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会展旅游swot分析(精选8篇)
关键词:杭州市 会展旅游 SWOT分析 战略选择 措施杭州市发展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
1.1 优势(strength)杭州市发展会展旅游有着以下五大优势:
1.1.1 经济基础良好 杭州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浙江充裕和活跃的民间资本也为杭州大力发展会展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以杭州为省会的浙江消费能力和消费层次也在不断的提升,潜力巨大的市场势必吸引国内外会展商客。
1.1.2 杭州市政府的支持 杭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努力为杭州会展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积极鼓励国内外中介机构来杭州办展办会。2003年,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杭州市发展会展业协调办公室和杭州市财政局联合颁发了《关于对引进大型会展和旅游节庆项目进行奖励的实施办法(试行)》,鼓励扶持会展旅游。
1.1.3 区位条件优越 杭州地理位置优越,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可依托全国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辐射全国。杭州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其中,“沪杭高速公路第二通道”的开工建设,杭州将进入上海大都市的快速通道圈。此外,萧山机场航线在2006年底总量以达到62条之多,可直飞全国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三亚、珠海等地,国际线路也有9条之多,而且多为中国的主要入境旅游国的重要城市,如韩国首尔;日本东京;新加坡的吉隆坡等。极大的便利了杭州会展旅游的发展。
1.1.4 旅游资源丰富、城市吸引力强 杭州是一个以西湖山水为核心,吴越文化为代表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中国闻名的七大古都之一,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加之杭州市配套产业齐全,社会秩序良好,市民素质较高,具有良好的城市形象和较强的城市吸引力,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1.2 劣势(Weakness)
1.2.1 行业间的协作不足 会展旅游本身就是会展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求这两个行业密切配合,相互合作,才能使得会展旅游这一结合物取得长足的发展。但就杭州市发展的现状来看,旅游部门和会展部门的合作机制还非常的不完善,杭州的主要会展过程中旅游部门并没有真正的参与进去,会展商没有与旅游业协会充分合作进行营销宣传、形成旅游吸引会展、会展带动旅游的良好局面。使得两者之间的拉动效益不明显,会展旅游不能有效发展。
1.2.2 会展专业人才缺乏 杭州以至于“长三角”地区至今没有一个在国际上叫得响的会展旅游品牌,说明了专业会展组织人才的缺乏。杭州真正受过专业培训并能完全胜任会议上的同声翻译的人才几乎没有。会展旅游组织者、管理者、从业人员或是其他基础服务的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未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因此很难满足会展活动组织与接待的特殊需要。人才短缺已经是制约杭州会展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
1.2.3 会展企业不成熟 杭州近几年随着西博会等一系列会展的举办,涌现了一批会展企业,但与上海,北京等相比杭州会展企业规模小,经验积累较少,资金实力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而且,由于杭州市的旅游企业尚未能真正的加入到会展业中。杭州的会展企业往往亲自安排在会展过程中参展人员的食、住、行、游、娱、购等活动。这不仅降低了会展活动的效率,还会因为对旅游业的不熟悉而降低参展人员在会展活动中对举办地的满意程度,影响会展活动效果。1.3 机遇(Opportunity)
1.3.1CEPA给杭州会展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2005年1月,香港展览会议协会与杭州会展协会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备忘录,双方将定期就两地会展业发展报告、全年展会安排计划、企业合作意向等资讯进行资料交换,定期派员或组团互访。双方利用cEPA(closer Econonlic Pa咖ersIlip趾Tangement,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英文简称。包括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央政府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署的《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机遇,合作发展会展业,可以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1.3.2杭州市政府加大政策支持近年来,杭州市政府为发展会展业对其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扩大对会展业的扶持。首先,设立了会展专门管理机构,研究制定适合杭州会展业发展的近、远期规划,出台有杭州特色的地方性制度、法规。其次,支持成立会展行业协会等组织,及时汇总、发布杭州会展信息,了解国内外会展业发展态势,为会展最终决策提供依据。杭外f政府还通过会展协会,开展业务指导、培训、咨询、协调和项目评估等工作,规范行业发
1.3.3具有借上海会展业发展“东风”的机会上海是一个世界闻名的国际大都市,是我国第一大会展城市,近年来上海举办的会展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2009年,上海的会展业直接成交额高达550亿元人民币。最引入注目的是,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5月1日已盛大开幕,这次世界性的盛会,必将给上海、给整个中国带来无限商机。杭州紧邻上海,与上海仅两小时左右车程,这个硬优势能助杭州借上海会展业蓬勃发展的东风搞“会展搬家”,即吸引参加上海展会的各地厂商来杭州办展、观展。
1.4 威胁(Threat)
1.4.1 其他城市会展竞争的压力 各大旅游城市为开展会展旅游活动,竞争十分激烈。作为我国三大会展中心的北京、上海、广州,无论从展馆水平,办展质量,还是知名度都优于杭州,在邻近区域会展业发展的竞争对手中,最大的竞争对手来自于上海。它庞大的经济、商业实力,世界知名的城市形象,以及富裕的人才、经验必然会对杭州的会展旅游发展形成威胁。其他如宁波、无锡、苏州等具有较好经济条件的旅游城市也会对杭州市发展会展旅游带来冲击。
1.4.2 国外大型会展公司的进入 目前,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巳经瞄准了中国会展市场,并开始大举进人。这虽然有助于刺激和促进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同时也给处于发展初期的国内会展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公司往往资金实力雄厚、关系网庞大、信息灵通、技术先进。而在短期内杭州的会展公司还无法与之抗衡,会展旅游业将形成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
1.4.3 市场化运作机制存在缺陷 由于杭州市的会展旅游活动尚未真正进入旅游市场,因此行业内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会展市场运作机制也存在缺陷。目前杭州市大部分会展没有按市场机制运作,低水平、小规模多头办展现象普遍,恶
性竞争严重,极大的阻碍了会展业的发展水平。杭州市会展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
2.1 优势—威胁(ST)战略 利用杭州自身经济、区域、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完备的优势,开展多元化、联合经营的方式来解除外部竞争压力威胁。可以对会展市场进行细分,选择合适的市场加以开发,走多元化的发展路线。此外,杭州市还可以与其它长三角区域内的城市合作,联合承办,跨地区经营。
2.2 劣势—机遇(WO)战略 利用外部会展旅游发展机遇,借鉴各方经验,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和提高。可以借助上海世博会和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开展的东风,来促使杭州市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联手,吸引各地的旅游人才,刺激会展企业尽快成熟。
2.3 优势—机遇(SO)战略 依靠内部的优势,不断发现、利用外部机会,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努力将会展旅游业培育成杭州的新兴支柱产业。以西博会作引导,浓郁的历史文化作铺垫,西湖旅游品牌作支撑,在组织举办国内外会议展览活动的同时,使杭州市旅游融合进来,加速会展旅游的产业化进程。发展杭州市会展旅游的措施
3.1 促进会展企业与旅游企业的全面对接 目前杭州市部分大型旅游集团如中国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等已经具备操作大型团队旅游活动的丰富经验,而且与交通、酒店、餐饮、景区等相关部门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如果将这些旅游企业的优势引入到会展业之中,那么将会使当地会展业大大降低运营成本。3.2 完善会展旅游市场化运作机制 杭州各大会展企业要根据市场环境自行决定运作方式,自行决定投资规模,承担市场风险,自主进行经营管理;坚决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秩序,促进会展旅游健康发展。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制订并完善有关的法规和制度。建议成立会展旅游管理部门,将会展业纳入旅游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规范会展旅游市场,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3.3 树立品牌意识 国际上著名的会展城市都有一批著名的会议和展览。目前杭州市的西博会、茶博会、国际动漫节、休博会等一批展会已经初步成型,发展前景较好,应重点加以扶持,稳定会展产品质量,塑造一流的会展旅游企业形象。3.4 加强会展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会展旅游的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和服务队伍,各大会展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要组织专门培训,为展览业中、高
一、会展旅游的概念界定
对于会展旅游, 国际上统称MICE。在我国, 会展旅游的术语和概念是近几年才出现的。2002年5月中旬《旅游学刊》编辑部召开了“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研讨会”, 旨在进行会展
业升级政策建议
(一) 积极改善投资环境。
