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教案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一政治教案(精选9篇)

高一政治教案 篇1

2. 2只羊=1把石斧,石斧是羊的等价物,等号后的物品是等号前的物品的等价物。1把斧头=15千克大米:1把斧头的价值通过15千克大米表现出来,15千克大米是一把斧头的交换价值。

3. 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一般等价物的本质是商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 金银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它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易于分割。)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金银天然非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5. 货币的基本职能有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另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需要实实在在的货币。执行贮藏手段时,也必须是实在实在的货币和足值的货币。支付手段用于支付赋税、租金、工资、债务、利息、地租。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货币的五种职能的共同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6.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没有价值,不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纸币只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纪念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由金银等合金做成,既有使用价值也有价值,是商品。镍币是金属货币,起纸币作用,不能和金币和银币相比。

7.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X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因此,资金周转越快,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所需货币越少。

8.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实质就是纸币贬值,存款代表的实物量减少,危害是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一定都由通货膨胀引起。若出现通货膨胀,应采取的对策有:控制货币发行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商品数量,减小价值,降低价格,提高存贷款利率,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若出现通货紧缩,采取的对策有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扩大出口。

高一政治教案 篇2

一、选择恰当的事例

1.贴近生活, “接地气”

高一新生要适应高中生的角色, 面对很多的挑战。政治学科内容发生的变化, 让学生在它面前产生了一些疑惑。为了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让他们能够较为轻松地吸收消化知识, 高一政治教师在举例时, 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引用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接地气”的事例, 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经济生活》在生活中的价值, 感觉到学习的乐趣, 逐渐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巩固课堂知识。

例如, 学习货币的基本职能时, 可以列举学生购买文具、书籍、生活用品等事例, 学习信用卡的含义、作用和优点时可以将它与学生常用的“饭卡”相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时, 可以列举本地的典型事例, 让学生开动脑筋, 切实提出有效的方法……

2.简单明确, “针锋相对”

高一《经济生活》的内容体现一个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 知识的展现也遵循了由浅到深的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基础开始, 不断拓展, 逐渐掌握知识。因此, 教师开始在选择事例时应该适当降低难度, 让学生能在特定的背景知识下快速读懂材料。材料要简单明确, 设问要针对性强, 一个问题对应一个知识点, 让学生能迅速联系课本知识, 正确回答问题, 这样不仅能增强高一学生学好政治的信心, 当学生学会在题干中得出答案时, 还会使他们认识到阅读和分析材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

例如, 在介绍影响价格的因素时, 可以列举影响猪肉价格的因素, 应突出养猪成本的提高对价格变化的影响, 体现出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 另外明确猪肉的供给量和人们对于猪肉的需求量发生的变化, 体现供求关系对于价格的影响。对于其他的一些因素, 教师在课前处理材料时就应将之略去, 避免造成学生答题混乱, 指向不明确。

3.与时俱进, 收放自如

相对于照本宣科和空洞的理论讲解, 运用生动有趣、富有时代特征的事例,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 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 能通过对事例的回忆, 再现知识点, 并调动知识点去解决问题, 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所以, 教师在课堂中可适当选用较为生动新颖的事例。

例如, 在讲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 可以列举学生熟悉的影视明星做广告来表现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以当前的“非主流”现象来表现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等等, 最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但是, 如果事例选用不恰当或是教师引导不当, 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 在课堂中运用某网络游戏为例, 可能会引起部分同学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但是, 如果将该游戏描述得过于详细、生动, 不仅可能使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 也有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兴趣继而沉迷其中耽误学习, 那就得不偿失了。因此, 教师要精心设计, 合理安排, 避免哗众取宠, 真正发挥此类事例的作用。

二、巧妙运用适当的事例

1.构建联系, “前呼后应”

一节课要列举几个事例, 没有标准答案。但教师应结合本课的知识点、重难点, 做到前后联系, 前呼后应。

课堂举例要时刻围绕教学内容, 为说明知识点服务, 不可偏离主题。如果一个事例要转好几个弯才能联系教材, 不但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反而会把他们引入迷途。如果事例可以与课本中其他的知识点联系, 可以把这些知识联系起来, 既使学生明白了新学的知识, 又复习了原有的知识。

