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发展规划

2025-0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镇农业发展规划(推荐11篇)

乡镇农业发展规划 篇1

第一章 农业发展现状

一、草铺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草铺镇位于安宁市西郊,西连禄裱镇和易门县,北连温泉、青龙两镇,南接县街镇,东邻连然镇。距安宁市区12公里,交通便利。草铺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地区,全镇总面积17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400米,最低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14.7℃,年降水量676.3毫米。全镇辖8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42个村(居)民小组,全镇总户数4239户,总人口数为16122人(其中农业人口13505人,城镇居民人口2617人)。共有耕地面积13707亩(其中:水田4854亩,旱地8853亩,人均耕地面积1亩),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为发展重点,成立了三家村养殖协会、邵九茶叶协会和三个企业服务队伍,为本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近年来,由于狠抓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业生产中做到良种、良法、最佳节令规范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因而在种植面积相对减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依然稳中有升,连续六年粮食总产量都突破6000吨,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用粮。在面向市场调整产业方面也有新的突破,在管好原有300亩板栗、400亩茶叶的基础上完成优质梨高换740亩,种植青花椒2041亩,试引种冬桃150亩、日本甜柿100亩、早熟泡核桃104亩,发展规模化辣椒种植300亩,取的了较好的效益;以利之源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商品鸡规模养殖,现已发展商品鸡规模养殖户187户,2007年出栏商品鸡79万羽,完成畜牧业产值3399万元;积极培植种养营销大户(全镇现有规模养猪专业户32户)。面对烤烟双控政策,坚持走科技兴烟之路,不断加大轮作力度,实现100%漂浮育苗,使全镇烤烟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07年种植烤烟4500亩,完成烟叶收购13000担,实现产值930万元。2007年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4239户,实现土地流转299件面积702亩,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249人;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719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54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干部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强,对农民和企业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工作方式亟待改进;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的素质不高,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与发达地区相比农业生产总体水平不高,新科技、新材料推广应用的力度不大,名特优新产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2.随着大工业项目的陆续进入,环境污染逐步加剧,涉农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加上就业机会的增多,劳动力的不断输出和国有土地的不断征占收储,给草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三、农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1.农业发展机遇:当前,全国正处于体制转型、机制转换、社会转型、公民转性的重要阶段。昆明正进入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拓展的时期,城乡要素纵向交流加速,外来要素横向交流正在扩大,加快发展面临良好机遇。从发展的环境看,随着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尤其是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我镇加快发展正逢其时;从区位优势看,西连禄裱镇通易门,北接温泉进青龙,南连县街接八街,东邻连然通省会,随着大工业项目的陆续进入和集镇新区的开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及前景广阔;从产业基础看,道路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好,以上条件为我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2.在看到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压力和挑战:部分干部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强,对农民和企业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工作方式亟待改进;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的素质不高,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与发达地区相比农业生产总体水平不高,新科技、新材料推广应用的力度不大,名特优新产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大工业项目的陆续进入,环境污染逐步加剧,涉农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加上就业机会的增多,劳动力的不断输出和国有土地的不断征占收储,给草铺的农业生产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压力;水资源的紧缺,降雨量的不均衡,农资的涨幅大于农产品的涨幅,农民总体收入和消费不成正比,给我镇的农业产产业化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第二章 经济发展定位、思路和目标

一、经济发展定位 草铺镇区位优势明显,镇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便捷,电力通讯设施齐全,投资环境良好,工业发展初具规模,经济发展定位为“精细化工业园区和新型建材基地”。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放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目标,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与联系单位对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招商引资平台,走工业强镇道路;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2.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工业反辅农业的力度,引进可促进农户增收致富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稳步推进商品鸡规模养殖,抓住大工业进驻的机遇,发展劳务经济,每年转移劳动力200——30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4754元增加到6000元。

3.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增长10%;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年增长 12%;个体和私营经济总收入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0%。

第三章 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一、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①农业生产科技含量高:工作中狠抓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推广,最佳节令规范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农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②产业基础好:现有板栗园300亩、茶园400亩、优质梨果园740亩,青花椒基地2041亩,冬桃150亩、日本甜柿100亩、早熟泡核桃104亩,规模化辣椒种植基地300亩以上;以利之源公司为依托的商品鸡养殖已初具规模,部分产业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显著。③农业基础设施好:集镇交通便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好,生产中广大劳动者有着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二、发展规划

