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推荐8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用人单位对商务人才的需求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学生,要求不但懂得理论知识,还要掌握更多的技能,也就是说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实施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外,相信每名教师都能深刻地体会到“双师型”教师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并且都在不断地思考尝试如何更好地成为一名“双师型”教师。对于如何利用学校自身的力量,更好更快地培养出“双师型”教师,有着多种多样的方法,如国家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不断地在采取各种措施去培养“双师型”的教师,各个职业学校也积极地将学校的教师送出去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美中不足的是送出去培训学习,无论教师,学校的积极性都很高,但这些教师回到学校后,并不能真正做到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不能真正起到“双师型”教师的作用。结合具体情况,我认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认清学校目前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学环境的现状
近些年来,很多学校虽然号召教师走“双师型”教师的道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一只脚长、一只脚短的现象,理论教学见长而实践教学跟不上。技工学校应该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办学思想,这样的教学机制在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还能使其得到全面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对学校里的专业课教师的成长也非常的有利。例如在有的学校,专业课老师分为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两大块,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也经纬分明地分为理论课教学和实习课教学两部分,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更不能使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不利于各任课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二. 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⒈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
从上述分析可以说明,目前有的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不利于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也不利于培养既懂理论而实际操作也过硬的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专业课程的教学设置都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由理论老师上课,实习(实践)教学由实习指导教师去担任,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相干。这样的教学模式,造成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脱节,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在学习理论时只埋头学理论不考虑实际的应用。实习时,又只注意实际操作而没有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同样道理,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发展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理论课教师只考虑理论上的推演,而没有考虑到实际应用的可行性;而实习指导教师则是多以实践经验方面进行教学,没有更好的思考怎样从理论上去解释、推导、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必然使老师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教师只懂理论,实习指导老师只有经验而无理论作为基础,这样不利于教学,必然扼制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
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 资料表明,一体化教学模式于上世纪末已经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内开始实施并运用。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解,每名教师、每所学校各不相同。我认为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一名教师将专业技术理论课和实习课融合在一起,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任务同时担任,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中,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先讲理论后实习或者先让学生动手、发现问题后再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践验证理论,实践教学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解决。
这样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不但是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同时必须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模式给原来只担任理论教学或实习教学的老师增加了压力,同时也设置了学习的动力。原来只担任理论教学的教师如果要想独立地完成一门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必须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和积累;担任实习教学的老师如果想要独立地完成一门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就必须认真地去弄清、熟悉专业的理论知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给教师增加了压力,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能经常性地接触到专业的理论和专业的实际操作,做到了既熟悉专业的理论也熟悉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是一体化教学给教师带来的动力。
通过分析,如果学校较好地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对培养、帮助专业教师快速成长、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做一名“双师型”教师。这就要求所有的理论教师均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带领学生进行实操练习。
三. 培养“双师型”教师,更好的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步骤和方法。
根据对各校教师情况分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需求,成功地实施一体化教学,学校必须要有相应的师资力量和足够的教学设施,如一人一岗的实习岗位等。所以,学校要想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并提高教学质量,事先必须设计出一套合理的方法和步骤。一般可采取以正反方法和步骤:
