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乡政府实习报告(精选8篇)
一、实习单位概况
此次实习的单位为xx乡人民政府。乡级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府单位。xx乡人民政府有书记,副书记两名。乡长一名,副乡长两名。下设党政办公室、经济事务办公室、司法所等若干单位,共有在编人员xx人。现任书记为xxx,乡长xxx。xx乡西部的几个村子去年被划规工业区,乡政府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工作任务。
二、实习流程
由于我去年的暑期实践就是在乡政府完成的,所以我对乡政府无论是在地理位置、环境还是人员上都比较熟悉。所以我直接找到了刘鹏辉书记说明了来意,经过他同意后,我被安排在办公室,担任临时秘书。和去年实践时一样,我的指导老师还是杜星,他在办公室里负责书记和乡长的辅助工作,是办公室唯一的男性。确定了实习部门和指导老师后,指导老师和我一起确定了实习流程和主要工作。
实习流程:
第一阶段是办公室工作的训练。
第二阶段是为领导提供事务辅助。
第三阶段是协助指导老师完成领导交办事项。
第四阶段是跟随指导老师和领导外出参加活动。
主要工作:
第一,协助指导老师完成工作,包括文档的录入、编辑、排版、打印复印。第二,保持办公室卫生,为领导提供事物辅助。
第三,为来访群众作来访登记和信访记录。
第四,接听电话,完成领导交办的事项。
第五,跟随指导老师参加其他工作。
三、日常工作
秘书工作是办公室工作的主体,主要包括办文,办会,办事三大部分。这三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统一的联系的整体。此外还有作为基层秘书的重要工作内容的调研。实习期间我作为实习秘书也参加了乡政府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1、实习期间的办文工作。
基层政府办公室的办文工作主要包括起草工作计划报告、总结,对需上报或下发的文稿进行政策和文字上的把关,另外还要及时将来文转交相关领导,接受领导的授意。有时还要帮助部分村民撰写材料。
在实习中我发现办公室的同事们虽然都已经参加工作很长时间了,但是对于办公软件还是不能熟练的应用,特别是一些非常有用的小窍门,小技巧都没有注意到。例如在excel表格中应用冻结窗口,在word中的添加表格和在表格中应用公式进行计算等。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可以把在课堂上和在nit中学到的东西用上,指导老师对我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办公软件提出了表扬,连夸我聪明。但是我知道这是学习的结果,并不值得骄傲。
实习期间恰逢我村村委会换届选举。针对村民关心的选举公平公开透明的问题,通过之前和村民的交流所了解的情况并结合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知识,我草拟了一份关于民主监督选举过程的建议交给我的指导老师。主要包括:
1、公布选举的程序;
2、确定群众监督员;
3、监督选票的发放,对选票数量进行准确统计;
4、禁止工作人员代替选民写选票;
5、现场统计有效选票数。早在这之前乡政府已经根据上级精神对这次的换届选举工作做了比较周密的布署,但是我的正确建议和积极思考的精神还是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肯定,这对我来说无疑是鼓励。
2、实习期间的办事工作。
基层的工作绝大都是针对现实状况解决某个问题的,工作失误会直接伤害到群众的利益。工作中一定要注意。粮食直补是国家反哺农业鼓励农民种粮的一项政策。领取人账户信息与身份证不一致给领取直补款带来很大的麻烦。吸取去年的教训,今年各村的信息上交后,我们重点对姓名中的同音字、异形字和身份证号码其进行了校对。校对完成后打印出纸质版发回种村,由当事人核对。这也是我在学校为同学们进行各种考试统计信息时常用的方法,因此驾轻就熟,完成的很快。对错误信息进行核对时,杜老师使用了word中的表格,操作起来比较繁琐,因此我把工作接了过来,直接把excel表格中需要更正的信息复制到另一个工作表中,通过进行了冻结窗口、单元格格式设置等,方便了浏览和查检,提高了效率。
因为我们村已经被划入工业区,部分村民的房子被规划成了道路,要拆迁。在劝导搬迁的工作中,乡领导首先选取了房屋条件比较好的几家人开展工作,作为突破口,给他们讲道理,做工作。因为我是本村人,对于本村的情况比较熟悉,领导安排我承担引导和联络工作。通过艰苦细致的说服工作,乡亲们在取得合理的赔偿后同意搬迁。在这项工作中,乡领导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典型的带动作用,创造有利于开展工作的舆论环境,有效的推进了搬迁工作的进行。这种工作思路和解决问题抓住关键、抓住主要矛盾的工作方法值得学习和揣摩。
3、实习期间的办会工作。
办会是秘书的又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在学校参与过晚会等活动的组织工作和实训课程,对会议的筹备程序比较了解,我也得以参加了我村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准备和会场工作。主要包括:第一,会议地点的选择(此次选举的地点是村委会大院);第二,会场的布局选择(选举中采用的是大小方形,乡领导在主席台就座);第三,会场的布置;第四,参会人员召集;第五,会中服务。选举作为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受到了村民的广泛关注。因此必须保证选举过程的公开公正和透明。为此我做了如下工作:
首先,会议信息(包括选举的时间、候选人等)的发布,我向指导老师建议采用广播、告示相结合的方式,从而保证了全体村民人人了解,全体关注。其次,是关于选举程序和组织的严密性的问题,通过和村民的交流得到的信息,选举的筹备会议中我向指导老师和领导建议严格选票发放程序(不许代领),监督选票填写(不允许工作人员和候选人团队代写选票),投票、唱票过程监督。再次,关于会场布置,除了桌椅、用具的摆放外,我们还在村委会内外粘贴了标语,在大院中悬挂了条幅,增添了选举庄重热烈的气氛。由于做了周密的安排,加上现场全体会务人员的认真工作,选举进行的很顺利。在这次工作中虽然我不是作为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但是通过观察我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增强了动手能力。
4、实习期间的调研工作。
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基层工作中更是如此。乡政府作为基层政府单位要面对农村的繁琐的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在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更要本着维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原则积极稳妥的开展工作。这就要求基层秘书人员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对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应及时报请领导经批准后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来乡政府实习以后的一次比较重要的工作是统计和整理各村生活困难的老党员、干部的情况,在经济上给符合条件的老同志一些照顾。本以为这是一项很简单工作,只要拿出以前的东西照着做就行了。可是当工作就在手中时,才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我只是根据以往的资料列出了一个单子。其中包括了姓名、性别、所在村、现(曾)任职务年龄几项简单的信息。交给杜老师看后说内容简单粗略,准确度不多够,不能作为乡领导作出决定的依据。他说,在经济上对贫困的干部和老党员给予适当照顾是政策,是上级对于基层党员干部的关怀,表现了党和国家对他们为农村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的肯定。但是评选是有一定条件的。我们要做的是做全面的调查,掌握详细真实的信息,给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他要求我把候选老同志的个人、家庭状况的详细信息,特别是经济状况,拿出一份完整详实的材料。
经过杜老师的指导,我又在表格中增加了家庭成员、经济状况、任职时间、在职期间主要工作成果等项,进一步完善了表格,增强了表格的可信度和说服力。经过杜老师进一步的修改充实,材料最终被放在了领导的办公桌上。
四、实习心得
1、工作态度要积极端正
工作中一定要认真工作,多做事才能更好的了解工作情况,更加专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取得领导的信任。少说话,就是少说无关紧要的话,不说不利团结影响安定的话,以谨慎负责的态度处理工作,这样才能够得到同事的信赖,为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秘书工作是以领导工作为核心的,要始终围绕这一核心,进行全方面的辅助工作。积极主动更多的表现为热情昂扬的工作态度,所以在工作中要积极主动的为领导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参谋辅助。这样往往能够把工作做的更好,取得更好的成绩。但也要注意,积极工作不等于擅做主张。遇事要向领导请示,经过批准才能执行。
农村的信访工作涉及的事情往往不是太大,在我接触或者知道的事例中,有的是关于耕地的,有的是关于乱占街道的,还有邻里纠纷和离婚等等。这些事很棘手,但是关系到邻里和睦相处,关系到村庄和谐稳定。这时候秘书人员在工作中认真耐心的态度对解决矛盾有重要作用。在我实习期间曾经有一起关于在邻居门口占用街道修建厕所的信访事件,这件事就表现出了农村信访事件的复杂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邻里之间的矛盾也有其日积月累的原因。在处理过程中,我和单位的同事首先仔细听取了上访人的情况介绍,然后本着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了实地调查,走访相关人员,掌握了详细全面的情况。在信访站同事任常建的调解下两家人最终和解。
积极端正的态度决定一切,决定秘书工作的成败得失。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一定会吸取实习中得到经验,更好的完成工作。
2、专业技能要熟练多样
好的工作方法和技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效果。例如在说服村民同意搬迁的工作中乡领导采取的方法。把这种思想延伸到秘书工作中,就是要分清主次,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就可以做到目的明确,思路清晰,从而更好的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掌握现代化的办公设备,熟练运用办软件是对现代秘书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达到这个要求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办事能力。例如:日常工作中对于word中的表格进行自动填充、编号可以在格式中的下拉菜单项目编号中进行设置;通过边框设置可以在word中实现表格标题、题头在文档的各页重复出现;还可以在绘图中实现对斜线表头的个性化设置。我在乡办公室的同事们大都达不到这个要求,可以看出基层的办公自动化水平还不够,还需很大程度的提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办公自动化水平会越来越高,秘书工作的办公自动化技能要求也还会仅限于简单的打字复印和信息录入,更多的是熟练利用网络利用oa系统完成日常工作。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办公自动化技能的提升。
