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系馆空间调研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筑系馆空间调研(精选6篇)

建筑系馆空间调研 篇1

郑州大学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郑州大学建筑学院2007年建筑系馆竣工,总共六层,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有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三个专业。建筑学专业每年级60人,城市规划专业每年级30人,艺术设计专业每年级30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城市规划与设计两个硕士点每年级硕士生25人。教学楼配置专用的绘图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等,还设有学生交流空间、学生作业作品展示室、评图室,设施齐备,充分满足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学院现设建筑技术实验室,由5个专业实验室组成: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模型实验室、建筑摄影实验室、建筑构造实验室、计算机室。2.基地周边情况

在工科园的西北方是科研大楼,合院式布局,自成一体。在基地内原先就有一个锅炉房,并且不能拆除,从建成的效果看,它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基地的西南方是电子、物理、化学实验楼组成的组团,呈四合院布局,该处位于校前广场的东北,西邻行政办公楼,地位突出,为了顺应人流方向,在方形合院的对角线上形成一条45度的斜轴,从而把校前广场的人流自然、顺畅地引导至工科园区。

穿过这条斜轴,便可看到从南向北依次是化工、建筑学、土木、机械等四个院系组成的组团。这四个系馆组合在一起由连廊连在了一起。三:主入口分析

在组团的西侧设置了一个月牙形的水池,四栋建筑的端部沿着一条弧线布置,从而分出了前后层次。在弧形水池的东侧,有一个低矮的自行车车库,于是形成了一个曲线形式的界面,借此将四栋建筑连成一个整体。在组团入口出的左右分布着四根直径一米左

右的柱子,上面刻有院系名称,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入口处是一个黄色的框架,起着门的作用,界定了内外空间,同时也起着框景的作用,明亮的黄色与后面的灰色的建筑主体形成对比,也与楼梯处的黄色体块相呼应。入口的两侧有架起的平台,平时同学们可以在上面进行一些活动而不受到行人的干扰,平台下面则可以用于存放一些物品。进去之后便是建筑学院和土木工程学院之间的连廊,左边是建筑学院,右边是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系馆主体建筑的二楼展示空间出挑的不规则的曲面形成入口的雨棚不仅使主入口凸显出来,更使建筑系馆的恢弘大气显现出来。

四:建筑造型分析

从整个建筑组团上来说,习惯的建筑群体有序组合成整体,高低错落,形成整体有序的立面效果,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丝毫不显得杂乱无章。

单从建筑系馆来说,整个建筑的呈长方形,有

六层楼高。其中的一角仿佛是被利斧削掉,用呈锐角三角形的“格架”连上,让建筑的一角变成了梯形,这样既让建筑有了变化,同时也保证了整个建筑的整体性没有被破坏,并且与弧形的水池边界达到契合。虚空的一角,一个平面梯形的柠檬黄色的像是一跟柱子连接着三角形的框架与建筑主体,“柱子”比建筑

主体要高,这样整个建筑显得不是那么平,增加了很多灵活性,打破了方盒子的死板。楼梯间其本身为弧形,而用规则的成角度的三角形“格架”将其限定之后,使得方与圆、实与虚、玻璃与钢筋混凝土形成强烈的对比,却又相互融合。这样的立面形式,充分利用建筑本身,而不做过多的矫饰,使建筑更具有真实感,增添了不少情趣。

五:功能分区与人流组织

建筑共有六层,整个建筑整体布局功能明确、合理,中间的直跑楼梯连通1、2、3层,分散高楼层下来的人流,避免拥挤4、5、6层主要通过两侧的楼梯上去。

建筑中间是两部首尾相连的直跑楼梯形成的贯通六层的天井,上下贯通,一直延伸到屋面之上,从而形成了一条虽然狭窄但却颇有活力的“一线天”式的竖向空间。不仅在大厅中起到引导作用,而且为北侧的教室的采光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天井上方是玻璃与钢筋框架形成的天窗,不仅在外形上富有动感而且为建筑内部提供了光照,使四、五、六层的走廊显得开敞明亮。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交流空间,学生不仅可以和同层同学交流,也可以通过中庭和楼上楼下的同学交流,也是老师和学生在走廊上放松心情的空间。

一层中有一个面积中等的展厅以及摄影教室、模型制作室、实验室等,东南方向主要是图书及期刊借阅室。

二层共有五部楼梯连接着上下各层,在长方形平面内大部分区域是展览厅,陈列了各个年级的作业成果,还有一部分区域是多媒体教室、档案室和研究室等,建筑东部及连廊部分有中庭的正方形平面内分

