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解决问题教案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乘法解决问题教案

乘法解决问题教案 篇1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2至5的乘法口诀”,“看图列出乘法算式”,但对于从画面中收集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述信息和问题,以及自己解决问题时的思路。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9页例

6、做一做,第60页练习十二的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乘法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实际问题。

2、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用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且知道为什 么用乘法计算。

难点:怎样把乘法意义和解决问题连接起来。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口算卡片。

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口诀背得特别好,我想考考大家,好吗?看卡片,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卡片出示6道乘法算式:(4×3= 2×2= 5×3= 3×2= 2×4= 5×4=(2请几个同学来算,其他人在下面当小老师,用手势来判断对和错。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1课件出示:5+5+5+5=(×(2+2+2=(×((2学生说出式子后,再说一说改的理由。

师:同学说得真好,以后遇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用乘法来计算更简便。这一节课老师就和大家用我们学到的本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了乘法口算和改写算式的基本训练,为学生在后面的学习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同学们喜欢大象吗?看老师把谁带来了。(电脑出示情境图

1、观察情景图,收集信息。

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呢?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收集数学信息:有3头大象,每头运2根木头。(如果学生说得好可表扬:你的语文学得太好了!

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

同学们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运多少根木头? 师:真是个爱开动脑筋的孩子,问题提得特别好。请同学们把这道题连起来读一读。

手势:要求一共运多少根木头,就是把这些木头——合起来。

3、引导思考,解决问题。(1你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试试看,把你的想法写下来。(2谁愿意把自己的算法告诉大家。

(假设A、加法:你用加法把所有的木头合起来,可以。但 是谁还有更简便的算法?

B、乘法:说一说你为什么用乘法呢?师引导说出 每头大象运2根,3头就运了3个2根

(3这“3个2根”真的太重要了,它是我们解题的关键。还 记得我们是怎样数出来的吗?再跟老师在黑板上数一次。一边板书,学生一边数。把算式写完整。

小结:像刚才这样,求几个几多少,用乘法计算更简便。明白了吗?

三、巩固练习(教材第60页的第1题

1、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你能把他们浇的树算出来吗?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汇报交流,说想法。

四、课间小游戏,调节学生的疲劳度。做相反的动作。

五、实际运用,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9页的“做一做”(1图上都有哪些小动物?(漂亮的白天鹅,可爱的梅花鹿,聪明的猴子

(2这么多的小动物,我们先来看小猴子好不好?一共有多少 只猴子?谁会算? 学生说出列式的理由。

(3这幅图里,还有其他的小动物,你们能先提出问题,再把 他们算出来吗?(用同样的方法算出白天鹅、梅花鹿的只数

2、买商品。

(1出示实物,让学生买自己喜欢的东西。(2算出所买商品的价钱。

(可以让多几个人上来买,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更加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课后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生:……

七、扩展练习: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3下,拍2次,一共拍了几下?(6下怎么列式?拍3次呢?(9下师:为什么?如果我想用3×4呢,要拍几次?(4次师:好一起拍?全体起立拍手,下课。〔设计意图:再次从生活中找出问题,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我觉得每上一次示范课,自己受益匪浅。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让自己在历练中不断的成长。对这节课我有几点反思:

1、这节课让我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用乘法计算的问题,乘法和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乘法意义。

2、备课时我谨记辅导员的意见:备课一定要围绕重点设计,为突破难点做铺垫。所以设计时,我遵循低年级的特点,采用形象直观的课件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

乘法解决问题教案 篇2

一、用整式乘法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问题1图1是小李家住房的平面图,小李打算在卧室和客厅里铺上木地板,请你帮他算一算,他需要买的木地板的面积至少是多少?

【解析】参照平面图形对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的分布,我们可以化整为零,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然后相加,即S=2x·4y+(4x-2x)·2y=8xy+8xy-4xy=12xy;另外,也可以把平面图补成一个长为4y,宽为4x的大长方形,如下图所示,然后用大长方形面积减去不需要铺木地板的面积,即S=4x·4y-4xy=12xy.

【方法总结】计算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可视图形的特征而定,既可直接计算,也可采用补形法间接计算,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在计算单项式乘单项式时,要注意数字与数字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然后合并同类项.

二、用整式乘法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

问题2如图2,是一段T形钢材,试根据图中给出的尺寸计算其体积.

