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老金并轨”的观点(精选15篇)
12月24日报道,构造奇迹单元养老保险改良方案已经制定,并在决定层面得到通过。这意味着已经试点多年的养老金并轨改良将有全面实质性的盼望。
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形容养老金并轨方案出台一点都不为过。受汗青前提和特定情形影响,曾经的养老金双轨制在保障企奇迹单元退休职工正常糊口和社会不变中施展了一些应有的浸染。可是,它的一些破绽我们也必需面临,最突出的就是在岗时代缴费和退休回家领取上的不同。
因为在岗缴纳和退休收入差距,还直接导致了奇迹单元和企业单元之间的职员往来交换不畅,给一些企业的成长壮大造成了人才制约和瓶颈,这种状况很洪流平上是养老保险制度不公正所导致。回过甚看养老金双轨制备受诟病,社会上不绝有声音号令并轨也就不敷为奇了。
可喜的是,国度有关部分对老黎民关于养老金的呼声给以了“出格存眷”,颠末体系、稳重、周密研究和充实论证后,养老金并轨改良方案出台了。它从制度层面长举办了全心的计划和严酷的划定,给后期的相干事变推进奠基了坚硬基本。
先说它的减法之妙,之前执行双轨制,奇迹单元和企业执行的是差异的养老金缴纳步伐。好比构造奇迹单元职员不消缴养老保险,但退休后的养老金尺度却远远高于企业退休职员。而企业职工缴纳养老金后的退休收入却远远赶不上奇迹单元体例职员,这着实就是一种不公正报酬,造成了职位上的“隐形不同”。养老金并轨后执行同一的缴纳划定,必将会慢慢镌汰这种不同,到达最终消除这种怪征象的目标。
再者,不能不提它的加法之效。养老金并轨方案中提到了“五个同步”,出格是“构造与奇迹单元同步改良,职业年金与根基养老保险制度同步成立,养老保险制度改良与完美人为制度同步推进……”之思绪尤为引人注目。简朴的说来,就是将来公事员、奇迹单元职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直白点,就是养老金储蓄将会大幅增进,世界诸多的奇迹单元事恋职员,将会给“退休金储蓄”这个洪流池注入更多的血液,为满意日益复杂的退休职员养老需求孝顺力气。
诚然,我们也要理性的对待这次养老金并轨改良,曾经的双轨制执行了那么久,溘然间要产生变革。是必要一个进程的,我们必要做的就是用善意的设法和方法给以支持,事实我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一) 企业养老保险概况
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实行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负责, “统账结合”的制度。在河北省,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国发[1997]26号) 、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国发[2005]38号) 、《河北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意见》和《河北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规定, 目前河北省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职工个人按照本人上月实发工资的8%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个人缴费基数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 按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 高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 按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缴费。企业按照上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对于缴费基数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和不能核定工资总额的企业, 可按职工缴费基数之和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概况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本上实行的是“国家财政保险” (全额拨款单位) 、“单位保险” (自收自支单位) 或“国家财政与单位共同保险” (差额拨款单位) 的制度。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养老通常由国家财政负担或单位自理, 按照职工退休时的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 个人不承担相应的责任。有些地区已经对事业单位的聘用人员建立了个人账户, 但缴费标准不一, 全国各地事业单位个人缴费的比例为2%-8%, 多数地方为2%左右, 但仍有很多地方并没有建立个人账户。河北省对于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有建立个人账户及缴费比例的相关规定, 但多数事业单位职工并没有个人账户, 退休待遇依照工作年限和退休前工资待遇决定。
(三) 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比较
1、资金来源不同。
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由财政支付, 个人并不缴费, 主要来源是国家税收。每年各级财政根据支退休费的实际需要直接做出预算安排。虽然这样的资金来源稳定性、保险性高, 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给政府财政造成了沉重而且直接的负担。
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目前已经是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支付, 国家负担部分一方面是对企业缴费部分的税收减免 (税前列支) 形式体现;另一方面是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时, 国家财政予以兜底。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的来源主要还是靠个人和企业的缴费。
2、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不同。
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是国家保障模式, 几乎没有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 不存在对养老保险基金增值保值的运营。而由现收现付制逐渐转向基金积累制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有大量的基金积累。现实生活中, 需要对其进行投资运营, 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目前企业的养老保险金基本实现了社会化管理, 当企业职工退休之后, 将在当地社会经办机构领取养老金, 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仍然在原单位领取退休金, 还未实现社会化的发放与管理。
3、企事业单位职工待遇不同。
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的待遇取决于其工作年限及退休前的工资水平, 与缴费无关。而企业职工退休后养老保险待遇取决于职工缴费年限和缴费工资基数。缴费年限长、缴费工资基数高, 退休后的养老待遇就高, 缴费年限短、缴费工资基数低, 退休后的养老待遇就低。
在这样的养老保险制度下, 传统的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养老保险制度是单一层次的制度安排, 退休人员只能从一个渠道获得退休养老金, 其老年生活也就完全依赖这一制度的保障。事业单位曾经长期实行低工资政策, 职工工资长期偏低, 自己积累的养老基金较少, 因此, 除了提高退休养老金替代率很难找到能够确保退休人员老年生活的替代办法。许多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替代率几乎达到了90%, 部分获得有关荣誉称号及有特殊贡献者的退休金替代率达到100%。而相对照的是企业的退休金替代率在70%左右。
二、河北省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的障碍
(一) 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持
我国一直没有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各省有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案由于各种原因也迟迟未能实施, 出现养老保险改革难, 养老保险费征缴难、管理不统一、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任何改革都会有改革的成本, 如果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 必然会使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受损, 在没有法律强制力和约束力的情况下, 既得利益者会阻挠改革的发展, 阻碍改革。
(二) 待遇下降与福利刚性的矛盾
企业的替代率相对于事业单位较低, 如果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 那么根据目前国情和目前状况, 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会下降, 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待遇也会大幅缩水。福利是存在刚性的, 原来待遇较高的事业单位职工如果因为改革而导致待遇下降, 那么其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会非常低, 并且具有抵触心理, 这会增加改革的难度。
(三) 巨大的转制成本
目前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保障模式, 个人无需缴费。如果和企业并轨, 向基金积累制转变, 那么目前退休的老人和即将退休的职工没有个人账户, 财政需要为他们的日后生活考虑, 这笔资金数额巨大。同时, 在职职工建立个人账户后, 其资金积累时间不足也会影响其日后养老保险待遇, 这同样需要资金支持。在保证替代率不会大幅下降的情况下, 这笔资金将更为庞大。
目前, 河北省企业养老保险的转制成本还未消化, 如果事业单位没有统筹规划的话, 河北省财政将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 经济不够发达的市县将无法支撑。
三、河北省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构想
(一) 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河北省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框架应该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保持一致, 减少运行成本, 防止政策碎片化。
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基本养老保险, 这个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是一样的, 其制度设计、计发办法、替代率水平、调整机制应和企业养老保险保持一致, 这一层次主要体现养老保险的公平原则, 目的定位于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其养老工资目标替代率建议在40%-50%。
