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档案工作调研对策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农村档案工作调研对策(共11篇)

新农村档案工作调研对策 篇1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当前和今后档案部门一个时期服务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带着这样的问题,结合近两年开展新农村档案工作的情况,做了一下调查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级建档工作现状

做好村级建档工作对于实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传播农科知识和技术、编史修志、招商引资、解决纠纷、维护农村的稳定和农民的合法权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我局通过联合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向全区下发《关于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拉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档工作的帷幕。几年来,我局在新农办、各涉农办事处的配合下,利用召开办事处工作会议、新农村示范村建档现场会,大力宣传、积极发动,并在下村专门指导、重点帮扶的基础上,规范标准、以会代训、以点带面,有效地促进了全区新农村村级建档工作的有序开展。从新农村示范村建档情况看,农村档案工作的发展基本上是好的,是有成绩的,到目前为止,全区10个示范村、4个重点村已完成规范建档。但从全区来看,建档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还有很多村建档工作仍相当薄弱,还需档案部门和相关部门相互配合,认真研究予以解决。

二、我区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1、档案意识淡薄,对档案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在农村,普通村民由于受教育水平文化程度的影响,档案意识淡薄。同时由于档案的价值具有滞后性、潜在性和间接性,由此导致部分涉农办事处领导和村民对档案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缺乏足够的认识,档案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地位不重要,部分村干部思想认识上跟不上当前农村发展的潮流,认为经济不抓不行,档案不抓对村工作也影响不大,对档案资料的留存过问少,管理差,一些经济合同、土地转让等重要资料散落在经办人员手里,没有及时归档保存,造成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流失,使一些社会矛盾、社会纠纷无据可查,无法办理,给今后的工作造成隐患。农村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意识亟待提高。

2、档案管理体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行政村编制一般为3-7人,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或村主任兼文书,致使部分行政村档案工作分管领导不明确,兼职档案人员不到位,自己负责的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自己保管,档案管理混乱,影响农村档案工作正常开展。大多数行政村没有建立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对村级组织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在归档、保管、利用方面缺乏制约机制,因而造成档案材料不齐全,丢失严重。

3、农村基层档案工作者素质较低

农村基层档案工作者队伍整体的业务素质、知识结构、人才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的要求。档案现代化管理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学历要求、专业要求、现代化管理技能要求,而农村现有档案专职人员匮乏,学历低,一般的行政村没有专职档案员,档案工作多由兼职人员担任,档案员往往又是统计员、出纳、会计或其他工作人员,兼职过多,使档案员不能专心从事档案工作,同时,由于时常变动,其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提高,工作中档案业务不熟,缺乏基本的文件材料整理归档知识,难以独立完成立卷归档工作任务,甚至有的就简单地用牛皮袋或档案盒将应归档的材料装好,放入柜子中保管,天长日久,档案乱堆、乱放、乱存现象严重,给规范化管理工作带来难度。

4、对档案载体、内容认识不清、分类不准、材料形成量少不规范,科技档案含量低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档案,档案的内容反映着各项工作的历史面貌和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前,村级档案内容多是反映农业生产的,比较单一,往往不需要怎样分类就可以装订立卷保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村级档案的内容除农业生产外,还有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纪检监察、换届选举、民主管理、村规民约、农村经济发展、新技术推广、土地管理、公路维修、交通运输、电线架设、村办企业、村级建设、税收、社保、计生、农民医疗、社会治安、婚姻登记等方面的内容。载体形式上除纸质档案外,还有照片、录音、录像、实物档案等,分类较细,这些文件材料,是农村政权建设,科学文化进步,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情况的真实记录,是党和国家制订农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农民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凭证,是农业、农村工作和农民情况的重要信息资源。而大多数

村在归档时,收集的大多数是办镇下发的文件,而涉及本村自身工作中形成的文件相当少,特别是科技档案存量更少,除与办镇或村民签订的一些合同外,几乎没有形成其它文件材料。从档案中反映不出村“两委”、村级组织工作职能以及行政村的历史面貌,难以满足农民增收需要。

三、改进措施及对策

1、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提高涉农办事处干部及村干部,特别是“两委”一班人的档案意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利用办事处、村干部会、专题会、现场会广泛宣传档案工作及其法律法规,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增强涉农办事处和村干部的档案意识,提高对开展村级建档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地认识档案、理解档案、主动利用档案维护合法权益,让档案融入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后盾。

2、健全机构,完善体制,制定档案工作制度。要建立健全涉农办事处、村级档案管理网络,将村级档案工作纳入办事处办公室综合档案室,实施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成立以办事处分管领导、党政办综合档案室专兼职档案人员、村书记或村主任等为成员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重视农村档案工作,真正把档案工作列入工作日程,强化管理职能,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定期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统筹安排,精心组织,配备政治可靠、文化素质好、责任心强的村干部或其他专业干部为兼职档案员,建立村级档案工作整理归档、档案保管、保密、利用等制度,制定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分类大纲及保管期限表等档案工作业务规范,不断促进和完善行政村的档案工作。

3、加强对办事处、村档案干部的档案工作基础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一方面可采取以会代训的方法,将村档案人员集中到办事处,由区档案局的指导人员到现场进行指导授课,示范操作规范;另一方面也可由办事处经常组织他们到档案建档规范化程度高的村进行观摩交流学习,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业务工作水平,尽快胜任本职工作。

4、强化收集,努力做好档案基础建档。农村档案是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是村党组织、村委会工作历史面貌、村行政管理、村级建设和发展的真实反映。在日常工作活动中,要重视材料的收集,把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和上级机关有关政策性、指导性、业务性的文件,本村需要贯彻执行和今后工作具有查找利用价值的文件资料,特别是办事处、村自己制发的文件资料,如村换届选举材料、村干部花名册、农村社保、合作医疗、农田区划界定协议书、扶贫开发项目、土地承包、财务管理等材料,进行立卷归档。为确保资料完整,村档案工作人员还要认真做好文件收发登记工作,每年及时将处理完毕的材料按时保质完成归档,确保村级档案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5、建章立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由于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涉及面较广,包括乡镇农科、畜牧、林业、水利等方面,因此档案部门在抓好村级建档的同时,还应积极与涉农主管部门搞好沟通,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领导。根据本区农村档案工作实际,及时配套建立和健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通过文明乡镇、示范村争创,档案管理升级达标等目标管理办法,使建章立制真正落到实处,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有章可循、依法开展。工作中善于抓住重点和薄弱环节。在村级建档上,要采取先易后难的作法,以示范村、重点村、先进村为重点,先建档,树立典型,以他们为示范,引导、带动其它村建档,争取先把架子搭起来,后充实完善,再实现逐步规范提高。