3、综合素质要全面强化
秘书很多时候要做领导的眼睛和耳朵,而获得的信息往往成为领导做出决策的依据。所以本着对工作,对领导负责的态度,秘书在工作中一定要认真对待信息的采集工作,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例如在整理受资助老同志的信息的工作中,只有信息全面,真实有效,才能够找到符合条件的人选,国家政策才能真正得到落实,国家的照顾才能得其所。
完成交办工作。领导把事情交给你办,是对你的信任。所以对于领导交待的工作,秘书人员一定要想方设法的完成。我的指导老师告诉我“领导千条线,秘书一根针”,就是说无论领导怎样描述或者要求都不过分,但是对于秘书人员只有一个要求:完成任务,没有借口。实习过程中我和指导老师曾经被指派悬挂纪检局的牌匾,因为墙体上没有依托给我们造成了一定困难。通过多种尝试后我们采用了在墙上固定木条,然后以木条为依托把牌匾牢牢固定了下来。所以一个优秀的秘书,应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开动脑筋,不断尝试,创造条件,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拓展知识储备。秘书人员的工作以服务领导为中心,凡是领导需要的信息都要能够提供。在实习过程中,我先后向指导老师和领导提出了关于会议组织、文档处理等方面的建议,指导老师和领导认真听取了我的建议,并且采纳了符合单位实际的部分。这都是学习和积累的结果。所以秘书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以满足领导的信息需要。同时丰富的知识和宽阔的知识面,有助于开阔工作思路,可以使秘书更好的开展工作。
秘书工作对于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除了以上涉及到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完成领导交办事项的能力和拓展知识储备的能力外,还包括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应急反应能力等诸多能力。实习工作中,对这些能力的要求都有所体现,可见秘书的综合素质不局限于某个方面,今后应该做各方面的尝试,从而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可以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五、结语
一、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该课题从组织理论的视角出发, 以组织生态学和社会网络学为基础, 融合组织理论其他主流学派的观点, 构建了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这一高效的资源配置模式。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在组织间关系研究领域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因此, 该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有:
首先, 梳理了大学、政府和企业之间关系研究的文献, 以及组织间关系理论研究的文献。一方面, 收集了国内外关于大学、政府和企业合作的相关理论, 分析了国外三重螺旋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以及国内学者对三重螺旋理论的研究和对大学、政府与企业三者关系的研究现状。另一方面, 梳理组织间关系形成七大理论, 分析其构成原理、贡献和局限性, 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着忽略中间组织、研究静态化、视角片面化等问题, 为接下来开展的研究奠定基础。
其次, 以组织生态学和社会网络学为基础, 构建了一种新形态的大学、政府和企业三者间关系分析框架——生态网。对生态网的本质、特性以及构建的基本原则, 生态网中各利益主体的角色、责任和利益进行研究。
第三, 研究借鉴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概念和模型, 针对大学、政府和企业三者关系与自然界的不同, 对一些指标进行修正, 最终形成一套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 从而为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的建立与管理提供指导。
第四, 为了更好指导实践, 系统研究了生态网的具体构建过程, 对其形成的背景动因、构建目的以及构建原则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基于动态演化规律的生态网运作模型, 及保障生态网合作各方有效联结的价值和信息传导机制。
第五, 研究从开放和权变、政治和权力、资源和利益等多种研究视角出发, 对大学、政府和企业三者间构建的生态网的治理机制进行了研究。对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治理的形成模式、演变机制、利益机制、信任机制与激励机制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对三者间关系的冲突、竞争与合作的相互转化, 三者间关系与宏观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的互动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第四, 为了印证生态网理论, 该课题从生态网理论视角出发, 对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和中国的大学、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关系进行了案例研究, 分析了各种合作模式的生态网特征和不足。结合案例分析, 课题提出了生态网理论在我国运用的具体思路和策略。
(二) 研究方法
1. 个体主义方法与集体主义方法的整合
个体分析方法主要是把个体视为独立的单位, 按照个体的内在属性和规范特征来解释个体的行动。个体分析方法是西方经济学的主流研究方法。整体主义研究方法主张整体不能还原为部分之和, 社会不是个人的简单加总, 由特殊的结构联系起来的社会整体规定了个人的属性, 决定着个体生存发展的空间, 该课题使用个体分析方法与整体主义方法整合起来的研究方法。对人的假定综合了“经济人”和“社会人”的思想, 设置了社会人的“双重动机”假设。“双重动机”假设包含了这样一种假定, 即作为“社会人”的个人动机是由利他动机和利己动机组成的。双重动机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并且由此决定着组织的行动, 因而能够把源于利己动机的组织选择与通过利他动机的社会结构的约束有机地联系起来。利他动机和利己动机结合是该研究构建理论的基础, 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要实现共生共荣的目标就必须依赖于双重动机的假设。设置双重动机假设解决了行动-结构互动的内在机理问题, 从而实现了方法论的新综合。
2. 结构主义 (网络分析) 方法
结构主义者认为, 网络是参与者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活动体系。网络分析从方法论角度来看是一种新范式。关系/网络分析方法是一种结构分析方法, 主要用于描述社会或经济组织结构, 通过对要素的分析来实现对网络的描述。在网络分析中, 对要素的分析主要围绕组织内外的关系网络来展开。“网络”一词具有双重意义, 它既是一套严格而复杂的研究方法, 又是正式的层级制或市场制度理论容易忽视的一些非正规的社会体系。该研究的分析方法是结合了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网络含义。网络分析方法中, 组织的资源受其内外的关系网络的影响。
3. 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方法
该研究在使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时, 主要是从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和管理学等学科借用概念, 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体系。
首先从组织生态学和社会网络理论的基本理论出发来搭建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的架构, 引入和借鉴交易成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战略选择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组织学习、制度理论来分析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构建的要素、环节和过程, 以及该生态网的特点、原则、健康指标和治理机制等。在治理机制的研究中, 还借鉴了博弈论的研究方法, 从正和博弈和纳什均衡出发, 强调信任机制实现的关键在于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长期多次的合作关系。
以组织生态学为出发点, 主要强调的是本文所研究的网络组织, 无论是组织间的竞争, 还是彼此间的合作, 这都是生态学的性质特征。因此, 网络组织在该研究中被作为有机的系统来处理, 采用系统科学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 对复杂的组织间生态系统进行总体表述, 深入分析其内涵、主要特征、动态演化规律及演化机制,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的运作模型, 强调各组织的共生共存。
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出发点, 强调组织间关系资本的利用是构建高效资源配置模式的基础。大学、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被界定为嵌入在广泛的社会 (经济) 关系体系中, 不同的参与者之间有不同的交易模式。这样, 使用“嵌入性关系”和“网络分析”的工具, 即使用马克·格兰诺维特所阐释的经济是嵌入于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并且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的运行这一分析的视角, 使对大学、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研究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 定性分析方法
在定性分析中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全面、系统地搜集和整理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公共管理、经济学和社会学等领域有关组织关系的理论研究, 总结出了组织间关系的交易成本经济学、资源依赖理论、战略选择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组织学习、制度理论以及组织生态学理论七个理论模型, 并对这些理论模型进行横向比较和分析, 提出组织间关系研究的不足、趋势和方向。