布着研究室、院长、副院长以及教务办公室等,中听

到的两侧是长长的过厅,开窗很大保证了光线的充足

和视野的开阔。三层的平面形状和二层相似,在长方形平面内分布着绘图教室,在正方形平面内主要是研究室、讨论室与多媒体教室。四、五、六层主要是绘图室和研究室,但其平面只有长方形大小,少了中庭的部分。每层设有7间教室,每间教室大约10m*8m大小,设计上充分利用交通空间设置了一些交通休息场所,营造了一种适合学习交流的环境。该建筑在功能分布上把动静区域划分的很明显,作品。另外还有一些小细节,在整个建筑系馆内外,报告厅位于行政管理楼的四楼,是相对独立的空间,因此不会对教学区和办公区产生大的影响。但也不易到达,也不易被找到。人流较多和参观较多的展览区等动区域分布在教学区一、二层,把绘图教室、研究室等相对需要安静的场所分布在较高的三、四、五、六层,布局合理清晰。美术教室放在顶层北向,一方面可以使教室采光柔和,另一方面与讲课教室分开,避免了功能上的干扰。美术教室还很好的利用了天窗采光,解决了教室内侧的采光问题。

在建筑的一、二层各有一个展厅,一层的小型展厅可以作为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的空间场所。二层的中型展厅可以随时展出学生的作业和作品,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空间。另外,走廊设计的宽度比较宽,也可以利用走廊来展示学生

处处可见的黄色或者黑色的充满孔洞的立方柱,它们充当着不同的角色——中心平台的桌椅、搁置方案的平台。这些小构件极富特色,颇有构成感、艺术感,而且很实用。在空间中起到了点缀的作用,使得整个建筑系馆内部显得更加灵动。

在内部空间的端部有很多独立的自由学习、交流空间,不受走道上行人的干扰,学生可以在此进行

交流学习或是其他东西,桌面很大,而且旁边是窗户,光照充足,同学们也可以在此画图。

在人流组织方面,用内庭、廊、楼梯通过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分散人流。廊作为建筑内部的道路,给人方向的指引和传导,人们不仅可以迅速通过,也可以停留、观景。行政区和教学区分开设置楼梯,避免了不同人流的路线冲突而造成的使用上的不变。

六、景观分析

在建筑系馆的西侧是一个狭长的月牙形水池,连接着四栋教学楼。在入口处放置了四根圆柱,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强化了轴线对称的关系。

院系的办公部分从教学楼中抽出来,用一条连廊相连,由此,便形成了一个方形的庭院,在庭院中,设有花坛、水池、椅子,尺度小巧亲切,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可供学生课间娱乐、聊天,其实,抱着一本书在这里读书也别有一番情趣。

七、存在问题

1.展示空间主要位于在建筑的一层入口大厅以及其二层上方,一层主要的大空间用于摆放学生的图纸和模型,二层则搭建了一面面墙体来张贴学生作业,可供老师、学生之间自主交流和学习。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么重要的一个学习空间,这样的设计却让人

感觉不是很舒服,一层、二层过于低矮的建筑高度,让人感觉很压抑。展厅应该给人一种通透、敞亮的感觉,虽然中庭的设置提高了采光度,但是毕竟采光是有限的,并不能满足人观看图纸时的光线亮度及舒适度。

从二层看 入口门厅

2.建筑的造型是为了与周围的院系楼产生韵律与统一的感觉,虽然简单明了却在某些方面不具有建筑系馆的要求,虽然具有现代感却缺少文化底蕴,不能体现郑大历史的源远流长以及中原文化的传统特色。

3.因为有天窗的缘故,整个建筑系馆内只有横向的通风且通风口较小,身处在建筑系馆内,感受不到自然风,如果将中庭空间天窗打开形成竖向通风,就可以很好改善通风不利的现象。

筑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体会到了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为之后的建筑系馆的设计提供了设计的素材。

4.研究室形成的走廊由于两侧墙体的封闭性,显得阴暗,不能够发挥很好的引导人流的作用。

八:感想

通过实地调研我知道了建筑系馆与普通的教学楼差别还是很大的,它多了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空间,需要更为开放的工作和交流空间空间;建筑系馆不仅仅是教学的地方,更是学生学习和迸发创作灵感的场所,因此在设计中不仅要满足功能方面的要求,更要尽可能得事建筑富有变化,增加更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建筑系馆空间调研 篇2

高校建築館作爲建築教育的載體,必須及時滿足建築教育發展過程中不斷産生的新需求,它的發展與建築教育的發展幾乎同步。在我國建築院校數量激增的20世紀末,全國高校建築學專業聯合評估制度確立,對建築學院的教學空間和教學設備有了進一步的明確要求。這時期建築館的建設逐步擺脱内院式、中庭式等常規布局方式以及小空間規整排列的慣常手法,開始關注師生、學生間的交流及其對展示、講評等空間日益增多的需求,着力營造開放、多樣的空間。