外商在进行投资的时候首先看重的是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环境包括硬环境 (能源、通讯及其他基础设施) 和软环境 (政治、法制、政府效率与服务质量) 。要尽可能地加快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 同时, 加快公路、铁路、航空交通骨干网的建设。在软环境方面, 应迅速转变政府职能, 加大开发力度, 尽快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二) 重视引资质量, 提高引资的技术含量。
由于河南省处于引进外资发展的较低水平, 规模有限, 在引进外资时除了从引资数量上考虑总体的规模大小, 还应将引资的质量问题提到一个更重要的地位上, 提高引入资本的技术含量, 促使外部投资在充分发挥拉动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旅游的概念界定和理论框架构建, 这是我国首次正式提出“会展旅游”的定义。笔者通过对比, 最后引用了《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定义:“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运动会、招商会等, 达到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洽谈贸易、旅游观光、技术合作、信息沟通、人员互访和文化交流的目标, 并以此带动交通、电信、旅游、商业、咨询、餐饮、宾馆、保洁、广告、印刷、建筑、保安等多项相关产业的发展,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服务形式。但是, 也有对会展旅游的概念内涵持有异义的, 分歧主要在于会展旅游所包括的具体内容上, 比如以黄远水 (华侨大学旅游系主任、副教授、博士) 的观点来看:会展旅游应包括以节日庆典和体育赛事为主体的节事, 而奖励旅游则不应该包括在内。张建雄 (云南省大理学院旅游系主任、副教授) 则主张把会展看成是一种新的媒介和载体, 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把会展旅
作用的同时, 对河南省企业总体的产业结构及科技力量产生较大的外溢作用。
(三) 加大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导向力度。
目前, 河南省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外商投资比重偏低, 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占了外商投资的绝大多数。虽然加快了第二产业的发展, 但造成其与一三产业差距继续拉大, 不利于经济协调发展。
1、应当引导FDI更多地进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
政府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外资投资农业新技术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引进好的优良品种和新的经营管理技术, 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于第三产业, 应引导外资更多地流向第三产业薄弱部门, 适当放宽外资进入第三产业的限制。目前, 外商对金融保险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以及教育和文化艺术等部门的投资较少, 所游看成产业边际化、交叉化的产物, 而不是节庆旅游或商务旅行和观光旅游的简单相加, 更不能单纯的等于开博览会。
我同样认为, 会展旅游中不应该包括奖励旅游, 但是MICE已经成为国内外对会展旅游约定俗成的称谓, 因此本文仍然沿用这一叫法。本文研究的会展旅游主要还是从会议、展览的方面来进行。
二、南宁会展旅游SWOT分析
(一) 优势
1、区位优势。
明显的区位优势, 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区域和外商投资的新热点。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 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金融和信息中心。同时, 毗邻粤港澳, 背靠大西南, 面向东南亚, 西接东南半岛, 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沿海、沿江、沿路又沿边的城市, 既与经济发达的广东省接壤, 又是大西南唯一的出海通道, 是我国大西南地区
占比重较低。应当有步骤地引导外商增加对这些行业的投资, 并尽快通过推进相应的体制改革, 打破原来国有经济的垄断地位, 提高行业中各种所有制的竞争程度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以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率的改善。
2、注意引导FDI在第二产业内的流向。
河南省制造业行业齐全, 基础较好, 是FDI进入最多的行业。但是, 目前投资性项目多为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工业。但投资项目生产的产品与上下游产品之间的衔接性、产业的辐射性和控制功能还不强。应适度控制轻工业的投资比重, 相对增加对重化工业的投资, 减少对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 增加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 并引导外商投向于与农业发展紧密相连的轻工业, 从而带动河南的农业发展。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与粤、琼、港、澳以及整个东南亚的连接点和枢纽。东盟10国凭借地缘优势, 与南宁开展密切的经贸往来;截至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GDP) 达1, 800.43亿元, 比上年增长14.2%, 已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较强的组织和接待能力, 便于人流与物流的进入。第一, 良好的交通通信条件。从1992年中央作出“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的战略部署以来, 国家和广西共同筹集1, 200多亿巨资, 进行“国际大通道建设”和“信息通道”建设。目前, 南宁已具备了较好地连接和辐射国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以及东盟各国的能力, 成为环北部湾经济区名副其实的交通要道, 被形象地称作中国的“南大门”、“出海道”;第二, 具备一定规模的基础设施。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是东盟博览会的永久性场所, 展厅配套设施齐全, 完全可以满足举办大型展会的需求。此外, 南宁宾馆设施也较完备。目前, 共有5家五星级酒店、16家四星级酒店、32家三星级饭店, 这将进一步提高南宁市的整体接待能力和水平;第三, 丰富的承办经验。近年来, 南宁已成功举办了各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会展活动, 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高层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南宁国际民歌节、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南宁旅游购物节、房博会等, 这些会展的成功举办为发展会展旅游奠定良好的基础。
3、优美的环境。
绿城, 是南宁市的别称, 这座历史悠久、风光旖旎、充满诗情画意的南国名城, 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 被形容为“半城绿树半城楼”, 同时享有花园城市的盛誉。适宜旅游的季节长达9个月 (3~11月) , 是一个极佳的避寒度假胜地。2000年荣获联合国“迪拜人居最佳范例奖”, 2006年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荣誉, 2007年获联合国人居奖。用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博士的话说:生活居住在南宁是一种幸福!自然环境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商务会议客人来到南宁, 有效地提高了南宁的城市知名度。
4、包容和谐的文化特征, 促进会展旅游发展。
南宁市从人种、语言、宗教到风俗, 从音乐、艺术、饮食到服饰, 都呈现出东西交汇, 兼收并蓄。从民族构成来说, 广西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京、回、彝、水和仡佬等世居民族, 有许多成员成为南宁的居民, 全国各民族的成员到南宁居住的也日渐增多, 还有来自欧美、非洲、东南亚分别属于白人、黑人等人种的留学生、教师、商人、学者等外籍人员。东西方的服饰、饮食、音乐、艺术交融, 已经成为南宁市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画面。维吾尔族的烤羊肉串、蒙古族的羊肉餐馆、傣族的风味、朝鲜族的泡菜、意大利饼、法国糕点、汉堡包, 成为南宁市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5、具备优越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旅游的比较优势。
广西既是中国东部沿海省区, 又是民族自治区和12个西部大开发省区之一, 三种优惠政策叠加在广西, 而南宁作为广西首府, 成为中国开放政策最为富集的城市之一, 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备受关注的热点地带。
从南宁经济发展史来看, 第三产业在南宁具有比较优势。改革开放以来, 南宁市GDP中一二三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约为7%、11.5%、14%, 呈现出明显的以二三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态势, 产业比重顺序由二、一、三, 转变为三、二、一。旅游业逐步发展成为南宁新兴的支柱产业。2010年南宁市旅游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 全年接待旅游人数3547.7万人, 同期相比增长15.06%。在“十一五”期间, 南宁市会展、旅游快速增长, 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二) 劣势
1、会展旅游基础不足。
南宁市参与国际会展市场的竞争日前仍处于劣势地位, 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会展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 主要是缺乏品牌会展。虽然南宁甚至广西每年的大小会展有很多, 但缺乏名展、大展。目前, 在广西会展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中国-东盟博览会, 中国-东盟博览会作为国际会展, 有一定的知名度, 但由于是“新生儿”, 参展观众的层次、专业性、消费能力以及国际化程度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其他会展亦是相形见绌。
2、缺乏对发展会展旅游的有力支撑。
会展活动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资金投入, 会展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靠经济实力为后盾营造出来, 地区的经济实力是该地区会展品牌发展的基础。南宁经济总量偏少。此外, 没有产业作为依托, 地区的整体文化形象不高。因此, 要发展会展旅游, 应从实际出发, 结合广西的特点, 想方设法在不利的条件下挖掘有潜力的因素。
