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课程标准

2024-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思品课课程标准(精选9篇)

思品课课程标准 篇1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也随之改变,多媒体技术也不断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再配合上传统的教学模式,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提升教学质量而努力,在本次研究中,以初中思品课为例,通过对传统模式结合多媒体技术的现代教学方法的研究,对课程改革实践给予探讨。

关键词:初中思品;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

近年来,国家要求在必修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现阶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实施了。在初中思品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采用,可以使思品课教学过程得到优化,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延伸。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只是单一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是行不通的,只有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多媒体技术,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一、多媒体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带给学生极大的兴趣,集成性及多维性是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可以利用最直接的方式,比如文字、图像、声音等,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刺激,更加形象的表现教学内容,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带给人良好的感官感受,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合到课堂当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老师从中得到体会,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还能帮助老师及时看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进行多媒体思品课教学时,经常会使用到录像、录音等方法,对教学流程给予反复、真实的再现,便于教学良好的开展,合理的进行教学分析评价,比如教学评价、教学选择、教学处理等,有利于教学效果及时的反馈出来,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3.有利于信息容量的扩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的写字速度、说话的快慢等极大的影响着教学进度,但是,新媒体教学的使用,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将大量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来,有声有色的表现在学生面前,综合了讲、听、视的教学效果,不会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书中的内容更加直观的呈现出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空缺,使教学素材更加丰富,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二、多媒体在思品课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以次代主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只是起辅助作用,能够收到更好地教学效果。而现实中,多数教师没有很好地分辨出各自的主次地位,在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进行盲目的使用,将教学中的所有环节都依靠课件来呈现,教师只是充当了解说员的作用,一味的为多媒体技术服务,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制作课件的难度比较大

多媒体教学主要就是通过课件来呈现的,在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知识背景,选择比较合适的动画、展示方式及背景音乐,就拿背景音乐和图画来说,选择的范围太多,但是不知道哪一种合适,既能满足适应教学内容,还能刺激到学生。必要的情况下,可能还需要添加视频,如果有的老师多媒体技术不到位,不知道如何剪切掉视频中的广告,使创设的情景更加逼真。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为图方便,直接从网上下载别人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据实际调查,这种现象不再少数,这样做不仅不能提升老师的多媒体技术水平,老师的随便下载,就说明老师没有认真备课,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

3.疏忽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多媒体教学中,播放幻灯片是必不可少的,有的老师只顾着播放幻灯片,自己不停地讲,根本就没有顾忌到与学生进行交流,就是有交流,也是非常的单一,只是简单地“问”与“答”,致使课堂表现就是各忙各的,老师只是沉浸在放幻灯片里,对于学生的变化,老师没有观察到,只是课件内容来决定教学进度,完全违背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达不到教学效果。

三、恰当使用多媒体,解决多媒体应用方面问题的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多媒体技术辅助意识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化使用课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让课件来主宰教学进度,占据了教师的地位,只有对课件使用有度,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价值,在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效的使用课件,比如导入新课、展示练习题、突出重点、创设情境、归纳总结知识点等,真正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充分凸显教学效果。

2.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多媒体的互补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老师通过在黑板上书写来呈现课堂教学重点,在初中思品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更好的利用媒体元素,比如像、声、文、图等,使课堂教学内容声色俱佳的展现,最大限度的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3.在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给予精确的定位

为了更好的确定多媒体的服务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给予精确的定位,有效避免使用误区现象的发生,定位的方式主要有:(1)多媒体缺位。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思想比较固执,还是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比较排斥,致使多媒体缺位现象的发生;(2)多媒体越位。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代替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没有合理利用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过度使用致使课堂效率比较低;(3)多媒体虚位。部分学校只是在公开课上用一下,之后就搁置了,使多媒体成了摆设。因此,精确定位多媒体教学的地位,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结语

思品课课程标准 篇2

一、研究教材和学生, 优化教学设计

“新课标”认为, 在教学时“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 把握具体教材内容在单元和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任务, 根据课程标准, 设定鲜明而集中的教学目标”, 并应“以教材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据此, 可以说教师对教材的研究, 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 一是整体层面, 教师需要研究全部五本书、本学期一本书、即将要展开教学的一个单元的教材, 研究它们在不同层次上的目标、内容、结构等;二是局部层面, 教师更要对所要进行教学的该课作深入研究, 思考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安排思路, 从中寻觅教学设计的依据, 于是便能勾勒出大致的教案轮廓。一般说来在新教材下来之后, 就要进行前者的研究, 在进行单课教学之前需作后者研究。

