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庙中心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学习制度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王庙中心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学习制度

王庙中心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学习制度 篇1

为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师德建设在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南京市教育局《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和贯彻落实“三要八不准”的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本制度适用于本校各个部门、办公室、全体教师。

第二条教师职业道德学习(简称师德学习),指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教师个人自主学习和有计划地系统组织学习相结合的道德学习活动。

第三条师德学习的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提高师德理论水平,形成“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基本师德行为规范,从而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乐于奉献,敢于创新,善

于从事素质教育的人民的教师队伍。

第四条师德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教育的法律法规、政治理论、教育理论、心理健康等有关方面的内容。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从教师职业、岗位的特点和师德的实际状况出发,注重时代性和针对性。要加强依法执教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新的教育观教育、敬业爱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教师提高依法履行职责、依法施教的水平,提高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侵袭的能力,提高克服心理挫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和环境的能力。

第五条师德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师德学习应坚持个人主动学习和组织集体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实践相结合;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采取多种方式,灵活多样地进行。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认真开展集体学习活动,不断总结教师自身道德实践的经验,树立一批师德典型,创设良

好的舆论氛围,发挥教师集体内部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王庙中心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学习制度 篇2

一、供给主导型的制度逻辑

从根本上来说,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设立是自上而下的国家制度安排的产物。供给主导是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制度逻辑的最显著特征。制度逻辑是指某一领域中的稳定存在的制度安排和相应的行动机制。这些制度逻辑诱发和塑造了这一领域中相应的行为方式[2]。供给主导型的制度逻辑不仅形成了供给主导的制度安排而且将政府权力延伸至制度实施的具体行动过程之中。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中央集权制,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表现为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 具有明显的供给主导型特征。在供给主导型制度安排中, 权力中心在制度安排的博弈中处于支配地位[3], 其他利益相关者因谈判力量的相对弱小而对制度安排的结果影响较小。制度安排的供给主导型特征一直存在于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制度变迁之中。改革开放之前, 我国高校是政府机构的组成部分之一, 高校的改革与发展都遵循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政治权力运行逻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我国高校虽然在政府放权的过程中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 但政治权力依然是主导高校改革的主要力量。

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安排推动着高校教师发展由学历补偿阶段向质量提升与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阶段转型。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 尤其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之后, 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进入了一个历史新时期。自此之后的较长时期内,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进入了“学历补偿”的阶段。早在1984年, 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试办助教进修班的通知》, 在部分师资力量强的学校试办研究生进修班, 为全国高校培训青年教师。1986年颁布的《关于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规定》进一步强化、完善并强调了“学历补偿”在职进修的制度安排。直至21世纪初, 高校教师质量虽然已经进入制度设计的视野, 但是“学历补偿”依然是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主流观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教师整体质量结构的完善,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开始重视教学与学术质量提升及教师专业化发展。以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为标志, 政府主导的教师发展的制度建设逐步开启。2011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引导高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重点建设一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2012年, 教育部遴选了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这表明教师“以教学发展为实践探索, 逐步完善教师发展, 实现教师职业发展的规范化与常态化”。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规定,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 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团队”。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看, 教师发展的内容既包括教师教学与学术水平的发展, 也内含着国家政策主导下的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趋势。

质量是教师发展的永恒命题, 但不同阶段教师发展的质量观又主导了不同的教师发展指导思想的形成。教师发展从学历补偿到质量提升乃至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转向是国家对教师发展质量内涵的认识的转变, 也表明了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结构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二、制度引导下的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实践

教师发展的实践在我国高校中早已有之, 但2012年开启的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是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它标志着教师发展进入了规范化、有序化的发展时期。当前, 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也呈现出明显的制度安排主导的烙印。

