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推进文明生态村镇建设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通用5篇)
今天这次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是部署安排我市的村镇环境整治和文明生态村镇建设工作。下面,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把握大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村镇环境整治和创建文明生态村镇活动的重要意义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新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推进生态村建设工作是深入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开展村镇环境整治和创建文明生态村镇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体现了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与决心,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农民的高度关怀,是对解决“三农”问题工作思路与方法的调整和创新,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长治久安。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村镇环境整治和创建文明生态村镇活动,对于加快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开展村镇环境整治和创建文明生态村镇是落实中央、省委各项惠农政策,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效载体。《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内容丰富,涵义深刻,互为因果,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体现了全局性,是促进城乡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动态性,是逐步发展的过程,是一项长期任务;体现了差异性,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必须因地制宜。在全市广泛开展村镇环境整治和创建文明生态村镇活动,对于引导广大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三、开展村镇环境整治和创建文明生态村镇是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在全市广泛开展村镇环境整治和创建文明生态村镇,是“文明##”建设十大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文明生态村镇,强化生态意识,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提高农民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升农村文明程度,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明确目标任务,全面推进综合整治工作
这次全市村镇环境整治、推进文明生态村镇建设活动,总的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的的原则,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实现村镇硬化、净化、绿化等整治目标。
一是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制定村镇环境整治、推进文明生态村镇镇建设规划,既要着眼长远发展,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要注,统筹兼顾,又要立足现有基础,体现阶段性和当前工作重点,确保村镇环境整治、文明生态村镇镇建设活动按照规划组织实施,稳步推进。
二是加强村镇道路建设,全面实现路面硬化。按照省、市村村通油路的要求,加快各乡镇、村道路交通工程进度,达到建设标准要求。有条件的村,村内实行路面硬化并架设路类,达到亮化标准。
三是以治脏、治污为重点,提高村镇环境净化水平。加强村镇环境治理,清除卫生“死角”,重点治理村内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现象,基本做到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推广使用沼气、秸杆回收利用、离畜圈养,实行改水、改灶、改厕、改圈,提高村镇环境卫生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四是因地制宜,搞好村镇绿化。村镇主要道路实施绿化,村庄周围种植经济林,逐步实现村庄绿化、田间林网化;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鼓励农户在房前、院内、屋后种植花木、果树等经济作物,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绿化环境的积极性。
五是加强管理,整治秩序。加强乡镇市场治理,规范经营行为,依法取缔马路市场、占路经营;加大乡镇驻地行政执法力度,重点治理乱摆乱放、乱圈乱占、乱搭乱建以及乱设广告等不良行为,保持良好的交通秩序和市场秩序。
六是建设文体场所,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依据村镇规划,建设小型体育、娱乐活动场地以及图书室、远程电教室、电子小康书屋等文体活动场所,建立读报栏、村务财务公开栏、道德评议栏等思想教育阵地,经常组织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科技知识教育和文体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整个创建活动按照分工负责、线面结合、相互协调、整体推进的思路及先整治,后规范;先规划,后建设;先试点,后推广;先乡镇驻地,后农村;先近期,后长远的工作原则进行。镇村综合整治的重点是积极推进工作向农村延伸,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构筑城乡一体文明。
三、掌握分寸,把握好关键问题,一是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思想是前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目的是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关键在于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思想。要避免大拆大建、大包大揽、贪大求洋、急功近利的错误认识,统筹兼顾农民的承受能力与实际需要,走充分利用已有基础,改善农民最基本生活条件的路子。
二是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是关键。村庄整治要从解决农民最急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农民得到实惠。对于农民一时还认不清、看不明的一些重要项目,先搞试点、示范,通过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农民逐步理解和接受。
三是广泛调动村民参与和实行自主是基础。村庄整治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工作十分复杂,既需要制定计划、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要求,又需要筹措和管理相应的资金、实物与劳务,还牵涉到相关的决策、监督与项目的后续管理。仅靠现有的农村基层组织,难以承担这项繁重的组织协调与管理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村民的参与作用,群策群力,齐心协力推进。
四是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是核心。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是搞好村庄整治工作的政治保障。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带领广大农民自主参与,是农村工作取得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里成立了全市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创建文明生态村镇活动领导小组,下设5个指挥部和办公室,办公室以负责全市整个整治活动的整体实施、督导、检查、宣传、发动等各项工作。各指挥部和各乡镇办事处要按照这项活动的部署要求,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全市村镇环境整治、推进文明生态村镇镇建设活动顺利进行。
二是明确责任。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逐级督查的原则,实行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市里将成立督查组,不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各负其责,对村镇环境整治、推进文明生态村镇镇建设安排专人负责,靠上去抓,加强指导;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及省、市级文明单位要搞好帮扶共建,与创建村结对子,给予必要的支持。要形成多方投入的资金筹措机制,保证村镇环境整治和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投入。
三是严格考核。通过建立定期考核与动态管理制度,对在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村镇予以表彰,并作为各级“文明村镇”的评选条件;对发动不充分、工作不积极、落实不力的单位要予以通报批评。
四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新闻单位要做好宣传工作,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创建良好的活动氛围;各镇村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让群众家喻户晓,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
五是抓好示范以点带面。整治的各方面的内容都要涉及到,重点放在公路干线、铁路干线两侧以及乡镇驻地,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展开。要有自己的典型示范单位,搞好示范引导,逐步展开。
六是做好结合文章。村庄整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要与当地农村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与基层党建工作结合起来,与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改革措施结合起来,使村庄整治切实成为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的工作平台。
