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推荐8篇)
前言
中文
英文
目录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1.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
2.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3.中小企业是经济成长的支持力量
4.中小企业是今后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5.中小企业是出口创汇的主力之一
二.我国中小企业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
2.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3.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差
5.中小企业信用低
6.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7.中小企业的营销现状
8.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
三.我国中小型发展的对策
1.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2.解决小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的建议
3.提升我国中小型企业战略管理的对策
4.加大小企业人力资源的投入
5.多方面提高小企业信用
6.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解决措施
7.中小企业营销管理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8.加快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参见《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http:///index.htm。
【2】徐文荣,关于构建和谐的企业的思考。
【3】欧新黔: 《中小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人民网 2007年06月07日;
【4】马玉锐:《中小企业在我国转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国际商务研究》2003年第4期;
【5】参见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分析》栏目,http:///。
【6】王昌龙,我国中小企业营销策略探讨。企业与经济管理
【7】李祥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分析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8】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
(7)
【9】李秀玉,关于加强小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几点建议【J】经营管理2005(12):30
【10】胡淑姣,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的新思考【J】江苏商论2004,(6):144-145
【11】李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研究【J】苏州大学报,2006,(2)
【12】梅建刚,浅谈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建设【J】科技信息,2007,(11)
【13】李碧,美国发展小企业经济的管理模式及启示【J】前沿2005,(4):91-94
一、我国公司债券发行现状
当前中国债券市场主要由国债、金融债、短期融资券和企业债构成。2007年8月14日颁布的《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标志着中国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的正式启动,对于发展中国的债券市场、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丰富证券投资品种、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促进资本市场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是根据《证券法》、《公司法》制定,适用于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1年以上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公司债券的发行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公司债券从2007年底开始发行,发行规模较小,中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同时,我国的企业债大多由国有大型企业发行,并与投资项目直接相关,它们很少发挥改善企业融资结构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
从我国债券发行的情况来看,本应处于主体证券地位的公司债券却恰恰被忽略了。在我国,公司的融资主要是间接融资,大量依靠银行贷款,在企业的直接融资中债券融资又处于弱势,这样一来,大量风险便集中在了银行部门,这无疑是十分危险的。同时,由于公司债券的缺失使得金融市场的投资工具单一,大量闲置资金涌入银行和股市,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另一方面,在投资组合几乎完全由股票构成的条件下,只要股市发生系统风险而全线下落,再高明的投资者也难逃厄运。这说明了一旦缺乏具有稳定性功能的基本品种即公司债券,就将给资本市场的运行带来严重风险。而直接融资规模相对较小融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也就会受到限制。
二、我国公司债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一)公司债券的供给分析
股东对公司的治理有着较大的影响约束,公司的经营目标是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为,公司选择何种融资方式要考虑到其融资成本。债权融资中,发行债券的利率低于银行贷款的利率,在资金的使用上也不会受到银行的过多干涉,其付出成本自然比银行贷款少。股权融资容易分散原有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而且股权融资是一种高成本的融资方式,这是股东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企业在运做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股权融资。所以债券融资较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更受青睐。
(二)公司债券的需求分析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在我国公司债券也不是投资者追逐的对象。投资者在投资时主要关注的是投资对象的风险与收益。在风险方面,公司债券具有较高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公司债券与其他债券相比具有较高的信用风险。在收益方面,公司债券的收益应介于股票和国债之间。在我国税收政策方面,购买公司债券的利息收入需要上缴所得税,与购买股票、银行存款的利息税负相当,与基金和国家的税收待遇相比,购买公司债券所承担的税负较重。既然公司债券的风险比国债要大,投资者如果追求高收益就会选择股票,否则选择国债或银行存款。目前的情况是,大量闲置资金流入银行,国库券也成为很多投资者的选择对象,股票、基金更是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工具,但公司债券却并未引起很多投资者的注意。
(三)公司债券发行制度分析
目前我国证券发行实行的是核准制,《证券法》、《公司法》和《公司债发行试点办法》对公司债的发行有严格的限制,在公司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流量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另外公司债券发行审批程序繁琐,中央政府主管部门上收了审批公司债券的权力,不仅没有像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一样实行注册制,反而进行了更严格的控制。公司债券的发行既要有资产抵押,又需有担保机构。这道“双保险”不仅把风险锁在了门外,也锁住了公司债券发展的步伐,政府的过多管制与干涉阻碍了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
以上分别从公司债券的供给、需求和发行制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公司债券之所以发展缓慢的原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几个基本观点:第一,公司债券现状很大程度上与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状况有关。无论是立法、交易制度还是税收政策等,都影响公司债券供需双方的积极性,影响着公司债券的发展;第二,在公司债券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政府应让位于市场,让其成为主导者,政府只需做好监管工作;第三,根据目前的情况,发展公司债券及其市场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这将是一个较为长期且困难的过程。
三、发展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从制度上看,影响中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资本市场还严重受制于政府的管制,没有完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般来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一个良性互动和逐渐变化的关系。历史经验表明,政府过多的管制与干涉阻碍了公司债券市场的顺利发展。在市场建立的初期,需要政府制定游戏规则引导市场方向;但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政府的这一角色要慢慢退出,更多的是维持市场公正,也就是监管职能会显得相对更重一些;随着市场的不断进化,完善和制定新的规则就更为重要。中国应该建立市场化导向的公司债券发行监管体制,即放松行政管制,建立以发债主体的信用责任机制为核心的公司债券市场体系以及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债券受托管理人等市场化的配套制度,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投资机构识别风险、分散风险和化解风险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公司债券市场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二)强化信用评级和信用定价,规范信用评级机构
债券信用评级是对债券偿还可靠性程度进行的测定,公司债券市场发展依赖于一个高度发达的评级制度。在市场化导向的作用下,公司债券信用评级对公司债的发行定价影响增强。公司债券的信用评级,应当委托经中国证监会认定、具有从事证券服务业务资格的资信评级机构进行。公司与资信评级机构应当约定,在债券有效存续期间,资信评级机构每年至少公告1次跟踪评级报告。中国的评级公司数目上不少,但真正发挥实效的却不多,因此,要不断规范中国的评级机构,真正发挥其信用评级功能。
(三)大力发展债券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壮大公司债券投资者队伍
