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共9篇)
复习目的:
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复习内容:
一、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多位数乘一位(口算、笔算)3、有余数的除法
4、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三、空间与图形:
1、四边形
2、周长
四、统计与概率:可能性
五、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
六、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物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有余数除法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6%以内 8道/分钟 4%以内 10/分钟
教学重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第1课时:万以内的加、减法 P120 1、2 P124 1、2 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P120-121 3、4 P124 3、4 第3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 P121 5、6 P125 5、6 第4课时:综合复习P121-123 7—12 P125 7—11
第一课时: 万以内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小学第一学段只学习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而第二学段没有安排笔算加减法的内容;也就是说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是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务必在学生学好,这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复习的目的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学习,因此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激发学生对计算的欲望,避免计算的枯燥乏味,但要强化计算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好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通过有针对性、多层次、多方位、多种形式的练习,把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必备的计算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减法 P120 1、2 P124 1、2 教学目标:
1、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共享资源
1、让学生说说三位数在平时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说说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到的三位数有哪些?
2、汇集资源
估计学生会说到:人数、钱数、重量、长度……
二、提出问题,编计算题
让学生根据“人数、代数、重量、长度”等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答的问题。
三、系统整理
1、加、减法分别抽1题,(连续进位,连续退位)进行计算(估算)
2、笔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①计算法则 ②易错地方 ③验算
四、组织竞赛:看谁在规定时间内做对全部题目
五、小医生治病(根据本班学生平时易错的地方)
六、揭示课题,全课总结
七、独立完成书本作业
第二课时: 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整理和复习
全面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充分体现知识的全面性、完整性,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同时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和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内容:P122、9 10 P125 8
教学目标:
建立时、分、秒时间观念,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观念,吨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它们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教学过程:
一、重建知识结构
出示一系列不完整的动物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导入:同学们都喜欢动物吗?动物世界有许许多多很奇妙的东西,请看!①驼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它不能飞,但奔跑迅速,一步可迈出8()。
②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体重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光它的一条舌头就重约3()。③刺猬熟睡时,几乎不呼吸,把它扔到水里,过30()的时间再捞上来,它仍然睡着,一个冬眠期能睡200多()。
2、看完这些不完整的信息,你们有什么想法?(补充完整)。
3、小结并揭题:所有的量都可以用一定的单位来计量,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二、突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本节课复习的概念多、涉及的面广,给知识的系统整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1、整理
①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分别有哪些? ②怎样整理?
③对刚才的内容,有什么想法吗?
2、感受大小
①这些时间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呢?说说什么时候用时间单位?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质量单位? ②分别感受1个单位的大小。
③找一找,生活中1个单位大小的实例。④强化:(估计、估测)
1小时、1分钟、1秒钟你能分别做些什么?
什么东西的长度约是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什么东西的重量约是1吨、1千克、1克?
3、进率 ①填写: 时—→分—→秒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吨—→千克—→克
②强化记忆:如妙用左手五个手指“直观法”巧记长度单位间的进率。③单位换算
3千米=()米 2分米=()厘米 8000m=()千米 40毫米=()厘米 5000千克=()吨 2小时=()分 4吨=()千克 7分=()秒
4、应用
①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
我的身高是15(),体重是15()茶杯的高是10(),书本的厚约()厘米 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
大象的体重约()吨,小明大约每天睡10()②计算
3千米-200米=()m 7000千克+5000千克=()吨 2分-20秒=()秒 ③书本作业
④选几个单位名称,让学生写数学短文。
三、探究生活问题
1、目测指定实物的长度、重量?
2、说说时间单位的应用?
四、全课总结
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爱心小屋”展示图、汇报表。教学设计:
一、分类整理
1、学生自由出题。请全班同学每人出一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题,分排(或分组)全写在黑板上。[说明:每一位孩子都要出题、做题,突出了“面向全体”参与性强。]
2、计算。算出每题结果并板书。可由第二排学生做第一排学生出的题,其他依次类推。
3、分类。师:黑板上这么多题,咱们把它分分类,整理一下,好吗?可以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说明:让学生在自己分类的过程中学习归纳、整理,同时也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
4、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并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分类。可能的分类有:
①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估算)笔算(不进位;进位;有0的乘法)
②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估算、笔算
5、总结注意事项。
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在做这些题目时,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吗?
[说明:引导学生总结注意事项,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提醒自己,比单纯的总结归纳效果要好。] 可能会这样提醒:
我想提醒大家,做估算时要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把三位数看在成整百数来计算。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是:在做“末尾有零”的乘法时,可以用简便算法来计算。
[说明:使学生体会到,只需要知道大略结果的可选择估算;能够口算的尽量用口算,只有自己不会口算,又需要知道准确结果的才用笔算。]
二、发展练习
1、用投影仪出示,教科书第89页上的三道题及小精灵的提问:“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2、组织学生讨论:各题应选择什么样的算法?并说明选择理由。
3、学生汇报并解答。
4、师小结:学习知识很重要,可学会运用知识更重要。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吗?