职业年金属于补充养老保险, 属于养老保险三支柱中的第二支柱, 与企业年金相对应。但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可以定为强制性的, 而非像企业年金一样为选择性的。这是因为在制度设计时, 降低了第一层次的替代率, 离退休人员若要保证生活与在职时差距不大并同时减少福利刚性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第二支柱将是必要的。另外, 公益性事业单位职工在职时工资不及企业, 退休后仅凭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较低, 通过职业年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差距。这一支柱的养老工资目标替代率建议在20%-30%之间。
(二) 建立个人账户, 参照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运营
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应为事业单位职工建立个人账户。个人每月按一定比例缴费, 所缴费用全部进入个人账户, 事业单位也按照一定比例为职工缴费, 进入社会统筹账户, 费率参照企业费率执行, 保持一致, 即正常工资水平内实发工资的8%, 国家提供将缴费税前列支等税惠政策。转型时期, 国家负责弥补转制成本。针对改革时已经或马上退休 (老人) 、在职职工 (中人) 和新入职人员 (新人) 三类不同人群, 个人账户在建立时有所差别。
已经退休的人群不参与改革, 仍旧按照原有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对于即将退休的人群, 建立个人账户, 待遇参照已经退休的人群, 由国家对其账户进行做实。对于在职职工, 建立个人账户的同时, 按规定费率进行缴费, 国家根据工龄提供转制时期的补充资金。对于新参加工作的职工, 建立个人账户的同时个人和单位按费率进行缴费。
职业年金按照工资一定比例也打入个人账户, 但与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分开管理。个人账户内资金应进行专业的资本运作, 实现保值增值, 在投资运营时期实行针对其运营环节和增值情况给予免税政策, 但在未来作为养老金提取使用时, 应进行课税。
中人和新人日后退休时, 其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和其缴费金额及年限挂钩, 职业年金待遇与其职业年金的缴费与账户内资金保值增值情况相联系。
(三) 推迟退休年龄, 实行弹性退休政策
事业单位主要是脑力劳动者, 对体力要求不及其他行业高。例如高校教师不仅从事脑力劳动, 而且其学历水平高, 受教育年限长。往往在25岁-35岁之间入职, 如果按照女55岁, 男60岁退休的话, 实际工作年限不到30年。而在退休后, 其身体状况往往可以继续讲课, 而且经验丰富、学识广博。对于这类事业单位, 应实行弹性的退休政策, 根据职工身体状况允许职工延迟退休, 这样也会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积累时间,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加速到来所引发的危机。
(四) 出台法律进行指引与规范
针对目前法律法规缺失的状况, 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权威性较高的法律文件。厘清缴费基数、费率等问题, 对计发办法作出明确规定。当改革方式与程序确定之后应写入法律强制执行。
通过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与职业年金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首先, 有利于河北省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时养老保险关系的相互衔接。企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持一致可以在人员调动时, 账户随人走, 养老目标替代率基本一致, 不会引起因替代率陡然下降很多, 事业单位不愿去企业工作的现象。其次, 有利于控制提前退休的现象。一些事业单位职工前退休, 按照退休前工资待遇其养老金不比同龄在职职工少, 这样没有达到养老保险实际目的也不利于社会公平。而个人账户的建立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有助于控制体现退休现象。再次, 有利于提高参保人员对自身养老保险基金的关注度。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职工个人账户和职业年金, 既可有效地增强参保单位依法参保缴费的法律意识, 又可增大参保职工对所在单位缴纳养老保险及本人养老金积累情况的关注, 并可以提高公益性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仇建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析[DB/OL].中国社会保障网, 200910-29.
[2]、马英.进一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J].发展研究, 2006 (3) .
[3]、陈佳.中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D].山东济南大学, 2009.
[4]、孙建民.对河北省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问题的思考[J].唐山学院学报, 2008 (7) .
《决定》指出,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改革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个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决定》指出,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逐步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
同时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先实行省级基金调剂制度,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征收、管理和支付的责任。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基金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依法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或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并以本人改革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基金,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基金。转移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
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职业年金的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定。
并轨的万亿成本从何来?
据统计,我国在职公务员数量约700多万,各类事业单位126万个约3000万人。养老金并轨,意味着这3700万人将转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中。
而要实现数千万人的养老金并轨,需要一笔巨大的成本。清华大学就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在养老保险制度逐步统一的过程中涉及到“三笔钱”的处理问题。
第一部分是过去已经退休的“老人”的养老金发放问题。以前机关发放的养老金主要来自财政预算,但事业单位既有自筹也有来自财政预算。改革后这一部分由社会发放,但并不能全都放入职工养老保险中去,这一部分还需财政出钱。
第二部分是“中人”的养老金问题。这部分职工工作了几十年,工作期间视同已经缴纳养老保险。“当年企业养老金改革就‘只点菜没买单’,形成了‘空账’。但不论事业单位改革还是机关改革形成空账后,异地迁徙后视同缴费的账怎么算?”她提出这一疑问。
第三部分是改革以后事业单位缴费20%从哪里列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单位、个人这几个主体之间各自之间如何承担上述三笔费用,将来必须有一个执行方案。”杨燕绥表示。
在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看来,最大的难点还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中人(已经在职、未退休的职工)”问题。
“新人(刚入职)参照现行办法参保,老人(已退休)由财政补贴,不存在历史成本,最大的难点在于中人。”聂日明表示,“中人”的工龄会被“视同缴费年限”,以2013年的静态数据,不考虑价格变动,据此测算转轨形成的潜在窟窿约上万亿。
高额的转型成本如何覆盖?聂日明给出了两个思路:要么由财政支付这一部分缺口,要么机关事业单位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钱,暂时补缺。但问题是,“这两条路都面对巨大压力”。
“当年企业职工养老转轨之初,养老账户空无一文,统筹账户的基金缺口主要由财政来弥补,过渡养老金也是从养老保险基金池中解决,一直到今天逐渐收支平衡。”他表示,财政显然是出不起这笔钱,势必要占用企业养老保险的存量基金,但这对企业职工来说又是一种掠夺。
不过,谈及机关事业单位并轨,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都表示,这必将是大势所趋。
“改革短期来说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但长远来说是受益的,3700万人的养老金纳入几亿人的大池子里,依靠整个社会的力量,风险分担能力无疑会增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杰认为,转型成本和国有企业改制的问题是一样的,涉及到历史欠账,还是要以财政支出为主。
统筹:央地矛盾如何化解?
在2014年12月23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提出,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统一规范制度和政策。具体来说,职工养老保险要在完善省级统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筹资与支付责任,统筹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增强基金的互济性和抗风险能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基金省级统一管理,化解基金管理分散化的风险。
这意味着,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将更进一步。
“关于提高统筹层次,这也是大家现在最关心的,也是听说正要做的事。我提出一个建议:2007年劳社部发3号文,提出了省级统筹的六个标准,我的意见是,再搞全国统筹的时候不要再附加标准了。假的统筹层次的情况不应该再发生了,时代发展这么快,学界批评这么多,这种情况不应该再出现。”郑秉文曾直言,提高统筹层次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资金流的核算、支出和管理的层次。
实际上,今年以来,养老保险多层次统筹体系已有一定进展。2014年4月,国务院提出将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二为一”,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同年2月份,人社部要求未来完成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之间可以转移衔接,制度上完成了社会养老保险的统一。
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在城乡养老保险衔接的基础上,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如何实现?