事例与事例之间的联系。课本每一框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这应当成为贯穿始终的主线。举例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 如果有可能的话, 尽量通过一个事例, 多个设问的方式把多个知识链接, 层层深入。若是列举了多个事例, 可以选择几个有联系的事例。例如, 在介绍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这一弊端时, 列举了“毒牛奶”的事例, 那么在介绍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时, 完全可以从同一个事例“牛奶”入手, 转换角度解释相应内容。

2.准确定位, 恰到“好处”

事例用在什么时机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呢?首先要定位, 是用来导入新课, 承上启下, 归纳总结, 还是用来拓展延伸的。

导入新课的事例放在课堂开始,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出知识点;承上启下的事例放在课堂中期, 巩固新学知识点, 并引出下一个知识点;归纳总结的事例放在知识点讲解之后, 对之前的知识点总结深化;用来拓展延伸的事例一般放在知识点学完之后, 开拓思维, 实现跨越。

例如, 讲解完储蓄、股票、债券和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方式之后, 请同学们根据“张大爷”家的“具体情况”, 帮助他设计一套投资理财的方案, 并阐明原因。这个事例能够起到总结概括的作用, 帮助学生归纳了各种投资理财方式的特点, 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 将课本知识运用自己的家庭生活实际中来。

3.积极引导, 传递“正能量”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特别强调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例如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科学发展观等。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教学内容, 多用积极向上的、正面的事例去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振奋精神, 增强信心, 促进全面发展。当然, 有时候不可避免会列举一些较为消极负面的事例, 此时, 教师要给予评价, 尽量消除负面影响, 引导学生用乐观积极地态度去解决问题, 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树立正确的观点。

例如, 面对当今社会就业困难的局势, 劳动者不能整天怨天尤人, 消极懈怠, 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走向合适的工作岗位。学生在不久的将来也将面临着这一问题, 因此, 教师要端正他们的态度, 从当下开始, 打好基础, 全面发展, 为未来做准备。

摘要:高一政治以《经济生活》为例, 课堂选用的事例要贴近生活,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要简明有针对性, 使学生迅速找到要点并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要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 符合时代要求……因此, 事例要认真筛选, 教师也要具备相应的运用技巧, 掌握举例的艺术。

高一政治教学的四种策略 篇3

【关键词】政治学科 高一新生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102-02

高一学生由于是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在高一特别是在第一个学期开学之初往往还处于比较迷茫的阶段。要想让他们从初中轻松的学习状态转变过来,适应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学生刚从初中升到高中时学习的必修一《经济常识》内容比较抽象。大部分学生(特别是从农村来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经济知识,因而学习经济常识的时候就很难理解。很多学生对政治课可能会有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政治学了没有用,其内容都是老师的说教内容,与实际不相联系。所以在政治课堂上出现学生无精打采、普遍厌学的现象。不破除这些误解学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也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高一第一个学期开学之初就要想办法引导学生喜欢政治,激起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尽快掌握上政治课的学习方法,树立学习的信心。下面笔者主要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以及教学方法方面谈谈自己几点看法。

一、开学之初就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好政治

无论做什么事情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政治教学也一样,如果开学之初的第一节政治课能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那么以后学生就会喜欢上政治课至少不讨厌政治课,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高一开学之初上好第一节政治课很关键。在开学第一节政治课上,笔者会用事例来告诉学生政治课是一门有用的学科,政治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列举一系列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经济活动,如以开学的时候学生通过网上银行交学费为例,介绍《经济常识》中有关银行的知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对政治课充满期待。进而介绍马上要学习的必修一《经济生活》,并把其中的有关货币的内容作简要讲解。掏出准备好的人民币,让学生探讨钱(货币)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进而让学生自己制订一个如何使用压岁钱的理财方案等,这样一下就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了。

让学生从这些鲜明的事例中,明白学好政治的道理,懂得学好政治课的内容,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许多帮助,知道政治课知识是有用的知识。

二、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课前预习

要想搞好学习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高一新生开学之初,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普遍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也不知道如何去安排学习时间。因此开学之初,介绍学习政治课的学习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要做到课前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开学伊始,要纠正部分学生认为我终于考上高中了,可以放松玩一玩了的心态,帮助他们端正学习的态度,要珍惜高中学习的宝贵时间。教育学生每天都应该做好学习计划,明确要求学生必须抽时间对所要学的内容进行预习。新课预习时不能走马观花,看完课文就完了,要做到“眼到”“手到”和“心到”。看课文时要把重要论点划出来,看不懂的地方要做好笔记,这样在上课时候,当教师讲到这些问题时就能分外注意,更认真地听讲,把不懂的部分听懂了。这样就能在课堂上更好地把握重点,解决难点。