在中国间接融资主导型的金融结构下,银行、保险公司、企业年金和社保基金等是重要的机构投资者,要放开对利率的管制以增强投资者的动力,应当逐步放开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公司债券的限制,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公司债券交易的多层次市场。应借鉴国际经验并考虑中国市场结构的缺陷,在完善交易所这一场内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公司债券场外市场。除了将一部分优质企业债券推向银行柜台交易,形成企业债的零售市场外,应将企业债券纳入银行间市场发行与交易,以形成功能强大的公司债发行与投资的批发市场。
(四)加强对发债公司的信息披露,完善债券受托管理人制度
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债券发行的信息披露,要求公司及时、完整、准确地披露债券募集说明书,持续披露有关信息。必须为债券持有人聘请债券受托管理人,受托管理人有明确的义务来保护债券持有人利益。同时,要不断改进债券受托管理协议和债券受托管理人执业规范等方面的配套准则、范本和规范性文件,完善债券受托管理人制度。
(五)不断对公司债条款设计进行创新
中国现行的债券市场以固定利率债券为主,而公司债作为由证监会主导发行的券种,公司债的相关法规没有对债券利息以及偿还方法进行限定,这为金融创新活动提供了相应的空间。在设计公司债条款时,可以考虑创新信用结构和期权结构,使用不同的担保方式,加入可回售、可赎回等特殊条款,为公司债券的发行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毛振华.公司债券与资本市场融资结构的调整[J].经济学动态,2009(10)
[2]何志刚.中国债券融资功能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类承曜.中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2008(10)
[4]王国刚.论“公司债券”与“企业债券”的分立[J].中国工业经济,2007(2)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在此过程中,中小企业在就业、税收等众多方面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用,,它们在接受西方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后逐渐成长、壮大。然而,与此同时,它们却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节节失利,尤其是当我国逐渐履行加入WTO的承诺时,外来企业在我们本土上竟然逼得我国中小企业几乎全线陷入绝境,此时我们才意识到中小企业真正成长壮大的路还很漫长!当前中小企业所处国内外环境如何,国外企业有哪些需要我们中小企业学习的地方,我们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国家、地方政府是否需要给出更多的政策扶持、引导,当前的中小企业的真正的困难是什么,国家、地方政府当前的政策、法规或条例是否已经不符合中小企业的发展,应当如何改进政策等等都是本文进一步要探讨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在当前国内外环境情形下发展所遇到的困难、问题
1、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际范围的经济萧条引致的外需不足、欧美等国家/地区贸易保护主义的再次抬头等等情形给对外贸出口依赖度极高的中小企业带来了灭顶之灾。
2、当前国内环境下中小企业所遇到的困难、面临的问题
(1)当前我国通货膨胀严重,国内原材料、各种用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地上涨,对中小企业而言:经营成本大幅上升,在购买力没有明显提升的前提下,无疑大幅度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给企业带来了生存的压力和负担,倘若再遇到企业间的“价格战”,较多企业连基本的“收入=支出”都不能保证;
(2)中小企业税收等各项费用名目繁多,负担沉重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0年做得有关“企业外部环境”的调查显示:4256家参与调查的企业中,66.9%的中小企业认为目前税收负担“较重”或“很重”,比如说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目,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都有所“政策优惠”,但对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却是“视而不见”;此外,除去税收项目,各种非税收名目繁多,致使中小企业不堪重负,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3)物流成本、行政成本等成本太高
“路路设卡”让中小企业 “过路”的成本太高,这些花销均摊到产品上又致使产品价格上升,竞争力显著下挫,若再遇上内需不足、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不足、竞争过度等局面,“价格战”必然上演,最后的结局往往是企业挣不到钱,更谈不上发展了。
中小企业有太多的“上级主管部门”,以至于“招待”成本骤升,久而久之给企业造成了一种负担,对于资金实力弱小的中小企业而言,有可能致使它们资金流的不足。
二、中小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生产经营理念落后,存在意识的“盲点”
从文化及意识形态角度看,“差不多就行”一直被我们奉作实践时的“准则”,没有真正领会“为顾客服务”、“精益求精”理念的精髓,更没有意识到我们当前实践“差不多就行”这一“意识形态”给企业所带来的危害,这一切也就注定了我们所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在与国外产品的竞争中也就只好以价取胜,价格战当然也就不难理解。
2、企业主制定决策具有随意性
没有转换“生产、制造”这一理念,只是上生产项目,满足于制造,而没有致力于创建“核心”的生产项目,并通过研发、创新来打造核心竞争力这一理念,所以往往是发现赚钱项目便纷纷上马,没有从长远思考企业的生存、发展。
3、整个企业层面上对“创新”理解错位
在胡主席提出我们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后,“创新”成为我们当前发展的主旋律。然而,在企业看来,“创新”中的“新”便是完全的不一样,于是往往会投入大量资金搞研发,以寄希望于通过新技术、新产品让企业长远发展,却没有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高风险——也许一次失败便足以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4、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完善,监督机制尚未成立或是形同虚设未起任何作用
在自身条件符合国家扶持政策、优惠政策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家扶持、优惠来发展企业自身是企业最佳的选择。记得有一次见闻,当时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设定了一个时限,而在刚申请结束时还有企业拿着申请材料来申请,工作人员只能告诉他们已经过了申请时限,只好等到下一次申请了。
这就可以看出,企业没有相关的部门与上级主管部门相对接,抑或是即使设立了该部门也没能明确自身的职能所在,公司监管不到位等种种原因导致企业对主管部门发出的信息存在“盲点”,错失被扶持、得到优惠的机会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中小企业成长步履维艰,遇到的困难比比皆是,针对其中的主要困难、问题本文给出如下建议:
1、从国家层面上看,引导中小企业步入适于自身发展的产业已是势在必行,以尽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某行业过度饱和,竞争激烈,大打‘价格战’”这一现象的发生;从政策上看,支持、扶持、优惠的政策力度应更大,范围应更广,对企业的审核更应该客观、公平以保证“实惠”真得为应该得到扶持的企业所享有,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整体全面发展;像“过路费”这种无缘无故增加企业成本的“乱收费”现象,有关国家部门应当作出提议提交人大或是国务院,最终以法律、法规、条例等的形式作出对“过路费乱收费”的现象予以坚决取缔;
2、从地方政府来说,减少本地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数量、层级,最好是只由属于一个层级的一个部门来管理,这样既提高了该部门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交流效率,从而提高了对中小企业状况的熟悉,以便制定措施、优惠政策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又从根本上削减了企业的行政成本,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3、有关中小企业发展协会、相关学者都应“深入浅出”地“诠释”创新,引导企业打好基本功,而不是一味的求新、求异以致中小企业走上“不归途”;中小企业自身也应当提高创新的意识,打好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基本功,以求企业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最终结果。
4、从中小企业自身看,中小企业自身应当主动接纳人才,并且做到“惟人才是用”,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考核、奖惩、提拔机制,而不是任人唯亲;科学、客观、公平、全面地考核员工的业绩,奖惩分明,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激励体制;在企业制度、结构建设方面,企业应当主动听取员工、各层管理人员的建议,做到“公司制度、结构适合自身发展”,而不是一味地崇拜最新管理理念等不适合自身发展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李兰.大中小企业税收减免优惠政策[N].经济参考报,2011-04-20.□
以前对外汇交易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只是在脑中有个含糊的概念。但是通过这次的习,我知道了我国的外汇市场主要指银行之间进行结售汇头寸平补的市场,就是通常所说的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根据国家规定,金融机构不得在该市场之外进行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交易。但对于不同外汇之间的交易,国内银行可以自由地参与国际市场的交易,没有政策限制。外汇市场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涵盖的交易品种包括现货外汇交易(又称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掉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等等,单日交易额平均高达4万亿美元,其中OTC衍生品交易占大部分。
一.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状况