3、会展旅游的市场化程度较低, 行政参与色彩相当浓厚。
与会展旅游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相比, 南宁的会展旅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很多展会都是由政府主办或者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虽然在会展旅游的起步阶段, 政府的作用相当重要, 但政府的支持和干预过多一方面会削弱会展旅游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会展旅游行业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国外先进的会展旅游管理经验是“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
4、会展旅游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会展旅游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由于南宁的会展业起步较晚, 相对会展旅游发达的国内外地区而言, 广西会展旅游的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相差甚远。无论是会展组织者、会展管理者、施工人员还是为会展提供其他服务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总体来说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广西至今还没有会展专业的毕业生, 会展公司中绝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是半路出家, 没有受过系统和全面的专业教育。因此, 造成会展公司资质差、展会水平普遍不高的现象。
(三) 机会
1、借助自贸区的“东风”。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 届时双方90%以上商品将实施零关税。就贸易额来说,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 区内人口高达19亿, GDP之和接近6万亿美元, 年贸易总额高达4.5万亿美元。第一, 旅游合作机制不断完善。自贸区的建成, 对于南宁与东盟各国来说, 有助于彼此建立起更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合作机制。一个重要的合作成果是, 双方正在积极谋划设立一个区域性的旅游协调机构。同时, 合作应是多方面的。南宁提出了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依托建设中国 (广西) -东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 主动为东盟各国培养旅游急需人才。鼓励双方互派留学生到对方高等学校旅游专业学习;第二, 构建便利通道, 畅通交流平台。自贸区的建立将大力推动南宁与东盟国家双方的旅游交流与合作, 为南宁市打通与东盟国家的旅游通道和信息平台建设提供了好时机。南宁市未雨绸缪, 积极打造陆、海、空三大交通要道。另外, 为打破与东盟各国语言之间的障碍, 南宁抓紧开发建设中国-东盟多语言旅游信息交换平台, 正在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支持, 与东盟国家旅游部门和企业携手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务体系, 实现旅游信息的共享;第三, 培育精品线路, 提高竞争实力。通过开展与东盟国家旅游合作, 发展成为东盟旅游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无疑是南宁市旅游业的重要使命。目前, 南宁迎来了与东盟各国合力打造精品景区的好机遇。通过重点整合自贸区旅游资源, 开辟跨国旅游线路。在完善“新马泰”传统旅游线路的基础上, 整合区域旅游资源, 新开辟“越老柬神秘之旅”、“中越跨国胡志明足迹之旅”、“中越边境探秘游”、“中越海上跨国之旅”和“中越跨国自驾车旅游线路”等多条跨国旅游线路。
2、“南博会”永久落户南宁。
对南宁会展旅游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 作为中国加入WTO后, 第一个专门为区域贸易、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提供永久性交流场所的中国-东盟博览会 (简称“南博会”) , 选择南宁作为永久的举办地。“南博会”永久落户南宁必然给其会展旅游市场带来巨大的活力, 入境游客的大幅增加, 将极大地拓展商务、公务旅游市场, 有效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旅游形象, 并推进南宁的会展旅游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道路。仅在首届博览会期间, 聚集在南宁的商家和游客已达10万人以上, 且有逐年递增趋势。此外, 还有不少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商会及协会领导人及其随员, 这就是会展巨大的旅游消费群体。与博览会同期举办的还有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文化交流活动, 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风情东南亚晚会和“同一首歌”演唱会。
3、国家旅游局确定2011年中国旅游主题为“中华文化游”。
今年, 南宁顺应国家的要求, 结合自身的特点, 大力挖掘文化旅游资源, 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在提升旅游产品品质的同时, 注重弘扬地方文化, 使南宁旅游更具吸引力。在文化所涉及的民族、历史、山水、宗教、海洋方面, 重点打造少数民族风情之旅、抗战文化之旅、徐霞客足迹之旅、桂东宗教文化之旅、北部湾南珠文化之旅等。同时, 南宁将进一步发掘、包装壮族歌圩、彩调剧、马山三声部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
(四) 威胁
1、邻近城市的威胁。
昆明, 无论是从区位优势、城市建设、城市环境来看, 南宁与昆明的发展都比较接近。自1999年昆明成功举办世博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一系列大型会展活动后, 极大地提高了昆明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会展旅游得到较大发展, 这是南宁所不具有的。桂林, 是我国较早开展旅游业的城市之一, 经过近30年的发展, 接待能力大大提高, 城市人均接待量为全国第一。近几年来, 桂林成功举办了全国金鸡百花颁奖会、全国中秋晚会、全国煤炭工作会议、全国医疗器械展销会、全国农产品展示会、2002年亚洲博鳌旅游论坛等大型会议, 初步确立桂林作为会展旅游城市的地位, 其发展潜力日益被国内外人士所认可。
2、国外会展公司的强势竞争。
随着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国外大型会展公司进入中国市场, 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技术和人才, 还有挑战。国外公司往往实力雄厚、关系网庞大、信息灵通、技术先进, 短期内广西的会展公司还无法与之抗衡。
三、对策建议
(一) 将中国-东盟博览会打造成知名会展品牌。
名牌是会展旅游发展的灵魂。综观世界上所有会展旅游发达的国家, 如德国会展名城法兰克福、美国的拉斯维加斯, 无一不是靠名牌打天下。南宁要站在高起点来发展会展旅游, 必须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机遇, 将其打造成名牌会展, 努力提供专业的会展服务, 并配合强势的媒体宣传。
(二) 以广西的整体资源为依托做大做强旅游业。
会展旅游的发展, 需要凭借旅游业所形成的吸引力不断创新才能逐步发展起来。南宁市处于广西黄金旅游带的中间地带 (桂林-柳州-南宁-北海) , 北有桂林大旅游圈, 南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北海。应充分发挥区位及本市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优势, 以广西的整体资源为依托, 全面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和产业素质。
(三) 政府加强对会展旅游的支持。
由于会展旅游本身的高速发展及其对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 我国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会展旅游的发展, 形成了政府主导会展旅游业发展的局面。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在政府的主导下, 制定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规划。南宁市政府也应积极参与主导会展旅游业的发展, 将发展会展旅游纳入城市经济发展战略, 并扮演好对会展旅游宏观调控、政策制定、市场监督和形象宣传的角色。
(四) 建立自律性的行业组织。
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 随着政府审批职能的弱化, 中介机构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国际上, 会展旅游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政府的管理机构已和会展行业协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它们共同合作, 相辅相成。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行规, 进行行业间的协调, 对会展旅游业进行资质评估, 加强人才培训, 提高会展组织水平等。在这些国家, 行业协会已经成为行业的代言人, 也是贯彻政府意图, 执行政府政策的可靠助手。目前北京、上海等地都成立了地方性会展协会, 推动会展旅游的发展。南宁市也可建立行业自律组织, 协调和规范会展旅游市场, 以促进会展旅游健康有序地发展。
(五) 加快完善会展旅游产业体系。
会展旅游的迅速发展, 需要其他产业的支持。因此, 必须整合现有城市资源, 加快国际会展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其次, 要大力吸引民间资本、国外资本参与开发建设南宁市的会展旅游, 从而构建强大的会展旅游生力军。再次, 学习和借鉴国际国内先进公司的管理模式, 积累办展经验, 培育专业的PCO (专业会议组织者) 、DMC (目的地管理公司) , 实现专业分工, 完善会展旅游的服务接待体系。最后, 借助博览会的机遇, 发展信息、金融、交通运输、物流、建筑业、商业、广告等相关行业, 组建城市会展旅游发展的产业链。
(六) 加强会展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南宁市为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实施多项培养引进人才措施, 若该计划能得到很好的实施, 将大大加强南宁市的会展人才队伍。但南宁发展会展旅游还需注意:着眼长远, 与广西的高校长期合作培养人才, 如共同磋商设立会展本科专业, 稳定人才供给。确立更明确的人才计划, 建立会展旅游的人才储备库。还应与国际接轨, 引进正规的PCO、DMC人员的资格认证考核制度, 培养一支能与国际接轨的专业人才队伍。
摘要:本文以南宁会展旅游为研究对象, 从探讨会展旅游的概念入手, 通过SWOT分析, 并针对南宁会展旅游中的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会展旅游,SWOT分析,南宁
参考文献
[1]许峰.会展旅游的概念内涵与市场开发[J].旅游学刊, 2002.4.
