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工作励志文章(精选6篇)
有一次,洛克菲勒约定一个青年人在上午十时到他办公室谈话。事先,这位青年人曾经委托樊氏替他介绍一个位置。这天,洛克菲勒预备在谈话之后领地去见一位铁路总办,因为铁路上正需要一个职员。
青年在十时十分到达办公室时,但洛克菲勒已经不在办公室中了。他已赴另一个约会去了。几天以后,青年请求洛克菲勒重新会见。洛克菲勒问他为何上次不准时到来,青年回答说:“先生!我是那天十时十分到的。”
洛克非勒立刻提醒他:“但我是约你在十时来的!”“是的,我知道,”青年支吾地回答,“但是十分钟的相差,没有什么大关系吧!”“不!l”洛克菲勒严肃地说.“能否准时,是大有关系的。你不能准时,所以就失掉了你所想要的位置;因力就在那天,铁路上已录用一个职员了。而且容我告诉你,青年人,你没有权利可以这样看轻我的十分钟时间的价值,而劳累我在这时间中等候你。在这段时间中,我正要赶赴另外两个重要的约会呢!”
1.
前几天去找男朋友的时候,一天他下班我们一起去逛菜市场。可是他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每接起来电话都是“喂,阿坤………”然后一点点指导工作。
我当时觉得好奇,就随口问了下,这个阿坤是谁啊,怎么下班了还一直打电话。男友这才开始和我吐槽。这个阿坤是公司新来的同事,分到了他手下,暂时由他带着。
因为入职不到半年,所以很多事情没法独立处理,于是遇到问题就会给他电话。男友甚至义愤填膺地说道“你不知道,这个阿坤,和我一样大,都是90年的,工作也三四年了。可我完全看不出来他是已经工作这么久,反而还不如公司新来的实习生。遇到一点点小事,不先自己思考解决的方法,而是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别人。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那天情况紧急,没法按照公司财务流程走,我叫他先给客户赔付500元,回来给报销,他竟然告诉我,自己没有。因为每个月连生活费都是全靠信用卡。这就让我觉得很诧异……”
男友的样子让我感觉到,这个阿坤确实是比较让人头疼的,不然不会让男友吐槽到如此地步。
我安静听完他这通吐槽,说道“没准人家是有其它的难处,或者害怕公司没法报销之类的,不想自己先垫付罢了。”男友却说,自己和阿坤吃饭时,亲耳听到他和自己说,毕业3年了,几乎没有一点存款。每个月发了工资,都去还信用卡,根本不会有任何结余。
我当时觉得很是诧异,3000块明明就是不到一个月的工资。就算每个月存100块,工作3年,起码有3600。心里想着“这家伙到底是有多奇葩,简直就是千年一遇。”
这件事也一直放在我的心里。
2.
昨天,我加了一个群。这个群是组织者组织大家利用21天时间,学习一项技能或者培养一个习惯,大家互相监督,互相鼓励。
先是群里一番自我介绍。后来大家纷纷说道想要学习理财。于是群里人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财务状况,以及一些理财的想法和目标。我也加入其中,我说道“我的目标是毕业之前攒够3万元,目前已经完成一半。”
群里立马有一个妹子说我很牛,并且给了我一个大拇指。这让我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接着她又说,我存够3000都难,虽然我已经毕业3年了。
听到这句话,我觉得这种情景似曾相识。怎么又是一个毕业3年连3000块都没有的人呢,而且还是个姑娘。
我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这位姑娘,感觉自己无心说出的一个小目标,突然就成了“炫富”。我只好悻悻地回了句“其实就是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之后就没有在群里说话了。
我回头想想自己不到一年时间积攒下来的一万多块钱,心里有很多感慨。要知道,在这之前我是完全没有这种想法的。我爸妈也不会教我这些,我仅仅是凭着自己的感觉买买买,花花花。当然,也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毕竟每个月生活费只有一千左右。
但是就我的经验来看,一旦我们意识到开源节流、存钱攒钱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就离自己的目标不远了。
存钱的最开始,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自己想买一件心仪的衣服,但是却要存钱。想出去吃一顿大餐,但是还要存钱。所以很多时候这些计划就要放弃。
很多人会问,那为了存钱,把日子过得这么苦,值得吗?
答案是值得!
因为当你有了一小部分存款的时候,你会有一些小小的成就感。并且看着这些存款一点一点增加,内心的欢喜也只有自己知道。
就我的经验来看,要想存下第一个100、1000,甚至是10000,一定要有意识。也就是心里要有这个想法和动力,培养自己的“存钱意识”。
一旦有了这个意识,并在生活当中付诸于行动,效果就会变得很明显。
3.
那么到底如何培养我们的“存钱意识”、“理财意识”呢?这个是很重要的。
(1)读一些入门的理财书
昨天我就收到简友提问,让我推荐理财的书目。其实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没有读太多的理财书目。我看过的几本主要是富爸爸系列,看了其中的5本。这个系列的书,是外国人写的,很多书中的例子可能对于我们国内的情况不太适用。一些方法也不一定合适。但是读过这个系列的书后,会帮助我们树立一个简单的理财意识。
还有两本分别是《毕业前五年决定你一生的财富》和《是时候该醒醒了,钱包君》。这两本书是国内的青年作者写的,简单易读,很有趣味性。所以对于想要了解和培养理财意识的小伙伴会比较有用。
(2)一定找到一项适合自己的开源方式
我家里的条件很一般,爸妈给我的生活费也很少。所以我如果想要存下一些钱,只能依靠自己。但是如果有小伙伴想和爸妈要,然后自己存下来。那么我只能说:你赢了。这样做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所以,我们为了有多余的钱进入自己的小金库,就一定要找到一项或者多项适合自己的开源方式。
就我个人而言,实际上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依靠奖学金,二是依靠写文章。其它的收入是零星的,几乎存不下。
我另外一个同学,她和男友在研究生一年级入学时,双方家里各给了一万元,作为两个人的学费。其它的各种开销都要靠两个人解决。他们还两个人在外面租房子住,自己付房租,付生活费,以及接下来的学费。
他们的开源方式和生活开源主要就是依靠两个人当家教赚来的钱以及两个人的奖学金。现在研究生生活过去一半,他们不仅能够供自己学费和生活费,现在还有30000多的存款,已经从存钱阶段进入到理财阶段。所以我特别佩服他们两个。
(3)买买买之前,请一定三思
其实不管是培养意识也好,开源也好,节流当然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女孩子来说,买件衣服几百,买套化妆品几百,再买一个包包、口红又是几百。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存钱基本是异想天开,也会和你无关。
双十一刚过去不久,我在那天只花了40多块钱。而同宿舍的姑娘,却已经花了将近,这下将近两个月的生活费没有了。虽然她也有奖学金,可是仅仅4000元的奖学金,花了2000,一半就没有了。
重点是买的这些东西,很多都没有太多实在的意义和用处,之后还退了几件,既浪费金钱,又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这就是买买买之前没有经过三思的后果。
我的做法是手机上一般不安装淘宝之类的购物APP,只有在真正需要买一件自己需要的东西时,才会安装,然后迅速选定,下单,付款。之后就会卸载,不会让这些APP留在手机太久。不然对于自制力并没有那么好的我来说,会浪费很多时间去逛,一不小心看上哪个,不会考虑用处,就买买买!这样浪费的时间、精力、金钱真的比我们想象的多。
当然,我以上所提到的一些想法和方法也仅仅是个人的观点。可能也只适用于学生党和刚刚毕业的小伙伴们,想要尽快攒下自己的第一个一万元,第一个三万元,甚至是第一个五万元。
希望大家早日树立自己的小目标,早日实现,为自己毕业和毕业后的几年内,攒下一桶金!
