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数学导学案心得体会(共13篇)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习题力求做到 “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习中共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 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习实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习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习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习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习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 “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
但我认为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导学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针对每天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反馈,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课堂上的“负担”,减轻课外学习的负担。每周还要进行“周周清”,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检查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成绩也就无法提高。
二、导学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显。
导学案的运用,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催化剂,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对于稍差的学生,他们的各种习惯都比较差、也比较懒惰,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主动地去学习?是数学课的老师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出现的情况是“差生吃不了,优生有点吃不饱”,这样导致优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得抄袭,越来越差。而且大多学生的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对学生的监督难以保证,使得他们偷懒、钻空子,是能少则少,能不写就不写,该记忆的知识、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时提问什么都不知道,没学几天就把老师教的还给了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贫于抓学生、盯学生,还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只能再加强责任心、更加努力地来抓学生、盯学生以提高数学成绩。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前自行预习、自学的环节, 以往教师留给学生预习作业, 很少有学生能够认真去预习即将学习的知识, 导致这种原因的出现一方面是学生不知道预习的方式, 另一方面是学生不知道预习什么内容, 甚至有的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 但是在实际课堂中却并不是以预习内容为基础。而导学案是为了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充分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 从以往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 有着明确的学习思路, 准确抓住学习中的知识点和难点, 建立学习目标, 结合导学案的帮助, 实现学习目标。
教师应将导学案提前发放到学生手中, 促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 借助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将重点知识及难点知识标记整理出来, 在课堂上由教师进行讲解,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二、课堂交流和展示
(一) 交流预习成果
教师根据预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将其分成不同的组别, 并在每一小组内选出一名小组组长, 由各组组长带领组员进行预习成果交流展示, 将预习内容中重难点知识进行标注和讨论, 通过小组内成员间的沟通交流, 形成组内互助的形式, 来解决难点的问题, 在导学案上进行修正, 如果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课堂上由小组组长进行发言提问, 教师予以解答 (2) 。通过课前导学案预习成果的展示和反馈, 教师能够充分掌握不同小组内学生预习能力理解能力, 结合特定需要, 由学生主导课堂, 感受教师的任务, 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提升课堂成效, 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更加浓厚, 有利于后续课程开展。
(二) 疑难问题展示
由于学生能力有限, 在课前预习过程中, 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 将学生所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收集、整理, 并在班级内展示, 并将疑难问题归为不同类型内容, 在导学案上进行重新整理、标记。教师还要按照课前预习知识的经验, 总结知识点及学习规律, 并整理备用笔记, 将易错的知识点及提醒记录其中。
三、课后巩固深化
课前对所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 课堂上认真学习知识, 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课堂效率, 课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导学案进行充分的学习, 并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 在课后对导学案中内容仔细阅读, 加深记忆, 巩固知识储备。对于导学案中所归纳的疑难问题和不合理的共性问题, 教师应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 真正发挥导学案的功效, 长期坚持, 如此反复, 可以使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3) 。按照学生阶段性的学习特点, 整理导学案, 装订成册, 可以为后续学习和知识巩固提供帮助。
学生在课后应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 能够合理应用旧知识分析新知识, 以旧知识为基础, 得出学习规律, 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讨论, 并结合导学案培养独特的学习方法, 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四、初中导学案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 汲取知识, 教师应在课前将导学案发放给学生, 学生按照教师所布置的预习内容选择抽批或者全批, 进行预习, 一方面是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 另一方面有助于优化教学结构, 提升课堂效率, 有助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讲解共性的疑难问题, 鼓励学生主动发言, 总结学习规律, 促使学生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进行训练。
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反思, 及时改正教学方法, 不断完善和创新。在课堂知识传授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传授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 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师应为学生设定更高的学习目标, 促使学生互相沟通、互相促进, 不断朝着更高的学习目标前进, 享受学习中的乐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 导学案作为一种新式教学方法, 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绩,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导学案教学既有助于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也能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配合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对于教师来说, 做好导学案, 应对课程内容充分掌握, 并提前预习教学内容,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 以此来制定导学案, 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积极性, 自主探究学习, 实现高效课堂。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深化,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应转变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提倡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但是如何在教师不传授知识的时候, 能够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 保证他们能够将知识充分运用, 提升教学成效, 导学案应运而生。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数学导学案的使用, 打造和谐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进行阐述, 并明晰使用导学案的具体注意事项, 以求进一步提升课堂成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案,课前预习
注释
11袁碧.探讨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J].才智, 2013 (19) :51.
22 郑东兵.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研究和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3 (12) :176-177.
关键词:收获;困惑;建议
在吸纳杜郎口经验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校在去年也创造性地生成了导学案教学模式。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校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已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我体会如下:
一、收获
1.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不参加中考,学校、学生都不重视,班级里有一多半学生放弃学习地理,与家长沟通时,有的家长对孩子听之任之,根本不管,还有的家长干脆表态,说:“不用孩子学好,我家有好几垧地,以后给孩子买个出租车就完事了,孩子在学校,只要你们老师看着不出事就行。”面对这种情况,上课时,教师就让学生拿着地理课本看一看,画一画,草草了事,久而久之,地理课就成了自习课,学生不爱学,教师不愿讲,而有了导学案,学生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了,主动寻找答案,学习热情提高了。除此之外,导学案中还设计有一些合作探究的题,学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
2.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教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如一潭死水。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爱学习了。例如,讲《中东》这一节课时,导学案里设置了一个探究题,题目是:如果不依靠战争,中东各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生:老师,他们那里盛产石油,可以用石油换水。
生:老师,他说得不对,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用点没点,用石油换水的方法不可取,他们应该采取节约用水的办法来解决。
生:老师,我的办法让他们协商用水,给水立法,共同使用。
生:老师,可以采取人工降雨的办法。
生:老师,他说得不对,人工降雨是需要条件的,中东是热带沙漠气候,没法实施人工降雨。
生:老师,我家的亲戚在以色列打工,他回来说:那里人人都知道节约用水,循环使用水,特别是农业上采用滴管的方法,他们创造了沙漠开花的奇迹。
生:老师,我在资料上还查到,他们有海水淡化工程。
生:……
看着他们激烈地研讨着,我的心里、眼里全是喜悦,这是这么多年地理课堂上所没有的场面。
3.提升了教师空间
一个教育专家说:写10年教案也成不了专家,但要是写10年的教学反思,不成教育专家也能成教育名师。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节课一节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极费工夫,又费时间,写教案就是形式,为了应付检查,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只要教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课就背好了,还有时间写教学反思,看教学著作。
二、困惑
1.使用导学案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成绩也越来越好,而成绩差的学生就等着吃冷食,等着抄袭,一点也不动脑,形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2.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还有时学生讨论起来,就争得面红耳赤,特别是为了加分,他加多了,他加少了等,导致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三、意见
1.我觉得导学案不能做成统一标准,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
2.还应该做好课堂反馈,让每一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尽快解决,做好巩固与衔接工作。
总之,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设计出更实用的导学案。
参考文献:
孙晓红.学案导学式,教学探究,2007.
