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共7篇)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篇1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各种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就是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心理、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这是自然赋予幼儿的 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要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显著”。

儿童智力发展的速度与大脑的发育一致,3岁以前大脑发展最快,以后逐渐减慢,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追踪研究,如果人的智力17岁达到100%,那么4岁会达到50%,4-7岁达到80%,8-17又获得另外20%,因此7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3岁以前尤为重要。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关键期。

2~3岁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 要特别注意用标准语言准确表达想要告诉孩子的意思。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要注意孩子语言表述的规范和文明。2~3岁学习计数能力的关键期 给孩子确立数字顺序概念,教孩子按物点数。

2.5~3.5岁学习如何守规矩的关键期 学习简单的社会规范和生活规则,对培养以后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很有帮助。3~5岁学习音乐的关键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对音色、节奏都有很强的感受。3~8岁学习外语的关键期 8岁以后学外语在语音方面可能就会受到母语影响。

4~5岁学习辨认图像的关键期 经常让孩子看一些彩色图片,有利于他以后像视觉的发展。

5~6岁学习汉语词汇的关键年龄 多给孩子讲些儿歌、童话、故事、古诗词等可以诱发孩子的感性认识,奠定向文学方面发展的基础。

关键期1 初生到4岁是儿童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儿童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训练——基础篇

训练时间:从出生起。

训练方法:在宝宝周围放置一些五颜六色的布制小猫、小狗等,时常移动玩具刺激他的视觉。

在墙上贴上一些画,指给他看,并且告诉他画的名称和内容。

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反射成七色光映到墙上,指给他看。

带宝宝观赏大自然的风光,以扩大他的视野,开阔他的眼界。

在给宝宝看某样东西时,同时让他用小手去摸,并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告诉他这样东西的名称、用途等,充分刺激宝宝的感觉器官。让宝宝多看、多听、多摸、多闻,以促进各种感知觉功能的发展。

障碍早发现

有斜视的宝宝,如果在3岁以前矫正了斜视,立体感就能恢复,如果错过这个时机,就会成为永久性的立体盲。

关键期2

听觉发展的关键期

宝宝出生1周后,就能辨别给他喂奶的妈妈的声音,4周就具有对不同发音的辨别力。从出生到1岁是语言的准备期,是语言发生的基础。研究表明,天才人物的语言训练是从摇篮期开始的。

训练——基础篇

训练时间:从出生起。

训练方法:在宝宝睡醒后,精神很好时,朗读诗歌给他听。

妈妈经常唱歌或放音乐给宝宝听。

妈妈经常对宝宝说话,教他人物或物品的名称等。

经常带宝宝到户外聆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如狗叫声、喇叭声、自行车铃铛声、门铃声等,并向宝宝一一解释。模仿动物的叫声,鼓励宝宝模仿。

利用游戏的机会,让宝宝辨别从各个不同方向传来的声音。

多与周围的人接触,让宝宝感受不同的声音特点和模式。

训练——提高篇

在能发出七个音的琴键上,分别拴上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带子,起名红色键、橙色键等。敲 这些键给他听,并告诉他键的名字,这样可以同时训练宝宝声音和颜色概念。

放莫扎特或贝多芬等名家的音乐给宝宝听,既训练宝宝听觉,又对宝宝的性格以及智力发展有益。

障碍早发现 耳聋宝宝如果在1岁前发现,并使用助听器,就能正常地学会语言发音。

关键期3

2岁之前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是活泼好动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训练外,孩子要重视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这不仅能养成良 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2-3岁,儿童神经传导功能迅速而准确,动作开始表现得比较成熟。

这一时期,家长首先因势利导,鼓励他们自己穿衣、吃饭、洗手帕、帮妈妈递东西,其次,教育和引导孩子翻筋斗、游泳,可以带孩子去观看体育比赛和舞蹈表演。

训练——基础篇

训练时间:从出生起。

训练方法:抓住动作成熟的关键期,提供合适的条件和合理的外界刺激促进动作的发展。例如:

满月起,用手推着孩子的脚丫,训练他爬行。

4个月左右的宝宝喜欢用手玩弄胸前的玩具,可在宝宝3个月时,在他小床的上空悬挂一些玩具,使孩子双手能够抓到,锻炼他的手眼协调功能。

8、9个月的宝宝俯卧时能用双膝支撑着向前爬,可在宝宝6、7个月时就开始设法创造爬的机会,如让宝宝俯卧着,放一两件玩具在他前方,吸引他向前爬,尝试着去抓取玩具,以促进他动作的发育。

训练——提高篇

让宝宝跟着音乐的节奏运动,如拍手、摇晃身体、打拍子、做操、跳舞等,感受音乐的节拍和运动的快乐。

在宝宝蹒跚学步时,选择阶梯不高、坡度较小的楼梯让他进行上下楼梯练习,宝宝的兴趣会很浓的。

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如把小球放入小瓶中、把圆圈套在木棍上、抛接球、折纸、画线、搭积木、穿绳、涂色等,促进宝宝手眼的协调性。

重点提示:多创造机会让宝宝运动,但不是强迫。如果宝宝抵触时,不要强制施行,但也不等于放弃,等时机成熟时再开始。

关键期4

3岁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孩子从呱呱落地到3岁,是掌握口语的最佳时期。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觜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地学习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所以,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尤其是2岁左右,孩子学说话的积极性最高,常“叽叽咕咕,滔滔不绝”。家长要为孩子语言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孩子0—1岁时,父母可用各种言语和声音来刺激孩子,给他穿衣、洗澡、喂食时,用简单的语言同孩子说话,这样,孩子最终便能理解词与动作、实物的关系;让孩子听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如小铃、玩具以及各种物体的敲打、撞击声,以帮助孩子发展听力。1岁以后,父母可利用各种途径帮助孩子掌握新的词汇,和孩子一起谈论看到的、听到的及正在做的事物都有益于孩子对语言的掌握。最重要的是,要尽可能多和孩子交谈,不要以为孩子听不懂你的话而放弃交流的机会。