首先要合理地整改课程的内容,具备足够的教学设施。
⑴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事先把专业课程的理论内容、实习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有机的组合和统筹安排,以学生够用、适用、会用为原则对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一定删改、编排,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⑵为了更好地实施一体化教学,要求学校的实习岗位尽可能做到一人一岗,以确保教学的质量。
其次以老带新,以传、帮、带方式,带领年轻教师实施一体化教学。
传、帮、带是人们熟知的对快速培养年轻教师的一条最有效的传统的方法。学校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也要执行这个传统的方法。现在刚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年轻教师,存在这样一个特点:理论知识较强,实际应用较少,动手实践能力较弱,经验较少。即便是有一定从教年限的专业理论课或实习指导教师,由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校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如果教师马上独立担任一体化教学工作,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对他 们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起到制约作用。所以,学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认真选择好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都较丰富的教师担任一体化教学工作,让年轻教师或只有单方面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学徒的形式跟着学习,掌握一体化教学的方法、要求和步骤,为独立教学工作打下基础,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
再次,年青教师要参加培训学习,才能更好、更系统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一体化教学。
年青教师跟随老教师一段时间(一般为2个学期),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结合有一定的基础后,将这些教师送出去进行综合的培训学习一段时间(一般为1个假期),使他们能更好、更系统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完成学校交给的一体化教学任务。经过老教师传、帮、带和培训学习后,让年青教师独立担任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工作,培养、帮助他们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
学校还要大胆地磨练、任用年青教师,让他们担任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工作。在具体的教学安排过程中,为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教学过程可安排一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协助、辅导第一次担任一体化教学工作的教师上好这一门课程。这样既确保了教学的效果,也锻炼了年轻教师,使他们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趋向成熟,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
关键词:一体化,师资队伍,职业院校,专业性
职业院校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学专业化,专业实践化,实践实习化,实习工作化,打造更加直接的人才培养制度,能够让职业院校的学生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减少相应公司的培训成本,为企业发展最快助力。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能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获得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的专业性,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可。一体化师资队伍的打造正是为这个目的而努力,提供更加符合职业院校教学特征的老师,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能够满足各种教学环节的要求。但是目前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较多问题,还需要进行系统、科学、有效地打造,真正规范化、一体化教师队伍。
一、理解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一)一体化教师
一体化教师,指教师教育培训互动、校内校外互动、职前职后互动的一体化互动机制,是“双师型教师”的进一步拓展,更是其职业能力的丰富。“双师型教师”在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教学方面都能担当重任,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指导。一体化教师更是增加了在专业和管理方面的教学工作经验,能够实现系统化课程教学。也就是说一体化教师是将学习过程,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再到生产与管理,对学生施以全方位的教学与指导。
(二)一体化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想要培养一体化教师,就必须了解其需要具备的素质,明确一体化建设的目标,方能寻找到科学有效的建设办法。
首先,师德是一体化教师的必备素质。职业学校的老师有着较大的教学压力。这种压力一方面来自对学生人生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因为面对的学生对象性格迥异,兴趣不同。教师更应该有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有职业精神、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能够履行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关爱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染他们为了自己的人生而努力奋斗。这是每个教师都需要具备的素质,一体化教师更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自我管理。
再者,学生为本的观念是一体化教师的基本教学观念,也是每次实施教学手段时所必须依据的基础。遵循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整合更加适合他们的教学资源或是更恰当的教学手段,发挥教师教学指导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帮助学生树立专业兴趣、职业自信心以及培养创造力等。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要求能够看到学生的潜力和潜质,准确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每个学生制定他们的专业学习之路,并指导其自主确立职业发展方向,为创业和终身学习做准备。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所长,学习就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更容易投入,也更容易获得成果。
老师教学的能力,不只在于让学生熟悉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实践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良好结合,给学生一个更加系统的学习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能力。所以一体化教师必须具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提升教学专业化水平,在教学中提倡科学,坚持实践,善于反思总结,更要扩大专业影响力,提供专业前沿,规划专业发展。