2011-7-4
洪
真
本学年,学校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导学案为载体展开教学活动,下面,我就这一年来,我备课组和个人使用导学案的情况做个说明。一
思想的认识
现在课堂的教学已经把改变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课堂上,应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不应满堂灌,老师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欲睡,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所以,转变教学理念是实施导学案的第一关键,也是基础。二
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是课前学生预习,课堂师生实施教学的载体。一份好的导学案应该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进行有层次性的编写,让教学具有渐进性。这就要求备课组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加强备课组活动,把课堂的工作提前一周甚至更早的时间来做。本备课组成员针对授课内容进行分工编写,提前一周把编写好的初稿印发给其他老师进行审阅,针对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调整,于上课的前一天或前两天印发给学生做预习工作。我备课组导学案的编写范式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指导——知识链接——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巩固训练——学习心得”。学生课前依据补充的预习材料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堂探究”部分。三
导学案课堂的实施情况
课堂的教学分为几大块:“课前抽检——质疑讨论——展示点评——总结归纳”
课前抽检
导学案的完成情况需要落实,每次上课前都必须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情况进行检查,可以让本组内科研组长进行检查,登记完成情况,体现在小组评价分数上,也可以老师亲自抽查,检查形式不能单一,防止有些学生钻空子。
质疑讨论
针对导学案设置的题目,给出一定时间,小组内互相提出问题,互相答疑。这个环节要求各个小组,各个成员真正参与进来,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老师可以使用小组竞争的方式,进行分数的测评和精神上的鼓励。3
展示点评
针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指定某些小组内部层次相当的同学(如b1,b2…)上台展示,同组内的另外一个层次的学生(如a1,a2…)进行批改点评,老师再对重难点进行点评强化。这个环节可以使更多学生动起来,扩大课堂学生的参与面,课堂的效率也能提高。4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本堂课学习的重难点和本节课表现优秀或进步显著的小组及个人。补充:每课上完之后,教师及时分发本课答案,让学生自主进行订正,而后上交老师进行全批全改。
四
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 班内小组的建设初具模型,但还不够完善,各学科的小组评价制度也还没有完全统一,这会影响学生积极性。
措施:我认为年段各科教师应统一思想,统一评价模式,学生也应统一思想,统一培训,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监督和鼓励作用必须发挥出来。
部分学生过于散漫,纪律意识不强,影响了导学案实施效果
措施:我认为良好的班级风貌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基础,应让学生有较强的纪律意识,以纪律意识来带动学习意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可以将纪律表现情况纳入小组评价体系中。导学案的编写还不够完善,没有体现检测性和层次性。
措施:我认为应加强备课组活动,深入备课,在导学案的编写上要体现梯度,要保证一般层次学生知识的掌握,也必须能让部分优秀生吃饱。同样一份导学案不一定要求每个学生都完成,依据学生的层次而定。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热情有时会冷却
措施:我认为应建立更完善的奖励机制,让同组内的优秀生带动待优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即使有个别学生热情冷却,也可以通过周围同学的力量去影响他。五
思考与困惑
经过一年的实践总结,我认为这种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学生可以通过课前自学掌握大部分基础知识,通过课堂的检查点拨来巩固知识,学生会的不讲,不会的让老师来补充,这样学生课堂效率提高上去了,学习的自主性也增强了。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有些困惑,提出来和各位共同探讨: 使用导学案后,有的同学是抄的。只会读,不深思,都是机械的背下来。不理解实质。
2、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保证预习效果?
3、如何更大程度上调动内向学生的积极性?
4、怎样带动基本薄弱学生水平提高的同时,又如何提高优势学生的水平?
5、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作文课等不同类型的课型在导学案中该如何区别对待和操作?
6、全省实行素质教育,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在导学案中,如何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泽夫中学翟玉军
上学期用上了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的学生的学习质量有了保证,教师的工作量也减轻了不少。对上学期的导学案使用的效果撰写一点自己的心得。
一、在教学效果上,使用导学案后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
上学期使用了导学案后,八年级学生的成绩明显比七年级有大幅度提高,原来的权重分在40分左右。到八年级达到60分左右。而七年级的学生的生物成绩也有较好的表现。
在原五标教学模式中,虽然在课堂上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考题对学生来说却非常陌生,即使是在课堂上讲过,学生的印象仍没有在导学案中呈展的题目深刻。因此,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生物学题目)的记忆。因而成绩就提高很快。
新课教学在17周左右完成,再利用2个周的时间进行复习梳理,主要的就是了解知识点。但由于开卷考试,学生不如语数外学科重视,教师又不能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大大降低。但是,上学期的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下的记是建立在平时的,上课留字留印象,复习留理解,记忆在复习课中再加以强化,考查的是导学案的知识,学生重视,成绩提高,兴趣提升,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运用导学案后,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知识面大为提高。
有些老师对导学案中能不能提升学生的能力有一些怀疑。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能力学生的有了很大的提高。
首先是查找课文,文字组织上有相当的进步,一些以前的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生,在利用导学案学习时却表现出不同的潜力,比如我在让学生利用表格填写出人的一生中骨的动态变化的时间、成分和特性时,这些学生的表现是能非常迅速地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答案进行填写。
其次是知识面大幅度提高,最主要的还是对生物题目的见多识广,原来的课堂教学+课后练习的模式中占用学生的时间多,学生自学过程中抄答案的可能性大,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易造成对知识的识记不劳。利用导学案教学后,知识传授和练习都要求在课堂内解决,不留作业在课堂外,这样对难的题目学生都能在课堂内解决。增加了理解,也就增加了印象,并且能在教师指导下开阔解题的思路,清除了许多错解,这就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
不过,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在考卷中较难体现出来,但在平时的课堂中也有利用互动学习的过程是有所加强。
三、对于新学期的导学案的撰写来说,还有些心得是要说一说的:
1.模式:在教导处的指导下,提出了一个小组学习模式。小组学习模式的教学环节主要是: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和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我们的导学案也主要是围绕这几个关键环节进行设计。
2.自主学习环节,我发现,以填空为主才是适当的,所需要学生填写的是一些重要的概念,力求是在课文中能找得到,并且空数不超过5个为宜。这样学生能在课堂内利用5分钟的自学活动中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当然如果遇上较难的内容,可能还是由教师做一定的提示,学生才能完成自主学习。
3.互动学习环节,可分为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应充分挖掘能让学生进行小组互动的话题,设计讨论时,最好有两到三个选项,这样小组中六位同学才可能有自己的判断,才可能较好的进行讨论,并能迅速得到统一的答案和解释。
