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经验和启示(精选6篇)

×市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篇1

××市为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二元结构,也是四川省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全市幅员面积11939平方公里,人口1060万,农民比例约占三分之二,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三农问题”成为制约××进一步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市作为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试点城市,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农民就地市民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明显成效。为此,市规划局组织有关人员于2005年12月9日至11日利用周末时间赴××专题学习考察该市经济发达区域和城市郊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经过实地参观、资料收集和专题座谈,使我们受益匪浅。

××市新农村规划的主要经验

××市深刻分析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牢牢把握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在新农村建设中,紧紧依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在规划和建设环节,创造性地提出“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农民向农村社区集中)的发展思路,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的先导和引导作用,充分激活土地流转模式,全面突出政府主导,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互动,推进了经济发达区域和城市郊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具体而言,他们在规划方面的主要经验有:

一、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强化规划对新农村建设的引导作用

××市提出要通过科学的规划来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实现城镇、农村的合理建设,城乡产业的合理布局,让城乡居民通过城乡一体化得到实惠。为此,该市通过加快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实现了规划编制市域全覆盖,使全市城乡规划真正成了一盘棋。

一是加快分区规划和远郊市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修编;完成了龙泉驿、新都等7个卫星城的分区规划和都江堰市、崇州市等8个远郊市县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全市20个区(市)县都有了自己的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完成了中心城117平方公里新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中心城区域实现了控规全覆盖;编制了198平方公里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二是加快镇乡规划编制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落地。组织了对全市30个重点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和评审工作;对全市2800多个总投资1538亿元的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各级规划中逐一进行了审核和落实。

三是积极推进农民新居工程建设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完成农民新居工程的建设规划,高效优质完成了“新居工程”选点和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工作,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市还积极推进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取得显著成效。如白果村村庄整治规划和行动方案专门由省村镇规划建筑设计院进行规划,县建筑设计院进行设计。制定了以“村庄发展治散、基础设施治缺、村内建设治空、村容环境治脏、农户住房治大”为主要内容的白果新农村建设方案。

在农民新村规划编制中,××市注重结合实际,突出五项原则。一是将农民新村纳入城市(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并编制建设规划。农民新村建设强调搞好路、水、电、气、通讯和排污治污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同时要求应有相应的文化、体育、卫生、教育、商贸、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新村、文化新村、现代化文明新村;二是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增强农民新村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规划编制要求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要有利于农业和村庄产业多样化发展,兼顾城镇建设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农民新村规划分区域控制。城镇规划区内不设置中心村,属城镇近期建设片区,根据规划和有关标准设置农村居民点或城镇居民住区,防止形成“城中村”;四是农民新村规划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农民新村按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布局,配置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满足居住服务的基本功能,还结合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需要,统筹考虑各种生产因素,综合布局,使生产与居住、生活有机结合;五是农民新村规划结合当地环境和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农民新村规划在布局形态上因地制宜,灵活布局。加强对房屋建设风格、色彩的指导,推荐适合当地建设的方案,使农村新村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注意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通过规划建设农民新村,使农民既增收致富,又改善居住环境,享受现代文明。

二、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城乡规划战略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

××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战略中,认识到城乡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前提。该市按照城乡统筹规划、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切实改进和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高规划“科学、民主、依法”行政管理水平,建立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相适应的规

划管理新体制,实现城乡规划编制管理、实施管理和监督管理工作“满覆盖”,充分发挥城乡规划战略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进一步理顺规划工作关系。进一步完善市规划委员会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市规划委员会决策作用。健全市规划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的结构,加强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力量,理顺市规划委

员会与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关系,提高规划决策水平。调整区(市)县城乡规划制定程序。各区(市)县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建制镇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总体规划、开发区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等,须经市规划委员会审查同意,并按法定程序审批。将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的村镇规划管理职能划转市规划局。将城市户外广告总体规划及技术标准的编制管理职能划转市规划局。对××市高新区、龙泉驿区等15个区(市)县城乡规划行政管理机构的业务工作,由市规划局负责归口管理和指导。

二是不断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在主城五区设置规划分局,负责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工作。设置××市规划执法监督局(市级行政二级局),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工作。将市规划管理稽查大队并入市规划执法监督局,不再保留市规划稽查大队。市规划执法监督局由市规划局管理。设置市政府派驻龙泉驿区、金堂县等14个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负责所驻区(市)县城乡规划行政工作督察。市规划局加挂市政府派驻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办公室牌子,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督察专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组建××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负责全市城乡规划发展战略研究。组建××市规划信息技术中心,负责全市城乡规划信息资源管理。组建××高新区、金堂县等15个区(市)县规划行政管理机构。负责所辖行政区域规划管理工作。

同时,××市还特别注重加强镇乡规划管理。在温江区、双流县等14个区(市)县设置区(市)县政府派驻镇(乡)规划助理员,负责所驻镇(乡)规划实施与监督管理工作。规划助理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当地规划行政管理机构负责。

三是切实落实人员和工作经费。明确干部管理权限。市政府派驻的督察专员、规划执法监督局的组织人事由市规划局统一管理。其余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的任免,征求××市规划局意见,由当地区(市)县任免。市规划局及派出机构、市规划执法监督局、市政府派驻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的人员编制由市机构编制部门核定下达,各区(市)县规划行政管理机构及驻镇(乡)规划助理员的人员编制由当地政府负责落实。所需工作经费纳入市、区(市)县同级公共财政预算。

三、突出重点,抓好示范,以点带面,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推动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中,××市特别注重突出重点,抓好试点,以点带面,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动。

在规划环节,该市提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优化资源配置,突出抓好以区(市)县政府所在地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力争在10年内,基本形成环绕中心城市的4个中等城市、11个小城市、45个区域中心镇相互呼应的城镇体系。重点完善区(市)县政府所在地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的总体规划,制定完善包括城镇居民安置及农民新村规划在内的分区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今后5年,规划并建成城镇安置小区80个、农民新村示范点20个。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客观要求,适时规划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整合乡(镇)资源,充分发挥区(市)县政府所在地和区域中心镇的吸纳和辐射作用。

