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全
31.直接影响教育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2.美国现行学制的特点。
3.影响教育内容确定的因素。
4.家庭教育的特点。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2.简述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3.从社会的角度把“教育”定义区分为哪三个不同层次? 4.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
26.教育学创立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 27.教育发展的继承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8.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的三个主要层次是什么? 29.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30.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结构?
31.开展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教师的素养。
2.简述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3.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4.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
26.如何正确认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27.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28.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29.教师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30.为什么说教学是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 31.教育的生产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26.学校和家庭联系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27.人的身心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存在着哪几方面的关系? 28.什么是教育?这一定义的特点是什么? 29.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0.教育内容的确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1.简述我国现代学制建立和发展的基本历史经验。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特征。2.为什么说人对教育具有需要性? 3.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4.教师的知识结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
26.教育的文化功能是什么? 27.智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8.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哪些主要方面? 29.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0.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1.教育制度的特征是什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
26.教育的生产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7.历史上有哪些主要的教育起源说? 28.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29.简述二战后西方学制改革的基本特征。30.运用讲授法应注意哪些方面? 31.家庭教育有哪些基本要求?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共32分)
26.简述现代教育学的特征。
27.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8.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9.教师劳动具有哪些特点? 30.学校德育应适应哪几种现实需要?
31.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必须正确处理哪几个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
26.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27.学校美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28.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9.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0.为什么说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31.运用奖励法应注意哪些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25.为什么说教学是教育过程实现的基本途径? 26.简述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7.我国现代学制建立和发展的基本历史经验有哪些? 28.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一般身体锻炼的区别是什么? 29.简述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
26.教育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7.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8.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29.简述教师的素养中知识结构的基本内容。30.简述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31.影响教育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25.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形式有哪些? 26.简述德育的功能。
27.简述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28.二战以后西方学制发展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9.如何理解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
26.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7.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28.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29.简述教师的作用。
30.简述学校与社会联系的主要内容与形式。31.简述我国德育的主要内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