建築學文理兼備的學科屬性注定了承載教育任務的建築館空間必然不同于純粹的理工科或人文學科的教學空間。專業教室作爲最重要的教學空間,是學生們最熟悉的學習場所,在這裏,可以聆聽老師的精心講授,還可以進行設計構思、探討方案以及繪制圖紙和制作模型。它不再僅僅是教室,更是工作室,甚至是家,是建築學院學生在校園中的另一類公寓。專業教室的使用面積在建築館各類空間中所占比例最高,使用人數最多,是學生停留最久的空間,其内部空間的優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綜合教學水平。

一、類型與尺度的定位

中國的建築學本科教育多是五年制。前三年主要是基本知識和專業修養的培養,學生除了聽取專業課程的課程講授,還要培養擴大交往範圍、增加多方面知識儲備的意識;四年級開始,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已達到一定程度,需要更多時間獨立工作和自我領悟,而面對更復雜的設計課題時,往往需要與他人合作。因此,目前高校建築館的專業教室多爲小空間、大空間和復合式三種類型。

1. 小空間專業教室

衹容納一個班級(人數爲20~35人)的小空間專業教室在20世紀國内多數建築館中常見,因爲需要配備專門的桌椅和儲物櫃等設施,所以人均建築面積要比普通教室大很多。

筆者認爲,20人的班級使用60m2左右的專業教室,桌椅的擺放可以實現緊凑但不擁擠,如果再附加8m2左右的使用面積就可以設置專門的評圖空間或模型搭建空間等,面積再大就略顯空曠了。這種小空間專業教室長寬比2:1~3:2,進深爲一個柱跨,且長邊一側爲外墻,層高爲3.9m~4.2m。容納35人使用的專業教室面積應爲90±10m2,但并非根據使用人數成比例增長,因爲人數越多,過道、評圖桌等公共空間和設施的使用效率較高,人均使用面積反會减小。所以小空間專業教室的人均使用面積應爲2.4m2~3m2/人。

研究生專業教室——有時以教授帶領下的科研工作室形式出現——對舒適度和面積的要求更高。爲保證科研項目進行中盡量少受外界幹擾,相關人員能够以最快捷的方式進行資料查閲和課題討論等活動,科研工作室往往分劃出專爲内部人員使用的圖書資料區、課題討論區、導師工作區、學生工作區,甚至專門的休息與接待區。這樣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系統,私密且具有活力,舒適度較高,但據筆者粗略估算,人均使用面積爲3.2m2/人。

小空間專業教室有利于營造班級氛圍,但是也阻礙了班級之間的廣泛交流,不適合對空間進一步靈活劃分,3~5人的使用人數變化就會對舒適度産生顯著影响,因而更適合四年級以上的專業方嚮和團隊人數比較固定的群體使用。

2. 大空間專業教室

可容納多個班級同時使用的大空間專業教室在當前高校建築館設計中備受偏愛。可以看作多個小空間專業教室的集合,可以參照後者人均使用面積根據使用人數來設定面積,長寬比也比後者更爲靈活。大空間專業教室的設計可以爲了采集更多自然光而采用小于一個柱跨的進深,爲了保證充足的使用面積而選擇3~4個柱跨的面寬;也可以選擇兩個柱跨的大進深,并以雙面采光或房間深處人工照明來彌補照度不足,從而將面寬控制在3個柱跨以内,使空間布局更加緊凑;當然還可以采用尺度更大的面寬和進深。因而,大空間專業教室的長寬比多爲4:1~1:1,層高與小空間專業教室相同。

沈陽建築大學建築館的專業教室面寬横跨7個柱距,達56.7m,進深跨3個柱距,達17.4m,中間柱距爲過道,僅3m,層高4.2m。每個專業教室容納6個班級,每個班級22~25人,共約140人,人均面積2.67m2,使用不覺擁擠。雙側采光保證專業教室白天足够的自然光照度。但空間過大也帶來缺乏歸屬感和領域感、私密性不够等問題,幾個班級同時上設計課時會産生一定幹擾。學院爲此在教室内設置木板隔墻,將大空間分爲若幹半封閉的小空間,每個小空間擁有專用的評圖區域。木板隔墻質地偏軟,方便釘圖和展示,同時隔墻上下均距頂界面和底界面有一定距離,每個小空間不會顯得過分封閉。學生們對此表示贊同。