同志们:
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是我们冲刺小康、决胜未来的战略举措,是甘南后发崛起、弯道超车的必由之路。在甘南这座x.x万平方公里的生态脊梁上,xxx个行政村和xxxx个村民小组星罗棋布,xx万多农牧民群众和衷共济,共同组成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心与绿色相得益彰的壮美画卷。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就是要面向广大农牧村和农牧民,大力传播生态理念和生态信仰,切实加强绿色关爱和人文关怀,着力改善传统生活条件和生产方式,真正把广大农牧村打造成“山青水秀环境美、丰衣足食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欣欣向荣小康美、尊老爱幼形象美、纯朴善良人心美”的一流生态家园。
去年以来,我们本着先谋后动、先行先试的原则,面向全市率先建设了xxx个生态文明示范村,为“十三五”期间大规划建设xxxx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开好了局、起好了步、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刚才,凌云市长在讲话中回顾总结了示范村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效,分析查找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刻阐述了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的重大意义,扎实安排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思路打算和重点任务,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抓好贯彻落实,着力推动小康村建设工作有力有序开展。下面,我结合凌云市长的讲话,强调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重点工作推动上,要明确“力往哪里使”的问题
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千头万绪、量大面宽,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准施策、有的放矢,注重从“五个方面”聚焦发力。
一是选址要合理,规划要科学。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首先要选好点、定好位、谋好篇、布好局,切实解决好“往哪建、怎么建”的问题。要坚持上接现代社会发展这根“天线”、下接民俗风土人情这股“地气”,努力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在人缘地缘友好、人流物流通畅、人气商气汇聚的地方,尽量避免在交通不便的大山深沟和人口稀少的草原深处大兴土木。要坚持“先中心后纵深、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以全市交通主干道和旅游大景区为坐标,优先在公路沿线和景区周边进行规划设计,真正把重点区位和重要部位的村庄打造成展示甘南形象、体现地域特色、服务文化旅游、带动产业发展的品牌工程,着力弥补甘南旅游“线长点少”的不足。要突出差异性,避免同质化,大处着眼、高位谋划,科学制定小康村建设规划,深度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旅游专业村、脱贫致富村的指标要求,着力提高建设规划的高端性、超前性和特色性。
二是功能要齐全,服务要配套。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不是“修庙”,不是盖几间房、种几棵树、修几条路那么简单,必须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服务配套,全面落实“xxxxx”建设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文明小康村的脱贫功能、发展功能、生态功能、文明功能,真正使广大农牧村和农牧民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实现质的变化和飞跃。
三是产业要有型,发展要有劲。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的过程,就是培育富民产业的过程。产业如果跟不上,小康村的“造血”功能就会大打折扣,广大农牧民群众就会陷入“穿新鞋走老路、住洋房吃粗粮”的尴尬境地。各县市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深度挖掘资源潜力,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游则游”的原则,选择发展最适合本地区实际、最能让农牧民群众接受的特色产业,努力在现代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两大版块中闯出一片天下,真正把发展的“红利”装进老百姓的口袋。
四是形态要高端,运行要低碳。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各县要有各县的特色、各乡要有各乡的特征、各村要有各村的特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千篇一律齐步走。要高端定位、因情施策、一步到位,把小康村建设作为民心工程、形象工程、百年工程进行打造,作为发展之策、扶贫之举、稳定之计抓紧抓好,确保将来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座座令人心服口服的标杆村,而不是残缺不全、缺胳膊少腿的半成品。要严格控制各类项目建设的绿色指标,不能借口小康村建设破坏原有生态植被、滋生新的污染源。要细化量化建设标准,在产业运行上突出“环保性”、在生产生活上突出“低碳性”、在垃圾污水处理上突出“彻底性”,真正通过小康村建设,把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根植在广大农牧民心中。
五是民俗要弥漫,人性要彰显。小康村是“形”,民俗文化是“神”,人性人本是“脉”,只有形神兼备、一脉相承,生态文明小康村才能焕发永久魅力和绚丽风采。要把民俗风情、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融入小康村建设全过程,把“人文之魂”紧紧依附到“建筑之体”上,更加注重小康村与周边生态植被的和谐、与当地风土人情的融合、与整体发展环境的协调,切不可天马行空、突发奇想,照别人的“猫”画自己的“虎”,使得最终结果不伦不类。
二、在重要关系把握上,要明确“心往哪里想”的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是一个全新领域,没有现成的“版本”可供参考,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可供借鉴。具体工作中,必须深刻把握“十个关系”,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聚,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实践中善做善成。
一要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各县市、各乡镇要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根据本地区的人口规划、发展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合理确定小康村建设规模,不能贪大求多、脱离实际,一味追求“高大上”;更不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过分纠结细节问题。公路沿线和景区周边的小康村要适当扩大建设规模,为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林家乐等旅游服务产业奠定基础,为迎接大旅游时代的到来预留发展空间。相对偏僻的地方要在严格执行建设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量体裁衣,注重在“小而美”上下功夫,不能大手大脚挥霍资源,最终“油费了而灯不亮”。
二要处理好近与远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目光要长远,思路要创新,站位要高端,规划要超前,否则就只能在低水平、低层次上徘徊,将来建成的小康村也只能“昙花一现迷人眼”,不可能“花开满园春常驻”。要坚决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避免发生“今天建、明天旧、后天拆”的悲剧,真正把小康村建设作为一项“十年独领风骚、五十年生机盎然、一百年历久弥新”的经典工程进行打造。
三要处理好感性与理性的关系。灵感来自于感性认识,成果来自于理性思考,只有深刻把握二者的内在联系,小康村建设才能多一些创新,少一些风险。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小康村建设的激情和活力,广泛汲取各族群众的智慧和意见,进一步充实完善建设方案和规划,努力把各种困难和问题化解在谋划阶段,真正以思路上的尽善尽美、规划上的滴水不漏、措施上的扎实有效,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四要处理好旧与新的关系。甘南的藏族村落和藏式住宅,大部分承载了上百年的风雨沧桑和人文积淀,具有浓郁的藏族文化特色。在小康村建设过程中,各级各方面要积极倡导“修旧如旧”的理念,坚决反对“推倒重来”的做法,对那些能留住历史记忆、能承载岁月沧桑、能唤醒乡愁乡恋、能增强血脉认同的建筑要保护和传承下来,尽最大可能做到“建新不拆旧”。
五要处理好宜居与宜游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不仅要解决“宜居”的问题,更要彰显“宜游”的气质。要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以旅游为“帅”,以产业为“马”,把每一个小康村作为文化旅游发展大棋盘和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的一枚“棋子”进行设计运作,出好每一招,走好每一步,努力开创“一村一景点、村村有产业”的良好发展局面。
六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建设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必须牢牢把握的“底线”。要牢固树立强烈的“生态敬畏感”,始终把“保护”二字挺在最前面,倍加珍惜眼前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能以任何借口破坏原有生态植被,真正学会给生态让路、给绿色开道,努力通过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彰显甘南生态大市的风采和姿态。