26.简述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27.简述教育发展的继承性。
28.简述西方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特征。
29.简述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30.试从时间流程简述教育过程的基本阶段及其任务。31.简述教师的具体任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26.我国德育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27.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方面? 28.简述教育的生产性。
29.简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规律。30.我国1922年学制的特点是什么? 31.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26.简述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27.简述影响教育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28.简述教师的任务。
29.简述家庭教育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意义。30.简述当代教育学的状况。31.简述教育的生产性的表现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答其中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多选答者,按前4小题评分)26.简述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27.简述神学教育目的论。28.简述人为什么具有可教育性。29.简述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30.简述教师素养的知识结构。
31.简述西方古代斯巴达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25.简述教师素养中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26.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7.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全固态电视发射机, 目前基本已全面替代了电子管发射机, 不仅是因其具有开关机时间短、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可靠性高、系统设计和运用灵活、维护方便等优点, 也是因其具有智能化控制和保护措施完善的发射机控制系统, 这也使得控制系统成为全固态发射机正常工作的关键。随着全固态发射机对电子管发射机的全面替代, 全固态发射机控制系统故障的检修, 也相应成了搞好电视发射工作的关键。本文以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 北京同方吉兆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全固态发射机为例, 全面地介绍了发射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及其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 以期能在全固态发射机控制系统检修中, 达到举一反三, 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全固态发射机控制系统原理简介
2.1 控制系统原理及方框图 (图1)
全固态发射机控制系统, 主要实现发射机的开关机控制、数据监测与显示、状态检测与保护、故障报警和处理等, 其组成原理如图1。
2.2 主控单元原理及方框图 (图2)
主控单元是发射机监控子系统的中心监控单元, 负责整机监控系统协调工作, 同时对外提供通信接口。其基本原理方框图如图2。
主控单元主要功能是:采集整机入射、反射功率等数据;采集各单元、子系统状态数据;分析及存贮数据;自动控制与状态调整;报警与故障处理;状态显示;与计算机通信等。图3为PC机、本地测控方框图
2.3 电控及配电单元原理及方框图 (图4)
电控单元的功能是:整机开关机控制及状态指示;手动/自动切换;收集温度、开关电源的状态数据、风机状态等信息, 上报主控单元并执行主控单元命令, 电控及配电单元, 与开关电源管理板共同构成“电源及风机测控子系统”控制整机电源及风机的开关 (参看图1) 。电控单元原理方框图如图4所示。其开、关机流程图分别见图5、图6。
3、全固态发射机控制系统常见故障的检修
故障现象1:主控单元液晶显示不正常 (图7夜晶显示实物图) 。
检修: (1) 液晶显示出现缺行/列, 字暗/行暗, 无背光等现象时, 需更换液晶显示器; (2) 液晶显示“白屏”时, 需调整对比度; (3) 液晶显示“黑屏”时, 有下列三种原因:1) 主控电路板 (实物如图8) M&C7“看门狗”插针JP1松动;2) 显示器与M&C7连接线松动或脱焊;3) M&C7损坏, 需更换; (4) 无故障报警, 数据出现几千甚至上万的异常指示, 主控单元M&C7路板存储器损坏, 需更换。
故障现象2:“AC380V缺相”报警。
检修: (1) 确认AC380V是否缺相; (2) 如供电无问题, 检查主控单元MM2B电路板 (实物如图9) 保险丝; (3) 检查主控单元板 (图8) M&C7缺相检测接口的电压, 正常的对地电压应大于5V。
注意发射机在缺相告警的情况下, 在自动状态下, 不能开机。
故障现象3:PC机不能与发射机连接, 计算机监控系统显示offline。
检修: (1) 检查计算机与发射机的连接;1) 检查连接线;2) 更换主控单元控制电路板 (图8) M&C7的接口芯片MAX485/3085;3) 检查计算机使用的软件版本号是否和主控单元相匹配。4) .由于PC和发射机通讯线两接头的型号一样, 但定义不一致, 因此注意不要接反。正确定义:PC-BD9:1脚—信号A、2脚—信号B 3脚—信号GTV-BD9:2脚—信号A、3脚—信号B 5脚—信号G。 (2) 检查RS232/485转换器, 可以将PC机和激励器进行连接, 判断转接器的好坏情况;*注意由于发射机主控单元的接口和激励器遥调接口的型号不一致, 因此需要使用备件中的专用转接线。 (3) 检查计算机、发射机的设置是否正常。
故障现象4:发射机手动开机正常, 自动不能正常开关机。
检修: (1) 电控单元的单片机是否工作, 注意前面板的钥匙在自动位置时, 如果钥匙损坏, 红色关机指示灯不亮; (2) 电控单元和主控单元的通讯不正常, 检查485通讯口和连接线; (3) 主控单元液晶显示屏乱码, 造成单片机工作不正常, 检查主控板和液晶显示屏连接线是否接触良好; (4) 主控单元单片机工作不正常, 检查主控板 (图8) M&C7板上所有集成块管角是否接触良好, 线路板是否有明显虚焊点。
故障现象5:发射机在工作过程中自动关机。
检修: (1) 电控单元中+5V电源由于外界原因输出不正常, 请检查风速传感器和电控单元的连接线和地是否短路。 (2) 主控单元和其他单元 (功放等) 通讯不正常。 (3) 主控单元中单片机损坏。
故障现象6:空气开关合上后, 发射机自动工作。
检修:由于发射机电控单元控制板 (图10) 上的过压保护的压敏电阻损坏, 造成交流接触器线包不要经过固态继电器控制就开始工作, 更换压敏电阻。
故障现象7:发射机合空气开关后, 主交流接触器吸合1次后, 恢复待机状态。
检修:发射机电控单元的芯片出现故障, 更换电控单元的芯片U16。
故障现象8:发射机在运行过程中, 用于功放冷却的离心风机运转停止。
检修:为保护风机, 在控制系统中增加有热保护器, 当风机任何一相电流瞬间增大, 会自动关闭风机的电源。因此运行过程中, 风机关闭, 主要原因为热继电器保护启动造成, 具体处理可检查电源的电网、风机的质量后, 适当调整保护器的保护范围。
故障现象9:发射机合空气开关后, 按发射机的开机键, 主交流接触器反复吸合数次后, 设备开始运行。
检修:由于开关电源的控制板收到外界干扰, 误发指令造成, 将开关电源的控制板的信号地和发射机的地进行连接。
摘要:全固态发射机机控制系统由电控单元、主控单元、配电单元等组成, 主要实现发射机的开关机控制、数据监测与显示、状态检测与保护、故障报警和处理等。用文字和方框图形式, 简要而全面阐明控制系统及其各个单元的工作原理, 如PC机及本地测控、开关机流程等, 在明晰原理的基础上, 对控制系统常见故障的9个典型实例进行分析和处理;引进主要功能电路板实物图, 以增强文章实用性和指导性。