三、“用数学”小组活动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
师:新的一年快要到了,希望小学准备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购买一些礼物。敬老院里有9位老人,分别住在3个房间里。几位老师到“爱心小屋”去选礼物,不知道买什么好。你愿意帮助他们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说明: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创造一个良好、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计算”并不枯燥乏味,让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讨论之中。] 出示“爱心小屋”展示图。(草图)
“都有哪些物品?价钱是多少?”
“你准备为住在3个房间里的9位老人们买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你买的东西提一个有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学问题?”(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可能的提问:买三台VCD需要用多少钱?买9束鲜花大约需要多少钱?……
根据同学们提问题的情况,适当给予评价。然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说明: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活动要求:
a、四人商量,选定1—2人问题,由小组长执笔进行记录。b、讨论解决这一问题用哪种算法最合适。c、列式解答。推出一名发言人准备向大家汇报。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可能汇报的情况有:
我们想为老人们每人买一把舒服的椅子。我们提的问题是:买9把椅子大约需要多少钱?算式是…… 我们想为老人们买3台电暖器,分别放在3个房间里。问题是:买3台电暖器需要多少钱?带1000元钱够不够? 算式是……
[说明:抓住机会,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富有爱心,增强学生尊敬老人的意识。] 检查黑板上提出的问题是否都解决完了,如果没有解决的,再集体讨论解决。
4、由学生评选出最佳小组,发小红旗。
[说明:关注学生情感,使学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师小结
1、今天的活动你喜欢吗?
2、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收获
如果希望小学准备用2000元左右的资金来办这件事,怎样做更合适?
第四课时:综合复习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3、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时间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4、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懂得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时、分、秒”
1、结合实例说说时、分、秒在实际生活中的用法。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课间一般休息10(),再加上()分钟就是1小时。(2)眨一下眼大约是1(),呼吸一次约需3()。(3)时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5是()时,分针呢?
2、时间的计算。
(1)3时 =()分 4分 =()秒
(2)一列火车7:52停靠站台,8:05驶出,在站台停留()分钟。
3、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9题。
二、复习长度单位和吨
1、说一说你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分别用手势比划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
2、举例说说身边常见物体(或常用到的单位)的长度。
3、进率换算。
(1)1厘米 =()毫米 1分米 =()厘米 1千米 =()米 1吨 =()千克(2)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10题。
三、复习四边形
1、完成教科书第121页的第7题。
(1)、先让学生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2)、归纳整理,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3)、任选一个图形说说什么是周长,并估算出它的周长。
2、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8题。
先引导学生找一找哪些线段属于周长,并用铅笔描一描,再计算出各自的周长,在全班交流订正。
四、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完成教科书第123页的第11题。
(1)数一数,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个小正方形。
(2)涂一个小正方形,并说说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3)涂两个小正方形,并说说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有几种分数表示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结合题目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4)让学生接着涂完,填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如何计算。
五、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7—11题。
第7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彩带的长度与哪些数据有关,待学生理解题意后,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第8题,先让学生从情境中提炼信息,叙述提意,然后解答交流。
(一)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 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 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 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 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 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 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 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 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 然后欣赏动画片,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然后小组合作, 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 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 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 近处的什么大 (高) ?远处的什么小 (矮) ?然后让孩子们总结。 (同样大小的物体, 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 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 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 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 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 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 让孩子们欣赏, 教师引导, 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 能力反馈, 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 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 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 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 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 (绘画, 拼贴, 或两者结合) , 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 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 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 课后拓展
—Its seven dollars. 七美元。
【点拨】 询问物品的“价格”时,一般可用“How much is/are ...?”,也可用“Whats the prize ...?”。
2. —Can I help you? 你要买东西吗?—Yes, please.是的。
【点拨】 当商店里的服务员询问顾客要买什么东西时,一般用 “ Can I help you?”;顾客如果想买东西,可说“Yes, please.”,然后再说具体要买什么。
3. Here you are. 给你。
【点拨】 当你买、借东西时,对方给你时一般用“Here you are.”来表示。例如:
—May I use your pen? 我可以用一下你的钢笔吗?
—Certainly. Here you are. 当然可以,给你。
4. —Thank you. 谢谢你。
—Youre welcome. 不客气。
【点拨】 当对方向你表示感谢时,可用“Youre welcome.”来回答,意为“不客气/不用谢”,也可用Thats OK. / Not at all.等。
5. When is your mothers birthday?你妈妈的生日是什么时间?
【点拨】 名词所有格的构成,一般是在名词的词尾加“s”;当表示两个人共同拥有某人/某物时,只在最后一个名词词尾加上“s”;当表示两个人分别拥有某人/某物时,要分别在名词词尾加上“s”。例如:This is Tony and Jims room. 这是托尼和吉姆的房间。
6. I like thrillers and I like action movies. 我喜欢恐怖片,而且我也喜欢动作片。
I like thrillers but I dont like comedies. 我喜欢恐怖片,但不喜欢喜剧片。
【点拨】 and与but都是连词,通常可连接两个并列的单词,词组或句子。and的意思是“和;又;而且”,表示并列、承接或递进等关系;but的意思是“而;却;但是”,表示否定或转折关系。
7. She often goes to see Beijing Opera with her father. 她经常和她父亲一起去看京剧。
【点拨】 介词with 有“与……在一起;和……”的意思。例如:Can you go shopping with me? 你能跟我一起去买东西吗?