目前,全国只有6个省市做到了省级统筹的层次,而在辽宁等地,统筹层次还大多维持在县级层次。统筹层次低,则意味着养老保险很难随人走,出省后难以有效衔接。
报告针对当下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就指出,由于各地财政承受能力和基金结余分布不均,且统筹层次仍偏低,社会保障互济功能发挥不够,导致地区之间待遇差别较大。
聂日明举了一个例子,在广东,2012年缴费基数为1373元,每月领取1924元,养老替代率140%,意味着9个在职职员缴纳的养老保险养1个退休职工;而在黑龙江,平均缴纳和领取养老金则倒置了过来,分别是3506、1488元,养老替代率仅42%,意味着平均1.5个在职职工养1个退休人员,为全国最低水平,无疑给在职职工造成极大负担。
这意味着,在中国社保本地化的管理模式下,如果实现全国层次的统筹,虽然区域之间的差距缩小了,但一旦拉平,经济发达省份与落后省份之间的矛盾、省市县之间财权事权分割问题,比比皆是。
“全国统筹的话,假如让广东、上海等养老金结余高的省份补贴给辽宁,经济发达省份当然不愿意,收的钱还不如计入本地GDP中;而且如果将省市县的财权上收,地方收费缺乏动力也会出现供给不足的状况。”聂日明向记者抛出了一系列问题,“全国统筹难度很大”。
(文据《21世纪经济报道》等)
养老金“并轨”重在转机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适当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弥补因个人缴费而增加的支出,维持改革前后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双轨制——企业养老金和事业养老金,现在的事业养老金比企业养老金高出3倍左右,人们的呼声很高,一致要求双轨制并轨,也就是企业和事业养老金差不多。
一、养老金并轨带来的影响
(一)差距逐步缩小
在养老金并轨前,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用缴养老保险,但退休后的养老金标准却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因此,“待遇差”问题一直备受诟病。
有统计显示,中国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收入比例)超过80%,个别甚至达到100%。而目前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则在50%以下。那么,在养老金并轨后,企事业单位职工之间的养老金待遇差距会缩小吗?
随着改革的实施,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必将逐步拉近,但二者差别过大,立即趋同并不可能。此外,两者之间养老金待遇的差距缩小不在于降低公务员养老金,而在于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要通过“提低”的办法来缩小差距。
决定提出“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当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年涨幅差不多在10%左右,公务员可适当降低涨幅,这样增幅一大一小,过几年两者之间的差距就会变小。
(二)初期或分三类养老基金
养老金并轨初期或分三类养老基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缴费标准不尽相同。三个“池子”的资金并不相通。从理想状态或最终目标来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既然要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最终就应使三者统一使用一个社会保险基金,实现养老制 度一体化,并由统一基金同时为三类人员发放养老金。在统一制度下,三类人员完全根据缴费年限、缴费比例的多寡,来计算最终应得的待遇。
但 从实际看,并轨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在改革初期预计不会统一,缴费标准也会不尽相同。因养老保险目前还存在个人缴费是小头,基金支付 和财政补助才是养老金构成大头的情况。再考虑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保初期个人缴费积累少的问题,为避免出现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背上新加入的机关事业单 位退休人员待遇这一沉重包袱的情况,李实认为,还是应分别设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三个养老保险基金。并轨初期,三个“池子”的资金并不互通,只为 所属人员发放养老金。
(三)公务员新老有别
根据报告,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且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即将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新入职人员、在职人员,会否区别对待?
采取新老有别的政策,是改革顺利推行的重要措施。“老人”和“中人”都有社保,视同缴纳的阶段,继续认可这一缴费工龄很重要。而新人则需要全程自己交费。至于缴费工龄在并轨后如何折算退休待遇,还需要有关部门后续出台相关细则加以 明确。
(四)公务员工资或普涨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是否意味着公务员即将普涨甚至大涨工资,变成由财政买单的局面?
对于完善工资制度,由于无法直接介入企业的工资发放问题,这应该主要针对的是公务员群体。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公务员和基层公务员确实存在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一些基层公务员2000余元的收入,自己负担各项社保缴费相对困难。对此,一方面应优先提高西部公务员和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另一方面 应整体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使得升迁无望的基层公务员起码可以得到收入的上升通道,名正言顺地涨工资。
建议在结合各地物价和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上,为各级公务员进一步制定更明确的工资标准,严禁地方随意为公务员增发津补贴。预计改革后公务员工资有可能实现普涨,但大幅增长的可能性则较小。
(五)职业年金强制推行
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因养老双轨制并轨而缩小的养老待遇差距,是否会因职业年金被强制推行,企业年金则自愿建立,再次拉大?
无论职业年金还是企业年金,其定位都应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险。职业年金一旦采取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的模式,因预计其主要由财政拨款,可能 不仅会普遍建立且会具强制性。这会使职业年金不再具有补充养老保险的定位,建议有关部门不要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全面推行职业年金,而要设置准入条件或明确只 有部分符合相关条件的特殊对象才能享受职业年金。
二、养老金并轨还存在的问题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昨天表示,事实上总理已经就养老金并轨一事给出了时间表。
那具体什么叫做养老金并轨呢?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是分为三块的,一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二是职工、三是城乡居民。第一项与后面项的并轨才是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
这种退休金多桂枝,导致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的退休金差距越来越大,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曾指出,我国目前实行的“养老金双轨制”退休制度,“两者之间的差距可达3倍之多”。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双轨制”问题始于1995年,国家率先对企业养老制度进行社会保障改革,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为内核的“统账结合”模式。机关和事业单位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这就形成了在养老制度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截然不同的“双轨”模式。在企业,退休金按照其交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发;而机关和事业单位,则依据其工龄和退休前的工资计发。“工资套改”主要体现在工龄和职务上:工龄越长,职务越大,则涨幅越大,退休工资也按照这个涨幅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样就人为地拉大双轨制的差距。
目前“养老保险”分五种: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保。养老金顶层设计就是要将养老保险的各方面情况综合在一起研究,不是一个单向的改革,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一方面是各项制度如何平衡和推进,另一方面如何建立一个公平性和激励性相互平衡的机制,此外还要考虑现实和长远的问题。因此,养老金改革涉及的课题较多。胡晓义表示,其中涉及的子课题达16项。去年,人社部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等7家机构,各自设计一份养老金改革方案。参与其中的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说,这是近年来首次由国家部委与研究机构、学者一起针对一项重大改革进行平行探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未来10年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确立了方向,但具体路线图和各个子系统的改革方案还需制订,牵一发动全身。除了这7份研究成果外,还包括社会各界对养老金改革的意见。还有一些虽然没有被人社部委托,但也主动拿出建议,他们将对这些建议统一综合、深化研究。“特别是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我们还要具体测算,要跟实际结合,分省分地区具体地测算,选择最优方案。”在养老金改革方案研究的同时,他们采取边设计边推出的方式。一旦有成熟的改革措施就会及时推出。去年以来已至少推出3个关于养老金改革的政策,其中包括出台“新农保、城居保合并政策”、“关于城乡养老保险关系衔接的暂行办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递延纳税政策”等。这三项关于养老金的政策都是包含在顶层设计里面的方案,这些比较成熟的,就会陆续推出。今后还会有一些政策,等到条件成熟时也会陆续推出。另外,对于养老金“双轨制”何时并轨的问题,胡晓义表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实际已给出答案”。报告里有一句话是“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它是列在2014年重点工作里面,所以是已给出时间表了。养老金并轨最多能解决公务员与企业人员之间的养老金公平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金本身的公平问题。