第二,上课要认真做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预习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在专心听老师讲解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课堂笔记。可以在相关的内容上写一些醒目的文字,例“含义”“意义”“作用”“措施”等,把课堂上教师增加的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写在相关知识点的旁边,让笔记一目了然,让自己印象深刻,也方便以后复习。

第三,认真完成每课练习

每上完一个新的内容,就要及时完成配套的练习,千万不能拖。课后及时做作业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又是为下一节课所学知识做好铺垫,如果不能及时把作业做完,就有可能影响下一节新课的理解和接受,造成学习困难。再者,练习也是复习的一种方法,通过练习来温习所学的新内容,使自己温故而知新。

第四,重视每次测试和讲评

测试是对我们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能帮助我们发现我们在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老师在讲评试卷时一般会讲到一些不同题型的审题和答题的方法与技巧,也会讲易混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些都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的经验,是对这些知识进行的总结和升华,它对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讲评试卷时,教师要反复强调学生要在试卷上做好笔记,建立自己的错题集,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薄弱环节。

第五,重视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背诵记忆

开学时就要跟学生讲明,高中政治科不管是平时考试、学业水平考试还是高考都是闭卷考试,跟初中政治科开卷考试不同。要强调学生去背诵和记忆一些重要原理和知识点,建立自己的知识库,让自己在遇到问题时能够随时能从大脑中调动出相关的知识来解决。

三、注重时政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实践能力

政治课具有德育性、时代性、时效性、知识性等特征。我们发现,学生课下聊天时每提起国庆阅兵,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时兴趣都非常高涨,说明学生对时政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上课时,老师就要根据政治课的特点,结合当下社会比较关注的时事,与课本上的理论联系起来。用这些理论来阐释实际问题,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议一议”等栏目内容,让学生课后进行社会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理论根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一节课的时间以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提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改进措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政治课想要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就不能像过去那样拘泥于粉笔加黑板,在教具和教学方法上要尽量多样化。新课标改革要求我们,老师要学会恰当地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以增加直观性。如,高一必修一的经济生活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可借助多媒体来展示与这些相关的生动的视频、图片或漫画等材料,就可更加直观地表现这部分内容。另外,在教学导入上,运用多媒体技术以画面或小视频来导入,就能更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迅速地引出教学内容。像必修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漫画《赶不上趟》来做课堂导入,学生就很感兴趣,就会带着强烈的欲望期待老师下一步要讲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减小学生理解的坡度,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而且能够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当然,除了上面谈到的这些,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学会放下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子,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交流。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良师,而且更要做学生的益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信任老师,喜欢老师,进而更加喜欢上课。

高一下册政治教案 篇4

按产品的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消费的目的进行划分,衣服、食物是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衣食住行的需要的,属于生存资料消费;请家教、参加培训班、买书是为了满足发展需要的,属于发展资料消费;旅游是为了追求身心愉悦的,属于享受资料消费。

按消费的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3,我们生活中很多的消费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属于钱货两清的交易方式消费。但是如果我们想买大房子(高档汽车),钱货两清意味着我们要等积够了钱之后才能有新房子住。

在我们周围,买房子除了钱货两清,还可以以什么方式买房子呢?(贷款消费)

(1)、含义:是指消费者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用于购买 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或教育、医疗、旅游等消费性支出的一种形式。

(2)、特点:① 以信用为基础,消费者与贷款的金融机构形成 信贷关系,按照约定到期还贷付息。② 主要用于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以及大额服务。从所设计的探究活动中的漫画,引出“先储蓄后消费”和“先消费后还款”两种消费行为,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讨论:怎样看待这两种消费方式?老师帮助总结:二者并无好坏之分,各自适用的情况不同,再列举何种情况下用前者,何种情况下用后者,如在收入前景稳定的情况下,大宗商品的购买可以考虑贷款消费。

(3)、区别:消费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逐渐转移的。

(4)、作用:①、从消费者个人的角度讲,它能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 ②、从社会经济角度讲,贷款消费能促进生产,推动经济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并且对提高社会的信用意识、法制观念有积极的作用。

