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形成及预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什么是结核病。2.结核病是如何形成的。3.如何预防结核病。4.结核病的类型。教学重点
结核病是如何形成的 教学难点
如何预防结核病 教学用具课件
挂图、课件 教学程序
导入: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希望自己得病,更不希望自己得结核病。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我们要了解结核病的形成,并且预防结核病,让我们都有一个更加健康的身体,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教师:什么是结核病? 学生:不知道。
教师: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学生:老师,结核病是如何形成的呢? 老师:结核病形成主要靠它的传播形成。入侵的结核菌被吞噬后,经处理加工,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淋巴细胞,使之致敏。当致敏的T淋巴细胞再次遇到结核菌时,便释放出一系列的淋巴。因子使巨噬细胞聚集在细菌周围,吞噬杀死细菌,然后变为类上皮细胞和郎罕巨细胞,最后形成结核结节。
学生:结核病是如何传播的呢?
老师: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染, 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的痰。传染的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在咳嗽、喷嚏、大声谈笑时喷射出带菌的飞沫而传染给健康人。病人如随地吐痰,待痰液干燥后痰菌随灰尘在空气中飞播而传染。然后教师出示一些结核病传播的挂图,播放结核病传播的课件,让学生观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结核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学生:老师,那么我们如何预防结核病呢?
老师:.一.儿童应按时接种卡介苗。接种后可增加免疫能力,能避免被结核杆菌感染而患病。
二.凡痰中找到结核杆菌的病人外出应戴口罩,不要对着别人面部讲话,不可随地吐痰,应吐在手帕或废纸内,集中消毒或用火焚烧灭菌。痰液可用5~12%的来苏溶液浸泡2~12小时消毒。病人应养成分食制习惯,与病人共餐或食入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可引起消化道感染。
三.痰菌阳性病人应隔离。若家庭隔离,病人居室应独住,饮食、食具、器皿均应分开。被褥、衣服等可在阳光下曝晒2小时消毒,食具等煮沸1分钟即能杀灭结核杆菌。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每日应打开门窗3次,每次20~30分钟。一般在痰菌阴性时,可取消隔离。
四.对肺结核应有正确的认识,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了。应有乐观精神和积极态度,做到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完成规定的疗程,否则容易复发。
学生:老师结核病有哪些类型呢?
老师:五种类型。原发型肺结核(Ⅰ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浸润型肺结核(Ⅲ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Ⅳ型)、结核性胸膜炎(Ⅴ型)。
机车运用和修理实践表明, 机车零部件的损伤现象是各种各样的。但是, 如果从修理角度加以检查, 就会发现机车损伤的形成不外乎是零件和零件之间的关系不对;或者是零件本身有了缺陷;或者是两者都有。
零件与零件之间的关系不对, 包括配合关系、相对位置和协调关系遭到破坏。例如, 柴油机排气烟色不正常, 可能由于活塞环和汽缸套磨损间隙增大、活塞环弹力减弱等原因, 使活塞环汽缸套的配合特性受到破坏。烟色不正常, 还可能由于喷油时间不对, 说明配气系统零件的相对位置有问题。随着油泵柱塞副的磨损, 柴油机工作转速常常变得不平稳, 大多由于柱塞的过分磨损和各柱塞磨损不一致, 使燃油供量减少, 各缸供量不均, 结果调速器的转速与相应燃油供量间出现不协调以及各缸之间的供油量不协调。
零件的缺陷包括尺寸、形状的变化, 表面质量的变坏以及材质变坏等。零件尺寸、形状的变化往往导致配合特性的破坏。
1. 损伤的分类
1.1 磨损。
统计分析表明, 导致现代机器失效的主要原因, 是由于摩擦副的磨损, 大量机车零件的修理和更换, 也是由于磨损的缘故。
1.1.1 磨损形式。
1.1.1. 1 磨粒磨损。
在摩擦过程中, 由于硬质颗粒或者粗糙硬表面使较软金属本体产生显微塑性变形或者被切削的现象, 成为磨粒磨损。
1.1.1. 2 粘附磨损。
两固体在载荷作用下相对运动时, 由于真实接触面积很小、应力很大, 接触点金属往往产生塑性变形和剪切, 使其表面膜破裂, 呈现纯净金属, 因而使摩擦界面上形成粘附点。
1.1.1. 3 氧化磨损。
机车各种摩擦副中普遍存在着氧化磨损。在摩擦过程中, 氧吸附在摩擦表面, 并向表层内扩散。
1.1.1. 4 疲劳磨损。
这种磨损产生于滚动摩擦副中, 主要是指由于接触应力的反复作用, 使表面产生变形和应力, 并形成裂纹而导致破坏的现象。滚动轴产生麻点, 齿轮齿面和轮轨踏面的剥离等现象, 就属于这种磨损形式。
1.2 零件的腐蚀。
对于内燃机车金属零件来说, 腐蚀也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例如, 汽缸头、汽缸套、冷却单节和管道水腔的腐蚀, 高温下的氧化, 转向架的锈蚀等。
1.3 金属零件的穴蚀。
随着柴油机转速的不断提高, 在某些零件与冷却水、高压燃油接触的表面上, 越来越多地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即先在零件的某些特定表面上产生一些针状孔穴, 然后逐渐扩大和深化, 形成蜂窝状的孔穴或深孔, 甚至使零件破裂或穿透, 形成穴蚀, 亦称点蚀。
由于柴油机有效压力和转速的提高, 结构日益紧凑, 零件壁厚减小, 因而穴蚀问题越显得突出。随着零件耐磨性的提高, 有时磨损量仅仅0.01~0.03mm, 而穴蚀深度以超过壁厚的一半, 所以穴蚀渐渐成为零件使用寿命的决定因素。
1.4 疲劳。
机车零件的折损有的是受一次渐增载荷或冲击载荷作用所造成的;有的是在不太大的载荷长期作用下造成的。其原因大多是制造和修理不良, 或运用不当的结果。例如材料有缺陷、焊缝不良、热处理或组装不正确、操作不当等。而大多数机车零件, 则是受多次交变载荷作用下而产生裂纹和折损的。裂纹与折损是内燃机车零件常见的损伤现象之一, 其实就是疲劳损坏。
2. 损伤的预防
内燃机车的零件、部件、直至整台机车, 它们的工作寿命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日常运用和定期检修过程中, 若能采用一些积极的、有效的技术措施, 是可以延长它们的工作寿命的。如前所述, 机车零件在运用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要遭受各种形式的损伤, 而这些损伤主要是由于磨损、腐蚀和疲劳等原因所造成, 因此针对这些产生损伤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2.1 抗磨措施:
机车在运用过程中, 零件的正常磨损是不可避免的, 但设法降低磨损的强度是可以办到的。具体措施有:避免金属表层的直接接触, 必须保证充分的润滑条件, 确保润滑油经常处于洁净状态, 避免用同样的材料做摩擦副, 在金属零件材料表面制成一层极薄的氧化层, 采用粉末冶金、多孔镀铬、金属喷漆等工艺措施, 以增加零件表层对润滑油的吸附能力, 在润滑油中加以各种改善性能的添加剂等。排除磨粒和防止磨粒的侵入, 改变表层金属材料的性质, 改变零件表层的应力状态, 确保金属加工和磨合质量等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2.2 防腐蚀措施:
2.2.1 正确选用材料和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2.2.2 采用电化学防腐方法, 即采用阴极保护法或阳极保护法。
2.2.3 处理腐蚀介质, 使其腐蚀性不起作用。
2.2.4 在金属表面上构成防腐蚀的保护层, 以隔开腐蚀介质与金属的接触, 而保护层本身在该介质中室抗腐蚀的。
2.3 防止疲劳损坏措施:
2.3.1 加强检验以查明金属材料本身内在缺陷和热加工方面的缺陷。
这些缺陷往往是疲劳裂损的危险隐患, 应及时查明, 并做出处理。
2.3.2 防止额外载荷和应力集中。
* 不明原因咳嗽3周以上,须考虑肺结核病的可能。
* 不明原因咳嗽3周以上,须进行修补X线检查。
* 咳嗽伴胸部X线异常者,常常按照肺部感染接受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由于氟喹诺酮类可能掩盖或延误肺结核病的诊断,应避免使用此类抗菌药物。
* 应督促初级保健机构的执业医师及时将疑诊结核病的病人向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有结核病诊治经验的专家转诊。
* 疑诊肺结核病人须留取2份痰标本,其中1份为清晨留取,进行痰涂片结核菌镜检及结核菌培养。
* 对于难以留取痰液者,如儿童或中风患者,应当考虑其他办法取得痰液,如诱导痰、胃液灌洗等。
* 对于患有肺外疾病者,应当进行胸部X线检查,以确定有无合并肺结核;同时进行痰液检查,以确定是否具有传染性。
* 对新诊断肺结核病人,须排查HIV感染和糖尿病。
结核病影像学
* 胸部X线阳性,提示活动性肺结核*或非活动性肺结核**,应立即进行进一步评估,包括2份痰液,行涂片检菌及培养。
* 需要进行接触者调查或活动性结核病评估时,可以对孕妇进行胸部X线检查(铅版防护)。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
* 所有结核病疑诊病人,无论痰涂片结果如何,均需进行相关标本分支杆菌培养。
核酸扩增试验(NAATs)
* 在新加坡,对于肺结核,如果临床、影像学、流行病学特征一致支持诊断,痰液核酸扩增试验不作为常规项目。
* 对于怀疑存在多药耐药结核病(MDR-TB)患者,可以采取呼吸道标本进行快速分子生物学试验,作为初始检验,如Genotype MTBDRplus、Xpert MTB/RIF。
* 经Xpert MTB/RIF检测发现存在rpoB基因突变,在经药物敏感性表型试验证实之前,可以作为存在多药耐药结核病(MDR-TB)的替代证据。
* 对于肺外结核,临床高度疑诊时,采取适当的体液或组织标本进行核酸扩增试验有助于明确诊断。
腺苷脱氨酶(ADA)
* 胸腹水ADA检测有助于结核病诊断*。不推荐进行痰液ADA检测诊断肺结核。
肺结核治疗方案
6个月标准化疗方案
6个月标准化疗方案,是肺结核的可选方案,包含2个月强化治疗(乙胺丁醇、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4个月维持治疗(利福平、异烟肼)。
