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老人的作文:传统美德―敬老爱老(精选11篇)
六年级孝敬老人的作文:传统美德—敬老爱老
敬老爱老是
我和我的同学赶紧跑过去,把老奶奶拉了起来,还用自己带的水把那些把菜的淋干净。老奶奶一直跟我们道谢,我们说:“不用谢,应该的。”当时我和我的同学心里美滋滋的,心想:“以后我们要多帮助这些老人”。
再说一件事给你们听。 时间还是在四年级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已经放假了。有一次,我出去跑步,跑着跑着便看见一个老人拿着拐杖一边走一边把地下的垃圾捡起。快捡完的时候,便看见一个小女孩把刚买来的冰棍口袋随手扔在地下。这是,有许多人的瞪着这个小女孩,而她像没事似的一边吃一边唱着歌。看到这里,我很愤怒,赶紧跑去拉着这个小女孩的手,跟他说着道理,他跑去把那个扔在地下的口袋拣进了垃圾桶。那个老爷爷说:“谢谢。”许多人用赞美的眼光看着我。 我突然有了成就感、自豪感。
上面的两件事虽然的是
同学们,六年级孝敬老人的作文就到此为大家介绍完毕了,小编在这里祝大家都能早日写出一篇好的
相关推荐:
六年级作文300字:追星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江山市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普查和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情况问卷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 以2008年江山市村级换届选举后大规模培训村两委主职干部为契机, 通过村两委主职干部对全市312个村的“空巢老人”基本情况进行普查, 对个别有异议的村进行实地核实。其次, 通过乡镇 (街道) 的党委副书记或组织委员向每个驻村干部发放3至5份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情况进行入户抽样调查, 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000份, 收回问卷987份。最后, 笔者又在乡镇 (街道) 和村领导的陪同下走访了100个“空巢老人”。为计算方便, 笔者在这1087份问卷中去掉信息欠全或填写欠认真的87份, 仅对1000份问卷调查表进行统计研究。结果显示, 截至2008年12月止, 江山市共有65周岁及以上农村老人35640户、53519人。其中, “空巢老人”家庭有10212户, “空巢老人”16534人, 占农村65周岁以上老人的31%。
1. 调查对象的基本构成。
⑴性别构成:男性占53.3%, 女性占46.7%。
⑵年龄结构:65~69周岁占25.1%, 70~79周岁占42.7%, 80~89周岁占31.9%, 90周岁以上占0.3%。
⑶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占56.5%, 小学占26.8%, 初中及中技占15.2%, 高中及中专占1.5%。
⑷职业构成:一辈子都是种田的占81.1%, 以承包工程为主的占7.8%, 以做小生意为主的占5.7%, 以做泥工为主的占2.5%, 以做木工为主的占1.7%, 其他职业的占1.2%。
⑸曾任职务:担任过村主职干部及以上的占9.3%, 担任过村委或村支委干部的占12.5%, 担任过队长的占16.5%, 没有担任过任何职务的占61.7%。
(6) 子女情况:有两个以上的占98.7%, 子女在本市工作的占72.1%, 子女经常以电话方式或上门探望父母的占65.8%以上。
从以上基本构成情况看, 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
⑴吃的情况:自己认为吃得很好的仅占3.9%, 吃得好的仅占36.7%, 吃得饱的占58.7%, 吃不饱的占0.7%;每人每月吃肉在3斤以下的占57.8%, 在3~6斤的占28.5%, 在6~9斤的占11.5%, 9斤以上的占2.2%。
⑵穿着情况:自己认为穿得很得体的占6.7%,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占39.3%, 将就着穿的占49.8%, 穿得很破旧的占4.2%;平时衣服洗得很干净的占17.7%, 平时衣服洗得干净的占43.5%, 平时衣服洗得较干净的占35.6%, 穿着不够干净的占3.2%。
⑶住的情况:住在楼房里的占37.1%, 住在平房里的占58.3%, 住在破旧房里的占4.6%。
⑷用的情况:每月零花钱在15元以下的占11.5%, 每月零花钱在16~60元的占35.8%, 每月零花钱在61~150元的占34.2%, 每月零花钱在151元以上的占18.5%。
⑸消遣方式:选择看电视的24.2%, 选择闲聊的23.8%, 选择闲逛的15.7%, 选择打牌的13.2%, 选择麻将的9.2%, 听广播的3.8%, 选择看报的1.8%, 不知自己是如何消遣的占8.3%。
⑹购物情况:由儿媳购物的9.2%, 由子女购物的62.8%, 由自己或老伴购物的25.3%, 由其他人购物占2.7%。