外汇市场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资本投机市场历史要比股票、黄金、期货、利息市场短得多,然而,它却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在中国,股票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而外汇是2000才进入中国,发展来说在沿海城市也比较快,而在内地来说几乎是空白。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外汇市场发展迅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外汇市场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力度加大,使得中国外汇市场发展迅速。但中国的外汇市场发展程度与国际外汇市场相比,仍然距离悬殊。2006年,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八种“货币对”累计成交折合756.9亿美元,日均成交不足4亿美元。2006年,银行间远期市场共成交140.6亿美元,人民币掉期市场共成交508.6亿美元,合计共成交649.2亿美元,日均成交不足3亿美元。而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调查数据,2007年初全球外汇市场的日均交易量就达到了3.2万亿美元。可见,中国这个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其外汇市场规模仅在全球占到了万分之二左右的水平,与其经济发展规模严重不匹配。目前,我国外汇市场整体而言还处于初级阶段,外汇市场的广度、深度和弹性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是参与主体有限,市场功能单一,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工具只有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港币和欧元的买卖。二 是尽管我国针对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但汇率波动的幅度仍然有限。从2005年7月21日至2009年12月18日,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15.81%,尽管累计升值幅度不小,但各年的升值幅度不一。
三.对外汇市场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电子交易系统,改进外汇交易设施、降低交易成本
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为保证的,电子交易方式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信息传递质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潮流。就外汇市场而言,电子交易的兴起改变了外汇交易方式,给其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例如,电子交易的发展促使传统的OTC市场与交易所市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两种交易方式趋于融合。建立完善的电子交易系统不仅是我国外汇市场发展要求,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条件。我国外汇市场建立伊始,就以先进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手段,建立起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电子竞价交易系统。该系统采用上海、北京双中心异地备份的体系结构,公共数据网与金融卫星专用网互为备份,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实时电子交易平台,会员通过现场或远程交易终端自主报价,以多种技术手段、多种交易方式,满足了不同层次市场需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外汇市场的交易方式还会不断有新的变化。市场参与者会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扩大市场参与者
完整的外汇市场组织体系应由中央银行、外汇银行、客户(企业、个人)和外汇经纪人组成。我国的外汇市场却只有中央银行和外汇银行,企业则被排除在外,至于真正意义上的外汇经纪人更是不存在。因此,目前我国的外汇市场仍是残缺的组织体系,具有强烈的排它性和垄断性。为了完善外汇市场的组成结构,应逐步扩大市场参与者,允许新成立的商业银行、中资银行的授权分行和外资银行参与外汇市场交易。此后,对经过规范处理而符合条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证券公司等也可允许入市交易。另外还须培养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外汇经纪人,为市场供求双方牵线搭桥,活跃外汇市场交易活动。
(三)促进外汇交易工具创新
交易需求在外汇市场上,不同的交易主体对获利要求不同,风险偏好也不同,因此,他们在交易工具的选择上也具有多样性。一个成熟的、有效的市场应该能提供多样化的交易工具来满足交易主体的不同需求。因此,为了扩大交易商战略选择空间、提高外汇市场效率,必须不断促进外汇交易工具的创新,满足外汇交易商的各种交易需求。
(四)发展外汇市场,适当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
真正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汇率的信号作用。一是大大提高企业外汇帐户限额和银行外汇周转头寸限额,增加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主体,活跃外汇市场。二是循序渐进地适度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使之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三是允许更多合格的银行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培育国内远期外汇市场,方便监管当局及时掌握人民币远期汇率和市场预期的变化,提高外汇管理的主动性。当前美元出现贬值的趋势,为中国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提供了较好的机遇。因为即使人民币对美元有所升值,但随美元对欧元、日元等货币贬值,人民币升值对整体出口形势也不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五)健全市场基础设施,保障外汇市场健康发展
一是改进外汇交易系统。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外汇局根据我国外汇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指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发了新一代外汇交易系统,达到国际主流交易平台的先进水平。二是夯实风险防范能力。2007年8月,顺应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需要,外汇局发布我国境内首个人民币外汇场外衍生产品主协议,提出单一协议原则、净额结算安排、双边协议等创新性内容,有效降低了衍生产品交易的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为交易主体防范汇率风险提供了法律保障。三是完善外汇交易清算制度。2009年6月,为适应外汇市场对于更为高效、安全的清算安排的需求,银行间外汇市场即期询价交易推出净额清算业务,实施以多边净额清算为基础的清算对手方制度。这有利于降低外汇交易的信用风险和清算风险,促进外汇市场特别是衍生产品市场的长远发展。四是优化银行间外汇市场收费方案。借鉴国际外汇市场通行收费标准,2007年,外汇局指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调整外汇市场收费方案,降低交易成本,活跃市场交易。
参考文献
1.吴云松;金融危机和汇率政策[J];经济科学;1998年03期
2.巴曙松;中国对外金融风险的形成及其管理[J];财经论丛;1997年06期
3.陆志明;外汇干预预期传导途径与宏观经济稳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陈楚
20920230202 摘要:现代企业管理提倡人本管理,人力资源则是一个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挖掘空间的资源宝库。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激励机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员工进行适当和有效的激励已成为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竞争力、综合能力的必要选择,也是国企改革所要研究的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论述了国有企业应当建立怎样的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主旨的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在国有企业管理中引人激励机制不仅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表现,国有企业更是迎接未来挑战的一剂良方。因此,如何构建并运用好激励机制已成为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1激励机制的内涵
费雷德里克·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提出,影响员工的积极性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在工作中有些因素不具备时,会引起员工的不满意,然而具备这些因素,并不能使员工受到巨大的激励。赫兹伯格称这些因素为保健因素。在工作中有些因素可以构成很大程度的激励和对工作的满足感,然而不具备这些因素,也不会构成很大的不满足,赫兹伯格称这样的因素为激励因素。赫兹伯格主张,改善保健因素不能直接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应从激励因素入手,使他们对工作产生热情,从中体验到责任感,获得成就感的满足,这样才会产生持久的激励作用。
袁冬梅(2009)认为激励机制就是通过诱导因素、产权和约、组织设计以及各种报酬与补偿等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把各种激励方法和各种措施相结合,实现企业良性循环、快速发展的激励体系。以业绩为导向,科学、合理的确定对企业整体和不同员工的激励机制,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应。激励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不仅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而且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但能有效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团体、组织的向心力,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下,吸引和保留住一支素质良好且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
2我国国企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基本都建立了员工激励机制,但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被大部分专家学者所接受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2.1薪酬机制不合理
经王磊(2010)的考察,就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情况来看,导致员工流失的内部因素中,对薪酬的不满意已经成为许多员工选择离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员工对薪酬不满意主要体现在薪酬不具有外部竞争性,薪酬的内部不公平,福利计划缺乏灵活性,薪酬水平低于员工的期望值,激励措施无差别化。陆爱秋(2009)同时也认为,现在的国有企业,薪酬结构不合理,还没有完全摆脱经济时代的薪酬模式,薪酬与职级不符合。李强(2010)调查表明,国有企业经营者对自身薪酬的不甚满意。
2.2缺乏考核依据,激励成为无源之水,缺乏公平性
