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教研组计划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学科教研组计划(推荐8篇)

语文学科教研组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本着以教师为主体,以问题为动力,以课题为载体,以新的课改理念为导向,继续以深化课堂和教学改革为主题,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各年级教研组为依托,充分发挥教研组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扎实有效开展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开创我校语文课程改革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一)学好理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1、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2、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动态和语文教改趋势,开拓视野、拓宽语文改革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进的教育经验,不断练好自身的语文教学“内功”。

3、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并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学习重点,讲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二)狠抓常规,改革教学,提高效率

1、对照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促使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常规调研,确保减负增效。教研组中的青年教师每学期每人至少上一节教研课;教研组成员,非特殊原因,尽量参加;课后及时评课。

(三)加强交流,共同成长

作为语文教研组的中坚力量,我们青年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资料共享,相互切磋,共同提高,使自己能尽快提高、成熟。

(四)开展科研,突现重点

1、通过听课、评课的研究方式及时与教师进行讨论、反馈,评析课堂教学的成功与不足,共同商讨教改方向和教改措施,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智慧。教师要按时参加活动,参与讨论,提高专题研究的效益。

2、创设浓郁的教研氛围,组织教师认真参加各级各类教学业务学习、教研活动,提升教科研活动的质量和品味,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这学期又很快过去了,我们语文教研组本学期的工作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在全体老师兢兢业业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俗语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有着几分充实、几分收获,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以课堂为阵地,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是学校的命脉,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让每一节课都有效是教学的主旋律。为了实现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承诺,我们语文组在开学初就要求每一位语文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自己要严格备好每一堂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备出适合自己班级的课,通过教师的随堂听课来检查老师的课堂教学,备课中要安排好每堂课的练习时间,可以是口头表达的,更重要的是课堂上要留有书面作业的时间。为了提高老师课堂的有效性,我们语文组规定,每节语文课不得不许拖堂,语文课堂作业不得挤占其他课时间完成,教研组要经常商讨备课情况,及时探讨上课后情况,并要做好每次检测的量化分析。课堂有效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更牢固,老师腾出时间钻研教材的时间也就多了。

二、以常规为核心,周密安排好每次教研活动。

教学工作以做好常规为基本,在老师们做好每天的日常教学中,语文组定时定点安排好老师们的教研活动。开学初教研组根据年级课务的安排,自主安排好集体备课时间,商讨每周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中的困惑,每两周安排一次集中的学校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每次活动要求教研组集体备课,试教研讨课再到学校层面展示。从课堂教学到说课的磨练,老师们参与的热情较高,学习收获也多。在教研活动课堂教学研讨课中,老师们展示的课堂教学都比较精彩。评课中,充分抓住了每一位老师课堂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积极踊跃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发表了自己的建议,合理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三、教研活动具体情况如下:

9月9日

教研组组内讨论教研工作计划。

9月26日

组长观摩课 10月17日 骨干示范课 10月31日

骨干教师展示课

11月14日 骨干教师展示课

11月28日 青年教师汇报课 12月12日 经验交流课 12月26日 青年教师汇报课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极推进我市“一案五步三问”的课改进程,紧紧抓住教学主渠道,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以课堂教改为中心、以校本研究为主要方式,继续落实教学常规、规范,落实、优化教学过程,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创建高效课堂,同时结合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教研实际,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展示舞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

二、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1、教研组活动:定时、定点、定主题内容,定中心发言。活动应以“课改”的精神为指导,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同时确立一个专题研究目标,以提高研究的实效性。此外,老师要根据通知准时高质量参与活动。

2、备课:做到“三备”,即备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加强集体备课意识,注重资源共同分享,做到备课要“深”。、上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做到: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时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作业:作业设计要“精”,体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批改要“细”,要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

5、辅导:做好自己对学生导优辅差的工作,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二)深化教学研究,开展校内教研,提高教学实效。

1、深入转化教育观念。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宽松、有趣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人文的关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吸取知识。

(2)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培养学生语文运用、实践能力的同时,重视人文因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淡化繁琐的讲解分析,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实践过程中积累、感悟。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教学过程看成是老师、学生、文本间平等对话的过程。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习内外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渠道,增加语文实践机会,提高学习效率。

2、听课:组内公开课必听,边听边思,及时评注,提倡老师相互之间多学习,多交流。新教师和青年教师要多听课。

3、公开课:鼓励教师上公开课或研讨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做到全员参加。

三、语文教研组成员 组长: 组员:

四、具体安排:

第二周 教研组组内讨论教研工作计划。

第四周 组织一堂青年教师汇报课,第六周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第八周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第十周 组织一次经验交流活动。第十二周组织一堂观摩课 第十四周 青年教师汇报课 第十六周 骨干教师示范课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这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以大力推行我市“一案五步三问”的课堂教学模式为重点,以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全体语文教师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全面贯彻学校对教研工作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形式多样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学习新模式,探讨促进课改新思路。作为语文教研组,我们深深地感到,教研组应该始终站在课程改革浪潮的前头,为学校的语文教学,为推动学校整体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才能。因此,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以教研组为中心,注重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多渠道的对教师进行培训,深入学习了解“一案五步三问”课堂教学模式,深入探讨了如何有效开展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交流讨论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开展好教研活动,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学习、交流、实践的过程中,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了教学中,教学注重了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了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积极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认真积极地开展校内听课活动,促进教师集体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一起讨论,共同参与,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本学期语文教研组扎实开展了年轻教师交流课、骨干教师观摩课、示范课等活动,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指导备课、组织听课、评课、总结。这样在全组范围的相互听课、研讨中,大家集思广益,发言积极,共同探讨了在具体实施“一案五步三问”课堂教学模式时的一些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卓有成效的见解,为各个层次的教师提供了锻炼的舞台、搭建了成长的阶梯,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交流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了集体备课和经验交流。

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我们语文组在学校、教导处的带领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不断地对我市提出的“一案五步三问”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改革、创新。利用教研活动进行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参与课改实验。在研究过程中老师向科研要质量,积极撰写教科论文。

