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下的检验质量控制论文(共15篇)
1临床医学检验误差的控制
1.1误差的分类和特征
所谓抽样误差,指的是在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会因为存在变异情况而与总体不符所产生的误差。避免抽样误差的方式是增加样本数量,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抽样误差与样本数量有密切的关系:样本数量越多,抽样误差越小;样本数量越少,抽样误差越大。
1.2误差的排除与控制
1.2.1检验样本:样本在采集中如果操作不当,或者不符合要求,就会导致误差产生。比如对患者采血时,如果手臂刚好事前有过输液,就会使血样标本被稀释,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面对此类情况,检验科室应该从样本的检验需求出发,对操作过程进行规范和完善。同时,操作人员要明确注意事项,保持严谨的态度。
1.2.2设备仪器:对于检验设备而言,提高了检验效率,为医师降低了工作量。但是,在外界环境、使用频率的影响下,必须经常对设备进行校验工作。对于此,应该制定设备的操作管理规定,让检验人员掌握注意事项,从而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按照标准规程进行。还要对仪器进行及时的保养和检修,制定设备保养的周计划、月计划。对于检验试剂而言,应该确保检验试剂是相同的批号和规格,并且委派专人负责试剂的保管,加强试剂的管理工作。
1.2.3人为因素:在检验过程中,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误差是避免不了的,尽管可以通过复核的方式来降低误差发生率,但工作人员处于繁忙时段,就会顾及不到复核工作。在开展检验工作时,要培养检验人员的职业修养和工作态度。检验人员要对实验误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会议的`方式来增强检验人员的责任心,确保检验人员能够了解并掌握操作规程以及注意事项,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
1.2.4加强管理:通过对以上误差进行分析和排除,要求检验科室必须加强管理工作。
①分析检验内容的需求,完善现有规程,制定固定的误差控制方案。
②将检验工作的内容和职责落实到每一个检验人员身上,并且要对工作质量负责,科室主管对检验工作进行监督复核。第三,医院的人力管理部门制定岗位职责评测制度,对检验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评价,以工作质量作为绩效评价的标准,采取奖惩措施。
2临床检验质量的控制
2.1检验过程质量控制
在检验前,应该核查患者的个人信息,做好相关记录,提出各种注意事项。对于采集标本的处理,应该进行审查登记,在试管的标签上填写患者姓名、科室、床号等,与申请单进行核对,确认一致。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将标本放在不同的试管内,妥善保管。在检验中,准备检验试剂,配置要按照相关说明进行,关注试剂的挥发作用、放置时间、放置方式等。在检验后,检验结果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该和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往的结果对比,或者再次进行取样检验。
2.2室内质控
检验科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进行室内质控。具体来说,第一,血液细胞计数、尿化学、凝血因子检查等应该保证每天做室内质控。第二,特定蛋白、细菌药敏、鉴定核酸扩增等项目可以不每天测定质控,但要建立质控体系,更换试剂批号后进行质控。第三,建立详细的操作卡片,绘制室内质控图,明确试剂的配制规定。第四,每月末对当月所有的质控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处理,开展本月室内质控评价。
2.3室间质控
①任何一项质量控制措施,需要管理手段和制度保证实施。可以在科室内成立临检、生化、细菌、免疫等专业小组,选择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担任组长,负责全面的质量控制工作。
②积极组织参加省临检中心的室间质控。第三,利用业务时间组织科室人员学习质量控制基础知识,对每次室间质评回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差距并加以改进。
3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措施
3.1提高医学检验的重视程度
首先要提升对于检验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医师和护士进行认识教育,提高检验室的检验水平。护士要协助医师做好检验前的准备工作,使患者在检验前处于最佳状态。医师检验时要仔细,落实各项检验注意事项,对结果进行仔细分析,最终制定出满足患者身体状况的治疗方案。
3.2加强检验结果的判定与审核
医学检验技术发展迅速,检验走向了系统化和自动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交接工作也是十分繁杂的,例如检验信息的录入、操作仪器的审核、检验报告单的填写、检验结果的反馈等。这些工作的执行,要求工作人员做好配合工作,确保每个环节顺利进行下去。如果检验结果失真,就和近期的检验结果相对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估,确保准确性。
3.3通过多种途径培训医护人员
检验工作的参与者是确保检验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就要提高参与人员的专业水平,具体方式就是人才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提高医护人员对于质量控制工作的认识,提高专业技能。而培训的方式,则应该多元化发展,例如自学、组织培训班、开展实践学习等。
3.4加强检验设备和仪器的维修保养
医学检验设备和仪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决定了质量控制工作是否能够正常开展。因此,对于检验室的要求,应该确保环境的干净整洁,保证设备仪器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按照规范的检验方法进行操作。总之,质量控制工作想要顺利进行,医院就要做好准备工作,为医学检验提供最佳的环境。
3.5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原始记录
现代社会人们的法治观念得到提升,自我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医疗纠纷案件的数量不断增加。原始记录是检验人员保护自己的有力工具,在医疗纠纷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检验科室要健全原始记录,专人负责档案的存放,促使原始记录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3.6和临床医师进行交通沟通
医学检验是整个医疗服务中的一个环节,检验的质量和水平决定了临床治疗效果。针对此,检验人员应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检验服务,和临床医师多交流沟通,告知检验项目的意义和适用范围,从而减轻患者的负担,促使诊断标准更加规范化。
4小结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临床检验是现代医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 可以给临床疾病诊断以及对患者提供监测起到较大的帮助。在临床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而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临床疾病诊断和控制都具有较大的帮助, 能够提升临床医疗质量, 因此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是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 在整个检验过程中都应该始终进行质量控制, 保证结果的准确性[1]。此次研究为寻找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2013年本院共接收206例临床医学检验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A和对照组B各103例, 其中实验组A中男50例, 女53例, 行临床血液学检验103例, 临床化学100例,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48例, 微生物学检验97例, 制定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并严格实施;对照组B中男48例, 女55例, 其中行临床血液学检验102例, 临床化学102例,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67例, 微生物学检验89例, 实施常规检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1.2.1检验前的质量控制1做好准备工作。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记录, 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来对其进行检验前的注意事项交代;2做好样品采集工作。不同检验所需要的采集样本不同, 根据患者的个体要求为患者制定采集时间, 对于患者符合采集要求的情况, 以不影响患者疾病为前提不对其进行采样, 确保样本的高质量[2]。
1.2.2检验中的质量控制1仪器设备:检验时先要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 使用后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2试剂:检验使用的试剂必须准备好, 在使用时根据检验项目的需求来使用不同的试剂, 确保试剂的有效性;3数据管理:将获取到的检验数据进行处理, 保障数据的有效性、时效性、规范性, 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3]。
1.2.3临床医学检验后的质量控制措施1审核检验结果:严格保证工作流程的准确交接, 如:录入检验信息、采样编号、审核检验操作仪器、完成检验报告单、反馈检验结果等一系列工作, 避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建立报告签收制度:完成检验后, 由专人将检验报告单统一送达, 临床检验室要针对科室的具体情况, 明确规定检验报告单的保存方法及时间, 便于对于检验结果进行复查[4]。
2结果
2.1结果准确率对比从开展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开始, 实验组A和对照组B的检验人员都对其本组的检验样本进行检验[5], 检验人员需要恪尽职守, 按照检验流程来完成检验项目, 保障检验数据的真实性[6]。
实验组A临床检验准确率是97.1%, 对照组B的检验准确率是91.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满意度对比实验组A的患者满意度是98.7%, 对照组B是92.4%, 实验组A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B较高一些,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临床医学检验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其在现代医学中不可缺少, 发挥的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 对于整体医疗水平有较大的影响, 导致检验的结果发生误差的原因比较多, 在对检验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的时候, 应该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分析, 积极的避免。
临床中进行医学检验时的一些问题, 在刘英杰等[7]的研究中表明, 存在非疾病因素和检验人员因素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为了提升临床检验的准确性, 让检验结果具有可用性, 需要对人为和物理因素的影响进行削弱和避免。
检验技术人员必须要能够有科学严谨的态度, 对每一项实验都尽心尽责, 将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规避, 避免导致检验结果受到影响, 降低检验结果的可用性。检验人员的经验可以为检验提供帮助, 通过观察分析实验, 发现检验实验的一些规律性问题, 从工作中进行总结归纳, 分析失败和误差的原因, 对各项实验的细微变化给予重视, 获得经验, 这是工作经验对于检验质量控制的一个非常可靠的帮助。获取高质量的检验样本也是保障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 对于检验样本根据检验项目的需求来制定采集时间和条件, 确保样本的可靠性。对检验室的设备仪器进行养护和管理, 减少因仪器设备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总之, 根据此次研究结果来看,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措施能够提升检验准确度和患者满意度, 对于临床诊断准确性, 具有较大的帮助, 给患者带来准确的诊断结果。
参考文献
[1]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9, 27 (8) :483-487.
