
误例:许多中国企业家实在是到了输光血本的地步才承认失败,而他们卷土重来的希望是极其渺茫的。(《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120)
179. 金玉满堂:比喻华美贵重的东西很多。
误例:刚走进工艺品展览大厅,就见到处珠光宝气,金玉满堂,最显眼的是那玉雕的飞龙,剔透晶莹,呈现一股腾空凌厉之势。(《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120)
180. 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误例:李华和小顺原本是老乡,有20多年未见了,今日萍水相逢,哪儿能不痛痛快快地喝两盅?(《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166)
修改:不期而遇。
181. 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误例:进入高三以来,一向学习成绩平平的陈真学习特别刻苦,进步很大,真叫人不得不另
眼相看。(《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166)
182.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不留后患。
误例:你有什么意见,不妨斩钉截铁地说出来。(《成语辨正》北京出版社张拱贵 1883-4第一版226页)
分析:强调说话做事果断坚决。与直接把话说出来的语境不符。修改:直截了当。
183. 手舞足蹈:形容高兴到极点。
误例:大学生辩论时,不论是正方还是反方,一个个手舞足蹈,口若悬河地阐述各自的观点。(《2002科利华高考冲刺试题语文》180)
184. 满城风雨: 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误例:李师傅被评为劳动模范,同事都来庆祝,街坊邻居来讨喜糖,亲戚好友来闹酒,真是满城风雨。(《文教资料》2002第二期17页)
185.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正例:文艺创作要不拘一格,体裁可以多样化。
误例:那种谈话方式也是挺有意思的。靠在大树边,凑近了,不拘一格地扯起来。(《成语辨正》北京出版社张拱贵 1883-4第一版125页)
分析: 。改为:无拘无束。
误例: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而这里选的《西江月》《鹧鸪天》两首词却都和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三十八套17)
186. 目不识丁: 形容人不识字。
误例;他做起事来,总是顾此失彼,目不识丁,缺乏通盘考虑,所以免不了出错。(《文教资料》2002第二期17页)
187. 起死回生:使死人或死东西复活。形容医术或技术高明。
正例:凡国手,都能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匾额。(鲁迅《父亲的病》)
误例:一个月后,他的病逐渐好起来了,这已是他第四次起死回生了。(《文教资料》2002第二期17页)
188. 诸如此类: 与此相类似的种种事物。
正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误例:在职业教育中,在岗位培训中,有些教室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到公式,不去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诸如此类,问题不少。(《文教资料》2002第二期17页)
189. 寅吃卯粮:寅年吃了卯年的口粮。比喻入不敷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收入。
误例:在用钱问题上,要有计划,该用的用,不该用的坚决不用;要留有余地,力争做到寅吃卯粮。那种“今日有酒今日醉”的败家子作风要不得。(《文教资料》2002第二期17页)
190. 贻笑大方:让内行人笑话。
误例: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热点重点难点26》)
191.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喊有轻视意)。
正例:茶坊酒肆里都说,革命党要进城,举人老爷到我们乡下来逃难了。惟有邹七嫂不以为然。(鲁迅《阿Q正传》)
误例:虽然生活条件很艰苦,但是他不以为然,一心扑在工作上。(《文教资料》2002第二期17页)
修改:不以为意。
误例:谭一辉今天像往常一样出门,母亲不以为然,直至接到居委会的通知,才知道儿子已经自焚身亡.(<教与学>89页)
192. 事与愿违:事情的发展跟主观愿望相反。
误例:这是他为这个球队踢的最后一场球了,他很想有上好的表现,但是事与愿违,对方反而以1:0领先结束了战斗。(《文教资料》2002第二期17页)
193. 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误例:看到别人有困难,他总是抱薪救火,热心帮助。
194. 鼎力相助: 大力帮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正例:多蒙鼎力相助,无任(十分)感谢。
误例:你就放心吧,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你的孩子上学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文教资料》2002第二期18页)
