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认识正方形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班数学认识正方形(通用14篇)

中班数学认识正方形 篇1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正方形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着的形状特征。

2、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图形标记、数不清字、大小标记。

2、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复习几何图形。

1、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出尝试问题。

1、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

3、提示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教师讲解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着的形状特征。

1、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中班数学认识正方形 篇2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二是在学习两者的特征后能运用到生活中去发现美。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怎样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图形认知基础,使这两点目标相互依托,让学生自然地通过讨论交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方式获得情感的体验呢?我从以下三个环节来体现。

一、与美术学科开展协同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我运用谈话法,通过介绍学生和教师的画像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想去了解自己班上其他同学的外貌特征。和美术学科进行协同,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观察不同事物和人物都要抓住他们的特征。

二、实践探索主动获取

数学思想方法是蕴涵在知识的发生、拓展、应用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因此我让学生从搭一个长方形入手,通过选小棒使学生知道长方形边的特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从事数学活动,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通过“折一折、数一数、比一比”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长方形的特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接受和发现是不断交替进行的。接受学习是发现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让学生充分地去发现、探索,以学生的发现为主,让学生自己发现长方形的基本特征。当然教师适当的点拨也很重要,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应及时讲授。在理解长方形对边相等的时候,我进行了适当的点拨。两者的优势互补是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基础与发展平衡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目睹了他人的思考方法,习得了观察、比较与分析的相关经验,更充分地理解了新知。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初步归纳的能力,我让学生观察正方形,独立思考归纳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异同。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巩固验证正方形边和角特征的方法。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思考,使他们了解某些数学知识产生的由来,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三、在总结协同实际应用中感悟

我们请学生观察不同建筑物的平面图形分别是什么,比如,故宫、水立方和四川龙居寺正方形大殿等。在这次的协同活动中既有对原知识内容的巩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也有对知识的拓展,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辩证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生活中的美。

认识长方形 正方形和圆 篇3

关键词:长方形;正方形;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169-0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16-1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面、圆柱的底面,用这些形体的面画图,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初步体会“体”与“面”的联系。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3、经历描、找、说、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识别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维,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经过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钉子板、橡皮筋等。

学生:水彩笔、直尺、白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为每个小组带来一些积木,请小朋友一起动手,搭出自己喜欢的物体

2、视频展示台展示各小组作品,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每个小组用到了哪些积木,搭成了什么物体

3、小朋友们,你能把这些积木按形状分分类吗

指定学生分类。分完后,分别请学生说一说每种形状的名称。(三棱柱不要求说出名称,只要能区分开来就行。)

二、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1、摸一摸

小朋友,用手摸一摸你最喜欢的那种积木,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感觉到什么、有什么发现?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小朋友们刚才摸过了各种积木,请把自己的感受对同学说一说。(组内交流)哪位小朋友愿意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感受到什么、发现了什么?

小朋友们,你们能把自己发现的平平的、方方的、圆圆的画下来吗?(忽略弯弯的)自己动手试一试。也可以学书上第16页的小朋友的方法,描一描。

教师参与活动,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2、分一分

把学生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1)你能把大家画的图形分类吗?(特征比较明显,学生会很快分好类)指定学生进行分类。

(2)全班反馈:这样分对吗?为什么?

(长长的、方方的,四四方方的,圆圆的)

指着长方形,问:这些图形是从哪些积木上画下来的?

指着正方形,问:这些图形是从哪些积木上画下来的?

指着圆形,问:这些图形是从哪些积木上画下来的?

(3)讲解。

3、找一找

小朋友们,现在随便拿出一个积木,你能找出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吗?