大空間專業教室缺乏私密性和使用幹擾是最突出的問題,因此利用半封閉隔斷進一步對空間進行劃分是相對有效的彌補措施。

3. 復合式專業教室

同一空間區域中多功能或層次交叉并存的復合式專業教室,通過變换層高等手法,體現出多樣的空間類型。躍層式教室開敞性和私密性兼備,并且在規模一定的空間中創造更多的使用面積。首層通高部分可以布置偏愛交流的學生的個人書桌和討論桌,或者聯合設計使用的組合桌椅,夾層之上和之下的空間可以布置偏愛安静學生的個人書桌和公用的書櫃等。多種空間類型提供了較大的選擇餘地。躍層教室變部分水平流綫爲垂直流綫,避免了規模過大、水平流綫過長的問題,其進深與面寬可以參考小空間專業教室的數據,尺度不宜過大,層高應在4.2~4.5m,以避免夾層空間過于壓抑。

馬納拉法萊建築館的躍層式專業教室位于建築北側,平面爲大小方形體塊交互布局形式,夾層布置在大空間的後半部分。這就形成了私密的夾層空間、半私密半開敞的小空間、開敞的大空間三種不同的空間形式,三種空間既有適當分隔又相互連通,共享北面大玻璃幕墻的柔和光綫和室外小森林的美麗風景。清華大學建築館改造時,對層高4.1m的專業教室作躍層處理,在緊靠側墻的兩端設置半跨柱距進深的夾層空間,夾層部分排布學生的個人書桌,通高部分則用于上課討論和制作模型。

錯層式專業教室利用錯層的垂直高差代替開敞式專業教室中的隔斷來劃分空間區域。挪威奥斯陸建築館的二層東側設計有一個錯層式專業教室,在靠近外墻一側接近一個柱跨的進深將層高抬高0.9m,限定出一個50mx5m的帶形工作區,將兩個平面爲長方形的大空間劃分爲兩個相對隔離的小型空間和一個連通的帶形空間,爲原本平淡的空間增加了層次。

利用錯層和躍層結合的處理方式,可使空間層次更加豐富。華中科技大學建築館專業教室夾層下的地面比原地面下降0.45m,限定出一個單獨的空間層次,夾層部分比原有地面抬高2m,層高2.8m,進一步豐富了空間層次。一個開敞式教室利用夾層和錯層的處理,限定出三種空間類型,比單純在大空間内設置隔斷的效果更理想。

二、物理環境的營造

專業教室中學生活動以静態爲主,個體活動範圍的覆蓋面積并不大,因此物理環境的營建要均好穩定,滿足静態使用者的舒適度要求,同時耐用且經濟,具有較强的實用性。

1. 利于建築制圖的光環境

建築制圖是高校建築館專業教室中學生最主要的活動,因此教室中的光綫要柔和且真實。柔和,意味着光照具有良好的均匀度,保證空間使用者視覺舒適,能緩解用眼疲勞;真實,是要求光綫不會導致物體和圖紙偏色,具有良好的顯色性。

首先,要加强自然光的利用。自然光具有照度均匀、顯色性好、眩光可能性小、持久性好的特點。北嚮的自然光全爲天空散射光,照度變化并不劇烈,南嚮的太陽高度角大,産生的眩光并不嚴重。所以側窗采光應該盡量朝嚮南、北。北嚮可通過加大采光面積解决照度不足的問題,南嚮則需增加一些輔助空間改善采光效果。福建工程學院建築館專業教室的面積和進深都很大,采用側窗雙側采光,爲緩解南嚮陽光直射,教室南側布置走廊,起到了遮陽的作用。

適當條件下,采用天窗能够彌補側窗照度不均的問題。位于頂層的專業教室可選用天窗爲主、側窗爲輔的采光方式,側窗衹是在人視綫高度位置窄窄的一條,滿足通風和透視的要求,鋸齒形天窗則能補充光綫亮度,如劍橋大學建築館專業教室。

其次,要注重人工照明燈具的選擇。管式熒光燈在專業教室中被廣泛應用,其燈管與書桌長邊垂直布置,能够有效减少人體在桌面投下的陰影,效果略好于平行式排布。LED日光燈顯色更好,光綫更加柔和,壽命更長,衹是價格略高;臺燈則是彌補局部照度不均匀的上選。馬斯特裏赫特建築館專業教室的每個書桌上都配置了一盞臺燈,夜間,專業教室不提供高亮度的整體照明,局域亮度由個人調控,以節約用電量。另外,間接照明也可進一步提高光綫的均匀度,但是由于構造復雜、性價比不高而没有大範圍應用。

2. 恒温與均好的熱環境

專業教室的使用者活動有三個特點:一是使用人數多,使用時間久,甚至不分晝夜;二是使用者動態活動少、静態活動多;三是使用者座位長期固定,不會輕易變换。因此專業教室的熱環境要温度恒定,避免因晝夜温差而産生較大的温變幅度和因使用者密度大而導致室内升温過快,選定的温度標準要多參考久坐時人體對温度的需求,不宜過低。