1.粮油生产:全镇全年稳定粮油种植面积14000亩,其中:小春粮油种植4000亩,大春粮食种植10000亩,稳定粮食总产量6000吨以上,狠抓农业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用粮。2.产业调整:充分利用草铺镇交通便利和驻集镇人口多这一优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以适应市场需求、调优农业结构为重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优质稻、辣椒、鲜销蔬菜、水果等高效经济作物。巩固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积极探索山林、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和引导山林、土地向种植大户和专业能人集中,逐步培育规模种植。在稳定全镇4500亩烤烟的基础上,做好名特优新产业项目引进推广工作,做大做强权甫辣椒、邵九和权甫冬桃、白土黄梨、核桃箐樱桃、乐营核桃、邵九余兴磨锅茶、青龙哨花椒产业,使之成为草铺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十一五”期间,计划种植本地樱桃200亩、辣椒1500亩、早熟泡核桃1500亩,稳定板栗300亩、茶叶400亩、优质梨740亩,青花椒2041亩,冬桃150亩、日本甜柿100亩,做好产品与市场的衔接工作,着力打造草铺特色农业品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3.养殖业:强化防疫和品种改良,扩大规模养殖,加强饲养技术培训,拓展市场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扶持利之源饲料加工厂的建设,建三个50户以上商品鸡养殖小区,进一步壮大地方农户养殖规模,提高养殖质量;加强竞争机制建立,在扶持和壮大原有规模养殖的基础上,在权甫引进华港科朗育种有限公司万头父母代猪场项目建设,以进一步推动我镇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第三章 农业产业化实施的途径和保障措施

一、切实抓好各项惠农政策,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稳定粮食生产。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完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提供条件,搞好服务。农民、农业龙头企业和外地客商是投资和开发设施农业的主体,要积极鼓励支持,充分调动他们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制定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积极促进耕地使用权的有序流转,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优良的软环境,因“市”因“势”利导,着力引进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开发农业。

三、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用,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各级组织要立足本职,充分发挥机构信息集中快捷的优势,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实行有效宏观调控,并积极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四、加强劳动者业务技能培训及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在产业结构调整种植上,只有加强科技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才能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的规模发展。科技人员对种植重点村、社要搞好培训工作,让种植农户掌握农业科技新知识,提高种植质量和种植水平,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根据市场要求自主选择种植适销对路品种,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不断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财政支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抓好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巩固发展优势产业,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及深加工产业群,延长产业链;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六、保持财政支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完善健全激励奖励机制,抓好农民经济人队伍和技术服务队伍建设,着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及种养营销大户,鼓励和引导山林、土地向种植大户和专业能手集中,进一步壮大地方农户种养规模,提高种养质量和水平;加强竞争机制建立,在扶持和壮大原有规模养殖的基础上,在权甫引进华港科朗育种有限公司万头父母代猪场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我镇农业经济好又快发展。

七、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整体推进及大工业项目进驻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草铺镇交通便利和驻集镇人口多这一优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以适应市场需求,调优农业结构为重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烤烟、优质稻、辣椒、鲜销蔬菜、水果等高效经济作物及名特优新产业项目,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着力打造品牌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乡镇农业发展规划 篇2

休闲农业在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 观光林业、观光牧业、观光种植业、观光生态农业以及观光渔业是休闲农业的主要类型。它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的影响。休闲农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式逐渐多元化并与乡村旅游业有效的结合起来, 不仅对乡镇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新的产业面的形成;休闲农业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休闲农业有利于丰富旅游产品的类型和内涵;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农村环境和地方文化的保护;休闲农业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乡镇发展休闲农业中存在的问题

2.1 休闲农业区项目设置特色性差、结构形式单一

观光林业、观光牧业、观光种植业、观光生态农业以及观光渔业是休闲农业的主要类型。在这些休闲农业园中人们可以发现, 不同类型的园区中旅游项目的设置多是相同的, 没有很好的与休闲园的主体相结合, 使得特色性表现得不够明显, 导致园区吸引的顾客比较少, 达不到休闲农业园建立的目的, 经济效益几乎处于入不敷出的阶段。由于园区管理者决策上的一些问题使得园区的规模以及发展模式都偏离了原来的轨道, 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2.2 休闲农业区存在雷同建设的问题

在休闲农业的发展中, 大多都是由当地农民自行开发的, 并且由于他们在建立之初没有做过多的调查, 例如, 对相邻地区的建设情况不了解等导致同一地区范围内多数的休闲农业园不管是在风格、品味以及规模上都存在相似的地方, 雷同建筑更是多之又多。这就间接的导致了同一地区同一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市郊的房山、密云、延庆等郊区县, 这些县都是相互毗邻, 并且垂钓园、采摘节随处可见, 使得游客的分散度较大, 单个休闲园的效益就不太好。