据了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再提高10%。虽然已经对双轨制进行一些倾斜和调整,但是据专家估测,养老金并轨至少还需要五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拉平养老金待遇对公务员不公平》,文中说:“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掌握并行使公共权力。养老待遇差了,队伍可不好带,积极性和清廉度都会受影响。而且,一般来说,能考上公务员的,文化程度也较高,读书时间长、教育投资大。非要让公务员的养老金和蓝领工人水平一样,对寒窗苦读十几载的公务员来说,是否也不公平?”此核心观点遭到很多网友的反对。在这些
网友看来,公务员比普通人领取更高养老金才是不公平的。的确,养老金双轨制不公平。公务员比普通人交得少、领得多,在养老基金中多分走一块蛋糕,等于是人们除了用明面上的税来供养公务员,还得用隐形的税来供养退休公务员。但是,取消双轨制是否就能解决养老金的公平问题呢?这么做最多能解决公务员的养老金公平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金公平问题。因为,政府办养老金的制度注定就不公平。首先,政府办养老金,就是让所有人都放弃对自己的资金用途的选择权,这对那些当下急需资金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养老金并不是一笔小钱。月收入1万者,就要交2800元养老金,其实很惊人。比如一个创业者,他更愿意留下这笔钱当前使用,赚钱以后反倒可以更好地养老;或者一个父亲愿意留下这笔钱给小孩提供更好的教育,以后获得更高回报。其次,强迫这么多人把自己的钱放到一个大锅饭里,必然就出现有人交的比吃的少、有人交的比吃的多的情况,这当然也不公平。公务员交得少拿得多,因为太明显而被大家看到。其实拿的比交的多的情况很多。比如,现在正在领取养老金的老人们,绝大部分都是拿的比交的多。第三,对后来者不公平。延迟退休是这两年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了。而为什么延迟退休?一方面是政府办养老金效率很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领取养老金的老人们缺口无法弥补。
一、养老金并轨宏观影响——基于新闻观察与收集
为了了解养老金并轨后产生的大规模的社会影响及其原因,笔者对《决定》颁布后一年中相关的新闻事件进行了搜集和分类,共搜集无重复新闻206条,并根据关注热点,总结出了《决定》颁布后宏观层面的主要影响。搜集结果如(表1):
(一)各地积极推行养老金改革
截至2016年2月15日,共有27省公布了养老金并轨方案,各地均结合各自养老金改革的实际进程制订了较为适宜和详尽的改革方案。针对改革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各省市也在并轨方案中提到了解决措施。如:《青岛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中提到,为更好地保障“中人”待遇平稳过渡,办法规定自改革之日起设立10年过渡期。安徽省公布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改革前参加工作的待遇水平不降低,立足增量改革实现待遇水平衔接。
(二)“隐形双轨制”的出现及预防
隐形双轨制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此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部分参加工作晚、职务较低的人员,增加的工资不足以完全弥补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出现“增不抵缴”的现象,对此,官方采取了措施,确保所有人缴纳养老保险后当期工资都有增加。另一方面,根据现行规定,职业年金要在机关、事业单位实施新养老金制度的同时强制建立,反观企业年金制度由企业自愿建立,推行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从长远来看职业年金的规模势必将赶超企业年金。综合上述两大原因,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的养老金和工资待遇与企业员工之间仍然存在差距,而这也造成养老金形式上“并轨”,并未实现真正的“并轨”。
(三)机关事业单位改革
养老金并轨不仅仅是社会保障单方面的改革,更是一次对机关事业单位多方面的变革。时至今日,机关事业单位的很多规章制度和运作模式仍然保持着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发展陷入瓶颈,而制度的不同也阻碍了劳动力市场均衡发展。此次养老金并轨涉及到社保的接续和工资的调整,被视为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的良机,有关部门也希望借此机会简化部分、减少在职人员数量,均衡劳动力市场,促进各类企业的发展。根据2016养老金并轨最新进展来看,养老金并轨改革已经告一段落,但事业单位改革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据了解,事业单位改革前,全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3100多万在职人员;改革之后,全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也就是说,事业单位数量是减少了,但人员数量却不降反升。
二、养老金并轨微观影响——基于访谈研究
本文的访谈研究样本来自4个地区(北京市、合肥市、贵阳市、昆明市),共有24位机关事业单位的员工,和9位企业员工,共计33人。为了保证样本的多样性,访谈对象中既包括基层员工,也包括高层员工;既包括青年员工,也包括即将退休的老员工;机关事业单位的调查对象中有一位经历过事业单位改制。
(一)《决定》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形成的变化与影响
《决定》颁布后,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员工产生了直接影响。主要有三:
第一,被调查的来自四个地区的24个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均已开始缴纳个人部分的养老保险,且改革自去年全面落实。
第二,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工资进行了调整。在调查中,24个访谈对象均表示,《决定》颁布后单位内部总体工资有所上调。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不同岗位的员工之间,其薪资存在差距,《决定》颁布后工资的一增一减造成了一部分人的实际到账工资增加,一部分人减少。而经过我们的简单统计分析发现,职位较高的员工薪资有所增长,相反较基层的员工“到手工资”有所减少。
第三,《决定》的颁布对不同年龄段的人产生的不同影响。在24个机关事业单位访问对象中,青年员工有10位,他们工作年限短、工资普遍不高,《决定》颁布后有7位“到手工资”有所下降,问及职业规划,10位均表示虽然机关事业单位的福利较好,但随着企业待遇的提高,还是会考虑在将来跳槽到企业,此外他们对于养老保险的关注度最低,大多不清楚自己每月缴纳养老保险的具体数额,只关注实际拿到的工资;中年员工有14位,这一部分员工主要顾虑的问题是退休后的养老金数额,对于养老金并轨方案他们没有过多的了解,普遍关心现在缴费是否退休后也会拿到更多的养老金,以及过去没缴费的部分如何进行计算;此外,我们还访问了几位退休人员,他们表示养老金并轨并没有对他们产生实际的影响。
(二)社会中对于养老金改革的不同声音
总结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员工的不同观点笔者发现,企业员工大都对养老金并轨报以支持态度,但也有人表示改革后是否能缩小差距仍待观察。机关事业单位的高层员工大都认为该政策的影响不明显,而部分基层员工则对此有所抱怨。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养老金并轨虽然已经普遍落实,但是我们仍需关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一,员工普遍对于养老金并轨缺乏了解,对于缴纳的养老保险具体数额也不清楚,机关事业单位应该对此增加宣传和引导,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政策,从而推动改革。第二,机关事业单位员工之间存在差距,对于一些基层员工来说,养老金并轨的直接影响是使他们工资下降,对于这一部分人的疏导和关注是机关事业单位乃至政府需要重视的。第三,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仍然存在差距,如何避免隐形双轨制的出现以及缩小差距是改革需要进一步考虑的。
三、结论
通过对于养老金并轨影响的研究可得到如下结论:第一,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各地落实情况良好,养老金基本实现并轨,并且职业年金普遍建立;第二,改革虽然初有成效,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隐形双轨制、事业单位改革等问题;第三,我们应该加大对于政策的直接影响者及员工们的关注,一方面了解他们的需求听取他们的意见,另一方面加强对于政策的解释和说明,提高员工对养老保险的科学认识,以推动政策的实施,促进养老金制度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崔允芝.对我国养老保险“双轨制”并轨的思考.管理视窗,2015(9)
[2]樊晴晴.养老金双轨制“并轨”问题简析.统计与管理,2015(9)
[3]任燕落,朱世伟,吴勇,迟明黎.浅谈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平稳入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品牌月刊,2015(10)
[4]熊丹.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考.改革与开放,2015(10)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方案已经拟定,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今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将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是2014年12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透露的消息。
报告指出,我国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简而言之,实行近20年的中国养老金双轨制该跟我们说再见了。
报告提出,双轨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
养老金并轨影响哪些人?