195.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误例:小王看到报上的养鸡技术,就尝试着养鸡,果然发家致富。看来“报中自有致富路”,并非空穴来风。(《文教资料》2002第二期18页)
196. 目无全牛:杀牛的人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到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误例:现在不少教师上课就是以一连串具体细小的问与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练习更是如此。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文教资料》2002第二期18页)
197. 披荆斩棘: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或者形容克服创业中的种种困难。
误例:为了12月20日进驻澳门,走向这一神圣的时刻,官兵们披荆斩棘,起早贪黑练兵,干部们推迟休假。(《文教资料》2002第二期18页)
198.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误例:好好的一个处长他不当,却自愿到一个负债近百万的服装厂去当厂长,大家都觉得不可理喻。(《文教资料》2002第二期18页)
修改:不可理解。
199.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误例:在军训中,同学们耳濡目染了战士们的言传身教,十分感动。(《文教资料》2002第二期18页)
分析:强调学生看到听到事物或现象而受到感动。非长期无形的影响。改为:耳闻目睹
200. 心有余悸:危险事情虽然过去,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
误例:贪官污吏在受贿之初,往往心有余悸,并且半遮半掩;趟惯了浑水,很快也就无所顾忌、厚颜无耻了。(《文教资料》高考模拟试题一)
201.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
误例:他们为着人民得利益,奋不顾身地救火,火烧着了头发,烧灼了皮肉,但他们忘乎所以,直到把火扑灭为止。(《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201)
202. 格格不入:有抵触,不投合。
误例: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素养、举止言谈都显得格格不入。(《文教资料》高考模拟试题三)
203. 门可罗雀: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
误例:张大爷门前的那片林子,栖鸟越来越多,慕名而来观赏的游客也越来越多。那鸟类聚会的盛况,虽说不上百鸟朝凤,也可说是门可罗雀了。(《文教资料》高考模拟试题四)
204. 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
误例: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文教资料》高考模拟试题四)
修改:平民俗人。
205. 师出无名:没有理由而出兵打仗。泛指做某件事缺乏正当理由。
误例:画院里的王东,从小跟他的美术老师学习绘画,虽师出无名,但他勤奋刻苦,现在已小有名气了。(《文教资料》高考模拟试题四)
206. 扑朔迷离:雄兔脚乱动,雌兔眼半闭着,但是跑起来的时候就很难辨别哪是雄的,哪是雌的。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误例:幻想虽然美丽,但是它扑朔迷离,咱们这些学生,还是实际一点好。(《教与学整体设计》92)
修改:虚无缥缈。
误例:目前,我国总体形势很好,但也要看到,我国仍面临着扑朔迷离的国内外环境,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文教资料》高考模拟试题五)
修改:
207. 瓜熟蒂落:比喻条件成熟了,事情自然会成功。
误例:他的笔试成绩名列前茅,但在面试时,表现出知识面窄、沟通能力差的情况。很明显,他只是把考试的5门课的知识掌握得瓜熟蒂落。(《文教资料》高考模拟试题五)
208. 纵横捭阖:指在政治上、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纵横,用游说来联合。捭阖,开合。
误例:1949年4月,我解放军,纵横捭阖,势如破竹,直逼南京,国民党反动派很快如鸟兽散。(《文教资料》高考模拟试题七)
209. 朝秦暮楚:一时倾向秦国,一时又依附楚国。比喻反复无常。
误例:美国政府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于其军用飞机侵犯我领空,撞毁我飞机一事,刚刚向中国人民道歉,马上又否认其侵略罪行。这种朝秦暮楚的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极大的愤慨。(《文教资料》高考模拟试题七)
210. 瓮中捉鳖:比喻要捕捉的对象无处逃遁,下手即可捉到,很有把握。
1. 三者均可表示“随身带着”,有时可互换。如:
I have no money about [on, with] me. 我身边没带钱。
2. 严格说来,这三个词是有区别的:
(1) about 一般指随身带的小物品。如:
Have you a ballpoint pen about you? 你身上带圆珠笔了吗?
2) with 多指带较大的东西(也可指较小的东西)。如:
He took an umbrella with him. 他随身带了把伞。
3) on 表示带在身上(如在口袋里)。如:
Have you any money on you? 你身上带着钱吗?
