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2025-0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精选12篇)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1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2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爱学

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渴望探求真理, 与肯定的情绪态度相联系的积极意识倾向。学生只有对数学有兴趣, 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1.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要面带微笑进入课堂,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给学生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实践证明, 只有学生不畏惧教师, 他们才能大胆地去尝试。在教学中, 教师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 尤其是学困生, 尽量地给予鼓励、关注和信任, 让他们知道教师没有放弃每一个人, 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到自己是被教师关注的。

2. 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喜欢游戏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上课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适当的游戏活动, 例如猜一猜、赛一赛、扮一扮,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力、体力、活动能力的开发, 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样把数学融于游戏活动当中, 寓教于乐, 玩中学、学中玩,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敢于实践、探索与合作

学生的实践、探索、合作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并且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教材上的观点大胆质疑, 与同学进行交流。与此同时, 教师要给予适当地指导和帮助, 尤其是面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时, 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深化学生的思维。

小组合作是现代教学中常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可以在以下情况下运用:一是在学习基础性的知识时, 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二是在讲述一些重点和难点的时候, 可让学生建立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 三是在对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构建知识体系时, 可组织学生分小组自主整理复习, 这样就能够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优等生在小组中起到了发挥作用;中等生通过交流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

三、精心设计练习, 发展学生的思维

为了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差异, 精心设计练习。不但要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还要对学生进行多层次评价, 对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应有的肯定。教师在设计练习中分可为三层:基础性练习要求是只要认真听课就可达标。这部分练习是为了适应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需要, 同时教师要注意对这些学生多鼓励表扬, 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 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综合性练习要求把新知与原有的知识有机结合, 这是为了适应中等生的需要, 是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有所发展;发展性练习是为了适应优等生的发展, 拓宽学习的解题思路, 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通过精心设计练习, 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跟上教学进度, 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教师要及时、适当地给予激励性评价

教师要准确地评价学生, 肯定其成绩、优点以及点滴的进步, 要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及其要注意的问题。不应一味地表扬、夸奖, 还应该需要及时戒勉。用激励性的评语开启学生的心扉, 振奋其精神。学生从这样的评语中不仅清楚地看到现在的自己, 而且还可以感觉到在教师对自己的希望。因此, 为了学生健康的成长, 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评价, 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随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让学生有如沐春风般温暖的感觉。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3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192-01

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二十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拓宽语言的空间来积累。

语言的积累仅考课6教学或课外阅读还不够。教师要辅以其他形式,如参观访问、科技活动,拓宽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途径,扩展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领域。当今传播媒介丰富多彩,电视、广播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学生耳闻目睹,就会从中积累语言文字,有时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觉。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与人交谈,听人说话,也可以获得活生生的“语言文字”。这些都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特别是要努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乐于交际,勤于心记,好动笔墨,实现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积累语言的自觉性。

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语

作文评语是老师与学生乃至家长沟通次数较多、范围较大的一种文字交流方式,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评语对学生十分重要。评语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语,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因此,每次练笔之后,我都及时用心为每一个特别贴切的词语,所造的每一个特别精彩的句字,写好评语,引导他们善于独立观察,勤于思考,精于表达,激励他们从小养成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纯洁的童心、天真的语言来描绘心中的世界。

现举两例如下:

1、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眼中的大象公园美得像一幅画读你的作文时,老师心情愉快。如果把你那时的愉快心情写上,那该多好啊!

2、你的“蛋炒饭”做得多好,有机会能让老师也一饱口福吗?能写出这么精彩的作文,一定是你多动手、勤思考的结果,对吗?

学生拿到作文本时,总要先看评语。当他们看到老师那么欣赏自己的作品时,几多自豪在一双双充满笑意的眼睛中流露出来。他们渐渐对写作充满 了兴趣,作文水平提高很快。

作文评语像一座无形的桥梁,把我和学生、家长及时联系起来,帮我出色的完成作文教学任务。我付出的同时也在收获,在作文评语中与学生共享教与学的乐趣。

浅谈小学健康教育的几点看法 篇4

一、确立健康教育的应有位置,端正教学态度健康教育是以所有人为对象,特别是少年儿童,通过对生理、心理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之具有自我保健的能力,进而达到在精神,身体等方面保持健全状态。现在,新课程中开设的健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少年儿童具有自我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在精神身体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但长期以来,不少人把“健康”理解为就是没有疾病。这种片面地认识和陈旧落后的观念仍在误导着许多人。作为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任课教师,要端正态度,更新观念,加强学习,丰富知识,切实把健康教育课程开足开好。

二、加强健康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适应健康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健康教育开展的好与坏,能否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和取得最佳教育效果,除了领导重视的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教师知识水平及业务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因此,我们从现在起,必须不断钻研教材,探索健康教学的新路子,主管部门也应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切实加强对健康教育任课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健康教育任课教师的思想素质及教育教学的技能,以适应健康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经常探索教学方法,处理好健康教育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小学健康教育课,是近年才开设的新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小学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与有些学科的部分内容相同。因此,任课教师应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能够自觉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选择切实而有效地教学途径和手段,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5

—— 沅陵县鹤鸣山小学

侯陆平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新课程的推广和现代媒体的使用,欣赏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欣赏课教学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在听了许多欣赏课后,即看到了精彩的欣赏课教学,也看到了一些教学的问题,现提出我的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

一、欣赏教学的误区

1、漫无目的地听,没有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理解、想象和表现。教师反复播放音乐,学生盲目的听。没有对音乐背景的了解、没有音乐作品分析更没有参与音乐活动和表现。这类课表现是:只“听”、不“讲”、不“想”、不“演”、不“练”。

2、复杂繁冗地讲,没有对音乐作品细致的听。教师准备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讲解,结果忽视了欣赏课的本质是听。这类课表现是:表面看似老师学生分析表现得热闹,实质学生不明白怎么听,听什么?