公众对养老金双轨制公平性的质疑,政府其实很早就开始关注。2008年初,国务院通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开展先期试点。
养老金并轨关乎太多人的切身利益。对于终于落地的养老金并轨改革,将退休的或是正在上班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职工,分别持怎样的态度,有怎样的期许?从试点地区的经验来看,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很有可能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按照一定标准区别对待。
公职人员涨不涨工资?
报告里提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引发人们对公务员普涨工资的猜测。
其实,已有多地机关事业单位尝试以“涨工资”为主要标志的工资改革,为2015年推行个人缴费8%做准备。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教授建议,为各级公务员进一步制定更明确的工资标准,严禁地方随意为公务员增发津补贴。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认为:“并轨后,公务员的职业年金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养老金的减少。”他推测,一旦纳入社会保险制度,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也需要从自己工资中扣除一部分养老金,存入其个人账户,这势必导致公务员拿到手的工资变少了。为了平稳过渡,“在并轨之前,很可能会给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涨工资。”
普通人的养老金会不会涨?
养老金并轨以后,普通人的退休金会不会上涨,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2014年1月1日,国务院决定将7400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再提高10%。这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连续10年上调企退人员的养老金。即便如此,對于普通退休职工来说,退休金10年连涨,生活水平并未有显著提升,这是养老金替代率及其相应的保障水平在贬值。
有专家分析,并轨后将有3700多万人开始缴费,养老金整体的盘子会更大,但需要领取养老金的老人并不会有很大增长。盘子大了,养老金确实有可能会进一步提高。
还有专家呼吁,公正公平才是养老金制度的第一要义,无论公务员养老金替代率是否下降,要让公众收获改革红利,坚定支持改革,养老金并轨改革成功最终要靠企业养老金替代率的提高,让所有人都能获得老年生活的稳定保障。
“一个统一”
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五个同步”
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
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
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
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60后
为了便于您了解改革政策,我们虚拟了公职人员60后老王、70后大李和80后小张,看看新政后他们的养老待遇有何区别。
60后的老王还有不到5年时间退休,退休之后,按照他的正处级级别、30年的工龄来算,不用太担心未来的养老待遇会突然降低。
70后
70后的大李在一所工科大学当副教授,每个月工资有6000多元,每月扣除向学校后勤支付的房租、停车费等诸多费用之后,他实际拿到手的不到4000元。假如单位缴费参加社会统筹,个人缴费建立个人账户,同时校方和大李共同缴费建立职业年金,那么,按照试点地区的改革方案,单位缴费20%入社会统筹,个人缴费8%入个人账户;职业年金最高缴费标准为16%,其中单位个人分别缴纳8%。个人账户和职业年金的缴费比例总计将最高达到每月工资的16%。这意味着大李每个月还将拿出720元为养老储蓄,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将直接影响到他每月的消费水平。
80后
80后的小张现在是基层公务员,工资水平并不高,对他而言,按现在的级别与企业职工在养老保险上的差距并不大。把养老保险纳入到社会统筹的范围后,随着养老金的改革,公务员体制改革也势必会加快进程,一线公务员任务重、待遇低、升迁无望等问题的解决也会随之加快。且养老金并轨后,他不用担心辞职后“净身出户”,人生的选择更丰富。
陈蓓称,关于养老金双轨制,为配合完成此项改革任务,今年本市将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开展前期调研工作,了解本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情况,同时从制度完善、基金收支平衡、财政投入、经办能力建设等方面统筹研究,待国家颁布具体政策后,本市将按要求并结合实际进行落实。
此外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意味着以延迟退休为突破口,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乃至社会保障制度将面临再次调整。延迟退休的事权在中央,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进行顶层设计。本市将积极做好数据调查等基础工作,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制定本市的实施意见和落实方案。
目前参保人员定点医院的变更尚不能实现全月变更,每月25日到次月5日不能办理。一些参保者认为不太方便。陈蓓说,每月这几天不能办理是因为社保系统需要进行社会保险数据的财务结算、内网和外网的数据同步以及政策联调等。目前社保部门正考虑优化流程缩短这个期限,方便参保人员办理手续。
此次我市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的归并,将泛起哪些亮点?9月26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养老保险处相干认真人向本报记者独家解读了新政。
亮点一:
小我私人缴费档次增进至12档。原新农保缴费尺度设为100元至500元5个档次,城居保设为100元至1000元10个档次。两项制度归并后,小我私人缴费档次将设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1200元12个档次。缴费档次的增进将给参保人更多选择。
亮点二:
当局津贴尺度增进。一向以来当局对新农保和城居保参保缴费职员给以响应津贴,新农保按每年参保缴费档次给以30元、35元、40元、45元、50元不等的津贴。城居保按每年参保缴费档次给以30元、35元、40元、45元、50元、55元、60元、65元、70元、75元不等的津贴。两项制度归并后,当局补贴尺度也有所进步,每年按100元缴费的津贴30元,按200元缴费的津贴40元,按300元缴费的津贴50元,按400元缴费的津贴60元,按500元缴费的津贴70元,按600元缴费的津贴85元,按700元缴费的津贴100元,按800元缴费的津贴115元,按900元缴费的津贴130元,按1000元缴费的津贴145元,按1500元缴费的津贴165元,按元缴费的津贴185元。当局津贴计入小我私人账户。
亮点三:
市级财务包袱更多的缴费津贴。城乡住民养老保险制度实验后,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按300元档次的缴费由当局给以全额代缴。对参保人的最低缴费津贴30元和对重度残疾人全额代缴300元所需资金,由省财务包袱80%,市财务包袱20%(此部门津贴起因区县财务包袱)。参保人选择较高缴费档次增进的缴费津贴资金由各区(县)财务包袱。
亮点四:
缴费年限每高出1年每月增进10元基本养老金。为勉励参保人起劲缴费、持续缴费、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累计缴费年限高出的,在15年的基本上,缴费年限每增进1年,月加发基本养老金10元。
以往涉及“双轨制”改革停滞不前的社会舆论,大多把原因归咎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不满乃至抵制。譬如上述报道中提到,“业界”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无果”的原因,归结于事业单位人员担心退休待遇降低而有抵触情绪。其实这并非全部事实真相,试想,如果改革方案能够保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现在的工资待遇和未来的养老金待遇都不受影响,他们为什么要不满乃至抵制呢?
