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措施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防震减灾措施(精选8篇)

防震减灾措施 篇1

指挥长:

副指挥:

成员:

二、演练内容:

警报声响假设地震来临,教学楼晃动剧烈,班主任老师组织学生就近迅速躲藏到课桌椅等坚固物品三角安全区内,两只手臂在胸前重叠,面朝下,蹲在地上,闭目,用鼻呼吸,鼻梁上方放在臂上,降低重心,保护要害,此过程为一分钟;紧接着,各班上课教师迅速组织学生有秩序的从教室撤离到操场。

(演练以学校钟声为信号)

三、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日期:

20__年6月21日上午9:00

四、防震应急疏散(演练)预案的说明及具体疏散路线示意图及要求:

根据学校楼层的具体分布教学楼是学生主要聚集地,本次应急疏散演习就是假设突发事件发生时,我校学生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内平安的从教学楼撤出。

教学楼撤出路线:一楼各班从教室出来后直接到操场集合,二楼五、六年级学生出教室后沿教学楼东楼道快速下楼,进入操场集合;二楼三、四年级学生出教室后沿教学楼西楼道快速下楼,进入操场集合;到达操场后所有学生按班级按集会队形快速整队,清点人数。

五、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注意事项:

1、全体教师对本次演练的内容及疏散路线和要求应熟知,如有疑问应向演练负责小组主要领导询问。

2、防震减灾应急疏散开始前10分钟参演教师应到达指定位置(班级)。

3、全体参演教师应对本次演练高度重视、高度负责,参演过程中应保持冷静,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切忌互相拥挤、踩踏,切实担起演练时应承担的职责。

4、疏散过程中全体学生下楼时均按指定路线,每班以一行队列下楼,不得抢道、占道。为保证演练过程中的秩序,各班可在班会时按本班实际情况排定本班疏散时人员撤离先后顺序,并指定相关班干部负责监督和指挥。

5、防震减灾应急疏散出楼后所有学生应立即到操场按集会队形集合,班主任必须到操场清点本班人数,如有人数不齐的班主任应迅速寻找,并报演练指挥小组。

六、演练各岗位具体负责人名单:

①__负责一楼东楼梯口学生撤离秩序。

②__负责一楼西楼梯口学生撤离秩序。

③__负责二楼西楼梯口学生撤离秩序。

④__负责二楼东楼梯口学生撤离秩序。

各岗位负责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跌倒现象,时应及时扶起避免踩踏现象发生。

⑤__负责学前班学生撤离秩序。

⑥__负责操场学生集中。

⑦__负责学前班学生集中。

防震减灾措施 篇2

1 天然水资源丰富地区渔业生产抗旱措施

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养殖, 如稻田养鱼、藕塘养鱼、茭瓜田养鱼。稻田养鱼技术:采取“塘田式”稻鱼工程模式, 以鲤鱼、鲫鱼为主, 适当搭配草鱼和花白鲢多品种混养, 投放大规格鱼种225~300 kg/hm2。施用大稼宝精制有机肥4.5 t/hm2作中层肥, 在翻犁田或机械旋耕时一次均匀施用。在施用精制有机肥后, 不施用化学肥料和除草除虫防病药剂, 采用人工薅锄杂草, 完全采用无公害方法栽培管理水稻。结合气候特点, 引入市场对路和抗病性好的稻谷、蔬菜品种;推广肥床旱育稀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取绿色物理、生物防控技术方法, 少施或不施农药。建设一批规范化成片稻田养鱼基地, 按标准加高加固田坎、开挖鱼沟有利于水稻生长和养殖者及时处理田鱼, 可有效降低旱灾损失。稻田培育鱼种, 解决池坝塘旱情缓解后鱼种放养问题, 养殖户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5]。

2 水位下降严重的池坝塘渔业生产抗旱措施

对水位下降严重的池坝塘, 应降低放养密度, 每10~15 d用微生态制剂全池遍洒。可施用EM菌、活水宝、光合细菌等调节好渔业水质, 也可采用水生植物净化法, 可在池塘中种植水生植物, 利用植物的吸收作用从淤泥和水体中吸收大量无机养料, 从而改善水体理化条件和生物组成, 调节水体平衡, 净化水质。可在池塘10%面积种植苦草、轮叶黑藻、茭白、慈姑、蕹菜等水生植物。干旱期间, 严禁施用有机肥料。少投饵、投喂优质饵, 在实际生产中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投饲的次数与数量, 水温过高时应减少投饲量。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加强巡塘工作, 观察水色、水温、鱼类的活动情况[6]。开增氧机, 每天13:00—14:00及2:00—6:00各1次, 每次2~3 h;稀养速成, 达到上市规格起捕出售, 减轻旱灾对渔业生产的损失。旱情一旦解除, 蓄水要充足, 适时开动增氧机、全池遍洒微生态制剂, 调节好水质。动员有条件的养殖场 (户) , 添置小型发电机、小型提灌设备, 及时引水抗旱;添置增氧机、投饵机, 改善鱼类生存环境。指导养殖场 (户) 根据水位变化, 及时捕捞成鱼上市, 减轻塘、库载鱼负荷。

3 老旧池塘渔业生产抗旱措施

老旧池塘应挖除过多的淤泥, 增加深度, 疏通、改造、完善进排水渠, 水源较差的鱼池可开挖蓄水塘[7]。在科学规划布局的基础上, 加大投入力度, 把老池改造成池形整齐、堤埂较高较宽、大水不淹、天旱不漏、旱涝保收的池塘。建设一批水深度达标、配套设施设备齐全的标准化池塘规模养鱼基地;改造新建结合, 加快建设一批规范化成片养鱼基地。

4 干旱时应采取的措施

一是加强鱼类亲本管理, 全力保护好鱼苗鱼种和鱼类亲本。增加巡塘次数, 一旦发现鱼苗鱼种和亲鱼严重浮头, 及时引水灌塘, 使用光合细菌或开动增氧机增氧, 避免缺水缺氧死鱼。无法原地保鱼时, 就近在有条件的水库、河流设置网箱, 及时安全转移鱼苗鱼种和亲鱼。二是加强水生动物疫病的防控。由于干旱, 水位低, 水质差, 鱼类抵抗疾病鱼能力下降, 因此加强鱼病的预防工作, 才能达到减少或避免鱼类因病死亡[8]。放养前对鱼体进行消毒, 在鱼病流行的5—9月, 每10~15 d交替使用生石灰 (20~30 g/m3水体) 或三氯异氰尿酸 (0.3~0.5 g/m3水体) 等含氯制剂全池遍洒, 每天在食场周围挂上装有漂白粉100~150 g的竹篓3~6只, 或是装有硫酸铜100 g、硫酸亚铁40 g的布袋3~6只, 每15 d用大黄、黄芩、黄柏合剂拌饲投喂, 每100 kg鱼用合剂 (5∶2∶3) 80 g, 连服2~3 d, 以预防鱼病。一旦发生鱼病, 细菌性鱼病外用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等含氯制剂0.3~0.5 g/m3水体, 或聚维酮碘0.2~0.3 g/m3水体全池泼洒, 连泼3~5 d;每100 kg鱼用氟哌酸或土霉素8~10 g拌饲投喂, 连服3~5 d, 进行治疗。寄生虫病外用晶体敌百虫0.5~0.7 g/m3水体全池遍洒, 或灭虫精 (用量按生产厂家说明) 全池遍洒, 进行治疗。发现病症正确诊断, 合理选用药物, 及时治疗。不要频繁换药, 长时间用药。