【摘 要】ADS40是当今最先进的摄影测量系统之一,就ADS40的原理、数据处理流程,以及ADS40和常规摄影测量的区别,在精度等方面作了阐述和分析,并就其在我国摄影测量领域内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全数字航测相机,ADS40,三线阵,POS
1 引言
全数字航测相机系统ADS40是全球首台商业机载三线阵传感器,它由德国宇航院与Leica公司联合研制。目前虽然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已经购买了ADS40用于航测作业生产,目前处在试验应用阶段,价格较为昂贵。是一种能够同时获得立体影像和彩色多光谱影像的多功能、数字化的航空遥感传感器。其立体成像部分由全色波段的前视、后视和R、G、B任一波段的下视三组CCD线阵组成,全色波段每组CCD线阵均由两条线阵按照交叉像元的方式构成超分辨率模式,完成对同一地面区域三幅影像的立体覆盖。彩色成像部分由红、绿、蓝、近红外四条CCD线阵组成,可分别成像,经融合处理合成真彩色影像和彩红外多光谱影像。能同时提供黑白波段、彩色波段以及彩红外波段影像。其全新的成像机理及较高的自动化数据获取处理方式为摄影测量开辟了崭新的途径,并对传统的摄影测量作业方式构成挑战。
2 ADS40相机的特点与技术优势
ADS40推扫式数字航摄仪由传感器头SH40、控制单元CU40、大容量存储系统MM40、操作界面OI40、导航界面PI40、PAV30陀螺稳定平台等部件组成。SH40集成有高性能镜头系统和惯性测量装置IMU,镜头焦平面上安置8条波段CCD阵列探测器,可以生成黑白、彩色及彩红外影像。相机采用单个镜头成像,相比数字航摄仪多镜头口径更大,镜头口径越大,镜头的畸变差越小,成像的质量也就越高;单镜头成像比多镜头成像在原理上更为简单,更宜实现,故障率更低,检校也更加方便。数据后处理设备即徕卡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
3 ADS40的成像原理
推扫式三线阵CCD相机数字影像的x坐标为常量,对于
前视相机(代号l):x1=ftgα (1)
下视相机(代号v):xv=0 (2)
后视相机(代号r):xr=-ftgα (3)
线阵列推扫传感器的瞬时外方位元素对每一扫描行影像均有不同的数值,是时间的函数。ADS40采用先进的POS系统以及FCMS软件来控制、校正飞机的航线,可以认为其外方位元素的变化是平稳的,可表示为时间的线性函数,即可用下述数学模型描述:
Fi=F0 +Fy (4)
(4)式中含有12个未知参数,通过对POS(IMU/GPS)数据处理,就可以得到航摄时每个扫描行的外方位元素初始值,利用POS数据对0级影像进行纠正,就可以纠正摄影时飞机姿态变化(Rol,l Pitch, Yaw)造成的影像几何变形,产生1级影像。利用1级影像进行影像匹配、加入控制点进行光束法平差后,可以得到每条扫描行精确的外方位元素。它的8个波段所对应的各个线阵都位于焦平面上,在进行航空摄影时,便可得到以一条航线为单位的各波段连续数字影像。
4 ADS40与常规摄影測量的比较
4.1 外业控制及航空摄影方面:(1)ADS40相机在一定的基站范围内,在无控制或少量控制点的情况下完成对地面目标的3维定位。有控制情况下无需内业空三选点加密,相比常规摄影测量,大大减轻生产单位的外业工作量;(2)ADS40相机可以在飞机起飞之前输入有关技术参数,对飞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协调。全自动化控制,操作简单,即时监控和修正航线,提高航摄质量与效率,大大减轻摄影员的操作压力;(3)ADS40可航摄的天气大大高于常规光学相机,甚至可以在水平能见度小于3Km的云下进行大比例尺摄影;(4)ADS40相机获取的是数字影像,当天摄影完毕,影像可以立即下载,供下工序使用。而常规航空摄影后处理所经历的周期太长,专业处理胶片人员和中间环节会影响影像质量;(5)ADS40相机是三线阵推扫式的,获取的影像是以航线为单元的条带影像,其影像能构成3对立体以供观测,不考虑重叠度。常规框幅式相机需要考虑航向重叠度,增加经济成本。
4.2 数据处理方面:(1)在ADS40摄影测量工作站进行数据后处理时,无内定向过程。常规框幅式影像需要进行人工内定向,处理较为复杂;(2)ADS40相机影像是以每条航线为单位,传统框幅式相机影像是以单张相片为单位,各立体像对之间必须保证一定的重叠度。ADS40影像在一条航线范围内,航向不需要接边,提高工作效率;(3)ADS40空三在大面积测区平差时效率较高,人工干预较少,只需观测有限几个控制点,其他均由影像匹配自动完成。ADS40成像机理的复杂性决定了数据后处理过程也较常规摄影测量复杂,选择高精度的IMU/DGPS和空三平差模型对于ADS40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5 结束语
总之,数码相机ADS40在我国的引进与应用,是实现全数字航空摄影的里程碑,是加快航测数字化生产与建设的又一有力工具,但ADS40相机毕竟是新事物、新设备,技术含量高、配套软件多,对其了解、认识、学习、消化、吸收和应用需要一个过程,只有不断试验、探索和研究,加快生产应用系统和接口的开发研制工作,才能使ADS40相机尽早投入到生产应用中。
参考文献:
[1] 梅军,张永生,范永弘.ADS40机载数字传感器的摄影测量处理与应用.郑州: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2
一、教学策略
本章教材的前几节介绍的都是有关金属的知识,分别介绍了铁和铜的性质。铁和铜在一些酸的溶液中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但是如果把它们连接在一起放入酸的溶液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本节教材以这个实验为引子,引出原电池这一课题。本节教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电池的组成和化学原理;第二部分是化学电源;第三部分是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教材地位:
前面曾介绍过电解法冶炼金属,用电解法冶炼金属,实际上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而原电池则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利用原电池原理制成多种电池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方面都在广泛的用途。研究原电池原理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从本质上弄清金属腐蚀,特别是电化腐蚀的原因,找到金属防护的方法,体现了学以治用,同时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好的训练作用,所以本节内容既是本章的难点,又是本章的重点。
2、教材特点:
本节教材以实验事实入手来介绍铜一—锌原电池的化学原理,然后简单介绍几种化学电池,再以原电池原理来探讨金属腐蚀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来寻找金属防护的方法。这样,由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通过一系列对照实验,增强说服力,更具直观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果。
3、教学中应注意:
(1)要充分运用实验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启发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探索原电池反应的化学原理。
(2)[实验4—14]应边做边讲,由学生观察叙述出铁丝、铜丝分别放入酸中时的现象,以及铁丝和铜丝上端接触到一起放入酸中时的现象,教师归纳,并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并对不同的实验现象质疑,引入新课。(3)[实验4—15]应按教材介绍的步骤逐步进行,在实验过程中,随时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A、把锌片和铜片同时浸入稀硫酸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B.提出问题:“把上端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同时浸入稀硫酸中,现象将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联系实验4—14预测现象,然后演示。