千万不要成为那个毕业三年,存款不到三万的人!
励志文章2:混日子的人有什么资格说每天工作18小时的人挣钱容易?
前几天跟朋友吃饭,无意中聊起家人这个话题。朋友说自从自己来北京打拼,在老家的亲戚都觉得她一定特别有钱,而且赚钱特别容易。每次回家都有意无意的提到钱,或者每次付钱都等着她。就连用了一旧手机都被吐槽“挣那么多钱也不知道买个新的”。前几天,朋友的姨妈专门打电话来让她送个Iphone7,说自己一直没用过苹果手机,听说现在特别火。朋友刚买了一个小房子,自己都快吃土了,于是拒绝了。姨妈很生气的说:“你挣钱那么容易也不知道孝敬你姨,小时候真是白疼你了。”
朋友很伤心,感觉自从来了北京,来到了所谓的大城市打拼,自己跟老家里的家人关系越来越远,远到回家说话都困难。顺着他们说,别人觉得你特别假;按照自己的想法说,大家都听不懂或者觉得你假正经。自己的亲戚们,一辈子混大锅饭,下班就是吃饭看电视十点上床睡觉都觉得太晚了。而朋友在北京每天恨不得工作18小时,才能勉强完成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和任务。当然,朋友这么拼,一来为了赚钱,来大城市打拼不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么?二来越是城市大,越觉得自己浅薄,学的越多,越觉得自己不懂的太多,所以拼了命的努力。
朋友的收入,在这个城市生活一点问题没有,但一到买房这种大事,挣钱再多的普通人也不敢说自己没一点压力。朋友刚在四环买了一所小房子,因为前业主精装修过,朋友直接拎包入住了。偶尔在房子里拍个美美的自拍找,再美图秀秀一下,让人看起来精妙绝伦的。而这一些发到朋友圈里,就被远在老家的亲戚们当做“挣了大钱”与“这么快就买房,一定挣钱很容易”的证据。可这个城市,挣的多,花的也多,并且挣钱的数量跟睡眠时间成反比,跟努力程度成正比。一辈子上班聊天,下班看电视,周末打牌的亲戚,可能从来没体验过这样的生活吧。因此每当朋友说自己很辛苦的时候,亲戚们总是说:“我们上下班日子过得也很辛苦啊,只是没有你那个好命罢了,你挣钱多容易啊。”
可什么是好命呢?什么是挣钱容易呢?就是一天工作18小时的拼命,比天天吃吃喝喝混日子的人挣钱多,就是好命和容易吗?
朋友接着说,她前段买房的时候,左拼右凑还借了钱才凑够了首付,已经是自己全部的积蓄了。嫂子听说了跟她说:“你可真有钱啊!你都在北京做什么啊,有没有我能做的,让我跟你干呗?”
朋友实在忍不住说:“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节假日和周末的工作。从早晨起来到晚上躺下,中间都不休息不睡午觉。压力大,强度高,好几年没开过电视机了,这种日子你能过么?”
朋友觉得特别委屈。她好想说,上次中午跟家里打电话找嫂子要个电话号码,打了一中午三个小时都找不到人。后来接通才知道,全家都在睡午觉。朋友从幼儿园就没怎么睡过午觉,以前是觉少,现在是忙的舍不得时间睡觉。中午能睡三小时午觉的嫂子,怎么会知道自己赚钱的辛苦和不易呢?可这话又该怎么说出口?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一样,看到别人挣钱多,自己会眼红,觉得自己也挺努力的,但就是没有别人钱多。到底为什么呢?肯定是因为别人有猫腻,比如有干爹,有投资人,有什么剂量,或者老公男友特有钱,肯定是这样,否则凭什么比我有钱呢?没人愿意想想别人可能付出的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付出了超过你想象的程度。总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别人也一定不可能。看他们也天天晒吃喝玩乐,那么有钱,他们都干什么呢?咋挣钱那么容易呢?