⑺外出情况:出过省的35.7%, 出过衢州地区的25.8%, 出过江山市的34.4%, 江山市都没有出过的4.1%。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空巢老人”的生活还是以温饱为主, 多数“空巢老人”的生活离小康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3.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点。
⑴幸福指数比较高。调查表明, 有5.1%的“空巢老人”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46.9%的“空巢老人”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 38.7%的“空巢老人”对现在的生活感到较满意, 只有7.5%的“空巢老人”对现在的生活感到不够满意, 1.8%的“空巢老人”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很不满意。
有3.6%的“空巢老人”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很幸福, 38.4%的“空巢老人”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幸福, 47.9%的“空巢老人”对现在的生活感到较幸福, 只有9.1%的“空巢老人”对现在的生活感到不够幸福, 1%的“空巢老人”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很不幸福。
⑵丧偶家庭比较多。“空巢老人”中寡居 (单身) 老人有6675人, 占所有“空巢老人”的40%。在被调查的1000位“空巢老人”中, 有配偶的家庭627人, 占62.7%, 丧偶独居的家庭373户, 占37.3%。在丧偶独居的老人中, 女性多于男性, 占56.8%。
⑶自理能力比较强。许多“空巢老人”吃得米自己种, 吃得菜自己种, 吃得荤自己养, 吃得药 (土药) 自己挖。像许多少数民族“能说就会唱”一样, 他们大多“能动就会做”, 男女健在的“空巢老人”一般男主外, 女主内, 过着传统的“男耕女织”式的生活, 倒也过得有滋有味。独居的“空巢老人”也大多相信“命运安排”, 里里外外一把手, 吃喝拉撒忙到头。
⑷关心子女比较重。大多“空巢老人”关心子女和孙辈胜过关心自己。调查中, 有68.8%的“空巢老人”回答最关心子女和孙辈的事;有63.7%的“空巢老人”回答最高兴的事是子女和孙辈有出息;有48.5%的“空巢老人”回答最想有子女和孙辈陪伴。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关爱下辈胜过关爱自己。
二、存在的问题
1. 负担过重。
在被调查的1000位“空巢老人”中, 有25.5%的“空巢老人”靠自己种田来维持生活, 有好多70岁左右的“空巢老人”还要为子女种田。走访中, 我们发现有一位86岁高龄的“空巢老人”还种着3亩多田;有41.5%的“空巢老人”自己种菜或靠买菜来维持生计;有12.5%的“空巢老人”靠做粗工赚钱自用;有10.5%的“空巢老人”要自己上山打柴;有3.7%的“空巢老人”靠来料来样加工补贴自用;有2.3%的“空巢老人”负责照顾孙辈上学接送、吃穿和就医等。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看家、护院等。
2. 收入较低。
大多数“空巢老人”靠自食其力, 如下地种田、上山砍柴、饲养牲畜、来料来样加工等增加家庭收入。走访中, 我们发现男性“空巢老人”养牛、养羊等牲口的比较多, 女性“空巢老人”养鸡、鹅、鸭等家禽的比较多。
子女给的少。原因是子女在外打工收入也不高。既要自己在城里买房 (一般都按揭贷款) 、供养子女读书 (大多不止一个) , 又要负担父母生病治疗费用。除极个别当老板的, 大多数无积蓄或积蓄甚少, 不可能给父母更多的经济支持。
调查表明, “空巢老人”当中, 月收入在120元以下的占19.5%, 120~365元之间的占29.7%, 365~3600元之间的占42.8%, 超过3600元的仅占8%。从以上情况看, 九成以上的老人家庭收入水平不高, 经济来源比较单一, 收入只满足于日常生活开支。
3. 患病乏医。
无钱看病和看病无人陪已成为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中最困难的事情。调查中, 大部分老人认为“有口饭吃就行”, 而把看病当作一种奢侈消费, “小病不去医院, 大病去不起医院”仍然是广大“空巢老人”的选择。虽然江山市已在农村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合作医疗规定的起付线、补偿比和封顶线仍然是“空巢老人”难以逾越的医疗门槛。他们的收入仅能用来维持基本的生活而无法筹到越过起付线的钱, 也付不起开始需要共付的医药费。他们中的大多数“空巢老人”往往是“保了饭碗, 保不了药丸;保了药丸, 保不了饭碗”, 处于吃饭与吃药两难的境地。有的家庭为了治病, 不得不从小康家庭沦为贫困家庭。由此可见, 农村“空巢老人”看病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并严重影响着“空巢老人”的生活。