在建设环节,注重抓好示范点的建设,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积极总结经验,促进全面推广。例如在白果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健全机构,切实加强白果村全国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的领导。双流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白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在白果村设了现场指挥部。同时,永安镇也成立了白果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宣传组、经济发展组、文化休闲旅游组、基础设施建设组、风貌整治组、现场办公室等,各组分别由镇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做到了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经验”对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启示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市改变传统的“城乡分割”发展模式,统筹城乡发展,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都把城市和农村结合在一起共同规划,这对于避免“城中村”,加快产业发展,缓解城市就业压力,意义深远。××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方面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如下几点启示。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强领导

××市为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二元结构,全市人口1060万,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而我市也为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二元结构明显,农业人口比重大,人地矛盾突出。因此,××市的经验对于我市加快经济发达区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市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首先源于该市党委、政府对发展形势和地方实际的科学判断,源于对城市化的正确认识。该市主要领导多次提出,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市上下思想统一,认识到位,从而为上下联动,左右呼应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我市最近几年也高度重视城镇化的发展,市委二届三次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明确了目标、任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经济发达区域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和认识还不够深入、系统,对其内涵理解还不够透彻。通过对××市的调研,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新对这一问题进行梳理和反思,尽快转变观念,寻求适合我们自身特点的发展思路。

在组织领导上,有必要借鉴××市的经验,成立由区(市)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工作机构,确定分管领导具体抓这项工作。同时,要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对群众的宣传力度,使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对城乡一体化战略部署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有更深的认识。

二、因地制宜,正确选择适合我市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市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建设上大胆创新,超前运作,所推出的国色天香模式、五朵金花模式以及安仁模式,以土地流转制度为核心,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我市地域面积广,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如何结合各地区实际,选择正确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应该说,××市所推出的国色天香模式、五朵金花模式以及安仁模式,在我市都具有推广的基本条件。但是,我们不能照抄照搬,要深刻分析各地区发展实际和自然条件,寻找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近年来,我市在都市区部分地区也探索出了一些成功模式,例如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农家乐”特色经济,这些做法都亟待归纳总结和加强引导,提升档次。

三、抓住重点,加快我市经济发达区域和近郊区新农村规划编制

××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十分重视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切实将城乡规划放在基础和龙头地位。××市在规划编制方面的经验集中体现在:一是明确提出城乡规划全覆盖理念;二是注重在规划编制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凸现区域经济的特色;三是注重推进镇乡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直接指导新农村村容整治工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市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快速推进,规划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到目前,都市区新一轮总规确定的82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中,已有460平方公里实现控规覆盖,其中两山之间的主城核心区及山外主要拓展用地如大学城和茶园地区等已基本实现控规全覆盖。另外,在编控规220平方公里,也即将形成成果。都市区单独编制的36个小城镇规划,除极个别城镇因特殊原因适当延后外,其余均基本完成。这些为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奠定了重要的规划基础。

但是,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控规编制,特别是加快城乡结合部和城市拓展新区的控规编制工作,尽快实现都市区控规全覆盖;积极做好控规维护和更新,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权威性。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快城市综合交通、市政设施、公共设施、环境资源保护等重大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切实引导都市区城乡协调、健康发展。

另外,要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开展农民新村规划编制和都市区范围内农村新型社区的规划工作。试点启动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特别是充分借鉴××市的成功经验和我市亚太市长峰会环境综合整治积累的宝贵经验,尽快出台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导则,引导村容整治工作。

四、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强化规划对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力度

××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战略中,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规划工作,打破城乡规划分割的格局,建立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管理新体制。该市理顺规划工作关系,将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的村镇规划管理职能划转市规划局。不断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在主城五区设置规划分局,负责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工作。设置××市规划执法监督局(市级行政二级局),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工作。市规划执法监督局由市规划局管理。设置市政府派驻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注重加强镇乡规划管理,设置区(市)县政府派驻镇(乡)规划助理员。这些举措对我市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规划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特别是都市区规划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为规划管理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目前都市区规划管理体制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乡镇一级规划工作机构薄弱,导致了乡镇一级规划管理的缺失。目前,都市区规划管理范围由2002年前的2500平方公里扩大至5473平方公里,新增96个镇乡,均无专门机构,无专职人员,无经费来源。这种状况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了都市区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因此,有必要在继续坚持和完善都市区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乡镇规划管理机构建设。都市区内的每个建制镇,均需要建立规划管理办公室,形成“市局—分局—规划办”的城乡一体化管理机构体系。同时,为加强规划的统一管理,强化对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指导,需要进一步调整村镇规划管理职责,建议将村镇规划管理职责,统一划归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对远郊区县,目前大多数区县未设立单独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城市规划管理的行政职能仍由建设主管部门代行。而镇乡一级的规划管理更是严重缺位,从而导致规划无法有效监管。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区县城乡规划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按照城乡一体、集中统一的要求,帮助其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将规划管理职能延伸至镇乡。应尽快帮助万州、涪陵等区域性中心城市,按规定成立独立的政府序列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稳步推进行政辖区人口超过50万人的区县,按规定成立规划局;帮助辖区人口不足50万人的区县,根据需要参照设立规划局,或者完善现有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划管理的职能职责。积极帮助各区县在其辖区特大镇,建立规划办公室,其它镇配置专职规划管理助理员,建立起“区县规划局—规划办(规划管理员)”的管理体系。

五、抓好试点,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效应

×市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篇2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日益明显, 农村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 农村的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已相对滞后, 这明显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目前,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 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 根据国际经验, 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并且, 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实践, 更需要借鉴来自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益做法。本文分析了包括欧美和日韩等许多国家农业和农村建设发展的成就和经验, 各个国家和地区由于自身自然环境、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差异, 在推进农业和农村建设方面并无特定模式可以照搬, 但却都表现出了某些共同的特征。