2.3 休闲农业区的建设数量越来越多, 效益却出现了下降

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快速地发展起来, 加上越来越多的人对自然的向往, 休闲农业建设的数量逐渐增多。人们看到休闲农业带来的利润之后, 欠考虑地把休闲农业的数量涨了上去, 但是真正能够很好取得效益的案例却还是少数。总结原因, 可以发现, 休闲农业经营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在园区区位选择上存在失误, 对休闲农业客源、旅游项目以及经营条件等特性考虑不够全面。一般来说, 在区位选择上休闲农业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即大中城市郊区、著名旅游景点附近、特色农业基地。在大中城市的郊区一般都有很大的客源市场, 而在风景名胜附近能够充分利用风景区的客源, 同时一般来说, 农业基础较好并且有丰富生产经验的基地会有比较鲜明的特色, 对游客的吸引力就比较大。

2.4 细节水平建设得不到位

农民个体以及乡集体出资开发休闲农业园是当今比较普遍的建设模式。资金不足往往是休闲农业建设中面临的一项大问题, 所以在休闲农业的细节建设上可能不到位, 例如, 有些休闲园区的旅游卫生环境比较差, 园区中的管理体系不完善, 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使得游客的反感度增加。因此, 重游率是细节建设不到位带来的恶性影响, 直接导致了休闲农业经济效益的下降。

2.5 休闲农业受季节性影响较大

受农业发展季节性的影响, 休闲农业也体现出季节性的特点。休闲农业的旅游季节比较短, 无法与其他名胜古迹一样可以四季经营。打破季节性的影响是当今休闲农业发展多面临的一大问题。

3 解决乡镇休闲农业发展问题的有效举措

3.1 凸显休闲农业的特色

在休闲农业的发展中最忌讳的就是跟风, 不管是何种类型的休闲农业园区建设都应该重视当地地域特色的彰显以及文化特色的凸显, 只有这样休闲农业才会具有原始的生命力。在休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 并使特色农业物产和特色自然、人文景观有效的结合起来, 把农村特有的生活文化、产业文化及民俗技艺在休闲农业的建设中得以延续与传承。

3.2 加强政府干预, 防止同一地区休闲农业泛滥

在乡镇休闲农业的发展中, 要加强政府的干预。在政府的指导下, 引导休闲农业有序发展, 防止同一地区休闲农业数量过多。这就要求政府在引导当地农民搞好农业生产的基础上, 鼓励部分人发展休闲农业, 并制定出详细的休闲农业建设规划, 加大政府对休闲农业资金的投入, 发展优质休闲农业。

3.3 提高休闲农业区内项目的多样化

设计活泼多样的经营项目以及休闲农业产品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休闲农业区是如今人们释放压力以及旅游的好地方, 多数都是家庭整体前来游玩, 所以在休闲农业区内要注重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项目建设, 使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置身其中都能找到归属感, 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3.4 加强休闲农业人才的培养

我国休闲农业区多而效益低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专业的休闲农业管理人才。不同的地区要重点开展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 提高管理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工作人员的素质。这对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及突破 篇3

关键词:乡镇;农业产业化;瓶颈;突破

众所周知,农业产业化是乡镇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但是也要看到,受一家一户耕作模式以及农民壮劳力外出务工的制约,农民增收空间变小,难度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

1 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瓶颈

不可否认,笔者所在乡镇经过多年发展农业产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纵向相比发展很快,成绩很大。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首先是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缺乏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的能力,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不能带动产业基地的稳定发展。其次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层次较低。现有农业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比重较大,精深加工落后,名牌产品少,难以获取加工增值的经济效益,影响整个产业化工程的效益,在市场竞争中难以摆脱不利地位。再次是利益共享机制不完备,农民获利少。企业遇到市场价格走低时,往往以产品质量差,达不到收购标准等为由,拒绝收购或压价收购,损害农民利益;个别农户当市场价高于“订单”价后,不履行订单义务,违约销售。第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健全。组织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缺乏资金和设施,无法满足农民对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方面的需求,组织比较松散,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

2 科学突破,打破瓶颈制约

2.1 培育龙头企业,提高示范效应

农业产业化发展关键是龙头企业。乡镇政府要精心培育发展,认真落实有关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为龙头企业的培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职能部门要按照市场需求、产业的发展特点,加强对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就业率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的引导和扶持,使其做强做大;政府利用自身优势确定招商引资项目,通过招商会、交易会、展销会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交流,吸引实力较强的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兴办农产品流通、加工项目。