8. Does she want to go to a movie? 她想去看电影吗?
【点拨】 当行为动词的一般现在时的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变为一般疑问句或否定句时,要借助助动词does来构成,谓语动词要用原形。例如:He doesnt like history. 他不喜欢历史。
9. —Can you swim? 你会游泳吗?
—No, I cant. 不,我不会。
【点拨】 can 是情态动词,意为“能、会”,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无论是第几人称,也无论主语是单数还是复数,can均无变化;can不能单独作谓语,它后面要跟一个动词原形,一起构成谓语;含有can的一般疑问句是直接把can提到句首构成,肯定回答一般用“Yes,主语+can.”,否定回答一般用“No, 主语 + cant.”。否定句是在can后面直接加not构成否定句。例如:She cant speak Chinese. 她不会讲汉语。
10. I can play the guitar. 我会弹吉它。
【点拨】 表示乐器的名词在作play的宾语时,其前要用定冠词the。
11. Can you help kids with swimming?你能帮助小孩游泳吗?
【点拨】 help ... with ...是一个固定短语,意为“在某方面帮助……”。例如:She often helps me with my math. 她经常帮我学习数学。
12. Come and show us!来给我们展示一下。
【点拨】 show用作动词时,是及物动词,意为“展示;给……看”,后面可接双宾语。例如:Can you show me your new watch? 你能让我看看你的新手表吗?
13. I usually get up at five oclock. 我通常在五点钟起床。
People usually eat dinner in the evening. 人们通常在晚上吃晚饭。
【点拨】 表示“在几点几分”时,要用介词at;泛指“在上午/下午/晚上”,要用介词in。例如:I often do my homework at seven in the evening. 我经常在晚上七点钟做作业。
14. —Why do you like P.E.? 你为什么喜欢体育?
—Because its fun. 因为它有趣。
【点拨】 用why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用来询问原因,回答时要用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例如:
—Why do you like English? 你为什么喜欢英语?—Because its very important. 因为它很重要。
15. —Who is your science teacher? 你的科学老师是谁?
—My science teacher is Mr Wang. 我的科学老师是王老师。
【点拨】 who是疑问代词,意为“谁”,用来对“人”进行提问。例如:
—Who is the girl? 那个女孩是谁?
—She is my sister. 她是我妹妹。
16. I have math on Monday, Wednesday and Friday. 在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我有数学课。
【点拨】 表示“在星期几”,要用介词on。
巩固练习
()1. —_______?
—Only $5. It is very cheap. (2007浙江温州)
A. What time is itB. How many do you want
C. How much is itD. Whats wrong
()2. —Can I help you, Sir?
—_______. I need some books about western culture. (2007云南省)
A. Yes, please B. No, thanks C. Yes, you canD. No, you cant
()3. —Could you lend me the book you bought last week?
—_______. (2008四川成都)
A. Yes, here you areB. No, I cant lend it to you
C. Its not interesting
()4.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_______ (2008辽宁大连)
A. Thats great.B. Youre welcome.
C. Im sure of that.D. Im afraid not.
()5. _______ mothers both work in the same hospital. (2008广东汕头)
A. Tim and Peters B. Tims and Peter
C. Tims and Peters D. Tim and Peter
()6. Its a nice house _______ it hasnt got a garden. (2008北京市)
A. andB. orC. butD. so
()7. —Mary, would you like to go hiking _______ me? (2008吉林长春市)
—Yes, Id love to.
A. inB. atC. toD. with
()8. —Can you finish the work in two days?
—Sorry, I _______. My computer doesnt work. (2008湖北武汉)
A. dont B. cantC. mustntD. neednt
()9. I learned to play _______ piano at the age of four. (2008吉林省)
A. a B. an C. the D. /
()10. —A single room, please.
—OK. Will you please _______ me your ID card?
—Sure. Here you are. (2008浙江绍兴)
A. send B. showC. sellD. serve
()11. I go to school _______ 8 oclock in the morning. (2008重庆市)
A. atB. inC. on D. for
()12. Peter usually gets up early _______ the morning. (2008北京市)
A. onB. in C. atD. of
()13. —Why do you hope to visit Hawaii some day? (2008浙江温州)
—_______ it has beautiful beaches.