【解析】这段T形钢材是一立体图形,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上下两个长方体,分别计算其体积然后相加.

【方法总结】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要找准图形的特征,尽量把其分割成我们熟悉的几何体进行计算.

三、用乘法公式简化计算

问题3某社区拟组织广场舞活动,若跳舞者排成一个每行每列均为97人的方阵,你能快速算出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人吗?

【方法总结】当计算一些和整百整千接近的数的平方时,既可以采用一加一减的方法凑成平方差公式,也可以运用完全平方公式. 灵活运用乘法公式,往往会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

问题4某小区前面建了一个边长为51.5米的正方形花园,为了方便大家行走,决定在花园中修建两条互相垂直的小路.如图3,小路的宽均为1.5米,求剩余的绿地的面积.

【解析】绿地的面积等于正方形的面积减去两条小路的面积,但两条小路重合部分的正方形被多减了一次,需要再加上,用此方法列出的代数式如果直接计算,则计算量偏大,而且容易出错,若巧用因式分解就能大大降低运算量.

当然,也可以把两条小路向两边平移到如图4的位置,可以概括为“纵横交错,先移后做”,所以绿地的面积就直接等于剩余的正方形的面积.

【方法总结】当所列算式出现三项,且首尾两项均为某数的平方,中间一项是它们积的2倍或积的2倍的相反数时(具备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应注意完全平方公式的灵活运用.

乘法解决问题教案 篇3

1、通过对例题情境图的探索,使学生掌握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够借助情境图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相应的除法算式,能够讲清楚每个算式的意义。

3、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根据情境图列相应的算式。

教学难点:总结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和表达清楚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一、复习旧知

1、15÷3= 8÷2= 9÷3= 12÷6=

提问:计算这几道题你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知识请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口诀求商是上节课的内容,也是为这节课的解决问题做计算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张老师早晨爱吃包子所以早晨经常去包子铺,总在包子铺吃包子,我就发现了包子铺里的数学问题,今天把包子铺里的数学问题带到课堂上想跟同学们一起来研究。

1、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在这幅情境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说出来让我们听一听吗?

@ 每个笼屉里有4个包子 @ 一共有6个笼屉 @ 一共有24个包子

2、同学们你们真棒!根据这三条数学信息,你都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你先自己思考然后把你的数学问题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请他们听一听你的数学问题是否准确?

3、同学们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利用两个信息作为已知量,另外一个信息作为问题。这样提出的数学问题就会很流畅,所以今天的三个数学信息,你要好好思考哪两个可以作为已知量出现在题目中,哪个信息可以作为问题提出。

预设汇报:每个笼屉有4个包子,6个笼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一共有24个包子,装在6个笼屉里,每个笼屉装几个包子?

一共有24个包子,每个笼屉装4个包子,他们能装在几个笼屉里?

【设计意图】在图中找到数学信息是二年级孩子已经具备的数学技能,但是利用三个信息提出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学生掌握的并不熟练,因此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同伴之间的探究。

三、探究新知 建立模型

1 根据刚才同学们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各自分别列示解答

展示答案:4×6=24个 24÷4=6屉 24÷6=4个

谁能分别说说这三个数在每个算式里代表什么意义呢?

提问:观察这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归纳总结:比较三个算式会发现乘法算式中的积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商是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因此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求出两道除法算式的商。

【設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乘法算式和相对应的两个除法算式的关系。

提问:在求这两道除法算式的商的时候,你是怎样求的?

预设:求这两道除法算式的商用到的是同一句乘法口诀。

一句乘法口诀真的能求出两道除法算式的商吗?我们来验证一下。

5×3=15 15÷5=( ) 想口诀:?

15÷3=( ) 想口诀:?