2.2 完善利益联接,做好配套服务

政府职能部门要认真规范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倡导龙头企业建立风险基金、提供全程化服务、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农产品的数量返还利润,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关系;鼓励和倡导农户依法、有偿、自愿,进行多种形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农业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优势龙头企业集中;引导农民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入股,与农业产业化组织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引导龙头企业按照规定的技术和质量标准,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和收购,带动基地和农户的标准化生产;完善产销合同制,用合同形式明确龙头企业与农户各自的权利、义务与违约责任,规范经营行为,使产业化经营市场化、法制化。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起能够真正联系龙头企业、服务农户生产、双方信任的农业协会,维护合法经济利益,发挥其在农产品流通和销售中的重要作用。

2.3 标准化生产,提高竞争力

农业标准化生产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渠道。政府职能部门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认真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坚决查处、严厉打击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和有害饲料添加剂。教育农民安全用药,有毒有害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不得流入市场。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鼓励龙头企业建立自备的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系统,严把产品质量关。

2.4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完善产业化发展机制

应当看到,家庭经营仍然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对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对广大农户进行培训。积极整合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创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与龙头企业挂钩机制,通过政府补贴,加快培训龙头企业急需的职业技工。坚持不懈地对农民开展科技培训,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不断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生产。引导农民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实现专业化、商品化和集约化生产。同时,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市场意识和契约意识,造就农业产业化的良好主体。加强规划引导,强化龙头企业的申报和监测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做好重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示范项目的定期监测和动态管理,促进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对于认定为重点龙头企业的,要加大扶持力度。对于其新上的重点建设项目,经审查确定,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给予一定的扶持。同时,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竞争和淘汰机制,做到可进可出。对监测不合格者,取消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资格,不再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以此促进龙头企业做强做大,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论文 篇4

近年来,在国家的良好政策下,乡镇农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使其逐渐呈现出以下三点优势:

1.1乡镇农业经济环境发展优化

乡镇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其农业经济发展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发展:其一,就硬件方面来说,用于农业生产的水利设备支持及建设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如各乡镇大力兴修农业生产所需的水利设备,在某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中抗干旱及抗汛能力。另外,乡镇在加强建设农业水利设施的同时,还大力改善乡镇人均的用水安全度,同时为提高乡镇人均的业余生活,大力兴办各类娱乐活动,从而使乡镇农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其二,就软件方面而言,随着国内高科技产品及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乡镇人均接受并懂得了如何利用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乡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快速的提高,这为推广农业生产的新技术、创新农业生产新产品奠定下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在党和国家和号召下,乡镇对农业市场混乱的现象进行严格的整顿及治理,从而为吸引外资打下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1.2乡镇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

随着乡镇人均对农业经济发展观念的转化,使其整个经济建设思路不断朝着更好的方面优化发展着,这主要表现为:其一,农业产品正由传统的普通单一品种向多元化特色精品的方面优化,同时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越来越多的精品农作物生产种类代替了部分普遍的农业种类,使之农业生产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二,随着农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深化,尤其是果业生产率及农业再造工程等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可利用率。其三,农业经济的经营方式也随着农业的发展由传统的单一形式逐渐向多元化形势发展,使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1.3乡镇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

农业经济发展正朝着多元化、科学化及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着,尤其是近年来,非农产业的发展有逐步取代以农业生产为本的经济结构发展趋势,并快速成为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同时,乡镇农业劳动力结构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许多乡镇劳动力进入乡镇农业企业务工,使乡镇农业劳动力结构得以优化。最后,乡镇的农业经济结构也得到了优化,目前乡镇农业已经由传统的.单一生产模式转化为集餐软、服务、运输为一体的产业链结构,大大增加了乡镇人均的经济收入。

2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乡镇农业经济近年来发展的速度十分快,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对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但在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仍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2.1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观念落后问题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绝大多数乡镇农业都以快速的建设模式发展着,但少部分偏远地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中仍采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系下的发展模式,甚至有些乡镇地区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经济的主要来源依然靠政府扶持。另外,大部分乡镇地区的人均思想观念仍停留在小富则安的阶段,对农业经济发展缺少足够的进取心。同时,部分乡镇人均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较深,从而使农业经济生产经营模式始终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中。除此之外,一些乡镇地区虽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农业生产人员仍将注意力集中于作物的生产及现有土地的开发中,对以自然条件创造旅游业、餐饮业等完全忽视,大大浪费了诸多资源。另外,由于部分地区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及经营理念接受能力较差,因此严重地制约着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2.2乡镇农业人员素质低下问题