为构建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 该研究对大学、政府、企业各自的渊源、属性和构建生态网过程中的角色作用转变作了比较和分析, 从纵向角度剖析了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各结点的角色分布和特点。而且在整个研究中都采用了传统研究视角与生态网组织理论视角的比较。
在定性分析中还采用了演绎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工作从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的概念出发, 以三个命题假说作为演绎推理的起点, 并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 揭示出生态网的根本特点和性质。在此基础上, 以演绎法为主并结合其他研究方法, 指出生态网的原则及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5. 深度访谈与实地调研相结合
研究深入到北京市、广州市、贵阳市、海口市、上海市、深圳市等市对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实地调研, 掌握大学、政府和企业合作情况的一手材料, 并进行访谈, 通过接触的近百位对大学、政府和企业合作有亲身体会和独到看法的大学教授、政府官员和企业家, 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20多位核心人物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对象包括相关国家机关的官员、地方政府主抓产学研合作的官员、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领导、大学科技园区的负责人、大型国企的负责人、中小企业的企业家以及大学教授等。他们均亲身参与过政策的酝酿、制定与执行。访谈时间每次三小时左右, 必要时还进行电话回访。
二、结论与对策
(一) 主要结论
该研究致力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中大学、政府和企业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因此, 研究最关注如何在大学、政府和企业间构建一种能够互惠共生, 实现协同创新的高效资源配置模式。构建的理论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结论一: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是国家创新体系建立的一种有效模式。
研究从组织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 认识到大学、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以组织网络为代表的组织间关系, 以组织生态学和社会网络学为基础构建了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模型。生态网模型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将具有不同价值体系、功能的大学、政府和企业融为一体并在发展地方社会经济上统一起来, 形成了知识领域、行政领域和产业领域的三力合一, 从而为区域经济创新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更促进了大学、政府和企业三者间的协同创新和共同进化。创造这种合力的一个重要基础在于打破传统的边界, 包括学科边界、行业边界、地域边界、观念边界等并在边界切面上建立起新的管理、教育和社会运作机制。
结论二: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作为组织间关系的一种形态, 兼具组织网络和组织生态两大特性, 整个系统呈现协同进化、动态开放和松散联结三个特征。
大学、政府和企业所构成的生态网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系统, 它由种类繁多、数目庞大的企业、大学以及政府和大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中介服务机构相互作用而形成。大学、政府和企业的生态网是由众多实体组成的一个大型的、松散联结的网络。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各结点需要在经济、文化、地域、技术等各个层面相互合作, 大学、政府和企业在合作与竞争中协同发展。协同进化的核心思想是信息共享和共同创造价值, 因此, 大学、政府和企业结网的目的在于构筑信息和资源的强大共享能力, 进而构筑强大的创新能力。
结论三: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的关系特征是互惠共生关系。共生关系的经济效益包括:价值共享, 促进协同创新;资源优势互补, 增强创新能力;节约交易成本, 降低创新风险。
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作为一种松散的组织间关系形态, 摈弃了传统的等级严密的层级式组织结构, 各行为主体在合作过程中体现的是互惠共生关系。共生关系可实现诸多协同效应, 包括:整合各种创新资源, 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节省交易费用;有效地降低创新风险;实现知识共享和技术扩散;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创新项目等。
生态网坚持的是一种开放的组织观, 它不仅提倡各行为主体的价值创新, 更鼓励通过行为主体之间的交流, 促进价值共享, 实现组织的协同创新。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的构建为各行为主体之间的知识、技术、信息、资本的共享提供了平台。生态网的创建将大学、政府和企业链接到更广泛的创新系统中, 使创新活动进一步在地理空间扩散, 使相关行为主体之间实现价值共享, 发生协同作用, 导致创新活动不断产生, 从而增强区域竞争力, 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是一种高效、灵活的网络组织形式, 利用“握手”综合了“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能够降低交易费用。生态网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共赢文化促进了合作, 有效地减少了协同创新中的协调成本, 抑制了机会主义行为, 从而节省了网络各主体间的交易费用, 极大地提高了创新效率。
结论四: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运作模型的构建基于动态演化规律, 构建过程遵循互惠共生、协同创新、兼容性、结构关联四个原则, 比较重要的两个环节是合作伙伴选择以及价值和信息传导机制的构建。
生态网的生命周期包括孕育、组建与磨合期、运行、自我更新或衰退四个阶段。根据其动态演化规律, 提出了生态网运作模型构建的一般过程:相对价值试验、核心能力识别、合作伙伴选择、关系模式设计和共赢文化塑造五个阶段。互惠共生和协同创新是在整个构建过程中都需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 合作伙伴选择过程中需要对合作伙伴进行兼容性测试, 结构关联是建立生态网价值和信息传导机制的基本原则。其中信息传导机制是生态网合作各方能有效联结的桥梁, 包括大学、政府和企业之间正式和非正式关系之和, 以及各种中介服务体系。
结论五: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的治理机制是基于合理的收益分配, 由信任机制、激励机制和软约束机制所构成。信任机制是根本, 激励机制是补充, 软约束机制起着重要的隐性作用, 它们的综合作用保障着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健康的运行。
基于“关系”治理的信任机制成为生态网中基本的治理机制。信任机制对于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的组织系统而言具有特别的重要性, 可以说是生态网形成和运行的基石, 是生态网的粘合剂。基于微观运作层面的激励机制成为信任机制的有效补充。激励机制是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健康运行的调节器, 对生态网内各组织间的利益矛盾冲突进行协调, 维系着生态网内各组织间稳定健康的合作关系。由于网络组织的特性, 生态网中通过契约合同进行协调和维护的传统约束机制作用不明显, 但是存在着融于信任机制和激励机制中的软约束机制。软约束机制在不同阶段对信任机制起着维护的作用。
结论六:案例分析验证了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理论的科学性。研究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了态网理论在中国实际运用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该研究以生态网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大学、政府和企业合作的美国模式、欧洲模式、日本模式和中国模式, 案例分析揭示四种模式都不同程度呈现了生态网的系统特征和关系特征, 但也存在不足, 而这些不足都是可以运用生态网理论解决的。
针对国家创新体系下大学、政府和企业合作关系的现状, 生态网理论在我国具体运用的思路是:生态网的构建立足于区域创新体系之中;将市场机制引入到生态网的构建中;优化市场价值和信息传导环境, 促进生态网结点间的有效联结。
(二) 构建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的具体对策
第一, 构建平等的生态网合作关系, 形成命运共同体。生态网理论的运用首先要解决的是政府、大学和企业的定位, 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具体做法, 一是建立政策支撑体系, 营造创新环境。政府由过去直接组织创新活动为主转向以宏观导向、优化环境、提供服务为主。二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壮大创新主体。企业创新既可采用自主投入开发来完成, 也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和资源, 实行开放性的合作方式来完成, 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成果转让、购买、委托开发、技术入股、联合经营等多种形式, 使企业更有效地创造、引进、吸收和推广新的知识和技术而形成技术创新体系。三是促使创业成为大学的第三项使命。要充分发挥大学作为创新源和智力源的作用, 改变大学“重论文”而“轻科技转化”的现象, 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也要重视对技术应用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研究。改革大学的科研管理体制, 激发大学的创业动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增强科研立项的市场导向意识, 提高成果的市场转化率。