每次看到昔日的老朋友今日都一个个闪耀着各种光芒,内心也会戚戚然。但也会记得,他们中有人中断工作去国外求学,所以今天回来当了副总裁;有人没日没夜的做视频,亲自出演,这份辛苦你下不了;有人能关照到身边的每一个人,给每一个帮助他的人发红包,谦虚的学习,你自我封闭觉得自己最好;有人上班做工程师,下班写小说好几年,而你下班都在看娱乐八卦篇;有人精通理财玩转金钱,可你连看本理财书的耐心都没有。说到底,都是自己做不到。既然做不到,那就只能眼红别人比自己得到的多,抱怨的时候想想自己都做过什么努力呢?别人做的再不好,但人下过这份辛苦,就比你强。
这世上没有容易挣的钱。比如我的朋友老高做代购,人人都觉得不就是买了卖,去邮局打个包么?出货量这么大,客户多的数不清,一定赚翻天了。实际呢?老高一个人做代购,做到一个大区的最大的代购商,买货卖货发货都一个人,还要处理各种极品售后问题。都说老高身材好,其实是累的。她跟我说:“我妈在国内给我买房,我把人生第一次自己赚到的20万给她贴补点,却发现20万还不够买个车位。那时候才知道,我从小生活的看似很优越的背后,我爸妈得有多辛苦。”
这世上没有容易赚的钱。那些生意人看似一票能赚几百万,但他们周旋在酒桌上喝到胃出血的时候你看到了吗?当年微博段子手们发一条微博十多万的时候,谁都不知道他们经常想一个创意头发都快揪光了。就连早晨的煎蛋灌饼摊儿,很多人说3块钱一个,一早晨卖1000个算,一天就能赚三千块哪。但你知道一个小灌饼摊儿,需要三点起床和面,四点出发,五点开始支起来棚子卖到上午十点吗?这个时间,我们都在做梦。别说他们下午可以睡觉休息啊。那你来,你行你上,不行别BB啊。
励志文章3:越往上层走,做起事来就越“没人性”
会不会,每当公司临时有急事,你不得不加个班的时候,你就牢骚满腹,计较有没有加班费,或者给的加班费是否足够多?
又或者,加班的原因并非由于工作量太大,而是因为你平时一直拖拉懒散,不见棺材不掉泪,拖到了最后关口才慌了?然而,即便如此,你仍然对现在的加班感到不满?
与加一次班就“付出感”强烈相对应的是,平日里,一天的工作时间如果是8小时的话,你真正能有效利用的绝不会超过3小时,剩下的5个小时,你要么在干私活、要么在斗地主、上淘宝或浏览一些毫无意义的网络资讯,要么,干脆是在跟别人进行毫无意义的闲聊。
然而,当你为了一点加班费斤斤计较的时候,你丝毫不会觉得,在上班时间干私活的日子里、在每天的工作时间只被你有效利用3小时的日子里,你应该退还一部分“欠班费”给老板。
是的,你就是这么的不要脸。如果你自己不是这样的人,你身边也一定有这样的同事。如果你是企业高管,而不是普通员工的话,那你身边也一定有这样的下属。
这就是很多员工平时对待工作的态度。
然而,反观公司的高层,则完全是另外一幅样子。
他们的工作是责任制,或者,薪水是年薪制,没有加班费,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不会把加班当成一种负担,他们觉得这是“义不容辞”的。甚至,在很多时候,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他们还“吃饱了撑着”,自己给自己增加工作量——即使他们不这样干,也没有人说什么,但他们还是会“犯贱”地自我加压。
底层员工和中高层的差距,还在一个问题上特别明显:我见过很多普通员工,在需要花公款做一件事情时,明明会有成本更低、性价比更高的方案,然而,他们根本没有要节省成本的意识,“反正可以报销”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老板的钱=“可以尽情地浪费”。每次,听到“反正可以报销”这种混账话的时候,我都感到十分恶心。相比之下,中高层一般都不会有“花老板的钱,任性”这种低级的观念,他们会更多地为公司的利益着想。
要知道,在大多数中小企业里,高层和中层其实是没有股份或期权的。也就是说,他们那么卖力、那么“为老板考虑”,并不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报酬。唯一的解释是,他们之所以这么“没人性”,主要就是事业心在“作怪”。
我之所以要把认真工作、多为老板考虑说成“没人性”,乃是因为,职场上的现状是“混日子是本分,恪守敬业是情分”;缺乏敬业精神、缺乏职业道德,才符合正常的人性,而敬业精神、责任心是“反人性”的、是奢侈品。
诚然,对绝大多数普通员工来说,在需要付出的时候斤斤计较,把多做一点点都看成是“吃亏”,都是有一定正当理由的——因为工资低、职位低,缺乏成就感,缺乏“主人翁意识”。然而,如果你真是这么想的,把工资低和职位低作为自己不愿意为工作投入感情的理由的话,那么,你将永远都只能在最底层的岗位上挣扎,没有翻身的可能了。
中高层干起工作来更卖力,究竟是因为薪水高、职位高带来了足够的成就感,因而有了“主人翁”意识呢,还是在顺序上恰恰相反——即他们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更有主人翁意识,做事更卖力,然后才得以爬到更高的职位上、取得更高的薪水?
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实际上,两种因果关系同时存在,并交互着发生作用。当然,逻辑链应该是这样的:大部分中高层在起初也都是普通员工,他们更卖力、更有敬业精神,所以很快脱颖而出,把其他的“普通员工”甩在后面;晋升进高层之后,由于从过去的努力中尝到了甜头,所以,他们更加有动力勤奋敬业了。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相反,很多底层员工则是从一开始就不努力,只知道混日子,继而,无法晋升、加薪,所以,就没有动力努力了;再然后,越不努力,越没可能晋升。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我并不是说所有的“无法晋升”都是因为“不够努力”,但这的确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前几天,一个朋友向我吐槽说,常常觉得跟某些下属打交道太吃力,那些下属,主要不是能力的问题,关键是态度就很有问题。我说:“像咱们这种对自己要求很高,做事干练、责任心很强的人,跟那些做事拖拖拉拉的同事和下属相处,是一件特别抓狂的事情。甚至,你会完全觉得对方跟自己不在同一个层次上。”朋友表示严重同意。
态度消极的人是,哪怕做一件利己的事情,他也漫不经心;而态度积极的则人是,哪怕是一件纯粹利他的事情,他们也能干得有滋有味。
对普通员工来说,如果踏实肯干,不太计较眼前利益的得失,或许能够上升得更快。尤其是,当老板给你安排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的时候,你不要把这当成负担,然后一幅苦逼兮兮的样子;你如果是个聪明人的话,应该把这些“分外之事”当成机会、当成福利。态度消极的人跟态度积极的人的差距就表现在这里。
我自己是多次从这种“态度积极”上尝到了甜头,所以,才会在鸡汤中显得底气十足。
当然,有人会说:“我也知道努力的重要性,可我就是做不到啊。”这让我开始怀疑,努力、责任心这些东西,是不是一种天分、一种禀赋?对有些人来说,勤奋、敬业,做起来毫不费力,甚至就是一种享受,但对有些人来说,做高尚的事情就会让他感到苦逼。难道,消极、浑水摸鱼,是某些底层人民特有的一种属性?