3、音乐欣赏过程中音乐形象想象太过具体化,违背音乐想象的特点,追求细腻的描述而忽视学生音乐想象的空间。这类课表现是:老师学生文辞描述精彩但缺乏音乐性,像语文课不像音乐课。

二、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了?

1、首先明白我们为什么听音乐?

我想通过明白音乐在不同个体人群中的作用就会明白其价值。请看下面摘录的文章:

音乐家说: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

考古专家说:音乐与人类的进化密切相关,音乐如同直立直行和语言功能一样,是人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我们祖先展开那大自然所赋予的歌喉引吭高歌,是人类的本能所决定的。

物理学家:声音是声波的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音乐则是一定频率的声波振动,它作用于人体内各个振动系统使之产生有益的共振,使各器官节奏协调一致。

心理专家:音乐有各种不同的节拍、节奏,人体也具有各种生理节奏,如脉搏、呼吸等,它们之间如果配合好了,音乐就可以调节生理节奏,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

文艺家说:音乐训练除了可陶治性情外,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素养,音乐真正的奥秘是欢乐。

医学家说:通过临床实验认定,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还有很多奇妙的功能,对放松身心、消除疲劳、振作精神、诱发睡眠等,都很有实效。

保健专家说:音乐可以促使人体分泌一种宜情益性的物质,经常听音乐可以发泄郁闷的情绪,心情就自然放松,一些内脏器官也得到了锻炼,其生理活力自然显现出来,人也就年轻了,长寿也是顺其自然的事。

妇产科医生说:胎教音乐很受欢迎,那些悠扬、轻柔、婉转的曲调不仅使母亲听了心旷神怡,而且使母体内的胎儿也能受到感染,使他们生活的“宫内世界”也像母体外一样的充满阳光,从而使他们变得健康、漂亮、聪明。

教育学家说:孩子常听音乐,可增强记忆力,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

劳动者说:人们劳动时人体对于音乐节奏具有明显的跟随本能,音乐节奏的快慢还可以带动肢体动作的节奏,减轻疲劳,民歌中的“号子”就可以体现出这种作用。

爱情专家说:人们失恋时,音乐的作用可通过艺术感染力作用于心理,以情导理,可以消除精神上的痛苦和阻滞。

……

通过上面的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音乐的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心理和情感价值。那么在我们设计欣赏课堂教学时,就要从这些价值目标出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听觉为渠道实现音乐的本身价值。

2、我们听音乐的什么内容?

针对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我们该让学生听什么是每位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首先是听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 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学生感受这些基本要素的特点和表现力,理解音乐语言的表现形式。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问到,这首曲子的速度、情绪怎样啊?在欣赏过程中用不同速度和力度去感受会有什么区别?

例如:我在教学欣赏《惊愕》一曲时,重点放在力度的表现上,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初听,他们被突如其来的强音所震撼,有了力度初步感受。然后在具体赏析时,我们边听边拍桌子,学生能很好的跟音乐掌控好力度,进一步把力度表现的恰如其分。最后交流时学生谈到力度的作用,明白作者海顿是如何巧妙设计音乐作品的,明白力度的突然对比有什么效果。

其次是听音乐的情感与意境。音乐与情感是不可分的,情感是音乐创作的主要对象,音乐能表现情感并唤醒情感,音乐欣赏是欣赏者生活体验过程中的自身情感与作者情感交融共鸣的产物,所以学生对音乐作品欣赏的情感体验既有大家普遍情感的共鸣也有个人情感的个性特征。我们教学不可只追求普遍情感的共同答案而忽视学生个体情感体验。我们在提问题时不光要问这首作品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还要问你听到欢快时悲伤时自己想到了什么?这样既让学生把握住了作品的基本情绪又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欣赏《二泉映月》时,首先我用多媒体营造了一个蛙鸣月夜凄美的二泉意境,然后二胡《二泉映月》音乐慢慢响起,学生在初听感受作品后,马上就对基本情绪作出反应。音乐凄美并不哀婉,悠扬还有激昂。再次复听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我边放音乐边讲述了阿炳的凄惨遭遇,说到动情处,我的声音都哽咽了,学生泪水也随着音乐情感的起伏流了出来。当学生了解了阿炳的生活遭遇,也真正明白了这首乐曲的情感内涵。学生在交流中这样说:阿炳在用二胡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眷念和对旧世界不公的愤怒。我想这时学生已经明白作品里复杂情感的交融,明白了音乐的精神需求。

再次是听音乐的主题与鲜明音乐形象的乐句。音乐主题是一首(部)音乐作品(段落)中的最主要的乐思,即音乐的核心部分。它是音乐思维的“种子”,多以歌唱性较强的旋律形式出现,有个性鲜明、表现力强、音意比较完整概括等特点。优秀的音乐主题都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我们知道美术是通过线条和色彩绘出人或者事物的形象,而音乐形象是怎么呈现的了?音乐形象是通过旋律、和声、节奏、配器等音乐表现要素,营造的音响效果在人脑中产生的形象思维意识。这种形象不可见不可触摸,而且在不同人形象有个性差异。就像听到恐怖音乐联想到鬼,但是鬼是什么样的了?每个人理解的是不一样。我们在对学生欣赏作品时,往往有一些是作品中反复出现和有鲜明特点的音乐短句与小段。我们经过听后在脑海里有深刻印象,老师在教学中不仅是听了,还要加以分析或者是掌握。

例如:我在欣赏《彩云追月》时,让学生感受作品后,针对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展开。先看和听民乐演奏主题,熟悉曲调和配器;再欣赏月夜视频和诗歌听主题,感受理解情绪与意境;唱根据主题填词的歌曲,熟记主题;最后用竖笛演奏主题并为视频配乐,掌握主题。课后《彩云追月》的主题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在欣赏《彼得与狼》时,我先让学生看动画片了解故事剧情。然后做一个游戏,让学生用下面几件乐器来扮演剧情中的不同角色。学生在交流中发现了乐器的特点与剧情中角色的性格特征之间联系的秘密,他们还准确的配对了几件乐器。这时我展示了几个角色形象的音乐短句,学生对剧情中的音乐形象加深了许多。在后面的音乐欣赏中,他们准确的说出这是谁出场了,他们在干什么?一下拉近了学生与管弦乐的距离,得益于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深刻理解。