小组活动、交流。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围一围(“想想做做”第1题)

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如果有困难,可以照着书本第17页,学一学哦。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展示:出示一个围错的正方形,让学生说出错误,体会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全班讨论:能围出一个圆吗?动手试一试。

反馈:能围出圆吗?为什么?(不能,圆的线是弯曲的,钉子板围不出曲线,就围不出圆。)

2、画一画(“想想做做”第2题)

刚才小朋友们描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也围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我们尝试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学生尝试画,教师参与。展示学生围出的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涂一涂(“想想做做”第3题)

这里有哪些图形,如果把这些图形用颜色分开来,你认为用几种颜色合适?请小朋友先用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再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多少个,填在表格里。

四、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请同学们课后仔细的观察,看那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课堂作业

1、用下面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可以画出哪些图形?

中班数学认识正方形 篇4

活动目标:

1、在与正方形的比较中认识长方形及它的特征。

2、诱发学习图形的兴趣,进入数学世界。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各1张,各种长方形组成的物体。

活动流程:

感知长方形——比较正、长方形——寻找长方形。

活动过程:

感知长方形:说说它象什么?(冰箱、彩梯、桌椅、轮船、寄信)这些东西都是由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用处很大。

比较正、长方形:让幼儿从我手中的两张纸中找出已认识的正方形的纸,用折线的方法对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短,四个角的大小进行比较。引导幼儿用折纸方法对这张纸的两边进行比较,使幼儿发现长方形的特征。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说说他们不同的地方。相对的两条边一样长是正方形,而这张相邻的两条边不一样长是长方形。(幼儿学会说)

寻找识别长方形:窗和门都是长方形的,还有什么是长方形的?(汽车、楼梯……)

效果记录:

对学习长方形很感兴趣,教师一拿出范例,幼儿就能准确的说出这是什么物体,由什么图形组成?对教室里由长方形组成的物体能描绘出来,能明显的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反思:

1、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和积极性、参与性。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表达形式表达的意愿、教师给予配合和支持。3、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给予相应的指导。

数学认识正方形教案 篇5

1、引导幼儿感知正方形的名称、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引导幼儿找出生活中的正方形的物品。

二、活动准备

1、正方形泡棉

2、正方形相关物品图片

3、幼儿用书

三、活动过程

1、教室情景导入:小熊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并为朋友们准备了两种形状的饼干。

小朋友请看一看,你认识这些形状吗?

2、交流探索:引导幼儿正确的辨认正方形,并大声说出正方形的名称。

(1)教师操作图片,让幼儿形成初步认知,认识正方形。

(2)小朋友,我们生活常见到的模仿和小凳子还有坐垫是什么形状的?

(下一页:实践操作与活动总结)

3、引导幼儿认识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1)教师出示正方形图片,引导幼儿认识正方形的边角特征。

(2)教师拿出正方形泡棉教学用具,引导幼儿说出正方形的特征。

(3)小朋友请仔细观察,说一说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四、实践操作

1、知道幼儿操作、练习习题。

2、教师结合游戏环节操作习题,巩固幼儿对正方形的认识。

五、活动总结

幼儿们知道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的长度是一样长的,正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一样的。生活中我们经常都会用到正方形的物品,如礼品盒、椅垫,抽屉等。

中班数学认识正方形 篇6

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操作,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

2、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3、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图形美,爱护鸟类、环保意识。知识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知识基础问题预设:什么为对边? 教学重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学具准备: 信息图、鸟巢模型、纸片、直尺、三角板

一、创设情景,确立目标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生回答:春天)

师: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作为小朋友,你想为春天做点什么事情?(学生畅所欲言)

出示信息图:我们一起走入森林,看看小鸟在做什么?我们能为小鸟做点什么?(学生交流:做个鸟巢)

其实在鸟巢中也有许多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鸟巢中的数学问题。

1、今天老师就来和同学们一起做个鸟巢

2、怎样做鸟巢呢?学生交流:要知道每一个面的形状。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一)、学习长方形的特征

出示鸟巢模型,让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怎样做这个鸟巢? 师:我也做了一个鸟巢,仔细看,它是由哪几个面组成? 生: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师:六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正面长方形,侧面正方形)学生交流:要想做鸟巢需要选择长方形、正方形

师: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是正方形?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

1、那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 出示长方体鸟巢,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让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2)、教师向学生交代研究思路:下面我们一起研究长方形有什么特征?请你拿出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纸片,量一量,折一折,研究一下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在研究之前,老师教给你一 个知识,一般我们在研究几何图形时,要从它的边长长短、数量、角的形状大小来研究。下面同学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研究一下长方形的特征,并且把你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对折研究长方形的特征(4)、学生汇报研究结果。生1:四条边。(板书)

生2: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一样长。(板书)

学生演示测量过程,说出测量结果,并且与全班同学交流。师:除了用尺子量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说明长方形的这 个特征?