C、在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电流表指针偏转,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D、把电流表与干电池相连,并与原电池相比较,使学生明确原电池的外电路上的电流是从铜片经外电路流向锌片,即电子由锌片流向铜片。
把实验分成这样几个步骤进行,使学生看到具体的实验现象,并通过观察、分析思考,从宏观现象引导到电子流向的微观分析,由表及里逐步分析推理,有利于探索原电池的化学原理。(4)实验后,可提出几个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在阅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总结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A、锌片上的电子为什么会流向铜片?
B、铜片上为什么有气体产生?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C、铜片上发生了什么反应?写出铜片上反应的电极反应式。D、锌片的质量发生什么变化? E.锌片上发生了什么反应?写出锌片上反应的电极反应式。F、从能量转变的观点本分析,原电池是一种什么装置? G、试着小结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5)化学电源的教学要求比较低,可让学生收集一些废旧电池,观察外表、分析类型、用途等。同时教师介绍一些新型化学电池如:铅蓄电池,Al电池、H2和O2燃料电池,锂电池等等。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研究性学习课题。” 应该注意,废旧电池中含有很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汞、镉、铅、镍等重金属和酸、碱等,是一种严重的污染物。应引导学生认识废旧电池的危害,不能随意乱扔废旧电池,也不能混入普通垃圾,应集中交回回收部门,进行统一处理。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学校或大商场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箱,回收后交有关部门统一处理。
(6)关于金属的电化腐蚀的内容,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认识金属腐蚀的本质,危害和钢铁电化腐蚀的原因,并根据原电池原理,尝试去写钢铁腐蚀的电极反应式,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提出金属的防护方法。可提出以下思考题使学生探讨: A、金属腐蚀的本质是什么?
B、什么是化学腐蚀?什么是电化腐蚀? C、电化腐蚀的本质是什么?
D、在潮湿的空气里,钢铁表面为什么形无数微小的原电池? E、金属腐蚀有哪些危害?
F、防止金属腐蚀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在生活中你观察到有哪些金属防护措施?(7)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试求用其它金属、水果、蔬菜、溶液等设计小电池。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能进行简单的电极反应分析。
(2)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电源和新型化学电池有所了解。(3)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及防护措施。
2、情感认识目标:
(1)通过实验引导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自然科学知识丰富内涵的浓厚兴趣。
(2)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动手设计家庭小实验,从中找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树立献身科学研究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3、教学重点: 原电池原理
4、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式
三、学环节设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教师课堂演示实验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看清楚实验现象,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根据实验现象去思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进而总结出相关规律。这种能力要求才是化学实验教学真正要达到的目的。
1、设疑讨论激发兴趣
利用学过的金属的有关性质设疑让学生讨论铜和铁分别浸入稀硫酸中应该看到什么现象,如果用导线把二者连接起来又将看到什么现象,然后做实验验证学生的预测是否正确,再设疑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引入新课。这样层层深入,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利于教学的进行。
2、实验引探讨论分析 教学中要真正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实行新课教学时,要边操作实验边提出一系列的思考题让学生观察现象思考回答。这样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然后教师进行归纳点评,强调重点。
3、总结归纳巩固强化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归纳得出原电池的电极反应规,外电路电流方向,形成原电池的条件等重点知识框架,然后进行练习巩固,强化掌握。
四、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金属的知识,了解了铁和铜的性质,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能与稀H2SO4反应放出H2,铜是不活泼金属,与稀H2SO4不反应。如果我们把铁和铜连接起来,同时放入H2SO4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下面我们来做这个实验。
[演示实验4—14]在烧杯中加入20mol稀H2SO4。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浸入其中。观察现象;将铁丝和铜丝连在一起,再浸入稀H2SO4,观察现象。(提问)有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铁丝与稀H2SO4反应放出H2,铜丝不反应,铁丝和铜丝连起来放入稀H2SO4中,铁丝溶解但不放H2,铜丝上面放H2。
(讲述)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铁丝和铜丝连接插入稀H2SO4构成了一个原电池。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原电池。
(板书)第四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一、原电池
[演示实验4—15]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平行地插入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现象。在导线中间接入电流计,观察指针是否偏转,用干电池对照判断电流方向。
(讲述)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投影问题)
1、锌和铜片分别插入稀H2SO4中,有什么现象?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H2SO4中,铜片上为什么有气泡产生?