四、本学期组织开展的教研活动如下: 3月27日 组织召开了青年教师交流课 5月22日 组织召开了组长观摩课 6月5日 组织开展了青年教师汇报课 6月19日 组织开展了骨干教师示范课,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继续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针,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具体指导,以我市课程改革——“一案五步三问”的教学模式为依托,深化我校课程改革力度,重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提高语文教师队伍素质,努力创建语文高效课堂,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1、积极学习国、省刊有关语文教学实践的论文和报刊上有关的文章,围绕工作而学,围绕教育而学,培养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学科素养。

2、向网络学习,提倡经常浏览教育网站,将学习与自己的教学相联系,积极撰写教学随感和读书心得,互相交流。

3、加强听课学习,教研组长带头深入课堂了解课堂教学实施的实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每人每学期至少听课16节,教研组长20节,学会客观地评价一堂课。

4、适时组织开展校内公开课,促进教师间经验交流,共同进步。

5、鼓励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发动中、青年教师积极撰稿,积极与他人交流课改心得。

(二)、发挥教研组攻关作用,切实过好教材教法关。

1、坚持按单元集中研究教材的做法,真正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杜绝错教现象。

2、试着开展集体备课,利用其优势,努力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教材所蕴含的思维方法,为优化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3、试着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提升学校品牌效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切实转变教师观念,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2、继续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

3、深入开展小课题的研究工作。

四、语文教研组组织机构 组长: 组员:

五、具体安排:

第二周 教研组组内讨论教研工作计划。

组织召开组长观摩课

第四周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第六周 第八周 第十周 第十二周 第十四周 第十六周 组织一堂骨干教师展示课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组织一次经验交流活动。

骨干教师示范课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组织一次经验交流活动。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一个学期的工作在紧张忙碌中又接近尾声。本学期,在我市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导下,在校教务处的领导下,我教研组能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努力革新教法学法,在“一案五步三问”的课堂教学模式上继续深入研究,教研气氛浓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活动

教师都能超前一周备课,教案规范齐全,既备了教材、教法,又备了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能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教学效果上佳。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技术意识,能积极并创造性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显著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教研教改

以课改新理念为理论依据,制定校本教研计划,撰写总结,努力做到计划可行,总结内容具体实在。本学期安排了三位教师承担校级教研课的任务,在上课前,教研组成员进行了集体备课,分析教材、学情,研究教法、学法,研讨氛围浓。在校级教研课结束后,要求听课教师撰写了评课稿,进行了集体评课,评议十分认真,气氛活跃。很多教师还十分有针对性地对“一案五步三问”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积极与大家共同交流。

三、规范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加强了教学质量的管理,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纳入教学的重要议程,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刚刚起步,可塑性强。教学中严格要求,训练到位,经常抓,抓经常。

2、加强对年青教师的培训指导,做好年青教师的带教工作。

新教师能兢兢业业工作,虚心向指导老师求教,指导教师和同年级老师也能通过共同备课、听课、交流等帮助新教师完成自身的角色转变,新教师们都分别有了可喜的进步。

四、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

9月9日 组织召开了组长观摩课活动 10月9日 组织召开了骨干教师示范课

11月18日 组织召开了骨干教师示范课

此外,我们这学期还积极开展了有针对性的集体备课活动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

总之,本学期,我们教研组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每一位老师都能踏实、认真地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促进语文教学的整体提升,为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步伐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继续加快深化课程改革步伐,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中心,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与价值趋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以及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为尽快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做出较大的贡献而努力。

二、深化教学研究,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教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1、组织教师继续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深入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改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2、上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做到: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媒体,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时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听课:组内公开课必听,边听边思,及时评注,课后及时评课,提倡老师相互之间多学习,多交流。新教师和青年教师要多听课。

4、公开课:鼓励教师上公开课或研讨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做到全员参加。并认真做好记录,及时反馈,集体交流,取长补短,促进共同进步。

5、利用骨干教师、名教师的优势,以点带面,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6、积极组织参与国家教育资源网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

7、继续深入开展小课题的研究和总结工作。

三、语文教研组组织机构

组长: 组员:

四、具体安排:

第二周 教研组组内讨论教研工作计划。组织召开组长观摩课

第四周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第六周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第八周 组织召开骨干教师展示课 第十周 年轻教师交流课 第十二周年轻教师交流课 第十四周第十六周 骨干教师示范课 组织一次经验交流活动。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语文教研组本学期的工作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理论,更新了教育观念

作为学校最大的学科组——语文教研组,我们深深地感到应该始终站在课程改革浪潮的前头,为学校的语文教学,为推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我们的智慧和才能。开学初,我们全组老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开展了新课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讨论。之后又通过个人自学、组内交流等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以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二、继续开展校内听课评课及教学诊断活动

认真积极地开展校内听课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我们的做法是:扎实开展如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公开课、教学诊断、优质论文交流等多项活动。其中公开课是大家相互取长补短的很好途径。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集体备课,组织听课,评课、诊断、总结。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共承担了学校的五次教研活动,教学内容丰富,遍及了各个阶段,为全校教师做出了积极投身课改的表率作用。

三、积极组织参与了国家教育资源网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充分利用了骨干教师、名教师的优势,以点带面,实现了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大大调动了全体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最令人欣喜的是在这次评选活动中,我们教研组代表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沈一晨老师执教的《揠苗助长》,王晓丹老师执教的《再见了,亲人》,张晓云老师执教的《葡萄沟》,都获得了灯塔市优秀课。

四、本学期教研活动的具体开展情况: 3月10日 组织召开了组长观摩课活动 4月21日 组织召开了骨干教师示范课 5月5日 组织召开了骨干教师示范课 5月19日 组织召开了骨干教师示范课 6月3日 组织召开了骨干教师示范课