9个月化疗方案
对于不能耐受吡嗪酰胺的患者(如老年人、肝病患者),可采用9个月化疗方案,包含2个月的乙胺丁醇、异烟肼、利福平治疗及7个月利福平、异烟肼治疗。
肺结核的治疗和预防原则及措施
1.化学治疗的原则肺结核化学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整个治疗方案分强化和巩固两个阶段。
2.常用抗结核病药物
(1)异烟肼(INH,H):对巨噬细胞内外的结核分枝杆菌均具有杀菌作用。口服后迅速吸收,血中药物浓度可达最低抑菌浓度的20~100余倍。脑脊液中药物浓度也很高。成人剂量每日300mg,顿服儿童为每日5~10mg/kg,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300ra9。结核性脑膜炎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用药剂量可加大,儿童20~30mg/kg,成人10~20m9g/kg。偶可发生药物性肝炎,肝功能异常者慎用,需注意观察。如果发生周围神经炎可服用(维生素B6吡哆醇)。
(2)利福平(RFP,R):对巨噬细胞内外的结核分枝杆菌均有快速杀菌作用。与INH联用
可显著缩短疗程。成人剂量为每日8~10mg/kg,儿童每日10~20mg/kg,早晨空腹或早饭前半小时顿服。用药后如出现一过性转氨酶上升可继续用药,加保肝治疗观察,如出现黄疸应立即停药。
(3)吡嗪酰胺(PZA,Z):主要是杀灭巨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的B菌群。在6个月标准短程化疗中,PZA与INH和RFP联合用药是第三个不可缺的重要药物。成人用药为1.59/d,儿童每日为30~40mg/kg,常见不良反应为高尿酸血症、肝损害、食欲缺乏、关节痛和恶心。
(4)乙胺丁醇(EMB,E):乙胺丁醇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95~7.5/μg/ml,口服易吸收,成人剂量为0.75~1.Og/d。不良反应为视神经炎。
人民卫生出版社旗下权威医学考试辅导平台
(5)链霉素(SM,S):链霉素对巨噬细胞外碱性环境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有杀菌作用。肌内注射,每日量为0.75g,每周5次。不良反应主要为耳毒性、前庭功能损害和肾毒性等。
3.统一标准化学治疗方案以下方案中间歇方案为我国结核病规划所采用,必须做到全程督导化学治疗。
(1)初治涂阳肺结核治疗方案:含初治涂阴有空洞形成或粟粒型肺结核。分为每日和问隙用药方案两种,每日用药方案是:①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顿服,2个月;②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顿服,4个月。简写为:2HRZE/4HR。间歇用药方案是:①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隔日一次或每周3次,2个月;②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隔日一次或每周3次,4个月。简写为:2H3R323E3/4H3R3。
(2)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方案:每日用药方案是:①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和乙胺丁醇,顿服,2个月。②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顿服,4~6个月。巩固期治疗4个月时,痰菌未阴转,可继续延长治疗期2个月。简写为:2HRZSE/4~6HRE。间歇用药方案是:①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和乙胺丁醇,隔日一次或每周3次,2个月。②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隔日一次或每周3次,6个月。简写为:2H3R3Z3S3E3/6H3R3E3。
(3)初治涂阴肺结核治疗方案:每日用药方案是:①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顿服,2个月。②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顿服,4个月。简写为:2HRZ/4HR。间歇用药方案是:①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隔日一次或每周3次,2个月。②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隔日一次或每周3次,4个月。简写为:2H3R3Z3/4H3R3。
人民卫生出版社旗下权威医学考试辅导平台
【摘要】 本文通过对几种常见混泥土裂缝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实践,系统介绍了预防和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
裂缝形成原因
预防
处理措施
1、概述
建筑物的破坏,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往往是从裂缝开始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裂缝都是建筑物危险的征兆。只有那些影响结构承载能力、稳定性、刚度以及节点构造的可靠性等类裂缝,才可能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使用。而大量常见的裂缝,如温度、收缩裂缝等,并不危及建筑物结构安全。因此,各类裂缝对建筑的危害是不同的,故对各类裂缝的处理应有区别。
下面就塑性裂缝、干缩裂缝、温度裂缝形成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进行阐述。
2、塑性裂缝
塑性裂缝出现在结构表面,形状不规则且长短不一,类似干燥的泥浆面。塑性裂缝大多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初期,一般在浇筑后4h左右出现。当混凝土本身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或本身温度长时间过高(40℃以上)而气候又很干燥,便会出现塑性裂缝。塑性裂缝又称龟裂,严格说来属于干缩裂缝,出现很普遍。2.1裂缝形成的原因
2.1.1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因而开裂。2.1.2 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细砂和粉砂。2.1.3 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或模板(指木模)过于干燥,也会导致这种裂缝出现。2.2 预防措施
2.2.1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石子粒径应选用连续级配,选用中粗砂,以减小空隙率和含砂率。同时,浇筑混凝土时要振捣密实,以减小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2.2 浇捣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2.2.3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裸露的混凝土表面及时覆盖,按养护要求进行操作。2.2.4 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下施工,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早进行浇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此外,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工作。
2.2.5 混凝土养护可采用覆盖湿草袋、塑料薄膜等方法。当表面发现微细裂缝时,应及时抹压一次,再覆盖养护。2.3 处理方法
此类裂缝对结构强度影响不大,但会使钢筋易锈蚀,且有损美观,一般可在表面抹一层薄砂浆进行处理。对于受力大的预制构件,也可在裂缝表面涂环氧胶泥或粘贴环氧玻璃布进行封闭处理。
3、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处在结构的表面,较细,多在0.05~0.2mm之间。其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较薄的梁、板类构件或桁架构件的干缩裂缝,多沿短边方向分布;整体性结构的干缩裂缝,多发生在截面变化处;平面.上的干缩裂缝,多延伸到变截面部位或块体边缘;大体积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在平面部位较为多见,侧面也常出现;预制构件的干缩裂缝多产生在箍筋位置。这类裂缝一般在混凝土露天养护完毕一段时间后,在表层或侧面出现,并随湿度和温度变化而逐渐发展。3.1 裂缝形成的原因
混凝土收缩有湿度收缩(即干缩)和自收缩之分。湿度收缩是混凝土中多余水分蒸发,随湿度降低、体积减小而产生的,其收缩量占混凝土总体积收缩量的绝大部分;自收缩为水泥化学作用引起的体积收缩,收缩量只有前者的1/5~1/10,一般可包括在湿度收缩内一起考虑。
3.1.1 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散发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的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产生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缝;或者构件因水分蒸发产生体积收缩,受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
3.1.2 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3.1.3 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混凝土。
3.1.4 混凝土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3.1.5 用后张法预应力制成的构件,露天生产后长久不张拉等等。3.2 预防措施
3.2.1 混凝土水泥用量、用水量和砂率不能过大,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严禁使用粉砂。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注意对板面进行抹压,可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3.2.2 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3.3 处理方法