A. Though B. OrC. BecauseD. So
()14. —_______ will clean the classroom this afternoon?
—Lily. (2008广西北海)
A. WhoB. WhatC. WhereD. When
()15. We usually have a football match _______ Sunday. (2008北京朝阳区)
A. inB. onC. atD. to
16. Meimei has to look after her little brother at weekends.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___ Meimei _______ to look after her little brother at weekends? (2008山东烟台)
17. 根据汉语完成英语,每空一词。
布莱克太太经常在英语上帮助我们。(2008北京朝阳区)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5页年、月、日和教科书第127页周长、克、千克、吨的认识,完成练习二十二教科书第6,7题和教科书第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回顾,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年、月、日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判断平年和闰年;进一步认识24时计时法,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复习已建立的周长概念,熟练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图形的周长。
3.复习已建立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概念,能准确地用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质量,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4.通过复习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年、月、日的知识。
2.周长概念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平年、闰年的正确判断。
教学准备
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对乘法和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了整理,今天继续复习年、月、日、周长和克、千克、吨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复习
1.复习年、月、日
(1)小组合作讨论:我们学了哪些年、月、日的知识?
教师巡视,参与到各小组学生的讨论中,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2)全班交流,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逐一出示板书:
一年有12个月(4个季度)
大月31天:1,3,5,7,8,10,12各月
小月30天:4,6,9,11各月
2月28天(平年)或29天(闰年)
教师:平年的2月与闰年的2月天数不同,如何正确判断平年与闰年呢?举例验证。
2.24时计时法
(1)同桌相互说一说怎样用24时计时法计时。
(2)联系自己生活习惯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自己每天一些活动开始的时刻,完成年、月、日部分第128页第2题,同桌之间相互检查。
(3)观察自己的作息活动时间表,根据自己每天起床和睡觉的时刻,算一算每天你能睡几个小时,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同桌议一议每天自己的睡眠时间合理吗?为什么?应该怎样改进?
3.周长
(1)周长概念
教师:沿着课桌面四周摸一摸,说一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2)完成教科书第129页第1题,小组内独立测量并计算本题图形的周长,再交流周长的算法。
全班交流反馈,强化记忆。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1题,用一条长24cm的绳子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议一议它们的长和宽可能是多少米。
(4)延伸:其他图形的周长你会计算吗?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4.克、千克、吨的认识
(1)先让学生说一说本学期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在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这些单位,完成第129页第2题后,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
(2)指名说出克、千克、吨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完成填空。
3吨=千克8000克=()千克
()克=2千克()吨=7000千克
(3)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33页13题。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四、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三第5,6题和132页第9,10题。
总复习(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6页东、南、西、北,旋转与平移现象,完成练习二十三第8,9题。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巩固已认识的8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7个方向,进一步认识简单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并从中体会到物体间位置的相对性。
2.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和特征,并能利用旋转和平移的基本特征描述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在复习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意识,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东、南、西、北中,参照物变化时方向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有关空间和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东、南、西、北,旋转与平移现象
二、复习
1.东、南、西、北
(1)同桌相互说一说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2)教师:给定一个方向,你们能画出其余7个方向吗?同伴合作画出一个方向板,教师巡视。方向板如图:
指名说一说:当你面向西北面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
(3)出示第128页东、南、西、北第1题中的动物图。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参照物发生变化后,方向仍然不变。
(4)小玲家在学校的()面。从小玲家到学校要向()面走()米;从小玲家向()走()米可到小青家。
2.旋转和平移现象
(1)出示第128页情景图,学生观察后,让学生说出情景图中的运动现象,很快判断哪些是旋转,哪些是平移。
(2)小组内先议一议旋转和平移的特征,然后同伴之间相互做动作
(3)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31页第8题,列举生活中的旋转和平移现象。
三、全课总结
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提高?
四、练习
(1)第131页第7题。
(2)观察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向家长说一说。
总复习(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7页解决问题及练习二十三第13题及15-18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综合应用乘、除法的知识和其他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倡导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4.经历与他人合作的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本学期以来,我们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你能说一下在生活中是否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吗?举例说明。
二、复习解决问题
1.出示第129页图中情境
(1)提炼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出示:
白菜种子16元/包,萝卜种子15元/包,西红柿种子17元/包。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①小组合作:组内先根据情境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②全班交流汇报各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按问题难易程度板书,如学生考虑不周全,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问题如:
6包萝卜种子需要多少钱? 3种种子都要买可以怎样买? 如果只有100元,3种种子可以怎样买?……
(3)小组内合作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注意辅导对此部分知识掌握较困难的学生。
(4)全班汇报交流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相互评价和反思,教师对学生合理的解题过程要给予充分肯定。
三、练习
1.合作探究练习二十三第14题
出示第14题情境图,
(1)学生先独立完成题中问题:哪个小朋友买的笔记本的总页数要多一些?