[2]马勇, 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关键词】会展旅游;SWOT分析;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旅游业迅速发展,年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有“旅游皇冠上的宝石”美誉。面对会展旅游的激烈竞争和迅猛发展,南京市审时度势,于2006年动工兴建超大规模的河西国际博览中心,一期工程于2008年8月竣工并在同年启动"四个十工程",2010年11月又正式成立了会展行业协会,种种措施都是想要达到不断完善和发展会展旅游的目的,使会展旅游成为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丰富和补充原有旅游产品,保证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有力武器。在这种形势下,认为很有必要对会展旅游的基础理论以及目前南京市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问题进行重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利于南京市大力发展会展旅游的建议。
一、会展旅游的内涵
国际上统称MICE(Meetings,Incentives,Conventions,Exhibitions)的会展旅游,是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大型会议、展览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洽谈贸易、观光旅游、进行技术合作、信息沟通、人员互访和文化交流,以此带动交通、旅游、商业、餐饮等多项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形式。其表现方式多样,可包括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招商会、发布会、专业与专题会、颁奖会、庆典活动、节庆活动、文化活动、科技活动和体育运动会等。与常规旅游相比,会展旅游关联带动性更强,创汇能力好,经济效益高。它具有影响力大、消费档次高、专业性强、单团规模大、停留时间长、季节性弱等特点,使其成为城市旅游中极受关注的一个领域。发展会展旅游,有助于促进城市设施的改善,提升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知名度和整体形象,更有助于增进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南京市发展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1)具有良好的城市形象和较强的城市吸引力,旅游竞争力较强。城市形象是旅游竞争的重要武器,发展会展旅游的城市必须要有鲜明的城市形象。南京是我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文化名城”之称,有一流的旅游资源为参加会展的客人提供一流的观光休闲场所。 南京又被称为“绿城”,全市森林覆盖率19.5%,绿地覆盖率达43.5%,人均绿化面积10m2,是国内城市绿化覆盖率最大的城市之一,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会展设施的不断提高与完善。2000年落成的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国际标准展位2068个,为南京举办大型会展提供了平台。近年来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又完善了服务体系,通过“一站式”、“简单化”的程序,有效地为客户节约成本和时间,提高经济效益,受到会展主办和参展单位的好评。江苏国际展览馆及分布在南京大小旅游饭店数量相当可观的会展设施也是南京会展旅游的主要设施。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江苏国际展览馆及南京四、五星级的旅游饭店在内目前共有会展接待设施6.2万m2。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一期总建筑面积达16.8万m2,室外展览面积约3万m2,总国际标准展位5760个,为举办超大型会展提供平台,从而为大力发展南京会展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具有发展会展旅游的区位优势,会展影响力逐渐扩大。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发展会展旅游至关重要。南京位于长江的中下游,历来是南北的交汇中心。南北铁路交通枢纽之一的南京长江大桥是最早也是目前重要的南北交通要道。南京背腹全国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并能辐射到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2009年,南京在全国会展城市综合排名中跃居第五,紧随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大城市之后,会展影响力逐渐扩大,连金融危机都对南京会展业影响不大。2010年南京共举办大中型展览和会议1348个,同比增长30.6%,其中1000个摊位以上的大型展览26个,同比增长36.8%,展览总面积达150万m2,同比增长30%。会展经济给城市经济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劣势(Weaknesses)。(1)缺乏行业间的协作。会展旅游本是会展业与旅游业结合的产物,这两个行业的密切结合才能促使会展旅游的长足发展,但就南京目前的发展来看,会展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合作很少,旅游业未能参与到会展业的发展中去,因而对会展业的支撑作用不大,使得会展业对旅游业的拉动效益不明显。两者的不协调阻碍了会展旅游的发展。(2)展馆建设定位不明确,馆内展会设备仍不完备。除国际展览中心和新建成的国际博览中心外,南京其它展馆规模普遍偏小,多数展馆只能承办大型低档的国际会展。而就算是国际展览中心,也仍然不能满足一批大型高层次展会的要求,其他的展馆自然就更不用说。如2004年11月在南京举办的世界旅游峰会,因会展中心没有配备同声传译设施而不得不向上海借入此设备,才使得此次大会得以顺利开展。(3)缺少有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展览。凡国内外会展业发达的城市,都有自己知名的展览。仅国内就有北京的汽车展、广州的广交会、深圳的高交会,珠海航空展、青岛“啤酒节”等,连小小的怀柔县都有享誉国内外的“钓具展”,上海更是每年举办40多个国际知名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会展业将直面国际会展的入侵,缺少自己的知名展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难以立足。南京虽然在打造自主品牌展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同国内外其他知名展览城市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3.机会(Opportunities)。(1)上海世博会的规划和成功举办为南京会展旅游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为了迎接2010上海世博会,主办方在三角地区的轨道交通方面进行了积极建设,着力打造了3小时以内旅游圈的规划措施。南京恰处这个旅游圈内,使其获得了一个可以通过开展商务活动、搭建商务平台吸引参展商、服务商及游客前来南京旅游的很大的契机,而从会展会议酒店网的分析来看,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江苏、浙江等周边区域旅游的带动效应亦明显增强,杭州、苏州、南京等长三角主要旅游城市也相继成为热点,与上海一起进入旅游人气前列。(2)“四个十工程”对会展业发展的促进作用。2007年南京市提出用四年时间打造"四个十工程"计划,即扶植10个龙头会展企业;培育10个具有地方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展览;打造10个具有全国影响的规模会议和节庆活动;移植和固化10个国际国内大型品牌展会落户南京。这项计划于2009年基本完成,其进一步完善必将推动南京会展业发展。
4.威胁(Threats)。(1)南京毗邻上海、杭州,争办国际性、全国性会展的竞争激烈。上海国际化程度较高,会展业较发达,而南京在国际博览中心竣工之前,其会展展览馆面积小、市场小,会展配套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低。故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国际会展,大多落入上海囊中。同时,苏州和合肥也对南京发起东西夹攻之势。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室内展厅首期完成6.9万m2,总体设计12万m2,是南京国展中心的2倍多。合肥的国际会展中心目前室内固定展厅面积加上周边临时用地,可以满足10万m2以上的展会要求。虽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的落成弥补了以往的不足,但上海、苏州、合肥仍对南京构成了威胁,彼此竞争激烈。(2)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完善。目前国内大部分会展没有按市场机制运作。低水平、小规模多头办展现象普遍,恶性竞争严重,阻碍了会展业的发展水平,这些国内会展业的通病在南京也同样存在。
三、加快南京市会展旅游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1.注重会展行业软、硬件建设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在会展人才培养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级教育机构,培养出能灵活运用英语、计算机等工具,懂经济、管理基本原理的专业人才。南京高等学府和培训机构众多,著名学府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均设立与旅游相关的专业,旅游高等教育方面具有优势,是培养大批会展专业管理人才的良好途径。在硬件设施方面,首先要对南京现有的展(场)馆资源分批进行升级改造,使南京会展整体设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其次要加快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的二期工程建设,完善会议、展览、宾馆、酒店、娱乐等配套设施功能。最后在重点打造河西会展城的同时,可论证中山陵风景区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南京会议城、在汤山投资建设南京董事会城的可能性,充实把南京建设成为“国际会展之都”的实际内容。
2.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品牌展并打造自主品牌展会。明确了要把南京打造成“国际会展之都”这一市场定位之后,就应针对目标市场,积极开展相关方面的宣传促销。宣传时可借助南京市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完善的服务设施来提高会展的吸引力。可采取政府、会展部门和旅游部门联手促销的策略,加强政府在宣传促销中的作用;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宣传手段如因特网、光碟、南京会展网等,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制作南京会展宣传专题片和编印南京会展画册,全面展示近年来南京会展业取得的成就。在品牌展会方面,继续推进“四个十工程”,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品牌展览和国际会议论坛落户南京,并在打造自主品牌展会上多下功夫。
3.促进会展和旅游进一步有机结合,强化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互动效应。经验表明,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最直接的受益者往往是该城市的旅游业,会展对旅游行业起到巨大拉动作用。南京市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文化名城”,有明孝陵、中山陵、夫子庙等一大批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古迹,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整个华东地区首屈一指。2009年南京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600多万人次,其中会展对其贡献很大,尤其是国际博览中心竣工后举办的大型知名会展,给南京的旅游业带来巨大收益。要充分利用南京人文底蕴浓厚、旅游资源丰富、地方经济发达、交通运输便利的优势,强化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互动效应。可通过促使旅游业参办会展活动或提供赞助等方式,将会展活动向旅游观光延伸,变会展的参展商和受众为游客,通过旅游观光又可进行城市宣传,为今后举办会展奠定基础。