总之,在本学期里,我们语文组的中青年教师处处带头垂范,新上岗教师敢于大胆创新,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看到了困难和不足,如教研组在许多具体工作环节上缺乏创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不够等等。不过我们相信,只要全校上下切实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思路和教导处的工作安排,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具体指导,坚持用新观念去开拓创新,坚持与时俱进,注重以人为本,全面提升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深入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全面实施语文学科素质教育,努力开创具有本校特色的语文教育教学新局面。

二、具体工作和要求

1、规范语文教学常规管理。

(1)备课:有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备班情,备学情,要有针对性、有特色,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方法灵活多变,重难点突出,努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

(2)上课:要求教师要适应教育新形式的要求,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关心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新增设了电子白板的班级),利用网上信息资源,鼓励使用课件辅助教学,拓宽学生学习时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及时反思、总结、反馈,积极参加中心学校组织的各种语文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与课改共同成长。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后记、随笔、案例、论文、反思,总结反思自己在课改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困惑及难题。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教师的培训。教研组将在教导处指导下定期开展多层次的校本培训,切实转变教师观念,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结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2)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是学校的希望。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做好新教师培训工作,将师徒结对工作落到实处,多提供外出学习机会,帮助新教师尽快成长起来。

(3)配合教导处,协调安排好教师的推门课、展示课等教学研究活动,为广大年轻教师提供展示、学习的机会,促使全组教师业务能力协调发展。落实听课、上课、评课及各种交流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听课不少于20节,听课要有记载,有点评。

三、语文教研组组织机构 组长: 组员:

四、具体安排:

第二周 教研组组内讨论教研工作计划。第四周 骨干教师示范课 第六周 名优教师观摩课 第八周 组织召开组长观摩课 第十周 年轻教师交流课 第十二周年轻教师交流课 第十四周 骨干教师示范课

语文学科教研组计划 篇2

一、启动“国培计划”教研员班的原因

为落实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需要在金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在新课改实验过程中,有一支开拓创新、专业睿智、爱岗敬业的教研员。《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3]2号)指出,2013年“示范性培训项目”重点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特殊教育教师和体育学科教师培训。在2013年的示范性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给予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300名体育教研员的专项培训。在此背景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北京教育学院小学、初中体育教研员培训班。

要成为受学校、教师和学生欢迎的教研员,在不断改革与探索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走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之路。结合《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围绕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构建以“探索教研创新,提升教研能力”为主题的培训,旨在培养一批有思想特色、教研特色、专业特色的教研员。

二、培训对象的分析

培训学员来自全国21个省、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99名小学体育教研员、100名初中体育教研员。其中,男教研员占80%,女教研员占20%;平均年龄41岁,担任教研员6年以下的占52.8%,担任教研员10年以上的占16.5%;本科学历教师占74%,高级职称占85%以上。

据调查,近三年,学员曾参加过的培训经历如图1所示,其中有近20%的学员参加过国家级培训,大多数学员参加过省市级和区级培训,同时还有1/3的教研员从未参加过相关培训。表1是学员结合自身情况,对各项业务能力做的培训前的自我评价。

三、培训目标的定位

(一)总目标

培训以“探索教研创新,提升教研能力”为主题,教研创新包括教研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教研能力包括教研活动的策划设计能力、组织能力、评价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培训以提高教研能力为核心,旨在培养一批有思想特色、有教研特色、有专业特色的教研员,促进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研员队伍的建设。

(二)具体目标

1.学习和了解教研领域的趋势动态,引领学员掌握体育学科前沿知识,丰富教研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行动,拓宽初中体育教研领域的新视野。

2.围绕教研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深入北京名优学校和教研部门驻地体验与贴身学习,寻求创新的有效途径与策略办法。

3.结合教研活动的实践经验和问题反思,提高策划设计能力、组织能力、评价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

4.培养一批有思想特色、有教研特色、有专业特色的教研员,培养一批能带动体育教研、师资培训的管理者、执行者和开拓者。

四、培训内容的设置

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设置教研员专业发展、教研内容创新、教研方式创新、实践转化课程四个模块,共计60学时(见表2)。

五、培训方式的运用

(一)专家引领。聘请在教研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在培训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在实践领域已经形成教研思想和管理风格的教研员,开设专题讲座,做教研员的研究指导导师,提升学员的理论水准。

(二)同伴互助。参训学员都有一定的任职年限,都积累了一定的教研工作经验,而且对教研和管理也都有一定的思考。因此,培训班要充分开发学员资源,为学员搭建交流经验、分享思想和相互促进的平台。

(三)自主反思。作为教研员,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又是异地研修。因此,本培训突出学员自主研修的主体地位,强化学员在指导下通过自主反思来获得发展。

(四)深度体验。在行动中研修是此次培训的主要方式。因此,本次培训注重参与式培训,注重现场学习和行动研究,通过行动体验使教研员感悟首都教研工作的特点,理解教研管理的实质,掌握教研管理的技能技巧,提高教研管理的能力。

六、跟踪指导采取的举措

训后跟踪主要追踪学员对培训内容和成果的应用情况,即评估学员在培训后的培训成果应用、行为变化以及该项目的影响力。具体措施包括:

(一)问题跟进追踪。编制训后调查表,重点了解培训后期调查问卷中学员对培训成效、存在问题方面的想法和意见,进一步收集学员的改进建议。

(二)发展影响追踪。根据学员研修记录和发展计划档案,采用1对1的方式,由研修班学科负责人和班主任在研修结束后半年内进行一次电话回访和抽样访谈,了解学员发展和辐射影响情况。

(三)深入实践追踪。项目组组织专家教师、项目管理团队成员,利用督导、调研等途径,按照10%的比例深入部分学员所在学校,访谈所在单位领导和同事,了解学员训后的变化与成长。

(四)网络即时追踪。利用教育部搭建的“个人空间”、班级QQ群、体育与艺术学院三师网(www.sanshi.net.cn)平台,建立与学员的长效联系,为学员提供学、教、研、训方面的资源支持,为学员在实际培训工作中的问题答疑解惑。