当然,至于呼声甚高的“并轨”,公众的设想实际上大多是:一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从现在的工资中拿出钱来缴费,二是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一律平等。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这个想法可能并不切合“实际”。说穿了,这个设想与政府所说的“并轨”并非一回事:其一,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缴费并不难,先加工资就行;其二,如果将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放到一起算,最终结果不会一律平等。
一些“并轨”建议不具备可操作性
上述报道,披露了一些与“并轨”相关的技术性细节,但这些看似“细节”的问题其实解决起来并不像想象当中那么简单。
譬如,报道中将“职业年金”看作“并轨”的“玄机”,专家给出的相应解决办法是:“公务员、全额事业单位人员的职业年金资金来源由财政保障;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解决方案或是‘财政支出+单位自筹’。”
提一个问题: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实际上主要是医院和学校。想一想,这些“单位”将会怎样来“自筹”这笔对现在而言的“额外开支”?这是否意味着“并轨”后教育和医疗费用将会“合理地”大幅上涨,而政府则“正当地”推卸了本应承担的责任。
又如,报道中说:要“根据公务员的现有工龄,经过计算补齐相应的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缴费)”。即使只算公务员,公开的数字是760万,就算平均每人补20年,每年补2万(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各1万),那是多少?3.04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加上“参公”的事业编制人员,就算1200万人,那是多少?4.80万亿元人民币。
财政愿意将这么一大笔资金交给养老保险基金“封闭管理”吗?反过来看,倘若不补缴以前的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缴费,那么缴费是与待遇挂钩的,将来支付的时候怎么办?这是否意味着又会形成一笔更大的空账。
有很多专家建议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广东省深圳市已采取这种方式,做法是:“在事业单位新人这一块,实施了新的养老保障制度,就是社会养老保险加职业年金的一个新型养老保障制度,事业单位新人在基本养老保险和地方补充养老保险这一块,跟企业员工是完全并轨,实行了统一制度。”按此项方案,实施起来肯定容易得多。但是,若看改革的全部进程,深圳市是从2010年开始实施新制度的,此前参加工作的公务员平均工作年龄假设为30年,那么,真正的、完全的“并轨”,大概要到2040年才能实现。这与当前感受到的改革的“迫切性”似乎又不相符。
养老金“并轨”,急不得
前不久,笔者写过一篇文章,批评社会政策设计和实施中的线性思维,即主观地设定一个目标(在社会保障领域大多是以“国际趋势”为导向),然后不择手段、不顾一切地要去实现这个目标。在“并轨”问题上,实际上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将所有的工薪劳动者纳入同一个制度,是政府设想的“并轨”的初衷,据说这样做可以使所有劳动者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自由流动。但是,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并不是在“一张白纸”的基础上起步的,这就需要考虑改革的成本。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本来财政只需负担已经退休的人员的退休金,现在则还要加上为全体从业人员(5000万人左右)支付的养老保险费(这比现在的退休金支出要大得多),由此而形成的庞大基金积累还要保值增值……
综上所述,为实现“并轨”付出的行政成本(包括经济成本和机会成本),还有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许多人实际上并没有认真掂量过。不是说绝对不可以或不应该改革,而是在下决心以前要把方方面面涉及的问题和障碍进行尽可能周密的考量,然后一一做好应对方案,最后胸有成竹地决策。如是仅仅为了已经将此列为“2014年的重点任务”而轻率出击,可能将后患无穷。
至于社会上的“并轨”呼声,说穿了,只是一个追求结果平等的“乌托邦”,这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不可能实现(至少,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这样做的)。请各位看官不要骂人,这里只是实事求是地道出了事实真相:从现在已经初显端倪的“并轨”方案看,实际上与追求结果平等完全是南辕北辙。如果对此避实就虚,以混淆词义来忽悠公众,反倒有可能会造成愈加负面的社会影响。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 本文作者:唐钧)
一、养老金并轨后的方案设计
1.养老金并轨后的基本养老金方案设计
2015 年1 月14 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明确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规定, 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 国务院决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金的改革, 是此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规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都要缴纳养老保险费。养老保障筹资机制从较为单一的由财政供款为主的渠道变为单位和个人缴费、财政承担养老保险基金的兜底责任的多渠道筹资, 形成单位、个人、政府共担的新机制。
改革后,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不再与同职级在职职工增长工资直接挂钩, 而是与企业退休人员以及城乡老年居民基本养老待遇调整统筹考虑, 有利于逐步建立起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调整机制。
2.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
机关事业单位在基本养老金的基础上, 建立职业年金作为补充性养老金, 用以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后可能出现的标准降低问题。职业年金基金采用个人账户方式管理, 个人缴费实行实账积累。
职业年金所需费用由单位和工作人员个人共同承担。单位缴纳职业年金费用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 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 缴费基数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一致。单位缴费按照个人缴费基数的8%计入本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个人缴费直接计入本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职业年金有关税收政策,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相关规定执行。
职业年金的建立有利于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优化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待遇结构。
二、养老金并轨后可能存在的公平性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金采用的是“三支柱”模式, 养老金是由第一层次基本养老金、第二层次补充性养老金以及第三层次个人储蓄养老金构成的。
1.基本养老金的公平性问题
在我国, 各单位的工资水平本来就处于不均衡状态, 就目前而言,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相对稳定。从长远来说, 当开始发放养老金时, 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整体水平就比机关事业单位低一些。即使养老金改革, 同样面临基础养老金差距问题, 导致养老金整体水平存在差距, 养老金的公平问题依旧存在, 我们改革的目标就出现了偏差, 并没有实现养老金公平问题。
2.补充性养老金的公平性问题
⑴职业年金计划是由国家强制性建立的, 有制度保障;企业年金的建立是自愿的, 是企业为激励员工所做的福利性计划, 不是每个员工都能享有的, 也不是每个企业都会建立。由此看出, 虽然实行养老金并轨, 在补充性养老金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整体水平仍然会有差距。
⑵职业年金的缴费有明确规定, 且比例较高;而企业年金的缴费比例只是有一个范围, 缴费比例由企业确立, 缴费比例不会很高, 养老保险金待遇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样, 很容易出现我们现在所说的隐形的养老保险“双规制”问题, 公平性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⑶并轨后公务员群体的养老金个人账户的欠缴问题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应如何和企业的养老金支付标准相衔接的问题亟待解决。养老金改革之后, 要建立养老金账户, 账户的欠账应如何补齐?要做到公务员的退休养老待遇不低于改革前, 需要一笔巨大的财政支持。
⑷我们一再强调, 改革之后不应降低公务员群体的生活水平和待遇水平。若公务员群体自己缴纳养老金, 必然会导致公务员的工资待遇下降。国家为解决这一问题拟出台政策, 提高公务员工资标准, 确保工资福利待遇相当。我们知道养老金待遇和缴费年限和缴费多少挂钩, 工资越多缴费越多, 养老金待遇水平也随之会增加。
3.个人储蓄养老金的公平性问题
作为养老保险三支柱之一的个人储蓄养老金是个人在基础养老金和年金之外的养老金, 是依据个人能力水平等因素决定的, 在养老金整体水平中发挥一定作用。这种保险是完全自愿缴纳的, 其养老保险金的运营和委托机构都是自己选择的, 储蓄多少也都是依据个人工资收入状况决定的, 计入个人账户, 归个人所有, 可以完全继承。
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是一种完全积累制, 是由个人在职期间的能力水平决定的。这和职工在职期间的工资等挂钩, 这样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的公平性问题就存在更大的争议, 很难做到公平、均衡, 对养老保险金整体做到公平是一个障碍。
三、对建立统一、公平、合理的养老保险金的路径探究
1.从国家层面提出建议
(1) 改革方案必须有章可循。国家进行改革时, 必须立法先行, 完善社会保险法, 让改革有法律的保障, 做到上下统一, 面对问题时有法律作为依据。
(2) 国家应当在制度上保障企业年金的实行, 职业年金在实行过程中是强制实行的, 而企业年金是自愿的, 这样不利于养老金公平问题的解决, 在国家强制推行职业年金时, 也应当以制度约束企业去做企业年金。
(3) 当前职业年金计划有税收优惠, 是建立在征税之前, 有利于合理避税。但是, 企业年金计划税收政策缺位, 没有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 实际上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年金建立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也由此弱化了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动力, 造成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金不足, 使社会保障工作的公平性问题日渐突出。所以建立税收优惠政策已刻不容缓。