训练——基础篇

在训练宝宝发音及说话时,引导宝宝把语音与具体事物、具体人联系起来,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宝宝就能初步了解语言的含义。如宝宝在说“爸爸”、“妈妈”时,就会自然地把头转向爸爸妈妈;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有了初步的记忆,看到爸爸妈妈时就能说出“爸爸”、“妈妈”。利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物向宝宝提问,如散步时问树叶是什么颜色等,并要求宝宝回答,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日常生活中和宝宝说话的机会,鼓励宝宝多说话,注意让宝宝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耐心纠正宝宝表达不完整或不准确的地方。

训练——提高篇

父母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对宝宝有深刻的影响。因此,父母在平时说话时,要努力做到用词准确、吐字清晰、语法规范,让宝宝多接触正确的语言。为宝宝多提供当众演讲的机会,训练宝宝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关键期5

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能力的关键期。

训练——基础篇

可以通过游戏、实物、儿歌、识字卡等教宝宝说话,背诵简单的儿歌及复述简单的故事,培养宝宝辨音能力,丰 富宝宝的词汇。

设计很多有趣的游戏,如填字比赛、汉字接龙、制作字卡、踩字过河等,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习汉字。

向宝宝解释汉字的字形和结构,引导宝宝精确地感知和辨认每一个字。通过各种练习,让宝宝加深对汉字音、形、意之间联系的了解,让宝宝牢固地掌握汉字。

训练——提高篇

增加宝宝使用汉字的机会,如教宝宝读报、写信、写留言、做电话记录等,扩大宝宝的词汇量。

鼓励宝宝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

关键期6

3岁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掌握数字概念的最佳年龄是5岁至5岁半。

3岁时,孩子数数一般不过5,但到了4岁,孩子就常为自己数到100而自豪。这时,孩子对带有明显数概念特征的事物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已经能领会数字与物体概念的关系,已从只能口头数数发展能按物点数,点数后能说出物体总数,能分辨物体的大小、多少、前后顺序,按数目取出相应的物体,用实物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4岁,已到了孩子学习数概念的关键期。

训练——基础篇

训练时间:从3岁起(某些数或说给宝宝听的项目可以更早开始)。

训练方法: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种机会,经常数数给宝宝听,如给宝宝糖果时、上下楼梯时。

借助不同的物品,如手指、积木等,和宝宝一起数数,增加宝宝对数字的感性认识。

利用生动的形象,教宝宝认识数字符号,如1像筷子,2像鸭子,3像耳朵等。

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宝宝做,如让宝宝从数字卡片中找数字。

运用具体实例,教宝宝加减法。如用苹果、积木等演示。

提供足够的实物材料,让宝宝自己动手,寻找数字间的联系。

训练——提高篇

调动多种感官学习数学知识。如利用实际的物品产生触觉感受,听声响的次数产生听觉上的印象,利用身体的跳跃次数或拍球的次数形成动作上的感受。

教宝宝掌握时间概念,如与孩子讨论一周中的7天以及每天的时间,了解今天、明天和昨天,了解月份和季节。

重点提示:当宝宝说对时进行表扬。所数物品的数量从少到多,富有变化地重复,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用具体、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循序渐进,不让宝宝感到枯燥而失去兴趣。

关键期7

3~5岁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

2周至3周的婴儿,已有明显的听觉,能对声音作出各种不同的反应。2到3个月时,能够安静地倾听周围的音乐声和成人的说话声,3到4个月时,听到声音头就会转向发声的一侧,视觉和听觉开始建立联系。2个月的婴儿已能分辨出性质不同的声音,如风琴声和摇铃声,到5个月就能辨别母亲的声音,1岁后孩子对声音很着迷,很爱听音乐,3岁左右能分辨出他熟悉的歌是否唱走了调,以及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5岁左右是孩子音乐智能发展的关键期,父母应该让孩子多参加以音乐为中心的活动。

训练——基础篇

训练时间:从3岁起(欣赏的部分从出生时就可以开始)。

训练方法:选择适合孩子的歌曲、世界名曲、童话故事音乐等,与孩子一起欣赏,同时进行讲解,或向孩子提出问题,激发孩子的想象。

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歌曲,教孩子唱。

训练——提高篇

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和其他条件选择合适的乐器,如钢琴等。选择好乐器后,每天引导孩子坚持练习。

重点提示:对孩子进行早期音乐能力的培养,要从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出发。音乐能力的早期培养不仅限于开发孩子的音乐天赋,它对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期8

想象智能发展期

3岁左右,幼儿的想象是很活跃的,他们的脑袋里经常装着许多神奇、美妙的东西。此时,家长首先要创造机会多让幼儿想象,发展幼儿的有意想象。如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关键的地方停下来,以下的情节让幼儿自己去想象,然后家长再讲;让幼儿看着无文图画讲故事。幼儿的想象如果富于创造,别出心裁,那就应该受到称赞。其次,让幼儿自由地去想象,不要干涉,要引导。再次,要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幼儿有了丰富的感性知识,想象力才能展开翅膀。因此,家长除了让幼儿多观察、多参观、多看电影、儿童电视片外,还应该让幼儿多看、多听一些适合幼儿的童话和科学幻想故事。此外,让幼儿多做游戏,多画画,这也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一种好形式。

关键期9 人际智能发展期。

促进人际智能的发展,首先要帮助幼儿认识五官,懂得它们的功能。如用眼睛判断物体的大小,用耳朵辨别物体的声音,用舌品尝食物的味道,用手感觉物体的冷暖、厚薄等;其次,应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用多种感官参与认识 活动。如使孩子善于发现别人的特征,帮助他快速识别出电影或电视里的人物是否反面角色。鼓励他演短剧和小品。看过一场电视剧,同他谈谈戏中的角色,尽量要求他将戏中的主要人物的特征述说一遍。最后,还应帮助孩子掌握观察方法,按正确的顺序,从多种角度观察事物。