[2]刘英杰, 王淑秀, 郝军.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及对策.中外健康文摘, 2009, 11 (25) :165-166.
[3]杜志勋, 刘鸿玲.医学检验工作中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管理.中国医药导报, 2009, 10 (28) :201-202.
[4]沙薇, 沙莉, 安晶红, 等.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若干问题.中外医疗, 2011, 30 (10) :185.
[5]庞飞.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2 (7) :49-50.
[6]王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外医学研究, 2013 (33) :141-142.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95-0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质量控制在检验医学中的不断运用,有力地确保了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有效性。为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健康状况的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人结合自身从事检验工作的实践,简单谈谈如何加强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1 分析前的质量
控制该阶段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及至检验。要注意检验申请单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患者的情绪,运动,生理节律变化,饮食,药物等影响;采血以坐位或卧位,止血带压迫不宜过紧,过长。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避免脂血,溶血和样本污染。
2 分析中的质量
控制阶段就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仪器要在正常工作状态,所有试剂要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不用的试剂冰箱中冷藏,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剂,要观察其稳定性;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
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处于规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一是要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二是规范保存原始记录,要重视原始数据的法律效力,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结果的记载,也是最直接反映检测过程的数据资料。三是所有检验项目都应具有标准操作程序,此操作程序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以及规范性、有效性。
3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认真审核测定结果:目前的医学检验越来越系统化,越来越自动化,所以,检验人员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多。无论是患者信息的录入、标本编号到分离、审核仪器操作检验结果、发送检验报告单以及检验结果的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都是息息相关,检验人员必须要认真分析和核对检测结果,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检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一旦检验结果超出了医学水平,检验人员应当立刻与近期结果进行比较,有效分析各参数之间关系,并与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必要时还要与深入临床一线,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标本采集的具体状况,从而真正保证检测结果的合理、准确和有效。
建立报告单签收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报告单签收制度,所有的检验报告单都应该由专人负责统一送达。检验科也要根据自身的實际情况,对检验报告单的室内保存时间、保存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便复查和核对。
如何控制临床医学检验质量论文【1】
摘要:检验科重要工作是使用熟练的检验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装备,对多种标本施行正确的分析,为临床诊断和医治供应精确的试验数据。
为达到此目的,一定要对分析前、中、后经过施行全面质量控制。
检验质量管理是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医院内涵建设的基本内容,其重要性愈来愈受到医院管理层的器重。
本文就我院在检验质量管理方面的做法做一点探讨。
关键词:临床检验 质量控制
检验科重要工作是使用熟练的检验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装备,对多种标本施行正确的分析,为临床诊断和医治供应精确的试验数据。
为达到此目的,一定要对分析前、中、后经过施行全面质量控制。
检验质量管理是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医院内涵建设的基本内容,其重要性愈来愈受到医院管理层的器重。
本文就我院在检验质量管理方面的做法做一点探讨。
一、提升整体检验结果的精确性
1.检验科要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创立和改善检验管理质量确保机制。
条件允许的要建设试验室信息系统(LIS),严格试验室标准化操作程序,编写SOP文件,为试验室的规范化化管理和质量确保机制的创立供应文件依据,使检验经过标准化、程序化。
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要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和检验质量管理的需求对科室的工作执行全经过的质量监控,重点监控室内质控记录和室间质评成绩,对发觉的缺陷和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及时改进,防备医疗缺陷。
2.增强对机制落实状况的管理和考核 科室管理职员按照医院和检验科质量考核方案对管理机制的落实状况施行考核,考核时要非常器重终末质量的控制,又要注重阶段质量。
3.增强和临床的联系,如虎添翼工作,互相提升、互相推动 检验科的重要工作任务是为临床一线决定诊断、判定疗效、查明病因、施行临床医学钻研供应科学的数据。
因此,临床科室的意见就成为检验科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服务质量的依据。
要通常积极和临床科室的联系,编写检验信息通讯,畅通讯息沟通渠道,传递最新信息,在每一月召开质量分析会时要邀请临床医师代表参加,积极听取临床医师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和需求,及时对临床医师提出的建议施行可行性钻研,提升检验工作质量。
二、增强阶段质量控制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核心
1.要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裁减多种干扰要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重点对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施行监控。
2.要认真掌握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工作 常规查看项目要开展室内质控,同一时间一定参加本省及卫生部临床检验核心机关的室间质评行为。
工作前要对运用的仪器施行查看和日维护,把试验中的仪器误差降到最低。
3.要做好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把好出口关 认真执行检验结果的查看核对机制,查看考核职员要对检验结果的考核签字后方可发出报告。
如果出现检测值异常,及时复检,并和临床医师联系,认真分析缘故,决定无误后方可发出报告。
4.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缺乏勾通,而互相产生矛盾,检验人员总指望临床医师能及时跟上检验科推出新试验的步伐并体会试验技术中一点高度专业化的难点,不能合调,导致这样不良场面的根源是缺乏互相的合作及勾通。
三、提升临床检验质量控控制对策
1.完成资本同享,提升工作功效:检验仪器自动化、网络化的试验室运用,使传统的手工检验分析试验办法变成想让历史,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使检验质量显著提升,产品化试剂盒的规范化运用和检验工笔者系统化、通常化的业务知识培训,使检验工作的规范化化、标准化、系统化、同一化日益改善。
现代化的全自动分析仪器可同一时间施行数十项乃至上百项的常规和非常检验分析任务,因此要更新观点,调整传统的管理模式。
要资本同享,以开放和运用现代化仪器的功能用途为基本,调整相应专业学组,规范化各临床科室的小试验室,尽快完成检验报告一单通。
将仪器装备集合管理可充分施展已有仪器装备的工作功效,有效地下降宗合分析本钱,使患者的标本周转及检验分析时间显著缩短,为患者的及时医治和康复和提升医院床位周转率供应有效保障。
2.增强质量控制,提升检验质量:严格认真做好室内、室间质控,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精浓度,裁减试验操作经过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差别。
对试验全经过施行全方位的陆续监测管理,如出现失控要认真分析失控缘故,提出整改措施方案,填写失控报告,观测整改成效,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检验质量。
3.增强仪器运用管理,保障仪器正常坚定:检验科自动化地步的提升,要运用经国内有关行政部门认证注册并检测及格的医疗仪器。
要创立、健全检验仪器管理运用案卷,对仪器登记注册、责任到人。
按照操作指导书规范化运用,做好仪器日、周、月、年内运用保养记录,定期维护,以确保检验仪器的正常坚定运行。
4.增强三基训练,提升专业地步:检验科要认真开展“三基”、“三严”的学习,并定期考核。
应结合检验工作的本色,增强急救医学、急救技术知识的训练学习。
提升工作职员应对突发公同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地步,尤其要围绕新知识、新测定办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施行学习,不断增强基本医学知识的学习。
检验科要增强和临床科室的联系,熟悉不相同疾病的试验室查看本色和疾病的诊断标准,理解临床常见病和高发病的医学知识,不断学习和积累临床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提升专业业务地步。
四、结语
临床检验工作正处于技术改革的转轨期间,诸多临床医学的进展都是在试验室技术创新的基本上发展起来的。