(5)、注意:①、要转变传统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贷款消费,在理智消费的指导下,通过贷款消费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提高生活质量。②、选择贷款消费时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应该把贷款的数额控制在自己的还贷能力之内。③、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如果有些农民工买不起房子,家又离得远,于是就出现了租房子这么一个现象,这是以什么方式进行消费呢?(租赁消费)

按消费方式分:钱货两清的消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贷款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租赁消费(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

4、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的比较:

消费类型

适用范围

所有权和使用权转移情况

钱货两清的消费

生活中大部分商品

所有权和使用权,刻发生转移

贷款消费

收入稳定、积蓄较少的人购买的大宗商品

所有权逐步转移,用权即刻转移

租赁消费

暂时使用的商品

所有权不转移,用权即刻转移

(三)、消费结构教学

1、根据前面的某一个设计,让学生计算各项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例如:食物占50%;衣服占20%;其他占30%。

2、引导学生计算各次消费设计中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进行比较,说明比例高收低不同时收入及其他消费的情况。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费用/消费总支出费用_100%

限制:不能大于100%,因为食物不可以取代其他消费;不能小于0,因为食品消费不可能为0。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1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

60%以上为绝对贫困国家;

50%—59%的国家为勉强度日(温饱型);

40%—49%为小康水平;

20%—39%为富裕水平;

20%以下为极富裕国家。

指导学生看课本22页的图表。分析得出: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三、教学内容小结,指出重点、难点。

四、补充练习:辨析题:有人认为,货款消费是“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是超前消费。

(要点:贷款消费的概念、内容、未来的收入及偿还能力)

高一政治必修2教案 篇5

(1)为什么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面对我国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的客观事实和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为基本内容。

(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高一的教案政治課 篇6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和生产经营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生产者的生产调整各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2.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透过现实生活中的复杂现象,认清问题本质的抽象能力,从而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使学生懂得在何种情况下消费较经济,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通过学习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以适应将来激烈的市场竞争。

【学习重难点】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学习方法】

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学生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设计思想】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中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注重用生活化的情景来呈现问题,提供学生探究的平台和路径。以学生“学”为主,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与社会经济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知识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合作探究(思考讨论、分析判断)启发引导、归纳,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情境导入】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思考:

花一百元买同样的商品,今天和两年前所买的量一样吗?展示一张百元大钞,

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势导入新课。)

1、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想一想。

汽油价格上升,需求量有什么变化?

创设情境,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突破重难点。

2、不同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1)生活必需品

(2)高档耐用品

过渡:但是不同商品价格变动对人们需求的影响力不同。

3、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人们对相关商品的需求

(1)互为替代品

(2)互补商品

思考:

(2)电动车与汽车、汽车与汽油这两组商品各有什么联系?

过渡,电动车、汽车、汽油,电动车与汽车、汽车与汽油这两组商品在现实生活中是什么关系?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的商品

回答:面对汽油价格上涨,假如你是汽车企业的管理者你将会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价格变化关系到千家万户,一般来说在收入总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水平上涨,生活水平降低,价格总水平下降,生活水平会有所提高,所以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物价问题。

课堂小结: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做课堂小结。教师适当引导通过归纳总结,建构知识体系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人们对相关商品的需求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调节生产规模

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

课堂训练:

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表现在 ( )

①价格上升,购买减少 ②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③某种商品价格上升,其互为替代商品的需求扩大 ④价格下降,生产规模缩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近年来我国粮价的上涨并没有引起居民的恐慌,这是因为 ( )

A.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变动对人们的生活没有影响

B.居民普遍具有“买涨不买落”的心理

C.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较小

D.居民普遍具有“买落不买涨”的心理

3、受油价上涨影响,居民购买电动车的多了,购买了摩托车的少了。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电动车和摩托车 ( )

A.是功能不同的商品 B.是对环保有不同影响的商品

C.是互为替代商品 D.是互补商品

4、下列属于互补商品的是( )

A.牛肉与猪肉 B.货车与飞机 C.汽车与汽油 D.自行车与电动车

5、今年入冬以来,生姜价格持续低迷。安丘白芬梓镇姜蒜批发市场鲜姜批发价格由去年同期的2元/千克下降到0.9元/千克。该批发市场负责人分析说,生姜价格持续下跌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前几年因姜价上扬,姜农纷纷扩大种植面积,导致市场上供大于求;二是因日、韩等国药残检测日趋严格,导致生姜出口量有所减少;三是目前生姜粗加工企业多,许多企业仅限于洗洗泥、装装箱等,产品附加值低。