关键期10

3~8岁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期。讨论

训练——基础篇

训练时间:3岁起

训练方法:经常让孩子听一些浅显的、有趣的外语故事。

选择一些浅显的、优秀的外语读物,让他通过查字典自己阅读。

训练——提高篇

用不同的语言讲同一个故事。

利用不同语言做各种游戏,如组词造句、猜谜、编故事等。

与外国孩子通信。

重点提示:有条件的父母可以用自己掌握的外语来教孩子,没有条件的可以送孩子上相应的兴趣班或者请个老师。注意学习一定要吸引孩子的兴趣,充分调动他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0-3岁儿童的发展

根据孩子的发展过程,将三岁之前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关键期): 第一关键期(0-1月)重点发展能力:目光交流、视觉适应能力、俯卧、触角刺激、三浴锻炼。

第二关键期(1-3月)重点发展能力:视听觉刺激、触觉刺激、健康操、头部运动和控制、主动伸手够取和拍抓、视觉追踪和听觉分辩。

第三关键期(4-6月)重点发展能力: 自由翻身和坐起、准确抓握和手眼初步协调、提高视听及其分辨的能力、发元音和对话交流、培养规律生活习惯。

第四关键期(7-9月)重点发展能力:自由游戏的能力、坐位平衡和爬行能力、双手配合和手指抓捏提高手眼协调性、提高发音表达能力、发展具体形象认知能力和客观永存观念积极表达愿望和要求。

第五关键期(10-12月)重点发展能力:适应伙伴交往、提高爬行能力、练习站立和迈步行走、发展手眼协调和相对准确的操作能力、学习更多词汇和主动开口、认识具体事物、自我意识的启蒙训练。

第六关键期(13-18月)重点发展能力:赏试独立思考和探索、提高行走和控制平衡的能力、练习高级手眼协调能力、更多用语言表达思想和要求、发展自我控制能力、训练记忆能力、自己动手吃饭和穿衣配合能力、大小便自我控制能力。

第七关键期(19-24月)重点发展能力:提高身体动作能力、学习使用工具游戏、学习更多词汇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发展人际交往能力、认识和躲避危险的训练、保护和培养创造力;

第八关键期(21-36月)重点发展能力:参与社会生活、提高身体协调运动能力、练习复杂精确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词汇准确表达、提高认知和学习能力、因导训练想象和创造力、发展自我服务培养劳动精神、训练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合作精神。这里还要注意几点:

1、所谓关键期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比如说“目光交流”的能力是在第一关键期(0-1月)内重点发展能力,那么在2个月时难道就不需要训练这个能力了吗?不能这样理解。

2、所谓关键期有个体差异。以上列出的八个关键期是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和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代表着大部分孩子的发育水平,但不是个个孩子都一样。可能有的孩子在11个月时已经有很好的独立行走和控制平衡的能力了,而这一能力却是大多数孩子13个月的重点发展能力。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您就可以跳过这一项能力,提前开发下一项能力就可以了。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篇2

关键词:学前教育,儿童语言发展,性格形成

脑科学是研究脑的结构和功能的新兴科学, 1932年以来, 脑神经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共8次摘得诺贝尔奖。[1]96美国把20世纪90年代定为“脑的十年”, 欧共体1991年成立了“欧洲脑的十年”委员会, 日本在1996年制订为期二十年的“脑科学时代——脑科学研究推进计划”, 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把21世纪定为“脑的世纪”, 旨在提高公众和政府对脑科学重要性的认识, 让全民了解脑、保护脑、创造脑。随着各国脑科学的崛起, CT、PET、MRI及FMRI等无创伤脑成像技术的应用普及, 脑科学与教育学研究结合的进一步深入, 可以清晰解释早期教育中的种种疑惑。

1. 儿童大脑发展与关键期

人脑是优先发育的, 儿童脑的重量随着年龄以先快后慢的速度增长, 第一年的脑重量增加最快, 3岁以后大脑发育速度递减, 到20岁时停止增长。成人大脑平均重量1400g, 新生儿大脑重量360g左右, 为成人脑重的25%;6个月时为700g, 是成人脑重的50%;满1周岁时脑重950g, 已经接近成人的60%;2周岁脑重1100g, 为成人脑重的75%;3周岁时脑重1250g, 已为成人脑重的85%;6周岁时为成人的90%以上。[2]

通过脑成像技术观察不同年龄水平的大脑各个脑区消耗的能量发现:出生后2—3个月, 顶叶、颞叶、视觉皮层、基底神经节及小脑半球的血流量都相应增加。3—4个月时, 由于大脑基底神经节的髓鞘化, 婴儿在表达情绪时出现了微笑。6个月时额区的活动开始活跃, 大脑左侧颞叶和顶叶之间负责语言理解的维尼克区也发育成熟了, 这时的婴儿能够对一些语言进行分辨和归类。8个月时, 由于额叶的活动显著增加, 其认知能力显著提高, 大多数婴儿都具有足够的运动控制能力来与环境中的人和物进行有意义的交流, 同时能通过模仿他人的动作进行学习。8—12个月, 额叶顶部和中部的活动表现得更为活跃, 伴随发生的是与行为相关的认知活动。到l岁时, 婴儿大脑皮层的新陈代谢活动与成人大脑相似;2岁时, 大脑内突触数量达到成人的水平;到3岁时幼儿大脑的活动量约为成人大脑的两倍半。[3]3至8岁期间儿童的皮层神经元比之前增加一倍, 突触继续增加。4岁时大脑中的葡萄糖代谢水平是成人的两倍。[4]