2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一种即快速又准确的口算方法,但是乘法口诀有45句,怎样在45句口诀中快速找到需要的那句口诀呢?根据刚才做题的经验,你想到好办法了吗?请同学们跟小组同学研究研究。

小组合作 预设答案

@ 根据除数找口诀,除数是4 就想4的口诀

@ 根据被除数找口诀,被除数是24 就想乘积是24的口诀

学会了找口诀的方法,我们在今后的计算中就会更快更准。做一组练习题来验证我们刚才的方法是不是好用。

16÷4=( )想:四( )十六,商是( )

30÷5=( )想:五( )三十,商是( )

【设计意图】掌握利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从而发现总结出求商的方法。

3 一幅情境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因为思考的方式不一样,所以列出的算式也不一样,像这幅图这样既可以列出一道乘法算式,也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但是在求计算结果的时候,用到的都是同一句乘法口诀。看来利用乘法口诀不但是我们计算乘法的依据,也是我们快速求商的好方法。

4 出示一副情境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列出你能想到的算式并解答这个算式。( 一图三式)

【设计意图】一图三式也是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一种数学思维形式,但是能够列出一图三式并且找到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关键点。

四、巩固练习 提升训练

1 用口诀求商

6÷6= 5÷5= 4÷4=

2÷1= 3÷1= 6÷1=

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写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2 看乘法算式,求除法算式的商。

4×5=20 6×3=18 3×5=15

20÷5= 18÷3= 15÷3=

20÷4= 18÷6= 15÷5=

乘法解决问题教案 篇4

课题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A.创设情境,会在生活中使用乘法。

B.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题能力。

C.对比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教学重点 区别用乘法和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板块一(实现教学目标A类)15min

设境征问(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看,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正在打扫教室呢!你们打扫过教室吗?在光明小学的教室里,座位是这样安排的!看

出示课件,PPT展示,

2:学习新知,掌握方法,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各组画法

自学悟道

3: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画法,并说说自己对题意的理解,两题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教师演示,扩宽孩子解题及操作方法,掌握一题的多解

(1)有四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2)有两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教学板块二:(实现教学目标B、C类)20min

聚智求解(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1:基本问题(出示课件)

刘奶奶家养了两种不同的鸡,一种有3只,另一种有6只。

还养了3种不同的鸭子,每种有6只。

(1)刘奶奶家养了多少只鸡?

(2)刘奶奶家养了多少只鸭子?

2:变化问题(出示课件)

3位杂技演员表演“顶碗”,每个人都要顶6个碗。

(1)3人一共要顶多少个碗?

(2)现在她们各顶了4个碗,

一个人还要顶几个碗?

(3)3人一共还要顶几个碗?

分享验证,形学成问

本课小结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当发现几个加数相同时,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加法是求几个数和的运算,求几个数和在一起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想想我们以后该怎么解决问题?

学习板块一(实现教学目标A类)

1:各抒已见,举手发言,师生互动

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2:动手画一画座位的安排顺序,小组合作

3:学生推荐学生发言

4:列出解题过程,对比方法,完善步骤

(1)5×4=20(张)

(2)5+4=9(张)

学习板块二:(实现教学目标B、C类)

巩固应用,加深乘法算式的理解

1: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小组PK展示

2:自主完成,展示课堂

说说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5×4=20(张)答:一共有20张。

(2)5+4=9(张)答:一共有9张。

教学反思

优点:

1:小组之内的合作,凝聚更多人的智慧,使问题的解决更加明朗化。

2:巩固试题的设置符合本课新知特点,有助于深化新知学习。

3:情境的设置来源于日常学习生活,能够很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说课设计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时间安排和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谈谈我在处理这节课时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乘法这个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专项”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本教材内容的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借助线段图,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2)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交流。(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渗透思想素质教育及丰富学生的基本常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具有特殊数量关系的问题,属于两个量相比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也就是如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算理来解答自然成为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所以: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算理

因为本节课涉及的这类数量关系比较特殊,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关键是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所以:

难点:

正确找准单位“1”所对应的量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求知欲旺盛,主观能动性极易被调动,同学之间又善于合作和交流,本节的内容又建立在刚刚学过的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突出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建构新知识,理解算理,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解题方法,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基于以上思考,以“自主学习”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尝试、质疑讨论、挑战闯关等,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另外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出新课标理念中数学感知的直观性原则,提高课堂容量,让学生在发现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其乐无穷,同时受到良好的国情教育。

四、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质疑、引新

1.口算、的结果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是多少?6的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那么这一意义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承上启下,以旧引新。

(二).引入新知—探究解法

例1的教学:(屏幕展示)

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画线段图。根据“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这个条件,应该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几份?怎样表示?根据以上数量之间的关系,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根据什么?(请一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尝试自己画图,教师巡视)对照板书,把不正确的地方改正过来。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解答方法:

解法一: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了2份,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平方米,再求出2份是多少平方米,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列式解答:2500÷5×2=1000(m2)

解法二: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了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是占了2500

m2的,所以把2500看作单位“1”,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所以用乘法计算:2500×=1000(m2)

设计意图:这里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同时不给固定的思考模式,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只要合理就应该肯定。

师:同学们,看到了这个结果,跟世界人均耕地面积2500m2相比,你们有什么感受吗?该怎么办呢?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适机让学生看看课本是怎么说的,以快速达到学习教育的效果)【渗透思想素质教育和增长学生的基本常识】

(三)、跟踪训练—深化知识

1、动口填一填:

⑴表示()的()

⑵表示把()看作单位“1”,平均

分成()份,共有这样的()份

⑶某班有男同学25人,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人数的,这里把()的人数看作单位’1”,求女同学有多少人,就是求()的()是多少,列式是()

⑷甲的工作效率的相当于乙的工作效率,这里把()的工作效率看作单位“1”,()的工作效率占。

2、动手做一做:课本练习四第2、3题、17页“做一做”

3、小林身高

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小强身高多少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几道练习题配合新课设计,与例题形式类似,结合这些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归纳小结

(学生谈,教师补充,强调。)我们在解答“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准题中的单位“1”所对应的量,然后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五)拓展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1、海象的寿命大约是40年,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海豹的寿命是海狮的。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学生默读题目,再独立或合作交流思考)

师:这道题,谁和谁比较?如何找单位“1”?谁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分析的?

(老师适机合作,学生自主解答)

2、练习四第10题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安排的第一个练习题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题目,这类练习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可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分两步分析数量关系,抓住第一步求什么,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第二步求什么,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分步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成连乘的综合算式。第二个练习题是个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与整数中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问题思路相同。

(六).作业布置:

课堂:练习四4、5、7

(当堂完成)

家庭:同步训练对应(一)

另:预习课本20页至21页的内容,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①一桶油400千克,用去,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②一桶油400千克,用去

吨,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五、时间安排:

复习—质疑、引新(3分钟左右);引入新知—探究解法(8分钟左右);

跟踪训练—深化知识(10分钟左右);归纳小结(2分钟左右);

拓展练习—提高解题能力(10分钟左右);作业布置:(7分钟左右)

乘法解决问题教案 篇6

据微软官方表示,Excel 2007在中执行计算时会出现下列问题:

•当计算结果是一个介于65534.99999999995到65535的数字,计算结果显示为100000,

•当计算结果是一个介于65535.99999999995到65536的数字,计算结果显示为100001。

乘法解决问题教案 篇7

(一)——解决问题

严建国

教学内容:教材P63页 例7及练习十四的习题

教学目标: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要用乘法计算,不同加数相加用加法计算,会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乘法或加法算式。

重点:区别用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

一、复习导入

1、看图列式计算

(1)△△

△△

△△

△△

(2)□□□□□

□□

————————

——————————

2、根据算式的含义画图

3×4

2+5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7

1、课件出示情景图。

(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2)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 有多少张?

认真观察,这两道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 同的地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题意。

小结:这两道题都有4和5,它们在这两道题里 的意思一样嘛?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第(1)小题里的4表示有4排,每一排是5,表示 4个5,我们用图形表示,你能画出4个5吗? 学生合作,用图形表示出4个5。

学生展示交流。

引导:这是几个几相加?(4个5相加。)用什么 方法计算?(乘法)

列式:5×4=20或4×5=20(张)

师:第(2)小题也请你用这样的方法画出来,再思考解决的办法。

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交流。

引导:这一题里的5表示一排的数量,4表示另一排的数量,只有两排,一排是5,一排是4,求两排合起来,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

列式:4+5=9(张)

(3)我们的解答正确吗?

