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思考(精选10篇)

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篇1

作者:朱芬芬

摘 要:本文论述了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弊病以及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对适应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一些思考。并对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教学;信息化教学;多媒体教学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高速增长。面对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现实,全国各大高校持续多年扩大招生规模,大学英语教育中师生比严重失调的问题凸显了出来。因此,高校持续扩招,但教学资源却相对滞后,硬件与软件资源也不足。造成大学英语教学在高校中大多采取大班授课的模式。传统的“黑板+粉笔+书本”的教学方式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十几年中,也是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各大高校为了适应新技术给教学带来的挑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方面做了很大有益的尝试。事实证明,完善的信息化教学对大学生课堂英语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

l、多媒体信息技术改变课堂教学

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构成了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的全部要件。这样的课堂教学已经远远适应不了新时期的教学状况。现在课堂少则7、80学生,多则2、300人,单纯的板书效果非常不好,不少坐在后排的学生很难看清楚黑板。造成了很大学生慢慢减弱甚至放弃了学习本来就难以学习的英语的热情。因此传统大班教学的效果非常糟糕。并且板书的形式速度过慢,传递的信息单一,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形象、具体、生动、真实的画面并配以一定的音乐来呈现新知识,为英语教学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进行声音和动画的处理,把声音和图文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图象,又有声音的刺激,通过声、像、图、文的同时作用,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甚至改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更顺应现代化的需求,对教学效果的太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多媒体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进程

首先,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多媒体资源的丰富,使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接受声、像、图、文的同时作用,是一种立体化的学习,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多媒体信息技术会极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倾向。如今,有海量的开放式网络教学资源,这些资源远远超过了教科书的知识范围。学生在课余,可以便利的不收约束的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他们想获得的任何知识。这样的一种技术,省却了查询传统资料的大费周章,使得知识的获得更容易,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意愿和主动性都更加强烈。最后,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学习英语,不知不觉中会提高学生不同方面的文化修养。因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会涉及到不同国家的历史、地理、经济等方面的类容。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快速、便捷、深刻地了解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文化内涵以及构成语言的特性。这样使学生的学习范同及学习深度不断在提高,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的挑战

完整有效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大学英语教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具备良好的英语专业知识,还需要各种新型的手段去帮助他们传播这些知识。那么,各种能帮助传播知识的好的手段和技术都需要掌握。比如,一类是基本的计算机的操作技术,包括Windows、Word(WPS)、Excel、PPT、CAI 软件的操作、常用软件的安装、查杀病毒、常用硬件系统的连接、常见故障的排除等。另一类更为复杂和重要,包括网页的浏览、搜索引擎的使用、微信、微博的使用、VOD 点播等网络资源的获取和利用。除此之外,教师更重要的是要掌握FrontPage、Author ware、Photo-shop、Flash、PPT等软件的使用甚至粗通例如VB 或 Java 等编程技术。这样才能制作更精良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的投入课堂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帮助传播知识,并不是要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新瓶装老酒,把过去写在黑板上的文字打在PPT里,从头念到尾。久而久之,教师基本功退化了,板书、演讲、自我发挥能力都大减,教学效果不明显,这是错误的现代化教学意识。

三、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未来

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篇2

目前,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社会各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校的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高校英语教学势必也会发生变革。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中针对英语教学改革中运用信息技术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 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朝着个性化、自主式的学习方向发展 (王庆、唐红2005) 。 因此, 高校英语教学需要及时地更新其教学理念, 将信息技术引入英语教学中, 并发挥其优势, 使两者有机融合, 从而形成新型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

一、高校英语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一) 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语言本质上是一种交际工具。因此, 语言教学不能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运用能力。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显然还停留在知识传播的层面上, 教师通过言传身教, 借助传统的教学辅助措施 (板书、录音机、投影仪等) , 将教材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整个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引领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这样的模式下, 学生获得的只是基础性的语言知识, 缺乏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不能适应社会对创造性实用人才的需求;同时, 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高校英语教学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 教师应发挥其优势并对先进的资源进行整合, 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各个方面进行适应性的变革, 从而进行信息化教学, 更加有效地体现语言教学的实际意义。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下, 学生在教学中确立了主导地位, 教师作为组织者, 起着指导和帮助的作用, 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创新的能力。

(二) 更新教学方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 高校英语的信息化教学层次更加深入。教师不再局限于单调的传统教学方式, 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更新了教学方式, 丰富了教学内容 (刘润清2011) 。不断更新的丰富的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广泛的可供选择的教学素材和知识, 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教师还运用先进的多媒体和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形象的交互式的学习情境, 生动形象地展示英语的实用性。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 会产生会话交流的欲望和兴趣, 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 广泛的信息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渠道, 使得课堂教学外延, 学习保持了连续性, 从而锻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毛明勇2007) 。

二、高校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校英语教学不仅是单纯的基础语言知识的传授, 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在获取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 掌握语言技能, 并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知识。为了实现语言教学的实用性, 高校英语教学的课程需要以学生的个性化和主体性需求为前提, 积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提升教学效果。因此, 新型的教学模式下, 高校英语教学需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 发挥其优势并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有机结合, 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其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持续性。

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 高校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实施:

(一) 课前准备

根据教材的内容, 教师围绕单元的主题, 从丰富的网络信息中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由于信息化教学需要以学生的个性化和主体性需求为前提, 进而确保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因此, 教师需要清楚地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和个性需求, 并根据他们的特点和要求来组织和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由于不同学生的语言基础存在差异, 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参差不齐, 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 利用信息化技术将教学素材自动分级, 形成不同的层次和难度。学生在符合自身需求的语言环境中, 面对相应难度的知识要点, 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 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

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将课件中预习环节的相关内容上传到教学系统的平台上, 学生就可以在课前根据自己的基础能力, 下载相应难度的内容进行预习。一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系统软件进行督查和答疑, 还能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另一方面,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了单元的主题和相关的知识后, 便可以鼓励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搜集资料, 教师仅起着引导帮助的作用, 而学生准确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在线英语阅读和运用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二) 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在计算机上授课, 学生则可以在计算机上听课。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 增强师生间的互动, 更深层次地挖掘课堂教学的潜力。

在网络教学中,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张屹、祝智庭2002) 。教师可以讲授英语的语言基础知识, 也能在授课平台上针对学生的预习内容进行课堂测试, 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学生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完成并得到测试结果。在计算机形成结果并进行分析后, 教师便能有的放矢地解决测试中出现的问题。

在网络教学中, 教师可以更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互动。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 具有其特殊性, 教师需要在学习运用语言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语言习惯, 并且能够加强和巩固师生间的相互交流 (罗立胜、刘延2004) 。教师可以针对课文中的某个主题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讨论。网络将学生由分散的个体连接成一个个学习小组, 学生在小组中集思广益, 为了表述并完善自己的论点或驳斥别人的观点, 每个人会绞尽脑汁地组织语言和罗列论据。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深化了语言知识,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了解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下, 网络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传统课堂上的畏惧情绪不复存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适时地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和控制, 使学生在有序的氛围思考和讨论自己的观点。

(三) 课外学习

在高校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学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课本学习和书面作业。信息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使教学环境更加广泛宽松,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由地选择学习的内容和进度。通过网络, 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知识面也得到了发展。面对丰富的网络信息, 学生要学会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从而增强了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以及判断能力。学生还可以在网络上和同学、教师进行实时互动交流。这样, 学生不仅能有更多的机会去自主学习知识, 而且能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和独立思维的能力, 从而保持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持续性, 提高了英语学习的效果。

(四) 教学评估

先进的信息技术为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评估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辅助设施, 教师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形成了教学检查和对教学资源阶段性评估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教师能跟踪课程的教学资源, 通过问卷调查或测试的方式, 了解学生对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所使用资源的质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建立试题库, 根据需要设定相应的难度和范围, 自动组织生成各类考试的试卷。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布置某个主题, 让学生利用网络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搜集资料并研究, 最终形成书面报告。最终, 网络系统不仅记录了学生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 而且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 并给出客观的判定。

三、促进高校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建立的策略

当前, 在建立高校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 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例如, 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还有着极大的影响, 很多教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还习惯于这种模式, 对新兴的信息技术不感兴趣甚至排斥;也有一些教师没能深入了解和学习信息技术的内涵, 使用操作不熟练。再如, 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和自制力, 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监督。

面对这些障碍, 高校英语教学信息化的发展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

(一) 帮助教师对信息化形成正确的认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不少教师产生了危机感。所以, 首先要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不会被网络系统所取代, 自己的作用不会因之而降低。在网络教学中, 教师这个角色是不可缺失的, 他们不仅是传授者, 还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自有其特色, 两种模式各有所长, 不可相互取代, 只有有机结合, 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当然, 信息化教学作为社会科学和教育的发展的产物, 对传统的教学必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师对此需做好思想准备。

(二) 培养教师积极掌握信息技术和技能

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甄选出合适的教学素材, 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设计、使用、管理及评估。教师需要深刻理解信息化教学的内涵, 并掌握信息教学技术的理念和技能, 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 使教学过程得以优化, 从而完善高校英语教学体系。信息化造就了特殊的教学环境, 教师需要具有信息技术知识, 更需要具有对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

(三)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督促

面对新型的教学模式, 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也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他们不仅要和教师一样, 首先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 学会对网络系统的操作和使用。同时, 网络学习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自主性学习, 这就需要他们具有很强的自觉性和自制力,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督查等手段加以引导和督促。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 高校英语教学信息化已经是必然的趋势。在这样的信息化背景下, 作为英语教师, 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学习并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知识和技能, 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刘润清.2001.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 :89-90.

罗立胜, 刘延.2004.语言学习的“强化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 (3) .

毛明勇.2007.大学英语教师网络教学能力现状分析[J].外语界, (2) .

王庆, 唐虹.2005.信息化环境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6) .