第二, 构建全方位中介服务功能模式, 完善生态网的价值和信息传导机制。一是强化中介组织的联动集成, 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创新行业管理制度, 减少行政干预, 制定中介服务业行业自律服务标准和规范。二是建立并完善合作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 形成多元化的创新投入体系。在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中, 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参与的投资体系。三是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
第三, 构建收益与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大学、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要保持长期而相互信任的关系, 就要建立起创新利益与风险共担的责任制度, 实现分层次、分阶段分解风险责任, 谁投资多谁收益大, 谁决策谁负责, 谁掌握项目进展的主动权谁负责, 谁影响了项目的进展谁负责, 谁承担风险大谁收益多。
目标>>GDP与居民收入同增12%
2012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左右。外贸进出口额增长15%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文化>>吉视传媒在主板市场上市发行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省图书馆新馆、省京剧院大众剧场建设,对外开放省科技文化中心综合馆,开展省演艺中心筹建前期工作。
吉林促进文化大发展将
实施100个重点文化项目
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实施意见中确定的各项任务,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政府扶持和体制改革两加强,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繁荣。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吉林特色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王儒林强调,要加快发展吉林特色的文化产业,搞好规划布局,实行扶持政策,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区、产业带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歌舞演艺、动漫与创意等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主题公园、文化遗址公园和文化商业街建设。制定实施松花石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松花石产业基地。依托吉林省旅游资源、科技教育、汽车发展、农业生产等优势,推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开发文化衍生品,提高文化产品的精深度和附加值。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鼓励创作生产更多文化精品,着力把吉林歌舞、“二人转”、吉林影视、吉林期刊、吉版图书、朝鲜族舞蹈等独特优势文化打造成为具有吉林特色、反映时代风貌、社会知名度高的文化品牌。
王儒林强调,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市(州)、县(市)文化行政管理主体整合,上半年完成文化广播出版部门组建。积极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基本完成全省国有文艺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任务,推动已改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吉视传媒在主板市场上市发行,加快吉林出版集团上市步伐,组建吉林期刊集团。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民营文化企业。
民生实事>>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
建设2000个农村文化大院和25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送戏下乡4000场。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建立贫困村、民族村屯、边疆哨所书屋400个,向全省农民工提供生存技能和保障类图书200万册、期刊200万份。完成420个自然屯、10900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提速度、广普及、降价格为目标,实施“宽带吉林”工程,全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420万户,实现农村300个行政村通宽带。
增加公共服务能力。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法律援助做到应援尽援优援。新增5万个视频监控探头,达到全省县(市)以上大型超市、商场、医院等单位监控无死角。
今年扶持建设2000个农村文化大院
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省文化厅厅长林君对2012年吉林省文化事业发展进行了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快图书馆新馆、京剧院大众剧场建设”,对此,林君表示,2012年力争实现省图书馆新馆项目建设整体竣工,并做好省演艺中心项目启动工作。巩固图书馆联盟、东北三省博物馆联盟创新成果,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做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创建工作。
今年还要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扶持建设2000个农村文化大院、“送戏下乡”演出4000场。按照省里要求,到2013年年末实现全省行政村农村文化大院政府扶持建设覆盖。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发展吉林特色文化产业”等相关内容,林君指出,将围绕吉林歌舞、动漫、二人转开展专题研究,制定专项政策。
林君说,今年将组织申报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相关工作,推进图们江中国朝鲜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争取在“十二五”期间纳入国家级保护区行列。做好“长白山采参习俗”申报世界非遗名录有关工作、满族说部的后续保护工作。
(图/焦淑满)
这个暑期在人民政府进行了一次为期四个月的实习,这次实习目的是通过对基层政府组织的运作流程的了解,达到对我国的基层政府组织(乡镇政府)有一个初步了解,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知识联系起来,来深化理解知识,增加社会实践能力,以便更好的掌握知识,来面对将来也许会工作的环境。我作为一个初次出去实习的实习生,有幸被分配在组织办,通过与组织办的谢主任的交流和翻阅相关的资料,对组织办的一些工作流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此次实习的单位为××乡人民政府。乡级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府单位。××乡人民政府有书记,副书记两名。乡长一名,副乡长两名。下设党政办公室、经济事务办公室、司法所等若干单位,共有在编人员42人。现任书记为××,乡长××。××乡西部的几个村子去年被划规工业区,乡政府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工作任务。
这次回到xx乡政府去实习是一次愉快的经历,在这为期四个月实习中,我也收获了许多:待人接物要真诚热情,要努力做好分内的工作,积极迎接新事物,尝试随时随地把自己融入集体……面队社会,我们代表的就是学校、学院、系,代表的是新一代大学生的面貌,我们很在乎这个社会对我们的评价。因此,我们竭尽所能去尽快适应工作和环境,希望能全面展现我们的能力。
实习就是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扎实基础。我还认识到普法的重要性,了解到当前公民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现状。人们常常用“一杯茶,一张报纸”来概括公务员工作的内容。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我来到了乡政府工作,接触得最多的,就是会议。每天都有大大小小不同内容的会议,在不同的地方举行,需要不同的人参加。做领导,往往半天就要赶好几场,往往连饭都顾不上吃,一点也不容易。而开会之前,要看许许多多的资料,要准备每一场的发言,这些工作往往都在8小时之外才能完成。开会,并不是轻松的事情。但是,这却引起了我的思考。其实,作为政府,作为政府的公务员,其工作的实质应该是什么呢?会议繁多,反映出政府仍然担当着“决策人”的角色。但事实早已证实,政府应该起引导、宏观调控的作用。如果凡事都由政府决策,难免会有人治的影子。在如此决策的制度下运作的政府和社会,必然存在隐患。相信,政府也早已意识了问题的存在,然而改革的道路必定是漫长而困难重重的。政府改革,是中国发展道路上,关键的一步。
这四个月的实习,给我的总体感受就是:工作内容繁杂。似乎每天都有那么点事儿,但就是一天下来,却不知到自己究竟都做了些什么事儿。或许行政人员的工作体会都是,虽然整天忙忙碌碌的,但在向上级回报工作时,却发现没什么可汇报的。因为行政人员每天需要处理的工作都非常琐碎,根本无法汇报,总不能对上级说:“本周共接了87个电话,复印了34次资料,接待的8次客人,发了23封信……”不了解行政工作性质的人总觉得行政工作人员工作不得力好或工作不饱满。这些偏见又会给行政工作人员造成很大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行政工作人员的积极向和主动性。)事情来得突然,工作总是陷于被动。往来文件、复印传真、来客接待、接听电话等都是无法预见的,这很容易造成工作上被动的局面。而行政人员除了要完成日常型的事务处理工作外,还要应付诸如来客的接待陪同、会议的筹备、参加展示会,或者受命进行项目申报,调查某个事件等。这些突发事件都有时间要求,行政人员往往要把突发实践办好又不能耽误日常工作。