终身学习的能力不能忽视,更是评价一体化教师的最大标准。因为专业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职业学校的目的就是培养当前发展或未来发展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专业的变化,符合市场要求。因此一体化教师应当为学生做出表率,同时依靠终生学习而提升对专业的了解程度,进而提供给学生更加现代化、前沿化的知识内容。需要一体化教师自主参与职业实践活动来,不断进行技术教学创新,坚持终生学习的理念,开放学生的职业学习视野,丰富他们的学习层次,为学生的终生学习观念和习惯的养成尽自己的教导之力。
二、当前职业教育现状,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一)学校的教师招聘受限,需要优化招聘途径
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师招聘制度也多是采用事业单位招聘的方式,其主要的对象为应届生。这样职业学校的教师特点和普通高校没有不同,大多数老师都是从相关学校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岗位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其教学的经验基本为零,实施的教学方案也多是学校所学的基本理论。这样就会直接影响教师在实践方面的教育能力,因为缺乏单位的实践经验,所以即使指导安排实践课程,也多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启发意义,或者是脱离了现实。
因此,建立有效的一体化师资队伍,首先要拓宽教师聘请渠道,或者是能够邀请一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企业单位高级人员来给学生上课,或是作为课外的辅导员。这样既不与事业单位的规定冲突,又能灵活管理和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或者是让老师进入企业,担当一定的企业责任,从而更加了解该专业的职业特点,给学生更多有意义的教学启发。
(二)增加教师数量,优化教师待遇,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一线教师的压力比较大,这也导致很多教师更愿意转到行政岗位,这使得一线教师数量逐渐减少,更难提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作为学校方面,应该优化一线教师的待遇,并且实现教学质量和工资挂钩,促使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积极地去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当然成绩挂钩,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不仅仅是成绩,更有学生日常表现,职业水平以及就业竞争力等。只有全面考察,才有利于教师队伍的更优化。
再者,教师是一门需要长久学习的职业,但是目前老师的培训机构机制缺失,导致教育培养模式混乱,专业教师获得培训的机会更是非常稀少。而一体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管理,成立相应的培训结构和机制,能对教师施以系统化的教学,进一步加强他们理论实践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能力,真正成为一体化的教学培养人才。
(三)考核和奖励机制,从教学到进修等成绩方面进行评价
处在教师岗位的老师也容易产生懈怠心理。所以不仅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能力,发挥培训优势,更要从奖励方面来增加教师岗位的竞争力,使教师无论从职业道德方面,还是从职业生涯方面都能够对待教学尽心尽力,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
更加完善的教师奖评制度,根据老师的进修情况和教学情况,进行综合的、全方位的评价。要重视精神鼓励,教师有基本的职业道德,而且也是受人尊敬的职业,所以其精神的奖励非常重要,能够增加成就感和职业满足感,从而激发更多的教学潜力。可以通过提升教研小组组长的方法来肯定老师的努力和成果,从而实现一体化师资队伍的更好建设。对教师要进行定期的思想教育,纠正错误的教学思想,开放教学理念,交流教学心得,更重要的是培养教学的使命感,形成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再者要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为教师的各种学习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对于取得资格证的教师,要提高待遇。
另一方面,重视教学成果,重视学术与实践,保持一体化发展的良好趋势。为一体化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支持教师的教学安排,尽量满足教师的教学要求,让教师更容易施展自己的教学想法。
三、教师培训渠道,外在促进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一体化教师建设不是为了培养一些教师,而是让更多的教师加入这个队伍,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因此,一体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以扩大为目的,优化内部教师力量。所以其培训是必然的过程,也是最好的建设途径。对于培训,有自我培训和外在促进两个方面。自我培训,是对教师加强思想指导,培养其终身学习的品质,使教师能够自觉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总结,学习新的教学方式,主动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但是这在于每个教师的教学觉悟,不能一概而论,更无法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水平,所以外在的促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常用的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手段。
用竞赛的方式,在校内组织竞赛活动,设置一定的奖励。涉及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对企业职位的了解程度等等。从而促使教师更多地去了解专业的职业要求,为学生的专业实践做准备。还可以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无论是到企业培训基地学习,还是去一些相关院校,都能在实践和理论方面得到加强。学校方面,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一起制定企业培训教师课程,让教师能够真正地在企业实践中受教,真正掌握工作过程和专业技术能力。还可以派遣企业人员到学校讲课,让更多的老师从中受益,促进校内教师力量的进一步整合,实施以老带新,以能帮新的基本模式。从学校内部选择一些有专长或是有企业经验的一体化教师,担当教师指导员,定期给校内老师进行讲座或培训,让这部分新教师去这些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先听课,然后做好课堂教学笔记,从而获得更加直接的教学启发。老教师可以与新教师结成对子,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新教师进行教学指导,解决他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疑问,并且观察其课堂的发展和变化,了解教学成长情况,共同研讨。学校方面对此实施奖励政策,新旧教师都可以从中获得肯定和奖励,更有利于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成长为新一代的一体化教师。一体化师资队伍正是由这一个个教师组成,重视集体的教育,就要重视每个教师的教学教育指导,将建设计划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
总之,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对职业学校教学的一大挑战,不仅要求优化教师应聘的质量,拓宽应聘渠道,更要求对学校内部教师进行教学指导,优化他们的教学方法,提高其理论、实践与企业经验结合的能力,实现一体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世龙,王飞.高校机械类工程训练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1):77-78.