在多刺激因素环境下成长的孩子, 脑神经连接网络数, 比一个在缺少刺激因素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的脑神经连接网络数会多出25%, 这就是两个孩子智商差异的原因。正常人大脑智能本质差异取决于后天养育。[5]神经元之间接触点的产生及消失, 也可以由思考上的刺激来决定, 这也是大脑能力提升的来源。3—6岁, 额叶进行广泛的神经元互连和神经元突触的修剪, 大脑能力的增长遵循用进废退原则, 用得越多, 能力越强。[6]

大脑的发育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如遗传、环境、教育、营养与疾病等, 父母在优生的基础上, 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 良好的教育、充足的营养, 大脑就会健康地发育起来。即使在子宫里的胎儿, 也是极易受到环境影响的, 当孕妇营养不良、抽烟、喝酒、吸毒或受到有害物质侵袭、性格压抑意志消沉时, 胎儿大脑的发展就会陷入危境。

由此可见, 从大脑重量增长的速度可以看出, 显然0—3岁的大脑发育最快, 6岁后减缓。因此6岁前是儿童脑发育的关键期, 而且前3年特别关键。

所谓关键期, 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内小儿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和经验, 错过这个时期就不能获得或达到最好的水平。3—6岁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0—5岁是感觉关键期 (2—2.5岁达到顶峰) , 其中视觉是从3个月—2岁, 秩序是1—4岁, 语言是2个月—8岁, 词汇是9个月—6岁, 运动发展是0—6岁, 数学与逻辑是1—4岁, 乐器演奏是3—10岁, 情绪控制是2个月—2.5岁。[7]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顿·L怀特认为, 孩子3岁前那段时期特别重要。[8]语言发展、好奇心、智能和社会化发展这四种教育基础在8个月至2岁处于关键的时期。[9]239幼儿基本的语音能力是在0—1岁形成, 1—2岁是学习口语关键期, 4—5岁为学习文字和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10]

神经科学家哈罗德·丘格尼指出:学前儿童的大脑几乎是以能量消耗为主, 对葡萄糖的消耗是成年人的2.25倍, 早期学习的效率比较高, 学习也比较容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脑科学专家戴蒙德指出, 如果我们使环境丰富起来, 我们的大脑将具有更加厚的皮层, 生长更多的树突, 生长更多的中心体和更大的细胞体, 这意味着大脑细胞之间的交流会更佳。他认为在关键期提供合理的营养和丰富多彩的环境刺激, 促进儿童大脑的发育与学习在适应的时期给予适当的刺激等, 在关键期内学习任何事物几乎都是可能的, 但是如果错过学习之窗, 你将会面临与残障儿童打交道的局面。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对近千人的智力发展, 从幼儿一直追踪研究到成年, 得出结论:如果个体从出生到17岁时的智力水平达到100%, 那么0—4岁就获得50%, 4岁至8岁又获得30%, 其余的20%是从8岁到17岁完成的。也就是说, 个体智力发展的最初4年是以后13年的总和, 其学习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经验。[11]

巴甫洛夫说:“从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 就迟了两天。”婴幼儿阶段是人的智力开发的最佳期, 早期教育有利于开发大脑的潜能。这正是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三岁以前的教育, 一年顶十年。歌德、莫扎特、贝多芬、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伟人的成功都是得益于家庭早期教育。

从脑科学角度看, 神童并不神秘, 他们只不过是有幸在大脑发育的各种关键期, 得到丰富而适宜的后天养育, 从而形成比一般儿童更多的神经突触和更发达的神经回路而已。脑科学研究已揭示了儿童大脑内神经元的发展过程:新生儿的神经元之间没有多少连接, 大脑皮层的大多数区域也不活跃, 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时, 神经元连接的速度却惊人地增长, 3岁儿童神经元的连接数是成人的2倍, 0—3岁儿童脑活跃程度远远超过成人。[1]97

2. 儿童语言发展与性格形成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或情感的工具, [12]文字只是语言的代用品, 只是语言的记录。[13]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 是支配个性的主要特征组合。个性特征是每个人对己对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如温和与粗暴, 刚强与懦弱, 果断与迟疑, 开朗与孤僻, 宽厚与自私, 等等。

儿童的语言发展与性格形成是同步进行的。新生儿不会说话, 不懂语言文字, 也不存在所谓的性格, 但这却是其语言和性格开始发展的年龄。语言和性格不是自发形成的, 是婴儿在生活环境中不断学习模仿与之朝夕相处的抚养人得来。儿童成长的语言环境、抚养者的语言素养与学识品德及性格情操是影响儿童语言发展与性格形成的关键性因素。

人类大脑发展受两个条件影响:脑内的营养 (能量) 和环境中的刺激。儿童教育的全部就是创设一种适宜的教育情境, 以促进儿童整个脑结构和功能以全面的方式健全发育成熟。脑科学研究表明, “环境和经验对儿童的影响必须经由感觉通道才能实现”。信息进入大脑的途径只有五条, 即通过五个感觉通道: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很明显, 幼儿通过所有这些通道进行学习, 他们每天都在学习。[9]211孩子脑发展的机会和方向取决于教保者。[14]婴儿家庭中的语言环境就是婴儿语言发展的外界刺激因素, 13—15个月的儿童开口说话时一定是同抚养者一样的口语方言, 你说英语, 孩子肯定说英语;你说中文, 孩子肯定说中文。如果是天然双语 (多语) 家庭或者创设双语环境的家庭, 不同的抚养人会用不同的语言与儿童交流, 儿童自然习得多种语言, 日常说得最多的语言会成为第一母语。城市家庭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视, 婴儿在看电视以前就会“听”电视了, 幼儿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越来越长, 电视媒体的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通过新媒体创建英语环境, 对父母英语不好家庭的儿童学习英语帮助很大。

如果在培养婴儿中英文口语的同时, 按一定方法同步教授其文字, 儿童在会说话的年龄就可以认读相同的文字。按照美国杜曼和中国冯德全的儿童早期教育方法, 很多儿童3—4岁就可以开始进入阅读, 笔者也是其中之一。