计算机管理功能灵活、储存信息量大、内容便于更新,运用于临床检验工作中充分施展了资本同享优越,更大提升了工作功效,改善了卫生保健服务的质量。
但仍具有诸多不足之处,如管理软件研发不足、检验职员的机算机知识及操作技能乱七八糟、网上保密工作难以确保等等。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科学的把握标本量。由于标本量与投入量是成正比的,如果标本量过大,可能会造成医院过大的经济开支,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对标本量进行科学的把握,一方面,需要顺利的完成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另外一方面也需要避免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其次,需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3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方式进行了相关方而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临床医学检验工作质量不髙,对患者的影响较大,而通过采取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及时的解决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存在着的问题,以实现临床医学检验水平的提髙。
更新质量控制理念,完善检验机制。检验人员的职责权限划分要明确,能够有比较完善的奖惩机制。并且对实验室操作指标进行完善,保证实验人员的操作是有依据的,减少失误率。
3.2规范血液细胞检验流程
对检验工作流程给予重视,实际操作中,检验人员要根据血液检验设备来对检验流程进行优化,对各个环节进行细化管理,及时说明。
3.3完善血液细胞检验工作的有效质量控制方法
进行血液细胞检验时,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都不可缺少,各环节要有序的衔接。
3.4血液细胞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
患者接受血液细胞检验前,要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仔细的校验,保证设备的性能良好,然后根据相关规程和要求进行检验操作。
3.5血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方法
(1)一般而言,血液分析仪的工作温度为22℃左右[7];(2)要严格遵循实验室操作程序进行,且血液分析仪要定期保养,做好清洗工作,必要时需要浓缩冲洗;(3)要全面地分析参数的变化情况,并要借助于直方图对细胞计数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分析,必要时,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进行仔细的复查.
4结果
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了样本的采集、稀释、储存、检验等,在这些操作过程中均有可能会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让结果和真实情况出现偏差,影响临床诊断或者治疗,因此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和预防,采取质量控制手段,提升结果的准确率。
5结语
选取接受过系统培训并合格的检验人员对患者进行血液检验,并对血液细胞采集、分析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分析质量控制时检测前,对试剂盒抗凝剂稀释比等等进行核对和确认,并且关注血液分析仪的运行情况,进行疾病判定时,要绘制细胞直方图,根据检验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处理,提升检验的准确性。总之,在采集、稀释、储存、检验等操作过程的每个环节均可能会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让结果和真实情况出现偏差,影响临床诊断或者治疗,临床开展血液检验时应该要对质量控制引起重视,能够提升检验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徐晓嵘.浅析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现代诊断与治疗,,23(9):1378-1379.
[2]王宏书.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3(10):133.
[3]李璐.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125-126.
[4]刘金朋,孙院红,罗冲.探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23):4772-4773.
[5]王天震.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3):115,117.
[6]宋庆欣.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3):3196,3213.
[7]张瑜.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4):398.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2月选取自愿接受试验者90例,血型相同,其中男61例,女29例,年龄18~50岁,平均(26.4±4.6)岁,所有志愿者均为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
检验方法:①配置抗凝血剂,抽取所有志愿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将所采集的90例志愿者的血液混匀,并按照抗凝剂的正确比例和不正确的比例进行稀释,随后将两种不同稀释比例的血液等份分90份,并进行血液细胞检验。②配置抗凝血剂,抽取所有志愿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将所采集的90例志愿者的血液混匀后再平均分90份,将血液样本置于室温22℃的实验室内,放置30 min后取出30份血液样本并检测,3 h后再取30份血液样本并进行检测,6 h后检测其余的30份血液样本;③配置抗凝血剂,抽取所有志愿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将所采集的90例志愿者的血液混匀后再平均分为90份,将其中45份血液样本置入5~10℃的室内,另45份血液样本置入16~24℃的室内,放置时间30 min,随后取出,进行检测。
观察指标:观察血液细胞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及血小板(PLT)的变化情况。
质量控制:参与血液细胞检查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必须具有血液学、临床医学及其他边缘学科的专业知识,详细记录每位志愿者的基本资料和病史、相关治疗措施等,因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的白细胞参考值不同,同时,所有志愿者的采血要求均为清晨空腹静脉采血。
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使用χ2对3组数据进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比分析抗凝剂比例对血液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将正确比例与不正确比例的抗凝剂混合的血液样本中的各指数进行对比,两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对比分析放置时间对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影响:将血液样本放置于相同室温,于不同时间对比血液样本中各指数的变化,3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对比分析不同室温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影响:将血液样本置入不同室温中,比较、分析温度对于血液样本中各项指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血液细胞检测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诊断和后期治疗非常重要[1,2]在本次试验中,将血液样本与抗凝剂按照比例1:10 000和1:5 000进行稀释,稀释后对血液细胞各项指标进行检验,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抗凝剂的稀释浓度对血液细胞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稀释比例过低,会造成细胞重合缺损。将血液样本置于相同室温,对比观察放置时间的不同对血液样本的影响,3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血液样本放在20℃的室内,放置时间分别为30 min、3h、6h,检测结果显示RBC、WBC、HGB、PLT指标均有变化,由此可见放置时间同样会影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将血液样本置入不同室温中,比较、分析温度对于血液样本中各项指标的影响,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显示将血液样本置于5~10℃、16~24℃两个实验室内,检验结果显示RBC、WBC、HGB、PLT均不相同,由此可见,温度同样会影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综上所述,抗凝剂比例、时间、温度均会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结果,所以在临床检验中,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抗凝剂的稀释比例、血液样本的放置时间和温度即可有效控制血液细胞的检验质量[3,4]。检验人员的操作和采血时间也会影响血液细胞的检测质量,因此在临床检验中同样需要控制。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查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方法:选取自愿接受试验者90例,血型相同,对比分析各影响因素对血液细胞质量检测的影响程度,并探讨有效的控制方法。结果:将正确比例与不正确比例的抗凝剂混合的血液样本中的各指数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血液样本放置于相同室温,于不同时间对比血液样本中各指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血液样本置入不同室温中、比较分析温度对于血液样本中各项指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质量检验中,其影响因素较繁多也较复杂,在临床医学检验中,要控制好每一个细节,从而控制血液细胞的检验质量。
关键词:临床医学,血液细胞质量,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沙薇,郭伟娜,于文波,等.试析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中外医疗,201 1,10(1):187.