注:此例若用 with 或 about,则不一定放在身上,可能放在皮包里等。
3. 用于引申义,表示某人或某物的特性或特征,通常用 about。如:
There is something noble about him. 他有一种高贵的气质。
He always has his wits about him. 他一向不失机智(www.nmet168.com)。
We can see something beautiful about the old cottage. 从这座古老的小屋本身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美的东西。
注:以上用法中的 about 有时可与介词 in 换用,前者侧重指外在表现,后者侧重指内在素质。
高考英语词语辨析:after 与 behind 用法辨析
两者均可表示“在……之后”,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分述如下:
1. after 主要用于时间或次序,behind 主要用于位置。如:
He decided to leave after lunch. 他决定午饭后离开。
Summer comes after spring. 春去夏来。
The hospital is behind the post office. 医院在邮局后面。
注:behind 有时也用于时间,表示“迟于”,主要用于 behind time(迟,晚)这一习语。如:
The train was 20 minutes behind time. 火车晚点 20 分钟。
2. 两者都可用于引申义,after 侧重指追求、寻找、模仿等;而behind 则侧重指在背后、支持、落后等。如:
The police are after her. 警察在追捕她。
Many young people are after her. 许多年青人都追求她。
We are behind you completely. 我们完全支持你。
1.daily, everyday与every day
daily可作形容词, 意为“每天的, 日常的”;可作副词, 意为“每天, 每日”;还可作名词, 意为“日报”。everyday为形容词, 意为“每天的, 日常的”, 相当于daily。every day为短语副词, 作时间状语, 意为“每天, 天天”, 相当于daily。如:
问题在于如何把我们的日常生活安排好。
我们班每天把天气情况记在一张图表上。
我们的英语老师每天都看《中国日报》。
2.likely, probable与possible
这三个形容词都表示“可能”, 其反义词分别为unlikely, improbable, impossible。其中likely表示的可能性最大, probable次之, possible表示的可能性最小。likely侧重“从表面迹象看来, 很有可能”, 用作表语, 其后常跟不定式, 主语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物, 也常用于It is likely that…结构中。probable表示虽没有十分的把握, 但有充分的根据和理由得出“有很大可能发生的, 有希望的”的判断, 语气比possible强, 常用于It is probable that…结构中。possible强调客观上有可能, 但带有“实际可能性很小”的暗示。用作表语时, 主语一般不能是人, 多用it作形式主语, 用that从句或不定式短语作真正的主语, 且不定式的逻辑主语必须用for引导。如:
He is likely to come.=It is likely that he will come.他可能来。
The train is likely to be late.=It is likely that the train will be late.
这趟火车很可能晚点。
It is possible, though not probable, that he will come tomorrow.
他明天可能来, 但也不一定准会来。
It is possible for me to do it.=It is possible that I will do it.我可能做那件事。
It is probable that he forgot all about it.他很可能已经把这事全忘了。
3.grasp, grip, seize, snatch与grab
grasp意为“抓紧”;grip表示“紧握”, 比grasp更强;seize除表“抓紧”外, 还有“夺过去强占”的含义;snatch表示突然迅速的“掠夺”;grab表示匆忙, 以满有把握的动作“抓住”某物。
I grasped him by the arm.我抓住他的手臂。
The frightened girl gripped her mother's arm.那个受惊的女孩紧抓住她母亲的手臂。
They seized all the belongings of the peasants.他们抢走了农民所有的财物。
The man snatched her bag and ran away.那人抢了她的包逃跑了。
Each of you may have a sweet, but don't grab.你们每人都可以吃一块糖, 但不能抢。
4.accomplish, complete与finish
(1) accomplish通常接task, aim, journey, voyage等名词。如:
They accomplished the voyage in five weeks.他们在五周内完成了航程。
(2) complete比accomplish具体, 可接建筑, 工程、书籍等名词, 指“按预期目的把未完成的工作经过进一步的努力使之完成”, 主要涵义是“补足缺少的部分”。如:
The building will be completed by the end of this month.这座楼将于本月底建成。
(3) finish在许多情况下可与complete换用, 但不及complete正式, 常含有“认真仔细地完成工作的最后阶段的加工修饰, 使之完美”的意思。如:
I have to finish writing the book by this weekend.我得在本周写完这本书。
5.set off与set out
set off与set out这两个短语都有“出发”和“动身”的意思, 都可以解释为start to move或begin to journey。set out用来表示“着手做”时, 后面总是跟动词不定式。
see off原意是“使爆炸” (cause to explode) ;set out的原意是“着手做” (begin work with the intention of achieving a particular aim) 。如:
The lightest spark can set off the explosives stored here.
