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专业考研笔记(共9篇)
答: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2、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1)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理论:①人的本质不是但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中,经济关系起主导作用,政治、文化关系建立在经济关系之上,受经济关系的制约;
②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的统一。
实践:① 这一理论不仅与一切旧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者划清了界限,而且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思想的科学认识提供了理论指南;
②人的成长总是以现实的社会关系为起点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与协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使人的本质的改变符合生产方式变革的要求,与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2)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理论:①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单个人的发展,而是使全体社会成员都普遍地得到发展;包括:第一,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人的才能的多方面发展(一方面揭示了人的才能多方面发展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揭示了人的才能发展的唯一源泉是人的能动的自主性活动);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发展。
3)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作用
①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科学实施教育活动。
第一,人的思想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由此我们考察各种社会关系对人的思想的影响,有助于认识和把握人的思想形成的物质原因和社会根源;第二,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具体的、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的本质的变化必然导致人的思想的变化,研究人的本质理论,有助于我们科学的认识人的思想的运动、变化的特点,动态、发展地科学认识教育对象;第三,人的本质是在社会交往关系中实现的,在教育活动中,信息越多,交往越广泛,就越能引导和帮助教育对象形成新的思想政治品德,使得能够遵循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规律科学地实施教育活动。
②激发人的身心潜能,开发创造力,促进人的个性充分发展。
人的身心潜能的开发,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任务必然要注重教育对象在个性和个性潜能上的差异,在普遍关心共性教育的基础上,把发展个性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任务。增强创造意识,开发创造能力,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③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施以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德的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中亚窦娥保证、促进作用。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的理论在现今表现为培育“四有”新人。
4、对我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批判借鉴从三个方面来论述。
(1)我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6分)
①在道德教育原则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
②在教育内容上,重视立志教育、注重“修身为本”,其理想人格是“圣贤”、“君子”。
③在道德教育途径上,强调通过如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多种途径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④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
(2)我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局限性:(3分)
①单纯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
②公私德不分的倾向
③“重规范、轻人格”的倾向。
(3)对我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借鉴(3分)
①突出“德育首位”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保证。
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③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
答: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动员、组织人民群众推翻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工具。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的传家宝,它在我党的事业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党的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党自建党起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某种意义上说,我党是靠思想政治工作起家的。在建党初期,中国工人阶级一无所有,靠的是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工人阶级中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唤醒关大工农群众的阶级意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首先在红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坚持用革命思想教育部队,启发官兵的革命觉悟。建国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总之,党的历史证明,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取得胜利,就是因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一个优良传统。
6、思想政治品德及其结构。
思想政治品德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言行规范行动时,集中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思想政治品德系统是一个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的三维立体结构。其中,心理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基础因素(形成的发端、发展的动力、形成的条件);思想是思想政治品德的核心因素(联结心理和行为的纽带、社会内容、决定性质和方向);行为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外显因素(外在标志、直接任务、客观内容)。
7、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是什么?