作为一个实习生,刚开始进去的时候你觉得是兴奋,慢慢的,你会觉得很无聊,几个小时没有让你干什么事,如果你不自己做事。你会发现这里很无趣,所以这里我想说的一点是学会尽快进入你所要是角色,你是带着对这个角色不懂才去那里取经的,想当年唐僧去西天取经是经过千辛万苦才取回,真经不好取呀!你得学会如何去学习。所以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学习的能力。就是如何去学习的问题。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如何学习比学到什么东西更重要。当你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时,你如何走出所谓的盲障区,如何在那里去取回你说要是真经是一个苦差事,是一门学问。现在你在那里,你如何去得到你的经验呢?学习,只有学习,才可以!你得向这些有经验的老前辈学习,你得去说,跟他们交流,从这些日常的交流中缩短与对方的感情距离,从这些交流中你去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工作的方法,工作的态度等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你不要以一味的在那里等待,让他们在那里唱独角戏,让他们跟你说,他们不知你到底需要什么,所以他说的也是泛泛的谈,没有针对性,谈一会你也没有了。这样不利于了解知识。所以你自己在心里要好好的想想要了解的知识,针对这些问题你去问,然后去收集你说要的知识,你通过和他的交流。你还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料,每一个部门都会有自己的刊物,杂志,文件,报纸等等信息库,你就得学会多多收集那里的信息,这些也是一些原始的信息,充分去利用。我在那里时,我会去看看那里的组织刊物,我从里面看到许多的我对组织的了解和一些前沿的言论,一些好的体制。一些富有创意的想法,和一些很好的实践理论范例。
实习者:**
实习时间:XX年7月15日至8月15日
实习单位:**市**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实习目的:在大一期间没有全面接触专业课的时候,先熟悉政府部门的架构和日常运转的机制,同时学习其管理模式和运作体系,了解政府机关特定人际关系及工作技巧,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实践基础,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操作技能,掌握人脉资源,丰富社会经验,以期促进自身实际学习工作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从而完善自己的人生规划。
实习内容:
1,熟悉政府部门的架构和日常运作机制,以助于更加高效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研究专业课程。作为大一学生,我们没有系统的全面的接触专业知识,基于此,我们可以避免在学习中先入为主的旧套路,在实践的基础上,了解到政府部门的硬软件设施和日常运转机制,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有针对性的带着问题批判性学的习研网究。
2,了解政府单位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服务规章制度,尽可能的从新视角提出可行的改革措施。因为我们实习的单位是与干群密切联系的部门,在政府部门必须有很多完善的全面的系统的规章制度来管理约束和服务,我在实习过程中看到了很多公文制度,这是很完善的,可以对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有借鉴作用。
3,查看部门文件,并在整理归档的过程中了解机关文件,通知,合同等的特殊写法。政府办公室的办文工作主要包括起草工作计划报告、总结,对需上报或下发的文稿进行政策和文字上的把关,另外还要及时将来文转交相关领导,接受领导的授意。有时还要帮助部分领导撰写材料。要熟练的使用常用办公软件,在实习中会经常用到。
4,做好部门科室的文秘工作,帮助领导处理日常事务,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部门平时有许多访客,比如,采购的,签合同的,发申请的,办号码的等等,我们学习领导处理这些事情的方法,对象不同,方法就不同,学会独当一面。
5,跟随领导出门调研,作好记录,回来整理成报告。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热别是在政府部门。在实习期间,有采购案要签合同,要调查,有迁徙案,迁徙政府单位,必须要做详细的调查,记录评估资产,大型设备,安全消防等各项设施,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实习心得:
1,工作态度要积极端正。工作一定要认真,多做事才能更好的了解工作情况,更加专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取得领导的信任。少说话,就是少说无关紧要的话,不说不利团结影响安定的话,以谨慎负责的态度处理工作,这样才能够得到同事的信赖,为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秘书工作是一项基本技能,以领导工作为核心的,要始终围绕这一核心,进行全方面的辅助工作。积极主动更多的表现为热情昂扬的工作态度,所以在工作中要积极主动的为领导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参谋辅助。这样往往能够把工作做的更好,取得更好的成绩。但也要注意,积极工作不等于擅做主张。遇事要向领导请示,经过批准才能执行。积极端正的态度决定一切,决定秘书工作的成败得失。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一定会吸取实习中得到经验,更好的完成工作。
2,专业技能要熟练多样。好的工作方法和技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效果,把这种思想延伸到秘书工作中,就是要分清主次,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就可以做到目的明确,思路清晰,从而更好的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掌握现代化的办公设备,熟练运用办软件是对现代秘书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达到这个要求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办事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办公自动化水平会越来越高,秘书工作的办公自动化技能要求也还会仅限于简单的打字复印和信息录入,更多的是熟练利用网络利用oa系统完成日常工作。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办公自动化技能的提升。
3,综合素质要全面强化。秘书很多时候要做领导的眼睛和耳朵,完成交办工作,拓展知识储备。而获得的信息往往成为领导做出决策的依据。所以本着对工作,对领导负责的态度,秘书在工作中一定要认真对待信息的采集工作,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通过两个月的实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得以在实践中应用。同时,也在实践中获得了课堂上所不能学到的东西。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将是我的宝贵的财富,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实习,了解了文秘的主业知识,达到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丰富了实际工作和社会经验,掌握了操作技能,能够达到将所学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的目的。在一个月看似简单重复的实习中,我对秘书工作有了更加深刻和理智的认识,同时希望自己通过不断的工作和学习,在实践中尽快成长为一的优秀的人。
炎炎夏日,我怀着一颗忐忑的心走进清姜街道办办公楼报到,一个月后,在立秋的阵阵凉意中,我百感交集地回忆着这一个月的经历,敲下一个个的字符,把这一个月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对这一个月的政府机关见习经历进行总结。
刚被分配到街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我对这个单位的具体工作并不清楚,以为和很多人口中的“一份报纸,一杯水”一样,只需要坐在办公室里办办公就可以了,但当真正到了工作岗位上,才发现我猜中了开局,但没猜到结尾。报到当天下午我们在办公室接待来访群众,办理相关证件与手续,但当第二天一大早,杨所长就带领所里全体人员外出进行现场检查,在凌云职工食堂,检查人员对食堂后厨、操作间、仓库和大堂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对于后厨消毒柜,大厅灭蝇灯等问题对经营方进行提醒,各位老师展示出的专业水平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一改我以往对于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印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宝鸡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后,食药系统的各位老师在落实创文常态化的同时,将创文时不怕吃苦,认真负责的精神运用到新的创建全国食品安全城市的进程中来,每次外出工作,我们都携带着各种各样、沉甸甸的宣传资料和文件,在我们进行常规食品安全检查工作的同时,向大小餐馆食堂发放宣传材料,讲解成功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对于宝鸡市的城市形象、旅游业发展将会带来的各种好处,力图在广大市民中将这场轰轰烈烈的创建运动推广开来,形成创文时全民联动的局面。
在这一个月的见习的生活中,我不仅参与了食药所的日常工作,还随指导老师参加了宝鸡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及执法业务培训会,在为期三天的培训中,分别由来自省级、国家级食药系统的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他们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与大家交流探讨工作经验,老师们都表示这次培训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并对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而我则被这些授课老师工作中的离奇故事所吸引,被他们工作中面对危险毫不退缩的精神所折服。
在见习期间,我还参与了区团委组织的探访抗战老兵的活动,我和一起参加见习的同学们前往清姜东二路八现场刘兴南老人家,老人身体硬朗,思维清晰,他及其家属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学们对老人的抗战经历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老人也很高兴的对同学们讲述了他南征北战的一生,我们全体大学生都对抗战老兵为了民族存亡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有了深刻的体会。
一、我国政府会计环境现状
(一) 国内环境