另外,课文中的活动也可以融合在互动学习的环节中,进行师生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4.探究学习环节,我们认为应该要以解决题目中的难点为目标,也就是要能解决学习难点为前提,每节课都有一些难点,有一些有代表性的难题,这需要在课堂上通过探究学习来解决,需要老师的演示包括投影、板演,详尽的讲解,在导学案中也可以罗列出解题要点,特别要注意的地方,以保证能顺利地解决学习难点,能在学习活动结束后能顺利准确地完成过关检测。
5.导学案占的版面我认为是16K两页为好,后页则是用于练习,这样一堂课做的练习
才足够,学生学习的问题才能较好的反映出来并得到解决。如果时间足够还能对一些有争议的题目进行适当的讨论,对学习重点加以强化。
6.练习的题目在初中生物科来说,我认为是没必要分组,因为我们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我们的要求不能过高,没有必要搞一些非常难的题目,对于一般的题目也是要求全体学生都要知道题干的意思,知道解题的方法,知道答案。形式主要的是选择,辅以填空和识图,切忌论述,有问答题就应该在课堂活动中解决,否则学生无法周全解答,时间耗掉了,课堂效益还得不到保障。
高一化学备课组
“五环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大力推行了近半年的时间,现在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下面就我们高一化学备课组编写和使用导学案情况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做一简要的汇报。
一、收获:
(一)、全体老师的参与度极高。在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前的老师的集体备课是非常重要的,集全体老师的智慧为一体,创造了较高质量的导学案。在编制导学案过程中本组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共同分析和讨论,并有明确的编写和校对任务。导学案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能从生活实际取材,按照由易到难或者其他的逻辑顺序提出问题,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二)、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三)、导学案对指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也是学案最值得肯定的地方。
二、思索
(一)、导学案质量的保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的设计导学案,特别是以下几个问题的设计更是关键:
1.学习目标要明确,不要超出必修范畴。
2.自主学习作为基础知识的梳理要细致简明,从而解决学生提出的做不了笔记知识不系统容易忘记的问题。
3.探究问题不易过难,要有层次,课堂使用时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取舍。
4.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各种学习资料较多,在达标训练中选题要精练,不能太多。
(二)、使用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导学案大部分都有一定的模式,在使用中要灵活的运用,把握好课堂,使导学案教学达到一定的高度。导学案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等各种能力,还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
一、导学案的编制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进行导学案的编制时, 总是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问题, 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开展, 教师的思路也就慢慢的变得清晰了, 本文就导学案编制与使用作进行浅谈。
(一) 导学案与其他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就在于, 导学案在教学上是尊重学生的, 而且在考虑学情的同时还充分的开展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留了学习的时间,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 导学案在编写上真正突出的是导学二字,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如何正确的去学习, 而不是每天埋头于各种练习题上。其原理是对教学从简单到复杂进行分层次的问题设置, 其学习内容呈阶梯式的有序地, 对学习的步骤进行安排。在效的引导和学生由易来难, 有序的进行自主的学习和进行合作,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对学生进行鼓励政策。而不是对知识的强行灌输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强加学习要求。
在导学案编写的时候, 将简单和复杂、杂乱不清的学习内容进行有序的, 层次清楚的, 易懂的教学分类。对于数学公式要创新式的让学生去理解, 这样才能让学生记得牢固。引导学生从简单到难一层一层的深入了解教材, 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喜悦, 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 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智慧去编写导学案, 充分体现导学案的备课流程, 做到每节都编写一案。在备课的活动里, 由主要备课人进行个人备课, 然后再与备课组进行小组讨论。主备课人再根据讨论结果对个人备课进行修改后, 发给数学任课教师。任课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修改, 这样的导学案充分的发挥了集体的优势的同时, 还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老师。不过, 在实际教学中导学案这个才兴起的教学方法还有不足之处, 有待完善。其中在教师集体中的正面鼓励太多了, 不接近实际生活, 使得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不实之风所以对课堂教学有一定不好的影响。其不好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对自主学习不积极, 在学习上不够认真仔细。
(2) 学生们都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在讨论合作中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自我个性太张扬。
(3) 在学习时, 有时候对于学习考虑的不周道且过于严谨、完整了。比如做事太自我了, 书写过于撩乱目中无人等。
(4) 学生对于学习方法有待提高, 在课堂上不注意对知识进行积累, 学习习惯不好态度欠缺等。
二、导学案使用应遵循的原则
(一) 首先, 老师可以把编写好了的方案与学生进行分享, 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明确好自己的学习目标, 有目的的对课本内容进行预习。
(二) 在课堂上进行导学时, 要建立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对导学案中的内容要简单易懂的不必细细去讲解, 对于难、重点要进行小组模式展开讨论。当在讨论中出现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时, 教师就要做到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的定位与责任。而且, 在小组进行活动探讨的时候, 教师不应该在旁边进行讲解, 要学会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教师在导学过程中只需做好“主挂人”的职责就行了。
(三) 导学案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其内容, 是辅助性的, 教材才是学习的根本。导学案是取代不了教材在教学中的位置的, 教师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不能让学生过分依赖从而忽视了教材的学习。在把导学案的内容完成了以后, 不等同于将学习任务完成了。
(四) 数学可以说简单也可以说复杂, 当我们将数学理解了过后数学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简单的了, 所以在数学学科的素养教育要犹为重视。在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的素养时, 还要让他们学会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要学会精益求精, 而不是马虎对待, 不了了之。
(五) 对于学生要适度的进行表扬,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学习过程的评价才是最重要的, 在现在这个社会来说批评也是一个艺术极为讲究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讲切实中肯的善意批评是必不可少的。
就目前而言, 导学案的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王晓利.谈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2011, (8) :41.
[2]陈志军.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制与使用[J].中学教学参考, 2011, (23) :23-23.
[3]朱芳姣.利用导学案提高初中数学有效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 2012, (32) :16-16.