1)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观因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结果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客体因素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影响的大小在于主体因素对客体因素的吸收、筛选、消化、应用状况,在于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主客体因素的相互平衡、相互协调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实现的。客体因素的影响通过社会实践与主体相联系,达到主客体的相互协调与平衡,使主体获得思想政治品德认识,认识又投入到社会实践中,转化为实际的行为。然后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评价反馈,开始新一轮的住客体因素的平衡协调运动,获得更高的认识,转化为更高水平的行为,实现螺旋式的上升。
2)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
一方面,是在社会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下,主体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要素之间,在发展方向上由不一致到一致,在发展水平上由不平衡到平衡,由相互不适应到相互适应的矛盾运动;
另一方面,是主体当前对一定的社会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的反映,同主体原有的思想政治品德状态之间的矛盾斗争和转化运动。
8、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
1、坚持抓好邓小平理论和马中化理论成果的教育。首先要引导人们花大气力认真研读原著,熟悉和理解原著,融会贯通地领会原著的精神实质,完整、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其次,要引导人们联系实际,尤其是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实际和人们的思想实际学习理论,帮助人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澄清模糊
认识,提高贯彻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坚定性,提高运用邓小平理论所提供的立场、方法去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突出主旋律教育。突出主旋律教育,要帮助人们正确理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及时代特征,并引导人们将其内化为自己思想品德的有机组成部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在进行主旋律教育时,我们一定要全局在胸,注意到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既有所侧重,又必须在任何时候都使三者教育相互补益、相互促进。突出主旋律教育,要引导人们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付诸行动,积极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3、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努力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9、试论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要以人的发展作为目标,注重人的潜能、智慧和对人的自由和民主的追求,以健全人格、培养素质、提升业务、练就本领、增强能力、促进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以人为本,要求以被教育者——学生为本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必须确立“学生第一”的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体,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一切服务学生发展,以学生为出发点,将他们视为是人本的“人”去进行教育。
二、以人为本要求教育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工作的观念和方法要与时俱进,这是以学生为本的一个具体体现。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出身于1980年后的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作风已与从事他们思想教育的工作人员有较大的差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不能再用老经验去对待和处理新问题。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在工作上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大胆开拓创新。
三、以人为本,教育者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意识
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过硬的教育技能、善良和慈爱、对学生的信任与宽容、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和创新精神等。简言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有这样的人格魅力:学高为师、德高为表。在政治上,你是旗帜;在学业上,你是典范;在情感上,你是朋友。
总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提出,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原来许多处理问题的方法,都需要因此而变化。只要我们从思想行动上加以重视,在理论上加强研究,必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10、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历来提法。早在30年代,中国共产党就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并在很多文献中多次作了阐述。建国以后,毛泽东在50年代又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著名论断,还指出:只要我们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的这一论断。并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实践证明,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工作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二)思想政治工作能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提高人们的觉悟,同心同德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三)思想政治工作能防止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革命队伍的侵蚀,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情绪健康向上,朝气蓬勃。
(四)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保证经济建设和其他建设在安定团结的环境中顺利进行。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同“精神万能”的唯意志论是有本质区别的。“生命线”是形象
地比喻人们的高尚行为要受某种正确思想和政治观点的支配。一个人没有正确的思想和政治观点,就会产生盲目的、错误的行动。但是,正确的思想、观点,是来源于人们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所从事的社会实践,而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主观意志;这些思想、观点,又只能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才能发挥作用。只有这样理解、宣传和运用“生命线”的含义,才不会陷入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精神万能论”或唯意志论,而且恰恰是坚持了唯物论的反映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为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为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服务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11、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四有”新人,需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精神文明“以立为本、重在建设”的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两个文明建设的有力保证。