在政府会计领域, 政治因素是会计改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政治管理体制和政治态度往往决定了政府会计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集权制国家政治管理体制下, 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较多, 会计往往作为国家经济管理工具, 会计职能导向为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而非集权制国家, 国家对经济干预较少, 会计职业化较发达, 较多体现为独立性和市场化。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政治体制也在经历从高度集权向社会主义民主的转变。法律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府会计的存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整个会计活动过程都要受到会计法律的规范和制约。在成文法系国家, 会计规范往往是法律或法规的一部分。比如, 法国、德国的法律体系属于以成文法为特征的欧洲大陆法系, 其政府会计原则受法律的影响既广且深, 关于政府会计和报告的规定, 在法律中制定有详细的规则。与成文法系国家不同的是, 习惯法的国家 (比如英国和美国) 一般不通过立法对政府会计原则做具体规定, 即使某些法律涉及到对政府会计的要求, 也只是原则性的规定。政府会计原则一般由会计职业团体或各有关方面联合组成的专门机构主持制定。我国《预算法》仅对政府预算作了相关规定, 《会计法》则对会计核算、监督、机构设置、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总体性的原则规定, 而且主要是针对企、事业单位。除此之外, 没有任何针对政府会计的法律规定。经济因素是影响政府会计发展的核心因素, 包括一个国家所有制结构、经济管理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改革开放后, 我国从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经济水平已突飞猛进, 文化、教育、科技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会计改革进程。
(二) 国际环境
截至目前, 已有超过半数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成员国在其政府会计中不同程度地引入了应计制会计核算基础。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已经实施了完全应计制的政府会计和预算, 美、英等国建立了一套以修正的应计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规范体系。而且, 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正在改革自身的政府会计, 准备向应计制政府会计过渡。这些政府机构旨在通过实施改革, 建立符合新公共管理要求的新型政府会计模式, 为提高政府财务信息质量、增强财政透明度, 最终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和社会公信度创造有利条件。针对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改革, 国外无一例外地将公众作为主要的信息使用者, 认为政府财务报告主要是为了报告和解除政府对公众的受托责任。
二、政府会计环境与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关系辨析
(一) 政治管理体制改革是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建立的前提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管理体制, 立法机关、管理部门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 政府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向立法机关 (人大) 和政府提供财政预决算信息。改革开放以来,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指导方略。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一方面, 为服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政府主动退出“不该管”的领域, 实行政企分开, 推动政府信息公开, 建立公务员制度, 服务型政府建设日趋完善, 同时积极介入公共事务, 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 政府权责更加明确;另一方面, 稳步扩大人民民主, 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反腐力度不断加大, 官员问责机制、监督机制日益常态化, 这些举措实实在在地保障并增进了人们的政治权利。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人人参政议政, 是政治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也为我国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的出台提供了充分的前提条件, 社会公众参政议政, 不仅需要了解政府预算执行情况, 更需要理解政府整体的综合财务状况。
(二) 法律规范是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建立的保障
法律环境是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保障, 美国政府为实施政府会计改革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并且有独立的政府会计准则作为依据;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在立法方面所做的准备还远远不够, 改革得不到保障, 具体政策措施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阻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对企业财务报告从构成、编制、对外提供、法律责任方面都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因此企业财务报告制度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得以完善。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未来方向是向企业会计靠拢, 适应公共财政、新公共管理需要, 将工商管理的一套技术方法引入政府财务管理。那么, 立法授权规范政府会计改革、建立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便相关机构制定规则时有法可依, 具体实施时能“掷地有声”, 从而对之后的理论研究、实务工作也能形成导向。
(三) 经济增长是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建立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逐步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尤其是近十年来, 国民经济增长更是突飞猛进。根据各年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仅2001年至2010年, 全国财政收支就翻了近10倍, 见表1。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不仅对政府提出了加强宏观管理、迅速提高服务水平的要求, 同时反映出纳税人、利益相关者等广大公民了解国民财产状态、资源配置使用效益的诉求。政府向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报告受托责任的要求进一步增强, 客观上要求政府会计提供更富有信息含量、更透明的财务报告。因此, 建立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正是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增长的需求, 同时, 经济增长则对建立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
数据来源:根据各年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整理
(四) 文化教育、科技进步是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建立的平台
中国千年文化传统使得中国人民习惯于“墨守陈规”, 普遍缺乏创新和适应新生事物的能力和动力。现行教育体系下也难以彻底改变人们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我国政府会计人员一直以来习惯于按现金收付制记账, 普遍缺乏对企业会计的了解, 与企业会计人员相比, 接受的会计专业培训较少, 专业素质相对不高。而高校政府会计教育, 虽然也从本科教育发展为本科、硕士、博士教育, 但相对于政府会计改革需求而言则显得“供不应求”。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是当今会计界讨论较多的话题, 特别是在实务界。企业会计信息化进行得如火如荼, 在日常会计处理和结果报告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果。而近来国际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XBRL) 技术更是吸引了诸多眼球。早在2000年初, 财政部就注意到XBRL对财务报告编报的革命性影响, 并于2010年10月19日发布了XBRL通用分类标准。XBRL有效增强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对信息进行深加工和精细化处理, 大幅提高了信息利用的广度、深度和精度, 不仅在财会领域单一应用, 更可以不断拓展到财政管理、税务管理、金融监管、国有资产管理、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众多方面。因此, 建立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 推进政府会计改革, 需要人们改变传统观念, 在保证专业会计知识应用的同时, 辅以电子信息化工具的运用和支撑。
(五) 国际改革成果与趋势是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建立的导向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席卷全球的新公共管理变革的浪潮中, 许多西方国家在改进政府财务报告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并且多数已建立了统一规范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供我国借鉴。美国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建立经历了较大的改革, 其最大特点是将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放到首位, 充分显示政府公共受托责任, 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 (GASB) 发布第3号公告, 要求建立全新的报告模式, 从高往低囊括了总缩总括的财务报表、通用财务报表、按基金类型编制的联合财务报表、以及单个基金及账户组报表。相对于美国而言, 英国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可能更“激进”, 政府的所有活动均采用了权责发生制, 形成了应计制会计与预算体系。新西兰是首个采用政府合并财务报告的国家, 其1989年的公共财政法案要求政府编制合并报表。澳大利亚第31号会计准则规定, 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需要编制应计制基础的政府合并财务报告。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从西方各国改革经验看, 主要体现了三大特点:一是不同程度地引入权责发生制;二是强调信息的充分性, 政府财务报告的方式和其中所包含的信息日益增多;三是日益注重公共受托责任履行的效率性, 要求政府财务报告提供更多的关于政府成本和效率的信息。毫无疑问, 西方各国在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建立方面进行的探索与积累的经验, 为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和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构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导向作用。