4.加强行业管理,完善政策,制定法规,规范会展市场。为克服低水平的多头、重复办展,推进会展资源整合,防止恶性竞争,扶持和培育规模展会和品牌展会,需要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加以指导,为此,南京市在2010年11月正式成立了会展行业协会。它作为新成立的行业管理组织,要努力完善现有的政策法规,一方面要把有影响的大型会议和论坛纳入会展专项的奖励补助范围,要突出对本地企业自己培育的自主品牌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研究出台包括财税方面的政策措施。此外,要协调相关部门,规范和调整涉及会展保障工作的有关收费标准,加强会展软环境建设。
参 考 文 献
[1]杨益民.南京会展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03
[2]李树民,杨波,温秀.西安会展旅游市场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J].旅游科学.2003
[3]梁曙霞,薛莉.江苏会展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
[4]何建英.论会展旅游的概念内涵[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4
[5]邓爱民,许杭军.武汉市发展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5
[6]温芳,陶卓民.南京会展旅游发展前景及策略初探[J].江苏商论.2005
[7]袁立凤,周腾蛟.浅议“会展旅游”[J].专业教育研究.2005
[8]伍卓.长沙会展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07
董昊林
过去10年,博鳌亚洲论坛全面提升了博鳌的知名度,拉动了海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地区经济合作的,加快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1990年,海南开始参与到博鳌亚洲论坛的创建之中,这些年博鳌论坛一直与海南一起成长,在双赢的道路上并肩前行,博鳌亚洲论坛名扬天下,博鳌这个小镇也如同瑞士达沃斯小镇、法国戛纳小镇一样,一日之间世间皆知。然而,十年之后的今天,博鳌依然遭遇着成长的烦恼。
一、琼海的“博鳌效应”
博鳌亚洲论坛使博鳌小镇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据海南省旅游部门统计,近年来,到博鳌小镇观光游览的海内外游客每年都突破200万人次。旅游产业带动了相关的餐饮、娱乐、金融、通信等服务行业的发展,成为推动博鳌镇所在地琼海市城镇建设的重要动力。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博鳌水城第一期工程投入6亿多元进行水、电、路、酒店等设施建设。博鳌亚洲论坛二期工程投入20多亿元,完成了博鳌国际会议中心、博鳌索菲特大酒店、东屿岛高尔夫球场、高尔夫会所等会议主体项目建设。
到目前,博鳌地区的开发建设投入总计达到50多亿元,拥有2家五星级酒店、5家四星酒店、2个高尔夫球场和完善的通讯、交通、供水、供电设施。博鳌现建有索菲特大酒店、金海岸温泉大酒店等8家高档次酒店,客房1884间,床位3204张。每家酒店都有3个以上会议厅,至少有一个能容纳100人以上的会议厅。尤其是索菲特大酒店有会议厅23个,容纳100人以上的会议厅5个,最大会议厅可容纳2300人;金海岸温泉大酒店有会议厅13个,容纳100人以上的会议厅3个,最大会议厅可容纳600人。为与论坛建设相配套,琼海市已先后投入20亿多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进行城市绿化、美化、环境整治等工作,使琼海市容市貌明显改观,投资环境更加完善。
二、博鳌的持续发展的困难
产品单一:缺少吸引力
每天前往博鳌游客络绎不绝,但都属于半日游,无法真正带动当地旅游业,根据统计,当地27家星级宾馆的入住率均低于60%,而餐营业则更加惨淡经营。
博鳌的名气仅仅是吸引了一大批观光客,这些观光客吃、住、购都不选择博鳌。博鳌仅仅是通过论坛向市场打了个招呼,真正的旅游产品却没有被挖掘出来。博鳌没有真正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游客感受不到浓郁地方特色的“博鳌味道”。
目前博鳌仅有会址、漂流、海洋馆和文化苑等四个景区景点,缺少有市场号召力的旅游产品。一些景点,不但没有增加博鳌的吸引力,反而成了减分的项目。如博鳌海洋馆,由于规模偏小,游客游玩之后反而会形成心理落差,进而影响到对博鳌的整体评价。
另外即使在“博鳌论坛”进行期间进驻博鳌镇的团体也非常少,因为从会展展馆到博鳌镇的距离虽只有2公里,但却没有任何公交、的士,游客只能选择包车或者自行开车前往,严重影响了游客前往博鳌镇的意愿。
游者失落:苍白的名镇
随着“博鳌论坛”带来的大型基建项目,博鳌的城市化步伐也越发加快,但这也让其失去成为魅力小镇的基本元素。与阳朔、丽江、乌镇等国内知名小镇相比,处在万泉河入海口,又拥有亚洲论坛这张响亮名片的博鳌,完全可以以另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去感动游人。
在旅游开发上与博鳌有一定相似性的印尼巴厘岛所有房子不超过4层,巴厘岛在旅游开发中善于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特色,非常值得博鳌借鉴,如巴厘岛有很多木雕村、石刻村、绘画村。在游人参观的路上,可以看到路边房子外摆满了各种各样具有当地特色的木雕和石刻佛像。餐厅、游泳池边、沙滩上随处可见用茅草编织而成、被当地称为“巴厘亭”的凉亭。博鳌有175个村,有神奇的鳌文化,博鳌并不缺少宝贝,而是没有去认真开发。
旅游欺诈:不可回避的问题
博鳌身在海南这个旅游大省,喜忧参半,一方面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我国少有的热带气候风貌,沙滩阳光,别有风情,另一方面,因为长期的管理松散,整个旅游市场相对混乱,尤其是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欺诈,被各地游客所唾弃,而博鳌作为旅游地也难免出现此类现象,而整个海南旅游的口碑也多多少少会对博鳌旅游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发展建议:
要硬件,更要软件
伴随着博鳌论坛而带来大量基建项目给博鳌带来了翻天覆地变化,但基础设施的改善中
却突出了管理的欠缺,例如公共交通的欠缺,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以及地方特色的开发,这些都需要一个成熟的旅游设计团队的开发,服务机构的培训,以及外部人才的输入。一方面琼海市,要有一套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同时能够依托自身的优越条件培养人才,当然这些要求光靠琼海市的努力还是不够的,更需要在“海南国际旅游岛”政策下进一步的进行辅助,例如国内旅游先进城市进行一对一的辅助等。
再定位,找特色
博鳌通过“博鳌论坛”已经有了极大的知名度,但这仅仅能够帮助博鳌引来客人,以往游客来博鳌只是参观下“博鳌论坛”场馆,要真正留住客人,还得靠自身的特色旅游产业,我认为博鳌可以考虑在民俗文化、药物治疗以及养老旅游等当地固有特色吸引游客。另外也可以仿照海口免税店,建立离岛免税店,同时类似韩国济州岛开放签证,当然这都要有其他政策的配合。
会展为本
一.优势(Strengthes):
(1)丰富的旅游资源。威海拥有“一线一湾一城一果三山”丰富旅游资源,即经区的44公里海岸线资源;九龙湾滨海度假会议中心;滨海旅游购物城;“无花果之乡”,举办有威海无花果文化旅游月活动;“三山”旅游景区,即华夏城“东方文化区”、“神游化夏”大型山水情景演艺项目、老虎山生态观光园万福博览园和凤凰山“孝”文化旅游景区书画博物馆等五个部分。著名旅游景点包括刘公岛、西霞口、银滩、大乳山、圣水观、槎山、赤山法华寺、石岛、环翠楼公园、中央电视台威海影视文化城等。
(2)适宜环境与气候条件。威海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宜居城市和卫生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洋、山林的调节作用,使这里具有海洋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2度,夏季平均气温为22.8℃,海水温度最高为28℃。平均降水量800多毫米,年日照总时数2516小时,年平均湿度为60%.,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
(3)丰富的休闲娱乐项目。威海已经培育起了以温泉、游艇、垂钓、渔家民俗等“亲海”主题的滨海休闲度假产业,以高尔夫、沙滩排球、帆船、潜水、环海自行车等运动项目为主的休闲体育产业,以梦海、神游华夏等品牌为主的特色演艺产业,以国际人居节、国际渔具博览会、中国建筑设计大奖赛、中国时装设计大赛等品牌节会为主的节庆会展产业;同时,与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制造业也比较发达,独具特色的休闲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其中威海温泉资源“富甲一方”,在山东省17处天然温泉中独占9处,是我国北方温泉资源蕴藏最丰富的地区。通过成功举办国际温泉节,威海温泉旅游吸引大批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温泉界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外近200家旅游商,进一步拓展了国内以及韩日俄等国外高端客源市场,对周边景区发展也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此外,威海是全国开展渔家乐旅游最早的城市,也是目前开展较好的城市之一。其中2007年荣成东楮岛村是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山东省内仅有的两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拥有极具特色、保存完好的海草民居建筑,是威海渔家乐旅游的代表。
(4)“小城市”优势。与邻近的青岛、烟台、大连等城市相比,作为中小城市,威海有较低的人口密度,更紧凑的城市规模,更适合步行的城市格局,兼具城市的便利性和乡野之趣,对于旨在享受生活、追求自然的休闲和度假者来说,这样的城市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5)便利的交通设施。目前威海已经实现海、陆、空全方位的大交通构架。北到哈尔滨、南到福州、西到太原,我市已与多个城市实现长途客车对跑;铁路方面,开往北京与武汉的列车,实现了北上南下的格局;国际机场每天10多个航班,辐射北京、上海、长春、广州等地;市区形成纵横贯穿的交通网络,公交和短途客运可以直抵市区主要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
(6)充分政策支持。伴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兼顾海陆统筹的区域发展战略,威海作为半岛主要城市必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从国家战略中受益。通过税收等经济措施的倾斜及非经济政策的调整,会进一步增加威海城郊休闲产业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与号召力。
二.劣势(Weaknesses):
(1)旅游资源整体开发不够规范。由于是新兴产业,没有现成的管理制度可循,威海的旅游资源在整体化、多环节、多层次地开发利用方面还不够规范有序,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休闲产业开发管理涉及的水利、建设规划、旅游等部门,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协调不够、管理脱节等现象,没有很好地形成合力。
(2)开发模式基本雷同,消费结构比较单一。总体看,威海的休闲产业开发项目的设计思路大体类似,缺少特色鲜明标志性主题和内涵,在多元化、差异化开发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例如,目前威海温泉项目的开发主要定位于中高端客户,没有面向消费市场更大的普通人群,满足不了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要。此外与周边的烟台、青岛、日照等城市对比,威海在休闲产业领域尚未找到自己的定位与特点,因此无法突出自身优势。
(3)品牌策划、包装和促销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在国内外威海的城市的知名度相对其他城市较高但是没有充分将城市知名度转化为休闲产业的号召力,在国内休闲旅游的市场上也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尴尬境地。