12、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如何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青年学生关心祖国繁荣昌盛,立志振兴中华。绝大多数青年学生能够根据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确定个人奋斗目标,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但也有少数青年学生不能正确处理个人成才和国家需要、社会需要的关系,把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不能把爱国热情落实到自己的学习和实际行动中,因此对青年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摆正个人、社会、国家利益的关系,把爱国热情落到实处。(3分)
(2)青年学生关心和支持改革,积极要求参与改革。但由于对国情认识不足,对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一旦改革出现困难和挫折,就会出现急躁和偏激情绪。再加上青年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因而参与热情和参与能力不平衡。因此对青年学生必须加强改革开放教育,同时,应创造条件,给他们更多的参与改革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的锻炼中逐步提高参与能力。(3分)
(3)青年学生有较强的民主意识,但他们的民主素质有待提高。有些青年学生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容易产生急躁和偏激的情绪,有的学生对民主和法制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不懂得必须在法制范围内推进民主。因此,必须对青年学生进行深入的社会主义民主教育,在保护他们民主热情的前提下,提高他们的民主素质。(3分)
一、记什么
1. 记知识结构
韩愈早在《进学解》中就曾说过:“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因此,每节新授课教师都应要求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涵盖了一堂课的主要知识点,而且揭示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课堂知识的浓缩和精华,所以,学生应该把它记下来。为了更为直观,提倡用各种示意图、表格等呈现知识结构。例如,《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可以用这样一张表概括:
当然,记的时候不需要千篇一律,更不要一字不落。比如上表中普遍性原理的内容、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写上序号即可。这样做既能节约时间,又为课后回忆留下空间。
2. 记重、难点解析
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与此相适应,课堂一般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通过情境设置、问题探究来突破重点、难点。
3. 记疑点
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怀疑,则不能见真理。新课程强调学生对于问题探究过程的全程参与,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亲自体验,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们的交流、评价、表述、解释等都是开放性的,彼此未必完全一致,凡自己存在疑问的地方可以记录下来课后再求教老师,或通过自己思考来解决,防止存在“夹生饭”。例如,学完《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二框后,几位同学不约而同都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这一定是教师没有对“一定意义”作必要的阐述。可见,学生的疑问有时源自学生自身的问题,有时源自教师。帮助学生解决疑问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4. 记感悟
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课堂探究、讨论过程中有时会产生新想法,有时会有顿悟。这些思维的火花应该及时记下来,为课后的探究做好准备,否则可能会转瞬即逝。
二、怎么用
1. 及时整理
培根说过:“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只收集;也不要像蜘蛛只从自己肚中取丝;而应该像蜜蜂,既收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来。”可见,学生不仅要记笔记,更应该整理笔记。课上的记录只是临时的笔录,系统性、完整性、逻辑性差,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整理,使其避免出现再看时自己看不懂、想不全、讲不通的情况。课后整理就是在原笔记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完善,这也是一个知识巩固和再回顾、再领悟的过程。同时,笔记内容的整理实际上是学生思维的加工过程,学生对自己进行的探究活动进行概括和提炼,不仅能够创新思维,产生新的问题、解释或结论,而且对提高思维质量和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2. 经常翻阅
在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后(如一课、一个单元、一本书),教师要提醒学生结合笔记,进行阶段性的复习和反思。由于学生已完成了一“块”内容的学习,此时他们就能够从一个较高的、较完整的角度审视自己当时都做了什么、产生了哪些疑问、为什么当时得出了不完整的结论等。这种反思不仅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提高极为重要,而且也对其在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尤为有利。这种复习的效果是简单地通过看教科书复习所难以达到的。这种“常回家看看”的学习方法遵循了记忆规律,其效果是临时抱佛脚所“抱”不出来的。
3. 交流反思
每个同学都是有差异的个体,所以,笔记的形式、内容等都会因人而异,但各有优缺点。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因此,教师应定期组织课堂笔记交流活动,同学之间互相借鉴,扬长避短。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做笔记的水平,不知不觉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每学期开展两次班级优秀课堂笔记评比活动,对胜出者予以表彰,鼓励大家的积极性。
三、注意的问题
在课堂笔记记与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处理好以下两组关系。
1. 记录与参与的关系
学生听、想、说与记笔记在时间上是存在一定冲突的,听清、听懂、理解别人的发言是记的前提,想是学生参加活动的核心,积极思考才能产生与他人共鸣或相对的观点,这样才能促进活动向纵深发展。在探究进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参加活动是第一位的,记是第二位的,记笔记不能干扰、中断思维和交流的进程。教师要通过时间分配、活动安排等方法引导学生先集中注意力参加活动,在活动停顿的时间适时提醒学生进行高度概括和简要记录。教师要教给学生记录的技巧。比如,记录要点、关键词,用自己能明白的符号进行速记等,提高记录的速度。
2. 笔记与课本的关系
为使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课堂笔记的记用方法,笔者立足实践,结合经验,浅谈几点关于政治课堂笔记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一、政治课堂笔记本的建立和记笔记的技巧
1.笔记本要从一而终,注意完整性。有的同学做笔记非常随意,今天用这个本,明天用那个本;今天记书上,明天记本上,甚至一本笔记本上各科都有,笔记记得乱七八糟,复习时东翻西找,影响了学习效率。因此,笔记本要选一个较厚点的、硬皮的本,要从一而终,注意完整性,并且要好好保存,以备复习时用。
2.政治学科笔记的格式。政治学科笔记用的纸张,每页左右都要留出一定的空白来,不要把一页纸写得满满的。建议把笔记的一页最好用一条竖线格式分为两部分。其中左面占2/3,右面占1/3。较大的栏内记老师讲的内容,较小的栏内记自己的想法、问题等。两栏内容之间要有对应,这样便于对照复习。
3.对重要的部分可以通过缩格、上下留空、加画重线或改用其他颜色的笔等标记来突出。用语要言简意赅,常用词语可用代号。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
二、记政治课堂笔记要注意把握时机
学生要协调好记笔记与听课的关系,这是提升课堂质量的重要的环节。如果有内容没记下来,要暂时放弃,课堂上跟上老师是第一要务,下课再问同学和老师,以避免有时记笔记就跟不上老师讲的,听上老师讲的就记不好笔记,最后导致课堂上听不明白,笔记记了一大堆,课后又没有时间去看笔记,最后束之高阁,没有多大意义。因此,学生在做笔记时应把握好时机:一个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
