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精选8篇)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共产党人只有确立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就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矢志不渝地献身于伟大的事业而不畏任何艰险。
首先,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总书记的这一形象比喻切中时弊、一语中的,充分说明了理想信念对于左右人的思想、激发人的斗志、指导人的行为的决定性作用。
其次,理想信念是聚民之“魂”。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总是立足历史实际,把最高理想细化为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阶段性目标。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个共同的目标和信念,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才得到增强,我们的国家才始终是一个有机整体,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前进才有了方向、发展才有了依据、改革才有了遵循。
再次,理想信念是前进的引擎。邓小平同志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动力。从井冈山精神到长征精神,从大庆铁人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崇高信仰、远大理想发挥着巨大激励和鞭策作用,让我们穿越90多年艰辛历程,写下让世界瞩目的“中国震撼”。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党的理想信念都是激励党员干部的精神动力。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目标和追求,活着只是为了吃饭,今朝有酒今朝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只能是行尸走肉,就像一首流行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无魄有体就像稻草人”。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需要广大党员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获取锐意进取的精神动力。
二、如何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不会随着党龄的增长、职位的上升而自然获得,必须经过后天不断的学习、磨练、修正、强化。这种后天的培养,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学习、自我净化。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学习党的革命历史,全面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家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朝着共产主义的理想阔步迈进。
二是融入群众、砥砺升华。党员干部只有把自己融入群众,我们的根才不会断,才能汲取更多的营养,长成参天大树。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做决策、办事情都要多想着群众,多到群众当中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经常地、自觉地反思我们的责任是否尽到,我们作出的决策是否符合群众利益,我们的工作成效群众是否满意,调整坐标,修正方向,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三是接受监督、不断校准。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求得不断进步。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工作的评判权、监督权交给群众,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深刻反思自身思想认知不全面、不深刻、不到位的地方,及时补缺补位,堵塞漏洞。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坦诚、自然、客观地面对媒体和记者,在舆论监督中正心、正行、正言。
三、怎样践行理想信念?
践行理想信念,要按照习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找准理想信念与现实任务的结合点,紧紧围绕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推动发展、深化改革、造福群众的不竭动力,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业绩。
第一,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坚持思想上齐心,牢记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为党工作的第一职责,一切行动以《党章》为基准,任何时候都做到信仰不变、立场不移、方向不偏。坚持政治上齐步,把“向中央基准看齐”的要求化作具体行动,做到令必行、禁必止、言必信、行必果。坚持行动上齐 力,用大局统一思想、协调行动,确保把中省要求和县委县政府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第二,要自觉担当重任。对于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源建设、加强财税征管等重点难点工作,拿出一种勇往直前、舍我其谁的勇气,带领群众破解难题、促进工作、推动发展。要全力为民造福。时刻坚持民生优先导向,主动回应群众关切,不玩虚的,不搞假的,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劳动就业、求学就医、社会保障、住房安居、社会治安、生态环境等问题,让每一位群众、每一个家庭都能过上幸福、安康、有尊严的生活。
一、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概况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也是高职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常讲“又红又专”, 这其实就是要求我们要把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近些年,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机遇, 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各高校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也引发我们的思考, 比如: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结合新时期特点,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有所创新,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
在教学方法上, 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还缺乏时效性。目前的教学还是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 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联系学生的实际, 使“理想信念教育”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在考核方式上, 也需要进一步改进, 如何能够较为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状况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探索。
在部分高校的教学过程中, 还存在着不顾社会现实和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理想信念教育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唱高调”, 使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产生“虚空”感。比如, 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远大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往往是宣讲一些课本上的内容, 没有能够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
此外, 青年人喜欢憧憬未来, 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喜欢追求理想的生活, 但是目前对于未来的生活缺乏实际的体验, 导致了学生的内心憧憬与理想信念的教学标准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 这会使青年学生们感到“虚、空、远”。导致了理想信念教学在实际大打折扣。
二、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科学理论现实指导作用较低
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学过程中, 要积极发挥高职院校的教学作用, 提高教学使用价值才可以保证高职理想信念教育方式的创新, 只有通过高职理想信念教育方式的使用价值改善才能让学生和老师都体会到理想信念教学的真实用途。目前, 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 是指导我国坚定不移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 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 但是现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这些理论的信任感, 存在一定的信任危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只是“进了教材”, “进了课堂”, 而没“进头脑”, 在未来要提高科学理论的实际指导意义, 提高科学理论的指导价值。
(二) 理想信念教育主体单一化
如果把“教育者主体”这种观点发展到极致, 就会出现“我讲你听, 我打你痛”的单向式灌输的教育模式, 从而产生不分对象的“一锅煮”的弊端。长期以来,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被认为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者向大学生灌输既定的思想观念、理论、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 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的热情不高、兴趣不浓。
(三) 网络媒体环境的不利影响
由于网络环境具有虚拟性特点, 所以容易导致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人际关系的疏离。长此以往, 必然会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导致部分大学生的自我封闭, 削弱其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 甚至诱发一些大学生的破坏欲望, 从而增加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难度, 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能力有待强化