七要处理好小康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关系。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趋势,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坚持镇村建设相得益彰、区位规模产业并重、生产生活生态并举、衣食住行绿色环保,借助小康村建设的东风,对符合城镇化建设要求、具备城镇化建设要素的区域进行科学布局、重点打造,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形成以城镇为中心、以小康村为支撑的新型发展格局。
八要处理好生产与生活的关系。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影响生产方式,只有对广大农牧村和农牧民原有生产生活方式进行改革,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这场“绿色革命”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要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小康村建设始终,以创新的思维、协调的步伐、绿色的信仰、开放的姿态、共享的情怀,突出抓好新型富民产业的培育壮大,逐步提高农牧村的开放开发水平,不断加快广大农牧民的脱贫致富步伐,努力通过生产方式大转变带动生活方式大转变、生活方式大转变带动生活质量大提高,进而促进思想观念大解放。
九要处理好项目与发展的关系。当前,一些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对“抓项目”与“促发展”的关系认识不清、把握不深,在抓项目上往往趋之若鹜、急于求成,在促发展上常常慢条斯理、不温不火,片面认为项目落到盘子里就万事大吉了,至于如何优化配置项目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就没有当初争取项目时那么“情深意切”了。政策和项目是带动发展的源头活水,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坚决克服“就项目论项目”的局限思维,着眼全局,统筹考虑,精准发力,认真研究梳理涉及小康村建设的各类政策、项目和资金,该争取的争取,该落实的落实,该整合的整合,切实把“政策之源”和“项目之水”最大限度地运用到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上来,发挥好政策的支撑引领作用和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确保“好钢真正用在刀刃上”。
十要处理好政府和农牧民的关系。没有各族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只能是“一潭死水”;没有广大农牧民的投工投劳而仅仅依靠政府单枪匹马的投入,我们就难以摆脱“小马拉大车”的困境。要重视发挥政府主导和群众参与“两个积极性”,不断激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团结引导广大农牧民自觉参与其中,成为推动小康村建设的主力军,真正把政府投入和金融支持带动群众投工投劳投资的“四两拔千斤”作用激发出来,把小康村建设作为增进党群信任、密切干群关系、夯实基层基础、提高团结力和战斗力的有效载体抓好抓实。
三、在重大任务落实上,要明确“责往哪里落”的问题
创建生态文明小康村是我市历史上第一次大手笔、大规模、大范围推进农牧村建设的战略举措,也是对各级各部门使命担当、能力水平、工作作风的一次严峻考验。从现在起,全市上下要把小康村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在凝心聚力中团结协作,在攻坚克难中勇往直前,共同把甘南的生态发展大业推向纵深。
一是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是我们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头号工程,也是“一把手”工程。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上手、现场办公,带头啃“硬骨头”、打“攻坚战”,领着大家干、干给大家看,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体现”,绝不能遥控指挥、隔山打牛,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要坚持“一把手抓一把手、一把手对一把手负责”,明确责任主体,减少中间环节,真正把使命和任务压到人头上,把力度和强度落到基层一线。
二是督查抓、抓督查。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要认真学习兰市市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坚持严督严考,树立鲜明导向,强化督查调度,认真落实月通报制度,做到在督查重点上“哪壶不开提哪壶”、在落实成效上“提了哪壶哪壶开”,切实用督查结果倒逼责任落实。要从严问责追责,严格对照小康村建设督查办法、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坚持明察与暗访、跟踪与蹲点相结合,进一步加大督查考核的力度和密度,做到哪里工作不力督查的铁锤就往哪里敲、哪里敷衍了事惩戒的板子就往哪里打。
三是包县领导抓、抓包县领导。包抓县市的地级领导要沉下身子、深入基层,坚持“快”字当头、“干”字为先,认真研究解决问题,切实加强督促指导和综合协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根据所包县市小康村整体建设情况,有选择性地包抓x-x个建设难度大的村庄精心打造,努力为县市党委政府排忧解难,为小康村建设献计出力。
四是换届抓、抓换届。今年是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开局之年,也是地方领导班子的换届之年。市委组织部要把小康村建设情况作为领导班子换届的重要考察依据,纳入规定程序,严格考察标准,做到在实践中识别干部、培养干部、任用干部。我这里明确强调,各县市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情况,将直接影响到本县市领导干部的进退流转,对哪些思路新、力度大、工作成效好的干部,我们将作为重点提拔任用对象进行考虑,对哪些投机取巧、敷衍了事、工作不上心、任务落实慢的干部,要么原地踏步,要么腾笼换鸟,绝不姑息迁就。
五是抓奖惩、奖惩抓。今天的会议上,我们只表彰了工作先进的县市、单位和个人,对工作不力的没有进行惩戒。今后,市上将严格执行奖惩并举制度,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各项建设指标纳入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坚持经常性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并根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要坚持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问到底,对重视不够、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工作不达标的县市和部门,务必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责令限期整改,务求达标见效。
一、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增强加快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形成建设生态家园的持久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非常突出重要的地位。今年中央再次出台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那么“三农”问题怎么抓?抓什么?从哪里突破?从池州的实践看,这个重要抓手之一,就是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回顾近年来的农业农村工作,这件事是得到农民最广泛拥护、最充分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的。因此,对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的意义,怎样估价、怎样认识都不为过。我想,通过我们的实践,是否有这几条经验值得认真汲取。第一,只要把农民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就能得到最有力的支持。去年7月15日电视电话会议后,全市仅用4个多月时间,就兴建了“三结合”沼气池15269口。这项工作之所以获得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关键是它在目前资源、生态和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农民增收日益困难的形势下,为解决当前突出的农民增收困难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和着力点,使党的政策和政府提供的资金、技术真正物化到农户家里,作用于农民身上,使广大农民实实在在得到实惠。建成沼气池的农户家里,免除了砍柴之苦和毁林之害,减少了化肥农药支出,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尤其是国家的补贴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久的自家财产。因此,广大农民非常积极,也非常珍惜。去年全市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共投入建设资金4228万元,其中除去争取国家项目资金、与扶贫和农发等结合项目资金、县乡两级财政和市县直单位帮扶资金外,仅农户自筹就达到了2008万元,这就充分说明了这件事大得人心,得到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持。第二,只要把调动农民积极性作为我们工作的着力点,就能够事半功倍。农民最欢迎的是什么?最希望的是什么?就是要我们的干部帮助他们找到有效的增收门路,教会他们实实在在的致富本领,并能够长期地得到实惠。去年,沼气池共产沼气1029万立方米,相当于节约薪柴6.5万吨,相当于封山育林7312公顷,生产沼肥30余万吨,改良土壤达到6504公顷,有效地促进了生态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户均节支增收达到1500元,对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特别是通过对一些示范村和典型大户的宣传推广,生态家园建设的成效已被广大农民群众所认同和接受;建设沼气池已经成为农民的一种需求和渴望;开展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技术推广应用,已经成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新时尚。农民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工作局面就打开了,过去是“要农民干”,现在变成“农民要干”。我们说农村工作最难的是如何调动农民积极性,现在农民已经调动起来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这件为农民服务、促进农民增收的最大实事办好。第三,只要把开拓创新作为我们工作的切入点,就能把好事做实做好。