先检查画图的对不对,在看看算式是不是正确的表示图的意思。生自行检查。师生共同交流,说说看法。

2、对比小结

观察这两道题目的解决方法,为什么第(1)小题用乘法计算,第(2)小题用加法计算? 学生互相交流。

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分析数量关系。第(1)小题,其实就是在求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解决。列式时既可以用5×4=20也可以用4×5=20来计算,像这样求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的问题(手指画面)可以用乘法计算来解决。如果是求几个不同加数的和,把两部分和起来,求总数时用加法计算。所以第(2)小题用加法计算。

三、练习巩固

1、教材P64页的练习十四1、2题

2、教材P64页的练习十四4、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解决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引导。

小结: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我们可以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求几个不同的加数的和只能用加法计算。

五、作业

乘法解决问题教案 篇8

(二)优秀教学设计和

课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例1理解和掌握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知道这是整体与部分的比较关系,即知道一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另一个部分量的问题。通过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思考问题的方法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因我们班学生基础偏两级分化,为了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本堂课中还是着重通过画线段图和讲解线段图帮助学生来理解并掌握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学会解答稍复杂 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过程。

解决问题教案 篇9

教学内容:书上70-7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会正确口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会正确地列式计算。

2、技能目标:学会用数学眼光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 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 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教学重点: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会正确口 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教学难点: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学会用数学知识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谈话教学法 学法:观察发现法,启发式探究法,课堂交流法,提问解答法。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呀,森林里可热闹了,来了许多小动物。

师:在自然界中,这些小动物们和我们相互帮助相互依存,我们要爱护小动物。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在这些小动物的身边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能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二)授新讲知

1、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画面(出示课件2展示例1),说说有关数学信息。(根据学生的汇报完善学生的语言)

2、根据学生的回报将课件中的动物用图形表示在黑板中,同时引出︷ 和?

3、分析图文应用题

(1)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会从图中找到已知的数学条件和数学问题)让生反复练习说图意:

1、点名说图意,并请其他同学补充,说完整。

2、请同桌互相说:让把刚才知道的信息和要求的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学生可以边说边做动作。

(2)指导列式解答 :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我们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让学生列式解答,说明自己为什么用加法解决问题。重点说明2、4、6各表示什么?并说一说是如何算的?

预设:学生在这里列式可能会列:4+2=6,也可能会列:2+4=6。老师要给孩子们说清楚,可以用左边的加右边的,也可以用右边的加左边的,都是正确的。

(3)引导学生学习检验:同学们都 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了计算,那你们做得对不对呢?我们很有必要进行检查检查。学生说检查的方法。(4)小结

同学们,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刚才解决问题时经过了哪几个步骤:首先在先看图里有什么?找到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再来列式解答,并且在最后进行检查,最后要口答我们解决的问题。以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也要按照这几个步骤来完成。(5)课堂活动: 老师出示合作要求:

1、摆一摆:一个人出题,一个人用手中的卡片摆。(学生用符号或喜欢的图形来代替情景中的实物,让大家看清楚。(1)老师巡视学生动手摆。(2)找两位学生上台展示作品。

2、说一说,学生同桌说一说,图中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解答在本子中。

(1)老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情况。(2)上台展示的学生汇报。

(3)观察板书中的所以图示,明确不同图示都是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解决的。

(三)练一练

1、课本46页做一做。同桌说一说:图中有什么?怎么解答?最后请学生汇报(小企鹅的问题)(用课件演示,同时请学生打开书边说边完成在书中)

2、不同角度解决同一问题。(出示课件,三种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两种颜色(红色和绿色)、两部分的位置(左边和右边)放置)。请生观察,说说图意。

预设:有的学生会按颜色分,分成三个绿色图形,4个红色图形。用4+3=7来解决。也有的孩子可能会按左右分,左边6个图形,右边1个图形来解决问题;还可以从观察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但是只要符合题意,就是对的。

(四)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师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我们就可以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它。

(六)拓展提升

找身边的数学问题。(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教室,快速提出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大胆解决问题,体验独立解决问 题的过程,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发现生活中的更多数学问题。

(七)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图里有什么? 左边有()只 右边有()只

求一共有几只? 怎样解答?

4+2=6(只)2+4=6(只)答:一共有6只。

(八)课后反思

这几课主要让同学们利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串珠子等,通过复习口算和数的组成,让同学们回顾知识。从开始的引入课题,通过看情境图,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汇报结果。

解决问题教案 篇10

【主备人】

【从备人】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二次备课审批人】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应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综合应用加、减、乘、除的意义以及优化思想来选择实际问题中的最佳方案。【教学重难点】

综合应用加、减、乘、除的意义以及优化思想来选择实际问题中的最佳方案。【学习过程】

一、引言: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加减、乘除以及它们的四则混合运算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

二、温故互查:

请同学们以2人小组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540÷3+6×2

540÷(3+6×2)

540÷【(3+6)×2】

180÷【36÷(12+6)】

设计意图:巩固旧知

三、学习探究

【设问导读】认真阅读课本第10页情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怎样租船最便宜:

方案一:都租小船要用多少元?