生:我是用折的方法.让学生演示折的过程,进行全班交流。师:在几何图形中,两条对着的边我们称它们是对边,长方形 的上下两条边是对边,左右两条边是对边,因此我们就可以说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5)、认识长方形边的名称。在长方形中,两条长边叫做长方 形的长,两条短边叫做长方形的宽。师:两条长相等吗?两条宽相等吗?为什么?

生:两条长相等,两条宽相等,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6)让学生把对角的研究进行汇报,全班交流。学生总结出:四个角都是直角。教师板书: 四个角都是直角。

根据研究长方形的方法,让学生试着自己研究正方形。

(二)、学习正方形的特征

现在拿出老师发给你的正方形纸片,你能否用研究长方形的方 法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呢?并且比较一下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 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独立探究,然后进行汇报,全班交流。结论:正方形中四条边长都相等。

学生汇报,交流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有四条边,都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 不同点是: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四条 边都相等。

出示另一个鸟巢,紧接着出示六边形 ,让学生交流一下六边形边行的特征。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猜一猜(让学生抢答)有一块纸板,有四条边,四个角是直角你猜他是什么图形?

2、下面我们做几道题,来看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1)下面图形中有几个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2)你能找出几个长方形?谁上来指一指?

(3)这两个图形被白纸盖住了,你能猜猜是什么图形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以后咱们在判断一个图形是哪种图形时,一定要观察全部再判断。

2、在长方形下面画○,在正方形下面画※。

四、自我反思,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的怎么样? 让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来提高自己的评价反思能力 教师小结:课下咱们在研究某个物体的组成时,就可以用 今天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集体备课

自主备课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的特征:边:四条边 对边相等

(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一样长)

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特征: 边:四条边都相等

五边形、六边形

中班数学认识正方形 篇7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在小学教学平面几何图形的起始课。学生认知困难究竟是什么?如何让学生在探究中主动建构知识?在备课前, 我对小学阶段的“空间与图形”的所有知识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了解学情, 定“思”路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学生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线段与角的基础上教学的。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知识起点, 对教学方案进行准确定位, 我设计了问题, 对全班46人进行了检测。 (1) 找出下列图形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图略) (2) 关于长方形、正方形你都了解了什么? (3) 你还想知道什么?通过分析, 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这两种图形的了解是感性的、直观的。鉴于这样的学情, 本节课将教学的思路定位为: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将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理解。

二、教学设计, 定“教”路

教材的设计意图和指向性非常明确, 就是引导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这是本节课教学的核心内容, 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特征不难。在突出学生主体活动思想指导下, 我们想让学生掌握特征固然重要, 但让学生通过探究理解“什么是特征?怎样找特征?如何用特征”应该更重要。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就要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为他们的思维定向。这也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

三、课堂实践, 顺“学”行

儿童如果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了发展, 其必然经历一个抽象和具体的辩证转化过程, 这正如数学发展中的那样, 新的抽象的认识被琢磨得直观浅显、透彻明白了, 变得具体了, 认识也就跃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了。在教学中, 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思维兴奋点, 使这些思维兴奋点连成思维流, 旋成思维圈, 形成思维场, 使课堂如磁铁般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激活学生的思维

沟通联系, 巩固新知。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只有用特征才能准确衡量一个图形是什么图形, 从而把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 我组织了猜一猜教学环节。在信封里藏着一个图形 (告知学生该图形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 抽出这个图形的一部分, 让学生猜猜信封里装的可能是什么图形。这个图形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学生凭感觉做出了回答, 答案自然不能确定。到底是什么图形?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一次次猜想中升华, 并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沟通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