最后是听音乐的美。音乐的美是欣赏音乐的动力和兴趣所在。音乐美在哪里了?旋律美、节奏韵律美、意境美、歌词美、织体美、形式美、这需要我们去挖掘。戏曲老票友经常说这唱腔美不美要经常去琢磨。我们在对一首作品要进行细致的琢磨,发现其中的美感。

例如:在欣赏黄自作品《清流》时,我让学生先听高水平的合唱团演唱,感受到美妙的音色和优美的演唱。激发兴趣后又进一步感受词曲的优美,最后感受音乐的旋律线条美和意境美。学生在审美层次的一步步提升过程中得到精神美的很大满足。

3、我们怎么听懂音乐? 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是一个复杂的语言,通过音响传达自己的信息。怎么运用自己的耳朵读懂音乐,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和辅助。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欣赏音乐不光是介绍一下音乐的背景,还需要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广泛积极的参与、真实确切的表现。让音乐的欣赏与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这样的音乐学生才能听懂。教师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课件辅助的设计上应下工夫,从学生认知出发、从学生感受出发、从学生情感出发、从学生生活出发、换成学生的聆听角度来教学,音乐世界的大门才会敞开着。

例如:在欣赏贺绿汀作品《嘉陵江上》时,学生对这个时代的背景与感受很遥远,要找到与作者的感情共鸣,就需要一定的辅助手段。我才用对比法和时空穿越,让学生观看现在与作者那个时代的嘉陵江的图片与视频。在美丽与破烂、幸福与灾难的对比下,学生的情感开始触动。然后进一步感受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画面,学生对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和人民的苦难产生共鸣,当他们看到日本人屠杀中国人的暴行时心情已经开始愤愤不平。这时我引进音乐,音画辅助的共同效果,学生拉近了时代感,并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然后通过朗读歌词、分析曲意升华学生的情感,音乐传达的历史信息和爱国情感已经潜移默化的深入学生的内心。

三、听后我们在哪些方面有所收获?

这个环节是我们老师很容易忽视的地方,我们应养成写课后记的好习惯。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和交流了解反馈学生信息,看看学生在知识层面、情感层面、精神层面是否得到收获,哪些是自己教学忽视而又是重要的东西?哪些是自己认为重要而学生反映冷淡?哪些又是学生认为很重要的而自己忽视的?及时收集并调整自己的教学,我想我们一定能上好一堂高效的欣赏课。

上好欣赏课是我们音乐老师的职责和追求,只有在明白道理、搞清思路、精心设计、合理选择教学手段与辅助、用心的教学和及时反思,我们的音乐教学就会搞得有声有色。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6

杨国民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义务教育后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在增强学生民主意识,维护国家利益,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思想觉悟以及健全人格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现状

在高中阶段,开设经济学、政治学、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立志为社会主义作贡献;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国家制度、民主制度、党政制度等问题,增强民主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加强民族团结,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公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和渠道。目前政治课教学中我认为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1、教材滞后:政治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政性强,但作为政治教材,不要说一出版,就是在刚刚酝酿要形成文字时就已经滞后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而教材的变化远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从而形成理论和实际脱节。教材的滞后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内容抽象:政治课教学没有数学的严密逻辑,也没有语文的优雅动人。政治是一门抽象的艺术,虽然说打开这扇大门,内容也是精彩纷呈,可以容纳下大到中美关系、印巴问题甚至奥运会、世界杯,小到生活中的买卖关系、人际关系等等。但大部分学生心中打不开这扇大门。这就要求教师将抽象的理论用形象的方法展现出来。

3、效率低下:教学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把握知识,能够学以致用。但政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接受的东西却很少,课堂上能吸引学生的兴奋点少,常常是一个问题反复强调多次,但做题时仍是有大部分学生出错。

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新课程的实施,为政治学科的教学改革创新和政治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也给政治课教师提供了一个改善思想政治教学的良好机会。新形式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还能让学生积极进取,在求实创新品质的驱动下,努力学习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法 长期以来,高中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把政治课看作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政治课上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教学的效益之低可想而知。我对高一刚入学的新生作了一个“对初中思想政治课看法”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8% 的学生表示不喜欢,理由多是“觉得思想政治课非常枯燥、乏味,老师讲的东西不理解、没兴趣、考试忙着死记硬背,而成绩又不理想”。

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学生不喜欢一个严肃古板的教师,尤其是一个严肃古板的政治教师。适当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会调节课堂气氛,使原本艰涩的问题、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自然。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思想政治课变得生动有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常识《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课时,我让一名同学扮演养殖猪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成卖猪肉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成卖猪肉的,模拟猪肉市场交易,要求“老板”根据“猪肉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猪肉价格的变动及时做出是扩大规模多养猪多以赚取利润还是杀猪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比如在讲述到“商品”这个概念时,提出当前社会当中易让人困惑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如“明星卖广告卖的是名气,名气是不是商品“或”当前很多人卖血卖器官,血和器官是不是商品”,通过这样的设问讨论,学生的情绪就非常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再通过演讲法由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既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课堂上创造有趣味性情境,同学们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学生知道了市场交易的原则,而且还对学生进行了诚信教育,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讨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养成探究学习习惯,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还能激发学习思想政治的热情。