摘要:介绍了天然水资源丰富地区、水位下降严重的池坝塘、老旧池塘等不同区域渔业生产抗旱减灾采取的措施, 同时总结了干旱时应采取的措施, 以期为渔业开展抗旱生产自救, 把干旱对渔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确保渔业生产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渔业生产,抗旱减灾,措施

参考文献

[1]全国政协人口资源委员会.西部大开发与水资源文集[C].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0.

[2]李远华.灌区高效用水[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3 (8) :19-21.

[3]王学渊, 赵连阁.中国农业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J].农业经济问题, 2008 (3) :10-18.

[4]王德勇.浅论灌区节水潜力和节水效益[J].甘肃科技, 2008, 24 (16) :75-78.

[5]王春生, 黎春.浅谈干旱对渔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J].中国水产, 2007 (11) :69-70.

[6]刘奕秋.高温干旱季节山塘小水库养殖的生产管理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 2003 (17) :18-19.

[7]罗启洪.干旱对渔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J].广西水产科技, 2001 (4) :47.

防雷减灾措施及检测概述 篇3

关键词: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雷电电磁脉冲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7-0101-03

1前 言

雷电灾害,是目前我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据相关部门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发生雷暴2 000次,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超过1万人,所导致的水灾、爆炸等时有发生,而我国有21个省区市雷暴日在50天以上,最多的可达134天。雷暴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高层建筑日益增多,由此雷电危害造成的损失也将越来越大。雷电是众多大气现象中的一种,但雷电产生的强大电磁脉冲(LEMP)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它具有发生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等特点。

防雷减灾成为国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内容,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实施,促进了我国防雷减灾行业的管理,繁荣了防雷市场,提高了防雷工作的科技含量,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2防雷减灾技术基础

雷电是因强对流气候而形成的雷雨云层间和云层与大地间强烈瞬间放电现象。当雷电发生时,产生强大的雷击电流、炙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瞬变的电池场和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综合物理效应,对建筑物、电子电气装备和人、畜造成危害,是一种严重的气象自然灾害。

2.1直击雷

直击雷是带点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放电现象。雷电流也是电流,它具有电流所具有的一切效应,不同的是它在短时间以脉冲的形式通过强大的电流;尤其是直击雷,它的峰值有几十kA,以至几百kA。它的峰值时间(从雷电流上升至1/2峰值算起,直至下降到1/2峰值至的时间间隔),通常负闪击只有几微秒到十几微秒,正闪击较长些,正是这种特殊情况,使雷电流具有它特殊的破坏作用。

2.2感应雷

感应雷是带电的云层由于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相反的电荷,当直击雷发生后,云层所带电荷迅速消失,而地面某些范围由于散流电阻大,散流速度相对较慢,以致出现局部高电位,或者由于直击雷放电过程中,产生强大的电磁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位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

2.3球形雷

球雷是一种橙色或红色的类似火焰的发光球体,偶尔也有黄色、蓝色或绿色的。大多数火球的直径在10 cm~100 cm左右。球雷多在强雷暴时空中普通闪电最频繁的时候出现。它在空中漂游时间可由几秒到几分钟,常由建筑物的孔洞、烟囱或开着的门窗进入室内,有时也通过不接地的门窗铁丝网进入室内。

2.4雷电电磁脉冲

雷电电磁脉冲,简称LEMP,是天空打雷时产生的作为干扰源的强大闪电流及其电磁场。它的感应范围很大,对建筑物、人身和各种电气设备及管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3现代防雷技术

3.1直击雷防护

说起防雷,人们只会想到避雷针、避雷网、引下线及地网,有了这些并不意味着你的设备就安全了,这只不过是解决雷击时不使强大的雷电直接击中处于地表面较高位置的设施和设备。而直击雷不只是由在你装有避雷针、避雷网之上发生,凡处在地表表面的凸出物,比如高低压输电线、电话线、电视接收天线、电杆、旗杆、树、竹等均属直接引雷入地的良导体,直击雷在引下线上产生的强电流在其周围感应出强磁电场。

对直击雷的防护措施,首先应根据需保护的建筑物或装置等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照有关规范做出正确的评估;其次,根据规范对各类防雷建筑物或装置的不同要求,选择合理的接闪器(针、网、带)类型和高度、引下线的截面积、间距及数量、接地装置的结构和达到设计要求的接地电阻,均压环的设置及距离、等电位连接、防高电位反击的距离等措施,这样就形成较为全面的直击雷防护措施。

3.2感应雷防护

感应雷击是由于雷电引起的静电感应和雷电电磁脉冲通过电源供电线路,室内外信号数据传输线、天馈线进入机房的各种管道、电缆进入电子信息系统,击毁各类用电设备和微电子芯片,使设备遭到永久性损失。防御雷电引起的静电感应和电磁脉冲干扰的理想防雷设计方案是笼式避雷网,它利用的是法拉第笼原理。建筑物的金属结构物遍及各处,不用很多钢材就可很容易连接起来形成法拉第笼,从而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得到很好的屏蔽。屏蔽做得好,不仅能防御空间电磁波的辐射,而且还可使建筑物内部的分流和均压达到最佳效果。

3.3球型雷防护

防护球雷措施最好的是笼式避雷网,如果达不到笼式避雷网条件,就在建筑物的门窗上安装金属纱网并接地;堵好建筑物墙面上不必要的孔洞;烟囱与出气管上口均要加装铁丝网并接地;储存或损伤易燃易爆物体的仓库和厂房的烟囱和放气管应加装阻火器并接地,对高大树木下的重要建筑物尤其要采取防护球雷的措施。

3.4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连接是将雷电侵入的“路”断掉,使其不对内部设施造成损坏。等电位连接是将各类电气、电子信息设备和分开的导电装置用等电位连接导体连接,以减少装置所在建筑物金属构件与装置之间或装置与装置之间因雷电产生的电位差。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所有金属构件的多重连接,建立一个三维的连接网络是实现等电位连接的最佳选择。任何器件之间的电位差均衡到它们可以接受的程度,则永远不会被电击穿损坏。