首先,要加强自然通風。流動的空氣可以促進熱交换,使室内温度更加均匀,在同温度的條件下還可以提高人體舒適度。開窗是促進自然通風最直接的手段,但是坐在窗邊的使用者常會抱怨開窗風疾,遠離門窗的使用者却在喊熱,這就是開窗方式欠妥,影响了熱環境的均好性。同濟大學建築館(文遠樓)的專業教室爲上懸式開窗,氣流從下方進入被引導至上方,對人坐立高度的影响較小,熱環境明顯優于平開式和下懸式開窗方式。

結合室内布局特點設計通風管井來形成風壓,也可促進自然通風。在大空間專業教室裏,將竪嚮的通風井與隔斷、儲藏室等附屬設施結合,既可以强化空間結構,又在通風竪井處形成諸如臨時工作室等形式的空間,一舉多得。東南大學建築館(前工院)就以添加通風竪井的改造方式,結合通風井頂部金屬吸收太陽能形成熱壓,起到拔風作用,加速空氣的流通。

其次,注重窗的處理。室内温度不均的主要部位多集中于外墻窗户附近,夏季局部過熱,冬季局部過冷,因此窗部處理應注重夏季遮陽和冬季擋風。尤其是冬季擋風措施,除了關注窗户自身的氣密性外,還可增加一些小構件,如在窗臺設置擋風板,一直遮擋到普通人坐高的高度,雖不能全效解决問題,但至少可以有效緩解。

3. 關注局部噪聲弱化的聲環境

雖然高校建築館的專業教室教授和自習的功能,但與普通教室及專用自習室相比,使用者駐留時間更長,在一定程度上,談話、討論等行爲不會被群體嚴格排斥。但有些開敞式的專業教室過道人流量較大、産生噪音過多,如何在這些行爲發生時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幹擾,成爲聲環境設計首要考慮的問題。

最簡單、直接的做法是設置屏障阻礙噪聲的傳播。沈陽建築大學建築館大空間專業教室因使用人數較多,噪音主要來自室内。因此院方將獨立的大空間分隔成8個小隔間,同時局部設置軟木板吸聲隔墻,效果良好。

其次,提高界面的吸聲性能,可有效控制噪音的反射與混响,削弱其响度。專業教室的長、寬尺寸遠大于净高,經過聲綫分析,這類房間的一次反射聲主要由頂界面提供,它如同一塊巨大的反射板,對响度和清晰度影响最大。即便使用了擋板隔斷,頂棚一樣會將一次反射聲傳到相鄰的隔間裏,因此如條件允許,應設置吸聲系數較高的吊頂。

再次,可以使用電子掩蔽聲。用低頻、穩定、無信息的電子聲音來掩蔽周圍携帶信息、容易讓人分神的語言噪聲。電子聲掩蔽系統常用于各種辦公空間,安置在不易察覺的地方,在使用者進入之前打開,才能讓人察覺不到這種聲音的存在。■

摘要:专业教室作为建筑学院内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还具有空间形态规矩中不失灵活、空间细节体现建筑学院的教学特色、主体功能明确、从属功能多元等特征,需要设计中区别对待。本文从其类型与尺度定位、物理环境营造等方面加以梳理、分析,希望能为建筑馆的新建与改建以及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建筑馆,专业教室,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荆其敏,张丽安.透视建筑教育.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荆子洋,卞洪滨.天津大学建筑馆中庭改造.建筑学报,2004(11):56~59

[3]杨洲.建筑的教育与教育的建筑:中央美术学院教学楼设计.建筑创作,2007(12):84~101

建筑系馆空间调研 篇3

【关键词】现代文博馆;展陈空间;设计方法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国内外现代文博馆展陈空间设计,均是由原本的单一图版展示慢慢发展、丰富。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现代文博馆的展陈空间设计也迎来的新的思考以及转变。通过提升文博馆展陈水平、魅力以及服务质量,能够从意境、氛围以及震撼力上令参观者获得审美愉悦,进而充分展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风俗习尚以及生活画面,并且将近时期现代文博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充分展示,彰显城市文化的品格与魅力。基于此,本文笔者主要就现代文博馆展陈空间的设计方法进行详细分析与探究。

1.现代文博馆展陈空间设计原则

就现代文博馆的设计原则来说,与一般文物展览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现代文博馆在设计的起初,设计人员应当反复思考如何将各方面综合因素相结合,并且以“展览内容科普化,陈列形式艺术化”为宗旨进行现代文博馆展陈空间设计。除此之外,当代社会主要提倡绿色环保,因此在现代文博馆的展陈空间使用材料的选择上,应当以环保材料为主,并进行精心设计,从而打造精品陈列。笔者在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后,将现代文博馆展陈空间主要设计原则进行以下几点分析:

1.1保证展品和空间环境相和谐

在进行现代文博馆的展陈空间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设计,将各类展品与战争空间进行相呼应,进而营造出和谐的气氛以及分为,保证文物展品价值以及历史文化背景全方位展示出;

1.2保证装饰造型简洁,突出文物展品内容

在文博馆展陈空间的设计上,不应当使用过多的艺术装饰手法,应当尽可能使用简洁的装饰手法,进而将文物及展品的重点展示部分烘托出。

2.现代文博馆展陈空间设计特点

笔者在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后,将现代文博馆展陈空间的设计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完善现代文博馆展陈空间设计,促进现代文博馆发展。因此,现代文博馆展陈空间设计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2.1室内与室外的结合;2.2被动与互动的结合等,详细分析如下:

2.1室内与室外的结合现代文博馆作为一个地方的综合性文博馆,馆内收藏有大量的文化资源、历史文物以及自然标本文物等。因此,在分类管理上,应当根据文物年代以及用途等方面进行分类。除此之外,在进行现代文博馆的展陈空间设计上,不仅仅要考虑到室内空间的设计,室外空间的相结合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进行室外绿化的工作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将室内与室外完美结合,进而增加游客观光兴趣。

2.2被动与互动的结合据了解,现代文博馆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场地、经费以及观念等限制,仅仅能够做到正常开放文博馆,降低游客兴趣。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文博馆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其展陈手段也有了非常显著的变化。比如:系列宣传、咨询服务、专场文艺演出以及开设文物鉴赏讲座等等,大大提升文博馆展陈内涵。

3.现代文博馆展陈空间设计方法

笔者在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后,将现代文博馆展陈空间设计方法进行以下方面的叙述:3.1公共空间设计;3.2瓷器展陈空间设计等,详细分析如下:

3.1公共空间设计

首先,在现代文博馆公共空间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保证整体空间的大气,并且充分考虑现代文博馆的特性,将具有我国历史特色的符号融入其中,充分展示我国文化的历史悠久。另外,为了方便文博馆游客的观赏,在楼梯交通空间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合理设置展览导视系统,便于游客参观。还能够导入多媒体留言系统,既提高了参观者的参与兴趣,又能够提升场馆与游客之间的交流,促进文博馆日后完善与改进。

3.2瓷器展陈空间设计

其次,在瓷器展陈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其场馆展品应当以瓷器为主,并且在色调、造型以及陈列方式上,都应当使用合理的手法,最大程度衬托文物的精美造型与质感。另外,在瓷器展陈的展现手法上,可以利用多方面表现,提高游客的参观兴趣。比如:图片解说、多媒体投影以及视频播放等,尽可能将瓷器所经历的时代变迁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了解一个城市的变迁与发展,首先就要从该城市的文博馆所了解,并且人们能够通过文博馆与历史进行交流。因此,在现代文博馆的展陈空间设计上,应当使用合理、简洁的方式在最大程度上将文博馆中的展品烘托出来,提高文博馆格调。

参考文献:

建筑系馆设计调查问卷 篇4

调查对象:年级_____________

建筑系馆作为建筑系学生重要的学习场所,我想通过了解各个年级的学生在系馆内的学习行为,了解学习行为对建筑系馆的空间影响,进而从功能的角度更详细的研究建筑系馆的设计方法。所以需要各位学友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希望认真回答以下问题。

1、目前的绘图方式是?

□徒手□电脑

2、是否经常在专业教室熬夜?

□是□否

3、你觉得在专业教室内是否需要适当的休息空间吧?

□是□否

4、你觉得专业教室内的私人空间是否需要特别的限定?

□是□否

5、制作模型方面对专业教室有何特殊需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目前我校的情况是在专业教室上美术课,如果有专业画室后,你觉得专业画室和专业教室是否需要一定的联系?

□是□否

你觉得有何方便和不方便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对实验室的使用有何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空间的大小、人工照明、自然采光、通风情况等等)

8、你对公共教室的使用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是否希望专业图书馆与公共教室有联系?(方便查资料等)

□是□否

10、你对专业图书馆有何特殊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是否希望在系馆内有可以租用的私人学习空间?