二、国外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主要经验

1.欧盟模式。

欧盟农村建设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 (1962年~1991年) :以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发展。1962年, 在法国、意大利、荷兰的推动下, 欧共体建立了共同农业政策。这一政策主要着手从产业角度促进农业发展, 它的目标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主要手段是实施落后地区发展补贴。 (2) 第二阶段 (1992年~1999年) :从以农业生产为中心向关注农村发展过渡。欧盟在1992年修改了它的共同农业政策:把过去以价格支持为基础的机制过渡到以价格和直接补贴为主的机制, 控制农产品生产和财政预算开支的过度增长, 促进农业发展。 (3) 第三阶段 (2000年以后) :农村与农业共同发展。为了应对WTO新一轮农产品贸易谈判要求, 特别是来自美国等国家的压力, 在1999年, 欧盟对共同农业政策进行了第三次更彻底的改革。它提出了欧洲农业模式, 将共同农业政策转变为“共同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 将农村发展作为共同农业政策的第二支柱;注重农业在农村发展中的多功能作用, 强调保护生态环境, 使农业、农村、环境协调一致发展。

2.韩国新乡村运动带动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韩国的新农村建设运动正式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这段时期一方面韩国城乡差距、工农差距日益扩大, 使得农村问题成为韩国政府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 另一方面, 由于政府采取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取得成功, 政府能够有财力支援农业和农村。韩国政府自1970年开始发起了“新乡村运动”, 大力倡导“勤勉、自助、合作”理念来振奋农民精神, 以项目开发为纽带, 以政府支援和农民自主为基本动力, 带动农民开展家乡建设活动。在交通方面, 通过改善农村公路, 全国都实现了村村通车;居住方面, 通过改善住房条件, 使得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在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方面, 通过实施农村电气化工程, 20世纪90年代农村家电普及, 全国已实现了电气化;通过改善农民饮水条件、兴建村民会馆、增加农民收入等措施, 使农民得到极大的实惠。

3.日本农村建设。

日本农村建设的历史从总体上来说, 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 以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村发展阶段。日本政府从1961年开始, 颁布了一系列加快农业发展的法律, 基本思路就是从产业振兴的角度切入, 以促进农业发展为主线, 来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发展。主要内容都是围绕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 提高农业生产率, 扩大农户经营规模, 增加农民收入, 以缩小工农产业和城乡收入差距。 (2) 农村与农业并行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 日本农业面临食物自给率明显下降, 生产成本较高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减弱, 农户经营规模小, 兼业农户占主体地位,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山区农村经济衰退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基于这种情况, 日本政府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支持山区半山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二是大力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 吸引年轻人留在农村和新的农业劳动者进入农村;三是制定地域性的产业重振计划, 推进农村、山村及渔村地区振兴;四是设立“农村建设专项费”, 支持农村个性化、亲环境型发展;五是鼓励农村地区发展非农产业;六是建立城市与农村共存及双向交流的机制。通过创建绿色观光事业及体验农村生活等活动, 增强城乡国民间双向交流。

4.德国的巴伐利亚新农村试验模式。

德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在巴伐利亚州开始进行建设新农村, 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制定“村镇整体发展规划”, 如调整地块的分布, 改善农田基础水利设施等;二是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 积极推广农村机械化作业, 组建合作社, 发展生态农业;三是保护传统文明, 如整修传统民居、建立博物馆等;四是加强教育培训, 推行“双元制”教学, 让孩子从小既学文化课, 也学实用技术。同时, 文体娱乐活动也被看作吃饭穿衣一样重要, 村庄里各种娱乐设施齐全。通过这些措施, 缩小了城乡差距, 让农民爱上农村, 实现了“在农村地区生活, 并不代表可以降低生活质量”、“与城市生活不同类但等值”的目的, 使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得以平衡发展, 明显减弱农村人口向大城市的涌入。

5.法国模式。

为了促进农业发展, 法国于1960年颁布了《农业指导法案》, 加大了对农业的补贴, 不仅为农民购买农田和农业机械提供各种优惠的贷款, 而且还在农产品价格上给予丰厚的补贴。此外, 以农业中学为中心在其周围设立农业初中和开办了青年农民技术培训中心和短期专业技术教育班, 形成了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相结合, 高、中、初等不同层次相配套的农业教育体系。为了缩小农村与城乡的差距, 法国在1960年代制定了农村可持续发展政策, 依靠技术进步促进农村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已成为法国政府的工作重点, 而改变农村能源结构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三、国外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启示

1.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每种新农村建设模式都决定于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制度环境、人文历史、发展机遇等多种要素。欧盟、日本以立法为主要手段, 采取温和的渐进方式, 促进农村发展;韩国则以行政运动为主要手段, 采取迅猛的激进方式, 推进农村发展。尽管各国农村发展道路不同, 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发挥政府的扶持功能, 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等内容是基本一致的。

由于农村地区发展地域差异很大, 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一方面要充分借鉴国外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不可照抄照搬国外的成功模式, 必须根据地域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 进行综合考虑, 统筹规划, 走出适合本地区发展特点的新农村建设路子。

2.始终坚持人与环境的和谐

环境的友好性是世界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趋势。韩国的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经验颇有启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 韩国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 导致农业发展落后, 农村出现了“空心化”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韩国采取了包括发展亲环境农业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韩国亲环境农业的内容主要有三项:第一, 亲环境农业是以农业与环境的协调来实现可持续农业生产、提高农家收入、保全环境, 同时追求农产品安全性;第二, 亲环境农业是通过生态系的物质环境系统来实现农业安全管理、作物养分综合管理、生物学预防技术的利用、轮作等, 并持续保全农业环境;第三, 亲环境农业分为有机农业和低投入可持续农业两个部分。

