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行业前景分析(精选8篇)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全国仅在县以上建筑企业从业的进城务工人员就达3200万人以上,高峰期则超过4000万人。但同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却得不到有效维护。近年来,各级工会组织积极探索进城务工人员工会工作,建筑、市政、交通行业由于使用进城务工人员相对集中,各级产业工会更是加大进城务工人员工会工作力度以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并取得了一些有效经验。这两年建筑行业可谓进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期。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提出,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都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而加入WTO以后国外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也给我国的建筑行业带来了生存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建筑行业,将是一个活力四射的行业。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小康的重要标志就是人民生活水平有大幅度提高,城市化建设逐步走向现代化。建设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鞠洪芬主任向记者介绍,据统计,今后20年,我国城市化应保持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的水平,预计2015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5%左右,将新建城市230个左右,新增建制镇5000个左右,城镇人口将达到6.3亿左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住房、工作环境改善,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完善等等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极大地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而我国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也带动着建筑行业的大力发展。据预测,“十五”期间,我国的国民经济产值将从2000年的9.5万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3.9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将从2000年的3.5万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6.2万亿元。预计未来10年中国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7500亿美元。北京申奥和上海申博的成功,也将给我国的基本建设带来新的一轮国际投资热潮,成为21世纪初中国建筑业发展的两大“超级引擎”。中国建筑业协会行业发展部高级经济师李燕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建筑业的发展和繁荣与全社会投资规模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的建筑业基本遵循着一个固定资产投资规律,一个五年计划内的投资总量是上一个五年计划到建国初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和,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建筑行业惊人的发展速度。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因。根据投资专家预测2004年投资形势,将有五大利好惠及建筑业,投资体制改革致力于改变国家调控投资的局面,解放大型国有企业投资自主权,恢复其经营方面的自主决策;审批制度的改革将大大缩短项目的审批核准时间;规范政府投资,理顺总投资机制,保护企业的投资积极性;规范资本市场,产生良性互动。奥运工程全面启动建设,将为建筑业提供百年不遇的巨大商机的发展空间。
可以说,21世纪前10年,是建筑业产业成长和体制变革的关键时期,建设事业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建筑业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管理层与操作层分离--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决定人才结构
建筑行业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决定了行业内的人才结构。鞠洪芬提出,改革开放以后,建筑业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开始进行产业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化,建筑业产业组织结构将逐步由目前的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独立施工企业为骨干,以专业分包和劳务企业为依托的产业组织结构向以综合承包企业为龙头,以众多专业化分包企业为依托,以项目为合作基础的协力生产体系发展。无论是目前还是将来的产业组织结构,都要求总承包企业和综合承包企业为技术和知识密集的管理型企业,专业分包企业和劳务企业为技艺密集型或技能密集型企业。因此在整个建筑行业的人力结构上,势必呈现出两层分离的结构--以知识密集型为主导的“管理层”和以技艺密集型为基础的“操作层”。实际上,目前大量的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虽然自己带有施工队伍,但是在企业人力结构上已经实现了两层分离。大量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分成若干个项目经理部,从事属于“管理层”的项目管理工作,现存的自有工人队伍已基本上是机械、电气、安装等技术工种和从事劳务分包管理的“工头”。
其中,以知识密集型为特点,以经营管理和技术管理为主体的管理层结构需要的人才有:具有现代宏观经济管理知识、建筑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行政管理人员;具有现代建筑及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经营决策、营造管理、技术管理、经营核算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也需要具有项目可行性研究、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监理、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等知识的第三产业人员和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科研和教育水平的科研、设计、教学人员。而以技艺密集型为基础的操作层结构则需要具有精湛技术知识和高超专业技能的技师队伍;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较高技能的高级技术工人队伍;具有一般专业知识和良好专业技能的中级技术工人队伍;具有一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初级技术工人队伍;以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和一般建筑常识的熟练劳动者。