一点点火星就能使贮藏在这里的火药爆炸。
那位新闻记者立即着手去获得这些重要的资料, 但是他把这些资料寄来却用了很长时间。
Unit 12
6.aboard, board与on board
aboard为副词, 意思是“在船 (飞机、车) 上;上船 (飞机、车) ”;board为及物动词, 意思是“上车、上船”;board作名词时, 可构成on board短语, 表示“在船 (飞机、车) 上”, 或go on board, 表示“上船 (车) 、登机”。如:
It's high time to go aboard.是上船 (飞机、车等) 的时候了。
The boat is ready to leave.All aboard!船就要开了, 请大家上船。
Then we boarded the bus and headed for the airport.然后我们上了汽车向机场开去。
What time shall we go on board.我们什么时候上船 (车) ?
船离港时, 我看到船上的人们在挥手。
7.get, go, turn与come
它们都有“变化”之意。
get强调造成事件的施动者发挥的作用或变化的结果。go常常表示不顾施动者的愿望而发生的变化, 多用于表示恶化的情况。turn经常表示从某种状态向其对立状态变化的自然现象。come大都表示向好的方面转化。如:
Please don't get angry.请别生气。
The eggs went bad.鸡蛋坏了。
The weather has turned much colder.天气变得冷多了。
Everything will come right in the end.最终一切事情总会变好的。
8.sure与certain
相同之处:
(1) 都可用于“be sure/certain about/of…”结构, 意为“确信, 对……有把握”。其主语往往是人, about后多跟名词或代词, of后多跟名词、代词或动名词。如:
Are you sure/certain about that?这事你肯定吗?
I hope you are sure/certain of your facts.我希望你能确定你说的是事实。
(2) 其后都可接不定式。如:
She is sure/certain to come here.她肯定会来这儿的。
(3) 都可接从句, 但只能用人作主语。如:
Are you sure/certain (that) you locked the door?你确定把门锁上了吗?
(4) 都可接“连接词 (疑问词或whether) +to do”, 只能用人作主语。如:
Ask me if you are not sure/certain how to do it.你要是拿不准怎么做, 就问我。
(5) make sure/certain确定, 把……弄清楚, for sure/certain无疑;肯定。如:
Make sure/certain that everyone has a good time.确保每一个人都玩的高兴。
No one knows for sure/certain what happened.谁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不同之处:
(1) 在句型It is certain that…中, certain不能用sure替换。如:
It's certain that they will marry.他们肯定会结婚。
(2) 在祈使句“be sure to do”中, 一般用sure, 而不用certain, be sure译为“一定, 务必, 千万”。如:
Be sure to give your parents my best wishes.务必代我向你的父母问好。
9.allow, permit与let
allow和permit都表示“允许”, 用法也一样, 在多数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 只是词义的强弱有些差别。
allow词义较弱, 含有“听任”, “默许”, “不加阻止”的意思。permit词义较强, 强调“正式认可”, “批准”的意思。let表示“让”。词义最弱, 较口语化, 用法也不同于allow和permit, 在let后面的宾语补足语为不带to的不定式, let一般不能用于被动语态。如:
The teacher allows too much noise in the classroom.那位老师听任教室里大声吵闹。
Schools do not permit smoking.学校不许吸烟。
The nurse allowed him to remain there, though it was not permitted.
护士让他留在那里, 虽然这是 (规定) 不允许的。
Let me help you.让我帮助你。
10.alive, living, live与lively
(1) alive是表语性形容词, 既可指人, 也可指物, 常和living互换, alive作定语时, 常常放在所修饰词之后。eg:
We don't know whether the man is alive or dead.我们不知道那人是死是活。
Doctors kept the patient alive for six weeks.医生使那个病人活了六周。
He found a fish alive in the small pool.他在那个小水池子里发现了一条活鱼。
(2) living主要作定语, 修饰名词 (指人或物均可) , 常放在名词之前, 也可放在名词之后。如:
All living things need water.所有生物都需要水。
注意:the living意为“活着的人们”。
(3) live“活的”, 用作定语, 放在表示物的名词之前, 一般不指人。如:
We saw a live snake.我们看见了一条活生生的蛇。
注意:live还有“实况的, 现场直播的”之意。如:
We are watching the live coverage of the World Cup.
我们正在观看世界杯比赛的实况转播。
(4) lively意为“活泼的, 充满生气的”, 用作定语或表语, 可以指人或物。如:
Our teacher is a lively woman.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充满活力的女士。
(1)clothing是“衣服”的总称,通常所指的衣、食、住、行中的“衣clothing”;clothes是各种服装的代称。试比较:
In winter children need warm clothing.冬天孩子们需要棉衣。
She often wears beautiful clothes(coats, dresses, shoes, hats, etc.).