关键词:导学案;小组合作;初中数学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学生的作业负担不断减少,如何在更少的时间内完成同样的数学教学任务,就成了数学教师们亟需解决的难题。当前,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接下来,我便谈谈我在编写、使用数学导学案中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导学案的设计
我校使用的导学案因备课组的不同因而无固定的模式,但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1、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在导学案的开头部分设计恰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学习重点难点后,便可以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自学教材,查阅有关资料,分析解决问题。
2、预习部分。“导学案”注重导学,即引导学生进行自学。“预习案”的开头即指出了自学的要求、方法和内容。“预习案”的设计要以问题为驱动,可先设计一些所学知识的回顾、计算等,再引入新课的知识。关于新课的知识点,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上的问题在教材上查找答案,不懂的可以查阅资料。学生在自学完新课的例题后,“预习案”还设计了一题教材例题的改编题,用以检测预习效果。“预习案”还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没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带到课堂中与老师、同学共同探究解决。
3、课堂研讨部分。课堂研讨教学部分包括:探究案、反馈练习、反思小结三个板块。
(1)探究案。探究案的主要内容为教材中的例题、做一做及学生预习时记录的未解决的问题。探究案的问题设计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探究案中的典型例题可以使用教材的,也可以对例题进行改编,内容要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或者改成学生感兴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反馈练习。反馈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本节课的目标,题量不要过大。因各班学生的层次不同,反馈练习中还可以设计一些提高性的备用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
(3)课堂小结。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在上完新课后对本课知识的回顾与总结。设计时要以问题为主,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4、课外部分。(1)检测案。课外巩固部分在导学案中命名为“检测案”。检测案的题型可以是填空、选择、解答题,内容大部分取自于教材的课外作业,以基础题为主,也可以对教材中的作业进行改编,并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分层次设計。我们一般把最后一题能力提高题定为选做题,只要求中等层次以上的学生做。检测案的题量不能过大,一般20~30分钟内能够完成的为最佳设计。(2)教(学)反思。在导学案的最后,还设计了一栏:教(学)反思。包括教师的教后反思和学生学后的反思。
二、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的编写环节。在每一学期的开学前,备课组就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学习这一学期的数学课程标准,并安排好每位教师的备课任务。课前先由主备教师编写导学案,编好后备课组小组对导学案进行研究,主备教师对导学案进行再次修改。在印刷前还必须交与包科领导把关签字。当教师和学生使用完成后,有问题的地方进行再次修改。最后把导学案上传到数学备课组的网盘,实现资源共享。
三、导学案的使用
1、课前预习。教师在上新课的前一天傍晚必须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并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预习问题的引导下对新课内容进行自学,并把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在上课前,各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可以组织在上课前可以抽取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导学案进行批改,看看学生在预习中存在什么问题,这样使教师在授课时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课堂教学。导学案模式的课堂教学主要以小组讨论、合作为主要形式。探究案中的问题,先分小组进行讨论,若组内不能解决的难题,可以跨组交流,再由组内成绩较好的学生讲解给中下层次的学生听。教师在学生讨论完后,让各组指派代表讲解,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做一做、练一练等练习,等全体同学完成后,教师先批改六、七个组长的,再由组长批改组员的练习,有错的组内成员互相交流订正。接着,教师在每组抽出同样层次的同学上黑板展示解题过程,并要求写出每一步的理论依据,教师在抽取时尽量多展示各种各样的错题。其他小组成员则对展示结果进行改错或补充。这样往往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惊喜:有时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容易解决;有时会出现一题多解,甚至有的解法,老师备课时都没有注意到。这样的做法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的批改及订正。我们学校的数学课大部分都在上午,因此导学案的检测案部分学生在中午就完成了。教师将检测案批改完成后,要求学生在下午放学前订正作业,有不会做的可以叫组员教,订正完后,组长必须检查签字。尽量做到当天的知识,当天消化、掌握。
4、要用好“兵教兵”。每个学习小组一般有六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在分组时的成绩是一样的。这样在安排座位和帮扶对象时,都是按一好一差进行。优生在辅导差生的过程中,相当于把所学知识又复习、巩固了一遍,同时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兵教兵,使双方都成了受益者。
5、写好反思。导学案是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的结合。在导学案的最后一栏是教(学)反思。因此在上完课并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后,教师可以对本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反思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方法等。同样,学生在课后可以结合检测案的完成情况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当天的预习、课堂效率、作业等情况,从而改进不足之处。
总之,要构建初中高效数学课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仅教师要起到自己的引导作用,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乐学之下无负担”。
在创设“高效课堂”的口号下,教师们都采取课前布置预习学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导学案”的课堂常出现课堂效率更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效课堂的实施。
一、目前导学案的使用存在几点问题
1、重视了导学案,忽略了自主探究
常见的数学预习学案由以下内容组成:预习题、探究题、巩固题、拓展题、检测题。当然,每个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版本的预习学案,但呈现的都是一片试题的“泥潭”,学生拿到学案导学往往不是首先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
2、乏味的数学课堂
因为年龄特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而学习。实施导学案教学,更多的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因为学生需要的是完成导学案,需要的是正确答案,至于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很少有学生关心,这样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数学课堂一旦失去头脑的思考,必然变得乏味。
3、师生精神失去了家园
较长时间(如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内,使用同一种形式的导学案,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会受到挫伤和压抑。长此以往,师生的激情消磨殆尽,课堂气氛再度沉闷,持着对“导学案”的怀疑,教学方式很有可能重回原点。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的几点建议
1、导学案的设计要多体现主观性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预习应该按课标要求去掌握概念、理解例题、会模仿例题完成课本练习题。应使应试式的学案回归生态化的学案,使试题式的学案回归问题式的学案。更多的时候,主观一点的问题,更容易让人发挥大脑的思考,尤其在小学生“减负”永远完成不了的情况下,问题式的学案可以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使身心得到放松。
2、传递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
在“导学案”教学方式中,导学案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不但通过导学案直接传递有形的知识,而且还要把尽可能多的能力培养调整在有形知识之上,传递给学生。导学案除了为学生疏导知识、辅导探究外,还应该具有指导学法的作用,这也是学案导学的预期优势。体现在指导学生在关键和重点处有所突破,在学案中往往以“建议”“注意”“提示”等加以提醒。课堂上,根据学生课前准备情况,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3、导学案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
虽然学生的预习是一个自主化的过程,但由于思维受到导学案以及书本的禁锢,会使他们产生共同的视角和基本知识的把握。所以,学生预习中产生的新奇的想法或问题,都可以预料。因此,教师们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了解学生导学案完成的“成果”,做到“心里有谱”。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超前”生成,最好利用学生的发言,“相机行事”,智慧引申,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1)教学流程与学案导学相顺应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流程与学案相顺应,不仅能极大地推动学生的预习,而且能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反之,学生通过学案获得的成就感将消减。
(2)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习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习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三、“导学案”使用中师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
2、课堂上注意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
3、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节课的“导学案”,认真指导学生
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小班额最好全批),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3、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