□是□否

请写出你心目中的系馆(造型、功能、设计细节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系馆空间调研 篇5

在第8感VR主题乐园的接洽下,重庆轻轨项目部参观VR工地安全体验馆 可体验19项安全事故,具体情况是什么样子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VR身临其境的体验不仅可以打造惊艳的游戏感受,将VR用于安全教育更可以发挥VR的价值。在与第8感VR主题乐园的合作下重庆轻轨项目部组织员工参观第8感VR主题乐园建成的“VR工地安全体验馆”。

据了解,VR体验式安全教育系统是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开发的一套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教育系统,通过虚拟现实前沿技术的使用,创新出一种全新的安全警示教育模式。该安全体验馆包括实体体验4项和VR虚拟体验19项。实体体验项目为:安全绳体验、安全帽体验、洞口坠落体验、触电体验;VR体验包含安全用电、消防灭火、坍塌、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19项体验项目。

参观中,大家认真聆听情况介绍,就相关细节进行请教和研讨,深刻地感受到了模拟体验的真实性和现代科技的先进性对传统安全教育模式的改变,大家一致认为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这实在是太触目惊心了,每个场景都太真实,感觉自己就处在事故现场,通过虚拟现实模拟各种事故场景,让我切实体会到了安全意识应该落实到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刚刚结束一系列体验的小王拍着胸口,还是一副心有余悸的模样。

短暂的参观结束了,但大家都意犹未尽,身临其境的体验使施工人员亲身感受到了违规操作带来的危害,提高了员工的安全认识和安全技能,第8感VR主题乐园负责人表示,“这样的体验改变了施工安全教育的纯“说教”形式,对项目部如何开展施工安全工作是非常好的启发,在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也得创新形式,提高大家对安全生产的认识。”

建筑系馆空间调研 篇6

空间句法理论是由伦敦大学巴格特建筑学院的Bill Hillier教授等人创立的一种分析建筑空间和城市空间的理论体系, 通过对人类活动所使用的建筑空间、城市空间甚至景观、聚落等空间进行量化分析, 来研究空间与人的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 进而对空间做出更精确的研究[1]。“句法”是语言学中的概念, 指的是构成语句中的不同词或词组之间内在的排序规律, 利用这个规律对词或词组进行排列, 形成语句要表达的内涵[2]。空间句法可以看作是一个探究物质空间形态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论体系[3], 能够代表构成一个空间整体的所有空间分割单元以及各单元之间的联系、组合法则和规律[2]。空间句法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将空间分割成无数凸状子空间, 通过各个子空间之间的关系来描述整体空间的形态特征[4]。空间句法在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均有应用, 大致的分析方向有空间形态组构的量化分析、空间与认知的关系以及空间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等[5]。文章将利用空间句法的凸空间理论对实际建筑空间进行简单的分析。凸空间原本是数学上的一个概念, 指的是空间中任意两点之间都相互可见, 那么这个空间就被称为一个凸空间。利用空间句法理论进行分析时, 会将每个凸空间视为一个空间单元, 并用最大且最少的凸空间来分割整个空间, 进而分析各凸空间单元之间的关系, 并进行量化计算[6]。此种方法多用在建筑体内部空间等微观空间方面的分析。

2 空间句法空间简析———以东大浑南校区建筑学馆B座一层为例

东北大学浑南校区建设用地1 337.55亩, 校区未来的学生总体规划控制在13 000人左右, 建筑面积40.75万m2。校区一期建设28.96万m2, 满足6 000人使用需求。建筑学馆属于一期建设工程中主要的建筑, 分为A, B两个相互连接的体块。建筑学馆B座一层具有交通、报告会议、教学、图书借阅等多种功能, 接下来将对其空间进行简单的分析。

2.1 凸空间关系图解分析

按照建筑学馆B座一层内部空间的主要功能有入口门厅、走廊、报告厅、图书馆、公共教室、水平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以及公共服务空间 (如卫生间、值班室、配电间) 等, 同时按照从入口进去建筑的流线顺序, 将一层空间划分成40个凸空间, 并进行编号 (见图1) 。

在完成建筑学院B座一层空间的凸空间划分后, 将根据各个空间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凸空间连接关系图的分析 (见图2) 。图2中将凸空间视为一个点, 点之间的连线反映出各个空间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 既可以从该空间直接到达相连的空间, 同时也能反映出与任意凸空间相连的空间数量, 即该空间在整个一层空间中是否容易到达。

凸空间连接关系完成进行对空间图解关系分析图的转化, 通过数学的方式将凸空间连接图转换成树状图, 并分析凸空间的拓扑深度关系。图3是以室外空间为起点对一层空间进行的关系图解分析。

从图3中可以看出, 在目前只有一个主要入口的情况下, 整个建筑一层室内空间的拓扑深度为7, 总拓扑深度为195, 平均拓扑深度 (MD) 为4.875, 也就是说从一层入口进入建筑后经过5步的空间转折就能够到达建筑一层的绝大多数空间。在关系图解中也可以看出空间2, 3, 4, 18, 38, 39都是处在关系图解重要节点处的空间, 连接着数量较多的其他空间, 在关系图解的树状图中处于枝干的位置, 说明了在室内空间中交通空间作为连接其他空间的主要节点, 起着对室内空间之间主要的控制作用。