从总体上来说,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是良好的。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与作用, 积极开展教学工作, 把教书和育人结合在一起。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第一,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科研的质量有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扎实, 教学方式和方法比较单一, 科研水平不高, 这些是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第二, 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专职化队伍, 辅导员队伍素质的高低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的状况是有些辅导员学历层次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 职责定位不明确, 工作方法较为滞后, 队伍建设不稳定。
(五) 部分学生对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缺乏信心
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现代的青年大学生对自身的任务和历史使命感觉较薄弱, 对待共产主义发展的远期目标不明确, 而且学生们逐渐了解到了发展过程中的不足, 不能掌握好未来共产主义发展的责任, 对待发展存在不明确心理。这些主要表现在:一些学生认为共产主义目标与实际生活关系太遥远, 远不可及, 高不可攀, 是一种飘渺的摸不到的理论知识, 对于学习共产主义思想来说青年一代还欠缺在内心中的一种坚定不动摇的信念教学。实实在在的生活与共产主义思想结合出现了问题, 不能很好的结合到一起。此外, 大学生自身对社会理想发展与认识存在不足, 不能认清当前的发展环境, 缺乏历史使命责任感, 对社会主义的前景认识存在一定障碍。
三、优化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策略
(一)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加强师生互动
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作用和影响是双向的, 分别构成了互为客体指向的两个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循环圈。所以, 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 应该充分发挥教育者与大学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理想信念教育只有在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完成的双向互动中才能使它的效果最大化, 从而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二) 维护好理想信念教学环境
加强环境建设, 是优化理想信念教学的有力保障, 这其中主要包括:校园环境、学习氛围、人际氛围、竞争氛围、合作氛围等等。要形成在校内“讲正气、树新风、讲学习、讲奋斗”的良好环境。要加强学校内党员队伍建设, 共产党人谈思想、办事情, 都要从有利于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出发, 大学生周围的党员教师和领导干部更要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必须以党性原则和党章的要求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 做到事业在先, 无私奉献, 勇于同一切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三) 教育内容具体化, 理论联系实际
要使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创新及改进与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理想信念教育基本内容的基础上, 对教育内容进行充实, 及时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和科学说明。教育者只有运用创新和改进后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才能随时应对大学生所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 使他们相信理想的真实性, 对理想信念持正确的态度, 确保他们理想信念的确立和深化。此外, 理想信念教育内容要充分体现个人理想教育与社会理想教育相结合。要加强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信念教育, 在社会理想的指导下,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
(四) 增强针对性, 把握规律性
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创新与改进不能是任意的, 必须有针对性, 必须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对于大学生而言, 理想信念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而对于教育者来说, 我们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紧抓大学生的思想问题, 找准症结, 把握规律, 为他们排疑解惑, 解决他们的思想实际问题, 认真去探讨能受到大学生欢迎和接纳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五) 净化网络环境, 加强舆论引导
网络宣传作为一种全新的宣传方式, 是一种最广泛的红色信息宣布渠道, 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理想与信念教学的推动能力, 也可以获得理想与信念的教学新思路。改善了理想与信念的发展特点。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理想信念教育活动, 形成网上网下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将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汇总, 一一举例说明, 利用理想与信念的教学引导思想提高教学目标的要求与教学标准。进入新媒体时代, 言论闸口拓宽, 信息来源多样, 形形色色的“传言”、“猜想”裹挟在信息洪流中泥沙俱下, 令舆论场的复杂性骤然增加。加强舆论引导, 净化舆论环境, 掌握舆情主动权, 需要借重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力量。新媒体时代, 信息传播速度加快, 特别是当涉及到一些热点、敏感事件时, 不仅会加速传播, 而且还会加倍放大。我们应该真诚倾听学生呼声, 真实反映学生愿望, 真情关心学生疾苦, 多为学生办好事、办实事。
(六)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学校要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平台, 使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得到加强和完善。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区别, 不能凡事都要找辅导员, 只有这样才能使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更好地去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运用更多更好的方法和手段来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取得良好的实效。此外, 还应该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吸引力。要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吸引力, 重点在于坚持以人为本, 创造物质条件和制度保证, 切实关注辅导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学校要把辅导员明确纳入到教师编制, 切实做到对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一视同仁。在辅导员的晋升问题上, 学校要为他们提供提升发展的平台, 在党政后备干部的选拔中, 要给与辅导员适当的名额和机会。
注:本文属于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的差异性研究》的研究成果。
摘要: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也是高职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科学理论现实指导作用低, 理想信念教育主体单一化,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淡化, 网络媒体环境的不利影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能力有待强化, 部分学生对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缺乏信心等。为了优化理想信念教育,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加强师生互动;维护好理想信念教学环境;教育内容具体化, 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针对性, 把握规律性;净化网络环境, 加强舆论引导;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钟发亮:《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 《莆田学院学报》, 2010, (9) 。[1]钟发亮:《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 《莆田学院学报》, 2010, (9) 。
[2]宋振文:《论高校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 《辽宁学院学报》, 2010, (5) 。[2]宋振文:《论高校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 《辽宁学院学报》, 2010, (5) 。
[3]江波:《新时期大学生实现理想的因素》,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 。[3]江波:《新时期大学生实现理想的因素》,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 。
[4]肖继军:《新时期我国高职生理想信念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1) 。[4]肖继军:《新时期我国高职生理想信念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1) 。
他就是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代动力学专家刘昌孝,一位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药物动力学科学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苦涩的童年艰难的求学
1942年5月15日,刘昌孝出生在湖南省永兴县文明乡茶园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2岁时,母亲因病去世。他与父亲相依为命,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