一直以来, 我国高校比较重视教师质量提升为目标的教师发展, 尤其是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了专门的制度规范, 并由专门机构负责。部分高校成立了专门教师 (教学) 发展中心, 部分高校将教师发展的任务交由不同部门承担, 如教务处、现代技术教育中心、人事处、工会等党政部门。教师发展在更大意义上是大学在国家制度安排之外的自发行为。2012年《关于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将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提上日程。当前, 除30所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之外, 其他高校也建立了教师教学发展机构。目前,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从建立、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机构使命等方面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第一, 我国高校发展中心的建立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类是建立在既有的教师发展机构基础之上的, 一类是重新设立的。从机构性质来看, 教师发展中心多归教务处直接领导, 作为教学辅助部门, 部分也挂靠在教育学院 (如北京大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目前教师发展机构职责仍隶属于学校教务处、人事处及工会组织等党政部门, 但教师发展中心已成为分散的“教师发展”组织职责的集中协调机构。第二,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服务对象是教师和教师发展中心管理人员。这是由《通知》的规定所决定的, 该通知规定“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应组织区域内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管理人员培训”, 因此,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管理人员也成为了该中心的服务对象。基于其服务对象,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要是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发展及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提升。第三,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师资培训、教学评估、教学咨询、服务区域及师德建设等。这几个方面也与《通知》基本一致。鲜有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定位超越制度安排的范畴。其中, 东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除教师发展有关内容外, 还包括了“促进有效学习”, 主要包括建立新生研习营, 使学生学会学习与互动, 建立学习工作坊, 促进优秀生培养和学生互助学习, 建立学习资源库, 支持学生高效便捷学习等[4]。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现状表明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安排在教师发展中的绝对优势地位, 是国家干预与大学发展之间博弈的结果, 但是当前我高校的弱势地位使得大学组织变革仍然难以突破国家主导的制度创新壁垒。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集体行动”不是对教师发展制度变迁趋势的决定性力量, 而是制度安排主导下的高校组织的被动适应。但是, 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实践带来的教师发展的规范化发展反映了制度安排的正效益。但是, 正如日本学者有本章所说, “在大学组织中居于上位的学校、中位的学院和下位的系所科室中, FD的主要据点是在下位”。因此, 高校教师发展应该体现为自下而上的特征。“让每位教师做到对所承担的教学负责, 通过自己的创意激发教学活力, 提高教学效果, 这就是FD最本质的目的。”[5]当前,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呈现出教学发展是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 能不能实现这一根本目标需要我们更为深入的反思。

三、我国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理论内涵

我国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过度关注当前存在的问题就会忽视发展阶段的局限性。相反, 如果通过教师发展本质及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制度逻辑的梳理, 对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实践逻辑进行反思, 对于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与完善就会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因为任何成功的有深远影响的改革都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 我国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需要一定的理论框架来规范、约束并引领其有序发展。

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标志着大学开始将教师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 整合了国家制度安排、大学发展及教师自我实现的多方诉求, 其根本在于实现教师发展的自觉行动。当前大学教师的发展已不再是国家干预制度环境中的工具理性所主导, 而应遵循教师主体性发展的价值理性。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与提升是当前及未来教师发展的主要特征。如在荷兰, 教师发展被学术界界定为一个学习问题。教师发展项目的目标应该是涉及社会、组织和治理的情景, 使教师能够在其中习得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培养起作为决策者所必须的心理倾向。20世纪60年代以来, 荷兰大学教师发展研究经历了“教师专业水平—教师的内在思考和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职业发展、组织发展和个体发展”的一个系统化过程[6]。教师发展的主体性觉醒是大学教师发展的理想归宿, 教师发展中心为这种归宿提供了专门的组织机构。随着这种觉醒的到来, 大学教师也将开始真正由“国家的教师”向“大学的教师” (1) 的角色转变。当前, 一种新的教师文化或者教师教育文化开始萌芽。“支撑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根基是教学文化, 当教学文化在大学明显缺失的背景下, 任何一种组织和制度形式都无法形成教育质量的提升。”[7]因此, 教学文化培育应融合到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过程中, 通过制度建设、师生互动、教职员互动等多种形式培育组织文化, 促进教师发展行为自觉意识的养成。

