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县返乡农民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蔺县返乡农民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通用8篇)

古蔺县返乡农民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篇1

中共古蔺县委宣传部调查组

古蔺县地处四川南部边缘山区,幅员3182平方千米,人口80.2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级贫困山区县。劳务输出是古蔺的支柱产业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广大农村的富余劳动力纷纷涌向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务工,全县常年约有21万人在外务工,其中男性约12万,女性约8万,年创造收入约12.57亿元。这些人中绝大多数过着年初南下、年末北归的候鸟式生活。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农民工纷纷返乡,引发了农民工的返乡潮,截止2009年6月,全县返乡农民工约3.7万人。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后,有什么思想反映呢?近日,我们对全县返乡农民工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县农民工返乡基本情况

(一)返乡农民工结构特点。

调查显示,返乡农民工结构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返乡农民工年龄年轻化。35岁以下占45%;36-45岁占34%;46-55岁占21%。二是文化程度普遍偏底;小学文化程度占70%,初中文化程度占25%,高中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5%;三是在外从事的职业单一,技术含量低,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在外从事的职业主要是制造业,在工厂里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活,技术含量较低。

(二)农民工返乡的原因

1、因金融风暴企业倒闭或裁员而返乡占57%。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出口及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出口受到限制,经济部景气,导致企业停产、转产、降薪、裁员等,造成一些农民工被迫提前返乡。

2、因新农村优惠政策感召回乡创业的占6%。国家惠民政策的出台。党的十七节三中全会后,国家最近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新政策,如新的粮食收购政策,以及在农村实施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科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等型式,对农民工返乡务农具有较强的吸引力。2009年是我县农村农业改革发展突破年,也是古蔺县项目建设推进年,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推进,经济环境逐步改善,县级政府出台了多项创业优惠政策,吸引了农民工返乡创业。

3、因家庭等其他原因返乡的占37%。

二、当前返乡农民工主要思想动态

(一)盼过城市生活。农民工外出就业意愿较强,只有少数人愿意留在家乡开办乡村超市、种、养、加工以及从事农村建筑工作等,他们都希望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提供土地、工商、税收及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从调查资料看,无论是回家过春节,还是因为失业等原因返乡,农民工还是倾向外出寻找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和平台。愿意返乡后务农的只占28%,返乡后不愿意务农的占到72%,习惯和留恋城市生活的占61%。

(二)盼在家乡创业。近年来,少数农民工就业意识开始转变,开始回乡创业,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转变。受金融危机影响,南方部分工厂企业减员或关停,部分农民工认为南方工作不好找,如果能在家乡找到就业门路,收入差不多的话就不外出了,争取在当地就业。在返乡农民工中,有30%想在家乡创业。目前,他们中的一部分通过国家政策扶持政府帮助在家开办起了养殖场,一部分承包土地进行烤烟种植。例如:箭竹苗族乡大黑洞野山鸡专业合作社的经理赵长进是众多返乡农民工之一,2009年2月利用外出务工的资金和贷款20万元成立野山鸡养殖场,开始了养鸡之路,目前该企业帮助就业5人,养有野山鸡1500只,箭竹乌鸡1400只,每天产蛋250枚,外销供不应求,月收入3000元左右,年利润3万多元。谈起自己在外打工与 在家创业的比较,赵长进说“在外打工虽然挣得钱多些,但是在家可以照顾家人,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他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三)盼技能培训。调查表明,由于受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偏低等因素制约,部分有技术的人员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小,即使失业也能很快重新找到工作,而技术单一或无一技之长的人只能回家观望。从我县农民工外出务工的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属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少数人掌握部分专业技能。由于文化程度偏低又缺乏专业技能,加之人生地疏,在竞争中与城市劳动力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农村劳动力缺乏就业竞争力。大多数农民工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且收入水平不高。因此,返乡农民工希望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满足多行业、多领域就业选择的需要。

(四)盼增收致富。农民工想赚钱、想致富、想过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但在农村根本没有办法实现,于是被迫外出到城里务工,一部分是为了闯天下,一部分是为了维持生计。在外出务工中,一少部分头脑灵活、或有知识、懂技术的农民工找到门路,生活很快变了样,在城里扎了根,变成了城市人,但大部分却因为无知识、无技术特长的农民工只有靠出卖体力,干一些脏、累、险的工作,这是没有致富门路被生活所迫,既要外出务工,还要回家种地,成为城市-农村两栖候鸟。调查中,很多返乡农民工就盼望政府能帮助他们找到更好的致富门路,使他们生活得更加美好。

(五)盼家乡发展。在与外出返乡农民工的交流中我们听到,他们在外打工赚钱的同时,喜欢看电视、看新闻、聊天,通过这些了解身边的大事、家乡的大事、国家的大事。他们生活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看着城市的变迁的同时,也关心家乡的人和事,关注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够加快建设、加快发展。同时也关心国家的安全和发展,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感到高兴,为民族的强盛感到自豪,他们盼望自己的国家能够更快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和进步。

三、农民工返乡的影响

一方面,部分农民工返乡,对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是为满足我县企业用工需求创造了机遇。产业调整转移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劳动力的流向与产业转移密切相关。随着我县招商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一批外地产业落户我县,带来了新的用工需求,农民工返乡正好满足需要;

二是为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在国家强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农民工返乡有助于挖掘农村内部的增长潜力,有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带来了机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目标,搞活农村经济,提高农民工素质,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是一条可行之路。近年来,我县部分农民工 走出土地、走进城市、走向市场,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积累了一些资金,学到了一些管理知识,掌握了一些生产技术;

四是有利于婚姻家庭的稳定和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主要体现在已婚农民工返乡,将有助于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及老人的赡养问题,有利于恢复正常的家庭结构和生活状态。

另一方面,农民工返乡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是将使部分家庭生活困难。对收入不高、积蓄不多的农民工来说,一旦没有了收入来源,生活的压力就接踵而至。更有绝大部分农民工在打工时的收入仅能勉强维持一家生计,一旦失业将迅速退到生存线以下,使得家庭生活也变得无以为继。

二是本地就业压力增大,返乡人员中一部分准备回乡创业和本地发展,一部分返岗继续工作。这样农民增收的压力增大,外出收入水平减少。近年来,进城务工收入已经成为我乡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是社会稳定的压力增大。农民工大量返乡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影响。农民工长期外出务工,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农村生产生活,少数年轻农民工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固定收入,情绪波动较大,就会缺乏社会归属感和安全感,成为新的社会不安定因素,给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压力。

四是给农村义务教育、医疗救济带来新的压力。农民工子女大量返乡就读,使得学校现在的教育资源严重紧张,尤其在一些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如住宿、教室一下子突显紧张(我县一小、二小、中城中学、古蔺镇中等学校,现在每班学生均在80人左右)。

四、几点建议

(一)从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这将是开发农村人才的重要举措。

在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有关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强投资的吸引力;二是建立绿色服务通道。加大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各级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帮助他们解决融资、招工和行政审批等问题,统筹规划安排,优化自主创业的环境。在对有创业意向的返乡人员积极开展免费创业培训的基础上,提供创业项目,同时在证照办理方面,积极主动与工商、税务部门协调,实现一条龙跟踪服务。三是相关部门要制定和实施扶持政策,在项目、资金上给予一定支持,采取小额贷款或其他政策支持,降低创业门槛,利用他们在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引导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立足本地资源,创办领办创办养殖业、农业产业化以及农村服务业等项目个体私营企业和发展各类经济实体,实现自主创业,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带动就业。