为防渗漏和观感,可采用表面修理补平方法。先用钢丝刷将混凝土表面刷毛,清除表面附着污物,用水冲洗干净,干燥后无用环氧胶泥、乳胶水泥等嵌补混凝土表面缺损,最后用上述材料涂覆。
4、温度裂缝
混凝土表面出现的温度裂缝,其走向无一定的规律性,梁、板一类长度尺寸较大的构件,裂缝多平行于短边。对大面积的构件,裂缝常纵横交错。深入的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于平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一般在0.5~10mm。高温引起的温度裂缝是中间粗两端细。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其宽度在0.5mm以下,且从上至下没有多大变化。温度裂缝大多发生在施工的中后期间,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4.1裂缝形成的原因
4.1.1 表面温度裂缝多缘于较大温差。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在浇灌混凝土后,在硬化期间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的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很大。当温差出现非均匀变化时,如施工中过早拆除模板,冬季施工过早拆除保温层,或受到寒潮袭击,都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使其因降温而收缩。此时,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内部降温慢,受自约束而产生压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又很低,因此出现裂缝(这种裂缝又称为内约束裂缝)。但这种温差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这种裂缝只在接近表面较浅的范围内出现,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
4.1.2 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多缘于结构温差大。板面受高温时,钢筋混凝土大梁会出现温度裂缝,当梁的伸长率超过板时,板就产生温度裂缝。除梁、板高温裂缝外,在冬天时,板还会产生冷缩裂缝。以上结构的温度裂缝均属于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4.2 预防措施
预防温度裂缝,可以从控制温度着手。首先应从设计上改进,针对梁、板出现的温度裂缝,先设置好必要的伸缩缝、变形缝和沉降缝,可以减少温度裂缝或不出现温度裂缝。在施工方面,着手改进施工工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钢筋混凝土质量,同样可以减少温度裂缝。4.3 处理方法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是一种在医学上被称为结核杆菌的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中最常见的是肺结核病。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结核病患者约2000万人,每年新增的结核病患者超过800万人,死于结核病的人约200万,结核病已成为全球成年人传染病的首要死因。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位于世界第二位。
一、肺结核常见症状
该病主要的全身症状有疲乏、食欲减退、低烧、盗汗、妇女月经不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少数急性发展的肺结核可出现高烧等急性发病症状。主要呼吸系统症状有咳嗽、咳痰、数量不等的咯血,胸痛常与病变涉及胸膜有关,呼吸困难在伴有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等情况时出现。肺结核病的症状不是结核病所特有的,症状程度与病变范围、进展情况和机体的反应性有关。
二、结核病的传染源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有咳嗽症状的排菌肺结核病人是最主要的结核病传染源。当排菌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喷出带有结核菌的飞沫,被健康人吸入肺部就可能造成感染而患结核病。一个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一年中平均可传染10人-15人。
三、及早治疗是关键
当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消瘦、食欲不振、盗汗、月经不调等症状,尤其是连续咳嗽、咳痰两周以上,就应怀疑是否得了肺结核。如果您或您周围的人有了上述症状,应及时主动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所(或当地卫生防疫站结防科)就诊治疗。
了解肺结核
我们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由于紧张的学习和集体生活的特点,学校结核病暴发的案例时有发生,给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得了肺结核病如果不能彻底治疗就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学校正常学习的机会,而且还会传染他,对个人和家庭都是极大的危害。肺结核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并不是所有的肺结核病人都具有传染性。只有在病菌人痰中能够查出结核杆菌的肺结核病人才有传染性。一般来说,被结核菌感染并不一定发病,只有当身体抵抗力非常低下时,才容易发病,发展成肺结核病病人。肺结核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甚至痰中带血。如果连续三周以上咳嗽、咳痰、或者痰中带有血丝,就有极大的可能是得了肺结核病,其它常见的症状还有低烧、夜间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等。
春季传染病
(三)春季,我们的呼吸系统要经受一些考验。比较常见的春季传染病包括:流感、风疹、麻疹,再到比较少见但更致命的流行性脑脊膜炎、腮腺炎、出血热等。下面就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水痘作简单介绍:
3、水痘
主要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水痘的潜伏期约10~23天,分为潜伏期和出疹期。水痘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一般1~2天内发疹。
传染源: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从发病前1天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预防措施:预防是加强病人的隔离,隔离期一般为发病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
体验新版博客
春季传染病
(四)春季,我们的呼吸系统要经受一些考验。比较常见的春季传染病包括:流感、风疹、麻疹,再到比较少见但更致命的流行性脑脊膜炎、腮腺炎、出血热等。下面就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作简单介绍:
4、风疹
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风疹块的医学名称叫荨麻疹,是皮肤红斑性及水肿性反应。
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也可通过患儿口、鼻及眼睛的分泌物直接传染给被接触者。
预防措施:预防风疹病毒的关键是减少与风疹病人面对面的接触,不要与风疹病人面对面地谈话,应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
春季传染病
(一)春季,我们的呼吸系统要经受一些考验。比较常见的春季传染病包括:流感、风疹、麻疹,再到比较少见但更致命的流行性脑脊膜炎、腮腺炎、出血热等。气候的变化是对肌体免疫力的第一次考验,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封闭的室内空气不经常与外面流通,那么疾病很可能会频频光顾。下面就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作简单介绍:
1、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传染源: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传播途径:流感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预防措施:流感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隔离病人是减少传播的有效途径,隔离期为1周。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公共集会,室内注意通风。流感可通过疫苗预防,常用的疫苗有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每年应加强免疫一次,用于体弱、老幼、多病者。
春季传染病
(二)春季,我们的呼吸系统要经受一些考验。比较常见的春季传染病包括:流感、风疹、麻疹,再到比较少见但更致命的流行性脑脊膜炎、腮腺炎、出血热等。下面就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麻疹作简单介绍:
2、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传染力极强。
临床表现:临床以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喷嚏、流涕、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预防措施: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煅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一旦与麻疹患儿接触,应立即隔离,不得外出。
致家长一封信
各位家长:
您们好!