(2)根据图中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补充练习
①小明每天早上要沿着长150m,宽70m的足球长跑5圈。他每天要跑多少米?
②从贵阳开往重庆的火车21:30从贵阳出发,第二天早上7:30到达目的地,这列火车每时行47km,贵阳到重庆全长多少千米?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
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11km,修了20天,还剩80km没有修完,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刘娇 本次期末考试遵循了新课标中提出的“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
一、试卷特点:
1、试卷内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涵盖了拼音、识字、词语、句子的积累、理解和运用,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
2、题目表述凸显童趣,试题表述充满人文关怀。如:每道题都以“我会××”、“我能××”表述,增强了试卷表述的亲和力,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恐惧心理。使他们感到试卷既有趣又亲切,缩短了试卷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3、由于本学期试卷题型与平常的试卷完全不同,以至孩子感觉有点陌生。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在本次考试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试卷,书写也比较工整,试卷也比较整洁。现将一些试题分析如下:
第一部分:听力测试:这道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否获取有效信息,绝大多数同学都做得不错。
第二部分:很灵活地考察了学生拼音的拼读情况和生字掌握情况、词语积累、连词成句、造句等方面的语文能力。学生必需要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做题。绝大多数孩子正确地答题。
第三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这道题正确率比较高。主要是大多数学生理解能力较强。
第四部分:我能看图说几句话。本题共出现四幅图,内容较复杂,但有大部分学生都能用通顺完整的语言把图意写清楚,有的学生还能展开想像,依据图意编成一段优美有趣的小故事。标点正确,条理清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后进生语句较短,不能完整地叙述图意,书写不够规范。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切实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在小学低年级起步阶段把该掌握的字、词、句的基础知识不仅让学生扎实掌握,还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习得方法,学会学习,以便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形成基本的技能技巧。
2、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该背的课文要求学生不仅会背,还应让学生会写。
本文由chensong0808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卷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卷及答案
第一部分:积累训练营( 63 分 ) (12 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 看拼音写词语. (
héng chōng zhí zhuàng
( )
bàn xín bàn yí
( )
féng ping làng jìng
( )
jù
jìng huì
shén
chéng fēng pò làng
cóng róng bú pò
)
( ) ( ) ( 区别形近字组词. (14 二,区别形近字组词. 14 分) ( (1)组词 透( ) 莫( ) 抢( ) 余( 绣( ) 漠( ) 枪( ) 除( 摇( ) 项 ( ) 异( ) 待( 遥( ) 顶( ) 导( ) 诗( (2)多音字注音组词 难( )( ) 累 ( )( ) 强( )( ) ( )( ) ( )( ) ( )( ) 照样子写词语. 三,照样子写词语. 9 分) ( 1.毛茸茸―――― ―― 2.叮当叮当 ―――――― 3.欢欢喜喜―― 写反义词. 四,写反义词. 8 分) ( 灵敏--松软--滚热果断--慌张--结果
) ) ) )
广阔--短暂
五,比一比,选词填空. 4 分) 比一比,选词填空. (4 ( 愿望 希望 失望 1.我有一个美好的( )( , )自己能像杨利伟叔叔一样,成为一名太空勇士,为国争光. 2.暑假里,我和妈妈去峨眉山旅游,就是( )自己能与那里的野生猴子嬉戏,拍照,没 想到那天下雨,上山完了,一只猴子也没有看到,太令人( )了! (6 七,按要求写句子. 6 分) 按要求写句子. ( 1.翠鸟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 (改写成比喻句) 2.马跑的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改写成肯定的语气) 3.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改写成反问句) 第二部分:阅读总动员(25 分) 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一 ) 元宵一上市,春节的高潮就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
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老(pù pū)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是玻 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面三刀条碧绿的长龙……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面还有叮咚作响的小铃铛呢……除了看灯,人们还 会吃元宵,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xiǎng xiáng) 1, 认真读这段话,用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 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 有的像绽开的花朵, 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 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去. 有的全部满彩色的条纹; 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 好看极了; 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 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 是鱼.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龟 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把海龟鄱一个身,它就四脚朝 天,没法逃跑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 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 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分) (4 蠕动:―――――――――――
高耸:――――――――――