农业生产人员的技术及综合素质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国内对部分乡镇地区的农业生产人员综合素质及技术水平调查结果发现,在乡镇农业发展中,绝大多数人员都不具备专业的农业生产技能,并且多存在着文化素质低下问题。据该项调查表明,被调查乡镇区域内,拥有高中以上文化的农业生产人员仅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十五,而文盲、小学文化的人员却占了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另外,随着乡镇形势的发展,大多数拥有农业生产技能的人员纷纷外出务工,而留守乡镇的除了老人就是孩子,使乡镇农业生产劳动力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在诸多结构体系因素下,使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2.3乡镇农业经济基建设施不足问题

乡镇农业生产设施不健全是直接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就目前来看,部分乡镇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及机械化产业十分落后,且用于农业生产的水利设施基础建设相对缓慢,使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始终处于初期阶段。另外,一些乡镇地区在农业产品经营时仍采用传统的直接销售原产品的经营模式,而没有经过深加工的产品相对来说在经营中处于劣势地位,使之乡镇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十分落后。除此之外,部分乡镇地区农业生产中仍延用靠天吃饭的生产模式,没有兴修水利设施,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

3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能力对促进全国性经济发展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建设的速度。

3.1转变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观念

针对于某些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观念落后的地区,首先要转变该地区农业生产人员的观念。打破农业生产人员经济靠政府的观念,积极引导其利用农产品的再次加工吸引外资,实现招商引资的目的,提高其经济发展能力。其次,农业生产人员要充分利用地区性资源进行开发,并将农业发展的注意力由农作物的种植及现有土地的开发利用转移到开发自然资源上去,扩大农业生产力,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能力。

3.2提高乡镇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决定农业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首先要提高农业生产人员的文化素质,同时在乡镇地区实行扫盲行动。另外,要在现有的农业生产人员中培养出多名优秀且具较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人员,并由这些技术人员带动全体乡镇人员进行农业生产及经营,从而实现乡镇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目标。除此之外,农业生产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培养,使自己成为综合性农业生产人才。

3.3加强乡镇农业基建建设

对于某些乡镇地区因基建不足而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说,首先要加强该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兴建及购置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类机械设备。其次,在农产品销售前,要进行再次的深加工,将普通的产品原材料加工成具有特色的精品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价值,增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能力。

4结语

乡镇农业发展规划 篇5

全镇幅员面积:80960亩,耕地面积:11272亩,林地面积:33600亩,农业总产值:6800万元,粮食总面积:18506亩,粮食总产量7412吨,水稻总面积:7900亩,玉米总面积:1556亩,珍珠花、甜叶菊600亩。农业人口:10817人,户数:4570户,劳动力:7922人,人均纯收入6752元。现有林地资源面积:2280亩,梨树面积:4410亩,已改良面积:亩,(品种:雪新、金黄、丰水等。)核桃面积:450亩,柏果:1500亩,种植大户:40户,养殖大户:26户。

设施农业发展规划:

为推动我镇灾后农业生产快速恢复和发展,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根据市委市府年初对农业工作的安排部署,在市委、市府、农办的关心、指导、支持下,我镇制定了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工作规划,健全了领导班子,落实项目实施负责人具体抓工作的落实。根据我镇实际现将现代特色农业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生态发酵床养殖场

位于清泉村二组占地面积12.6亩,于12月动工,3月竣工,发展规模年出栏10200头生猪,计划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带动农户600余户。目前发展情况:出栏生猪5000余头,现已投入资金120万元,带动农户130户。

二、硕丰生态园猕猴桃种植基地

位于白玉村16组,种植面积300余亩,于11月动工,12月竣工。计划投入资金300万元,带动农户100户,目前发展规模:已种植猕猴桃162亩,投入资金140万元,带动农户40户。

三、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发展措施、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1、措施

一是党委政府对农业增产增收工作高度重视;二是加强领导、落实分管领导、落实了抓项目的农经、农技、畜牧、科协等政府职能部门;三是对项目的实施开展制定具体的计划;四是对项目的具体实施部门制定奖励政策。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了工作落实。

2、成绩

一是使我镇农业生产在大灾后迅速恢复;二是农业产值、增加值比去年增长;三是农民的收入得到快速增加;四是推动我镇土地规模化经营进程;五是使我镇产业结构快速调整增加农业土地价值。

3、存在的问题

乡镇农业发展规划 篇6

河南省边缘地区农业乡镇经济发展研究

受距离衰减规律和边界效应的影响以及农业天然弱势、矿产资源贫乏的约束,河南省边缘地区农业乡镇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薄弱地带,探寻河南省边缘地区农业乡镇的.经济发展途径,振兴河南省边缘地区农业乡镇经济是实现河南省全面小康的关键.