4. 精神孤寂。
情感空虚、孤寂、无助等问题也是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的一大困境。随着家庭生命周期最后一个阶段的到来, 家庭的结构功能分化, 很多子女外出, 常年很少回家。虽然子女外出务工可能会改善老人的经济状况, 然而物质上的改善难以代替精神的慰藉, 尤其是空巢老人在自己生病或遇到干不了的重活而找不到人帮忙时, 会觉得更加孤独无助。23.8%的“空巢老人”休闲方式是串门聊天, 他们中的很多人“电视看不懂, 广播听不到, 下棋没学会, 打牌输不起。”这种单调的生活方式更增加他们内心的孤寂, 更增加对子女的思念, 尤其是一些丧偶或独居的老人, 他们孤独感里又增添了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的情感体验。他们中许多人大都很少与社会交往。
5. 五官失灵。
调查显示, 有25.5%的“空巢老人”眼花看不清电视, 有18.6%的“空巢老人”耳聋听不到广播, 有17.3%的“空巢老人”鼻塞闻不到香味, 有32.8%的“空巢老人”少牙吃不动花生米。加上他们的文化程度低, 生活水平不高, 所以, 他们大多深居简出, 早睡早起, 生活也还算有规律。
三、对策与建议
“空巢老人”现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产物, 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子女不孝这种道德的层面。根据江山市的情况, 目前农村养老模式的选择仍将以家庭养老和自养为主。当然, 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帮困救助机制, 是应对已经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的必然要求, 而关注“空巢老人”生存状态则显得尤为紧迫。为此, 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 弘扬传统美德, 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空巢老人”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但是它也给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些问题。因此, 要大力弘扬恪尽孝道的传统美德, 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对于那些恪尽孝道侍奉老人的子女, 社会要给予表彰, 引导人们“见贤思齐”。从建立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 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帮助“空巢老人”。通过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志愿者组织的通力合作, 为“空巢老人”办好事、办实事, 想方设法给“空巢老人”带来更多的实惠, 充分体现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怀。
子女要尽到赡养的义务, 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帮助“空巢老人”。配偶要关心老伴, 不仅在日常生活方面, 而且要关心老伴的心理健康, 多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子女应该帮助老年父母安排好日常生活, 保持与父母的联系, 在精神上要关心父母, 常回家看看, 伸手帮一把, 听听他们的要求和需要, 即使不能回家, 也要经常打电话问候, 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这样才能够缓解老年父母的困难。
2. 更新养老观念, 提高“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家庭养老模式是现阶段江山市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要养老方式, 但在物质生活日益提高, 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 新型的养老模式将逐步取代传统的养老方式, 社会养老机构将成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的主要选择。这是减轻子女照料负担, 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有效途径, 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为此, 要引导“空巢老人”更新观念, 鼓励有条件的“空巢”老人家庭选择到“养老院”安度晚年, 以解除子女的后顾之忧。