“博士好找,技工难觅”--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现状
建设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技术与管理人员多,尤其是建筑业,目前“门坎”相对较低,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有3893万,其中农民工2797万,占71%,工程管理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各约占10%左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2年登记注册的建筑企业从业人员为2245.19万人,其中内资企业2233.26万人,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41万人,外商投资企业4.52万人;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业人员为6.83万人,主要是经营管理人员。可以说,我国目前具有一支浩大的建设大军,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建设战线上,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建设行业,劳动者的素质、职业能力,对建筑行业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鞠洪芬指出,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看,目前我国建筑队伍的资源开发潜力还很大。比如,这支队伍人才结构还不尽合理,尤其是在当前出于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中高科技人才和高级技工偏少,文化程度、技术素质相对较低的人员占的比例较大,尤其是施工现场劳务作业人员。据劳动社会保障部今年初对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及中西部地区主要城市用工意向调查表明,85%以上岗位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其中25%要求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6%以上的岗位要求达到初级工以上水平,近60%的岗位需要熟练工人。而据中国科协2001年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文盲和半文盲占到22.25%,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相当于初中一年级的文化程度,这个现实与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从业人员文化知识、劳动技能的要求存在着巨大差距,而且大多数人员没有经过上岗培训。
从年龄结构看,建筑行业的高科技人才中,中青年所占比重较小,人才断层现象比较严重;从配置结构看,高科技人才集中在大城市和大科研单位较多,在基层在生产一线较少;从人力资源使用看,一些单位不够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传统的用人方式比较普遍,只重索取不重投入的现象还存在;从人才观念看,尊重劳动、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还没有形成普遍的社会风尚;从人才资源管理看,还存在封闭管理的现象,一些单位仍继续延用“人才单位所有”计划经济时期的老办法,存在着人才流动难,人力资源浪费等现象。人事管理制度还相对滞后,人力资源社会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
鞠洪芬主任认为,要解决好以上问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要继续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加大改革力度;二要转变传统观念。行业内尤其是人事管理部门的领导观念落后,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创新的发展战略、环境和激励机制,是造成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流失的重要因素。三要在全行业形成共识,上下齐努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方针政策。只有这样全国建设行业的人力资源潜力才会涌现出来,形成巨大的生产力。
建筑行业薪资水平及未来趋势
由于行业特点决定,建筑行业的薪资是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工程类别、专业差异和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以及计酬办法的不同,新资差别很大,难以准确统计。仅以北京为例,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和北京建筑人力资源协会、北京东方慧博人力资源公司发布的信息(北京统计年鉴),北京地区建筑业与房地产业薪资状况如下:
(一)建筑业年平均工资:1999年为11644元;2000年12899元,年增长10.8%;2001年13840元,年增长7.3%。
不同经济类型建筑企业年薪资水平的对比:(单位:元)
建筑业高层年薪(万)价位:
总经理-副总(含总师):高位40-15万;中位20-10万;低位12-6万。
建筑业热门职位年薪价位:
项目经理35-8万;技术总监18-7万;各类工程师7-3万;技术员(不等)6(预算员)至3万-3至1.5万(电工较低)。
(二)房地产业年平均工资:1999年18012元;2000年18836元,增长率为4.6%;2001年21194元,增长率12.6%。
1、房地产业高层次年薪
总经理-副总(含总师):高位45-20万;中位25-16万;低位18-10万。
2、装饰业热门职位年薪价位:
项目经理10-6万;专业工程师7-3万;设计师10-5万;预算员7-2.5万。
3、勘察设计业热门职位年薪价位:建筑师12-6万;结构、设备、电气设计师9-6万。
4、工程监理业热门职位年薪价位:项目总监10-6万;专业监理工程师7-4万;监理员4-2.5万。
今后一段时期内,建筑业的薪资应是逐年增长的趋势。北京地区建筑业未来3到5年薪资增长速度可望保持在6%-8%;房地产业未来3到5年薪资增长速度有望保持在10%左右;奥运会以后,由于建筑总量下降,行业薪资水平将会呈下降趋势,建筑业预计回落20%左右。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企业,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状况不一样,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供需情况不一样,每一个人的薪资额度起伏升降,都是很自然的。
随着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尤其是现代企业的逐步建立,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工资分配制度将形成多样化特点,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按生产要素分配也将成为工资分配制度的依据,工资分配将同业绩考核挂钩,向关键岗位倾斜,企业内部工资差距将越来越大。经营者年薪制,项目承包制,岗位薪金制,谈判工资制将成为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企业的通用薪资制。