[2]李璐.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22(1):125-126.
[3]陈效章.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5(6):2070.
【关键词】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成效;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9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82-02
临床生化检验对临床诊断发挥积极的参考作用,强化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1 检验质量影响因素
11 生理因素影响 患者由于年龄的差异性,在开展临床生化检验中指标确定参考值也应当体现差别性,以成年人与新生儿对比为例,新生儿因为肝脏匮乏葡萄糖酸转移酶,未结合的胆红素就不能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在生化检验中的血清总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两项指标数值将会明显超过成年人。患者性别差异也应当兼顾,适龄女性在月经期的性激素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患者情绪紧张也会导致血清游离乳酸和脂肪酸、血糖上升[1]。多项医学研究资料显示,生理因素对检验质量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
12 环境设备与试剂影响 任何先进的生化检测设备,都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有效的维护,保持最佳使用状态,使用中的人为不当操作也对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在生化试剂使用中,要严格按照规定运用,使用与保管不当会对试剂灵敏度产生影响。实验室环境温度、湿度也应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13 饮食方面影响 患者在检验前以及治疗期间的饮食结构也会与生化检验质量发生联系,饮食能够对血液中的成分产生影响,TG、GLU、ALP等成分受饮食干扰可能性较大,TG尤为明显,其升高之后会引发血清、血浆乳白状浑浊,对比色、比浊、滴定等检验项目准确性产生影响[2]。
14 标本方面影响 临床生化检验应当要求患者在清晨并空腹采集化验样本,一些患者未能够严格按照医嘱执行,降低了标本质量或者造成标本不合格。如果不采取措施重新采集标本,检验准确性受到影响。另外,部分检验岗位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或是业务能力低下,具体操作中存在瑕疵,标本在实验室实施标本加样环节处理不当也对标本检验效果产生影响[3]。
2 强化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途径
21 强化标本质量管理 开展临床生化检验工作,要注重患者检验前准备工作质量,要做好标本采集基础性工作,要按照要求布置患者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患者进行指导,重点对患者的生活习惯提出科学性要求,密切关注患者生理状态、饮食习惯等方面,科学确定标本采集的时间以及方式,最大化保证患者样本采集符合规定。在标本运送与处理过程中也应当注意科学性,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运送与处理规范流程,最大程度减少在这一环节对标本质量产生影响。
22 强化系统质量管理 检验设备性能与准确性对于检验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如实验室温度、湿度等,医技人员应当在保证实验室环境达标的前提下,依据操作规范对检验设备开展定期维护和调试,让检验设备始终处于最佳性能状态,确保设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生化检验中所需使用的生化试剂质量也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试剂质量过关是有效进行检验以及保障检验准确性的重要因素。生化试剂的使用应当从源头把关,使用质量过硬产品,新产品应当开展实验室检测,并完善采购、保管与使用制度,做好详细记载。另外,还要针对室内外环境质量进行管理,确保检测的精准性[4]。
23 强化项目复查管理 在当前的临床生化检验工作中,复查环节容易被忽略,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必须要强化检验项目复查工作,降低检验结果的误差率。研究资料显示,对临床生化检查结果产生影响的方面,大多数为基础与责任方面的不足,在获得检验结果之后,检验人员一定要认真对照规定履行复查程序,尤其是对于数据误差值范围超过正常区间的项目,一定要重新进行认真的检验,确保检验成果的准确性,有效杜绝人为失误造成的检验结果不准确[5]。实践证明,抓好项目复查管理工作,能够为有效开展生化检验活动增加一道质量把关的屏障,对于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是有效提升临床生化检验质量、预防医疗纠纷与事故的重要方面。
24 强化检验记录管理 检验记录是整个临床生化检验中不可忽视的方面,是对检验工作的直接佐证,不仅具有法律层面的意义,同時也能够直接反应工作人员的绩效[6]。强化检验记录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检验工作管理质量,同时也是有效预防医患纠纷、占据法律主动权的重要措施,检验工作人员在记录上要全面、准确、真实,有记录不符合规定的地方,应当进行补充,要提高责任意识与法律意识,确保临床生化检验数据以及各项内容的准确无误。相关管理部门或科室,还要强化监督管理,据此对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评比,应当结合检验记录,科学评价工作人员绩效,与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奖惩晋升等方面挂钩,促进工作成效提升。
由此可见,在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中,医技人员一定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深入的分析活动,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改进,不断完善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体系,促进检验质量提高,为临床诊治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丁玉海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原因探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9(3):83-84
[2] 白继文检验医学诊断技术[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53
[3] 丁金鹤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5(10):852
[4] 万艳华临床生化检验几点要求[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5(2):48
[5] 王正法检验科复查环节不可忽视[J]化学工业,2011,9(7):54-55
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论文【1】
【摘要】 医学检验是一项严格而重要的临床工作,检验结果往往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性质判断、疾病程度判断,然而在检验分析钱的质量控制往往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有操作医师方面的影响、病人自身方面的影响,也有标本采集和储运方面的影响,笔者通过简单总结一些影响检验质量的问题,希望能给同仁以启发。
【关键词】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医学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包括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根据相关资料文献报道,在常规的实验分析误差中,很大部分是分析前的误差。
本文初步探讨发生在医学检验之前的一些环节和问题,希望通过此探讨,能发现一些影响医学检验结果的问题,希望能给广大同仁带来启发。
1 医师操作部分
1.1 检验项目确定 检验医学的范围比较广泛,如血液检查、血清学检查、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等,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检验医学的涵盖范围也会变得越来越广泛。
检验项目的不断增多和检验应用的复杂因素,要求我们的临床医师要有娴熟的诊断技能,准确判断病人应该做的检验项目。
每种医学检验项目都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来确定检验项目的选择。
1.2 采集操作部分 标本采集是进行医学检验的首要前提,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标本采集操作的影响。