七、培训绩效的考核

(一)学员成果

1.每个学员结合自身教研或专业成长中最想解决的问题,选择1个问题撰写一份教研创新微案例。

2.每人结合贴身学习实践,完成一份特色教研活动方案或教研工作反思。

3.每人撰写约800字左右的培训感受和总结。

(二)项目成果

1.一套体现培训理念和特色,体现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研员研修水平的成果文集。

2.一个适合在全国促进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培训资源库。

3.一份2013年全国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教研员高端研修绩效自评报告。

(三)考核方式

1.通过编制培训前后期调查问卷,编制培训成果检测表,通过任务驱动、方案执行、档案管理、多方反馈、深度访谈等形式进行质量监控。

2.培训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员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语文学科教研组计划 篇3

一、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首先,学科研修中教师的定位不同了。在听课评课中,上课教师是一个被选择者,是自己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展示者、呈现者,他的工作状态被审视被打量,即使他在课堂教学中滔滔不绝,但他仍是一个被彻底剥夺了话语权力的人,是听课评课者对面的一个客体,一个被评价对象;在观课议课中,上课教师更有可能是一个课堂教学的主动敞露者,即使他仍有可能是一个被选择者,也同样是一个课例的提供者,话题的制造者。在听课评课中,听课教师粗暴闯入课堂教学,对课堂施加压力,改变课堂气氛,他由自己的主观立场支撑,对上课者指指点点,进行批评,其身份,是专家、权威、领导,其努力扮演的角色,是专家、权威、领导的角色;在观课议课中,观课者回归教师身份,主动放弃专家、权威和领导的视角与话语。在听课评课中,上课教师是课堂上的表演者,听课评课者是台下苛刻严厉的观众,表演者极尽所能投听课评课者所好,而观众则吹毛求疵,以满足自己有别于上课者的优越感和场外感;在观课议课中,因为取消了舞台,台上与台下混为一体,此时观课教师所面对的,不再是教师的表演,而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这一特殊的时空背景下的交往与互动,是师生的情感智慧围绕某一知识技能的流淌,教师与学生都不再是舞台上的演员,而各自成为某个教育故事教学情境中的主角,观课教师作为上课教师的同谋,与上课教师形成新的伙伴关系。在听课评课中,听课评课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在观课议课中,观课议课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帮助者。在听课评课中,上课教师因过度紧张而失去自我,观课评课教师则因缺乏紧张而失去自我;在观课议课中,上课教师和观课议课教师不再由任务紧张驱动,而是由教学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机所驱动,教师不仅不会失去自我,反而很容易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我,重拾教育教学的信心。

其次,上课及观课议课活动的性质不同了。听课评课常常是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管理的工具,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往往利用听课评课来监督检查教师的工作,评优树模,确定绩效工资的等次,虽然听课评课也有教学研究的可能,但多是为了宣传固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师中寻找并发现支持该观念的标榜;观课议课则不再具有监督检查的性质,它只是教师们进行校本研修的常规常态方式。听课评课中的评课行为是对课的定性行为,归根究底是对上课教师的定性行为;观课议课中的议课行为则是对课的梳理分析,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行为,归根究底它指向课指向教学本身而不是上课教师。在听课评课中,因为上课教师面对的是挑剔的专家、领导,是权威,上课教师及他(她)的课需要他们打分、定级,出于利害关系的考虑,上课教师会千方百计对课进行包装,上课就成为所谓做课、秀课,它往往脱离上课教师一贯的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孤立的而不是普遍的课堂教学现象;在观课议课中,因为上课教师面对的是与自己同样身份的教师,他们需要上课教师的帮助,由上课者提供教学研究的对象,上课教师既是一个帮助者,又是被帮助者,因为没有了利害关系,课堂自然呈现本来的面目,上课就是上课本身,相应地,课成为上课教师教学理解及课堂教学的真实反映。在听课评课中,课是完整的,是封闭的,它的开始就是它的结束,因为听课评课者需要通过它窥一斑而知全豹,故而课承担了过多不属于课的功能,显得不堪重负;在观课议课中,课是开放的,它只是上课教师整个教学序列中的局部,无法映射上课教师的完整教学,也就无法承担评价上课教师教学的重任。受其工具性的要求,评课评的常常是教学的各种不可能、不允许或禁忌、限制;相反,摆脱了工具性,议课则要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拓展多种教学路径、方法、行为、效果等发展变化的可能性空间。听课评课是对上课教师教育教学的主动干预,相对听课评课,上课是被动的;而观课议课则是上课教师要求干预,相对上课,观课议课是被动的。

再次,研修所构建的教研文化不同了。参与教师的准确定位与上课及观课议课性质的变化,将促使学校教研文化发生深刻变化。首先,观课议课活动强调教学相长。与听课评课单纯把上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状态作为听课评课的焦点不同,观课议课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状态同样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既讨论教的方式也讨论学的方式,既讨论教的品质也讨论学的品质,既通过学生的学来反映考察教师的教,也通过教师的教来反映考察学生的学,重心从关注教学活动转移到关注学习状态,从关注教育过程转移到关注课堂情境。从活动到状态,意味着要反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学;从过程到情境,意味着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预设,更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生成,关注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碰撞。其次,观课议课强调问题意识。与听课评课活动中上课教师竭力掩饰自己的缺点不足不同,观课议课鼓励上课教师主动暴露自己的缺点不足;与听课评课追求完美不同,观课议课承认没有问题和困惑的课是不存在的,暴露问题、认识问题、预测问题发展方向有助于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课议课充分尊重教师的参与需要,致力于建设安全的、敞开的课和自由发表意见的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强烈动机,培养教师的自我批判和反思精神。再次,观课议课强调教师间的平等对话。与听课评课活动中大部分教师包括上课教师的普遍失语不同,观课议课主张参与者平等互助的关系,参与者既能够充分意识到自身的独特性,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立场观点,又尊重他人,同情理解对方的行为和处境,在对话中看到他人,并保障他人发言的权利。在听课评课中,上课教师往往唯唯诺诺,评课教师常常居高临下;而在观课议课中,所有的参与者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在观课议课中,只有对话题、对问题的选择,而没有对教师的选择,更没有忽略与删除。教师和教师之间原来因为一节课而导致的危险紧张的关系没有了,教师由观看他人的课堂而开始观看并改善自己的教学。课的成功与否,只是观课议课的一个方面,它不再是学科教研追求的最终价值。