“人为先,策为后”--建筑行业人才需求
具体来说,目前建筑行业的紧缺人才有:
1、复合人才:国内部分总的来看比较紧缺的有懂技术会经营的人员;熟悉建筑管理又熟悉技术、经济、法律、的人才;懂建筑技术又懂建筑材料的人才;懂建筑技术又懂定额概预算的人才;从事工程建设监理和工程咨询服务的人才;科研开发型人才;项目管理;房地
产经营人才等短缺。国际部分则缺少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国际建筑市场开发经验,能熟练地进行对外工作交流的从事国际化经营人才;懂得国际工程管理的总承包项目管理人才;能熟练准确计算国际投标报价的人才;了解WTO规则,能熟练运用国际上或工程所在国的各种法律法规,维护企业自身权益的人才;懂得国际工程索赔的合同管理人才;国际工程咨询专业服务人才等奇缺。
2、专业技师与管理人才:设计师、建筑师、电气工程师、暖通与空调工程师、土建工程师、工程预算人员、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部管理、专业工长,以及吊车、钢筋、电焊、脚手架熟练操作工。
一、西藏旅游业发展迅猛, 导游需求量大
青藏高原拥有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 生活在高原环境中的各族人民创造了非此地莫属的灿烂文化, 造化了神奇独特的人文景观。历史所赋予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正是西藏所独具的最引人注目的极品旅游资源, 给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先天的条件。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卓越的旅游资源优势, 培育以旅游业为首的支柱产业、吸引社会投资、增加农牧民收入, 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旅游业已成为全区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业是西藏特色支柱产业。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就明确了旅游业在西藏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并强调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快发展旅游业”;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要“大力推进经济建设, 做大做强做精特色旅游业”, 从而明确了旅游业在西藏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在中央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 西藏要把第三产业打造为主导产业发展, 2000年5月, 西藏自治区党委五届六次全委 (扩大) 会议已明确将旅游业列入自治区六大特色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十五”计划纲要》中确定了“力争把西藏建成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目标。近年来, 随着青藏铁路通车、林芝和阿里机场通航, 西藏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十一五” (2006—2010年) 期间, 西藏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125万人次, 年均增长30.6%;实现旅游总收入226.2亿元, 年均增长29.8%。根据西藏“十二五” (2011—2015年) 规划, 西藏“十二五”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自治区旅游部门将实施多种举措, 着眼于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努力做大做强做精特色旅游业。西藏旅游开发将与生态环保有机结合,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实现旅游产业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将努力建成世界一流高原生态与藏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 到2015年末争取年接待游客达到1500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150亿元。
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中央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 在西藏自治区政府重点发展的背景下, 西藏旅游业将在未来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导游作为发展旅游的关键要素之一, 必将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随着西藏旅游业快速发展, 旅游人才需求量巨增。据调研统计分析, 2002年, 西藏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总数0.43万;而2008年该数字为2.84万, 间接从业人员14.2万。其中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为旅游行业人员分布最集中的行业。旅游人才主要来源于基层或外系统进入, 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院校毕业生十分紧缺。按照西藏旅游的总体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 西藏将加大旅游硬件、软件建设力度, 着力提升产业素质, 做强做精西藏旅游业。到2015年末, 西藏旅游产业增加值将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旅游经济就业人数达到30万人, 旅游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一半以上;旅游业行业固定资产规模有望突破80亿元。从就业容量看, 西藏导游缺口较大, 可见西藏高校导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二、援藏导游不能顶替西藏导游体系
近年来西藏旅游业快速发展, 但导游队伍力量相对不足, 特别是外语导游的短缺成为制约西藏旅游服务水平提高的一个突出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 国家旅游局从2003年开始组织全国导游力量开展援藏工作, 截至2011年, 共有约6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导游入藏支援。国家旅游局预计用10年左右时间, 每年在内地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选派导游进藏。
据了解, 援藏导游将在西藏工作6个月, 为每年4至10月中旬结束。2011年第八批导游共48名, 分别从北京、上海、安徽等21个省 (区、市) 的39家旅行社中选派, 全部为外语导游。其中英语导游20名, 日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导游28名。通过导游援藏, 促进西藏旅游人才建设, 促进西藏旅游业发展。而帮助培养西藏自治区本地的导游是每批援藏导游的重要工作之一。