我国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反映了国家干预与大学之间的关系, 实质上是大学组织内部机构职能分化的结果。分化既是大学发展的动力, 也是大学发展的必然;既是大学理念和制度的一种调整, 也是大学结构与功能的一种优化, 更是大学对社会变化的一种主动适应[8]。分化不仅存在于大学组织的中观层面, 组织内部同样进行了各种类型的分化。通常情况下, 大学组织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表现出滞后且被动的特征。虽然“大学已经发生了变化, 但这些变化很少是有组织的自我分析的产物, 大学也很少对变化进行系统的规划”[9]。第三方的加入才会加快其改革的步伐, 尤其是政府作为第三方参与的效果尤其明显。由于大学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国家对于不利于大学发展的大学组织进行有效干预, 这样会有利于实现大学的正效应。也可以说, 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是大学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 组织行为自觉尚未形成之时, 国家有效干预的结果。但是, 当质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 教师作为质量保障的参与主体之一, 教师质量提升理应走到改革舞台的中央。任何关于教师质量提升的改革举措都会为大学所接受。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迎合了高等教育改革的质量追求。

为什么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又是高校内部机构职能分化的结果?因为教师发展中心的建立是大学组织变革的阶段性特征, 反映大学组织变迁的连续性。大学教师发展原来分散于不同的大学职能部门, 教师发展亦分散在大学发展之中, 尚未作为独立的存在形式。如我国高校发展规划制定已经有较长的历史, 但是直到21世纪初, “学校发展规划办公室”才从大学管理中分化出来, 并作为独立的行政机构在我国高校中出现, 主要是为领导决策与院校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与大学发展的有关信息。如果把这看作大学关注“组织发展”的话, 教师发展的改革则可以被看作大学关注“个体发展”。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是将教师发展的管理职责从其他行政部门中分化出来, 作为大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 大学组织的改革开始从关注组织发展到关注个人发展转型, 代表了个人发展的教师发展专门机构的成立则标志着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已经达成, 大学组织内部机构分化的结果就是建立教师发展中心。

四、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改进的思路

第一, 以制度保障为引导, 利用国家制度安排优势构建教师发展中心的组织结构, 形成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一般组织形式。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不是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 而应是建立在继承、借鉴、改造、创新等一系列过程之上的组织变迁。从历史发展来看, 我国大学教师发展是大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分散于不同部门之中。因此, 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实践可以分为两类:其一为在原有的教师发展的结构基础上, 借鉴先进经验并结合本校教师发展实际重新定位教师发展中心;其二是由于高校通常没有专门的教师发展机构, 这就需要在借鉴基础上重新设立教师发展中心。成立的教师发展中心既可以定位为独立的教学辅助部门, 具有一定的管理权力, 也可以定位为教师发展的协调部门, 协调不同部门推进教师发展活动。当前, 我国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以后者居多。但是后者作为协调同一层级的行政部门进行教师发展的有关活动需要强有力的管理权限。如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职员发展中心主要定位为协调不同部门以实现教师发展, 构建了以教师发展中心为主轴, 其他部门如教学促进中心、科研中心和研究生院、平等与多元化中心等为辅助的网络结构。但该中心属于副校长直接分管的五大行政部门之一的人力资源部[10]。

第二, 围绕不同类型教师的知识构成, 顺应知识变迁趋势, 构建教师发展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 以契合学校教师发展的特殊性。工作内容不仅反映了机构的权责, 而且反映了教师发展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我国大学教师发展包括了教师群体的教学与研究两个方面。另外, 基于制度要求还应包括教师发展中心管理人员的培训任务。从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内容来看, 既可以是大学教师职业的全貌发展, 包括教学科研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及综合素养等, 也可以突出某一方面, 如提升教学学术能力[11]。根据工作内容, 可以将机构运行中的知识分为教师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 (教学艺术) 、技术性知识、道德知识, 以及教师发展中心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管理技能与知识, 并通过培训、咨询、评估、交流、服务等途径达成教师发展目标。教师发展中心所传递各类知识 (或信息) 都不应滞后于知识现状, 应通过参与培训、咨询、评估等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的提升。因此, 不同高校在进行大学教师发展的工作内容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师服务对象的需求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是回应大学质量发展的大学组织的一项改革, 但是, 教师发展的成效依然通过“学生”学的结果与学术发展呈现出来, 因此, 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必然需要将学生发展需求纳入机构建设统筹考虑的范畴, 将个人学术生涯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反馈。