如早在广州刚开始使用新教材之时, 我就对整册七年级 (上) 课本作了全面考量 (因为当时还没有其他四册教材) :全册分为“笑迎新生活”“认识新自我”“过富有情趣的生活”“过健康、安全的生活”四个单元, 教材以学生成长为逻辑主线, 综合了法律、道德、国情、心理等多方面的内容, 力图培养学生的生活、成长的基本技能。在上四单元第八课的“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一课时, 我又将四单元全部教材琢磨了一遍:本单元从“学会拒绝”到“保护自我”, 其实内涵着从具体到一般的逻辑顺序, 拒绝是保护自我的一种方式, 而主题探究“共筑自我防护的堤防”, 则是将相关知识结合到实践的活动。在这样一个构思的单元教材中, “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处在第八课的终端, 单元的初级阶段, 既是一个独立的内容, 也是第九课的铺垫, 在此基础上, 我设计好了教案的大体构架, 制定了适当的教学目标, 确定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决定一个课时完成该课。然后我分析了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 决定在围绕主题展开教学时, 结合教材这一骨架, 选择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诱惑”的类型, 然后根据学生的看法, 归纳为金钱、网络、黄赌毒、邪教等几种, 再引导学生讨论拒绝这些诱惑的方法, 最后引导学生设计一条警句, 作为全课的总结。

二、和谐氛围和环境, 尊重学生意识

课堂气氛是教学操作的一个外围, 它本身就是教学的一部分, 但并不是主体, 其作用是烘托主体以获得高质的效果。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 要想让课堂教学获得高效, 其中一个策略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年纪偏小的学生, 他们缺乏理性的制约, 缺少发自内心地对崇高目标的认可, 因此在学习时会由于认知、性格、爱好等主观因素, 影响学习的效果。同时, 思想品德对于初中生来说, 是一门内容正统、思想保守的学科, 难免会显得乏味。对此, 构建一个和谐的环境, 让学生能够舒适而愉快地学习, 是每一个初中思品课教师的责任,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有两个:可以在上课伊始就借助导入的不同形式, 形成活跃、快乐、有趣、自信、安全等课堂氛围;还可以在上课的每一个环节中, 采用语言、教具、教法等形式, 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变换不同氛围, 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感同身受地接受教学内容。

在上“挫折面前也从容”时, 我先让同学们做一个体验游戏:先后用右手写字, 用左手写字, 用脚夹笔写字。在大家纷纷表达别扭的感觉的时候, 播放《霍金的故事》, 让同学们在亲身感受之后, 走入情境, 再联想自己生活中的挫折, 就很容易从思想上坚强起来, 进而找到解决困难的途径。

三、选用教法和教具, 提升学习效果

在初中思品课上, 教法和教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帮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课文、拓展知识、培养能力。初中生的生活视野比较狭窄, 而思品课又是一门与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学科, 要希望让学生有能力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就需要创设情境, 让学生有可能进行想像和训练。

《两代人的对话》是一堂传授学生与家长有效沟通和交往艺术的课, 旨在提升学生与家长交流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于是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实习的机会, 我构思的思路是:寓言导入、从理论上了解沟通的程序、举例分析 (尊重——聆听——理解——宽容) 、实践练习、全体点评、教师总结。

我首先给同学们讲述了一个《铁杆、钥匙与锁》的故事, 然后教师用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把锁, 强调了寓言中钥匙的一句话:“我了解锁的心啊。”来引出与父母沟通的关键点——了解心。然后在多媒体屏幕上打出了一个生活实例:父母要求孩子剪长发、要求孩子不看闲书的两段对话, 寻求解决冲突的办法, 当学生想出办法之后, 我与学生分别扮演家长和孩子, 进行实际交流, 在表演中, 我时而拿起剪刀强化权威, 时而摔书表达愤怒, 学生一片欢乐, 想到了比之前更多更完善的对应方法, 最终我们共同找到了大家认为能够与父母真诚相待的有效方法, 圆满完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是一种技术, 也是一种艺术, 是需要依据课程标准, 在学生积极参与下借助适宜教具教法获得高质高效的技术和艺术。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要“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 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等, 我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 尝到了过程轻松、成绩斐然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金智.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文学教育, 2012, (9) .

[2]王险峰.如何创建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J].现代阅读, 2012, (6) .

思品课课程标准 篇3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开发 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220-01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自己的生活世界,以现实生活中具体生动的形象、生活事例为中介来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自己的身边人,关心自己的身边事,带着对生活现实的体验与教材知识教学的结合点,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课堂。那么,如何对思想品德课学生课程资源进行生活化的开发呢?