茶园村距离永兴县城有30多公里,相当偏僻,且土地贫瘠,资源缺乏,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但刘昌孝的父亲深深懂得:穷不读书,穷要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永兴解放后,父亲把7岁多的刘昌孝送进了茶园小学,让他接受启蒙教育。没有过母爱的他,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4年初小后,他进入方圆10公里之内有名的板梁高小。高小毕业,在当地算得上是个文化人,但刘昌孝不满足,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永兴第二中学读初中。进入永兴第二中学后,刘昌孝迎来了人生一个崭新的起点。他开始寄宿,衣服破了自己补,脏了自己洗。每逢寒暑假,他都从学校步行回家,帮父亲做些家务劳动,放牛、打草、砍柴样样都干。1958年9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永兴一中读高中。
矗立在便江之滨的湖南省重点中学永兴一中,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学校可歌可泣的革命传统、引人称道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勤实严活”的校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刘昌孝。高中阶段,恰遇国家严重经济困难期,生活更为艰难,正处于身体迅速成长的刘昌孝,不得不与大多数同学一样,把草根树皮、野菜等凡能吃的东西都用来填肚子。当时学校条件很差,教室光线暗淡,嗜书如命的他,眼睛越来越看不清楚。他知道家庭拮据,没有开口要父亲配眼镜,任凭视力直线下降。这让他失去了参军入伍进入哈军工的机会。
不懈的努力加上天资聪慧,刘昌孝读书成绩一直出类拔萃,一直是老师和同学们的骄傲。但多舛的命运总是捉弄他,1960年6月30日,父亲由于食用代食品中毒突然离开了人世。这对刘昌孝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父亲是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仅走过短短的43年人生,他号啕痛哭,眼泪哭干了。
刘昌孝直面命运的挑战,没有被打倒。他知道,只有以更加努力地读书,只有以更加优秀的成绩来报答离他而去的父母。他参加勤工俭学,在湘永煤矿挖过煤、修过铁路公路,解决生活费用。
三年寒窗苦读后,刘昌孝开始憧憬着大山外的生活。他在填报志愿时,志愿表上5个志愿他全填了北京的大学,最后被第一志愿北京医学院药学系药学专业录取。
永兴一中成为刘昌孝人生辉煌的起点。消息不胫而走,茶园村沸腾了,文明乡沸腾了……左邻右舍纷纷向刘昌孝投以羡慕的眼光,纷纷谈论着刘昌孝不可估量的前途。刘昌孝却没有太多的高兴,面对录取通知书,他最着急就是筹措路费。无奈之下,他卖掉了迁户口的150公斤稻谷,买了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
1961年9月,刘昌孝离开茶园村,走出大山,登上了北去的列车。过长江、黄河,他终于跨进了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的大门。系主任王序、系辅导员程铁明知道刘昌孝这个来自湘南山村孩子的家庭情况,对他特别关心。刘昌孝没有船到码头车到站而放松自己,他把4年的大学生活作了精心周到的安排,天天过着教室、寝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简单生活,同学们都称他“书痴”。大学期间,他没有流连北京的名胜古迹,仅回老家一次。每年的寒暑假,他都搞勤工俭学,打扫锅炉房、疏通地下管道等脏活累活他也毫无怨言地干。
1965年春节过后,刘昌孝由我国著名的药剂学家何茂芝教授带领留在北京实习。他与其他同学一道,根据哮喘片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了“影响片剂崩解时限的因素的研究”的课题。论文报告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后来被厂方采用。何茂芝对他们的报告给予肯定,这份论文研究报告刘昌孝至今还保留着。
实习结束后,刘昌孝被分配到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在“文革”前夜,刘昌孝实现了由学生到科研人员的转身。
步入医药研究的殴堂
随着“文革”风暴的不断蔓延,进入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不久的刘昌孝,来到山东新华制药厂“向工人阶级学习”,当了一名工人。在车间,最苦最累的活他争先恐后地干,经常全身黑平乎的,像下过煤窑。他还背过离心机摔过很重很重的“大绿包”。在此期间,刘昌孝深深地懂得制药的艰辛。
一年后,刘昌孝重回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尽管“文革”浪潮不断,但除3次组织红卫兵到天安门外,刘昌孝的研究工作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一直专注于药物研制,主要生产“三素一磺”即抗菌素、维生素、激素类药物和以磺胺药为基础的合成药。
当然这些药物大部分都是仿制的。1968年,早年留学归国的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沈家祥(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带领青年科技人员开展创新药物研究,其中就有刘昌孝。但是在把新药推向临床之前,还得考虑如何制订一个科学的详细方案,是注射还是口服,每次多少剂量,多长时间给一次为好等等。也就是说,对于这些新药,需要了解它们在体内是如何变化的。
时年仅26岁的刘昌孝组织了3位科技人员开展药物体内过程研究,查阅了一些资料,建立了分析方法,并用数学模型和动力学参数表达药物的体内动态变化。这是中国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开端。药代动力学研究,是揭示新药在动物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像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和特点,并根据数学模型提供重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在动物体内进行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以及为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提供依据。
此项研究在国内没有先例,国外也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起步的,没有文献可供参考,没有现成的模型,一切要从头摸索。这无疑是一种挑战。在沈家祥的支持下,刘昌孝组建了简陋的实验室。这是我国国内第一个药代动力学实验室。刘昌孝默默地开展这项开创性的工作。没有液相色谱仪,大量的生物样品进行层析柱分离,再用紫外分光仪测定:没有计算器,成千上万的密密麻麻的数据一个一个地笔算。他在老鼠、狗身上都做了很多实验,检查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排泄对其中的影响,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衰变花了多少时间等,并建立起数学模型。1年后,实验室用药代动力学研究了
3个新药,最后2个上了临床。
1969年,根据中央的“一号命令”,在北京的国家研究机构要求15天内搬出北京,就这样,在军管会的带领下,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被赶到湖南的“三线”地区邵阳。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部分南迁湖南后更名为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刘昌孝的爱人也在研究院,根据研究院双职工必须南迁的规定,刘昌孝全家三口来到邵阳。药代动力实验室也整体搬迁至邵阳,从盖实验室到动物房,再到实验设计,刘昌孝都亲自动手,他坚信药代动力学研究很有前景。
在邵阳期间,刘昌孝做了不少事情,也出了不少的成果。
1973年,刘昌孝带着一床铺盖、一盏油灯,一摞稿纸和几本书来到了湖南洞口县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时住在牛棚里,这牛棚名副其实,一头大水牛与刘昌孝同处一室,夜夜为伴。他白天劳动,到了晚上,大水牛招“蚊”引“蝇”,他只能躲在蚊帐中,点起煤油灯翻查资料,阅读书籍。尽管当时各种科技刊物和图书出版都停止,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刘昌孝却执意要把自己在药代动力学研究方面的体会和经验写出来。一旦下定决心,他立即动笔。凭着不屈的信念和毅力,20多万字的专著《药物代谢动力学》初稿1974年终于完成,此时刘昌孝年仅32岁。在当时的氛围下,刘昌孝不得不把书稿压在箱底。
1978年,科学的春天终于来了。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从邵阳至长沙的火车上,刘昌孝邂逅了湖南科技出版社年轻的尚华明编辑,双方一见如故,对方提出为刘昌孝出版专著。经过两年的补充、审定和校对,1980年,国内第一本药物代谢动力学专著终于问世了。世界上第一本药物动力学专著Cibaldi所著的《药物动力学》1975年问世,中文版1981年出版。刘昌孝出版的国内第一本《药物代谢动力学》专著比Gibaldi所著的《药物动力学》中文版还早一年。
挑战血吸虫治疗节约巨额费用
药物动力学的第一个重大成果是1975年对血吸虫病的研究。
1975年,湖南、湖北等省的血吸虫病仍在肆虐,刘昌孝忧心忡忡。其实血吸虫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病,在2100多年前的马王堆女尸体内就有发现。刘昌孝怀抱赤子之心,昂首走进了血吸虫为非作歹的洞庭湖区,住芦棚,访百姓,查病情,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治疗血吸虫病的良方。
当时,锑剂的出现带来了治疗血吸虫的革命,也带给患者希望。但是,人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锑剂治疗血吸虫病,时间长,费用高,且对患者的肝肾等多脏器有严重的毒副作用。这时,瑞士研究出一种新药C9333,从它所公布的信息中,发现对血吸虫病有效。于是,由沈家祥负责组织合成后,刘昌孝组织进行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刘昌孝通过动物解剖,找到血吸虫,给它喂药吃,了解多大剂量才可以杀死血吸虫。血吸虫病传染链为虫卵进入肝、肠等——虫卵粪便排入水中——毛蚴——钉螺——尾蚴——尾蚴由皮肤进入宿主——童虫形成成虫寄生于宿主静脉——雌雄合抱产卵,危害病人。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雌雄合抱产卵后,卵的危害很大。而血吸虫要产卵,必须要雌雄合抱。刘昌孝研究药物治疗,提出硝硫氰胺(7505)治疗的动力学依据。他研究在宿主血中浓度变化,提出不宜大剂量长时间治疗的原则。1975年根据硝硫氰胺的动力学特征,雌雄虫体合抱分离所需浓度,提出低剂量、短疗程、低费用的治疗方案。如果用锑剂治疗血吸虫病,当时必须住院15天,花费500元:而使用硝硫氰胺则仅需服药3天,无需住院,花费仅3角钱。这对血吸虫病患者来说,无异于巨大的福音。
从化学、药理到临床、生产,硝硫氰胺花了刘昌孝整整5年时间。后来,他又不遗余力地联合湖南、湖北、四川推广硝硫氰胺40万例,降低费用超亿元。因此,该项研究被评为湖南省科技成果进步奖,刘昌孝被评为湖南省血防劳动模范,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被评为湖南省血防科研先进单位。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此项研究也毫无争议地获了奖。
刘昌孝在国内首次将动力学研究用于新药鉴定。在当时的鉴定会上,当刘昌孝谈到用数学方程式来描写药物的体内变化,众人好像是听天书那样神秘。刘昌孝完成该项研究后,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硝硫氰胺的英文命名,由刘昌孝所创,并被收入医药词典,沿用至今。