摘要: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体现了供给主导型的制度逻辑, 是政府权力主导下的教师发展的实践改革, 而非大学组织的自发行为。这也是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实践一直以来的政府主导特征的延续。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标志着大学开始将教师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 整合了国家制度安排、大学发展及教师自我实现的多方诉求, 其根本在于实现教师发展的自觉行动。基于此,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应遵循以国家制度为向导构建该机构的一般组织框架, 以知识为发展的主要内容, 满足不同高校教师发展的特殊性要求。

关键词: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发展,制度逻辑,知识

参考文献

[1]潘懋元, 罗丹.大学教师发展简论[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01) .

[2]周雪光, 艾云.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4) .

[3]杨瑞龙.“中间扩散”的制度变迁方式与地方政府的创新行为[M]//邹东涛.经济中国之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423.

[4]东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中心简介[EB/OL].[2013-09-29]http://cfd.seu.edu.cn.

[5][日]有本章.大学学术职业与教师发展 (FD) ——美日两国透视[M].丁妍, 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157.

[6]吴嶶.荷兰大学教师发展研究轨迹探析[J].复旦教育论坛, 2011 (05) .

[7]邬大光.教学文化:大学教师发展的根基[J].中国高等教育, 2013 (08) .

[8]邬大光.大学分化的复杂性及其价值[J].教育研究, 2010 (12) .

[9][美]罗伯特·M·罗森兹维格.大学与政治——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政策、政治和校长领导[M].王晨, 译.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7:185.

[10]徐晓红.论澳大利亚大学教师发展——莫纳什大学的经验与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 (06) .

王庙中心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学习制度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要点:

(一)、继续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Ø严格规范每周一的升旗制度,把它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来抓,并实行升旗班级轮换制,提高学生的荣誉感。

Ø开展“伟大的民族精神”读书活动,深刻体会“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从而树立做“了不起的中国人”的思想。

Ø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主题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Ø继续贯彻宁波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对每一条内容进行细化讲解。

Ø抓好五项竞赛检查工作。提高学生的检查能力,使检查做到公正,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并在校园网上、双周会议中进行公布。

Ø搞好“我爱集体”和“学会生活”系列活动,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和考核。

Ø评比一批在日常行为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学生和先进集体。

(二)、搞好课题《系列活动对小学生道德行为调控的研究和实践》。

1、搞好系列活动。

Ø开展“我爱集体”系列活动。

Ø开展“学会生活”系列活动。

2、抓好课题组队伍建设。

Ø不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做好课题的布署、交流和总结工作。

Ø召开学生座谈会,对各班的课题落实情况进行抽查。

Ø通过讲座、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3、做好课题资料的归档工作。

Ø要求各班在每一次活动后都要留下一定的书面材料,以Word文档存入大队部。

Ø做好调查表、考核表等活动资料的保存。

Ø做好图片、照片、KT板等展示材料的保存。

(三)、利用传统的节日,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活动。

Ø3.5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主题教育

Ø3.8开展“我为妈妈做家务”活动。

Ø3.12开展“美化我们的校园”活动。

Ø6.1前夕开展迎“六一”手抄报比赛。

(四)、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Ø利用晨会、集会、黑板报、图片展等形式,开展安全知识教育。

Ø加大校内安全的检查力度,把安全事故纳入五项竞赛的评分中。

Ø督促值周教师认真做好学生校内安全的检查和管理工作。

Ø对自行车进行定期的检查,并加强对乘车、骑车学生的交通法规教育。

三、各月份工作安排:

二月份

²制定大队、中队计划

²五项竞赛开始

²召开大队委员会议

²召开大队辅导员会议

²布置教室、美化班级

²第一期校报、班报刊出

²“我为学校献一计”金点子大赛

²开展“我爱集体”系列活动

三月份

Ø3.5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主题教育

Ø3.8开展“我为妈妈做家务”活动

²3.12开展“美化我们的校园”活动

²“我爱集体”系列活动汇报

²布署并开展“学会生活”系列活动

²五项竞赛小结

四月份:

²“学会生活”系列活动汇报

²“伟大的民族精神”征文活动

²“伟大的民族精神”演讲赛

²评比行为规范达标先进集体和个人

²课题总结

五月份:

²各中队庆祝“

五、一”国际劳动节

²在“五一”长假期间,组织引导队员积极参加社会、家庭体验教育活动

²校迎“六一”手抄报比赛

²撰写子课题“系列活动对小学生道德行为调控的研究和实践”报告

六月份:

²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²评选朝阳奖

²五项竞赛、百花奖总评

²上交少先队工作总结

²安排暑期工作

经常性工作:

²每周一的升旗仪式

²五项竞赛检查人员培训

²校报、班报刊出

王庙中心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学习制度 篇4

萧王庙中心小学学年第一学期五(2)班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培养方向: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在民主、平等的前提下形成学生的竞争意识及良好的班风、学风。对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各自的优点,张扬他们的个性,努力建设一个有活力、有特色的班集体。

二、班级情况:

本学期,我班在原有人数的基础上又扩充了8个(其中一位来自云溪,其余7位均转自何家),男女生比例比较协调。对于原先学生的个性了解比较清楚,但至于新生目前还没能看到他真实的一面。根据这几天的观察也发现不少问题,这八位学生中特别是有几个男同学他们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不是很好。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   、培养班干部,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大胆放手使用小干部,不仅可以让他们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还可以使自己从繁忙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业务中去。

1、给小干部明确自身的工作任务

2、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

3、定期召开小干部会议,鼓励他们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

4、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班级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培养学生尊师爱友,勤奋学习,关心集体,遵守纪律,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积极锻炼的好作风,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

1、    期初每个学生给自己确立本学期的目标。

2、    引导学生参加文明的游戏,教育学生不要在教室里追逐打闹,中午12:00到12:30要求全体同学在教室看些有用的书。

3、 重视五项竞赛,全面规范行为习惯,提倡团结友爱,讲文明礼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4、狠抓学习风气,进行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态度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学习的提高。学生要以学为主,抓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在班集体中,要养成一种你追我赶的风气,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5、继续作好培优补差工作,一要重视课内补差,二要重视课余时间补差,三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同时作好观察工作。

(三)   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把安全工作放在班级工作的第一位。

1、 用晨会、集会、板报、图片展等形式,开展安全知识教育。

2、 用班队课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   保持家校联系,促进班级工作更顺利地进行

通过观察学生,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让学校家长共同来管理学生,使学生更好地发展。作好期初、期中、期末家访工作。

第1、2周       1、开学的学生报名工作

2、始业教育

3、五项竞赛开始

4、校报,班报刊出

第3、4周       1、假日活动材料上交

2、第七届全国推普周活动

3、大队干部竞选

4、期初家访

第5、6周       1、跳远比赛

2、庆祝第十七个老人节

3、校刊,班报刊出

第7、8周       建队节活动

第9、10周      1、期中教学常规,质量检查

2、师生座谈会

第11、12周     1、镇运会

2、家长会

3、“新道德,新风尚”演讲赛

4、期中班主任工作会议

5、校报,班报刊出

第13、14周     1、朗读竞赛

2、学科论文评比

第15、16周     1、计算机过关

2、跳绳比赛

第17、18周     1、元旦大合唱

2、班报刊出

第19、20周     1、复习迎考

中心小学师德教育制度 篇5

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党支部、行政、工会等部门要将教职工师德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常抓不懈。每年要有计划、措施和总结。

2.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不断加强对教工进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使《规范》的内容深入人心,并付诸实施。要利用组织学习、座谈、演讲、印发学习材料、向教育战线的先进人物学习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成为教职工的自觉行动。使广大教工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3.要把教职工贯彻《规范》情况列入教职工的岗位责任制,并定期检查和考核。