3.尊重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

韩国新乡村运动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唤醒和调动农民的自立、自强和创新精神。从运动初期由政府支援扶助的“官主导”转变为由农协以及科技教育和民间部门推进的“民主导”的农民自发致富运动。韩国政府大力支持建设新乡村运动, 但不包办, 注重激发农民在建设新乡村运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发现和发挥农民的自身潜在能力, 包括创意、策划、组织、管理、维护、改善提高的意识和能力, 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日本造村运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自立自主、体现民意, 政府在政策和技术方面给予支持, 一切行动由社区和乡镇把握, 为了准确传达这一理念, 日本政府下大力气走访村民, 引导和动员群众, 唤起他们建设家乡的热情和干劲。

4.注重提升农村人口素质

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农村改革与建设中十分重视对农民的教育, 注重对农民科技文化的培训和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水平。丹麦的农民是具有高度文化知识水平的职业。任何没有受过农业基础教育和务农实践及没有获得“绿色证书”的人都没有资格当专业农民。法国农业部在全国建立了一批农业研究机构和农业学校, 从事农业人才的培养。法国政府还确立了以公立私立共同办农业教育的体系, 逐步实现了农业教育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国家对获得毕业证书的人员, 在安置、农业经营方面给予优惠待遇。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对农业教育和培训的重视不但使农民具有了操作现代化设备的技术, 掌握了现代农业的经营管理方式, 而且使农民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 革新了观念, 才使东亚和欧美一些国家与地区的农村改革及新农村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5.加大政府投资和融资支援

各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都是以财政投资和融资支援为后盾的。欧洲国家的普遍作法是建立基金会, 以基金会这种金融机构为主体筹集资金, 专门用于农业和农村建设, 特别是落后地区、贫困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如德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由政府通过补贴的方式来鼓励农民改造和建设, 并由农民参与项目决策、设计、监督和实施。产业的开发有基金会等股份制金融机构协调和扶持。韩国新乡村运动则采取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资和乡村集资的方式, 为避免划拨财政经费后层层被消化和削弱的现象, 中央财政由中央新农村领导小组直接负责, 通过专款专用、专款配套、直接到村或农户等各种方式, 建立合理的财政投入管理体制。

四、国内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目前江西、浙江、河北、甘肃、山东等省市的一些地区, 围绕农村小康建设目标, 已经先行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相似、名称各异的新农村建设试点, 在此特选取其中一些典型经验进行介绍。

1.江西赣州“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

2004年江西省赣州市拥有845万人, 城市化率只有20%, 是中部省份的中等发达地区, 经济实力较弱。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耕地面积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4年9月正式发起了“五新一好”的新农村建设行动。主要内容是:以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卫生环境条件为先导;以农民增收为目标, 发展新产业;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 培训新农民;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 组建新经济组织;以创建文明村镇为主导, 塑造新风貌;以“三民” (亲民、为民、富民) 活动为抓手。力争到2010年, 使赣州60%的村镇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

2.浙江绍兴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行动

绍兴县是全国较早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地区。早在1991年, 绍兴县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 开展了以“千万利、吨粮田、园林村、小康户、文明人、好支部”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1997年在总结提高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镇、村、户为对象的“生态镇、园林村、富裕户、文明人”的新农村建设目标。2003年下半年又开展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行动。该行动坚持的基本原则是:规划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城乡统筹、互促共进、集聚集中;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特色;整合资源、节约用地、持续发展;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自愿。

3.山东省青州“巴伐利亚试验”

“巴伐利亚试验”是德国农村发展的普遍模式, 并在1990年起成为欧盟农村政策的方向, 在成功运作40年后, 该试验被德国赛德尔基金会移植到山东省。“巴伐利亚项目”开始了一场旨在证明“在农村生活, 并不代表可以降低生活质量”的试验, 试验技术来自德国赛德尔基金会所倡导的“等值化”理念, 以及在德国的成功经验;试验内容为土地整理与村庄革新;试验地点选在山东省青州市的南张楼村, 一个发展水平属中等偏下的中国北方农村。德国人当时看中的就是南张楼村具有的“天然劣势”:不靠城、不靠海、没有大企业、不靠近交通要道、没有矿产资源、人多地少等。目的就是要证明: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 中国农民是否一定要涌入城市, 留在土地上是否也同样可以实现幸福生活?

从江西赣州、浙江绍兴和山东南张楼村的经验来看, 每种新农村建设模式都取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制度环境、人文历史、发展机遇等多种要素。浙江省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 以“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为目标, 以高投入为手段, 走了一条高成本推进式新农村建设道路。这对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等发达省市具有借鉴价值。江西赣州市的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 其在低山丘陵地区创造的低成本推进式新农村建设“赣南模式”, 对中西部尤其是南方广大低山丘陵的农村地区具有推广价值。山东南张楼村走的是一条北方平原农村低成本外援式新农村发展道路。该村借鉴了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等值化”农村发展模式, 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 在价值理念、组织力量、引导资金等方面已具有明显的“巴伐利亚”特征。

摘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建设全面和谐的小康社会而提出的。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典型经验,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其发展的共同特征, 以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例证支持。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经验,启示,国外,国内

参考文献

[1]陈锡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党建研究, 2010, (11) .

[2]李雯, 李嘉林.国外新农村建设经验启示[J].四川建筑, 2008, (10) .

关于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3

××××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工作全局,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两大主题,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梯次推进,通过典型引路,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市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及成效

一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迅速掀起新农村建设热潮。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用科学观指导新农村建设,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支农惠农政策有了充分了解,农民对政策知晓率达90%以上。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热情格外高涨。目前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正健康有序、如火如荼的深入开展和运行着。

二是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市委、市政府认真实施“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战略,坚持以“一村一品”为载体,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去年全市粮食总产102.12万吨、油料总产15.13万吨,生猪饲养量达到604万头,茶叶产量10280吨,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42万亩,发展市级以上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文秘杂烩网80多家。全市农业总产值150.49亿元,其中猪药茶菜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到56.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20元,同比增长22 %。