农村能源建设已经开展多少年了,但为什么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实施之后,能取得这么快的进展,我觉得关键是我们改变了就能源抓能源的单一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创新了农村能源建设模式,丰富了建设内涵。即由过去单一兴建沼气池,发展到“三结合”沼气池和“五个一”配套;由小范围的试点示范发展到规模化、集中连片建设。去年贵池区、东至县都建成了“万池县”,有7个乡镇成为“千池乡镇”,116个村成为“百池村”,不但给农民带来即期经济效益,而且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去年全市生猪饲养量达130多万头,比上年增长10个百分点,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分别被列为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态农业示范县、安徽特色农业示范县。全市有8种农产品获得“安徽省名牌产品”称号,36种农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这些成绩,就是我们抓生态家园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效。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回避问题。一是各地进展不平衡,建设进度、建设质量都存在着一些差异;二是工程建设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一池三改”到位率不高,安装标准不规范,个别地方还存在着工程设计不科学、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甚至出现瓦工模仿建设现象;三是沼气、沼渣、沼液等“三沼”利用率低,大部分农户还停留在生活用能和满足自给自足生活需要上,发挥沼气纽带作用,大力发展沼气农业、生态农业,尤其是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水平还比较低;四是虽有些典型,有些大户,但面上的普及还不够。这些问题要切实加以改进。建设生态家园,农民有愿望、有渴求,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和生态效益,既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又体现了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惠及千家万户的实事、好事。我们建设生态家园,实质上就是在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在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家园建设工作高度重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六小工程”中一项重要工程,列入国债建设项目,予以扶持。这为我们建设生态家园提供了难得的史机遇。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遇,真正把这项工程建设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全力推进。
二、从全面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突出质量和效益这个要求,进一步把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引入持续、健康、深入发展的轨道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是到2007年要把池州建成国家级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市,全市建设农村沼气10万户,入户率达33%。按照规划,今年全市建设目标是1.5万户,连片示范村17个。具体是贵池区4100户,连片示范村5个;东至县4100户,连片示范村5个;石台县2300户,连片示范村2个;青阳县3650户,连片示范村3个,建成“万池县”;九华山800户,示范村1个;开发区50户,示范村1个。这是一项硬任务、硬指标,要坚决地、不折不扣地、保质保量地按期完成。第一,坚持突出重点,全力抓好落实。要采取效益引导、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方式。一要建立健全项目库,争取立项扶持。这是用工业理念抓农业的具体体现,各县区都要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气建设投入的机遇,积极编制项目争取上级资金。二要落实责任制。实行农村沼气项目建设与管理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和项目法人制度,精心组织实施。在项目村中,优先选择领导班子比较强、筹资能力比较强、群众认识比较高的村,先行建设,进而引导、带动其他村的建设。要选择那些科技意识强、有强烈发展愿望的农户,先行建设标准示范池,进行示范推广,带动其他农户的达标建设。对难度大、基础差的村,要抽调力量,进村指导,逐户推进。三要做到“四个一定”。一定要坚持建池标准,严格落实“一池三改”;一定要坚持技术标准,按照国家沼气池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一定要坚持职业准入制度,施工人员必须取得国家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一定要坚持招投标制度,对关键设备和主要建筑材料实行招标采购。四要实行项目公开制度。按照规定,做到“三公开、一公布”,在沼气池显目的位置上刻上编号、建设时间等永久性标志。同时,要积极抓好已建工程的配套完善,对未达标的工程,要抓紧填平补齐,确保建成一户,使用一户。第二,建立有效机制,强化工程建设管理。在质量管理上,必须执行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逐村调研,逐户设计,统一施工,选购材料和产品要坚持优质优价。沼气池建成后,必须经县区能源办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确保沼气池建设成功率和使用率达到100%。在质量制上,要全面实行“五统、四包、三卡”制。在工程管理上,各级能源办要抓好档案建设,实行微机跟踪管理,按时通报建设情况。在资金管理上,以县、区为单位,实行统一建设资金补助标准,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要求进行操作,做到专款专储专用,严禁截留、挪用,确保补助资金按计划足额兑现到建设农户。第三,拓宽资金渠道,创新资金投入机制。要坚持农户自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遵照经济规律,吸纳社会资金成为投入主体。各级财政也应视财力状况予以安排支持,村有集体资金也要相应安排。要加强对各项资金的调度,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农村改水改厕、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土地复垦治理、生态村建设和林业德援项目等资金都要统筹安排、集中使用。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在农户中大力开展小额信贷,实行联保、乡镇贴息、农民收益后偿还的办法筹资。要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外商资本、工商资本参股、入股,形成个体、集体、社会等多元的投资机制。市直及驻池各有关单位要在去年帮扶建设点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继续做好巩固、提高、发展工作。第四,加强技术应用,推进产业化发展。组建县、乡、村三级管理与服务体系,是充分发挥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效益的重要保障。一要建立健全县级农村能源技术服务公司,积极做好能源设备安装、维修、技术咨询、零配件供应等服务工作;二要以县区为单位成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专业施工队,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使用;三要进一步完善乡镇农村能源服务站体系建设,每个乡镇一般要配备2~3名专职工作人员,重点建设乡镇还要配备专职生态家园助理员;四要以乡镇、村为单位成立沼气协会,把沼气建设户和种养业专业户吸纳为协会会员,推举能人担任协会会长,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促进自我发展,大力推行专业化施工、物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运行机制,使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作为一个产业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同时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能力建设,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开展农村能源、农村沼气、生态农业等方面技术知识的培训和普及。第五,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整体经济效益。生态家园建设要转变“就能源建设沼气”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坚持“四个必须”:必须坚持“一池三改”;必须坚持综合利用;必须坚持与高效农业技术相结合,成为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纽带;必须坚持规模化、产业化的建设思路。首先,要以县区为单位,精心培育连片示范村。已建成的百池村、千池乡镇,要围绕地方特色农业,选准项目,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生态农业基地,培育主导产业,推广“三位一体”农业生产模式,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把示范村建设成为生态家园的亮点。其次,要不断拓展生态家园建设领域,在综合利用上下功夫。农户要依托庭院,调整生产结构,实行种养结合,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第三,要从优化区域布局入手,把生态家园建设与调整产业结构、招商引资、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促进主导产业做优做强,把池州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优质、安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三、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求真务实,进一步加强对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的领导和指导一要加强和改进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继续把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作为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一件大事、实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扎实推进。