为了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防范春季开学后结核病在校内暴发流行,为了让我校广大学生和及其家长进一步了解结核病疫情的防控知识,我们根据结核病防控特点,特提出以下意见,希望您和您孩子一起担任结核病防控宣传员,共同做好我校结核病工作。请您及您的孩子知晓并做到:
1、保持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通风,特别是在接触过鼻涕和口水等呼吸道分泌物后更应该洗手。
2、加强营养,多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饮食。如:牛奶、鸡蛋、鱼、瘦肉、新鲜蔬菜、水果等,增强机体抵抗力。
3、加强体育锻炼,每日可进行数次深呼吸或练习吹气球,以锻炼肺活量,也可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
4、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活动,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物,积极预防感冒,以免抵抗力低下而染病。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均有利于防病。
6、家中的寝具(特别是病人的)要时常在阳光下晾晒。
7、保证充足营养,保证睡眠。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无证流动摊贩不安全的食品;在外用餐,最好实行分餐制。
8、如发现发烧、咳嗽、流涕、肌肉疼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不要让孩子带病上课,立刻向班主任老师请假,并说明病因,以便学校及时报告。返校时,要出示医院健康证明。
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应对结核病疫情。
感谢您对全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支持!
第三小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区2010年—2013年780例肺结核患者的资料, 其中男435例, 女345例;年龄24岁~72岁, 平均年龄 (43.5±5.6) 岁;经临床诊断, 均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
1.2方法采取肺结核疾病控制统计报表、患者登记本、痰检实验室登记本等资料, 按照《中国工作指标及发现方式》[2]等, 统计分析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
2结果
2.1患者发病情况2010年—2013年, 新涂阳患者发现人数154例, 涂阳登记人数42例,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人数364例, 重症涂阴患者40例, 其他涂阴患者180例。
2.2 2010年—2013年肺结核患者发现情况根据相关规划期内, 预计完成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20例, 实际完成人数448例, 完成率为140%。
3讨论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人体感染结核菌后, 肺结核不一定发病, 但抵抗力降低时即可发病, 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我国卫生部门采取了结核病防治10年计划, 扩大行政干预范围, 使肺结核防治率增加。且由于肺结核发病率逐年上升, 其危害性逐渐增大, 逐渐认识到肺结核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性。在实施转诊激励制度后, 可改进医院制度, 并贯彻落实疾病发现情况, 形成合理的肺结核防治措施, 并不断提高防治人员的工作效率, 以此提高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另外, 在疾病防治工作中, 不断提高肺结核诊断覆盖率, 完善肺结核患者的诊断、登记及报告工作[3], 使肺结核诊断率及发现率明显提高。本文预计完成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20例, 实际完成人数448例, 完成率为140%。由此可见, 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完善, 提高了肺结核的发现率。
而随着肺结核发现率的不断提高, 必须同时积极预防和控制肺结核疾病。
3.1加强肺结核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相关人员必须要加强对群众的疾病宣传工作, 尤其是一些流动人口或经常外出工作人群。可开展社区教育, 采取公告栏宣传、发放小册子、开展讲座等措施, 加强居民对疾病预防及控制知识的掌握, 使群众能够意识到防范结核疾病的重要性, 从而早期发现疾病, 并早期治疗。
3.2提高防治人员的操作技术在肺结核疾病的防治工作中, 必须要保证工作人员具备足够的技术水平, 对防治人员实施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确保防治人员能准确掌握肺结核疾病的防治知识, 具有熟练的防治技术。同时对于疑似肺结核患者, 应免费实施痰检, 并积极宣教, 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
3.3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某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群众缺乏足够的健康知识, 不重视儿童疫苗接种。为了降低肺结核的发病率, 必须要加强疫苗接种工作, 积极开展儿童计划免疫, 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 保证儿童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实施, 以此提高儿童的免疫水平。
3.4完善临床检查和治疗工作在发现肺结核患者后, 临床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加强肺结核患者的治疗, 以此提高肺结核疾病的治愈率。同时医护人员要提高肺结核的诊断水平, 及时进行痰检, 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降低肺结核的传播。
3.5积极预防控制外出人口患病情况每个地区都存在一定的流动人口, 在肺结核疾病的控制中, 需加强外出人口的控制, 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 并鼓励患者尽量在家中休息治疗, 避免外出。
综上所述, 加强肺结核患者的管理, 根据肺结核发病现状, 采取积极的预防控制措施, 以此控制肺结核发病率, 达到控制肺结核传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飓飚, 王先化, 马前程, 等.昌吉市肺结核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分析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 (中旬刊) , 2014, 24 (4) :2091.
[2]杨永红, 梁智林.卓尼县肺结核发病的现状以及防范对策的分析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 (17) :210-211.
关键词产后形成血肿预防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39
阴道血肿以外阴、阴道血肿多见,可以发生在外阴、阴道并可上延至阔韧带等处,是由于分娩时,产道血管损伤或断裂而皮肤或黏膜相对完整,血液在局部瘀积而形成[1]。虽然并发症少见,但大部分血肿经常需再次手术治疗,会给产妇带来很多痛苦;如果处理不当,血肿可上延达盆内导致产妇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因此,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尤为重要,2002年7月~2012年4月收治分娩发生阴道血肿患者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分析
2002年7月~2012年4月收治阴道血肿患者13例,其中初产妇发生12例,经产妇1例;年龄24~35岁。
分娩方式及产程分析:13人均为头位顺产,7人有Ⅱ度裂伤,1人行会阴侧切术,其余5人为急产。
主要表现:发生的13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肛门坠胀感及疼痛、其中6人发生尿潴留,阴道或肛门指检可触及质地较硬的血肿包块。13人均未发生休克。
发生血肿的部位:5人发生在阴道左侧壁,在阴道右侧壁和后穹隆各发生2人,4人发生在后壁中下段。
血肿直径:6例直径达3~5cm;其余7例均5cm以上。
预防及护理
及时发现血肿,决定着处理的难易及患者的预后。产妇从产房返回时,护士与助产士认真床头交班,并加强巡视,注意观察产妇的精神状态及面色、并监测脉搏/呼吸等变化。经常问询产妇有无不适,如自诉疼痛加重,肛门坠胀或便意感,或者发生排尿困难,应警惕发生阴道血肿。并要及时报告医生,为其做好阴道检查,早发现,早治疗,警惕发生失血性休克。若发现产妇面色苍白、血压进行性下降,应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输液通道,备血做交叉配血,同时给予持续吸氧。
心理护理:若产后发生阴道血肿,护理人员要耐心安慰产妇,认真解答产妇和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时介绍病情和发生的诱因以及再次检查及处理的必要性,以解除其解除恐惧紧张,取得产妇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警惕感染:由于产妇发生软产道损伤,经过多次阴道操作以及产时失血过多,均易继发感染。因此要,告知产妇保持外阴清洁的重要性,每天用碘伏棉球擦洗会阴2次,遵医嘱及时应用抗生素警惕感染发生。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作为产科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做好产后宣教,加强病情观察,重视产妇主诉,给予按摩子宫,进行指诊或肛查,及时发现异常,警惕产后出血的发生。另外,护理人员必须做好督促指导,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以增加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防止发生静脉血栓。
原因分析
阴道血肿发生与胎次、孕周的关系:阴道血肿多发生于初产妇,孕周>40周妊娠者。见表1。
表1阴道血肿发生与胎次、孕周的关系胎次例数37~40周>40周
初产妇1239
经产妇101[BG)F][CSX%0,0,0,40][FK)]
阴道血肿发生与胎次、产程时间的关系:阴道血肿多发生产程时间短,产程进展较快的产妇。见表2。
阴道血肿发生与妊娠合并症及助产技术的关系:阴道血肿多发生在妊高征、贫血和肝功能损害等妊娠合并症的产妇。见表3。
发生阴道血肿的原因和分娩胎次、妊娠合并症、产程的长短以及助产者的技术有关,初产妇会阴较紧,阴道不如经产妇松驰,胎儿头经过阴道时易引起阴道黏膜下血管受损伤,尤其急产时更易发生产伤形成血肿。急产时由于胎儿娩出过快易引起软产道组织损伤及组织深部血管受损撕裂,也是形成血肿的常见原因。妊高征时,患者由于动脉痉挛、血管壁缺氧,通透性改变,微血管病理损伤及血管脆性增加,分娩时具有上述改变的血管极易破裂出血形成血肿[2]。必须针对妊娠合并症等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助产者的助产技术和会阴切口缝合技术,产后重视产妇的主诉,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从而避免或减少阴道大血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
2洛若愚,曹来英.妇产科疾病并发症鉴别诊断与治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76.