作 者:王凡恩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经济政法系,河南,商丘,476000 刊 名: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QIU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2(3) 分类号:F1 关键词:河南省边缘地区   农业乡镇   距离衰减规律   边界效应  

乡镇农业发展规划 篇7

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宏观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改革以来, 农机微观经济主体已经推向市场, 但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严重滞后, 至今未形成一个能较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机宏观管理调控体系。改革中, 国家对农业机械化政策进行了大的调整,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农机化基本处于一种自发、甚至盲目追求数量的增长的状态。机械配置结构不合理, 常规机械多, 新技术高效率的机械少。这是导致农机化结构失调, 投资效益和机械化技术经济效益偏低的直接原因。

乡镇农机管理机构变动频繁。乡镇农机管理推广服务组织是农机系统为“三农”服务的前沿, 是实施农机推广管理服务和提高农机化水平的关键。但在机构改革中, 变动频繁, 队伍不稳, 甚至出现财产人员流失, 推广管理服务跟不上等一些问题。在机构上, 基层农机站属于乡镇管理, 人员受乡镇政府支配, 农机主管部门统管的功能减弱, 出现了农机基层人员身在农机却围绕当地政府的中心开展工作, 使农机的推广管理服务不到位, 难以正常工作。

土地经营规模与农机化发展不适应。农业机械化的高效率、大规模和不可分割等特性, 与小规模的家庭责任承包制的农业经营体制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地成了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地基本矛盾。尽管国家在政策上把农机经营权也交给了农民, 在农机产品结构上加大了小型机械的生产比重;尽管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化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农机装备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全面机械化和高水平机械化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

农机生产与农艺脱节, 生产与科研、使用脱节。由于农机生产和使用部门, 农业技术和农机技术部门分属不同的系统, 加上整个大气候大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 导致农机生产与科研、使用脱节, 农机生产与农艺脱节, 农机企业无力进行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调整, 部分成熟的科研成果长期得不到应用。

二、农业机械化的对策

强化自身建设, 提高农机队伍素质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进一步完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稳定充实农机队伍, 改善工作条件, 力争条块理顺, 人员固定, 人财物有保证。制定优惠政策, 多渠道筹集资金, 增加对农机化的投入, 提高农机化水平。地方政府要制定农机更新政策, 对更新的机械和新购置的农机具给予补贴, 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要建立以农机技术推广站为中心, 村集体为基础, 农机专业户为补充的推广网络, 通过专题培训, 把机械类型、特点、技术规范、操作规程、配套措施传授给机手和农民, 要主动深入重点乡村开展技术指导, 扩大技术覆盖面。特别要注意推广一些尚未推广的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农户粮食收获贮存科学化配套工程技术、地膜覆盖机械化技术、养殖业机械化技术、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等先进技术, 迅速提高优势产业的机械化水平, 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农民增收。

针对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对农机资源配置提出的新要求, 大力组织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 依托示范基地搞好重点作物、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技术研究和农机具的试验示范工作, 逐步探索总结出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和自然条件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和管理、服务模式, 以点带面, 整体推进, 逐步实现农机化发展与大农业的配套跟进。

乡镇农业发展规划 篇8

发展:取得新成就,作出新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2004年以来中央出台的9个一号文件,都明确了具体要求,提供了强大的动力。2011年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比2002年增加了近2倍,年均实际增长达到12.8%;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5.07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4倍多,年均增长20%以上。

(一)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2011年末,乡镇企业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超过1.6亿人,比2002年增加2900万人,占农村就业人数的比重从27.6%提高到40.0%;全年支付劳动者报酬2.6万亿元,是2002年的2.33倍,年均增长接近10%,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收入2471元,比2002年增加1611元,比重达到35.4%,比2002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11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95万家,从业人员1926.44万人。

(二)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力量。10年来累计农业支出达到2415亿元,2011年总额401亿元,是2002年的2.24倍。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从0.6∶1提高到1.8∶1,等于10年再造了一个中国农业。

(三)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东部乡镇企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40-60%之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超过70%以上。

变化:形成了新亮点,积累了新经验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农民就业增收的新期待,加快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素质提升,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一)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二次、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77.38︰21.56调整为74.98︰23.77,三产比重提高2.21个百分点。规模乡镇工业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比重不断提高,2011年达到32.5%,接近三分之一,比2002年高5.6个百分点。各类乡镇企业园区超过1万个,园区企业完成总产值15万多亿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8%,比2002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2011年全国乡镇企业拥有技术创新中心和研发机构6.77万个,比2002年增长50%。2011年乡镇企业中专及技校以上文化程度从业者达到3600万人,是2002年的2.8倍,比重由2002年的10%提高到24%。