在被访的“空巢老人”中, 无论收入高低, 选择到养老院的态度都不够积极, 除经济上受到制约外, 观念上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他们认为, “只有无子女的人才会去养老院”, “自己有儿有女去了还不让人笑话?”“除非到生活不能自理, 子女又无法在身边照顾的情况下, 才选择去养老院”等等。因此, 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宣传, 逐渐改变“空巢老人”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 多途径多渠道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好的养老生活环境, 切实提高“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3. 健全社会保障, 为“空巢老人”养老提供基本保障。
要健全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 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让更多的“空巢老人”享受社会保障待遇, 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针对“空巢老人”就医难问题, 要研究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如降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起付线, 提高补偿支付比例, 实行将大额的慢性病门诊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等办法, 减轻困难“空巢老人”的医疗负担, 让他们能看得起病, 真正享受到医疗保险待遇。同时, 在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 建立村级专项养老基金, 用于老年福利设施建设和特困“空巢老人”的救助以及养老补贴等。如江山市城郊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就设有老年基金会, 接受社会各界的捐助, 每月按年龄的不同发给老年人一定的生活补贴, 有的村每年还组织老年协会会员到全国各地旅游, 费用大部分由协会出, 自己出小头, 所以老年人都乐于参加。这不仅改善了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 而且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 甚至整个晚年生活的态度。
4. 提高整体素质, 逐步实现“空巢老人”向城镇转移。
老人们不愿意进城与子女同住的原因很多,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年人难以适应城市的生活。因此, 只有不断提高老年人自身素质, 主要是提高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减少老人进城后角色转换的幅度, 老人们才愿意进城, 才能使本已掏空的家庭载体再度充实起来。一般来说, 由于小城镇与乡村生活的差距较小, 比大城市更接近乡村的生活, 因此, 可以先从其供养子女在小城镇的这一部分“空巢老人”入手, 实现城乡的大转移。在有条件的农村还可借鉴城镇的做法, 把高龄、困难“空巢老人”组织起来, 实行集中供养, 不断提高“空巢老人”的自身素质, 逐步实现“空巢老人”向城镇的转移。
5. 建好活动中心, 为“空巢老人”的生活增添色彩。
农村老年活动中心作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内容之一, 体现了乡村组织对老年人的尊重, 老年活动中心这种养老服务形式得到了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一致认同和接受, 也实实在在为“空巢老人”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在江山市, 除极少数山区村没有村级老年活动中心之外, 绝大多数村都建有老年活动中心, 并且, 绝大多数村的老年人都经常到活动中心去活动, 学到了不少东西, 获得了不少乐趣。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却还有一些村的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开展得并不正常, 基础实施不全, 如有的活动中心仅有房屋而无桌子和椅子, 有的虽有桌子和椅子却没有活动器具, 有的根本就无人管, 平时就是一把锁, 只有在上级检查时才“露露脸”。本次调查表明, 在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 有53.9%的老年人参与过老年活动室的活动, 在参与活动的“空巢老人”中, 有98.7%的“空巢老人”喜欢老年活动室。所以, 希望还没有建立活动中心的村尽快筹措资金或租借房屋把活动中心建立起来, 已经建立活动中心的村要尽快配备一定数量的活动器材和娱乐设施。同时, 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 维护环境卫生, 把活动开展起来, 使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有一个温馨的“家”, 让他们的有生之年过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6. 干部定期走访, 及时为“空巢老人”排忧解难。