4、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突出一个“导”字,强化一个“研”字。学生不是玩偶,让做什么就只做什么,没有主动性;学生也不是容器,让装什么就装什么,没有思维。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有能力也必须学会自己预习属于他们的书本。学生预习的成效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学案导学能够达到辅导学生自学的效果,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并把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成一种学习知识的能力。
第一部分
教师怎样编写好导学案
导学案又叫学习工具单或学习活动单,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内容、学习目标,重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一、导学案的特点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学习能力。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四)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二、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及编写原则
导学案的主要组成: 主要有(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板块构成)一是学生独学,教师导学;二是学生合作(对学、群学),教师参与,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学生探究,教师引领;三是学生达标,教师测评包括: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明确,让学生能接受明白,读懂。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本节课我们要学什么。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目标的制定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切不可太高。
1、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 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大多数学生都能达成。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我能记住”、“能说出”、“我会运用﹡﹡我能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知识准备
即课前小测,有的老师命名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温故知新等。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课前检测要与本课的学习内容相连,要少而精。
(三)学习内容或探究部分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学生自己经过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同桌或对桌交流解决的问题,还包括学生在小组内需要讨论交流完成的问题等。在这里教师不能只设计一些问题由学生去完成,还要想好哪些问题学生可能解决不了,所以就要有一些学习方法的设计,比如有温馨提示,加油站等,帮助学生去理解完成学习内容。教师除了有文字上的帮助外,在学生自学讨论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参与学生的讨论,倾听他们的交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这也是非常关键的,所以这部分的作用是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四)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学生自己能够总结或归纳的知识点,教师一定让学生去总结,学生总结不了的或不完善的,教师一定要抓住本课的重难点清楚地表示出来。
(五)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要有层次性,应包括两部分,即一般检测和提高能力的检测,一般检测要求学生都能掌握,要紧贴学习内容,而提高能力的检测主要针对班上的优等生设计的,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的,这样就解决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的问题。比如语文一般问题可以设计成写一写本课学过的生字、词语,读或背课文的那一段等,数学一般问题可以设计概念、公式,一些简单的计算等,英语一般可以设计成抄写本课的英语单词或重点句子等,主要是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而能力提升就要提高难度,语文可以设计成对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的概括,对某一句话的理解,或者是你的看法等,数学问题就要在设计成一些中等的习题或考试易出的应用题,而英语就可以设计成默写单词,背诵等。
所以达标检测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可设置选做题也就是能力提升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教师要及时指导,点拨。
编写导学案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
1.课时化原则。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思考:怎样设计问题?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4.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在最初的导学案中可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校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编写、使用导学案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2.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4.多一些激励的话语。如:
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温馨提示: 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 5.课后反思、不断完善 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
②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③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④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 ⑤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
总之,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要在不断反思中完善自己。我们教师要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认真设计导学案,并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自学,同时通过讲解、点拨、示范、提醒、激励等形式引导学生解决疑难,授之以渔。使学生真正完成从“要我学——我要学——我学会——我会学”的过程的重大改变。
第二部分 学生怎样使用好导学案
高效课堂教学在我校实施已有两年了,自己作为一名亲历者,不再是从前的“一言堂”,“满堂灌”,“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老师,相反现在感觉轻松很多,学生整体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方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已经能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了,在我的课堂上也充满了掌声、笑声和欢呼声,出现了你争我辩,争先恐后的发言场面,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高效课堂。所以我认为教学的关键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高效。导学案就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工具。而高效课堂教学主要分成三个环节“预习、展示、反馈”,预习是教学十分重要的一环。要实现教学的高效必须要让学生做好充分预习,认真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单,否则,教师认真编写了导学案,而学生认真没有完成,没有落实。“高效课堂教学”就成了一句空话。那么,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完成预习单呢?
一、留给学生充分预习时间。
现在的孩子,课程多,练习作业也多,每天早晨,从跨进学校的那一刻起,学习时间就安排得紧紧的,有时下午放学还有练习,何时预习呢?我们的做法是,各科老师尽量少留家庭作业或不留作业,如果语数英品德科学都有练习的话,学生怎么完成导学案,怎么去充分预习?所以我们把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头一天下午就把导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并利用当天时间在学校引导他们预习,10-15分钟就可以了,也就是先教会学生预习,留好预习时间。所以,我们老师在放学前不能只简单的说一句“完成导学案”就完了。这样学生根本就不会认真地思考,他们会把导学案当成课外练习,要么胡乱去做,有的干脆不做,这是没有效果的。这在我们学校以前也存在这种情况,导学案发了之后,第二天有的学生说没有了,有的或一字不写,所以教师不要着急,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养成的,慢慢来,需要耐心。所以开始的时候要在在学校预留时间,学生都在完成预习单,教师在旁边指点、督促。这种大环境里学生才会专心的去完成预习单,教师必要的引导学生学会预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教给学生完成预习的方法
1、我们在教学生预习的时候,先完成简单的或学过的知识,也就是让他们自己完成导学案上的活动一“课前检测”内容。这些题是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做好铺垫,要求学生一定要做正确,并且记住一些必要的概念、公式等。
2、在导学案的第二个环节上设置了探究新知,就是自学课本内容,让学生尝试解决,要求要多用脑,勤动手。还设置了温馨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例题中的问题,可以请教家长、同学等,如果还解决不了的做好批注,待小组学习时,师生共同解决。
3、引导学生质疑,针对孩子的思维特点,对每一节的学习内容预习,可以教给他们一些方法,也就是“授之以渔”。这样,他们的预习有了方法,才可以在多次、反复训练中形成技能。如果教师只说让学生预习,小学生不知道怎么预习,这也是不行的,比如:读了学习题目,我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自己读学习目标,结合学习目标质疑,我要学习什么,这些问题为什么这样解决等,如果还有问题写在导学案中的我的问题方框中。还有,学生的预习应该持之以恒,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天天坚持。这样才可以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
三、做好学生预习的检查和激励。