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篇3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微课教学 大学英语

微课教学是以视频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有效扩大了学生学习范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下,可以不受时空制约,为学生提供随时学习、随地学习的学习条件。

一.大学英语微课教学的特点

微课主要是通过视频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可直观化,进而促使学生对知识更进一步了解与掌握。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所制作的视频内容进行相应的辅助设计、素材课件准备等各项工作,一来可以为满足学生练习与测试做出准备,二来可以使教学效果更佳明显。在微课教学中部分内容还参与了专家的点评,使微课更具有科学价值。微课教学模式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使教学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开放化。

微课教学课时相对较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通常情况下是以10至20分钟为标准,虽然时间有限,但是正因为如此,也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微课主要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与传授,突出重点。同时微课还有灵活性强的特点,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微课教学已经从学校的独门独院教学转变成家庭、单位等社会教学,在电脑、手机等各种先进设备的作用下,学生可以不受时间限制与空间限制,实现随时随地可视频学习。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

1.制作视频阶段

微课教学中制作视频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对整个微课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在制作视频时,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一要具备专业的信息技术能力,掌握多媒体操作流程,熟悉教学视频软件;二要具备时代发展适应能力,具有极强的求学意识,使硬件技术不断提高;三要具备专业教学水平,对教学内容完全掌握与了解,明确教学目的,不断促进教学理念与创新能力的提升。视频制作前期准备工作要完善,例如:收集优秀的视频内容、相关的教学材料等,制作中将视频播放时间控制在20分钟之内,这需要根据实际教课内容制定准确时长。

2.课前学习方式

课前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关键,特别是在应用微课教学模式的同时,不可以单靠微课来达成教学目的,而是需要做好课前学习,才能使学生很容易的融入到微课教学中,容易理解与掌握。尤其是大学英语微课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在初中和高中时期学习过英语基础知识,大学英语直接切入英语中的知识点,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力以及在微课正式开始前进行课前学习,教师需要对学生安排一些相关任务,例如在学习Is there life on other planets?时,教师可以布置问题The earth is a planet and it goes around the sun. There has been life on the earth for millions of years. But is there life on other planets?在教师布置问题时,学生就会针对性的进行收集与分析,达到初步了解教学内容的效果,并引导学生将个人见解与实际课堂中教学内容的相对比,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意识。

3.课中教学方式

视频是微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微课的全部内容,在微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同样重要。互动可以促进教学气氛更加浓厚,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注意力。在视频结束后,剩余的时间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视频内容的探讨与总结,激发学生的思维联想性,并对问题进入思考,对知识更进一步了解、掌握与延伸。

4.反馈和总结方式

微课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具备一定流程性,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微课教学完成后需要学生与教师对其进行反馈与总结,要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并布置具有针对性的探究功课。主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例如在讲授Is there life on other planets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我想象,“I don't think there is life on other planets,we should protect our earth and make is more beautiful because we have only one earth!”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带来更深层的思考。

关于大学体育网络信息化的思考 篇4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逻辑、社会学等方法,对当前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发展问题进行讨论,旨在理论上分析当前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的状态以及如何发展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关键词: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

On Sports Network Information in Colleges Abstract:Using

means

of

literature,logic

and sociology,the problem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network information at colleges were discussed,from the angle of theoretical exploration,the presentsituation of it and how to develop it at colleges were analysed.Key words:collegesand

universities;sports;network information

0 引言

目前我国在高等教育的实施中,为适应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不断提升教师的科学教育理念和加强学校教育的科学手段是当务之急,学校面临着不断扩充自身信息容量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教师教育手段如何整合和运用.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早在20世纪70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根据国内外政治、经济、技术发展形势及时提出要大力研究信息技术和开发利用信息技术产品.2002年11月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曾经非常明确地指出:“对广大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如有可能通过计算机技

术推动解决,我们就应该下功夫切实加以推动.”出台这些文件能更好的解决学校体育机制运行的问题,同时也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目标所提出的要求.加强体育教师自身素质,让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能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意义,本文就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相关理论性研究.1 高校网络信息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区别

信息化是什么?根据辞海中解释的意思为:信息是指对消息接收者来说预先不知道的报道.顾名思义,两个概念的落脚点不同,信息网络化是要将所准备的教育资源利用网络的渠道,使其能更好的传递、使用、配置,以便于交流,沟通,理解,也就是利用网络这样一个平台达到信息化的实现,如果提到网络信息化就是将这些信息利用网络进行计量、传递、变换与储存的一种活动.而网络信息化的思维落点在网络,也就是建成一个在世界或同等条件下优先的网络平台,现在我们普遍使用的是基于INTERNET的互联网,以及各类学校自身构架的局域网,利用这些平台构架信息的对等交流,达到网络的高速使用,网络信息化的构建是一个部门基础,前期在实现网络信息化的前提下,才能谈论信息网络化的实现.有学者认为体育信息网络化是指通过全社会广泛地使用信息网络加速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体育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进一步优化体育资源配置,最终大幅提高全社会对体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网络信息化的实现条件是各类学校配备网络多媒体教室,并能连接进入互联网,根据现阶段发展情况,我省高校全部接入互联网,而且各校基本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教育部每五年对高校进行一次评估,其中有一项基本条件就是配备多媒体教室比学达到几间,我省高校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基本达到了同等水平.而信息网络化的现状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探讨网络信息化的水平,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信息网络化,信息水平的最终落实还是要看信息使用的情况,换句话说就是硬件的建设是基础,而软件的交流与运用是实力的象征、是水平的显现.网络信息化的内容涉及网络的建设和信息量的储存,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可以促使学校的形象地提升,它是一个象征的问题,代表着学校的面貌和精神状态,而且他还是信息网化建设的有力保证.信息网络化的构建内容包括人为和非人为两类,人为的信息比较好理解,就是人造的信息资源,其中包括教师所有的教学经验与教学形式在文字上和创作中的体现,同时包括学校管理层面的所有文字形式的规章、制度以及行为道德规范,体育网络信息化