要建立领导联系制度。市领导联系县区,县区领导联系乡镇,加强督促和检查,乡镇要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组,进村入户,指导农户建设。各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积极参与支持生态家园建设,以帮扶工作的实际效果,来体现、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全社会都来支持农业、关心农民、服务农村的要求。二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生态家园建设工作量大、面广,情况千差万别,我们一定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真抓实干。首先,要立足一个“实”字。要大力提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我们的劲用在办实事、抓落实、求实效上。一定要摈弃那些虚假漂浮的作风,不报假数字,不造假经验,不做假文章,不摆花架子,不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和所谓的“政绩工程”。一定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开展工作既要对上级负责,更要对群众负责,要结合农村实际,不违背民愿。其次,要注重调查研究。要不断研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真正把这项“民心工程”做实做好。第三,要充分依靠群众。要坚持以民为本,在感情上贴近农民,在工作中依靠农民,在利益上关心农民,把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大地激发出来,并持久地发扬下去。三要形成建设合力。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财政部门要继续筹集资金,支持农村小型公益事业的发展,指导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帮助乡镇积极开展生态家园建设;水务、林业等部门要结合水土保持项目、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抓点建设示范;共青团、卫生、民政等部门的改水改厕、星光计划等工程的实施,要与生态家园建设有机结合,实行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妇联和人武部要结合妇女“双学双比”和民兵“百点千兵工程”抓好一批农户生态家园建设。总之,要在全市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生态家园建设。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以会促创 以会促建 强力推进XX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在迎接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和社区建设现场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在我旗召开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和社区建设现场会,对我旗来讲,承办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和社区建设现场会,是提升我旗综合实力、展示我旗发展成果、扩大我旗对外影响的一次重要机遇。今天,旗委、旗政府在这里召开迎接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和社区建设现场会动员大会,目的就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动员各乡镇、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大的决心和信心、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积极投身“迎会”工作中,掀起两个文明和社区建设高潮,全力打好攻坚战,实现各方面工作新发展,充分展示我旗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果。为此,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增强做好“迎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快推进两个文明建设,促进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我旗承办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和社区建设现场会,目的就是“以会促创、以会促建”,进一步提高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一)做好“迎会”工作,是加快发展、造福于民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随着我旗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我们做好“迎会”工作,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抓起,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迎会”工作带来的实惠。可以说,我们做好“迎会”工作,不是为了贪图虚名,而是对工作的一种追求,更是对人民群众的一种责任,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最生动、最真实的体现。
(二)做好“迎会”工作,是全面提升我旗综合实力,加快建设经济强旗的现实选择。“迎会”工作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是对一个地区各方面发展成果的综合性展示,也是对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发展的促进,与我们实现“强旗富民”的目标、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内涵和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近年来,我们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旗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我们确定的发展宏伟目标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要通过做好“迎会”工作,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影响,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来XX旗投资置业,聚集更多的人才来XX旗发展创业,全面提升我旗经济整体实力。
(三)做好“迎会”工作,是我旗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强化社会建设和管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做好社会治安和维护稳定工作,加快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旗“迎会”的过程就是展示XX形象、实现全旗更快更好发展的过程,就是推进经济发展、提高文明程度、造福人民群众的过程,真正实现“以会促创,以会促建”的目的,进一步提升我旗的综合实力和整体形象,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努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四)做好“迎会”工作,是展示我旗发展成果、体现人民群众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有效载体。筹备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和社区建设现场会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推进我旗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也是宣传XX旗,扩大XX旗知名度一次难得的机会。“迎会”成果是全旗广大群众在旗委、旗政府的领导下,集中精力、集中智慧创造出来的,充分体现出广大群众是两个文明的创造者。在“迎会”工作中,群众通过广泛参与,创造并享受劳动成果,亲身体会到自己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激发群众投身全旗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我旗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从去年市委、市政府决定由我旗承办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以来,全旗各乡镇、各部门和单位立即行动起来,按照旗委、旗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逐级分解目标,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完成了方案制定,“迎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广大干部群众对“迎会”工作的认识日益提高,参与意识逐步增强,“迎会”的氛围日渐浓厚,城镇居民的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镇面貌又有了新的变化。与此同时,全旗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都有了新的改善和提高,特别是经过近几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XX旗的对外知名度日益扩大,地区影响力日益增强,凝聚力、影响力和发展力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不断改善,这些都为我旗办好“迎会”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迎会”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任务十分艰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些领导干部对“迎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迎会”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来抓;一些部门和单位工作主动性不强、责任心不强、履行职责不到位,推诿、扯皮的现象仍然存在;“迎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宣传力度不够,全社会共同参与、人民群众响应支持“迎会”工作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软硬环境建设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攻坚克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要想做好“迎会”工作,我们必须充分认清当前面临的形势、挑战和压力,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斗志,坚定信心,加倍努力,以只争朝夕的姿态、志在必得的决心和忘我拼搏的斗志,进一步激发全旗人民热爱XX、建设XX、发展XX的热情和智慧,全力推进“迎会”工作。