1 挖掘学生基础性资源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种基础性资源,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课堂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并最终内化为学生新的经验才有价值。所以,挖掘学生基础性资源,就应当走进学生的生活领域,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储备,让学生的经验有机地带入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例如,在《学会与父母沟通》一课,课前笔者让学生填调查表:在生活中你的父母对你有哪些不当行为。

上课时,笔者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然后让学生讲述了与父母发生的各种冲突,大有与父母不能相处相睦之势。借助这敏感的话题,笔者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从两个角度去探究“为什么?”一是从父母的角度;二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积极讨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重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

重视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除了挖掘学生的基础性资源外,也要重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的开发,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行、神态、表情、心理等,如学生发表的意见、提出的问题,甚至错误的回答,这些都可以视为学生课程资源,也就是生成性资源,根据条件的不同,生成性资源有两种形式:一是预设生成资源;二是非预设生成资源。

预设生成资源是指学生的回答在教师意料之中,教师故意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新的知识的形成。非预设生成资源是指学生的回答出乎教师意料。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资源的生活化开发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并实现学生预设生成资源和非预设生成资源的有机统一,特别要有意识地实现由学生预设生成资源的转化。

例如,在讲解《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时,课堂上笔者出示了这样一个情景题:你的好朋友带你去一个书摊看书,你发现这里出售的全是些淫秽、凶杀一类的书刊,自己会怎么想?会怎样说服你的好朋友尽快离开书摊?这一设置,激发了学生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看法对黄、赌、毒的危害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和点评的基础上,笔者继续设置情境:你的好朋友已经认识到了看淫秽读物的危害,用什么方法去抵制?学生积极讨论,想出了许多新颖的方法。

3 学生资源的延续发展

我們要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资源进一步延伸,把学生的困惑、创意进行整理、归纳和思考,使之成为新的课程资源,从而在新一轮的教学中得以再利用。因此,思想品德课学生课程资源的生活化开发中一定要有动态的生活观、时间观、学生观。思品教师要具有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

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这一节,在讲公民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时,讲完了定义后,笔者进一步设定一个自己对财产支配的情境:假如你有10万元钱的资金,可以有几种支配方式?请合理分配。学生就会在使用、收益、处分中做出选择,做到学以致用。但是,如果我们教师能够进一步顺水推舟,巧设这样一个“悬念”:财产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对自己财产任意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对吗?引发学生对依法行使这些权利的认识。笔者接着设置问题:如果你的合法财产受到非法侵犯,你会怎么样?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深化,了解到不仅自己要依法支配自己的财产,而且自己合法的财产也受法律的保护,将本课知识进一步延伸,真正达到课堂“余音缭绕”之意境。

生活化开发学生的课程资源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又高于学生的生活,必须源于学生的生活又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构筑动态课堂。

参考文献

[1]陈玉兵.例谈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动态课程资源的开发[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7(Z2):82-83.

有趣的思品课 篇4

有趣的思品课正文:

有趣的思品课 广东省深圳 福田小学 一(1)班 张琳靖 这节思品课真有趣,因为可以品尝到亲自做的汤圆 只见讲台上有一个锅,同学们都很惊奇。原来是让我们自己煮汤圆。我先装一大碗水倒进锅里,耐心等水煮开,好不容易等到水开花,惹气藤藤,我小心翼翼地把汤圆一个一个地放进水里,轻轻地搅拌均匀,盖上盖子,大概等了三分钟,只见锅盖周围不断冒热气,我迫不及待打开盖子,一股热气迎面扑来,一个个又白又胖的汤圆浮在水面上。我尝了一口,很香很软。全班同学吃着香喷喷的汤圆,笑得很开心。 我不会忘记这节有趣的思品课。指导教师:叶爱珍收稿时间:20xx-2-18 15:12:08

《感恩》思品课教案讲解 篇5

一、教材分析:、感恩是中华民族上千年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知恩图报”等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曾经为培养中华民族的高尚道德情操起到很好的作用。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感恩已被不少麻木而浮躁的现代人所疏远和淡漠了。不懂感恩、不会感恩的现象十分普遍。而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过渡阶段,他们很容易接受和模仿发生在他们周围的现象和新生事物,这将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感恩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做为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应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充分理解感恩教育的伟大时代意义,才能使得广大德育工作者在感恩教育中做到高屋建瓴、有的放矢。因此我设计这个主题,意在让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我的设计理念是遵循教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二、学情分析: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为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日渐在许多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中被遗忘和丢失。现代教育虽然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故感恩教育成为当务之急。