(二)加强对农民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农民工实用性、针对性的业务技能培训,帮助提高农民工业务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切实做好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意识,有效缓解产业升级与经济低谷所带来的就业困局,才是应对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大力挖掘农村人才重要之举。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创新培训模式,调整培训方向,丰富培训内容,根据农民工自身特点,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集中开展农民工转移、转岗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就业技能,适应新形势工作需要。一是对技术水平不高的返乡农民工开展回炉培训,提升新一轮输出人员择业竞争力;二是组织没有技术的返乡农民工参加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鼓励他们自主择业,以减轻社会就 6 业压力;三是对有志于回归创业和有一定创业基础的的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提升自主创业能力;四是对有意继续从事农业的返乡农民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对年龄偏大、知识水平偏低,不愿再外出打工的农民开展特色种养殖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技能,实现科技种养增收。建议充分发挥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采取政府出资补贴的办法,大力开展针对返乡农民工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并免费为培训合格的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发放相应证书。

(三)充分利用好“农家书屋”工程和大学生干部,帮助农村人才的培养。

新农村建设要求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现在的各个地方 “农家书屋”工程,都是以引导农民读好书,增加农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目的,返乡农民工可以在这里接受到很多相关最新的信息、技术和知识,享受到读书带来的益处。只要政府紧紧抓住“农家书屋”这个有效载体,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先进文化宣传教育,一定能使他们在农村书屋中就成为农村实用人才。大学生干部应多为创业农民工提供生产技术、致富门道、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咨询,积极帮助解决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多去发掘和报道一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好典型,激励返乡农民工勇于创业。

(四)加强政府组织输出在农民工就业中作用

政府在掌握各种就业信息,尤其是跨地区的就业信息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地方政府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地区人才交流中心等机构在组织输出劳工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克服农民依靠自身社会网络提供就业信息所产生的信息面狭窄、就业容量有限的缺点;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政府的威信提高农民工对就业信息的信任程度,保证其就业的确定性和效果。

(五)加强部门联合,保障维权机制,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工的权益。

从政策、税收、资金上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建立裁员报告制度,不得随意裁减员工,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利。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在工资待遇、劳动保护、生活条件、社会保险以及工伤、死亡事故处理等应有权益.(六)完善政府职能。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是一项巨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多个职能部门和社会方方面面,目前的情况是统筹协调的力度弱,解决困难问题有些力不从心等,建议政府对现有相关部门力量整合,建立起调度有力协调有序的长效运转专门机构,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效率。