罗阳镇中心小学党员学习教育制度 篇6

为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得以持续不断的深入开展,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更好地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党员教育活动的任务及时、高效、保质保量地完成,特制定以下学习教育制度。

一、学习制度

(一)党支部委员学习制度 1.参加对象 全体党支部委员。2.学习内容

学习中央和市委、县委关于党员教育的重要文件、领导讲话,及时掌握上级的有关政策和精神。

3.学习时间

原则上每月学习一次,必要时也可要求其他党员领导干部和相关人员参加。或与中心组集中学习、党政领导班子集中学习相结合。

(二)党员学习制度 1.党员学习的方式

以自学为主,党支部每月组织至少二次的集中学习(也可分散成党小组,按照党支部的安排进行),党支部每年安排二——四次党课学习。

2.党员学习的基本内容

组织党员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学习党章;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党规党法;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时期党员的具体要求;学习党的新的文献资料;学习形势任务;学习国家法律法规。

开展各种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实践活动,寓思想教育于各项活动中,使党员实践活动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由任务型向感情型转变,让党员在实践中受教育,激发光荣感、责任感。

3.党员学习的目标 通过经常性、系统化学习,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宗旨意识和明辨是非能力,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增强组织观念,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党员学习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正反典型,进行对比教育;定期过组织生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开展各种活动,进行形象化的育;结合重大国际、国内事件,进行专题教育;定期收看电化或多媒体教学片,每年不少于四部。

(三)集中学习的组织形式

集中学习的形式有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集中学习讨论、中心组集中学习讨论、党支部委员集中学习讨论、党支部集中学习讨论和党小组集中学习讨论等,由支部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组织,也可适当合并进行。支部委员和党政领导干部应按时参加党支部或党小组的集中学习。党支部和党小组的集中学习、讨论按照支部制定的计划执行,由党支部委员或党小组长主持,全体党员参加。集中学习统一时间,安排在单周一下午,统一要求,确保一定的学时并确定中心发言人。

二、党员培训和党课学习制度

(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技术教育,进一步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明确、细化对党员进行现代科技知识和现代化管理知识培训规定,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开展学习型党支部创建活动,抓好本支部党员的自我培训工作。(三)制定科学的党课教育计划,针对党员的思想实际,每年进行二——四次专题党课教育。党课的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针对党员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努力做到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

三、集中学习考勤制度

王庙中心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学习制度 篇7

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将进一步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加强学校管理,强化“三风”(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学生也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和建设中来。因此,我校组织了少先队执勤队、升旗队、红领巾广播站,实行学校班风评比,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促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增强学生爱校爱班的集体观念,使之建设成为文明进步的班级体,进一步促进校风文明建设。

班风评比细则拟作以下规定:

一、仪表、课间操(30分)

1、要求学生到校穿校服,戴红领巾,着鞋袜,违反者每人扣0.5分。升旗、集会动作要求快、静、齐,否则视情况扣分。(共20分)

课间操要求学生做到快、整、齐。(10分)

(1)、快,即下课铃响后,迅速到操场排队。排队时间为3分钟,以口令为号。口令响前,必须排好队列,队列中学生无嬉戏,达此要求的班级给予满分(3分)。口令响后,达不到要求的班级给予相应的扣分。如:口令响后,迟到1人,扣1分,5人迟到,则该栏目无分。

(2)、整,要求出勤率100%,且全班要佩带红领巾。达此要求的班级给予满分(3分)缺勤1人扣1分(特殊情况除外);红领巾1人没戴,扣1分。以此类推,5分扣完,则该栏目无分。-1-

(3)、齐,要求学生认真做完整套广播体操,动作要规范、整齐,不容许做操过程中有“站立不做”的情况。该栏目为7分,根据做操整齐程度给予评分。(好的满分,一般的5分,差的不给分)。

课间操每周按各班做操的次数进行登记,再取每周的平均得分填入“各班班风评比得分公布栏”。

二、卫生情况(包括教室和卫生区)(20分)