三是农村基础条件大为改善,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市委、市政府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编制完成了市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实施了“十百千万”工程和“五个一”工程,共建成通村水泥路3910公里,农村户用沼气池5.59万口、人饮工程865处,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www.服务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逐步建立,一些长期影响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为实现我市率先突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以培育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和科普“双百”工程,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开展 “文明新村”、“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促进了乡风文明和社会和谐。深入开展村级党组织系列创建活动,建成村级活动场所635个,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建立健全了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制度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尽管三年多来,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底子薄,增收后劲不足,影响了主体作用的发挥。二是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与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三是农村规划建设滞后,城乡环境反差较大。四是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农村基层组织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市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反复实践论证,制定了××××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17个专题规划,确定了××××市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市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十大工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把全市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市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全市重点镇、村实现新农村阶段性建设目标,建设新农村示范户1.5万户。到2020年,力争全市60%以上的村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目标。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积极实施四大战略:

(一)科学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在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在目标定位上,一定要从市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盲目攀比;在规划的制定上,既要符合实际,又要适度超前,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在建设速度上,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积极稳妥不能急于求成;在工作方法上,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健康有序、又好又快地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

(二)和谐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涵盖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树立和谐社会的建设理念,统筹规划,全面推进。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主政治建设水平;既要加强农村基

三是农村基础条件大为改善,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市委、市政府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编制完成了市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实施了“十百千万”工程和“五个一”工程,共建成通村水泥路3910公里,农村户用沼气池5.59万口、人饮工程865处,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服务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逐步建立,一些长期影响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为实现我市率先突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以培育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和科普“双百”工程,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开展 “文明新村”、“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促进了乡风文明和社会和谐。深入开展村级党组织系列创建活动,建成村级活动场所635个,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建立健全了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制度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尽管三年多来,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底子薄,增收后劲不足,影响了主体作用的发挥。二是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与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三是农村规划建设滞后,城乡环境反差较大。四是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农村基层组织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市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市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十大工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把全市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市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全市重点镇、村实现新农村阶段性建设目标,建设新农村示范户1.5万户。到2020年,力争全市60%以上的村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目标。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积极实施四大战略:

(一)科学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在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在目标定位上,一定要从市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盲目攀比;在规划的制定上,既要符合实际,又要适度超前,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在建设速度上,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积极稳妥不能急于求成;在工作方法上,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健康有序、又好又快地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

(二)和谐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涵盖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树立和谐社会的建设理念,统筹规划,全面推进。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主政治建设水平;既要加强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又要重视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养老保险等社会事业和民生条件的改善,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走上和谐健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是个长期、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必须按照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推进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融合,积极推进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分批实施、梯次推进战略。××××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薄弱、基础设施较差,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能遍地开花,要采取抓点示范、分批实施、梯次推进的办法,集中力量,实施重点突破。要选择一些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建设效果较易显现的村,集中人力、物力、才力,用上3到5年时间进行重点建设,在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达到阶段性标准后,经过验收,再实施下一批试点村镇建设。通过分批实施、梯次推进战略,辐射带动全市整个农村,做到点面结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力争在30—50年内,使××××的2400多个行政村的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在实施四大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一定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长远目标与当前任务的关系,从长远着眼,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民收入快速持续增长,同时要围绕改善民生,解决好农民最急、最盼的问题,使长远发展和当前工作统筹兼顾。二是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真正使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强大合力。三是处理好坚持标准与突出特色的关系,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建设城郊型、产业带动型、旅游景区型、文化生态型等各具特色,各种类型的新农村。四是处理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既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也要抓好教育、文化、社会治安和民主法制建设,更要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让他们尽快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主体。五是按政策办事与创新工作机制的关系,在认真落实中省政策的同时,不断提高办事效率,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三、××××市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切实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素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强对各级干部和农民的培训,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正确处理好发展、建设与群众可承受能力的关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决策、建设和受益主体作用,稳步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农民群众支农惠农政策、科学技术和实用技能的宣传和培训,激发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意识,不断提高农民素质。进一步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新农村建设的强大舆论氛围。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抓好规划编制,推进以60万亩茶叶、60万亩柑橘、600万头生猪为重点的“三个六”、“四个优”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切实抓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专业乡镇、专业村。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系列加工为重点,继续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企业实力。实施绿色“汉”字农产品品牌战略,推进品牌重组和整合,打响大品牌,开辟大市场。抓住西汉高速公路开通和十(十堰)——天(天水)高速公路、城(成都)——西(西安)高速铁路近年将开通机遇,大力发展山水休闲、田园休闲、古镇休闲、文化休闲等乡村旅游业,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抓好劳务输出,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三)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改善和发展农村民生。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抓住八大民生工程、“十大工程”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机遇,加强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加快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力争3年内完成全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继续实施“五个一”工程,着力抓好水、电、路、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制约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结合“旅游活市”。战略的实施,抓好高速公路及境内交通干道沿线、景区周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切实加强农村教育、卫生、计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通讯等社会事业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积极实施“绿色家园”和农民安居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年”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城镇化建设步伐,努力建设文明、平安、和谐的新农村。

(四)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针对我市农村基础薄弱、投入需求量大而资金来源狭窄的实际,在认真执行政策的同时,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一是不折不扣地落实以“五个三”为主要内容的强农惠农政策。二是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省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确保宽覆盖、多投资、快建设。按照“三个高于”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市县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从2009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生猪、茶叶、柑橘产业发展资金各 500万元,西乡、宁强、南郑、城固等县区每年分别配套不少于200万元,镇巴县不少于100万元。十一五期间,全市投入“三农”的资金要达到103亿元。三是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在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经营农村资源、筹措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和办法,研究制定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四是抓好资源项目整合。以县为主,以项目为平台,尽可能地归并整合资源项目,统筹安排,重点投入,发挥资源资金聚合效应,推动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要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建立土地流转平台试点,引导农村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做好乡村债务化解工作。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农民得到实惠。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推行“双议”(“党员议事会”和“村民代表议事会”)等形式的议事形式,探索兴办公益事业项目申报制和农村劳力外出信函议事。积极发展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群众组织化程度。切实抓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探索农民以林权、农机具、主导产业和《土地承包合同》、《土地经营权证书》进行抵押的有效方式,推行贷款“一证通”,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