(4) 国家应尽快出台政策, 实现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转移接续, 当前这些年金在员工离职之后, 是不可以转移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力资源的流动。为顺利推行养老保险改革, 应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5) 不论是职业年金还是企业年金的发展, 都需要资本市场提供运作空间。国家应通过明确的政策和相关法规为年金进入资本市场运作建立便利的、稳妥而有效的机制, 为年金的保值和增值创造有利条件。
(6) 国家应尽快调整工资水平, 对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水平有一个均衡的安排, 只有完善工资制度, 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养老金公平性问题。
2.从企业层面提出建议
(1) 企业应在创造收益的同时, 为员工建立更完善的社会保障, 并对企业年金进行保值增值, 让年金的收益趋于稳步上升状态, 让员工对企业以及企业年金制度充满信任和期待。
(2) 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建立企业年金, 企业联合会应积极协调各个企业家, 尽快出台行业规章制度, 以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化的规章来约束企业, 使企业积极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
(3) 为挽留更多的人才, 企业应适应社会物价、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员工的生活需求, 不断调整职工的工资水平, 在基本养老金问题上, 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缴费额度保持平衡, 在基础养老金部分实现公平, 在养老保险的整体水平上不应与机关事业单位有较大的差距。
3.从个人层面提出建议
(1) 对于个人, 我们应当树立权利和义务对等的理念, 在享受年金的同时, 依法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缴纳自己应当缴纳的费用, 积极配合单位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为养老保险改革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2) 个人应当树立养老意识, 在职期间依据个人能力状况, 为自己的养老问题做好长远的规划。在养老金上, 尽可能地空出一部分资金用来购买个人储蓄养老金作为补充养老金。
(3) 作为企业职工个人, 应对企业年金有所了解。对当前所在企业的企业年金制度运行有足够的了解和分析, 能够理性地认识到建立企业年金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极大帮助意义, 积极协同企业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企业年金, 为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打下基础。
(4) 作为个人, 在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时, 要求企业为其缴纳养老保险, 建立个人账户, 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 应积极配合企业建立企业年金, 按规定缴纳企业年金的费用。
养老保险金的公平性问题是我们前几年一直探讨的问题, 如今对养老保险金改革之后, 其公平性问题依旧以其他方式存在着。解决养老金并轨后的公平性问题, 实现养老金的公平性和平衡性问题任重而道远, 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国情状况, 进行详尽的分析和把握, 在实践中探索解决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办法.国人部发〔2006〕60号.
[2]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5〕18号.
[4]张岩.对话郑秉文:养老制度仍需深度改革[J].中国报道, 2015 (2) .
[5]胡晓义.目前财政完全有能力安排好养老金并轨改革[J].中国经济导报, 2015 (1) .
[6]余明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宜与薪改同步[J].上海金融报, 2015 (1) .
[7]黄瑞芹.我国职业年金制度衔接问题研究[J].人口与经济, 2003.
[8]卢驰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制约因素与策略选择[J].理论探索, 2011.
[9]郑秉文, 孙守纪, 齐传君.公务员参加养老保险统一改革的思路——“混合型”统账结合制度下的测算[J].公共管理学报, 2009.
泛关注。
实际的推进,要考虑两方面情况: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现行退休养老制度已实行60多年,从以往的经验看,对这类“老制度”进行彻底改革,必须是循序渐进的,才能实现制度的平
稳过渡,减少社会震荡 胡晓义表示,制度的最终统一,也就是“并轨”,这个大方向是明确的另一方面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本身也需要继续改革完善
所以,所谓“并轨”并不是简单地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并入”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而
是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改革和推进,最终取消“双轨制”
养老保险最终要“并轨”
对反映差别较大的企业退休高级职称科技人员,在这几年调整待遇的过程中一直给予倾斜同
时,对退休早、养老金偏低的高龄退休人员,也一直给予适当照顾,并已形成一定机制2008
年国务院确定山西、浙江等5个省市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二是推进事业单位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 一是从2005年开始,//“ title=”公积金手续“ target=”_blank ">
公积金手续连续9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事业单位分类人事制度、工资制度、财政体制改革紧密相
联,需要同步推进三是加快推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进一步提高
职工在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人社部正在抓紧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将在适当的时候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方
案成熟后,所涉及的各项改革举措将逐步实施如果缺乏深思熟虑而仓促上阵,就可能造成新的矛盾和问题 这就需要做好顶层设计
其二,待遇对比有多种口径
这需要与工资制度改革统筹考虑,合理调整工资和退休待遇的结构总体水平对比企业退休人
员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具体分析: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全部是国家统一制度规定的待遇,此外,一些企业还发放统筹外项目待遇和企业年金;机关事业单位基本退休费是国家统一制
度规定的,其水平与企业同类人员大体相当,而退休生活补贴占退休人员全部待遇的比重过
大,而且地区之间、单位之间差距很大
其一,待遇计发办法和调整机制不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与本人历年缴费工资、缴费年
限和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挂钩,有的职工缴费工资低,缴费年限短,退休后养老金也低
调整企业基本养老金,综合考虑了经济发展、物价上涨、职工工资水平增长、养老保险基金
承受能力等因素,调整次数多但幅度小;机关事业单位目前调整基本退休费和退休生活补贴
是与在职人员调整工资或津补贴同步的,频次低而波动较大机关事业单位基本退休费以退休
前基本工资为计发基数,其职业特点决定,这通常是本人职业生涯的最高工资水平
其三,人员结构不同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中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比重大,在职时平均工资收入较高,工作年
限也长于企业一般员工的平均缴费年限,因此其总体平均待遇水平比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
金的平均水平高一些是正常的;关键是差距要适当,差距过大,特别是同类人员之间待遇差
日前, 国务院发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 将于7月1日起开始实施。《条例》中在公开招聘、社会保险、工资收入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呈现出改革亮点。
新《条例》突出的优势体现在“依法治国、依法管理”
新《条例》首先是一部新的法律。这样的立法层次比较高, 对于我们目前正在推进的深化事业单位分类制度改革应该说于法有据, 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法律框架。同时, 它提出了一些深化改革的思路, 在法律里面都有所体现。对于我们事业单位今后在深化改革过程当中, 提供了一个可遵循的规则。它最大的优势体现在依法治国、依法管理, 它对于今后管理机关来说是一种权力约束, 对于广大事业单位的人员来说是一个权益的保障, 对于具体管理工作来说是一个规范。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薪酬变化未来由市场决定
过去我们事业单位的工资和机关是绑在一起的, 机关动你就动, 机关涨你就涨, 体现不出自身的特点。2006年工资改革以后, 提出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 但实际上从目前实施来说还是不够平衡, 《条例》出台以后, 将会进一步推进工资制度改革。条例的特点, 一个方面体现在激励性方面, 也就是怎样更好地激励事业单位人员通过提高工作的业绩, 来获取更多的报酬。比如说分三大块, 第一块是基本工资, 第二块是绩效工资, 第三块是津补贴, 都有一个很好的结构体现。
另外一个特点是提出了正常增长机制问题。我们所说的正常增长机制主要讲的是一个调标。正常增长机制主要是针对社会, 一个是和社会企业的同类人员进行比较, 和公务员进行比较, 适当做一些调整。另外参考物价, 每年物价上涨的幅度可以进行调整。还要参考社会平均工资, 根据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 适当地做一些调整。总的来看, 建立正常的增长机制, 就使事业单位的工资决定机制发生了变化。过去由机关决定, 机关涨我们才涨, 今后的决定由市场来决定, 整个社会的工资上去了, 我们事业单位的工资, 提供公共服务这样一个报酬总体就往上正常增长。
事业单位医疗和养老保险并轨方向已经明确了:走社会养老保险