(1)、教室卫生,要求做到地板干净,无纸屑、果皮等,教室、黑板清洁,课桌摆放整齐,清洁工具放置得体(不乱放、乱扔)。该项目满分为10分:地板干净3分,桌椅整齐3分,黑板清洁2分,清洁工具放置得体2分。每天检查一次,将得分填入 “公布表”。

(2)、卫生责任区,要求各班在早读课前进行清洁。要做到:打扫干净,无纸屑、果皮、树叶,没有留下“小垃圾堆”或显眼的纸屑、果皮。下午的清洁建议以手捡为主,树叶不列入评分范围。该项目满分为10分,视完成情况记分。每周评比五次(每天两次取平均)填入“公布表”。

三、公物(10分)

对学校的公物,人人都应好好爱护,不能故意或随意损坏。此项目主要评比各班教室里公物的爱护与损坏。

(1)、黑板、桌椅、讲台、墙壁应保持清洁完好,无损坏,表面没有乱涂、乱画、乱刻的现象。

(2)、门、窗保持清洁完好,窗帘清洁完好无丢失。该项目共10分,达到上述要求的班级为满分。若有损坏情况,将视其损坏程

度给予扣分,并追究责任。每天评比一次,其得分填入“公布表”。

四、课室布置(10)

(1)、各班的教室都应贴挂国旗,《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且保持清洁、无损坏。

(2)、教室里设有公告栏,学习园地,且分别贴有公告内容和学习内容,定期更新。

(3)、出版黑板报,发挥黑板报的熏陶、教育作用,各班应在重大节日或定期出版黑板报,做到:排版清晰、合理、字体端正、版面美观,内容适时,有教育意义,提倡多筛选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该项目共10分,其中,国旗、《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各1分,公告栏、学习园地各2分,黑板报3分。得分填入“公布表”。

五、纪律操行(20分)

小学生必须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生的各项规章制度。

(1)、少先队员上学必须佩带红领巾,且要折叠整齐,否则不准进入校门,若有发现无佩带红领巾者,对其所在班级的纪律操行分扣0.5分。

(2)、全体学生每天都要穿校服,否则每人扣0.5分。

(3)、有以下行为的学生,将给予批评、教育,严重者给予记过,并报告家长,同时写保证书公开于众,并对所在班级的纪律操行分进行扣分。如:不尊重老师、打架、染发、着奇装异服、爬树、翻越学校围墙、损坏公物、带零食进校园等。这些不良行为,每次每项均扣

1分。

该项目共20分,按每周各班的纪律情况给予扣分,得分填入“公布表”。

六、好人好事(10分)

校园里,我们要提倡人人争做好事。因此,凡做好事的学生或班级,将给予所在班级适当的鼓励分。视情况给予所在班级适当加分。满分共10分,得分填入“公布表”。

七、文化熏陶(10分)

为了活跃校园的文化,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我们倡议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向红领巾广播站的《学生来稿》栏目投稿,分为:组织分5分,投稿录用5分。组织分即有参加投稿的班级均可得满分(5分),投稿录用者给予其所在班级加鼓励分2分(一稿2分)满分5分。

八、学期评比与见奖罚方法

按高、中、低年部分别评出一个“先进班级”或“文明班级”。以各年级为单位,公布栏为准,每两周评比一次,两周总得分率高者,发给流动红旗。同时,按各班所得的百分率高低在《班风评比积分表》中给予积分。在学期结束时,则根据累积积分算出各班每周平均分,各年部中平均分最高者评为“先进班级”或“文明班级”。

附:本制度自公布日起执行。

马宫街道中心小学

茶庵小学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制度 篇8

教师职业道德是全社会向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导,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造就一支思想和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我校制定如下学习制度。

一、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使教师树立敬业观、道德观和教育观。

二、学习形式

1、个人自学

2、集体学习

三、学习时间

1、每周五下午为师德师风学习时间。

2、每人保证每周自学时间不少于2个半天。

四、学习组织

上一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下一篇:高一班主任期末工作简要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