在物质激励中,绩效考核是衡量物质激励的重要标尺。刘龙龙(2010)研究表明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实施激励制度后,员工不但没有收到激励,努力反而下降了。樊讯(2010)提出,许多国有企业实施激励措施时,一贯采用“一刀切”的激励方式。某企业推出“年终奖”计划,本意希望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因为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系统科学的评价标准,难以对员工进行合理的业绩考核。最终导致实施过程中的“平均主义”,打击了贡献大的员工的积极性。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是鼓励的,应当与企业的一系列相关体制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其中,评估体系是激励的基础,有了准确的评估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激励,提高激励效果。韩燕、王瑞永也提出,要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以提高绩效为目的,建立切实可行的KPI评价体系。
2.3激励方式比较单一,忽视精神激励
大多数专家都表示,我国国企现行的激励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郭延栋(2010)提出现行的激励方式主要依赖于以下三种:一是物质报酬,指工资、奖金、各种福利等,一些上市企业还包括股票和期权两种报酬;而是职位的升迁;三是精神激励,包括授予各种荣誉,奖励工作先进者。而忽略对员工的精神激励,则是国有企业的通病。孟艳(2009)表示,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比,普遍国有企业员工收入较低,这是制约国企员工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除了奖金的激励方式,很少有其他物质与精神的激励,激励方式单一,丧失了多元化激励带来的好的效果,也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2.4激励时机不当
刘龙龙认为,激励时机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超前的激励可能会使工作人员感到无足轻重,迟来的激励可能会使工作人员觉得多此一举,产生淡然置之的心理,从而削弱激励的作用,应当选择恰当的激励时机。基本原则是及时性,应该在需要激励的事情结束后马上进行,才能达到激励的效果。
2.5盲目激励
张力(2010)提出许多企业的激励措施大同小异,合理的借鉴是必须的,但同样的激励手段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要。只有立足本企业员工的需要,激励才会有积极意义。要消除盲目激励的现象,必须对员工需要做科学的调查分析,针对这些需要来制定本企业的激励措施。特别是要注重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在企业中,知识型人员、高级管理者、营销骨干等都属于核心员工,他们有着高于一般员工的能力。加强对他们的激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卢友乐和周秋萍表示缺乏有效的个体激励机制,白如彬(2005)认为,激励则应该分清个体和整体激励,既要激励 2 员工,也要激励群体。他认为,个体员工的激励可以从他的需求变化与时间和环境变化进行探讨,如图2。
(图2)
2.6用人机制
刘丽和李森(2010)在国企人力资源开发的激励问题探讨中,表明国有企业用人机制不合理,人才选拔任用常常取决于个人资历或领导意见,没有规范的评选标准或竞争制度,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难以做到机会平等,任人唯贤,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年轻有人的员工发展空间,造成青年人才工作心态的不平衡,影响其工作效率。
2.7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开发
在人力资本投入上,有的企业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人力资本投入不足;有的企业则急功近利,希望招到的员工一进公司就能发挥作用,重学历和己有的经验,忽视对员工进行持续的开发和培训。有些公司甚至从未给员工任何培训或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使员工感觉公司在搜刮自己的智慧,员工在企业没有发展前途。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长远目标的实现,都要求企业对现有人才的知识进行更新,发掘现有人才的潜能,以保持企业发展后劲。因此,人才开发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人才开发的投资与收益之间存在着较大时差,且其效果不好量化等,目前很多企业在人才开发上不同程度存在短视症。这些企业没有相应的人才教育、培训机制,当需要时就出去“挖墙脚”,还美其名曰“引进人才”,这样不仅阻碍了企业内部人才的发展,而且也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8企业文化的影响不足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之魂”,企业文化被员工视为行为的准则,其影响力是巨大的。企业文化对人才流失的影响是渗透性的、复杂性的,又是不可忽略的。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该企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在世界知名企业如通用、微软等,每一家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国内很多优秀企业也同意如此,如万科文化、联想文化等,它们成为了吸引大量求职者前往的品牌文化。与之相反的是,一些企业正是因为企业文化不具备应有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而导致了员工的大量流失,那些优秀的员工在临走之时也非常诚恳地表明之所以选择离开企业,既不是嫌薪酬水平低,也不是与管理者意见不合,而是不适应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
当离职员工表明他们离职的原因是与企业文化不适应的时候,企业管理者会觉得无奈而又不安,因为企业文化的确无法像管理规章制度那样想改就改的,任何一种企业文化的形成都要经历长期的建设和积累,而且一旦形成将很难被改变。因此,如果企业不能从根本上创立一种吸引人才、信任人才和重视人才的企业文化,如果企业在招募新员工时,只考虑人才的能力结构而可忽视其个性与企业文化的差异,那么企业就很难留住众多优秀的人才。
3针对我国国企员工激励机制的对策研究
3.1制定科学、公平的薪酬激励制度
薪酬制度要想有效发挥其激励作用,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可知,公平感是员工是否对奖励感到满意的一个中介因素,只有当人们认为奖励是公平的,才会产生满足,激发动机。因此,薪酬与绩效挂钩是富有竞争性薪酬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因此,要做到薪酬公平、合理,达到对内公平,企业薪酬设计必须反映岗位责任和能力大小,也就是薪酬差别必须合理。而职位评价和分析是现代企业薪酬设计的基础,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薪酬对内公平的关键所在。所以,从职位的复杂性、责任大小、工作量多少、难易程度、控制范围、所需知识和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等方面来对职位的价值进行量化评估,并做好国营企业内部的职位评价和职位分析,这对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至关重要。
3.2知识型员工和普通员工区别对待
中国学者张望军和彭剑锋(2001)对知识型员工和非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物质薪酬待遇通常是员工所普遍看重的,不同之处在于知识型员工更注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等内在激励因素,而非知识型员工偏重的是有保障和稳定的工作等外在的激励因素。因此,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重点应放在“内在薪酬”的激励上,当然也不应忽视“外在薪酬”的激励作用。“外在薪酬”是知识型员工激励的起点,能够满足知识型员工的基本需求。实施全面薪酬战略,才能给知识型员工以充分的激励。王雨歌和仲娟娟(2010)表示,知识型员工有自主性与创造性、强烈的成就动机和尊重需要、工作过程难以监督、工作成果难以量化、高流动性的特点。
3.3多种激励机制综合运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许俊刚、刘书东(2010)表示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精神激励是员工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精神奖励的方式可以是授予某种象征意义的称号。也可以是对行为、价值观的认可与赞赏。职务晋升、荣誉称号授予、成果的评价及对人的信任尊重等,都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而激发人的积极性。企业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3.4利用竞争手段,激活企业用人机制
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企业内部应始终保持一定的竞争力,使员工有一种紧迫感、危机感。徐俊刚和刘书东(2010)研究表示,要在企业中建立竞争择优、有效激励、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陆爱秋提出也可以引入末位淘汰制,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对员工进行合理排序,对排名在后的员工按一定的比例或数量进行调岗、降职或辞退,4 从不断改变员工安于现状的心理,给员工以工作压力,从而达到增强员工的危机感和急迫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升职工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使其他职工树立更远大的进取目标,从而激发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5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员工需求,实施个性化激励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图1)是激励理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员工是带着自己的需要走进企业的,激励手段必须针对员工的需要,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黄斌安(2010)提出,按照需要层次理论,不同层次的人具有不同的需要。一般的,管理人员需要得到的是上级更多的赏识和晋升;员工需要得到的可能是更多的物质利益;知识分子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精神方面的追求等。李全胜,蔡玉洁(2010)认为设法了解员工们的需要,是做好激励的前提条件。一要把握需要的类型。心理学家按照不同的方式划分出了不同的需要。民营企业管理者应运用这些理论去掌握、分析职工的需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二要认识主导的需要。不同的员工,其需要是不同的,管理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住职工的主要需要,否则,激励就是无的放矢。三要区分不同的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图1)