三、教学目标:

通过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祖国等几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周围的各种爱,学会关心父母和老师,关心同学和朋友,更要爱集体和祖国。从而让爱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四、设计思路

整节课按学生认知和接受的逐步深入设计以下四个环节:

(一)故事导入,激发情感(识恩)

(二)启发联想,深化认识(知恩)

(三)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感恩)

(四)深化拓展,升华情感(报恩)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认识

上课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讲故事《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二)启发联想,深化认识

1、感恩父母

(1)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这就是古语:鸦反哺,羊跪乳。是啊!动物尚且知道这些道理,我们怎能不感恩养育我们的父母呢?板书课题:《感恩》

据我了解,多数同学今年十岁左右,你们可曾想过,十多年前的某一天,你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但当你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就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无微不至地照顾你们,是你们长大成人。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们却毫无怨言。(2)师现场提问:

“知道自己生日的人请举手。”

“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的人请举手。” “每年过生日的同学请举手。”

“在父母生日时,给父母送过生日礼物的请举手。”

师:看,我们都记得自己的生日,但很多同学却记不得爸爸妈妈的生日,甚至没有给他们表示祝贺。你们是否扪心自问过:你对父母的挂念有多少?当你在为自己生日庆贺时,是否想到真诚地给爸爸妈妈说一声谢谢呢?在他们生日时,给他们说一声祝福的话。或许一声祝福对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对父母来说,却比什么都美好,都难忘,足以使他们热泪盈眶!

孝,为人之本,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人。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板书:父母)

(3)师引导:今天我们的父母虽不在现场,在此,我提议,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表达对他们的感恩。全体请起立!(随着师说,师生鞠躬)

一鞠躬,感恩世间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二鞠躬,感恩忙碌的父亲,今天才知道您的严厉是我们进步的车轮。三鞠躬,感恩亲人的关注与爱护,有了你们的鼓励与赞赏,我们幼小的心灵充满了阳光。

谢谢!非常感恩每位同学的真情流露(教师请全体坐下。)

2、感恩老师

(1)过渡:同学们,除了父母家人,和我们朝夕相处时间最长的人还有谁呀?(老师、同学)

(2)师:大家留意过老师每天都在做些什么吗?能举出具体实例来说说吗?(生答)

在你的心中,老师像什么?

(可能答:老师像春蚕、老师像蜡烛、老师像园丁、老师是月亮、老师是泥土……)

(3)师:孩子们,你们用诗词般优美的语句来赞美老师,使我觉得很温暖、很幸福。有一个人他对老师也充满感激之情,每次走过老师的窗前,他都心潮起伏,我们来听听他的心声吧!

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我曾经和大家一样,是我的老师把我培养成了你们的老师,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我也是心存感激。我们敬爱的老师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引领我们走向知识的海洋。我们该不该感谢他们呢?(板书:老师)

现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么多辛勤的老师,同学们,让我们由衷地对他们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学生跟说)谢谢您!我们爱您!”(学生跟说)

3、感恩大众

之所以我们能在美丽的校园愉快地学习,不仅要感恩父母的悉心照顾,感恩老师的辛勤教诲,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在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人,你们能用善良敏锐的心想出他们都是谁吗?

农民伯伯,建筑工人,交警叔叔,保安叔叔,保洁阿姨……就是这些看似平凡的人,却在日日夜夜做着很不平凡的事,平凡是因为我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不平凡是因为他们的这种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人生态度让很多很多人记住了他们。(板书:劳动人们)

4、感恩社会

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图是他们的流血牺牲,铺平了胜利的道路 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换来了万家团圆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抗击洪水,为孩子们搭桥 是他们的救死扶伤,是他们的夜以继日 是他们的起早贪黑 是他们的汗流浃背 是他们的除暴安良 是他们心系祖国,让我们中华民族扬眉吐气,是他们用汗水谱写了人生的乐章,是他们用努力铸就了中华的铁骨脊梁,更是他们,我们炎黄子孙的共

同拼搏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才让我们的祖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所以我们更应该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

(三)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升旗台上,9岁小女孩林妙可演唱《歌唱祖国》,用可爱大方的形象,美妙的嗓音,打动了全中国人的心。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经历汶川、玉树地震之后的中国人民,在歌声中更加感到祖国的美好和繁荣,生命的珍惜和宝贵。在我们面前是一个越来越强大的中国,让我们为她自豪,为她喝彩,为他骄傲!

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让我们的心每天都充满着感恩的情怀吧!