最后,即使是“评”,评的标准也不同了。由于听课评课者急于对课及上课教师定性,所以他们常常使用“成功”和“好”这样的评价性词语来描述课及上课教师。然而成功是就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言的,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教学目标达成了,一节课就是成功的,教学目标没有达成,就不成功;从学生的角度而言,问题解决了,一节课就是成功的,问题没有解决,这节课仍然说不上成功。“好”则更抽象更含混。但不论是以“成功”还是以“好”来最终定性,评课者都需要巧妙地梳理上课教师的优缺点,以建构一种“成功”或“好”的整体印象,同时,又必须使自己的观察分析显得客观甚至科学,这常常大伤评课者脑筋,使评课者若有所思最终却欲言又止,使一节课的教研价值大打折扣。观课议课因为不执著于课的整体印象整体效果,所以不作“好”这样的判断,甚至不使用“成功”这样的词语,而是说,课的哪个环节、现象、故事等触动、感动人,使人兴奋,给人启迪,促人思考,催人上进,教育人,改变人,发展人。观课议课中,议课教师甚至不能将一节课仅描述为“精彩”。虽然一节精彩的课并不就是一节成功的课——说课上得精彩,并不是说课上得成功,因为成功只有一个理由,但精彩的原因却可以有很多,但“精彩”仍然属于评价性话语。既然是用来定性的,在观课议课中就需要尽力回避。在听课评课中,听课评课的教师常常产生一种优越感和代入感,他们常常会说:如果是我上,我会这样做。或者:这一部分应该这样上而不是这样上。但事实上,应然不同于实然,一节课选择如何组织学习过程以及最终呈现什么样的状态,不仅取决于教师——如教师的个性特征、专业知识水平、文本解读能力、教学智慧等等,而且取决于学生,学生的阅读、生活经验、课堂学习品质等,不仅依赖于静态分析,而且依赖于动态生成。这也是说课这种教研活动最大的局限性所在,说课只能说出教学理解,只能说出课堂上应发生什么,却无法说出课堂上真正会发生什么。总之,说这是一节好课,太笼统了;说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是说目标实现了;说这是一节精彩的课,也只是说它在某些方面超出了我们的观课预期。

其实这一切只是说明,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听课评课产生于上世纪,其背景是讲授法的成熟与普及,但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深入人心,深入课堂, 单纯用听已远远不再能应对丰富多样的课堂现象了。也就是说,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事实上是对课堂教学变革的积极回应。

二、语文学科研修中如何分工合作以实现观课议课

合理分工是观课议课最有效也是最高效的组织方式。观课议课中教师的分工是指教师聚焦范围、角度的合理分配,就一节语文课而言,它理应包括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问题与回应、教学过程、教具使用、课堂评价和不记名测评等多个方面。观课前对教师聚焦范围、观察角度作合理分配,会降低教师观课议课困难,增强观课议课的针对性,并进而使观课议课拥有足够的深度和丰富的细节。议课是观课教师对自己课堂聚焦范围、角度的现象学描述,是对部分课堂教学信息的汇报呈现。分工同样会有效规范和约束议课教师的发言,使议课客观,议题明确,有利于在持续的对话中更快速地找到教研的焦点和主题。

(一)教师活动观察。包括教师的精神面貌描述——这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很容易成为一个话题,但即使如此,也并不意味着评课教师真正理解上课教师不同的精神面貌与学生和课的走向之间的关系;教师课堂行为描述;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即观察教师处理临时突发事件的过程及能力,以及观察教师的课堂情绪变化,教师是喜悦的,是失望的,还是并不把情绪表露出来,教师有没有表现出困惑,有哪些因素使教师发生了变化等;以及,教师是否有自己的立场,是怎样的。作为一节语文课,情绪情感的变化可能是非常丰富甚至突然的,它极有可能成为一节课最有趣和最有价值的部分。

(二)学生活动观察。包括学生的精神面貌及分布描述,学生课堂行为描述,认知过程描述,共性与差异,个案观察与研究,小组学习过程描述,学生情绪情感的变化,兴奋的产生,学习倦怠的产生等。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间的对话,并不都依靠语言,更多的可能是通过非语言手段如肢体、表情或眼神等表现出来的。

(三)问题观察。包括问题提出的时机,问题的难度(过易,适中,或过难),清晰度,问题的开放性,问题是否改变了课堂,学生回答与问题的吻合度,是否有意识地联系自己生活及语文经验?回应量统计分析(回应过度,适度,或匮乏),争议的产生,争议激烈程度,争议的解决,教师对问题的理解,教师的问题是引导性的还是建议性的,问题的认知水平如何,教师的问题能否促进深刻理解或促发反思等,以及学生是否提问,问题的认知水平如何,是否推进或打断或干扰教学,问题是否突兀,及教师如何反应。问题及回应是语文学科教学中师生对话最基本的行为及手段,也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一节语文课的深度和广度往往是由关键的几个问题决定的。

(四)教学过程观察。包括课的结构与走向,教学目标及目标的达成情况等,以及课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师生的共同努力,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否发生,层次如何,是否自愿自主,当师生都处于沉默中时,这种对话是否仍在继续,学习在多大程度上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教师或其他学生辅助完成的,有课堂讨论或小组学习吗,课堂讨论或小组学习是有准备的吗,是如何准备的,教师如何指导和总结合作学习,教师的教学预设是否失准,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是否出现知识或程序性错误,哪些错误是可以忽略而哪些错误是不可以忽略的,学生是否出现知识或程序性错误,为什么。

(五)教具使用观察。包括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学生对教材的使用,板书及媒体使用情况,板书描述,板书的生成,板书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具使用统计,课堂教学与教具的关系(过度使用形成依赖性,适度使用,还是教具匮乏造成某些方面的缺憾)。

(六)课堂评价观察。教师是否使用评价性语言,是否出现不当评价如过度肯定和肯定不足,教师是否使用歧视性语言或讽刺等,以及评价时机观察,学生之间是否使用评价性语言,是否出现不当评价如过度肯定和肯定不足。

(七)不记名测评。即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及效果反馈,应即时封闭,随堂制作,强调课堂教学的重点,不针对学生学科素质。问题应区间窄小,清晰具体,有字数限制,以不超过100字为宜。如针对小组学习与交流提出“你所在的小组的观点是什么?(该小组有推荐代表发言)你的观点是什么?”