6、根据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特点,合理开发档案资源,注重实效,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农业和农村的档案工作要紧紧围绕“三农”问题,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宗旨,在完成基础建档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农民当前增收的需求。结合一些地方已经取得的成绩,可以重点建立以下需求档案:建立无业劳动力档案,为农民就业服务;建立农民就业档案,为提高劳动力素质服务;建立种植、养殖档案,为农民增收服务;同时还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建立农村特色档案,结合不同村、不同涉农办事处经济发展程度、社会结构状况、自然资源优势等,利用档案挖掘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创造农村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比如建立山林土地档案;建立古迹特色档案;建立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档案。通过合理开发档案资源,突出实效,切实为农村科学发展服务。

新农村档案工作调研对策 篇2

赵局长认真听取了法库县档案局局长付国兴关于法库县创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的工作汇报, 着重了解了法库县在创建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随后, 赵局长一行人实地考察了孟家乡、大孤家子镇、孟家村、马家店村、尚屯村、山嘴子村、大孤家子村、敖牛堡村2个乡镇6个村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创建进展情况。在实地考察过程中, 赵局长细致地查看了乡、村两级档案室室藏档案构成、总体数量、设施设备以及档案干部配备等情况, 重点查看了行政村档案保管条件及档案保存现状, 对法库县档案局以及乡 (镇) 、村在创建示范县过程中所做的大量基础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大孤家子镇会议室, 赵局长充分肯定了法库县政府领导、乡镇分管领导对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高度重视, 以及法库县档案局在全县乡、村两级档案室扎实开展创建示范县所做的大量基础性工作, 同时对下一步接受省局正式验收提出了要求:一是要继续争取各级领导尤其是分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档案规章制度, 尤其是建立村级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更为重要;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 加大文件材料的收集力度, 确保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和档案的安全保管;四是要注重档案编研工作, 不断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从多种渠道解决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问题;五是要借创建示范县契机, 使全县档案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尤其要注重村级建档不留死角。

谈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农村档案工作 篇3

【关键词】农村档案;农村档案工作;新农村三农;建设

农村档案是我国目前农村在发展过程中,是农村各个历史时期、生活情况的原始记录,对各项村级工作和农民从事生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巨大变革的真实记录。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农村工作方针,其从根本上反映了我国农村工作开展的实际、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推进我国农村工作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来源,是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需要,是农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最重要凭证。从现阶段看,目前我国农村档案主要以统计档案和文书档案为主,还包括农业科技档案、村民档案、土地承包经营档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档案、宅基地档案、税费改革档案、乡镇企业档案、农业特色档案、计划生育档案、生产管理档案等。农村档案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我国档案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档案工作服务中心、服务群众的一个主要方面。

一、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档案工作的地位

在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档案工作彰显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具体表现在:

1.农村档案工作对党和国家在农村政策的贯彻和农村改革的深化作用重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党和国家在农村地区开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事关每个农民的切身利益。各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均体现在农村档案之中。如何有效地保管和利用这些重要的文件资料,农村档案工作开展的水平如何将起决定性作用。多年的实践表明,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农业项目的开发论证离不开农村档案,导决策领离不开农村挡案,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也离不开农村挡案,总结教训经验更离不开你哪个哝村档案。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利用农村档案,充分发挥农村档案的特殊作用,使新农村建设能健康、顺利地开展。

2.农村档案工作在落实党和国家的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民脱贫致富方面作用巨大

农村档案中的农业科技档案产生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活动中,是农业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好农业科技档案,对于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农民经济。科教兴农村的关键在于推广先进的农业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科学技术成果,档案部门通过对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进行多种形式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农业,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农民在农业科技的引导下走上富裕之路。

3.农村档案工作是夯实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新农村文明精神建设,保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质

新农村档案是在开展党的基础组织和政权建设、各项村级制度建设和村级财务管理等村务活动中形成的。建立健全农村档案,并将农村档案用于农村工作中,可以在健全基层民主,保护集体资产、实行村务公开、加强群众监督、完善财务管理、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干群关系、提高农民素质、化解村民纠纷、规范村民行为、促进文明村镇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实践证明,通常村级政权稳定、村风正气、村民文明和谐的地方,往往都是农村档案工作开展的较好的地方。

二、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档案工作主要任务和性质

为了实现更好更快地为新农村乡镇建设服务,农业侬村檔案工作的持续发展,新时代农村档案工作应着重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切实解决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开展中的实际问题,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档案工作在农村工作中的地位和对农村其它工作的推动作用,把档案工作贯穿于制订计划、部署任务、检查指导三大环节中。

2.推进乡镇档案工作,加快村级建档步伐。乡镇档案工作是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起“龙头”作用。加强农村档案工作,关键在于强化和完善乡镇档案的保管和利用两大职能,将档案工作列入乡镇领导责任制,强化各项基础业务建设,不断提高乡镇机关档案工作的水平。在推进乡镇档案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村级建档试点,探索村级档案工作的最佳模式,加快村级建档步伐。

3.建立、完善乡镇企业档案工作。其关系着新侬村经济的繁荣,乡镇企业至今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农民收入的增加等重大问题。作为农村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档案工作对于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提高生产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乡镇企业壮大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乡镇企业档案工作。

三、我国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

1.思想认识滞后,档案意识普遍比较薄弱。目前,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档案和档案工作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乡、镇领导干部认为农村档案工作可有可无,未把档案工作纳入农村发展规划和农村建设年度考核范围,从而制约了农村档案工作的发展。

2.管理工作滞后,贯彻全国农村档案工作会议精神的措施不利,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已经在农村开展建档工作,建立了村级档案室,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能够为农村的各项工作提供有效的服务。而经济差的地区还未在农村正式建档,档案材料处于“散、乱缺、死”的状态。

3.缺少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队伍。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开展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因素。在乡(镇)、村等基层档案部门,无专职的档案员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兼职档案人员素质较低,特别是村级档案都是由村文书管理,且大多数村文书不是年龄较大,就是文化程度较低,如此落后的档案管理状况,势必制约农村档案事业的发展。

四、新时期如何加强农村档案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农村档案工作的宗旨就是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新时期做好档案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加强:

1.利用建设新农村这个契机,在农村建档立制,抓住机遇,充分认识档案工作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一方面各乡镇、村要将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以保证档案材料收集齐全、利用有效、保管安全;其次要提高认识,纳入行政村、档案人员(文书、会计)的年度考核内容。另一方面要帮助行政村建立健全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利用工作,动员组织。街道、乡镇、行政村领导要重视档案工作,农村基层组织要建立档案管理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分工负责,各各方面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2.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档案意识,使农民群众充分认识档案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地在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中宣传《档案法》和《档案实施办法》,宣传档案在农村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现实中农民群众通过利用档案使自身利益得以维护的实例进行现实教育和宣传,从而使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真正了解档案和档案工作,意识到档案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进而将档案工作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位置,推动农村档案工作同农村的其他各项工作的同步发展。

3.强化档案服务、拓宽档案职能,目前我国对农村档案的开发利用还仅限于计划生育。要充分认识开发利用农村档案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生产管理等方面,利用范围还略显狭窄,必将制约农村各项事业开展。新时期农村档案工作应加大档案的开发利用程度,重点围绕农村中心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采取各种形式,开发利用好各类农村档案,通过开发利用档案,换来农村工作开展的新效益。

总之,强化农村档案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档案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不断巩固和发展,完善监督、指导和管理机制,才能创造农村档案工作的崭新局面,才能使农村档案工作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莉.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任务[J].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2] 丁培良.扎实做好农村档案工作构建和谐基层社会服务[J].浙江档案,2005,6.

[3] 施国芬.顾江峰.加强村级档案工作 服务农村各项建设[J].档案与建设,2005,4.

[4] 王建华.徐颖.加强农村档案管理 为“三农”服务[J].兰台世界,2005,7.

[5] 张家英.农村档案:为解除农村信息贫困服务[J].档案学研究,2005,3.

[6] 高振功.新形势下农村档案的利用[J].档案天地,2005,1.

刊物邮寄地址:山东省招远市泉山路27号招远市档案局

收件人:王朝晖

联系电话:18660536007

新农村档案工作调研对策 篇4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中央档案馆时指出:“档案工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这个基础不牢固,将来我们要负历史责任的”。档案是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一项崇高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档案工作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对于实

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桥梁。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每一代都继承着前一代人所创造的生产力,并继续生产和创造。生产力发展的自我积累和延续,保证了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连续性。这种继承需要档案作为中介,这种积累是反映在档案之上的积累,这种延续是在档案基础上的延续,档案作为潜在的生产要素,通过对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影响,转化为直接和现实的生产力,可以说,档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档案是社会先进文化的物态载体。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是一种“凝固的历史”,它以各种方式和载体将人类的历史活动过程和思想记录下来,并使之流传后世,可以说,先进文化的传播、交流、确立离不开档案的存在,档案是先进文化传播和确立的一种载体,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记录,是人类智慧的一种物态结晶。

档案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有效保证。档案具有社会共享性,是整个社会的宝贵财富,它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他们所用。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人们之所以需要档案,就是为了要获知过去发生的事件、存在的事物对今天和未来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样的意义。可以说,档案的凭证性决定了档案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保证。

二、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对档案工作总体认识不高。相对于发展第一要务,档案部门是“冷部门”,是容易被忽视的部门,具体表现为一是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二是对档案工作人、财、物投入不够,三是从事档案工作人员的经济、政治待遇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二)基础设施差。一是馆库条件差、面积小、容量饱和。二是档案的功能单一,除保管与借用外,再无其他功能,更谈不上多功能。三是馆库设施设备简陋,现代化设施的配备明显滞后,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人才缺乏,队伍不稳定。缺乏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档案员,特别是熟悉档案内容、能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

(四)馆藏结构不合理。一是门类单一,文书档案所占比重过大;二是载体单一,纸质档案所占比重过大;三是内容单一,主要是党政公务活动的档案;四是信息陈旧,清理不及时。

(五)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档案只起到保管、查阅的作用,档案信息的研究开发工作、服务经济、服务社会工作效果还不明显。

三、对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建议

(一)创新档案工作思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行为,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有强烈的创新欲望,也只有如此才能有创新动力。档案工作要创新,就要改变既无动力,又无目标的状况,努力使档案部门从“伸手派”变成先行官、创造者,形成档案工作由事后搜集材料变为事前介入、事中参与的新的档案管理工作理念。只有日日思变、天天求新,才能以超前的意识、超前的节奏、超前的服务赢得市场、赢得利用者的满意,才能让档案工作在社会上“热”起来。

(二)发挥档案人员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强档案队伍建设

一是要重视观念更新。档案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改变档案工作局面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的今天,随着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减少,工作量的增加,档案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档案人员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重新定位,要一改守摊看点、仓库保管员的形象,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主动找婆家、找市场,让档案创造出更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是要练就过硬的业务技能。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求档案人员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要适应新形势,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善于提出新办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在档案业务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档案人员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在务实基础上促进创新。

三是要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当今社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知识更新呈“爆炸”式发展,新的行业和领域不断形成,对档案业务的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档案人员要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不断“充电”,拓宽视野,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运用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多思考、多研究,营造一种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

(三)创新方式,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质量

一是走“特色”之路。其一,是地方特色。即馆藏档案除应全面揭示本地区的历史面貌外,还应着重反映本地区的“地方特色”。每一个地方都会有

其独特之处,或工业生产,或农副产品,或文化教育,或科学研究,或自然资源,或名胜古迹,或人文景观,或风俗习惯......将这些“独特之处”的各种资料收集起来,就是这个档案馆与其他馆的不同之处。一个地区的“独特之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档案馆收集地方特色档案必须及时了解动向,调整收集对象。其二,是馆藏特色。馆藏特色是指,馆藏中某种门类或某种载体的档案较多,从而形成本馆的特色。如:有的档案馆收集了大量的照片档案;有的档案馆拥有本地区党政机关及所属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变更了的印模档案;还有的档案馆建立了人物档案全宗,把本地区的知名人士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各类资料收集在一起,并为人物档案全宗开辟了一个专用库房。在实践中,地方特色与馆藏特色相辅相成,二者往往是互为依托,又互相补充。

二是走“精品”之路。精品意味着高质量,而提高馆藏质量的办法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对现有馆藏进行鉴定,剔除无保存价值的案卷;第二,严把进馆质量关,把重份文件立卷,保管期限划定不准确以及重复进馆等问题杜绝在进馆前;第三,加强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做好档案开放工作、编研工作和建立好科学检索体系。