(四)、加深拓展,启发导行。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些千古名句让我们知晓做人的基本道理,我们虽然年龄小,做不了感天动地的大事,但绝对可以用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去表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的美德。请大家畅所欲言,你怎样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生答,师补充)力所能及的帮助、一句“谢谢”、一种眼神、一个微笑、一次拥抱、一张卡片…

同学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不仅仅是感谢爱过我们和帮助过我们的人,而是在心存感激的同时,以同样的爱意和热情去回报周围的人,回报生活和社会。下面把《感恩歌》献给天下所有爱我们、我们爱和所有需要爱的人。

六、板书设计

感恩是中华民族上千年的传统美德,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之一。什么是感恩教育?“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就是孝敬父母,就是怀念恩师,就是报效祖国,就是对于成长的一种回馈;感恩教育就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要在个人的条件允许,符合社会规范的情况下报恩和施恩。在整堂课上,我认为,应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感恩教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和谐社会就要求每个人要具有健全的人格,有责任心、责任感,同时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恩教育就是德育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

强化感恩教育可以塑造青少年的健全人格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得青少年懂得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这样才能关爱他人,回报社会,让社会在和谐中向前发展。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充分发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同时我注意言传身教,用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之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二、感恩教育的过程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1、从认识层面培养学生的知恩于心。

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让学生认知到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给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2、从情感层面陶冶学生感恩于情。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开展感恩家书、感恩宣言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3、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存报恩之意和谢恩之行。

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超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将感恩之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可布置“感恩作业”。“作业”可大可小,小到给父母端一杯热茶,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给别人一个微笑、加入志愿者队伍、随手捡到地上的一片纸屑.......大到学会自理,学会自强。让学生从“感恩作业”中学会关心父母,体验生活锻炼能力培养感恩之心,这无疑是一些既切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做法。

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很高。多种形式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看待感恩,从内心深处受到震撼,从而对自己今后的行为起到导航作用。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的,是比较成功的。但由于时间紧,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真正为身边的人做些回报恩情的事情,如果能让学生亲自实践一段时间,学生的感受会更深,那么收到的教育效果会更好;这也说明学校教育要和社会社会相结合。教育不能脱离社会这个载体,必须为它培植适宜的土壤,才能让德育教育有其蓬勃发展的基地。

思品课课程标准 篇6

思品课插图与课文相比,占的篇幅不大,所含“知”、“情”、“行”的信息量却很大。这是思品课插图 的优势之一。然而插图显现的道德信息,一般是浓缩的、凝结的,这又是插图教学的一个难点。怎样做到既充 分发挥插图优势,又切实突破插图教学的难点,无疑是构建崭新的思品课教学论应当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根 据笔者探究和参与教学实践的体会,采用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由小显大、由静趋动、由形索神等教法,可以 获得最佳效果。

“由外而内法”。所谓“外”,是指插图的外露信息,包括环境、景物、人的神态和行为表征。所谓“内 ”,是指插图人物的内在本质。采用“由外而内法”,就是审视插图,先从外露信息入手,进而领略榜样人物 内心世界。例如《为人民服务到白头》(“人教版”第8册)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上海海运局“长柳号”海轮停 靠码头后,作为服务员的杨怀远为旅客挑运行李的事。他的面部表情显得异常兴奋。尾随其后的七位白发苍苍 的老爷爷、老婆婆,也乐呵呵的。教师抓住这些外露信息,引导学生思考:“画面上的人物为什么会高兴?七 位老人的笑和杨怀远的笑又有什么不同?”通过这两个问题的牵引,学生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七 位老人的笑,是得到别人帮助后而感发的。他们遇到了杨怀远这位不是亲人而胜似亲人的`热心人的关心和帮助 ,解除了下船后拿不动行李的忧虑。因此,老人们的笑,既是对助人者的感激,也是对社会主义新风尚的称颂 。杨怀远基于为旅客服务,帮助老人解决困难,尽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他的高兴,是其“助人为乐 ”心理的反映。像这样借助插图的外露信息,透视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心灵。