四、教学反思

1. 以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为突破口, 把数学知识串成线, 织成网, 形成体系, 沟通联系, 为学生自主探究做好铺垫, 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形成某个新概念是有一定过程的, 运用某些新概念更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从属关系及其异同点, 学生只有找出事物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才能形成概念, 灵活运用概念。如“猜一猜”教学环节, 让学生在直观的操作活动中, 体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共性, 让学生在不能确定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到能确定是长方形的判断过程中, 主动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推理, 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 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感受到当长方形的长和宽一样长时就转变成了正方形, 无形中渗透了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思想。当然“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发展学生思维”并不是这次教学实践创造出的方法, 但此次尝试使我感受到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法,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 为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使学生在一定的联系中不断地掌握新的内容。

2. 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本源的探究兴趣,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让学生在探究中摸索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使学生能抓住切入点自己想问题, 寻方法, 作结论, 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掌握思维方法, 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 这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当然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不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能够掌握的, 而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感悟体验到的, 这种体验离不开问题意识的培养。如这次课堂教学中有两个问题很重要: (1) 这为什么叫四边形?这为什么叫三角形? (2) 既然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四个顶点, 为什么这叫长方形?这叫正方形?它使学生感悟到:在对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行比较时, 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事物的特征, 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中班数学认识正方形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

0070-02

“教学,其实是教师引导的艺术。”这句话凸显了有效引领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教师灵活的指导、精准的掌控、适度的点拨不仅能改善课堂的质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到学习的最前沿,成为自由的探索者、快乐的创新者。在此,笔者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实例,谈谈科学引领对改善学习状态,提升课堂质量的几点看法。

一、善假生活元素,促进感性积累

课件展示:火柴盒、文具盒、牛奶盒、墨水盒、长方体的模型等实物。

师:你们见过这些物品吗?

生:见过。

师:说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类物品呢?

生1:电视柜也和它们一样。

生2:积木。

生3:……

(学生激情高涨,教室里议论纷纷,这样的场景持续了3~4分钟才有所缓解)

师: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学具,向大家介绍你的认识和想法?

(生答略)

师:从外形上看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议一议,把你的发现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讨论一下。

(教室中学生的表现千姿百态,有的兴奋地东张西望,有的在小组中打打闹闹,有的呆呆地眼瞅着面前的长方体,有的手拿长方体茫然地转来转去,有的旁若无人地做起小动作,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几分钟,要求进行汇报交流时,只有寥寥的几个学生举手)

生1: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真的都是这样的吗?

(学生不知道回答是对是错,只能呆呆地坐在那儿)

生2:(手举着一个药品盒)长方体这两个面是正方形,这四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长方体的这些面还有什么特征呢?(学生默然无语,甚至有的学生干脆低头玩自己的物品)

师:(有些着急,用手势比划)仔细观察长方体的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思考:

教者的设计意图是非常明显的,采用的模式和策略也有可取之处。但课堂的状态却不尽人意,究其缘由,笔者以为教师的引导乏力,针对性不强,启发不利所致。面对同样的格局,我们也许只要稍加改变,就会收获意外的精彩。如当学生找出同类物品时,可追问深化所举例子的共性,以强化对形体表象的感知。“想想列举出的物品,它们都有几个面,你看到的是什么形状?”这样的追问会比“从外形上看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更有价值,更能促进学生的研究,引发学生比较、思考和辨析,为后续进一步认识面的特征提供最为直接的积累。

二、科学驾驭资源,加速认知建构

这是一个较为新奇的师生共同实践的教学情境。利用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土豆、小刀,师生共同操作研究。切一刀得到一个面,切第二刀得到第二个面、一条棱,切第三刀得到第三个面、三条棱、一个顶点,再切三刀得到一个长方体。