古蔺县返乡农民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篇2

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农村的发展最终要靠农民自己来驾驭。为了更好地坚持从实际出发, 尊重农民的意愿, 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和引导好农民, 就要及时了解当前农民的生活和精神现状, 尤其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只有解决好农民的思想问题, 新农村建设才能够获得持久的内在动力, 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为此, 我们就当前农民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一、“农民思想状况”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我们于2007年8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县就“当前农民思想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此问卷的调查对象有靠种、养殖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纯农民、短期进城务工人员、打零工者、就近经营小生意者, 所选样本既具有全面性又有代表性。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30份, 有效问卷400份, 有效率为93%。问卷共设计41个问题, 涉及范围很广, 我们从农民生活满意度、社会地位满意度、思想观念变化、信仰问题、致富问题、教育问题、精神文化生活、行为方式、建设新农村的信心等十个方面对农民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并通过座谈走访的形式, 力求对农民目前的情况做出真实而准确的把握。在被调查的农民当中, 男性占66.5%, 女性占33.5%。调查对象主要是中青年人, 36—50岁的占52.5%, 21—35岁的占28%, 51—65岁的占15.5%, 20岁以下和66岁以上的共占4%。在文化程度上, 以接受高中、职高教育的居多, 占37.5%, 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4%, 中专学历的占11.5%, 大专及以上的占9%。被调查的农民中经商的占26%, 13.5%的人主要从事种植业, 13%的人主要从事养殖业, 11.5%的人以外出打零工为主要工作, 在当地乡镇企业工作的占7%, 还有29%的人从事着种养殖业、外出打零工等多种工作。二、当前农民的基本思想状况总的来看,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农民的主体意识正在增强, 思想比较活跃, 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一) 生活富裕安康愿望强烈, 收入问题成为关注焦点。关于当前的短期目标和最希望的生活方式这个问题, 在6项备选项中, 51%的人选择了“身体健康”, 有40%的人选“衣食不愁, 生活安定”, 有34%的人选择“挣更多的钱”, 有31%的人选择了“实现自我价值”, 另有20.5%的人选了“为社会多做点有意义的事”, 选“提高名誉和地位”的占15%。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多数人表示基本满意, 不满原因中, “收入不高”占59.5%, 认为“农村生活环境差”的占32.5%, “看病问题”占28%, “外出找活不很容易”占23%, “养老问题”占20.5%, “文化精神生活条件差”占17.5%, “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占17%, “孩子上学问题”占14%。由此看来, 追求生活的富裕安康成为农民的强烈愿望, 导致农民生活不满意的主要原因集中在生存条件差 (收入不高、农村生活环境差、看病问题、养老问题) 上, 而收入问题则是首要问题。 (二) 整体思想观念变化较大, 现代意识增强。有70.5%的人认为自己现在的生活观念、思想意识有变化, 其中认为“变化很大”的占25%, 认为“有一些变化”的人占45.5%。在回答有哪些变化的答案中排在前三位的是:认为“现在思想观念比原来要开明、开放”的居首位, 占52%;认为“现代文明意识 (包括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审美意识等) 比原来增强”的占38%;认为“现在要比原来勇于主动接纳周围新生事物”的占33.5%。这说明广大农民的现代意识正在增强, 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在弱化, 自力更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在不断发扬, 封闭、古板、落后的思维和行为意识正在弱化, 勇于主动接纳新生事物的精神正在发扬。 (三) 求知欲望强烈, 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成为追求最爱。渴求科学文化知识, 希望掌握新技能是近年来农民的一大鲜明特点。因为农民想致富盼致富的愿望迫切, 加之技能水平低对找工作有较大影响, 使农民深感学习的重要性。在被访者对“您目前最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教育?”的回答中, 有37%的人选了“农业科学技术培训”, 有25%的人选“就业技能教育”, 有19.5%的人选了“职业教育”, 还有19%的人选了“成人教育”。可见, 技术、技能教育培训是农民所喜爱的。 (四) 精神文化需求提高, 文体生活不可或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水涨船高。在对目前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满意程度的调查中, 有8.5%的人认为“满意”, 有24.5%的人“基本满意”, 有48.5%的人回答“不满意”, 有18.5%的人“很不满意”。说明文化生活现状距离农民的要求相差甚远。不满原因备选项有四个, 13%的人认为“活动开展少”, 36%的人选择了“基础设施差”, 还有33%的人选了“缺少人组织”, 另有18%的人选了“其他”。看来基础设施差和缺少人组织是主要问题所在, 在这样的农村文化环境下, 农民的休闲娱乐活动相对比较匮乏。 (五) 民主法制观念普遍增强, “法律维权”成为维权首选。在被访者对自己现在的社会地位是否满意的答案中, 有10.5%的人“满意”, 有47.5%的人“基本满意”, 有42%的人“不满意”, 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对自己现在社会地位的满意度不高, 同时也说明农民的主体意识、民主观念的增强。在不满原因的四个备选项中, “得不到与城市人相同的待遇”占52.5%;“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主要包括宅基地问题、承包地问题、乱收费问题等等) ”的占35.5%;“没有知情权、参与权”的占33.5%;“自身文化素质差”占32%。同时, 在与群众交谈中, 农民普遍表示希望了解和掌握国家的政策和法律知识, 有51.5%的人认为合法权益受到村集体或政府的侵害时应“通过法律维权”。说明多数农民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会积极采取行动维护自身权益。 (六) 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建设新农村态度明朗。在被访者对今后长期愿望的回答中, 有49%的人选择了“留在农村, 建设新农村”, 有20.5%的人选择了“转移出去, 变成城市人”, 还有13%的人“拿不定主意”, 持观望态度, 有12.5%的人表示“无所谓”。由此可见, 有近一半的农民对留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态度明朗、充满希望。还有一部分人向往城市相对丰富的社会资源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近几年来, 随着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实施, 使农民切身感受到了国家对三农的关注, 所以, 他们愿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贡献力量。三、当前农民思想状况反映出的问题随着城乡经济的融合、农民与城市接触机会的增多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启动与深入发展, 石家庄市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道德水平、生产技能、自身综合素质也有明显提高。但是, 从农民的思想精神状况来看, 也反映出一些认识上和农村发展中的不足。 (一) 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与新农村建设及农民需要不相适应。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目标, 无论是对当前的农村发展还是对农民素质的提高都提出了要求。新农村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必须以相对完善的生产条件和物质装备为基础。问卷调查表明农民普遍对经济收入非常关注, 而在影响致富的主要因素的七个选项当中,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缺少资金”占61.5%, “缺少切实可行的项目”占38%, “缺少致富信息”占31.5%。这从一个小侧面反映出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二) 农民自身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不相适应。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力量。调查显示, 广大农民的自身素质与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足信心不相协调。一方面发家致富愿望强烈, 但由于文化基础差等自身原因导致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还不强;另一方面, 现在的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和现有的职业教育存在覆盖面窄、流于形式等缺陷, 与农民的现实需要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 对于正在进行的“阳光培训工程”, 受访农民中回答“很了解的”占12.5%, “听说过, 但不是很了解”的占44.5%, “没有听说过, 不知道是什么”的占43%。这说明“阳光培训工程”的范围还是太窄, 应该加大培训范围和培训力度, 让更多的人认识它, 了解它, 受惠于它。由此看来, 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农民素质仍是一项艰巨长远的任务。 (三) 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与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相适应。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乡风文明。调查发现, 农村休闲娱乐活动贫乏, 封建迷信在相当一部分人中还很有市场。对于人是否应该有信仰这个问题, 有63.5%的人回答肯定, 有27%的人认为“无所谓”, 有9.5%的人认为“没有也可以”。而在“你的信仰是什么?”的选项中, 29.5%的人选择了“信仰共产主义”, 有41.5%的人“相信命运”, 还有19.5%的人“相信金钱”, 9.5%的人“信仰宗教”。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正处于转轨期, 不可预知性增强, 因此许多人相信命运, 相信宗教, 还有一些人在“金钱万能”的影响下, 干脆把自己的信仰变成了金钱。看来, 只有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广大农村的风貌才能有大的改观。 (四) 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发展及农民要求不相适应。在被访者对“您认为在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的回答中, 有17%的人选择了“是”, 有64.5%的人认为“没有完全发挥”, 有18.5%的人认为“没有发挥”。看来,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民心目中作用发挥得并不是很理想。但是, 大家对基层党组织还是抱有很大希望。在“您认为农村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发挥哪些作用”的回答中, 选项有六个, 其中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的占76%, 选“做好思想工作, 构建和睦农村社会环境”的占42.5%, 选“在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上下功夫”的占36.5%, 选“加强政策宣传”的占14%, 选“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占22%, 选“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的占26.5%。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那样, 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四、对策建议通过本次问卷调查, 我们对当前农民的思想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并认识到了问题所在, 由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 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打牢物质基础, 同时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 让农民得到实惠。这就要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比如认真落实公共财政分配、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等政策。 (二) 提高农民素质, 培育新型农民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意识。二是要健全和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扩大办学规模, 提高办学质量, 提高农民的择业、就业能力。三是要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和民主法制知识在农村的宣传教育, 提高农民民主法制素质, 学习法律、运用法律, 为自己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通过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的提升, 使农民成为既有致富意识又有创新精神, 既有市场意识又有适应市场的能力, 既有求利心理又有责任、义务观念, 既有现代意识又有科学技能的新型农民。 (三)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一是要加强党对农村文化事业的领导。二要切实保障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的需要, 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三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 充实农民的精神世界, 使农民形成积极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四)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构建和谐发展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任务的实现, 要靠基层党组织团结和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既要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 又要抓好村委会班子建设, 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党在农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也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有可靠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证。

古蔺县返乡农民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篇3

近年来,我们结合返乡农民工的特点,突出了创业文化的培育,深入开展返乡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无形的思想观念融入到推动创业的有形载体之中,催生创业促进农民增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强力引擎,实现以发展保稳定、促和谐。2008年沭阳有7400余名农民工返乡从事高效农业综合开发,返乡创办企业784家,占新增民营企业总数的22.7%,投资总额达4.17亿元,带动就业1.2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了14.7%。

一、全力营造返乡创业的浓厚氛围

我们组织开展“青春在创业中闪光”大型宣教活动、“返乡创业之星”评选活动,组织创业事迹报告会,并通过开设《全民创业村村行》电视专栏、在网站设立创业专区等形式,积极倡导创业精神,大力营造创业光荣的浓厚舆论氛围。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精选了26名返乡创业者的事迹在省级以上媒体进行宣传,花农周洪亮的事迹还被央视摄制专题片播出;进一步提高返乡创业人员的地位,积极选拔返乡创业者担任村两委职务,有效提高了返乡创业者的带动示范作用。

二、努力提高返乡创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设立了40个创业培训基地,组建创业讲师团,因时、因地、因人实施“创业素质提升工程”。抓住农民工返乡过年时机,集中开展“全民创业培训月”活动,三年来共组织574场创业专题培训,受训群众超过40万人次;针对农民工素质参差不齐且普遍偏低的实际,举办“补差”、“提高”和“拓展”三个不同层面的培训班,已累计开设700个班次;结合不同地域产业特点,定期聘请扬州大学等高校专家开设“村民创业讲坛”,使培训更贴近本地经济特质,农民创业者也获得了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三、为返乡创业提供科学高效的指导服务