小学阶段的孩子,预习的坚持性和自觉性都比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通常表现在不能管住自己,学习不自觉,有效学习的时间很短,时不时还有学生不完成导学案也很正常的。要想让学生形成稳定的预习习惯,保持对预习的持久动力。教师就必须借助外力的因素,督促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其中之一就是借助家长的力量,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天放学之前,我们会把今天的预习要求以校讯通的形式通知家长,要求学生每次做完导学案,家长针对校讯通的要求,逐一检查。如果学生没完成,家长就会提醒并督促孩子完成预习任务。其二,多种方式的检查。学生第二天来到学校,组长检查,做好记录,汇报给教师。教师可以抽查,对完成预习作业较好、预习认真负责的学生给以公众表扬,也表扬了孩子的家长,在不知不觉中,家长也加入了指导孩子学习的队伍中来了。没有反馈的预习是不完整的,每次上课前,我都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孩子们的预习加以检查:有时让孩子们打开课本,把导学案放在课桌上,然后,教师巡查,选出认真的学生并给以表扬或加分;有时还让预习出色的学生当小老师,检查其他组员的预习情况,或谈谈自己预习的经验;让学生把自己预习的结果在小组或全班展示出来,激发他们预习的自信心和动力。有时各小组交换检查。大多情况会针对某一次的预习要求让同桌相互检查、相互学习;通过不同的形式,不断地巩固和强化预习的效果。其三,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给预习较好的学生颁发奖状、小卡片,在全班大力表扬,激励自觉预习的正气,还可以这一月专门检查评比学生的预习情况,下一个月进行小组长的培养等,坚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学生的预习习惯养成了,高效课堂教学也就成功一半。通过一年多的训练,学生的预习效果很好,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学案;编写;使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309-01
初中语文导学案是教师集体整合语文课程的各种资源,依据学生的“学情”再结合“教情”而设计的,是引导学生“学”和指导教师“教”的实施方案。
教师导学案的编写,是形成共案的前奏。写好导学案可以让孩子的思维放飞,潜能得到开发,更能增加孩子理解知识的深度,给学生增长智慧,任课教师在课堂里的废话就会大大减少,从而实现省时高效。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转变以前的教学思想,导学案的设计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我们在设计《安塞腰鼓》导学案时,加入了一篇对文本的赏析的文章,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读,读完后对课文就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这样比单纯的由老师来讲要有效得多。
2、探索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启发性原则。导学案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有些比较难点的问题我们还可以加入一点提示,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把握课文的深层主旨。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
4、灵活性原则。由于各个学科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所以导学案的设计不一定所有学科都一样,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也存在着差异,在编写时,也还要考虑到學生学情的差异,使导学案形式上丰富多彩,灵活多样。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编写,想学生之所想。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梯度化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人深,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可以先从字词预习开始,然后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进而深入把握课文中心,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6、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我们在设计《最后一课》导学案时,可以安排“情景表演”这一环节,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主人公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通过他们的表演再现当时的情景,使学生更深刻理解了祖国沦陷时的心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科学的使用导学案
1、方法恰当,谨防变相灌输。经常有教者一把问题抛给学生就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室里一下热闹起来了教者就喜形于色,似乎这样的探究才是最成功的。孰不知这时的热闹可能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种可能是问题缺乏深度和难度;一种可能是学生根本不愿独立思考。如果是前者,老师就应精心备课,如果是后者,有些学生就成了灌输者,有些学生成了被灌输者。所以老师一定要注意强化学生在合作之前独立思考的意识,有时候还可以规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探究这一环节,如果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合作探究的后果轻者养成了学生不勤于思考,依赖别人的惰性;严重的会使有些本来爱独立思考问题的学生也乐意于照搬资料,缺乏探究的兴趣,自然谈不上能力地提高。
2、课前发放,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部分的有关问题。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样阅读文本,怎样精读,解答问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3、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课堂导学时,对导学案中的内容处理要恰当,简单、易懂的要一带而过,而重点、难点的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当出现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解决。要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教师当好导演的角色。
4、对县编或学校里非自编的导学案,老师要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适当进行删减增补修订,不能照搬,按套路打。无论是他编还是自编的导学案,用后应及时进行反思,进行补充修订、完善并存档,以备后用。
5、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对学生争议较大、比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辩论,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6、导学案中检测落实部分,要像考试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以此培养学生集中精神,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同时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学习的成效。
7、老师要要求学生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笔记,每学完一课后,要注意归类保存好导学案,以便今后复习。
8、教材是根本,导学案只是为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而设置的方案,取代不了教材。教师在使用中要强调学生不能依赖导学案而忽视了教材。导学案的内容完成了,不等于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一、如何设计及运用教学学案
上好学案导学教学课, 教学学案的设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 学案设计是否认真细致地研究学生的实际; 2. 学案能否启发鼓励学生探索和选择新途径处理问题; 3. 学案能否成功地把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将学习的新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从而使对新知的获取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 4. 能否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动态化, 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让学生体悟到任何概念、公式、定律等科学的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 5. 能否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反思, 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不断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引起新的追求的自我激励机制; 6. 是否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具体设计学案时,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1. 设计运用学案完成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掌握的内容; 2. 设计运用学案引导学生发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3. 设计运用学案引导学生依托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4. 设计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 所选例题及情境适当联系学生所学专业; 5. 设计尽量把时间让给学生, 教师引而不发, 导而不牵, 强而不迫, 鼓励学生更多地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教学方式; 6. 设计教会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已有的信息,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总结概念和探索新的概念的能力的教学方式; 7. 设计引导通过预习、探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即学生先学, 教师后教.
在学案导学教学过程中, 坚持两个原则: 1. 强调按照原设计学案进行教学, 尽可能防止偏离目标; 2. 根据学生在学案导学教学中的自我发现概念和运用概念解决学案以外的不同情况, 不拘泥于原设计, 随时机智地作必要的调整, 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学案导学教学.
二、如何对学习效果分析与反思
(一) 让学生小节评价学习过程, 评价可分为概念的目标达成度和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目标达成度两个部分进行.
(二) 教师自我分析评价学习过程, 可以通过教学后记等形式进行. 评价可分为学案导学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包括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小组合作性、学生对价值观的获得、师生、学生间相互合作情况等) 、课堂得失原因分析 ( 从质与量两个方面分析学案导学选择的准确性) .
(三) 邀请同教研组教师进行听课, 通过评课、教研活动等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可以包括学案导学教学的方式的可行性、科学性、前瞻性等.
三、如何保证学案导学的教学效果
(一) 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 在学案导学的教学中, 学生的先学是放在第一位的. 因此在学案中应包括课前尝试这一环节, 并且在这一环节中要指导学生预习工作, 包括预习什么, 预习的方法和预习到什么程度等等. 上课开始时要检查学生的预习工作, 授课时做到“学生已经会了的知识教师绝对不讲”的原则.