2、自主和民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计划、判断、选择、执行、监控、调节的积极能动性实现自我决定的自觉能动发展的一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式。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教学法是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只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学中教师大包大揽,讲解过多、过细,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从而降低了思想政治课堂效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个性张扬,天性回归”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主动发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学习中自主发展,在探索中不断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新知,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创造读书思考、动手操作、独立探求新知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在某一节课中,把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告诉学生,只讲述学习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内容,看书自学。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由主演变为主导,克服角色错位,体现学生的能动作用,创立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对话气氛,教给学生正确的科学的自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才能激发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不断开拓学生的思路,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高中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从改革教法方面突破,从指导学法上下功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知识、能力、觉悟同步提高,课堂学习学有所得,学有成效。

3、诊断式教学法

诊断式教学法是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自主的依据以往的感受、认识和体验,表达自己对于将要学习知识的原始感受、认识和体验,以此为基础通过教师引导重新建构科学合理的理解知识,使学生的原始感受、认识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完善和修正、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高中思想政治课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文化生活、哲学生活等四个模块的基本知识,教材中所介绍的知识都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新闻媒体,个体的生活经历和在前阶段学习的知识。授课过程中使用诊断式教学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知识得出的过程,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高中政治诊断式教学的具体操作如下:进行讲授新课之前,先让学生自由自主的表达依据自己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初步的原始的感受、认识和体验,鼓励学生对别的同学的看法进行质疑、比较、补充和修正,也可以指出别的同学的看法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看法进行,分析其合理和不尽合理之处,总结归纳提出正确的看法,再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看法去重新审视自己初步的原始的感受、认识和体验。最后,教师应该在诊断结束后作好课堂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诠释知识间的联系。

4、鼓励表扬法

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表扬鼓励是少不了的。学生是有上进心的,对他们多表扬鼓励有助于他们进步。当然,这并不排除批评帮助,但即使要批评学生,也要考虑学生个性特点,讲究方式方法。总的来说还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时,凡是答的好的,不管个人或集体,都当场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只答对了一半,也应先赞扬几句,然后再讲存在的问题;如果完全不懂,也不要当面批评,叫他们再认真想一想,每次测验和考试后,在班上表扬多名考得好的学生,考得不好的学生不要在课堂上批评,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找个别学生交谈,指出答卷存在的问题。总之,凡是学生在学习政治课中有好的地方,都要给予表扬鼓励。久而久之,学生得到表扬鼓励越多,越有利于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发挥,越有利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但是教学方法的实施毕竟由人,而人具有极大的差异性,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风格和能力,因此,就经常出现在上政治课时,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教学方法,但是效果却具有差异性。因此就必须要求高中政治教师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能够在新课程标准下和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能够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结合本身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

首先得依据高中政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不同领域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不同单元、不同课时的内容与要求也也具有不一致性,这些都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比如,在同是高二上册的哲学内容,不同的框题课时都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就必须用心体会教材,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这也是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备课的重点之一,切忌“一刀切”,不然就陷入“大锅饭”当中,难以将沉闷的政治课程灵动起来,也难将政治课的魅力表达出来吸引学生。比如,对高二哲学生活第四课第三个课时和第四个课时的处理方法就应该不同,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第三个课时《量变和质变》与第四个课时《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虽然同是量变和质变的问题,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基本原理跟方法论的关系,所以教学目标也不同,前者是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的基本原理,理解他们,后者则是要在掌握前者的基础之上采取方法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前者较学生而言理解比较艰涩,而后者通俗易懂,关键是运用的问题。所以,对于前者的教学方法则应该主要以演讲法为主,配以其他的教学方法为辅,这样容易解决学生的困惑。但是对于后者,如果还采取演讲法则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在,这时候可以采取问题探究法和训练与实践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把握课本的基本知识,同时配以练习训练,加强学生运用课本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达到一举兼得的目的,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其次,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人具有差异性,不同的班级也会具有差异性,对这个差异性的把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使用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这时候就必须灵活贯彻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说,有的班级比较沉闷,有的班级比较活泼,有的班级学习程度比较快,有的班级学习程度比较慢,这时候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就不能“一刀切”,比如对学习程度较慢的班级就可以采取演讲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尽量让他们明白课本的基本原理为主,同时采取复习测验式,强化课堂效果。对于程度较快的班级则可以采取问题探究法或讨论法等等,则可以达到在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几基础上强化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较活泼的班级则可以采取表演法,可以将课堂气氛调至高潮;对于较沉闷的班级也可以采取提问式或问题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总之,内容是一定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必须选择合理科学。最后,高中政治教师还必须选择与自己合适的教学方法。每个高中的政治老师都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有性格、能力、特长、气质、口才等等,同样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师去运用就有不同的效果。比如说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有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性格诙谐幽默,有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性格比较古板,这两种人同是运用演讲法但是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结果大家都应该能够想象得到。但是不管如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的同时,都同样具有缺陷,这时候作为教师就应该首先认清自我,了解自我,把握自我,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是上好高中政治课的关键的一步。

当然科学合理的选择高中政治的教学方法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比如说环境、课堂教学手段等等,但是不管如何,在众多的教学方法当中,没有所谓的最好,只有最合适的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

当今时代是极富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当中,知识与能力同等重要,所以国家才针对时代的要求变革教育理念。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教育对我们高中的政治课堂同样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理念,作为高中政治老师我们任重而道远,如何上好政治课让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正确的方法论对国家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则是人才,人才是德育为先的人才,按照时代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是我们作为老师的重任。所以说如何上好政治课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则成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个高中政治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通过对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的探究则成为通往成功的关键,也为我们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对小学语文中古诗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7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重视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他们有思想, 有感情, 有独立的人格, 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 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放开自己, 放开学生, 让学生自主探究, 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同时, 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 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 自主探究, 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课程标准强调, 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古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是一次自主体验的过程。近十年来, 在美国兴起的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 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 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同时, 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 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 自主探究, 让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所以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积累, 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叶圣陶先生说, 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实际上, 阅读也需要倾吐, 可以说阅读是伴随着倾吐的吸收。犹如吃饭, 吃饭自然是吸收, 但必须分泌唾液、消化液, 伴随着倾吐消化液才能吸收食物营养。由此看来,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 毫无疑问, 必须十分尊重学生这种自主性。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是要把古诗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查阅资料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当然, 重视探究性学习, 并不意味着接受性学习不重要, 也不意味着记忆、理解等层面的学习没有必要, 恰恰相反, 接受性学习是探究性、创造性学习的前提。