西藏是一个民族色彩和宗教色彩十分浓重的旅游区, 藏族先民自古长期居住在青藏高原上, 形成自己独特民俗风情和语言文字, 藏语文的使用沿袭至今。由于西藏自治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 很多人特别是农牧区的群众从小到大就使用藏语交流, 不会讲普通话。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西藏旅游产业, 可旅游点不断扩大至更广阔的农牧区, 就需要更高素质、更具本土化的导游服务队伍, 本土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在于本地藏语言的运用水平, 而这是援藏导游不可在一两年之间能完成的。由此可见, 从援藏导游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上分析, 建立西藏长期自主的导游人才库才是发展西藏旅游事业的最终保障, 因此, 本地生源导游人才就业前景可观。
三、导游本土化趋势带来广阔职业空间
国家大力提倡全国服务行业本地化, 导游员为本地人即为其体现之一, 导游既是服务员, 又是宣传员, 旅游服务质量水平关键体现于导游。导游服务的本土特性深刻地影响着旅行者的旅游体验与消费行为。根据市场需求分析, 入藏游客多为高端游客。这类游客, 旅游经验丰富, 受教育程度高, 消费能力强。入藏之前, 通过网络和其他各种媒体, 对西藏的历史文化、地理特征都有一定的了解。来藏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体验西藏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习俗和西藏发展的状况。根据自治区旅游局网站资料显示, 国外游客中, 绝大部分来西藏旅游的主要目的是“想看到和别处不一样的景观, 包括寺庙、农牧区的社会生活等”。因此, 需要导游准确把握与强化本土知识, 并真正深入了解旅游者的需要, 使游客对景观形成清晰的感知。而从导游服务供给角度分析, 对于导游的素质来说, 外语能力稍微差一点, 工作一两年就可以补上, 而对西藏传统历史文化及社会现状的了解, 则是一个西藏导游最起码的素质要求, 然而目前许多导游这方面的知识薄弱。
西藏各院校导游专业的学生, 其生源为西藏本地, 学生从小接触西藏民俗、了解西藏民俗对西藏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有很深的了解, 并且他们热爱民俗文化、热爱西藏这片土地。因此, 西藏地区高校导游专业的学生从事导游工作, 不仅是对西藏民俗文化的宣讲, 更是对西藏旅游民族文化的传承。
独特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得以发展和昌盛的根本, 是民族旅游的亮点和卖点。民族旅游是通过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展示来吸引旅游者的, 西藏民俗文化是与西藏宗教密切相关, 并受到西藏宗教的规范。是西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西藏文化活的、在思想、口头、行为中传承的部分, 是西藏宗教普及民间, 深入藏族人民生产、生活进而经过世俗化和规范化形成的结果。西藏民俗的绝大部分都起源于西藏的宗教文化, 是从西藏宗教祭祀仪轨、宗教观念、宗教信仰、宗教活动中发展演化而来的, 是西藏宗教世俗化、普及化和规范化的结果。在古代西藏, 宗教作为西藏的主体文化, 主要包括藏传佛教、民间宗教等, 对藏族社会和历史各个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民俗习俗已经普遍深入到藏族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 成为指导和规范人们日常道德和行为的准则, 也成为藏族人民精神生活的主要依托和根据。而民族文化尽管形式各异, 内容多样, 但都是通过具体的形态和事物来体现的, 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掌握一定技艺的民族文化传承人。如世世代代心口相传的藏戏、歌舞艺术、唐卡刺绣、配饰人才, 他们不仅给旅游者带来内容丰富的文化享受, 还是民族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的使者和主要载体。这不仅仅要求导游员了解民族文化, 还要求导游不计个人得失, 乐于奉献, 与时俱进, 对民族文化的内涵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和把握, 时刻关注民族旅游文化产品品位的提高, 西藏导游队伍本土化趋势正好迎合了这些特征。
四、西藏导游薪酬制度为导游提供保障
自治区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西藏导游队伍建设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要求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导游派遣公司严格按照国家旅游局的有关规定, 逐步建立完善的导游薪酬制度。旅行社对注册登记的专职导游人员, 要按规定办理劳动聘用手续、签订劳动合同、按月发给不低于西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规定的最低月工资, 并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导游派遣公司要与注册登记的社会导游人员签订规范的《社会导游管理协议书》, 积极探索建立以导游服务费为主体的社会导游薪酬制度, 社会导游的薪酬可包括导游服务费、带团绩效奖励、旅游者自愿支付的小费等。并为所聘用的社会导游购买意外伤害险。为促进导游薪酬和劳动保障机制的建立,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将结合旅行社年检, 在年检中增加反映导游量化考核标准, 并与旅行社星级评定工作有效结合。
这意味着, 今后凡是受聘于旅行社的专职导游人员, 可能将按月领取工资, 并享受保险待遇;社会导游人员也可名正言顺地领取导游服务费、带团绩效奖励、旅游者自愿支付的小费等。有了基本的物质保障, 相信有导游专业背景的人才将更多地选择投向从事导游工作。
五、总结
导游工作的性质要求导游员具有较高的素质, 较强的导游能力, 受到导游专业教育的西藏本地生源人才能更加适应导游工作的发展需要。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及各种鼓励政策为导游专业人才带来更多更好的机会, 西藏旅游业民俗性、宗教性的特点要求导游员应本土化, 也为西藏本地导游专业背景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魏敏.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经济师, 2006 (2) :124
[2].袁银枝, 导游业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3].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4].梁焰.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6 (4)
[5].洁安娜姆.西藏导游人才本地化特点培养与需求分析[J].职业, 2007 (21)
[6].洁安娜姆.西藏旅游职业教育应加强本土化培养培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9)
3、行业发展前景
