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组歌教学反思(精选4篇)
《长征组歌》是一组歌词,也是自读课文。在学习了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的基础上,我决定让学生通过朗读自主学习课文。考虑到实际情况,我先放了一遍课前下载的朗诵,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没想到,本来朗读水平不高的学生们好像一下子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个个跃跃欲试。如《四渡赤水出奇兵》一文,有的说后半部分要读得快点,因为打了胜仗,心情高兴;还有的说后半部分句子的前面要读的稍微慢一点而后句要快,因为有动词,也说明行军神速。最后一句要读得慢一点,调子要高,才能强调毛主席的用兵如神,还有的说开头写环境的四句应读得特别慢,并指出重音在“断”和“难”上。让学生说的同时我也让他们示范去读,他们俨然一位小老师,读得有板有眼。
随后,我又趁热打铁,要他们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的含义及作用,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目标。如:从“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细细体会“长征难”和“红军将士不怕难”,感受诗歌语言的简练和形象。我想:有时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会胜过老师的讲解,书读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文章就理解了。
教学目标
1、注重朗读和学法指导,感受两首散文诗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借物抒怀”的写法进行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及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
探究文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及其他修辞手段,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的乐趣。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诗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散文诗。纪伯伦的《组歌》。(板书)二.检查预习(生字词、作者简介)三.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海浪唱出了怎样的歌?
1—4段:炽热的恋歌;5—7段:博大的情歌。
四、精读诗歌,体会形象
1、再次阅读《浪之歌》,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浪的形象特点。
2、小组交流,请以“从 中,我读出了 的浪”的句式说话。总结:海浪是海岸的情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是一个博爱者
五、融入背景、体会情感 1.海浪和作者是什么关系?
2.介绍写作背景(师生交流补充)
纪伯伦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 2.探究体会作者的情感。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人世间守护者的形象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六、.课堂小结,总结学法(多媒体显示)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精读诗歌,体会形象 融入背景、体会情感
七、学以致用,学习《雨之歌》
1.结合《浪之歌》的学法,小组合作学习《雨之歌》 2.师生共同交流欣赏。
八、模仿创作
在这两首散文诗中,作者分别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浪”和“雨”的生活,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请模仿这种写法写一首散文诗。
九、延伸阅读
示例:《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它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过雪山草地》的中心句是“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它点明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不胜的根本原因。
2.这两首歌词揭示出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哪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有崇高理想;二有坚强意志;三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四有正确的战略战术。
问题二:字斟句酌,品味诗句。
1.《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描写敌人、红军两方面的文字中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示例:“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我军的神勇。
“出”“飞渡”等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说明“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的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 又写出红军动作的快捷;“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
2.两首歌词都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任选一种 举例说明并谈谈其表达作用。
《四渡赤水出奇兵》:①“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 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②“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说明红军 和人民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谊。《过雪山草地》:①“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用夸张手法
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②“雪山低头迎远客”,“低头”“迎”把雪山拟人化, 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
问题三:比较阅读,深刻感悟。
这两首歌词有异曲同工之美, 说一说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相同点:(1)都通过中心句直接表达主题;(2)均由两部分组成,都对红军所遇的困难作了描绘, 以此衬托红军将士的高贵品质;(3)句式都长短交错,整齐中略有变化,都以七言为主 ,整齐的句式、和谐的韵脚,表现了一种壮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红军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4)都用整齐集中的三言句描绘出红军所处的险恶处境, 渲染了一种紧张、激烈或庄严、残酷的气氛,对红军起到了烘托作用。不同点:《过雪山草地》主要是表现自然环境的恶劣,红军的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严重;《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则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写了敌军的凶猛攻击。
1.教学目标
1.理解海浪和雨的形象。
2.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涵丰富的哲理。
3.理解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
2.教学重点/难点
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他就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散文诗《组歌》。(板书文题、作者)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热 祷(dǎo)词 执拗(niù)炽(chìo)衷(zhōng)情 馈(kuì)赠 俊俏(qià)真谛(dì)天穹(qióng)憔悴(cuì
o)翔 璀璨(cuǐ càn)镶嵌(xiāng qiàn)翱(á)酷肖(xiào)长吁(xū)短叹 千山万壑(hè(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馈赠:赠送(礼品)。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2.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另三首是《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他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一)感受形象,体验画面美
1.自由朗读课文,发挥想象,将课文中的文字换成画面,然后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想象出来的画面。【交流点拨】在《浪之歌》中,我看到了银白的浪花冲向海岸,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海岸上一下子凉爽了许多;
在《浪之歌》中,我看到了海浪亲吻海岸的情形,他们的情感是那样的细腻; 在《浪之歌》中,我看到了海岸陪伴美人鱼跳舞的情形,它的舞姿是那样轻盈; ……
在《雨之歌》中,我看到了细雨洒向大地,大地开始呈现“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景象;
在《雨之歌》中,我看到了一夜春雨之后,乱红摇曳,“花重锦官城”的壮美景象; 在《雨之歌》中,我看到了干渴的禾苗饱饮甘霖时绿意盎然的情形; ……
2.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 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_______的浪 _______的雨
【交流点拨】热情洋溢、一往情深、无比忠诚、多情浪漫、温柔善良、痴情缠绵 任性的浪。
滋润万物、让山河欢乐、让花草欢笑、传递爱情、充满爱心、启迪心扉的雨。3.“浪”“雨”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
【交流点拨】浪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二)体会思想,感受情感美
1.“浪”唱出了怎样的歌?
【交流点拨】1—4节:海岸的情人,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 5—7节:人世间的守护神,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
2.《浪之歌》是如何塑造海浪与海岸的热恋形象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潮涨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侣的脚下。面对她这诚挚炽烈的情爱,海岸是异常感激的,他亲吻她,还容忍了她的“任性”。但与海岸连在一起的“礁石”,却不同情她、理解她,不管她如何向他献媚、微笑,倾吐心声,始终装聋作哑,置之不理。他这种态度,使海浪感到伤感、苦恼。寂静的夜晚,大地万物都在睡神怀抱中沉沉酣睡,唯有她辗转反侧,难以安眠。然而,她的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她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爱情的信念,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这样消磨岁月”,显示出无限的忠诚。海浪对海岸的这种态度,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
3.《雨之歌》分别用了哪几种形象来描绘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交流点拨】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奉献者的赞美。
(三)赏析句子----领会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1.“我”哭,山河却在欢乐?这句用第几人称?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交流点拨】第一人称,拟人的手法,写下了雨,河水涨了,可以浇灌田野、花草。2.“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这句话如何理解?
【交流点拨】对“死”的淡然态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来的结局,因此甘于牺牲自己。
(四)写法借鉴
【交流点拨】
1、用第一人称便于抒情。
2、用拟人手法赋予“浪”“雨”人的灵性,想象新奇。
3、成语、双声叠韵词、文言词的使用,有文采。
4、押韵,朗朗上口。
(五)概括总结---探究主题美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课堂小结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课后习题
续写《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纪伯伦组歌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组歌的教学设计07-12
理性与热情纪伯伦06-15
纪伯伦儿女的经典语录07-22
长征组歌鄂教版11-10
电影《长征组歌》观后感11-15
八年级下册第10课组歌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