[ZK)][HT][FL)]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大家共同的目标。但有些家长和同学特别关注学习成绩,忽略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近年,我县中学特别是高三年级学生中肺结核的发病有明显增加趋势,有的学校甚至在短时间内连续发现多例学生患肺结核的情况,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也严重影响学习。肺结核是一种呼吸道慢性传染病,主要经病人的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人感染后一身中,仅有10%的感染者发展成为结核病人。结核菌感染可造成肺结核,骨结核,淋巴结核,腹腔结核等。肺结核早期可以没有症状,可有胸痛、咳嗽、咳痰,或者痰中带血。
我县结核病的疫情特点主要表现:
感染人数多,全县有多达5万多人感染了结核菌,约占全县人口的45%。
患病人数多,目前估算全县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00多人,是唯一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传染病。
新发患者多,全县每年新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有130多人。
农村患者多,全县约80%的结核病患者集中在农村。耐药患者多,根据第五次流调显示,一线耐药率36.8%,二线耐药率35.9%。由于耐药结核病的诊断复杂,治疗困难,往往疗程很长,耐多药病人疗程一般需要18-24个月,而且医疗费用是一般结核病人的100倍左右,给家庭及社会均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如何知道自己感染了结核病,只要作一个结核菌素试验检查就知道了。为了防止结核病在校园传播,我们将在县中小学开展结核病筛查及宣传活动,请家长配合做好以下工作:本
次筛查是了解学校学生、老师以及工作人员的结核病感染情况,:采用结核菌素试验(PPD)方法筛查结核杆菌感染者,该实验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
对PPD试验强阳性者再约定时间到丹棱县疾控中心门诊部自费做X线胸片检查,费用每张30元。
对胸片异常者,再作进一步检查,对确诊为肺结核者,给予免费抗结核治疗。
时间:由县疾控中心统一安排,时间另行通知。
收费标准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认证中心文件》发改价认证[2012]172号文件精神,本着服务学生的宗旨,检查收费标准定价为50元/人。
如果您的孩子或周围的人出现连续咳嗽、咳痰三个星期以上,或者痰中带血丝,就要怀疑得了肺结核,应尽早到县疾控中心门诊部就诊。在那里进行肺结核的检查是免费的,如果确诊是肺结核,还会提供免费的抗结核病药品。
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平时注意不要近距离面向他人咳嗽、打喷嚏,并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患肺结核病的学生要劳逸结合,保持足够营养和睡眠,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
(一)疫情
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结核病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人类与结核的斗争史至少有两千多年。过去有一句俗话叫“十痨九死”,“痨”指的就是结核病,当时由于没有特效的药物,结核病的死亡率相当高。解放前,外国人讥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也主要是指结核病。以前有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描写结核病的情节,如《红楼梦》人物中就可发现有17人有结核病症状,最典型的是林黛玉死于肺结核的咯血。
结核病仍是目前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影响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是我国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据2015年WHO报告,我国结核病估算发病率为68/10万,估算发病数为93万,占全球的10%,占西太区发病总数的58%,占22个高负担国家的12%,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居22个高负担国家的第三位。我国结核病疫情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依然是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发病人数多,疾病负担重,影响因素复杂,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校学生结核病的疫情有明显回升趋势,学校结核病的暴发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育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得了肺结核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和彻底治疗,不仅病人会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在校学习的机会,而且还有可能传染他人。
(二)传播途径
肺结核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肺结核病是由一种叫结核菌的细菌引起的传染病。但是,只有痰中能够查出结核菌的肺结核病人才有传染性。
当传染性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方式经鼻腔和口腔将结核菌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含有结核菌的微滴核,并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如果空气不流通,含菌的微滴核被健康人吸入肺泡,就可以引起感染。
肺结核传染性的大小与传染性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排菌量的多少、咳嗽的频度、房间的通风情况及接触者的密切程度和机体抵抗力有关。咳嗽传染是肺结核传播的主要方式,但并不是所有接触结核菌的人都会感染结核菌或患结核病。结核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一个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一年中能使10-15人感染结核菌。一般来说,被结核菌感染并不一定都发病,只有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才能发展成为肺结核病。感染结核菌的人群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概率大约为10%。
(三)症状
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怀疑得了肺结核病。
连续两周以上的咳嗽、咳痰通常是肺结核的一个首要症状,如果同时痰中带有血丝,就有极大的可能是得了肺结核病。其它常见的症状还有低烧、夜间盗汗、午后发热、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等。
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早期肺结核一般不咳嗽和咳嗽较轻,慢慢加重,如果咳嗽经过抗炎
/ 3
治疗两周不愈,就应怀疑是否得了肺结核病,应及时就诊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咳痰:是常见症状,早期咳粘液痰,量少,空洞形成后痰量增加,块状,合并其它细菌感染后呈脓性痰。
咯血:是病变损害血管所致;在所有肺及支气管疾病中肺结核咯血占首位。
(四)检查
我国县级和县级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城镇和城市设有检查治疗结核病的专门机构。
在我国所有的县城和一般的城市都有结核病防治所(站),大部分结核病防治所设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来的卫生防疫站)。这些机构是专门检查治疗结核病的,拥有专门的检查仪器和设备,还有专科医生。有肺结核症状者应该到这样的专门机构去检查。
主要的检查项目有查痰和拍胸部X光片等。
(五)治疗
肺结核病人应转诊到专门的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正规的治疗和管理,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
结核病的正规治疗必须有6-8个月的疗程,而且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才能彻底治愈,如果病人感觉病情好转或者由于其它原因而中途停止吃药,就很难治愈,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中要求病人每次服药均要在医务人员的直接面视下服用,以保证尽可能治愈所有的结核病人,减少传播。
一般的医院因其本身工作特点,难以实现对病人治疗全过程的督导管理,如果病人中途停药导致不规则治疗,极易产生大量的耐药病人,增加结核病的治疗难度,因此卫生部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将有肺结核症状的可疑患者和肺结核病人转到专门的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统一的检查、登记、治疗和管理。
只要病人能按照医生的要求全程不间断地完成6-8个月的疗程,绝大部分病人都是能够治愈的。
(六)免费政策
国家免费为肺结核病人提供抗结核病药品和主要的检查。
目前,我国已经实行对肺结核病人进行免费检查和免费抗结核药物治疗。病人可到所在地的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免费检查和治疗。免费检查的范围包括:胸部透视、拍摄X光胸片和痰涂片检查。免费抗结核治疗的范围包括:规定治疗方案中的抗结核药物。而其他检查和治疗费用仍需自付。
(七)杜绝歧视
只有痰涂片检查呈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才会有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开始接受正规药物治疗后2-3个星期传染性就会逐渐消失。
痰中没有查出结核杆菌的肺结核病人,凭当地结防机构的证明,就可以参加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对结核病人应该给予关怀和照顾,不应该歧视结核病人。
只要进行正规治疗,90%以上的病人都是可以治愈的。结核病患者自己也要树立信心,坚持治疗,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会有助于康复。
(八)预防
/ 3
预防结核病传播最主要的措施是及时发现和治好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