[2]王志恒,李纯明,吴德民.职前职后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探索[J].石油教育,2013(1):37-40.
[3]李彦荣.“双元制”模式下“双师型”“一体化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北京教育教学研究,2012(4):44-47.
[关键词]技工教育“一体化”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46-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由创造大国向创新大国、科技大国转变,市场急需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技工学校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再也不能按照原来的中学模式办学了,必须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技工教育的教学质量。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学的组织者,是教学方式的执行者,学校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离开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任何教学改革的设想都只能是无稽之谈。技工学校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首当其冲地要建设一支符合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精良、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多种技能一体化”、“教学与管理一体化”的现代化师资队伍,这也是深化技工学校教学手段和模式改革的关键。
1 建立一支既能进行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生产实习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师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行一体化教学,建设一支既能进行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生产实习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师在承担生产实习指导教学任务时,除了按教学计划给学生讲解、演讲、巡回指导外,还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宽。由于学生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都要回到生产实习中应用,在生产实习中碰到的问题都要实习指导教师解答和处理,所以,技工学校应重视教师的培养,有计划地组织实习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进行课堂教学的训练,让专业课理论教师学习操作技能,限期取得操作等级证。另外,学校应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在实施教学环节中,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师队伍,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
2 建立一支实行理论、实习、学生管理的“教学与管理一体化”教师队伍
技工学校教学管理机构主要有理论教学机构、实习教学机构、学生日常生活管理机构,这样的管理模式职责分明,利于各司其职,但也会造成各自为政的局面。从管理角度看,这种局面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管理,会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在时间、空间及教学内容上脱节,难以达到教学目标要求,随着技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技工学校层次的不断提升,技校教师不仅仅是理论课的施教者,更是实验、实习教学的指导者,还是学生管理的参与者,应打破教务科、学生科、实习基地的界限,成立集“理论、实习、学生管理一体化”的专业组,实行里路教学、实习教学、班主任工作的“一体化”管理。
专业组是按专业性质建立的学校基层管理单位,成员由专业基础课教师、专业工艺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组成,组长由专业学科带头人且具备一定管理经验的骨干教师担任。专业组长在本组内统一调配师资力量,按照教学大纲指定专业教学计划,组织专业理论教学、生产实习教学、学生管理工作,保证毕业生质量及合格率。组员的教学任务按模块或课题划分,把每个课题先结合实物、设备讲解相关理论或原理,接着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详细分解每个动作,讲清动作要领,让学生看清楚,再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动手操作训练,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增强学生对所从事职业的责任感、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教师各司其职的同时,还应人人参与学校的全面管理,掌握与教学行政管理、教学设施使用管理、学校良性运作管理等方面的有关知识,促使学校教学与管理的一体化进行。
3 建立一支一专多能型的“多种技能一体化”的教师队伍
技工学校的大多数教师,尤其是中年以上的教师,都是在计划经济的教育体制下成长的,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很少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对相邻学科和其他技能掌握甚少,对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科技更是很少了解,他们的知识面单一,几乎只能胜任本专业的教学。这种状况,很难适应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为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已从“单一技能型”向“复合技能型”转变,与之相适应,职业教师也必须由“单一专业型”向“复合专业型”转变,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不断填补自身知识的缺陷,大胆挑战传统教育模式,勇于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技工学校也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把教师送出去再培训,扩展和更新他们的知识,鼓励教师通过自学、函授、考研等方式进行在职学习和深造,大力吸引“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4 建立一体化师资队伍的重要保证
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措施是建立“一体化”师资队伍的重要保证,不但能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全面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还能激发教师继续学习的积极性。第一,学校要把“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帮助其建立清晰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开展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职业资格培训。第二,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一体化”师资队伍评价考核体系,明确考核内容和奖励办法,设立“一体化”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通过考核形成“岗位能进能出”、“工资能上能下”、“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工作新机制,将人才培养与考核、工资、职称、职务晋升等结合起来,建立一个鞭策后进、鼓励先进的用人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一体化”教师。第三,组织专业教师参加技能考核,并作为评聘、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根据实际情况,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制订考核专业课教师技能的计划,每年组织本校专业课教师参加一轮技能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学校评聘教师的重要依据。同时,制定各种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提高“一体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培养“一体化”教师队伍是技工教育对广大教师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技工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和前提,只有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知识渊博、各有所长的集政治与业务、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师资队伍,才能使职业技能成为连接教育和生产的纽带,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大好形势下,“一体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会越来越强大,职业教育的明天也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吴德水,技工教育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科教研究),2009(23)