4防雷措施

雷电活动是雷云放电的自然现象,雷电现象的机理十分复杂,至今尚未有一个无懈可击的理论,防雷工程也必然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所以从行政管理、技术标准、工程实践各个角度说,防雷都是一个系统工程。

4.1加强防雷检测行业管理

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不同于一般的业务工作,涉及到各行各业,依法进行安全检测和技术服务,必须有完善的组织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防雷部门聚集着防雷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优势,特别是相当一部分部、委系统防雷的技术力量、设备配置都有较强的实力和基础,有的多年在开展这项工作,但这些部门和系统都是自成体系,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缺乏规范化管理。那么,如何利用好各方面的优势,履行好政府赋予我们的管理职能,又不造成行业垄断的态势。应建立避雷装置安全检测网,比较好地发挥各方面的职能作用。如果只依靠气象部门承担检测任务,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有的部门、特殊行业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才能更好地履行《气象法》赋予我们的职能。为加强检测管理工作,制定了检测资质审批制度、资质年审制度、检测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复检制度、资料报送制度、重大事故报告制度、检测仪器年检标定制度等,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4.2加强雷电防护资料管理

雷电灾害大多是由直击雷、雷电感应和雷电波入侵引起的,局部性强。在气象部门现行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涉及雷电天气现象的观测项目主要为闪电和雷暴,是作为两种天气现象分别予以记录。若按现有的雷电观测资料对于地上在建筑物防雷工程设计中雷暴日数的应用标准以及雷电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继而建立雷电灾害预警监测系统等在某种程度上尚存在一些不足。而在航天、航空等领域所需的雷电探测资料更被细化、范围也更广、测量技术要求也更高,包括电磁发生演变过程以及雷暴云的电结构、起电机制等。完善的雷电检测体系有利于提升防雷工作的科学性和扩大雷电探测资料的应用领域,对于雷电灾害预警机制的建立也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雷电灾害资料主要来源于四方面:一是在雷电防护工作常规检查和检测中发现;二是雷电灾害受损单位和用户在办理保险理赔过程中要求气象部门提供雷电证明或保险公司、有关单位和用户咨询雷电发生情况时获知;三是从广播电台、电视和报纸等大众媒体的报道以及从年鉴资料和部门简报中获知;四是通过在区域内设置的几个人工雨量观测人员发现雷电灾害后上报的。上述4种雷电灾害资料来源均存在着较大局限性,容易被遗漏,时效也被延误而失去现场调查价值。全面而完善的雷电灾害资料对于分析雷电灾害的发生机制和规律、建立雷电灾害的预警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有必要建立由各有关单位、部门参加的雷电防护信息网络,明确责任,形成由下而上的雷电灾害上报(备案)制度,做到全年重要雷电灾害资料不遗漏,另外,雷电灾害档案资料也是开展雷电防护广泛宣传和对广大市民进行雷电安全教育的良好教材。

4.3建设项目雷击风险评价

风险是可使未来的管理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因素,风险就是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就工程风险而言,风险评估已成为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质量广义化可靠性认证的重要手段及度量指标之一。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近30年的雷电资料分析,得出雷电的主导方向和次主导方向,以及雷电方向玫瑰图,评估该建筑物的雷电截收面积、落雷密度;现场勘测土壤电阻率,绘制土壤电阻率玫瑰图,评估土壤对雷电流的散流系数及方向,从而为建设单位专业设计提出《雷击风险评价报告书》。

4.4新建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施工监理及竣工验收

建筑物防雷装置审核前期主要分为防雷管理、设计和施工角度来评估的。从防雷管理的角度,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前期可行性评估主要程序是首先认真学习有关的防雷规范和施工图集(《建筑物防雷设计安装图集》〈99D501-1〉),掌握有关技术要求,注意平时的经验交流,互相学习、讨论、共同提高审核水平。再次,查看建筑水平总说明和规划许可证,了解建筑的性质、用途、栋数、总建筑面积等情况,查看总平面图、建筑施工图及把握整栋建筑物的建筑、结构概括和功能分区、用途、基础、转换层、标准层、屋顶等重要部位的详细情况。最后,根据建筑物地理位置综合环境、全套电力施工图和防雷设计图(屋顶防雷平面图、基础接地平面图、均压环设计图、等电位连接图、转换层防雷平面图、玻璃幕墙接地设计图)做出明确具体的可行性评估意见。从防雷设计的角度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前期可行性评价程序依次为基础接地系统评估、接地线系统评估、均压环系统评估、侧击雷系统评估、屋面接闪器系统评估、电源防雷电波入侵系统评估、信号线防雷电波入侵系统评估和等电位系统。从建设项目防雷装置施工监审、竣工验收角度防雷施工竣工评估程序依次为防雷设施隐蔽工程分段检测、桩、承台、地梁、桩筋引下线、均压环、外墙金属门窗、避雷网格、避雷带、避雷针、等电位、避雷器、电磁脉冲性能等相关评价。

5结论

本文初步探讨了防雷减灾及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研究,首先,对防雷减灾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概述,总结了雷电主要的表现形式及危害方式。其次,由于科技的发展,雷电灾害的形式得以改变,防雷减灾工作应该从少数专业人员扩大到全社会,目光转向高新技术的防护,重点从强电转到弱电防护上来,遵循科学、经济和耐用可靠性原则,层层防护,采取全方位的防护。再次,根据雷电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每种形式的防护技术作了分别的研究,提出了防护的原理和方法。最后,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防雷技术标准在各行业不统一,重复甚至矛盾,法规上缺乏系统工程的观念;技术措施不完善,人员的防雷工程知识缺乏系统性,实践中缺乏系统工程的观念。要做好防雷管理工作,必须加强防雷检测行业、雷电防护资料的管理,制定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建立政府、技术机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雷减灾管理体系,对雷击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进行了探讨。对防雷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新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施工监理及竣工验收的内容和技术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给出了具体的操作规程,对实际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Measure of the Thunder Reduces Natural Disasters

in the Dyke and Measuring Summary

Li Xiaocong

Abstract: This tex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under and lightning calamity and current situation, understand the thunder and lightning course and danger form in depth progressively, tie Interconnected system to defend thunder is it manage and defend thunder not to reduce natural disaster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go on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to reduce natural disasters, define developing direction sum Goal, is it defend thunder reduce natural disasters smooth completion that work to guarantee.