需要注意的是,观课议课的分工不应是固定的,尤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应轮换并循环,如第一次甲老师的任务是教师行为观察,第二次任务就应是学生行为观察或其他。不可模仿即不可学习的因素在议课中可以不涉及,如女教师的年龄以及由该因素激发的课堂活力,但即使如此,由年龄带来的人生态度、语文素养、与学生沟通的独特的言语手段等等,也不应一概排除在观课议课之外。鉴于上文对观课议课的思考,议课中教师应尽力避免使用诸如“好”、“成功”、“精彩”这类定性语言,时刻警惕自己角色的变换。

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市区教研室工作计划为指导,结合本校语文学科的校本教研,扎实有效的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丰富小学语文教研文化内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1、开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版)》的学习培训工作。

2、校本教研与语文课堂模式改革的.探索有机结合。根据区教研室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精神,结合我校专题研究下异步集体备课的模式的校本教研,以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3、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市区举办的阅读教学竞赛活动。

4、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命好题”的培训和研讨活动。

阅读了《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工作计划》本站编辑还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工作计划栏目

5、组织教师针对习作教学开展教学研究,并积极参加市习作教学案例和范文的评比活动。

6、阅读校本课程的研发:安排班级的学生走进阅览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在班级召开班级读书会或开展其他活动,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和老师同学分享交流读书的快乐。

语文学科教研组计划 篇5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要抓手,以书法和说话“两课”研究为重点,强化语文学科教学模式的完善和整体推进,促进“减负增效”的落实,促进集团内五所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重点目标

1.深入把握课程改革的前沿理念,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得到体现。

2.实施书法和说话“两课”校本研究。

3.进行主题研课活动,完善语文教学模式,并在集团五所学校推广运用。

4.构建市学科教学质量监测共同体,力争在市监测中提升质量位次。

三、主要措施

1.组织《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研读、交流活动,对照课标精神,针对目前集团内学校语文教学存在问题,进行主题研讨,探寻改革策略。

2.以课堂为主要抓手,围绕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年度主题“每周研课”、“每月开放”活动,努力实现减负增效,提升教学质量。

3.以备课组为主体,成了市学科质量监测共同体,深入钻研教材,罗列知识点,发挥团队力量,提升集团学校整体监测成绩。

4.开展书法和说话两课研究,将“语言文字的运用”作为语文学科研讨重点,针对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薄弱点,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整体提升。

5.开展书香校园课外阅读研讨活动,拓展学生阅读面,丰富学生积淀,营造文化校园。

6.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语文学科活动形式,在语文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四、月度安排

八月份

1.制定语文中心教研组计划。

2.调研集团各校语文学科教研情况,布置本学期中心教研组主要活动。

3.召开集团各校教研组会议,统一落实教研活动安排。

4.组织集团五校教师“一案四段”教学模式备课培训。

九月份

1.各校组织《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学习研讨活动。

2.组织集团内五所学校学习新课标反思小结竞赛活动。

3.正常开展“每周研课”活动。

4.启动书法和说话“两课”研究。

十月份

1.组织集团五所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示范课。

2.各校围绕课堂模式,结合“每周研课”进行模式推广研究。

3.组建迎市质量监测共同体,根据考试形式,罗列学生必会知识点,实现资源共享。

4.调研书法和说话两课教学情况及存在问题,商讨下一阶段实施措施。

5.组织高年级学生“爱我中华”演讲活动。

十一月份

1.迎扬州市质量监测,组织复习观摩课研讨。

2.配合做好扬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活动。

3.正常开展“每周研课”活动。

4.组织学生“我喜爱的一个故事(一本书)”讲故事比赛。

5.组织部分青年骨干教师专业阅读沙龙。

十二月份

1.教学模式落实情况调研。

2.对照课程标准,交流一学期来教学方面的问题或困惑。

3.正常开展“每周研课”活动。

4.分年级组织迎新年故事赛、课本剧表演等说话类活动。

5.组织课外阅读知识竞赛。

元月份

1.复习课研讨。

2.结合春联书写,开展学生书法展示活动。

英语学科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6

本学期工作安排: 第一周 做好本学期英语科各年级的教学计划,定出教学目标 第二、三周 四、五、六年级英语手抄报活动 主题 “TeachersDay” 第四周 开展英语角 第五―第六周 教学常规检查-----备课 第七周 校英语试教课: 四年级 到兄弟学校听课学习第八周 英语兴趣小组的开展 第九周 教学常规检查----作业 第十周 期中考试试题、评卷。 第十一周 兴趣小组的开展、区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研讨会 第十二周 镇英语知识竞赛准备工作 第十三周 校内公开课----六年级 第十四周 四、五年级英语朗诵比赛 第十五周 边缘生的辅导 第十六周 教学常规检查-----备课 作业 第十七周 三、四、五年级单词默写比赛 第十八周 分层次辅导 备考 第十九―二十周 总复习 备考 第二十一周 学期总结

语文学科教研组计划 篇7

关键词:正能量,学习,科研,协作,交流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 但现在它更多的是指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它的内涵包括了积极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人和事。音乐教研组建设, 需要学科组内“领袖”人物的影响, 需要品牌教师的支撑, 也需要一个和谐有为的师资队伍, 共同学习交流, 传递正能量, 将教研组打造成优势学科甚至强势学科, 形成品牌效应。