寸步难移:―――――――――― 绽开:―――――――――― 2, 文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4 分) 3, 读划线句子,用带点的词仿写一句话. 分) (4 4, 找出概括全篇文章的一句话写在横线上. 分) (2 5, 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运用了――――――――的构段方法来写的. 分) (2 6, 用3,花市里的花有的像灯笼,有的像喇叭,还有的像美丽的鸟形态各异,好看 极了. (二)1,像蚯蚓爬行那样动.高而直.走路,行动困难.裂开.2,高低 深浅 3,略 4,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5,总分总 6,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 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 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 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
认的字
绿叶荷花天晴好, 鸽子气球雁飞高。春回莺儿叫, 牛羊饮水兔吃草。青草连柳色, 参加春耕早。树林乌鸦叫, 学校北边两只猫。挨着有人在说笑, 洗澡蛙鸣连相告, 夜晚似秋宵。
狗尾长长, 群鸡走脱进了窝。天明咏鹅云几朵, 曲脖红掌浮清波。“十一”庆国庆, 丰收弟妹都唱歌。广阔蓝天海鸥飞, 黄沙大浪望海河。真想游船吧, 按时来到啦。别去捉野鸡, 双手握伞把。看着语文每张画, 好么惊讶听“哎呀!”糖果甜的吧, 泥地蚂蚁一齐爬。哥哥妈妈在家打电话, 奶汁油饼喂娃娃。去见咱俩都认识, 司机轿车开动啦。
田野满山遍金黄, 西风扑面将前往。照相晴朗有太阳, 这里丹桂吐清香。中秋月亮共星光, 过节讲话我们有礼让。班级学习作业削尖用铅笔, 头脑聪明快成长。更想有眼光, 怀着希望一起来担当。公园见面团圆七八人, 欢迎有请做饭汤。粒米皆辛苦, 住宿五张床。冒雪屋外穿棉衣, 大风呼声找到柴禾点火旺。远近两间房, 凌寒数枝梅出墙。赶路走百步, 遥闻有暗香。
写的字
人口耳目和手足, 山石火山水田和水土。自然日月风雨乌云化闪电, 瓜果植物玉米禾苗和竹木。上下大小和多少, 动物牛马山羊金鱼虫子和飞鸟。子门开, 五千万;飞行白玉电台边。树林怀抱儿子在, 今古见青天。金子不用太子女儿好, 里头杯勺刀叉有香包。中心也好又一个, 水池南方正独坐。林木长叶绿我国, 红毛曲项向天河。宝贝丫头拭泪刚才去, 他们网吧朋友心不齐。冬去春回由小弟, 山地来玩只有你。可是走路妙正好, 爸妈从父冰山角。相交春天花草见, 把手合力加几元。四六九十一二三, 学画她在花朵边。自己刷牙为什么?去看山头野果枫叶红似火。
摘要:把一年级识字、写字表里的字编成歌诀, 学生就会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关键词:歌诀,建构意义,新颖
参考文献
第一课时
课题:小数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的:
1、整理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2、理解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结果与第二个因数和除数的关系。
3、能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
4、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循环小数表示商。
5、能用进一法和收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概念回顾。
1、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计算小数乘法和除法要注意什么?
3、计算结果有几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4、什么叫循环小数?
二、在判断中辨析概念。
1、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它的积是两位小数。
2、M×0.98的积一定小于M.3、3.636363是循环小数。
4、2.5×17+2.5×13=2.5×(17+13)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5、小毛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35页,要看4天。
三、在计算中理解法则。
3.25×4.83.6÷0.25
四、简便计算。
0.25×32×1.252.85×5.2+2.85×5.8-2.85
3.6÷0.25÷0.43.69-(1.69-5.8)
五、在运用中掌握方法。
1、李老师用200元买字典,每本48.5元,可以买几本?
2、工地上有160吨货物,用载重8.5吨的汽车要运多少次?
六、作业。
1、总复习第1、2题。
2、练习二十五第1---5题。
板书设计:
课后记:
第二课时
课题: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
复习目标:
1、能从观察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平面图。
2、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3、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复习过程:
一、基础再现:
S=abS=ahS=ah÷2
S=(a+b)h÷2
二、基本练习
1.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不变,()变小。
2.两个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它的底边等于梯形的()。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0米,底边是12米,高(),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4.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和底边都相等,三角形的高是12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5.想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6.一块梯形的果园,上底是250米,下底是350米,高100米,平均每公顷收苹果2.5吨,这个果园可以收多少苹果?
三、作业
1.总复习第6、7、8题。
2.P 124第7、8、9、10、11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简易方程
复习目标:
1.会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定律和计算公式。
2.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方程。能解方程并验算。
3.能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概念回顾。
1.什么叫做方程?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什么叫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2.用字母表示数应该注意什么?
3.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二、基本练习:
1.方程0.6X=3的解是()
2.a与b的和的一半是()。
3.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
4.判断。
(1)a×b×8可以简写成ab8。
(2)x+5=4×5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
(4)a的立方等于3个a相加。
(5)a÷b中,a、b可以是任何数。
5.解方程。
10.2-5X=2.23×1.5+6X =335.6X-3.8=1.8
3(X+5)=24600÷(15-X)=200X÷6-2.5=1.1
6.解决问题。
(1)一个三角形的高是6米,底是20米,求面积。(用公式计算。)
(2)妈妈有200元钱,是小红的4倍多20元,小红有多少元?
(3)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大32岁,是儿子年龄的9倍,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
(4)学校买10套课桌用500元,已知桌子的单价是凳子的4倍,每张桌子多少元?