就是在学校体育层面上将信息加入网络,形成体育信息的快速,便捷的沟通与交流,这种形式有三种形式,一是管理层与体育部门,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三是教师与教师之间.而信息网络化之后对使用者和传播者的影响就变成一种非人为的精神文化,这种刺激的作用产生反作用于体育信息网络化,从而促进网络化的实现.2 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体育教育资源

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普遍丰富,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就受到各方面的关心与支持,体育资源在其实现的几个途径方面都表现得较为突出,体育教育资源容量是相对较大的,但是在实现过程中由于受到普遍意义上的忽视,它的价值挖掘明显不够,体育在高校的发展情况始终处于松软的状态,通俗来讲,就是没有当值领导的重视,体育就是四不像,就是可能取缔的东西,体育资源的再丰富,也只能逐步遗失,然而网络体育教育资源的发展优势如何呢?在对高校2006年进行的一次调查当中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有管理上的问题,有物质基础的问题,还有教师积极性的问题,说句不好听的话,有些院校的办公大楼中什么设施都有,而体育教师办公地点却如同挡风遮雨的地方,高校体育教育出现了问题,如何建设现代化体育教育的新型模式,如何发展我国的教育,最起码的解决问题的框架在领导的思路中都没有,发展学校体育的意识在学校的领导的脑海中一点都没有显现,如何放言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做贡献.其次网络信息化的基础没有达到,何以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体育教育资源呢,那就是如同釜底抽薪.再有普及的程度的问题,网络信息化的水平在我国还远没有达到,何况体育教育的行为呢,虽然推行网络信息、健全校园网络、完善学校现代化内容,但是很多学校建成的高技术、高成本含量的光纤布线设施,也基本上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且被很多人作为工作中的游戏工具和炒股工具.这些行为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着上课的教师,教师行为还出现倦怠现象,教师的积极性不能很好的被调动起来,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有效的使用也就成为一句空谈,其实这才是教育中出现的最为严重的事情.网络体育资源的被忽视造成落后的原因,其一因为学校领导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价值观没有形成,如果一个学校领导喜欢活动锻炼,那么整个学校风气也就会随之转变,同时注重培养教师的信息能力.其二网络体育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很多,而且涉及面非常广,如最平常的校园比赛、校际比赛,这些信息本身就需要宣传,如果很

好的能利用起网络这个平台.其三有很多摆在体育教育面前的问题,懂技术的人员不懂体育,体育教师又不懂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没有确定,难以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其四是整体精神面貌落后和涣散,学校、教师、学生如果形成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以学校发展促进教师进步,以教师的能力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这些问题能否更好的解决,关系体育网络和信息化中的生存.3 高校体育信息技术更新的目的

高校体育信息技术更新目的是促进体育教学改革,而不是改变体育的本质.现代化教学,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设备,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广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在某种意义上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他本是就是一种加大信息量的行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信息现代化教学刚刚起步,人们对于现代化技术的理解可能仅仅限于家庭中的一些电子设备,而随着技术不断更新,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家庭的观念都已经跟不上时代进步的要求,信息量的不断扩展,令人难以适应,在这么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不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那势必让我们处于闭塞的恶性循环中,所以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于体育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观体育教学的外部形式,促进体育教学的内容的丰富.体育教学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身体锻炼方式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使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最为根本的方式就是要身体锻炼,没有亲身的体会与实践,就不能称其为体育教学,当然体育文化对于人类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作用我们不用谈,因为我们就单纯的指向是体育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业完不成就是没有教师与学生的亲身实践就不能称为体育教学,难么这种亲身体验就是一个关键问题,现代化教学手段只能是知识的掌握更加容易、快捷,信息化的技术只能使学生的知识容量更为丰富,体育教学中具体的实践同现代化信息教学很好的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使体育教学适应科技信息时代带来的挑战.4 体育网络教学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手段

再来探讨一下体育网络教学的意义,为什么要谈及这样的一个问题,有很多的学者在研究体育网络信息化问题上,经常将教学过程中的某一结构的替换或加入,形容成新的教学模式,其实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论.体育教学模式的形成是基于体育教学过程的,所以我们经常说体育教学过程模式,而且现在有学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思考 篇5

关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思考[文章作者]王炜[文章来源]网络科技时代 人们常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描绘当今的时代,简言之,大家确实感到一个无形的信息之网扑面而来。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要成为这信息之网的撒网人,而非为之所缚,尤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问题将更加突出。

10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界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重要地位,使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深感振奋,亦觉任重道远。

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几年来,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搞好这门课程的教学,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以期与大家交流。

一、明了课程教学目标,使课程名正言顺

信息技术课的前身是微机课,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这样沿用。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信息技术课的基本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如果继续使用“微机课”这个名称,就体现不出这一基本的课程教学目标。将微机课改称为信息技术课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做法,国际上对信息技术的定义是有关所有信息产品、信息工具的使用技术,是一个范畴较广的概念,相比之下微机或计算机的概括范围要窄得多。目前中小学生要学的信息技术是主流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即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二、突破概念门槛,使学生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

由于信息是个翻译词,许多人理解得都不很深刻,所以,在信息技术的导言课中,教师应当向学生讲清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在讲授这个概念的时候,首先应给出信息的两个定义:

1、通俗的定义

信息是人们表达、传输、保存、处理加工的有价值的消息、情报和知识等。

2、科学的定义

信息是人们感知到的各种刺激中所包含的内容。注意,这里所说的“刺激”一定要基于学生已有的概念,即学生在学习条件反射时所建立的刺激概念,为了进一步说明,可以从视觉刺激、听觉刺激等方面举几个例子。

值得一提的是,通俗定义是日常生活中实用的定义,科学定义是为研究问题方便而设的定义,两者的应用场合不同,讲这两个概念是帮助学生理解的,不能以科学定义而否定通俗定义。

为了进一步理解信息的概念,还应当考察信息的分类及各种特性、有关的信息基本操作及信息技术的历史演变。特别要向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信息可分为原始信息与高级信息;

信息传递媒介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举例;

信息的表示形式常见的有文字、图形、数字、声音、图像等;

与信息有关的操作包括表达、传输、处理加工、保存等;

要结合有关信息的操作深入讲解信息技术。

要向学生讲明,这门课将要学习的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课程中计算机是作为主要的信息工具出现的,要求学生从工具应用的角度去学习使用计算机,处理好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关系。

三、教学环境建设与管理

信息技术课理想的教学环境是拥有先进的机房,能做到人手一机,每台机器都具备多媒体功能,最好都能上因特网。这种理想环境的建设投资较大,非一般学校能够负担得起,所以在机房建设方面应采取与自身承受能力折中的方案。在此也建议主管教育部门或社会自愿投资者,筹建一些商业性的机房为学生们提供有偿上机服务,使部分学校共享。

机房维护管理要有专项资金保障。一些同志认为机房建好就可以了,后续资金不必要。实际上,机房的正常运行及效率提高离不开后续资金投入。如自然的设备损耗如键盘鼠标需要更替、设备升级需要资金、新软件的购置也要花费等。机房维护得好,设备运行正常率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有保障。

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开设信息技术咨询信箱,开办“信息技术园地”橱窗,不定期举行信息技术专题讲座,举行电脑制作比赛、程序设计比赛,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课堂教学设计的初步思考

1、“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

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在贯彻的时候,应当注意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以布置机器设置任务,规定一定样式的墙纸、屏保程序、机器日期等让学生设置,也可以人为设定一些软故障让学生修复;讲字处理软件时,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讲程序设计时,一个联系实际的编程题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任务等等。

2、以学生为中心,合理组织学习

大纲规定了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这就是说这门课程的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的,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一两名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再由他们去指导小组中的其他同学学习,部分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

多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优先讲解怎样使用软件自带的帮助系统;学生机器里应多装些学习软件,供学生学习时选用;如果机房内部联成局域网,可运行起多媒体电子教室;应该看到学生是有种种兴趣倾向的,在组织教学时应有所侧重,喜欢音乐的同学可以给他们布置MIDI制作方面的任务,有美术特长的同学可以给他们提供学习图像处理的机会,喜欢编程的同学可以单独为他们讲点编程。

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的思考 篇6

孙明2 2010-12-10 13:41:14

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的思考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孙明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基于自身的学科特点,其评价机制也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目前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阶段。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成了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应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评价方式,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本学科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同时,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评价方式,信息素养

一、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教学评价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对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就会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而评价的方式和效果也将会影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形成学生不同的信息素养。

在过去十多年的教学活动中,由于缺乏比较明确的要求和评价标准,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忽视了对学生评价的作用,导致教学评价出现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在教学中不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也有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逐渐认识到以往在教学评价方面的缺失,并积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例如:可以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表,将学生每次上课的相关评价结果登载到记录表中,通过该记录表反映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成长情况。这种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改善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效果有积极的作用。建立科学的学科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学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适当、及时的教学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活跃,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形成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同时,有效的教学评价,也可以对课堂起到反馈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1、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认识不够

虽然信息技术学科早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但相比其它进入中考、高考范畴的科目来说,少了考试的评价为导向,很多家长便认为这门课程并不重要,部分学校也对信息技术学科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于是,课堂教学便显得有些随意,一些教师也经常忽略了教学环节中的教学评价,认为此环节可有可无,便导致学科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不高,信息素养参差不齐。与其它学科相比,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也未作为一项教学工作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忽视了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

2、现有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

就目前一部分小学而言,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并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各校评价方式会根据任课老师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在学科教学评价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比如有的学校沿用了传统课程的试卷考查方式,将学期所学的知识点做成试卷,让学生用笔试的方法完成相关操作描述,教师评分后作为终结性评价成绩;有的学校没有组织考试,造成学生学习的时候对所学内容并不重视;一些学校在信息技术考核评价中增加了上机测试的方式,以学生上机测试的结果作为对学生本学科的评价结果。

以考试的方式来评价信息技术教学,过多地重视终结性的评价结果,往往忽视考查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同时也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容易以偏概全,有失评价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三、改进和完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原则是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改进和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评价应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以及评价手段、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

1、倡导多元化的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与师评有机结合。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或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互评是学生之间或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的相互评价,师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评价。以学生自评为主的评价方式,可以充分体现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自评和同学间的互评,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由于学生自评、互评,对学生而言压力相对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交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从而使学生有清楚的自我认识,从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师评也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肯定或纠正,让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是一种更综合的评价方式,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收获。