三、政治课堂笔记需要记的主要内容
1.记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体会,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课前预习对于做课堂笔记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预习,能让我们先对知识网络和重、难点有大致了解,特别是哪些地方还有疑问,先掌握部分知识,形成一个课堂笔记的框架,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有效地解决“听”与“记”的矛盾。
2.记教学过程中教师整理总结的知识体系,难于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记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3.记老师讲课时推导知识的思路和过程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可以学到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独特见解。
4.记书上没有的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记规律,记课堂小结和老师更正补充的内容。有些内容,分散在各节之中,甚至在课外书籍中,是老师在查阅大量参考资料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出来的。对课本上落后于现实的知识,老师往往会进行更正、补充。这些内容往往是重要的考点,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5.对联想、发现的问题,心得体会,要及时记。这些都是思维的火花,是有价值的内容。书上有的知识、次要的知识和一看就懂的内容不需记。如果什么都记,势必影响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四、政治课堂笔记的课后整理和使用
1.由于课堂时间紧,一些内容可能漏记。课后要及时对笔记进行整理、归纳、补充,使笔记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既可提高听课效率,又能使笔记干净整洁、有条理,还是一种很好的课后复习方式,使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切忌抄别人的笔记。有的学生比较懒,自己在课堂上不愿做笔记,下了课去抄别人的笔记。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不利于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一定要记住:笔记要自己写,自己做的笔记对自己才有意义。
3.经常对照笔记,对老师讲课的内容,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便于运用。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减缓对知识的遗忘。
4.在考试前要把所记知识横向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有些同学的笔记本好比过期期刊,时间一长就弃于一旁,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实在可惜。事实上,许多中(高)考优胜者的经验之一就是自己的笔记成为个人的“学习档案”和最重要的复习资料。因为好的笔记是课本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和提炼。合理利用笔记可以节省时间,把所学知识系统化,突出重点,提高效率。
总之,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记笔记不是目的,而是促进思考、反思、归纳的手段,而引导孩子养成常思考、爱分析总结的好习惯,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更是为了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精彩。
研专业课真题
科目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2001年;
一、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阐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
2.简要阐述心理咨询对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3.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式怎么样的?这一关系在新形势下呈现出什么突出特点?
二、小论文
试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2002年
一、回答下列问题
1.内化与外化的关系式怎样的?该范畴为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对基本范畴?
2.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你是如何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作用和原则是什么?
二、小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2003年
一、回答下列问题
1.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式怎样的?结合你所处的环境简要说明在处理此关系上目前存在的问题
2.简要回答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作用,你认为在现时代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作用
3.简要说明你对灌输教育方法的看法
二、小论文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
2004年
一、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你对“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如何理解?
2.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3.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特点是什么?
二、小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2005年
一、回答下列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的特点是什么?你对此特点有何看法? 2.教育和管理这对范畴的关系是怎样的?你认为如何才能处理好它们的关系?
3.熏陶感染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什么作用?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此方法的效用?
二、小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2006年
一、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增强该项教育时效性的关键
2.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3.简要说明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功能。
二、小论文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2007年
一、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并说明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如何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2.简要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你认为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有何影响?
3.简要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的表现。
二、小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2008年
一、回答下列问题
1.思想与行为的关系式怎样的?如何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2.简要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
3.简要说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
二、小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2009年
一、回答下列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一般有哪些环节组成?你对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有何看法?