方案二:都租大船要用多少元?

方案一和方案二哪个更省钱?有没有比它更省钱的方案?

全租小船,有一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可以把2人和另外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这样会更省钱 方案三:组合租船

小结:解决此类问题,我们先假设都租小船或大船,然后进行调整,保证每艘船不留空位,还要考虑每艘船的租金。本题中,因为每艘小船的个人平均租金是20÷4=5(元),而每艘大船每个人的平均租金是35÷6≈6(元),所以尽量租小船。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掌握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自学检测】

48个同学去明月湖旅游,有以下两种船:

大船:每船限坐5人

小船:每船限坐4人

租金18元

租金15元 怎样租最便宜?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个别辅导。

四、学习预估:本课知识对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很高,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方案

一、方案

二、但是对于方案三,许多学生可能理解不到。所以教师要及时巡视,个别辅导。

五、巩固练习1、68人乘车去开会,有下列两种车,怎样租车最便宜? 大车:每辆170元

小车:每辆120元

限乘30人

限乘20人

2、课本第12页第5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练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测评与拓展

1、福源超市分别用载重5吨和3吨的大小卡车用28吨货物,租1辆大卡车120元,租1辆小卡车90元,如果一次运完,怎样租车最合算?

2、小兰、小红和小智随他们的爸爸妈妈共9人去老虎滩游玩,怎样购票合算?最小多少钱 甲方案 :成人每人210元

乙方案:8人以上团体票

儿童每人120元

每人160元

设计意图:为优等生提供发展能力的素材,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解决此类问题我们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

八、板书设计

方案一:都租小船:

30÷4=7(只)… …2(人)7+1=8(只)20×8=160(元)

方案二:都租大船:

30÷6=5(只)

35×5=175(元)

方案三:组合租船:

6条小船:20×6=120(元)1条大船35元

解决问题教案 篇11

公主岭市刘房子煤矿学校

刘晓梅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我想,编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匠心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

例3,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2、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 与二年级上册所学的类似知识相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继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例3及相关内容。

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数量有关的实际问题。2、深化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3、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从多于信息中选择有效信息,继续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与二年级上册所学的类似知识相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继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选择有效信息用除法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教法和学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整理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步理解、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文具盒、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简单谈话,直接入题

这两天我们一直在研究除法问题,今天我们就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师:星期天,妈妈带文文来到飞飞玩具店,我们也跟随着去瞧瞧:出示例3课件: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例3.二:借鉴以往学习经验,经历解决问题步骤 1: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例3: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学生说师点拨提示补充不当的地方,鼓励说完整通顺的话。“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有用的信息?根据问题提取有用信息,一个地球仪8元。为什么不用别的信息?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情境图、读取信息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完整地表达信息,理解问题的意思,并能根据问题提取有用信息,培养审题的能力。)

2、分析解答

(1)独立思考:学生先自己思考试着解答。(2)同学交流(3)教师点拨

师:一个地球仪8元,56元可以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用除法计算。

板书:56÷8﹦7(个)

答:56元可以买7个地球仪。

3:检验

一个地球仪8元,7个地球仪正好56元。解答正确。培养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在解决“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解决问题的步骤,能够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稍复杂数量关系的除法实际问题,渗透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三: 巩固练习出示课件书42页想一想 想一想: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出示课件书43页2题、3题、4题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点拨订正

教师:看来同学们能够根据问题找到有用信息,列式解决问题,你们真棒!表演飞飞文具店买卖文具盒的问题。(甲:拿35元、42元、49元到飞飞文具店买7元一个的文具盒,乙:表演卖文具盒的。同学们看他们买的、卖的都对吗?为什么?甲、乙都各说明道理。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交流,互相学习借鉴,巩固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篇12

金寨中心学校 刘世梅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9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含正、反比例的问题,这类问题学生在前面实际上已经接触过,只是用归

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这里主要学习用比例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本节学习例5,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正、反比例的量。

2、能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重点]

能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我们班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3)单价一定,总价与购物数量。

上一篇:关于做好村组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工作的汇报下一篇:匠人精神读书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