三是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乡镇企业总产值比例由2002年61.5︰18.3︰11.2︰9.0,调整为2011年的57.9︰20.4︰12.1︰9.6,东部地区下降3.6个百分点,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提高2.1、0.9和0.6个百分点,地区之间发展更加协调。

(二)农产品加工业创新发展开创新局面。中央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在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成长活力的产业之一。2003年-2010年8年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从2.75万亿元增加到12.27万亿元,年均增长近24%;食品加工业产值在农产品加工业中的比重从40%提高到50%。加工产业集聚园区健康发展,加快实现加工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由1个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和261个专业分中心组成的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初步形成,逐步打造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联合攻关、专业化发展、创新应用的大平台。

(三)休闲农业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新亮点。“十六大”以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500亿元,年接待休闲旅游人员超过7亿人次,农家乐达150万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园区超过2万家,带动了1500万农民就业。休闲农业成为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

乡镇农业工作要点 篇9

主要目标:力争粮食总产量达,农产品加工产值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以上,油菜、茶叶、蔬菜分别达到1500吨、400吨和9200吨,实现生猪饲养量2.9万头,家禽饲养200万只,水产品总产900吨。

为完成上述目标,2010年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围绕实施粮食“双百亿”工程,认真开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

围绕实施粮食“双百亿”工程,优化生产布局和种植结构,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行推广良种运用良法、改造良田,研究良策的综合措施,开展了万亩水稻产业提升行动,过湾、金星等村建立5000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在山区村开展油菜高产示范片,以东方、桥头面条厂等粮食企业为龙头,形成基地,龙头大户联系,提升粮食生产加工能力。

二、压滤机滤布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积极推进特色农业和“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建设好龙河300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完善富奇养殖标准化小区建设,实施茶叶振兴工程,改造0.4万低产茶园,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200亩,扩大“舒茶早”“特香时”等良种繁育和推广,实施渔业跨跃“畜牧致富”工程,扩大肉鸡、生猪等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继续加快粮食加工园区,蔬菜园区、茶叶生产加工园区、富奇养殖小区,油茶生产园区等建设,力争上规模、上档次。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产品品牌

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开展创“五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活动,着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年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达30亿元,增长21.1%,实现1个省级以一批上规模的市县级龙头企业,积极引导茶叶专业合作社,蔬菜专业合作社,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有序健康、快速发展,积极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人程度,利用好舒茶小兰花茶叶等农业品牌和东佳牌绿色大米的品牌盗用,组织农产品展示展销宣传推介活动,推进农产品超市工程,不断提高我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工作总结《乡镇农业工作要点》。

四、实施民生工程,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村沼气建设

大力开展新型农民阳光工程培训,科技培训,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顺利完成全年400人的培训任务,不断增加农民致富本领,积极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完善沼所网点建设及后期服务工作,全面完成户用沼气100口及龙潭、缸窑两村沼气网点建设,认真开展农业保险,及时查堪现场和保险理赔工作。切实做好水库库区移民工作的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完成落凤岗、缸窑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工作,努力形成“政府引导,村民-主导,企业参与,部门支持”的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

五、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惠农政策,精心组织实施农作物良种补贴,良种良法补贴政策,建立农业土地流转交易和纠纷仲栽机构,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有效流转,促进农村土地向大户集中和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全镇2010新发展千亩以上土地流转大户3户,百亩以上大户4户。

六、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及项目申报工作

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抓住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农业招商引资渠道,积极做好农业项目规划编制,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努力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七、滤布 强化农业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暨执法年活动,深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和绿色水稻原料标准化基地创建力度,加大申报无公害农产吕,绿色产品,著名农产品的申报工作,继续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料调查和土壤环境监测,积极申报省级生态示范乡镇。

八、完善推广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乡镇农业普查简报 篇10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为切实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和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近日,陈家滩乡政府召开全体乡村两级干部大会,就该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乡党委书记张军在动员会上强调,一是要高度重视此次农业普查工作,切实强化举措,积极稳妥推进,依法、科学、准确开展普查;二是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要加大宣传,进村入户做好摸底工作,按照方案要求,分阶段、分步骤按时完成全乡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三是当前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全体干部要振奋精神,提高认识,有党性,有原则,有担当,共同努力开展好各项工作。