因为标本采集是与检验结果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标本采集错误或者标本采集不当,即使后续操作医师采用最先进的医疗检验设备,可能也没法得出正确的结果。
同时,在采集过程中,必须要进行三查三对,避免发生张冠李戴影响到两个人的检验结果。
这就要求检验标本采集者,一定要认证核对病人姓名,准确填写检验报告,准确粘贴标签,需多次采样者,应注明采集时间或临床治疗状态。
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采集操作不当问题,就是采血部位不当,此外标本采集后,必须在试管或容器上帖上检验申请单号码,且应当场核对无误。
1.3 其他操作影响 除了上述的一些操作影响之外,还有一些在日常采集中需要注意的操作要点。
比如,采血不能在输液的同侧进行,更应杜绝在输液管内采血;采静脉血时止血带结扎过久,可引起误差等。
如果往容器内注血时用力过猛或者盛标本的容器不合格,会发生溶血。
此外,所加抗凝剂的种类和量不对时会发生凝血。
在临床中还有一种十分常见的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的原因,那就是检验量不准确。
比如,所采集标本的量不准确、检验时加入的试剂量不准确等。
最常见的是血细胞计数时采取末梢血的量不准,直接导致了试验结果的不准确。
2 病人影响部分
2.1 饮食影响 一般来说,饮食问题是最常见的影响检验质量的问题,通常在一些医学检验项目中都有明确的饮食要求。
除了急诊或其他特殊原因外,一般要求在采血前禁食12h,因为饮食中的不同成分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
例如,进食高蛋白或高核酸食物,可以引起血中的尿素氮(BUN)和尿酸(UA)的增高。
进食高脂肪食物后2-4h采集的血液样本,其血清会出现浑浊,可影响许多检验测定的正确性,多数人ALP含量增高。
高蛋白质饮食可使血浆尿素、血氨增加,但不影响肌酐含量。
2.2 体位活动影响 由于体位不同,血液和组织间液的平衡改变,因此当体位发生变化的时候,人体内的细胞成分和一些物质也会发生改变,比如由卧位改为站位,血浆ALB、TP、酶、Ca、胆红素、Tch及TG等浓度增高;Hb、HCT、RBC等亦可增加。
此外,运动也会引起人体血液成分的改变,活动带来的影响,可以分为暂时性影响和持续性影响。
暂时性影响可以使血浆脂肪酸含量减少;丙氨酸、乳酸含量增高。
持续性影响可以使CK、LDH、ALT、AST和GLU等的测定值升高。
2.3 手术药物影响 一般来说,药物对人体的影响十分明显,很多药物在药物说明上都有明确表示,当服用药物之后可能会引起体内血液成分的改变。
比如,庆大霉素、氨青霉素可使谷丙转氨酶活性增高、咖啡因可使胆红素增加、维生素C可使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尿酸严重降低。
此外,药物在医学检验过程中,可能引起分析试剂的药物变化,也会影响样本检验效果。
一些手术中的病人,或者一些正采用其他治疗手段治疗的病人,手术和之类手段都有可能带来一定的影响。
比如,一些在手术中出血后需要止血,一般会采用止血器械,止血器械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一些静脉长期闭塞,影响也很严重。
临床医师在选择与解释结果时,必须考虑药物的影响。
3 储运过程部分
3.1 运送过程影响 标本采集后尽量立即送检,如在室温放置时间过长会造成血液成分的变化(如血糖及酶活性降低),也可造成溶血现象。
在标本的运送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常见的标本保存问题,运送过程中,标本保存不当,同样会影响检验质量。
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对样本送检的时间有一定的要求,有的是要求样本采集后马上送检的,比如血氨、血沉、血气分析以及各种细菌培养;有的项目是要求样本采集后半小时之内就要送检的,比如血糖、电解质、凝血试验等。
3.2 标本保存问题 由于采集的标本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使检验结果受或大或小的误差,因此必须正确掌握标本保存方式。
一般来说,当样本采集之后,最好是及时送检,让检验医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检验完毕,若由于某种原因实验室工作人员不能检验的话,就一定要根据要求保存好。
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不同的采集标本需要保存的方式也不同,有的需要常温保存,有的需要密封冷冻保存,有的甚至需要从温度、湿度、营养、pH和抑制杂菌等方面综合考虑。
4 结 论
检验项目的不断增多和检验应用的复杂因素,使得医学实验室迫切需要一批既精通检验技术、熟悉临床诊疗过程,又能与临床医师定期交流、沟通和对话的高素质检验医师。
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取样错误,造成了很多的偶然误差,影响了试验结果的精密度,使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难以保证。
总之,为了尽可能地提高医学检验的质量,就要求我们的检验医师要从开具检验项目开始,从样本的采集质量入手,到样本的保存和储运,全方位地提高检验质量。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2】
【摘要】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是临床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对常规标本采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可分析出原因的不准确检验报告中约80%可溯源至实验室分析前程序的不规范,说明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有效的先决条件。
因此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减少实验室误差,提高检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1]。
【关键词】医学检验 质量控制 因素分析 标本采集
医学检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医学实验室检验全过程分为三部分,即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
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已被检验工作者所重视,通过规范操作、室内控制、时间质控来监控监测的整个过程,使结果分析的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分析前质量控制因具有相对不可控性,对检测的结果影响很大。
在整个检验过程中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从医生申请检验开始,包括检验项目的申请、样本采集和准备、标本的运送、标本到实验室后分析前的处理,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到结果,在整个实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占约70%,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对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验质量更为重要[2]。
1 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先进仪器的引进,对于各种疾病的检测有不同的检测项目和方法,对于医生来说,检验项目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诊断和疗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选择要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2 患者的准备
2.1 固定的因素,年龄、性别、民族和地域等。
2.2 可变的因素,如患者情绪、运动、生理节律为内在因素,饮食、药物影响为外在的因素,还有采血时患者的体位。
2.2.1 饮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一顿标准餐后,可使血脂增高50%,血糖增高15%,所以一般除急诊或特殊患者外,一般主张禁食12h空腹采血[3]。
粪便潜血检查需要患者素食3d后采集标本。
2.2.2 运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运动会引起血液成分析改变,必须嘱咐患者在安静状态或正常活动下采集标本。
2.2.3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药物一般通过直接参与检测反应或抑制检测反应,颜色干扰等影响检测结果。
为了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最好事先停服一些药物,临床医生在解释结果时,必须考虑药物影响。
3 标本的正确采集
标本的采集必须以保0证质量为前提,应避免干扰因素,选择采样的最佳时间。
注意采血时体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1min,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确方法和顺序以免标本溶血,有报导因采血时的一些不良好习惯造成标本容量占容血标本的62%[4]。
采集样本后要严格做好查对制度,尿液标本留取时、容器应清洁干净、标本应新鲜,不能混入分泌物精液等。