请用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的道理,就如何克服姜贱伤农向姜农朋友提几点建议。

、(1)调节生姜生产。明年可适当减少种植面积,待价格回升后再行扩大,以增加效益,减少损失。

(2)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生姜生产要努力降低药残指标,以赢得国际市场。

(3)依靠科学技术,对生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教学反思】

高一政治教案 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学习内驱力激发兴趣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076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进入高一后,在政治学科的学习上出现了一些困惑:初中阶段很容易得高分的政治学科一下子抓不到头绪甚至很难听懂,政治成绩徘徊在及格边缘,畏难情绪油然而生。作为高一学生的政治教师,如何引导他们尽快适应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引导高一新生学习思想政治课。

一、 转变学生观念

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他们明确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高中后,有些打算高二选理科的学生,在了解了理科生高三不学思想政治课,高二政治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不高后,都认为高一没有认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必要。因此,政治教师必须要从高一就让学生明确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通过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以掌握一些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哲学常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其次,通过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通过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尤其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通过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这一点对今后学理科的学生同样重要。

二、 让政治课堂“活”起来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改变学生对政治课的偏见,必须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让高一政治课堂“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变消极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高一入门课教学中,笔者在引导学生了解四本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后,就专门为必修一经济生活的学习设置了一个探究活动“你的经济头脑如何”。该探究活动有两个问题。问题一:“假设你是美国亚特兰大石头山公园的管理者,现要为该公园制定游览收费标准(在12美元和8美元中选择)。坐缆车收费多少美元?游遍全公园所有26个景点和项目收费多少美元?(需说明定价理由)”问题展示后,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学生踊跃发言。不少学生认为坐缆车应该比游遍全公园所有26个景点和项目便宜,理由是坐缆车游览的范围比较小。为此,笔者抛出了第二个问题:“实际上在该公园公示牌上显示的游览收费标准是坐缆车收费12美元,游遍全公园所有26个景点和项目收费8美元。中国游客看到这样的收费标准,都认为这是‘糊涂失算,你也如此认为吗?”该问题的答案虽然浅而易见,但也引起了学生激烈的讨论。从学生的反应中可以看出,笔者设置的探究活动由于密切联系实际,并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要求,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接下来,笔者顺势引导学生从经济学角度理解该公园游览收费标准定价的合理性:之所以游遍全公园所有26个景点和项目的收费比坐缆车游览收费还要便宜,是因为游客游遍全公园所有26个景点和项目需要在公园消费,可以带动公园其他项目的销售,从而达到公园和游客双赢的效果。因此该公园在制定游览收费标准的问题上,不但没有糊涂失算,而且还是大有智慧的。

通过该活动,学生深刻领会了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魅力。通过联系实际的分析,学生不仅知道“经济”就是用最少的成本做最多的事情,还了解了经济学中价格对需求的影响,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特别是消费的作用,为接下来经济生活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该探究活动两个问题的巧妙结合,还使学生受到了思想上的洗礼,从中深刻体会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结合现实设置探究活动引导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慢慢改变了对政治课的偏见,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内在动力。

三、 加强学法指导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科学,虽付出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而渐渐失去了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和动力。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教师还必须做好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学习政治课的规律,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从近期效应看,预习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目的性;从远期效应看,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但是真正能做好课前预习的学生却很少。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书,学会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此,笔者在入门课就指导学生了解整本教材的结构,以及教材每一单元每一部分内容的预习要求。另外针对政治学科理论概念比较多的特点,笔者还运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政治概念。由于有了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提高了预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二)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为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一方面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并能够有意识地排除分散他们注意力的各种因素。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将教材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圈画出来,甚至作些批注,将一些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为后面的自主复习做好准备。

这样在看、听、思、记、参与的有机结合下,学生听课的效果和质量有了大大的提高。有了实实在在的听课效果,学生才能深刻领会思想政治课学习的规律和要求,并将这些要求内化为自己持久的学习动力。