2、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评价。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习起点的差异、学习兴趣的差异,操作时间的差异等,都会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就我所任教的班级而言,学生的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大部分学生家里都有电脑,平时在家长的带动下接触电脑的时间比较多,但也有个别学生在家里没有机会使用电脑。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学习起点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就会有较大差异。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正视学生的这些个体差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采用差异化的标准来进行评价,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评价也应注意鼓励性,对不同起点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只有提高、有发展、有创新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这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

3、开展多样化评价的方法

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口号,目前教师运用得最多的过程性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作品评价法

作品评价法,简单地说就是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软件)创作一幅作品,教师再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作品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任务学习或单元学习结束时完成的作品,如画图作品、电子小报、网页、演示文稿等等。作品评价法以学生为评价中心和主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和发展为目的。可适当地开展小组互评和师评等方式,给予优秀作品以肯定和展示的机会,将更好地发挥作品评价法的优势。作品评价法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信息技术课程对教学评价要求。

2、基于blog的“电子档案袋”

基于blog的“电子档案袋”类似于成长记录袋,可以体现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过程性记录,体现过程性的评价。Blog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展示作品和交流经验的平台,可以帮学生建立一个记录学习过程的“电子档案袋”,并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美国学者林(R.L.Linn)和格朗伦德(N.E.Gronlund)系统地总结了成长记录袋的优势:由于成长记录袋是由课堂教学的产品组成,所以很容易和教学结合起来;成长记录袋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成长记录袋可以鼓励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并且可以提高学生评价自己作品优点和不足的技能;成长记录袋可以帮助学生担负起确定目标和评价自身进步的责任;成长记录袋可以为教师、学生提供合作和反思学生进步的机会;成长记录袋可以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成为一种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式;成长记录袋可以创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家长会机制;成长记录袋可以向家长展示学生一段时期以来的发展情况和当前所具备的技能。

3、过程性量表记录法

过程性量表是一种定量评价。它的基本程序是:先编排专门的评价表,确定评价指标(项目)、权重、评分标准;再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评定;最后进行数据处理,汇总所有的评价表,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每个评价对象的总得分或等级。例如:在平常的教学中,可以针对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发言、倾听习惯、用机习惯、作业上交情况等维度进行相关权重的评价,最后将每次的评价结果汇总进行处理。评价量表可用于日常教学研究的形成性评价用表。除些之外,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发适合自己的教学评价平台。比如,可以改进“电子档案袋”的评价方法,简化blog的操作,并可以更好地收集学生的作品。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简单地运用某一种固定的评价方式,往往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多种方法并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做努力。

结语:

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知识涉及面广,技能综合性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更没有普遍的规律可以遵循。同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也是多元化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这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努力与探索。相信随着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问题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同行的关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也将更完善。参考文献:

[1][美]R.L.Linn & N.E.Gronlund:《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204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王坤敏,刘红艳.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中的“作品评价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3,5.[3]张艳艳.Blog用于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实践[J].信息技术教育,2005,4.[4]方红《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成都教育学院

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篇7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教育领域的信息化趋势是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因素之一。基础教育必须积极面对这一国际趋势, 革故鼎新, 为培养全新一代国家事业的建设人才铺平道路。因此, 国家倡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是积极推进教育教学以及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urriculum) 是指在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教师、学生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共同完成学科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目前, 信息技术主要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技术形式整合于教学, 而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应用于教学, 必将引起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变革。英语教学不仅应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的教学, 更要作为一种语言文化进行教学。但是不管作为工具, 还是作为文化, 英语教学都与信息技术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

关于英语教学的基本观点

1. 英语教学以营造一定的语言环境为基础

英语教学的目标在于要求学生学习英语第二语言, 使其掌握一定语言知识、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而语言学习必须以一定的语言环境为基础。学生自身具备掌握第二语言的潜力, 只是缺乏语言学习环境。因此, 营造一定的英语语言环境便成为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语言环境包括文字材料、视听材料、实物材料以及教师和助学人员等。英语教师的说写、示范、模拟等课堂教学活动只是构成语言学习环境的一部分。营造完善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需要依靠各种技术手段, 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支持, 带给学生多种感官的语言刺激。

2. 英语教学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这是由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的特点所决定的。任何一种语言的运用离不开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因此, 英语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而且要使四项能力全面发展, 形成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能力的培养在于练习, 而练习需要依靠学生自主与合作的双重学习方式, 同时还需要各类形式的材料、资源和媒体设备的支持。

3.英语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互动交际的方式为主

“以学生为主体”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 英语教学尤其如此。由于英语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语言工具运用能力的形成过程, 而依据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是一种社会性互动交往的过程, 因此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本质上具有社会互动交往的属性。英语教学方法应是“学生主体”和“互动交际”的结合。人类社会互动交际的微观层面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 这种信息传播一般按照两种方式进行, 一是面对面信息交流, 二是使用信息媒体手段作为中介。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直观生动、多媒体和多感官、交互和参与性、易修改和便捷性等特点。在英语教学中, 一方面, 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当多个教学要素, 比如学习对象、学习资源、媒体工具、学习环境、教师、学习同伴等;另一方面, 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的多种手段营造形象生动的语言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为语言知识的掌握提高效率和效果, 为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提供条件, 最终通过英语语言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同时, 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借助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 可以创新课堂教学, 丰富教学形式, 优化教学过程, 为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提供现实的途径, 为使学生积极进行“互动交际式”的语言学习提供有力的媒体技术支持, 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传递和呈现知识, 即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高效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同时在遵循一定规律的前提下, 按照合理的方式呈现知识内容, 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二是发展和培养能力, 即依靠信息技术应用创造灵活多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支持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全方位互动交际学习和练习, 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三是促进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即考虑到英语语言学习具有探索和掌握一定语言文化的特点。因此, 信息技术在营造具有特定语言文化氛围的教学环境, 以及提供各类英语语言学习资源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整合的误区