一、加强学习, 产生正能量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音乐教育理念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能否胜任音乐课的教学不仅看教师的唱、奏、跳能力, 更要看教师的音乐素养、教学创新能力以及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等诸多方面。这就要求教研组要鼓励、引导并督促教师加强学习新课程理念及新课程标准。学习内容包括:加强对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示范课”、“研究课”的观摩, 更新思想;加强对优秀课改论文、教学设计的阅读, 拓宽视野;加强针对提高教师音乐素养、文化素养的学习, 打造人格魅力, 同时还可拓宽学习渠道, 开展网络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等。学习是教学智慧的源泉, 是教学创新的基础, 是教学研究的载体, 只有不断地学习, 才有可能激发教研组成员的潜能, 使之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学者型的教师。

二、全员科研, 提升正能量

教科研是教学创新的需要, 更是新课程背景下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需要。通过课题研究, 促使教研组内每一个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实践, 在总结、反思、调整、完善的基础上, 通过课堂教学展示、教学讲座、教学案例等形式推广研究成果, 形成教师个人或教研组的教学风格。由于音乐学科不是中考学科, 音乐教学研究的触角更要体现出务实性、人性化的特点。研究的内容应结合新课程背景, 强化学科特色, 比如:如何操作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为重要理念下的“双基”教学;音乐学科对“音乐探究与表现”课型的实践;让流行音乐进入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以校为本, 创建立体化校园音乐文化环境的思考与实践等。以上这些研究课题有热点问题, 也有实践中产生的困惑, 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艺术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 教研组必须制定出相关的教科研的考核制度, 用制度督促全员科研, 在组内营造一个科研氛围, 提升正量场, 推动课程改革。

三、团队协作, 增强正能量

教师间的协作, 是教育的良心, 也是敬业的态度。它促进教研组内每个教师发挥个人的优势,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新课程背景下, 教学管理规范的学校都在严格实行以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活动, 目的是群策群力, 寻找适合自己教学风格并适合所教学生的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音乐教研组是较小的学科组, 少则二、三人, 多则五、六人, 很多学校习惯上通常一人包教一个年级或一个半年级, 这样做看似责任明确, 却不利于教师间的协作, 同时由于缺乏比较, 也不利于教务部门的考核。因此, 要创建协作型的音乐教研组, 一方面要在机制上促使教师协作, 制定一套集体备课的规章制度并严格考核等;另一方面要创设教师协作的氛围, 例如对协作型的教师要优先提供发展的机会, 开展师徒结对并表彰、奖励优秀的师徒对子等。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 强调协作, 可以激发教研组个体的潜力, 也可以增加教研组整体的实力。

四、对外交流, 放大正能量

个人能力有限, 单个教研组的力量也有限。因此, 教研组绝不能固步自封, 要学会与外界积极交流, 创建外交型的教研组。建设强势学科组, 就必须站在更高的起点上, 把教研组作为一个能量场, 以广阔的视野和前瞻性思维对学科的发展进行战略性的规划, 即“一要借势, 二要造势”。所谓“借势”就是要在校内外千方百计地寻求帮助, 例如:聘请教育专家担任本校音乐学科的“专家指导”;举办或参加一些规模化的音乐教学研讨会;建立与高层次学校在教科研方面的合作关系等。所谓“造势”就是要以校为本, 发挥教研组优势, 打造音乐学科的“品牌”。“造势”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水平, 形成教学特色, 而且可以促进校际间的交流。无论是“借势”还是“造势”, 都是为了实现“走出去、请进来”, 及时掌握学校音乐教育的最新动态, 最新成果, 始终走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

五、打造品牌, 传递正能量

“品牌”代表着示范性, 也代表着引领性, 是强势学科的标志。事实上音乐学科能树立“品牌”的领域还是较为开阔的。从课堂教学来看, 教师可以创立合唱团、民乐队、管乐团、舞蹈队等第二课堂的教学“品牌”;从教师教科研方面来看, 音乐课题研究、音乐教学材料 (论文、设计、案例) 的撰写、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等都是创立教师“品牌”的着眼点;从打造校园音乐文化氛围来看, 课间音乐的设计、音乐讲座、群体性的音乐活动 (例如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定期举行校园歌会) 等都可以成为创立学科“品牌”的方向。应该说, 创“品牌”关键是要在“以人为本”和“以校为本”的基础上, 发挥自己或教研组的长处, 并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经营, 去打造。

在新课程背景下, 围绕加强学习、全员科研、团队协作、对外交流、打造品牌五个方面建设, 必须要依靠正能量。有了正能量的支撑, 学校一定能打造出一支特点鲜明的音乐师资队伍, 和一支“优势学科”的学校音乐教研组, 从而带动学校教育, 创设学校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辛枫.区域科研培训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现代教育科学 (中学教师) 》, 2012年01期

语文学科教研组计划 篇8

关键词:教师 校本教研 校本研究 心理学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1 教研活动与校本研究

教研活动,顾名思义,就是搞好教学研究工作。教研活动一般包括下列内容:学习需求、内容与目标研讨;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研讨;教学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的研讨;学生个别学习,协作学习和集中学习的研讨;教师导学、助学的研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的研讨;课程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的研讨;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经验的交流与研讨。

所谓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简单的说,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它的特征是直接围绕学校自身所遇到的真实教学问题而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我校开展的“三学两练”课堂教学模式,它就是校本研究,在教学中,我们遇到某个问题大家在一块探讨,它也是校本研究,其实我们在自觉和不自觉中都在进行校本研究。所以对“校本研究”这项工作,我个人的看法就是我们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的一项“草根教研”。

2 提倡并鼓励“草根教研”的精神和方法。

“草根化”研究,是相对于科研单位的专家的理论研究而言的,它是适合基层教师的“平民化的研究” ,教师不需要背负“应付检查”的任务,不需要为整理研究成果而“造材料”,这种研究完全处于教师的自觉行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我们之所以说“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是无时无处不在的。教师通过解决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完善课堂教学。