儿童通过早期识字提高口语和文字的掌握能力进入阅读, 通过早期自由阅读获取更多知识, 更早更好地拓展思维, 促进大脑发展, 从小养成热爱读书、热爱知识、热爱钻研的好习惯, 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良好的性格情操。这也是早期教育、早期识字、早期阅读的真正目的。进行中英文早期教育的儿童, 知识面更广, 认知能力, 特别是跨文化思维能力更强。

只不过目前大多数抚养者没有早期教育知识与经验, 不具备一对一教婴儿识字的耐心和毅力, 甚至误认为早期教育会累着孩子, 把识字学英语交给幼儿园、小学去完成。

人们认为儿童性格的遗传程度很高, 笔者认为儿童的早期性格形成是儿童在出生后与抚养人朝夕相处的家庭生活中不断模仿抚养人的行为举止习得, 同时抚养人也会根据自己的性格情操和价值观来规范儿童的行为举止。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和谐与否对儿童的性格形成也影响很大。正所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龙生龙, 凤生凤, 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日本心理学家诧摩武俊经过数年观察和研究, 发现母亲的性情与教养态度密切影响儿童的性格发展, 可谓父母性格影响孩子一生。

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教授卡斯比 (2003) 曾经做了这样的一份报告, 报告称, 通过3岁幼童的言行就可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这一报告为“3岁看大”的说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曾经引起世界性的轰动。

卡斯比在1980年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对1000名

3 岁幼儿进行了面试, 把这些幼儿分为充满自信、良好适应、沉默寡言、自我约束和坐立不安5大类。

到2003年那些孩子26岁时, 卡斯比团队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 并且通过这些人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详细地调查, 结果如下:

当年被认为“充满自信”的幼儿占28%, 小时候他们十分活泼, 为外向型性格;成年后, 他们开朗、坚强、果断, 领导欲较强。当年40%的幼儿被归为“良好适应”类, 他们表现得自信、自制, 不容易心烦意乱;到26岁时, 他们的性格依然如此。当年被列入“沉默寡言”类的幼儿占8%, 是比例最低的一类;如今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的感情, 不愿意去影响他人, 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当年10%的幼儿被列入“坐立不安”类, 主要表现为行为消极, 注意力分散;如今这些人更容易苦恼和愤怒, 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和产生对抗情绪。还有14%的“自我约束”型的幼儿长大后的性格基本和小时候一模一样。[15]

儿童的性格缺陷往往是成人的错误做法造成的。如果成人在儿童的婴儿时期忽略了他们, 孩子的大脑就会产生空白, 他们没有机会和条件向大脑中填充内容。成人都喜欢熟睡的儿童, 这样他们可以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不会受到孩子的打扰。然而一个睡眠过多的孩子, 大脑会处于饥饿状态, 心理生活没有得到充分的滋养, 使儿童缺乏创造性的活动。[16]

蒙台梭利专门对性格缺陷的儿童进行了研究和观察, 当她将这样的孩子送进“儿童之家”之后, 孩子们有了自由成长的良好环境, 促进了心理和性格的健康发展, 原有的缺陷逐步消失。Craig Rameyl996年在阿拉巴玛大学对一群婴儿12年跟踪研究发现:从6个月就进入丰富的环境生活 (指有小伙伴、营养与学习和游戏的机会) 的实验组婴儿明显比未参与实验的婴儿智商高, 脑成像技术的结构扫描揭示实验组婴儿的脑在利用能量方面更加有效。[17]可见儿童出生的最初几年十分重要, 0—6岁是儿童心理和生理的重要发展阶段, 对儿童语言发展与性格形成显得尤为重要, 教养环境和方法甚至会改变儿童的一生。

3. 重新认识学前教育

生活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时代, 而是从出生到6岁这一阶段。[18]人类有着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的作用在于促进这种可能性的发展。[19]6岁前的大脑就像一块吸水力特强的海绵, 尤其是最早的3年, 触突会大量地产生和消失, 是每个人最重要的学习阶段, 奠定了一个人思考、语言、视力、态度、技巧等能力的基础。遗憾的是, 绝大部分的儿童在这3年里没有得到这方面的适当照顾。

中国的年轻父母为生计往往双双忙于工作, 幼儿多由祖父母抚养。而祖父母的年老体弱与学识性格往往不尽如人意, 大部分老人、特别是农村的老人连中文普通话都不会说, 更不会什么英语, 他们照看的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早期教育状况堪忧。3岁之前的婴儿教育不受重视, 甚至可以说是个盲区。至于1岁或1岁半以前的教育更是一片空白。家长的全部任务就是让孩子“吃好、睡好、不生病”。他们对大脑发展、潜能开发等都一概不知, 绝大多数小孩是等到3岁进了幼儿园以后才开始接受不尽合格的“启蒙”教育。婴儿此前的几年、至关重要的几年并未受到重视, 没有接受真正的教育, 白白地浪费开发大脑的良机。[20]几千万的农村儿童至今更是连幼儿园都上不起, 其实, 贫困家庭和富裕家庭子女的教育机会的差别, 并不仅仅表现在对高等教育的被迫“选择”上, 而是从幼儿教育时就开始了。[21]

其他国家也存在类似问题, 英国科学家迈克尔·克洛福德十分吃惊地发现, 人们非常缺乏优生优育的知识和责任, 完全不知道营养和环境对发育中的大脑, 特别是婴儿出生前大脑的影响。[9]69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顿·L怀特在评析美国的学前教育时直率地说:“我们的社会没有训练人们怎样抚养孩子。”[9]239