构建了以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创业指导服务站为支撑的创业指导网络,每年年初举办创业咨询会,年中举行创业指导服务周,累计开展创业咨询活动415次。定期免费编发《民营经济信息》,并通过《致富金桥》等电视栏目和手机短信平台发布,截至目前已发布项目信息192条,41名返乡人员根据信息创办了致富项目。开展“创业1+1义工服务”活动,组织机关干部与返乡创业者结对,提供帮办服务。在各乡镇建立返乡创业园。鼓励返乡农民工进园创办各类企业。成立了全省首家村镇银行和两家小额贷款公司,组建了48家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开展“金融助推创业”行动,推动银行创新农村金融信贷产品,构筑宽松的农民创业信贷体系;将银企洽谈会会场设到乡镇,现场推介金融产品,现场交流、洽谈签约。设立了全民创业发展基金,对初创、微小企业的贷款给予贴息补助;对申办企业所需规费全额补贴;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返乡创业者实行“以奖代补”,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业成本。

面临新的形势,进一步做好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应立足当前实际,以返乡农民工为重点、以培育创业文化为抓手,努力做到贴近农村工作、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群众。

一是围绕“保增长、促发展”大局,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针对当前经济危机影响,国家提出“保增长、促发展”,对于农村而言就是不断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个大局,着力加强农村创业文化建设,培育农村创业主体,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壮大农村经济发展主体,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质态。

二是立足改善农村民生根本,充分满足广大群众的致富需求。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农民增收是当前农村最大的民生工程,致富也是当前农民最强烈的愿望。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更好地满足农民致富需求为立足点,为农民特别是返乡农民工拓宽创业门路,引导他们更新观念,开拓视野,实现从外出打工赚钱向本土创业发展转变,切实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使宣传思想工作与农民生产生活有机融合。

三是把握农村发展稳定重点,切实抓好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是实现稳定的有效途径。农村宣传思想工作要将返乡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作为重点,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创业实践,带动更多返乡农民工本土就业,建立“输出富余劳动力——打工积累资金技术——返乡创业——安置本地富余劳动力”的良性格局,既可以有效避免农村劳动力闲置带来的若干社会问题,又可以通过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古蔺县返乡农民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篇4

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学院:福州大学阳光学院

专业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摘要:随着金融危机的全球化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在这次危急中,大量的农民工失业,从而迫不得已返乡。这一现象引发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将会导致社会稳定受到一定的影响。分析农民工的返乡原因以及造成的社会问题,提出建

设性的建议,对于在目前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返乡农民工就业

前言

2011年9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通知》第三条

专门谈到“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投身新农村建设”。国家已制定了大量支持农民工

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支持有技术、有资金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争取以创业带动就业,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二十字方针,近年来,福建省在做好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同时,大力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

据初步统计,目前,福建省回乡创业人数已达20多万人,占已转移就业劳动力总数的6.5%,福建主要是以多种方式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如设立专门服务窗口,改善农村信贷服务,放宽融资条件,试行林权抵押、农村房产抵押等贷款担保机制等。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民工

返乡创业政策,宣扬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持,为此在暑期特地对福建省尤溪

县福廷坑村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情况进行以“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主题的口头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是那些以前在外地以打工为生的工人,如今回乡创业的农民,以及那父

母是在外地打工为生,只身一人选择回乡自主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口头问卷调查为主,通过一对一访谈方式开展,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进行

简单的口头问卷调查,因为创业人数有限,还有一些上网调查的资料。

问题:是什么决定性的原因让你回乡的?你回家之前有想过要做什么,还是打算走一

步算一步?是什么原因促使你选择在这个创业方向的?回乡创业主要遇到什么困难?动

用了什么方法解决这些困难的?等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和条件

在这次的调查和上网查找资料中总结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及条件:

1、在采访一个竹厂企业家时,他说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无论你月薪多少、年薪多少,总是替别人打工的打工仔,有一句老话:‘工字不出头’,已经深刻的点出打工者的悲哀本质”。我想在每个人的成长中都有梦想和期待,都盼望着有一天能自己当家作主作老板,就算产业再小也是自己的,那是一种不一样的满足感。所以说在这种的“野心”驱动下,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不在少数。

2、在调查中显示很多人都透露出他们在外打工多年都存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为什么还要替别人打工、受别人眼色呢?许多农民工在手上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一些技术经验,有了资本就可以衣锦还乡创业。在多年的大城市的熏陶下,农民工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一般打工仔了,他们在各个岗业中摸爬滚打,积累出的经验和人情世故足够成为他们回乡创业的信心。

3、调查还发现外出打工多年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于城乡之间的二重壁垒的存在让很多打工者的权益没有得到根本的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一片大好,经济指标呈良性增长,经过多年就业的农民工他们的人力资本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员工的工资却止步不前。再加上员工的各方面权益都跟不上,许多企业的劳动者权益水平都处在经济发展之前虽说国家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法》中有明确规定劳动者应享有的权益,但是除了一些大型企业有完善的福利制度,一般的企业都是在尽量的在最低福利的情况下压榨员工的剩余价值,使得工人对就职单位感到失望,再加上过大的的压力而萌生出一种“反正这么点工资还不够日常开销的,不如回家另谋出路„„”等的想法。由此走上“返乡创业”之路的农民工不在少数。

4、由于国家和政府正在进一步的推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自东向西的梯度发展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严重影响,为中西部地区本身在沿海地区打工的农民工看见了家乡的前景,而且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家乡政府也是大力支持农民创业的,特别是对于回乡创业的农民工更是大力支持,他们的见识和眼光使他们有更大的机率成功,乡政府也希望能通过扶持他们成功创业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况且谁都不愿意背井离乡的生活,既然家乡有着和大城市一样的待遇,是谁都会选择在自己的家乡发展。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难及解决对策

农民工在返乡创业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1、首先,家乡经济发展环境是返乡创业者最大的顾虑之一。农民工返乡创业仍需政府政策大力支持,据多方调查了解,越来越多在外事业有成的农民工想返乡创业,但对家乡的政策、环境等还心存疑虑。虽然家乡政府是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但是毕竟这只是

上面的大方针,等到落实到地方各个部门的时候就会出现大量的问题,毕竟潜规则是无处不在的,所以受到多方面的刁难是在所难免的。经济发展环境是返乡创业者最大的顾虑之

一。比如,在我们村有些地方,办理相关手续的门槛较高,加上其它诸如土地问题、企业店面周边治安环境问题,还有再加上少数部门和个人“吃、拿、卡、要”等违纪问题,严重打击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

2、其次是创业者不能充分享受到创业的优惠政策。这么多年来,不可否认我们村的政府是有过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政策,但是他们更注重的是直接引进外地人的资金来创办企业,毕竟这样资金、人才能够一步到位,比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成功率高的不只是一点半点。所以说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在我们那地方有点受到忽视,多大的打击了他们的创业积极性。

3、最后是受到资金的制约,不能放开手脚去干。在调查提问时有提到资金问题,新创办的企业主表示资金短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建立之初缺少资金。“打工积累”是有限的,大概只有极少部分创业者在开始第一步是全部用打工收入。二是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务工返乡人员创办的企业大都是民营性质的中小型企业,虽然一些企业在成长性方面被看好,但由于缺少资质信用担保,通过正规金融渠道得到贷款的可能性极小,痛失不少商机。

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难的对策:

1、各级政府的监督部门应积极地监督当地政府去做好适时引导和务实服务等工作。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个时代的新生事物,我们政府只要保障农民工的返乡创业热情越来越高,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就会越来越强。为了能给农民工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地方应该加强公共基础措施的建设,强化政府工作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水平,要像对待外商一样对待返乡创业者,解决关卡多、办事难等诸多问题。