一、培训内容
(一)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于实施
让我们了解一体化课程体系的特点;熟悉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过程。
(二)一体化课程标准解读
让我们了解专业一体化课程标准的组成;了解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内容。
(三)一体化课程学习体验
通过亲手设计并制作,让我们了解一体化学习方法;掌握资料收集、图样确定、工艺编制及加工方法;感受体验一体化教学的方式和理念。
(四)学习任务设计方案的编写
让我们掌握一体化课程学习任务设计方案的编写方法,学习任务设计方案;掌握设计一体化学习方法。
(五)教学活动策划表的编写
让我们了解教学活动策划表的构成要素,以及如何编写教学活动策划表。
(六)工作页开发及教案编写
主要让我们掌握一体化课程工作页的开发方法;分组编写学习任务书及工作页;掌握一体化教案编写方法;能编写出一体化教案;能加工出零件。
(七)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实施
让我们掌握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能设计并组织实施教学,并能制作出零件。
(八)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
主要让我们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目前职业教育的动态和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九)企业参观学习
培训方组织参观工厂。让我们了解了企业应用新技术及新工艺的情况。
(十)说课
培训方最后组织进行了针对一个学习任务的说课,对我们学习的效果进行了检验。
二、培训收获与反思
通过半个月时间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收获非常大,收获与反思如下:
(一)厘清了一体化的相关概念,加深了对一体化课改的理解 通过培训我厘清了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学习任务设计方案、教学活动策划表、工作页、教学活动、一体化教案等诸多概念,了解了一
体化课程开发的流程,明白了当前的一体化与传统理实一体化的区别。
(二)一体化课改刻不容缓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要解决当前职校存在的“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现象,解决职业学校招生难和就业难问题,以及实现“培养一流的技工,制造一流的产品”的民族期待,一体化课改是最有效的途径,一体化课改刻不容缓。
(三)一体化课改对教学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转变传统的教师观,不做“教书匠”。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教师定位在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这种认识至今还有相当多的人坚信不疑。而事实上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教育科研的专家,令人信服的心理医生,课程设计的专家,现代教育技术的行家,独立学习、独立研究的指导者,客观公正的评价者,热心的社会工作者。而其中最核心的是教育科研的专家。
教师应该从四个方面来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A、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要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加深对教育的战略地位、多元功能、价值取向的理解。B、可以通过参与学校课题研究,做教科研行家,而不是一个“操作工”。C、提高个人的人格魅力。根据“真、善、美”和谐统一的要求,教师人格魅力主要应表现在“高尚、真诚、完美”三方面。D、学会创新。教师工作平凡而又复杂,但如果没有创新意识,久而久之就容易安于现状,自我满足,甚至流于机械操作,成为“教书匠”。
二、转变落后的学生观,不再“唯师是从”。
“听话”多少年来一直被我们用来衡量是否好学生标准,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要。新的学生观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开发每一个孩子的天性,精心设计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熔成的最复杂的合金,不了解这一切就谈不上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体现出一种富有人情味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意识到:没有“笨”的问题,只有求知欲;没有“错”的回答,只有没学会。让所有学生感受到:教室不再是一个四方形的没有生命的水泥盒子,而是一个吸收知识的乐园。在这个乐园里,没有“唯我独尊”和“师道尊严”的束缚与压迫,有的只是人格的凸现和心灵的`舒展。
新的学生观还要求我们向学生学习。“人之初,性本善”,在很多方面,学生要比我们纯洁得多,可爱得多。如:通常学生的同情心、神圣感、创造力比教师强。升旗仪式时,学生们全神贯注,真诚投入,就是很好的例子。 “几乎任何一个孩童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个舞蹈、一幅画或一个剧本、一个游戏。”(马斯洛)。如此这般,比比皆是。
三、转变陈旧的教学观,不再“灌输”知识。
陈旧的教育观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教育仅是教师的单向“灌输”。新的教学观要求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我们的教学不再是学生被动地“听”、“记”的过程,而是他们主动地探究,积极地去“悟”、“求”的过程。教师不再是至高无上的、发号施令的、主宰学生一切的权威。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为此我校确定了――“引导实践,注重体验,培养探究习惯”的研究课题,我们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都开展了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倡导师生合作互动的学习模式,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信的感觉,抬起头来走路,做学习的主人和课堂的主人。教学由“我说你听”的单向“灌输”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谁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谁就首先获得发言的主动权。
四、转变单一的质量观,不以“分数”论人。
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生命。一名办学者、一名校长、每一位教师必然追求学校教学高质量。什么是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呢?我们认为:学校培养的无论是就群体而言,还是就个体而言,都应该是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地、和谐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又有良好的个性和特长的学生。
高水平的教育质量,是要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等诸方面来实现的。这几个“育”是互相依存的,也是相互渗透的,它们交织着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各自又有着特定的范畴,有着自身的规律。要得到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就必须遵循它们自身的规律来办事,同时要追求整体的最佳效果。
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着眼于每个学生的整体发展。不能为了片面提高自己所教学科的成绩,而不惜挤占其它学科、不惜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惜压抑学生的个性。分数当然可以是一种评价的标准,但过分看重分数则不可取,更不应把它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彻底改变见书不见人,见分不见人的状况。既要负责学生的“一阵子”更要负责学生的“一辈子”。