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H+)如何变化?
4、写出铜片和锌片上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铜片、锌片分别插入稀H2SO4中:铜片不反应,锌片直接与稀H2SO4发生置换反应:Zn+2H+=Zn2++H2↑
铜片、锌片相连插入稀H2SO4中,构成了原电池: 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铜片:2H++2e=H2↑(还原反应)电子:Zn→Cu 在铜片上,溶液中的H+得到电子被还原成H2,溶液中H+减少,锌片由于反应而不断减少,外电路上有电流产生,锌片相当于负极,铜片相当于正极。
(讲述)我们知道,物质发生反应时,常伴随有化学能与热能,光能的相互转化,例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就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那么我们做的实验是化学能转化为什么能呢?(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板书)
1、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讲述)早在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发现了这一规律,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原电池——伏打电池。
(观看课件)模拟原电池两极的氧化还原反应。(投影)(学生填写下表)电极
电极材料
电级反应
反应类型
得失电子粒子
电子流向
负极
锌片
Zn-2e=Zn2+ 氧化反应
Zn原子
Zn→Cu
正极
铜片
2H++2e=H2↑
还原反应
H+离子
(思考)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如何选择呢?(学生讨论)
(学生阅读)阅读课本,填写下表(投影)(学生填写)电极
电极材料
反应类型
电子流向
负极
还原性较强的金属
氧化反应
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
正极
还原性较弱的金属
还原反应
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
(投影)下面我们再做几个实验共同探讨一下原电池的组成条件和原理。
(设疑)(教师提出)
1、哪些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哪些不能?
2、指出可形成原电池的正极反应和负极反应。
3、电子的流向如何?(学生讨论)(回答A、B、C可形成原电池)(教师小结)
(板书)
2、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两种活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为非金属导体)作电极。(2)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3、原电池原理:
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正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
(设计实验)有锌片、铜片、橘子、PH试纸、电流计,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能否组成原电池,并亲手设计一个原电池。
(讲述)在家中我们可以用水、马铃薯等及碱水、盐水做电解质溶液,用两片不同的金属和一些导线就可以构成原电池。大家可以试着去做。(练习)(投影)
1、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负极,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X>Y>Z
B、X>Z>Y
C、Y>X>Z
D、Y>Z>X
2、下列方法可以加快铁与稀H2SO4反应速率的是()A、加入少量ZnCl2
B、加入少量CuSO4
C、加热
D、增大压强
3、把两根铁棒用导线连起来,插入稀H2SO4中有何现象?外电路中有无电流?为什么?(小结)按板书内容,小结重点、难点。
(作业)课本P×××页
一、1、3、4
二、2、3 附:探究内容:
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使用范围,性能和价格以及电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调查废旧电池是如何处理的以及回收废旧电池的意义和价值。方法:调查走访,查找资料,撰写论文。
五、学法设计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本节教材,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1、对比分析法:
学生通过对铜和铁分别放入酸中现象不同的对比分析,结合铜、铁相继放入酸中的现象对比,得出铜锌相连与不相连时反应规律不同结论。通过对锌、铜原电池实验各种现象的对比分析得出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及定义。通过钢铁在潮湿空气中易腐蚀与在干燥环境中不易腐蚀的对比分析找出腐蚀原因。进而得出防腐蚀的具体措施,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有理有据,直观明了学生对知识易于接受。
2、实验探究法:
本节所有现象,结论都是通过具体实验得出的,所以实验探究法成为中心学法,学生通过现象观察分析,回答老师提出的有关讨论题,一步一步得出规律,知识接受过程自然流畅,理解深刻。
3、自学讨论法:
教材从图片、漫画、资料、家庭小实验、研究性学习课题、阅读资料等多种形式编排,内容丰富,可读性、趣味性强,教师设置了系列阅读提纲(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同时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阅读相关书籍、杂志、报纸等。拓宽知识视野,形成良好自学习惯和能力。
六、教学多媒体设计 序号
媒体内容
媒体类型 媒体作用
使用方法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
一
实验讨论题
图像
媒体1H D
2分钟
教师自制
二
原电池本反本质
图像动画
媒体2F F
1分钟
教师自制
三
原电池电级反应
图像 媒体3G F 1分钟
教师自制
四
原电池电级特征
图像
媒体4G F 1分钟
教师自制
五
原电池形成条件
图像
媒体5H A 3分钟
教师自制
六
课堂练习 图像
媒体6L D
3分钟
教师自制
1、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A、创情激趣,导入新课 B、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C、图文并举,直观形象 D、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E、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F、呈现过程,形成映像 G、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H、设难置疑,引起思辩 I、化静为动,激发情趣 J、化难为易,自主学习K、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L、协作学习,探求新知 M、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N、效果评价,反思反馈。
2、媒体使用方法:
A、播放—讲解—设疑
B、设疑—播放—操作
C、讲解—播放—举例 D、播放—提问—讲解
E、播放—讨论—操作