如果发现有连续咳嗽、咳痰超过两周或痰中带血的人,应立即动员他去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检查,并按医生要求正规治疗;对与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人员进行相关检查;对已经感染结核菌的人群,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预防结核病的发生;做好人口密集场所的通风和环境卫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新生儿及时接种卡介苗(BCG),卡介苗主要对儿童期的结核性脑膜炎、粟粒型肺结核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学校结核病的预防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领导要认识到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根据学校的特点,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
2、建立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及时发现结核病等传染病患者。认真做好新生入校体检和每年的教职员工健康检查工作,并将结核病检查列入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以及教职员工健康检查的主要内容。
3、要做好在校师生的结核病治疗和管理工作。
4、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对学校校医或分管卫生保健工作负责人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使其了解肺结核病的症状,及时发现并向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可疑病人,督促可疑肺结核病人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严防结核病在人群中的感染和暴发流行。
5、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扫与消毒工作,对教室和集体宿舍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结核病的感染和传播机会。学校要通过健康教育课、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学校师生进行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九)学校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报告与管理
各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对学校校医或分管卫生保健工作负责人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使其了解肺结核病的症状,及时发现并向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可疑病人,督促可疑肺结核病人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严防结核病在人群中的感染和暴发流行。
要做好在校学生的结核病治疗和管理工作。对确诊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要实行休学,在家隔离治疗,由家庭所在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负责对病人的治疗和管理,待传染性消失后,凭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证明方可复学;非传染性病人在治疗期间可以继续上学,其治疗由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负责,或在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的指导下,由校医负责,执行“监督化疗”,确保规则用药。
学校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发现结核病疫情必须及时向所在地县(市、区)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关键词:混凝土 裂缝 措施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而因种种原因,几乎所有的混凝土构件都会形成大大小小的裂缝,影响结构的可靠性和正常使用。因此,笔者结合工作经验,研究分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1 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对于混凝土裂缝来说,通常情况下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根据裂缝的宽度可分为:①微观裂缝。在混凝土构件中,微观裂缝是指裂缝宽度小于0.05mm的细小裂缝,一方面这种裂缝不明显不连贯,肉眼难以看到,另一方面不会造成危害。②宏观裂缝。宏观裂缝是指裂缝宽度超过0.05mm,根据我国相关规范的规定,当裂缝宽度限于0.2mm~0.3mm,并且不再继续扩展,那么这种裂缝是无害的。
2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2.1 设计原因。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对构件施加的预应力不合理,配置的钢筋过少、过粗,进而使得构件产生裂缝。
2.2 材料原因。在混凝土中,通过加入适量的外加剂或掺合料,进一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通常情况下需要按照相应的技术要求,选择合理地材料,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否则容易产生裂缝。
2.3 混凝土配合比。①水灰比决定水泥浆的稠度,在水泥量固定的情况下,如果水灰比过小,水泥浆干稠,那么就会增加施工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②变动砂率,使得表面发生改变,在水泥含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砂率过大,水泥砂浆的润滑作用就会减弱,同时降低了流动性。③粗细骨料含泥量或有害杂质超标,骨料颗粒级配不良,骨料粒径细,针片含量大等,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增大混凝土的收缩,进而产生裂缝。④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在不增加水泥用量的条件下,加入的外加剂会改变混凝土的性质,通常情况下,其掺量控制在水泥质量的5%,特殊情况除外。
2.4 现场施工中的养护。①养护不到位或养护时间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混凝土出现早期脱水,引发收缩裂缝。②在振捣过程中,振捣方法不当,漏振、过振等,都会引发裂缝。③拆模方法不当或者拆模过早,进而引发裂缝。④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在施工过程中,缺少二次抹面,进而在表面产生收缩裂缝。⑤浇筑大面积混凝土时,水化计算不准,保温措施不到位,进而引发裂缝。
3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3.1 设计方面。合理地选择结构形式,避免断面突变,降低结构的约束程度;对于水平构件梁、板、墙采用中强度混凝土,合理地配置钢筋。强化构造措施的应用,采用构造措施时要具有针对性,对结构构件尺寸较小的,应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小直径钢筋,缩小钢筋间距,但是必须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在进行挠度和抗裂缝验算时,充分考虑防裂构造。
3.2 材料方面。满足混凝土的技术性质要求即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技术指标要求。合理选用材料以利于降低水泥水化热,减小收缩,从而降低裂缝发生的几率和裂缝开展的深度,降低裂缝对结构抗力的不良影响。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外加剂宜采用缓凝剂、减水剂。掺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矿渣粉。较大体积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塌落度的前提下,宜提高掺合料和粗骨料的含量。水泥宜优先采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单位体积混凝土的用水量。
3.3 施工方案。有效控制混凝土施工浇捣时的拌合料入模温度和环境温度。夏季高温天气施工时,对砂石料,水泥、施工用水进行降温处理,浇筑较大体积混凝土时,如采用现场制配混凝土,则对砂石料、水泥进行搭棚遮阳,现场仓库空调降温,冷冻混凝土原材料和拌合用水;在寒冷地区冬季施工时必须采取必要的冬季施工措施,搭设防寒、采暖棚,在确保环境温度在5℃以上进行混凝土浇注施工和养护。合理安排施工部署,掌握好混凝土浇筑时间,夏季尽量避开炎热天气的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可安排在下午16时后到次日11时之间浇注混凝土,冬季施工时则相反,尽量安排在早上10:30后到下午17时之间,这样安排可达到控制裂缝开展的几率、数量和裂缝开展的宽度。
3.4 施工质量及养护。由施工质量产生裂缝的原因不少于95%以上,因此在施工阶段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至关重要,不仅要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要求,还要考虑施工要求,调整合适的水灰比,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的原则下,应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钢筋的成型和模板位置要准确、牢固,避免变形,钢筋上的生锈杂物应及时清除,以免影响与混凝土的粘结力;浇筑及振捣操作技术要合理,做到不漏振、不过振。
为了减小混凝土结构表面收缩,预防开裂,应采取有效的养护方法,常规的养护方法是淋水,同时拆模时间尽量晚,并且拆模后需要及时进行覆盖或者进行回填处理,养护期控制在7d~28d。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比较复杂,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为了解决混凝土的裂缝问题,需要分析裂缝的成因,同时对其进行正确的判断,进一步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混凝土裂缝。
参考文献:
[1]陈海英.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08(01).
[2]黎法朝.浅谈建筑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及防治措施[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6).