(四)贴近社会,创新服务,力求档案事业跨越发展

民政部门农村低保工作调研对策 篇5

一、**区农村低保工作现状

**区辖2乡2镇一街办,45个村,7个居委会,总面积550平方公里,共1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近9万人,占82%。截止2008年12月,全区享受农村低保补助的有1162户2449人,年发放低保金148.4万元,保障面为 2.8%。对低保对象按abc三类施保,其中,a类26户41人;b类169户325人;c类967户2083人;月人均补助50元。确定低保对象按照本人申请,村级审核,乡级审查,区级审批,村乡区三榜公示的程序,采取民主评议与收入核算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每年6月底以前,对全区农村低保户进行一次全面地复查核实,根据低保对象家庭收入和人口的变化情况,该增的增,该减的减,该取消的取消,实行动态管理。工作中,接受监督,阳光操作,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低保资金做到一户一卡,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全区农村低保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难”问题。

(一)对低保家庭收入核实难

2001年规定对农民家庭年人均收入达不到600元的对象施行低保,2008年规定,对年人均收入达不到1440元的对象施行低保。虽然规定了一定的标准,但对标准的核实把握相当困难。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方面,现在农村低保家庭收入来源非常复杂,有外出务工收入,有种养殖业收入。且外出务工中,有的开车、有的开餐馆、有的做家政服务等;种植业中,有的种粮、有的种菜、有的种柑橘茶桑等;养殖业中,有的养猪、有的养羊、有的养鱼、有的养鸡等。农民从事劳动的这种复杂性本身就给农村低保对象的收入核实带来一定的困难,加之,在实际工作中,少数工作人员简单化一,采取估计加推测的办法进行计算,结果不可能真实反映家庭实际收入。另一方面,部分申请低保对象少报、瞒报、弄虚作假,想方设法钻低保“笼子”。尤其是有的基层干部,搞关系保,人情保,优亲厚友,做小动作,填假数字,报假情况,帮其骗进低保行列,引起群众公愤,在群众中造成极不好的影响,给工作带来难处。家庭收入的核实是正确施保的基础,是维护公正、公平的前提,认真核实家庭收入,对做好农村低保工作十分重要。

(二)对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难

国家明文规定,无论是城市低保,还是农村低保,都是一种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制度。也就是说享受低保的对象不是一劳永逸,永恒不变的,它是随着家庭收入和家庭人口的变化而变动的。农村低保实行一年一审核,通过审核,根据家庭变化情况,该提标的提标,该减少的减少,该取消的取消,对于新出现的贫困户该纳进的纳进。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低保对象认为自己只能进不能出,低保金只能多不能少;核查时,有的采取“躲闪”的办法,不配合低保工作人员的核查工作;在降低标准的户中,有的甚至公然破口大骂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损毁公示栏,进行无理纠缠。致使少数村民代表一听说是开代表会讨论评议农村低保,他们对会议都不愿意参加。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对农村低保动态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也将会产生新的社会矛盾。同时,农村低保好进不好出和受指标总量的控制,对当前因建设失地及其他原因造成困难的农民新进农村低保,压力更大。

(三)部分农村低保对象脱贫致富难

农村低保只是政府亲民、爱民、助民,确保贫困农民基本生活权益的一种救助,低保对象要脱贫致富,关键还要靠发展生产,自力更生。俗话说“泥巴老爷过河,本身要硬”。全区享受农村低保对象中,属痴、呆、傻、残,已丧失劳动能力的有224户588人,分别占19.3% 24.0%;属家庭主要劳动力患顽症生大病的有317户614人,分别占27.3%25.1%;属文化素质偏底,缺乏生产技能,留守在农村从事传统农业生产,老经验,老办法,种的还是老品种,别无所长的有497户1014人,分别占42.8%、41.4%;因天灾人祸,欠债较多,造成家庭困难的有94户174人,分别占8.1%、7.1%;属其他原因致贫的有30户59人,分别占2.5% 2.4%。这些低保对象不仅生活困难,而且子女读高中、上大学,包袱沉重,形成了一种“穷—智力投资少—越穷”的恶性循环。特别是抗灾自救能力弱,如果遇上大的灾害,则对他们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部分农村低保对象要尽快脱贫致富非常困难。

三、对策与措施

为促进我区农村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救助效益,提高救助水平,下一步,要在“完善、整合、增强”三句话六个字上做好文章。

(一)完善农村低保工作各项制度

根据存在的问题和新出现的情况,对原已建立的各项制度要进行修改和完善。首先是完善家庭收入核实制度,建议以乡镇为单位,根据各自的实际,对种养务工收入制定出统一计算口径,并设置一定的幅度,不搞一刀切,报区民政部门确认后实行。对于不好测算的户,采取“民主选穷”的办法,通过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会这个

平台,让村民决定农村困难户,因为老百姓心里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其次是完善动态管理制度。在一年一度的核查工作中,必须做到家家到,户户落,核查人员必须高度负责,对被核查对象的家庭收入变化情况必须认真核查,并提出具体的调整意见。审批中,区、乡、村三级要把好“三关”,即村对家庭情况未进行核查、核查人员未提出具体意见、被核查对象未签字的户不上会讨论;乡对村未开代表会讨论评议和未进行公示的不予受理;区民政局对有群众举报和程序不到位的不进行审批,以确保公正公平和社会稳定。再次是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区乡村要层层负责,对于搞“关系保”、“人情保”的坚决拒之门外,对于工作不负责,徇私舞弊,造成错保、漏保,对工作失职的党员干部要追究必要的责任,严重的申请纪检部门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制度建立后,关键在落实,要加大落实执行力度。

(二)整合救助资源

一方面,民政部门是农村低保救助的主要部门,要发挥主要作用,要积极向上做争取工作,取得上级的支持。要把大病救助资金、临时救助资金、慈善救助资金整合,捆绑使用,集中力量,帮助农村特困群众解决突出困难。另一方面,农业、扶贫、残联、卫生、科技等部门对农村特困群众实施救助也有着重要的责任。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农业、科技要在扶智、扶路,济困强本,帮助发展生产,发展救济上大做文章。残联要对农村特困户的残疾人进行优先帮扶。扶贫要对农村特困户的支持进行优先安排。卫生要对农村特困户病人住院进一步降低门坎费,提高报销比例。通过整合救助资源,发挥各相关部门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为农村特困户排忧解难,让他们走出困境。

(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新农村档案工作调研对策 篇6

一、**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

**市的农村信息化现状可以用“咫尺天涯”四个字来形容。一方面,**市农村经过

二十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乡镇企业蓬勃向上,农家乐、农村旅游方兴未艾,农村房屋租赁业欣欣向荣,**市大部分农村正在向城市化迈进,纯农业收入只占本市农村收入很小部分。以河姆渡江中村为例,村民65%以上的收入来自房屋租赁、外出打工以及经商,还有一部分收入来自村集体经济以及其他经营活动,而来自纯农业种植与养殖收入只占不到30%。一些经济相对发展较快的行政村如**镇小路下村、**镇**村已经在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上向城镇接轨。