我绝对没有看不起处在“底层岗位”上的人的意思,因为,大学毕业已经快十年了,我到现在也还只是一个“普通员工”,但我并没有因为岗位的普通就浑水摸鱼,让自己的工作状态也“普通” 啊。我在做一个有尊严的普通员工。
二三十岁的时候还在底层岗位上浑水摸鱼的人,到了四五十岁之后,可能也仍然在一个底层岗位上。并且,这个时候,他的工作态度比以往更加消极,混日子、等退休、等死,就成了他的常态。在没有改制成功的老国企里,存在一大帮这种“老不要脸”的废物,他们整天游手好闲,连自己的分内之事,也想办法推托给一些刚入职场的年轻人。
现在,民营企业在招聘普通员工的时候,之所以更喜欢招聘年轻人,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人有一种“越老越不要脸”的倾向,年轻时就浑水摸鱼的人,在变老之后,会变本加厉。这些老油条,往往没有是非观、没有羞耻心,别人说他们也没什么用。遗憾的是,万恶的劳动法,对这些废物的权益往往是过度保护的,结果,公司就成了他们的养老院。
与这些“老不要脸”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们看到,越往社会的上层走,人的青春期就越长。很多企业家、企业高管、学者在六七十岁的时候,还活力四射,不知疲倦地工作、亲力亲为地做公益。
如果你对上面的论述还有所怀疑的话,可以去做个调研。看看那些尸位素餐的,是不是大多数都是普通员工?而越往上层走,人是不是会越有激情,越会把干事业当成一种享乐?
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说这是“屁股决定脑袋”,然而,我想说的是,更大的可能是“脑袋决定屁股”——即你的脑子里想的什么,你的工作态度,决定了你的屁股能坐在什么位置上。
PS:一个相类似的现象是:从绿皮火车到普通火车硬座、普通火车卧铺、高铁、飞机经济舱、飞机商务舱,噪音会越来越少。
为什么呢?越往上层走,人的时间价值就越高,因而,利用闲暇时间的方式也更文明——不喜欢用毫无意义的废话和吵杂来消磨时间。
文/张萍
有感于“新东方校园招聘”宣传视频中,提到的“五好青年”广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在此,跟大家一起探讨:应聘者应该具备哪几项能力,才能成功打开自己的职业之门。
“五好青年”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即为大多数企业对应聘者的基本素质要求。无论你应聘哪家企业,无论你应聘哪个职位,这些素质都是你应该要具备的,它们是什么呢?
专业能力
如果你目标明确,打定主意从事所学专业,并一条路走到黑,不再更改,那你就必须在专业知识上精益求精。
我们在一次招聘小学国学教师的时候,问到一位应聘者关于《诗经》的内容,他的回答让我们很崩溃,他说:“这些东西没什么用,我们一般都是要用的时候上网查的。”我们又问:“你平时都读些什么书呢?”他说,“平时大多在上网或是看看电视。”这样的人想走专业路线,恐怕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至少新东方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如果你没有打算走本专业路线,请记住,你一定要在所有考试科目上尽力而为,拿到毕业证、学位证,它将会让你的就业求职更有保障。
某一次招聘前台咨询岗位,有应聘者没有拿到毕业证,问其原因,他说是因为学校的考试安排出了问题,导致他没有拿到毕业证。再问,是否他们那一届的学生都因为这种安排而耽误了拿毕业证。他说,没有,只有他自己。然后,他又为自己找了一堆理由,面试结果可想而知。
试想一下,面试时间只有短短的10分钟或是更短的时间,当你没有任何超越他人的能力的时候,面试官无法深入了解你的实力,他只能参照一些通用的标准,比如说若你连毕业证、学位证等能证明学生基本能力的证件都无法提供,面试官是很难让你通过的。
团队协作能力
在校期间,你必须多参加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在当今这个高度提倡团队协作的时代,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基本上没有市场。没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已经被认为是前途渺茫的人。世界知名企业如苹果、微软、谷歌等,无一不是因为拥有一支核心精英团队而扬名于世。虽然新东方和以上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也是因为新东方有着自己的核心管理团队、核心教师团队,才成就了新东方现在的规模。在招聘当中,欠缺团队协作能力的人,我们是坚决不要的。
去年人力资源部招聘人力专员,采用无领导小组的方式进行面试。在观察一名应聘者在团队活动中的表现时,面试官发现他极缺乏与其它团队成员合作的热情。交流下来发现,他以前是在一个政府部门的事业单位工作。在那样的单位,他只需要做好自己份内事即可,其他员工也忙着各自的工作,很少有团队活动。所以,几年下来,他已经丧失了跟他人合作的热情,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样,新东方跟他是无缘的——我们要将这个职位留给有团队协作能力、有工作热情的人选。
一技之长
这个道理很简单,想想我们国家人口众多,毕业生达到699万之众。如果你任何方面都跟别人差不多,在求职过程中就不会有太大的胜算。曾任昆明学校校长现任沈阳学校校长的庄重曾经在讲座当中提到,他当年读大学时,特别喜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对于内容的研究,可以说达到了专家的水平。他在一次求职面试中脱颖而出,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他对金庸作品的了解比别人更胜一筹。
这个例子并不是说读武侠小说就能让自己脱颖而出,而是告诉大家,善于发现和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将会让你的求职之路更加顺畅。
还有个例子,新东方有个老师,他能模仿各种人讲话,包括国外的、国内的各地口音等。他在面试中没有讲太多专业方面的知识,但是他一样能从众多的应聘者当中胜出,目前已经成长为主管。所以,请大家重视培养特长。如果已经有了一技之长,请注意在适当的时候充分发挥;还没有发现自己有特长的,赶紧挖掘培养,为将来的求职有备无患。
学习能力
这个素质是判断一个应聘者是否有可塑性的指标。在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一个年轻的团队当中,优秀的学习能力尤为重要。
以新东方为例,在这个团队中,若你的学习能力稍弱,很快就会感到巨大的压力。想想人人都在进步,自己却还在原地踏步,你还能睡得着吗?所以,新东方的老师普遍睡眠不足,因为时刻担心被人超过去、自己被淘汰。虽然这样说有些夸张,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有一位老师,刚来时应聘教授《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的教师职位,由于表现不佳,第一次试讲就被刷下来了。没想到第二个月她又来了,这次仍然没有通过试讲。奇迹般地,她出现在第三个月的试讲名单中,而这次她进步飞速,跟以前判若两人。最终,她顺利通过试讲,进入新东方综合能力部,担任《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教师。猜猜她现在是什么样子?她展示了卓越的学习能力,从《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教师一直晋升到第三册教师,最近已经成为新东方国外高端课程——托福阅读的老师。这就是学习能力带给一个人的职业晋升。