如果没有药物动力学,就无法找到这个低剂量、短疗程的疗法。硝硫氰胺可以说是药物动力学早期比较有标志性的一个成果,领先于国外同类研究。从此,药代动力学研究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7701、7921、8351等创新药物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药代动力学的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邵阳偏于一隅,研究所决定返迁,但是当时已经回不了北京,因为原来在北京的实验室、研究院都被工厂给占了,没办法,恰好天津市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科技部就批准他们直接从邵阳搬到天津,重建研究大楼和生活住房。1982年,刘昌孝开始在天津的实验室工作,主要任务是服务药物产业化。
刘昌孝对邵阳满怀留恋,他后来回忆说:“药代动力学学科的建立,专著《药物代谢动力学》,几种新药试制成功,这些都是我在邵阳的收获。”
翱翔药代动力学的大舞台
来到天津后,药代动力学学科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期,刘昌孝也迎来了自己事业的辉煌期。
刘昌孝出任研究室主任后,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目标也更明确了。1983年,刘昌孝开始应用计算机研究药代动力学计算机程序,用于处理研究中的实验数据,获得科学的、准确的药代动力学参数,1984年首先在天津生理科学(药理)年会上报告药代动力学计算机程序的论文。1986年,他与药理学家宋振玉、曾衍霖,临床药学家陈刚等专家建立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带领我国药代动力学科积极开展学术活动。1986年,他建议并组织国内药物动力学专家在天津开始了《实用药物动力学计算程序》的研究,在该研究中提出模型优选原则、数据批处理原则被该计算程序采用,成为当时具有国际水平的标志。其成果形成的计算机软件在国内20个省市的医药研究机构和院校的数百个单位使用。从1987年第一版问世以来的20多年间,已经有我国学者在国内外中英文学术刊物的近5000篇论文采用(应用或引用)该程序进行药代动力学数据计算处理。
1990年,刘昌孝组织实验室科技人员开始研究药代动力学数据库。研究药代动力学数据库,并能形成自己的活数据库,使之更具实用性。该成果填补了国内
外空白,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6年至1987年,刘昌孝到瑞典一家医药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刘昌孝珍惜公派的机会,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如饥似渴地在药代动力学广阔舞台翱翔。由于他在药代动力学研究方面的突出表现,瑞典方面负责人以“一个中国访问学者在DRACO”为题著文在瑞典《时事月报》发表,文中赞誉刘昌孝是具有优良素质的科学家,而且刊出刘昌孝的大幅照片,一时他在当地知名度急速升高。此次学术访问,让刘昌孝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了解了国外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刘昌孝积极参与药代动力学方面国际合作。他承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项目(TZ-1)获得法国、瑞士专家认可,批准在欧洲进行临床实验。为了让中药走向世界,他带领研究室和意大利搞了一个中医药联合实验室,和荷兰搞了一个中医药代谢组织合作实验室。
2003年,刘昌孝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说:“当选院士只是对过去的肯定,只有作为新起点,继续努力奉献才能不愧于最高的学术称号。”同年,他组建了国内第一个专门研究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国家973、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地方重点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前沿课题的研究。
对药代动力学的发展,刘昌孝倾注全部心血;对扶掖后学,他也是不遗余力。从1989年开始,刘昌孝就招收研究生,至今他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近100人,有的进入国外重要的科研机构,有的已经评上教授,成为科研的主力军。可以说,刘昌孝的学生遍布海内外。2009年,刘昌孝研究生联谊会成立。这让他陶醉在桃李满天下的喜悦之中,同时也让他看到了药代动力学的未来和希望。
推动我国新药发展责无旁贷
为推动我国新药发展,刘昌孝有两次重大活动。一次是1980年参与中国药学会的新药发展研讨会,另一次是1987年参加了37位专家联名的呼吁国家重视新药研究开发的献计献策行动。
1980年初,中国药学会理事沈家祥负责筹备和策划召开一次发展新药研究研讨会,刘昌孝作为主要协办者负责具体筹备工作,他制定了会议议题、征文方向、入选条件,落实了会议地点和日期、会议经费、会议日程,起草了大会报告、大会总结。
1987年3月,国家医药局组织国内多年从事药物研究的专家、教授,在北京就我国新药研究发展的方针大计进行了认真讨论,献计献策。会上,大家向全国人大和国务院起草了一份“关于加强我国新药研究的呼吁”。刘昌孝是联名呼吁国家重视新药研究开发的献计献策行动的37位专家之一。
刘昌孝为中医药的发展不断鼓与呼。2007年,他执笔并联合王永炎院士等lO多位专家向国家提出开展“中药代谢组学研究”的建议,推动中医药现代研究。
刘昌孝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肩负起造福人民的神圣使命,释放着一位科学工作者对祖国药物事业的满腔热情。
刘昌孝欣喜地看到:目前国家对药代动力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他说:“我们的药代动力学贯穿了药物研发的全过程,每个阶段都要应用到药代动力学。现在我们国家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队伍越来越强大,科研水平和成果也越来越好,和国际交往也越来越多。这几年我们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研究水平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在国际上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作为地地道道的湖南人,刘昌孝对于湖南发展中医药产业非常关注。他说:“湖南中医药产业无论是产值,还是品牌,在全国的位置并不突出,缺乏更多像九芝堂这样的品牌。发展湖南中医药产业,首先要加强中医药的基础研究,其次必须发展中药材。”
作为我国药代动力学学科的带头人和开拓者之一,天津药物研究院新药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和天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和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主任、天津药理学会理事长和天津药学会理事长,刘昌孝正率领科研团队重点针对肿瘤、糖尿病、肝炎、心血管等疾病开展药代动力学研究和新药开发,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为全国创新研究服务。
争做合格党员
“坚定理想信念 明确政治方向”专题讨论会发言稿:坚定理想信念 争做合格党员
匆匆流逝的是岁月,时间积淀的是真理。
95个春秋书写了95载的奋斗史,95年的探索证明了一个真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走向强大,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翻开历史的书页,95年前南湖上的一条游船点燃红色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史。从游船的秘密会议到席卷全国的工人大罢工;从南昌城门的一声炮响到万里长征播撒的燎原之火;从八年抗战到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从建国初的土地革命到改革开发的厚积薄发;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间历尽沧桑,历尽波折,一代代共产党人筚路蓝缕、凭借着自己的理想信念,一次次书写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时间和历史都证明,理想信念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向胜利的坚实基础和力量。
抚今追昔,历史的回音还是那样清晰,在那白色恐怖的统治之下,革命先辈们之所以前赴后继、视死如归,是因为他们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插在全体党员面前的一面旗帜,是党员的一座精神宝库,是净化党员灵魂的玉露。“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英雄气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担当抱负,这些都是共产党人“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真实写照。
今天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多数的党员都在一笔一划的抄写党章,都在采用不同的方式重温入党誓词,都在开展党性锤炼洗涤自己的思想。“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学习党章党规就是重铸党员的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将党员碎片化理想信念重新容铸,是让全体党员从历史的轨迹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关键在做,这就要求全体党员面对新的国内国际形势,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融入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中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恒心和劲头将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坚决抵制敌心战宣传
同志们,根据支队“四反”教育安排,今天,我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与大家共同学习“反心战”这一专题,我授课的课题是《坚定理想信念,守牢思想阵地,坚决抵制敌心战宣传》。
心战:又称心理战,是依据心理学原理,运用多种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刺激和影响,造成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心理状态,达到分化瓦解敌方、巩固已方阵线,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或不战而胜的一种特殊作战样式,它通过攻其心、乱其谋、泄其气、夺其志,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可以做到“兵不血刃而天下亲”。
反心战:针对境内外敌对势力以涣散和动摇我军心为目的的反动舆论宣传,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和落实有关规章制度,使我军始终保持高昂士气和战斗热情。反心战是相对心战而言的,是对敌方向我实施心战的防御和反击。
心战古已有之,早在二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古代军事理论家孙武,就提出过“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的心战理论,他所说的“夺气”“夺心”,用现代话来说就是采取心理攻势瓦解敌军。他还提出过“利而诱之”的心战手段,这种手段在当今时代敌对势力推行的心战中被广泛使用。诸葛亮也提出过“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著名的有关心理战的论断。现在,心战已被一些外国军事家看作是“区别陆、海、空战的第四种作战样式”,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军队的普遍关注。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决抵制敌心战宣传,打好“反心战”这一战役,才能够保证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要打好反敌心战这一仗,就必须充分认清新时期我武警官兵面临的严峻考验,不断树牢“反心战”的坚强信心,切实掌握“反心战”的有效措施,保证武警部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变质”、“打得赢”。