2.熏陶感染法的特点是什么?在实践中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该方法的作用?
3.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现在哪些方面?你认为目前在此问题上应该加强的方面是什么?
三、小论文
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010年
一、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2.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规律中的“互动规律”? 3.简述疏通与引导的关系,你认为怎样才能使疏导工作有效?
三、小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11年
一、回答下列问题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学界对此有什么观点?
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作用,如何确立目标? 4.简述自我教育法
二、小论文
一、政治经济学专业介绍:
(一)本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
(二)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培养目标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学科。学习和研究政治经济学,对于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把握现实经济运行和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规律、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及学好各门应用经济学理论等具有重要意义。本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企业理论与企业发展。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学术素养、知识面宽适应性广、基础理论扎实和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从事经济理论、经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师资力量、主要博导姓名
我校的政治经济学学科已经形成一支全国一流、年龄结构合理、有强大发展后劲和创新精神的学术梯队。本专业现有博士生导师10多人,他们是:卫兴华、胡钧、林岗、杨瑞龙、黄泰岩、张宇、李义平、陈享光、邱海平、胡霞、杨志、陈秀山、谢富胜等。目前,本学科点共有教授13名,副教授15名。其中,有2人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入选人事部“千百万”人才工程,5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与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组专家,4人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1人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这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以及今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四)专业背景、专业概况、建设成果
1950年我校成立了全国
本专业与国外多所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经常性学术交流联系,在学生培养、项目研究、互派学者讲学、共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方进行合作交流。
(六)毕业生就业情况:政府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企业和金融部门等。
(七)主要开设课程:高级政治经济学、高级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企业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当代中国经济、产业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等。
二、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 303-数学三 802-经济学综合初试:802-经济学综合
主要书目:
《政治经济学教程》 宋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政治经济学》 逢锦聚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尼克尔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 曼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辅助书目: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平新乔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
《宏观经济学》巴罗
复试:
政治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学说史
《经济学说史》姚开建
政治学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政治系成立的政治学教研室。1964年政治系改建为国际政治系,同时设立了政治学教研室和西方政治思想教研室。2000年组建国际关系学院,在原国际政治系政治学教研室和西方政治思想史教研室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新的政治学系。2001年5月,原中共党史系与政治学相关的部分教师并入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
政治学系主要负责政治和行政学专业本科生以及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和中国政治三个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同时负责学院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的通开课程、以及本专业的中外政治思想、中外政治制度、中国政府与政治等方面的课程教学。
政治学系是国际关系学院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基本单位之一,全系现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讲师7人。政治学系是全国政治学会的理事单位,在政治学基础理论、中西方政治思想、中外国政治制度和比较政治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现已出版有“比较政治研究”学术集刊、“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学术专著系列丛书,并编辑出版了“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其中《政治学导论》、《比较政治学导论》、《政治文化导论》、《西方政治思想史导论》、《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等在全国高校中具有重要影响。