“由内而外法”。所谓“内”,是指插图内涵的意蕴;所谓“外”,是指课堂外的现实生活。采用“由内 而外法”,是运用“由外而内法”的继续和扩展。它要求从画内移到画外,与现实生活紧密挂钩,以充分揭示 插图中道德形象的社会意义。例如《关心他人》有三幅插图。第一幅图是炎热的夏天,身患骨癌的刘玲带病打 来凉水洒在教室里;打来开水凉着,为的是让同学上完体育课回到教室后能感受到“清凉”。第二幅图是在公 共汽车上,刘玲宁肯拄着拐杖站着,也要把座位让给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第三幅图是在病房里,刘玲一瘸 一拐地走到生病阿姨的床前,轻声唱歌,为的是让阿姨减轻痛苦。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从这三幅图上感受到刘 玲无微不至地洞悉和满足别人的需求,千方百计地给他人带来愉悦的美好心灵,而且要用插图中的人物道德风 范去观察比照现实社会生活,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刘玲高尚的美德,这对于弘扬集体主义精神,优化社会风气, 鞭斥极端利己主义,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由小显大法”。所谓“小”,是指插图的“画眼”。虽然所占篇幅很小,却能牵动整个画面。所谓“大 ”,是指插图所要表现的思想和情感。采用“以小显大法”,就是抓住“画眼”,从小处入手,以揭示和把握 整幅插图的意蕴。例如《为人民服务到白头》第一幅插图,居画面中心位置的是杨怀远,他头戴海员帽,上身 着白色海员服,右肩上一条小扁担挑着两个大行李包,扁担被压得弯弯的,左手还提着一个行李箱。插图中的 这条扁担就是“画眼”。教师让学生观察、认识扁担虽为平凡之物,几十年来却为旅客挑了数十万件行李,由 于长年累月负重,新的挑旧了,旧的挑断了,断一条又换一条新的。杨怀远先后换过十几条。教师借助画面上 的这条小扁担,牵引学生的思维拾级而登,就能让他们感悟到杨怀远的“扁担精神”。

“由静趋动法”。所谓“静”,是指插图的静态构形;所谓“动”,是让插图上的东西都“活灵活现”。 采用“由静趋动法”,就是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激活”插图上的人物、景观和物态,让有生命和无生命 的东西皆“含情脉脉”,仿佛要跃出画面,向人们诉说心中的衷曲。例如《珍惜劳动成果》(“人教版”第6册 )第一幅插图,画的是大江和虎子。大江睁着眼睛,责怪虎子把他用了半天时间画的画弄脏了。而扫视地面, 就能发现被大江扔掉的许多半截铅笔和铅笔屑。对此要特别加以关注,因为被扔掉、被损坏的铅笔是劳动成果 。上课前可把插图放大为挂图。执教时先指着挂图中被扔的东西设问:“这是什么?是谁扔的?”当学生看清 图意,作出明确的回答后,教师又将事先准备好的“折断了腿的铅笔人”贴在图中的半截铅笔处。然后进一步 追问:“同学们,你知道这些被折断腿的‘铅笔人儿’,会向大江说些什么呢?”此时,一个个铅笔头

思品课教学探究 篇7

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 抓好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巩固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导课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如演戏、一个好的开场、好的导课方式会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我在平时教学工作中, 力求导课方式多样化。如在学习第一课《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第一目“直面风风雨雨”时, 课前先播放歌曲《真心英雄》让学生认真体会每一句歌词、并抓住关键一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让学生回答“风雨”指什么?“彩虹”又指什么?从而导入主题。再如, 在学习《爱是高尚的情感》一目时, 我讲了一个故事《永恒的母爱》, 故事叙述了一对登山夫妇, 他们在面对死神威胁时, 宁可自己饿死, 也要坚持给自己的孩子喂奶, 最后为了孩子而自己永远离开了人世。通过教学, 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懂得爱与被爱, 为社会、他人奉献爱心。平时我用的导课方式还有“小品导入”、“设问导入”、“猜谜导入”、“创设环情境导入”等方式。导课方式的多样, 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对整堂课知识的学习和探究, 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课堂是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 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加以适当引导、提供给学生展示的机会。现行的陕教版教材, 能紧扣教改的主题, 教材中设有大量的材料及问题, 课堂上教师就应该把读写的机会让给学生, 想的时间留给学生, 议的权利交给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听、想、议、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有些教师为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 总是越俎代庖, 一讲到底, 这不符合现代课改及中考要求, 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在平时教学中、课堂尽量少讲, 把大量的时间让给学生, 让其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 只是稍加应导。比如在学习《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时, 我只是简单的讲述了什么是依法治国及四条基本要求, 其具体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后分组讨论解决, 有些学生想不明白的问题只是稍加指导, 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精心设计作业题, 强化对知识的巩固运用, 增强学生能力