2、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进资信评估制度,建立信用档案和评级发布、失信惩戒等机制。建立和完 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继续采用信用证制度、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和政府小额担保贷款制度。

3、建立扶持激励机制。一是鼓励和支持农民工牢固树立 “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新理念,努力营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舆论氛围。二是建立激励机制。三是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必要的技术扶持。

4、加强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培训。可由地方政府协调,聘请高校或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定期不定期地对创业者开展专题讲座。或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以委托普通高校、行政学

院、党校等院校进行定向培训和到省市级、国家级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学习锻炼等形式进行技能、法规、管理等知识培训,提高其经济管理水平和创业能力。

三、调查总结及体会

据政府提供数据,福廷坑村从2000年至2012年期间,外出打工的农民有大概500多人,回乡创业的有127多人,较为成功的有20人,口头问卷调查15人。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虽然大家各有各的回乡理由,但大家都普遍透露出一种情绪,在外面打工压力实在太大,过快的城市节奏使得他们身心疲惫。而且在精神上被这个大城市压得透不过气来,既不能实现自己的报复,又不能享受生活,还不如回乡换一个活法。而且他们都是听说了家乡的良好政策才怀着满腔热血准备大干一场,可惜虽然政策很完善,但是并没有在地方很好的实施。家乡的政府的办事态度严重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企业地址不好买,贷款缺少资质信用担保,营业执照迟迟不批,这些都使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感到挫败。但是还是有许多人在困难中崛起,成为乡村里的骄傲,所以说困难不是决定性因素,事在人为,不然怎么会有同样的人做同样的事,总是只有一部分人成功?

煤矿农民合同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篇5

一、当前农合工的基本思想状况

煤矿农民劳务工大部分是从等农村地区招收的,他们与城镇

职工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朴实勤俭、吃苦耐劳、听众指挥、服从领导。

2、主人翁意识淡薄。突出表现在对企业的改革发展漠不关心,缺乏与企业同呼吸共患难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只知道干活挣钱,不爱学习,懒得钻研业务技术,缺乏企业主人翁的责任感。

3、爱岗意识差。极个别的农合工眼高手低,好高务远,认为自己的工作与自己的能力差距很大,不安心本职工作,更谈不上提高素质,勤奋敬业了。经调查,50的农合工表示“只要有钱挣,我就喜欢”。

4、自由主义泛滥。受小农意识的影响,他们在生产、生活中有自由、散漫的习气和明显的利我倾向,凡事都要衡量是否对自己有利,不适应严格的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有的农合工视区队为商店,想来就来,说走就走,麻木不仁,没有顾忌。

二、原因分析

1、教育因素。一是大部分农合工长期处在工作—吃饭—睡觉—工作的循环中,体力消耗大,自由支配时间少,参加文体活动少,受教育的机会少。二是部分单位政治学习质量不高,流于形式,枯燥无味,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是生产任务重,脱产业务培训少。四是部分农合工存有“学习无用论”的思想,对学习持消极悲观态度。

2、自身因素。(1)存有严重的临时观念和雇佣观念。农合工的用工形式决定了他们与企业职工存在不同的思想状况。现实使他们只知道干活挣钱,不爱学习,懒得钻研业务技术,缺乏企业主人翁的责任感。(2)急切致富的心理。农合工急于改变他们贫穷的现状。因此容易有钱就干,有利就上,重产量进尺,轻质量安全,往往招致生产事故的发生。(3)希望得到安全保障的心理。煤炭生产的特殊作业环境,决定了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可能性时时存在,由于农合工在矿服务年限短,加之他们在劳动保险、伤残待遇等方面与正式职工不同,所以他们对安全保障的心理希望更强烈。(4)听天由命心理。农合工一方面希望得到安全保障的愿望很强烈,另一方面又认为,不出事故是“福大命大造化大”,出了事故是“命中注定”,因而遵章作业的自觉性不高。(5)要求得到尊重的心理。客观环境的影响,社会舆论的偏见,是构成农合工自卑感的根源,他们要求受到尊重的心理需求比较强烈。

三、为充分发挥农民劳务工的潜能,根据他们的特点,陶阳矿团委将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加强管理教育。以“爱岗、爱矿、敬业、奉献”为主题,以团支部为单位对农民劳务工中的团员青年安全教育、形势任务教育,以及生产技术、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教育,加大对农合工的教育力度,引导他们树立主人翁思想,把矿山当作第二故乡,团结带领他们积极参与到企业和团的各项工作中来,鼓励他们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激发他们当家做主的责任感,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煤矿职工职业道德,增强在大局观念和组织观念。

2、重点加强安全教育。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合工队伍,是与严格的管理制度分不开的。针对农合工存在对煤矿生产恐惧心理,的问题,应切实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严管理,严考核,严落实,以制度作保障,确保农合工的战斗力。重点进行安全常识的教育和安全技术的教育,让他们清楚:任何规律都是可以认识的,事故并非是难免的,只要严格按规程作业,就可以避免事故,保证安全。在此基础上,要及时纠正他们重产量、进尺轻质量以及“马虎、凑合、不在乎”的思想,让他们重视各项安全规程都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是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维护好青年劳务工的合法权益。矿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农合工队伍。同样,农合工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各级组织的关心、爱护和培养。尤其是共青团组织更应当把青年农合工的教育和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对他们要关心爱护,一视同仁,要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和不公平心理,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尊重他们的主人翁地位,为他们创造宽松、舒心的工作环境。要加强调研,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要求,倾听他们的建议和呼声,建章立制,强化落实,维护农合工的切身利益,使农合工维权工作有章可循,为他们的健康生活提供可靠保障。

4、选典树标。要健全激励机制,以矿区优秀农合工为榜样,感召广大农合工。使他们找差距、谈体会、定位置、做贡献。通过评选“优秀农合工”等活动,塑造一批可敬、可信、可学的优秀农合工典型。同时,加大“推优”工作力度,对各类典型优先向矿党政及组干部门推荐,为他们的成长成才铺路搭桥。进一步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返乡农民工创业调查报告 篇6

创业是艰辛的,不仅需要很多的先决条件,而且还要很多内在的因素,至少创业人员的心理素质必须要好。创业有风险,投资有回报,创业相当于做投资,只是雇佣了自己做员工。经过这次暑期对我所在的乡镇有过打工经验回乡创业的部分创业人员的问卷调查,我对打工经历对于返乡农民工的影响的问题进行了分析。80%以上的创业人员,他们创业以前的打工经历都对创业有很大影响,而且是起到很大的作用。除了调查问卷上反映的数据意外,打工经历对于创业人员的内心都有很大的帮助,帮助他们有更好的心里素质创业,对创业,对市场,有一定的了解。每件事情都有得失,何况是创业这样充满风险的事情。创业人员能够创业,并且很多人可以将事业做得相当的出色,这是他们创业道路上的成功,也是他们人生路上的成功。