乡镇农业发展规划 篇11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广工作

中图分类号:P427.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02

现代化农业的主要标志即是其机械化的程度,机械化的程度还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标。换言之,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式。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农业的主力军主要是在乡镇,乡镇农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越发迅速,农村的经济也被带动,发展形式大好[1]。但同时,大部分乡镇的农业劳动力开始转向工业生产,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业劳动力缺失的问题。为此,发展乡镇农业的机械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及必要性。

1 推广农业机械化的具体意义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农业的发展和变化是我们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激发了农村生产力,并使农业生产实现了专业化经营。在乡镇农业中,机械化的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农业机械化提升了农业耕地的效率和质量。在以前,农业主要依靠的是人力,是人们的辛苦劳作,但即使是一群非常勤劳的人们日夜不停的劳作,其效率相对于机械来说,依旧是非常慢的[2]。同时,机械化可以实现农业生产上的精耕细作,可以根据各种农作物的生产要求来实现生产方式,使得农业耕作的质量得到了实质性的、大幅度提升。其次,农业机械化不仅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还在某种程度上也刺激了农机市场的发展,因为农业机械化促使了农业大力发展,使农业现代化成为了可能,相应的,农业现代化势必会增大农机市场的需求,刺激农机市场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的经济科技发展。

2 做好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方法和路径

上文探讨了推广乡镇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要意义,那么该如何做好乡镇农业的机械化推广工作,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更加有效,下文将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特殊环境着重论述这2个问题。

2.1 扩大农业机械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范围

农业机械的主要作用是服务于农民和农业,从根本上说,农民也是非常渴望农业机械的应用,但是如果农业机械的服务范围和能力达不到一定的要求,那么农民也会“望而却步”的。扩大整个农业机械的服务能力和范围可以有效的推广农业机械在乡镇农业中的应用。例如,农业机械的购买价格如果过高,则农民难以承担购买费用;再如,机械维修的费用也高,而且维修困难,同样也会使农业机械在乡镇农业的推广过程中受阻[3]。相应的,相关部门要调控好农业机械的购买价格,建立农业机械的维修体系,推进农机服务的社会化,为农机经营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农机作业、维修、政策以及供求等各种信息。

2.2 建立符合区域特色的农业机械推广工作

我国的地域广阔,从平原到山川,从盆地到高原,这样的地理地势对不同的农作物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相应的,对农业机械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建立符合区域特色的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也成为了必要。例如,除了通用的农业机械外,还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来设计不同的农业机械,如山地型的土地对机械质量的要求就更好,对机械磨损的程度也高,对这样的区域,建立维修保养的体系也更为重要[4]。

2.3 通過国家相关政策推广乡镇农业机械化

推广乡镇农业机械化也是国家政策鼓励的,在这一方面,国家发布了相关政策来鼓励和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最明显的是国家在购置农业机械方面提倡对农民实行补贴政策,该政策对农业机械的扶持力度大,极大地推动了乡镇农业机械化。为此,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将国家政策发挥好,用好补贴资金,引导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利用农业机械,加快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进程。此外,充分发挥国家在农业机械购买上的补贴政策,还能够对农业发展进行大方向上的调控。例如,合理调整资金的比重,可以平衡不同农业机械的发展,调整资金流向,可以平衡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进程。

2.4 加大对农业机械的质量监督。

农业机械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率,还关系着使用人员的安全,一旦在使用过程中机械出现质量问题,非常容易致使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使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发展,社会上不免有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制造伪劣产品,使市场上出现很多质量不符合标准的农业机械产品。为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监督力度。最主要是完善整个生产环节的监督检查工作,对不符合生产要求的要严格处置,提高监督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5]。例如,要加强农业机械质量的“三包”检查工作,完善投诉渠道,保证使用人员投诉有门等。

2.5 扩大农业机械的技术范围。

农业的涵盖面非常之广,不仅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还要综合考虑地势、土质、当地的气候等因素对农业生长的影响。农业机械的技术指标不能只考虑一般的情况,也同样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来进行设计和应用。另外,扩大农业机械的技术范围的含义还包括加大对机械使用人员的技术指导,人们只有掌握机械技术,才能够熟练地应用。相关技术人员要对使用人员进行集中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使用流程和规范,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更保证使用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3 结语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人民生活的基础,是民生的基本保障,更是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政府部门,主管农业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多方考虑,采取措施和方法推广乡镇农业机械化,促使农业机械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玉林.农机推广工作的思路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21):91.

[2]张超祥.浅谈乡镇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225.

[3]李俊灵.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开展[J]新课程学习,2014(6):38-39.

[4]蔚海涛.浅谈乡镇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2013(20):152-153.

[5]胡昌礼.浅谈重庆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J].南方农业,2013(8):81-89.

上一篇:语言春雨的色彩教案下一篇: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