(五)坚持抓点示范,进一步加大新农村示范村镇建设力度。抓住新启动新农村重点示范村镇建设被省、市纳入目标责任考核的机遇,按照“试点先行、基础突破”的思路,继续抓好示范村镇建设,每年新启动示范村85个。一是继续抓好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完善工作。二是抓好项目建设。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整合资源、项目,集中支持示范村建设,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力争完成省上下达的任务。三是强化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典型,力争培养一批产业发展成效凸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民生建设不断强化,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典型。四是在抓好当年示范村启动建设的同时,编制新启动示范村建设规划,及早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确保协调衔接、有序推进。

×市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篇4

2011年,XX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基本原则,围绕“两城四地”战略目标,按照“转型提质保供给,大兴水利强基础,富民美村建家园,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方针,努力推进农业转型与升级,农村规划建设与保护,农民增收与素质提升,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布局和资源配臵,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年初召开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全体出席,市委书记作重要讲话,各镇(街道)党委(工)书记、镇长(主任)、副书记,各涉农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广大一线干部近800人参与了大会。通过大会,我市进一步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各镇(街道)党(工)委要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发展上,确保力量不削弱、工作不放松。

(二)政策更趋完善。一方面,财政支持政策更加明朗。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切实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今年财政预算

内资金用于“三农”的投入增长近40%。另一方面,各项工作的指导意见纷纷出台。在往年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制定了《关于做好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若干意见》(市委„2011‟4号)、《关于进一步加快培育建设中心村的若干意见》(市委„2011‟10号)、《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2011‟13号)、《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在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2011‟14号)等政策意见,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三)工作重点突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工作涉及面广、量大。但由于领导指挥得当、财政支持到位、各部门广泛配合,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抓住重点、由点及面、稳步推开。

一是以“两区”建设为龙头,不断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我市坚持用工业理念指导农业,用产业化手段经营农业,用开放思维拓展农业。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进排水渠、机耕路等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工厂化育秧中心建设,打造高质量的粮食生产基地。全年新增垦造耕地面积0.3万亩,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0.72万亩,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完成0.8万亩,完成林区道路建设里程44公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推广温室、钢结构大棚、工厂化育苗、节水灌溉及设施化养殖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着力打造主导产业优势区块。在完成2010年启动创建的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又启动创建3个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5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农业结构更趋合理。同时,我市加快农业科技创

新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全面建设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稳步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二是以“农房两改”为基础,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有序实施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集中改建,加快自然村落整合和居住点缩减,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集约使用水平。重点支持列入中心村的农村住房拆迁改建项目,对农村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户拆迁、中低收入农户危旧房拆迁、山区移民搬迁、自然村迁并的农村住房集中建设项目优先纳入扶持范围。农房改造全年计划4000户,目前已全部完成。中心村工作稳步开展,我市确定的32个中心村,已有11个村完成了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并通过会审批准;有11个村完成了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初稿;10个村已列入了编制计划。重点培育的XX、XX、XX三村由于组织领导有力、方案措施得当、资金筹集充分,目前建设成效明显。在积极推开农村住房两改和中心村工作的同时,我市继续实施全面小康村创建工作,以典型示范带动全市农村持续提升环境面貌,今年又有西坞街道四维村等8个村开展集中整治建设,等待最后验收。去年省里出台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以来,我市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开展了广泛调研,提出近期的工作目标是着重打造“一港二区四带”,即:环XX港重点区域、XX湖和XX库区、XX交接处至XX“生态迎宾带”、XX环境整治品牌提升带和城区至XX生态公路、城区至XX快速通道、城区经XX村至XX沿线三条美丽乡村示范带。此外,世行贷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第一批四个村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第一批已全面展开。今年,我办牵头、各相关

镇(街道)抓落实,“一港二区四带”相关村庄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并以农房两改和环境提升为主要抓手有条不紊地实施“生态人居建设、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经济推进、生态文化培育”四项行动,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开局。

三是以全国会议为契机,加快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步伐。今年3月,由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组织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我市隆重召开。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会议还交流了各地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和做法,部署了“十二五”时期和2011年的相关工作,我市作为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之一上台领奖。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大大提升了我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知名度,为完善“东部象山港渔家风情休闲带、西部山地生态体验休闲带、中部庄园风光观光休闲带和古村落文化探访休闲带”等4条特色乡村旅游休闲带建设、加快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步伐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2011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9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81亿元,累计创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4个、YY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示范点)10个,认定农家乐星级经营点(户)21个,创建省级休闲观光农业(林业)示范园区8个,省级农家乐精品项目2个。

四是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切入点,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基础。村级组织处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直接组织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职责。今年我市按照先村党组织,后村民委员会,再进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换届的顺序,安排6个月时间开展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全市356个行政村

除5个村因撤村建居暂缓换届、3个村已在2009年提前完成党组织换届外,有348个行政村集中进行村党组织换届,351个行政村集中进行村委会、村监委和经合社换届。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能人进入村班子。截至到目前,村党组织集中换届全部完成,村民委员会、村民监督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除莼湖镇栖凤村外,其他350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换届选举呈现村民参选热情高、农民群众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增强,总体上较为和谐等特点,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巩固深化“先锋工程”建设,组织实施“农村党组织书记素质工程”,通过业务培训、外出参观等途径进一步提高了村干部的素质。

五是以创业增收为目的,不断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按照 “突出培训重点,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规范培训管理,进一步强化培训服务,打造培训品牌,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培训机制,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增强培训合力,做好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培训,全面推进农民创业就业,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总体思路,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的需要,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力度,着力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取得了较好成效。一年来全市共培训各类农村劳动力12110人(次),其中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200人,其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3612人,实现转岗就业3178人,转移率88%;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5160人次;农业专业技能培训2500人次;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250人。