三、基于我国政府会计环境构建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
(一) 政府会计环境改变促进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出台
目前, 我国各级政府还没有编制过真正的政府财务报告。现行的做法是各级政府官员、主管财政和计划的官员于每年召开人大、政协会议期间, 分别作政府工作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其中, 仅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中涉及财务信息, 即有关的预算执行情况及结果。总体上很少提供财务信息, 外界很难了解政府的财务状况。政府会计环境的改变, 使得政府财务信息使用者范围急剧扩大, 不仅立法机关和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 还有社会公众 (纳税人、选举人等) 、政府债权人、政府企业投资者、国际机构以及其他资源提供者、财务分析师等, 均有知晓政府预算执行和政府财务状况的需求。政府要像企业一样, 在满足宏观经济管理需求的同时, 向纳税人、债权人等政府以外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政府财务报告, 全面披露政府的综合财务状况, 满足各类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最终解除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因此, 适应当前形势, 构建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无疑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二) 构建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
结合政府会计环境,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问题:一是立法保障问题。建立制度, 立法先行。寻求立法授权支持, 可以说是建立报告制度首先应当考虑的关键点。企业财务报告制度之所以日渐完善、与国际趋同, 就是因为法律规范方面很健全, 有法可依。建立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 同样也需要法律法规对各方面做出原则性的规定。二是技术支持问题。信息化是当今时代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 建立制度不仅需要专业知识, 借用先进的工具也非常重要。可以借鉴企业会计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经验, 比如将XBRL技术选择性地引入报告制度构建。“公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有先进的技术工具支持, 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制度本身问题。报告制度本身涉及很多问题, 即搞清楚向谁报告?报告什么?如何报告?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明确政府年度财务报告的目标、主体、编制基础、内容构成以及报告应当采用的形式等。当然, 报告的鉴证也必不可少, “一家之言”显然缺乏公信力。这些方面当前已有部分研究成果, 但尚未达成共识, 是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建发:《论改进我国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 《会计研究》2001年第6期。[1]李建发:《论改进我国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 《会计研究》2001年第6期。
[2]邵翠丽:《新公共管理体制下政府财务报告的改进》, 《财会通讯》 (综合·上) 2010年第5期。[2]邵翠丽:《新公共管理体制下政府财务报告的改进》, 《财会通讯》 (综合·上) 2010年第5期。
[3]李一硕:《中国会计报》, 2010年8月27日。[3]李一硕:《中国会计报》, 2010年8月27日。
[4]李建发等:《政府财务报告研究》,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李建发等:《政府财务报告研究》,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一位报告起草组成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这份报告在起草过程中修改的次数在近年来是最多的,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他们都感到“这是一份很有新意的报告”。
改革是报告主线
政府一年的工作可以说千头万绪,如何用1.6万多字把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好,同时勾画出下一年的工作思路和部署,对报告起草组所有的成员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
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巡视员乔尚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政府方方面面的工作,报告都需要兼顾到,因为这是一个面向全民、面向整个社会的报告。但在兼顾全面工作的同时,报告也必须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这个重点就是公众所关心的,同时也最能体现和代表政府一年工作重点的内容。”乔尚奎说,起草一般的原则是,经常讲的、短期内完不成的工作点到为止,不展开写;年内能做到的、有创新点的工作重点写,写到位。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结构上没有定式,有的两部分,有的三部分,还有的四部分。今年的报告在结构上采取的是三部分,分别是“2013年工作回顾”“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和“2014年重点工作”。
“报告看似大架构不变,但创新藏在架构内。所以很多代表讨论的时候都表示报告清风扑面,眼前为之一亮。”乔尚奎说,这个暗藏在架构内的变化,就是改革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贯穿整个报告。
“总结工作先谈改革,部署工作也首先谈改革。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是第一次。”在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司长邓文奎看来,这个结构上的调整,正是今年报告最大的特色,“这也体现了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理念和工作思路。”
2013年新一届政府上任伊始,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出口大幅下降,中央财政1~4月份出现多年少有的负增长,6月份金融领域出现所谓“钱荒”,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超过了13%,而且用电量、货运量的增幅也大幅回落。
“在这样严峻的背景下,新一届政府没有按照以往和国际上通行做法,靠增加赤字、多发货币刺激经济,而是选择通过改革来稳定经济增长,同时提出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理论,守住经济增长7.5%的下限和防通胀3.5%的上限,来稳定市场预期,给市场吃定心丸。”乔尚奎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这都是新的施政理念和工作思路。
1138条起草意见
报告在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审议前,从起草到征求意见,再到修改完善,一般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这次的起草工作始于去年12月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一结束,以国务院研究室人员为主体的起草小组,就正式开始工作了。
这差不多是每年的惯例。
在正式起草前,总理作为报告人对报告的指导思想、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甚至是报告文风都会提出要求。起草组根据总理的要求,先讨论拟定一个起草提纲,提纲报总理批准后开始起草,最后形成提交讨论的报告初稿。
接下来按既定程序,初稿先要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修改后提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修改后形成可供在更大范围内讨论的征求意见稿。这个范围包括国务院全体会议、各省区市和中央党政军群100多个部门,以及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
为了汇聚民智民意,1月底到2月上旬,李克强先后3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科教文卫体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对报告稿的意见和建议。
这个阶段,起草组共收到1138条意见,经过认真研究、汇总梳理和整合类似或重复意见后,吸收了327条。
其中,包括来自山东的大学毕业生韩磊建议: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
3年前毕业的韩磊1月17日曾在中南海对李克强总理讲述了自己创业的艰难,缺乏启动资金、没有营业场所、银行拒绝开户。
最后,汇总了上述意见的报告,再提交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修改后才能由国务院提交全国人大正式审议。
在两个多月的起草过程中,报告被定为“绝密”文件,始终要处于保密状态。
总理反复修改