(4)城市旅游配套设施比较紧张,且特色不鲜明、功能不完善。例如针对自驾游游客,自驾车停车场不足,缺少为散客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5)产业链不健全,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旅游龙头企业。部分景点或休闲项目仍然停留在门票经济的初级阶段,餐饮、娱乐、购物等高附加值产业链不健全。另一方面,旅游企业“弱小散差”“群山无峰”,没有强有力的领导企业主导威海休闲产业的发展,导致产业发展罗而无序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与整体合力。
(6)内部消费工作有待加强。在威海想尽办法开拓外部休闲产业市场的同时,如何增加内需让威海人民首先参与休闲消费是威海休闲产业面临的又一难题。普通市民的生活状态是一个城市的活广告,如何通过内部消费来提升外部消费,吸引更多游客是威海休闲产业发展的问题急需解决。
三.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1.“蓝色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省政府2011年1月6日晚间通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
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山东半岛的一部分,威海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2.烟台-威海组团。进一步提升烟台、威海的中心城市地位,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统筹组团内各层次城镇的发展,加强组团内产业分工与协作,推进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与日韩经贸联系密切的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海洋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对外开放平台和我国北方富有魅力的滨海休闲度假区。
3.青烟威荣成铁路构造“一小时生活圈”。青烟威荣城城际铁路修建后,可以为旅客提供快速、安全、环保、大容量的现代化轨道交通服务,将青岛至烟台、青岛至威海平均旅行时间缩短至1.5小时、1.7小时,可以大大提高旅游和城际旅客运输质量及能力,可以使青岛,烟台,威海构成一个圈,互相带动发展,为威海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4.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给威海市带来了机遇;目前,全国都处于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时期,即改变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调整的重点是加大第三产业的比重。“十二五”规划中,中央多次提出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在威海市无疑是第三产业的支柱和龙头,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第三产业上去了,产业结构自然就得到了优化。因此,“无旅不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这为威海市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5.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终日奔波的城市人群,越来越希望能有一个
空气好、环境美,能充分享受大自然,供自己休闲度假,彻底放松心情的地方。上述条件威海都具备。而且目前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还不存在,这一市场几乎是一个空白市场,因此,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对于威海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四.威胁分析(threats)
1.区域竞争激烈。威海市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着青岛,烟台等地的挑战,青岛,烟台等地均为我国旅游业发达地区,其优良的服务水平、完善的城市建设和旅游管理体制对威海市构成强有力的威胁。同时,省外的旅游市场,如海南岛,大连市等有着更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威海市旅游业的发展构成了对国内客源市场的强有力的竞争。这表明威海市旅游产业的省内和省外竞争都很激烈,要在这样的市场中生存并不容易。
2.国家缩短“五·一”长假。近几年来,我国五·
3.1旅游产业五力分析 3.1.1 行业新加入者的威胁
新加入者会带来生产能力的扩大,带来对市场占有率的要求,但它取决于进入行业的障碍和原有行业的反击程度。
网络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人们可以不通过旅行社而直接在网上定票、定房,这就使旅游业失去了一部分客源,旅游业的收入降低。电子客票取代传统机票,航空公司将不再向旅游业的旅行社支付佣金或者回扣。
我国加入WTO,我国旅游市场放开,国际旅游巨头将进入我国,由于他们具有良好的管理经验和雄厚的资本,将给我国目前的旅游行业带来较大的冲击。
素质拓展培训行业也在将自己的产业链向旅游业延伸,这将夺去传统旅游业的部分客源。
3.1.2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程度:包括目前竞争者采用的价格战,广告战,增加对消费者的服务和质量等。
目前我国旅游行业已经存在中青旅,国旅,神州国旅几大旅游巨头,他们为了抢夺客源展开了广泛的竞争,这种竞争已经达到了百热化的程度。
目前旅游业内部竞争的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的手段就是价格和服务,产品趋于同质化。
此外在我国旅游市场上还存在很多中小旅行社,他们也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与传统的旅游巨头抗争。
3.1.3替代产品的威胁:
包括那些与本行业产品有同样功能的其它产品。
由于顾客需求的多样性,旅行社提供的某些方面的服务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要,一些人倾向于选择自己驾车出游。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一部分群体可以自己向航空公司或者大酒店等定票、定房,这部分群体出游将不会选则旅行社。
网络的发展使现代社会出现了“拼客一族”,他们也不通过旅行社组织出行,而是在网络上寻找志同道合者,一起出游,以次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而且这个群体的发展有不断壮大的趋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旅行社的利益。
3.1.4购买商、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购买商要求降低价格,提高产品的服务和质量,这取决于购买商的实力是否强大。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的威胁手段一是提高供应价格,二是降低供应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如果供应商的势力强大,这些手段就较容易实现。目前的旅游业特征描述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市场规模的扩大,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旅行社的数量不断增多,他们之间在竞争的同时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从而推动我国旅游业不断前进。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水平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会越来 越重要。
与其它生产型企业不同,旅游业中旅行社的购买商与供应商都是顾客。
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旅游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各旅行社的价格,提供的服务都在旅客的掌握之中。
旅行社服务内容等都趋于雷同,而国内旅行社的数量众多。国际旅行社巨头加入我国旅游行业,他们提供的服务有时比国内旅行社提供的更好。
顾客有广阔的选择余地,他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压低价格,要求折扣。
3.2我国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优势:
我国总体经济形式发展良好,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以及生活水平提高,旅游群体规模巨大。当前旅游业的发展得到政府的支持。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网络技术的发展降低了旅游业经营成本。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旅游业竞争将更加有序。劣势:
与国外旅游巨头相比,我国旅行社资金、技术、实力还有一定差距。我国旅行社在发展中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把握不及时,对市场的反应存在滞后性。
旅行社竞争停留在较低水平,缺乏核心竞争力 机遇:
我国旅行社在学习中不断发展、完善自己,部分旅行社开始借鉴国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为自己所用。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为我国旅行社走出国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我国许多地方正在兴建旅游设施,为旅行社的未来发展提供支撑。威胁:
国际旅游巨头加入,使旅行社在竞争中面临改革的巨大压力,改革失败可能导致市场的丧失。
互联网的发展使传统的旅行社失去部分市场份额。
国内旅行社数量众多,为争夺客户而使竞争更加激烈,有时候甚至存在过度竞争。
所谓SWOT分析, 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 (strength) 、劣势 (weakness) 和外部的机会 (opportunity) 和威胁 (threat) 等, 通过调查列举出来, 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 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 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
一、杭州市发展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
(一) 优势
1. 坚实的经济基础
据统计, 杭州经济总量居中国省会城市第2位, 副省级城市第3位。杭州是中国最富裕、消费能力最强、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坚实的经济基础为杭州发展会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2. 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 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杭州作为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民航、铁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是一类航空口岸, 193条航线网络覆盖国内外94个城市和地区, 为杭州发展会展旅游的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3. 较完善的配套设施
会展旅游的发展要求有相应水准的旅游服务设施与之配套。杭州拥有的星级饭店仅次于北京、上海, 位居全国第3。杭州现有7个展览专业场馆, 还不包括即将投入使用的杭州国际会议中心和正在筹建的奥体博览城。