六是稳步推进其他面上工作。紧紧抓住农村经济发展、计划

生育、科技创新、社会保障、基层治理机制和民主法治建设等事关三农的各个重要方面,积极有为地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稳步向前。

二、存在问题

在肯定今年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市客观看待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城乡统筹水平离全面融合尚有较大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事业建设还较为薄弱,推进城乡配套改革,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不断加大。农民转移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较低,脱贫致富的任务还很重。三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少路子和办法。四是农村社会管理面临新的压力。涉及农村的征地、环保、土地承包、集体资产管理等各类纠纷时有发生,保持农村和谐稳定任务依然艰巨。五是农民整体素质和就业本领还不高,新型农民队伍建设需不断加强。

三、明年计划

2012年,我市将按照十二五规划的相关安排,有条不紊地推动新农村建设各方面进步。概括来说,就是要实现“六个新突破”:

(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上有新突破

大力开展两区建设,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夯实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努力建设高质量的粮食生产基地,确保粮食安全。重点实施以水蜜桃、雷笋、花卉苗木三大主导产业为核心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的创建工作,继续实施亩产超万元工程;同时加

快推进竹产业园开发,力争竹产业核心区建设出成效。发展扶持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积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同时,要结合“海上XX”建设,不断优化升级捕捞结构,改造提升传统海洋养殖业,加快渔产品投售市场建设,不断提高渔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推动现代科技服务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强化农产品品牌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产品安全和有效供给。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认定工作,全面提升我市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在推进农村宜居乐居上有新突破

明年,我市计划以中心村为主战场、以全面小康村为契机、以特色文化村和风情小村为示范引领、以精品线打造为抓手、以“一区二片四带”为重点推进连片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力争成功创建省美丽乡村先进县。

具体来说,继续推进全面小康村创建,明年完成创建4个以上YY市级全面小康村任务;加快中心村建设,新启动重点培育建设3个中心村;注重特色村保护,首批计划安排3—5个村开展培育;启动风情小村创建,在原创建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中开展以“宜居、宜业、宜文、宜游”为主要内容的“风情小村”创建;开展西坞至莼湖沿线的金峨村、税务场村、蒋家池头村、余家坝村这一区块的精品线建设;以上述各项引领“一区二片四带”进而带动全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整合领导力量,加大政策扶持,强化资金保障,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民生水利建设,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上有新突

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加快推进县江三期、莼湖降渚溪、萧王庙泉溪小流域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东江、剡江河道治理工程的前期工作,全面构筑高标准防洪屏障。加快推进大堰县溪、裘村大通溪小流域治理工程的进度。做好横江闸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继续做好清水河道建设,实施城乡饮用水质量提升工程。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优化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推进农村道路公交、电站电网、通讯信息、供销流通等各类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和使用。

(四)加快民生事业发展,在推进农民持续增收上有新突破

挖掘资源潜力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做好村级留用地和启动资金等方面支持,通过不断挖掘产业增收潜力、创业增收潜力、物业增收潜力等方式,引导农民扩宽创业就业门路,提高家庭收入。

着力提升农村民生品质。顺应农民群众需求多元化、差异化趋势,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建立并不断完善农村教育、公共文化、卫生服务、养老保险、“五保”救助等制度,打造惠及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五)加快机制体制创新,在推进城乡全面融合上有新突破

加快中心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顺应农村人口、产业集聚的趋势,加快中心镇建设和城镇化推进步伐,推动镇区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和要素集约。加快XX卫星城市建设,统筹莼湖老镇区与滨海新区发展,进一步放宽城镇户籍限制,加快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按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加大对宅基地、废弃地、空闲地整理复垦和流转臵换力度,复垦臵换后新增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农房“两改”、村庄基础设施及村集体经营性项目建设,保障农民土地用益物权。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平台,促进城乡土地资源、资产、资本有序流动,为新农村及各项设施建设提供有效空间。

积极创新财政金融体制。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和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拓宽合作领域,拓展融资平台。

(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在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上有新突破

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开展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集中轮训,提高新任村干部履职能力和水平。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管理。完善村干部社区干部报酬和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干劲,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

×市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篇5

在州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及市委的关心重视下,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贯彻省、州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会议精神,通过抓工作队及指导员管理,做好服务工作,较好地促进了全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将我市今年下派新农村工作队及指导

员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我市共派出各级新农村驻村指导员61人,其中省派驻6人、州派驻3人、市级单位52人;女性8名;新农村指导员平均年龄37.54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61人;中共党员48名;机关公务员48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名、企业1名。61名新农村指导员组成7支工作队分别派注全市7个乡镇(办事处)51个村委会。

二、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选派干部到农村担任新农村指导员,是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帮助农村基层、城市支援农村的渠道之一,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直接服务农村、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不断推动干部作风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工作队及指导员选派工作,高瞻远瞩,在2006年启动新农村建设之初,即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李绍祥同志任组长、市委组织部部长刘玉文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负责新农村驻村指导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并从相关单位抽调四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组成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备了车辆、电脑、复印机和传真机等办公设备,明确了办公地点和工作经费。在全市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的同时,工作队及指导员管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相得益彰。在去前两年的基础上,今年市委结合新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领导小组作了进一步调整,充实和完善了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切实加强对工作队及指导员工作的领导。在指导员的选派上市委始终坚持“抽硬人、硬抽人”的原则,优先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单位骨干和后备干部到农村担任新农村指导员,并要求各驻村指导员做到“带着感情下村、带着政策下村、带着技术下村、带着方法下村、带着信息下村、带着项目下村”,真正为农村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为农民群众办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切实增强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建章立制,抓好管理。