车站防灾减灾工作措施 篇4

一、进一步加强车站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利用广播、板报、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及乘客的防灾意识和能力。

二、及时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明确工作职责,将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人,使防灾减灾的具体工作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在车站进站及出站口设立三品检查点,购置安全检查仪,配备2-3名专职安全检查员对进站乘客及出站车辆进行安全检查,防止三品进站上车。

火电厂湿法脱硫系统冬季减灾措施 篇5

(一)脱硫系统防冻措施

1.雨雪冰冻灾害对电厂脱硫系统的主要影响

(1)由于突然停电或未按运行规程停运脱硫系统或脱硫岛钢体与防腐衬片的树脂冷缩质量较差,导致脱硫岛底部大量结冰或防腐衬片局部脱落。

(2)烟气在线监测仪器采样管接冰,系统冻坏而瘫痪。

(3)吸收塔结垢、循环泵密封、吸收塔搅拌器和水泵、法门、密封圈、管道、喷嘴等冻裂。

(4)石膏排出泵冻裂、石膏浆液输送系统结冰、压力变送器、流量计和液位损坏、烟道内衬玻璃鳞片脱落。

(5)供浆和回浆液循环泵减速机、吸收塔集水坑搅拌器减速机损毁、废液排放管管道冻裂、氧化风机、真空脱水滤布撕裂、石膏旋流子损坏。

(6)斗轮液压缸冻裂、皮带拉裂、磨煤机端盖和轴承断裂、送风机烧毁、电磁阀、灰管爆裂。

(7)工艺水泵出口压力表变送器、除雾器冲洗水泵口压力变送器损毁。(8)其他仪表等损毁。2.脱硫系统防冰冻措施

(1)脱硫系统在雨雪冰冻期间,制浆、脱硫和脱水系统需保持连续运行,其他非必要运行部分要尽量停运,缩小整体设施的运行范围。

(2)冰冻期间脱硫循环泵停运时,必须专人就地认真监视,确认循环泵入口排放阀已开,待管道内浆液排尽后对管道进行反冲洗,冲洗3分钟,确认积水排尽后关闭排放阀。(建议:自动排放后,人员到就地确认)

(3)冰冻期间石灰石粉仓流化风不能间断,保持石灰石粉仓底部尽可能高的温度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在石灰石粉仓内有粉情况下,必须保证流化风机的正常投运。(建议:在不制浆的情况下,投入硫化风机运行)

(4)脱硫塔石膏排出泵停运超过1小时内,必须就地将石膏排出泵出口母管排放阀打开,将积液排尽,并采用清水清洗干净。(建议:自动排放后,人员到就地确认,同时为确保备用泵随时可投运,建议两泵每班至少切换运行1次)(5)在冰冻期间确保脱硫系统各类转机的冷却水畅通、流动(即使备用设备的冷却水也应有持续小流量,特别是室外设备),严格监测水温温度,水温较低时,需采用加热措施;对于水冷设备不允许断水运行。

(6)对于室外管道的疏放水必须严格规程规定执行,在管道停运1小时内必须将所有疏放水门(阀)全部打开,并确认疏水放尽后关闭水门。

(7)对建筑物门窗进行全面检查(建议:看到开启的门窗做到随手关闭),对暖通系统进行好检修,做好厂房供暖,确保严重冰冻期间厂房温度正常。无供暖区域的建筑物厂房的门窗也要全部关闭,室外温度低于-6℃时,室内要增加供热设备,保持室内不结冰。

(8)所有备用状态的管路必须要采用清水清洗干净。

(9)无伴热的仪表取样管要增加伴热和保温。(建议:对伴热存在问题加快督促相关专业处理,对现场目前存在破损的保温联系相关维护部门予以恢复,如#6石膏排出泵入口管道、冲洗水系统管道等处)

(10)无伴热脱硫塔除雾器清洗水需增加伴热和保温。(11)压缩空气系统必须配备干燥器,并保持良好投入。

(12)做好供热设备的维护,保证供热系统和伴热系统的安全和良好运行。(13)严格执行设备巡回检查制度,每小时必须到就地巡检一次,发现现场尤其是室外有跑冒滴漏的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或汇报处理,防止结冰现象发生。建议:如对#6PH计等管道泄漏时采用焊接处理的地方,外保温拆除且由于电化学反应,焊缝处容易出现泄漏,应加强检查。

(14)严格检查脱硫区域各类地坑人孔盖、室外地沟盖板的密封程度,防止地坑、地沟内的浆液或者水体发生冻冰。(建议:地坑搅拌器投运)

(15)对于易冻的小型室外泵体,如石灰石供浆泵和脱硫塔石膏排出泵必须准备好整体备用泵。

(16)准备好压缩空气的备用管,尤其是临近驱动设备的细管线,在冰冻期间发生冰冻时及时更换。

(17)准备好室外浆液管路的各种阀门及法兰,供发生冰冻损坏后及时更换。(18)做好防腐、材料、阀门和泵体设备商供应库,对各个厂家的现场人员支持和供货能力进行确认和登记。另外建议:对于废水系统药品储存库内价值约15万元的废水药品(絮凝剂、助凝剂均为英国进口Polymer Technology产品)妥善保管检查,防止冻坏浪费。近期,在废水压滤机厂家再次到现场培训后,将废水全部放掉。

CEMS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暖通及空调投运情况加强检查,挡板门的控制系统要特别注意,防止影响主机的运行。

(二)脱硫系统冷冻期间的维护措施

1.在冰冻期间密切关注制浆、脱硫和脱水系统的各种流量、介质温度和物料量变化,认真做好记录。发现冰冻异常及时上报。

2.对仪表取样管、室外管道、冷却水管的保温和伴热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进行修补或者加大伴热和增加保温。

3.冰冻期间必须保证空压机良好运行,为避免压缩空气管道冻结,压缩空气储气罐下排污阀每班必须排两次,尽可能保证压缩空气气源水分含量较低。同时,巡检时认真检查压缩空气无热再生干燥器的良好运行,如果发现其干燥效果不佳及时检修处理。

4.GGH蒸汽吹灰管道疏水门每2小时检查排放一次,确认管道内没有积水后再关闭疏水门,防止管道内冻结,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5.检查系统及转动机械的测量仪表、温度元件、接线端子等测量准确、指示正确、无松动、无损坏,保护及联锁无误动、不拒动、联锁正常;作好设备定期试验和轮换运行工作。

6.运行人员在气温低于-6℃时,要做到通水通浆设备的不间断使用。7.检查厂房内配电间、蓄电池间、计算机间、工程师站、控制室等设施、设备的通风、空调工作是否正常;对靠近门窗的设备要重点检查预防,并进行保养和检修维护,保证冰冻期间设备间温度处于正常范围。

8.对户外设备及端子箱特别是变压器要做好防冻防风措施。

9.在运行交接班及班内巡检时,认真检查工艺楼、泵房、风机房内暖气系统正常,门窗关闭严密。人员出进后必须随手关闭大门,发现有门窗损坏或缺玻璃的地方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10.运行人员现场巡检时,要认真检查各转机冷却水是否流动,并增加温度监测和记录。11.冰冻期间拉运石膏时,车辆离开石膏堆料间后,及时关闭石膏堆料间大门,大门要关闭到位,大门底部不能留太大的间隙。联系相关专业确认