佩里学前教育研究计划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启动的, 也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幼儿教育长期效果研究项目, 该项目对来自低收入家庭的123名儿童进行了近40年的跟踪研究。研究表明:幼儿教育投资是回报率最大的公共投资, 在儿童成长到27岁时, 投资回报率为1∶7.16, 这些幼儿到40岁时的总体投资回报率已高达1∶17.07。其中, 对幼儿个人的回报率为1∶4.17, 而对社会的回报率则为1∶12.9。[22]然而很多国家认识不到学前教育, 特别是3岁以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极为忽视幼儿教育。目前实施1—3年学前义务教育的国家全世界仅30个, 大约占15%;85%的国家不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普遍不高, 平均只占教育总投入比例的3.8%。其中投入较高的有匈牙利15.3%, 西班牙13.1%, 墨西哥10.8%, 美国5.8% (年人均经费8301美元) 。而同期中国仅为1.2—1.3%, 年人均经费不到300元人民币, 这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 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各国的平均水平。[23]

1997年克林顿总统极其夫人主持了题为“早期儿童发展与学习:脑研究的新进展告诉我们些什么”的著名的“白宫会议”, 全美顶尖科学家和教育学家倡导全民重视儿童教育。2009年世界性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 美国奥巴马政府采取“振兴经济, 教育当先”的执政战略, 设立总统早期学习委员会, 更是优先发展学前教育, 每年增加190亿美元联邦教育经费, 用于实施“0—5岁教育计划”, 以兑现其在竞选时“为全美每一个儿童提供世界一流教育”的承诺。[24]

政府能否真正重视儿童、重视国家未来的主人, 看看学前教育投入比重和学前教育是否纳入义务教育便能一目了然。资本主义能做到的, 相信社会主义也会逐步做到。将人力资本的投入直接指向幼儿是对社会公共资金更有效的利用, [25]国家和地方政府如果减少一些三公消费、形象工程, 多增加学前教育投入, 将来在就业、税收、治安维护、监狱管理上一定可以得到更多回报。但是孩子在一天天长大, 学前时期瞬间而过, 我们实在等不起。希望觉醒的年轻父母不等不靠, 少买几平方米房, 晚几年买车, 先增加一些学前教育投入, 充分重视宝宝早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性格的塑造, 意味着中小学阶段将不用交高昂的择校费、补习费, 孩子也能轻松考上重点大学。

因此, 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学前教育, 幼儿园不应只是照看孩子的场所, 更应承担培养国家与民族未来的重任。幼儿教师再也不能只是中专学历、拿不如保姆的工资, 必须把学前教育提升到与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幼儿教师的资质和薪酬也向大学教师看齐, 有大批博士、硕士加入幼儿园, 糊弄与体罚儿童的恶行才会消失, 学前教育的质量才会有质的飞跃。儿童强少年才能强, 少年强则国家强。

4. 结语

学前期是儿童语言发展与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且0—3岁尤为关键;但目前学前教育尤其是3岁前的早期教育远不尽如人意, 人们早期教育意识淡漠。儿童语言发展与性格形成的优劣程度取决于抚养者的学识品德与性格情操, 儿童中英文语言文字的及早发展能增长知识、拓展思维, 促进大脑的发育和良好性格的形成。学前教育投入产出比高达1:17, 对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意义重大。

矫正儿童口吃的关键 篇3

由于缺少必要的口吃防治常识,不少家长对待儿童口吃问题存在严重的误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口吃的治疗。口吃儿童虽然不像成人那样存在心理负担,但是有的家长由于望子成龙心切,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对孩子的语言反复提醒、批评,甚至打骂。其实,0~3岁孩子的语言形成要经历一个从听到说的过程,这时候家长对孩子出现的口吃一定要“冷处理”,过多地纠正和训斥,反而会造成“负性加强”,可能会使孩子的口吃持续到成年。

纠正儿童口吃,要注重倾听和交流。这是因为儿童的语言机制不完善,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障碍。当孩子讲话有些拖长音或重复时,家长要注意听,不要急于纠正,一定要等孩子讲完,要在反复的发音、讲话中,慢慢锻炼孩子的听说能力。

已患口吃或有口吃倾向的儿童,家长的关注点不应放在“话说得怎么样”上,而要认真、耐心地倾听孩子说话,不要打断他,和他做真诚的语言交流,营造出轻松、信任的语言环境。如果孩子长期反复地口吃,要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正规的语言训练,不要自行盲目纠正,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不敢说话。

另外,孩子的模仿能力强,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语言环境也很重要。

心理健康是成才的重要关键 篇4

心理素质对人的成功非常重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尔曼对800名男性进行了30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成就最大的20%与成绩最小的20%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不在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美国心理学家曾追踪研究了1500名智力超常儿童,经过30年的追踪研究之后,发现这1500名超常儿童中有的成为了社会名流、专家学者,有的却变得穷困潦倒,流落街头。对这两类人智力和人格特点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他们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在于人格特点的差异,尤其在意志品质方面。成就最大的人具有自信、自强、谨慎的品格,有坚持性和抗挫折的能力。有些智力平常而有坚强意志和优良品格的人,也同样能取得惊人的成就(7月24日齐鲁晚报:《要注重对中学生的人格培养》)。

有的专家认为,人的成功,智商因素可能占到20%到30%,情商因素占到70%到80%。情商主要是指控制情绪的能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尽管对情商的提法有争议,但是从它代表心理素质的意义上来理解,还是可以接受的。

心理健康水平对中学生成才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心理不健康,学习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有的.中学生各门功课学得都不好,有小学时代知识基础打的不扎实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强烈的成就动机,没有下切实的工夫去学习。有的同学的个别功课不理想,主要是与他或她对这门课下的工夫并不到家有关,并不是他或她天生缺乏学这门课的能力。有的中学生入校时的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但是,越学越差,补考、休学、退学,甚至自杀。究其原因,是心理素质差,不是由于智力差。有的同学刚上中学时,论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下游,但是,由于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力争上游、无坚不摧的意志,靠勤奋努力,学业成绩越来越好。

中学生的学业水平并不能和心理健康水平划等号。有的中学生学习虽好,但由于心理素质差,潜伏着危机。有一位男中学生,在班上各方面都出类拔萃,考清华大学没问题,但他的母亲下岗后,认为考上大学也上不起,最后上吊自杀。