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经过后天培养且不断实践才能获得,建议大家可以自行收集一些相关的方法。
沟通能力
相信大家都对自己的沟通能力信心十足,可是,这个能力却在我经历的面试中屡次引发问题。
在某次少儿教师的面试中,一位应聘者顺利地通过第一次试讲,我们都认为他应该能顺利通过后面的面试环节。可是,诡异的场面出现了。当少儿部主管出现在下一次试讲现场,并向他提问时,他竟然一句话都答不上来,呆立在讲台上,即使后来勉强答上来,也是支支吾吾。跟他交流以后,他的解释让我们很崩溃。他说,因为少儿部主管长得很象他中学时最怕的老师,所以当面对这位主管时,他的情绪一下紧张起来,导致没听清楚问题,影响了面试的表现。
在一次教师试讲的现场,面试官让一位应聘者用尽量简短的话语,解释定语从句与同位语从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位应聘者很快接了话茬,用了近5分钟来进行解释,他明显是没有领会提问者的用意。如果没有仔细聆听和听从面试官的指示,就算你口舌如簧,沟通的结果也肯定无法让面试官满意。
所以,请大家认真审视自己的沟通能力,是否在任何状况下都能如常发挥。若不是,说明你还没有真正掌握这一能力,需继续培养和提升。
以上所讲的五个方面,即是大家需要在求职准备阶段培养的素质和能力。
2014-08-20 14:54:58 3人阅读 评论(0)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刻理解这23句职场的肺腑之言。也许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这些内容显得高屋建瓴,并不能被深刻理解。推荐这篇文章,不在于要你记住多少,而是希望透过别人经验的这面镜子,审视自己。如果有什么忠告,只有一句话:去经历,你就会明白一切。
-------一位初到纽约的华人女教师以其在纽约9个月的生活和教学经历,总结出23句人生金句,直指人心,被网友誉为最励志文章。以下就是女教师的23条人生感悟。1 Less is more.这句话所指示的对象包含很多:信息、机会、经历、表达、人际关系等等。在纽约这样集合一切“美好和新鲜事物”的城市,我经常感觉到被过分刺激(over-stimulated)了。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信息(informative),会议和演讲总是那么激动人心(inspiring),各种机会和资源让你眼花缭乱无从选择,到处都是才华横溢背景不凡的人……
贪念重如我之人,就掉入这个“more”的陷阱之中。后果有三:迷失与碎片化信息的大海之中,茫然无方向,觉得什么都想要;无法忍受寂寞专注地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好,每天都感觉很忙,人浮于事,成效不大;大脑被过分刺激而丧失正常思维力(paralyzed),抑制深度思考,抵制挑战性工作,产生惰性情绪,工作拖沓,应付了事。当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我应该警觉,我的人生被信息超负荷所控制了。我需要尝试做出改变——审视外物和我自身互动的方式。这虽然是一座充满机会的城市,但许多机会,仅仅只是看起来是有价值;虽然大量的信息能够赋予我力量,但很多信息我并不真的需要,或者很多信息蕴含着相同的道理,或者我需要花比我想象的更长的时间来消化他们。虽然我想做很多事情,想去很多地方,但一天只有24小时,我必须做出选择而且专注于我的选择;承担过多以及选择超出我能力范围的事会让我很累甚至很沮丧,而这样的状态并不利于高效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我告诉自己,必须学会甄别信息,做出明智的选择,做重要的事情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抵挡诱惑,专注淡定,不奢求全面,不企图完美。enough is enough.2 Everyone’s gonna start from somewhere.这是一位好友告诉我的,对于一个新人来说,这句话的力量很大。在这座汇集精英的城市里,自惭形秽几乎是我的常态,论教学比不上有经验的老师,论语言表达无法跟英语是母语的人相比,学术论文写得一塌糊涂,生活经历和兴趣专长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或说得出口的。每隔几个星期我就有一次identity crisis:过去二十几年我都在干什么了?作为一个“金融界里最懂教育和教育界里最懂金融的人”,我尴尬得很。经常陷入这样的情绪的结果是,自卑自贬,自我效能降低,觉得前路无望,受到打击后一蹶不振。
其实我一直在做没有意义的比较——基础不同的比较是无效的——我的背景,经历,专攻方向,母语,接受教育的环境和我比较的对象并不相同。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当然,我也抱怨过自己成长太慢,学习效率不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想,我本来就能力平平,而消化信息和学习新知识是需要花时间的。
或许我应该接受自己能力的局限并尊重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速率。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平凡的新人,在一点一点地积累和进步,做着那些看起来不那么平凡的人坚持做了很多年的事。Everyone’s gonna start from somewhere.Be patient and faithful.3 Now or Never.拖延症是许多现代人的病症。我的拖延症来自于被过分刺激和揽事太多而产生的疲惫、惰性和精力分散。我的书架上永远有一堆等待整理的课堂笔记和会议心得、等待的阅读的学术文章和各类书籍,名片盒里永远有一堆等待跟进和梳理的联系人,欲望清单上永远有一堆要去的地方要看的歌剧要看的电影。
有些事情,如果现在不做,就永远也不会做了。假如赶在deadline之前才去做,那么基本上就是草草了事,原本设想的所有细节和精致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打磨。如果清单上的一些事情并不那么重要因此被一推再推,那么大可把他们从清单上删去,轻装上阵,在重要的时间做重要的事,不被琐事淹没;如果清单上的事情很重要但工程宏大让人畏惧以至迟迟不肯开始,则可以切分为小块,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时间进程(我往往高估自己完成事情的速度)并强迫自己严格执行。4 Face the reality.我在哥大教育学院和实习的学校里学到最有用的东西之一就是面对现实,解决实际问题。所有完美的假设条件都可以被现实无情地反驳。一个针对白人中产阶级的教育设计放在一个多族裔能力严重不均的教室里根本无法实施。一个有效的教育设计,必须在尊重学生能力分布、家庭背景、文化环境和学校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完成。同样,承认自己实力的局限,不好高骛远,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人生才不会有那么多失望和挫败感。