电力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公用事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电力需求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电力弹性系数反映了用电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拉动重工业和电力工业以超过前20年平均发展速度的高速不断增长,趋势还在继续;未来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从经济和电力发展的周期来看,我国经济和电力发展从2010年开始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这一时期,工业化进程加快,将进入深度加工化阶段,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工业结构优化及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速度上升,人口大量转移,也将使我国的单位GDP电耗趋于下降,但电力需求维持增长态势,电力工业将由快速发展阶段过渡到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基于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明显成效,每万元GDP电耗将由2010年的1,487千瓦时下降为2020年的1,100-1, 200千瓦时。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生活用电水平达到700-800千瓦时/人,生活用电的比重将超过20%。预计到202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万亿千瓦时左右,电力弹性系数在1左右。
“十二五”能源规划发展思路:一是要大力发展新兴能源产业,加快核电建设,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展煤炭的清洁利用产业;二是加强传统能源的产业,建设大型能源基地,努力发展煤、电大型的能源企业;三是提高能源综合安全保障机制,统筹国内外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能源布局的平衡和协调衔接,合理安排煤电油气的建设;四是强化科技创新,推进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健全资源开发的合理机制和生态修复的机制;五是改善城乡居民的用电条件,加强广大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
“十二五”能源规划的发展目标:煤炭仍将保持主体能源地位,水电、风电、生物质能、核电、太阳能生产规模都将有大幅提高。“十二五”末期国内将形成六到八个大型煤炭集团并且按照区域经济特点提出煤炭调入区和调出区概念。同时,可再生能源方面,将力促水电发挥可再生能源的主体作用,将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新生力量,将太阳能作为后续潜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同时推动生物质能多元化发展。“十二五”能源规划投资预计为5万亿元,其中电源建设投资预计2.65万亿元,电网建设投资预计2.35万亿元。
可再生能源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十大可再生能源重点工程”,其中包括重大水电基地工程、千万千瓦级风电工程、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等。其中,重大水电基地工程将推动金沙江、怒江流域的水电开发;对于我国此前规划的七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工程,其中将有五大工程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对于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十二五”期间将从“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两方面进行双重标准考核。预计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2.9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17%。其中,核电装机将达到7000万千瓦,风电装机接近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未来十年新能源投资将达到10万亿。
4、行业竞争格局
人们对性生活质量的重视,以及性不和谐成为离婚第一大原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有越来越强烈的意愿借助情趣用品来提高性生活品质,而情趣用品带来的强烈的性体验,使人们一旦开始使用,就会形成依赖,从而重复购买不同款式产品以不断追求新的体验。
越来越多的国内主流时尚类媒体,把情趣用品定位为时尚生活的重要元素,而不再是“病人”或者“性饥渴者”才使用的东西,这一定位的变化正在加速人们观念的变革,同时,互联网也已经极大加速了社会观念变革的速度,这使得有利于情趣用品市场爆发式增长所需要的社会舆论准备正在越来越充分。也就是说,舆论导向,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人把使用情趣用品作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未来的5年左右的时间内,80后将进入30岁的年龄带,成为各个行业的主要消费群体,这个群体更少观念束缚,更重视自我享受,所以,过去情趣用品行业发展的主要束缚因素—社会观念束缚—将随着80后成为消费主流而根本性消除。
宋体根据杜蕾斯2007年全球性调查报告显示,45%的中国被调查者希望可以为性生活增添一些情趣,其中角色扮演(18%),SM(17%)最受欢迎。
网易针对5000人的调查显示,九成人不反感情趣用品,市场正在成熟。现存的150亿元的市场需求,被现有的性保健品店渠道满足的只有约50亿元,有100亿元的市场需求难以被满足。现在的问题,不是市场够不够大,而是怎么去满足现有饥渴的市场。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产业定位日趋清晰从上世纪50 年代初期至1978 年以前的二十多年间,我国的旅游工作一直属于民间友好往来的范畴,是我国对外交往的一条重要渠道。1978 年至1985 年间,我国旅游行业处于起步阶段,逐渐由政治接待型向经济事业型转变。近期发布的《-中国旅游用品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指出,进入90 年代后,国内游和出境游逐渐兴起;旅游以观光游为主,休闲度假游逐步旺盛;旅游行业的管理体制,由集权式管理向完善产业体系、管理手段多样化发展;旅游业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产业定位日趋明显,并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政策鼓励
资料来源:智研数据研究中心整理
11月入境旅游接待收汇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智研数据研究中心整理
月主要客源市场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智研数据研究中心整理
-中国旅游业统计分析
年份
旅游人数(亿人次)
同比(%)
收入(亿元)
同比(%)
入境旅游(亿人次)
同比(%)
公民出境人数(万人次)
同比(%)
总收入(万亿元)
同比(%)
2009
19.02
11.1
10183.69
16.4
1.2647
-2.7
4765.63
4.0
1.29
11.3
21.03
10.6
12579.77
23.5
1.3376
5.8
5738.65
20.4
1.57
21.7
2011
26.41
13.2
19305.39