学业成绩好不等于心理健康的案例不胜枚举。

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使中学毕业,也很难适应社会。有一女学毕业生,中学毕业后,上了大学,由于感情受挫,而自杀。

美国的《托萨世界报》报道说,据美国心理健康资料中心统计,近几年,美国产业界有关人员因在竞争中受到心理压力导致生产力下降,每年平均达170亿美元之巨。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篇5

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学生梁明晶没有想到自己会被触动,在参与“童心圆”公益节目拍摄前,留守儿童在她心里只是几个没有温度的字眼,而如今却真实地打动了她的心。“只有真正走进他们,你才能理解,才知道你所付出的一点爱会有怎样的回报。”梁明晶说。

8月19日,山西省教育厅“童心圆”留守儿童精准帮扶计划在方山县积翠示范小学正式开营。紧随其后,“童心圆”励志真人秀公益节目于8月20日,在方山县积翠乡南阳村正式开拍。

该节目是由山西省教育厅扶贫队发起,第一期由太原工业学院“圆梦队”和太原理工大学“爱心家园”、“清泽心雨网站”等公益团体参加,以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陪伴为线索,围绕社会热点和时代背景建立叙事情境,通过亲情陪伴、心理关怀、才艺培养、感恩教育等志愿服务,融合剧情设定和游戏设计,记录志愿者和孩子生活中发生的励志体验故事,探索心理帮扶留守儿童的新思路。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宏大叙事中,留守儿童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像“野草一样成长”,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其产生的问题不断暴露,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关注。从中国城镇化目前的发展程度而言,这一问题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还将继续发酵,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将贯穿整个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当中,并成为一个历史性的难题。

李克强总理曾说过,“决不能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之痛、社会之殇。”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更是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升为一个紧迫的国家课题。《意见》出台后,各省市也纷纷出台相关实施办法和细则。然而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指导下,留守儿童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却仍在等待实践的考验。

现实中,从政府机构到公益组织,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救助日渐增加,但更多却还停留在物质层面。南阳村“第一书记”赵永霞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对留守儿童的物质馈赠固然重要,但是心理关怀更显急迫,因为童年是一个人性格、习惯、人格、心理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如果错过了这一阶段的有效引导,今后将很难补救。

“所以我们积极筹备并推出《‘童心圆’留守儿童精准帮扶计划》,以互联网+第一书记+大学生志愿者+心理助困+精准扶贫为主要特色,致力于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心理援助,以留守儿童比例高的农村或城镇学校作为项目实施地,以小学生为目标人群,为留守儿童建立健全的人格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赵永霞表示。

如今,在山西省教育厅的支持下,一支由儿童教育专家、心理学专业人士、有心理专业基础的在校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已经颇具雏形,越来越多的高校公益团体还积极要求参与其中。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依靠‘第一书记’这支在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力量,作为留守儿童帮扶项目实施的桥梁和纽带,促进该公益项目深入实施,并使关爱活动常态化成为可能。”方山县积翠乡党委书记雷海云指出。

在太原工业学院“圆梦队”的志愿者张雪飞看来,在拍摄过程中,失落的村庄、淳朴的乡俗、孩子们敏感脆弱而又渴望温暖的眼神深深震撼着他与每一位实践队员。“父母离异,外出打工,孩子先天性残疾,妻子离家出走,家中空留老人照顾孩子,这些情况比比皆是。”在看到问题的同时,队员们也看到了希望,“孩子们从一开始的防备、抗拒、不愿交流,到后来主动交流、融入团队,笑容明显增多,甚至还可以开玩笑,开始拥有自己的想法,懂得了感恩和回报,在你看来只是一点点的付出,但也许会为他们打开一扇门,这时候你就会感到自己的成就和责任。”张雪飞说。当孩子们哭着说出,“哥哥姐姐,我不想你们走”的时候,很多队员都流下了眼泪。

“谢谢这几天照护(顾)我,你教我怎样做好人,遇到事情不要隐瞒,什么事也不能打架来解决,有人遇到困难要帮助别人。我们真的非常感动,是你们给了我勇气。”一个十一岁孩子心里的冰块被志愿者融化了。

志愿者们也收获良多,大家更加懂得了责任和担当。“这只是一个片段,不是终点。我答应孩子会回去看他,志愿行动没有结束!”项目志愿者柴雅青郑重承诺。

“留守儿童在承受生理和心理双重‘营养不良’,如果当下不做出积极回应,其产生的后果将不可预估。”太原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侯彩霞认为,“童心圆”留守儿童精准帮扶计划就是要在精神层面去帮助孩子们,给予他们陪伴与自信,给予他们关爱和尊重,给予他们温暖和鼓励,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滋养与丰富,从而获得更多的自我价值感和生命动力,走出物质的贫瘠,脱离心灵的孤寂,和其他儿童一样赢得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成为一个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留守儿童是一个紧迫的课题,要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需要针对留守儿童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创建一种以心理援助为主要特色的留守儿童精准帮扶模式,吸纳更多高校团队和志愿者投身其中,切实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和心理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山西省委驻方山县下乡工作队大队长、省教育厅正厅级督学张卓玉说。

儿童学习拉丁舞的3大关键 篇6

1关键不同年龄、不同起点的孩子教什么

学过书法的人知道先一横一竖,再描龙画凤;学过钢琴的人知道先练指法,再弹曲目;学习体育舞蹈为什么一入门就要扭胯呢?