Nothing could be perfect.我的完美主义的一面常常让我身心俱疲或者前进很慢。一方面,我企图面面俱到,雕琢所有细节,不完美让我愤怒——像我的一个学生画画时候画错了一笔就愤怒的撕碎画纸。一方面,我选择等待完美时机,等待所有完美条件都具备才开始一件事情,假如真有那个完美时刻,动机和热情也已经消耗殆尽,更何况,如果要说真的准备好了,我永远都不会完全准备好去接受任何挑战。人生从来就不可能完美,也不应该完美。享受不完美的状态,才可以从容的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做起来。不是选择完美的条件,而是拿到一手烂牌,也要把它打到最好。不完美才是真人生。5 Down to the earth.在中国教育体系里呆着么多年,我养成一种用大词来忽悠,用含糊词来逃避的习惯。这种语言习惯体现到行动上就是光说不练,不屑于做小事情。很多事情看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甚至很多时候,我们会被细节打败。
很多事情,不去做永远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会知道时间线可能会拉得多长,永远不知道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能撑起大事情的人,肯定是把很多很多小事情做好的人。我接触的许多美国同学和美国同事,都在做很具体的事情,而且能把那些具体的事情做得很精致——我的mentor有一个博士学位两个硕士学位,但一直在一线教幼儿园小朋友。虽然很多人都很能说,但所有的说法都很具体并且来自于切身的经历。大家并不爱听满嘴的空话,而是尊重那些踏实的人,认可能够接地气的项目。所以在纽约呆这么久,我渐渐地不再以常青藤名校精英自居,觉得光环和背景都是浮云,养成了一种少说话多做事的习惯,并且努力把小事情做好。6 Learning is everywhere.身在在教育领域,自然对“学习”有很多体会。国内的教育让我对“学习”产生很局限的认识,对知识有很深的偏见。我在哥大所接受的研究生教育以及在纽约的生活经历让我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世界,就是课堂;每一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我养成一种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学习的习惯:用心观察生活,在旅行中考察风土人情,思考“为什么”并且找寻答案,询问各种职业的人关于他们的工作。世界就是一本开放的书,学习也不应该局限在课堂之内。7 Don’t do lousy jobs.在美国,无论是教授还是管理者,他们期待我拿出来的是高质量的工作成果。认真经营还是草草了事,他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让我在工作和学业上都不敢怠慢。假如留下不良印象和lousy jobs的历史,我很难被原谅而得到下一次机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犯错误的成本越来越高,年轻的时候要多犯错误,因为错误让我们成长,但是如果是因为怠慢而犯错——比如lousy jobs这种完全是人为可控的错误——以至丧失机会,那这样的错误代价太大了。Be professional.“专业性”是美国学术和工作环境下的基本要求。所有的职业或学术活动都有设定好的标准和期望——对于做学问的严谨态度,领域知识的把握程度,实践操作的熟悉程度,行业术语和惯行。我是一个在任何领域都不够专业的人——钢琴、表演、剧本写作、体育运动项目、甚至是教学,经常感觉到以一个业余者的身份出现在专业者的场合所受到的“排挤”和“鄙视”。没有实力,是没有用的,两句话讲完,专业的人就知道你有几斤几两了。不过我也知道,一切都需要时间来积淀,只是美国社会对专业性的高要求逼迫着我以更快的方式让自己成为专业人士。
一个人很难在很多领域都很专业,所以我现在只选择专注于幼儿教育领域的课程和教学。每个行业也有特定的职业规范,比如虽然小孩子很可爱总让我想狠狠地亲一口但是作为教师的绝对不能这样做。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做出什么行动也是专业性的要求,说话做事前一定要经过大脑思考,专业的人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而且是用逻辑和理性而不是情绪来指导自己的行动。Everything comes with a price.“一切都有代价”,这是老生常谈了。用金钱换时间,用时间换金钱,牺牲原则取得利益,牺牲健康获得成就……只是有时候,我们容易忽略隐性成本,拿人手短还觉得自己捡了便宜,其实现在没付出的,都变成了人情债。
混迹纽约社交场合,学到重要的道理是无功不受禄,受禄必问“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虽然人性当中总有那种一有机会就占人便宜的倾向,但是公平交易永远是最安全的。反过来说,No pains no gains.一份付出一份回报。美国社会是公平的,用心备课,认真教书,学生有进步,校长和其他老师都会看在眼里。过程合理,结果也会合理。10 Be cool with praise.外表美丽的人,容易浮躁,被这个世界夸奖一下,就飘飘然不知今夕几何年,更可恨地是,还会不停地期待更多的夸奖,渴望更多的关注,忘记自己的内在还是多么虚空。对能力和成就上的赞扬也需要小心。美国人喜欢赞扬别人,因为他们提倡以鼓励带动积极的进步,我的Mentor对我“纰漏百出”的教学满口表扬,我的教授给我的并不十分出彩的论文给很高的评价。人容易被这样的夸赞冲昏头脑,忘记自己到底是有几斤几两,忘记自己前路有多艰险,任务有多艰巨,所以我总是很小心,扪心自问自己的付出和实力,自己踏实,才是真的踏实。11 Stay true to yourself.在纽约这样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城市,人有时候会迷失自我,尤其是像我这样迫切地想融入这个社会的人。我的意思是,虽然纽约很包容,但这里有无数的小圈子,每个圈子都有规则和壁垒,而我只能选择进入不多的几个。有时候我会为了融入这些圈子,让更多的人喜欢我而放弃自己真实的一面。当然,这样并不舒服,很快我也原形毕露。
我知道,有些东西如果我放弃了我不会快乐,如果我假作我也不会快乐。我必须知道我自己是谁,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环境或者圈子才适合我。真正适合我的环境和圈子,应该是能够让我展现真是的自我的地方,不仅是它在选择我,也是我在选择它。我必须有自己的偏好和标准,有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和绝不妥协的原则,因为改变别人是不可能的事,而改变自己是痛苦的事情。You can be original and empowered at the same time.这是我个人长期以来的困混。说得不严谨一点是,如何处理创造力和知识的关系。我对原创性向来非常重视。一旦我发现别人有跟我同样的我却以为很独特的想法时我就会变得很沮丧;或者,我会潜意识地排斥接触现有的模型和知识,害怕他们影响我的原创性。这样的结果是,我为了创新而封闭自己,结果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市面上已经存在的或者并不如已有的模式。我为了创新而创新,而忘记了创新所指向的真正目的——更好地解决问题或者适应新情况。人类社会发展了这么多年,领域知识和模型日趋完善,我还有创新的空间吗?当然,因为人的思维是衍生的,而对现存模型所有创造性的改良都属于创新。比如课程创新,可以是借一个适用于高年级学生的课程创意来调整成一个适合五岁儿童的课程——所谓innovationaladaptation。于是我发现原创和被empowered, 被informed并不矛盾。已有的知识、模型、书籍、别人的观点可以使自己更强大。抛开这个“纯原创”的思想包袱,学会借力使力,能事半功倍并且使创新更具实际意义。13 Don’t judge too soon.在快节奏的社会里生存,人们倾向于用自己很局限的思维框架快速下判断——评价一个人、一个课程、一所学校、一件事。这样的快速判断可能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但先入为主很容易误判,相信交往尚浅的人话容易受伤害。对人对事,在收集到足够证据之前,不好轻易下定论,言辞上留有余地,心理上抱有一定程度的观望,爱恨不在一瞬间,真伪良莠需要时间来证明。