3.6重视企业员工的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设计
激励机制理论认为。把不断满足企业和个人的二元发展需要相结合,这是激励机制的关键。只有同时满足企业和个人的双重发展的激励机制,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激励机制。企业发展的需要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舞台和机会,个人的发展需要又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应在个人事业追求的作用下,为员工提供纵向的、横向的和向核心方向的发展机会,并且要加强人力资源规划,积极为员工提供职业咨询。这与企业长期战略目标有密切关系。同时,要积极提倡内部适度竞争。根据人们的竞争心理,在组织中设计和执行某些制度、措施,激励企业员工进行公开、公平的竞争,最大限度发挥竞争的积极心理效应。这样在与他人进行相互交流合作、相互适当竞争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工作成就和工作挑战的满足。
3.7完善员工培训体系,建立培训和效果评估制度
刘龙龙提出,只有适合员工需要的培训才是有价值的,而只有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才能使培训适合需要。因此,必须弥补企业在员工培训上的调查和评估缺陷。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没有建立和运行良好激励机制的企业,是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因此,企业一定要根据时代特点和市场需要,从员工的潜力、潜能和工作热情出发,准确定位,把握其心理动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发展与前进,在激烈的竞争中 5 立于不败之地。
3.8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学习型创新文化
企业要有凝聚力和精神动力,就必须创立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是员工在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环境形象、产品服务等。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因此,一定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国有企业文化要在继承中创新,要体现市场经济意识和全球化、现代化观念。刘琴(2010)提出,第一,要大力倡导终身学习。第二,培育勇于挑战和创新的精神,鼓励员工挑战传统,摒弃不合时宜的经验和做法。组织要鼓励员工通过创新进行学习,并通过这种创新和学习不断提高组织的应变力和竞争力。第三,营造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创新是有风险的,不可能每一次创新都能成功。组织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营造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允许员工有不超出宽容规定范围的失败,鼓励他们从适度的冒险和失败中总结教训,学习新的知识。
4结束语
对于员工的激励从总的方面来说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来自于激励者本身,比如激励者对激励的认识情况以及激励的成本考虑等等。另外两个因素就是激励对象和激励的环境。虽然我国的员工激励机制已有了进步,但是在发达国家面前还寻在较大的差异。我国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中流砥柱,是抗衡跨国公司的主力军,是我国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也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力量,国有企业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背景,综述了我国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问题以及研究对策,这些研究的结论和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显示意义。参考文献:
摘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稳定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深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和原因,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实践、面临困难和解决办法等问题深入分析、思考,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对策。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对策
中小企业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我国中小企业占公司总数的99.8%左右,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高生命力和高活力群体,中小企业的发展关乎着国计民生。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左右,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60%,为全国提供了80%左右的就业岗位,有效的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中小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分析融资难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现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1.由于近年来人民币的升值,外贸企业发展受到重创,而由经济的发展导致的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由金融危机导致的欧美经济发展减慢、外贸业务的减少,使我国从事外贸的中小企业利润减少,进而需要更多的资金。
2.我国的中小企业一般比较弱小,正处于创业时期或发展时期,竞争比较激烈,而且,中小企业一般是由企业个别高管决定,他的知识和管理经验、经营水平和对市场发展状况的判断都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决策失败,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成败。银行因为对中小企业的信心度比较低,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比较谨慎。
(二)众所周知,在企业的产生、发展过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中小企业在其自身的生命周期中要得到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我国有80%左右的企业都面临着资金困乏的问题。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主要表现在:
1、资金需求量比较大,我国中小企业在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中小企业要
扩大公司规模、研制新产品和技术,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物价水平的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使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近年来,由于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资金需求大、周转速度变慢,这些因素使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2、银行信贷、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等正规渠道融资困难。由于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提高了门槛,中小企业获得商业银行信贷支持比较少,而由于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很难进入股票市场和证券市场募集资金,使中小企业通过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方式更为困难,这些因素导致了全国的中小企业通过正规融资渠道融资非常困难。
3、融资受地区的影响。对我国来说,沿海地区因经济发达,中小企业发展也较快,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在整个社会上竞争力较强,比较容易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银行对沿海城市的中小企业扶植力度有较大。而且,沿海地区的民间借贷体系也比较完善,所以融资不是很困难。而内陆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因为经济发展不够迅速,中小企业的发展没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发展较为缓慢,融资困难的问题非常严重,对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
4、融资成本比较高。银行对中小企业和国有企业实行不一样的信贷政策,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比较高,而民间借贷的利率更是非常高,中小企业在融资上面临的成本压力比较大。
5、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意识较为淡薄。企业自身融资环境和信用状况较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经营和管理水平比较低,贷款信用低,没有合适的抵押物,一般很难找到大的担保企业,而且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缺少信息交流渠道。企业对银行的融资工具缺少了解,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也不清楚。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1、中小企业的原始成本比较少,经营资金短缺,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资金一旦脱节,企业就面临危机,而且积累缓慢,得不到银行的支持。而且由于融资成本比较高难度比较大,中小企业很少将资金用于新产品和技术的开发上,在一定程度上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资信较差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很多是私人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着一个人说了算的情况,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无法做到居安思危,容易导致企业管理制度的混乱,同时,由于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贷款,有可能谎报财务数据,银行不能及时准确的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很多时候不给中小企业放款,而且,也有中小企业为逃避债务跑路,这些因素使银行为了降低信贷风险而谨慎的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3、中小企业在规模和实力上有限,抵押担保困难,而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般要求贷款时提供固定资产抵押。我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规模偏小,设备陈旧落后,可供抵押的资产较少,在我国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经营风险较大。在没有可抵押物和较好的发展前景下,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