一、敌心战宣传的主要手法
多年来,国际敌对势力一直把心战视为主要策略,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攻势,以期实现所谓“政治登陆”和“未获其地、先兼其心”的谋略计划。而且,敌特机关和敌对势力对我的心战活动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在内容和形式上也不断翻新花样,其方法和手段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利用电台、电视、报刊等进行心战宣传
“美国之音”始建于1942年2月24日,是美国统治集团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攻势的工具。从1944年起,开设了华语广播,每天8小时对中国大陆广播,1989年后,每天增加到12个小时。“美国之音”一直以来受到历届美国总统的赏识,被视为“政治的一只臂膀”、“官方政府的发言人”。西方报纸认为,“安装新的发射机和设备对东方进行广播,要比设臵导弹更为重要。”与“美国之音”遥相呼应的还有英国官办的“BBC电台”,美国设在西欧专门对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广播的“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联邦德国的“德意志电台”,日本的“NHK”电台。他们在向社会主义国家输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过程中,有分工、有合作,成为帝国主义手中一支“巨大的非军事力量”。
台湾目前有无线广播电台133座,其中53座负有对我实施心战任务。专门负责对我进行心理宣传的有“中央广播电台”、“自由中国之声”,“空军广播电台”和“军中之声”等电台,每天使用八种语言、27个频率对大陆广播,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大陆。
(二)采取函件和空飘、海漂等方法投寄散发心战宣传品
台湾间谍情报机关在苗栗、花莲、金门等地都建有高空气球站,利用季风向大陆及边远地区大量空飘心战品;在金门、马祖等地设有低空气球站,对我东南沿海空飘信札宣传品。最近几年,台湾当局向大陆飘送的传单、画册、录音带、录象带、定频收音机等心战品达数百吨。在金门、马祖、澎湖等岛屿上,利用潮汐向我大量海漂用塑料袋密封的心战品,并通过台湾渔轮、货轮,向我输送心战品,进行反动宣传。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向我沿海施放各种海漂心战品达十万余件。
(三)借助“国际互联网”等现代手段开展反动宣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国际互联网”作战已成为现实。近年来,台军和美军加大对我进行网上渗透与策反的力度。从1997年起,台军“国防部”就首次增加高额的编列预算,租用电脑网络,推动“网安计划”,招募专业人员,并成立了一支破坏力强的隐性资讯部队,大肆宣扬其“自由美丽的宝岛”,攻击我现行的政治制度,兜售“台独”主张,大搞“网上民主”。1999年7月,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后,两岸的电脑“黑客”曾展开数次网络大战。我方先后进入了台湾“监察院”、“国大”等网站,台湾“黑客”也闯入了大陆陕西科技网、中国证券网。台湾CIH病毒的制造者陈盈豪,扬言要制造专门攻击大陆简体字的电脑病毒,破坏大陆电脑网络。
敌对势力和台湾情报机关对我进行“心战”宣传的反动内容,不外乎有以下七种:一是针对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事件和中心工作进行造谣攻击;二是利用我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和群众中的某些“消极情绪”,进行挑拨离间,妄图破坏我国的社会稳定;三是以金钱物质引诱和政治欺骗的方法,煽动我一些人与间谍情报机关挂钩搭线,策动叛逃;四是竭力鼓吹台湾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民主”,攻击四项基本原则,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等;五是勾结民族分裂分子,大肆进行民族分裂活动;六是利用非法宗教、邪教组织,散布歪理邪说,愚弄群众,制造内乱;七是散布“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观念,蛊惑广大官兵。
二、敌心战宣传的主要危害
敌对势力的反动“心战”宣传,往往是利用人们的心理规律、特征,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伪造、歪曲事实进行思想渗透,以图达到潜移默化的观念诱导作用,这是一场思想领域内长期的斗争,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潜在的危害性。
(一)宣扬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潮,利用腐朽反动文化思想毒害青年一代
近年来,境内外反动势力利用心战宣传,大肆向我国内和军队输入各种资产阶级理论学说和形形色色的腐朽反动思想,毒害当代的青年人和部队的年轻战士。在反动“心战”宣传的挑拨和煽动下,一些人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产生了“信仰危机”,对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产生“信任危机”,加剧了青年人的过高期望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也使一些包括青年人和年轻官兵在内的国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制造事端,混淆视听,增加民众心理压力
敌特机关利用各种各样的传单、信息发送渠道,故意无中生有或歪曲事实真相,对我政权及其社会制度进行攻击,并往往会披上“公正、客观”的外衣,掩盖其险恶的政治意图。正是这类“据报道”、“据披露”、“据说”等客观外壳,欺蒙了一些不明真相、鉴别力较弱的人上当受骗。
(三)进行思想腐蚀,诱发各种犯罪,破坏社会政治稳定
反动“心战”宣传犹如一种“精神鸦片”,随时在吞食人们的良知,消磨人们的意志,扰乱人们的“理智”,从而诱发种种犯罪活动,对社会政治的稳定危害性极大。某部战士小王,从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来到部队,开始一直保持着山村人特有的淳朴和勤俭,渐渐地,受驻地周围“酒绿灯红”的影响,听地方人讲关于香港、美国的生活消费,看着地方“小老板”穿名牌、抽洋烟,产生了自卑感,就向父母骗钱花,开始挥霍,买西装、皮鞋,下馆子,后来走上了偷窃犯罪的道路。在宣判大会上,他流着泪水说:“是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害了我。”
因此,我们一定要时刻提高警惕,善于识别敌心战渗透活动的真实嘴脸,坚决抵制敌对势力的反动“心战”破坏。
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强化抵制敌“心战”宣传的自觉性
我们每个同志都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敌情观念,提高政治觉悟,做到“未雨绸缪”,积极防御,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和敌特的心战渗透。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担负着抵御侵略、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稳定的神圣使命。军人的政治素质如何,反心战、反策反意识是否牢固,无疑会关系到国家和军队的安全和利益。因此,必须注重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政治觉悟,站稳政治立场,不为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心战所动摇。
1、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成熟。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会庸俗化”。一个人只有掌握了革命理论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才能正确把握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有对崇高事业的执著追求。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胡锦涛关于武警部队建设有关论述,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从而,充分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不因政治方向而在反心战问题上断送自己。要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革命利益的关系,不因个人的得失而动摇革命理想。要始终把革命利益臵于个人利益之上,不给敌人心战策反活动以可乘之机。
心战与反心战斗争的现实表明,一个革命军人具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就能做到在任何复杂情况下,意志坚定,视国家和军队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即使牺牲个人生命也不损害国家和军队的利益;反之,政治信念不牢固,就容易接受反动宣传,误入歧途,甚至堕落成甘为敌心战和情报组织效力的罪犯。
2、加强唯物辩证法的学习,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作为我们青年军人,平时要注意多学一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常识,特别是学一些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不断提高理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正确分辨哪些东西是好的,哪些东西是不好的;哪些是应该倡导的,哪些是应该抵制的,在自己的脑子里形成正确的是非界限,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社会主义信念是一种对社会主义确信无疑的观念体系,这是抵制敌心战至关重要的心理防御机制。
3、自觉培养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正义之师,军心巩固、士气旺盛,如果加之正确的指挥和精良的装备,就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反之,军心动摇、士气低落的部队虽有精良的装备,仍难逃失败的命运。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拥有美式装备的军队,可谓是装备精良,但仍没有逃脱失败的下场,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军心动摇、士气低落。五十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在总结抗美援朝经验时,对革命英雄主义作了形象而深刻的阐述,他说,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这种“气”,就是我军所拥有的坚忍不拔、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我们要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心战,同样也要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无论面对敌对势力怎样强大的心理攻势、怎样的心战内容与心战方式,都要树立攻必克、守必固的思想,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敢打必胜的信心,奋勇向前,誓死与敌对势力心战血战到底。