摘要:“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有其专业的特殊性,故要求“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能适应专业学科建设的需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着一些问题,联系实际,提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若干思考。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双师结构;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张建萍(1967-),浙江嵊州人,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艺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他们不但是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层次的技术操作应用人才,而且还是既具有动手实践能力、又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这对高职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具有一线工作领域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的职业教育能力。
《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提出“双师素质”教师的数量要求,其中,优秀学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0%,合格学校应达到50%。我院位于浙江绍兴地区,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人们对教育十分重视。因而,教育的硬件设施条件优良。然而,“双师素质”教师的数量尚达不到教育部对优秀学校的要求,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据笔者调查,在我省同类学校中,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不一,多的学校达到了50%,少的学校还不到10%,这显然与教育部要求的比例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先进的经济与落后的教育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本文结合实际就我院艺术设计专业“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构建和师资培养所思考的若干问题提出讨论。
一、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高职院校的体制建立时间不长,各高职院校的师资整体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中,某些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已经成为广大高职院校的一个共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师资队伍结构尚待完善
1.年龄结构不合理。近年来学校发展太快,在职教师跟不上招生人数的要求,故新招聘的年轻教师多,造成年龄结构不合理。如杭州某省属高职院校艺术系专业教师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占了75%左右,专业教师中青年教师占教学工作的主体力量。
2.职称结构不合理。师资职称不高是高职院校的一个普遍现象,很多高职院校的艺术类师资,副高及以上的职称不到总数的15%左右,大量的专业教师只有中级和初级职称,如我院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
3.“双师素质型”教师不多。在现有广大同类院校的师资结构中,教师普遍缺乏双师素质,即专任教师很少有相关的岗位实践经验,兼职教师不具备教师基本素质和任教经验。这样的师资队伍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从整个师资队伍来说。我们希望组成一支既有来自高校的专职教师、又有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师资;从个体来说,我们希望双师队伍的每一位教师是双师素质型教师,既要有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
(二)教师职业教育能力较低
高等职业院校有别于普通高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职业性,即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是无缝对接,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工作岗位,这就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但长期以来受职业技术教育是“低端教育”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以及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很强实践操作能力教师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在我国尚在起步阶段。就我国现状,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如我院艺术设计专业绝大多数专业教师都是本科生,大学毕业后从普通高校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虽然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培训和教学实践,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了解,缺乏来自工作领域第一线的实践与动手能力、现场教学与指导实训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缺乏职业辅导、就业指导和实践操作等职业工作教学能力;不清楚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受普通高校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追求系统性、完整性,教学方法上以单向灌输为主,忽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聘请的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实践经验相对丰富,但是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工作上往往难以胜任。我院曾聘请二位校外艺术设计总监任教,一位是宁波某装饰工程公司的设计总监,一位是本地某大酒店的设计总监。这两位兼职教师自身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娴熟的设计能力,对企业生产和市场较熟悉,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但在教学计划系统性、教学方法灵活性等诸多地方他们不能适应,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教学上不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无法通过有效的传授让学生接受知识技能。
还有个别兼职教师到学校任教的目的性不明确,把兼职看成是一个赚钱的渠道,上课比较随意。不认真备课、写教案,不愿意将其公司中的设计案例教给学生。因此,在教学测评中,学生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整体评价不高。
(三)、缺乏一个有效的促进双师成长的机制
综上所述,虽然不少高职院校通过各种渠道,基本上形成了专兼职教师为1:1的双师结构,但师资的整体职业教育能力比较低,缺乏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双师结构”。究其原因与学校没有一个促进双师职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有很大的关系。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虽然不少高职院校都认识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重要性,但很少有学校出台关于“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以及相关的政策和制度,特别是附属于本科院校的二级分院,包括我院,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与专业相关的地方企业建立起一种真正的合作关系,致使专任教师外出培训和下企业(如广告公司)锻炼比较困难,很难获得丰富的设计工作领域一线的实践经验,无法了解企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同样院方对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没有进行严格的、系统的教学能力培训,缺乏建立一整套相关的管理机制,故导致一般的兼职专业人员难以胜任高职院校教师角色。
二、构建高素质“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的设想