12.发生脱硫系统突然断电情况,应立即开启柴油发电机,保障旁路挡板门执行器、脱硫塔搅拌器等关键设备供电,同时人工打开脱硫塔排浆阀门,将脱硫浆液排入事故浆液地坑。

(三)脱硫系统冰冻减灾措施

发生脱硫设备冰冻后,首先确定容易受冰冻损害的设施和设备范围,逐步排查设备损害部位。

1.对于脱硫系统整体突然断电且发生冰冻的情况,首先要保持人工观察和记录,详细记录每天的室外和室内设备冰冻的状况,同时联系脱硫公司和设备维护单位派人到现场,积极协商解决冰冻的方案。

2.对于脱硫塔被冰冻情况,必须打开检修门和人工观察孔,逐一检查除雾器、除雾器清洗水管、喷淋层、喷嘴的冰冻情况,以及脱硫塔的防腐牢固程度,有条件的还要对脱硫浆池设备(搅拌器、氧化空气系统、循环泵滤网等)进行观察和做好观察记录。

3.厂区恢复供电后,按照脱硫控制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各类执行机构、各类电动阀门、各类挡板门等次序进行检验,从控制系统供电开始,逐步完成执行机构、电动阀门和挡板系统供电。

4.厂区恢复供电后,首先恢复电厂蒸汽和热水供应系统,为化解冰冻设备提供先决条件。

5.对于冰冻的脱硫塔,首先采用热水化解方式,从除雾器冲洗水管路注入热水逐步化解,打开脱硫塔溢出阀或者烟道疏水阀门,将冲洗后的水体(浆液液)排到地沟系统。对于严重冰冻的脱硫塔,可以采用人工热水冲洗方式,从上部到下部逐步冲洗,逐步化解冰冻。

6、对于浆液循环管和脱硫塔,应人工检查防腐脱落情况,存在防腐脱落的应当尽快进行修补。特别注意:防腐制作固化由于对环境温度、湿度要求极高,一般玻璃鳞片不具备在冬季施工条件,故如出现防腐脱落后果将非常严重。

7.脱硫的防腐修补方案必须在整体完成脱硫解除冰冻后进行。化解脱硫塔内部冰冻后采用温水从除雾器到搅拌器(从上到下)进行清洗。防腐修复要迅速完成脱硫塔内部施工架的搭建,在空间空气干燥度负荷要求的条件下,由专业防腐公司完成防腐修补工作。

8.对于冰冻的浆液管路,可采用蒸汽内吹或者热水注入方式加快解决。特别注意:衬胶管道、阀门在结冰后,不允许用火焊及喷灯烘烤,应拆法兰进行疏通,防止造成防腐损坏。

9.对于冰冻的管路法兰,去除结冰后必须重新紧固;对于冻损的管路阀门,需对阀门本体进行更换。

10.对于冰冻的气体管路,可采用外部加温方式加快解决。(四)脱硫系统冰冻修复后的重新启动方案 1.工艺水系统启动

启动前需检查工艺水至各个系统供水管道已经消除冰冻影响。检查工艺水箱外形正常,滤网无堵塞,并有水位指示,溢水管畅通,放水门应严密关闭。

2.石灰石储存系统恢复

检查石灰石仓储、下料、皮带输送系统是否解除了冰冻的影响,依次启动除尘器风机、振动给料机、石灰石仓进料输送机和斗式提升机等设备。

3.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恢复

检查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已经恢复良好后,开启石灰石浆液箱工艺水进水门,用工艺水对石灰石浆液箱和磨制系统进行清洗。

检查石灰石球磨机进、出口大瓦冷油器及减速器冷油器工艺冷却水冰冻消除情况,确认系统完好后按照规程启动石灰石浆液磨制系统。

检查石灰石浆液泵和供应石灰石浆管路冰冻解除后,方可启动石灰石浆液泵。

4.脱硫塔冲洗及恢复

在检查脱硫塔内部去除结冰影响,确认脱硫塔内部防腐完好后,开始脱硫塔上水程序。受冰冻影响的脱硫塔需进行一次冲洗。

开启脱硫塔工艺水进水手动门,开启其电动门,投入除雾器冲洗水向脱硫塔上水,达到脱硫塔规定液位。冲洗中需观察除雾器内部无杂质及结冰现象,确认脱硫塔放水水质清洁无杂物后,关闭脱硫塔底部排浆手动门,若脱硫塔内杂物较多,应将脱硫塔内水放尽后,再重新向脱硫塔上水,直至冲洗合格。脱硫塔的恢复先进行脱硫浆液循环泵的启动,启动期间密切关注浆液循环泵电流和脱硫塔液位变化,当连续启动多台泵时,第一台泵启动后,待泵运行正常和脱硫塔液位正常后,方可启动下一台泵。确认氧化空气系统冰冻检修工作结束后,可开启氧化风机出口电动门,并投入氧化风机就地控制。氧化风机初期投入时严密监测压力、电流和声音变化;在脱硫塔进水和配浆过程中,应及时调整氧化风机风量,维持风机电流正常,以保证氧化空气管供气正常。

5.脱硫塔充浆

冷态启动的脱硫塔可向脱硫塔充入浓度约3%的石膏浆液。采用脱硫塔区域集水坑上石膏晶种方式的需检查集水坑无冰冻及搅拌器正常,采用石膏旋流浓缩站上石膏晶种方式的需检查浆液管路是否畅通。若脱硫公用区距脱硫区域较远,建议采用脱硫塔区域集水坑上石膏晶种方式,以加快脱硫系统整体恢复。

6.增压风机的启动

恢复启动前应认真检查润滑油温情况及挡板门执行机构的压缩空气管路系统,检验挡板门驱动系统是否正常,确保油温和压缩空气管路输气状态正常后,依照规程启动增压风机系统。启动中缓慢调整增压风机进入烟气量气,逐渐关闭脱硫旁路挡板,并逐渐增大风机负荷。同时应高度注意检查风机的振动、温度、声音等应无异常。

3、烟尘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恢复

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简称“CEMS”)恢复措施:(1)抽取式CEMS a.应尽快清理探头或更换过滤器(雨雪冰冻后可能结露);

b.尽快清理伴热管线或传输管线的冰雪,出现弯折后按规范重新铺直; c.监测小屋内温度,应不低于3℃; d.尾气管线若结冰,应尽快升温除冰; e.重新通标准气体校准系统。(2)直接测量式CEMS a.尽快清理镜头;

b.确保探头和监测小屋内的温度达到系统要求的温度; c.重新校准系统。若供电设施损坏,应尽快使用备用电源,校准后启动系统。4.水质在线监测仪器恢复措施

水质在线监测仪器遭雨雪后可能出现采样管路结冰、蒸馏水、试剂冰冻等现象,应采取如下措施:

(1)采样管路结冰:如环境温度不能保证解冻,可采取伴热管路进行加热解冻。

(2)蒸馏水、试剂冰冻:先断开仪器电源,检查仪器有无结冰,管路有无堵塞现象。待监测站房通电后,开启空调,监测站房室温上升至5℃以上,蒸馏水、试剂完全化冻,管路无堵塞现象后,接通仪器电源,在手动模式下,逐步进行采样、加入试剂和蒸馏水、加热消解、分析等步骤,然后对仪器进行标定,确认监测数据无误后,可进入自动分析模式。

5.实验室分析仪器恢复

(1)全面检查实验室危险品、药品及试剂的损毁情况,确保无泄漏。(2)全面检查仪器设备的管路有无泄漏。

(3)实验室投入运行前,应全面检查电路、水路和气路状况,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

防震减灾措施 篇6

一、认真落实关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重大措施各项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建设好全县群测群防体系是扩大防震减灾工作社会基础的重要环节,在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短临预报有所突破的关键,是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震后快速应急的重要保障。所以,借此次宣传活动的契机对各乡镇民政助理员、宏观观测员、中小学校的防震减灾助理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指导及谈心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防震减灾助理员和地震宏观观测员的业务素养。并发放了《丽江市地震群测群防基本知识读本》及相关的地震科普知识读物。从而进一步增进了专业人员与宏观观测人员之间的联系,为更好地开展好防震减灾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进一步加强宏观观测点的建设,××县位于中甸—大理地震带上,主要断裂有龙蟠—乔后断裂、大具—大东断裂、鸣音—三古断裂,历史上多次遭受5级以上地震的破坏和影响。所以,我局在原有两个宏观观测点(九河南高占泉、巨甸岩固泉)的基础上,在主要断裂上增设大具岩窝龙潭泉、龙蟠兴文龙潭泉及拉市美泉三个宏观观测点,并聘请专职观测人员进行观测水温及其它宏观前兆异常,使全县宏观观测分布更趋全面、合理。

(二)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

我局将人员较集中的学校作为宣传的重点,达到“宣传一个学生,教育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宣传目的,积极开展5.12系列活动。通过发放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读本、科普光碟、进行地震基本知识讲座和地震应急演练等形式,让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了地震基本知识、科学避震知识、震后自救互救措施等。先后到××县一中、××中学、拉市二中、九河中学、塔城中学、龙蟠中学、大具中学及塔城完小、大具完小等学校进行了宣传活动。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及防震避险演练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要求各学校制定防震避险应急演练方案,建立长效机制,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演练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此次活动期间在丽江日报刊登《防震减灾进校园》等图片和《××县认真开展“5.12”地震科普宣传》等宣传文章;同时在丽江电视台和××县电视台同时播出了《丽江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片。

二、认真开展编写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各项工作

防震减灾措施 篇7

一、泸州市大春粮食作物旱灾特点及其影响

1. 大春季旱灾特点

泸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具有冬春少雨而夏秋多雨的特点, 年降雨量1 100mm, 但雨不适时, 分布不均, 常年都有可能出现春旱、夏旱、伏旱。根据泸县气象资料记载:1986~2003年的18年间共出现了干旱38次, 年均2.1次。其中:春旱出现机率占28%, 年均0.3次;伏旱出现机率占94%, 年均0.9次;秋冬干旱出现机率占17%, 年均0.2次。每年至少要出现一种以上的干旱, 有的年份先后出现过几种干旱。如1997年就出现了春旱、夏旱、伏旱3种干旱。春旱持续时间最长是1998年2月6日至4月23日, 共持续77天, 过程降雨量仅14.0mm。夏旱出现时间最长的是1993年5月3日至6月9日, 共持续38天, 过程降雨量仅23.6mm。伏旱出现时间最长是2006年7月10日至8月31日, 共持续60余天, 极端最高气温41℃, 降雨量100mm以下, 无论从干旱影响的范围、持续时间, 还是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均是历史罕见。夏、伏旱常发、多发, 成为泸州地区旱灾的特点。旱灾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十分严重, 特别是目前我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灌溉、蓄水条件较差, 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大面积生产存在“靠天吃饭”现状, 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 大春季旱灾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1) 抑制生长旱灾造成土壤水分缺乏, 特别是旱地作物生长受到抑制或停滞, 使生育进程延缓, 对产量和品质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2) 影响扬花结实高温干旱对任何植物的正常抽穗特别是扬花授粉都极为不利, 导致结实率降低。高温逼熟也将使籽粒饱满度差, 粒重、品质下降。

(3) 干枯死苗川南地区较长时间的高温伏旱不仅可导致旱地作物死苗, 还可造成位置较高的水稻田块断水开裂死苗, 导致完全绝收。

二、大春粮食作物抗旱减灾技术对策

面对常年可能发生的严峻干旱现状, 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采取了综合的有效措施, 引导农民群众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加强抗旱自救。从抗旱技术措施来讲, 针对旱情发生特点, 进行了分类指导。根据我们对抗旱技术试验示范和群众抗旱经验调查, 提出以下技术对策:

1. 适期早播早栽, 避过高温干旱

(1) 水稻

(1) 提早播栽期川南地区早春气温回升早, 水稻可适当提早播期。2月中、下旬播种, 4月上旬移栽, 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熟收获。因播、栽期提早了10天, 成熟期提早了7天以上, 从而错开了高温伏旱的影响。

(2) 选择中熟组合品种选用生育期150天左右的中熟组合品种, 确保在7月10日前抽穗扬花, 8月上旬成熟收获, 可以避过高温伏旱的影响。

(3) 实行旱地育秧旱地土壤热容量大, 播种期可较水育秧提早。2月15~20日即可播种, 3月下旬移栽, 7月下旬开始成熟。生育进程较水育秧提早7~10天, 抽穗扬花可在出现的高温干温前进行。旱育秧苗既是避灾减灾技术措施, 更因其适应能力强、栽后扎根快、分蘖早而多能够获得高产, 也成为了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最广泛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据在龙马潭区测产调查, 2006年发生高温伏旱, 石洞镇鱼眼滩村水稻旱地育秧由于早播 (2月23日播) , 水稻平均结实率为85.5%, 比大面积水育秧高3.4个百分点, 增产效果好。而部分迟熟水稻品种扬花受高温干旱影响, 结实率较低, 造成大幅减产。据合江县2006年对水稻品种Ⅱ优802强化栽培试验调查, 适期早播早栽 (2月23日播、3月25日栽) 田块, 其穗部性状为平均穗着粒215.8粒, 实粒190.8粒, 结实率89.4%, 亩产795kg, 较迟播、迟栽 (3月7日播种、4月5日移栽) 田块有着显著优势。后者穗着粒214.6粒, 实粒163.5粒, 结实率仅76.2%, 亩产620kg, 前者亩增产175kg, 增产28.2%。所以, 适当提早播期, 可以有效缓减高温伏旱对扬花和灌浆的影响。因此, 从泸州地区2月份气候条件来看, 浅丘平坝区水稻播期可以提早到2月下旬进行, 可比习惯播期提前5~10天。