(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人生奋斗目标
敌对势力心战策反的手段很多,但用得最多的手段不外乎两种,一种是金钱收买,一种是女色诱惑。“享乐至上”、“金钱第一”的腐朽人生观、价值观,成了敌对势力心战策反的突破口。因此,要做好反心战工作,必须注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不为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和敌对分子的拉拢所俘虏。
1、确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追求什么,崇拜什么,往往影响或决定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在我们官兵中,部分同志的人生奋斗目标还不够端正,有的存在盲目追星的现象,对歌星、影星比较熟悉,对革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英模人物却一无所知;有的入伍时抱着个人的“小九九”,只是为了考军校、学技术、找出路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崇高的革命理想。作为革命军人,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自觉以英模人物为榜样,用典型的形象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从典型的事迹中,进一步理解革命理想、人生目标的内涵和保持革命热情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好“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的问题。
2、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当前,我们少数官兵,有的不安心部队,想“早脱军装,早奔小康”;有的比阔气、讲排场,花钱大手大脚,把节俭朴素看作寒酸低贱,把挥霍浪费当成潇洒气派;有的把军营生活视为“苦行僧”,不愿吃军营之苦,不愿受训练之累,等等。这些思想、苗头都是敌对势力心战策反的突破口,搞不好就有可能在这方面栽跟头。
因此,我们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特别要警惕“酒绿灯红”的消极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敌对势力金钱美女引诱下不动心,在生死考验面前不动摇。作为革命军人,要追求革命理想,淡泊功名利禄,不能把追求金钱和享受作为生活的目标;要乐于吃苦,勇于奋斗,把部队生活作为人生的“磨刀石”,在部队艰苦的环境中刻苦锻炼自己。
3、加强心理稳定性的调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有效的实施对敌心理战的防御,除了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之外,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稳定性,不因物质的引诱而动心,不因环境的变迁而迷茫,确保人生观、价值观的始终如一。军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有着与一般社会公民不同的要求,生活紧张、艰苦,外界交往少,一些人往往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被敌心战策反。
由此可见,我们每个同志自觉加强心理锻炼和心理稳定性的调控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做好对敌心战防御的重要基础,要用革命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信心,用健康生活陶冶情操,用高尚的追求激励斗志,从而不会被歌舞升平所遮眼,不会被香风毒雾所蛊惑,深入扎实地做好对敌反心战工作。
(三)严格落实纪律规定,消除敌心战不良诱因
敌对势力对我进行的心战渗透,形式多样,千变万化。要做好对敌心战的防御与反击,必须立足于自我,严格纪律规定,消除敌心战不良诱因。
1、防止和纠正“四不”问题。从当前部队发生案件的动机看,绝大多数是以金钱为目的的,从作案的起因看,绝大多数与涉足不健康场所、进行不正当交往、不正常、不合理消费、接收和传播不良信息有关。军委3号文件、《内务条令》和《预防犯罪工作条例》都明确规定:“军人不得与地方人员进行不正当、不必要的交往。”作为军人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自觉断绝与地方的不正常往来。另外,不正常消费也是诱发间谍、窃密事件的重要原因。有的人为了追求高档消费、想着点子捞钱,正道搞不来,就走歪门邪道,逐步走上犯罪的道路。
因此,我们每个同志必须自觉遵守部队条令条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防止和纠正“四不”问题,切实杜绝心战策反的外部诱因。
2、建立健康的官兵关系。官兵一致,是我军的优良传统。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官兵同甘共苦,危险时刻争着上,大大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官兵的生活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消极的倾向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有的信奉“三个公章,不如一个老乡”,搞狭隘的地域老乡观念,有事不找组织找老乡;有的信奉“金钱万能”,为谋个人私利,大搞钱权交易;有的以我为中心,工作生活见功就抢,见过就推;有的搞“哥们义气”,拉帮结派;有的带兵方法简单粗暴,不愿做过细的思想工作等等,既败坏部队风气,又影响部队稳定,更容易使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产生对抗情绪,走上犯罪道路。
因此,我们每个同志都要继承和发扬我军官兵一致的光荣传统,工作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关心,相互激励,相互监督,增强部队凝聚力。
3、培育良好的集体心理。世界各国军队都十分重视培育良好的集体心理,营造良好的反敌心战氛围。我军是人民的军队,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营造健康向上的集体心理,对内必然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约束力;对外必然会排拒不健康的影响,从而不断锻造大量优秀人才。
因此,我们每个同志都应该相信集体,依靠集体,全身心地融入集体,树立远大志向,在军队大学校中成长成才。
刚才,我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从敌心战宣传的主要手法、敌心战宣传的主要危害和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强化抵制敌“心战”宣传的自觉性三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了共同学习,讲得不到的地方,敬请首长和同志们批评指正,下面,布臵两道讨论题:一是你如何认识敌心战宣传的危害性;二是你怎样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决抵制敌心战宣传。
坚定理想信念.做好本职工作
“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遭受着深重苦难的中华民族在历经艰难险阻的中华儿女的不断奋起抗争下,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他们抛洒热血,鞠躬尽瘁,探索奋斗,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中国梦”从此充满希望,光明无限。
“人间正道是沧桑”。现今的中国,是一条腾飞中的巨龙。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党紧紧联系人民、依靠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历经多少荆棘、多少曲折,多少灾难、多少奋斗,终于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梦”从此永不停歇,绝不更替。
“长风破浪会有时”。我们有辉煌的历史,更有广阔宏伟的未来。纵观国际国内大局,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改革创新、科学发展,这是中华民族强大的保证,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这个梦。励精图治的中国共产党,正带领着中国人民朝着这个目标“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梦”从此继往开来,终将实现。
一、加强公务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 公务员理想信念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 只能不断加强。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四大危险”的根子在于理想信念的动摇和缺失。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 能力不足的危险, 脱离群众的危险, 消极腐败的危险, 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许多迹象表明“四大危险”现实已经存在, 绝非仅仅是理论上的问题。公务员队伍也不同程度地面临这四种危险的威胁, 必须引起我们的警觉和重视。主要表现有;有些公务员忽视学习, 理想信念动摇, 丧失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 精神萎靡不振, 缺乏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有些公务员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问题本领不大;有些公务员宗旨观念淡薄, 忘了本, 严重脱离群众;有些些公务员以权谋私、腐化堕落。以上种种表现已经严重影响了公务员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严重破坏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 再不加强教育, 就会很危险。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强调:“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 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 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因此,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引起公务员继续教育部门的注意。