23.6
1.3542
1.2
7025.00
22.4
2.25
20.1
29.57
12.0
22706.22
17.6
1.3240
-2.2
8318.27
18.4
2.59
15.2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智研数据研究中心整理
由于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人口规模庞大,旅游业现已发展成一个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多业态产业群,在全球同业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我国居民旅游潜力将加速释放,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的黄金增长期。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 年,中国出、入境游客规模均有望达到1 亿人次,届时将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另外,国内旅游将达到 28 亿人次,居民平均出游率 2 次/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2020 年世界前5 大旅游目的地国
数据来源:世界旅游组织
2020 年世界十大旅游客源国
数据来源:世界旅游组织
旅游消费结构升级,高端旅游消费需求的比重将有所提升,但由于存在旅游消费的城乡和地区差异,旅游业收入增长的价格驱动和规模驱动仍将并行旅游业的发展一般会经历观光游、休闲游和度假游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根据旅游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当人均GDP 处于1,000-2,000 美元时,旅游业处于观光旅游阶段,人均GDP 处于2,000-3,000 美元时,旅游业处于休闲旅游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内,旅游业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旅游人次的增长,规模驱动较为明显;当人均GDP 达到3,000 美元以上时,旅游业的发展进入度假游阶段,旅游业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人均旅游消费的增长,价格驱动较为明显。
旅游业发展阶段示意图
数据来源:世界旅游组织
旅游业的产品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旅游消费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六个方面,可满足旅游消费者的不同层面需求,属于综合性较强的行业。旅游行业与其上、下游行业之间关系松散。一方面,旅游行业与宏观政治和经济的关联度较大,具有较高的投资乘数效应,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突出;另一方面,旅游业内部各种业务有较大的关联性,具有较强的相互促进与带动关系。
分析壁纸行业的发展与前景
壁纸的多样化完全符合家庭装饰中“轻装修、重装饰”的原则,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人们对家装的要求也日趋时尚个性,壁纸受到许多年轻人的推崇,但由于相关法规和行业自律的缺失,壁纸行业中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济宁装修网觉得如何正视壁纸行业的发展并把握住正确的发展发向是每一个壁纸厂商应该了解的。
现状:壁纸行业发展逐渐向国际化,多渠道多模式的营销方式
济宁装修认为占据行业第一集团的墙纸品牌纷纷意识到行业的发展潜力,联合起来共同培育市场,通过引入国际装修风格来影响国内消费氛围,确定墙纸在家装市场上的重要地位,并向传统的涂料和墙面漆发起战略攻势,力图夺中国墙面装饰材料的霸主地位。
缺陷:壁纸企业品牌意思淡薄,经营门槛低
济宁装修觉得壁纸在我国室内装修中的使用率不过5%,而在欧洲、美国和日本、韩国,壁纸的使用率多在50%以上。中国的墙纸市场潜力可谓非常可观。面对这样的发展现状,为何我国壁纸的使用率,却如此的低呢?业内专家指出:“一些不规范的现状,导致消费者在选购墙面装饰材料时,舍弃了壁纸,而选择了乳胶漆和新兴的液体壁纸等其他材料。整个壁纸行业只有自律才能做大做强。”
由于经营壁纸的门槛不高,很多商家对于壁纸品牌销售的意识淡薄。济宁装修发现目前壁纸行业,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产品虽在环保、质量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但服务体系的欠缺却成为全行业发展的障碍。市场管理乱、产品乱、价格乱、服务乱,尤其价格乱是最显著的。
没有严格的规范标准
济宁装修公司觉得当前影响壁纸进入百姓家庭的另一大问题就是价格黑洞,同一个产品这一家标500元一卷,另外一家是700,消费者搞不清楚这东西到底值多少钱。这种价格不稳定、不透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购买过程中对壁纸的信任感,这种不信任造成壁纸市场上准顾客的流失。只有明确行业价格体系,规范生产厂家、包括经销商在内的流通渠道是解决价格问题的关键。另外要统一经营标准,重塑行业形象,零售价统一透明、售中服务标准统一,树立良好的行业口碑。
预测:壁纸行业市场前景
济宁装修公司认为在2011年壁纸首先在品质和质量追求方面有所提升,消费者对墙纸基材的追求已经从前几年的不认可,到现在逐步的认可。比如说像无纺纸、纯纸这一类的东西,早几年都认为这个基材太贵了,成本太高,但是从这两年来看,消费者都逐步开始注重环保,更愿意选择这类型的产品,也更关注它的经久耐用性。因此,随着关注点的变化,墙纸的流行趋势也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追求“时尚、环保、高品质”的品牌主张。
信息来源:中国墙纸热线,中国墙纸,墙纸网,墙纸厂家http://qz.jia400.com
脱粒机械是能将农作物籽粒与茎秆分离的作业机械, 属收获后处理机械, 主要用于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脱粒作业。脱粒机械主要由脱粒装置、分离装置、清粮装置 (简易型脱粒机无) 三大部分组成, 谷物经脱粒机的喂入口进入由脱粒滚筒和凹板组成的脱粒间隙进行打击和搓擦后, 短脱出物通过栅格状凹板进入由清选筛和风机组成的清粮装置进行清选;长脱出物则进入分离装置进行茎秆与籽粒的分离, 长茎秆被排出机外, 而籽粒等短脱出物则通过分离装置上的筛孔进入下方的清粮装置进行清选;在风机和清选筛的联合作用下, 颖壳等细小轻杂物被吹出机外, 干净的籽粒经由籽粒收集装置进入集粮装置。
2 四川省脱粒机械产品质量现状
四川省脱粒机械产品的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成都、绵阳、广元、遂宁、南充、达州等地区, 目前有30多家, 年生产能力能达60余万台。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机产品购机补贴力度, 脱粒机械产品作为收获后处理机械被列入了多个省市农机补贴范围, 在客观上调动了生产企业的积极性, 促进了四川省脱粒机行业的快速发展。笔者从表1中2010年和2013年四川省两次专项抽查不合格项次来分析四川脱粒机产品的质量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 2010年四川省的脱粒机产品专项抽查中在安全性项目指标上出现了不合格项次, 判定规则是只要A类指标上出现1个不合格项次, 即综合判定为不合格。此后生产企业在安全性项目的要求上普遍很重视, 如防护罩进行了出厂配置、喂入台尺寸严格达到标准要求、轴承座等处应使用高强度螺栓螺母的地方按要求安装等。在2013年四川的脱粒机产品专项抽查在安全性项目上, 未出现不合格项次, 但有近三分之一的不合格项次出现在了“使用说明书安全注意事项”,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生产企业对产品使用说明书这种软实力的重视程度不够, 说明书的编制不够全面。这突出反映了部分生产企业在产品质量认识上有些偏差, 偏重于产品的结构、装配和性能方面的要求, 对于配套的说明书及其内容未按要求编制规范和全面, 忽视了说明书对产品的支撑作用和指导用户正确使用产品的重要作用。