三、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可能性和编码
复习目标:
1、认识简单的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用分数表示。
3、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一、基本练习。
1、盒子中有红、白、黄、绿四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
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10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8个,蓝色球10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4、说出下面各组数据的中位数。
(1)35896
(2)251413182016
(3)姓名李明陈东刘云马刚王明张炎赵丽
成绩/ 米6.84.75.84.74.64.13.25、介绍你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并说出各数字代表什么意义?
6、游戏:妈妈的卡片写有2、3、4、5、6,妹妹的卡片写有1、8、9、10、7,(1)每人任意出一张,有多少种可能?
(2)每人出一张,和为单数妈妈胜,和为双数妹妹胜,这公平吗?为什么?
(3)你能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吗?
二、作业
1.P122
2.P125第12——17题。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数学书101页第3题,102页第4题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学习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掌握更牢固。
2、使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学习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掌握更牢固。
教学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路北区兴盛丽景小学的刘老师,我们又见面啦,今天我们将继续闯关摘果,复习本册书中的知识。
上节课,我们运用强大的计算能力,挑战了数这个领域里的第一关和第二关,成功摘取了两个硕大的智慧果实。现在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练习,为今天的挑战热热身吧!请同学们打开书,完成103页练习二十五的第5题,在圆圈里填上加,减、乘或大于,小于,等号。好,按下暂停键,开始吧!
生:学生写题。
填完了吗?请同学来说一下答案。
生:订正答案
大家都填对了吗?哇,你们可真优秀。下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闯关活动。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挑战数这个领域里的第三关,解决问题,运用我们所学的加减法和乘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到第三关的挑战中吧!
第三关,解决问题
同学们,我们学习计算的目的就是要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接下来,就跟随老师去海洋馆看一看吧!(出示103页练习二十五第3题)哇,海洋馆里的小鱼好漂亮呀,有黄金神仙鱼,花面神仙鱼和透红小丑鱼。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题目内容,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从题目中我知道了海洋馆有13条黄金神仙鱼,花面神仙鱼比黄金神仙鱼多9条,透红小丑鱼比黄金神仙鱼少8条。
恩,你找到的数学信息很准确,那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生:花面神仙鱼有多少条?两种神仙鱼共有多少条?
是的,这个问题你们能独立解决吗?快按下暂停键,写一写吧!
好,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答的?
生:第一个问题。因为花面神仙鱼比黄金神仙鱼多9条,求花面神仙鱼的数量,那就是在求数量多的,所以做加法。我列的算式是13+9=22(条)。第二问题,因为花面神仙鱼有22条,黄金神仙鱼有13条,所以求两种神仙鱼一共有多少条,就是要把两种鱼的数量合起来,做加法,列式为22+13=35(条)。
是的,这位同学解答的完全正确。那现在你还能根据题目内容,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生:我提的问题是,透红小丑鱼有多少条?列式为:13-8=5(条)因为透红小丑鱼比黄金神仙鱼少8条,那求透红小丑鱼有多少条,就是在求数量少的,所以做减法。
这位同学不仅问题提的好,解答正确,并且还清晰的阐述了自己的解题思路,老师要为你点个赞呦!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透红小丑鱼和黄金神仙鱼一共有多少条?列式为:13+5=18(条)
大家一定还提出了其他的问题,你可以把自己提出的问题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写在书上并解答!
同学们,这道题就是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和解决连续两问的综合实际问题。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同学们一定要根据问题来选择合适的条件进行解答。
接下来,请大家解答一下数学书104页练习二十五的第7题,请按下暂停键,开始吧!解答完了吗?好,请你来说一说你的解题结果和方法。
生:在这道题中我知道了,每种颜色的跳棋都有6枚,一共有3组,求一共有多少枚棋子。我认为这就是在求3个6是多少,所以要做乘法。我的列式为6x3=18(枚)
这位同学对于乘法的含义理解的很透彻,解题思路很清晰。不知道下面这道题大家是否也能解答正确呢?请看数学书105页练习二十五第14题。按下暂停键,先21想一想,再解答。
好,大家看,按照规律,像这样继续摆下去,第4个图形有12根小棒,第7个图形有21根小棒。你们都答对了吗?好,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第一个图形有3根小棒,第二个图形有6根小棒,也就是有2个3,第三个图形有9根小棒,也就是有3个3,所以这些小棒的数量都与3的乘法口诀有关,所以第4个图形就是有4个3,所以是12根,第7个图形就是有7个3,所以是21根小棒。
生:我是这样想的,通过观察,我发现每边小棒数都是依次增加1根,那么到第4个图形时,每边就是4根小棒,有三个边,所以是三四十二根小棒,同理,第7个图形,就是每边有7根小棒,有三个边,所以三七二十一根小棒。
生:通过观察,我发现下一个图形的小棒数都会依次递增3根,所以第4个图形就是在9根小棒的基础上,加上3根小棒,等于12根小棒。同样的道理,第7个图形就是在18根小棒的基础上,加上3根小棒,等于21根小棒。
你们都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只要我们肯动脑观察,题目中的秘密都能被我们发现。刚刚这两道题都是与乘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在解答时,只要我们理解了乘法的含义,熟记了乘法口诀,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乘法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
接下来老师想邀请同学们到我的菜园里去帮帮忙!(出示数学书102页第4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老师的菜园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菜园有葫芦。有冬瓜。
生:我看到菜园有花,有南瓜。
生:我还看到菜园中有大蒜。
大家观察的很仔细,那你们能根据我们观察到的信息帮老师解决下面的问题吗?好,按下暂停键,快去算一算吧!