因为我的调查是针对农村创业的,而且创业对象的年龄都相对较大,所以我调查的对象几乎都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75%的人离开学校,直接进入社会,他们从基层做起,打工,挣钱,一开始可能都是为了赚钱养活自己,他们打工的阶段可能都是青春期。但是一年一年的挫折和艰辛,以及不同的工作带给他们不同的遭遇,不同的经验。身体和身心都到受很大的锻炼和鼓舞,为他们返乡创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50%的人在打工期间都不曾想过要创业,那么他们创业的想法是如何生起的呢?调查显示,90%的人并不是因为不能就业而选择创业,他们在创业以前有稳定的工作,并且25%的人已经在外地打工了很多年才选择回到家乡。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义无反顾放弃稳定的工作,开始有风险的创业呢?调查问卷显示他们回到家乡创业,而不是去其他地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选择,就是返乡创业,为了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创业成本较低,另外部分原因是因为家乡有自己的家人,喜欢家乡的环境等等。创业需要大量资金,他们大部分在打工期间积累的资金都用于创业,少部分人是借的家人朋友的钱。但是数据显示,打工积累了他们创业很大一部分资金。为了回到思念的家乡,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把握赚钱的机会,加上政府大力支持,在外多年的农民工抓住了时机,将自己打工的资金利用起来,挑战新的人生,开始创业。

在这样的小城镇,他们创业在意风险,他们将风险降到很低,进行投资不是很大的个体经营。

其中50%的调查对象创业所选择的行业,都是他们曾经打工的行业。之所以选择曾今做过的行业,一是因为他们已经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已经有了一定了解,掌握了该行业的技术,市场行情;二是因为他们了解了家乡的资源,家乡缺少什么,什么能够吸引顾客,满足城镇人民的需求。经过多年打工的经验,在大社会中的所见所闻,无论是创业还是生活,他们都已经有了很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古蔺县返乡农民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篇7

春节作为中国最特殊的节日,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 春节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反省和对过去一年辛勤劳动过程的验证, 对他们来说, 春节过得好坏意义重大, 关系到他们对下一年生活和劳动的希望与信心。外出农民工每年春节都不辞辛苦, 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携款返乡, 他们在一年辛苦工作中节衣缩食, 但是春节返乡期间, 他们的消费却“大手大脚”, 那么他们在这期间消费有什么特征, 以及出现这些现象的社会因素是什么都值得我们去深思、研究。

在本次问卷调查里, 我们总共发放250份的问卷, 其中回收235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 有效回收率为80%。

一、返乡农民工调查群体的基本情况分析

我们通过抽样调查中, 在接受我们的调查的农民工中, 男的比例占49%, 女的比例占51%。外出务工的基本上为50岁以下的青壮年, 具有较旺盛的精力和体力。其中18岁至35岁的占68%, 35岁至50岁的仅占21%。另外已婚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47%, 未婚的人数占52%, 也存在离异请情况的, 但比例较少只有总比例的1%。学历方面, 初中及以下学历占57%, 高中占22%, 中技占11%,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2%。多数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 所从事的工作中, 电子电工业占27%, 建筑业占5%, 服装加工业占9%, 餐饮旅游业占8%, 服务业占18%, 零售批发占8%, 其他占15%。统计显示返乡农民工大多属于低收入群体。其中月收入1000元以下/月的占7%, 1000—2000元/月占57%, 2000—3000元/月占28%, 3000—5000元/月占5%, 5000元以上的只占了4%。

二、农民工返乡期间的消费状况及相关问题分析

(一) 消费支出及其特点

据调查数据显示, 农民工春节返乡期间消费总支出在2000以上的约占了六成的比例, 而其中食品 (年货的购置) 支出占了25%, 交通费用占了23%, 衣着开支占了10%, 春节传统礼节占了22%, 赡养子女孝顺父母也分别占了5%和11%, , 娱乐只占了比例的6%。从中反映出, 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并不高, 由于出外务工, 路途的遥远春节返乡高潮所带来的高价交通费用在不经之间就成为其一个重大支出项目, 每个人都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 农民工更是如此, 但传统礼节与食品消费已经将他们那不高的收入用的差不多, 为此, 农民工作为是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建设者, 国家应该想法设法提高农民工的收入, 促进消费, 让大家过上一个幸福的生活, 快乐的春节同时又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 消费途径

由数据统计表可知, 农民工春节期间购物的途径主要在百货商场, 占了总比例的32%;在品牌店的则占了26%;但仍有相当一部在小型的店铺或集市购买, 这两种途径个占了14%和18%:而只有极小部分是通过网购和在超市购买, 共占了总比例的10%。

由于百货市场的商品种类繁多, 而且经常有特价优惠活动, 所以大多数的农民工都纷纷选择在百货商场购买;而品牌店由于品牌效应让农民工在购买时感觉特别放心, 大家都要一种理念, 一分钱一分货, 因此他们选择在品牌店购买仍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说明品牌效应在生活中是有影响力的, 为此, 商家想要在这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树立形象打好自己的品牌与文化, 从而吸引顾客的关注, 从而到达盈利的目的;而小型的店铺和集市则是出于方便, 并且这两种地方销售的商品种类繁多丝毫不比百货商场少, 所以农民工在这两种地方购物能占总比例的32%;同时网购和超市两种途径各自仅仅占了总比的5%, 表明农民工对网购这种购物方式仍然相当的陌生, 说明在网上购物这一方面在我国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而超市一般设置的地理位置都是在市区的中心位置, 人流量大, 但对于农民工来说, 路途的不便致使大家一般都不愿意为了购买生活必需品而去的太远。

(三) 消费方式的选择及其原因

现金的消费方式在目前为止, 在我国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从这次的调查问卷中有82%的农民工在购物时付款的方式主要使用现金, 用银行卡刷卡消费占总比例的17%, 赊账的仅仅则占2%。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消费观还是占据了一定的位置, 我国要实现银行卡消费的想法, 还要经历一段漫长的过程。同时, 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农村, 能够提供刷卡的消费场所与用银行卡消费的理念还不是很盛兴。使用银行卡来消费, 还是有一定空间。

(四) 消费支出与消费计划

调查发现, 农民工在采购年货集中的时间段主要是节前的一周和节前的两周, 而在节前的前三天占总比例的17%, 在节前一个月的时间采购年货的则占了12%。根据调查的数据结果看, 农民工采购年货的时间集中在节前的一两周前, 其中最主要集中在节前的一周前, 从此说明农民工回家过节放假主要集中在节前的一周, 因此各商家会针对这个情况来制定销售计划和营销策略, 从而激起更多农民工的消费欲望。

由第十四题的图表显示出, 可以从中发现53%的农民工愿意选择在经过一年多的辛苦打拼后在春节期间好好犒劳一下自己, 也有42%的农民工是因为生活需要而在春节期间显得阔绰, 当然, 也少数人受从众心理和炫耀心理的影响而出手更大方。说明农民工的消费受多种消费心理的影响,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从中, 我们可以发现炫耀性消费并不是富有阶级的特权, 而是社会各阶级都存在的一种普遍现在, 当然, 从调查中, 我们发现农民工也不例外, 农民工返乡后表现出的炫耀性行为具有时代特点。

根据第十二、十三、十四题的分析可以得出影响农民工春节返乡消费的因素除了他们个人的收入情况外, 还存在其他的因素, 例如:商家的营销策略、他们自身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市场的状况。其中第十二题就着重分析了农民工返乡消费的时段集中在节前的一两周, 所以商家也会根据这个情况来制定相关的营销策略;第十三、十四题就着重分析了对于一些平时因为价格不舍得买的东西, 绝大大部门的农民工在节前都会去购买的, 还有他们想借春节这一段时间好好地休息, 犒劳自己一年的付出, 说明了影响他们消费的因素有销售环境的状况和他们的消费心理, 所以商家在进行策划销售战略的时候, 要全面地分析营销农民工消费的因素, 这样不仅仅可以刺激农民工的消费, 还可以拉动经济的稳定发展。