2.2 凸空间连接关系分析

对建筑学管B座一层室内空间进行凸空间划分和关系图解分析后, 根据空间句法理论中连接度的概念对一层建筑空间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连接度表示平面中某一空间与其他空间相互连接的程度, 可以反映出空间之间渗透性的强弱, 连接度高的空间在平面中的渗透性就强, 与其他空间之间的关系就较为紧密。

根据连接度值从高到低的顺序将分析结果进行着色, 连接度值高的空间颜色偏暖, 连接度值低的空间则颜色偏冷 (如图4所示) 。在连接度的分析结果中, 空间18的连接值最高, 共连接9个凸空间, 其次是空间3, 连接8个凸空间。空间2, 4, 38, 39等水平交通空间也处于连接度较高的状态, 分别连接了7, 4, 4, 4, 4个凸空间;与这些水平交通空间相连接的则是处于近端的公共教室和图书馆等空间, 它们的连接度值都为1,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该空间主要以走廊式布局有关。分析结果显示出连接度值最高的区域均是交通功能的区域, 这正符合了公共教学空间布局的要求。

2.3 凸空间视区关系分析

视区原本是个三维层面的概念, 但是在空间句法中所研究的视区是二维层面上的, 是人在其视线水平面上所能看到的范围[7]。视区分析通过空间构建形式来分析人们在空间中的体验, 进而分析人在空间中的运动模式和交流模式。视区分析可以通过研究区域内视区特征与视线之间的联系来分析其发展形成的路网及空间结构特征, 进而分析人的生活方式、地方习俗等与空间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8]。在进行视区分析时, 首先要选择空间中具有重要位置的点 (往往会选取道路交叉口或转接点等) , 然后根据该点与其他空间之间的连接关系绘制关系图解并进行句法变量的分析[6]。视区分析法通常用于局部空间的分析, 例如建筑内部空间、休闲游憩空间、校园空间、住区、历史街区以及城市局部区域等空间环境的分析, 而且在分析具有复杂边界的空间时, 其分析结果将优于其他方法。

视区分析时会将每个凸空间继续换分成若干个等大的方格, 将每个方格视作一个人的视点, 并根据每个视点所能看到的范围来生成视区分析图。如图5所示则是建筑学馆B座一层空间的视区分析的结果, 选取的分析变量为视区整合度。图5中按照整合度值由高到低的顺序分别用由暖到冷的顺序表示出来, 颜色越深的区域表示视区整合度值较高, 颜色越浅表示整合度值较低, 在该区域能够看到的其他空间最少[9]。

从视区整合度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 建筑学馆B座一层空间中整合度值最高的区域是建筑西北角的走廊区域, 其次是楼廊转角的区域。视区整合度较高的区域还有平面中央的报告厅, 由于报告厅处于开敞状态, 因此也是较容易被观察到的区域。各个房间由于是非开敞的空间, 所以视区整合度都偏低。视区整合度值最高的区域与建筑现状使用的主入口成对角线布局, 从使用角度来讲, 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

3 结语

通过结合空间句法相关知识对建筑学馆B座一层空间的简单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一层空间在设计上存在着很多尽端的空间, 连接度和控制度都很低, 这些空间主要是教学空间, 正符合教学空间安静舒适的要求, 而交通空间的连接度控制度都很高, 说明一层空间的交通设计方便到达每一个空间。通过这样的分析, 我们可以了解到空间设计上的一些优点和不足, 方便我们更好的使用各个空间。

参考文献

[1]刘钟文, 王侃.基于空间句法的商业街区节点空间量化分析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 2013 (5) :98-100.

[2]傅博峰, 吴娇蓉, 陈小鸿.空间句法及其在城市交通研究领域的应用[J].国际城市规划, 2009, 24 (1) :79-83.

[3]杨滔.说文解字:空间句法[J].北京规划建设, 2008 (1) :75-81.

[4]陈拓.空间句法在居住区公园空间结构研究中的应用[D].合肥:安徽建筑大学, 2013.

[5]段进.空间研究14—空间句法在中国[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5:6-18.

[6]张愚, 王建国.再论“空间句法”[J].建筑师, 2004 (6) :33, 35, 36.

[7]Penn A.Space Syntax and Cognition or Why the Axialline[J].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003, 35 (1) :30-65.

[8]孙青峰.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城市商业街区空间建构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 2014.

上一篇:六年级下册健康教案下一篇:高中开学自我介绍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