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同学是怎么列式,怎么想的吧?(学生视频)
生:第一个问题求菜园里有多少个南瓜?因为一个筐里有两个南瓜,有四个这样的筐子,那就是求4个2是多少,所以做乘法。列式为2x4=8(个)。然后求冬瓜有多少个?因为这道题南瓜有8个,冬瓜比南瓜多5个,也就是求比8多5的数,所以要做加法。列式为8+5=13(个)
第二问我提出的问题是菜园里有多少个葫芦?列式为3x3=9(个)
这道题是一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题目,看来这位同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很强,想一想,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答?
生:我提出的问题是菜园里有多少盆花?列式为2x5=10(盆)
生:我提出的问题是菜园里有多少头大蒜?列式为3x9=27(头)
你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意义,相信大家一定还提出了很多问题,请你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写在书上并解答吧!
在刚才的这道题中,我们不仅用到了乘法的知识,还用到了加减法的知识,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将知识融合在一起来解答。最后让我们再去书店逛一逛吧!(出示数学书104页第8题)你们能独自完成这道题吗?那就开始答题吧!
好,我们来看一下结果。
生:在这道题中,我发现经典故事书4元一本,连环画7元一本,科学世界8元一本。第一问求买6本故事书和1本科学世界一共要花多少钱?因为一本故事书4元钱,6本故事书就是6个4,再加上1本科学世界8元,就是一共的价钱。列式为6x4+8=32(元)。第二问求买5本连环画和1本科学世界,50元钱够吗?这道题我们要先算出5本连环画和1本科学世界的价格,列式为5x7+8=43(元),因为43<50,所以50元钱够了。第三问,我提出的问题是买3本科学世界和1本经典故事书,一共要花多少钱?列式为3x8+4=28(元)。
这位同学的解答内容都是正确的,相信同学们对于第三个问题,一定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你可以把你的想法跟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呦!
同学们,在这一关,我们解决的每一道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练习,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小能手了,快,让我们赶紧摘下这充满知识与生活的智慧果吧!现在数这个领域的第三个智慧果我们拿到手啦,快给自己的出色表现鼓鼓掌吧!
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加油,我们马上进入第四关,量与计量的关卡,瞧,第四关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敞开啦!
第四关 时间
在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了认识钟面和整时的知识,而这学期我们对时间又有了进一步的学习,下面我们就来考验一下大家的知识掌握的如何啦!请完成数学书101页第3题。
生:学生写时间
我们订正一下结果。请你说。
生:这四块表的时间分别是8:05,7:10,4:50,11:20.认读时间正确。那你能告诉我们你是怎么读表的吗?
生:首先我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1时=60分。然后认读时间时,时针走过数字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时多少分。第一块表,时针走过了数字8,分针从12起走了5个小格,就是8时零5分。第二块表,时针走过了数字7,分针从12起走了10个小格,所以就是7时10分。第三块表,时针走过了数字4,分针从12起走了50个小格,就是4时50分,最后一块表,时针走过了数字11,分针从12起走了20个小格,就是11时20分。
同学们,你们都会读写时间了吗?这道题是不是有些简单?现在老师这里有一道具有难度的题,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帮老师解答出来呢?请看题,数学书105页第12题。写出相应的时间,画出缺少的分针。我们先看第一组。现在钟面上的时间时多少?
生:8时
正确,请在钟表下面记录下时间8:00。再看,过10分,指的是分针从12起走了10分钟,是多少时间呢?
生:是8时10分。
没错,现在请你把这个时间写在第二块表的横线上。接下来让我们来画分针。8时10分就是分针从12起走10个小格,也就是分针要对着数字2。画完了吗?注意分针要画的又细又长哦。根据第一组的方法,请自己独立完成第二组吧?检查一下,你们都写对,画正确了吗?(订正答案)
同学们,经过刚才的知识复习,可以看出大家不仅能够认读时间,也能利用时间解决问题,说明大家都是时间的小主人。瞧,第四个智慧果也被你们摘下来了,大家要接好呦。
【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推荐阅读:
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02-03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归纳12-08
语文二年级上册总复习11-25
三年级语文上册总目标07-25
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语文S版)07-17
七年级生物上册总复习资料02-16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03-19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总复习提纲10-28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总复习资料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