乡镇和村两委干部一方面要有专人掌握“空巢老人”的动态, 建立“空巢老人”帮扶调查表;另一方面还要定期走访“空巢老人”, 或问声好, 或问长问短, 或帮个忙, 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给“空巢老人”, 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同时, 及时了解邻里互助情况和“空巢老人”生活状况, 必要时可与“空巢老人”子女进行联系沟通, 使他们及时掌握父母的最新情况, 以便让他们更安心地在外地工作, 赚到更多的钱来孝敬父母和支持本地经济、社会发展。
7. 激励邻里互助, 大力开展“爱心帮扶慰老”活动。
农村不比城市社区, 彼此相处较远, 再说农村“空巢老人”文化程度又相对较低, 文盲、半文盲者居多, 他们大多数人与外界的联系方式还是凭两条腿和一张嘴, 有的虽然子女专门为他们安装了电话, 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只会接电话而不会打电话。所以, 当他们有事求人帮忙时, 只好亲自跑去叫人。而“空巢老人”的子女离得较远, 一般是叫不到的, 那怎么办?只有就近叫人帮忙。但经常请人帮忙, 不仅邻里会厌烦, “空巢老人”自己也叫不出口。为此, 这就需要乡镇政府和村两委出面, 根据“空巢老人”的实际困难, 听取“空巢老人”的建议, 为之联系“一帮一”的邻里长期结对服务, 定期或不定期地为“空巢老人”解决困难。因人而异, 视其困难大小, 或免费, 或适当收点报酬, 激励邻里互助。年底开展“爱心帮扶慰老”活动评奖, 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以此来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关注“空巢老人”问题。
8. 学会关爱自己, 探索农村“空巢老人”的自养之道。
亲爱的同学们: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数先贤古训教育我们孝敬父母,孟子说过: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礼记》有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论语》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尊亲敬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贪婪的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却常常缺少了一颗感恩的心。
有一种感情,始终包围着你,以至于让你忽视了它的伟大;有一种感情,永远呵护着你,以至于让你麻木了它的厚重。朋友的嘘寒问暖让你感动;陌生人的迷途指路让你感激;师长的关爱之情让你感谢。却忘却始终如一,关怀着我们的只有父母。从只会在襁褓中哇哇啼哭,到我们喃喃学语叫出第一声爸妈,到第一次踩着小脚丫跌跌撞撞地走路。第一次背着书包走向学校,第一次拿回考试成绩,第一次离开父母……也许你从没注意到在这无数次的第一次中,在这漫长的成长道路上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倾注了多少爱。你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成功,甚至是每一次失败,每一次犯错误父母都会牢牢记在心头,陪在你身边,给予你默默的支持……
行动起来吧!孩子们。千万别让繁重的学习成为我们逃避亲情的借口,别让懒
惰成为我们与父母之间的障碍。利用这个清明小长假: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倒上一杯热茶,送上一声问候。做一个让父母暖心,贴心,省心的好儿女!
希望同学们清明放假回家后,帮父母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注视父母那日渐衰白的双鬓,摸摸他们脸上早已布满的皱纹,体会一下父母的艰辛,平凡的事,当我们真正用心去作了以后就能体验到它的不平凡了。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感恩父母,孝亲敬老!
乌沙镇中学
做孝敬好少年
同学们:早晨好!