但另一方面,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十分落后,而且城乡信息化水平差距日趋拉大。根据统计局数据,至2007年底,**市互联网总用户数为170573户,其中农村互联网用户约占10%,涉及农用软件和农业类网站开发的企业数就更少;信息网络普及率为20.57%,其中农村普及率仅为3.6%,广播电视虽然入村入户,但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针对性较强的有效信息也是少而又少。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步伐的明显滞后,使得农民获取信息的方式较少,在迈向信息社会的过程中与主流社会的差距越来越大。即便是上网的农户,也以搜索新闻和玩游戏为主,很少使用互联网了解农业信息及进行电子商务。

二、**市农村信息化建设难点分析

就**市的农村来说,比城乡差别或者说是经济鸿沟差距更大的是数字鸿沟。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村的劳动力素质就不能切实地提高,农村的经济建设步伐就会减慢,城乡的经济鸿沟也会进一步拉大,甚至可能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主要存在着一下几方面难点:

一是农村信息化人才匮乏。由于农村有文化、高素质的年轻人大量外流,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这部分群体中文化程度达到高中以上的人员不到10%,因此推广使用计算机,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存在一定难度。

二是长期传统农业下形成的思维定势,使人们对农村信息化的保持着传统的低调心理。虽然农村市场的未来不可限量,但当前社会各界往往把目光放在信息化的重要行业如电信、金融行业和其它大客户。其次是大部分农民还没有自发形成对信息化的需求,目前农民最欢迎的仍然是能够言传身教的直接示范和交流方式。

三是许多乡镇政府部门推广力度不够,农民的思想观念仍在转变之中。从总体上来说,尽管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农村信息化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目前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民的购买能力有限,市场前景短期内仍不明朗。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分析

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1)农村信息化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途径。农村经济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人,农民素质的高低关键是信息的接触。因此,搭建一个覆盖广泛的农村信息平台,就地培养农村人才,使农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就能充分接触有用的信息,无疑是目前最适合**市市情、既经济又高效的手段。

(2)农村信息化是提升农村经济有效手段。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穷人不是穷在土地和资源上面,而是穷在信息闭塞和教育程度低下造成的劳动力素质的落后。发展滞后的地方往往是资源丰富的地区,其原因在于资源常处在“休眠”或“半休眠”的状态下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而激活这些社会资源的首要要素就是信息。有了先进的科技信息和准确的市场信息,农民就能取得发展的主动权,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打造农村优势产业集群。

(3)农村信息化是拉动内需的重要保障。当前**市农村人口占70%,但只占全社会消费的35%,落后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城乡信息的不对称是阻碍消费的最大障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造就的网络体系,不仅能扩大传统农产品的销售规模和交易范围,加快交易频率和速度,也能有效解决农村购物难、假货多的问题。越是为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信息保障,农民的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就越大,减负作用也越大。随着农村信息化如火如荼地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必将深深融入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共同推进**市农村信息化建设

**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快地发展,下一步,推动和引导**市的农村信息化建设,还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同时入手,共同推进。

(一)宏观方面

(1)政府必须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信息的生产、消费、分配是受政府扶持的,而农业又是弱势行业,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今年6月份,按照宁波市委农办、宁波市信息产业局文件精神,**市农办、市科技和信息局牵头组织在**市16个乡镇(街道)进行了“农村信息化乡镇行”主题培训。实践表明,坚持政府主导、社会

力量广泛参与,是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把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公益性和经营性结合好。

(2)必须提高认识,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理论建设。建设农村信息化,人才是关键,同时,还要在广泛吸收人才的同时,加强培训,提高农村信息化队伍整体素质。要针对农村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和信息采集、加工、分析、共享、发布(服务)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制度,为农村信息工作的推进提供保障。

(3)因地制宜,信息的内容要本地化。无论是科学技术、经济、市场信息等信息内容还是信息传递方式都应该多样化、本地化,以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需要。同时,标准与多样化之间要兼顾,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发展农村信息化。

(4)要合力打造“内容服务产业链”。农村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及其内容建设比网络建设更为重要,而这项巨大工程是运营商无法独自完成的,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及信息通信业的相关企业紧密合作,从信息的生成、收集、分析加工、传递,到接收、分发、应用、反馈,合力打造农村信息化“内容服务产业链”。

(二)微观方面

农村信息化在微观方面的关键是要根据农村的实际需要,做好资源数据库、网络平台以及几大基础工程的建设,并将这几方面有机结合,通过资源数据库为信息系统工程及网络平台提供数据服务,同时通过网络平台以及信息系统工程收集、更新数据,使农村信息化能够有效地落到实处。

(1)四大资源库建设。必须要作好农村人口资源数据库、农村土地管理数据库、农村农情数据库、农村卫生健康数据库等资料库的建设。为有效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资源保障。

(2)农村的网络平台建设。建设农村网络平台,必须把农民放在真正信息提供者的位置,建成一个真正属于当今农民、为农民兄弟喜爱的网络平台。一方面要组织与联合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社会、企业和村民的积极性,以网络信息技术搭起政府、农民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农村医疗、农村教育、农民务工、气象、环境资源、政务信息、农业技术、农产品技术、市场行情、农科信息等重点行业信息发布;另一方面实现对农村基层的社会、经济事务信息化管理,缩小数字鸿沟,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新农村档案工作调研对策 篇7

关键词:新媒体,档案文化,农村传播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融合的升级,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存的全媒体时代。以手机、网络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因其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受众群体的广泛性等特点, 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下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平台。当今社会, 农村要想与城市实现协同发展, 就离不开农村文化的振兴繁荣。档案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分支, 加强档案文化在农村的传播, 对农村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 我们应该积极地借助新媒体实现档案文化在农村的有效传播, 助力农村发展。

一、档案文化对农村传播的意义

档案文化从狭义上理解是指档案实体文化, 是各种各样的档案所呈现出来的文化信息;从广义上理解是指人类有效管理和利用档案而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 即围绕档案开展的各项工作, 包括档案法规、档案工作等内容, 涵盖了整个档案事业方面的内容。档案文化的传播, 就是通过档案馆作为传播主体实现档案文化从小范围到更广范围的扩散过程, 包括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播两个方面。档案文化的横向传播, 是指在空间的维度上, 实现档案文化从局部地区到其他地区, 甚至是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体现为对当代社会的文化共享与价值传递。档案文化的纵向传播, 是指在时间的维度上, 实现档案文化从当代社会到未来社会的文化传承, 体现为对下一代社会的档案文化传承共享与价值服务。