总之,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深刻认识做好“迎会”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努力做到思想上进一步统一,认识上进一步提高,行动上进一步提速,工作上进一步细化,切实抓好“迎会”各项工作,确保“迎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争取“迎会”圆满成功。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扎实推进“迎会”各项筹备工作
“迎会”工作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要求严格,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明确“迎会”工作的任务,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把“迎会”各项工作做细、做实。
(一)抓好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强力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乳、肉、豆、薯、玉米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种、鹅、蚕、南瓜、中草药等特色产业,继续实施100万吨马铃薯、100万吨玉米、20万吨高油大豆、500万头(只)牲畜、35万吨商品奶源工程以及绿色无公害蔬菜、柞蚕等基地建设工程。在养殖业方面,重点抓好双娃霍尔奇镇第一奶牛养殖场、天津中敖集团万只种羊繁育基地项目,带动奶牛业发展和牲畜品种改良,促进畜牧业发展。在种植业方面,抓好九丰种业科技园区玉米和大豆新品种示范田、农牧业科技展示大厅、新品种资源库、科研办公室等项目建设,推广农业科技,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作物品质。在退耕方面,主要结合发展畜牧业,种植牧草,适当发展中草药、平菇种植和林果业,重点抓好霍尔奇镇、亚东镇、查巴奇乡、六合镇的退耕示范项目建设,积累经验,推进全旗退耕工作。
(二)强力推进工业化项目,壮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全力支持已有的淳江油脂、中心油脂、奈伦淀粉、双娃乳业、雪花乳业、蒙源肉类加工、草原联邦肉类加工、兴农专用肥、阿大复混肥、九丰种业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重点推进天津中敖集团30万吨燃料乙醇、150万只肉羊和5万头肉牛加工、蒙西170万吨水泥熟料、洛娃集团双娃乳业和奈伦淀粉二期扩能改造、河北辛集皮革交易市场等重点项目,进一步壮大我旗工业实力,提高工业拉动力。要做好奈伦淀粉、中敖肉羊肉牛加工、雪花乳业和兴农专用肥厂区绿化、美化工作。要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企业入驻创造条件,发挥工业园区的发展平台作用。同时做好电石、电石法pVC、自备电厂、农药、糠醛、木糖醇、生物制药、中草药、玉米淀粉等储备项目的推介和招商工作,积蓄工业发展后劲。
(三)强力推进城镇化项目,进一步提升城镇文明程度。突出那吉镇的中心地位,以“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为目标,做到科学规划,建管并举,提高城镇发展水平。一要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工程建设。以河西新区开发建设为重点,积极抓好城镇道路网络建设,抓好西环内路、方正路、逸兴路、滨河西路、滨河东路南段和北段、文化路、和平路、正阳路、向阳西路、前胜路、福利路中段和西段、阿伦大街南伸等新建工程,实施好西二道街以及振兴西路、体育西路拓宽工程,新建、改建道路面积22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城镇道路状况,方便居民出行。抓好行政中心、宣传文化中心和少年宫、带状公园(水上公园)、抗联英雄园、王杰广场功能完善、燕宇名都住宅小区、西小河衬砌治理、城雕、消防大队迁建等工程建设,创造条件支持法院、检察院、地税局、国税局、交警大队、中蒙医院等单位在新区的迁建工程,完善城镇功能,促进新区的发展。要积极稳妥地做好拆迁工作,严格按照工作程序,依法进行拆迁,要尽快完成已确定的重点工程的拆迁,为城镇建设奠定基础。各重点项目推进组要认真抓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及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房地产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广泛与外地客商联系,尽快落实开发商,重点开发王杰广场东侧和北侧、二中西侧、中央街南北段、东西二道街两侧、河西新区等重要地段,推进燕宇名都二期开发工程。二要按照规划进行建设,优化布局。认真执行《那吉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河西新区控制性详规》,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结合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各乡镇所在地规划和各村的规划。三要加强和完善城镇管理。强化那吉镇城管监察综合执法大队、市政环卫队、义务卫生监督员、社区居委会、城镇园林绿化五支城管队伍建设,加强城镇管理力量。继续强化清扫、保洁、清运、管理、执行、监督“六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加大物业管理和卫生管理的力度,保持城镇清洁。
(四)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城镇靓丽形象。继续巩固已有的绿化成果,抓好新建道路和儿童公园、丁香园、抗联英雄园、水上公园的绿化,对原有树木进行修剪整形。利用各种花卉、树木制作各种景观造型,对广场、道路、社区进行美化,打造那吉镇的靓丽形象。切实搞好新建住宅区、庭院、小区绿化。对体育路、中央大街、振兴路等道路的破损路面进行维修。实施亮化工程,对中央街路灯线路进行更换和分相改造。对新建道路及301、111国道城区段和中央街北段、福利路、振兴路西段、体育路西段等20条道路,安装和更新路灯1000多盏。并对“一街两路”的楼体和景区、社区进行亮化,进一步提高城镇品位。加强那吉镇综合整治,组织清理城区的违章建筑、违章搭建,规范广告牌匾;加强城镇交通秩序整治,加大对车辆乱停乱放、违章行驶的整治力度,使城镇交通保持畅通有序;加强集贸市场整治,确保市场内摊位整洁,垃圾能够及时清理,车辆停放整齐有序。新发乡要积极开展对东光村和章塔尔村的绿化、美化和环境整治工作,清理杂草、垃圾,整理院墙和庭院,适时植树种花,切实做到村容整洁美观。
(五)加强社区建设,打造城镇新亮点。今年在那吉镇内新建和改造8个社区,每个社区面积均达到300平方米以上。社区建设要搞好设计,立足美观、实用,每个社区都各具特色,把社区建设成为“迎会”项目的亮点。进一步加强社区道路、绿地、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环境。要切实抓好社区教育、文化和休闲娱乐场所建设,要在每个社区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接待室、党建办公室、协会办公室、棋牌室、多功能活动室、多功能会议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室、娱乐室等场所,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大力加强社区组织和社区队伍建设,不断健全社区民主自治机制和制度建设。加强社区服务网络建设,积极兴办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组织,不断增加服务项目,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覆盖面,不断满足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深入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
(六)抓好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通过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展示我旗科技、教育、社会福利、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成果。着重抓好社会福利中心院落建设,精心设计和打造精品福利院,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抓好宣传文化中心和少年宫项目建设,建成具有现代风格、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标志性建筑,为文化活动提供高标准的场所;抓好那吉屯二中校园项目建设,创造优美的教书育人环境,建成寄宿制学校典范,展示我旗教育发展成果;抓好东光新农村项目建设,发展朝鲜族民俗旅游和餐饮产业,完成水泥道路和朝鲜特色餐饮一条街建设,展示朝鲜族民俗风情和朝鲜族文化,反映少数民族发展情况,按照新农村建设试点标准要求,抓好新农村样板建设,展示新农村建设成果;抓好博物馆系列展览和民族民俗文化展览项目,通过图片和实物资料展示,介绍XX旗古代文明和历史文化渊源,反映我旗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风土人情,展示XX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喜人成果;抓好抗联英雄园项目建设,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之成为我旗首个集历史文化艺术为一体的抗战英雄纪念园,推动我旗红色旅游发展;抓好农牧业科技成果展览等项目建设,通过图片、实物、标本等展出,充分展示我旗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丰硕成果。要切实把社会事业各重点项目抓实、抓出成效,在两会召开前全部完成。同时,要积极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全力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启动农村低保、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等工作,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让农民受益。