F、播放—讨论—总结 G、其他
七、教学板书设计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1、原电池原理:
⑴置换反应:Zn+H+=Zn2++H2 ⑵原电池反应:铜锌原电池
负极:
Zn-2e=Zn2+
(氧化反应)正极:
2H++2e=H
2(还原反应)电子流向:Zn
Cu
1、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1799年,伏打电池。
2、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⑴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为非金属导体)做电极; ⑵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 ⑶两极相连形成闭和回路;
4、原电池原理:
较活泼金属
负极
氧化反应 较不活泼金属
正极 还原反应
八、教学流程图
摘要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交流的方式。教师有效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合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行质疑和对话,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并对提问及时反思与实践的过程。有效课堂提问的价值取向,从教学目标维度解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表明师生主体性;从教学过程维度解读,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是关注课堂对话的开展、追求卓越的动态发展过程。有效课堂提问策略包括提问时机要恰到好处, 提问内容的设计要有梯度, 提问后应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思考时间, 应关注对学生回答的评价等。关键词
有效课堂提问;价值取向;策略
课堂提问贯穿教学的始终,是教学语言最主要的载体[1]。很多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提问过无数的问题,但如何能做到有效提问一直是教育学者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教师在有效课堂提问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一些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功能认识不足,不知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2]。课堂提问的价值取向与策略对教学有效性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有效课堂提问的价值取向与策略进行探讨,以实现高效课堂提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教师有效课堂提问的内涵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有效课堂提问作为一个研究方向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并日益为大家所关注,但目前仍处于研究的发展阶段。有效课堂提问更加关注师生主体的彰显、学生思维的张扬、教学对话的开展和三维目标的实现[3]。对有效课堂提问的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和反思,对于提升教师课堂提问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4]。
关于有效课堂提问的内涵,研究者使用的定义各有所指,尚未形成统一、完整的“有效课堂提问”概念。本文认为,有效课堂提问指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全面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对提问及时进行反思与实践的过程。从广义上看,有效课堂提问包括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和课堂提问的有效反思等环节[4]。
二、教师有效课堂提问的价值取向
有效课堂提问应是师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主体互动交往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问答者、问答内容和问答方式三大要素。在教学内容上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而又不局限于教材内容的有效课堂提问,以引起学生思维和行为的变化,从而彰显师生的主体性[5]。
(一)从教学目标维度解读有效提问的价值取向 1.有效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传统教学中许多老师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应试”的压力使学生的思维易受到压抑,创新的激情易受到消磨,没有关注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思维活动与问题是紧密相连的,有效课堂提问能让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让每个问题所涉及的观点和内容都能引发学生深度的思考,让学生对所判断的现象和事物有其独立的见解。2.有效课堂提问彰显师生主体性
教育主体性包含了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有效课堂提问中,教师首先要能够提出有效的课堂问题作为自己的目标,主动地进行持续性反思和实践。教师创设情境提出有效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碰撞、对比、理解、建构中形成自己的知识。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课堂反应决定着教学的整个过程,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展现,他们的知识、能力、情感才能更好的发展。有效课堂提问的预设、实施和反思过程,需要意识化的人格,建构师生的主体性,使双方以行动而存在并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从教学过程维度看有效课堂提问的价值取向
1.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动态生成的过程
有效课堂提问是教师精心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有效的课堂问题。预设是基础,只有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生成的有效提问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2.有效的课堂提问关注课堂对话的开展
对话理念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正逐步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概念。课堂对话是多元的,不仅有师生的对话,还有生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等,最主要的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性的交流与沟通。正是由于师生之间的观点、论断和思想上的不同才使得对话得以生存和充满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受到尊重,才能教学相长。