当前, 国内社会正处在转型期, 社会的发展,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发展需要更丰富的即时信息、更充足的文化知识。档案文化涉及三农政策、农村建设、农业科技等各方面的内容, 对促进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例如, 平阴档案信息网上的三农档案信息, 涉及三农动态、三农政策、三农技术以及农业科技信息等与广大农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 这些内容对于当地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 通过在农村传播与档案工作有关的知识, 可以提高农民对档案的认识, 增强农村居民对档案的利用意识。农村居民对档案工作越了解, 就越有利于农村的发展和农村档案工作的不断完善。

二、实现档案文化在农村传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 档案文化对农村传播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农村教育水平的逐年上升, 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农村居民对文化的追求不断增强, 档案文化丰富多彩, 对当前农村的发展以及丰富农村居民的生活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 当前我国的农村信息传播, 不仅大众传播严重缺位, 而且组织传播渠道不畅, 人际传播手段在乡村传播体系中还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1]32, 阻碍了档案文化在农村的传播。

一是保障农业科学发展与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方面, 而农业科技档案对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档案文化中的优势产业科技档案、具有商品价值高的科技档案以及农业技术人才档案等都可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指导、科技支撑和发展方向。例如, 山西省建设了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养殖与加工档案, 以及适合本地的灌溉技术、引进植物品种等档案, 这些档案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果将这些档案通过档案文化传播到农村, 向广大农民群众推广新的应用技术, 农业科研成果和产品, 将有利于实现科技应用于农业, 繁荣农业经济, 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二是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需求。由于信息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原因, 档案文化在农村的传播不具备基本的条件, 农民对什么是档案都不知道, 更不用说关于农民自身、农村发展情况、农业发展现状的档案以及革命历史档案等其他方面的档案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村居民基本的文化权益, 农民享受不到档案文化的服务, 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民自身的发展。因此, 在农村传播档案文化, 保障农村居民基本文化权益, 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档案文化对农村传播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近几年新媒体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等原因, 在农村进行档案文化传播的条件日趋成熟。通过档案文化传播提升农村档案工作, 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 开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新天地有了实现的可能。

第一, 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实现档案文化在农村的传播提供了基础保障。一是自胡锦涛同志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 国家档案局局长在2010年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现场会上提出了“以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为目标, 开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新天地”的目标和任务[2]。在国家档案局的领导下, 全国各地积极响应这一号召, 从实际出发, 改善当地农村档案工作情况, 为实现档案文化在农村的传播提供了基础保障。二是资金支持。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农村档案规范化建设、人员培训、档案室建设以及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 为档案文化在农村的传播打好了基础。三是积极促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自2012年以来, 电信业大力推进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信息化进程, 持续深入实施通信村村通工程, 在农村互联网普及的提升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行政村的通宽带比例达到将近90%[3]。

第二,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实现利用新媒体进行档案文化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已有大幅增长,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数字电视、网络、手机等在农村发展迅猛。学者路璐从实证研究出发, 对部分农村地区进行调查, 发现以网络、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全面融入农村生活, 成为农村居民获取新闻等信息的主要途径;农村居民对这种新媒体的消费时间也在持续增长, 表现出新媒体对农村居民具有吸引力。另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3年6月发布的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显示, 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每年都在增长, 且其中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增长迅速, 即手机成为上网的主要设备。而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数据流量费的降低, 则为农村居民借助新媒体了解档案文化提供了客观条件。因此, 我们借助新媒体在农村进行档案文化的传播具有相当的可行性。

三、实现档案文化在农村传播的对策分析

1. 政府积极促进利用新媒体对农村进行档案文化传播。

当前新媒体关注的大多是城市受众的信息需求, 而农村的受众需求则被忽视, 既是客观条件的不允许造成的, 也是新媒体追求利益导致的结果。农村落后的文化环境和薄弱的文化传播, 导致农村很容易产生低级的、落后的行为方式。因此, 政府应积极促进媒体对农村的传播策略,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引导新媒体提高社会责任感, 改进对农村的传播态度和策略, 加强档案馆与新媒体的联系, 使优秀的档案文化, 特别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档案文化能够在农村广泛传播, 服务于农村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

2. 借助电视媒体逐渐提高农民的档案文化意识。

当前, 电视媒体深入千家万户, 电视成为了农村居民接触最多的媒体, 电视节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电视媒体声像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特点造成了电视媒体成为农村地区主要的文化传播媒介, 在文化宣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 我们可借助电视媒体, 与相关单位合作摄制以档案文化为题材的影视、历史专题片、纪录片等, 最大限度地向农村居民提供有关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档案信息资源以及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现状等知识, 提高农村居民的档案文化意识, 进而去利用档案为其服务。

3. 注重传播的档案文化内容贴近农村, 亲近农民生活。

传播的档案文化首先应注重大众化、乐趣性、可参与性与可欣赏性;其次应大力推广关于“三农”发展的特色档案文化, 不只是单一的政策法规和一些历史档案等。要立足农村的发展, 做到具有针对性地传播对三农发展有益的档案文化, 加深农村居民对档案文化的认识, 帮助农村居民了解档案馆与档案工作。我们在进行档案文化建设时, 要从农村的角度出发, 为农村的全面发展提供档案文化支持与服务, 积极编研与农业发展有关的档案信息, 政府针对农村发展所制定的政策性文件和能够促进农村居民自身发展的档案文化产品。多方面、多角度使档案文化走进农村的千家万户。

4. 利用新媒体实现档案文化在农村的传播。

一是利用手机进行档案文化的传播。现如今的农村地区, 手机用户日益增加, 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加入到了利用手机获取信息、进行社交的行列中, 各种社交软件在农村地区的用户量增长迅速。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微信、腾讯等公众平台传播档案文化, 积极鼓励广大农村居民利用此类社交平台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与文化知识。例如, 微信公众平台中的“南方农村报”为中国农村第一报, 是最具影响力的涉农媒体群, 为三农的发展提供具有独特价值的信息。我们可以借鉴这一媒体群, 由各综合档案馆作为主办单位建设关于三农的档案文化微信服务账号, 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二是逐步建设并完善各县、县市级的档案信息网站。网站是新媒体应用最广的传播平台, 而县、县市级所辖的行政单位基本都是乡镇村。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有很高的关注度, 因此建设并完善县、县市级的档案信息网站对实现档案文化传播到农村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黑龙江省的46个县、21个县级市进行调查发现, 只有12个县、7个县级市开通了档案信息网站, 且网站的质量参差不齐。在调查对象中, 齐齐哈尔市所辖的甘南县档案信息网是做得比较好的一个县, 该县网站为当地的社会公众提供了有关档案馆的活动与新农村建设有关的档案信息等, 并且设有问卷调查, 调查需要侧重介绍的档案信息等服务, 网站的访问量已过万, 显示了网站对于传播档案文化的重要作用。因此, 网站的开通有利于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一个了解档案文化的开放平台。

参考文献

[1]骆正林.农村传播研究的“寂静”与“繁荣”[J].新闻爱好者, 2013 (9) .