这样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完全处于整个学习探索过程之内。现在各种资料充斥着学生的生活, 相信学生完全有能力利用自己手头的资料, 利用自己已有的查字典解释字词的能力理解古诗。而学习古诗的方法也是较为丰富的。

1.自主感悟, 读准诗句。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首先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 读准字音, 了解字义, 让学生大声朗读, “不求甚解”地读, 读通, 读好, 读到朗朗上口, 在读中自悟。

2.自主理解, 画诗意图。激发学生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体会诗句的描写, 充分发挥想象, 画诗意图。古诗把诗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熔铸在短短的几十字中, 以少胜多, 以小见大, 给古诗教学鉴赏者留下充分的再创造的余地。

3.画演古诗, 探究诗意。古诗意境深邃,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扩展、想象的空间。诗意图形成了, 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又深了一层。在教学中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 结合自己画出的诗意图, 对照诗句说说或演演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验, 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4.讨论交流, 体悟情理, 品味语言美。进一步启示和激发学生深入地体验和审视感受, 领悟诗句中蕴涵的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事理。讲中有导, 导中有练, 启发学生悟法用法, 引导学生放宽思维, 说自己想说的, 不要盲从于书本。

5.创设情境, 感情朗读, 感受意境美、音乐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训练重点在朗读指导上, 而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 应引导学生感受情境, 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 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古诗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 多渠道创设情境, 引学生入“境”。要求教师范读, 学生领读, 教师学生讲读, 指名朗读和熟读成诵,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受到美的教育。

6.改写古诗, 体验创新。在学生学习了古诗, 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 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 触发学生的美感, 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 对古诗进行改写。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 无论在改变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内容上, 还是在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上, 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8

关键词:城乡;音乐教学;现状;专业;专职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柏拉图曾这样说过:“音乐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还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

我是一名在城乡从事小学音乐教学20年的教师,对城乡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有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以与同仁商榷。多年的音乐教学让我始终认为,音乐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包含了很多的内容,除了优美的旋律,还有文学、历史、民族文化、思品教育,有时还包含了表演、舞蹈等内容。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的角色也是多变的,有时是一名歌唱者,有时是一个演奏者,在具体教学中,有时跟孩子们谈现代流行的元素;有时和他们聊家乡的风俗习惯;有时还穿插几个舞蹈动作;有时会变成孩子们玩游戏的伙伴……我就像一个演员,只要孩子们需要,我就会扮演适当的角色融入他们当中。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是在围绕着孩子们喜欢的音乐课进行,让他们在轻松、快乐、享受的氛围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但是现在很多城乡小学由于各种原因,存在没有音乐课的现象,主要有几种情况:

一、音乐教学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

不少学校并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有的音乐课不是由专业的音乐教师来上课,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音乐教学是常常被忽视的。另外,由于音乐不参加统考,没有成绩,音乐老师就没有教学成果,评职称、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等情况下就是“落后分子”,最后不得不“被迫”从事“主课”的教学。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的发展。

2014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河池市小学音乐新课标培训,与时俱进的新课标更注重以人为本,要求面向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是我市多年来第一次组织音乐学科的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本次前来参加培训的243名教师中,城区和县城的小学专职音乐教师,占培训总数的40%左右,农村的中心小学音乐教师几乎都是兼职的,有的不太懂乐理,有的不会弹奏一种乐器。这次培训中有《如何给儿童歌曲配即兴伴奏》的内容,对于一些兼职老师来说简直是在听“天书”。

二、一些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积极参加各种大型文艺活动,参与表演的学生人次不在少数,因此会落下其他课程

节目排练的任务往往落在专职音乐教师身上,有时为了节目质量,学生需停课排练,脱课排练是家常便饭,文艺表演“喧宾夺主”,音乐课只能“无奈退场”。因停课落下的课程,语文和数学老师就要用音乐课进行补课,往往学期结束音乐课还没上完。语文和数学“抢占市场”的情况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疲惫,这种状况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老师也会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我们反复强调素质教育,实际情况是考试压力过大,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校往往忽略了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科学课等综合学科。

三、城乡小学专职音乐教师严重不足

为应对上级的检查,在课表中规定每班每周的两节音乐课,实际上只上一节,很多低年级的音乐课大部分由非音乐专业的老师“代劳”。这种现状导致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性,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得不到系统专业的音乐学习,更谈不上打好乐理知识的基础。很多学校的音乐课就是让学生简单地跟着录音机或是视频音乐学唱几遍就“大功告成”。到了中高年级,部分班级“有幸”由专职的音乐教师上课,但由于基础太差,与教材“脱节”严重,很难达到课标要求的效果。没有科学的练声方法,学生从小养成喊唱的不良习惯,对嗓音损害极大。

城乡小学存在不少音乐课教学问题需要解决。音乐教育是通过唱歌、音乐知识、技能训练、欣赏等富于情感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的美学教育,它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创造力的培养、情操的养成等都有独特作用。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为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订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城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航程里,城乡音乐教育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相关部门要肩负起历史责任,提高对城乡音乐教育的认识,加大对城乡音乐教育的投入,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为中国教育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9