2.理想信念是凝心聚力的法宝。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是我党凝聚党员和群众, 齐心协力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法宝。信念的凝聚功能是由它的亲和性决定的, 即具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的人更容易结合起来、团结起来。正如磁石吸引那些具有磁性的东西一样, 共同的信念本身就一块磁石。中国共产党就是凭借共产主义信念这块磁石, 将党员和人民紧紧地团结起来。邓小平同志说:“我认为, 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 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 就是靠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 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 就没有凝聚力。”[1]这无疑是邓小平同志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关于信念凝聚功能的最好概括。在革命时期是这样, 在建设时期更是这样。我们就是要靠共产主义信念来凝聚人心、齐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3.理想信念发挥着精神支柱的作用。坚定的信念是广大公务员战胜困难与挫折、勤政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人类社会实践中的动力, 既有物质的力量, 又有精神的力量。物质的力量是基础, 精神的力量也不可忽视。理想、信念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是广大党员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因此, 它能激起人们为之献身的热情, 给人以明确的人生方向和无穷的力量。无论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 它都已被无数例子所证实。例如, 在战争年代, 在艰难险恶的条件下, 在敌人的监狱里、刑场上, 正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巨大力量鼓舞着千千万万革命战士坚贞不屈, 矢志不渝, 英勇献身。李大钊在敌人的绞刑架下大义凛然, 正是因为他“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 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方志敏在敌人的百般威胁利诱下不屈不挠, 正是因为他心中想的是“为着共产主义牺牲, 为着苏维埃流血, 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夏明翰在狱中挥笔题写:“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试想, 如果革命先烈不是把理想信念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宝贵, 怎么能做到为革命慷慨捐躯呢?中国革命就是在共产主义信念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向最终胜利的。“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 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2]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是对信念这一功能的深刻阐述。可想而知, 广大党员有了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信念, 就会勇取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勤政为民, 因为这种信念具有无比巨大的力量。
二、公务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 由于一些公务员理想信念淡薄, 由于一些教育者忽略了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 由于公务员理想信念教育不得法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了公务员理想信念教育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1.对公务员的理想信念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 公务员继续教育法规尚不健全, 各地对公务员继续教育也是各自为政, 没有严格规范的要求, 很多只注重公务员能力培育, 忽视公务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受训人员而言, 由于宣传教育不够、约束措施不力、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不少人感觉继续教育作用不大。公务员单位领导对公务员参加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差异也很大。应该说多数领导层对公务员的继续教育是重视的, 是肯投入的, 但在重视的程度上明显不同。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一些单位领导对继续教育的潜在效益缺乏正确的评估。对于理想信念教育他们认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短期看不到效益, 所以更是不重视。
2.公务员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当前, 公务员理想信念继续教育教学方法大多比较单一, 比如课堂讲课、集中培训等, 较少采用课堂以外的参观实践、考察调研等活动形式, 满堂灌的理论教育往往让学员感觉枯燥乏味, 接受度差。虽然课堂教学方式也可以使受教育者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取得较大的收获, 但在多数情况下, 在完成了一个阶段的继续教育培训后, 往往收效甚微, 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3.公务员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更新严重滞后, 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公务员继续教育在内容方面虽然也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分, 但是这些大多是由组织人事部门指定的固定学习内容, 沿用过去的党校教育模式, 存在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 教学内容覆盖面不广, 有的甚至忽略了公务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课程设置, 理论联系实际不密切等缺陷, 既与当前变化剧烈的国际国内形势不相适应, 又难以满足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的需求。
三、加强公务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1.依托党校,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让理想信念进书本、进课堂、进头脑。党校是党性教育的大熔炉和主阵地, 加强公务员理想信念教育离不开党校这个大课堂。要在公务员继续教育班次开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课程, 筑牢公务员理想信念的思想理论基础;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课, 引导公务员做先进文化的表率;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培养德才兼备的公务员。当然, 公务员理想信念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是在党校的短期培训就能完成的, 需要长期的教育和引导。
2.依托党性教育基地, 加强公务员理想信念教育。宗旨观念是理想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不断教育公务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提高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事实证明, 依托党性教育基地, 对公务员进行生动感人的现场教育, 能有效地起到教育公务员不忘历史、不忘本, 密切通人民群众关系的有效作用。山东党性教育基地在革命老区临沂设立后, 全国各地几万公务员先后前来观摩受教育, 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洒下了泪水, 在红嫂纪念馆深切地感受当时军队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取得了宝贵的教育经验, 非常值得推广和借鉴。
3.创新继续教育方式方法, 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效果。为适应公务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变化, 应该变革以往那种呆板僵硬的课堂教学模式,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继承传统形式, 又要创新教育方式, 不断丰富形式和载体, 多渠道、多角度、多手段开展活动, 把学习教育搞活。除运用演讲、演示、小范围讨论等常见的授课方式外, 应大量引入案例分析和头脑风暴法等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显著作用的授课方式, 通过这些新方式、新方法的采用, 改变学员的惯性思维和工作方式, 以达到革故鼎新之目的。通过开展这些各种各样的、主动性和激励性相结合的学习讨论活动, 受教育者者能够对所学知识和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和体验, 使之逐步内化。同时, 这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还可以起到增进受教育者学习的兴趣、增强教育效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190.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190-02
当前,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进入了一个矛盾凸显时期,世界环境复杂多变,加强基层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历史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仅是确保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关键,也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保证。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反映,是政治方向的集中体现。当前形势下,必须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才能保证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永不变质,在行动上做到执政为民。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以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爱国主义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如果说,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那么,理想信念教育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建党初期,我们党就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广泛宣传。新中国成立后,明确地把党性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把握,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和习近平同志都十分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我们的历史优良传统,只有坚持理想信念教育,我们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人只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才能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不至于陷入繁杂事务之中。理想是道德观之魂。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心胸更开阔,就能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党员干部只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才能确保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防止思想的庸俗化。在改革开放进程加快、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精神支柱作用。过去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前赴后继,始终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就是因为我们党能始终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精神支柱,始终用崇高理想和各个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来教育党员、引导群众,凝聚了人心,激励了斗志。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们党的历史时指出,“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这话十分精辟深刻地阐明了理想信念对我们党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保持其强大的精神支柱作用。