(五) 消费主导因素

年终通常也是居民全年收入最多的时期, 春节也往往是消费最旺盛的时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农民民随着腰包逐渐鼓起来, 在节日消费上也开始变得“大手大脚”, 约六成被调查家庭春节消费在2000元以上, 其中:消费2000-4000元的占39%, 4000元-6000元的占20%, 万元以上的占6%, 花费在2000元以下的占32%。说明春节消费的兴旺与居民不断丰满的腰包是分不开的, 而居民春节的花费与其收入也是成正比的。

根据十六题的调查数据显示, 农民工在今年春节支出项目, 绝大部分人春节的消费大体按照计划安排支出, 占了总比例的49%, 严格按照计划安排支出的约占10%, 但仍然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是没有计划地消费, 占了总比例的41%。从图表反映的结果看, 人们受商家和整个社会环境、氛围的影响, 会不自觉地产生更多的消费行为。一般而言, 在节日期间促销活动多, 很多商品的价格的确要明显低于平时, 但这并不是节日可以疯狂“血拼”的理由。因为有时价格便宜的东西并非是当前所需要的, 贪便宜的心态是一种需要避免的消费心理。为此, 要想成为一名理性的消费者, 面对一年一度的春节, 应制定好必要的计划, 做到合理消费, 适度消费。

由第十七题的图表反映的数据, 我们不难发现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有个人收入, 物价水平以及个人需要等, 其中收入的影响力最大, 占了总数的34%, 说明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政府应扩大就业, 完善分配制度等, 就要城乡居民提高收入。另外物价水平也占了比例的22%, 说明商品本身的价格也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一个原因, 商品本身价格高需求量少;价格低, 需求量多。同时,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 个人需要, 即消费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还要满足种种心理与社会需求, 因此, 消费者偏好, 即社会消费风尚的变化对需求的影响也很大。

(六) 春节返乡的原因与方式

根据第十九题的图可以清楚看到, 大多数农民不辞辛苦的返乡的主要原因都是思念家人, 占了总比例的70%, 同时选择回家休息的也占了23%, 而别的如相亲、或因为感觉更有面子和其他原因的则占了极少数, 分别只占了5%、2%、和1%。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农民工远在他乡, 日复一日地不辞辛苦的工作, 不是为了别的, 而是那心头始终牵挂着的家, 他们仍然忘不了对家乡的情感, 再加上了春节, 节日的浓浓气息, 更加强了他们的思想之情, 所以到了春节他们便不辞辛劳地回家就为了跟家人聚一下, 感受一下家里的温暖;而想回家休息的人则是因为这些农民工通常都是一人在外地居住, 春节这个假期既可以与家人团聚的同时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为下一年度的工作做好准备, 养精蓄锐。

根据分析可以说明一个企业要想留住人才, 留住外来务工人员不在仅仅局限于平时的收入, 同时也要在意农民工的想法, 体会外来务工人员出门在外的心态, 为此大部分企业都愿意在春节期间为广大农民工放一个假期, 并对他们进行一些政策性补助, 留住他们的心, 为企业的未来带来更多的效益。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依然有一部分企业没有休息的福利政策致使一些想念家人, 渴望亲情的农民工宁愿辞工待春节欢聚一堂后在出去找一份新的工作, 最近今年政府也加大了对农民工的关注,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触使农民工开始选择返乡发展而不愿意留在城市里打工, 为此, 企业要想留住人还必须加强力度, 提高待遇。

(七) 满意度调查

统计结果显示, 可以清楚知道农民工对于返乡期间的生活满意度比较高, 其中非常满意的占总比例的25%、满意的占38%、一般的占27%、不满意的仅占3%、说不清的9%。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地提高, 人民的生活质量在发展中不断的改善, 在春节返乡期间农民工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的完善, 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身心山的愉快, 使得绝大多数的农民工都对他们返乡的生活感到非常满意或者满意, 但仍然有这么一部分的农民工认为返乡的生活质量一般,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在发展的同时, 对物价也同时在上涨, 工资没有提高, 但消费却在不经意之间多了, 腰包里的资产也逐渐减少, 致使农民工即使过年可以休息, 但对于消费方面仍然需要控制, 很多东西想买却因为价格昂贵而买不到, 只好买一些质量一般且价格相对低一点的替代品, 从而给农民工带来了一定的消费压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 4

[3]张启春:《谈谈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江汉论坛》, 2003年第4期。

古蔺县返乡农民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篇8

一、基本情况

(一)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

1.返乡人员以男性青壮年为主。青壮劳动力身体素质好,容易找到工作,他们的返乡务工或创业,不但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也为当地的第二、三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2.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返乡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其中48%的调查对象为初中文化,高中或中专的占43%,而大专及以上的仅占1%。调查中了解到,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在城市用工过程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条件差,文化程度低,总体素质也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需要,很多农民工就是因为文化程度低而接受技能慢,难达到招工企业的要求而被迫返乡的。接受调查的大部分农民工认为文化程度对自身的职业技能发展有很大影响。

3.在外职业以在沿海发达城市从事制造业为主。由于受文化程度限制,大部分农民工返乡前从事的都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有52%的农民工从事的是制造业。

4.积极寻求创业际遇。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较强,他们希望利用多年打工积累的资金、技术等资源在家乡创业,调查显示“正在准备创业的”和 “已创业”的分别占33%和51%。究其原因,外出寻找工作难度大、成本高,加之务工收入的下降,形成在家创业的外部推力;当地政府出台的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以及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信贷支持,形成创业的吸引力;而外出打工拥有的相关知识和技术,积累了一定资金,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掌握了一定市场信息,这些因素是农民工实现由谋生向创业转变的内在动力。从去年九月到今年二月底,全市返乡农民工中已有0.3万人实现创业。

(二)金融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情况

1.制定信贷计划、改进信贷管理,支持返乡农民创业。调查显示,目前已有部分金融机构制订了专门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信贷计划或信贷管理办法。如资溪县农村信用社以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为平台,开通了林权抵押、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多种融资渠道,他们还积极扶持“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与农民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为返乡农民工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积极创造条件,目前该县已引领30多户农户、近200名返乡农民走上有机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广昌县农村信用社对创业的农村个体户,建立了授信机制,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实行“一次授信、余额控制、周转使用、随用随贷”的信贷管理办法,为农民工融资提供方便,解决了一些农民工创业资金难题。

2.提供多种金融服务,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便利。辖内各金融机构除了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还提供了多种金融服务,如银行承兑、汇兑、金融咨询服务等。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需求中遇到的困难

1.银行贷款难取得。农民工返乡创业,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能不能融到资金。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所需的资金,大部分人都是用自有资金或向亲朋好友借贷,分别占调查人数的47%和22%,仅有31%的人向银行主要是当地农信社申请到贷款,并只有42%的人认为获得的贷款金额可以满足需求,其它人则认为银行贷款金额无法满足创业需求。很多人不愿意去银行贷款,认为银行贷款条件过于严苛,审批手续过于繁琐,79%的被调查金融机构也承认对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贷款的审批程序与审批时间与一般的贷款并无两样。目前,我市县域金融机构小额贷款的依据是《江西省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实施办法》,服务对象是下岗职工和“进城创业且已办理了就业登记的农民劳动者”。许多回乡创业特别是在农村创业的农民工不能享受财政贴息贷款,资金问题成为制约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首要问题。