Self-reliance.自食其力,是美国社会的时代精神。虽然家庭背景和先天资源很重要,但自力更生是唯一长久繁荣的唯一办法。我认为自己是独立的女性,我知道我不能依靠别人的资源来让自己繁荣,只有积累自己的资源才不会受制于人,我知道我要坚强,很多困难我只能自己挺过去。我知道要在财务、精神和情感上都独立,自己才能在被全世界抛弃的时候,也能活得很好。Seek for optimal solutions.虽然人生没有完美,但我相信任何问题都有较优的解决方案,所有的事情都有技巧可循。在开始解决问题之前,一定要舍得花时间来理清问题的根本,寻找最有效最切合最直接的资源来解决问题,向对的人提问寻找答案,如果一条路子走不通,要毫不犹豫的换一条路,不要为沉没成本而继续做无用功过。15 Respect others’ time.纽约人的日程排得很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排,需要抽出时间来做一项事情之前人们总是要考虑三分——做做成本收益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希望别人很突然地打扰到我们的生活,那么也不要很突然地打扰到他人的安排。美国人对工作时间的界定很明确,工作时间之外不希望被工作上的问题所打扰。学会预约,给别人时间和空间来回应,因此短信和邮件是较安全的联络方式,如果别人不接电话,必然有充足的理由。这世界不是围绕着我们转的,没人应该随叫随到,我们需要互相尊重彼此的时间和安排。语言表达要言简意赅,表意明确,不要废话连篇含含糊糊地浪费他人的时间。simplicity is a virtue.16 Treat yourself well.你怎么对待自己,别人就怎么对待你。不需要名牌来装点,但要吃得健康,睡眠充足,穿着得体,精神饱满,自信自尊。不注重养生之道,必会战败;精力充沛,才能有productive life。别把自己搞得那么悲惨,以一副受气包的形象出现。什么样的气场吸引什么样的人。尊重自己,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17 Be flexible.人生根本无法计划,很多事先想象出来的问题,可能根本不存在,很多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可以很给你突然的打击。任何一种输入,都会对输出造成影响,很多时候你无法决定输入——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18 experience will come to you.而你会改变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唯一能做的是,保持自己的弹性,适应改变,不至于大悲大喜,不至于因为突发事件而打乱阵脚。19 Empathy.我在纽约呆的这九个月,跟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人打交道,在教室里跟儿童进行各种各样的对话,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之一就是共情力。真真切切地理解别人的感受,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人都有以己度人的倾向,每个人的自身经历都是有限的,看世界的角度和看到的世界也并不一样。“共情”需要开放的心态(欲望)和足够的想象力(能力),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但一旦达到那个境界,你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育对象,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案,更好地了解交流对象,跨越交流障碍,为冲突和矛盾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20 Hold on to your bottom line.这是一个“坏人”当道的世界,每一场相遇都是一场博弈,博弈的过程是不断试探对方的底线,你永远不能完全掌握你对手的全部,因此也不要开诚布公地让对手知道你的全部。坚守底线也许并不能让我立刻快乐起来,但却可以让我们获得尊严,而尊严才是最终的快乐。21 Keep going, don’t settle.每天都充满挑战,所以不能停止战斗。休息久了,后面地人会追上来。在没完成一件事情之前,不要去想鲜花、掌声和回报。淡化成就和光环,最好的作品是下一个。不断思考自己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目标不能不止于“表现良好”,而应该是“我真正被需要”。22 Don’t repeat your mistakes.错误是最好的老师的之一,但犯错误是有成本的。其实我们能犯的错误是有限的,大部分时候,我们只不过在犯同样的错误。不要说去做多少正确的事情,能不重复犯错已经很不容易。所以,总结很重要——在我们每天大量遗忘的过程中,不能遗忘的是那些不可以再犯的错误。如果要庆幸什么,我庆幸纽约给了我这么丰富的经历和疼痛的历练,以及自己能一直保持一颗自省的心,不让自己在这样繁华的都市里被淹没或者变得更加浮躁。23 If you don’t try,you can’t fail.如果要庆幸什么,我庆幸纽约给了我这么丰富的经历和疼痛的历练,以及自己能一直保持一颗自省的心,不让自己在这样繁华的都市里被淹没或者变得更加浮躁。
第一种人——没有创意的鹦鹉人
鹦鹉华丽而聪明。但这种华丽只是温室里的华丽,聪明只是哗众取宠的聪明。鹦鹉鲜艳的羽毛只是为了博人欢心,它最大的能耐就是重复别人的口舌。
像鹦鹉一样的人,毫无创意,只会模仿和抄袭;他们只求固定的工作,不求自我创新、自我发展;他们遵循少做少错的人生哲学,他们因循守旧、唯唯诺诺、不求进取;他们最大的悲剧就是不肯用自己的脑子说自己的话。
谁是“鹦鹉人”
没有创意的人也就没有了前途。
在全球任何一家500强企业的文化精髓里,都无一例外的推崇创新,甚至把它当作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法宝。企业总是在寻找那些富有创意、心怀梦醒的人。
索尼早就提出了“日日创新”的口号;
微软的唯一资本就是员工的创造力;
德国大众公司对员工说“没有人能够想当然地指望永远保有一份好工作,而要靠创意去争取一份好工作”。
想到了就去做
果敢的果敢的创新者总会把失败的阴影抛在背后!