(2) 旱粮川南地区大春季旱粮以玉米 (高粱) 为主。其抗旱减灾措施是:

(1) 提早播期玉米 (高粱) 通过保温育苗、育苗移栽来提早播种期, 将使玉米 (高粱) 的营养生长期较迟播的延长, 有利于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而增产。提早播种也使整个生育时间提早, 躲过后期高温干旱影响。据古蔺县2006年高粱生产情况调查, 大面积早播 (3月20日左右) 高粱亩产达到375kg, 比迟播 (4月15日左右) 高粱亩产225kg增产150kg。

(2) 实行套作模式前季小麦实行预留行种植, 采取规范的双三0 (1尺=33.3cm, 下同) 或双二五模式的旱地改制技术, 即在小春地上按种3尺宽的小麦、留3尺宽的空地或种2.5尺宽的小麦、留2.5尺宽的空地。小春季小麦实行密窝疏株种植, 冬季空行种植蔬菜, 对小春季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影响不大。在早春季的小麦空行内提早 (3月上、中旬) 种植玉米 (高粱) , 使玉米 (高粱) 得以早播而增产。

川南地区2006年遇特大夏、伏旱, 早播部分 (3月30日前) 的玉米 (高粱) 在7月20日后的高温伏旱来临前已基本成熟, 产量接近正常年的生产水平。而迟播部分 (4月20日后) 的玉米 (高粱) 遭受了夏、伏旱的严重影响, 减产严重, 很多地块基本绝收。古蔺县2007年的严重夏旱, 小麦、玉米旱地改制套作模式由于实现了早播、早栽, 全县玉米平均亩产仍达到350kg, 比上年增加24.5kg, 增产7.5%, 实现了大灾之年玉米不减产。泸州市其他各县 (区) 目前已广泛采用此项技术模式, 田坎玉米及预留行玉米播期3月20日左右, 于7月上、中旬收获, 高温干旱对产量的影响相对减少。因此, 玉米 (高粱) 要实现高产稳产, 播期可以提早到3月中、下旬, 结合采取预留行带状种植的套作模式是可行的, 更适应川南地区抗旱减灾生产实际。

2. 依靠科技抗旱, 减少旱灾损失

(1) 推广现代节水农业实用技术, 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旱地育秧 (旱育保姆) 、地膜覆盖栽培、稻草覆盖栽培、调节播栽期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节水栽培技术。实践证明, 水稻旱地育秧可节约用水80%以上, 特别在春旱时期无水育秧时实行水稻旱地育苗更可行。结合使用“旱育保姆”拌种处理, 操作简便易行, 既简化了播种程序, 降低劳动强度, 秧苗素质也明显提高。旱地作物生产上地膜覆盖和稻草覆盖对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提高水分利用率都具有明显作用。地膜覆盖栽培、稻草覆盖栽培既减轻了土壤水分蒸发, 保温保湿, 也促进了作物生育进程加快, 从而达到避灾效果。

(2) 综合技术配套选用耐高温的良种组合、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有机结合, 确保大春作物健壮生长, 提高抗旱能力和产量。

3. 调整种植结构, 发展耐旱作物

根据干旱常年发生的的不同特点, 因地制宜调整大春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对无水源灌溉的望天田块在早春季及早改种耐旱作物如玉米 (高粱) 套种红苕、玉米 (高粱) 套种大豆、改种春洋芋等模式。旱地土壤采用洋芋/玉/苕、麦/玉/苕、麦/玉/菜等高产种植模式, 仍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古蔺县乌龙乡前丰村11社自2005年起, 在无水源保证的稻田内, 大力发展旱作农业, 2006年水改旱100亩, 占该社稻田71.4%, 分别采用洋芋/玉/苕、麦/玉/苕、麦/玉/菜等种植模式,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调查中还发现, 所有旱区冬大豆依然枝繁叶茂, 在2006年严重伏旱中其抗旱效果尤为突出。江阳区沿长江两岸的菜/稻/菜轮作, 大旱之年继续保持抗旱增收。由此可见, 在适宜地区调整种植耐旱作物, 也不失为以调制旱的好路子。

4. 扩大复种, 提高单位面积总产量

川南地区秋季温光资源丰富, 充分利用晚秋气候资源发展晚秋生产是提高单位面积总产量最有效的措施。利用望天田和旱地土壤在前作收获后种植秋红苕、秋洋芋、秋大豆等作物, 红苕、洋芋亩产量可达到1 000kg、大豆可达75kg。有水源保证的田块则大力发展再生稻。再生稻在川南地区具有显著优势, 泸县常年中稻种植面积55万亩, 再生稻收获面积40万亩, 占中稻面积的70%以上。再生稻平均亩产量达到100kg、高产田块达到300kg以上, 成为晚秋生产的主要作物。

5. 合理利用水资源

防震减灾措施 篇8

关键词:风灾;设施农业;防灾减灾;大棚

中图分类号:S424;S6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9-0074-02

风灾对设施农业破坏力极强,如不提前采取措施,会给设施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风灾一旦发生,设施抢救性维护将变得十分困难。因此,研究总结设施农业有效应对风灾的防灾减灾措施十分必要。

1 风灾的特点

风灾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辽宁省冬春季节易遭遇寒潮大风天气,风力一般可达7~8级甚至10级以上,大风天气还常伴随雷电、暴雨等,共同形成对设施农业破坏性极强的灾害性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2016年5月,辽宁省发生罕见风灾,全省大范围强风暴雨形成灾害性天气,多地风力可达8~9级,阵风10级,同时气温下降;树木被连根拔起,设施棚室受损甚至被整体掀翻,对设施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 风灾对设施农业的影响

风灾给设施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特别是老旧的日光温室、结构简易的塑料拱棚受灾尤其严重。风灾常将竹木结构的老旧拱棚夷为平地,建造标准较低的钢筋铁管拱棚扭曲变形,地锚松动乃至拔出,棚膜被掀开、刮飞。同时,风灾还会使一些新建钢架拱棚因缓冲力差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棚体倾斜、棚膜破损。强风往往挟带沙尘,一旦设施棚室被破坏,极易使作物表面出现孔洞、破损等,破坏果实的外观和商品性。