师:下面进行切长方体比赛,看谁切得既快又像(学生切过后,展示切出的长方体)。

师:看一看,比一比,谁的像长方体,谁的不像。不像的理由是什么。

……

师:简单的操作中蕴藏着许多数学奥秘,到底是什么呢?回顾切的过程,一刀能得到什么?两刀呢?三刀呢?回顾实践的过程,探究长方体的思路非常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今天我们用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最多、最科学。

在教师的指导和提示下,学生满怀热情地研究起长方体。虽然整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毕竟有方向,兴趣就会高涨、学习就会投入、活动就会有效。

教学思考:

借助于切土豆的游戏,学生在切的活动中获得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为后续的总结归纳积累了丰厚的感性认知。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促使学生在切土豆活动中,初步感知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为下面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利用比赛,通过“快”“像”两个评价标准,使学生的手、脑充分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切长方体的活动中,逐步建构长方体的特征,在经历回顾反思中逐步深化表象,触及知识的本质,紧接着用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方法,从面、棱、顶点三个维度研究长方体的特征,使学生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从哪里研究,研究什么,怎么研究。一方面教师提供了知识与技能的支持,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自主研究和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再则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训练。整个学习过程融合了观察、思考、交流、操作,学生兴致盎然,人人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

通过两个教学片段的反思,笔者深深领悟到:引导是教学有效的法宝之一,要求教师的引导既要“到位”又不“越位”,适度必然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引导不到位,看似学生主体彰显了,活动时空释放了,但学生的学习是茫然的、低效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考与探索,学生的发展就会大打折扣。同样,教师引导越位,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丧失,活动就成为流水线上的操作,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时空是不存在的,学生会逐渐麻木,就会丧失进一步探究的热情与兴趣,学生的发展必然会受到阻碍。因此,适时、适度的引导,灵活的掌控,才能呈现教学的精彩。

中班数学认识正方形 篇9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观察、猜想、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经历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过程,积累发现、猜想、验证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及探究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师: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板、直尺。

生: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板、直尺、小棒、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看到大屏幕,你们能从这些物品中找到我们认识的老朋友吗?

生:长方形、正方形。

师:长方形、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

出示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商定探究内容

师:孩子们,你们想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哪些特征?

充分让孩子发表意见。

师:大家想知道的真多呀!今天我们探究它们的特征,看看它们的边和角的特点好吗?

2、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大胆猜想。

师:孩子们,请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摸一摸它的边和角。来数一数,它有几条边,几个角?

师:请仔细观察这个长方形,通过你的观察,大胆的猜一猜,它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呢?

猜想一:我猜它的上下两条边是一样长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的。

猜想二:我猜它相对两条边相等、4个角相等。

......师:这么多猜想!但是猜想不一定是正确的啊!

(2)

启发思考

师:你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想一想能验证吗?用什么办法可以验证?

生:用“比一比”“摆一摆”“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来验证。

(3)

验证猜想。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4)

小组汇报

认识边的特征。

学情预设1:用“量一量”的方法,用直尺量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

学情预设2:用“折一折”的方法。

教师讲授:我们把相对比较长的这组对边的长叫做长方形的“长”,比较短的这组对边的长叫做长方形的“宽”。

‚认识角的特征。

师:刚才我们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认识了长方形的边,那角呢?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

生:用“比一比”的方法,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它的角,发现了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ƒ小结

3、探索正方形的特征

(1)

操作活动。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找到了长方形的特点,那么正方形的特点又会是什么呢?同桌猜一猜,说一说。然后再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教师巡视指导。

(2)

汇报结果

4、概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看一看,画一画,读一读。)

5、变魔术: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6、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相同的和不同点?

抽生回答,ppt展示。

三、应用知识、拓展深化(冲关我最棒)

第1关、在()内填适当的数。

第2关、拼图游戏。

第3关、拓展应用。

四、总结回顾,体验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生:......五、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应用。

(图片欣赏)

附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长方形

正方形

边:

对边相等

4条边都相等

角:

4个角都是直角

中班数学认识正方形 篇10

教学目标: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具准备:长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1张;直尺1把,三角尺1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下面图里哪些是线段?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图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课。

我们认识了线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

(1)让学生观察数学书的封面,要求学生跟老师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边指一周。

提问: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观察黑板的面,教师指一指。

(2)出示:长方形纸片。提问:这张纸片的面是什么形状?