预习工作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对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有所注意, 在上课时能带着目标学习, 带着问题学习. 此外, 职高学生的数学基础本身不好, 很多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 如果鼓励学生通过预习去掌握一些简单的基本概念, 记住一些基本公式和结论, 并能加以直接应用, 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很有意义. 检查学生的预习工作也可以重新培养很多不爱学习的职高学生的学习习惯, 改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一贯态度.
(二) 创设适宜的问题情景是完成学案导学学习目标的关键. 在学案导学教学中, 一般要达到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 我认为这些目标归结起来主要就是三个方面, 即通过学案导学教学, 要使学生学会形成问题意识 ( 学会发现问题) ; 能找出问题的联系, 具备定性定量分析的能力, 训练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 学会分析问题) ; 制定行动计划, 即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 学会解决问题) .
问题情景的创设对实现学案导学学习目标是非常关键的, 学案导学强调“导”字, 而“导”要借助问题才能牵引和激活学习过程. 学案导学教学的出发点是激发个体的探究动机. 教师精心创设的问题情景能够使学生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从而主动地寻找结论, 努力去解释这一现象. 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创设问题情景, 让学生懂得知识是怎样从对资料的解释分析中产生的.
教师在学案中提出的问题, 课前要精心设计. 设计应当考虑的因素很多, 比如: 所提问题与哪些知识要求相关? 所提问题与哪些已学知识相联系? 学生的预习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层次? 从学生现有能力基础看, 学生回答所提问题有无太大困难? 学生在导学过程中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新问题……这样经过多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出的问题, 才可能使学生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获取内化了的知识, 增进才干, 使原有的知识、能力得以提高和整合.
为了全面推行“五环教学”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减少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实行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搭建备课组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要求。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作为高效课堂体系的主要支撑点之一,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是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
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单是学案,更不是教辅书、习题集等传统意义上的教辅资料。在导学案的长期编制、使用实践中,对导学案编制的基本原则、要求、规范、编写过程、使用方式等都形成了较完备的操作系统。
导学案设计遵循主体性、目标性、导学性、合作性、探究性、情境性、层次性、实用性、规范性、创新性原则。
通常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学情调查、学习目标、温故知新、学习内容选择、重难点预设、学习策略与学法选择、教与学的评价、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教与学的反思等。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在某些要素上应有所侧重。
导学案的编写要充分发挥学科组的集体智慧,一份导学案具体流程为主备人自主备课(主备)——备课组集体备课并由主备人修改(集备)——主管领导签字印刷——上课教师补充(自备)——课后修订。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每课一案,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学科组“群议”,主备人再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修订”,然后分给相关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实际进行“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
同时,根据不同学生、学科等对导学案的使用制定不同的发、用、收、评、纠方案。
1.导学案不是凭空编制的,它不能脱离教材,要立足学生,落实三维目标;
2.导学案设计要在容量、难易、问题典型性等方面做好分析;
3.导学案导学要抓好“两头”,即课前和课后带动中间,从而带动课堂教学;
4.制定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保证每一份导学案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5.在课改不同时期,使用导学案教学要有所区分,特别是初期,要对学生进行培训,引领学生学会使用导学案;
6.既要重视学生的自学,同时也要重视教师的引导,并不是教师完全放手,信马由缰;
7.各层面的管理与评价手段要跟上,确保导学案编制与使用的得以落实。
二、导学案的作用
1、导学案是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
由于教材过于精炼、严谨,学生根本无法直接读懂、理解,教师对教材“翻译”和“二度创作”形成的导学案来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但“导学案”是不能代替教材的,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植根于教材,利用导学案的辅助功能,帮助你解决自己学习中的困难。拿到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后,抓紧回到课本,先把课本内容提纲携领地复制到自己的大脑中,形成问题后,再循着导学案指示的方法、搭建的“梯子”,努力独学,总之,教材是根本,导学案是辅助,两个一定要结合起来使用,既不能本末倒置,也不能只用其一。
2、导学案的功能体现在“导”、“学”、“案”三个字上。
“导”就是指导、引导,导学案就像旅行用的路线图、汽车的方向盘、古时航海的指南针一样,学生从“入口”进入,循着“导”的标志牌,经过自己、同伴、老师的共同努力,可以自己找到最后的“出口”,完成课前的基本预习,以便带着成就、带着展示的欲望、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
其一,目标的导向作用。目标不同于目的,目标是指想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制定目标是导学案的中心环节。目标的表述要具体,表述要以学生为主体,外显性动词使用要恰切,让学生读得明白,知道要做什么,怎样做,达到什么要求。另外,目标的制定要体现“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既有知识目标又有能力方法目标还要有情感目标。目标是一堂课学习的中心是师生学习的“方向盘”。
其二,环节的导线作用。导学案根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及课型有具体的环节安排,每个环节都要有具体的时间预设。导学案的基本环节包括:明确目标、独立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检测。各环节及时间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本着时间分段、任务切块的原则,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有序地学习,起到了“路线图”的作用。
其三,学法指导的导航作用。围绕着目标及环节为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导学案于各个学习环节设有学法指导。目标、环节为学习指定了方向及线路。那么,学法指导就在于告诉学生怎样走,相当于学生学习的“向导”。其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学法指导贯穿始终。其主要包括:知识识记和技能训练的方法指导,问题的处理策略指导。要明确告诉学生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记忆、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
“学”,首先明确老师是为谁设计导学案。不是为了老师讲的方便,而是为了学生学的方便。不为讲,只为学是根本的要求。所以,导学案到处是“梯子”、“垫子”和“桥梁”。
“案”是一个方案,一种设计,而不仅仅是学习材料的堆积。
3、导学案质量的高低,既反映教师专业功底深浅,也是教师是否为学生负责的试金石。
好的老师能够做到“深入浅出”,差的教师只能“浅入深出”甚至是“乱出”了。编写导学案的水平,是教师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的试金石!学生在“用导学案”“品导学案”中感受师资的差别!