2.1“草根教研”有利于发挥集体优势

程改革要求大力开展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活动,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作用。教师们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教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使教案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和更加完美;它可以实现教师之间的传帮带的功能,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提高教师们整体的业务水平;同时它也可以克服个人备课的惰性、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2.2教研” 可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是一所学校最值得重视的东西。没有优秀的学校文化,便不会有卓越的学校。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它引领着学校的各项建设,赋予学校各项建设的文化内涵,它与学校的科研强校策略相包容,推进着学校各项策略在较高层面上的实施。要搞好学校文化建设,必须创新教师文化,深化教研。

因此,在新课改的今天,“草根教研”的积极作用正愈来愈受到学校的重视和应用,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推崇和喜爱,成了学校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座平台。

3 提高校本研究实效性方面的几点建议:

3.1 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

“教师是研究者”是校本教研的基础理念。认知误区直接表现为对校本教研的惰性,要么对于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存在“个体接受,群体排斥”的倾向,没有抱着学习的心态参加校本教研,很多人对身边的优秀的东西不屑一顾,甚至在一些以同伴互助的主要目的的教研活动中也表现出“名为集体,实为个体,各自为阵”的倾向,缺乏集体意见和智慧。这样严重制约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就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合作意识。要真正做到校长在开学动员会上所要求的“各学科组成员都要有真诚的合作精神”。

3.2各学科组在组织教研活动时,注意遵循“人本主义”原则。

结合教师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以专题研究为主,引领教师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自己对教学、教材的理解,通过学科组教师的听课、评课、交流和研讨,增加教师锻炼的机会,提高教师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能力,通过集体反思促进教师个体反思,真正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3.3各学科组在组织校本研究时一定要做到四个“重”:

一要重内容。有的研究形式很新,但研究问题陈旧,缺少新颖性和针对性(“鸡肋工程”)研究什么问题比怎样研究更重要。

二要重质量。不要只追求数量,只追求这个月我们学科组出了几个学案,平均能挣多少分,导致研究缺少深度。

三要重行动。不要太看重教师的论文、案例、活动记录、学习体会等文本材料,更多的应该重视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要重效果。在总结校本教研经验时,要重视实践效果的实证性研究,从学校、学科、教师三个层面上挖掘典型经验。

3.4集体备课要弘扬集体智慧,注意群策群力,促进整体协作。

集体备课还要注重于知识的点面结合,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著名的心理学关于认知层次和考试成绩联系的金字塔:

认知层次考试得分(百分制)

会用了,联系实际98—100

掌握了,建构知识网85-95

学会了(脑) 讲例题(口) 做习题(手)75—85

记住了(脑) 说出来(口)65—75

听懂了(耳) 写出来(手)50—60 60-65

另外,在集体备课时一定要认真讨论各个学案的学习目标,真正起到对学生课时学习的引领作用,不要太大或太空。

3.5 要最大效度的发挥公开课的作用。

公开课教学活动是学校教研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抓公开课教学,一是为了促使教师深入备课,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二是为了促使教师间互研互学,增强教研,教改意识;三是为了鼓励教师勇于参与教改,勤于探索、锐意进取。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上示范课,他们在教学中要真正起到示范作用。青年教师的公开课首先要保证是优质课,同时再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使他们在教学上日趋成熟。此外,还要组织好评课活动,通过上课和评课達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4 值得借鉴的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方法:

4.1以课题为引领,促进教科研的开展

课题研究,是教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对教师反思教育教学行为,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在主持做完一个英语课题后,有一些心得想跟大家交流:

课题选择确定上一定要注意“小课题”,课题一旦确定以后,在实施过程中,课题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一定要跟踪调研,检查落实,并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要把课题真正落实到教学工作中。要勤于总结,善于提炼,用教育科研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处理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题的研究不能随意性和盲目性,也不能遇到困难和阻力就半途而废。

4.2认真做好教学教研记录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记则殆。

(1)记成功之举

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总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例如:教学中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方法;到达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引起教与学共振效应的途径;设计合理,条理分明的板书;课堂教学中临时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得当的具体措施;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渗透与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在课堂中应用的感悟;教学方法的革新;学法指导的技巧等等。如果详尽地记录下这些优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使用,并不断总结、完善,推旧出新,我们的教学就能近于完美。这样做的过程本身就是课堂教学的研究。

(2)记“败笔”之处

师非圣人孰能无错,一个教学经验非常丰富,课堂教学近乎于完美的教师,也不可能在一节课上的所有环节都尽善尽美,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败笔之处。那么,我们如果能认真冷静地对整个教学过程加以回顾,剖析,探究,寻找到弥补这些问题的方略,为今后的教学积累深层次经验,无疑会有锦上添花之妙用。

(3)记教学机智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随机应变的教学智慧应变灵感,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这些智慧灵感,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如果我们及时记录,利用课后深刻反思,教学思路也会因此得到拓展。

(4)记学生见解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资源。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大胆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并提供展现的机会。我们这样做,不仅对学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也使得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再教设计

反思是校本研究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校本研究也只有转化为教师的自我反思行为,校本研究才有基础,才得以真正的落实,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或回头看),而是反省、探究教育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

教完一节课或者一个单元后,静心沉思,总结探索出的一些教学规律,教法、学法上的创新点,启发学生思维的新招,重点及难点的突破与分散得当的地方,设置有层次感、有梯度的课堂训练,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知识点是否通过迁移训练得到强化等等,再次梳理之后进行必要的分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本节内容时应该如何去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与高度。

5 结语

校本教研是教研工作中的一项最实在、最深入、最系统、最能集中表现教研主体性,也最能展现教研成果的重要形式,校本教研确实能达到在实践中凸显校本特色,在实践中发展教师,在实践中发展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学校的目的。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任重道远。新课程下更需要我们全体教师激浊扬清,奋发不懈,争做“让学生因你而幸福,让学校因你而精彩”的老师。我坚信“天道酬勤”,我们要让教研成为自觉行动,教而有思,思而有记,用校本教研托升我们的专业授课水平。

上一篇:手指算口诀下一篇:关于理想的优美句子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