提问:长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

(板书: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3)提问:平时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状?(板书:正方形)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纸片。

提问:正方形也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认识长方形。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引导学生对折。先说明“对边”,并让学生自己指一指哪些边是对边?

学生对折,得出: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用尺量一量,长方形纸片上4个角都是什么角?

提问后板书:都是直角。

(3)你能总结出,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4)说明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指一指。

3、认识正方形

(1)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跟着了老师折一折。

(2)观察一下正方形纸片,正方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

(3)请同学们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条边有什么关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个角有什么特点。

(4)你能总结出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书:四条边,四个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说明正方形的边长。提问: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4、总结特征。

(1)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谁来告诉大家,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课堂作业

中班数学认识正方形 篇11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一开始就创设了小精灵游校园的情境,让学生在欣赏校园风景的同时找到身边的图形。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辨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就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使数学回归生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从新课的引入到比较特征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习材料。这些素材,体现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生活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

二、在活动中探索新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在深刻体会教材意图、准确把握教材深度的前提下,突出了创新教学特点,特别是在获得新知过程中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我以探究活动贯穿整节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由生活中具体的物品,到抽象的几何图形,自然过度、水到渠成,充分体现了探索式学习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

中班数学认识正方形 篇12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感知各自的特点和区别。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3、学习按形体的明显特征分类,提高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活动准备:

1、活动前和幼儿收集各种纸盒(正方体、长方体)。

2、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若干;正方形、长方形、正方体、长方体的图片若干。

3、胶水、剪刀。活动过程:

一:以长方形和正方形宝宝带来好朋友引入课题。

引导语:今天长方形和正方形宝宝带它们的好朋友来和我们一起玩。瞧,它们来了。长方形宝宝带来的好朋友叫长方体。正方形宝宝带来的好朋友叫正方体。二:通过拆装盒子,区别比较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1、教师出示两个纸盒(正方体和长方体),引导幼儿从外观上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

2、幼儿动手拆装盒子,探索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3、提问:每个盒子有几个面组成,每个面试什么形状?(区别方形和立体的不同)

4、小结:正方形和长方形是平面的,而正方体和长方体是立体的。它们是由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组成。

三、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数学用书,看看正方体和长方体分别由几个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教师示范制作过程。

3、幼儿制作长方体和立方体。

4、请幼儿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5、教师小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面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而长方形有两个面与另外四个面试不一样的。

四、搭一搭,找一找,说一说。

请幼儿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积木搭建各种建筑,搭好后数一数,说一说用来几块正方体和长方体搭建。

四、游戏:对对碰。

中班数学认识正方形 篇13

【活动意图】

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我们班孩子对于各种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图形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平面的、感性的层面上,因此他们在活动中无法正确表现出图形的主要特征。为了让孩子们对图形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动手尝试操作中,加深对长方形的主要特征的理解。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了解长方形的主要特征,提高图形识别能力。

2、在活动中发展扩散性思维,培养观察力。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学具:不同长度的管子若干。

2、长方形图形教具。

【活动过程】

一、比较管子的长短

1、“今天,管子宝宝要和小朋友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比长短。请小朋友拿起你身后的一根管子宝宝,然后和你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看谁手里的管子长?谁的管子短?”