作业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及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环节, 作业设计应不拘泥于教材及练习册, 应多做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又能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 让学生看到题后要有话可说, 联系自己实际做答。近几年中考题型灵活多变, 且多为开放性试题, 学生要将所学知识转化去解决问题。要想中考取得好成绩, 就应注重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和训练。我在平时作业设计时坚持少而精的原则、以中考命题为导向。例如:在学完《做守法小公民》一课后, 我布置的作业是: (1) 改革开放以来, 积极履行责任, 对国家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很多, 请举出两个例子, 说明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履行了责任。 (2) 生活中, 你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吗?如果是, 举一例说明, 若不是, 谈谈你不负责任造成了什么影响? (3) 你打算怎样做一个负责的公民? (说具体做法, 至少四条) 。这三个问题的设计, 我坚持的原则是巩固课本知识, 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并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 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收到了好的效果。

作业的批阅也不可忽视, 批阅作业时我的原则是认真、细致。学生要说出自己的看法, 不能生搬硬套, 拼凑答案, 且每题均有分值, 按学生所答得分, 这样学生就知道了自己的差距在那里, 今后应在哪些方面努力。如上面三题分值分别为1题10分、2题10分、3题7分, 批阅时从学生的审题、书写、语言组织、对问题的分析,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等方面酌情加减分, 这样做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有量的积累, 才会有质的飞跃。平时的强化训练无疑是中考取胜的法宝, 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且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时事教育常抓不懈

将时事热点及时引入课堂教学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活力所在, 仅让学生学习好教材中知识点是不够的, 应引导学生拓宽学习渠道, 扩大知识面, 让学生通过读报、看电视等渠道了解国事大事, 并学会用教材知识加以思考分析。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 关注社会, 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思想品德课教育的针对性, 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我在平时教学中能坚持每天听新闻, 并及时将一些重大时事新闻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思品课课程标准 篇8

一、利用思想政治教材资源

思想政治教科书是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核心。新教改后,教材按教学内容结构方面可分为引语、正文、辅助文、阅读与思考和探究与实践五个部分。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占有很大份量,已成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我在活动教学“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一框题时,创设“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的情景,利用“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挫折是哪一次?当时你的心情怎样?你是怎样对待挫折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畅所欲,有的学生讲的非常生动感人,同学们听后产生共鸣。既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如,教学“高雅生活情趣的表现”这框题时,利用“想一想”:在课余生活中,你有哪些情趣?它对个人的健康成长是否有益?有哪些益处?这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不重视引导,学生就会形成“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课堂气氛沉闷,若能时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亲身感受,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个个同学都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从而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小栏目”这一教学资源,不仅能调动学生主体活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强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样“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实践”以及案例资料的资源的开发对学生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扩展思想政治教材资源

新教改要求不仅要确立“用教材教”,甚至“可自己开发教材”。

(一)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联系实际,使活动教学乡土化。

任何地方都有其独特而浓厚的地方特色资源。我们江口也不例外,土家人的那种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民间艺术,自然风光等不胜枚举。这些地方特色的资源是我们教科书上没有的“地宝”,也是我们活动教学中可以广泛开发的地方或乡土课程资源。“武陵主峰梵净山,云雾缭绕越天边。金顶佛堂人朝拜,震耳钟声远近连”,“蘑菇石中收藏的希冀,犹如一个金色的梦,还有那尘封的万卷书,无人破译……”江口的梵净山众人皆晓,这是一笔宝贵的乡土资源。在教学《环境与环境问题》时,就利用了这笔资源。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如画的梵净风光,如诗般的乡村家园——“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远方,白茫茫的,似雾非雾,那是,你的神秘的面纱,遮住你深邃的心,像雾一样深不可测”,然后,以此引出环境的涵义。这样做不仅自然地导出新课,创设了情境,更主要的是激起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从而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江口不仅有秀丽的山水风光,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在设计有关“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活动课时,就组织学生了解本县近、现代的名人等的事迹,将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到学生熟知的具体事例中,大大提高了教学信度。

(二)汲取时政资源,结合教学内容,使活动教学时代化。

“活动课”面向的是每一个学生,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和国家大事以及诸多的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好政治课兴趣,更多的是可以让他们从一个成长的年龄段去认识社会、认识时代。

例如在学习“一国两制”的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这个内容知道多少,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大家来展开讨论。有个学生这样提出问题:“香港、澳门回归是不是因为条约规定的时间到了?”可布置成调查作业,通过学生们查找资料,收集有关新闻事实。在课堂上,全班同学针对问题进行了讨论,总结出了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弱国无外交”;二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综合国力和统一局面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三是“党和政府制定的‘一国两制’方针有利于祖国统一富强和世界和平稳定”。最后还布置学生课后去搜集有关“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资料,找出他们的观点和可耻行径、解决台湾问题的阻力何在。通过将时政热点与书本知识的结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而且也树立了前瞻的社会意识,促使学生们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和追求新知识,培养与时俱进的精神。