能否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设计人才,体现出高职高专类院校的专业特色,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笔者认为,高素质的“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要从根本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任何一次教学方式的变革,首先需要思想观念的转变。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行,也需要从思想观念上先行。我们需要让教师理解一体化的定义和特征。
一体化教学,就是将专业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性教学合二为一,打破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将专业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专业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由同一个教师担任[1]。这是我校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体化教学的显著特征,一是教学应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还应关注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二是教学应更多地考虑怎样“教”才能促进“学”,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为“学”服务。三是应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注重学习与探索的过程,理论与实践的合一,知识与技能的渗透。四是教学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体验生活,启迪思维,挖掘潜能,开创研究性学习。
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不仅仅是反映在课堂上,也反映在我们的教学体系上,涉及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师能力和评价方式上。参见新旧教学模式对照表。(表1)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载体,教、学、做一体化,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评价学生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教师必须了解职业的工作过程、工作情境和行为方式[2],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全部课程,按照工作过程,在教学中一体化地展开。需要教师既要系统讲述理论知识,又要能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训练,既要组织整个教学过程,又要管理实习所需设备、工具、材料等等。通过教育、示范、引领,使教师在思想上接受,转变旧有观念,在情感上愿意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学习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更新观念,思想行为方式也会发生深刻变化。
2“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要从能力上夯实基础
教师愿意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这是思想认识的提高,要实施一体化教学,还需要教师在能力上不断增强。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专业理论课,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生产实习,成为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
一体化教师要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教师要站在本专业发展的前沿、了解本专业发展动向、掌握本专业的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并将相应的理论知识及时充实到教学工作中。原来担任实习教学的老师如果想要独立地完成一门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就必须认真地去弄清、熟悉专业的理论知识。
一体化教师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大部分理论课教师不会教实操课程,不知实操课使用哪些理论知识,常常根据自己的想象或学科逻辑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学的一些理论在实操中用不到或已经陈旧过时,而一些实操中必需的理论却没有学到或学的不深不透。原来只担任理论教学的教师如果要想独立地完成一门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必须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和积累。
一体化教师还要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应明确专业课题的要求、重点、难点、工艺及实习设备情况,根据技能特点,编写课题教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并在巡回指导时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做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
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能够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我们如何来培养教师的一体化能力,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2.1学校定期委派专业骨干教师参加教育机构组织的短期培训,去示范性同类学校对口专业进修学习,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学习如何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进而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
2.2鼓励教师开发与专业相配套的校本教材。在编写一体化教材时依据教学大纲及国家技能鉴定的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进行,突破传统的教材重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着力以技能为重点,以实践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教材应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硬件设施,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降低专业理论的重心,突出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组合,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编写教材,使教师能够接受并理解“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师理实的运用能力。
2.3鼓励教师设计和配置“一体化”场所。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具有不同的设备和环境。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为教学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保障,实现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通过设计和配置“一体化”场所,使教师能够理解并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师理实的驾驭能力。
3营造氛围,加强管理和投入,提供保障
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仅有一支“一体化”教师队伍还远远不够。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体化教室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硬件条件。学校应重视一体化教室的硬件建设,加大投人,把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工作纳人学校的工作计划中,配备统一的实验训练桌椅、演示台、仪器柜等,满足一人一岗的实验训练需要。一体化教室面积要足够大,基本设备和常规设施要达标,安全设施要到位,规章制度要健全、管理责任人要明确。