1 PSE肉的产生机理
1.1什么是PSE肉
PSE肉是一种劣质猪肉,俗称白肌肉,是指猪宰后肌肉苍白( pale) 、质地松软( soft) 、肌肉表面渗出汁液( exudative) ,也有人据其肉品形态称之为“水煮样”肉或水猪肉。常见于猪的腰、腿部肌肉。在PSE肉实验鉴定中,大多选用背最长肌做为实验样本。
1. 2 PSE肉的产生机理
目前,对于PSE肉产生的机理尚未完全查明,在遗传、环境和营养等内外因素的作用下都可能导致PSE肉的产生。一般认为,品种是影响PSE肉产生的主要原因,猪应激敏感症的病因是由RN受体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质引起的,同一品种个体间有差异,抗应激能力弱的猪只易产生PSE肉。
当猪屠宰前受到强烈刺激后,由于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使肌肉中分解肌糖原的磷酸化酶活性异常性亢进,体内自由基代谢发生紊乱,自由基增多但清除能力减弱,自由基过剩,活性氧增多,脂质氧化生成丙二醛和乙烷等。丙二醛等使细胞失去活力变性坏死,最终导致肌肉系水力下降,蛋白质变性,脂质氧化导致细胞膜正常结构与功能受到破坏,细胞内液释出[1]。屠宰前后高温和肌肉痉挛所产生的僵直热,致使肌纤维膜发生变性,肌浆蛋白凝固收缩,肌肉的保水能力下降,游离水增多且迅速由肌细胞内渗出,肌外膜胶原纤维也膨胀软化,肌肉色泽变淡,质地松软,汁液大量流出,肉色变为白色,外观即呈现PSE肉特征。
应激敏感猪受外部因素刺激后,对其进行屠宰时异常恐惧、痉挛,造成其线粒体能量代谢永久缺陷,致使机能代谢不足,肌肉内糖酵解加强,6 - 磷酸葡萄糖含量升高,1,6 - 二磷酸果糖ATP和肌磷酸含量降低,导致机体耗氧率增加,糖酵解加快,乳酸大量生成,肌肉pH值迅速下降,从而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凝结收缩呈颗粒状,水分解离,肌肉的系水力下降[2]。
笔者认为,受到强烈刺激的猪屠宰后,因肌肉内部代谢速率高导致猪肉持续高温,造成蛋白质剧烈变性,乳酸大量生成,pH值迅速下降,系水力降低,使猪肉品质、性能下降,从而产生PSE肉。
2 PSE肉的鉴别
PSE肉的鉴定可依靠主观和客观两种方式进行鉴别。主观鉴定方法主要依靠肉品的颜色进行评定,客观鉴定方法则基于猪肉的pH值、系水力等。
2. 1 颜色
由于PSE肉与新鲜猪肉的颜色有明显区别,可对其进行直观判别。PSE肉眼观呈淡白色,与周围肌肉有明显区别,其表面湿如水洗,多汁,指压无弹力,手指粘湿,呈松软状态,有多余水分流出。主要特征是水肿、变性、坏死[3]。
通过肉眼,根据肌肉断面的肉色、质地、渗出性等程度不同分为轻度( 有少量肉汁覆盖断面,比正常肉略多) 、中度( 切面湿润,肉汁在凹处贮留,纤维间有隙,背最长肌中心、大腿骨周围肌肉发白) 、重度( 全身肌肉发白,浆液渗出在肉块下方呈滴状滞留) 3 种,再根据个体特性进行综合判定。判定部位应选择第4 ~ 5 或第5 ~ 6 胸椎间背最长肌的断面,时间在宰后24 小时。肉的颜色可用合成树脂对照模型进行评定。
2. 2 pH值
PSE肉与RFN肉( 正常猪肉) 的典型区别就是pH值不同。pH值5. 5 是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等电点,在此pH值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凝结收缩呈颗粒状,游离水增多,肌肉吸水性下降,如此时高温( 35 ℃) 可使肌内膜变性,崩裂,易渗出,极易形成PSE肉。在一定范围内,肉的终点pH值愈低,滴水损失愈大,肉色评分愈低; 反之亦然[4]。
在实践中,可在宰后2 小时测肉的pH值,4. 9 以下为重度,5. 0 ~ 5. 4 为中度,5. 5 ~ 5. 9 为轻度,6. 0 以上为正常肉。
2. 3 蛋白质溶解度与DSC分析
胴体持续高温导致肉品蛋白变性,应用DSC分析可对PSE肉进行蛋白质变性程度进行评估,特别是针对肌球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的变性。溶解度降低导致猪肉系水力降低、口感下降、肉品质低下且不易加工。P. J. Torley等[5]认为PSE肉与RFN肉相比其肌球蛋白不同,它的肌球蛋白头部尺寸及肌丝间空隙较小、ATP酶活性较低、变性焓和蛋白质溶解度均小于RFN肉。PSE肉的肌原纤维在显微镜下观察,直的肌纤维平行排列,有横纹出现,但许多纤维内膜破裂,肌纤维轻度变性,肌间组织明显水肿,无炎症变化。有的肌纤维呈波状扭曲,其横纹密度比直立纤维稀疏,肌原纤维间有断裂和空隙,由于肌肉收缩,PSE肉中常见粗大纤维,一般比正常肌纤维粗3 ~4 倍[3]。
3 PSE肉的预防措施
3. 1选择优良猪种
不同猪种产生PSE肉的概率不同。通过品种选育选择应激抵抗品种,淘汰应激敏感猪种是防制PSE肉的根本措施。有试验表明,杜洛克猪和约克夏猪PSE肉发生率最低,巴克夏猪次之,长白猪、汉普夏猪发生率较高。有两种关于不同猪种间差异的解释被普遍认同,一种是体内酶成分不同,易形成PSE肉的猪种肌肉中糖酵解活动较强,宰后糖原酵解迅速导致pH值快速下降。另一种则是因血容量及甲状腺机能不同引起的,当血容量不足、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肌肉氧供应不足加快无氧酵解,乳酸累积使猪肉pH值降低形成PSE肉。携带氟烷隐性基因的猪种极易形成PSE肉。因此,应将重点放在猪种的筛选上,充分利用地方猪品质优良的特性及优质外来种猪,选择合理的多元杂交方案,生产优质的抗应激商品猪; 选择肉质优良、瘦肉率高、不易形成PSE肉的猪种进行生产饲养,提高猪肉品质。
3. 2 采取添加维生素E、维生素C等营养控制技术
大量研究证明,动物机体的营养摄入和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与PSE肉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加强饲养管理,日粮中蛋白与能量的比例搭配适当,育肥前期采用敞开饲喂,育肥后期限饲。饲料日粮供给应保证营养全面、维生素和矿物质搭配适当,在饲料中适量添加Mg、Se、Fe、Cu、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1等易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特别是Mg及Se,也可以添加药物延胡索酸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肉品质[6]。
3. 3 提高动物福利水平
一是注意控制猪舍温度,定期对圈舍、饮水器具、料槽、料桶等进行消毒,并用球宁驱虫,提供猪健康生长所必需的食物及充足饮水; 二是猪舍应有足够的空间,保持通气良好,圈舍清洁,安静、少光; 三是保证动物不受额外的疼痛,预防疾病并对患病猪进行及时的治疗; 四是避免猪之间咬斗、厮打,禁止对猪进行粗暴鞭打驱赶,让猪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无伤痛的自由。
3. 4 减少应激,避免能量消耗
装车运输前,应禁食24 h。运输时间不应过长,最好保持在1 h之内,装车密度不宜过大,不同育肥场的猪不应同放一车内,以避免咬斗。装卸时动作轻柔,不要鞭打、恐吓,防止猪过度应激。研究表明,生猪在宰前受到驱赶、噪音、互相撕咬、电麻以及气温等应激因素刺激后,会高度紧张,体温升高,肌肉收缩,大量消耗ATP,产生乳酸导致乳酸累积,pH值降低,极易产生PSE肉。
生猪屠宰前,可先进行淋浴,既降低体温又可缓解其紧张情绪。常用击昏方式有两种: CO2法和麻电法,麻电法虽可减轻对猪刺杀时的疼痛和惊吓,但易产生呼吸停止、肌肉痉挛、僵直。因此,应严格控制麻电的电压及麻电时间。猪击晕后应立即放血,吊挂放血时肌肉比较紧张,能量消耗多,易产生PSE肉。所以,应采用平躺放血。烫毛应保证水温适宜,时间合理,避免胴体表面损伤,可应用热气烫毛装置进行机械自动化打毛。宰后胴体应立即冷却,防止胴体持续高温产生PSE肉。
工作总结
传染病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到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与健康,在上级防疫部门的领导下,由于全校师生的大力协作,本学期我校从未发现疫情,而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学校召开预防结核病、呼吸道传染病工作,安排布置传染病预防工作。要求各班班主任及上课教师,严密监控学生健康情况,如有发现必须及时上报。
二、我校成立了学校预防结核病、秋冬季呼吸道传播等传染病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阿不都外力·阿木提校长为组长,买买提·司马义副校长、王建委书记为副组长等为成员负责督促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并制定《预防传染病工作预案》。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传染病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并向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
三、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青少年对各种传染病来说都属于易感人群,而且学校人员比较集中,稍为有所松懈,就很容易大面积的染上各种传染病,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就会受阻。这样不仅影响了师生的工作、学习;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利用班会、晨会、墙报、专栏对学生宣传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使学生重视,提高防控意识。