邓文奎曾多次参与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在他看来,这次起草工作与往年相比,一个特点是总理亲自指导修改报告的次数比较多。邓文奎说,“以前草稿完成之后只是修修补补,当然改动也很大,但是大的结构不会变,而这次后期改动还是很大的。”
报告改动大、修改次数多的原因,一个是起草过程历时较长,这期间国内外形势、经济情况会不断发生变化,需要及时做出调整。而另一个更主要的因素,邓文奎说“是总理对改革的理解,对改革的紧迫性,认识非常深刻,有他自己独到见解”。
“你的认识水平上不去,对改革理解不到位,报上去的工作思路肯定就跟不上他的要求,至少体现得不充分、不到位。”邓文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起草过程中,很多部门提交的工作目标和措施都被要求重新研究,甚至反复多次。
在他看来,报告的起草过程,实际上也是政策研究、理清思路的过程。邓文奎说,“每一次反复,对我们起草人员,包括对部委的同志,都是改革发展在认识上的深化,都是对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把改革向深入推进。”
报告正式提交审议后,很多人看了,都感觉这是一份充满李克强风格的报告。报告中有很多带有“李氏风格”的语言,比如“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就是李克强去陕西调研时说的,体现了他个人的语言风格。
作为任内的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对起草工作非常重视。邓文奎告诉记者,“他经常和大家一块讨论,报告哪一块该怎么写,他怎么想的。因此,报告很自然也融进了总理自己的话。”邓文奎说。
这份一万多字的报告,大部分内容都以短句开始。有意思的是,这些段落开头的短句,不少是警语。如谈安全生产,以“人命关天”起首;谈民生,三大内容都以警语起头且有排比:“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基”。
不少人注意到,今年的报告包含很多的数据。比如,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解决600万人的安全饮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等等。
“这些数据都是经过反复推敲,跟有关部门反复论证,最后经总理同意才写进去的。”乔尚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总理自始至终参加起草,要求“做不到的不要写”。
体制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有人统计,“改革”是这次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出现了77次。
在谈到过去一年工作时,总理先谈改革,说本届政府开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在2014年的九项重点工作当中,改革排在第一位,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邓文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把改革放在首位,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第一次。他说,“不仅仅是报告结构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工作思路改变,这意味着改革统领其他工作。”
在去年所有的改革措施中,被视为“当头炮”的简政放权无疑是新一届政府最重要的抓手。邓文奎说,通过简政放权释放了社会活力,释放了市场活力,激发了蕴藏在人民群众中间的创造性。
梳理过去一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不难发现,无论是本届政府组成后的第一次会议,还是今年伊始的第一次会议,主题都与简政放权相关。此外,至少有9次会议都讨论到政府职能转变的细节。这直接带来的变化是,一年间,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等事项多达416项。
有些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后,效果出人意料。被老百姓称为“一元钱办公司”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使得全国新注册企业数量的增幅达27.6%,远远超过了近年来1%~2%的平均增幅。与之相配套的系列改革让市场和企业有了被松绑的感觉,在全社会投资中,民间资本的投资比重上升到63%,为历年之最。
“这就好比我们用中子轰击铀原子一样,它所引发的链式反应,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邓文奎曾研究过农民工问题,他发现打破旧体制后,所释放出的市场活力常常让人无法想象。
“改革开放初期,打破农村人民公社的旧体制,两三年时间,不仅解决了以前始终解决不了的粮食问题,还为发展工业提供了劳动力。”
“当前中国改革开放这么生动活泼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农民工创造出来的,他们应该说是中国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也是最具创造力的一个群体。当其他人群还被禁锢在体制里时,唯有农民完全从体制中解放出来。这就是打破农村旧体制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他说,总理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说得比较简洁,如果再展开点说,他认为,体制机制的改革才是最大的红利,“这里边蕴藏的潜力太大了”。
实现7.5%有撒手锏
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数据,无疑是今年GDP的增幅。
在破“唯GDP”论之后,不少人预测李克强会淡化或降低经济增长指标,但报告出人意料地公布今年经济增长预期指标为7.5%,维持了较高的增速。
报告对这一数据专门做了解释: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过认真比较、反复权衡,这个目标“兼顾了需要和可能”。
邓文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这里的“需要”主要是指就业和改善民生。“政府所有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不断地改善民生,所以我们发展的速度一定要和改善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速度过慢,按照我们过去强调的同步增长,那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改善也会要慢,这不是老百姓希望的。”他说。
更为重要的,是背后还有一个很大的就业问题。邓文奎说,“我们现在就业矛盾还是很突出,当然从总量上并不那么突出,但是在结构上还是很突出,所以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就业矛盾就会凸现出来,最终影响的是民生的改善,甚至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报告出台,邓文奎也注意到社会上对7.5%的增长有很多质疑。不过,他认为实现这一目标没有问题。
“这不是平白提的,也不是空中楼阁。一个是有基础,另外一个我们还有很多有利条件。如果真要是形势发生了一些很不利的变化,政府还是有措施的,只是这些措施一般情况下不拿出来用。”
邓文奎说:“总理一再讲我们手里是有撒手锏的,必要的时候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我们的‘政策工具箱里工具还是很多的,手段也是有的,这个不用担心。”
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经济形势报告时,李克强提出的“合理区间论”令人耳目一新:只要经济运行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不滑出这两条底线,政府就集中精力转方式、调结构,不出刺激性政策。
他用“自行车论”形象地解释复杂经济问题面前,政府如何保持定力:“你要不动,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停在那里晃两圈儿,没准儿就摔下来了。所以还得动,要稳中求进。”
正因为有了合理区间的经济新思维,即便在2013年6月,市场上出现所谓的“钱荒”,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高出正常值10个百分点的紧要时刻,政府也没有在货币市场上放水,出手救市。
李克强曾用“柴薪”比喻财政货币政策:“如果我们放松货币政策,多发货币,那就像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可以说,“合理区间论”经过一年的运行,已经基本被市场所认可。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今年GDP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控制在3.5%左右。
这两个指标的确立,蕴含着中央政府将继续从改革深处发力,在创新宏观调控手段时依然保持定力,使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实现从高速奔驰到中高速前行的平稳换挡。
流淌着改革的血液
3月5日,当李克强总理把这份报告提交给代表审议时,与会代表委员掌声高达50多次,为近年之最。
“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务实和不回避问题。”连续十二年参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委员说,“报告的数据用得很多,也都很严谨,说明我们过去一年的改革发展是有成效的;也没有回避当下的问题,尤其对一些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报告用词很严厉,说明政府抓改革发展、促转型升级的决心和力度是毋庸置疑的。”
“审议、讨论报告的过程,其实也一个是凝聚共识、统一思想的过程。”李钺锋委员说,大家认真阅读报告,深刻理解报告,对政府行政的思路和部署有了总体的把握,同时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表达了意见,“表决通过的报告,就是达成共识后的共同行动,熔铸了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意愿。”
会后有评论称,这份打着明显“李氏”印记的报告,可说是近几年来最具新意,最有亮点,也最务实的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在听完报告后形容说,本届政府带着改革的“血性”,血管里流着“改革的血液”,尤其注重政府自身的改革。
许耀桐说,政府过去一年的施政,已显示了兑现具体改革承诺的能力。他相信,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4年度改革部署,完全可以实现。
【大学生乡政府实习报告】推荐阅读:
大学生政府会计实习报告06-02
政府机关大学生实习报告12-06
从大学生的角度解读政府报告09-13
烟台大学土木馆、大学生活动中心实习报告11-28
【热门】大学生实习报告06-18
暑假大学生实习报告06-20
大学生电气实习报告07-08
大学生实习报告经典09-23
大学生实习报告格式10-29
数控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