三、创造思想政治实践资源

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活动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实现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出活动”的转变,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实践舞台上能动地获取有用的知识。

经济的发展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不可回避的问题,那么应如何协调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矛盾呢?组织学生对本地经济与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学生写出了《本乡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等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指出怒溪在发展经济中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结合资料提出自己的合理化意见,从而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这种调查活动,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尝试合作学习,提高交往能力,非常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而,我们要建立起“社会即课堂”的大课堂教学观,要积极地创造和提供条件,根据学生活动的兴趣及教学内容的要求,及时地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四、依托思想政治媒体资源

媒体是教学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是连接教与学的桥梁,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活动教学”中,充分开发媒体这块资源,必能使我们的教学在原有的基础上锦上添花。在《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这一活动课教学时,可制作多媒体课件,模拟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设计动画情境短剧,模拟法庭,进行“懂法·说法”活动。在这种新鲜别致活动中,学生参与了、体验了,知识也学活了。

五、建立思想政治人力资源

作为教学主体和主人的学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学生说说他们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资源。“天空飘来一朵淡淡的云,悠悠地给湛蓝的天穹涂上了一抹飘逸。突然有一种朦胧的悸动充盈在心中,在那充满韵味的校园里,我们从无知的童年迈进少年的门槛。”“我们在打闹中寻觅到了知识的甘甜,我们在沉思中寻觅到了这里的深奥,然而,年轻的我们,拥有一份小小的幼稚……”“是啊,我们只知道大人们要保护我们,社会要保护我们,国家要保护我们,却从未想过自己如何保护自己。”“今天,让我们集大家的智慧,采撷自我保护的绿叶,在智慧的阳光下,学会保护自己。”这是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课中导入的一个片段,这是学生的语言、学生的心声,说得多好多妙。

初中思品课说课稿 篇9

讲述春天的故事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讲述春天的故事》是鲁版教材九年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个分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关键在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对本条目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开放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帮助树立可持续发展与创新的思想意识并付诸行动,学好本目内容将会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条目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能力目标: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增强建设祖国的本领。

知识目标:知道改革开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基本点;懂得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该目标的确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素质的全面提高,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强化了德育训练和道德素质培养。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鲁版教材知识结构,在全面了解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我国实行改革的必要性”

重点的依据: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在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要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还必须建立起一套适合生产力要求的具体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显示出它的弊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进步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只有通过改革,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给经济组织创造一个竞争、创新、发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制,给公民一种“人尽其才”、充满施展才华的管理里体制,才能够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对旧的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制度,是生产力本身发展的直接呼唤,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改革与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积极投身到改革与创新的潮流中去是每一个公民的义不容辞的责

难点的依据:初中学生对改革开放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有亲身感受,但对改革的深层原因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是因为改革的深层原因涉及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等抽象的理论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理解能力都比较欠缺。因而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教与学都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教法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良好品德的形成来源生活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考虑到九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创设情境,教师讲解、点拨启发;学生自学、学生活动(搜集、讨论、交流共享)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基于本项目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法:

从MTV《春天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结合教学资源选择适当的材料,通过对比寻找两种不同体制的不同点,感悟其中的道理。结合“来自生活的报告”,请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通过活动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共享法

由于本条目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图片并自己阅读课本思考,自己列举我国在不同领域改革的现实实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条目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 “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及共同学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5分钟)

情景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图片及歌曲;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切入正文。)

导语设计的依据:思想品德课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让时政、事实进课堂;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时政搜集能力、分析、归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情景导入,既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使学生能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25—30分钟)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资源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本条目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说明我国的改革;通过活动了解我国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多样性及改革的本质。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改革是世界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树立积极参与改革与创新的意识。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首先通过一组图片,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辉煌成就和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实施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社会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接着,从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一国情出发,讲述对外开放是我国还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通过“入世”的机遇与挑战的现实,我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在讲解第一部分时,主要通过演示材料、学生阅读自学等手段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概括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把基础知识的教学放在首位,强化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讲解第二部分知识时,我主要通过材料分析,问题启发的手段和方法来完成。

整个教学过程立足本校学生的学情,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体现新课改中要求师生互动的要求。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结合板书小结)。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理解掌握。

5、课堂反馈:根据学生实际设计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这样既巩固了所学基本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试能力。

6、布置作业。

上一篇:服装市场调查报告范本下一篇:办公室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