(三)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有些学生很努力,可花了很多时间就是记不住知识,渐渐也就对学习思想政治课产生了畏难情绪。为此,一方面,教师应指导学生遵循记忆规律,掌握记忆技巧,强化“背”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关键;要及时复习;对难记忆的知识进行分散记忆;记忆时可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另一方面,针对政治学科考试中“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政治观点分析问题”的主观题考查方式,教师还应该在每节课结束后布置默写任务,要求学生课后遵循记忆规律,运用教师教授的记忆技巧对课堂上所学的重要原理和观点进行记忆,实践“背”功,并在下一节新课课前5分钟进行堂上默写。

(四)指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

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学到的是一个个知识点,而学习任何知识都有一个逐步把知识扩展和加深的过程,这就需我们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对所学的一个个知识点加以整理,将这些知识点置于某个“面”上呈现出来,这就是一个对知识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助于实现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因此,学完一课、一单元或一本书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出将知识系统化的要求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指导学生学会解题

学习成绩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直接因素。而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一方面与他们知识掌握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们的解题方法、解题能力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引导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解题,提高解题能力。现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考试考查的题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选择题,一类是非选择题。对于选择题,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选择题题干的意思,要注意题干的关键字、关键词,如“主要”“最”等;其次要引导学生分析题肢的表述是否正确,对于错误的题肢加以排除,对于正确的题肢加以比较;最后再思考题干与题肢的关系,将与题干有直接联系的题肢选出来,这样就能保证选择题的正确率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材料分析题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要求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因此在解答这样的题目时步骤往往是这样的:先审清材料、问题,提取有效信息;再明确其运用的原理;最后运用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在答题组织文字时,应先写明原理,后结合材料分点、分段进行论述。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相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沈德琴.高中思想政治学习兴趣的培养探微[J].成才之路,2013(30).

[2]叶红燕.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衔接的思考[J].新课程·教师, 2013(5).

[3]牛文斗.高中政治学法指导[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7).

高中生高一政治教案 篇8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__专政的特点。

2、理解人民__专政的本质、__与专政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__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__专政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__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人民__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__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__专政的意义。

教学难点:

__与专政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__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进行新课

一、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从社会制度方面看,两次洪灾发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国废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从国家政权方面看,国家政权从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并为其服务,转变为掌握在人民手中,为广大人民服务。

二、广泛、真实的__

1、国家的基本理论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从历看,国家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存在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教师点评:国家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从而产生阶级、阶级对抗,统治阶级为__被统治阶级反抗而建立的暴力机关。由此可见国家之本质。

(2)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页“专家点评”,了解国家性质的有关常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3)国体及其决定因素。

国家的性质又称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什么问题?)

根据国家性质不同,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__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教师活动: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社会各阶级、阶层在我国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关系。请大家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并总结我国政权的特点。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特点在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掌握政权,享有__,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因此。政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主要体现在人民享有的__权利上。

3、人民__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6页,看看人民__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在哪里?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人民__的广泛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__权利,二是表现在__主体的广泛性。我国现阶段享有__权利的主体包括,工、农、知、干、军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__的真实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的__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二是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思考、体会我国人民__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__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人权材料”,举例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只能是具体的、相对的。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有(略)。

中国人权事业的新进展。20,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0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农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之初的2.5亿人下降到年的2900万人。人均寿命从解放前的35岁上升到71.4岁。

事实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不是空洞的一句话,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保护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得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人民__专政的专政职能

教师活动:在人民__专政的国家政权中,除了对人民实行__的职能外,还具有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职能。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要保留专政职能?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保护人民__权利不受侵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__与专政

(1)__及其阶级性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__的含义,思考:应该怎样理解__的含义及其阶级性?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首先,__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同____制度相对立的。其次,__具有阶级性,他的平等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共同管理国家,都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的,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只能是适用于统治阶级,而不能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主要是依靠暴力进行专政。

(2)人民__专政是__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教师活动:同学们可以看课本P7页,思考我国的__与专政,在什么地方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在什么地方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并运用这一道理评析观点一、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__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统治阶级实行__,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是国家政权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这一点上,一切__国家是一样的,但我国的人民__专政是新型的__和新型专政的统一,对广大人民实行__,只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真正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统治,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观点一只看到它们的相同点,观点二只看到它们的不同点,都是片面的。

三、坚持人民__专政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页,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要坚持人民__专政?现阶段如何坚持人民__专政?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1、坚持人民__专政的重要性

(1)坚持人民__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__专政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__,才能调动人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对敌对势力的专政,才能保障人民__,维护国家安定。