考试科目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 625 政治学原理 808 政治学综合
近三年复试分数线、录取情况:
2018年复试录取情况 中国政治专业:
复试线:55,55,90,90,340;
复试人数1人;录取1人(录取最低分355);
2017年复试录取情况 中国政治专业:
复试线:55,55,90,90,355;
复试人数0人;录取0人;
2016年复试录取情况 校线:55,55,90,90,350 中国政治专业:
复试人数5人;录取5人(录取最低分350);
专业课参考书目
625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杨光斌; 《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杨光斌; 《政治变迁中的国家与制度》杨光斌;
《政治学原理》张小劲,景跃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08政治学综合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外交概论》,李宝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政治思想史》 曹德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 彭明、程歗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西方政治思想史》 徐大同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0年 《中国政治制度史》 张鸣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唐晓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民主政制比较研究》 宋玉波著 法律出版社 考研经验指导
专业二(政治学综合):细分之下有三大科目,每个科目下又可分为几大板块。
(1)中国政治思想史: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此书不必全书阅读,重点阅读先秦诸子和秦汉部分的思想,后面部分可凭个人兴趣和精力自行选择;闫老师等人编写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进程》,此书是该科目的重点书籍,需反复阅读并做笔记,关注各个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思想。此外还有闫老师的一些个人专著可供参考,如《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推荐闫老师每年秋季学期给政治学专业大三学生上的《中国政治思想史》。(2)西方政治思想史: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史》。备考该科目只需阅读此巨著,重点阅读并充分理解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卢梭的著作和思想,另外奥古斯丁、西塞罗、阿奎那、孟德斯鸠和托克维尔也需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当然,如果希望本科目想要考高分,最好能花一定时间阅读原著,尤其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等经典。徐大同先生的《西方政治思想史》早已淡出人大堂课,故不必阅读。如想对学术界思想史研究有个更深入的认识,可旁听张广生老师的学科基础课《西方政治思想史》和程农老师给国新班上的《西方政治思想史》,听完有醍醐灌顶之效。
(3)中外政治制度史:老实说,这门课最难准备,因其最琐碎毫无章法可言,而且每年出题重点不断变化。大致可细分为四个部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可参考张鸣老师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民国),这部分这几年考过几道简单题和论述题,稍加留心,没有官方教材,可参阅柏桦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民国部分;中国当代政治制度史,往年也考过几道大题,可参阅杨光斌老师的《中国政府与政治》;西方政治制度史,主要阅读唐晓的《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和徐红的《比较政治制度(第2版)》。主要精力用于准备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和西方政治制度两大板块。人大考研注重基础知识,所以阅读这些书时不必每字每句都看,主要关注各个具体的制度(含义、朝代、运作、特点或意义等)。政治制度史的任课老师较多,无法一一列举,推荐程农老师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除此之外,必须随身携带一份近十年的专业课真题。真题犹如一个风向标,指示每年的出题方向,哪些内容常考,哪些内容不考,书本上的知识点怎样以考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甚至包括总题量、题目类型、分值都是非常关键的信息。学会研究真题、归纳总结真题是节省复习时间、确保有的放矢的重要环节。
为指引即将毕业的本科生们走出一条辉煌的人生道路, 11月22日, 凤凰教育与文都教育合作, 在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举办“新形势下人才养成———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学历升级”沙龙, 特邀教育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考研热点话题, 为广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学历升级给出中肯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著名考研辅导专家蒋中挺老师参与了此次沙龙, 并发表了精彩观点。
以下为嘉宾观点:
考研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选择
要不要考研, 其实我觉得是一个人生的选择。我一直跟年轻的朋友讲几句话, 摆在年轻人面前有三条道路, 就是第一治学, 第二从政, 第三经商。我认为这三条道都是阳光大道, 如果你选择将来想从政的话, 你现在必须要准备去考公务员, 而你要考公务员只是一个从政的途径, 你还要看一下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能力, 如果你在大学里面, 你入了党, 你是学生干部, 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你可以选择从政, 这条道路也是不错的道路。今天的中国你要想从政, 你必须要透过公务员这个途径进入到这个队伍当中来。
第二条, 如果你选择的是经商, 选择经商的话, 如果你就满足于卖个串贴个膜的话, 也许你不需要去考研, 本科生足够了, 是不是。
那么如果你要选择治学的话, 有的同学在大学里面不善沟通, 没做过学生干部, 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太好, 很多学理工科的同学, 他就觉得做学问挺好, 我个人觉得你必须选择提高学历, 今天的本科生做什么学问, 说实话, 研究生读一个硕士研究生对做学问来讲, 我可以这样讲都是不够的, 将来要用更高的层次去提高, 然后你一步一步地往上走。
所以说大家有不同的选择, 你选择你喜欢了, 你选择了, 你就要坚持, 然后你选择你坚持的道路去走下去, 也许就能成功。所以说我们将来的道路到底怎么去走, 关键看你的抉择, 当然无论走什么样的道路, 但是绝对不能走邪路, 这是一个最起码的。我认为那三条道基本上属于阳光大道, 哪条道都可以走到一个非常光明的前景。