4. 丰富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会展组织者选择会展活动地点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般会议和展览的举办地都是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接待设施完善的地区。杭州市作为中国首批国际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拥有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际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首个国家级湿地。
5. 成功的办展经验
杭州已成功举办了11届西湖博览会, 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机制。2009年, 微软大中华地区财年大会、第五届旅游目的地管理国际会议、2009国际金钥匙年会、世界航空业协会公路赛、PATA旅交会和理事会等几大顶端国际会议会展相继在杭州成功举办。近几年来, 杭州获得了中国最佳会展城市奖、中国十大最具魅力会议目的地城市首位等一系列荣誉。
(二) 劣势
1. 缺乏会展旅游的专业管理体制
会展旅游业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会展旅游业都有专门的管理机制。如新加坡、日本、韩国国家旅游机构下都设有会议局或会议司, 法国和美国干脆就是会议观光局。而杭州目前还缺乏政府专业的管理体制, 旅游主管部门对会展旅游业缺少有效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 缺乏会展专业人才
目前杭州还缺少大量的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 从业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尽管已有5所在杭高校开设了会展专业, 但由于年头不长, 杭州还是紧缺掌握外语、精通会展设计、了解国际惯例、懂得组织策划的人才。
3. 会展业和旅游业之间缺乏行业协作
会展和旅游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旅游, 须依托会展而发展;会展, 须借势旅游而生动。可目前, 会展和旅游“两张皮”的问题仍然突出, 旅游业未能真正参与到会展活动的举办过程中去, 缺乏针对会展旅游者的专项旅游产品。
4. 缺乏国际知名度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杭州作为一个天堂城市, 在国内的知名度毋庸置疑。但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却远远匹配不上其在国内的地位, 这将成为杭州会展旅游业国际化发展的瓶颈。
(三) 机会
1. 世界会展市场的重心开始东移
目前欧美国家的会展市场份额逐年下降, 亚洲已位于世界各大洲第2。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有可能成为21世纪国际会展旅游的首要目的地。国家旅游局也已将杭州作为全国17个发展国际会议的重点城市之一向海外推出。
2. 杭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根据《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政府决定加快培育发展会展旅游, 形成产业新的增长点。杭州市对大旅游产业进行结构调整, 提出把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会展旅游作为发展旅游经济的“三驾马车”。2009年, 杭州会展业重新布局, 争取成为国际会议目的地和中国节庆之都。
3. 会展城市建立联盟
为了应对挑战, 谋求共同发展, 一些相邻城市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2006年包括上海、杭州、南京等19个长三角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共同成立了城市会展联盟。加入联盟后, 杭州将依托自己的产业优势, 重点吸引制造业、旅游休闲类、高科技企业类等会展, 实现区域内部会展业的错位发展。
4. 上海世博会的东风
杭州与上海世博局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以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杭州展示案例, 通过与上海世博局合作筹备世博会主题和专题论坛、世博会“友谊日”活动, 并积极实施世博会旅游专项行动计划, 制定世博旅游路线, 杭州会展业利用世博会的大平台, 期待更好的发展格局。
(四) 威胁
1. 国际同行的竞争
中国加入了WTO, 随着2005年我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 越来越多的国际会展企业将从会议、展览、奖励旅游、节事活动的策划、组织、接待、服务等方面全方位进入中国会展市场。杭州目前的会展企业面临着国际同行巨大的竞争压力。
2. 国内城市间的竞争
会展业在特定城市的发展有“通吃”效应, 即会展业的发展会自身加速, 形成更大的规模。北京、上海、广州作为中国会展业一线城市的地位不可动摇。杭州作为省会城市, 举办的会展占浙江省的70%, 但同这几个一线城市比差距明显。在长三角地区, 会展的第一选择肯定是上海,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杭州会展业的发展。
二、杭州会展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
SWOT分析提供了四种策略, 即SO战略 (增长型战略) 、WO战略 (扭转型战略) 、ST战略 (多种经营战略) 和WT战略 (防御型战略) 。结合杭州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可以选择SO和ST两个战略。SO战略就是依靠内部优势去抓住外部机会的战略, 将杭州打造成国际会议目的地和中国节庆之都。ST战略就是利用内部的优势, 去避免或减轻外部威胁的打击。杭州可利用自身优势, 与长三角地区城市开展联合经营的方式来解除威胁。为保证战略的实施, 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一) 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
为适应市场的需要, 建议杭州市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将会展旅游业的管理纳入旅游业的管理体制下, 由旅游部门统一促销、统一管理。加强会展业和旅游业之间的行业协作, 设计针对会展旅游者的专项旅游产品。
(二) 对外开展整体促销, 树立杭州国际会议目的地和中国节庆之都的形象
形象的树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同时必须加大力度对外开展整体促销, 以提高杭州的国际知名度。开展促销的途径有:参加会展旅游业相关的国际专业交易会;邀请买家来实地考察;组团出访;建立国内外的销售网络, 等等。
(三) 打造品牌展会
一个知名的品牌展会将会给举办城市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 推动城市建设, 并且是走向市场、融入世界经济最直接、最开放、最直观的窗口。杭州的西湖博览会就是杭州走向世界的一张金名片。杭州应在西博会的带动下, 发挥本土的十大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 培育与本地特色产业和资源相结合的其他品牌展会。
(四) 培养专业的会展旅游业人才
在会展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懂管理、懂市场、懂外语、懂策划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从长远看, 政府可以重点扶持高校的会展专业建设, 抓好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 建立会展理论学科体系。从短期人才需要看, 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可以联合开展职业培训, 邀请国外专家走进来, 也可以把人才送到国外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去进行培训。
三、结束语
一、绍兴市概况:
绍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也是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被称为“东方威尼斯”。绍兴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西接杭州,东临宁波,北濒杭州湾。绍兴地处杭州湾南岸,会稽山北麓。东与上虞市(县级)接界,东南和西南分别与嵊州市(县级)、诸暨市(县级)毗邻,西和西北部与杭州市萧山区接壤,北部濒海,腹部横亘越城区。位于北纬29°42′02″至30°19′15″,东经120°16′55″至120°46′39″;东西宽46.6公里,南北长68.5公里,周边长356.59公里。绍兴市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总人口429万,其中市区人口32万。境内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山脉、平原、海岸兼有。受江山——绍兴大断裂影响,西南部山丘与东北部平原间,界限比较明显。东北部为水网平原,西部为丘陵山地,丘陵山地约占全市面积的2/3。绍兴有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人力资源等。
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6.4。C,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处于中、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丰富,湿润温和。“三大盆地”气候各具特色,局地性小气候资源丰富,但洪涝、干旱和低温冷害等常有出现。
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河姆渡文化开始,绍兴至今已有约7000年历史。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都可以在此找到遗存、得到印证。越国古都筑城于公元前 490年,是春秋时期140多座诸侯城中6个幸存者之一。历史上曾两度为都。中华民族的立国始祖、治水英雄大禹归葬于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此,书圣王羲之超凡绝伦的《兰亭序》作于此,陆游千古爱情绝唱的《钗头凤》题于此;范蠡、西施、嵇康、贺子章、徐渭、秋瑾、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等等历史人物都哺育于此、根植于此。毛泽东有诗赞:“鉴湖越台名士乡。”
绍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专业市场继续推进,房地产、交通、信息、物流业不断发展壮大。环境建设加强,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人民生活也达到新水平,绍兴正在逐渐发展成一个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幽美、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的新型城市。
二、绍兴地区旅游业(主要是人文旅游)发展swot分析: 绍兴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S):
1、文化遗存十分丰厚、完备。从史前古文化遗迹、舜尧遗迹、越国故址、秦汉碑刻、唐宋摩崖到明清故居,可谓一应俱全。据统计,绍兴的名人史迹、人文活动、人事记录这三项数据多达168个,占全省资源的31%,绍兴被称为一座中国人文历史的“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是名不虚传的。各朝各代的名人史迹、底蕴深邃的民俗风情与民间艺术,广泛众多的历史事件公同构成了辉煌灿烂的绍兴
文化。这一历史文化的深度和厚度,在全国都是罕见的。
2、绍兴是古越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越文化的中心。而越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三大文化之一。绍兴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良渚文化和河姆渡文化之间,是我国古代南方百越文化的中心,又是春秋越国都城。这几千年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及其中心地位和影响,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上是首屈一指,无可替代的。
3、绍兴名人文化独领风骚。绍兴的历史名人占了全国的1/30,而且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舜禹、越王勾跳、西施、王羲之、陆游、鲁迅等为代表,曾在绍兴生活过,并可以成为名人的,甚至是伟人的至少有97位之多。他们留下的史迹、故居、记事及文学巨作,一直裴声海内外,成为我国和世界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宝库中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一部活生生的文史教科书。