同学们知道“孝”字怎么写吗?是不是“老”字省去下边部分,换成一个“子”字?那又是什么意思呢?“孝”字就是孩子托起老人的意思。我们的文字是表意文字,“孝”字所传递的信息是:作为子女应当也必须敬重老人。从造字看,足见传统之悠久。
那么我们中华文化为什么提倡“孝道”呢?而且提到道德的首位,叫做“百善孝为先”。这是因为它的意义是“感恩”,是知恩图报。我们生而为人、长而成人,是谁为我们付出最多,恩情最大?当然是父母,我们最应该感激的当然就是父母。所以,对父母好,就是最起码的知恩图报,受世人所敬重;对父母不好,就是最大的忘恩负义,为世人所不齿。我们之所以尊崇“孝道”,就是因为它是道德的基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么他对别人的所有的好都值得怀疑,是不是在伪装呢,是不是别有用心呢?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前一个“老”字是动词,就是“孝敬”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孝敬我的老人,以及像我的老人一样的别人的老人。它通过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富于人情事理地表述,体现了我们传统道德的崇高境界:是一种大爱精神,是一种博爱精神。这样的价值观念,在中华历史上极大地推动了全社会尊老敬贤的社会风尚的形成。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也应该责无旁贷地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既要孝敬父母,也要尊敬师长,作一位优良社会风尚形成的促进者。
常言道“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作为子女,或许有这样的想法:我是懂得感恩的,但我还小,没有能力,等我有了经济就会报答我的父母。而平时却毫不在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家像少爷公主,一切坐享其成,认为得到父母的伺候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这是非常错误的:一般按常理父母必然先我们而去,当我们有了物质条件,想要回报时,父母却有可能不在世了,让我们抱憾终身。情不知孝敬父母并不仅仅靠物质条件,而更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比如温和的态度、得体的话语、勤奋的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总之,在家里尽可能减轻父母的负担,主动为父母分忧;在外面尊敬老师和长辈,遵守校规和公共秩序。这都是孝敬的表现。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我是高一(2)班的罗喆涵。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敬老新风》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刚送走了一个让我们感恩的节日——九九重阳节。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历来对这个节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宋诗词中有许多贺重阳、咏菊花的诗句。新时期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古代就有“百里负米”“戏彩娱亲”“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无数动人的孝的故事。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已经成为做人的准则。有数据表明: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已经过亿,占全国人口的10%以上。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将达4亿,占全国人口的1/4.老一辈为了我们国家的强盛,为了下一代能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他们艰苦创业、辛勤劳动了几十年,创造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如今他们老了,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和照顾。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多,尊老爱老这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德显得尤为重要!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夫孝,德之本也。”孝顺父母,尊敬老辈,天经地义。一首《常回家看看》不知湿润了多少听者的双眼,触动了多少游子的心灵,道出了多少天下父母心。一首歌为何能引起如此强烈共鸣?这是因为这首歌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回应着人们对传统美德的呼唤!