关于就业与考研, 就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做出选择。如果你选择就业, 你应该现在也做好准备, 就业的准备, 假如说你应该有的技能, 各种各样的考证。
政治考不了高分很难上一流学校
如果你最终决定将来想做学问, 想选择考研的话, 那么考研这条道路跟你也是很接近的, 我本人作为一个政治考研的辅导老师, 如果大家选择考研的话, 政治这门课程有其特殊性, 和数学、英语不一样, 数学如果你准备的不好的话, 你可能考0分, 但是政治永远都不会, 但是政治想考高分也不容易, 如果大家政治要想考高分的话, 我建议大家平时的时候, 多多关注一些政治新闻。
表面上看似简单的问题, 但大家想把它考一个不错的分数, 并不容易。如果你准备选择考研, 我希望大家没事儿的时候多看看电视, 看电视一定要看主流媒体, 例如新闻联播、新闻调查、新闻1+1, 没事儿看看报纸, 例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没事儿多浏览一些主流的网站, 例如新华网、人民网。大家对主流的社会热点问题一定要关注, 特别是像习近平、李克强的一些重要讲话, 前一段时间刚刚开过的APEC会议, 十八届四中全会, 这一定是今年考研的一个热点追踪问题。
大家如果能够对这些社会热点问题有一个比较好的关注的话, 大家应试的时候, 就能够从容地去答题, 这样可以考一个不错的分数, 政治这门课程不能轻视它。如果政治考不了高分, 很难上得了一流的学校。
考研一定要考名校名师名专业
中国这个社会永远都讲出身, 你要考名校或者名师或者名专业, 三个必须要占一个, 这才是考研成功的标志。如果你考的学校既不是名校也不是名师也不是名专业, 即使你考上了, 说句实话, 有一种考研失败叫考上不如考不上, 当然这句话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有的人的考研虽然成功了, 但实际失败了, 如果你用三年的时间换回一张没有含金量的文凭, 或者你三年的时间没有学到东西、真正的提升自己, 我个人觉得这个考研基本上是失败的。
大家想考名校考名师, 第一要早准备, 第二要方法正确, 例如我刚刚讲的政治复习方法, 大家一定要重视, 这样的话大家才能在总分当中胜出。对于大家未来的就业铺就一条金光大道。
既然你们选择了远航, 就注定要风雨兼程, 既然你们的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这个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你选择你喜欢, 认清你自己的选择, 认定自己的选择, 最后一定会成功的。
摘 要: 文章针对考研学生提出了“人性化关怀+细致化专业辅导”的管理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考研,促成毕业生高端成才,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以湖南理工学院机械学院为例,从考研氛围、过程指导、心理辅导和激励机制等四个方面对该管理模式进行了剖析,为进一步做好考研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 工程应用型本科 考研 管理模式
鼓励有潜力的学生考研,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增强其在未来就业中的竞争实力,是湖南理工学院高端工程应用型人才深化培养的重要工作。我校机械专业有35%-40%的学生有考研意向,大约25%的学生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在考研竞争日益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考研、如何辅导学生考研,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考研率,需要针对考研学生进行特色管理。本文对前5届毕业生(2011-2015届)的考研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为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考研工作指导提供借鉴。
1.考研情况的现状分析
2011-2015年这5届毕业生平均考研率达到23.8%,呈基本稳定的良好态势。上线考生连续5年达到了98%以上。211高校占比录取高校达52%。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中,女生达30%。考取本专业的学生占比达72%。机械专业针对学生考研已形成一套系统的“人性化关怀+细致化专业辅导”的管理模式。虽然相较于211及985高校,录取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整体思路和方向正确,成效显著。
2.考研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2.1合理规划、营造考研氛围。
机械学院明确全院教职工肩负为学生考研服务的职责。设有学生考研管理办公室。办公室由负责教学的副院长任主任,成员包括专业指导教师、基础课辅导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和后勤服务教师。专业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专业发展方向、考研具体问题进行指导;基础课辅导教师负责辅导学生的英语和数学;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学生考研工作的引导;后勤服务教师负责为学生考研提供服务保障,为学生提供考研专用教室。学生管理人性化,全体教师育人的责任意识强。
考研工作贯穿于大学四年,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关注有考研意愿的学生,帮助学生对考研进行合理的规划,每学期针对不同主题举办考研经验交流会、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院校和专业。
2.2加强考研集中复习、志愿填报、考试、复试调剂等工作。
考研的集中复习主要指第五学期末至考研初试这段时间。针对考研学生设置考研英语、考研数学、考研政治、考研专业课等不同课程供学生选修,选修课计入学分,可以冲抵校选人文科技素质课,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组建考研辅导小组,安排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或教学经验丰富教师对考研学生进行专业课辅导,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在志愿填报前,组织模拟考试,根据模考成绩及学生的复习情况,量体裁衣,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志愿。
全力帮助考研学子成就梦想。考研成绩公布后,安排与学生报考院校有一定学缘关系的专业老师和往届考取该校的学长进行复试辅导,讲解复试大纲及往年复试情况,让学生掌握复试的技巧与方法、取得好的复试成绩。鼓励没达到报考学校录取分数线的学生积极调剂,合理选择调剂学校,确保学生不落选。考研办公室每年安排老师赴兄弟院校学习考研工作经验,去录取学生较多的院校拜访研招办老师、了解学生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情况,为以后学生考研提供帮助。
2.3加强对考研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复习备考是一个时间跨度长、学习强度强度高、困难程度大的励志过程。有关调查表明,目前男、女考研学生呈现不同程度抑郁症状的比率分别高达69.9%和72.4%,约36.7%的学生因感觉学习枯燥、复习疲劳和精神压力大等多方面心理因素而不同程度地放弃考研[1]-[3]。针对这一情况,学院组建“机器猫”心理辅导团,对考研学生不定期的团体辅导和个别沟通,调剂考研生活,坚定考研信心。
2.4建立考研激励机制。