2、坚持人民__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

突出经济建设服务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国内外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发展人民__,加强__制度建设。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的有关知识,懂得我国是人民__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人民__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是真正的大多数人的统治,必须坚持人民__专政。

(四)实例探究

[例1]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不正确地是

A.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B.国家是为社会谋利益的工具

C.国家性质是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的D.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

答案:B

[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__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宪法的这一规定直接表明了我国的:(1)国体(2)国家性质

(3)__的广泛性(4)__的真实性()

A.(2)B.(3)C.(1)(2)D.(3)(4)

答案:C

[例3]下列对__与专政关系的理解不正确地是()

A.对一定阶级既有__又有专政B.__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__的保障

C.__与专政互为前提D.统治阶级的__就是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答案:A

[例4]我国人民__的真实性表现在()

A.人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的各方面的__权利

B.一切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都是国家的主人

C.对社会的大多数实行__,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D.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使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答案D

课后习题

用__与专政的关系,分析我国政权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异同。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 篇9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国家财政》这一框承接了上一课个人收入分配这部分内容,是对国民收入的延展和深入。同时又引出了下框税收,所以,本框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可以为学生积极参与经济生活注入新的动力。

(二)学情分析

有关财政领域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较陌生的,平常生活中是较少关注的。另外,财政知识是较为宏观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也较难。这需要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在情境中构建知识、情感升华,以达到知情融合。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关心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

能力目标:联系国家财政政策的材料,说明财政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事物内部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的含义,理解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及财政的巨大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教学重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这点,才能理解和掌握财政及为以后《税收》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财政的作用

难点的依据:对于财政为什么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理论性比较强,牵涉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理解比较困难。

(五)教法学法

教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我主要运用了直观演示法、学生辩论、分组讨论、事例分析、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自体验、由理论到实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郑州地铁

上课之前呢,同学们先思考一个问题:我国的第一条地铁是在哪里建成的,何时竣工?

(同学们回答,教师放映PPT1)

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线在北京建成;40年后,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工,郑州从而成为中国“地铁俱乐部”的第19个成员城市。那么这条东西走向的路线就是地铁一号线,同2号线一起贯穿郑州的东西南北,预估在13年底一号线开通后可以极大地环节我市的交通压力,到时候我们同学来上学的时候就更加的舒适快捷了。

(教师放映PPT2)

这是我市规划的六条地铁线路,预计总投资在1000亿元左右,那么我们来思考一下,如此巨大的投资又是从何而来呢?

(同学:国家税收)

很好,大家已经非常接近问题的本质了啊,咱郑州市地铁的修建大部分资金确实数却是来自于国家税收,但除此之外,还有一小部分资金会来自于国家收入的其他方面。总的来讲,其实是靠国家财政的巨大支撑,国家才有如此雄厚的实力来修建地铁等大型的基础设施和水利工程。那么,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国家财政(PPT3放映)。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两个:第一,什么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第二,什么是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作用是什么?(PPT4)

(二)国家财政

1.国家财政的含义、目的与本质

现在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迅速阅读课本64页,并思考以上三个问题。第一,国家财政的含义是什么;第二,国家财政的目的是什么;第三,国家财政的本质是什么。

(此环节较为简单,在第三个问题上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课本的大标题。学生思考一分钟后请学生起来回答)

2.国家预算与决算

很好,这样一来我们就更加明确了国家财政的内涵了,那么看书看得仔细的同学会发现我们阅读的课本中除了国家财政之外,还提到了两个专业名词,那就是

(同学: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PPT5)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到底什么是国家预算,什么是国家决算?请看报告。

王春山,我们郑州市的财政局局长,他在我市13届-常委会议上做出报告,称

2016年,郑州市财政收入502亿元,完成预算的113.3%。财政支出566亿元,完成预算的96.9%。预计2017年市政府财政收入578亿元,财政支出预算总额将达到589亿元。

1.在材料中出现的数字502亿与数字566亿说明的是郑州市的什么情况?而数字578亿和数字589亿又说明郑州市的什么情况?

2.材料中数字502亿和数字578亿共同代表的是什么?而数字566亿和数字589亿共同代表的是什么?