田本娜

一、为什么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是针对阅读教学的“虚效”而提出的。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正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如何?自从《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实行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但是如果说教学效果很好,恐怕还不切实际。教学效果不尽如意,表现在:大多数小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表达(口头、书面)能力等还不能令人满意。很多小学生的毕业考试分数很高,但分数里是否有“效”?不能不承认,当前学生的高分低能依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打不好,对于我**语教学综合水平和整体质量的提高将构成严重的阻碍。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总体来说,小学毕业生应该掌握 3000 个汉字,做到会读、会写(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会用;对于教科书中的课文能够理解,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包括朗读能力和默读能力)、阅读欣赏能力及判断能力,能够阅读书报,能从阅读中吸取知识、感悟思想、丰富情感、提高品质;顺能够写出四百字左右的、简单通顺,的记叙文和常见的应用文;能够运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够有条理地、语气适当地和人交流。

从小学各年级来说,应完成“新课标”提出的各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从课文的学习来说,应完成该课文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

三、怎样实现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这个问题涉及语文教学理论、教科书、教师、教学过程等多种因素,我想主要从教学上谈点看法和意见。

1.认清语言的本质———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认识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那么作为学习语言的课程———语 文,当然不能脱离语言的运用。具体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 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就要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我仍坚持 20 年前我在《小学语文教学论》一书中的提法:“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包括口头和书面语)的能力。”

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分不开的,为了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必须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我曾提出五项任务:(1)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2)培养和陶冶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操;(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4充实和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5)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多维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想品德、道德情操、思维水平及学习习惯的全面进步。这五项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最基本的是第一项任务———“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严格说应该包括:识字、写字、听话、说话、读书、作文六种能力,其他各种能力和品质的形成,都是在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中统一实现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达到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自能交流,才能称得

上教学获得实效。

现在有的研究者强调语文素养的全面性,但在全面之中,没有突出最基本的因素———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容易使阅读教学方向不明,把握不住阅读课的本质。阅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课,也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课。阅读课要在“用”字上狠下工夫,要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写作,学会听懂别人讲话,学会熟练地和人进行口语交流。这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必须将这个核心突出出来,明确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阅读教学在使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其认识能力和情感素养,但任何思想、情感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阅读教学必须充分显现展示语言的 魅力。

2.阅读教学要体现课文这一文 本要素。

阅读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明确之后,应明确阅读教学的依据就是课文。阅读教学必须依据课文这一文本要素进行教学。

凡是选为课文的篇目,大都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有三:第一,语言规范、鲜明、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背诵、记忆、积累;第二,凡是好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了一定的写法,鲁迅先生曾说:“凡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第三,好的文学作品都表达了作者的审美与思想情感。

针对这三点:关注课文的语言、写法、思想情感,在教学时应该如何具体实施呢?第一,使学生吸收规范的语言。教学时,教师要将语言的规范性、生动性体现出来,使学生将词

句读懂,好的片段、全文要求学生背诵。第二,使学生学习课文写法。阅读教学既要教学生读书,还要教学生写作。在阅读课上,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如何观察生活、反映生活,如何构思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学习课文的写法。第三,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文学作品都表达了作者的审美观念。同时,语文教学的主要功能就是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提高其审美能力。审美个性的培养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所谓审美个性,主要指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审美活动中所形成的个性化的认识和情感特征,也就是每个学生对某一文学作品形成的自己合理的理解、感悟和感动。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积累;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断学生阅读一篇课文,能够在语言上有所积累,这是阅读课的实效之一;能够在思想上有所领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在心灵上有所净化,这是阅读课的实效之二;能够学到一点写作方法,懂得作文必须“情动而词发”,这是阅读课的实效之三。

3.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

阅读课要将课时交给学生。提倡学生“自读、自查、自写”;提倡学

生“说课”———说内容,说语言,说认识,说情感;提倡学生“写课文”———写事实,写心得,写真情。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要始终贯彻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尤其强调说和写的训练。一年级开始训练学生说、写句子;二年级开始训练学生说、写片段,写日记;三年级进行作文启蒙训练,写学生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各种事物和人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四至六年级把习作放在重要地位,由片段训练到篇章训练,教师要有计划地进行作文指导。

平时应开展读写结合的课堂“小练笔”。我一直主张在每篇课文的讲读过程中,要有 10 分钟的练笔时间。重点是对语言的理解,对思想、感情的领悟等;阅读欣赏———可以采取朗读的形式;巩固运用———可以设计一些说和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当然,这还要依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千万不可将所有的课上成一个模式。如果平时的“小练笔”

抓得紧,逐步养成学生的习作习惯,学生就不会感到作文难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二年级重点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三年级以后,主要提高欣赏能力,重点训练默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读出心得体会的能力。一句话:让学生学会读书、作文。

4.提高青年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1)语文教师要提高人格修养。

首先,人格修养体现在心灵上,也就是体现在爱心上,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所教的专业。其次,人格修养体现在道德规范上,主要表现为高度的责任感。再次,人格修养体现在教师的言行中,教师要真挚、诚实、笃信。孔子早就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正人先正己”。(2)语文教师要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文基本功:写一笔好字,说一口标准的、流畅的普通话,能背下几十篇名篇,能给学生写出范文,具有一定的语文专业知识。这是对青年语文教

师的基本要求。二是语文教学中传统的、现代的知识和理论。我建议:青年语文教师最好制订一个三至五年的学习计划,选几本精读书。古籍方面,可以选择《说文解字》《文心雕龙》《诗经》《史记》等,有条件的可全读,没条件的可选读。再经常读读《古文观止》和《唐诗三百首》,时选时读,常用常新。此外,还要多读些文学作品,提高文学修养,以影响和

感染学生,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读经典作品,不能匆匆过目,有的应该熟读、精思、背诵、做笔记,坚持数年,定有成效。

当前,青年语文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很大。青年语文教师应把精力放在常规教学上,研究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不必人人都写论文,但是一定要写“教学日记”。“教学日记”的积累,就是教学经验的总结。有经验的教师则必须能写出论文。教师写论文时主要应该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多一点真实案例。我真诚地希望学校领导给青年语文教师创造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要坚持校本教研制度,让他们从从容容地教学和学习,逐步提高教学水平。5.端正教风,坚决反对“虚效”、“虚名”。