亲爱的同学们,尊老敬老,绝不只是“纸上谈兵”,应该付出真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子夏问孝,孔子说“色难”.意思是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只有发自内心的敬爱,才能做到。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把敬爱自己长辈之心推及所有老人,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才能够真正做到全社会的尊老敬老。尊老敬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应该经常去看望老人,陪他们聊聊天,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同时,我们也要向社会上的老年人伸出关爱、帮扶之手。上下公交车,礼让老人,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让座等等,虽然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最美莫过夕阳红!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年人幸福、安康!
四年级关于孝敬老人的作文:孝敬老人的好妈妈
妈妈非常孝敬爷爷和奶奶,爷爷奶奶家离我家…很远,坐车也要六七天才能到,虽说日常照顾不了两位老人,但妈妈还是能尽孝心的。
妈妈除了把好吃的给爷爷奶奶寄去以外,每月还按时汇去几十元钱作赡养费。有一次,妈妈工作太忙,实在没
同学们,四年级关于孝敬老人的作文就到此为大家介绍完毕了,小编老师在这里祝大家都能早日写出一篇好的
相关推荐: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习作指导—《写
道不远人:孝敬老人道不远人:孝敬老人我对爷爷的印象就是很深刻的。然而同我老爸相比,爷爷的唠叨能够说就是滚滚黄河之水。
滔滔不绝。爷爷对我的爱就是深厚而淳朴的。因为我爷爷没有文化,而且就是一个重视教门的人,爷爷的信仰就是坚定的。说实话,爷爷对教门的文化总就是切而不社的学习。尽管他老人家已就是年过花甲,但就是对求知从来没有改变。现今爷爷又自学了汉字,这就是在爷爷同龄人中老人们都不具备的。爷爷对我的爱总就是赤裸裸的体此刻对我每一句话中。虽然唠叨就是没完没了,但就是我总就是睁着两个大眼睛,像一个小娃娃一样听爷爷讲亲身经历过的事。尽管如此,但就是爷爷的唠叨对我来说左耳进右耳出。
每当我想起爷爷我耳边就会重现那亲切的唠叨。他喜欢在吃饭时对我和哥哥讲一些学习的方法,并给我讲一些历史知识及伟人的事迹,并随时进行思想教育,让我和哥哥学习那些伟人的崇高品质。每当爷爷说那些事情后,才发觉自己就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才明白爷爷的唠叨中就是包含许多道理的,时而仔细一想,还有那么点哲学的味道。当然,爷爷对我的爱不在衣就是住行上,而就是体此刻对我思想上的教育。爷爷,您明白吗其实我以为我最尊敬的爸爸就是您的“影子”,而我要当您的“镜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您对我的爱就是深沉的,而我对您的爱却胜过您对我的爱。愿您身体健康,永远持续一颗年轻的心。
妈妈削苹果的姿势很美丽。只见她拿起水果刀,飞快地在苹果上转动着,果皮便宛如一只轻点水面的燕子,时而朝上,时而向下,绕着苹果自由飞舞。片刻间,妈妈将苹果一片一片切好,放进碟子里,递给我吃。
而外婆削苹果的姿势和妈妈截然不同。外婆用她那布满皱纹的手,缓缓拿起刀子,一点一点削着果皮。那一瞬间,外婆装满笑意的双眼是最慈祥的。她将苹果缓缓切好,递给我。看着我那狼吞虎咽的吃相,外婆开心地笑了。
岁月流逝,外婆年纪渐渐大了。但仍然喜欢给我削苹果吃。用他那双颤抖的双手削刻出一件件“艺术品”。不同的是,连全家人都有一个个美味的苹果。后来,外婆的手不再削苹果了,但他干起农活儿还是非常利索。外婆也爱吃妈妈削的苹果,每当吃几片,她便像个孩子似的,脸上笑成了花儿。