标本的选择不规范对于检验结果来说等同于无效,标本的采集都有其要求和规范,如果不按照要求和规范来进行,采集到的标本根本就无法体现患者的情况,那么检验了还不如不检验,至少不会产生错误的结果,因此对样本的采集一定要注意其时效性、代表性、标准性。
1.1.1采样的时候选择最佳的时间是为了保证其身体内的各化学成分都处于满足检验精确度的要求之下,因为人体内的化学物质在不同的时间段会出现一些变化,导致检验结果的差异,比如说血液采集在清晨8点钟进行,而且要在其他项目之前进行,患者要求处于空腹状态,这样血液检验的各项指标才比较符合患者的身体状态。尿液的采集要求是患者清晨起来的第一次排尿,此时的样本具有比较高的稳定性,各项成分完整,对于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具有很大的帮助。
1.1.2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标本如大便取教液、血液部分;痰液避免棍入唾液;末梢采血避免组织液混入;穿刺避免红肿、溃殇、癫痕等处;抽血要求采集通畅,止血带不能够扎太久,在回血后需要马上放松。
1.1.3采集样本时的操作要求:使用抗凝和防腐剂要求正确,避免材料被污染,标本在被污染的情况下会出现假阳的反应,出现错误结果。不要在输液同侧采集标本;止血带的`压迫时间应该控制在半分钟之内,时间过长,血液淤积,血液浓缩。抽血要求防止泡沫产生,引起溶血,这样标本的红细胞数量会异常,对血液生化指标产生一定影响;将抽出的血液轻摇,让血液和抗凝剂进行混合,避免凝固;将真空采血管在完成采集样本工作后,轻转5次左右,力量不要太大。
1.2标本管理
标本标签会记录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包括其疾病、样本、项目等等,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标本的混乱而出现错误结果,所以标本标签应该要贴好,不要贴错。采集、运输、保持的过程都应该要严格要求,确保样本的质量不出现问题。
1.3样品的运迭、保存与处理
样品在采集完成后,就应该即可的送至检验部门,血液标本更是需要对运输和储存的时间进行缩减,处理的快,检测的快,耽误的时间越少,其检验结果就越精确。样本在进行运输的时候,要求其密封性好,避免受到外界污染以及漏出,夏季高温、冬季低温的地区,需要注意温度的控制。需要长距离运输的话,应该要先进性预处理。运输过程应该要对样本进行保护。
2结束语
全面的质量管理有利与确保标本的质量,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人们往往容易忽略的是从取得标本到标本送达实验室的过程,所以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的重要,检验人员必须要认真地对待。平时检验人员应该注意总结能够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避免发生一些常规错误。
关键词 临床检验 质量控制 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1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室验收、检验等全过程。
1.1 准确填写检验申请单
医生要准确无误地填写申请单,字迹要清晰可读,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案号、诊断以及标本来源,有时还要附有简单的病历,特殊情况说明等临床资料。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患者信息,以至于不能根据患者生理变化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
1.2 患者准备
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例如,当患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患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当采集患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1.3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正常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2)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3)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检验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4)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5)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
2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就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2.1 维护仪器
良好仪器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关键,所以,必须经强化仪器的维护。检验仪器维护要按规定做好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以及季保养,使仪器终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验仪器在更换部件时一定要做好书面保养记录,从而有利用仪器发生故障时方便查询。
2.2 准备试剂
检测项目的试剂一定要按流程操作,要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暂时不用的试剂必须迅速放回冰箱中,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剂,要观察其稳定性;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
2.3 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处于规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一是要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二是规范保存原始记录,要重视原始数据的法律效力,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结果的记载,也是最直接反映检测过程的数据资料。三是所有检验项目都应具有标准操作程序,此操作程序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以及规范性、有效性。
3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1 认真审核测定结果
目前的医学检验越来系统,越来越自动化,所以,检验人员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多。无任是患者信息的录入、标本编号到分离、审核仪器操作检验结果、发送检验报告单以及检验结果的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都是一环套一环,上述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瑕疵或者错误,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必须要认真分析和核对检测结果,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错误,并及时改正。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检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一旦检验结果超出了医学水平,检验人员应当立刻与近期结果进行比较,有效分析各参数之间关系,并与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必要时还要深入临床一线,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标本采集的具体状况,从而真正保证检测结果的合理、准确和有效。
3.2 建立报告单签收制度
建立健全严格的报告单签收制度,所有的检验报告单都应该由专人负责统一送达。检验科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检验报告单的室内保存时间、保存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便复查和核对。
3.3 结果分析和解释
一旦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合的情况,检验人员应及时和临床医生进行沟通,找准症结,摸清情况。
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很多患者都希望知道自己病情和病因,所以,会经常性让检验人员对自己的检验结果做出有关解释,检验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检验结果对病情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 屈引婷,王全会.血清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清中ph、Ca测定的影响[J].现在医学检验杂志,2005,20(3):39.