由于各方面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大力倡导, 特别是在教育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日益丰富的今天, 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英语教学已经成为不少教师的共识, 有力地推进了英语教学改革。但是, 在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中, 仍然存在如下认识误区, 值得引起教师和有关人员注意。

1.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整合的关键在于熟练应用信息技术, 不管所选择的信息技术是否适合, 在这种认识的引导下, 教学的重心由英语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转移到对技术的过分关注, 犯了“唯技术论”和“技术万能论”的错误。

2. 认为只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 就能实现有效的课程整合。事实上,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英语教学均离不开有效的教学设计。

3. 信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 使用了信息技术就不必运用其他英语教学法。

这种认识没有看到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法的整合作用和创新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文和, 刘向永, 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J].中国远程教育, 2003 (3) .

[2]王兰芳.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9 (4) .

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篇8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表达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需要创设有利于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促进学生基本技能的提高,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为我们提供模拟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参与会话、阅读等学习活动的兴趣。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词汇、语法等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习起来比较单调、枯燥,学生不容易把握且缺乏兴趣。但如果将这些词汇、语法等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阅读、记忆的兴趣。比如在练习“What do you do? ”这一句型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多媒体课件:随着美妙的音乐声,课件展示色彩鲜明的画面,小鸟在天空中欢快地唱歌,小明同学向学校走去,小鸟对学生说,“Good moring, what are you doing?”小明,“Im going to school.” 小鸟,“What do you do?”小明,“Im a student...”这样富有情景化的对话教学,让枯燥的口语训练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同时,学生在模拟场景中能更好地理解具体情景传递的信息,触景生情,表达起来朗朗上口。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增加了学生课堂学习容量,提高了学习效率

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增加课堂学习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的英语课文内容较多,对重点句型分析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将这些重点词组、句型等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通过分析后,可适当增加英语实践的机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课堂内宝贵的四十五分钟,大量的板书书写浪费很多时间,如果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会节省时间,同时还能增加适量与之类似的巩固训练的内容,提高课堂训练的有效性。这样的课堂设计会做到英语实践的机会增多,信息输入和输出量大,练习量适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

三、利用信息技术体验英语学习情境,提升学生英语表达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英语交流表达的氛围中增强语感,提升表达能力。例如,在英语氛围中增设疑问,巧设悬念,学生会自然地运用英语释疑解惑。当然,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体验式的英语学习情境,需要教师从不同角度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英语的国家,用英语文化氛围中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在训练“Can I help you?”句型时,可以设计问路、商场购物、图书馆借书等场景的多媒体视频,使学生感受到这句表达在怎么样的场景中适用,能表达自己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这样,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正确使用这些日常交际用语,会更容易进入角色,真正用生活去体味英语文化,提高表达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增加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信息环境下的学习内容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在网上搜索教学相关的学习资料等,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根据学习内容在网上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包括听力、阅读、写作等,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在网上挑选适合的学习内容,多渠道地获取听觉和视觉信息,拓宽英语学习渠道。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网站,让学生在网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进行远程监控,给予合理的评价。根据学校的条件,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发布一些英语经典名著,让学生在阅读课上进行阅读,增加阅读量,提高英语水平。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必将进一步得到充分发展,为英语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作为英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倡导并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整合教学资源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拓展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肖友荣,郑全军,符传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9

张思胜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实验中学,广东佛山528200)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上机操作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当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提高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几点思考;初中

在初中信息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了。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应当关注学生本身,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本文通过深入思考详细指出了当今信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指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个人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对于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绝不容忽视。下文详细分析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错误。信息技术课程虽然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学科,但是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喜爱,促使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的运用技能。当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错误认识,不仅制约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对于信息库技术课程的认识错误。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不是主要学科,所以并没有认真对待教学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掌握也没有严格要求。这导致信息技术教学氛围散漫,信息技术课程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其次,学生没有正确看待信息技术教学。由于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太大影响,学生想当然地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不重要。这种错误的想法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错误认识使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低下,学生难以获得有效的知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兴趣关系着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态度,也关系着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兴趣缺乏是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它不仅使学生在信息教学中难以收获知识,还导致学生存在应付心理。首先,信息技术课程缺乏趣味,学生兴趣缺乏。教师在信息教学中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无趣致使学生兴趣缺乏,难以提起学习劲头。其次,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存在偏差。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得以普遍应用,人们主要用来看视频、听音乐、玩游戏等娱乐活动。这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比起老师讲授的基础知识,更愿意接受娱乐性质的活动。这种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兴趣的偏差和缺乏也为教师的有效信息技术教学造成了阻碍。