事业单位人员要想实现真正的能进能出, 社会保险应该跟得上去。医疗和养老保险这一块改革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最关键的就是能否和机关、公务员统一。是比照公务员, 还是比照企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总理在2014年的工作重点任务上就明确了, 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 也就是进一步明确今后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实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这就意味着我们今后的养老保险主要还是要跟着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 国家统一的制度来推行。
2014年2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在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法将这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并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持基本一致。
在全国层面推开之前,已有15个省份实现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依据人社部2012年的人口数据,按照每人每月55元的标准,全国基础养老金年支出为862.95亿元。在整个国家财政10多万亿元的结构中,只占相当小的比例,却解决了老年人口的基础养老金问题,迈出了建立公平、多维度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一步。但专家亦表示,新农保与城居保率先并轨水到渠成,难度最低,阻力最小,至于最终建立公平合理的全民基本保障制度,则有赖于更彻底的制度改革。
水到渠成的变革
“碎片化”无疑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最明显特质之一,常因此而饱受诟病。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接受《小康》采访时介绍,目前我国存在4种养老保险模式,一是公务员与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模式,二是城镇职工与经营性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模式,三是面向农民开办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四是面向无职业或自由职业年满16周岁以上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
“由于4种养老保险模式在财政补贴比例、个人缴费水平、单位或企业或集体承担保费比例存在较大差别,使我国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多种养老保险设计模式共存的国家。”郝演苏指出,此次并轨的即为后两种养老保险模式。
近30多年来,我国正经历着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跨越城乡的人员流动在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大潮下将会比以往更为频繁和普遍。长期以农业与非农户籍为标准,在养老保险制度中给予区别对待,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不利于社会公平,因此变革水到渠成。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封进认为新农保与城居保并轨,两者在制度设计上高度一致。首先从缴费模式上看,都是由个人缴费和各级政府补贴相结合,第二从养老金待遇方面,基础养老金全部来自政府补贴,此外,领取养老金年龄均为60岁,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60岁以上无需缴费,个人最低缴费档次都为100元。仅在缴费档次和待遇上有所不同。因此,两者合并在技术上比较简单。
另外,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还指出,全国已经有15个省份早已将二者并轨。此次全国性并轨与原来的制度基本可以对接,难度不大,应该很快就会得到落实。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现行管理体系中,新农保和城居保都由该部社保中心农村处进行统一管理,并轨并不涉及两套班子对接的问题。
“由于新农保和城居保所具有的共同点,并且不涉及养老对象的职业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加上我国正在提速小城镇建设,越来越多的农民将成为新市民,为新农保和城居保的并轨创造了条件,加上其并轨操作试验后,可以为最终实现多种养老保险模式并轨奠定基础。”郝演苏说。
农村老年人能得到多大实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和城居保)参保人数为4.975亿人,这就意味着两者合并后将有近5亿人被覆盖。
两项制度统一显然具有积极影响。据封进介绍,2012年全国新农保待遇平均水平为每年700元左右,城居保基础养老金比新农保略高。合并之后,待遇水平往往是从下向上靠,参保农民的待遇会有所提高。今年1月,上海市已经将新农保与城居保调到相同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获得最大实惠将是参保农民,这一群体占4.9亿城乡参保人群的95%。
杨立雄认为,今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惠及人群会减少。“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基本会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15年就可领取养老金,城镇职工养老金比城乡居民养老金要高得多。即便城镇中的无业者,也可按灵活就业人员标准缴费,这部分人群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也会越来越少。”杨立雄强调,农村的老年人应该是最大的受惠群体。
然而,杨立雄他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因为低保都是中央政府转移支付,而养老金则是中央与当地政府分别补贴的缘故,很多地方更愿意把老年人纳入低保。“应该让农村老人从低保中脱离出来,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之中,继而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水平。”杨立雄表示。
在封进看来,两种制度合并更重要的是促进城乡融合,破除以身份决定社保的传统模式,有助于城乡人口流动,减少社会歧视,推进城市化进程。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亦指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户籍制度改革和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配套政策之一。合并之后可能将不会再以农村和城市户籍来区分参保人员的待遇水平,而是根据地区的消费水平和实际生活水平确定养老补贴标准,在同一区间内选择缴费水平。
并轨前,新农保个人缴费档次为100到500元5个档次,城居保则是100到1000元10个档次。“至于个人在一个什么样的档次区间内缴费,目前仍没有明确规定。估计可能向城居保靠拢,可供档次选择较多。”封进说。
如何提高待遇实现公平?
挑战也很多,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至少有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个人缴费标准的统一问题;二是钱(基层政府)从哪里来?三是养老金怎么管理?
在前述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亦着重指出,基金筹集采取个人缴、集体助、政府补的方式,中央财政按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
“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也应该是两种制度并轨后的方向。”杨立雄认为,中央财政给予参保人的基础养老金是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根据财力补贴。地方财政补贴缺乏强制性机制,很多地方财政并未支出养老金补贴,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随着农村价格水平和消费水平与城镇间距离逐渐缩小,55元基础养老金的购买力也在下降,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说,这笔钱远远不够。养老金是低标准,低起步,甚至比低保水平还低,大部分地区的低保都在每人每月100元以上。
“养老金应该大幅度提高,每人每月500元。”杨立雄算了一笔账,农村老人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主体,按其占全国老年人比例60%计算,1.2亿人每月领取500元养老金,一年也不到1万亿。这笔支出占GDP比重仍然不高,但会反过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杨立雄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养老金更多的是国家的责任,中央财政要提高基础养老金以维持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在此基础上地方财政补贴应该算作一种福利。
据封进介绍,上海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是每人每月540元,而2012年对陕西、河南、江苏三省的六个县调查得到的新农保养老金待遇平均值为每人每月78.64元。东部地区养老金更高是因为地方政府补贴更多,为了不增加当地财政负担,依然以户籍为参保依据。同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合并起来并不困难,但如何跨过跨地区人员流动这道坎儿呢?
同时,郝演苏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两种制度最终磨合的过程。城居保的对象主要是无职业者,而农民是一种职业还是一种身份?随着农民作为劳动者职业地位的确定和小城镇的建设,专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将越来越多地转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对象,而新农保的对象也将是无职业的居民,此时,新农保与城居保对象一致,两者实现无缝并轨。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让人们又重燃建立类似日本国民年金的社会养老保险的热情。“进行较为彻底的制度改革是维护养老保险公平性的必由之路,不分职业和身份,建立一个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是不少国家的做法。”封进认为可以研究一下在更大范围内推出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了。
【关于“养老金并轨”的观点】推荐阅读:
企事业养老金并轨方案06-28
事业单位养老并轨最新09-07
关于养老的调研报告07-24
关于养老的国家政策11-12
关于申请参加城镇小集体职工养老保险的请示11-18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10-06
关于北京市居民养老方式调查社会调查报告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