2) 生产企业对抽查的要求和标准的改变关注度不够, 仍停留在过去的抽查要求的认识层面上, 软件资料如说明书未进行相应的调整。2013年四川省脱粒机械产品专项抽查是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1年2月10日发布的CCGF 404.6-2010《机动脱粒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执行。该抽查实施规范针对各类型脱粒机械产品制定了详尽的监督抽查实施办法, 其中也包含说明书的审查内容。部分脱粒机生产企业对新抽查规范的要求还不熟悉, 因而未按规范执行到位。
3 脱粒机械产品监管现状
脱粒机械产品, 其主要旋转部件在作业时的转速低的只有700 r/min, 高的可达到1 800 r/min, 同时部分裸露的旋转部件需要设置防护装置, 以防操作者触及而发生人身危害。因为其属于“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 所以从2003年开始国家对该类产品实施了生产许可证管理。通过对该产品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 行业产品的质量状况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发证之前的无序状态受到明显遏制。
国家质检总局与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农机产品中的脱粒机械产品的质量都相当重视。从2009年到2013年, 国家质检总局每年都对脱粒机械产品安排了国家监督抽查任务, 产品抽查的合格率分别为79%、80%、82%、94%、91%。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亦在2010年和2013年安排了针对四川省脱粒机械产品的专项监督抽查任务, 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3.3%和100%。同时, 四川省脱粒机械产品生产企业每年还要接受省、市等监督抽查。在许可证管理、监督抽查等多种监管方式的相互作用下, 四川省脱粒机产品的质量水平在稳步提高, 脱粒机械行业也得到了健康地发展。
4 四川省脱粒机械产品行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谈到脱粒机械产品行业的发展前景, 有必要客观分析目前和未来的消费市场、消费环境、劳动力变化和竞争性产品的冲击。
1) 脱粒机械产品的消费市场主要是面对农村农户。以家庭为购买单位的市场优点就是销售覆盖面广, 缺点就是终归市场会逐步饱和, 因为单一农户每年使用脱粒机产品进行脱粒作业的时间有限, 远未达到产品的寿命周期, 也并无更换的需求。
2) 脱粒机械产品的消费环境处于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和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农民进城后, 相应的土地资源势必会进行整合, 以后进行土地流转或承包后, 也许是专业的合作社或公司进行作物的种植、管理和收获等, 这会需要一些作业效率更高的农业机械来实施, 这势必促使脱粒机械产品行业的转型和资源整置。
3) 目前农村的劳动力情况是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居多, 常住农村的大多是以中老年以及留守儿童为主, 劳动力情况堪忧。而且未来的趋势是, 大多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可能由于多年的打工生涯后, 已经不太适应和熟悉农村的生产生活情况, 也不太想回农村从事农务劳作了。因此, 在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人口转移的过程中, 以家庭为购买单位的农户群体对脱粒机械产品的需求会逐步降低。
4) 一些竞争性产品如微型联合收割机已经逐渐展现出优势。微型联合收割机与大型联合收割机相比有其优势, 如重量较轻、田块受限较少、复杂作业环境的适应性较好, 尤其是在丘陵、山区的水稻作业比大型联合收割机的局限小。同时该产品又比脱粒机械产品能多实现收割的功能, 在农村劳动力匮乏的当下, 以及近两年微型联合收割机技术的成熟和产品的热销, 对于脱粒机械产品市场的冲击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如果说大型联合收割机已经将平原这块市场牢牢占据, 那么未来微型联合收割机的市场就在丘陵和山区, 脱粒机械产品的生存区域将进一步的减少。另外就是多作物脱粒机的产生, 比传统单一实现一种作物或二种作物的脱粒机更具竞争优势, 比如稻麦油菜脱粒机, 在一个机器上通过更换筛板、调整转速等方法就能进行小麦、水稻、油菜的脱粒作业。
综上所述, 四川省脱粒机产品虽然技术已经很成熟, 但在未来会面临着消费市场、消费环境、劳动力变化和竞争性产品的冲击影响, 其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但由于四川地形复杂多样, 因此脱粒机产品在丘陵和山区这部分地区仍然会因其轻巧、价廉、实用的优势而长期存在。
5 对四川脱粒机械产品行业发展的建议
1) 加大质量监督力度, 促进四川省脱粒机行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四川省脱粒机行业总体质量水平处于稳中有升的态势, 大部分生产企业在产品的安全性要求方面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 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现在脱粒机行业产品较高的质量水平是在各级质量监管部门加强行业监管的努力下取得的成效, 来之不易。因此, 为了确保四川省脱粒机行业质量状况不滑坡, 促进四川省脱粒机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仍需加大监管力度。
2) 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引导四川省脱粒机行业的持续性发展
丘陵山区由于经济水平和农民收入都比平原地区低, 因此购机补贴政策可以适当向丘陵山区倾斜。同时, 建议扩大适合丘陵山区的中小型农业机械的购机补贴范围, 适当提高对脱粒机械产品的补贴幅度, 激发四川省脱粒机行业生产企业的积极性, 引导四川省脱粒机行业的持续性发展。
3) 找准产品定位, 积极应对市场挑战
【关键词】无损检验行业;市场发展状况;市场前景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无损检验行业的重要性越发的明显,为了促进该行业有效的发展,文章通过下对无损检测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上进行了阐述,为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市场现状分析
首先,还很难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新的产品设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但是,无损检验并没有有效的把握住这样的机会,一些时候还没有跟上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使我国无损检测行业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很难适应新产品工艺的需要。因此,对无损检测事业的市场占有率必将带来一定的影响。