2、幼儿两两进行比较活动。

3、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游戏结果:谁的管子长?然后把管子按长短分类放到前面的筐里。

二、自由探索活动:尝试用不同长度的管子在地面上拼出长方形。

1、幼儿自由探索活动。

请小朋友把你身后的袋子取过来,看看里面有什么?袋子里有许多管子宝宝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我们先来数一数,你的袋子里有几根管子?这些管子都一样吗?请小朋友用你的管子宝宝在地上拼一拼,看看谁的管子宝宝拼出的图形多?请幼儿介绍自己拼的是什么,重点引导幼儿拼长方形。

2、小结长方形的主要特征。

瞧!这个小朋友拼出的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

(教师出示长方形教具,幼儿仔细观察比较)。

3、幼儿进行有目的地探索活动:尝试用管子拼出长方形。

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也来拼一个这样的长方形。

幼儿操作,老师观察。

三、小组合作探索活动:用多根相同长度的管子组成长方形。

1、刚才你们真棒,能用不同长短的管子变出小长方形,现在我们试试看,要用几根一样长的管子拼出一个大的长方形!请五个小朋友为一组,自己拿管子宝宝在地面拼一个长方形,比一比哪组拼的长方形最大?”

2、幼儿5人一组合作进行地面拼图活动:根据已有经验,尝试用几根相同长度的管子拼放大小不一的长方形。

3、教师有针对性地分别加以指导。

带领孩子一起看自己拼的长方形,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延伸】

今天小朋友用不一样长的管子宝宝拼出了小长方形,又用一样长的管子宝宝拼出了大的长方形,以后还要请小朋友用这些管子宝宝拼出更多的图形呢!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中班数学认识正方形 篇14

【活动设计】

幼儿在中班的时候已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并且已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在生活中仍会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混淆。首先认识正方体这符合幼儿对立体图形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我们幼教教材分析以及从幼儿思维发展看:幼儿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是: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在本节活动中,设计多个让幼儿通过自己触摸操作来感知、探索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环节,这是为了保持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与探索欲。这是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教育目标的积极贯彻。设计此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能正确的认识正方体及其特征,并能与生活中的形及其他几何形体相区分,发展他们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并在对正方体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乐趣。

【教材分析】

《认识正方体》的活动是大班幼儿上学期的课程,本节活动设计、组织符合幼儿的知识体系框架也符合他们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认识正方体》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认知什么是正方体以及它的基本特征。各环节上依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装饰正方体——比较正方形与正方体→通过拆盒子巩固正方体的特征。

由于这是幼儿第一次形体感知活动,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幼儿通过操作与反复的观察比较,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和某形体的特征。教师为幼儿提供制作正方体的材料纸质应有多种多样的规格,其目的就是让幼儿对正方体六个面的认识积累更多感性经验。

重点:让幼儿认识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体与形的差异。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生活中常见正方体与其特征

2、能在活动中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使在探索活动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废旧纸盒和积木,正方形纸与正方体积木每一面大小相同,白纸。

【活动过程】

一、话题导入:

教师拿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谁?”让幼儿说出名称,让他们在老师的示范下折一折、比一比,发现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对边或对角折都能对齐。教师可以边折边问幼儿:“你们发现正方形四条边有什么特点啊?”“那我们再看看它的四个角有什么特点呢?”在提问中幼儿可能无法说明“对边与对角”,教师可以折纸演示告诉他们,让他们说出对边与对角能对齐的特征。

你们想给爸爸妈妈礼物吗?想送什么礼物?今天徐老师也准备了一份礼物,我们看看是什么礼物?出示正方体的魔方。询问幼儿礼物的形状。引导幼儿初步比较正方形与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教师要用一些形象的儿童语言描述面与体的不同,如:“小朋友看正方形是扁扁的,而正方体是鼓鼓的。”“礼物的每一面都是正方形。”

二、认识正方体:

展开正方体礼物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提示记录方法)。

幼儿表达活动情况,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三、装扮礼物

让幼儿利用手边的纸给正方体的礼物包装漂亮,一个面只能贴一张正方形的纸,等幼儿完成后问他们“小朋友们,你们装扮用了几张纸?你是怎么装扮的?发现了正方体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秘密呀?”教师积极引导幼儿发现正方体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合而成。

四、活动延伸:

幼儿操作用书:制作正方体与长方体。(幼儿教育)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上一篇:南开17秋学期《企业文化》在线作业满分答案下一篇:行政管理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