3.有效课堂提问追求卓越的动态发展过程
有效的提问并非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修正与成长的。教师应将有效提问作为自己执教生涯的一种追求,通过课堂实践持续反思和质疑,不断更新知识,并在合作共同体中相互交流和引领,由低效提问发展为有效提问再至高效提问。
三、教师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提问时机要恰到好处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和调控下,学生的思维兴奋状态和注意力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教学的时机与学生的兴奋点稍纵即逝,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把握提问的时机。超前的提问,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思维混乱,因无法作答而失去思考的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滞后的提问,会使学生不用深入思考,就能毫不费力地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提问因缺乏思维深度而简单乏味,失去了提问的意义,达不到提问的预期效果[6]。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生对概念的本质尚未充分认识时,教师应适时抓住学生的认知矛盾,精心设问,这样的教学,往往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
(二)提问后应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思考时间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要急着给予过多的解释与引导,而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让热闹的课堂沉寂下来。教师在课堂提问后应环顾全班,利用学生思考的时间,注意一些非语言的暗示,就可知道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当学生准备回答时,便会身体稍微前倾,微张嘴;而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没有听清楚问题或无法回答这一问题。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就可根据这些表现,选择合适的对象,把握适当的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问。等待时间要视问题的类型和学生的反应而定:如果所设计的问题都是有关知识记忆型的,等待时间可稍短些;如果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够创造性地回答问题,那么等待的时间就应稍长一些。有时因为课时紧张,教师还没有等学生说完,便打断学生的发言,越俎代庖,急急忙忙说出答案,或者当学生回答不够准确、完整、流畅甚至完全卡壳时,教师没有采取适当的助答措施,反而对其粗暴训斥,这些显然是不合适的[7]。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那段思考时间,是学生思维最活跃、也是知识结构迅速重组的最佳时期。
(三)探询性问题的使用
探询性问题是指在学生对问题有了一个回答以后接着追问的一系列问题。课堂提问中由于考虑时间较短或自身认知水平有限等原因,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含混的或不完善的,但是这些不完美的答案并不是没有价值的。一方面,在教师附加的探寻性问题的帮助引导下,学生 以原来的回答为起点,对自己的答案进行重新组织,从而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述出来;另一方面,在教师探询性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答案是不完全正确的,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重新进行正确的思考。探询性问题的使用无论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的保护,还是帮助学生进行意义的主动建构,都有其突出的优势[8]。
(四)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所有学生获得教育的同时,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身学习的需要[8]。
四、结语
课堂提问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加深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等方面是有明显的积极意义的,但同时也应认识到无意义的甚至惩罚性的课堂提问对学生学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充分理解课堂提问的价值取向,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和策略,以积极有效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投入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目的:
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化或结果。(广义)
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狭义)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政治经济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劳动者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2.教育方针:
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工作总的要求。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
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教育方针是党指导教育事业发展的总方针(工作方针)。
3.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确立培养目标的依据,培养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一般到特殊 抽象到具体)
4.教育制度:
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5.学校教育制度:
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课程计划:
对学生毕业前所要完成的所有学习任务的总体安排。
7.课程标准:
有关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主要规定学科知识范围、深度及其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
8.教材:
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教材(一般到特殊 抽象到具体)
9.课程目标:
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品德发展、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
10.课程内容:
通常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课程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它既包括具体的教学内容,还包括对教学的具体进程。
11.课程实施:
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打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12.课程评价:
测量学生子在学业方面实现预期行为目标的程度。
将学生的学业与某些标准进行比较。
运用专业知识,判断课程实施的过程。
13.教学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开发)
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以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开发过程。
14.教学模式:
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知道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例。反映特定教学理论,并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形式、策略的模式化教学活动结构。
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和桥梁。
15.教学原则:
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及指导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比规律具有更多的主观成分。
随着中波发射技术的不断提高,全固态中波广播发射机逐步取代了电子管发射机。全固态发射机与电子管发射机相比,具有开机不需要预热,性能指标优良,效率高、维护成本低、安全可靠等优点。贵州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八五四台有1台10kW PDM机,4台1kW PDM机,均是上海明珠公司生产。1kW PDM机采用了3kW PDM机的设计原理,使用2个调制/功放小盒。10kW PDM机的功放小盒与1kW PDM机的功放小盒完全相同,这样在功放小盒损坏时,可以互换使用。虽然全固态PDM机具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那就是抗雷击性较差。调制/功放小盒是工作在高电压大电流的环境中,在雷雨季节,因雷击损坏的调制/功放小盒特别高。下面对调制/功放小盒的工作原理和故障检修作一简介。
2 调制/功放的工作原理
调制/功放小盒由三部分构成,即:调制部分、功放部分和保护电路。三个部分全放在一个小盒内,当发生故障时,易于检修。
2.1 高频功放部分
高频功率放大器,采用桥式丁类放大电路,场效应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在实际电路中,桥式各臂均采用2只IRF250功率场效应管并联使用,共用了8只管子,每只管子栅极串4.7Ω防振电阻。GS极之间跨接背对背串联的20V稳压管,作用是使可能由于暂态而造成的GS极间出现瞬时过压受到限幅,保护场效应管,如图1所示。
高频激励电压正半周时V11、V12和V23、V24导通,V15、V16和V19、V20截止。当高频激励电压在负半周时V15、V16和V19、V20导通,V11、V12和V23、V24截止。T2和T3是高频输入变压器,每只变压器的4个次去推动4只场效应管。输入变压器不论是初级或次级的接线,两端不能互换,如果接错,造成推动电压的相位反相,此场效应管在工作时会立刻烧坏。T4是高频输出变压器,C47~C56是隔直电容器,放大器工作正常时,C47~C56并无作用,当放大器发生故障时,C47~C56有保护其它部分场效应管的作用。
2.2 调制部分
调制部分共三级,如图2所示。来自调制推动器的宽度调制脉冲送至插头的14脚,高电平时约15V、低电平时0V,第一级V4是共基极放大,起移位的作用,电压增益略小于1。第二级由V5、V6组成单端推挽射随器,它的13V电压是由-140V电压经稳压器VD11获得。第二极输出的宽度调制脉冲送到调制器V7,V7使用IRF250场效应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当14脚输入的脉冲为高电平时,V7导通。当输入低电平时,V7截止。VD12在电路中用作续流二极管,L1—L3和C23—C26以及C31—C46组成低通滤波器,它的作用是滤去副载波及其边带。VD5是主电源指示灯,VD7是调制输出指示灯。
2.3 保护电路
保护电路共有三极保护,它们是不平衡保护、过热保护和外来封锁保护,如图3所示。
①不平衡保护
T1是三线圈变压器,从前级过来的推动电压送到25脚,电流分别通过T1的两个初级后流向输入变压器T2和T3,由于两个初级的绕向相反,而且通过的电流又相同,T1次级没有感应电压。当有场效应管损坏时,通过两个初级的电流不平衡,次级感应电压,经过VD6使可控硅V3导通并保持,使R21和R22相接处经VD3和V3通地,V4、V5、V6、V7均截止。
②过热保护
由于某种原因使散热器温度升高到85℃,热敏电阻R8阻值降低到使V2导通,同样使V3导通,调制/功放停止工作。
③外来封锁保护
当封锁端外来的高电平封锁信号时,比较器N1A输出低电平,比较器NIB输出低电平,使V4、V5、V6、V7截止,调制/功放停止工作。当封锁信号失去后,调制/功放恢复工作。
3 故障现象及处理
3.1“调制输出”指示灯熄灭
某一个调制/功放小盒“调制输出”指示灯熄灭,“主电源”指示灯正常。从故障现象看,要从外来封锁、过热保护、不平衡输入保护以及调制器本身来查找原因。首先查找外来封锁、过热保护电路均正常,检查调制管V7也正常。对调制部分的第一级V4进行检查,考虑到在路测量有误差,焊下V4进行测量,发现V4的be两级的正反向电阻均为无穷大,说明V4已经损坏,更换同一型号的管子焊上,机器恢复正常播出。
3.2“调制输出”指示灯异常亮
因雷击造成某一调制/功放小盒“调制输出”指示灯比其它正常工作的调制功放小盒“调制输出”指示灯要亮很多,整机输出功率下降。从故障现象看,要从调制器、功放入手,测量8只功放管及一只调制管,经检查9只IRF250场效应管均损坏,全部更换后,开机检测,发现“调制输出”指示灯不亮。对新换上去的9只IRF250重新检测,发现调制管V7有松动现象,经观察是调制管的紧固螺丝未到位,使得调制管的漏极与低通滤波器中L1断开,至使前级输出无法到达下一级电路,对其进行紧固后,发射机恢复正常播出。
4 小结
调制/功放小盒是发射机中故障率最高的部件。在更换调制管及功放管时,要注意散热片与绝缘薄膜的正确位置及紧固螺丝是否到位。场效应管容易被静电击穿,维修时一定要注意防静电,使用的电烙铁的外壳必须接地。拿新管时,手不要触及场效应管的三个电极,特别是栅极。还要定期对调制/功放小盒进行除尘,以免灰尘过多,造成故障。只有不断地积累经验,及时掌握故障的处理方法,才能更好地处理突发事件,保证我台的安全播出。
摘要:调制/功放小盒是整机中最易发生故障的部件,本文重点介绍了调制/功放小盒的工作原理以及故障检修
关键词:全固态中波广播发射机,调制/功放小盒
参考文献
【教育学原理全】推荐阅读:
教育学原理试卷05-28
教育学原理习题一06-05
教育学原理考研试题06-01
教育学原理 复习资料07-23
教育学情境与原理试题10-05
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12-04
教育名言全10-08
南师大教育学原理真题07-07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12-31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案例分析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