[2] 章晋林,张小鹏.标本的保存条件与保存时间对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6):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进行血液细胞检测者48例, 将每例检测者血样平均分为45份。其中男性检测者26例, 女性检测者22例, 年龄19~64岁, 平均年龄 (32±6.82) 岁。其中O型的检测者12例, A型的检测者18例, B型的检测者12例, AB型的检测者6例。
1.2 实验和检测方法
(1) 抗凝剂选择:所有检测者均予以静脉血液采样, 抗凝试剂选择EDTA-K2, 试管剂量选择2.0 m L, 将血液标本血样稀释混合均匀后进行上机检测。 (2) 仪器及试剂校对:将检测仪器选择配套试剂完成校对检测, 结合测定结果进行合理校准[3]。 (3) 不同稀释浓度的血样检测:将48例检测者血样, 按照1:10000的稀释比例, 稀释并混合均匀15份;同时按照1:5000稀释比例, 进行血样稀释并均匀混合15份, 在22℃室温下, 30 min时进行不同稀释浓度的血样上机检测。 (4) 不同温度的血样检测:将48例检测者中, 每例血样按照1∶10000的稀释比例平均分为75份, 把75份血样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血样在22℃室温下, 分别进行30 min检测15份, 3 h检测15份, 6 h检测15份。另外一组血样在6℃低温下, 分别进行30 min检测15份, 2 h检测15份的上机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并统计不同稀释浓度以及不同的温度下, 血液细胞的检测中血小板 (PLT) 、血红蛋白 (HGB) 、白细胞 (WBC) 、红细胞 (RBC) 等相关指标参数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一般资料应用标准差 (±s) 进行表示, 计量资料应用t完成检验, 计数资料应用χ2完成检验, 以P<0.05, 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稀释比例下血液细胞的检验结果情况
对不同稀释比例的血样进行血液细胞的检测中, 比例正常及比例不准两组的血液检测中, 血小板 (PLT) 、血红蛋白 (HGB) 、白细胞 (WBC) 、红细胞 (RBC) , 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P<0.05) 。
2.2 低温环境下不同时间段血液细胞的检验结果情况
在低温环境下血液细胞的检测中, 随着时间的变化血液检验的结果, 会出现明显改变,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P<0.05) , 见表11。
2.3 室温环境下不同时间段血液细胞的检验结果情况
在室温环境下血液细胞的检测中, 血液的检测结果出现明显变化, 血液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 检测参数指标结果出现偏差, 其中红细胞的分布宽度 (RDW) 变化明显,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P<0.05) , 如表2。
3 讨论
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的检验中, 高质量血液标本的选择属于检验数据结果准确保证的基础, 因此, 临床血液样本采集过中, 需要加强采集血样质量控制[4]。血液采样的工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 并且需要提高自身采集专业技巧, 采集过程中严格的按照操作的规范标准执行。血液选择静脉采血, 严格的控制手指准确性, 并且选择合理抗凝剂, 进行血液采样中质量控制, 进而保证检验数据准确性[5]。
在血液细胞的检验中, 首先需要进行检验仪器及试剂的严格校准, 在校对完成后进行血液样本的检测。由于血液标本稀释的倍数大, 将导致细胞数量减少;血液标本稀释的倍数小, 将造成细胞重合性缺损, 对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 因此检验中需严格控制血液样本的稀释比例, 并且血常规试管应该选择2.0 m L的规定试管剂量。检测的环境温度对于检验的数据结果影响比较大, 最好选择18~22℃, 才能有效保证结果的可靠和准确性。
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的检验时, 还需要叮嘱检测者, 血液抽取的两个星期内, 要维持规律饮食和作息, 采血前3 d禁止使用高脂肪类, 采血前1 d禁止饮酒, 采血前的12 h需要空腹等, 才能有效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质量及准确性。诊断信息。
本研究表明, 对不同稀释比例的血样进行血液细胞的检测中, 比例正常及比例不准两组的血液检测中血小板 (PLT) 、血红蛋白 (HGB) 、白细胞 (WBC) 、红细胞 (RBC) , 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在低温环境下血液细胞的检测中, 随着时间的变化血液检验的结果, 会出现明显改变,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在室温环境下血液细胞的检测中, 血液的检测结果出现明显变化, 血液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 检测参数指标结果出现偏差, 其中红细胞的分布宽度 (RDW) 变化明显,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综述所述, 在进行这临床医学的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 诊断结果受到很多不同因素影响, 因此需要严格控制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的质量, 得出更可靠、准确结果, 从而提供更可靠和准确的临床
参考文献
[1] 罗远忠.血液细胞检验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探讨[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2, 9 (23) :426-427.
[2] 陈爱梅.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24 (3) :254-255.
[3] 舒立云.试析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问题[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31 (2) :216-217.
[4] 匡祖国.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中外医疗, 2012, 28 (9) :348-349.
作会议上的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举行全市检验医学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会议,这是全市检验医学的一次盛会,本次会议在我县举办,省临检中心主任××博士,市卫生局××局长亲临会议指导,充分体现了省临检中心、市卫生局对我县卫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将极大提高我县检验医学实验室管理水平与检验质量结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我县检验医学工作付出辛勤劳动领导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嘉祥县总面积960平方公里,辖7镇7乡、1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710个行政村,总人口83.4万。是四大圣人之一“曾子”的故里,是“中国石雕之乡”、“中国鲁锦之乡”,“走进嘉祥、幸福吉祥”,我衷心祝福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幸福安康、万事吉祥。
本次会议是济宁市检验医学的一次重要会议,来自济宁各县市区的各位领导专家会聚一堂,进行学术交流,相互研究探讨,的确是检验医学界彼此促进、共同提高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大好时机。这次还特邀了省临检中心主任卢志明博士参加,为大家作学术报告,将有效提升全市检验医学整体工
作水平。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县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快全县各级医疗机构检验医学实验室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及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我县检验医学整体工作水平。希望参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能够在嘉祥多走走,多看看,多了解嘉祥,感知嘉祥,宣传嘉祥,对我县卫生工作多加指导和帮助。
最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临床检验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新方法和新仪器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其质量的好坏将会从根本上决定患者临床治疗水平的高低。如何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巳经成为医院各个部门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将会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加强相关方面的控制,以确保其临床医学检验质量。
1.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发展
1.1临床医学检验的自动化管理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临床检验全程实施科学质量控制,目前实现自动化管理是其发展的方向。随着信息技术和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临床检验中巳广泛应用到计算机。例如以下几个方面均可运用到计算机:标本的分析、核收、采集阶段、发送报告、查询检验结果、实验中质量的控制等。计算机应用的好处有以下几点:①拓宽了临床检验的范围,使检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②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检验的工作效率及准确性。③能更加及时、迅速的反馈信息给临床。因此,应该全力实现在检验科室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建立成熟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与管理系统。
1.2发展循证检验医学
循证检验医学是通过大量文献复习和临床总结,不断对本专业的实验项目进行方法学、临床价值及经济学评估,最直接、有效、准确及合理地组合实验项目,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循证检验医学强调按照循证医学以当前科学的证据为基础原则,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学规范检验医学的研究设计和文献评价,用当前先进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检测技术对检测结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向临床医师提供反映患者真实的证据。
2.严格实验设备和实验试剂的质量控制
2.1对实验设备的质量控制
目前,检验科室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种类繁多,因此检验工作管理者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如何提高检验质量、管理好实验设备使之为临床的服务更加有效。
⑴逐步使计算机更加全面的应用于检验科室的实验设备中,应运用计算机系统对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⑵保持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以及检测其功能,使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另外要记录下仪器所有进行过检测和维修的结果,掌握仪器每日的工作状态。计量检定机构检测的仪器必须要按国家计量法规定定期接受校验,并保留检验证书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2对检测试剂的质量控制