3.信息技术教学条件不足。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信息技术教学条件不足会导致难以高效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难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和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首先,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时,并没有设立足够的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这种教学设备不足的现象导致学生难以做到一机一人,学生学习的机会不均,学习积极性也因此受到影响。同时教学条件的不足也使信息课程课时少,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和时间少,难以及时学习和巩固知识。其次,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由于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不重视,经济制约等,学校招聘的信息技术教师不符合教学要求。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热爱之情。

1.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当今信息技术教学也应当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创造力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独特想法,做独特的事情,创造力的培养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和发展前景。教师优化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和想象,就可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讲解word文档的使用时,可以先向学生演示一下各种工具的用法。在讲解完后,让学生通过word文档中的工具制作静态的电子贺卡。这可以让学生自由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贺卡,既可以让学生巩固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潜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虽然对于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学习要求,但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可少的。现今时代信息技术不仅运用于人们的生活,还在人们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能够为以后的信息技术学习减少阻力。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学习word、ppt等办公软件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并努力加强记忆和操作。这种总结式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学习相似软件时减少困难,推动学生快速有效的学习。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热爱。信息技术的运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对于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信息技术的热爱能够让学生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计算机的学习中,在不断挑战和进步中成为社会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热爱。教师通过有趣的讲解和神奇的操作能够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奇妙,从而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热爱之情,使其投身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热爱。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

初中信息教学应当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积极加以改善,丰富教学方式和内容,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推动学生的学习进步。

1.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教师的教学观念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以更长远的眼光看待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意义,改进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学习。首先,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积极进行教学设计,使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趣,教学课堂更加自由,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其次,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体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和操作时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优化,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增加和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

2.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主导者,应当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优化信息技术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可以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比赛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正确打字时,可以选择一定的`文本内容,规定时间,看看谁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最快打完字。这种比赛的方式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动力,从而锻炼学生的打字速度和方法。其次,教师可以采取寓玩于学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画画,让学生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谁赢了谁就可以操作一次,最后看谁先画完。这种游戏的方式可以寓玩于学,教师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可以让学生体会玩游戏的快乐。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可以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和练习。

3.运用多媒体,促进学生的学习。多媒体是有效的教学媒体,教师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能够让信息技术教学更加直观,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多媒体,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首先,教师采用多媒体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例如,教师为了让学生详细了解操作步骤,可以将每一步操作都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从而能够让学生更仔细地了解操作步骤,同时教师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及时进行讲解。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使学生了解和喜爱信息技术课程。例如,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动画播放信息技术的发展史,让学生全面了解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4.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有效优化课程。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高效展开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组织者,不仅要重视教学内容,还应当重视教学氛围的营造。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效优化课程。首先,教师应当亲和教学,改进教学气氛。教师在信息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亲和的态度对待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从而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也使学生更愿意听课和参与。其次,教师应当多与学生互动,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教师在学生操作时,可以多走动走动,对于学生的疑问要积极地给予回答。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拉近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重视教学氛围的营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优化信息技术教学。

四、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长远学习和发展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当开展有效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增长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3)。

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篇10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两位教育同仁为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试,一位已有十多年计算机使用操作的经历,家用电脑已换过两次,94年获计算机专科毕业证书,装机、修机小有名气:另一位则是临阵磨枪,操作键盘“二指禅”,属“启蒙教育”,其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相比是泾渭分明的。可经半个月的集中培训学习,结业考试,后一位考了80多分,“良好”,而前者第一次未过关,经反复说明,一周后补考,仅“及格”(补考成绩再好只算“及格”)。评价的结果显然不公平,原因是评价的方式方法不科学。

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是门新学科,是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生逢其时”,理论界和一线教师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论并指导其课堂教学。但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传统的面向结果的评价强调的评价的鉴别和选拔功能,过分强调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探究教学评价方式很有必要。

一、现代教育教学评价理论对传统评价方式提出的质疑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应是多元的。每个人至少有语言、数理逻辑、音乐、身体运动、空间、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七种智能。每种智能在每个人的身上表现程度和形式又是不一样的,有的强一些,有的弱一些。各种智能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也没有好坏之差。需要教师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并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的迁移,实现优势互补。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的主动性,即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生自己积极性建构知识框架。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以往的认知结构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再现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正是在这种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性教学评价”,立足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评价,特别是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有较明显的体现。它以学生的学习阶段(至少为一学期),学习过程来考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学习发展。

现代教育理论关注人的多元智能的差异与培养,强调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学”;而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考试为主要方式,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很难考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考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这种终结性的评价,不能及时有效地调控教育教学活动,不利于形成教学中的良性循环。在教学实践中,我探索采取“过程性教学评价”的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着较大程度的提升。

二、“过程性教学评价”的方法及作用

1、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相对于其它课程,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差异更大,有的家庭拥有机器设备,经常使用,有的甚至只在电视中见过,从未接触过。经过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以“了解、掌握和熟练操作”程度为标准,评价学习者个体的发展水平。对有的学生,每分钟打20―30个字,我们可以评价为“优”;有的学生能在网上找到资料,虽然不熟练,速度也很慢,但相对于他个人来说,我们也可给个“优”。只要他有所进步,就值得表扬。不求最好,只求更好。若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显然会打击一部分学生的积极

上一篇:英语学习的体会学习下一篇:小学美术组教学工作计划书