(七)抓好宣传和文体活动重点项目,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要不断丰富和拓展“迎会”宣传工作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迎会”工作家喻户晓,造出声势、形成影响、引起共鸣,在全社会形成浓重的“迎会”氛围。一是加强新闻宣传。充分利用旗电视台、旗广播电台、《XX通讯》、XX政务网站、XX党建网站和XX通讯网络版等宣传媒体,开辟专栏和专版,加强对全旗各方面工作的宣传,与区、市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日报社加强沟通,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方式,对广大群众进行直观、形象的宣传教育,把“迎会”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及时宣传出去。认真开展好主题活动,对文化市场、食品卫生、镇容镇貌专项整治活动进行跟踪报道,做好文明居民教育和道德宣传。二是组织好文体活动。开展好具有我旗特色的大型群众文体活动,通过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书法绘画大赛、摄影大赛、民族民间工艺品大赛、广场舞表演、健身操表演、秧歌表演、爱国主义影片展映等形式,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三是做好志愿者招募工作。现在开始着手,抓紧落实志愿者招募选拔工作,确定人选后,按照岗位进行培训,使志愿者及早进入角色,熟悉工作情况,保证会议期间的工作效果。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文体活动,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参与,使广大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新发展。
(八)抓好少数民族乡乡庆重点项目,促进民族经济发展。今年是我旗四个民族乡建乡50周年。我们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项目的安排上,优先考虑民族乡,促进民族乡加快发展。各民族乡、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旗委、旗政府的统一部署,实行旗、乡、村三级联动,积极谋划发展项目,多方筹措资金,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音河乡要重点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多功能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人畜饮水工程、乡村公路建设;得力其尔乡要重点抓好城镇基础设施、通乡公路、民族文化社区活动室、乡卫生院改建扩建等项目建设;新发乡要重点抓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室和饮食一条街招商建设、东光新农村建设、朝鲜族民间艺术团组建、举办民族风情图片展和民俗实物展、落实乡庆活动场所等工作;查巴奇乡要重点抓好“彩虹”大街、街内引水工程、民俗陈列室等建设工作,以及吊桥景区、种鹅基地、猎民村奶牛小区、民族村养猪场、养鹿场等迎乡庆献礼项目建设。乡庆活动要及早谋划,精心部署,将庆典活动办成全旗少数民族同胞和全旗人民共同的盛会。
三、高度重视,精心部署,促进“迎会”各项工作落实
目前“迎会”工作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要达到预期目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迎会”组织机构和各推进组织要强化职责,各乡镇、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迎会”工作领导。全旗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旗委、旗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对“迎会”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各方面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要建立严格的领导责任制,在全旗形成几大班子合力抓、条块结合共同抓、职能部门配合抓、专门机构具体抓的良好局面。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是“迎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负总责,班子成员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为加强对“迎会”工作的统一领导,保证全旗上下行动一致,旗委、旗政府成立了旗“迎会”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若干推进领导小组。指挥部要建立健全各方面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分析形势,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指导和推进全旗的“迎会”工作。“迎会”办公室要认真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和日常工作,及时、全面了解反映各方面情况,搞好上传下达、联络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各工作推进组要针对本组的工作制定具体推进方案,确定详细的推进目标、措施、进程,制定项目推进时间表;要按照推进方案把责任和人员落实到位,要求工作扎实、细致、快速,要保证质量,按时完成“迎会”工作任务。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服从“迎会”大局,服从“迎会”指挥部的领导,服从各推进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方面支持“迎会”工作,严格按照“迎会”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二)落实“迎会”工作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迎会”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对旗委、旗政府部署的工作要全力抓好落实,确保“迎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部门要积极主动去完成工作,把“迎会”目标和责任分解到基层和人员,明确工作任务、重点要求、关键措施和时间进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各部门、各单位对各自承担的重点工作,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逐一分解细化目标措施,明确完成时限和要求,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迎会”工作要做到方案定位要准,工作推进要快,把“迎会”的每一个环节都认真抓细、抓实、抓紧、抓好。
(三)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要将宣传动员贯穿“迎会”工作的全过程,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强大的宣传声势。要进行正反两方面典型的宣传,大力宣传在“迎会”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敢于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进行曝光,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做好“迎会”工作,群众是基础和主体,要动员群众在“迎会”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做好管理和服务范围内群众的宣传动员工作,使广大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个体工商户、社区居民、农村群众、在校学生、驻军官兵都积极行动起来,投身“迎会”工作,做到全民动员,人人都为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添光彩,努力形成人人参与、关心、支持“迎会”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迎会”工作督查奖惩。建立健全督查奖惩制度,把督查工作贯穿于“迎会”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要改进督查工作方式方法,把全面督查与重点督查结合起来,把组织督查与民主监督结合起来,采取明查暗访、群众巡访、媒体监督、社会监督等形式,加大督查力度,力求做到不放过一个死角,不遗漏任何细枝末节,真正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严肃奖惩机制,对工作突出的单位、个人要给予表彰,对工作出现失误或工作不力的单位、个人要给予批评,并做出相应处理。领导干部因组织领导不力,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严重影响和不良后果的,要追究责任。旗委、旗政府将“迎会”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以强力推进“迎会”工作。
当前,“迎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迎会”与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抓住重点,合理分工,科学调度人员,统筹安排推进,努力做到“两不误、两促进”,既要圆满完成“迎会”工作,又要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同志们,做好“迎会”工作事关全旗工作大局,事关全旗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全民动员,全体参与,创新工作,齐心协力,为成功承办全市两个文明经验交流会和社区建设现场会做出积极的、更大的贡献。