×市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篇6

一、选拔能人治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好带头人。好带头人,首先是个能人。他要有干事创业的思维、能力和决心。其次,有舍小家顾大家的境界和勇气。再次,一身正气,两袖清风。1991年时的国路夼村,已是严重负债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仅有92元,在全栖霞市的953个村中排倒数第6位,是全市的“老大难”村。这时候已是联办企业红旗石灰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的常建富“临危授命”,收拾这个乱摊子。在全村人的整体利益和个人的得失面前,他最终选择了前者。于1991年12月, 他毅然决然地忍痛离开了工作了近三十年的红旗石灰厂,回村走马上任了。这意味着放弃了厂子承包期满后,所增加的个人固定资产以及上百万的个人纯收入,而且常建富在全体村民大会上公开做出了个人自律的“六不”承诺。同时,自己还拿出2 000元钱做基金,在村里设立了举报箱和监督举报奖,成立了9人理财小组和建立了政务公开栏,让全村人来共同监督自己的言行。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在常建富的带领下,全村的工作很快开展起来。

启示:“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支部书记是“干部”的核心,因此配好配强村级“一把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可以说,选配好一个带头人,就能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以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阶段来看,农村经济其实就是“能人”经济。这从村级经济发达的江、浙、粤、鲁等地的发展情况可以清晰看出。这些地方的富裕村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有一些具有创业精神的带头人或“能人”。但从实际来看,“能人”又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最稀缺的资源。因此,鼓励、发现、扶持“能人经济”,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能人从哪儿来?2007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里有这样的表述:“有条件的地方,可选拔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乡村任职。”同时指出:“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有效途径,关心村干部的工作和生活。”这表明中央一号文件已将视角投向村干部队伍建设。那么,如何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笔者认为,目前当务之急是要构建起使“能人”脱颖而出的制度机制。

首先,改革用人机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广开门路, 多渠道选拔人才。笔者认为,目前主要应考虑如下几种途径: 一是可以动员军转干部、退伍战士到农村一线去。要运用一定的经济手段,鼓励政治素质高、有一定专业技能、关注家乡发展的军转干部和因企业改制下岗的军转干部到农村工作, 这样既可以挖掘闲置人才,为其创业提供平台,又可以缓解农村支部书记后继乏人的问题。二是鼓励私营业主、在外能人、致富能手回村任职。积极营造回报社会、回报家乡的氛围,推动本地本村各业能人参与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可从社会知名度较高、热心社会事业和家乡建设的能人先行试点,聘请他们回村担任支部书记,并给予工作上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典型带动,动员更多的在外成功人士回村工作。三是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将一些责任心强、有一技之长、熟悉农村工作的乡镇或县级机关中层干部和基本素质较好、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选派到村任职,发挥他们的知识、技术优势,提升基层组织工作水平。四是可选拔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乡村任职,等等。

其次,加大对经济能人的培养和扶持力度。目前,农村大量人才外流,各方面素质适合当村干部的人不多。所以要更加重视对于农村乡土人才的培养。在农村涌现出来的经济能人,都是在农村土生土长的人才。利用这部分人的能量,带动一方百姓致富是最切合农村实际的。可以通过把农村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 把村干部培养成为党支部书记的路径,逐步实现“农民经济能人—党员经济能人—村干部”的转换,进而实现“经济能人”带动战略。

最后,建立农村能人库。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比如可把“思想认识、文化知识、服务意识、经济收入、发展潜力”等方面作为遴选标准,广泛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农村能人库。乡镇应建立“农村能人档案”,对农村能人实行动态管理。 以此,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能人”来源。

二、搞好全面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

作为典型的山区村,国路夼村立足于“山”这一根本,将林果业确定为主导产业,并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其他相关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多元化、生态化发展之路。为使主导产业更好更快发展,该村投资500多万元,硬化道路近50公里, 连接着所有的大小山头和果园、耕地、林区。另外,在半山腰上挖出4座蓄水量达25万多立方米的大型水塘。同时还新建起3座三级扬水站,19座蓄水闸门,26座不同规模的蓄水池,并修补被废弃的旧水渠20多华里。这样,不管遇到何种旱灾都能确保丰收。在此基础上又开始了建设节水型工程, 实现粮田和果园节水化微喷、滴灌、管灌,基本上实现了农田水利灌溉自动化和现代化,从而也使该村成为山东省最早全面实现节水型灌溉的山区农村。在此基础上,注重资源整合, 打造生态旅游区。山、水、林、田、路,作为生态旅游区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条件已经形成。于是在2003年年初,该村聘请上海交通大学专家到村里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满山的人工景点和景区也相继建成,并与美丽的山、水、林、田、路、村一起, 被列入生态旅游观光范围之内。在一个山区,成功打造了一个生态旅游区。如今的国路夼生态旅游区,年接待游客10万多人,成为远近闻名的国家AA级生态旅游区。

启示:从国路夼村经验看,农村规划目前重点应坚持如下原则:第一,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农村的规划设计一定要因地制宜,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农村实际,体现农村特点,否则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就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目前在规划问题上值得注意的是千村一面、城乡一貌。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原则。一是要尊重农村风土人情和农民群众的生活习惯,努力使村镇规划符合当地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符合农民的承受能力。二是不能借新农村规划建设之名大拆大建,加重农民负担,形成新的村级债务,搞形象工程。三是应按照“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彰显田园风精”的要求, 切实加强对水源地、自然水体和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的保护, 尽可能避免削山、填水、砍树,以促进形成安全、方便、舒适的村镇人居环境。第三,坚持全面规划,凸显整体效应原则。国路夼村,在规划方面的突出特点是把村庄建设、生态环境、产业、文化社会事业一并纳入整体规划,将新农村建设的内容融到一起,规划全面,凸显出整体效应。目前在规划问题上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就是以偏概全、规划不全面,即只有新村建设内容,而没有产业发展、文化和社会事业建设等方面内容。以这种不全面的规划来推动新农村建设,是没有根基的。

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村庄建设和发展需要钱,但钱从哪里来?常建富把着眼点放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上。所以,“三三一五”规划中第一个三,就是用三年的时间集中发展村办企业,壮大和巩固集体经济。自1991年以来,仅用了短短的三年时间,就使村子里的村办集体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下子冒出了大小企业15家。集体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民的一些经济负担得到了减轻,收入不断提高,其他发展也有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上一篇:机械设备制造下一篇:一个高尚的人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