鹦鹉人的三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别去冒险了,一旦错了怎么办呢?
第二个理由:何必在多此一举呢?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就行了!多干搞不好还要多错,何必呢?
第三个理由:我就这点本事,早就尽了全力了,实在无能为力了。
第二种人:无法与人合作的荒野之狼
行为像“荒野之狼”的人,没有丝毫的团队精神,他们不喜欢与人友善合作,共求发展。他们常常不顾他人的意见,独来独往。
“狼人”都有些能耐,这是他们狂妄地认为不要别人的支持而包打天下。荒野之狼可以独自吞掉一只兔子,但却根本不能独自去面对一只虎。
“独行狼”难行天下
独行注重落伍
藐视职场规则;
缺乏自知;
个人英雄主义。
荒野之狼无归宿
如果总是像“荒野之狼”一样让自己成为孤家寡人,势必独木难支,一事无成。
比尔盖茨认为:“在一家整体高智商的公司”工作的雇员,如果能够有效的协作,就会使公司的聪明人彼此发生可能的联系,即这些高智商的人才良好的协作时,其能量将会冲出一条路;交叉合作的激励会产生新的思想能量——那些不太有经验的雇员也会被带到更好的一层的水平上,从而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狼人”不知道共赢
双赢思维成为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以双赢的思维为企业和个人创造更多更好的机遇。
第三种人——缺乏适应力的恐龙
职场中的“恐龙人”,一有变化就惊慌失措,他们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新的挑战,他们甚至连职位的调动和变迁都不能承受,他们在变化面前不是积极主动的寻找生存发展之道,而是坐以待毙。
可想而知,“恐龙人”的路在何方呢?
“恐龙人”的命运
无法适应职场规则的人,职场也终将抛弃他。
“适者生存”是公司面临残酷的自然规律,对于职场上打拼的人来说,就算你在某方面有这恐龙的强大,但只要你不能适应职场的变化,当你的职业发生了变化,那么你就注定无法在职场立足,更别说有发展了。
一个人适应能力的强与弱,是其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究竟谁适应谁
我常说,如果有人愿意挺你,他肯定是你的贵人。当他愿意无条件的挺你,只因为你是你,他相信“你”这个人,他接受你。一个愿意接受我们的人,他肯定是我们的贵人。当他知道有小人在你背后中伤你说你的不是,他会挺你,帮你说好话来澄清!那你愿意无条件的挺你身旁的人吗?
2.愿意唠叨你的人
因为他关心你,所以他才会唠叨!因为他在意你,所以他才会唠叨!他的唠叨是提醒,在事情发生前,他希望你可以少走冤枉路。而你愿意成为那个在乎及唠叨你身旁伙伴的贵人吗?唠叨其实是需要技巧的,唠叨不应该让对方感觉到你很烦,想要离开你。唠叨要经常和激励配合,我们通常会在唠叨对方后,立即激励他,说我们“知道你肯定会改、肯定可以做得更好、肯定不会让心爱你的人伤心。”
3.愿意和你分担分享的人
愿意陪你一起度过风雨的夥伴,是你的贵人。很多人会在有难时离开你,但是当你有成就时,他们就想要和你一起领功。没分担,只要分享。这哪里可能?可以陪同你分担一切的苦,分享一切的乐,这是贵人。愿意陪同他人经过这过程的人,也是贵人。你呢?
4.教导及提拔你的人
他看到你的好,同时也了解到你的不足之处,他能协助你,提拔你,他不嫌弃你,不是你的贵人,是什么?朋友们,如果你也想当你夥伴的贵人,那你得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他人的教练,好好的教导及提拔他人。
5.愿意欣赏你的长处的人
一个愿意发现你的长处、欣赏你的长处、接纳你的长处的人,肯定是你的贵人。有些上司虽然发现你的长处,但是他未必可以喜欢及欣赏它,更别说接受它!这关键在于他们往往会担心你会对他造成威胁,特别是当你的长处是他缺乏的。相反地,你是否也能欣赏你夥伴的优点及长处呢?
6.愿成为你的榜样的人
贵人言行一致,讲到就肯定做得到,他们往往不喜欢夸大,常会默默地做,做比讲来得多。这种贵人具有实力和谦虚的性格。一旦他们开始自大,他们就完全从贵人变成小人。
7.愿意遵守承诺的人
贵人都只同意自己愿意遵守的承诺,因为他们能够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自己能不能全力达到承诺的内容。如果你想成为夥伴的贵人,你一定要跟自己的能力定下协议,一旦承诺了,就一定要全力以赴将事情办好。你不可以临时改变或退出,因为他们相信你的承诺才愿意和你配合,所以我们不可以出尔反尔,只能遵守下去。我并不是说贵人不能改变自己的立场,他们当然可以,只不过每一个决定,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能采取行动。
8.愿意不放弃而相信你的人
如果你问自己是不是其他夥伴的贵人,那你是否有好好栽培对方和相信对方?贵人是不会放弃他的组员的,贵人会相信对方。贵人会视对方无罪,一直到对方被定罪为止,这代表贵人会完全相信他的夥伴,全力支持他。
9.愿意生你气的人
如果他还愿意生你的气,你就得感激他。这是因为他还很在乎你。试想想,如果你完全不再爱对方,你会理会他吗?爱的相反并不是恨,而是冷漠。如果我们恨对方,这动作告诉我们其实自己还是很爱他,如果你对对方所做的一切,一点感觉也没有,这叫做冷漠,这才是完全不爱了。看看自己还会生气吗?
10.愿意为你的人
【职场工作励志文章】推荐阅读:
关于职场指南的职场励志文章05-25
晨会职场励志文章11-03
精选职场励志优秀文章06-08
关于职场励志文章1000字07-15
职场励志文章精选短文正能量07-27
职场工作的正能量励志短语07-17
职场女性励志语录09-12
职场励志语录简短09-24
职场励志好书推荐07-15
的职场励志格言警句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