二、学校购买了“84”消毒剂,并让专人每周两次给各班教室地面、课桌椅、走道及学校其它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安排对厕所、花园等重要场所也进行消毒,防患于未然。同时要求各班主任负责每天对教室的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三、学校定期对进校的学生进行体温测量。每班也配置了体温计,只要发现体温异常或体温达到37.5℃以上,要立即报告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通知家长送往医院确诊、救治。
四、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增强学生防病意识。我校每周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大扫除,消除垃圾、污水、污物。每天利用课间,各班派学生对校园进行清扫,保持校园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污物。同时每天安排专人负责对各班的环境卫生管理区域进行监督,卫生工作人员对校内环境卫生也坚持每天打扫清理,以确保师生有一个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五、学校领导分别对班主任、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要求师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加强户外体育锻炼,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讲究卫生,出现身体不适,及时向班主任或上课教师报告。
目前,我校预防结核病、呼吸道传染病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尤镇中心小学 2015年3月25日
尤镇中心小学预防结核病
工作总结
摘要:目的 对医院内结核病感染的预防工作和治疗工作加以探究、总结。方法 抽取本院于2011年1月—2013年2月治疗的40例结核病患者,对其临床记录加以回顾性总结。结果 由于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医生的不懈努力,本案例中抽取的40例患者结核病临床表现全部消除,经结核分歧杆菌痰涂片的检测显示病况呈阴性;经结核的菌素测试显示病况呈阴性。结论 增强结核病在医院内部的防御和治疗措施,能够帮助减少结核病的病发率。
关键词:结核;医院;感染;预防和治疗
作为一项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结核病的病发率逐步呈上涨趋势,且愈演愈烈。据相关数据统计得知,截止至2013年初,我国患有结核病的患者总量处于世界人数总量之首[1-2]。结核病医院内是患者最密集的区域,换句话说,在医院内部传播结核杆菌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区域的感染率,此种现象的可能性不只会威胁到非结核病患者,还会连累到院内的工作人员,所以将医院内部结核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做到位,是保障无辜患者、人群生命健康的重中之重,本院对40例结核病患者的情况加以分析、探究,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于2011年1月—2013年2月治疗的40例结核病患者,男患者18例、女患者22例,其中有30例患者属于本医院内部的工作人员、10例患者属于前来就医的非结核病患者,年龄处于15-55岁。
1.2治疗方法
对40例患者进行化学医药的治疗,新涂阳和新涂阴患者采用国家标准方案:2HRZE/4HR进行治疗,即:在强化期,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进行治疗,频率:1次/d,共持续2个月,用药60次;继续期采用异烟肼、利福平进行治疗,频率:1次/d,共持续4个月,用药120次[3]。复治涂阳患者采用国家标准方案:2HRZES/6HRE进行治疗,即:在强化期,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进行治疗,频率:1次/d,共持续2个月,用药60次;继续期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进行治疗,频率:1次/d,共持续6个月,用药180次[4]。结果
在专业医师正确的治疗方案和患者的积极配合之下,40例结核病患者的病况表现全部消除,在结核分歧杆菌痰涂片的检测下,病性呈阴性;在结核的菌素测试下,病性为阴性。讨论
3.1结核病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伴随抗结核医药的相继出现,从世界范围看,出现了结核病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快速、有力控制的局面。但是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由于不合理使用医药以及疾病根治情况不佳等系列原因,致使结核病的耐药性持续降低,出现了病发率不断上涨的结果[5]。为了达到患者于住院时期不产生耐药性、保障治疗成功的目的,现阶段医学界应用多种抗结核药物对患者实行诊治,疗程长达7-10个月。本院的治疗方案中,对于40例结核患者的初步诊治得到了患者、家属以及医生的肯定,使其对治疗结果十分满意,由此说明化学医药不只具有治疗结核病的作用,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掌控传染源以及阻止结核
细菌的传播与流散。
3.2宣传措施
预防结核病的感染工作不仅要掌控传染源,更应加大宣传预防结核病的力度,本院详细宣传核心有几下几点:①对健康知识进行普及和大肆宣传,提醒社会大众不要在公共场合随便吐痰,用纸巾或者是遮挡物掩盖打喷嚏、咳嗽时的鼻涕与唾液,在方便后以及用餐前记得将手洗漱干净,并定时将餐具进行消毒杀菌,多多将衣物、床被晒于干燥通风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行为作风,保持居住地以及工作环境的洁净和通风;②及时发现结核症状:如果身边存在发烧、咳嗽、咳痰超于4周并不见好转的人群,应主动提示其做详细的检查或者是前往专业的结核病医院加以记录、检查,若已确诊则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③督促身边结核病患者的诊治:若周围人群患有结核疾病,则社会大众应主动积极遵守杀菌和隔离的专业举措,随时督促患者接受诊治疗程并将其完成,鼓励患者投身运动项目,制定符合自身身体素质的饮食清单。
3.3保护措施
本院对抵抗力较弱、容易被感染的大众也提出了十分有效的预防措施,将对其的保护措施总结为以下几点:①组织疾病的防控专员,对管辖区域内的常住居民实行定期的身体检查;②对初步入院的结核病患者实行全方位、细致的常规检测,可透过所拍胸片以及痰液培试等检测结果筛选结核病群,为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打下坚实基础;③对高度危险群体实行结核菌素检测,此群体包括滋滋病携带者、同结核病患存在过度接触的群体、曾出现在结合环境里的孩童或者是抵抗力较弱的群体、长期进行静脉注射并对其产生强烈依赖感的患者等;④为大众接种卡介苗帮助提升全体成员的抗结核功能。
3.4高危群体
工作于结核病医院的人群作为结核病感染的高危群体,由于其工作的关系需接触诸多疑似病例或者是确诊病例,因此提升了工作人员被结核杆菌入侵的几率。就此结核医院应建立一套完整、紧密、安全的工作流程,增强医护人员的重视程度,本文将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总结为以下几点:①在处理好各项工作事宜,尤其是操作完对结核患者的诊断、治疗后,务必使用消毒洗液配合流动水源对接触过病源的肢体进行清洗、杀菌;②在工作时应自觉将医用服饰和头饰穿戴齐全,减少身体暴露面积,降低接触病患而受感染的几率;③在需要接触液体的工作过程中,要将手套、口罩必备齐全,避免液体喷溅至皮肤上和刺激性气味对身体带来危害;④在妇科手术过程里,降低羊水喷射以及血液喷溅发生的几率;⑤需要进行注射穿刺以及为医疗器械清洁、杀菌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应时刻注意尖锐利器,防止自己和周围人员被割伤,若出现刺伤情况,应及时对伤口进行流动水清洗、医药杀菌、纱布包扎等措施;⑥使用消毒药水对医院内部,包括医生办公室以及住院部实行定期消毒杀菌。
参考文献:
[1]蔡丽芳.结核病医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J].全科护理.2012(30):2852-2853
[2]王爱国.结核病的预防浅谈[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690
[3]韩凤云,张世传,王艳波.医务人员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防护措施[J].职业与健康.2007(23):2226-2227
[4]马福德.耐药结核病流行现况及防治[J].中国现代医生.2008(32):50
[5]宋建奎,杨淑梅,陈丽.两起学校结核病暴发流行的调查处置[J].中外医
【结核病形成及预防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预防结核病方案06-16
学校预防结核病工作11-24
预防结核病知识教案12-18
浅谈如何预防结核病07-04
结核病预防知识宣传栏06-18
结核病预防教育培训工作总结10-03
预防结核主题班会教案07-08
学生如何预防肺结核11-22
肺结核的预防措施06-22
预防肺结核传染病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