4、导学案是课堂生成的基础。
学生在独学、对学时产生的问题,教师在对学生的导学案批改时发现,并把问题带入课堂,针对性强。使每堂课都是从问题开始,从学生感兴趣的又充分思考的疑问开始,学生都是有备而来。提高了课堂效率。所以导学案是学生学的基础,教师教的基础,是课堂生产的依据。
三、导学案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的编制应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能力。
3、导学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要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昧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设置,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4、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挖掘、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5、实用性原则。编写的导学案要从自身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适合学生和老师使用。
6、方法性原则。具体、明白的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如何学。
7、课时性原则。每节课完成哪些学习内容,并注明课时数。
四、导学案的编制流程
1、开学第一周由备课组长组织全体组员制订学科教学计划。打印分发给组内各教师,并上交教务处、教科室各一份。
2、假期由备课组长分配备课任务,(一般按单元、章节确定主备教师)打印备课任务安排表,分发给组内各教师,要求教师利用假期进行集中编写。
3、“导学案”备课的基本特征:“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资源共享、师生共用,减负提效”。
4、备课程序: ①个人主备,形成初稿
主备教师在初备时,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广泛搜集资料,教材处理上突出“六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教学环节设计上遵循“五环导学”。同时,主备教师要尽力提出自己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疑难。并将初稿打印(备课组教师每人一份)带到组会上分发给所有组员。
②由备课组长主持,集体研讨,修改初稿
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教师就个人设计的草案,以说课的形式作简要的说明,然后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就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训练题的选择,导学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进行广泛的研讨。
③完善整理,形成定案
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大家的意见,对初稿进行整理与完善,形成定案。并将其打印一份交备课组长审核、分管领导审定后,交文印室印刷。
④课前熟悉,融入个性
上课教师在课前必须充分熟悉导学案,并在旁边空白栏内添上自己个性化的备课。此项由教务处和教科室督查,作为非主备教师是否有备课的依据。
⑤教后反思,补充总结
虽然导学案是统一的,但教师的个体有差异,在课堂上,对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是否落实了设计的目标?环节与措施是否科学合理?课堂检测是否效果良好?同时,导学案在实施过程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了解,以便再次修改。每堂课后都要及时进行反思,写好教学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订完善,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促进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5、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并保存完整的电子稿,期末将纸质文本与电子稿各一份交教务处存档。
五、导学案的编写要求
(一)导学案的数量要求:
要求一节课一份导学案。一节课一定要完成导学案上的具体学习内容,不分课时的导学案不允许出现。
(二)导学案的格式要求:
导学案电子稿的规格要求:纸张设置为8开纸,左右两栏,双面使用。标题类文字均为四号加粗宋体,正文为小四宋体。栏目,加实心方括号,如【学习目标】。行距为1.5倍。
(三)导学案的组成(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文本教学要求、课标要求、学生实际,要简洁、准确、清晰、具体,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每课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
学习目标中尽量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多使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能解决”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2)重点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文本内容、学生实际,明确告知学生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并提示相应的突破方法。
(3)温故而知新
与学习本课内容相关联的知识(背景),或本课学习需要哪些其它知识,或以往已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课学习打下了铺垫等,把它和本课的学习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4)学法指导
没有学法指导的导学案是不合格的导学案。
根据导学案中每一环节的知识、内容及教学要求,在导学案中的每一环节给学生提供简单、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并标明学生完成每一环节所需的时间。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 第一种学法是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如观察思考、阅读理解、总结归纳、理解记忆等。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独学、对学、群学等。(5)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要使目标知识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学习方法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独学、对学、群学)。一般安排基础知识、整体感知、质疑存疑等内容,学生能够结合教材基本完成任务,课前预习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课内预习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语数英科目可安排课前预习,而其他科目原则上安排课内预习。
(6)展示提升
展示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新性。也就是说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即问题性;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一些规律等,即创新性。课堂要展示的既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的解读,也有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发现和感悟,还应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就某一问题的独到见解和认识。
(7)达标检测
①题型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10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②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③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有相对应的练习。
④难度适中,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可设置一些选做题,促进学优生成长。(8)学习小结
由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归纳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及自己的收获、学习方法。
(四)导学案的质量要求:(1)知识问题化。
所谓知识问题化即把要讲授的知识设计为一个个问题,学生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解答,达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2).问题情境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思考:怎样设计问题?(以教材为主要预习材料,更适用于文科。)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发现了……等等。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案的主线下进行自学,让学案成为自主学习指导的老师。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问题层次化。
①由于不同的学生其基础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在编写学案时,不管在知识体系里还是在练习题的设置上都要体现出层次性,以满足高、中、低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
②问题的层次可分为A、B、C、D四层,并在每个题目后面注明,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A类题,是课本再现型,为识记级。学生只要看课本,不需要任何其他帮助,就可以解决问题。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必须解决。
B类题,是课本延伸型,为理解级。学生看课本的同时,只要适当地看一看工具书或其它课外资料,就可以解决问题。
C类题,是模仿运用型,为掌握级。学生只要简单模仿课本上的例题就可以完成。这类题,可以直接使用课本上的习题,也可以是例题、习题的变形。
D类题,是灵活运用型,为拓展级。学生只有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后,才能完成。这类题难度较大,主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建议每份导学案中,A类和B类题所占比重,不得少于百分之五十。D 类题,在每份导学案中不得超过一题。
四、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获得能力。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四)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六、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一)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导学案课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要求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作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我的收获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独立完成达标检测题,对于做错的问题要力争弄懂及时订正。典型问题加以收集整理,每科准备一个“纠错本”。
4、每科准备一个学案夹,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导学案”进行分科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二)对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应该在上课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并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在上课前必须收缴并抽查部分“导学案”,以了解学情,二次备课,并针对学生实际对“导学案”进行补充和完善。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必要时组织小组长分层批阅。
2、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按导学案的设计环节进行操作,对各项目标和措施进行不折不扣的落实。课后认真的写出反思,对存在的问题、课堂的收获与亮点及时总结。
3、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材处理能力以及电脑操作、多媒体的使用能力。
(三)对备课组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要务实,绝对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对学生负责,对自己的团队负责。备课组内部一定要团结互助,通力合作,尤其是备课组长、骨干教师一定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2、备课组长要对导学案严格审核把关。对教学进度、教学反思、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资料整理等进行宏观把握和具体督查、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七、导学案上课流程
1.导入课题,明确目标及环节;
2.预习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预习疑难可学生解答或教师解答);
3.分配任务,分组合作(小组成员板演,小组长领导本组学生把自己分的题全部讲会,让全部组员掌握,做好展示准备);
4.展示提升(各组派代表讲清本组的题目,师生学习点拨、质疑点评); 5.穿插巩固(小组成员帮扶互助,补充完善学案);
6.达标测评(对当堂知识采取不同形式检测,落实目标)。
【使用数学导学案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导学案编写及使用策略11-06
历史导学案编写使用11-24
数学广角集合导学案10-05
高中数学必修5导学案11-11
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11-19
初中数学导学案论文09-17
初二数学导学案答案10-29
初中数学教案及导学案10-06
七上数学有理数导学案05-30
数学导学案的优缺点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