为了培育更多的高端工程应用型人才,学校、学院制定相关措施奖励措施。对于考研上线学生,学校报销其研究生初试报名费,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学校除报销报名费外补助复试过程中的交通费。对于考研工作人员,学校及学院结合报考率、上线率、调剂成功率、录取率及录取院校类别分别进行奖励。研究生报考率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院部的学风建设,上线率表征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调剂成功率和录取率反映了师生对这项工作的共同追求。经过不断探索,相关奖励制度不断完善,师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本科教育越来越远离精英化。越来越多的工程应用型本科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提升学历结构和专业素质,为未来的就业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立足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应将具有考研潜质的学生打造成未来的高端人才而努力探索。以培养未来高端人才为目标,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构建“人性化关怀+细致化专业辅导”的学生考研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田慧丽,侯俊杰,叶斌.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专业毕业生考研情况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06):115-117.
[2]王学颖,张楠楠.大学生考研关键因素分析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111-119.
[3]徐娇慧,李丹璐,温淑雯等.独立学院学生考研现状调查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5(01):377-378.
终极笔记之马哲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
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
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
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
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
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
2个核心:社会、人
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物质(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
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
(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入诡辩论。
3、(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4、(多样性)联系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
PS: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物质世界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
引申概念:系统(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a、(整体性)系统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特性;
b、(结构性)系统的性质不仅取决于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性质,更取决于这些要素的组成方式即结构。
发展(永恒性、普遍性)
1、(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本质)是创新。
2、(永恒性、普遍性)过程论5要点:a、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b、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d、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e、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
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
质变量变律(区别与联系-转化与渗透)
1、质、量、度
a、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质和事物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b、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C、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要掌握适度原则。
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a、区别: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连续性的中断(即非连续性)。量变一般不显著,速度缓慢,质变则变化显著、迅速;事物变化是否超越量变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量变和质变的区别具有相对性。
b、联系: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量变向质变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向量变转化,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相互渗透:量变中渗透质变,即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部分质变;质变中渗透量变,即在质变中包含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由部分质变到根本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以至无穷。
【政治专业考研笔记】推荐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论07-01
政治专业教师招聘考试试卷09-08
时代政治专业自荐信09-29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书目11-06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选题06-03
政治思想和专业技术业务工作总结06-28
2024级国际政治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范围07-20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发展11-01
政治考研20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