(1)每年检验科室要消耗大量的检测试剂,为了保证其质量、节约成本、增加效益,就要用计算机管理检测试剂,及时将其在有效的时间内投人和使用。实施计算机系统管理检测试剂的好处:①可以清楚的查询试剂库存量。②可以查询试剂的领取人和经办人。将许多的人为差错和疏漏巧妙的避免。③可以将即将过期的试剂提前清点出来。在保证了检验仪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还极大的提高了临床检验工作的工作效率。(2)仪器要根据其性能选择相应的配套试剂,否则测出的结果不准确,比如复溶的试剂不适合长时间放置,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不用的时候要及时冷藏放进冰箱内,所以这样的试剂要现用现配。又比如进口仪器就要选用进口的配套试剂。
3.检验过程中的制度管理
⑴加强制度管理是检验过程实施质量控制的最基本条件。一套完善、严格的制度是工作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我们可以根据实验室相应的工作,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例如:值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质量标准、实验操作考核制度等等。在工作中就要按着相关制度经常督查,保证内部管理条条有序,赏罚分明,确保落实。这样便可以增加科室人员的责任心和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主动性。(2)室内实验的质量要严格认真的把控,确保得到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全方位的监测管理试验的全过程。不管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需要提出整改方法和措施,提升检验质量。⑶要提高检验室人员的技术水平,就要加强他们相关的基本知识、理论。要让他们学习操作新的仪器、接触新的知识、和新的测定方法,培训他们相关的技术。可以制定一些计划,例如:安排一些检验室人员出国学习、进修。了解不同的国家的医学检验发展情况,可以适当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目标,从而使检验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4.解决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最管理问题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解决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问题,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就其对策进行分析。
4.1培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意识解决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问题最基本的前提是培养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意识。要想在日常质量管理工作中表现良好,就必须改变主观思想,要认识到临床医学检测管理技术的重要性。改变主观思想重视这项质量管理的方法如下:①身为领导要从自身出发,首先要加强培训急救知识、技术。只有提升了质量管理的意识,才能够对职工进一步管理和指导,让职工增强对医疗事故发生的应变能力,重点培养职工对新知识的消化能力和对新仪器的使用方法。②身为检验科工作人员,能做到时刻督促自已做好本职工作,必须要提升自身的质量管理意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标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每组200例。观察组200例, 男性113例, 女性87例, 年龄33~63岁, 平均年龄 (43.5±10.2) 岁。对照组200例, 男性109例, 女性91例, 年龄35~66岁, 平均年龄 (44.2±9.6) 岁。本次实验400例患者中, 甲状腺功能检查76例, 血清C肽 (C-P) 检测54例, 胰岛素抗体 (IAb) 86例, 血清胰岛素检测48例, 甲胎蛋白52例,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3例, 癌胚抗原51例。
1.2 检验方法
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标本从采集、运输、保存、仪器设备的核定使用到试剂的选择等均予以严格的质量控制;对照组患者的血液标本以常规方法进行免疫检验。采用ELISA法进行标本检验, 仪器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2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1) 标本的采集、保存:密切注意采集时间、采血姿势、止血带使用时间、抗凝剂及稳定剂的选用。激素类和治疗药物测定的血清标本的收集要特别注意收集时间以及体位的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2]。 (2) 器设备及试剂选择仪器设备的性能直接关系检验结果的精确度[3]。因此温度计、恒温箱、水浴箱、分光光度计、酶标仪、稀释棒、吸量管等临床免疫检验的仪器设备需进行定期核定、校正以及检查, 以确保仪器设备的性能, 减少实验的误差, 继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由于市场上试剂品牌繁多, 质量不一, 需慎重选择且还要对其性能进行有关检定工作。不要频繁更换不同厂家生产的试剂盒, 如有需要更换, 须提前做好对比试验。此外还需注意试剂盒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4]。
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室内质控样本应具备: (1) 基质应与待测标本保持一致; (2) 均匀 (批间差、瓶间差均小) 、稳定; (3) 待测物浓度应与联创实验的水平保持一致; (4) 检验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5) 无已知的全染危险性; (6) 靶值或预期结果已定。
检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检验工作完成后, 需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查, 如出现异议时, 应及时送至科检室进行核对。此外, 检验室需将标本与检验结果保存一定时间, 做好有关记录, 以备查询。
2.1 疗效判定标准
(1) 治愈:患者体征恢复正常, 自觉症状消失, 生化指标回复正常; (2) 显效:患者体征、症状有所缓解, 生化指标部分改善; (3) 无效:患者体征、症状无明显缓解, 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善; (4) 死亡:患者生命体征消失。
2.2 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观察组200例临床免疫检验经质量控制后, 临床治疗效果:治愈120例, 治愈率为60%;显效70例, 显效率为35%, 无效10例, 无效率为5%, 无死亡例数, P<0.05, 以上数据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00例临床免疫检验经质量控制后, 临床治疗效果:治愈80例, 治愈率为40%;显效80例, 显效率为30%, 无效80例, 无效率为30%, 无死亡例数, P<0.05, 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注:P<0.05。
4 讨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医疗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临床免疫学检验工作已成为医院诊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控制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临床的诊断结果, 间接影响临床的治疗效果。由表1可知, 临床免疫检验的有效质量控制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采用ELISA法测定的标本中可能含有导致干扰酶免疫测定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干扰物质, 可分为内源性、外源性2类。
内源性干扰因素包括: (1) 高浓度的非特异免疫球蛋白; (2) 类风湿因子; (3) 异嗜性抗体及其些自身抗体; (4) 补体; (5) 交叉反应物质等。通常情况下, 临床的血清标本中不同程度的含有上述干扰物质, 有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的假阳性。为了避免类风湿因子的干扰, 在进行检验时, 应先将标本稀释, 使非特异性的类风湿因子滴度由于稀释而降低, 减少对检验结果所产生的干扰, 甚至完全消除干扰, 确保其他相关项目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
外源性干扰因素包括[5]: (1) 标本溶血; (2) 标本储存时间过长; (3) 标本被细菌污染; (4) 标本凝固不全等。避免标本溶血是确保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 劣质采血器具以及采血时的一些不良习惯都会导致溶血的发生, 血红蛋白有类似过氧化物的活性。故在HRP标记酶的ELISA测定中, 如果标本中含有血红蛋白浓度较高, 在培育的过程中容易过度吸附于固相, 从而与后加入的HRP底物反应显色, 干扰检验结果[6]。
综上, 免疫检验的全面质量管理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由于免疫检验标本从采集到检验结果的环节较多, 这就要求临床医师必须要熟悉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 同时, 也要求护理人员及检验人员对临床免疫检验的各种影响因素要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须做到规范化, 完全按照标准进行, 以确保免疫检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效果。方法 自2007年1月该院开始实施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 分别从标本的采集、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检验的影响因素等方面采取不同质控措施, 比较质控前后免疫检验结果质量差异, 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200例临床免疫检验经质量控制后, 临床治疗效果:治愈120例, 治愈率为60%;显效70例, 显效率为35%, 无效10例, 无效率为5%, 无死亡例数, 以上数据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200例临床免疫检验经质量控制后, 临床治疗效果:治愈80例, 治愈率为40%;显效60例, 显效率为30%, 无效60例, 无效率为30%, 无死亡例数, 以上数据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标本的采集、仪器设备的核定、校对以及检验的影响因素等可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的结果, 有效的质量控制可以明显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直接影响临床的诊断结果, 间接影响临床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效果
参考文献
[1]卓蔡连.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医学信息, 2011, 24 (7) :4824~4825.
[2]黄舒婷.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J].中外医疗, 2009, 28 (24) :122.
[3]娄峥, 葛平.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检验医学, 2004, 19 (2) :157-159.
[4]瞿新.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J].医学信息, 2010 (8) :2281.
[5]郭德华.全国临床免疫和临床免疫检验学术会纪要[J].江西医学检验, 1999 (4) :7.
【临床医学下的检验质量控制论文】推荐阅读: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方式分析论文11-28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07-13
医学教学临床医学论文10-17
临床化学质量控制流程06-10
临床医学博士论文06-20
临床医学研究论文06-30
提升教学能力临床医学论文09-26
基础医学教师临床反哺教学的价值的论文06-28
新型本科医学检验专业教育的论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