(1)反对“虚效”。我们为什么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呢?就是因为有“虚效”,“虚效”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应试教育的积弊上。当前应试教育依然有广大的市场,应试教育就是一切为考试而准备。例如学生到了四五年级,读书还不会概括要点,不会做笔记,为什么?因为教师在讲课时把要点都给他们概括出来了,写到黑板上了,写完了让学生去背,背完了应付考试。时间长了教学就产生了“虚效”,即使学生能考及格、考好,但能力还是没有提

高。还有就是作文考试以前,有些教师让学生在“优秀作文选”上选几篇,背下来应付考试,或者教师事先让学生“突击”出来几篇应考的作文,甚至允许学生“雇枪手”。部分教师的这种做法是极端不负责任的。学生的考试分数可能很高,但是他们不会读、不会写、不会欣赏,这样不仅产生“虚效”,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最主

要的是危害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以为学习可以“作假”,他们将来也可以在社会生活中“作假”。(2)反对“虚名”。

“新课标”实施以来,确实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教师,他们在教学上改革创新,将语文课教出了活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有的提法就过于膨胀,比如,有些教师的课被冠为“大师的课”、“经典的课”、“经典的设计”、“经典的教学”等。我总觉得,“经典”这个词不

能随意地使用。什么是“经典”?“经典”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有效的。教学过程是根据学生的变化来确定具体教学方法的,被封为“经典”的课,是不是再讲就不能变了,再变就不叫“经典”了呢?我们的课是要有变化的,特别是根据不同的学生,要改变我们的教法和设计。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切勿耽于“虚名”和功利。现在小学语文教师的负担比较重,我希望各级领导和全社会能够给广大教师创造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有一些学习、研讨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不一定非要人人写论文,前面提过的,写点“教学日记”就很好,把学生们思想的变化、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教学经验都记录下来,这也是培养研究型、特色型教师的基础和关键。

对于小学生上网的几点看法 篇10

1、要想上网的前提条件是圆满完成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2、上网必须要在家长督促下进行,同时家长做好指导工作,防止浏览不健康的网页。

3、控制上网时间,首先要满足孩子上网学习、查阅资料的时间;其次是与同学交流的时间。同时还要告诉孩子们长时间上网会极大的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如: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4、对于网络游戏要正确对待,告诉孩子由于玩游戏时全神贯注,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姿态,眼睛长时间注视显示屏,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睛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脖子酸痛,头晕眼花等并影响身体发育。教育孩子远离网络游戏,迷恋于网络游戏严重的会走向犯罪的等。

5、家长给电脑装上具有屏蔽过滤功能的软件(推荐:健康上网专家),以屏蔽过滤掉不适合学生接触和浏览的网站内容。

6、不能以 “禁止”孩子玩游戏的理由阻止孩子上网,在家能“禁”,但是会把他赶到网吧去,那就麻烦大了。

浅谈对小学德育教育的几点看法 篇11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见解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82-01

学校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学时,既要明确施教的对象同时也要清楚教育的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较强,在这一时期,教师开展德育教育时,如果能够抓住这一特点的话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以正确的理念引导学生,对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是很有用的。本文也主要围绕着德育教育展开几点自己的教学见解:

一、营造德育教育环境,突出中华传统美德

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時候,要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在环境布置上要能够体现出中华的传统美德。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比如说爱国、为民、谦逊、勤俭、孝顺、和谐和仁义以及自强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主要任务除了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文化知识外,也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些精髓传承下去,让祖国的未来变得更加的美好。

在我们学校的德育教育建设过程当中,是非常注重营造一个好的德育环境的,而且还会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对德育教育环境进行精心的布置。比如说,多制作一些比较精美的讲文明的贴图,张贴在学校最醒目的地方,“文明用语天天看”、“讲文明从我做起”等,而且也可以在教职员工和学生当中多开展一些诸如“讲文明、树新风”的实践活动,让德育教育的氛围遍布整个校园当中,在教师教育学生的时候,也对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德育教育功能,然后再把自己的感同身受地传授给每一位学生,让德育教育在全校范围内都能够引发师生的共鸣,切实把学校的德育教育的重要内涵凸显出来。

二、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结合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有一些学生对别人的东西比较感兴趣,趁别的同学不注意的时候就顺手把东西带走了。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不要先批评他们,要先找一些拾物交公的例子讲给他们听听,然后再说,有些学生可能错装了别人的东西,在自己的书包中去找一下,如果真的是装错了,要勇敢地把它交到老师这儿来,结果就有一位学生红着脸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交上来了,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故意的,请大家原谅!”顿时,班级里掌声齐起,最后再让全体的学生都讨论一下,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而且当捡到东西的时候要记得交给老师。通过这一事例,学生既能够辨明是非,而且还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自这次班会活动后,班内拾物交公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了。

三、设计个性化德育课外作业,延伸德育教育实效

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最大盲点就是很难做好小学生校外德育教育的延续。在学校的内部,通过各种德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小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渗透。但是一旦学生们离开了学校之后,由于缺少对学生相关方面的引导,德育教育效果有时候会出现倒退的现象。要想有效克服这一缺陷,在此建议可以设计个性化的德育课外作业,让学生在校外也能够时刻关注自身的品质、行为习惯等的培养。同时也要和家长取得联系,比如说可以通过“家长培训课堂”的方式,让家长们也都能够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也能够积极地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在校外的德育教育工作,比如说,家长可以通过督促学生认真的完成德育课后作业的方式,把学校德育教育有效地得以延伸。比如,在开展的思品课《讲卫生的好孩子》和《诚实守信》等课的设计当中,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课外让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以及诚实守信德育的个性化作业,这样则能加深学生对这一习惯和品德的认知度,而且还能够提高德育教学的效果。

四、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德育工作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彰显出应有的价值,一旦脱离了实际,德育教育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学校要注重多从一些课外活动中来加强德育的实用价值。比如说,可以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把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实际的行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在活动中把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让学生们都能够在愉快的状态下接受德育教育。此外,学校也要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一些社会实践,亲自去体验一下生活,在实践中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再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比如说去敬老院帮忙打扫卫生,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等,让学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对德育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信念是永远不会改变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任重且道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而且还要不断地坚定自己的信念,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多总结一些经验,在失败中成长,要以不变的热情对待每一位学生和每一位家长,珍惜每一次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而且还要坚定不移地投入到德育工作的伟大队伍当中。

参考文献:

[1]张仁贤.教师如何做好学困生转优[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02.