4、中小企业类型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资金实力弱小,在资金上的需要多种多样,产业一般在低层次上,多属于劳动了密集型,技术含量不高,而且中小企业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并未形成有序的规模,而在竞争力很强的市场中,生存空间较小,这些都构成对金融机构的风险。
(二)我国的金融体系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经济体制滞后
1、因为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发达,在我国的融资市场上,国有大型银行占有主导地位,而这些银行一般对大型企业融资,将经营重点放在“大城市、大客户”上,信贷资金更多的流向国有企业,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投入,而我国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专门性的银行或融资结构较少,中小金融机构具有规模小、灵活性比较强的特点,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实力薄弱,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而其他大型机构也不关注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
2.我国目前所实行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利中小企业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我国目前的政策主要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没有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系统,没有政策的支持,发展较为困难,同时,在税收优惠和技术发展上,政府结构很少给予中小企业和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更为困难。
3.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建立和实施了和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且一直在不断的完善,而我国缺乏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在有限的法规的实施上很难落实,经济政策、法律和体制上的滞后使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三)民间借贷融资渠道较窄。
虽然近年各种民间借贷和投资担保公司发展比较迅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但是,这些民间借贷公司一般利息率比较高,中小企业难以承受。
三、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政府政策优化融资环境。1.优化行政服务环境,按照“简化环节、公开运作、规范标准、注重开放”原则,加强监督和简化审批手续,减轻企业负担。2.优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对危害经济发展的违法乱纪行为严查,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环境。3.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扶植力度。应提高中小企业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起征点,政府有关部门在为中小企业办理各种手续时,应减少收费,应该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以切实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4.推动建立平台加强企业和银行的交流,比如举行银行企业座谈会、企业自荐会、项目投资论证会、信贷咨询会等,实行银行自选、政府推荐、企业自荐相结合的政策,使银行等金融部门找到信贷投入的突破口,以确保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真正落到实处。5.完善中小企业市场法制环境,加快金融立法,创造良好的司法环境。首先,要明确的用法律法规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确保中小企业享有和国有企业同样的待遇,其次,要加强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立法建设。6.完善中小企业考核制度,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检测和统计,加强检测是防范中小企业道德风险的解决办法。
(二)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素质。1.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机构的调整,努力由劳动力密集型向高新技术密集型转变,生产的产品努力要尖、特、优、精、廉。2.加快技术创新和进行产权结构的调整,实行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是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3.进行资本结构的调整。通过资产和债务重组,以转让、兼并、租赁、合并、托管等形式,改造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在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的问题。4.规范经营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三)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1.拓宽中小企业的债券融资渠道,从而多渠道、多形式的扩大直接融资,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中小企业靠银行获得资金的问题。2.拓宽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使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能有选择的上市融资。
3.逐步扩大中小企业票据和债券的发行规模,积极发展股权投资等融资工具,推动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建设,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创建信用体系。良好的信用体系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所以,要加强金融机构的信用建设,把诚信意识作为塑造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逐步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资信评估制度,比如,中国人民银行应该组织专门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和分析,将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向银行、政府公开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监督工作,同时,国家制定标准对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划分等级,实现对中小企业信用状况的社会化监督。另外,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建立失信惩戒适度和各类制度。要加强以诚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倡导诚信守约的道德规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促进民间借贷的健康发展。①用制度规范民间借贷,对民间借贷进行规范管理和防范风险,严格监管民间借贷,禁止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参与,要按照市场原则影响民间借贷,减少对民间借贷的行政干预。②要进一步晚熟民间借贷的检测管理体系,防范民间借贷风险,及时对民间借贷作出风险提示和预警。③通过进一步降低小额贷款公司准入门槛等途径,将更多的民间借贷公司从“低下”引入到“地上”,使民间借贷规范化、阳光化运行。结语: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现实问题,它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依靠单一定方法和途径曲解决必定会聚到很多的问题和障碍,所以,应在认真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找出问题,对症下药,通过多方面的能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升中小企业发展的潜能,使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京焕,陈志勇,李景友.财政学原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6)[2]卞亦文,王有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4)
[3]梁飞媛.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若干意见[J].商业研究,2009,(4)[4]宁素❗.关于我国融资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0,(4)
[5]杨俊生,罗美娟 .融资租赁与中小企业资本形成[J].经济问题探索,2009,(4)
目前,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 正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经济活动中传统的交易方式和流通技术, 突破了人们的时空界限, 并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 同时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巨大进步。对于规模小、雇员少、资金相对比较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 电子商务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并使其从中获益。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十分重视, 并纷纷采取行动。美国有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都已借助互联网来开展商务活动, 新发展的中小企业多是受信息技术影响而产生的, 或是本来就是技术密集型企业, 或是积极地接收了信息技术, 发展电子商务。由于发达国家电子商务发展非常迅速, 电子商务技术现在已经成熟, 通过Internet进行交易也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潮流。