(请同学对国家预算、国家决算、财政收入以及财政支出做出区分)

在上一段的材料中,我们会发现,我市这两年的财政收入似乎是小于财政支出的,那么这种情况在经济学中应该如何定义,如果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呢?我们接着看(PPT6)

(三)财政收支

1.财政收支关系

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财政结余

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财政赤字

由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具体数字是很难预估的,所以要达到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的情况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当财政出现略微的结余或赤子情况,我们也将其归为财政收支平衡的情况中,我们郑州市这两年的财政收支情况基本上属于财政收支平衡。如果财政赤字过大,国家就要发行大量债券,将导致国家债务负担过重。同样,结余过多的话,也可能是的财政资金不能得到物尽其用,对我们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不利的。

2.财政收入与支出(小组活动一)

讲到财政收支关系,接下来我们来考虑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男生要会挣钱,-要会花钱。那么今天我们都来扮演一下王春山,假如我们来负责郑州市的财政收入与支出。

男生队:你们将要从哪里取得财政收入?

-队:你们又如何分配这些收入呢?

给大家一分钟讨论时间,然后请小队代表汇总小组讨论结果,每答一条得一分,得分多的为优胜者,讨论现在开始。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并负责记录学生所答,最后进行小队评比)

好,不管是男生还是-,我们大家的表现都非常出色,那么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下国家的收入,到底从何而来?(PPT8)

财政收入:税利债费

(四)财政收入

1.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

我们看到,税收组成了国家财政收入90%以上的来源,那么我国的财政收入每年都是不变的么?究竟是什么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多少呢?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影响我国居民收入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同学:经济发展水平)

很好,那我们来一个知识迁移,影响我国国家财政收入的根本因素呢?

(同学:还是经济发展水平)

确实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这其实就是一个把蛋糕做大的过程,只有我们不断地加快经济发展,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我们的蛋糕才能做的又大又好。那么把蛋糕做大以后,势必就要分蛋糕。这就是影响财政收入的第二个因素:我国的分配政策。

如何划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财富,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分配政策是重中之重,那么我们的要坚持和完善的分配政策大家还记得么?

(同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政策)

2.财政收入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活动二)

有了经济迅速发展和科学的分配政策的保障,我国的财政收入年年创新高,2011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那么这种财政收入越来越多的情况是好是坏呢?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活动环节。(PPT10)

探究活动----辩论赛:

背景资料:今年1月到6月,我国的财政收入是6.4万亿,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年的财政收入又将突破10万亿。从数字上看,我们的国家是越来越富,作为国民我们是否可以感同身受呢?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财政收入越多越好(男生队)

观点二:财政收入越少越好(-队)

要求:小组讨论2分钟,双方轮流发言,以上述观点为核心。

在上一局中,我们-对略占优势,这一次男生要迎头赶上,-也要乘胜追击啊,好,大家开始讨论。

在学生激烈的辩论之后。教师引出观点:

其实我们的财政收入既不能越多越好,也不能越少越好。原因是,国家的收入多了,势必会削减企业和民众的收入,影响企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相反,国家的财政收入少了,那么在大兴水利设施的兴建上可能就缺乏支持力,对于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也会有所削减,最终仍然会影响到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我国的财政收入要适中才好。

(五)财政支出

以上,我们探讨的就是财政收入及其影响因素,接下来,我们来继续了解下本节课的第二个内容:我国的财政支出极其重要作用。首先我们来看作用一。

1.财政的作用一

这是杨老师今年去扬州玩的时候拍的一幅照片,在去富春茶社的路上,我发现了这样一个标语牌:流浪乞讨求助电话。那么看到这一幕我们还是很窝心的,现在的社会上其实还是有很多拾荒者,流浪人员的,他们家屋定所,无处可居,是我们这个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那么同国家收入的再分配,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再看,十八大的解读报告中所提到:在社会保障这一块,我们要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巨大支持作用。

2.财政的作用二

接下来,财政还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比如我国的地铁、能源,交通运输事业等,资金投入比较大、建设周期又很长,投资风险还很大,没有国家的支持,个人一般是不会出资兴建如此大型的基础设施的。

3.财政的作用三

最后一个是国家财政对与宏观经济的作用。实现经济平稳发展离不开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但是天平总有不平的时候。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时候。政府就需要出台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经济建设之初,增加税收,从而达到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将降温。

相反,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时候,国家相应的又要出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消费。

那么这就是国家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六)总结

上一篇:房产中介公司简介范文下一篇:诗歌小学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