教研督导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引导条件。教研督导负责一体化教学策划,加强统筹管理工作,狠抓课堂,切实提高一体化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加强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认清目标,明确方向,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方法,增强操作性。进一步加强对成果的总结和提炼,高度重视教师撰写的一体化教案、教学案例、教学评析、经验总结、论文等,提高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营造良好氛围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环境条件。加强一体化教育,提高教师一体化意识,建设一体化文化,使广大教师乐于一体化教学,敢于一体化教学,营造全校一体化教学的校园氛围;加强舆论引导,树立一批一体化教学的先进典型,营造崇尚一体化教学,竞相一体化教学,褒奖成功教师、宽容失败的和谐一体化教学环境和良好舆论氛围。对在一体教学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适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充实、不断完善,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注重“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为了搞好一体化教学工作,我们需要建设一支与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一体化教师队伍。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识和思考“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教学模式,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汤继强.浅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J].科技信息,2009(18).
关键词:一体化 教学改革 教师队伍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影响着人类的未来。教师是教育理念的载体,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知识传播的重要力量。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归根结底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决定了教育在人类生活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始终坚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企业服务,为促进就业服务的办学宗旨。六十多年来,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了数千万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劳动者。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我国培养人才的模式与世界先进的国家接轨,我们在技工院校中开展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
素质。
一、高度重视一体化教改工作
技工院校在过去虽然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人才,但是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建设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且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我国保持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和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需要。
作为一体化教师要明确社会发展的方向,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新的教学模式中去。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口头上支持课改,实际上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使一体化教学课改走上错误的轨道。
二、充分认识一体化教师的内涵
按照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理念,一体化教师应该是企业工作者与教育教学能手的结合体,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和企业工作实践能力,是“双师型”的复合人才。教师既能在企业带徒弟传授技能,会干又会教,又能在学校授课,会讲又会做。
1.一体化教师集企业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于一体
一方面,一体化教师应该具有比较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熟悉企业生产工作流程、劳动组织方式、工作协作方式、设施设备使用、技能需求及知识运用情况等,清楚地知道学生在职业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一体化教师又是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也应该具有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发的能力和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
2.一体化教师集技术能手与教育教学能手于一体
一方面一体化教师在本专业领域内技艺精湛,能运用自身的技术技能参与生产,输出高质量的产品。另一方面一体化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又具有很好的教学能力,能熟练运用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一体化教师队伍应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
一方面把校内教师选派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积累企业生产经验。另一方面从企业一线引进技术能手,参与到一体化教学工作中来。
三、对一体化教师的培训
技师院校的教师大多不是师范科班出身,来源渠道多,自身素质参差不齐。他们普遍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历,没有参与过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不了解企业生产状况,自身没有较强的技术能力,所以在设计开发学习任务时脱离行业企业工作实际,不能真正领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很难达到教学目的。要提高一体化教师的素质,有必要对技师院校的一体化教师实施培训。
1.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
一名青年教师要成为合格的技校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要有献身职业教育事业的精神,因此,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青年教师培养的第一位。同时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给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和深造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技术能力。
2.对教师进行一体化课改的培训
按照人社部下发的《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和《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的通知系统地对一体化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一体化课改全过程的关键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对课程进行开发,防止出现错误。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主旋律,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教师掌握了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规程,成为教学能手,可以为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提供保障。
【一体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推荐阅读:
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05-24
产学研一体化建设10-11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07-11
五位一体之文化建设06-12
机电一体化的现状06-24
机电一体化的缺点07-20
机电一体化的就业现状10-31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调研报告10-29
浅谈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及未来发展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