二、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带来的益处
一些中小型企业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在传统营销模式中往往寸步难行, 但网上运营也可能是他们发展国际市场、利用好国外各类资源并振兴崛起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有利机遇。因为他们可以与大企业同样利用资源共享的优势, 抓住机遇, 会让一些处于困境中的中小企业焕发生机。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带来的优势主要有:
1.电子商务的发展可让中小企业客户和供应商重新组合, 让供应商绕过中介途径从而直接与客户接触。达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快速融合, 产品的销售过程简单, 销售周期缩短, 使运营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2.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可在短时间内采集到最大同行竞争者的各方面信息, 可针对性地调整本企业的营销战略, 使市场占有率逐渐提高, 竞争能力加强。
3.电子商务的开展让企业实现了业务重组和企业组合, 电子商务企业的业务流程实质就是运用高流动性的信息, 重合低流动性的物化体系, 即最大限度的克服了时间与空间方面物化体系对物流动的障碍, 使企业可以快速地面对用户进行交互沟通。
4.中小企业通过开展电子商务了解客户的各项最新信息及别的公司的动向, 跟随国际市场和国内外产业形势的变化, 掌握最新国际市场动向和国际经济发展趋势, 收集顾客的需求信息与对产品的意见反馈不断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逐步让企业成为组织多功能交易的机构。
5.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高企业形象。寻找最好的国际分工合作同盟, 便于国际知名品牌效应的产生、海外市场的开拓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使其领先同行业的战略优势。
三、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特征
1.中小企业针对开展电子商务认识的不足
当前中国大部分国有和中小企业都在进行体制改革, 正处于阵痛阶段, 没有过多的精力和物力来开展电子商务;而一些经济效益相对好一点的私营企业还触及不到电子商务;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还认识不到电子商务能给他带来的前途是比大企业更有利的。一些企业拥有计算机主要从事于文字处理与财务管理, 信息加工和处理手段落伍, 不增长动态信息的跟随和获取。实际上, 电子商务打破了地域的界线, 缩短了信息流动的时间, 缩短了企业的供应链, 降低了企业的物流、信息流的传输处理成本, 开拓了市场, 有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无论从国家的经济发展角度考虑, 还是从企业自身的利益考虑, 企业都应是电子商务的第一载体。
2.企业间开展电子商务的有用信息不足
有的企业没有利用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 主要认为互联网能直接为其带来经济效益的信息太少, 普通性的信息太多, 加上查找信息比较费事, 费用较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上网的主动性。还有一部分企业虽然是建了站点, 但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太少, 信息更新太慢, 缺乏固定的访问群。
3.开展电子商务的外部条件不够成熟
在中国开展电子商务所需要的环境与条件还不够成熟, 如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网络建设、安全信用等一些问题, 以及与电子商务监管有关的金融监管制度与工商、税收、海关、商检等法律法规还没正式出现, 使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安全感降低。另外, 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还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虽然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制约因素较多, 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企业的管理者针对互联网的运作机制缺乏真正的了解, 没有让电子商务作为未来企业的生存之道来应对。
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在中国.虽然中小企业的发展起步很晚, 但通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 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资料统计, 中小企业户数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在全国工业产值与实现利税中分别占60%与40%左右, 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遇。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迅速, 成为我国保持经济快度增长, 优化所有制结构的重要力量。
(一) 影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原因
1.对待电子商务意识浅薄, 没有透彻理解电子商务。大多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仅仅在于基础的网站建设且能实现在线销售, 而广义的电子商务包含电子交易在内的运用现代的电子化、信息化的技术而进行所有的商务活动。显然这只占广义的电子商务中的一小部分。
2.中小企业投资电子商务的抉择很难, 因为初期的投资会很大, 包括有关系统、人员、设备各方面的初试投资, 但其回报却很难有精准的估算, 这对于电子商务的实施决策来说是不得不考虑风险的问题。
3.网站建设目标受众不明显, 系统不完善。而网站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必选途径, 也造成很多企业建立网站存在着很大的盲从性, 多数企业最多是把公司的宣传资料搬上网, 而且目标受众不明确, 这便导致了很多中小企业的网站形同虚设, 起不到相应的作用。
4.专业人员缺乏, 网络的维护更新很慢, 中小企业资源相对缺乏, 对于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因而导致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运用不畅, 针对于网站的更新维护更是不足。
(二) 发展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策略研究积极稳妥地推进了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的实际网络情况, 主要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政府宏观指导与实施功能
政府在对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要靠政府与企业的广泛互动和支持。在发达国家中, 政府需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对私营企业参与与投资的依靠;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政府的直接参与与支持是最需要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来说,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信息技术相对落后, 债务偿还能力不足, 政府的参与有助于引进科学技术、扩大企业的规模与提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
2. 改善网络基础设施
一是加强政府的引导能力和支持作用。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放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门槛, 在推进因特网这种电子商务的同时, 又能得到国内市场的大力提倡和积极推广。通过电子媒体如:电话、传真、电视、网络, 及电子支付、货币传递系统等多方面的电子商务, 为基础设施的改善积累经验和创造条件;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体制。
3. 规范企业业务制度
中小企业进行电子商务的优势不言而喻, 如今我国已经具备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 但是有好的技术并不意味着有优秀的成果, 必须要把技术和企业的管理与运营有机的结合起来。供应链要在企业内外实现有效开展, 尤其是企业的信息处理技术与企业的对外合作伙伴管理要满足于核心企业展开电子商务的基本要求, 例如对数据处理是否达到电子化, 如果还没有满足, 那么企业就需要制作出达标时间进度表;同时要注重企业内部的采购制度是否达到公开化、制度化, 以及采购流程是否电子化等。
4. 加强吸收与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为了加速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建设进程, 中国应充分采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引进人才, 并合理的运用一批素质偏高、层次合理的网络以及经营管理各方面的专业人才。要对所培养的人才进行恰当的定位, 必须对电子商务专门人才进行培养, 加强了解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具有的特性, 并能够发掘出人才自身的优点。总之, 电子商务人才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实战性。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是依靠网络和实践发展起来的, 而且还在不断进步之中。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实战性的特点, 在让电子商务人员快速理解和适应电子商务实务环境的同时, 才能够熟练地发展电子商务业务。二是复合性。电子商务人才是要具备足够的计算机知识与网络技术以及商务方面的能力, 了解电子商务技术手段, 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人才, 并能将业务需要转变为电子商务应用, 熟悉电子商务环境的商务运作模式。
5. 中小企业应该从实际中出发, 建立一个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交易模式。其具体的流程如下:
从上图中我们可知这是企业进行电子商务业务活动的完整过程。其中不难看出:中小企业要发展电子商务, 最主要的就是要及时地更新其网站的商务信息, 随时来维护网站。要不断地完善自身, 不断地满足客户要求, 重视消费者的反馈意见, 这是一个渐渐进步的过程。
五、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景展望
目前, 电子商务与Internet互相推动、互相促进、加快发展。Internet用户数目的增加形成了庞大的消费群和市场发展潜力。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上网提供种类繁多的电子商务业务, 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在不断提高对网络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一致看好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 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前景是光明的, 而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建设也取得了快速进展, 中小企业正在由信息孤岛转向信息集成, 逐步跨越成为电子商务开展的主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宋彤: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1999.2