因此,我们专门设置了幼儿阶段的入门课程,让5-6岁的孩子“把身体站得直直的,把脖子拉得长长的,把眼睛看得远远的”。设置的课程就是先让他们学会站直,确立重心,练习绷脚、手位、脚法(从脚尖、掌、弓、跟,反复练习),然后再进行重心移动,等有了较稳定的重心和正确的姿势后,才可以做一些身体律动的练习,并且定期归零训练。

体育舞蹈协会的老师每周在幼儿园教一次课,幼儿园选派的跟班老师每周在幼儿园集中小朋友练习2至3次。由于孩子们解决了基本元素的技术问题,七八岁学习铜牌动作时掌握的速度就加快了,也比较容易将铜牌

幼儿园开展的表演活动中,拉丁舞基本功集体展示总是最受欢迎的一个节目。据家长反映,孩子进入小学后,因为在幼儿园阶段学习体育舞蹈时养成了注意力集中的习惯,很容易就进入了小学的学习状态。厦门市教育局、体育局每年举办的青少年锦标赛,设置了儿童集体基本功组别,展示儿童的基本功技术,得到了专家的广泛认可。

七八年过去了,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体育舞蹈的孩子们,他们的方方面面都显得与众不同,给自己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多年来他们中的很多人作为特长生进入省市级重点中学;新加坡教育部与中国教育部交换特长生,我市的曾嘉奕(身高180cm)被新加坡选中入学,不但初中和高中的学费全免,还给予生活补贴;高阳在2008年深圳第十八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上夺得十项全能冠军;庄佳禾今年考入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国标舞专业……他们都是从五六岁开始学习体育舞蹈的,如今品学兼优,出类拔萃。

2关键选择什么样的老师

初入幼儿园时,我们挑选了体育舞初入幼儿园时,我们挑选了体育舞2关键初入幼儿园时,我们挑选了体育舞蹈协会在全国和全省比赛中拔尖的老师进入幼儿园试点教学。可是他们有专业知识,却没有面对幼儿的经验,老师在讲课,孩子们却在各玩各的,不知道自己来干什么。经过我们的用心观察和不懈的努力,再和幼儿园的老师结合起来,针对儿童的天性和特点,采用了避免“大道理”,语言语气儿语化,让孩子互帮互学,增加思维理解能力,对专业技术的学习是先拆装后拼装、也就是先对动作各个击破再组合,以鼓励为主,时时戴戴“高帽”和批评教育相结合等方法,总结了一套针对幼儿教学的方法和课程。

凡是能够把孩子吸引在身边的老师,一定是热爱孩子耐心细致、童心未泯的老师。七八年来,幼儿园的跟班老师都喜欢上了体育舞蹈,有的已经可以独立授课,并参加了体育舞蹈教师的资格考试。幼儿教师在师范学校学习了舞蹈的课程,学习了幼儿心理学,有一套管理幼儿的方法,再加上体育舞蹈专业老师入门课程的编排辅导,他们成了教幼儿学习体育舞蹈的首选老师。

经验告诉我们:幼儿拉丁舞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要学会观察、掌握少儿学舞进程中的火候,学会抓住少儿的心理。具备了这些素质的老师,在教学中还一定要让孩子们把学习做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体育舞蹈专业技术相结合。

通过形式多样的展现自我、鼓励为主的教学方式,孩子们对学习拉丁舞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出乎我们的预料。一位妈妈告诉我们,第二天有拉丁课,她的孩子头一天早早就把拉丁舞服摆在了枕头边。因为生病发烧不能上学,但到时专门来上拉丁课的事例屡见不鲜。

3关键家个不可忽视的3关键因素

设置入门课程,放慢进门坎的速度一些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家长们能积极配合吗?这也是老师们在教学中碰到的最棘手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加强同家长的沟通,把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当做一项重要的课程。我们常常给家长们写一些怎样分阶段学习体育舞蹈常识的谈心文章,把各幼儿园拉丁班集中起来进行基本功展示,通过展示让家长比较鉴别会做和做到位的差别;最重要的是我们将从幼儿园起步学习了七八年的小选手带到各入门班去展示表演,他们的脚底下干干净净,架形漂漂亮亮、动作规规矩矩,家长看明白后都纷纷表示“我们的孩子就是要这样学”。

拉丁舞中相对抗的力无处不在,当脚对地板施力的身体在向上延伸,这样就使得孩子的身体经常处于拉长的状态,对孩子个子的成长极有好处。我们推荐去专业院校的三个男孩身高都在180-183cm之间,女孩在170cm左右。我们还为从幼儿园起步学习体育舞蹈的孩子做了骨龄鉴定,预计身高都很可观。由于各种原因放弃了体育舞蹈学习的孩子和同时起步坚持学习到现在的孩子身高对比差了一截,他们身材的挺拔和气质风度令那些放弃学习的孩子的家长后悔不已。

民族、民间及其他舞种的少儿培训班中,男孩子极其少见,于是学拉丁舞的男孩子成了各种活动中的“宝贝”和专业文艺团体追逐的目标。在今年厦门市六一儿童节“鹭岛花朵”艺术节上,这些学习拉丁舞的孩子们大放光彩,他们代表各学校参赛,几乎摘取了舞蹈、歌舞类节目的全部金奖。尤其是男孩子在表演中运用了拉丁舞的阳刚之气、健康的身体线条,演出获得了声声喝彩。

儿童期是性别发育的关键时刻 篇7

另有一组对254例同性恋的深入调查,结果分析也证明了早期所受的不良影响或错误对待是最重要的同性恋成因。调查发现同性恋者中儿童期以母亲照顾为主的占77.3%,男扮女装反性别抚养或者遭受错误性教育的比例也相当高。国内其他专家的调查和研究也有同样结论。

所以,一些专家得出以下两点结论:一是同性恋形成原因主要是具有同性恋遗传因素的个体自幼生活在有利于同性恋形成的环境之中,最后形成同性恋。二是儿童的认识性别和性取向的性别发育在4岁前存在并基本形成定势,4岁以后再想改变孩子的性别认识和性取向的性别定势已经是十分困难。所以,家长们要特别重视儿童期的性别发育的启蒙教育,不要因为家长的疏忽大意给孩子带来终身的痛苦。

上一篇:新媒体主管岗位职责标准下一篇:一年级学生手册上的老师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