在以上人文旅游资源特质基础上,绍兴所衍生形成的“三乌文化”、“酒文化”、“桥文化”、“兰文化”、“石文化”、“戏曲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等,又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增加了独特地域文化个性。
绍兴人文旅游发展的竞争力也是十分明显的。除了以上所述的资源优势,在全国、全省所占有的独特地位外,这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绍兴已逐步走出了一条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相互支持、协调发展的和谐道路,大大提升了绍兴城市的品位和文化核心竞争力。还应当指出的,绍兴是经济大市,2005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40亿元,同比增长13.3%,在浙江省11个市中排名第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17516元,同比增长12%,省内排名第三,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良好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以及较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也为绍兴旅游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劣势(W):
1、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大众化市场的口味有一定的矛盾。绍兴的人文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正是因此而显得有些曲高和寡、目前来绍兴的游客大都以观光为主,他们对于景点的游乐性、趣味性的要求较高,这同绍兴古朴凝重的景点风格有一定的差距。
2、景点规模小且分散,观赏性不高。绍兴有很大一批景点其实处在一种悬于高阁的境地,由于景点规模小,又不具备很好的观赏性,旅行社不愿意将它们列入游览线路;同时不少景点鲜为人知,甚至本地人也未必知晓。如一些名人故居及古宅,虽久负盛名,仅却终年人迹罕至,冷冷清清,这些都使得景点入不敷出现象严重,进而带来维修不善等后果。
3、绍兴的人文资源属于不可再生性资源,一旦被破坏,就很难修复;目前尚有大量文物和遗产有待保护。同时由于资源的年代久远,加大了保护的难度。这都使得绍兴在开发过程中相对资金投入较大,经济效益不明显,进而造成融资比较困难。
机遇(O):
1、1999年绍兴“创优”成功,成为首批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创优”为绍兴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桂冠,还使得绍兴的各项基础设施以及旅游配套设施得以完善,许多多年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如管理体制、水资源保护和开发等等,都借助“创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和途径。2004年绍兴被评为十大 “最
佳中国魅力城市”之一,使得绍兴在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了扩大和延伸,同时也为绍兴的旅游产业注入难以估量的无形资产。
2、旅游者的旅游方式正在改变,以往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将会减少,旅游者行为变得更为理智和成熟,对于景点的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内涵的求知欲、新奇感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这对于绍兴而言无疑是个有利的趋势。
威胁(T)
1、区域竞争十分激烈。周边地市如金华、温州等,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而且都各具优势。绍兴如何能利用自身资源的独特性使得游客能在绍兴增加停留时间和支出将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2、同类型城镇游被别人占得先机。照理,绍兴的水乡古镇应该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及时得到开发利用,而周边城镇如乌镇、织里,已经在业内打响了品牌。绍兴如何重新树立水乡品牌,与这些已经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城镇进行角逐,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也将是一个挑战。
结论:绍兴市旅游业有发展,但现状不容乐观绍兴历史文化深厚,人文景观丰富,有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特色和发展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的重视,绍兴旅游业近几年开始有了稳步发展。但绍兴旅游景点散、小,缺规模,少主景,留不住游客的现象仍未改观,对绍兴珍贵的旅游资源的保护机制也不够健全。因此,绍兴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市的潜力还远未发挥。认识并克服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才能使绍兴旅游业继续健康、稳步、快速发展,确保其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让旅游业成为绍兴新的经济增长点而逐步把绍兴建设成为旅游产业大市。
三、对发展绍兴旅游业的建议
1.抢救性保护
应当认识保护的重要性。现在正处在经济建设、现代化建设的高潮中,“重建时代”的到来、“旧城改造”的加剧,直接威胁着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剥夺着子孙后代赖以发展的权利。抢救保护虽属无奈、被动,但十分有效、非带重要。近百华的风雨斗争和建设历程,古城许多文化遗存已被破坏和湮没,留下的只是一些“历史碎片”,再不能让“碎片”丧失殆尽。要充分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方针政策。
绍兴的许多人文资源由于历史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比如原有的古民居建筑遍布城内,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大面积的民居被拆除,剩下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而且面积小,分布散乱。这些人文资源部属于不可再生性的旅游资源,对于这些资源.我们尤其要予以重视,无论当前是否有利用价值,应当立即采取保护措施。
2.发掘内涵提升品质
绍兴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有看许多内涵丰富、引人入胜的人文遗迹和遗产,但从目前的开发情况来看,绍兴诸多文化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和利用,比如越文化、酒文化等等,在近行这些文化的发掘过程中还应当注重资源品质的提升,以顺应目前旅游的新趋势。
现代旅游的模式在逐步由单一的观光度假走向多元化,体验式旅游是其中的主流模式之一,创造一些旅游活动能够使旅游者参与其中,使旅游者获得新鲜的感受,给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绍兴的许多人文旅游资源都具备开发这种旅游模式的条件,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客源适当进行调整,提高个性化的服务,就能够似的旅游者获得独特而又新奇的体验,从而提升了这些资源的品质。
3、整体规划开发
一直以来,绍兴的旅游资源,尤其是众多的名人故居都因为规模较小,而且分布过于分散,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而被束之高阁。目前绍兴的人文旅游,主要是依靠有限的几个景点在支撑着,如鲁迅故里、兰亭、柯岩等,其他许多人文资源,都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想要保护,但缺少资金来源;想要开发,但缺少旅游价值的认同。的确,绍兴很多人文资源,由于“小”而“散”,再加上缺少整体规划和开发,很难吸引旅游者的目光,但并不能说因为这样就失去了开发的必要。在这些资源当中,有许多是能够充分体现绍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比如众多的名人故居、独特的绍兴黄酒制作工艺、越文化遗址、石文化等等。—方面,通过整体规划和开发,可以让这些资源形成几个文化系列,通过产品和线路将它串联起来,再由相关部门进行宣传推介,从而丰富绍兴人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形象;另一方面,对于这些资源的开发或许并不能让它们为自己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开发这些人文资源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依靠它们来赚取更多的门票收入,而是要通过它们充分展示绍兴的整体文化,吸引旅游者延长在绍兴的逗留时间,从而增加绍兴的旅游总收入。
4、民本教育
对于人文旅游思想的研讨不能只局限于行业内或少数人中间,而应当让其成为整个城市居民的话题,让人文旅游的思想深入人心。只有全民的人文素质提高了,从小热爱人文,尊重历史,崇尚遗产,使得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文化成为共同的价值观念,人文旅游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同时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让绍兴的居民从小就建立起人文旅游意识,让大家知道人文旅游对绍兴的重要性,从而知道城市居民共同来保护人文旅游资源,进而在意识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5、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相结合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绍兴市人文、山、水实际,组织实施富有历史文化名城与自然生态特色相结合的旅游业发展规划,在发展人文旅游的同时发展水乡旅游。让旅游者可以充分体验“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意境。
6、出台优惠政策
出台加速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深入贯彻旅游建设“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体一起上,自力更生和利用外资一起上”的方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广开筹资渠道,依靠全社会力量,组织建设资金,促进绍兴旅游事业快速发展。
7、加强管理,改善环境
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改善旅游环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市旅游业管理体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严格旅游执法。加强对旅游服务行业管理,防止宰客、骗客现象发生,切实维护游客正当权益。以过“硬”的服务质量,优越的服务环境,促进和提高旅游行业自身的综合经济效益。
8、突出特色,加快旅游产品开发
旅游产品产业是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产业之一,尤其是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和旅游食品,如各地旅游资源,一般不会发生产品雷同,且比发展其他产业所需的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
【重庆会展旅游swot分析】推荐阅读:
会展旅游发展12-14
会展旅游业发展现状06-15
会展安全事故案例分析10-18
德国会展业发展分析11-05
旅游管理专业下的会展管理教学探讨论文07-02
重庆周边春节旅游攻略06-11
重庆旅游发展规划06-16
重庆别墅市场分析06-11
重庆领导案例分析11-14
重庆城市化进程分析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