[2]吴晓松:新经济时代中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思想战线, 2001.4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对策
1 概述
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WTO后,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提供了75%的就业岗位,还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中小企业经历30年的发展后,已经由原来的粗放型管理方式朝着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变,面对全球化的竞争,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十七大、十八大”中明确指出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思路,作为主力军的中小企业也应该加大信息化的投入,相比较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并且存在若干问题。
基于此,本文研究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促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2.1 存在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2.1.1 重视程度不够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信息的作用越来愈明显,中小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存活,必须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很多中小企业仅仅重视管理模式的创新,往往忽略了信息化作用,中小企业整个决策水平受信息的制约。
2.1.2 应用偏离主体
虽然,我国信息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然而,相比较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大型信息工程的建设,虽然中小企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其建设仅仅局限在办公系统和财务系统,这样的信息化建设缺少全局性,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内部信息出现不畅通现象。
2.1.3 建设和维护成本过高
当前,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花费的成本过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在软件开发上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软件维护和利用相对的落后,多数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购买现成的信息化软件,通常情况下,购买现成的信息化软件不适合自身企业的发展需要,需要对软件的性能进行重新的调整,从而导致不必要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2.2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2.2.1 存在错误观念
中小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信息化建设都存在一定的错误观念,通常情况下,管理层认为一旦企业使用了先进的办公软件、财务ERP软件、拥有了企业网站就实现了信息化。虽然在软硬件设备上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目前,缺乏相应的信息化建设的人才。此外,部分员工认为信息化建设仅仅是信息技术部门的工作,与自身无关,这些错误的思想会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2.2.2 需求观念模糊
每个中小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发展阶段都有所区别,往往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有跟风的习惯,别的中小企业购买什么样的信息化软件,自身企业就购买什么样的信息化软件,通常不关心自己的需求。
此外,部分中小企业为了尽快解决管理上的某些问题,仓促的引进管理信息系统,这种盲目性的购买往往导致人财物的浪费。
2.2.3 信息人才匮乏
21世纪的竞争取决的是人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一些中小企业不重视自身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此外对信息人才的激励措施欠缺,一些优秀的信息人才纷纷选择离职。
2.2.4 资金匮乏
目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融资,资金一旦不到位,会影响信息化建设的进度,每年信息化硬件的维护费用占建设费用的20%左右,仅仅靠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贷款进行信息化建设是不够的,还需要依靠民间贷款和员工的集资来解决此问题。
2.2.5 环境保障薄弱
据国家经贸委信息中心数据显示,目前,中小企业仅仅有7.5%左右的实现了管理信息系统、办公系统、ERP,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没有实现基本的信息化建设,导致此环境产生的原因在于政府的支持力度。
3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思想认识
中小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从思想上加强认识,这与中小企业管理层管理观念有直接的联系,管理层首先要明确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不仅加强信息化软硬件的建设,应该将信息化建设上升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借助信息化工具,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管理效率。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是由内到外,由上及下的一项重要工程。
3.2 构建科学的信息化决策组织部门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是由内到外,由上及下的一项复杂工程,需要科学的决策组织部门进行配合建设,该组织部门不仅仅需要对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进行充分调研,还需要征求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意见,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信息化建设路径。
当然,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应该是全员参与,除了信息化决策组织部门,不仅仅应该引起管理者的关注,还需要技术部门、财务部门等的配合,毕竟信息化的建设是满足整个企业长远的发展需要,一旦信息化工程建设成功,企业中的任何部门都会受益。
3.3 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当然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也离不开专业的人才,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培养即懂得信息专业技术,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方面,可以通过招聘的方式,从社会上挖掘企业所需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内部挖掘具备信息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借助学校中信息化的复合人才帮助建设信息化。
3.4 扩大融资渠道,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资金不足,要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不仅仅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帮助,还需要政府增强支持的力度,此外,债权融资、上市融资、股权融资以及民间贷款等融资机构也应该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只有扩大了融资渠道,中小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资金进行信息化的建设。
4 结论
“十七大、十八大”中明确指出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思路,作为主力军的中小企业也应该加大信息化的投入,相比较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并且存在若干问题。
基于此,本文研究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促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斌,袁清文.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
[2]袁清文,高斌.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优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
[3]王茜.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分析[D].天津大学,2012.
[4]李玉梅.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赵立新.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风险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推荐阅读: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对策探讨09-12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和对策07-17
浅谈我国医药的现状、趋势及发展对策07-25
我国运输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0-31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10-08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06-20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风险和对策研究11-02
论我国私营企业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