[2]http://wenku.baidu.com/view/89f3a33887c24028915fc37c.html

新农村档案工作调研对策 篇8

摘要: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亟需加强和完善。这就要求乡镇档案部门要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监督和指导职责,二是组织协调作用,三是其具有的软硬件优势;四是其在综合开发利用档案方面的优越条件。

关键词:乡镇档案部门新农村建设

目前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档案法》明确规定了乡镇政府对基层村民自治组织档案工作具有监督指导的职责,从法律上明确了其主体地位。为此,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各行政村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档案,实现档案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目标。

一、乡镇档案部门具有监督和指导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职责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档案法》规定:“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人员负责保管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明确规定了乡镇档案机构在农村档案工作中的领导和管理地位。如今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为农民在生产、生活及自治管理中建立和提供档案服务,不仅是保护农民利益的要求和提升农民素质的手段,也是构建法制社会、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和完善乡镇档案管理工作是历史的必然,是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那么,乡镇政府如何履行职责,最大限度发挥其主导作用呢?

第一,完善档案管理机制,明确责任。要实行“双纳入”制度,即将档案工作小组纳入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将档案工作纳入镇(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范围,以统领本乡镇的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纳入机关档案工作小组职责范围,实行主管领导负责制,全面负责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工作;乡镇机关档案员要履行其监督指导职责,尤其要加强对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业务科室的监督,确保各类业务档案齐全完整。

第二,健全工作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对档案的收集、立卷、归档、整理、保管、鉴定、销毁、利用以及移交等工作,都要制订规章制度并坚持执行,做到工作有章可循;对不易操作的规章制度要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保证档案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第三,定期培训村级档案人员。定期对村级专(兼)职档案员进行档案业务知识培训,或通过以会代训形式进行指导,使他们了解新农村建设进程和档案工作发展动态,掌握必要的专业业务知识和技能,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和责任感。

第四,对乡镇档案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和管理。有针对性的业务监督和工作指导,加上乡镇档案人员的自身努力,可以使一个乡镇的档案工作得到快速提高。监督、指导可以通过培训形式,也可以通过上门方式。平谷区马昌营镇将村级档案工作纳入包村干部职责范围,通过对包村干部进行档案业务知识培训,使他们在掌握了基本的档案管理知识后,再协助和督促所包村镇做好新农村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另外,他们还将此项工作纳入年终“五个好”党支部的评比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了相应的奖惩制度。这样既检查了争创“五好支部”的工作情况,也促进了村级档案管理工作。该做法实行两年来,有效地解决了村级档案归档难、归档不齐全的现象,在规范农村政务和村级档案齐全完整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

二、乡镇档案部门的组织协调是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齐全完整的保障

乡镇政府作为行政村的领导机关,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直接或间接负责新农村的组织、规划、设计、实施等工作,掌握着新农村建设中形成的大量文件材料。以平谷区为例,在2006年新农村建设中,全区42个部门共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69项,涉及产业培育、村庄布局、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农民培训、社会事业、基层民主和政治建设等十个方面,其中90%以上是政府主导的项目,其余部分也是由政府组织协调的项目。因此,乡镇政府不仅是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的直接生成者,也是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上传下达的中转站,在确保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发挥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收集工作中的协调作用。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涉及众多单位,且相互间存在诸多联系,要确保新农村建设档案的齐全与完整,必然需要乡镇政府以科学的发展观协调各部门间的档案工作。以镇罗营镇玻璃台村新民居建设为例,由于该村建设涉及的部门多,在建设项目全部完工后,村里保存的相关文件并不齐全,特别是规划审批的材料、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报告、项目设计文件、工程管理文件、施工文件、竣工文件等,都保存在相关主管部门和施工单位手中,而且大部分材料由他们负责归档保存,致使村里没有完整的新农村建设档案,不利于今后的档案利用工作。为此,镇政府先后与10多个单位和个人进行协调,对与该村建设有关的重要文件进行收集或复制,共充实文件材料100余件,这才保证了新农村建设档案的齐全完整。

(二)对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的收集范围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本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由乡镇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收集办法和收集范围,并依据新农村建设进程和周期实行定时更新,保证文件材料收集方法的适用性和收集范围的全面系统性,为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三、乡镇档案部门在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中具有软硬件优势

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乡镇政府在财力、物力和人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切实为新农村档案工作服务。

(一)建立现行文件阅览中心

作为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外延,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可以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党和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惠民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便于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参与,乡镇政府可以将“一站式”服务大厅作为服务平台,借助其人员和设备条件,有的放矢地开展现行文件利用服务工作。要从“三农”工作实际需要出發,理顺现行文件送交渠道,确保信息公开的时效性,以方便的利用形式为农民提供满意的服务。这种服务内容应包括各级政府印发的占地补偿、税费改革、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等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非涉密性文件,以及与种植、养殖有关的生产、经营、加工、销售等方面的科技信息。

(二)实行“村档镇管”

“村档镇管”,是指在不改变其档案所属权的前提下,将村级档案集中到所属镇(乡)档案室进行综合管理的方法。实施“村档镇管”,一方面可利用档案推动村级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另一方面,也能在镇村有效贯彻执行《档案法》及《北京市实施<档案法>办法》,做到依法治档。平谷区档案局在刘店镇和镇罗营镇分别进行“村档镇管”试点,利用乡镇联合档案室的软硬件管理条件优势,对7个村的档案进行了托管,有效避免了因管理条件落后带来的档案损失,提高了村级档案管理质量。在此基础上,又对马昌营镇提出了“村重要档案镇管”的管理思路,在每年六月份将归档完毕的重要档案移交镇档案室,并做好托管移交手续,托管内容包括“两册”(党支部手册、村务公开手册)、换届选举材料、村民代表大会材料、土地承包租赁合同以及其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材料等。通过实践,“村档镇管”的档案管理形式在规范基层档案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在村务工作衔接、约束村干部行为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和谐的发展环境。