她经常穿漂亮的衣服(外衣、裙子、鞋子、帽子等)。
(2)clothing总是单数形式,clothes总是复数形式。clothes可以用these, many等词修饰,作主语时,谓语用复数形式,但不能用数词修饰。
There are many new clothes on sale. 有许多新衣出售。
These clothes are new. 这些衣服是新的。
(3)clothes表示“衣服”与dress同义。clothes泛指衣服,是一个复数形式的名词,主要指衣着的各个部分,如上装、下装、鞋子、帽子等。dress是可数名词,一般指妇女和儿童服装。
He always wears dark clothes. 他总是穿深色的衣服。
What colour is Mrs. Green’s dress? 格林夫人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
near, nearby
(1)near与nearby都可用作形容词、副词和介词,nearby通常指空间上的接近。例如:
The helicopter landed nearby. 直升机在附近着陆。
I went fishing in the nearby river. 我在附近的河里钓鱼。
They live nearby the school. 他们住在学校附近。
nearby用作形容词时也可以后置。例如:
I went fishing in the river nearby. 我到附近的河里去钓鱼。
(2)near通常指时间、空间、年龄、程度等的“接近”,有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例如:
My house is near the river. 我家离河很近。
A brother is a near relation. 兄弟是近亲。
Christmas is near. 圣诞节就要来临。
Can you tell me the nearest way to the station?
请告诉我到车站最近的路好吗?
(3)作副词用时,多用nearby,如要用near,其前通常要有修饰语。例如:
They live nearby. 他们住在附近。
They live quite near. 他们住得很近。
lovely, beautiful, pretty
这三个词都有“美”的意思。
(1)beautiful是常用语,意为“美丽的”、“美好的”,可指各种各样的美,如花鸟、风景、图画的美、也可指天气、曲调、衣服的美等。它形容人时,一般用来指女子长得美丽、好看、动人。
She has a beautiful voice. 她的声音很好听。
Rose is a very beautiful girl. 罗斯是一个十分漂亮的女孩。
What a beautiful day it is!多好的天气!
(2)pretty也是普通用语,意为“漂亮的”,“标致的”,程度不如beautiful。用来修饰人时,常指年轻的妇女和女孩,侧重指温柔的性格。表示活泼与甜美。也可修饰物,内含“小巧玲珑”之意。如:
How pretty the child looks in her new dress!
那孩子穿着新衣服显得多漂亮呀!
The garden is small but extremely pretty。花园虽小但很可爱。
(3)lovely指外貌的“美、可爱”,常用于表达说话人的赞赏和喜爱。
What a lovely wife you have!你有一个多么可爱的妻子啊!
Mother bought me a lovely radio to listen at school.
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漂亮的收音机让我在学校收听。
the most, most, a most
(1)the most 的用法。
在“the most+形容词+名词”结构中,most是副词,表示程度,意为“最”,与其后的形容词一道构成形容词的最高级。
H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riters in China.
他是中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This is the most difficult (one) of the three. 这是这三者中最难的。
在“动词+the most”结构中,most也是副词,其作用和意思是“最”,其位置通常在动词后。the most有时用作名词。
They like English the most. 他们最喜欢英语。
This is the thing that troubles me the most.
这就是使我感到最烦恼的问题。
This is the most I can do. 这是我力所能及的。
(2)most通常有三种用法。
在“most+副词或形容词”结构中,most 是副词,意为“很,非常,十分”。
I shall most certainly go there. 我十分肯定会到那里去。
在“most+名词”结构中,most是形容词,意为“大部分的,大多数”或“最多的”。
Most students like English. 大多数学生喜欢英语。
Who has (the) most books among you? 你们中谁的书最多?
在“most+of+n.”中,most 意为“大部分”。
I was in Beijing most of the time. 我大部分时间在北京。
Most of his friends are away for the moment.
他的大多数朋友目前不在这里。
【特别提示】在“most+of+名词”这一结构中注意两点:
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的形式取决于该结构中的名词。most of 后的名词是特指,要有限定词(如,定冠词the,指示代词,物主代词等 )。
Most of the apples were bad. 这些苹果中大部分都坏了。
Most of the apple was bad. 这苹果坏了一大半。
Most of my story-books are very interesting.