[2]何拴来 浅析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促进素质教育的策略[J]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5).

[3]周丹.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应变[J].天津教育,2008(9).

[4]刘志春:《学校德育教育的反思及走向》,《德育探索》,2002年第3期.

[5]胡荞丽.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7.

[6]何拴来 浅析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促进素质教育的策略[J]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5).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12

1.1班主任教学 品德与生活 , 可以使工作更 轻松有效。 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工作是事无巨细的, 学生的大小事情都要管班主任经常被学生围着“告状”:“老师, 他拿我的笔了。”“老师, 他撞了我了。”……教室里的卫生, 桌椅板凳的摆放, 学生如厕、饮水, 上学、放学安全, 以及课间活动、同伴之间发生的磕磕碰碰等都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可以说班主任工作包揽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看似学生活动中的“琐事”, 对于儿童来说是大事。所以, 解决这些事情是班主任的职责, 但解决问题的同时又花费了班主任的许多时间和精力。因此, 如何使班主任工作轻松有效一直是许多班主任探求的主题。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综合课程, 具有生活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教学内容就是选取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品德与生活课程把许多内容和班务工作紧紧地联系起来, 许多班务工作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上可以完成。可以说, 如果是班主任教学品德与生活课, 上好了品德与生活课程就可以使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 更轻松有效。

1.2班主任教学品德与生活 , 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 效性新课程提倡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品德与生活教材提供的是一些范例,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 创造性地“用”教材, 使教学更具针对性。班主任和学生接触得最多, 最了解学生生活的实际。一些发生在学生和班级中的事件, 是最好的“活教材”, 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得多, 接触得细, 对学生了解得深。可以说班主任工作可以促进品德与生活课教学, 一些教学情况的落实和反馈比专职的教师更及时、更全面。从这个意义上讲, 班主任教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比专职的教师更具优势, 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更能为学生服务。

2.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 做到 “润物细无声 ”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 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生课的教学绝不是孤立的, 而是立体的、多角度的。我们应该注重它与其他学科间的整合, 让思想品德教育无处不在又不露痕迹。

3.开发课程资源 , 发挥地方资源与校园资源的作用

长期以来, 人们往往把课程窄化为“学科”、“教材”, 甚至“教科书”, 课程资源无非是某些书面的材料。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要走出教材的狭隘视野, 广开思路, 因地制宜, 让课程资源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素材和条件, 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专家认为, 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价值。

4.课堂教学评价

4.1要准确 , 忌应付。 有些教师缺乏课堂调控技巧 , 面对学生纷繁复杂的回答, 穷于应付。无奈之下, 只好用些语气词“嗯”、“哦”连续应付学生的回答 , 在发现学生回答不够完整或不够深刻时, 往往只会说“请坐” (手势) , 来, 谁还会回答? ”或者说:“这样啊, 下一位……”等等。没有真正评价学生, 学生无法从老师的这类评价语言中获得肯定或否定。即使像“好的”这类评价语言, 看似在肯定学生的回答, 但因为学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 所以最终无法肯定自己。

4.2要激励 , 忌讽刺。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 课堂即时评价要努力发挥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因此, 我们应该在强烈的评价意识和明确评价的基础上, 突出激励性评价, 这有助于学生保护自尊心, 激发上进心。正如有位心理学家说:“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层都具有得到别人的赏识和表扬的愿望, 小学生更是如此, 他们需要从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里感受成功。”不能把表扬作为激励学生的唯一手段, 在课堂上经常毫无理由地赞扬学生甚至讨好, 这会失去激励的价值作用, 更不能对学生进行讽刺, 态度简单粗暴, 导致学生难以接受。

4.3要针对 , 忌泛意。 一些品德教师常对学生说 :“你必须努力学习。”“你的想法很好。”“你做得真棒。”以此表示对学生表现的赞同。 但是, 这种评价反馈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事实上, 这种评价反馈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培养。无关痛痒的泛泛而谈的评价就像蜻蜓点水, 在学生的头脑中很难烙下较深的印记。评价一定要有深度、到位、有针对性, 防止笼统模糊、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5.着重情感培养 , 发展思维

《小学德育纲要》指出 :思想品德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 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 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 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因此, 在思品教学中, 要着重情感的培养, 多方面、多角度、多方法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师要选择行之有效的育情方法, 以“情”为线索, 讲究“育”的策略, 采取以理育情、以境诱情、以比促情、以情引情等多种方法, 借助心理换位、设身处地、移情想象等情感体验方式, 把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综合起来, 达到强化情感的目的。

6.着力导行训练 , 深化思维

明理的目的, 情感的培养都是为了导行。导行是根据课文中的训练内容和学生学习, 生活中的实际事例, 在讲明道理的基础上着力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观点, 对这些内容和事例的是非、善恶、美丑进行甄别、辨析、评价, 使学生不仅“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 从而强化学生的道德评价思维能力。升华道德情感, 培养道德意志, 达到情理凝结, 形成道德意志, 因此, 教师一方面应有目的, 围绕本节教学的目的、要点, 精心设计导行内容, 注意设计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应的题目, 让学生辨析回答。另一方面应讲究导行方法, 注重导行实效。

7.及时交流 , 提高认识

上一篇:php学校网站管理系统下一篇: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