四、乡镇档案部门在综合开发利用新农村建设档案方面条件优越

利用档案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乡镇档案室的室藏档案,加上“村档镇管”的村级档案,能够全面反映出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做好新农村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宣传推广新农村的建设成果,有利于提升新农村的文化内涵。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档案利用服务

通过协助和引导新农村开展档案的利用、编研、展览等多种方式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价值。例如可以利用新农村的新旧村貌、民俗旅游、风土人情、文化成果、土特产品等声像档案,举办新农村建设图片展、民俗旅游档案展、新农村文化成果展等多种展览来真实地反映新农村建设成果,扩大档案工作知名度。黄松峪乡在为民俗旅游接待户建立家庭档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平谷区最早开展民俗旅游的乡,目前已有民俗旅游接待户109户,其中雕窝村是全区第一个民俗户建档村,全村45户居民有24户建立起了家庭档案,在此基础上,镇村档案机构深挖民俗村的文化内涵,将民间工艺、艺术文件材料、知名人士来访材料等充实到家庭档案中来,利用民俗旅游网进行广泛的宣传,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提升了民俗旅游的文化品味,实现了“旅游富民”的目的。

(二)建立乡镇新农村建设档案利用网络

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新农村建设档案资源网络系统,实现资源整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乡镇间的资源共享。各乡镇共享新农村建设档案目录,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新农村建设档案的网络化检索与利用,重点展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典型经验,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新农村建设档案的利用效率。

新农村档案工作调研对策 篇9

朱德义与冯昕、高启民在村民家中与村干部、村民代表畅谈了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机遇、建设益处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详细了解了村民生活,居住环境,农村最需改善的基础设施和农民对新农村建设意愿情况。了解到虎林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热切期盼,朱德义向村民代表表示,政府会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全力支持推进新农村建设,造福于广大农民。

朱德义在共乐村村民家中向村干部、村民代表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

通过实地查看,朱德义对虎林市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虎林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上先行了一步,工作超前,使虎林广大农民率先享受到了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要认真总结虎林经验,形成典型,在鸡西地区内广泛推广。

在与农民代表交谈中,朱德义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强调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农民富裕了之后,要积极建设自己的家园,提高自身的生产生活环境质量,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生态文明素质,不断向小康生活迈进。

就下一步工作朱德义要求,新农村建设要高标准规划,以鸡虎、方虎公路沿线及其交叉口重点村屯为重点,对重点村屯、有条件村屯先行实施建设,形成以点线结合,以线带面,逐步全面开展的良好局面。具体实施中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分类推进。要加大宣传力度,将新农村建设优惠政策和积极因素传输给广大农民,调动培养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使农民主动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来。

朱德义在东兴村村民家与村民代表亲切交谈

随后,朱德义在虎林市组织召开了新农村建设座谈会,对新农村建设具体工作落实提出了严格要求。正式启动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以2013年为节点,达到整体有形象,个别有亮点,保证党的方针政策真正惠及百姓。这次座谈会的召开为虎林市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使各级领导干部更加有信心带领广大农民走向小康社会、共享建设生态宜居幸福虎林的发展成果。

新农村档案工作调研对策 篇10

关于对全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进行

调研的通知

各村、乡直各单位:

朱庄乡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6月30日召开,经主席团会议通过,定于2010年7月6日对全乡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视察,参加视察的代表请于2010年7月6日上午8:00在乡政府统一乘车。

附:参加调研代表名单

朱庄乡人大主席团 2010年6月30日

参加调研代表名单

新农村档案工作调研对策 篇11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基础性工作,农民思想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认真分析好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本文对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做好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过去简单的灌输和空洞乏味的说教上,而是要把当前农民关心的增收、农村的稳定和干部办事公道等问题结合起来,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农民的心坎上,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围绕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群众解难题、搞服务,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寓教于农民群众之中,寓教于服务之中,体现到办实事上去,真正地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奔小康的积极性。二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构建文明和谐新农村相结合。要理清农村干群关系,突出解决好农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抓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抓好村务公开管理、减少信访源,为农村稳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抓好农村的法制建设,采取措施打击农村各种犯罪活动,特别是要打击各种类型的恶势力和丑恶行为,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团伙,严禁黄、毒、赌,净化社会空气,加强未成人教育,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弘扬正气,使群众安居乐业。要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户”和“文明生态村”的创建活动,使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转变干部作风相结合。现在,有些农村干部工作作风飘浮,遇事独断专行,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致使干群关系紧张,工作难以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干部缺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素质。在新形势下,我们要防止一些领导干部群众观点淡薄,同群众感情变冷漠的倾向。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宣传群众,这是我们党做好各项工作的法宝。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改变工作作风,以关心群众、依靠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多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特别是关心那部分有实际生活困难的群众,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只有这样,群众才会离你更近,才会佩服你、信任你,思想政治工作也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基层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所在。农村广大干部处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党员干部做好农村群众的工作,最起码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组织领导能力,善于并会做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二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三是要清正廉洁,以良好的形象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当前,有些地方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几乎是空档,其表现为:领导班子软弱涣散,党员队伍老化,文化水平低,平时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致使思想僵化,推动工作全凭经验;更有少数农村干部为政不廉、办事不公、形象不好,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还有少数基层党组织不会做思想政治工作,这些情况严重地影响着农村经济工作的发展。身教重于严教,事实胜于雄辩。要牢固占领农村思想阵地,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培养造就“四有”新农民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党的路线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就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培养人、教育人上,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四有”新农民。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文化乘机而入,同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封建迷信思想内外响应,对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产生冲击。解决好这个问题,是摆在农村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抓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大教育力度,拓宽工作范围,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全方位立体交叉进行。一是要从农村实际出发,着重开展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农村政策教育、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教育、移风易俗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二是用社会主义文化思想阵地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县、乡、村都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宣传橱窗等多种宣传方式和农村文化站、图书阅览室等阵地进行广泛地宣传,教育农民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主义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农民。三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创建文明家庭、文明职工、文明生态村镇紧密地结合起来,提倡科学,破除封建迷信;提倡文明,克服愚昧落后,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扬正抑邪。四是要针对当前的思想实际,以培养“四有”新农民为出发点,重点加强爱国主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浪费的教育。总之,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化、形象化,使农民群众在广泛的参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上一篇:学校微信群组管理规范下一篇:加盟独家经销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