文 章来源莲山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把“三创”教育与实践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城市不断引向深入在全市开展“三创”教育与实践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市委确定的今年要抓好的两项重点工作。这两项工作虽然各有侧重,但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工程,建设学习型城市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而“三创”教育与实践活动是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它们都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都要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按照中央和省文明委的要求,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以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为重点,结合实际,先后开展了“万名文明市民评选”,“城市形象建设年”和以创建“十个文明示范社区、百个文明示范企业、千户文明示范家庭”为主要内容的“十百千”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升,涌现出了吉林化纤、市交警支队等11个国家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我市也首批进入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行列。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仅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所产生的文明成果,更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市“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喜人业绩。对几年来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市委是满意的。今年,市委把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点放在建设学习型城市上,并作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定。建设学习型城市想法不是我们首先提出的,全国一些城市都正在开展,但是我们必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为城市发展寻找核心动力,建设学习型城市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要不断地向前走,绝不要说什么时候建成了,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无止境的事情,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做,就会有成果;只要我们坚持,就会有美好的前程。今年我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点是从培养市民的学习意识、营造学习氛围入手,在全社会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干部群众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广泛开展以“六学”为重点的全民学习活动,为建设学习型城市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和知识基础。[HTF]结合我市当前的实际情况,要重点开展好学政治理论、学《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市场经济知识、学法律法规知识、学科学文化、学业务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学习活动。学习政治理论的重点是,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力在把握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同时还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学习《纲要》的重点是,加强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不断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市民践行《纲要》的自觉性,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的重点是,学习市场经济基础理论,学习WTO知识、研究WTO规则、了解和掌握WTO的运行程序和方式,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的重点是,完成“四五”普法教育任务,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点是,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使用计算机技术,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的技能,鼓励市民学习外语,在窗口行业要求从业者都要掌握外语日常会话。学习业务知识的重点是,学习本职业务和岗位技能,通过开展岗位业务培训教育,引导干部职工钻研本职业务,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要通过“六学”活动的开展,在全市形成学习的风气、研究的风气、创新的风气、实践的风气。我们今后要保持高速的发展,确实需要营造一个学习的大氛围,需要建立在一个高素质的人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才能实现“三个率先”和建设“四市”的奋斗目标。
2、大力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构建学习型城市的基础框架。学习型组织是在系统思考下的以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为核心的组织,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学习型城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当前要突出抓好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等四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其中重中之重是抓好学习型机关创建。各级机关、各个系统、群众团体和各类社会事业部门,要围绕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围绕转变职能、加强服务、提高效率的要求,建设学习型机关。要深入开展“创学习型、服务型文明机关,做群众满意公仆”活动。市建设学习型城市指导委员会要组织副局以上领导干部学习学习型组织理论,抓好科处级干部理论培训,健全和完善机关学习制度,广泛开展图书(资料)室建设,进一步推动机关办公信息化、网络化,使学习型机关、文明机关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逐步建设学习型政府。各类企业要围绕造就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职工队伍,从培育企业文化和增强创新精神入手,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开展建设学习型企业活动,要广泛开展学政策法规、学经济知识、学业务技能活动,举办岗位练兵比武活动,进一步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城市街道和社区居委会要围绕提高社区文明水平和市民综合素质的要求,开展建设学习型社区活动。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市民学校、社区图书室、文化活动室、书报刊销售网点、科普画廊等社区学习教育阵地,组织开展各类适合社区和各类人群休闲娱乐特点的教育文化活动。城乡家庭要围绕加强子女教育,提高家庭成员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以改善家庭学习状况和生活方式为重点,开展建设学习型家庭活动。通过开展“文明示范家庭”评选活动,引导家庭建立父母带头学习、互动创新学习的全员学习机制,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
3、构筑终身教育体系,营造鼓励学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一是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积极调整教育布局和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多层次、开放式的终身教育格局。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主体的托幼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尽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努力发展高等教育,驻吉林市的高校要更多地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培养地方需要的实用性人才。要整合各级各类学校,把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一校多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特别是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班,以满足人才资源开发的需要。二是进一步完善我市人才引进、继续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预备制度、就业准入制度等相关政策措施。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我市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相关措施和办法,对营造学习环境、建造人才高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指导。特别是对通过自学考试读取博士、硕士和学士的机关干部、企事业员工、广大群众,各级党委要创造条件,给予充分的鼓励和帮助。同时要扩大留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友好城市开展教育合作和交流活动。三是要加快现代化的教育培训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传媒的作用,形成覆盖全社会、开放式、多层次的全民学习教育培训网络。要率先在中小学普及信息化教育,加速建设宽带高速的多媒体教育网络系统,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接受多形式教育的需要。要动员各级各类文化体育场所开展免费开放日活动,使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总之,各级党政组织都要通过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到求知有学处、实践有用处、深造有去处,创造一种时时、处处、人人学习的浓厚氛围。
【在全市推进文明生态村镇建设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在全市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1-01
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09-14
在全市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上的讲话09-19
在推进作风建设动员会议上的讲话07-06
在项目推进攻坚年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10-14
在全市党务公开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