2.不能充分享受創业的优惠政策。多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招商引资,并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但针对返乡创业者,政策还不够完善,甚至有些地方还没有制订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享受不到与引进外资同等的待遇。以辖内宜黄县为例,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当地政府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与扶持园区工业的优惠政策有区别,表现在:一是从2009年起,新入园投资的工业项目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项目涉及上缴中央及省、市的资金,由县财政补贴给工业园区,而对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的,省以上行政事业性收费按规定收费标准下限执行,属县有权减免的才予以全免。二是对园区工业企业提供的贷款担保没有限额,而对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期间仅提供5万元的小额贷款担保。三是对上年度纳税1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的银行贷款按30%-100%进行财政贴息,对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银行贷款则没有具体的财政贴息标准。这些差别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积极性有一定影响,即使有的地方出台对农民工的优惠政策,也因宣传不到位而不被返乡创业人员广泛了解,使得返乡创业人员感受不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3.适应农民工创业需求特点的信贷产品缺乏。虽然目前城市中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而在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依旧单一,大部分乡镇金融产品只限于存取款、贷款和一般的汇兑,中间业务发展滞后,而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金融产品尤其缺乏,许多被调查的金融机构表示上级行尚未制定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贷款计划和贷款品种,目前已开办农民工创业贷款的金融机构都将其视同一般农户贷款、农业贷款办理,在利率、期限、贷款条件上均未作出特殊安排,现有的金融产品不能满足返乡农民工创业需求;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保险则更是严重短缺,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农业贷款风险缺乏有效化解的途径,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统筹农业保险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热情。

4.配套机制不够完善。金融机构认为,由于缺乏财政贴息、减免税收、政府补偿等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金融支持相应缺乏引导和动力。农民工则认为,金融机构创新意识不强、贷款产品单一、服务理念落后。且回乡创业缺乏切实有效务实的优惠政策,一些鼓励创业的政策不够具体,实用性和有效性差,缺乏政策的吸引力。同时,农民工回乡创业,涉及到工商、税务、银行、劳动、农业等多个部门,但配套服务严重滞后,相关制度尚未成熟,没有形成一个合力。同时,对创业人员缺少相应的保护和激励机制,使一些创业人员没有发展动力。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信息不对称。一方面,由于农民工长期在外地工作、生活,且流动性较强,金融机构了解和获取农民工的收入、信用等情况较困难,难以对其开展信用评级,因此农民工难以达到金融机构的授信评级要求,在调查金融机构拒绝发放农民工创业的贷款的原因中大部分调查者选择返乡农民工信用评级较差,其次才为项目评估有风险和没有担保人。另一方面,农民工在外务工期间,多是从事生产销售经营工作,与金融机构打交道很少,而金融机构针对返乡农民工的金融知识宣传又过少,造成大多数农民工对金融知识匮乏,对银行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简单的存取款方面,对保险服务、金融咨询和地方政府创业信息服务等了解很少。相当部分农民工有贷款需求,但由于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知之甚少,不懂如何可以得到金融支持,无法充分利用对其有利的有关金融服务措施和产品改善自身生活,导致其潜在的金融需求无法转化为有效的现实需求,这对农民工创业带来一定困难。

2.自身条件不具备。我们从劳动就业部门有关人员了解到来申请贷款担保的返乡农民工还是有不少,但大多数人缺少可行项目和经营能力,例如资本金不足,创业项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或者信贷政策,经营风险大、预期收益低等,这些因素都阻碍了返乡农民工获得他们创业所需资金。加之农民工创业者管理制度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给银行考察其真实经营情况,资信情况也带来困难。

3.自有抵押品和外部担保不足。由于返乡创业的农民主要还是立足当前农村现有的资源,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个体工商业,自有资金少、规模小,贷款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大部分金融机构对农民工发放创业贷款仍然以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为主,这样返乡的农民工也就面临着与普通农民一样的抵押、担保问题。返乡创业农民工贷款时通常会以机器设备、厂房、宅基地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但这些设备通常陈旧,且无购置发票,厂房也多为租借,难以符合金融机构贷款的抵押条件,而宅基地土地使用权属集体所有,返乡农民工房产不能用于抵押,这无形中增强了返农民工获得贷款的难度。另外金融机构发放担保贷款时要求农民工提供的担保人主要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正式职工,而这些返乡农民工由于长年在外,有很多人几乎不认识一个可以为自己担保的公务员。这样自有抵押品和外部担保不足成为制约创业农民工获得银行贷款的一个瓶颈。

4.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随着金融机构经营策略调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全部撤离农村金融市场。农发行目前仍以政策性貸款为主,邮储银行小额贷款又难以解决农民工创业需求,在农村实际上形成了农信社“一社独大”的局面,但农信社基础薄弱,资金不足难以满足农村地区的融资需求。农民工返乡创业信贷服务主体缺失,县域难于形成针对返乡农民工不同群体、不同需求,提供差异性金融服务的完整的农村金融体系。

四、改善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支持的路径选择

1.拓展多方融资渠道。应鼓励有关部门建立融资担保体系,帮助返乡创业农民工向农村信用社和其他农村金融部门获得信贷资金;组织“返乡创业担保基金”,以财政资金作为担保基础基金,实行流动担保,有偿使用;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返乡创业者评信授信,同时推行返乡创业的企业的动产抵押贷款融资方式;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继续实行信用证制度、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大力推进“农村信用工程”的建设,改革现行的贷款制度,改进资信评估制度,建立信用档案、评级发布和失信惩戒机制;促使农业信贷金融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和从事种植、养殖业的项目给予优先支持,推行农民工回乡创业贷款贴息制度;安排农民工回乡创业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创业补贴,为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提供融资担保等。

2.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业务创新。根据农民工返乡创业具有起点低、起步迟、业务分散、经营灵活等特点,创建一些适合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所需金融服务产品,根据他们的需求,增加金融服务种类,如经营权质押贷款、订单质押贷款,试行推广土地和山林权形式的动产及权利抵押、质押和联保贷款,通过创新贷款有效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增加贷款功能的同时,注重改进其他金融服务,除了提供信贷支持以及基本咨询外,还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更多金融信息、金融产品知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征信查询等方面服务,让创业人员感觉到金融机构是其创业可依赖助推手。

3.积极建立相关扶持性政策和制度。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和金融机构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都要给予充分的支持、足够的扶持和有效的鼓励。对于金融机构,一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即由地方财政、农民工创办的企业按一定比例出资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基金,金融机构也可考虑将一定的贷款收益注入“资金池”,一旦出现贷款损失,按顺序和一定比例从补偿基金中对金融机构予以损失弥补。二是建立直接奖励制度,即由地方政府出资,对在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予以直接奖励。三是优化信用环境,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帮助金融机构完成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债权清收工作,以促进金融机构恢复对当地企业的信心。

【古蔺县返乡农民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古蔺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员岗位职责05-25

上一篇:脸上有红血丝如何护理下一篇:煤矿事故应急求援制度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