其次,在无损检测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传统的技术方式上还没有完全的摒弃,这样传统落后的无损技术将会对无损工作的正常进行带来阻碍,因此,在面对纷繁复杂市场的过程中,使无损行业的作用很难被彰显出来,这样对其市场发展前景上就会蒙上一层阴影,使其在发展中步履维艰。
二、市场前景的预测
1、紧跟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近年来,随着西气东输二线、陕京三线输气管道工程、中俄漠大输气管道工程等国家重点能源工程的相继开工,无损检测行业也随着工程建设也进入一个发展阶段。2015年,西气东输三线(中段)管道工程”、“陕京四线输气管道工程”计划年开工。同时,“中俄天然气管线”预计将在2015年开始建设,西气东输四线于2014年也获得路条,中石化的“新粤浙管线也预计2015年开始建设。从而,我国将进入天然气干线管线集中建设期,四条管线总长度约1.6万公里。无损检测是油气长输管道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长输管道无损检测市场将在2015年也将迎来建设高峰;同时随着能源工程的建设,相关的站场、阀室、城市天然气LNG管网、在役管道等工程检测接踵而来,所以要紧跟国家重点能源工程建设项目步伐,发展无损检测业务。
2、向先进的产品设计中将无损检测技术融入进去
在现代的生产当中,无损检测行业中的种种工艺一直在边缘地带存在着,很多厂家对其的重视程度上显然还不够,但是,在世界环境和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之下,无损检测应该在一些新型的行业中进行有效的发展和占据,例如,核电、大型娱乐设施、高铁、过山车和缆车设施等。将无损检测工艺有效的融入到一些厂家中,使他们能够意识到提升自身安全中,发挥无损检测的作用。
3、坚持老树开新花观念
无损检测行业为了能够有效的占据市场,对传统无损检测技术的束缚上应该予以突破,将更新的、更多的无损检测技术开发出来,比如,国外对传统衍射原理进行应用,对裂纹状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突破发展利用衍射回波时差技术,对高速路的路基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对传统雷达探测原理进行使用。尽管我国的一些厂家例如武汉、汕头等将TOFT检测和相控检测等技术提了出来,但是,我们国家所应用的一些无损检测技术还有很多都是借鉴国外的。可以用一个无损检测的大国来评价自己,然而,和欧美等一些国家进行比较,我们的差距还十分的明显,我国的尖端高新产品还是缺乏创新意识,市场中的技术还在初期阶段徘徊着,因此,为了想要我国的无损检测行业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首先就应该不断的创新产品和技术手段,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将更加新颖的无损检测工艺流程开发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们国家的无损检测行业从“大”向“强”转变,可以说这是我国无损检测行业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4、将数字化射线检测和绿色检测予以推广
在无损检测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射线检测和绿色检测是其一个全新的发展发展方向,当前江苏盐城和辽宁的丹东是我国两大著名的传统检测产品生产基地,高耗能产品是他们上产的主要对象,有着保存量大、不易實时传输、成本高和检测周期长的特点。将绿色检测和数字化射线检测对传统的产品予以突破,防止对X胶片进行使用,进而能够将环境的负担有效的降低下来,对国际上倡导绿色检测的理念能够予以适应。进而将数字化射线传输的高效、环保和便捷的优越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这就需要生产单位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才能够促进自身向着更加科学化和标准化的方向迈进。
5、切实做好无损检测的技术服务,加强无损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
要做好无损检测的技术服务,首先要有效的分析当前我国无损检测技术服务的情况,对其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现阶段执行无损检测技术的要点,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存在着恶性竞争和服务商体现出来的不良情况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相同类型的问题。之后,在这个基础上,和其他的服务商进行积极的合作,结合国际市场上无损检测服务的情况,对恶性的竞争进行抵制,将优势的技术集中起来,采用合作学习研究的方式,开发一些新的技术服务,用高端精密的技术服务来取代那些较低级的技术服务,合理的分配资源,并按时对资源和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
在一些常规的无损检测中,比如铁路、航空航天、船舶、电力等,我国的无损检测技术尽管都能够基本满足,但是在精度方面还有待提高,例如数字射线检测、相控检测等,这表明了我国的无损检测行业在技术实力上还需要提升。并且,我国还没有意识到技术研发的重要性,还没有对技术的创新和研发投入充足的资金。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上的各个行业也在不断地走向成熟,这对于无损检测的技术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企业要想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就要加大对无损检测技术力量的投入,对开发和维护研发技术服务的团队加大力度。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国家的无损检测行业在近几年发展中,也创造出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其市场占有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进行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国际交往日趋密切的当今社会中,无损行业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认清当前自身在市场中的现状,进而结合先进的理念,展望自己的未来市场发展前景,推动自身向着科学合理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陆晓辉.无损检测前景广阔,急需行业创新突破[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09).
[2]沈建中.无损检测的几个热点问题和技术[J].无损检测,2005(01).
【导游行业前景分析】推荐阅读:
家装行业前景分析05-30
早教行业前景分析06-20
美容养生行业市场前景分析11-23
2022年中央空调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05-24
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前景分析12-16
石墨烯行业前景06-13
商业银行行业前景05-25
建筑施工行业前景07-12
房产中介行业前景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