我的大多数故事书都非常有趣。
(3)a most的用法。在“a most+形容词+名词”结构中,most是副词,意为“很,非常”(=very),用来修饰它后面的形容词。
Guilin is a most beautiful city. 桂林是座非常美丽的城市。
This is a most interesting story.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think, think about, think of
(1)think可以用作及物动词,意为“想”、“认为”、“思考”。
I know what you are thinking.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The old woman thought he was a queue jumper.
老太太认为他是个排队夹塞的人。
Let me think a while before answering your question.
让我先想一想,再回答你的问题。
(2)think of与think about表示“考虑”,“对……有某种看法”的意思时,其用法相同,可以互换使用。两者是“动词+介词”构成的短语动词,介词of或about均不可出现在宾语之后。
We are thinking of/about going to Shanghai for our holidays.
我们正在考虑去上海度假。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ilm? 你认为那部影片怎么样?
(3)think about可以表示“回想”,着重说的是想的过程;think of可以表示“想起”,“记起”,“想着”。
I often thought about what you said last time I saw you.
我常回想上次见到你时你说的话。
I can’t think of his name. 我记不起他的名字了。
I was thinking of this when I heard my name called.
我正想着这件事的时候,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
in, on, to
介词in, on, to都可与表示方向的名词east, west, north, south等连用。
(1)in表示某个特定区域内的某个方向。例如:
Hebei is in the south of China. 河北在中国的北部。
Cangzhou is in the east of Hebei. 沧州在河北东部。
(2)on 则表示界外,但相连(接壤)的某个方向。例如:
Japan is on the east of Korea. 日本在朝鲜东部。
Korea is on (to) the east of China. 朝鲜位于中国的东部。
to“不在……内”
(3)表示某地在某一特定区域外,但两地不相连的某一方位时,用介词to。例如:
Japan is to the east of China. 日本在中国的东部。
Nanjing is to the west of Shanghai. 南京在上海的西部。
我们可用三幅图分别表述上面的三种情况。
练习:根据句意用所给词语的适当形式完成句子。
1. clothing, clothes, dress
① The woman wears a simple(朴素)____.
② She often helps her mother to wash ____.
③ It is necessary for everyone to have food, ____ and shelter(住).
④ How much is a new evening ____?
⑤ The ____ line is behind the house.
2. near, nearby
① New Year’s Day is drawing ____.
② He is getting ____ retiring age.
③ They often worked in the villages ____.
④ My aunt lives very ____.
⑤ He is a ____ friend of ours.
⑥ There’s a school ____ the station.
3. beautiful, pretty, lovely
① His wife loves ____ music.
② She is not really ____, but she looks ____ when she smiles.
③ We had a ____ time yesterday.
④ Hangzhou is famous for its ____ West Lake.
⑤ I have a ____ family.
4. the most, most, a most
① This is ____ instructive lesson we’ve learnt.
② Children in China live ____ happy life.
③ Mike draws ____ slowly of the three.
④ They have been ____ kind to me.
5. think, think of, think about
① How did you ____ such a wonderful idea?
② We’ll ____ your suggestion and give you our answer tomorrow.
③ We don’t ____ it too difficult to master a foreign language.
④ She is a good worker. She is always ____ others.
⑤ He told us to try and ____ in English.
6. in, on, to
① Shanghai is ____ the east of China.
② Nanjing is ____ the west of Shanghai.
③ Italy is ____ the south of Europe.
④ Guangdong is ____ the south of Hunan.
⑤ Shandong is ____ the north of Jiangsu.
Keys:
1.①dress ②clothes ③clothing ④dress ⑤clothes
2.①near ②near ③nearby ④near ⑤near ⑥near/nearby
3.①beautiful ②beautiful; pretty ③ lovely ④beautiful ⑤lovely
4.①the most ②the most ③most ④the most
5.①think of/about ②think of ③think ④thinking of ⑤think
【成语词语辨析】推荐阅读:
雪白的词语成语12-29
aabb词语成语01-17
词语四字成语解释04-07
词语大全四字成语解释09-19
成语词语题语文高三10-26
小学生成语词语01-05
词语成语解释三年级01-17
成语与四字词语的复习03-06
小升初成语、四字词语练习03-20
aabb式的词语大全成语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