特别是倒春寒时期,大风往往伴随强降雨,引发气温急剧下降。棚室损坏后,棚内作物极易发生冻害或冷害,轻者作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重者作物死亡绝收。如果风灾发生在作物生长旺期,则损失更加惨重,表现为成熟的作物脱粒、落果、倒伏折茎,使采收上市的作物大幅减产、绝收,给企业、农户带来经济损失。

3 设施农业防灾减灾措施

辽宁省春季常出现强风暴、倒春寒等极端天气,且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频发,给日光温室及以抢早为主要优势的塑料拱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设施农业遭受极端天气危害的风险进一步增大。农业“调转提增”的新形势,激发了不少地区发展日光温室及塑料拱棚的积极性。所以加强设施棚室的管护,使其有效防灾减灾十分必要。

3.1 强化棚体及辅助设施的加固与维护

生产经验表明:一些拱棚虽标准不高,但两端有水泥立柱等撑固,棚膜覆、压紧实可有效抵御風灾,充分证明棚体及辅助设施加固定与维护的重要性。凡竹木、钢丝等结构简陋、抗风能力差的拱棚,要保证继续使用的安全,及时换掉老旧竹木架条,增加撑柱拱棚两端和棚内架条的立柱。上棚膜时必须选无风晴天,先抻紧再覆盖。拴压膜绳的地锚和固定钢丝(架)的地墩务必埋深夯实。

3.2 优化风口设置及特定拱棚防风措施

通风口设计是否科学,与拱棚抗风能力强弱关系极大。实践证明,通风口两膜重叠25~30 cm为宜。过宽,不便于通风降温时的开、闭;过窄,遇大风时容易闭合不严,导致进风鼓膜。微风天气需要放风时,应根据风向随时调整背风侧开风口放风,还要通过加盖防风膜、底脚围帘(苫)等,进一步增强拱棚的防风能力。

特定拱棚是指附近有高大挡风物,或者棚型“肩膀”高、弧度小的拱棚。前者在大风时形成气旋或乱流,尤其是高大挡风物在拱棚正南时,回旋的气流被阻挡、下降后,经南端缝隙进入棚内,导致棚内外压差瞬间增大引起鼓膜。这类拱棚应增加压膜绳密度,用双层膜把拱棚出入口封严。后一类拱棚风阻大,外界气流经棚侧风口钻入棚内的可能性大,大风天鼓破棚膜的机率也高。这类拱棚应及时改造,降低两侧“肩”高或增强两侧立柱承受力,调大棚面弧度,减小风阻。暂时不便改造的,要增加压膜绳密度,及时闭严风口。

3.3 提高新棚建设标准及防灾避险意识

修复、重建在风灾中严重损毁的棚室时,要全面分析原棚室在结构设计、主材标准、辅助配件等方面存在的缺欠和问题,确保修复、重建时不再出现这些“短板”,切实提高抗风能力。未受损或轻微受损农户要克服侥幸心理,择机对棚室进行必要的改造、加固。

新建棚室的选址,应避开房屋、树木等高大建筑物,避免采用不利于抗风的外型与结构设计。以拱棚为例,拱棚的两端要呈弧形、球面,而不能是平面。要充分利用钢材价格走低的机遇,全面采用高标准钢骨架。拴绳地锚、钢架地墩的规格与埋设,要充分考虑棚址的特点及风力、雨水作用对其牢固性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要积极采用混凝土地梁,彻底解决“立足不稳、头重脚轻”问题。要始终对安全生产保持高度警惕,切实提高防灾避险意识。多渠道获取气象预报和极端天气预警信息,遵循“防胜于救”“避胜于补”原则,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强化日常巡检与维护。制定必要的应急预案,提前做好设施防灾避险的各项准备,努力做到万无一失。

4 风灾发生后的应对措施

一旦风灾发生,要根据棚室的受损程度,以及所栽种作物受害情况分类施救。

4.1 棚体受损严重

棚体受损严重、短期内难以修复的,如果栽种作物受害程度严重,已没有挽救价值,则应尽快毁种、改种。如果栽种作物尚有挽救价值,则应根据棚内空间许可情况,尽快分段架设中小拱棚保温护苗。

4.2 棚体未受损或受损较轻

棚体未受损或受损较轻、以棚膜受损为主的,要加固棚体,修补棚膜破损部分。棚膜破损严重和刮飞的,要立即更换新膜,固定好地锚,紧固压膜线。清理因灾残损枝叶,扶正、冲洗完好植株,培土护根,吊绳上架,以防病促长为中心。

4.2.1 疏果促生 栽种茄果类、瓜类作物的,要剔除一定结位的幼果,尤其是因灾受伤的;或摘心重新选择座果侧枝,以减轻植株的供养负担,促进营养生长快速恢复。

4.2.2 追肥助长 叶面喷施一次速效肥,如0.2%~0.3%的磷酸二氢钾加0.5%的尿素或3%的食醋。也可视情况喷施具有营养保健作用的多元素肥、微生物菌肥,以及根施速效氮肥。喷施时,要控制浓度、用量,避免肥害。

4.2.3 通风降湿 大雨灾后棚内湿度大、地温低,在气温回升快的情况下,降湿度、保地温、控棚温是重点。要根据作物种类及生长阶段调控昼夜温度,灵活开、闭风口。比如,为降湿度、保地温,可在日落时闭风口,夜间择机开风口2 h,清晨放风1次。

4.2.4 松土增温 要根据棚室土壤和栽种作物情况,适时适法进行中耕、高起垄,改善通透性,降低水位,提高地温,防止板结。在垄间铺垫碎秸秆、干稻壳等,有利于吸湿增地温。

4.2.5 施药防病 棚室作物灾后抗性降低,加上棚内短时低温高湿及其后常出现乍晴暴晒的剧变天气,易受病虫侵染或致生育障碍。为此,要尽早于晴天上午施用广谱型、保护性杀菌剂1~2次,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4.2.6 作物管理 作物恢复正常生长后,要注意控制徒长、保花保果,不能“一促到底”。除非万不得已,不宜将受灾的瓜类、豆科作物等喜高温作物直接改为露地管理,否则其产量、品质都将严重下降,甚至不及晚定植的露地蔬菜。棚室内的大型果实(如瓜类等)成熟到一定程度,应及时套袋保护,防止果实过重对棚体结构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 卢汪友.冬春季节蔬菜防灾减灾救灾生产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4(24):66-67.

[2] 陈宇,吴曼丽,陈艳秋,等.辽宁省大风天气对设施农业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技,2015(9):407-409.

[3] 潘环香.浅析风灾对设施蔬菜的影响及补救措施[J].新农村(黑龙江),2014(8):148.

上一篇:如火如荼人生哲理下一篇:长春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