那年炎夏,外婆生病了。她痛苦的躺在洁白的病床上,我依然记得他慈祥的容貌和被疾病折磨的身体。那天,外婆缓缓的睁开双眼,吃力的说着什么。我急忙把耳朵贴到他的唇边,原来外婆说着的是“苹果”。我明白了外婆的意思,原来她想吃我削的苹果。尽管我从来没有削过,而此时此刻,我以最快的速度抓起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用刀子缓缓转动着,可刀子就像不听我使唤似的,摇摇晃晃,宛如一个喝醉酒的小人。我越想尽快满足外婆,可刀子总是给我唱反调,突然我一不留神,果皮果肉洒落一地。一会儿功夫,我颤抖的将“丑八怪”似的苹果递给外婆,她热泪盈眶的嘴唇喃喃着。在一瞬间,我明白了孝敬的含义,原来孝敬是不计回报的,是真心的,是主动的,不是嘴上光说不做的。
好不容易到了我们小区门口,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突然,在不远处,我看到一位“不寻常”的老人,约七十岁左右,瘦瘦的四方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衣服虽破旧但整洁,骨子里透着一方刚之气。此时,他正拄着一根拐杖,不停地呻吟着。没等我回过神来,他脚一软便栽倒在地上,好像昏过去了。我本能地一抖一缩,有些害怕地呆立在那儿:“不行,不能扶,万一是讹诈呢?这种例子太多了……”顿时,电影里播放过的片段在脑海中飘过。但转念一想,看见一个老人在大热天里躺在地上,能熟视无睹地飘过?那不是冷血吗?再想想那么大年纪靠这样的“伎俩”来讹诈又觉得不合乎情理,唉,反正我很纠结,站在原地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
这时,一位叔叔刚好走过来,我灵机一动,连忙叫住他,让他一起帮忙扶起这个老人。叔叔明白了我的想法,二话不说扶起老人坐在树荫下,并买了一瓶水给老人喝。等老人缓过劲儿了,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似乎有苦情。于是,我们耐心地陪着他,等他完全恢复体力之后,他便向我们诉说了他的经历。他是一个孤寡老人,无儿无女,靠捡破烂维持生活,说到辛酸处时,能看到泪珠在的他的眼眶里打转。那位叔叔听后就很是感动,默默地掏出自己的钱包,掏出钱塞给老人,再送老人回去。那叔叔留下一句话令我印象特别深刻:“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有一天你跌倒也没人来扶助。”
《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长辈而名流千古的好
同学们,小学五年级孝敬老人作文就到此为大家介绍完毕了,小编在这里祝大家都能早日写出一篇好的
重阳节,又称为“重九”,是我国第一个老人节。精品学习网作文频道为大家呈现了重阳节作文专题,其中包含有重阳节话题作文、重阳节日记、重阳节写人篇、重阳节感恩篇、重阳节手抄报等,欢迎大家阅读 ~
相关推荐:
五年级写关爱老人的作文:对老人的关心
——六·六 柳鑫荻
我今年刚满十二岁,在社区里,邻居的叔叔阿姨们都夸我是个懂事的孝敬老人的孩子,其实我并没有感到什么,只是觉得孝敬老人是我应尽的责任。
我深深地懂得,长辈给予我们的太多太多,他们一生吃苦耐劳,一头乌发变成丝丝银发,晚年仍默默的为我们奉献。因此,孝敬老人不正是我们应该做的吗?我也要学会照顾他们。
我的奶奶已经年过花甲,一双深邃的大眼睛显得格外矍铄,一头齐耳的短发,显得神采奕奕。她最大的特点就是乐观,爽朗,说起话又快又响亮,只要她在家,欢乐和谐的乐章立刻奏响。
记得事情发生在一年前的暑假里:那一天,天气格外炎热,太阳像个大火球般炙烤着大地。突然,我感到一丝诧异:只见奶奶全身软弱无力,然后胸闷、口渴、大汗;逐渐体温升高,同时面红、恶心、皮肤灼热„„ “奶奶你怎么了?”我焦急地问。“奶奶有些不舒服。”奶奶艰难地说。看着奶奶难受的样子,我非常心疼。看样子,奶奶像是中暑了。我当机立断,立刻打开空调,把奶奶转移到阴凉处休息,并送去清凉的盐水饮料,不时地用冷水擦洗奶奶的全身。并按摩四肢。并且连忙给爸爸,妈妈打了电话。那一下午,我一会儿给奶奶端水,一会儿为奶奶按摩„„使奶奶的情况立即得到好转。
不久之后,爸爸、妈妈着急地回到了家,这时,奶奶已经脱
离了危险,完全康复了!妈妈惊奇地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奶奶连连称赞:“多亏了我的好孙女!是她照顾的我,使我转危为安的呀!要不然„„”不久之后,这件小事传开了,街坊四邻都夸我是个懂事的、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现在,每当吃饭时,我总是把好菜夹到奶奶的碗里,有鱼肉一类食品,我就挑大块的给奶奶,小块的自己留着吃。在平时有空闲的时候,我总会为奶奶垂垂背,按按腰;在每周末,我还会为辛劳的奶奶洗洗脚,奶奶的晚年过得幸福、快乐,享享清福!
【孝敬老人的作文:传统美德―敬老爱老】推荐阅读:
孝敬老人的初一作文11-30
孝敬老人的作文400字10-02
孝敬老人的小学生作文800字01-14
孝敬老人先进材料06-18
孝敬父母传统美德05-31
孝敬父母的故事作文_孝敬孝心故事作文05-31
爱心慰问敬老院老人活动方案06-07
看望敬老院老人优秀活动总结10-20
以孝敬父母为话题的作文05-23
良心是孝敬父母的天性作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