二、基层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基层理想信念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党员在理想信念方面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一些党员存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淡薄,对社会主义信心不够坚定,对社会主义前途存在模糊认识等问题。下面我分析一下当前基层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内容说服力不强。一是教育内容枯燥,缺乏生动性。一些地方的理想信念教学内容以单纯的政治理论知识为主,枯燥乏味,造成部分党员干部对教育产生厌烦情绪而不愿学习。二是教育内容空泛,缺乏针对性。一些地方的理想信念教育,对个人在理想信念问题上产生的迷茫或困惑,不能因人而宜释疑解惑,解决实际问题,理想和现实很难较好地联系。三是教育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教育内容与现实存在脱节情况,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不能较好回答,理想信念教育不与时俱进,效果不佳。
2.教育载体吸引力不足。一是教育形式单向,缺乏互动性。一些地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仍然采取“上面讲,下面听”的教育形式,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党员群众单纯接受教育,缺乏互动交流,课堂气氛沉闷,这样的课党员群众“听不进,坐不住”。二是教育手段单一,缺乏多样性。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但一些地方的理想信念教育仍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为主,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很难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教育方式单调,缺乏实践性。一些地方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影响与作用,仅仅停留在单一的理论宣传中,强调“理论灌输”,因而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教育机制保障性不够。一是师资力量薄弱。一些地方的教育师资队伍以党政领导、党群线同志兼职和外请教师为主,导致教育水平不高,教育效果不佳;一些地方的教师队伍平时培训少,知识更新速度慢,导致讲课不生动、感染力不强。二是经费投入不足。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长期教育工程,需要持续投入、长期坚持。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经费投入缺乏刚性制约,导致资金投入不够,教育环境欠佳,活动不够经常。三是教育活动随意。一些地方没有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划和长远目标,对于办什么班、开什么课缺乏安排;一些地方虽然有教育计划,但往往有计划无落实,教育的随意性很大。
三、加强基层理想信念教育的建议
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也是最危险的动摇。加强基层理想信念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基层理论教育工作者,笔者梳理一下自己的想法,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建议。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丰富教育内涵。随着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人们的意识形态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根据时代发展,不断丰富教育内涵。一是理想信念教育要同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基础。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以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的方法载体,变“阳春白雪”为“下里巴人”,使广大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信,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二是理想信念教育要同历史国情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目标。因此,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与历史、国情教育结合起来,使广大党员群众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加深理解和认识,从而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理想信念教育要同弘扬主旋律结合起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巨大成就,是我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形象、最直观、最亲切的教材和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因此,理想信念教育要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紧密结合我市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将党员群众的目光聚焦到正面的、健康的、向上的事物上,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创新教育形式。理想信念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改变老一套、老框框,以多视角、多层次、立体化的载体创新,为理想信念教育增添新的活力。一是要着眼于受众的接受习惯,改进方法、创新载体。理想信念教育的对象是广大党员群众。为此,要敏锐观察党员群众的思想热点,根据党员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改进方法、创新载体,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由“灌输式”向“互动式”转变、“一锅煮”向“菜单式”转变、“程式化”向“多样化”转变、“概念化”向“形象化”转变,不断激发党员群众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是要着眼于理论的内容特点,改进方法、创新载体。要根据科学理论严谨缜密、系统全面、抽象高远等特点,通过编印通俗读物、进行案例分析、举行知识竞赛、举办微型党课、开设文化直通车、编发“红色”短信等手段对科学理论进行两度创作、深度解读,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把深邃的思想具体化,使人民群众思想上受到启发,理论上得到武装。三是要着眼于教育的传播规律,改进方法、创新载体。在目前信息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背景下,要注重运用现代传播方式、传播手段和传播途径,在继续运用报告、演讲、会议、课堂、媒体等传统载体的基础上,注重利用数字电视、互联网、移动通信、微博微信等新型话语平台和传播方式,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注重联系实际。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其落实到干部群众的实际行动中。因此,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融入现实生活,着眼实际、立足实践、注重实效。一是要引导党员群众正确认识现阶段存在的现实问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着眼实际、正视现实,教育引导党员群众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充分认识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面、客观、具体地分析这些问题,帮助党员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使广大党员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共同创造美好未来。二是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既要注重思想上的释疑解惑,又要想方设法解决党员群众的实际问题,努力实现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尽可能满足群众对物质、精神、文化的合理要求,使广大党员群众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三是要鼓励引导党员群众投身社会实践。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实现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把实现远大理想与完成当前任务结合起来。要积极探索践行理想信念教育成果的途径,挖掘培育一批践行理想信念的先进典型,鼓励引导党员干部立足自身岗位,投身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源潮.领导干部要带头创先争优[J].求是,2010,(10).
[2]吴慎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思考[J].党建研究,2010,(8).
【理想信念】推荐阅读:
专题理想信念07-04
理想信念诗歌09-09
强化理想信念11-11
党课坚定理想信念06-15
崇高的理想信念07-17
理想信念宗旨意识10-13
理想信念教育月总结06-16
理想与信念作文素材09-26
中学理想信念教育教案11-12
坚定理想信念对照检查材料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